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1-30 13:56:0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校園安全事故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校園安全;應對策略
近年來,校園安全事故頻發(fā),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師生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究其安全事故的原因,還是隱患排查及整改未真正落到實處所致。
1校園中常見的安全事故及原因
1.1最常見的平常事故。學生在課間到操場自由活動,相互追逐、嬉戲、打鬧時無分寸,使用石子、玩具、小刀等造成傷害。
1.2體育活動事故。學生在體育活動或體育課上不遵守紀律或注意力不集中,行為渙散,體育器械使用不當而造成傷害。
1.3校園暴力事故。學校安保人員防范措施不到位,校外不法之徒入校侵害;學生之間有摩擦使用武力;不良交友引誘;少數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行為。
1.4學校設施造成事故。學校樓道狹窄光線黯淡,學生放學和下課時由于互相爭先而造成的擠壓、踐踏等事故。學校樓房走廊欄桿的高度不符合要求,發(fā)生碰撞事故;教學器械設備配備不達標、課桌椅不達標、黑板不達標等給學生帶來的傷害。
1.5勞動或實踐事故。在勞動或實踐中安全意識差,操作不熟練或不按要求操作而造成的傷害。
1.6消防事故。前些年修建的教學樓、宿舍設計達不到消防標準,一幢房子只有一道消防通道。許多學校為防盜,把一樓甚至到頂層的窗戶全部用鐵欄桿封死,一旦發(fā)生火災,學生們無法逃身自救,極易造成群死群傷的事故。同時,建筑物內配備的消防設施、器材不少因檢修、保養(yǎng)不及時,而難以發(fā)揮其有效作用。學校沒搞安全應急演練,缺乏行動落實。
1.7衛(wèi)生事故。學校不重視衛(wèi)生管理,工作機制不健全,學校食堂衛(wèi)生管理差,一次性飲用水(自來水)未經檢驗合格擅自使用,造成師生中毒、拉肚等現象。
1.8交通事故。上學路途中存在著不安全的隱患,城市交通越來越擁擠,加上復雜的社會治安等因素。學校交通狀況對學生也存在著較大的傷害隱患,如非法運營接送學生車輛、道路是否暢通、校門口是否設置交通緩沖帶、道路設計是否有人行道、校門前車輛管理是否到位等,這些都有隱性傷害;還有學校交通安全意識差,對學生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學生交通安全意識薄弱,造成不安全隱患。
總的說來,直觀的或潛意識的安全隱患,在不同時段、不同地點都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2應對安全事故的策略
2.1強化管理,明確責任。實行學校安全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校長是學校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是具體責任人。教育行政部門要將學校安全納入對學校目標管理考核的重要內容,制定目標管理考核細則,與學校簽訂責任狀,并嚴格考核,兌現獎懲。將安全工作擺在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校長要集中精力,切實負起責任。要把學校各處室、每個工作崗位的安全責任進行細化,明確要求,層層分解,落實到人,落實到每項工作和每個環(huán)節(jié)。要加大對學校安全工作的檢查考核力度,嚴格實行學校安全工作“一票否決”制。
2.2切實排查,消除隱患。學校要在春秋季開學前,普遍開展一次校園安全隱患大排查。物的排查:如電路、圍墻、消火栓、建筑物等;人的排查:生生間、師生間、教師間。
常規(guī)要求是:學校每天一排查、中心校每周一排查、教育局及校園周邊治安綜合治理成員單位每月一排查、每季度一督查一整治。做到排查落到實處,整改落實到位,徹底消除隱患。
2.3加強教育,提高意識。圍繞“生命高于一切,責任重于泰山”的主題,深入組織學生開展“學生安全教育日”、“平安行動在校園”等安全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切實提高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學校要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知識競賽、組織觀看錄像、發(fā)放安全手冊、制作宣傳板報、編寫校本教材等多種形式,生動形象地對學生進行預防火災、擁擠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組織開展應急疏散、報警、滅火、逃生自救自護安全演練,提高全體師生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
2.4通力合作,齊抓共管。學校要與公安、綜治、工商、衛(wèi)生、交通等部門協調,密切配合,齊抓共管,解決重點問題,在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下,深入開展學校及周邊環(huán)境集中整治。落實一校一警或責任區(qū)民警制度,在學校周邊治安復雜地區(qū)設立治安崗亭,有針對性地開展治安巡邏,嚴厲打擊侵害校園和傷害青少年學生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營造保障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和氛圍。
關鍵詞:校園安全事故 風險防范 指標體系
1.我國校園安全教育現狀
1.1學校重視不夠,安全措施乏力
目前,大多數學校仍然只是把升學率作為提升學校名譽的位移手段。對校園安全教育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另外在學校中會存在很多安全隱患,例如學校的教學設備、校舍;在學校的設備中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產品或者設備的設置不當等。這些都對學生的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同時導致了校園事故的發(fā)生。
1.2安全教育內容較少,方法單一
目前,很多學校的教育中,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仍然較少,不能得到很好的重視,即使有些學校開始校園安全教育,但是其主要停留在傳統的安全教育上,大部分學校只是在假期前后進行安全提示,以班會、形式報告的形式。
1.3校園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
2002年6月,在北京一個網吧的火災案中,造成了一所高校中死亡學生9名;2003年震驚社會的馬加爵事件;2008年11月14日早晨,在上海商學院徐匯校區(qū)女生宿舍發(fā)生的火災。這些校園事故的發(fā)生,都說明我國校園安全教育工作存在很多的不足,學生自身缺乏相應的安全知識、安全意識較薄弱。
2.建立校園安全事故風險防范指標體系勢在必行
2.1是適應國家和教育屆發(fā)展的客觀要求
目前在我國隨著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校園已經成為社會中必不可少的子系統,因此校園的穩(wěn)定也關系著社會的穩(wěn)定,更關系著社會的和諧和穩(wěn)定。
2.2是防范和避免校園安全事故的需要
目前教育部門也已經將學校的安全問題放在了首要的位置上。在該過程中采取有力的措施,進行嚴格的管理,落實相應的責任制,這樣對校園事故的防范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2.3是促進學生平安、快樂成長的需要
不論是從生理、情感還是從智能、社會需要方面來講,學生是時代是學習技能和知識是最佳時期,是人生發(fā)展的高峰期。如果校園安全得不到保障,校園事故的頻繁發(fā)生必然會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
3.校園安全事故風險防范指標體系
3.1校園安全事故風險防范指標體系定義
校園安全事故風險防范指標體系是各個指標之間要相互配合、相互聯系,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在校園安全防范的體系中要從防范的對象即學生的方面著手,既有加強校園事故的預防工作,又要注意監(jiān)管,在制定相應的指標是既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在充分認識事故之間的聯系的基礎上,做好預防工作。
3.2指標體系構成
在構建校園安全事故風險防范指標體系時要充分考慮各個方面。在制定體系時要本著全面性、科學性、可行性、發(fā)展性的原則,在該原則的基礎上,指標體系可以包括預防階段、發(fā)生階段以及結束階段3個一級指標,另外還包括9個二級指標,20個三級指標。
3.3指標體系的內涵
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三個主要的階段,即預防階段、發(fā)生階段以及結束階段。
(1)預防階段。該階段還包括事故預防、監(jiān)測、組織機構和周邊環(huán)境4項二級指標,另外還包括7個三級指標。
事故預防主要是指為預防各類事故的發(fā)生而建立的事故預防系統。在目前各類校園事故中,主要的事故預防有:交通事故預防、活動事故預防、踏傷害事故預防以及中毒全事故預防等。在事故預防中要對各類事故都建立詳細的標準,可以建立事故預案并進行演戲。
