發(fā)布時間:2023-10-13 16:08:1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教育科研概念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數(shù)學概念課;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0-195-01
數(shù)學概念課是數(shù)學學習最核心的內容之一。通過對數(shù)學基礎概念的學習,學生可以很容易就找出數(shù)學題的本質問題,并利用一系列轉換就可以解出答案。所以數(shù)學基礎概念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的好壞。
一、數(shù)學概念的產生過程教學
數(shù)學概念是人們經(jīng)過長期的學習與實踐得出的結果。高中數(shù)學課程繁多且困難,但是無論數(shù)學的題型如何變化,只要學生學好了數(shù)學基礎概念,那么一切難題都可以由繁化簡。教師在進行數(shù)學概念的基礎教學時應該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為主。讓學生能夠自己去思考,形成思考探索數(shù)學知識的習慣。例如,在“異面直線的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提出異面直線的概念,然后讓學生自己思考在平時的生活中會碰到哪些直線是異面直線。學生在了解異面直線的基本概念之后能夠列舉出一些平時常見的異面直線,但是也有可能有一些學生列舉的異面直線是錯誤的。這時候教師應該指正出這些錯誤的地方,并進行講解,這樣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時教師也應該提出一些例子,比如,厚一點的課本棱角處連接的線可以看成異面直線,教室的各個角連線也可以形成異面直線。通過這兩方面的指導與舉例能起到更加好的教學效果。
二、數(shù)學概念課教學研究
數(shù)學概念課在高中數(shù)學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本文對如何學好數(shù)學概念課提出一些觀點,以及進行了一些研究。
1、數(shù)學概念新舊聯(lián)系
高中數(shù)學的學習過程中會學習很多的基礎概念知識,如此多的基礎概念且一些比較相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容易忘記以及混淆。例如,“異面直線與平面直線”“空間角和平面角”等。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概念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相互之間形成體系并教授給學生。指導學生如何理解每一種概念的含義,抓住重點,找清關聯(lián)點與區(qū)分點。
2、聯(lián)系實際,應用實際
高中數(shù)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學生在學習時不能明確理解概念對解題會有很大的影響。面對如此抽象的概念知識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將這種抽象的概念進行轉換。數(shù)學知識來自于實際也應當應用于實際。將難懂的數(shù)學概念轉換到實際中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例如,在“集合與元素的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全班的男生和女生看成一個集合,其中的一個男生就是這一個集合中的一個元素。這樣一個例子,在課堂上能夠非常直觀形象的讓學生理解數(shù)學概念,提高了課堂效率。
3、提高文化素養(yǎng)
早在幾千年前就人們就已經(jīng)發(fā)明了數(shù)學這一門學科。隨著時間流逝,數(shù)學被運用到了越來越多的方面。在數(shù)學的歷史長河中也有許多名人為了數(shù)學研究貢獻了自己一生的時間。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向學生講解數(shù)學的歷史文化,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文化素養(yǎng)。比如,在“指數(shù)”概念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通過自己查閱資料,了解有關指數(shù)的歷史背景。學生通過自己的了解以及在課堂上相互之間的交流,可以更加深刻的認識指數(shù)的概念。又比如,在“復數(shù)”概念的學習時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對布萊尼茨進行介紹,介紹他的生平以及一些數(shù)學方面的卓越貢獻和著作。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學生了解數(shù)學名人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也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shù)學概念。
4、因材施教
在數(shù)學概念的學習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悟性以及理解能力來進行不同的教學。除了對學生因材施教外,對數(shù)學概念也應如此。由于數(shù)學概念的難易不一,且種類繁多,教師也應該根據(jù)不同的概念分門別類,針對不同的概念進行因材施教。教師在課堂上不能有好的創(chuàng)新,一直用老一套的教學方法,上課內容枯燥不能引起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材施教、提出創(chuàng)新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概念知識。
三、課堂應用,課后反思
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理解高中數(shù)學概念課學的知識,同時也應該教會學生將這些概念實際運用到習題上解決難題。但是,要想真正的做到熟練運用還需要大量的練習。但是與之前的“輕概念,重做題”的教學方法相比我們應該換一種教學方式。雖然解題對數(shù)學的學習十分重要,但是不能把全部的時間放在解題上,同時還需要清楚的理解以及熟練的運用概念知識。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講課時,不能一味的讓學生去解題,只有在完全理解概念之后,進行一定量的數(shù)學習題測試,這樣做才能充分發(fā)揮課堂學習的作用。否則,概念混淆不清就去解題,不僅問題解決不了還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興趣。
一節(jié)課有四十五分鐘,課堂上學生應該認真學習基礎概念知識,下課后進行適當?shù)木毩晛盱柟桃还?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教師則應該在課后進行思考分析,不同概念之間有何聯(lián)系,教學中有哪些不足還需要去改正,平時應該多注意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數(shù)學概念。教師還應該多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高中數(shù)學概念課的學習對高中數(shù)學有著很大的影響。教師必須重視高中數(shù)學概念課的教學,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不斷的提出創(chuàng)新。正如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要注意學生對基礎概念的學習,教會學生解題時的技巧與方法,如何去更好的運用基礎概念解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做到重概念,也要做到重解題,要做到兩頭兼顧,將概念與解題相互融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得到更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鄺燕冰.高一數(shù)學概念課的有效教學研究[D].廣州大學,2013.
