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4-18 09:59:0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社會治理的意義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公路是我國經濟有效運行的“大動脈”,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yè)。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現代公路事業(yè)突飛猛進,國道、省道、縣級干線伴隨著高速公路縱橫交織,形成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為人民群眾鋪就了一條條通往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為了保衛(wèi)國家的路產路權,保障公路完好、安全、暢通,維護公路管理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鞏固建設成果,發(fā)展公路事業(yè),政府交通主管部門設置了公路管理機構,依法對公路實施行政管理。也就是路政管理。
一、路政管理及執(zhí)法職責
路政管理及執(zhí)法職責,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公路路政管理和公路超限超載治理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對公路沿線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愛路護路教育;制定路政管理、保護路產、治超工作計劃及措施,并組織實施;負責轄區(qū)內路政許可項目的審批工作,參與公路工程交工、竣工驗收;依法查處違反公路法律法規(guī)的行為,保護公路路產路權不受侵犯;施路政巡查,依法在公路、公路建筑控制區(qū)、車輛停放場所等范圍實施監(jiān)督檢查;負責非公路標志管理及路容路貌和過境公路整治。在管轄區(qū)域內開展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對公路行駛的貨車進行稱重檢測和超限超載認定,組織超限超載車輛的卸載、駁載及卸載貨物的存儲、保管及處理,查處、糾正和消除超限超載違法違規(guī)行為;維持公路養(yǎng)護作業(yè)現場秩序;依法查處各種違反路政管理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的案件及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等職責。
二、公路事業(yè)發(fā)展的經濟意義
公路作為具有很強社會公益性的基礎設施。對促進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1.促進區(qū)域經濟繁榮
公路建成后,對沿線區(qū)域經濟產業(yè)帶的形成和發(fā)展起到很大促進作用。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fā)、服務業(yè)的配套完善,增加了就業(yè)機會,改善了人民群眾生活質量。
2.催生了物流產業(yè)興起
公路網絡的不斷擴張、?輸線路的不斷延伸,縮短了地區(qū)間的空間距離,帶動了物流業(yè)的蓬勃興起。各種物質資源可以迅速安全地抵達需求者的手中。
3.縮小了地區(qū)貧富差別
筑路工程通過隧道開鑿、橋梁架設,穿山越嶺、跨江越河,使天塹變通途,過去遙不可及的老少邊窮地區(qū)大門洞開,實現了與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人員互往、信息互傳、商品互換和物資互通,有力地縮小地區(qū)間的貧富差別。
三、路政管理及執(zhí)法的社會意義
公路交通事業(yè)的發(fā)展日新月異。但是在其發(fā)展中也呈現出林林總總的問題。實施路政管理,使公路的發(fā)展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對現代交通的需要,具有很現實的社會意義。
1.有利于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
隨著我國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人民群眾對路權路產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但是道路的繁忙和用路者人群的多元化,也使一些涉路非理性行為和路政案件日益增多。路政管理的執(zhí)法權力對這些行為和案件加以制止和懲治,用法律手段保障公路的安全暢通,也是依法治國在路政管理上的一個縮影。
2.有利于公路事業(yè)的現代化建設
通過路政管理者的學習、探索和進取,可以加快公路建設事業(yè)與國際先進科學技術的接軌,一些先進筑路、護路、養(yǎng)路、管路、用路經驗的引進和借鑒,加快了公路事業(yè)的現代化進程。
3.有利于公路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公路建設解決了公路基礎設施少和路網布局不均衡的問題,追求的是“走得了、行得通”,是“量”的增長。而路政管理則實現了保護公路設施、鞏固建設成果、清理通行障礙、提高服務水平、發(fā)揮使用效率的目的,追求的是“走得好、行得暢”,是“質”的飛躍。所以,在加快公路建設的同時,加強路政管理,可保持公路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tài),有利于實現公路事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4.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
路政管理對報廢、私自改裝、尾氣排放不達標、跑冒滴漏和超載超限嚴重的違法車輛的查處,可以有效地治理霧霾,控制大氣污染,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
四、路政管理及執(zhí)法的經濟價值
路政管理是經政府授權的行政執(zhí)法機構,具有直接和間接地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的功能。路政管理的經濟價值體現在:
1.減少交通事故經濟損失
公路兩旁經常會出現違章建筑、打場曬糧、堆放雜物、跨路作業(yè)等違章現象。擺攤小販、維修點、集貿市場占道經營現象屢禁不止。路政管理通過加強公路兩側建筑區(qū)域控制和占路事項的許可管理,可以有效地維護交通秩序,減少交通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對人身安全、車輛安全帶來的經濟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2.為公路擴建節(jié)約成本
嚴格控制公路兩側的紅線區(qū)內違章建筑的搭建和違章設施的設置。嚴控占用利用或者挖掘公路及用地、更新砍伐公路用地上的樹木,對以后公路拓寬升級的改擴建工作來說,無疑間接地減少許多麻煩、無形中節(jié)約了后期改造成本。
3.增加非營業(yè)性財政收入
對隨意占用、私自挖掘公路,各種管線跨越公路;對超載、超限違法車輛的治理執(zhí)法和經濟處罰;對損壞、移動、涂改公路附屬設施或者損壞、挪動建筑控制區(qū)的標樁、界樁,造成公路路面損壞、污染或者影響公路暢通、危及公路安全行為的懲治及路損賠補償費增加了地方財政的非營業(yè)性收入。
〖愛情的傀儡〗
至始至終,愛情在世人眼里如烈日般耀人,似蜂蜜般甜美??烧嬲隣渴肿罱K的卻寥寥無幾,是世人的貪心,還是社會的殘忍?