事故監(jiān)測作為校園安全事故的重要基礎,學校應該成立一個事故數據統計分析的工作小組,該小組應該隸屬于學校的領導機構。
對于組織機構,要建立健全的組織機構,加強領導;同時該組織機構應該負責校園安全中的各類管理人員。培養(yǎng)一批為校園安全建設風險的管理人員。
周邊環(huán)境包括的主要內容有掌握校園人員的流動情況、周邊經營狀況以及校園的治安情況,從而可以及時的排除各類可能的校園安全隱患。
(2)發(fā)生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3個二級指標和6個三級指標。
應急保障首先要保證信息的暢通。學校應該注意校園安全事故信息的處理、傳遞、收集等環(huán)節(jié)。保證信息傳輸的通訊設備保持方便快捷,從而保證信息的安全傳遞。另外在應急保障方面還應該包括物資保證等。同時也可以建立校園安全事故的應急預備隊伍,以保證及時的處理相應事故。
應急救援是處理校園事故的關鍵所在。相應的要求是學校要具備處理各種安全事故的能力,對各種突發(fā)的安全事故及時的救援。
協調控制主要是關于校園領導機構的工作,校園的領導機構能夠在接到報案之后,立即派相關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協調。然后根據相應的事故召開會議,安排有關的工作。
(3)結束階段。在校園安全事故發(fā)生后,不能對其封鎖以及置之不理,要及時進行信息交流,這樣有利于學校吸取教訓、總結相應的經驗,從而可以杜絕今后該類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在信息交流過程中,首先要確保信心的暢通,信息可以及時傳達給學校的領導機構。同時對信息的要做到及時、準確、客觀、全面。
結 論
校園安全事故的風險防范指標體系是一個系統工程,具有復雜性、長期性,并且還不健全、完善,這就要求學校中的各個部門給予足夠的重視,把學生的安全工作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上,不斷加強學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從而有效杜絕校園事故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朱其昌,葉蕪為.校園安全事故風險防范指標體系的探討[J].山東文學(下半月).2008(12)
[2]蔣娜紅.高校安全教育現狀調查和對策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3)
一、防火安全預案:
1、防范預案
①嚴禁學生將火柴、打火機、煙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帶入學校。
②嚴禁在校園內焚燒廢紙、樹枝、樹葉等。
③組織全體師生聽取消防安全知識講座。
④組織學生進行自護疏散、消防器材使用及緊急狀態(tài)時切斷電源、燃氣源等演練。
⑤定期檢查消防器材是否能正常使用,并做到及時更新。
2、應急預案
①出現火警:立即組織有關人員進行有效撲救,切斷電源、燃氣源,防止火勢蔓延。
②迅速組織師生從最安全的通道疏散(不得組織學生撲救)。
③在實施第一、第二條款同時,立即向上級領導報告,及時撥打119火警電話,以求援助(火警電話必須講清楚事發(fā)地點、所處地域、方位、火情種類等)。
④及時組織對受傷人員進行救治,必要時撥打120電話。
⑤排查事故原因,及時處理并上報。
二、用電安全預案:
1、防范預案
①對師生進行用電安全知識輔導并進行用電安全防范知識競賽。
②定期檢測校內所有用電器、電線、觸電保護器,是否正常。
2、應急預案
①遇有突發(fā)性觸電事故立即切斷電源(包括總電源)。
②遇有緊急情況立即用絕緣棒或非導電棒、棍擊 打,將觸電人員與電源脫離,(不得用手拉觸電人員。)
③對觸電受傷人員視情形及時組織自救或他救,必要時撥打120急救中心求援。
④在案發(fā)的第一時間向學校領導報告,以便組織施救。
⑤排查事故原因,及時處理上報。
三、食品衛(wèi)生安全預案:
1、防范預案
①定期對食堂人員進行體檢,定期請有關人員對師生進行食品衛(wèi)生安全知識輔導。
②教育學生不吃生水、不吃生冷變質食物,不在小攤上買零食,以防食物中毒。
③教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不挑食,少吃零食。
④做好學生中餐的管理工作,重視中餐的質量與營養(yǎng)。
2、應急預案
①發(fā)現有嘔吐腹脹、腹瀉等癥狀,情節(jié)嚴重的,立即送往醫(yī)院診療并告知家長。
要:本文依據我國制定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標準和國際有關標準,研究和設計針對數字校園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流程和框架,并利用該流程針對實際的數字校園對象進行實例驗證,風險評估結果驗證了該流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數字校園;風險評估;信息安全
中圖分類號:TP30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23-0030-04
一、引言
數字校園是以校園網為背景的集教學、管理和服務為一體的一種新型的數字化工作、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一個典型的數字校園包括各種常用網絡服務、共享數據庫、身份認證平臺、各種業(yè)務管理系統和信息門戶網站等[1]。數字校園作為一個龐大復雜的信息系統,構建和維護一個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基礎管理工作。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是構建和維護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基礎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它通過識別組織的重要信息資產、資產面臨的威脅以及資產自身的脆弱性,評估外部威脅利用資產的脆弱性導致安全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判斷安全事件發(fā)生后對組織造成的影響。對數字校園進行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有助于及時發(fā)現和解決存在的信息安全問題,保證數字校園的業(yè)務連續(xù)性,并為構建一個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二、評估標準
由于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基礎性作用,包括我國在內的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以及相關國際組織都非常重視相關標準和方法的研究。目前比較成熟的標準和方法有ISO制定的《IT信息安全管理指南》(ISO/IEC13335)和《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要求》(ISO/IEC27001:2005)、美國NIST制定的SP800系列標準、美國CMU軟件工程研究所下屬的CERT協調中心開發(fā)的OCTAVE2.0以及我國制定的《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規(guī)范》(GB/T20984-2007)。
ISO/IEC27001系列標準于2005年10月15日正式,作為一種全球性的信息安全管理國際標準適用于任何組織的信息安全管理活動,同時也為評估組織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依據。但是ISO27001系列標準沒有制定明確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流程,組織可以自行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方法,如OCTAVE2.0等[2][3]。
為了指導我國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的開展,我國于2007年11月正式頒布了《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規(guī)范》(GB/T20984-2007),這是我國自主研究和制定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標準,該標準與ISO27001系列標準思想一致,但對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過程進行了細化,使得更加適合我國企業(yè)或者組織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工作開展。
三、評估流程
《信息安全技術——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規(guī)范》(GB/T20984-2007)等標準為風險評估提供了方法論和流程,為風險評估各個階段的工作制定了規(guī)范,但標準沒有規(guī)定風險評估實施的具體模型和方法,由風險評估實施者根據業(yè)務特點和組織要求自行決定。本文根據數字校園的業(yè)務流程和所屬資產的特點,參考模糊數學、OCTAVE的構建威脅場景理論和通用弱點評價體系(CVSS)等風險評估技術,提出了數字校園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具體流程和整體框架,如圖1所示。