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大班升上來,雖然他們的抽象思維有了較大的發(fā)展,但是對于他們來說,要唱好“看不見、摸不著”的音符還是有很大的難度。如果只是進行枯燥的教唱,必然會扼殺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也是音樂教學中學生必須獲得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不同學段的學生識譜要求各不相同,良好的識譜能力是學生基本音樂素養(yǎng)之一,也是順利實施音樂審美教育的必備條件。
剛上一年級的學生在認譜這一塊還是一張白紙,因此,在這個階段的識譜教學設計尤為重要。好的開端,能激發(fā)學生興趣,使他們對認譜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對今后的識譜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反之,如若在這一階段,讓學生對識譜產生了厭煩、恐懼心理,這必將為今后的識譜教學帶來“麻煩”,從而產生學生喜歡音樂卻討厭上音樂課的怪現(xiàn)象。因此,音樂教師對一年級階段識譜教學要求的理解以及識譜教學的設計理念非常重要。
一、 結合學生年齡與身心發(fā)展特點,把握好知識深度
1. 結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生理、心理特征學習樂理知識
低年級所要求掌握的識譜知識比較淺顯,因此,稱為識譜知識,而不稱作樂理知識,這也給小學低年級識譜教學一個明確的定位。識譜知識比較抽象,在進行一年級的識譜教學中,應從感性入手,深入淺出,逐步提高。以學生生活和地方實際為主,選擇學生喜聞樂見、容易掌握理解的教學載體,以一定的“物質基礎”為支撐,運用各種媒體和手段,將枯燥乏味的樂譜知識和音樂技能生動精彩地呈現(xiàn)出來,寓單調的音樂知識于豐富多彩的情境活動之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理解掌握這些音樂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并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
2. 降低識譜難度,淡化“雙基教學”
新課改已經(jīng)推行了好多年,在這些年的教學改革過程中,音樂教師對識譜教學作出新的探究和嘗試,然而,有些教師偏離了課標要求,忽視了“識譜”教學的重要性,過分降低了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基本要求。低年級識譜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音樂大廈基石的作用,如若在低年級階段忽視了這一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音樂大廈必將無法成功筑起。
二、迎合學生“口味”,因時制宜地制訂識譜“菜式”
1. 讓識譜教學在歡快的情境中開展
一年級學生的思維尚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比較感性,暫時難以接受抽象的音樂事物。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活潑好動、模仿力強、理解力差的特點,我們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迎合低年級學生心理的教學情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愉悅輕松地學習。游戲是低年級學生最為喜愛的活動,我們可以在游戲活動中開展識譜教學。例如,在教學一年級識譜時,我創(chuàng)設了如下音樂情境:我用電子白板給學生展示了一棟7層樓高的房子,初看時,各個樓層的窗戶都是緊閉的,早晨的太陽慢慢升起,此時《問好歌》的音樂聲響起前半段,我和你,問一聲好,此時住在5樓的窗戶打開,出現(xiàn)了大公雞,由大公雞對著它的好朋友小喵咪問好,唱“5 ――”,接下來三樓的窗戶打開,出現(xiàn)了小貓咪,小貓咪回了一句“3――”,這樣的設計無形中給學生建立了音高概念,也激起了他們對認識其他音符的興趣(還有5個窗戶沒有打開,它們會出來唱什么呢?給學生設置一個懸念)。在模唱單音時,我用角色扮演的游戲激發(fā)學生演唱的興趣,再用小組比賽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得整個識譜環(huán)節(jié)生動、有趣,學生一點都沒感覺到識譜是枯燥、乏味的。
2. 讓識譜立足于正確的節(jié)奏把握之上
節(jié)奏是構成音樂的重要基礎,是音樂的三大要素(節(jié)奏、旋律、和聲)之一。有人曾形象地說:“旋律是音樂的靈魂,節(jié)奏是音樂的骨骼?!币灿腥苏f:“旋律是音樂的血液,節(jié)奏則是心臟的跳動,推動著血液的運轉?!币魳方虒W節(jié)奏先行,有效的節(jié)奏訓練能夠對試唱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如果能讓學生快速準確地掌握節(jié)拍的強弱規(guī)律,對后面識譜教學的開展將起到推動作用。
(1)寓節(jié)奏訓練于游戲之中。游戲,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載體之一,把節(jié)奏訓練寓于游戲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例如,在“嘎嘎小鴨子”里的拓展訓練中,有X――、X、X X這三種節(jié)奏,我為這三種節(jié)奏編了一個情境故事:有一天,鴨媽媽帶著它的2個鴨寶寶――鴨哥哥和鴨弟弟去池塘邊游玩,等到上岸的時候鴨媽媽發(fā)現(xiàn)它的鴨寶寶不見了,于是著急地叫喚起了它的鴨寶寶,發(fā)出了這樣的聲音:嘎――,不遠處的鴨哥哥聽見了,趕忙回答鴨媽媽,發(fā)出了這樣的叫聲:嘎、嘎、嘎,鴨弟弟發(fā)現(xiàn)自己走丟了很著急,發(fā)出了這樣的叫聲:嘎嘎嘎嘎嘎,讓學生分別扮演這三種角色,模仿他們的叫聲,并請學生設計三種鴨子叫喚時的動作,學生很容易地就把三種節(jié)奏念好了。把這三種節(jié)奏組合起來進行和聲訓練,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為今后的老大難問題――合唱教學做了良好的鋪墊。
(2)結合生活中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節(jié)奏訓練。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他們經(jīng)常會在課間走、跑、跳,結合這一現(xiàn)象,我把X 、X、X的節(jié)奏訓練和學生走、跑、跳結合起來,讓學生跟著老師的琴聲(琴聲演奏以上三種節(jié)奏)邊念(念走、跑、跳)邊走,感受各種音符的時值。
3. 利用對柯達伊手勢的適當改編,開展唱名背唱練習
【關鍵詞】生本教育理念 2∶7∶1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結構與模式 三案并舉
一、引言
農村高中英Z課堂教學問題多,“教師為本”是關鍵性問題。農村高中生源競爭激烈,質量水平低,學校發(fā)展困難,想超常規(guī)發(fā)展,取得突破,就要研究新課改理念、改變課堂教學結構與模式。國外關于教學模式思想源于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對話法”教學,其談話模式“諷刺――定義――助產”,對西方教學模式探索有啟蒙作用??涿兰~斯提出教學必須“遵循自然”原則,代表作《大教學論》總結確立了集體教學模式――班級制。隨后,教學模式研究從未間斷,成果不斷涌出。赫爾巴特提出“明了、聯(lián)想、系統(tǒng)、方法”的教育模式。蘇聯(lián)凱洛夫“組織教學、復習檢查、導入新課題和新課講授、新課鞏固、布置作業(yè)”的五環(huán)節(jié)教育,被總結概括為三中心:“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有效教學傳統(tǒng)。杜威根據(jù)“知行合一”教育思想,提出“學生”“經(jīng)驗”“活動”為中心的“指導和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至今還有重要影響的教學模式有:羅杰斯“非指導性教學”理論,洛扎諾夫“暗示”教學模式,布魯納“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薩奇曼“探究訓練”教學模式,蘭本達“探究―研討”教學模式,謝夫特“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等。我國教育模式研究自古就有,但論述零散,沒有完整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既對外來教學模式進行研究,也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開始了本土的教學模式探討。很多教學模式取得了成功,如杜郎口“10+35”模式、山東兗州一中的“循環(huán)大課堂”模式、江蘇灌南新知學校的“自學交流”模式、河北圍場天卉中學的“大單元教學”模式、山東的“271”模式及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學生“先學”,老師“后教”模式。
二、實驗
(一)實驗假設
本實驗假設為:運用生本教育理念的2∶7∶1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結構與模式會更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一顯著效果將全面表現(xiàn)在農村高中學生二語習得過程中。