在對的時間遇上錯的人,只是嘆息;在錯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唯有說聲對不起;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而此時各自身邊早已有了別人,只有感嘆:相見恨晚。但,若是在這個早已丟失了純愛的世界,時間地點都對,那是否還能找回曾經不知在何時何地消失了的那種愛戀?
總是在為愛情傷腦,總是在為愛情掉眼淚,總是在為愛情躲著一切。愛情帶給我們的,似乎只是如此?千年的演變,當今愛情早已變得不堪一擊,更多的只是建立在其他基礎上。不離不棄的,沒有傷害的,能夠步入婚姻的愛戀,這些又該像誰索要?又有誰敢輕易去觸犯這些不起眼的荊棘?
最終,我們都被愛情傷害過,繁華紅塵,都被那華麗的外表所蒙蔽,當靠近時,卻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最后,只是獨自躲在一個無人的角落,任由淚水淹沒了脆弱心靈。
〖生活的逼迫〗
美好的世界,我們在城市輾轉幾回,又嘗盡了幾次生活的蜂蜜?酸,甜,苦,辣的生活,是自己精心搭配,還是早已命中注定?
人世間風雨萬變,可沒變的只是生活中的無奈。走在都市的盡頭,我不想去思考,只是想把那些曾經痛苦的經歷任風吹、雨打,身心疲憊的我,早已失去了抱怨一切的余力,只是在這都市中隨風漂泊著,落在哪里都已經和我毫無干系,不管在哪里,我好像都是一個被彩虹遺忘了的孩子,沒有陽光,沒有甘甜,只有狂風暴雨的襲擊。
難道生活就是這樣對待一個個滿是憧憬的人兒?就連心中唯一的火苗,都被它吞噬得一干二凈,再沒有了彩虹,再沒有了陽光雨露,剩下的只是一個缺少靈魂疲憊不敢的軀體,如同行尸走肉。
不否定,生活也給予過很多人的甜,但是我想問的是,生活到底是自己追求,還是你的施舍?為什么那么多的人在不知疲憊的追求著幸福生活,到最后卻還是傷痕累累。追你到懸崖邊上,你總是會無情的把這群辛勤的人兒毫無顧忌的推下深淵。
如果是你的施舍,我寧愿從來沒有來到過這個世界,或者做一只無拘無束的春燕,春天來了,嘰嘰喳喳的找尋自己喜愛的食物,至少,你,無法干預它們的快樂。
〖求學的無奈〗
不知幾時,我們已然踏進了大學的門檻,二十余載的寒窗苦讀,終于有了一點令人欣慰的事情,也許,這也是唯一值得欣慰的事兒。
曾今在心也失明的夜里,抱怨樹上的烏鴉,為什么總向陽光宣布我的過錯;而如今,卻在碧海藍天下,責怪無能的自己,為什么犯下當初的過錯?韶華何時偷換了,我已然手握無奈,走在塵世的邊緣。
看著眼前社會的劇變,踏入校門前的我們,無奈的選擇了一個熱門的專業(yè),即便是自己多么的不愿,也只能在黑夜的懷抱中偷偷哭泣,抱怨人生幾多無奈。為了適應這個社會的發(fā)展,為了生存的目的,我們放棄了自己的理想,自己所愛的一切,毅然走上了一條不屬于自己的道路。
是什么在逼迫我們選擇著?是什么在迫使我們潛行著?抬頭看看天空,灰蒙的一片無邊無際,但是,我們卻還得背棄自己所愛的默然行走著……
〖社會的奴隸〗
一次又一次,嘴上說著看透了這個社會;一次又一次,心里想著這社會的黯淡。但是我們卻未曾有絲毫的翻身的動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還是已經看不清了遠方的風景?
