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12-19 14:24:3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小學三年級調查報告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小學生調查報告1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勤于閱讀、書香四溢的民族是興盛的、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而一個漠視閱讀、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停滯的、前途可悲的。語文閱讀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包括課內閱讀、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是有限的,而課外閱讀卻是無限的。
課外閱讀為人的素養(yǎng)尤其是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供給了發(fā)展的廣闊空間。小學生六年時光只讀十二本教材,閱讀量至少、閱讀面之窄令人著實不安。單靠一本語文教材是學不好語文的,單靠課堂四十五分鐘也是學不好語文的,沒有課外豐富的閱讀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本事和人文素養(yǎng)必將落空。
教學應立足于課內,引向課外。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密切結合,到達豐富教學資料,擴大學生閱讀量,運用在課內閱讀學到的方法,養(yǎng)成自覺、自主閱讀的好習慣。課外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擴展,作為學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項重要資料,它對學生自身本事的培養(yǎng)和學校教育的拓寬都具有重要作用。
為此,我于x年6月年在西安市蓮湖區(qū)機場小學三年級作了一項關于課外閱讀情景的問卷調查,又召集了部分學生進行座談,旨在經過這一扇窗口了解本地區(qū)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狀況,從而為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更有效地展開供給一些依據和參考。
這次調查我從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態(tài)度、興趣、時量、資料、習慣、方式方法入手,共發(fā)出98份份調查問卷,全部為有效問卷。
一、目前環(huán)境下小學生課外閱讀樂觀的方面: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盡管目前小學生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很大,可是小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還有著比較正確的看法,主觀認識的端正為我們教育工作者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供給了可行性。具體結果如下:
1、閱讀目的較正確
在所調查的小學生中,75。5 %的學生認為閱讀對自我的成長有很大幫忙;23。5 %的學生選擇一般;沒有一名學生認為閱讀對自我的成長沒有幫忙或有負面影響。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74。5 %中生認為讀課外書籍主要是為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高自我的語文本事; 1。0%的學生認為讀課外書籍并沒有什么明確的目的,只是為了完 成教師的任務,看一些書籍;還有9。2%的學生認為看課外書籍純粹是為了消遣,15。3%的學生完全出于興趣。
2、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濃厚
28。6%的學生對課外閱讀很感興趣,60。2%的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比較強烈,有11。2%的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比較弱,對讀課外書一點也沒興趣的學生沒有。
45。9%的學生利用午休、放學后等這些邊邊角角的時光,閱讀課外書籍。25。5%的學生充分利用周六和周日休息時光讀書。21。4的學生是在放長假期間進行課外閱讀,7。15%的學生隨時都在讀書。
3、閱讀資料較為廣泛
從調查顯示,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種類繁多,有中外名著類、小說類、科幻小說、自然科學類、童話寓言、卡通漫畫以及學習輔導資料等。多數學生兼愛幾種,這反映了小學生的多方面了解社會的要求,學生們經過閱讀這些讀物,關注自然科學,了解科技發(fā)展等,對于他們的智慧、情操、審美趣味等的培養(yǎng)無疑是極大的幫忙的。