(二)實驗設計
對英語水平相當?shù)膬山M被試學生,運用生本教育理念的2∶7∶1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結構與模式進行控制處理。實驗組接受實驗操作,考察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英語成績,以觀察對學生二語習得的效應。
1. 被試
福建大田縣鴻圖中學高一(1)和(4)班108位學生,根據(jù)中考英語成績和性別,分為異組同質的兩個班。對兩班的英語中考成績分析表明,兩組被試學生英語水平?jīng)]有顯著差異。
2.實驗材料
人教新課標英語必修一到四為讀物,學習興趣調查問卷和英語測試卷。
3.實驗工具
通過觀察研究、問卷調查,運用生本教育理念的2∶7∶1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結構與模式,對學生在二語習得的影響進行定性分析,并對其進行縱向差異的對比分析。
4.實驗過程
2∶7∶1“課堂模式”中,第一是課堂時間分配:首先是教師課堂講解時間占比不超總時長的 20%,即 8 分鐘(包括連續(xù)講和分開講);其次是學習(自學、討論、展示)過程是一節(jié)課的 70%,即 28 分鐘;最后是一節(jié)課的 10%,即 4 分鐘反饋過關。(一節(jié)課按 40 分鐘計算)如人教新課標版選修七第一單元Living Well。二語習得課文Marty’s story,講殘疾小孩Marty的故事。上課前8分鐘brainstorm利用生本教育理念手段對語言、文字、聲音、圖畫、影像等各種信息進行采集,關于問題What kinds of disability do you know?學生就會列出幾種常見的身體殘疾Physical disability,如缺胳膊斷腿,耳聾,眼盲等,接著讓學生選擇一種身體殘疾,感同身受,發(fā)表看法,然后導入課文,推測Marty有可能遇到的困難,該如何面對?學生體驗推輪椅坐輪椅,控制輪椅,在28分鐘學習課文內容,參考二語習得2014年的高考完形填空那篇體驗坐輪椅,控制輪椅困難的文章,拓展知識。最后4分鐘點評并復述Marty’s story。第二是學生組成分配:優(yōu)秀學生20%,中檔學生70%,后進學生10%。實驗班54個學生中,11個能自己習得;38個學生要通過與同學討論、老師點撥學會;5個學生要大家?guī)椭?,通過小組討論、老師指導幫助完成學習任務。第三是對學習內容劃分:不用講學生能自學的20%;通過討論能學會的70%;同學之間在課堂上展示、互相回答問題,老師強調、點撥、反復訓練才學會的10%?!?”就是自己學會的,“7”是討論鞏固學會的,“1”是同學幫助、老師點撥學會的。
2∶7∶1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結構與模式操作:首先,精心設計“導學案”。采用“三案并舉”即預習案、探究案和訓練案,需要教師精心教學設計,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課堂上,學生們是主體,按教師設計布局開展學習活動,允許他們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新。其次,班級管理建設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快樂成長。做法:每班都有“三駕馬車”,即學習小組、科研小組和管理小組。小組間互相配合,促進課堂目標實現(xiàn)。再次,為了生本課堂的穩(wěn)定,制定一系列保障制度,如備課。備課包括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既要求教師加強集體備課和個人備課也要注意兩者結合。集體備課是“宏觀”的備課和“集思廣益”的備課,是本學科大方向的備課,是理論方法、學習技巧,如何設計,如何指導學生合作探究,如何進行課堂設計,如何把握高考方向的。集體備課是對教材宏觀把握和方法指導。而課堂的重頭戲落在個人備課上,其重中之重在設計,包括學習過程、導學案、預測課堂情況,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建立編制導學案制度,在“導”“學”“案”三個字上做文章:設計要堅持“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根據(jù)學情,分層設計;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習欲望。反思教學過程,每節(jié)課后都要進行反思,并及時寫在教案后;既包括問題,如教學設計出現(xiàn)哪些漏洞,課堂處理存在哪些問題,怎樣處理更好等;又反思優(yōu)點,主要是成功的做法,總結經(jīng)驗。反思還要在備課組、教研組中進行交流。評價制度,是最好的管理。課堂評價:每節(jié)課、每天、每周都進行評價,由科代表負責統(tǒng)計,然后,選出優(yōu)勝者進行獎勵。
5.實驗結果分析
運用生本教育理念的2∶7∶1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結構與模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這一顯著效果在農村高中學生二語習得中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即投入等量時間完成最大任務量。這里的任務主要指課堂內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教學內容、作業(yè)完成情況等。二是效益最優(yōu)化。即學生被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它的衡量是隱形的,如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興趣志趣的培養(yǎng),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等。
三、討論
實驗表明,本研究課堂特征,1.主動性:學生主動性主要通過興趣、愛好以及深層次價值觀的驅使,而不是外在因素。其建立的途徑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前提是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基礎是創(chuàng)設開發(fā)、包容、民主、合作的課堂氛圍。作為教師來說,就應該通過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來增加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進而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2.互動性:我們所提倡的有效課堂是通過師生的互動性來實現(xiàn)的。教師要與學生展開互動、交流、合作,共同合作探究,以實現(xiàn)知識的獲得,做到教學相長。3.生成性:教學設計和準備的重心,是放在如何充分地了解學生、把握學生在課堂中的真實狀態(tài);放在如何解讀課本文本和教學任務的具體要求以及根據(jù)自己對學生的了解而增強教學的實用性。生成性課堂教學鍛煉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生成的知識既源于課本又高于課本,而且生成性的過程和知識比起來,知識本身更有價值,正因此我們的社會才能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向前發(fā)展。4.展示性:讓學生們盡情地展示成果,這樣才有成就感、進步感、落后感、時間感;同學們“你追我趕”才能促進學生的進步成長。5.差異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分層設計,難易不同、深淺不同、形式不同。學生的差異性,要求我們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對癥下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不同差異的學生都應該得到肯定認可,都能體會到自身價值實現(xiàn)的喜悅。俗話說:“一花盛開不是春”,我們要的是百花齊放、百花爭艷,這樣我們的課堂才能變得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關鍵詞:環(huán)境工程概論;研究型教學;課題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2-0125-02
研究型課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身邊及生活中獲取的各種課題為學習載體,利用已有的專業(yè)知識開展主動性研究,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中不斷構建及完善專業(yè)知識體系、掌握研究方法,完成專業(yè)知識學習的過程[1,2]。研究型課程能夠極大調動大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研究型課程中,教師的作用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而這些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3,4]。因此,研究型課程是一種強化學生主動學習的理念、策略和方法,側重于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活動,是目前高校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在國內大多數(shù)高校中,對研究型課程的開設方式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或者只進行了小范圍的探討,或者未開設。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學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開設的《環(huán)境工程概論課》為例,提出了一套基于研究型課程理念的課程設計方案及學生能力培養(yǎng)方法。