人生,總是有那么些無奈跟著自己形影不離,或多或少的給你來場暴風雨,沖擊你內心深處的靈魂,我們卻只有無能為力的張開懷抱,任由它吞噬。到底是它在跟著我們走,還是我們在追逐它的腳步?
翻來覆去的冥想,也理不清那千絲百繞的思緒,最后什么也不再去思考,追著社會的步伐,而且卻只能強顏歡笑,社會變,我們也只是無奈的跟隨。
公平正義的樸素含義包括懲惡揚善、是非分明、處事公道、態(tài)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勻等內容。作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豐富的內涵,是指社會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權利和義務,并受到法律的保護。與西方國家公平正義不同的是,我國是以維護、實現、發(fā)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公平正義。
一、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目標
依法治國的重要目標就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僅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并不是法治的全部,法治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公平正義的精神和價值通過法的適用、實施,在執(zhí)法實踐中得到實現、彰顯和弘揚。只有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讓公平正義的精髓滲透在法治實施的全過程,使公平正義成為人們看得見、實實在在感受得到的結果,社會主義法治才能真正成為吸引并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
二、實現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公平正義的社會。在和諧社會中,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xié)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全體人民能夠平等友愛、融洽相處,所有這些都是公平正義得到實現的標志。與此同時,公平正義又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只有致力于實現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會獲得堅實的基礎,才能實現長久的、穩(wěn)定的和諧。
三、公平正義是新時期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
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現實要求也迅速增長。但在社會生活中,不能夠維護公平、彰顯正義的現象還一定程度存在。如果漠視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呼聲,對各種社會不公聽之任之,不去努力改善和消除,就會失去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影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
四、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是政法機關的神圣職責
政法機關和廣大干警肩負著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的重任,是法律的執(zhí)行者,也是公平正義的維護者。政法工作是各類社會關系、矛盾、糾紛沖突的調節(jié)器,既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窗口,也是實現、維護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因此,整個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政法機關通過執(zhí)法活動實現、維護公平正義寄予厚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與此相比,政法隊伍在思想觀念和實際工作中都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公正執(zhí)法,理念先行。必須大力加強公平正義理念教育,引導和促使廣大政法干警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理念,不斷提高執(zhí)法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擔當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任。
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是一項綜合工程,需要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堅持依法、及時、合理解決的原則,采用教育、協(xié)商、調解、司法等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進程,逐步建立并從法律上保障公平的機制、公平的規(guī)則、公平的環(huán)境、公平的條件和公平發(fā)展的機會。一方面,在立法上,要體現全社會對公平正義的要求和愿望,使正義的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使實現正義的途徑程序化、公開化;另一方面,在執(zhí)法與司法過程中,要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讓公平正義的精髓滲透到法治實施的全過程,使公平正義的精神和價值通過法的適用、實施得到實現、彰顯和弘揚,使公平正義成為人們看得見、實實在在的可以感受得到的結果。
體現公平正義精神的制度,如果沒有具有公平正義理念的人去執(zhí)行,再好的制度也會打折扣,還可能走向反面;而如果執(zhí)法不公,再公平的法律制度也是空談,只會離公平正義越來越遠,而不可能實現和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要求我們每一名司法行政干警至少要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素質:
一要有維護公平正義的品質。踐行公平正義理念,首先要在思想上、情感上想公正。這種對公平正義的誠摯追求,是肩負起公平正義使命的動力源泉。公平正義又是善良和愛心的藝術,要讓人民群眾在司法工作中體會到公平正義的溫暖,不僅需要我們有一顆公正之心,而且要有一顆善良之心。