4、家長對課外閱讀的態(tài)度正確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家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很支持的占77。6%;有時贊成有時反對的的占18。4%;家長不聞不問的占3。1%;反對的僅占到1。0%。家長雖然態(tài)度正確,但對課外閱讀應遵循哪些原則,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怎樣保證課外閱讀的高質量、高效率等方面,還缺少實踐。
二、目前環(huán)境下的小學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1、閱讀量減少
閱讀量的減少主要表現(xiàn)為閱讀時光量偏少。小學實施素質教育和“減負”措施后學生休閑時光增加,但用于閱讀課外書刊的時光偏少,這是閱讀時光的相對減少。學生除上學、做作業(yè)、做家務、休息時光外,平時可自由支配的休閑時光在1-3小時(周六、周日倍增),但經常閱讀書刊的學生1小時以上的學生比例為16。3%;半小時到一小時的的學生有70。4%;13。3 %的學生達不到半小時閱讀,有4。1%的學生幾乎不閱讀課外書。
小學生調查報告2
早飯其實很簡單:一杯牛奶、幾片面包、幾片水果??。這樣,就能讓你一上午不忍饑挨餓、疲憊不堪,可是,在我們班上,有許多同學的早餐質量不能得到保證。
例如:有一些家長是由于工作太忙或其它的原因,不能為自我的孩子做早飯;有的家長則是天天給自我的孩子做早餐。對此,我對幾位同學的家長進行了詢問,家長對關于孩子的早餐問題的看法和觀點如下:(一)、做的家長的看法:
1、孩子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應當多補充一些營養(yǎng),所以,早餐是必須要吃的。
2、如果不吃早餐,上午,孩子就會感到很疲憊。我有的時候早上起晚了,吃不飽,一上午都會感到很餓,感到很乏力。
(二)、不做的家長的看法:
1、大多數家長持漠不關心、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覺得早餐是很微不足道的,吃不吃無所謂。
2、一小部分家長提出應當關心,可是,由于種種其它的原因而疏忽了這一環(huán)節(jié)。
3、還有的家長提出要立刻改善。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不吃早餐的人占少數,那么——你就錯了。
經過調查,在我們五年級(5)班上,一共有33名同學,有一部分的人的早餐不夠科學。其中,吃的一共有16人,在家或在小攤上吃的各有8人,吃的均以包子面包、牛奶、雞蛋為主。不吃的有17人。具體情景如下:
由此可見,在眾多的同學當中,不吃早飯的竟然占到了全班的多一半!這是家長偶然的一次忘了嗎?根本不是,那是家長壓根兒就沒有在意這件事情。而在吃早飯的同學中,在小攤上吃得又占到了一半。大家要明白,小攤上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極其不衛(wèi)生的,吃了對人體不但沒有好處,還會造成危害。日復一日地吃,一不留神恐怕就會染上疾病。
據資料顯示:按照我國學生每日膳食營養(yǎng)素供給量基本要求,一般早餐食譜中的各種營養(yǎng)素含量應占全天供給量的30%左右。而我們(青少年)此刻正處于長身體的時期,所以,早餐必須要吃一些有營養(yǎng)的食品。
按照“五谷搭配、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多樣搭配”這樣的基本原則,我們應當做到盡可能使營養(yǎng)早餐到達合理營養(yǎng)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經日本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如果平均下來,一餐約占三分之一的熱量。早餐是高熱量的,在吃完之后,燃燒脂肪的速度就會降低,再配合低熱量的午、晚餐,脂肪就不容易囤積。而早餐不吃或吃得太簡單的人,根本無法供給足夠的熱量和營養(yǎng),精神也會比較差;等到午、晚餐的時光,脂肪消耗的本差,而又吃進高熱量的食物,結果是吃進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多。早飯是人們在午前進行活動、提高效率的重要能源。如果沒有吃好早飯,攝取的營養(yǎng)不夠充分,就會使人無精打采,注意力難以集中。
此外,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必須要都吃早餐。營養(yǎng)早餐中應當由粥面類、面點類、冷菜類這三部分組成,在餐后加一、二份瓜果以補充一些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
最終,我祝全天下所有的小朋友們都能夠幸福、歡樂、健康地成長!
小學生調查報告3
調查目的:
了解小學生關于識興趣、本事的現(xiàn)狀,并能針對這種現(xiàn)狀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識興趣和水平。
調查方法
對一、二年級學生進行小學生識興趣、習慣和本事等方面調查問卷。
調查實施
(一)調查資料:
(1)小學生對識的基本態(tài)度。從動機、興趣、技能等多個方面了解小學生對待識的基本態(tài)度和本事掌握狀況。
(2)構成這種態(tài)度和本事的原因。根據調查反映情景進行研究、思考、分析,找出構成種種態(tài)度的原因。