一、課程改革目標分析
《環(huán)境工程概論》課程既是環(huán)境科學的一個分支,又是工程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學體系中,該課程通常作為針對非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學生開設的選修課程,主要介紹環(huán)境保護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術、環(huán)境現(xiàn)狀,是當代大學生環(huán)境素質教育的基礎課之一,使非環(huán)境專業(yè)學生能夠對污水、廢氣、固體廢棄物以及噪聲等污染的治理方法和原理有所了解。近年來,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和《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精神的深入貫徹[5],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的調整,《環(huán)境工程概論》成為環(huán)境類專業(yè)新生學習的第一門必修專業(yè)基礎課。
作為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新生的入門課程,《環(huán)境工程概論》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概論類課程的共同特點是涵蓋內容多、知識更新速度快,基本內容既包含了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物理性污染的控制及治理原理與方法,也涵蓋了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評價、環(huán)境規(guī)劃管理等方面的有關內容,同時還介紹了環(huán)境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發(fā)展趨勢,每一章節(jié)的內容就是一門獨立的課程。由于課程內容多,知識點零散,傳統(tǒng)的單個教師主講的“灌入式”全講課模式存在著較大的問題,不僅讓授課老師上課吃力,淺顯且泛泛的內容對學生也缺乏說服力,導致學生興趣下降,課堂氣氛不活躍。
對于剛入校的大學新生來說,他們對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知識的理解還只局限在媒體報道的“霧霾”、“溫室效應”、“富營養(yǎng)化”及各種污染事件上,迫切希望了解自己所選擇的專業(yè)的具體方向及內容。在此情況下,為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和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方向,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環(huán)境工程概論》課程教學應通過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教師總體講授,使學生對環(huán)境專業(yè)有總體認識。然后,學生在教師講授的基礎上,結合身邊環(huán)境問題,成立課題小組,開展一些研究型課題的學習。這些研究型教學課題的開展,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查閱資料、社會實踐調查等,對身邊環(huán)境問題的發(fā)生根源、基本原理、解決措施等進行深入了解。這樣,在完成課程任務的同時,既熟悉了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學習、研究方法,了解到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在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與作用,又激發(fā)了學生對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學習興趣,建立起對我國環(huán)境保護事業(yè)的責任心,為今后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環(huán)境工程概論研究型教學的具體實踐
根據(jù)環(huán)境工程概論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教學內容的要求,本課程的研究型教學由課題設計、課題實施、成果評價三部分組成。
(一)課題設計
課題設計是研究型教學的基礎,是以課題為中心對學習內容進行的重新規(guī)劃。根據(jù)學生人數(shù),并考慮到學生的專業(yè)認知水平,結合桂林市在環(huán)境保護問題上取得的成果,將《環(huán)境工程概論》教學內容課題設計為以學生調查實踐為主題。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所作的匯報作為各章內容的開題,進而引出各章理論主題內容。然后,教師結合學生研究內容進行總體講授、指導,使得課程生動、課堂氣氛熱烈,進而帶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課題設計的具體內容包括:桂林市水污染狀況調查、桂林市大氣污染狀況調查、桂林市固體廢物狀況調查、桂林市聲環(huán)境以及桂林市的生態(tài)之城建設五個部分。
(二)課題實施
1.成立課題小組。課程第一堂課為導論課,由教師對目前的環(huán)境問題及環(huán)境工程研究方向等內容進行總體講授,布置研究型課題并對課題進行說明。課后學生根據(jù)個人興趣報名,教師根據(jù)“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進行微調,保持各組同學水平相當,每組6名同學。
2.方案設計與實施。各小組成員首先根據(jù)課題題目,明確完成目標,討論課題實施方案;然后進行組內分工,完成資料收集、查閱、現(xiàn)場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匯總、書面總結及口頭匯報等工作。具體實施過程以課下業(yè)余時間完成為主,教師輪流跟組進行指導、答疑以及必要的理論知識補充,幫助學生解決在課題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經(jīng)過分組討論,各課題小組方案設計內容如下表1所示。
在完成過程中,數(shù)據(jù)信息來源主要包括圖書館的圖書、期刊、統(tǒng)計年鑒、環(huán)境公報等紙質資料,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如CNKI數(shù)據(jù)庫等,以及環(huán)保局網(wǎng)站、環(huán)保局實時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網(wǎng)絡數(shù)據(jù)資源。然后,再結合實地調查結果,完成課題的研究。
(三)課題成果評價
1.成果展示與評價。首先由組長作為代表對課題完成內容進行匯報,同時對課題完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介紹,課題組成員共同對其他小組的提問進行解答。根據(jù)匯報結果和答疑情況對課題成果進行評價,評價結果由三部分組成:組間評價、組內互評和教師評價。課題小組根據(jù)評價內容對課題內容進行進一步修改,并形成書面報告上交。
2.成績評定。研究型教學課程的成績評定方法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6]。其中課程總成績由學生個人的平時表現(xiàn)(包括課題表現(xiàn)、對小組課題項目的貢獻)、所在課題小組成績(要求3~4名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老師對小組作品進行評定,取平均分)、期末考試成績(閉卷考試)三部分組成。
三、總結與反思
在研究型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以下兩點需要進一步完善。
1.完善學生在課題完成過程中的過程管理工作。小組成員應記錄下課題完成過程中的日記與心得,不斷總結課題完成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是否合理,有無改進措施,如成員分工情況是否合理、時間安排是否得當?shù)取?/p>
2.教師對課題完成過程的反思。如根據(jù)每個課題完成情況,評價課題設計是否合理、能否達到教學目標、研究開展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型教學中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陳浩,郭龍建.高等院校本科教學中開展研究型課堂教學的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3,(4):192-193.