二要有維護公平正義的勇氣。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們的司法環(huán)境雖然有很大好轉,但許多方面還不很理想,執(zhí)法中時刻面臨著來自權力、金錢、物質的各種誘惑,經受著權與法、錢與法、情與法等各種考驗。作為一名干警,在自身利益和社會利益的權衡中,要始終把社會利益放到第一位,樹立為公平正義事業(yè)獻身的精神,把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作為職業(yè)和人生價值所在。只要具有為公正獻身的精神和敢于公正的勇氣,就能把自己對公平正義的追求貫徹到實踐中。
(一)求真務實
求真務實就是立足實際,實事求是,扎實勤奮地工作,實實在在地為人民謀利益,對人民群眾最具體、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要求,要給予最及時、最方便、最大程度的實現和滿足。反映在實際工作中,要特別注意防止和杜絕各種形式的亂作為、不作為現象,這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一個現實問題。亂作為主要是一些政法機關和干警漠視案件的客觀事實,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和實體規(guī)定,濫用執(zhí)法權力。不作為往往表現為不勤政敬業(yè),工作缺乏熱情,有警不出、有案不立、案件久拖不決等現象,這實質上是漠視人民群眾的疾苦,對人民群眾的利益訴求不予理睬。亂作為和不作為都有悖于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思想作風。全體政法干警要努力打牢執(zhí)法為民的思想根基,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積極履行法定職責,使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得到切實保護。
(二)甘當公仆
政法干警作為人民公仆,最重要的是在工作中樹立和強化服務意識,妥善處理好管理與服務的關系。政法機關行使管理職責的根本目的是為整個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為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管理行為只是手段,而服務才是最終目的。對此,絕不能本末倒置。當然,也不能因倡導服務,就放松管理或不敢管理,對于越是關乎廣大人民群眾切實利益、普遍利益的領域和事項,越是要嚴格管理、強化管理。
(三)文明執(zhí)法
文明執(zhí)法是社會主義道德規(guī)范對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進步的表現,是政法機關執(zhí)法為民的本質要求和外在體現。
文明執(zhí)法,就是要做到服務熱情,多為群眾提供便利,不給群眾增加麻煩。文明執(zhí)法,要尊重當事人的人格尊嚴。文明執(zhí)法,還必須注意執(zhí)法者的警容風紀。人民群眾對政法工作的印象和評價,往往來自對執(zhí)法者本身的印象和評價。執(zhí)法者舉止文明,待人平和,儀容整潔,群眾就會產生一種親近感、信任感,每一位政法干警都應加強自身修養(yǎng),既重視八小時以內的舉止文明,也重視八小時以外的生活自律,真正樹立起政法隊伍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
【關鍵詞】經濟管理;社會資源;資源優(yōu)化配置;意義
一、引言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作為產品和勞動交換場所、以市場供求變化來調節(jié)和配置社會資源的經濟運行體系?,F代市場經濟存在錯綜復雜、 互相聯(lián)系而又互相影響的矛盾體系, 這些矛盾體系是由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決定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決定了現代市場經濟的矛盾體系,而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影響了現代市場經濟的矛盾體系,這些矛盾互相聯(lián)系、 互相依存和互相作用, 共同推動現代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只有真正認識這些矛盾體系, 才能把握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規(guī)律。現代市場經濟矛盾體系的內容包括: 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產權的矛盾; 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所有制結構的矛盾; 現代市場經濟活動中社會資源配置方式的矛盾,等。產權矛盾和所有制矛盾屬體制性矛盾,在體制沒有突破的情況下, 研究這些矛盾缺乏實踐意義,本文主要只研究社會資源的配置方式,分析社會資源配置方式存在的諸多矛盾能使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現代市場經濟運動中資源配置方式,從而探討經濟管理對社會資源配置的重要意義。
二、 社會資源配置方式存在的諸多矛盾分析
(一) 社會資源配置方式的內在矛盾
社會資源具有稀缺性, 資源配置存在此多彼少的關系?,F代市場經濟配置資源的特點在于進入市場的經濟主體, 內有追求利潤的動力,外有競爭的壓力, 并在優(yōu)勝劣汰中形成一種社會強制。這種特點必然產生社會資源配置手段和社會資源配置目標這兩對社會資源配置方式的內在矛盾。
1 、政府和市場的矛盾
政府和市場的矛盾是社會資源配置手段的矛盾。政府按計劃配置資源, 市場經濟通過市場配置資源,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資源配置方式存在的矛盾具體表現在: 一是市場和計劃雙軌制之間的矛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 資源的計劃性配置仍很多, 舊的計劃經濟烙印很深, 政府迷戀權力并習慣于計劃調控, 對以市場調控經濟的方式、 方法不認識或者認識不夠, 甚至有時是有意識拒絕由市場調控經濟的運行。市場調控就意味著政府權力的喪失,中國在加入 WTO 的過程中, 反對最強烈的是政府部門的一些官員, 因為一旦加入 WTO,就必須按照WTO 規(guī)則和市場規(guī)則辦事, 社會資源配置就應以市場配置為主, 政府部門的一些官員就沒有計劃的特權。這一例子充分說明市場和計劃之間矛盾的嚴重性; 二是市場與現行政策的矛盾。市場的調控是即時的, 而現行政策是根據制定政策時的實際狀況制定的, 不可能完全反映現時的市場狀況, 無法像市場那樣即時調節(jié)社會資源的配置。當然市場調控也有局限性, 也會產生“外部不經濟”,“ 看不見的手”也不是萬能的, 當“市場失靈”時會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三是市場規(guī)律和現行政策的矛盾。在市場經濟中,支配市場的是市場規(guī)律, 市場規(guī)律是按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原則發(fā)揮作用的,而政府在制定現行政策時,考慮最多的是社會的整體需要和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四是執(zhí)行現行政策和抓住發(fā)展機遇的矛盾。作為經濟行為主體, 其經濟行為必須受到政府政策法規(guī)的制約,而市場經濟中又有很多商機與現行政策的利益取向不相一致。