(3)對現(xiàn)狀的看法和提議。小結調查及分析狀況,并依據此提出看法和提議,期望能夠消除學生不認真的態(tài)度,提高本事。
(二)調查對象:一、二年級學生
(三)調查時光:x。5。 6——x。5。10
(三)調查方式:采用問卷、座談、聽課、看作業(yè)。調查中,發(fā)放、回收問卷80份,瀏覽教學作業(yè)50余本,聽識課6節(jié),就不一樣對象召開座談會3次。基本情景如下。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對待識的態(tài)度。
表現(xiàn)一:消極、厭惡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厭惡識的約68%。
表現(xiàn)二:進取、喜歡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愿意主動識的約21%。
表現(xiàn)三:無所謂的態(tài)度。問卷顯示,為識而識的約11%。
經過調查和填寫調查問卷的結果發(fā)現(xiàn)一年級學生識的興趣比較濃厚,也愿意經過多種方式自主識,且形式多種多樣。二年級學生相對來說就比較被動,為了識而識,興趣明顯下降,有些學生甚至出現(xiàn)了厭惡的情緒。在一年級預習課文時,能進取主動的預習生,方法多樣,識記的效果也十分明顯,但到了二年級由于識興趣下降,識方法越來越單一,識本事也隨之下降。相對于一年級時,識量有所降低。
表現(xiàn)為:
類型
識興趣、方法
所占比率
自主識型
能自主運用多種方法
5%
天天雷同型
每一天采用相同的方法
35%
照貓畫虎型
仿照其他同學的完成
36%
隨意編造型
不查典,進行胡編亂造。
24%
由上表能夠看出,學生中為完成作業(yè)而完成占得比率較大,基本已經處于被動的識狀態(tài)。
綜上所是述,缺乏主動,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活力,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是小學生的主要表現(xiàn)。這些消極心理,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識的進取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消極心態(tài)之成因的分析
對消極心態(tài)的成因,在做了調查研究后,綜合如下:
(一) 識教學方法的機械單一
在識教學中,一些教師把正確默寫出生新詞作為檢測識效果的最終目標,所以將抄寫、組詞、默寫等單一性的練習作為復習鞏固的主要形式。教材中雖然有看圖拼音識、在看圖學句中識、歸類識、隨課文識等形式,可是師采用“集中識”的形式較多,而很少采用隨課文分散識,即結合講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教學生。識原則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降低了學生識的興趣,單調地讀,重復地寫,機械地識過程使學習生時顯得枯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也不夠透徹,不僅僅增加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還是造成學生運用詞本事弱的一個根本原因。
(二)學生識本事的培養(yǎng)欠缺
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獨立識的方法不多,本事不強,識的方法不夠多樣,學生思維只局限在幾種簡單的識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換部首,學生學習生的方法比較單一。
(三)教師教學理念的缺乏
有些教師對教學理念的學習和認識不夠深入,導致教學效果不夢想。《課程標準》要求小學階段要認識常用漢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小學低年級語文,按目前小學教學大綱要求:一年級掌握455個生。到二年級,增加到1108個生,小學五年總識量為2615個。這樣的安排便于學生盡快盡多地識,為進行今后的閱讀和寫作供給必要的條件。然而,目前識教學存在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要求學生花費很多時光進行機械的抄寫,少則一行,多則十遍幾十遍,由于學生只是一味的抄寫,在這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導,導致練習實效差。有些教師期望經過抄寫讓學生記,但往往學生在枯燥的抄寫過程中容易產生煩躁的情緒而寫錯,這些是教師應當在抄寫前必須進行的指導。
調查后記及提議
調查顯示,如今很多家長都為孩子的作業(yè)所累,特別是小學低年級孩子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yè)不但十分普遍,而且已成為負擔,引發(fā)了一系列不良后果。比如,有的家長,見老師布置作業(yè)太多,或者是懲罰性地讓孩子抄寫數十遍,便心疼孩子,要么代勞,要么干脆讓孩子拒做;有些父母,檢查孩子的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錯誤不是指導孩子獨立思考,自己解決問題,而是幫孩子分析甚至直接給孩子正確答案。因此專家呼吁,對于年齡較小、自覺性較差的孩子,家長有必要陪寫作業(yè),以保證孩子認真、及時完成學習任務,但陪寫要講究方法,要科學、得當。那么,陪孩子寫作業(yè),家長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又有哪些值得注意或需要回避的問題呢?