[2]馮湘,王雷,林亞平.研究型大學創(chuàng)新型課程教學模式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0,(18):69-74.
[3]鐘秉林,董奇,葛岳靜,等.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育,2009,(11):22-24.
[4]趙洪.研究性教學與大學教學方法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2):71-75.
(一)教師的教學觀念要真正改變
只有教師的觀念發(fā)生轉變,才能接受最新最好的理念,也才能使他的實際教學發(fā)生改變,朝著課改方向前進。教師必須從演講臺上撤下來,把學生從聽眾的心理角落中請出來,努力使學生回歸學習的主置,使其真正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授課是將新知識輸入學習者腦中,優(yōu)秀的授課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并且要與學生自己的目標和現(xiàn)有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促使學生聯(lián)系的越多,學生就學得越多”。調動學生全部感官擴大神經(jīng)興奮的刺激區(qū)域和興奮頻數(shù),是快速學習的根本。真正優(yōu)秀的教師總能確保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
讓學生多思考,只有思考才有問題,有問題才會有探究,有探究就會有發(fā)展。在這無形之中就能把你的教學理念融入到你的教學中,學生也在無形之中接受你的理念,同時學生自己也就在無形之中接受了新課標,在無形之中發(fā)展了自我。這樣也就達到了新課標精神所要求達到的目的。
(二)課堂中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之處
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的學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課堂教學是影響學生學習活動最重要的情境因素。因此,優(yōu)化課堂教學質量,構建一個可充分發(fā)揮教師教學的主導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的教學活動模式,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1、突出化學實驗在課堂教學中重要作用:
實驗在化學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但有些學生只是看熱鬧,事后問那個實驗是什么現(xiàn)象,說明什么問題,卻一概不知。怎么防止這種現(xiàn)象,在實驗之前可以提出相應的問題,用“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來引起學生興趣,這樣效果更好些。
實驗為形成化學概念,認識化學原理提供了素材和依據(jù)。如學生實驗金屬鈉的性質,通過對鈉和水的反應現(xiàn)象觀察,可以得出鈉的主要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在課上學生自己能做的實驗要盡可能讓學生做,也可以利用課外活動進行一些“選做實驗”和“興趣實驗”,讓學生動手動腦,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開闊學生的化學知識面。
2、讓學生參與知識的概括過程:
思維乃至智力的最顯著的特性是概括性。
概括在思維乃至智力的發(fā)展及其訓練中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不要像以前一樣,讓老師概括好了“塞給”學生,教師要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突出對學生概括能力的訓練。
根據(jù)學生已有的化學知識和學習化學過程中形成的經(jīng)驗,使學生對概念有較深刻的印象。如對原子結構和元素周期律的學習。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時,要引導學生學會從“個別到一般”和從“一般到個別”的學習規(guī)律。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概括和總結,對提高學生能力方面是很有幫助的。
(三)加強教師的課前備課
在新課程改革下,隨著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只有我們的設計是讓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經(jīng)驗、體驗建立了聯(lián)系,搭起了教材內容通向學生生活世界的橋梁,讓我們的教材內容更好地激發(fā)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和認知欲望時,我們的課堂才會充滿生命般的活力,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材中死的知識才能成為轉化為學生的能力和品質。
注重學生差異,根據(jù)不同情況,有的放矢地備課,有針對性地設計適合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活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層次、不同程度的發(fā)展。“為學習而設計教學”意味著不能僅僅考慮教師教得方便,教得精彩,教得舒暢,而是應把學習和學習者作為焦點,以教導學,以教促學。從現(xiàn)實的教學情況看,一些教師在備課時,往往更多考慮自己怎么上這堂課,而很少把自己當學生來想想:如果我是學生,學習時我會遇到什么問題?我怎樣才能較快地掌握?……所以,在備課中要始終把握自己備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而備,是為學生學習而準備。學生才是真正的主人,不是為自己好教而備。
(四)注重課后備課,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傳統(tǒng)的備課是施教前的精心設計,一旦物化為教案,就一勞永逸,反復使用。按新課程標準來看,完整的備課應該是教學前的預案+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后的反思。預案設計宜粗不宜細,只需設計話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只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備課的精華在教學中的記錄、調適,教學中,有時候學生的行為并沒有按教師的設計意圖來進行,教師要觀察、傾聽,了解學生的原始理解,發(fā)現(xiàn)他們富有創(chuàng)意的閃光點,從而調整教學目標、教學問題、教學流程,完成第二次備課。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
眾所周知,語文課程是一門基礎性和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的目的就是讓低年級學生學會正確運用言語文字,打好聽、說、讀、寫的基本功,而閱讀教學則是聽、說、讀、寫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而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利用好每一節(jié)課的40分鐘抓好低年級閱讀教學呢?下面就談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體會:
一、認真抓好讀書模塊
教學實踐表明,朗讀和默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fā)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讀和默讀,既是培養(yǎng)小學生閱讀能力,又是提高小學生理解內容的一種手段。既然是能力,只有靠反復訓練才能形成,既然是理解內容的有效方法,老師就要經(jīng)常運用指導朗讀、默讀的方法來理解課文。