據圖1可知,數字校園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首先在充分識別數字校園的信息資產、資產面臨的威脅以及可被威脅利用的資產脆弱性的基礎上,確定資產價值、威脅等級和脆弱性等級,然后根據風險矩陣計算得出信息資產的風險值分布表。數字校園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詳細流程如下:
(1)資產識別:根據數字校園的業(yè)務流程,從硬件、軟件、電子數據、紙質文檔、人員和服務等方面對數字校園的信息資產進行識別,得到資產清單。資產的賦值要考慮資產本身的實際價格,更重要的是要考慮資產對組織的信息安全重要程度,即信息資產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在受到損害后對組織造成的損害程度,預計損害程度越高則賦值越高。
在確定了資產的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賦值等級后,需要經過綜合評定得出資產等級。綜合評定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方法是選取資產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屬性確定資產等級;還有一種方法是對資產機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三個賦值進行加權計算,通常采用的加權計算公式有相加法和相乘法,由組織根據業(yè)務特點確定。
設資產的機密性賦值為,完整性賦值為,可用性賦值為,資產等級值為,則
相加法的計算公式為v=f(x,y,z)=ax+by+cz,其中a+b+c=1(1)
(2)威脅識別:威脅分為實際威脅和潛在威脅,實際威脅識別需要通過訪談和專業(yè)檢測工具,并通過分析入侵檢測系統日志、服務器日志、防火墻日志等記錄對實際發(fā)生的威脅進行識別和分類。潛在威脅識別需要查詢資料分析當前信息安全總體的威脅分析和統計數據,并結合組織業(yè)務特點對潛在可能發(fā)生的威脅進行充分識別和分類。
(3)脆弱性識別:脆弱性是資產的固有屬性,既有信息資產本身存在的漏洞也有因為不合理或未正確實施的管理制度造成的隱患。軟件系統的漏洞可以通過專業(yè)的漏洞檢測軟件進行檢測,然后通過安裝補丁程序消除。而管理制度造成的隱患需要進行充分識別,包括對已有的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也一并識別。
(4)威脅—脆弱性關聯:為了避免單獨對威脅和脆弱性進行賦值從而造成風險分析計算結果出現偏差,需要按照OCTAVE中的構建威脅場景方法將“資產-威脅-脆弱性-已有安全控制措施”進行關聯。
(5)風險值計算:在資產、威脅、脆弱性賦值基礎上,利用風險計算方法計算每個“資產-威脅-脆弱性”相關聯的風險值,并最終得到整個數字校園的風險值分布表,并依據風險接受準則,確認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風險。
四、評估實例
本文以筆者所在高職院校的數字校園作為研究對象實例,利用前面所述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流程對該實例對象進行信息安全風險評估。
1.資產識別與評估
數字校園的資產識別與評估包括資產識別和資產價值計算。
(1)資產識別
信息安全風險評估專家、數字校園管理技術人員和數字校園使用部門代表共同組成數字校園信息資產識別小組,小組通過現場清查、問卷調查、查看記錄和人員訪談等方式,按照數字校園各個業(yè)務系統的工作流程,詳細地列出數字校園的信息資產清單。這些信息資產從類別上可以分為硬件(如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軟件(OA系統、郵件系統、網站等)、電子數據(各種數據庫、各種電子文檔等)、紙質文檔(系統使用手冊、工作日志等)、人員和服務等。為了對資產進行標準化管理,識別小組對各個資產進行了編碼,便于標準化和精確化管理。
(2)資產價值計算
獲得數字校園的信息資產詳細列表后,資產識別小組召開座談會確定每個信息資產的價值,即對資產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進行賦值,三性的賦值為1~5的整數,1代表對組織造成的影響或損失最低,5代表對組織造成的影響或損失最高。確定資產的信息安全屬性賦值后,結合該數字校園的特點,采用相加法確定資產的價值。該數字校園的軟件類資產計算樣例表如下表1所示。
由于資產價值的計算結果為1~5之間的實數,為了與資產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賦值相對應,需要對資產價值的計算結果歸整,歸整后的數字校園軟件類資產的資產等級結果如表1所示。
因為數字校園的所有信息資產總數龐大,其中有些很重要,有些不重要,重要的需要特別關注重點防范,不重要的可以不用考慮或者減少投入。在識別出所有資產后,還需要列出所有的關鍵信息資產,在以后的日常管理中重點關注。不同的組織對關鍵資產的判斷標準不完全相同,本文將資產等級值在4以上(包括4)的資產列為關鍵信息資產,并在資產識別清單中予以注明,如表1所示。
2.威脅和脆弱性識別與評估
數字校園與其他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一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威脅,同時數字校園作為一種在校園內部運行的網絡信息系統面臨的威脅的種類和分布有其自身特點。任何威脅總是通過某種具體的途徑或方式作用到特定的信息資產之上,通過破壞資產的一個或多個安全屬性而產生信息安全風險,即任何威脅都是與資產相關聯的,一項資產可能面臨多個威脅,一個威脅可能作用于多項資產。威脅的識別方法是在資產識別階段形成的資產清單基礎上,以關鍵資產為重點,從系統威脅、自然威脅、環(huán)境威脅和人員威脅四個方面對資產面臨的威脅進行識別。在分析數字校園實際發(fā)生的網絡威脅時,需要檢查入侵檢測系統、服務器日志文件等記錄的數據。
脆弱性是指資產中可能被威脅所利用的弱點。數字校園的脆弱性是數字校園在開發(fā)、部署、運維等過程中由于技術不成熟或管理不完善產生的一種缺陷。它如果被相關威脅利用就有可能對數字校園的資產造成損害,進而對數字校園造成損失。數字校園的脆弱性可以分為技術脆弱性和管理脆弱性兩種。技術脆弱性主要包括操作系統漏洞、網絡協議漏洞、應用系統漏洞、數據庫漏洞、中間件漏洞以及網絡中心機房物理環(huán)境設計缺陷等等。管理脆弱性主要由技術管理與組織管理措施不完善或執(zhí)行不到位造成。
技術脆弱性的識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工具檢測、人工檢查、文檔查閱、滲透性測試等方法。因為大部分技術脆弱性與軟件漏洞有關,因此使用漏洞檢測工具檢測脆弱性,可以獲得較高的檢測效率。本文采用啟明星辰公司研發(fā)的天鏡脆弱性掃描與管理系統對數字校園進行技術脆弱性識別和評估。
管理脆弱性識別的主要內容就是對數字校園現有的安全控制措施進行識別與確認,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可以降低安全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無效的安全控制措施會提高安全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安全控制措施大致分為技術控制措施、管理和操作控制措施兩大類。技術控制措施隨著數字校園的建立、實施、運行和維護等過程同步建設與完善,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識別比較容易。管理和操作控制措施識別需要對照ISO27001標準的《信息安全實用規(guī)則指南》或NIST的《最佳安全實踐相關手冊》制訂的表格進行,避免遺漏。
3.風險計算
完成數字校園的資產識別、威脅識別、脆弱性識別和已有控制措施識別任務后,進入風險計算階段。
對于像數字校園這類復雜的網絡信息系統,需要采用OCTAVE標準提供的“構建威脅場景”方法進行風險分析?!皹嫿ㄍ{場景”方法基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理清“資產-威脅-脆弱性-已有控制措施”的內在聯系,避免了孤立地評價威脅導致風險計算結果出現偏差的局面。表2反映了數字校園圖書館管理系統的資產、威脅、脆弱性、已有控制措施的映射示例。
將“資產—威脅—脆弱性—已有控制措施”進行映射后,就可以按照GB/T20984-2007《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規(guī)范》要求進行風險計算。為了便于計算,需要將前面各個階段獲得資產、威脅、脆弱性賦值與表3所示的“資產—威脅—脆弱性—已有控制措施”映射表合并,因為在對脆弱性賦值的時候已經考慮了已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因此可以將已有控制措施去掉。
本文采用的風險計算方法為《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規(guī)范》中推薦的矩陣法,風險值計算公式為:R=R(A,T,V)=R(L(T,V)F(Ia,Va))。其中,R表示安全風險計算函數;A表示資產;T表示威脅;V表示脆弱性;Ia表示安全事件所作用的資產重要程度;Va表示脆弱性嚴重程度;L表示威脅利用資產的脆弱性導致安全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F表示安全事件發(fā)生后產生的損失。