家長代勞實屬無奈
“晚上一起吃飯吧?”“不了,要回家陪孩子寫作業(yè)呢,不然她又完不成了。”辦公室里,佟女士婉拒了同事的邀請,麻利地收拾東西,準備回家陪孩子寫作業(yè)。
筆者采訪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寫作業(yè)已不單單是孩子們的事,父母也被捆綁在了孩子的“學習戰(zhàn)車”上。佟女士談起陪女兒寫作業(yè)的事,直言“很煩很無奈”,因為孩子作業(yè)量太大,老師又三令五申強調家長要督促、檢查以保證孩子完成作業(yè),所以她不得不每天按時跟女兒一起“戰(zhàn)斗”。佟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五年級,從一年級開始,計算、默寫的作業(yè)均需要佟女士協(xié)助甚至完成。有時在考試前夕,個別老師為查漏補缺、強化訓練,動輒“錯一罰十”,孩子經常要做作業(yè)到晚上11點多。佟女士稱這種作業(yè)為“暴力作業(yè)”,而她又想讓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無奈之下便會出手相助。
問佟女士知不知道作業(yè)的危害,佟女士直言,知道不妥,但很無奈,如今孩子對她已經有了依賴心理。佟女士說,有一次她臨時要加班,晚上8點多,女兒打來求助電話:“媽媽,快點回來幫我寫作業(yè)啊,明天老師要檢查的。”佟女士哭笑不得。
“不陪孩子,或者說不幫孩子寫,我兒子每天要花4個多小時才能完成作業(yè)?!奔易∩虾K山恼才勘г沟馈K齼鹤由闲W二年級,每天放學回家都有一大堆作業(yè)。佟女士說,很多時候孩子一回家就開始做,吃過晚飯接著做,一直做到晚上10點,小孩累,大人也很累。
每個任課老師都說布置的作業(yè)只有一點點,可幾門加起來就會很多,而且大多是重復性的作業(yè)。孩子年齡小比較貪玩,常常不用心做,如果詹女士陪他一起做就會快點,特別是一些難題,詹女士都會做出答案,叫兒子直接抄寫,否則,根本不能按時完工。
當然,幫孩子做家庭作業(yè),肯定不利于孩子學習能力的提高,這個道理誰都懂。可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必須完成,還有一些智力題、課題研究、電子作業(yè)等,孩子能力有限很難獨立完成,需要家長幫助,這就將家長們推到了代勞的尷尬境地。
前些日子,上小學一年級的琳琳回家,拿著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單給媽媽看——近期學校舉辦手工比賽,請做一件雙排扣的衣服。家長不由得一陣嘆息:“唉,別說孩子不會做,就連我自己也不會做呀,我又沒學過縫紉!”之后在班級QQ群里,琳琳媽從其他家長那里得知,優(yōu)酷網上有類似的教程,于是趕緊上網按步驟學習,花了整整一下午才做出一件勉強能交差的手工服裝。
琳琳媽向筆者透露,家長作業(yè)已經成為她女兒所在學校公開的秘密,也是孩子父母上網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不少人認為,現(xiàn)在的老師都不是給孩子布置作業(yè),完全是在“考”家長。比如,上次她就聽說四年級的語文老師布置了一項查找資料的任務,并讓孩子把查到的東西做成幻燈片,上課的時候演示給同學們看。“說實話,這對大人都是考驗,我們平常雖然常用電腦辦公,但對做這種課件也是一竅不通,更甭提孩子了!到最后肯定由家長代勞,孩子也就在旁邊看看、搗搗亂,哪里能動手?”琳琳媽哭笑不得地說。
筆者隨后在親子網站對家長做了一個簡單調查,發(fā)現(xiàn)超過半數家長都當過“”幫孩子做作業(yè),原因是“孩子明顯做不了”。
10歲的曦文在武漢市一所小學讀四年級。元旦假期前夕,曦文領回一項作業(yè):調查武漢市名勝古跡現(xiàn)狀。本來計劃元旦期間自駕游的一家人,趕緊改變計劃,列了一個時間表,每天去兩三個景點。剛開始曦文還很開心,可漸漸地,他發(fā)現(xiàn)每次出門都像去考試,興趣大減,后面的行程只得取消。
為了完成作業(yè),曦文的爸爸陳先生只好上網給曦文找照片,教他辨認。至于調查報告,當然也是陳先生包辦。談及,陳先生不停地解釋“沒辦法”,“我上大學才學寫調查報告,這讓小學生怎么寫?”
類似的無奈與煩惱,也困擾著浙江溫州的范先生,他通過MSN向筆者吐苦水:“我兒子才上小學五年級,老師要求學生做坡研究專題,并推薦參照馬道宗《蘇軾傳》,林語堂著、張振玉譯《坡傳》?!狈断壬行┘樱耙粋€小學生,能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嗎?不要說小學生完成不了,學理工科的家長也很難完成!”
而范先生向來在陪小孩寫作業(yè)方面又很特立獨行,他沒有跟老師溝通也沒有協(xié)助孩子完成,而是一味地慫恿孩子不做。事后老師批評了他兒子,但并未給予懲罰,這讓范先生愈加堅持自己的教子套路。沒過多久,他當著孩子的面指責老師布置作業(yè)太多,繼續(xù)慫恿孩子“去睡覺”。盡管范先生稱他是考慮孩子的作息和承受能力,但結果屢屢導致他兒子作業(yè)不能交差,因此被老師列為“問題學生”。眼見自己的錯誤連累了兒子,范先生才感到后悔。
做家長的,當然都希望孩子成才,大多數家長恐怕也都對代孩子做作業(yè)的不良影響一清二楚,但出于心疼孩子,或者只是為了讓孩子能向老師交差,不挨批評,才明知不妥還堅持代勞。那么,這種不恰當的“陪做”作業(yè),有哪些危害,家長又該如何擺脫這種尷尬呢?