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習語文的起始階段,要一點一點地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默讀能力;要更多地通過聽讀體會和朗讀體驗來理解內容,而不是靠講解來理解內容。因此,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一定要抓讀書這一環(huán)節(jié),要使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讀書機會,要把朗讀、默讀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使得每個學生依靠在課堂上“讀”的訓練把每篇課文讀熟,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朗讀能力和默讀能力。正確地讀,就是要求學生能流利地讀和有感情地讀的基礎,也是低年級朗讀訓練的重點。所謂正確,要求學生讀每個字都要發(fā)音正確,特別是要讀準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話讀,要杜絕地方音;還要讀好輕聲、兒化等。二要做到能按句逗停頓地讀;三在讀長句子中和段落之間需要停頓的地方,會自然停頓。
二、抓好理解重點詞和句子
低年級閱讀教學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詞、句訓練著重抓哪些?要抓較難理解的重點詞,如古詩《靜夜思》中的“疑、舉頭、思”;古詩《草》中的“離離、歲、枯、榮、盡”;課文《小兔和樹的對話》中的“葉綠素、花青素、蒸發(fā)、保護膜”等。抓對于表達句子的意思起較大作用的關鍵詞,如,《藍樹葉》中的“小聲、吞吞吐吐、皺著眉頭、不由得”。抓用詞準確生動的好詞佳句,如,《秋天》中的“電報來了,催我們趕快到南方去呢!”《數(shù)星星的孩子》中的“滿天的星星像無數(shù)珍珠撒在碧玉盤里?!弊τ诒磉_課文內容有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溫暖》中的“深秋的清晨是寒冷的,卻送來了春天般的溫暖?!薄冻阅分行≌f的話:“吃點墨水好哇,我肚子里的‘墨水’還太少呢!”。
在閱讀教學中,除了理解詞、句,學習積累和運用詞和句,也是詞句訓練的重要方面。首先,要結合講讀,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生字新詞,做到讀準字音、理解字(詞)義、記住字形、大部分能夠在口頭和書面語言中運用。懂得意思,才能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成為積極詞匯,才能靈活運用。而反復運用又能加深對字詞的理解、促進對字詞的積累。其次,要重視指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句子并學習運用書中的句子形式表達自己的意思。此外,熟讀和背誦有助于積累語言,有助于用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糾正不那么規(guī)范的口頭語言,以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三、想方設法激發(fā)小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習內驅力被極大地激發(fā)起來,產生機械的學習動機,正如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表現(xiàn)出超常的勇氣、鋼強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法很多,比如根據(jù)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活靈活現(xiàn)的情境、開展有趣的競賽、巧設生動問題、采用先進的電教手段等。例如我在教學《蝌蚪找媽媽》一課,可從課題處設疑:①小蝌蚪為什么要找媽媽呢?②小蝌蚪的媽媽究竟去了哪里呢?③最后小蝌蚪找到了媽媽嗎?怎么找的?……這些新奇的問題容易激發(fā)低年級學生的興趣。設疑還可在字詞處設疑、在句子上設疑、在插圖處設疑、在標點處設疑、在課文重點和難點處設疑,只要能找準設疑點,學生探究閱讀的興趣就會被激發(fā)。
一般說來,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教師進行閱讀課教學時,學生就會“熱”一下,過幾分鐘時間,又會“冷”下來了,這時需要教師注意適時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一是當學生認為對課文內容理解得差不多,沒有什么可想的時候,就追問一個可以加深理解的問題;二是當學生思考遇到困難時,就提出有點撥作用,能使學生豁然開朗的題;三是當學生的思維處于抑制狀態(tài),不愿思考問題時,就提出可能引起爭論的問題,以激發(fā)他們探討的興趣;四是當學生滿足于自己能從一個角度提出問題時。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教師要經(jīng)常性地提醒學生,或結合教材,開展讀書活動、演講比賽等。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閱讀目的教育,不能讓其松懈。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效果。
四、努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的閱讀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形成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yǎng)成,便會成為個人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在小學階段,尤其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就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主動克服閱讀困難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及勤于閱讀的習慣等。
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讀書形式,教師以信任和鼓勵的態(tài)度來肯定學生,支持學生,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滿懷信心地相信他們,并注意給予積極性的評價,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點點滴滴積累于平時,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不斷提高,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會形成,從而讓小學生在平時閱讀中享受到無窮無盡的樂趣。
參考文獻:
關鍵詞:聾生;教學策略;高效課堂
聾生不同于正常兒童,由于聽覺和語言雙重障礙,聾生更擅長使用視覺,因此,我們應該更傾向于發(fā)展聾生與其視覺相關的能力,備課時,更應注重聾生的特殊性,多選擇形象化的視覺教學媒介,多關注聾生的核心素養(yǎng)。然而當前,初中聾生英語教學模式較為落后,因此對現(xiàn)行初中聾生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初中聾生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必然性
英語教學中經(jīng)常用陳舊的教學模式和手段,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不夠。十幾年的教學經(jīng)歷,“題海式和放羊式”的教學模式,使聾生學書本知識有時會非常吃力,談何創(chuàng)新。
引導聾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尚待提高。以往英語課上過于注重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教學效果不顯著。新課改要求教師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聾生的特殊性出發(fā),應關注教學策略,組織聾生小組合作探究學習,這是重中之重。目前,這方面的工作實施不夠好,有待提高。
對聾生思維的拓展訓練不夠,若能力測試題稍有難度,聾生就不能準確地作答,特別是少數(shù)聾生對于閱讀理解、完形填空題總是答非所問。例如,2013年中考完形填空題:
Cars are very popular in America.When the kids are fourteen years old,they dream of having their own 1. Many students work after school to 2 a car.