風險計算的具體步驟是:
(a)根據威脅賦值和脆弱性賦值,查詢《安全事件可能性矩陣》計算安全事件可能性值;
(b)對照《安全事件可能性等級劃分矩陣》將安全事件可能性值轉換為安全事件可能性等級值;
(c)根據資產賦值和脆弱性賦值,查詢《安全事件損失矩陣》計算安全事件損失值;
(d)對照《安全事件損失等級劃分矩陣》將安全事件損失值轉換為安全事件損失等級值;
(e)根據安全事件可能性等級值和安全事件損失等級值,查詢《風險矩陣》計算安全事件風險值;
(f)對照《風險等級劃分矩陣》將安全事件風險值轉換為安全事件風險等級值。
所有等級值均采用五級制,1級最低,5級最高。
五、結束語
數字校園是現代高校信息化的重要基礎設施,數字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直接關系到校園的安全穩(wěn)定,而風險評估是保證數字校園安全穩(wěn)定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本文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方法依據國家標準,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保證了信息安全風險評估的有效性和科學性,使得風險評估結果能對后續(xù)建立數字校園的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起到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宋玉賢.高職院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4).
關鍵詞:校園安全問題突出;安全事故主客觀原因分析;完善校園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引言
校園是一個學生密集的場所安全的隱患越來越多,給學校日常教學管理和學生生活帶來很多困擾,如何確保正常的教育教學管理秩序,確保學生的生命與財產安全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安全事故頻發(fā)的原因分析
(一)主觀原因
1.校園安全法律法規(guī)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安全保護措施不力,社會環(huán)境亟待優(yōu)化這是安全事故頻發(fā)的原因。各有關職能部門和學校對校園安全工作認識模糊甚至淡化,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各環(huán)節(jié)安全防范措施不落實,從而埋下了很多安全隱患。
2.大部分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安全意識淡薄、自我保護意識差對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安全隱患缺乏必要的認知和重視。調查表明學生宿舍被盜案件80%是缺乏安全防范意識,貴重物品亂扔亂放、人走不關門窗。公寓管理監(jiān)督不到位有不法之徒混入致使財物丟失。分析校園消防事故90%是學生明知在宿舍里不準抽煙,不準使用電爐子、電吹風、熱得快、電熱毯等大功率電器。但是還是抱著僥幸心理鋌而走險。違反學院規(guī)定偷摸使用造成火災。當火災發(fā)生后不知道如何逃生而造成傷亡。分析校園交通事故70%是學生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闖紅燈、酒駕造成傷亡。
3.忽視法律知識的學習,法律意識、法律觀念淡薄,不重視道德修養(yǎng),缺乏對社會的認知判斷,經不起各種物質利益的誘惑。做出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事。例如打架斗毆致死事件,大多是一時意氣用事爭高低長短,由言語傷害到肢體動作到動刀造成傷亡事故。置人傷亡還辯解自己是正當防衛(wèi)。不知已經觸犯了法律,至法律不顧。
4.心理長期處于亞健康或不健康狀態(tài),自我調節(jié)、自我控制能力較差,行為的盲動性較為突出,受外界的影響或刺激時很難控制情緒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從而導致各類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狀況的測試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問題明顯多于社會同齡人,患有心理疾病者呈上升趨勢。
(二)客觀原因
1.院校的安全環(huán)境由過去的單一化逐步轉向復雜化。院校本是一個具有濃厚文化氛圍和文明安全環(huán)境的凈土。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校園已成為一個具有多元化、多因素、多層次的小社會。
2.校園安全管理工作量大,難度大。首先學生流動性大,學生大量流動的直接后果就是無法控制行蹤,難以掌握動態(tài),一旦出現安全問題,調查處理起來難度大。學生活動頻繁場所經常在本校的管轄范圍之外,形成學生管理的“盲點”使安全管理工作難以及時到位;其次由于高職院校工作的社會化,校園后勤社會化增大了安全工作的復雜性和管理難度,給安全工作帶來了新情況、新特點和新問題。院校不僅要管理師生員工,又要管理一些流動人員;在確保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的前提下,既要保證校園內各個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又要維護校園的治安秩序。簡單形式已不適合現在依賴網絡生活的青年學生。容易使學生產生排斥和麻痹心理,教育效果不明顯。有的教師教育方法不當,方法簡單粗暴、歧視學生,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都可能導致各類安全事故的發(fā)生。
二、完善校園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一)建立完善校園安全事故風險防范指標體系,根據科學性、發(fā)展性、全面性、可行性原則,形成專門的安全教育法規(guī)制度,做到有法規(guī)制度可依,使學校安全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有章可循依章嚴格管理。校園安全的建設,首先要加強領導責任制,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校園安全領導機構全面負責學校的安全工作,研究制定學校安全防范措施,檢查安全崗位責任落實情況。其次是由學校醫(yī)療衛(wèi)生、學生處、后勤處、保衛(wèi)處、學生會等部門負責校園安全的專兼職管理人員成立一個安全應急小組,負責長期、連續(xù)、系統地收集食品衛(wèi)生、健康狀態(tài)、傷害事故及消防交通事故等相關因素的資料。根據校園安全事故的分類擠踏傷害事故、交通消防安全事故、食品衛(wèi)生安全事故、活動傷害安全事故。對事故數據進行分析為學校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提供依據。并負責措施的實施工作。
(二)將安全教育列入教學計劃,增設安全課程,增加安全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校內外活動安全、衛(wèi)生食品安全、飲食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交通安全、信息網絡安全、就業(yè)實習安全、心理健康心智的培養(yǎng),人際關系和諧、環(huán)境適應、心理衛(wèi)生知識、挫折應對、心理疾病防治、風險識別、危害因素識別、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如何規(guī)避風險、事故自救等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安全意識、防范意識,增強學生的防范能力。在管理上可以等同于思品教育、軍訓教育而給予學分。
(三)學校應定期進行自我檢查。學校安全管理機構應組織專兼職人員定期對校園安全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尤其是檢查各項措施的落實情況。對周邊環(huán)境主要包括校園治安情況、校園人員流動情況、周邊經營狀況等進行掌控,排除可能存在的校園安全事故隱患。不斷完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并把應急演習常態(tài)化。定期和不定期地對校園安全設施場地及安全措施實施效果進行檢查,及時制定隱患改進計劃與實施方案并及時實施,及時調整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和目標預防各類安全事故的發(fā)生,防范于未然。
校園是一個學生密集的場所,是為社會培養(yǎng)和輸送人才的儲備基地,加強學校校園安全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長抓不懈形成長效機制,齊抓共管、警鐘長鳴,才能確保學院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長久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黃云,張倩.中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研究[J].交通道路與安全,2010(4).