越俎代庖害處多多
有些家長,特別是小學生家長覺得,陪寫甚至代做,可以讓孩子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按時完成作業(yè),孩子遇到疑難,家長能從旁協(xié)助,給予輔導,利大于弊。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小學生都貪玩,不陪不行,等孩子大了,自然就知道學了,就不用再陪了。然而筆者采訪有關專家時卻被告知,這種不科學的陪,弊端明顯,貽害無窮。
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成員趙教授表示,有的家長每天晚上把所有精力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在孩子做作業(yè)時甚至不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往往導致孩子產生依賴思想:題目不會做,反正有父母幫忙;作業(yè)完成了也無需檢查,反正有父母把關。這種狀態(tài),將嚴重影響孩子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即便孩子每次的作業(yè)都完成得很好,都得“優(yōu)”,正規(guī)考試時也會顯露出平時寫作業(yè)過程中“受監(jiān)控”的弊端:不會獨立思考,對自己得出的答案缺乏自信。
筆者隨機采訪了幾名小學生。被問到“家長陪不陪你們做作業(yè)”的問題時,孩子們的回答完全一致:“當然會?!庇械暮⒆诱f,一二年級的時候,每天都陪。有的孩子說,只要我的頭稍微離本子近一點,他們就來扶我的頭,弄得我做作業(yè)的時候總有點緊張。問他們是否反感父母陪寫作業(yè)時,上五年級的女生燕子說:“有家長在旁邊反而會緊張,本來會做的題目也會因為緊張而不會做。其實就算真的不會做,我也會自己去問同學或老師,所以我不愿意讓他們在旁邊陪我寫,就更不用說了。”同樣上小學五年級的秋霞則告訴筆者:“平常做作業(yè),媽媽都在身邊指導陪寫,發(fā)現(xiàn)我出錯了,會立即讓我改過來,甚至沒等我弄清楚錯在了哪里,她已經把正確答案告訴我了。因此,一到考試,沒人指導也沒人跟我說做得對不對時,我總是懷疑自己的答案不正確,總要改來改去?!弊x小學六年級的曉曉則抱怨:“其實,很希望能有獨立完成作業(yè)的機會,哪怕做完了媽媽再提醒我什么地方要糾正。否則,沒有一次作業(yè)是自己獨立完成的,一到考試,沒人幫忙就特別緊張?!?/p>
采訪過程中,某小學副校長馬文軍說,他覺得,老師給學生留家庭作業(yè)的目的之一,是通過作業(yè)鞏固和深化孩子當天所學的知識。作業(yè)做對了,說明孩子當天的學習內容消化了;做錯了,可以讓孩子及時矯正錯誤認知。只有認識到錯了,孩子才會知道什么是對。目的之二,是對孩子獨立學習能力的一種鍛煉和考察。家長陪寫本身就是對孩子獨立完成作業(yè)能力的不信任,若是方式再不得當,只能讓孩子的依賴性更強,孩子自我檢查、發(fā)現(xiàn)錯誤的能力及解題能力都可能會下降。
筆者還得知,雖然小學沒有以書面形式規(guī)定家長不要輔導孩子功課,但每年新生入學,一些學校的班主任會在家長會上強調“不要陪孩子寫作業(yè)”。
有著十多年教齡的某小學教導主任盛老師向筆者闡述了他的看法:目前小學教學對家長過分依賴,可是許多父母輔導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還不太費勁,到了高年級就逐漸感到力不從心了。由于家長受自身文化水平、知識結構、教育技能等因素的限制,輔導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與學校老師所授內容有所出入甚至相悖的情況,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不少困惑,讓他們無所適從,往后對老師或父母所講知識常會持不信任態(tài)度,久而久之會削弱孩子的求知欲,這樣得不償失。
陪孩子寫作業(yè)還有一個壞處是,有些家長因為陪孩子付出了時間和精力,就產生討債心理,當孩子成績不好或習慣不好時,就會說,我花那么多的時間陪你,你居然學成這樣!不但會打擊孩子自我管理的信心,還會讓孩子產生負罪感,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害無益。
隨著調查的深入,筆者聽到了更多專家學者反對家長錯誤陪寫的理性聲音。他們關注的焦點,是陪寫帶來的弊端到底有多少。無錫市教育局基教處成員劉水呼吁家長停止錯誤的陪寫,他指出,家長陪孩子做作業(yè)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jiān)工。陪孩子寫作業(yè),不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青少年自制力的日漸磨損。他說,我們不能縱容各位父母做這樣的陪寫家長,孩子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向家長求援,不想自己主動克服,怎能鍛煉孩子的意志?特別是稍微有點難度的題目,孩子就懶得動腦筋,不愿多思考,總想讓家長幫助解決,這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刻苦鉆研精神?