1.A.cars puters C.bikes D.houses
2.A.borrow B.buy C.lend D.sell
大部分聾生都能選出第1題的答案,根據(jù)句首就能得出結論,但是對于第2題就無所適從了。針對此類型題,今后還需強化拓展聾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清楚地知道初中聾生英語教學任重而道遠。因此,初中聾生英語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二、構建聾生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策略
1.利用多媒體的多重性,提高初中聾生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視覺是聾生認知英語的主要器官。備課前,注重教學策略的構建,通過多媒體在視覺上的優(yōu)勢來帶動各種感官的學習,將會使英語教學更加有效。如果在單詞教學中能讓聾生做到眼、口、手、心同時使用,就可使各個感官間產生聯(lián)系,加深對單詞的記憶。比如聾生看animal,按照自然拼讀法則輕聲練習跟讀,接著用眼觀察單詞,同時伴隨手勢拼讀,大腦中英循環(huán)輸入“animal-動物,動物-animal”。這樣,聾生會學得很輕松,記憶更深刻。
2.優(yōu)化教學策略,建立高效課堂
其一,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基礎,教師要放下架子,與聾生形成一種朋友式的新型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愉快的學習氛圍。例如,我們班有一個男生,他平時很內向,不愛跟同學交流,但是我發(fā)現(xiàn)他自尊心特別強,因而我在教學中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盡可能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真聰明!”或與他進行心靈溝通,從生活和學習上多關心他,慢慢激發(fā)他學習英語的情感。此時,我深刻地感覺到,作為一名老師是多么幸福,“特教”這個職業(yè)讓我感到無比自豪,每當我付出一點愛,收獲的就是孩子們無比的信賴與愛戴,我時常會在心底吶喊“我是一名特教工作者”。
其二,注重提高聾生的學習興趣。英語高效課堂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課堂的學習氣氛活躍,師生合作交流的方式靈活,學習效果顯著。而如今,初中英語實施了新課改,教材不斷地更新、編排,那么怎樣才能使聾生課堂教學走向高效呢?
(1)在游戲中學英語
游戲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吸引聾生的注意力,提高聾生的記憶效果。聾生學英語,主要靠視覺的“頭腦風暴植入”,對課堂的投入以個人的興趣為主,比如詞匯教學,可以用guess the riddle猜謎或“發(fā)音口形”猜詞的方式進行。又如句型教學,如“Hide and Seek”“Act and Say”小游戲,能使所學的語言材料更加真實,能更好地培養(yǎng)聾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還有語法教學,可以設計真實的生活情境,讓聾生參與表演(role-play)。例如,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教師既可用情境教學(go shopping購物實景課堂),又可用Hide and Seek組織教學,這些游戲既調動了聾生的參與性,又提高了聾生的拼讀能力(手勢拼讀)。
(2)Group work的教學有效性
比如在Group work的展示過程中,充分設計好教學策略,能使組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例如,Unit 3 What color is it?中的Group
work階段,聾生競爭意識強烈,他們都積極搶答拼讀單詞,就連學困生也能積極參與,學習效果極為明顯。此環(huán)節(jié)可以使每個聾生在交流與合作學習中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事實也證明,協(xié)調合作的師生關系能為達到共同的教學目標起到促進作用。
當然,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還涉及許多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教材的改革、考試制度的改革、教師素質的提高等等,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英語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不斷探索和總結。
總之,初中聾生英語教學要致力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策略,激發(fā)聾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聾生的核心素養(yǎng)。親愛的教育工作者,讓我們一起竭盡全力“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改革中完善,在優(yōu)化中創(chuàng)新,給聾生營造出一片無限廣闊的積極健康的生活學習天地,讓每一個聾生都獲得成長和進步!讓我們一起為之fighting!fighting!fighting!
參考文獻:
[1]王才仁.英語教學交際論[M].桂林:廣西教育出版社,1997.
關鍵詞:《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 歷史教科書 研究現(xiàn)狀 展望
自2003年教育部頒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下簡稱《標準》)以來,高中歷史新課改已超過十年。作為指導高中歷史教學與課改的綱領性文件,學界不僅對《標準》本體進行解讀研究,同時也研究《標準》的具體使用情況。如近十年來,學界對《標準》與歷史教科書關系的研究就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見解。本文擬就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以期能對今后《標準》的研究和歷史教學有所助益。
一、課改十年來《標準》與教科書關系研究現(xiàn)狀
(一)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歷史教科書編寫存在的問題
學者們的研究認為,新課程標準下的歷史教科書編寫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標準》給教科書編撰帶來了一些困難。如連建平就三教科書,指出了新課標給教科書編寫帶來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課程標準對必修教材編寫的要求失之粗放,教材編寫者不易把握其深度,致使幾個出版社對同一個知識點編寫的難度深淺不一;二是課程標準對學習目標的范圍失之界定,教材編寫者不易把握其廣度,一線教師在授課時對教材提供的資料也很難取舍。”[1]同時由于新課標教科書有四個不同版本,雖然都以《標準》作為統(tǒng)一的依據(jù)進行編制,但是“一標多本”的教科書編寫模式容易出現(xiàn)同一史實不同表述的問題。許永紅結合4個版本高中歷史教科書的5個實例,表達了一線教師對“一標多本”下教科書表述的不同的困惑[2]。而徐新、丁林興還認為若按照《標準》選修六部分進行教科書編制,教科書容易出現(xiàn)“歐洲中心論,文化遺產分布面不廣,文化遺產的類型不全,教材的創(chuàng)新空間受制”[3]等方面的問題。