關鍵詞:高校;校園安全;安全管理
【分類號】G647
一、高校校園安全管理概述
(一)校園安全的內涵
本項目認為,安全是指個體人身不受傷害、財產不受損失,精神不受威脅的一種客觀狀態(tài)。它具體包括人身安全、財產安全、精神安全。結合安全的定義,校園安全是指,在高校校園范圍內,個體個體人身不受傷害、財產不受損失,精神不受威脅;校園財物不受損失的一種狀態(tài)。校園安全是一種相對安全,而不是一種理想化狀態(tài)下的絕對安全。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校園安全是處于學校環(huán)境中的個體對學校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各類威脅和事故,在生理和心理上可接受程度的一種狀態(tài)。
(二)安全校園的特點
(1)客觀存在性。人類生活在自然界會遇到各種不同的隱患,這些隱患是客觀存在的。校園環(huán)境中存在的隱患自然也不例外。認識校園安全的客觀存在,是正視校園安全問題,消除校園安全隱患的條件之一。
(2)突l性。近年來,校園安全突發(fā)性事故時有發(fā)生,由于高校群體的特殊性,校園安全突發(fā)性事故對學校和社會穩(wěn)定造成一定的危害,應對校園安全的突發(fā)性事故已經成為當前校園安全管理研究的重點之一。
(3)可預防性。雖然校園安全問題普遍存在,但通過加強校園安全管理,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大部分校園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只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校園安全問題具有可預防性。
(三)校園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擔負著培養(yǎng)人才、教學科研的重要職責。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建設,具有現實可行性和必要性。
1.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黨的“十”報告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將和諧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秩序作為開展各項工作的首要條件。安全,則是和諧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社會,首先要構建安全社會。高校作為社會的有機構成部分,構建校園安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
2.有利于為國家實施人才戰(zhàn)略提供客觀保障
高校背負著教育和培養(yǎng)國家人才和社會精英的重大職責,為廣大師生提夠一個安全的學習科研環(huán)境至關重要。縱觀各大高校的發(fā)展現狀,安全已然成為高校開展各項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
3.有利于高校自身改革發(fā)展
近年來全國高校紛紛探索開展開放式辦學模式,高校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小社會”。校園的不安全因素,嚴重干擾和破壞了校園的正常教研秩序,對師生人身安全及財產安全構成重大脅。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高校校園發(fā)展的亟需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高校校園安全管理與安全文化調研
(一)調查目的與方法
2015年9月,本項目以M學校為研究對象,對其校園安全管理與安全文化情況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問卷研究采取抽樣調查的方法,設計初衷在于調查學生及在校教職工對校園安全滿意度的測評和對改善校園安全的建議收集。隨機抽取了學生約400名,教職工40名。本次調查問卷發(fā)放學生實際發(fā)放410份,收回396份,收回率96.59%;發(fā)放教職工實際發(fā)放40份,收回37份,收回率92.5%。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 校園安全問題的總體評價
通過調查對校內師生對校園安全問題的評價有了全面了解。從目前調查的數據來看,大多數師生對校園安全問題的總體評價還是基本滿意(表1)。
對于學校對校園安全的重視程度,認為十分重視的人群在學生和教職工人群中分歧較大。學生僅有3.5%人群,教職工卻有26.14%人群。同時,認為學校對校園安全的重視程度有待提高的人群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學生比例為18.15%,教職工比例為6.77%。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出現如此大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兩個群體對同一問題的評價標準不同。學生的關于校園安全的重視度的評價是是否發(fā)生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如何處置的。而教職工的評價依據是學校是否采取了相應的預防措施,預防效果如何。
而從訪談的內容來看,學校領導的關注點較師生的略有不同。他們普遍認為重大的交通、消防責任事故是當前校園安全的主要隱患,而針對師生反映比較強烈的侵財性安全事故,校領導的關注點在于如何有效排查隱患,控制此類事故的上升趨勢,盡量減少此類事故的發(fā)生量。
2. 影響校園安全的事故類型
通過對不同性別,年齡及身份的調查對象的問卷調查,影響校園安全事故類型主要有人身安全事故、財產安全事故、消防安全事故、心理安全事故。
3.校園安全管理影響因素分析
(1)制度構建因素
針對校園學生實施的輕微違法事件,學校管理部門也只能依據校規(guī)校紀處理,存在一定的人為因素,處理分歧較大,難以做到公平、公正,達到處罰、警示的效
果。從問卷調查情況來看,學生和教職工在認為學校在處理違紀違法行為的客觀合理度上有一定的分歧。認為十分客觀合理和比較客觀合理的比例分別為39.74%和29.56%。認為不太客觀合理和不客觀合理的比例分別為21.66%和20.04%。
(2)隊伍建設因素
在調查問卷題:“你認為學校安全保衛(wèi)部門應該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力度”(多選)一題中,有45.8%的學生選擇“K.增加校園安保力量,提高安全保衛(wèi)工作效率”。這也反映出當前安全保衛(wèi)隊伍力量不足,增強安全保衛(wèi)力量成為大部門學生的期盼。
以M大學為例,該校的校園安保隊伍主要有兩部分構成,一部分為學校行政管理人員,他們的來源背景一般是普通大學畢業(yè)的人員、警校畢業(yè)的人員和退伍軍人。另一部分則是校園安保臨時人員。這類人員一般由職高在校學生、社會人員、退休人員構成。人員構成比較復雜,學歷要求得不到保證。
(3)環(huán)境因素
從開展的問卷調查來看,M大學在校園安全文化環(huán)境構建上存在一定不足。根據調查學校是否開展一系列的安全法制教育課程和學生自我保護和防范課程的問卷數據來看,受訪的學生中認為經常開設的以上課程的比例僅為4.67%,比例不足5%。認為偶爾參加過一次及從未參加過的,比例總和則高達40%以上。
三、新時期高校安全防范體系建設對策
(一)規(guī)范高校校園安全管理機構的職責權限
1. 結合實際制定《高校校園安全法》
本項目認為可以綜合日本和美國兩國的立法特點,既注重校內人物力的資源整合,又注重充分依托社會力量共同治理,制定符合我國高校實際的校園安全法。校園安全法應該包括:校園安全法的適用范圍,校園安全法的基本內容,校園安全法的法律責任。