孩子是學習的主角
著名教育專家、《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的作者尹建莉認為,不陪孩子寫作業(yè)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好習慣。她認為,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特別是剛上小學的孩子,好多習慣沒有養(yǎng)成,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較差,那么,短期陪寫作業(yè)無可厚非。但并不是說家長可以大包大攬、越俎代庖。無論孩子作業(yè)量多大、題多難,家長都不應該給孩子“減負”。能讓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情,就不要抓住不放。記住,孩子永遠是學習的主角。
可落到實處,到底如何具體有效地陪孩子寫作業(yè)呢?我們請一些有成功經驗的父母分享妙招。
石娟是一位10歲孩子的媽媽。在談到參與孩子的親子作業(yè)時她說,作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這樣就可以慢慢培養(yǎng)其獨立自主及獨立思考的能力。現(xiàn)在的作業(yè),很多都和日常的應用相結合,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避免死讀書。如何讓孩子成為寫作業(yè)的主角,取決于父母對孩子自主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石娟說:“我就一直在為女兒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很簡單,只要不把自己當成孩子的依賴,不代替孩子去完成作業(yè),不替她思考問題就行。陪寫作業(yè)過程中我一般不對孩子的學習做過多的指點,只在她碰到困難提出問題時給予啟發(fā)誘導,告訴她怎樣利用資料、工具書解決問題,使老師在課堂講授的知識得以補充和延伸,從而讓孩子更有效地接受知識,感受學習的樂趣。”
王陸鳳的女兒今年9歲,上小學三年級。在陪孩子寫作業(yè)方面,她也很有心得。她說,小學階段有些作業(yè)剛開始是需要家長參與的,特別是手抄報之類的作業(yè)或作文,一年級時家長參與多一點,教一些方法,再慢慢放手,讓孩子自己單獨完成,絕不能包辦,更不能為了爭創(chuàng)“優(yōu)質”而越俎代庖,否則將影響孩子動腦、動手習慣的養(yǎng)成。王陸鳳說:“我女兒現(xiàn)在讀三年級,記得她第一次編小報,我是全程參與的。先上網查資料,設計版面,告訴她如何取舍材料,然后讓她自己工工整整地將文字材料抄到小報上。這樣一次過后,孩子心里就有數了。第二次,讓她自己主要負責,我只做一點必要的輔導和提些建議,雖然效果不是很理想,但總算是她自己完成的。漸漸地,我就能夠放手了。”
葛洲壩西陵中學附小,現(xiàn)有25個班級,__8名學生,教師總人數62人,活動課專職教師3人,活動課兼職教師16人。20__年9月1日,葛洲壩城區(qū)進入新課程改革試驗,小學三年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西陵附小積極加入到課改的浪潮中,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法規(guī),全面落實《課程計劃》。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獨立的課程形態(tài)來加以設計和實施,學校給予高度重視,不僅嚴格按葛洲壩教委相關規(guī)定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安排專、兼職教師任教,而且成立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教研組,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探索,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能根據相應的課程資源,進行校本開發(fā)和實施,力圖體現(xiàn)學校特色,滿足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習方式強調學生親歷,注重多樣化的實踐性學習,學習的時空突破課堂時空的局限,向社會生活領域和自然環(huán)境延伸。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我校還努力去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對自己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各種表現(xiàn)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強調師生之間、學生同伴之間對彼此的個性化的表現(xiàn)進行評定,進行鑒定。注重把評價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機會。學校要求教師要鼓勵每個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以便學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以及進步的喜悅。通過近兩年的實踐,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從課程實施、課程管理,到課程評價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績,受到葛洲壩教委及兄弟學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項課題《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壩教育實業(yè)集團教研室的高度重視。我校劉立丹校長(省心理學會會員),葛洲壩教育實業(yè)集團教研室主任丁樸(省教學學會物理教學研究會理事)共同擔任此課題實驗與研究的負責人。葛洲壩教育實業(yè)集團領導及教研室主任丁樸曾多次到我校蒞臨指導,參與課題的實施與督導。課題組主要成員囊括了學校教學管理的各個層面,它由教務處主任,教科室主任,綜合實踐活動課教研組長,綜合實踐活動課、信息技術課和勞動課教師等7人組成。3—6年級學生是本課題實驗與研究對象,3—6年級班主任也是本課題的參與者與組織者。學校70的學生及教師加入到此課題的實驗與研究中。此項實驗與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為此學校擬定了實驗方案,確定了實驗步驟,保證實驗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同時,每月召開一次課題實驗與研究工作會,實驗學生與教師匯報實驗進展,提出遇到的問題,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本課題除了在人員組織上得到保障以外,學校還投入了一定數量的科研經費,購置了一些在實驗過程中所需的設備(如:電腦、數碼攝象機等)、工具(剪刀、紙張等)、書籍等。對積極參加本課題研究及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給予一定的物資獎勵。所有這些,調動了教師參與科研工作的積極性,發(fā)揮了教師的聰明才智,使本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進行,使每一階段實驗與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二、階段實驗與研究的內容及成果
本課題實驗與研究的主要步驟:(一)準備實施階段:20__年9月—20__年3月,成立課題組,擬定課 題方案,進行課題方案論證。(二)啟動階段:20__年3月—20__年6月,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教育理論及相關文件,經驗材料,學習新課程標準,進行學科綜合現(xiàn)狀調查,擬定具體實施方案。(三)實施階段:20__年9月—20__年12月,實施研究計劃,展示研究成果。本階段是課題研究的重要階段。