2、效率和公平的矛盾
效率與公平的矛盾是社會資源配置目標的矛盾,資源配置目標一方面是為了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是為了兼顧公平。市場經濟存在競爭規(guī)律, 經濟行為主體都是競爭的參與者, 競爭規(guī)律遵循優(yōu)勝劣汰,才能體現效率和發(fā)展生產力。公平是每個人的天生要求,任何人都要求在任何方面能得到公平的待遇,只有公平, 社會才會穩(wěn)定, 效率才有保證, 經濟發(fā)展也才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方向。顯然,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所要求的效率第一, 與社會主義所要求的公平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
(二) 經濟運行過程的內在矛盾
市場經濟中, 社會資源配置方式在經濟運行過程中存在內在矛盾,主要有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市場變動周期與市場主體的矛盾。
1、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
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主要表現為總量上的均衡與失衡、 結構上的均衡與失衡之間的矛盾??偣┙o與總需求相等時,總量上和結構上處于均衡狀態(tài),國民經濟就能平衡發(fā)展, 不會出現“大起大落”,“通縮或通脹”等經濟發(fā)展局面, 但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是相對的、 暫時的, 不平衡才是絕對的, 只有當總供給與總需求的不平衡達到一定程度時, 經濟才會出現波動, 成為經濟蕭條或膨脹的根源。無論是哪種情況, 作為經濟運行管理部門的政府都要采取相應的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來調控經濟運行, 以達到經濟的平衡發(fā)展或朝政府所需要的目標運行。
2、市場變動周期與市場主體的矛盾市場的運作和變動是有周期性的, 有高峰有低谷。市場變動瞬息萬變,信息的流進流出、 供求關系的變化、 商品價格的升降、 消費者偏愛的改變、 市場行為主體之間的關系等等都在隨時隨地發(fā)生變動,宏觀經濟運行周期也影響市場的變動, 這些變動使市場變動呈現周期性。市場變動周期與市場主體之間一方面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矛盾, 另一方面市場變動周期要求市場主體的素質相應地即時發(fā)生變化,而市場主體素質的變化需要一個緩慢式、 長期式的學習積累過程, 市場主體素質的改變相對于市場變動是滯后的,兩者之間存在矛盾。
三、社會資源優(yōu)化配置與經濟管理
資源優(yōu)化配置指的是能夠帶來高效率的資源使用,其著眼點在于“優(yōu)化”,它既包括企業(yè)內部的人、財、 物、科技、信息等資源的使用和安排的優(yōu)化,也包括社會范圍內人、財、物等資源配置的優(yōu)化。 資源配置是否優(yōu)化,其標準主要是看資源的使用是否帶來了生產的高效率和企業(yè)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市場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必然導致一部分企業(yè)的破產倒閉。一般說來,那些在同行業(yè)中科技水平不高,生產效率低,經濟效益差的劣勢企業(yè),會因其產品和服務缺乏市場競爭力而遭淘汰。因此,從資源使用這個角度看,歸根到底是看有沒有實現生產的高效率、高效益。
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場途徑,由于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競爭性、法制性和開發(fā)性的特點和優(yōu)點,它能夠自發(fā)地實現對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優(yōu)勝劣汰的選擇,促使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實現內部的優(yōu)化配置,調節(jié)社會資源向優(yōu)化配置的企業(yè)集中,進而實現整個社會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因此,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
由于市場調節(jié)作用的有限性使市場調節(jié)又具有自發(fā)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弱點,因此,社會生產和再生產所需要的供求的總量平衡,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社會公共環(huán)境等,必然由國家的宏觀調控來實現。而在企業(yè)內部,部門或地區(qū)資源的合理使用,則主要是由市場途徑來實現的。這種優(yōu)勝劣汰的競爭機制促使企業(yè)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實現資源優(yōu)化配置。同時,也促進企業(yè)面向市場組織生產,優(yōu)化資產結構,形成合理的創(chuàng)新機制,從而在微觀的企業(yè),部門或地區(qū)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是以合理配置為前提,以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以及以整個社會經濟的協(xié)調發(fā)展為前提的。人類社會的生產過程,就是運用資源,實現資源配置的過程。由于資源的有限性,投入到某種產品生產的資源的增加必然會導致投入到其他產品生產的這種資源的減少,因此,人們被迫在多種可以相互替代的資源使用方式中,選擇較優(yōu)一種,以達到社會的最高效率和消費者,企業(yè)及社會利益的最大滿足。