另一方面是教科書編制完成之后,有學者發(fā)現(xiàn)新課標教科書存在一些違背《標準》主旨之處。如趙亞夫就指出“現(xiàn)行實驗版教科書,在內容上多難于《標準》的規(guī)定”[4]。張榮鎖以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單元為例,總結出教科書存在“違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原則;人文精神嚴重缺乏;對師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沉重打擊;動腦動手極為困難;提供人生經(jīng)驗 、啟示不夠;培養(yǎng)現(xiàn)代公民意識不夠”[5]等違背新課標主旨的問題。李然認為新課標下的教科書編寫仍然沒有擺脫《大綱》的一些影響和束縛[6]。而仇曉雯則將四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進行對比分析,指出“人教版對《標準》結合程度最高,岳麓版與《標準》的結合程度最低,除岳麓版,其他版本的編撰割裂了中外史的聯(lián)系”[7]。此外,張淑貞的文章《對高中新課標教材的商榷》[8]也指出新版教科書雖然中外合編,但是只是機械地將內容組合,沒有更深層次的知識的整合,實則也是違背了《標準》中外合編的理念。
(二)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科書編寫建議
《標準》在實施建議的第三部分提出了教科書編寫建議,對教科書的編寫提出了五個方面的要求,涉及課程目標、課時、教科書多樣化等內容。這些建議不僅為“教材編寫和教師教學留下了一定的創(chuàng)造空間,也使教科書編寫也逐步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趨勢”[9]。由于《標準》在課程體系和課程的內容上都有較大的變化,因此學界在《標準》編寫建議的基礎之上,還提出了教科書編寫應掌握一些策略。宏觀上看,一方面是要注重體例創(chuàng)新,建構一個“以時間為經(jīng),空間為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為主軸”[10]的教科書體系。另一方面,新課標下的教科書的編寫需要更新觀念,進行“轉變學習方式的課文結構設計”[11]。如注重視“學科特點和學習方式內在統(tǒng)一的單元課目設置;注重提升課文輔助系統(tǒng)的地位與功能;注重強化史料解析、探究的功能等”[12],最終將新課標轉變學習方式的理念融入到教科書的編寫當中。
從微觀上來看,研究對教科書具體模塊的編寫提出了建議。如徐新、丁林興就結合《標準》中選修六的內容,為教科書的選修六模塊的編制提出了“按時間編寫,按區(qū)域編寫,按類別編寫”[13]的三點策略。陸曉先則針對新課標中“古代中國開疆拓土,侵華史的敘史觀念,抗日史的簡化,軍事和戰(zhàn)爭問題”[14]等內容提出了自己的編寫的建議,希望對教科書的具體編寫中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二、《標準》與高中歷史教科書關系研究展望
(一)《標準》與高中歷史教科書關系研究存在的問題
1.教科書研究和《標準》結合的不夠緊密。我統(tǒng)計十年來《標準》與教科書關系研究的文章時發(fā)現(xiàn),有關新課標下的教科書的研究論文數(shù)量并不少。雖然很多文章提到了新課標,卻在教科書的研究中脫離了新課標,完全只是對教科書本身的研究,新課標僅僅只是教科書身上的一個符號,沒有將新課標和教科書很好結合起來研究。
2.《標準》與教科書相關研究涉及版本太少。眾所周知,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科書一共有四個版本,分別是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和北師大版(原大象版)。但到了具體的研究中,涉及最多的版本是岳麓版,其他幾個版本相對較少。雖然四個版本的教科書都是按照同一個課程標準進行編撰,但是不同的版本在具體的專題編寫、內容設置、細節(jié)處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區(qū)別,這就需要結合《標準》對每一個版本進行一定的分析對比。
3.教科書涉及的內容不全面。新課標下的教科書由三個必修和六個選修模塊組成。在近年的研究中,就必修和選修角度看,更加注重對必修部分的研究;單就必修部分來看,又更為側重于對專題一的研究。其實,就教科書的內容來看,選修部分較必修部分新增的內容更多,必修部分中必修二和必修三又比必修一新增的內容更多。新增的內容,本應該是研究的重點和焦點,但是在《標準》與教科書相關研究中卻恰好相反,顯得厚此薄彼。
(二)《標準》與高中歷史教科書關系研究展望
根據(jù)《標準》與教科書關系研究中出現(xiàn)的問題,我建議未來有關教科書的研究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對選修課程的研究。新課標下的教科書選修部分一共有六本,其編撰的方式和編撰的內容都有不少的創(chuàng)新之處。這一部分的研究其實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
2.加強教科書與《標準》的結合度的研究。不同版本的教科書與《標準》結合度如何,同一版本下不同模塊與《標準》的結合度又是怎樣,目前并沒有較為深入的研究。而通過對《標準》與教科書的結合度研究,能夠為教科書的編制和使用提供更多的參考,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3.加大“一標多本”的研究。新課標教科書有四個版本,但使用的都是同一個版本的課程標準。根據(jù)《標準》,對 “一標多本”的教科書編撰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對比,對教科書的修訂和多樣化發(fā)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4.可適當采用量化分析方法進行研究。教科書研究中涉及的版本較多,內容也較多,因此教科書的研究中可以采用計量的方法,把一些重要的內容、數(shù)據(jù)進行量化分析,使整個研究顯得更加直觀和有說服力。
參考文獻:
[1]連建平.從歷史必修三看高中課標與教材的得失[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7(1-2).
[2]許永紅.該相信誰?――新課標下同一史實不同版本的不同論述[J].中學歷史教學,2006(3).
[3][13]徐新,丁林興.建議與構想:中學歷史教師視野中的歷史“課標”選修六[J].中學歷史教學研究,2004(3).
[4]趙亞夫.高中歷史課程改革與歷史教育的現(xiàn)代化――繞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反思[J].教育學報,2006(8).
[5]張榮鎖.違背“新課標”主旨及目前先進教育理念的新課標教材――以岳麓版歷史必修(1)第一單元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04(10).
[6]李然.新課標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D].四川師范大學,2011(4).
[7]仇曉雯.21世紀初國家課程標準版高中歷史教科書內容體系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4).
[8]張淑貞.對高中新課標教材的商榷[J].歷史教學問題,2006(5).
[9]鐘啟泉,安桂清.怎樣理解《歷史課程標準》――華東師范大學鐘啟泉教授訪談錄[J].歷史教學,2005(8).
[10][11][12]曹大為.關于《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建設的對策與思考[J].歷史教學,2004(8).
[14]陸曉先.對高中歷史新課標及其教材編寫的幾點建議(上)(下)[J].中國教育研究論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