前兩個階段已順利完成,目前,實驗正處于第三個階段。在第三階段——實施階段中,依據學生、學校、社區(qū)及地理環(huán)境,分別進行了三個內容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內容一“利用廢舊材料美化校園環(huán)境”。
我校地處葛洲壩西壩小島上,學生家庭環(huán)境、經濟狀況不一,在學校、家庭中常有一些學習、生活廢舊物,丟之可惜,留之又無用。如何使這些廢舊材料再利用,讓它們來美化我們的生活呢?為此,“利用廢舊材料美化校園環(huán)境“這一子課題便應運而生。政教、少先隊先后在全校開展了“巧手扮我家”、“環(huán)保小制作”、“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等活動。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動手、動腦,運用勞動技術、繪畫等手段制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裝飾品。在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課成果展反應能力、審美能力、與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內容二“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
這一課題來源于葛洲壩學生特殊的家庭環(huán)境。我校位于宜昌市葛洲壩,緊鄰三峽工程,我校千余名學生都是“三峽世紀工程”建設者的后代。工程的設施、施工技術人員、當地的風土人情等都為本課題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廣泛的社會資源。20__年10月15日,我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科研課題組向全校學生發(fā)出倡議:尋找前輩的足跡,了解葛洲壩人為祖國水利事業(yè)發(fā)展所做的貢獻。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到了葛洲壩人曾修建的大壩、大壩的所在地、大壩修建的時間,壩長、壩高、大壩水利發(fā)電裝機容量、年發(fā)電量、大壩所在地的風土人情、建大壩時的趣聞或感人事跡,與大壩有關的實物、圖片等。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動用了身邊可利用的調查手段:⑴訪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親人、朋友,或讓他們幫助查找資料;⑵訪問知情的相關人士;⑶查閱書籍、報刊雜志;⑷網上查詢;⑸讓老師幫助查找等。在課題的實驗與研究中,學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有的制成表格,有的在日記中記載,有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寫了調查報告。通過此課題的實驗與研究,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20__年2月,在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課成果展示中,六年級學生撰寫的調查報告“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獲報告類一等獎,學校被評為綜合實踐活動課實驗與研究先進單位。
另外,在進行第二個內容“尋找葛洲壩人的足跡”的實驗與研究時,第一個內容仍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進行。20__年2月,葛洲壩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中,我校的手工制作有8人獲一等獎,6人獲二等獎,8位教師獲優(yōu)秀輔導獎。
3、內容三“走進三峽,感受三峽文化”。
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三峽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三峽文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它不僅包含有數千年歷史長河里沉淀下來的古老文化遺存,還包含有現(xiàn)今三峽建設者所創(chuàng)造的新文化。作為地處宜昌,三峽建設者的后代,他們對三峽有著濃厚的感情,他們更愿意親近三峽、走進三峽、感受三峽地區(qū)的呼吸和脈動。隨著第二個內容的深入,學生對三峽文化有了濃厚的興趣和愿意探究的愿望。為此,第三個內容“走進三峽,感受三峽文化”便應運而生。圍繞此內容,政教、少先隊組織學生參觀“三峽大壩”,游覽“三峽風情園”,感受農家生活。學校語文教研組在充分利用現(xiàn)有課程資源基礎上,努力挖掘三峽區(qū)域的詩詞文化資源,提出了“三峽詩詞文化探究”的課程開發(fā)方案,此研究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并在實踐中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審美素養(yǎng)。通過此內容地開展,有效利用了本地區(qū)域文化,將區(qū)域文化資源與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機結合起來,發(fā)展了學生動手、動腦、收集信息的能力,學生在實踐體驗和搜索、記憶中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三、下一步實驗與研究工作打算
1.進行階段實驗與研究工作總結,撰寫階段實驗報告或實驗論文。
2.挖掘新的社會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例如:開展長江水污染調查;長江魚類資源掃描;宜昌土特產概況調查等。
首先從學生授課基礎看,蒙漢雙語班學生古漢語、古漢文基礎普遍較低,古文理解、閱讀能力參差不齊.蒙漢雙語專業(yè)生源主要集中在內蒙東部地區(qū)的純農牧區(qū),調查赤峰學院近三年(2010年—2013年)的蒙漢雙語專業(yè)生招生情況來看,來自通遼,呼倫貝爾,錫林郭勒,赤峰純農牧地區(qū)的學生占主導.對赤峰學院在校的蒙漢雙語專業(yè)103學生進行的調查問卷分析中發(fā)現(xiàn)86人來自純牧區(qū),93人家庭中純蒙語交流,103人沒有古漢語,古漢文基礎.這些學生所成長的環(huán)境是純母語環(huán)境,對漢語的學習只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的課堂應試教學,在小學、初中、高中都是用蒙語授課,在基礎教育階段沒有漢語的特殊語言培訓,也未曾接觸過古漢文,所以在漢語讀寫聽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難,尤其古漢語,古漢文基礎相當薄弱.漢語理解,閱讀能力參差不齊,所謂不齊包含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橫向比較中城市里長大的蒙古族學生漢語水平較高,理解閱讀能力較好,而純農牧區(qū)的學生漢語水平較低.其次是縱向比較中同一學生蒙語理解,閱讀能力高,漢語理解閱讀能力較弱,如何提高這些學生的漢語和古漢語基礎水平,繼而進行《中國古代文學》有效教學是一項難題.采用傳統(tǒng)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和中文系《中國古代文學》深化內容的教學方法顯然不適于蒙漢雙語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圖文并茂,視覺和聽覺結合,表演為輔助手段的情景化教學更適用于古文初學者的蒙漢雙語專業(yè)學生.