從這個意義講,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就是人們不斷追求實現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爭取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生存和發(fā)展需要的歷程。在市場經濟中,市場對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部門之間大體保持適當的比例關系的調節(jié),國家宏觀調控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搞好經濟發(fā)展的規(guī)劃及總量控制,重大結構和重大生產力布局等方面的作用,從整個社會發(fā)展來看,其目的都是為了保證社會生產的順利進行,保證有限的資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四、意義與啟示
1、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
通過對社會資源配置方式的諸多矛盾的研究, 使我們掌握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體系中社會資源配置方式的各種矛盾關系和各種矛盾的運行規(guī)律, 這對于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規(guī)律, 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具有關鍵的作用。
2、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做實踐指導
社會資源配置方式的諸多矛盾是圍繞資源配置展開的, 解決好這些矛盾的有效方法是遵循市場經濟的客觀規(guī)律, 抓住社會資源配置方式中資源配置這一中心環(huán)節(jié)。這就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正視市場的各種矛盾, 辯證分析各種矛盾,遵循矛盾的發(fā)展規(guī)律, 掌握好解決矛盾的方法和解決矛盾的關鍵, 及時調整矛盾雙方, 使矛盾雙方協(xié)調統(tǒng)一發(fā)展。這種方法對于指導我們搞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Hume, D. , THN, Book Ⅲ, PartⅡ, Sect . Ⅴ. London:Longmans, Green, and Co. , 1890. 287- 288
[2]Coas e, R. W. , Adam Smith. s View of Man. ASCA, Vol. ,1976. 559
[3]黃捷榮, 張長生, 鄭志國. 現代市場經濟系統(tǒng)研究. 北京: 紅旗出版社, 1996. 58- 61
[4]陳東琪, 李茂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 長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97. 73- 75
[5]Cf. Mc Nulty,Paul J. , Economic Theory andMeaning of Com -petition. Quarterl y J ournal of Economics, 1968. Nov. : 82
[6]李風圣, 吳云亭. 公平與效率. 北京: 經濟科學出版社,1995. 112- 114
[7]陳宇勝. 改革、 發(fā)展與收入分配.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1999. 131- 133
[8]Kornai, J. , Socialist Syst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 tyPres s, 1992. 37
[9]胡永明. 市場經濟與產權改革.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3. 99
[10]胡正旭.市場經濟與政府調控[J],甘肅社會科學,1995.5
作者簡介:
鄭玲敏,女,重慶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建新西路支行客戶部經理,經濟師
杜丹,男,重慶青年職業(yè)技術學院(重慶市團校)財經管理系教研室主任,講師
我以為,耳順的意思,就是要廣泛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民主”的真諦是利益的表達。當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各不相同,甚至相互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創(chuàng)造這樣一種社會機制,讓各個社會階層、社會群體,不管是多數、少數,都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利益。即使表達的方式激烈一些,也不以為忤,這才有“耳順”的大度和氣概。
我以稱之以協(xié)商一致為基礎的“社會機制”,就是在承認個性化、多元化的基礎上,通過溝通、對話、談判、協(xié)商、妥協(xié)、讓步,整合各個社會階層、各個社會群體都能接受的社會整體利益,最終形成各方都能夠自覺遵守的社會契約。
從理論上說,在現代社會里,無論從“經濟人”、“社會人”……或者以其他的視角去看人類的活動,一個成熟的社會最突出的標志性語言應該是“理智”二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當每一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時,個人利益的“氣場”就可能像水面上的漣漪一圈一圈地蕩開去。在有限的時空條件下,這又不可避免地導致“個人利益圈”的交叉乃至碰撞,如果大家都不讓步,就必然會導致沖突,其結果很可能是“雙輸”或“多輸”。
因此,理性的選擇就是以“妥協(xié)”為號召,營造一個 “雙贏”或“多贏”的和諧局面。
但是,很遺憾,我們距離這樣的目標還很遠。最近發(fā)生的不少表明,我們的處理方式還是簡單粗暴的,很多地方政府治理方式似乎只有兩招:要么“放縱”,美其名曰“市場化”;要么“禁止”,妖魔化為“不合法”。因此,在拆遷、城管、征地、環(huán)保等方面,非理智的不當行政行為造成了諸多社會矛盾。
在各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中,有兩點是必須要處理好的。一是關乎經濟利益的,要使社會各社會階層、各社會群體,不論是多數還是少數,都來分享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成果;二是講求“公平”和“公正”。在這兩方面,常常要求黨和國家的社會政策要偏向于社會弱勢群體,以國家的權威來平衡強勢階層與弱勢階層之間在社會經濟地位方面“與生俱來”的不平衡。