2.賦予校園安全保衛(wèi)管理部門適當法律職權
依照法律程序,各省、市、自治區(qū)地方人民政府以規(guī)范性文件的形式,確立高校安全保衛(wèi)管理部門的執(zhí)法地位,授予校園安保管理部門一定的執(zhí)法權限范圍。執(zhí)法權限范圍主要集中在對輕微違法行為的偵查處理和對輕微刑事案件的偵查及勘驗現場的權力。同時整合高校安保隊伍力量,制發(fā)統一的工作制服,明確安保工作人員為校園警察,編制全省統一的校警編號,從事校園安全執(zhí)法活動,建立校園安保工作人員的工作權威性和公信力。
3. 明晰校園安全保衛(wèi)管理部門職責
就高校校園來看,行使校園安全保衛(wèi)管理的職能部門一般為保衛(wèi)部(處,科),其執(zhí)行義務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行使安全管理權力的過程。
一是要信息公開義務。校園安全保衛(wèi)管理部門有義務定期以一定的方式,將校內治安情況、近期違法犯罪情況的相關信息公布給全校師生。這一方面是對管理部門的工作的監(jiān)督,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全校師生的安全意識,起到一定的教育警示作用。
二是危險告示義務。為了保障校內師生的人身財產安全,安全保衛(wèi)管理部門必須履行危險告示義務。主要包括:對校內存在危險隱患的設施、地段進行告示,并采取必要措施進行合理防范,做好日常的預警和預防工作等。
三是提供人身、財產保護的義務。校園安全保衛(wèi)管理部門對于師生在校內發(fā)生的人身及財產具有不可推卸的保護義務。這種保護義務主要包括:安保部門要取合理措施,避免師生受到他人的行為侵害。采取一定的心理干預措施,避免師生發(fā)生因心理問題產生的自殘、自殺害。保護師生免受危險設施和危險環(huán)境帶來的意外侵害。
四是限制他人行為的義務。校園安保管理部門限制他人行為的義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校外人員在本校內實施的針對校內師生的人身和財產的損壞行為予以制止。另一方面,對校內師生間因個人恩怨而實施,對校內其他師生人身和財產的侵害行為予以制止。
(二)健全校園安全機制
1.建立健全“權責明晰,分工明確”的責任機制
本項目建議建立治安綜合治理領導小組,制定平安校園創(chuàng)建工作實施意見及實施計劃,針對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目標任務進行責任分解。在每年開學之初,學校主要領導依據“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與校內各學院及行政機構簽訂《安全管理綜合治理責任書》,將安全管理的目標責任落實在各個部門。各個部門再將責任落實到所俚母鞲魷擔做到層層落實,層層把關。學校與各院系學生代表簽訂《學生安全管理責任倡議書》,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師生職工齊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新局面。
2.建立健全“警校聯動、校地聯動”的互動機制
美國校園安全管理遵循的原則是“加強學校和相關的政府和部門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護體系,共同維護學校的安全”、長期以來,美國校方與社區(qū)、政府、警察等相關部門建立了良性的聯動機制,共同維護校園安全。實踐證明,建立聯動機制以來,美國校方在打擊和預防犯罪,維護校園環(huán)境安全上取得較好成效。
我國高校安全管理部門對校園環(huán)境熟識,發(fā)生校園安全事故能夠第一時間到達案發(fā)現場,然而因無執(zhí)法權,相關案件處理工作無法及時推進。高校要與公安機關優(yōu)勢互補,建立聯動治安治理機制,共同維護校園安全。其次,高校要與衛(wèi)生部門、交通管理部門等政府聯合起來共同治理校園周邊安全環(huán)境。再者,高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家庭的作用,加強與家庭的聯系。家長對自己的子女的品行、性格、行為較為了解,通過定期召開家長會、輔導員家訪等形式,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學習動態(tài),有利于防患于未然。
3.建立健全“提前預案、快速反應”的預警應急機制
建立健全預警應急機制,制定完善的突發(fā)時間應對措施,降低安全事故的損失是當前開展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導趨勢。首先,要建立健全狹義安全預警方案。加強對校內及周邊環(huán)境的安全隱患的排查。其次,建立健全突發(fā)事故應急處置機制。第三,事故處理完后,要建立校園安全危機解除機制。
(三)加強校園安保隊伍建設
1.建立健全安保隊伍培訓機制,提高安保人員素質
針對安保人員的培訓機構缺乏,培訓內容不規(guī)范,直接導致安保隊伍素質不高,工作能力不足的局面。為改善當前現狀,必須建立安保隊伍培訓機制,完善安保隊伍培訓制度。一是建立全國統一的正式培訓機構。將培訓機構的建設管理歸入本地公安機關的管理范疇。二是制定科學的培訓時間、課程、標準。三是保障培訓時間。四是建立健全準入制度和考核管理制度??梢越梃b現行運行比較成熟的律師行業(yè)準入制度,對安保服務行業(yè)采取考核準入制度。
2.提高安保人員工資待遇,加強安保隊伍的穩(wěn)定性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安保人員的待遇不足特別是安保臨時人員的待遇偏低是導致安保人員頻繁流動,安保隊伍不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提高安保人員的待遇,制定完善的保障措施。一方面,要提高工資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要貫徹落實社會保險制度。要貫徹落實國家保險制度,對每位安保人員包括臨時人員交納社會保險(包括養(yǎng)老保險、基本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公積金),保障安保人員的合法權益。
3.完善規(guī)章制度,加強安保隊伍紀律管理
一是要結合校園的實際工作情況,合理安排安保人員的作息時間,結合安保人員的工作任務和崗位布置特點,制定合理科學的安保人員考勤制度。二是引入競爭機制,實行競職上崗。安保管理部門可以借鑒企業(yè)化管理模式,實行競職上崗,能者上,庸者下。
(四)營造校園安全文化環(huán)境
從訪談可以看出,構建校園安全文化體系,對增強師生安全意識,有效減少師生人身和財產損失起著重要作用。加強校園安全文化體系建設對改善校園安全環(huán)境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具體而言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實施:一是要強化校園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校園安全文化環(huán)境;二是要建立高素質的校園安全文化隊伍,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三是要以開展校園安全教育課為平臺,營造全校建設安全文化的良好氛圍。借助教育宣傳安全知識的手段提高師生員工的安全文化素養(yǎng)是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目標,也是校園安全文化建設的核心。
參考文獻:
[1]楊建軍,李姝麗. 意識形態(tài)建設與高校安全防范體系構建[J]. 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335-338.