由于權力和信息的不對稱,弱勢群體要想與強勢群體乃至政府機構直接對話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同時,因為傳輸渠道的不通暢造成的信息衰變,使決策者要想真正聽到弱勢群體的“實話實說”也不容易,所以,媒體和學界的“中介”角色和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就顯得很重要。尤其是專家學者的身份比較超然,可以更全面、更深入、更高瞻遠矚地看問題。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顯著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與此同時,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越來越高,迫切要求繼續(xù)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完善充分體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社會制度和法律制度,確保所有人公平發(fā)展。
關鍵詞 利益調節(jié);制度體制;公平正義
【基金項目】2014 年河北省委講師團系統(tǒng)科研課題(201406)。
【作者簡介】戈鐘慶,石家莊市社會科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現代市場經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物質財富有了大幅度增長,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但是,伴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刻變革,社會轉型步伐加快和社會階層的不斷分化,中國也從一個平均主義盛行的國家,轉變?yōu)槭杖氩罹噍^大的國家。貧富分化、階層固化、分配不公等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并成為當前全面深化改革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渴望和要求越來越迫切。
正確認識當前收入差距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均貧富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能力不同,占有的生產要素不同,除勞動報酬以外,其他生產要素如資本、技術、管理等也要參與分配,分配形式呈多元化,因此,收入之間存在差距是一種客觀現象,我們必須承認這種現實。但同時我們應認識到,收入差距應在社會普遍認可和接受的范圍內,并且這種差距應具有其合理性。合理的收入差距,可以增強人們的經濟發(fā)展意識和致富積極性,激勵大家主動創(chuàng)業(yè),促進社會發(fā)展進步。相反,如果這種差距是因為權錢交易、非法經營、鉆政策空子、分配不公、行業(yè)壟斷等不正當途徑造成的,那么這種收入差距會破壞社會公平正義,長期下去會扭曲人們的價值觀,因貧富差距而形成的不同社會階層之間就會產生對立和敵視,如當前存在的“仇富”“仇官”現象,由此而滋生出許多新的社會矛盾和新的社會問題,甚至引發(fā)社會危機。所以,既要允許收入差距的存在,又不能無限擴大,要規(guī)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同時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jié)過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努力構建人格獨立、機會平等、權利行使、話語權表達等與擁有財富多少無關的體制機制,只有這樣,不同階層之間、富人與窮人之間才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彼此之間的心理落差、仇視情緒才會消除,大家才會和諧相處。
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應建立新的財富倫理觀,更新傳統(tǒng)的財富觀念,轉變致富思路。首先,生財有道。要通過自己的誠實勞動和創(chuàng)造獲取財富,在獲取財富的同時要對社會對他人做出貢獻?!熬訍圬?,取之有道”,強調的是追求財富要通過正當合法手段獲得,不得損害他人和社會利益。其次,要合理使用財富。財富的獲得是個人能力與社會條件有機結合的結果,財富的獲得離不開社會,那么財富的使用也應當以回饋社會為歸宿。因此,要努力做到富貴不能,戒除貪圖享樂的思想,不要做物的奴隸,要做物的主人,學會科學合理地支配自己擁有的財富,更好地服務于社會,造福于他人,為生活困難的人提供更多的幫助,而不是炫富、擺闊、張揚、無度奢侈等。再次,樹立義利統(tǒng)一的財富倫理觀。要發(fā)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效率優(yōu)先、兼顧公平的精神。提倡共富理念,既要自己致富,又要體現出社會責任,積極主動幫扶他人致富。只有共富社會才會和諧、才會穩(wěn)定。財富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惟一標準。擁有財富的多少不是成功的惟一標志,也不是幸福的惟一標準。財富并不能反映一切,我們必須反對拜金主義和金錢萬能論。
抓好制度建設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供重要保障。制度具有根本性、長期性和穩(wěn)定性的特點,對規(guī)范和調整人們的行為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把公平正義的內容轉化為制度設計,引導和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合理調整不同階層的利益關系,對推動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具有巨大促進作用。制度制定必須體現起點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要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guī)則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努力營造公平的社會環(huán)境,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生存和平等發(fā)展的權利。加快建立覆蓋城鄉(xiāng)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調整財政收支結構,把更多財政資金投向公共服務領域,不斷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不同階層群眾公平分享改革成果。