[2]楊璐,羅詔. 高校安全技術防范體系建設的思考[J]. 昆明冶金高等??茖W校學報,2014,02:22-24.
[3]劉暢. 淺談新時期高校的保衛(wèi)宣傳工作[J]. 江蘇科技信息,2014,16:69-70.
關鍵詞:校園安全 管理體系
校園安全問題目前得到社會各階層越來越多的重視,校園安全作為社會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文明社會基本價值的體現。學校在謀求學生全面發(fā)展過程中,校園安全觀念必須受到重視,應把確保校園安全作為一個基本的辦校理念嚴格貫徹。據統計,我國校園安全事故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平均每天有超過30個學生受到傷害甚至失去生命。
一、 建立校園安全管理體系的必要性
校園安全管理是社會安全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特殊性在于是社會傳道授課的主要區(qū)域,其特點是人口密度較大,僅接受高等教育的在校大學生已超3000萬,全國教師1300多萬。學校里聚集著祖國未來的棟梁,以及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希望,學校也是科技發(fā)展的源泉。因此,校園安全在我國社會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對校園造成安全威脅的事無不牽動著社會各階層的心,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校園事故頻發(fā),如運動事故(廣東東莞光明中學學生跑步800米后猝死),交通事故(江蘇華僑子弟學校校車側翻造成多名學生受傷)、食物中毒事故(四川眉山映天學校340多名學生食物中毒高燒住院)、消防事故(北京化工大學宿舍起火)、刑事案件(復旦大學學生室友投毒案)等,都說明我國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存在缺陷,亟待完善。
二、建立全面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
校園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建立全面完善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迫在眉睫。校園安全管理體系的完善在于以下幾點:
1.完善法制,加強立法,嚴格執(zhí)法。當前,發(fā)達國家如瑞典、法國均已制定了《校園安全法》,嚴格執(zhí)行。我國政府一直以來對校園安全高度重視,目前與校園安全相關的法規(guī)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小學幼兒園管理辦法》、《中小學校園環(huán)境管理暫行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應對校園安全事件的重要性。但是在法律的執(zhí)行方面,我國由于整個社會的法治觀念和法律氛圍不強,很多法律得不到有效執(zhí)行。因此,嚴格執(zhí)行相關法規(guī),是完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的首要條件。
2. 加強科學技術在校園安全上的應用。校園安全事件絕大部分為突發(fā)事件,在事發(fā)前無明顯征兆。因此,應加強對校園安全突發(fā)事件信息預警問題,以及校園突發(fā)事件的資源調度優(yōu)化配置問題研究,為校園安全提供全面支持,為在校學生和教師提供一個安全的教學環(huán)境。目前,可用于校園安全的研究包括:對自然災害事故的評估,校園安全防范措施,可能導致重大事故的關鍵要素,事故發(fā)生后受害人行為特征以及心理治療的研究。當前,我國校園安全事故突發(fā)時,當事人往往不知所措,沒有完善的應對方案,倉促上陣,疲于應付。結果是,應急措施不到位,處理方案不科學,事故后恢復建設不理性,對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以及今后的預防方案沒有仔細研究完善,屬于被動型的校園安全管理體系。因此,加強科學技術在校園安全上的應用是迫在眉睫的。
3. 增強學生和教師的安全意識,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增加學校領導的責任感。一方面,對于師生加強安全宣傳,普及安全知識,讓學生一旦發(fā)生事故知道如何減少傷害。另一方面,加強問責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在事故發(fā)生后,明確規(guī)定責任承擔者,避免學校領導、教育部門之間責任互相推諉。目前,我國一些學校已經提出建設“安全校園”的目標,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三、結論
本文初步探討了校園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妥善處理校園安全事件是教育部門以及學校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由于校園安全事件難以預測、誘發(fā)因素多樣化、事發(fā)地點人口密度大、社會影響惡劣等特點,做好預防和事后的補救是校園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孫曄. 校園安全文化建設論. 現代情報, 2012
[2孫培青.中國教育史.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關鍵詞: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安全工作;法制化
職校學生人身安全事故的特點
根據我們對贛州市某中等職業(yè)學校近年來發(fā)生的在校學生人身安全事故所做的調查發(fā)現,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人身安全事故有如下特點:第一,事故主要形式有故意傷害、交通事故、交友不慎被傷害、溺水等,其次是食物中毒、學生心理問題引發(fā)的事故、自然災害等。第二,重大安全事故,如意外死亡事故,發(fā)生地點多在校外,發(fā)生時間是假期、實習階段或學生請假離校期間,處于學?;蚣议L監(jiān)管難到位、對學生自律要求更高的情況下。
職校學生人身安全事故的成因
中職生人身安全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學生自身安全意識差;第二,校外因素介入大;第三,學生紀律觀念和法制意識差;第四,學校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存在不足之處,有待加強和完善;第五,家長未盡責,尤其在學生請假回家或假期在家期間家長對安全教育和監(jiān)管未盡責;第六,學校周邊環(huán)境復雜,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不到位,未能給學校提供文明、潔凈、安全的育人環(huán)境,給學生安全留下了隱患。
從法制角度探討職業(yè)學校
學生人身安全事故防范對策
做好學生安全工作,是包括學生本人、學校、家庭、政府在內的全社會的責任。任何一方的疏忽失誤,都將形成學生安全工作環(huán)節(jié)的斷鏈,給學生安全埋下隱患,甚至造成實際損害。我們認為,要有效防范學生人身安全事故發(fā)生,必須將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法制化。
(一)通過法制、安全教育,提高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法制、安全意識,為防范學生安全事故奠定基礎
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大多是因為行為人(包括致害人和受害人,但主要是受害人)安全意識差。如因缺乏安全知識而認識不到危險或隱患的存在;有相關安全知識但思想麻痹而沒有意識到危險或隱患;認識到隱患或危險但心存僥幸地認為事故不會發(fā)生;在事故發(fā)生前或發(fā)生過程中,因防范技能差而受傷害等。
學生自身特點要求中等職業(yè)學校必須加強法制、安全教育中職生法制、安全意識淡薄,自我防范能力較弱。首先表現為學生法制、安全意識差。比如,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當自身合法權益受侵犯時,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或者因不懂法而被社會不良分子利用,實施違法犯罪行為;或者縱容、包庇有違法犯罪行為的人;或者因為思想麻痹、疏于防范,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而使自己成為受害者;甚至部分學生因紀律、法制觀念差故意以身試法。在我們的調查中,首先從學生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校內翻爬圍墻、到不安全水域游泳、隨意約見網友等行為可以發(fā)現,學生安全意識差。其次表現為學生自我防范能力差。中職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年齡基本在15~18周歲之間,處于未成年向成年的過渡時期,其生理、心理還不成熟,缺乏安全防范意識,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對于社會規(guī)范知之甚少。比如,依然有部分學生缺乏消防安全知識。調查發(fā)現,有2%的學生不知道正確的火警電話;有近10%的學生不知道樓內失火時應如何正確逃生。
學校應充分重視學生法制、安全教育學校領導層、教職工的法制、安全意識將直接影響學校的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與普通高校大學生相比,中職學生的法律知識可能較缺乏,但他們的法律意識不應該有大的差距。中職學生必須是具有良好法律意識的學生。他們大多數是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處于“易變”期。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沒有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就極易成為權益受侵的對象;同時,也容易由權益受侵者(受害人角色)轉變成侵權者。青少年學生的安全教育主要來自學校。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該校學生認為自身現有安全知識、技能來自學校教育的占62%,說明學校對學生安全知識的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學校應高度重視師生安全教育,采用多種形式、多種方法進行安全教育,力求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比如,可以采用黑板報、宣傳欄(窗、牌)、播放影像作品、開展安全知識競賽、舉辦專題講座、利用校報或校園網宣傳、召開主題班會、故事會、辯論賽等多種形式。安全教育的重點在于講授安全基礎知識和傳授安全防護技能。應讓師生尤其是學生在平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增長安全知識,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安全技能。實踐證明,重視安全教育、學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貫徹落實得好的學校,學生安全事故發(fā)生的概率較小。