完善利益調節(jié)機制,構建公平正義的社會保障體制。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協(xié)調機制,正確處理好各種社會矛盾,協(xié)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訴求多元化、利益多元化的今天,必須建立健全利益協(xié)調機制,確保不同群體的利益得到保障。教育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根據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以及說服教育、民主協(xié)商等方法,及時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建立相應的利益調節(jié)機制。當前應重點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尤其對教育、醫(yī)療、就業(yè)等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應加大投入著力解決。繼續(xù)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運用稅收手段調節(jié)過高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制,在政策上要向低收入群體、弱勢群體傾斜,從根本上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一、激發(fā)學生提問的興趣
課堂是小學生接受知識、提高能力、增強素質的主要陣地。課堂上,教師要經常地誘導、啟發(fā)小學生改造、重組和重新解釋他們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并且使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問、不斷發(fā)現尚未解決的問題。楊振寧教授講,他的老師泰勒上課奇談怪論多,錯誤也不少,常常是就多種多樣的問題和學生研討,啟迪學生思維,有時爭得面紅耳赤,常常無法做出最后的結論。就是這種看似無序的不規(guī)范的教學,使學生得到了發(fā)展,獲得了真?zhèn)?。究其原因,與強化問題意識不無關系,問題激活了學生思維。小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就是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它是以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巧妙設計問題情境,注重“存疑”,把問號裝進學生的腦子里,進而讓思想在學生腦子中產生出來,這樣可以促使學生經常表現出疑惑、驚奇和探究的欲望,使小學生處于興奮狀態(tài)和積極的思維之中,讓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問題。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探究過程。杜威認為:“知識決不是固定的、永恒不變的,它是作為另一個探究過程的一部分,既作為這個過程的結果,同時又是作為另一個探究過程的起點,它始終有待再考察、再檢驗、再證實,如同人們始終會遇到新的、不明確的、困難的情境一樣?!笨梢?,探究是包括學生學習在內的一切活動的本質屬性。探究賦予學習者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習者通過獨立、深入的思考,提出自己的觀點。雪球越滾越大,使探索更廣泛、更深入,從問題開始,由解決問題再到提出問題,再解決問題,使整個學習過程在探索中獲得發(fā)展。
二、讓學生在體驗中提出問題
現代認知結構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該過程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要發(fā)展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根據已有的經驗直接領悟事物的本質并迅速做出判斷的思維。直覺思維濃縮了思維的信息加工過程,敏銳洞察客觀事物的本質,直接理解和判斷,是認識的頓悟和靈感的迸發(fā),被認為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指路標。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做出直覺思維的示范,如大膽假設、猜想,讓學生感到直覺思維的重要性,并模仿這種方法;其次要盡可能多運用啟發(fā)式教學,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的探索熱情,有效發(fā)展學生的直覺思維。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嘗試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著名科學家李政道先生就提出,最好的閱讀方法是猜讀法。特級教師魏書生也喜歡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運用猜測、嘗試的方法解決不會的問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讓學生自己在操作、實踐、閱讀、想像中去探索和發(fā)現規(guī)律,學會學習。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由于受年齡、思維水平的限制,在認識能力上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他們對自己行為的自我評價能力較差,但對別人的行為卻比較容易發(fā)現毛病。根據這一特點,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合作學習,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討論、思想碰撞、組際交流來解決。一石激起千重浪,引導學生討論體味主題思想,很多學生從質疑中捕捉到思想火花,從與同學討論中吸收新的思想,提出自己新的判斷,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開闊了視野,拓寬了思路,互相受到啟發(fā),共同獲得提高。
三、培養(yǎng)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