家庭和社會應提高法制、安全意識學生安全事故的發(fā)生,除學生自身原因之外,多是外界因素造成。以交通事故為例,2007年教育部的《2006年全國中小學安全形勢分析報告》顯示,交通事故導致受傷人數最多,約占全年受傷總人數的46%。交通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駕駛員違規(guī)駕駛。另外,拼裝車、報廢車、拖拉機和非法營運客車等存在安全隱患的交通工具也是事故原因之一。因此,僅靠學校、學生提高法制、安全意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全社會共同提高法制、安全意識,給學生提供安全的大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防范學生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真正保障學生安全。家庭、社會、學校都應承擔起提高法制、安全意識的責任。
(二)通過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強化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提高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實效
通過學校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制度化,強化學校在學生安全工作中的責任根據學生安全事故的特點和中等職業(yè)學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學校法制、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設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是制定、健全和完善相關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中等職業(yè)學校應根據2004年國務院頒布的《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內部治安保衛(wèi)條例》、2002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等不斷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校園安全保衛(wèi)制度、校園秩序管理規(guī)定、學生宿舍安全制度、防火制度、校舍及校內設施安全管理檢修制度、實驗室及化學危險品安全管理制度等。其次是明確安全責任、落實安全責任。學校應按照相關的安全教育、管理制度,定期進行指導、監(jiān)督、考核,落實責任人的相關責任,從高到低,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個人。同時,學校應注意教、管結合,即在安全教育與管理過程中,學校要將教育與管理的職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保證安全教育與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將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學校還應制定相應的規(guī)范、形成工作體系,使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強化家庭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責任《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七條規(guī)定:“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jiān)護職責,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的保護工作。”第十條規(guī)定了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jiān)護人由于過錯,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的五種情形。另外,根據《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監(jiān)護人的職責主要是被監(jiān)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jiān)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教育和關心被監(jiān)護人,約束被監(jiān)護人的行為等。因此,家長在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負有責任,是有法律依據的。家長應該明白自己對孩子安全教育、管理的責任,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認真履行自己對孩子的安全教育、管理義務。
強化社會在安全教育、管理方面的責任社會的責任主要是政府的責任,政府應在安全宣傳、安全立法、安全監(jiān)督、安全執(zhí)法、安全服務等方面制度化。
(三)通過完善校園安全立法、爭取社會支持和參加學校責任保險,為學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完善校園安全立法,為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依據目前,我國校園安全法律法規(guī)處于相對缺位的狀態(tài),關于校園安全的規(guī)定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關于校園安全的法律規(guī)定散見于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中,還沒有專門的、單行的校園安全法律法規(guī)。教育法等多部法律雖然涉及校園安全,但對校園安全方面的規(guī)定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部門法規(guī)、規(guī)章關于校園安全的規(guī)定政策性較強,但缺乏科學性和嚴密性;地方規(guī)范性文件多屬于應急性規(guī)定,且往往出現部門立法的傾向。因此,往往在解決校園安全的問題上無法可依、無章可循。因此,我國急需制定一部詳盡、具體、針對性強、便于操作的“校園安全法”,以便更好地做好學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保障學生安全。
完善社會保障,更好地保護學生權益,保障學生安全對于學生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我們應盡力去防范和控制,但很難完全避免。如果沒有足夠的社會保障、沒有科學的風險轉嫁機制,學校的正常教學、管理活動勢必受到影響。有些學生傷害事故所引發(fā)的巨額賠償甚至直接影響到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F實中,部分學生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時妥善的處理,并非事故中相關人或部門的過錯、責任不清晰,也不是學校拒絕承擔責任,而是學校缺乏相應的賠償能力。不管是公立學校還是民辦學校,作為公益性機構,其經費來源都很有限。因此,對學生安全事故的賠償進行必要的社會救濟勢在必行。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去解決:第一,參加學校責任保險,轉移學校風險。即通過參加學校責任保險,把由于學校過錯(疏忽或過失)造成的學生人身損害,在法律上應由學校承擔的經濟賠償責任轉移到保險公司身上,由保險公司負責賠償。學校應動員和要求家長為學生投人身傷害保險,學校投事故責任險,形成學生投保、學校投保、社會風險基金保障的良性運作機制。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考慮實行強制投保學校責任險,而保費由地方財政負擔。以廣東省深圳市為例,《深圳市學校安全管理條例》第50條規(guī)定:“政府舉辦的學校和經政府批準的民辦學校或者合作舉辦的學校應當購買學生人身傷害校方責任險,經費由市、區(qū)財政承擔?!钡诙?,建立國家校園傷害賠償基金制度。目前大多數學校是非盈利性的社會公益事業(yè)單位,巨額的賠款將使學校不堪重負,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因此,在引入社會保險機制的基礎上,國家應建立相關的校園傷害賠償基金制度。通過政府財政預算、社會捐資、彩票發(fā)行等多種手段,積極籌措資金,建立校園傷害專項基金,??顚S谩_@樣一方面可以真正落實對受害學生的賠償,切實維護受傷害學生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可以使學校從校園傷害事件處理的經濟糾紛中解脫出來,全力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維護穩(wěn)定的教育教學秩序。
綜上,我們認為:學生、學校、家庭和社會都應該加強學習,提高法制、安全意識,掌握法制、安全知識與防范技能,為防范學生安全事故奠定基礎;應強化、落實各方責任、共同協作,加強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以有效預防和控制學生人身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應盡早完善我國學校安全立法,并建立相應的社會保障和風險轉嫁機制,為學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