其次從學生學習心態(tài)和心理上看,面對古文課程有畏難心理,學習興趣不濃.從《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性質來看,屬于難度較高的課程.本課程內容豐富,包括作者、作品、流派、文學思潮、社會背景等等一系列的繁雜內容;從時代來看從先秦開始至近代,年代跨度較大,故作品的語言文字及其所反映的生活與當代距離較遠,對古文基礎薄弱的蒙漢雙語專業(yè)學生造成了畏難情緒,進而造成了教學障礙.從赤峰學院蒙漢雙語專業(yè)《中國古代文學》課問卷(2014年4月14日)得知,三個不同年級的103名學生中98名學生認為中國古代文學課程學習難度較大,在尚未開《中國古代文學》課程的2013級蒙漢雙語專業(yè)23名學生中只有4名同學對《中國古代文學》課程表示感興趣,可見蒙漢雙語專業(yè)學生對這門課程存在很嚴重的畏難心理.情景化教學是通過情景模擬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方法,情景化教學能更直觀,形象地把教學內容和授課體驗輸送給學生,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據調查報告分析得知赤峰學院2010級、2011級、2012級三屆蒙漢雙語專業(yè)學生共103人中,樂于接受《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情景化教學的學生84人,樂于接受傳統(tǒng)教學的學生19人,由此可見古漢文基礎水平普遍較低的蒙漢雙語專業(yè)學生更愿意接納情景化教學方法.情景化教學手段有很多種,如采用圖像,音頻,視頻,文字,自主表演等形式再現(xiàn)教學內容.如:在講授元朝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竇娥冤》時,可以選取片段讓同學們分組表演,在練習臺詞時不僅提高了對古文的解讀能力,更是加深了教學內容印象.基于授課學生的特殊性,課程本身的特殊性,蒙漢雙語專業(yè)《中國古代文學》課程選擇情景化教學更加有利于營造濃厚的古文學習氛圍和提高學生積極性,從而能夠提高其教學效果.
2情景化教學模式的實踐方法
2.1與知識構建相結合
蒙漢雙語專業(yè)《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目標為提高蒙漢雙語專業(yè)學生古漢文理解,分析能力,提高漢文修養(yǎng),為培養(yǎng)蒙漢兼通的應用型人才打好基礎,這里強調的是蒙漢兼通的綜合性、應用人才的培養(yǎng).單純的,單一的認知性情景化教學模式無法使學生在所涉及內容形成更多的相關知識體系,無法完成知識的構建,更是無從提起綜合能力的提高.情景化教學應該和知識結構的構建和知識體系的構建相結合,使學生獲得系統(tǒng)知識的同時,提高其古文閱讀,解析能力.例如:在講授李白生平的時候,可以選取李白與酒的圖片,以點帶面講李白與酒的關系,然后讓同學去找李白寫酒的詩歌,讓同學們解讀李白詩歌中的酒意象,使同學們很直觀、形象地感受李白與酒的關系的同時,又留有空間讓同學們自主去解讀和思考,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中國古代文學史是一部整體的、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在情景化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知識構建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不能使知識獨立化,單一化.使用情景化教學方法講授階段性內容的基礎上,強調文學發(fā)展演變的趨勢的整體把握.如:在講授明代小說《三國演義》《水滸傳》《金瓶梅》時可選用人物圖片,視頻片段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課外還可讓同學們自主去表演小說中人物,開展討論人物形象、人物語言、作品品評等,同時必須還要用文字的形式讓同學們把握明代小說的源流和發(fā)展概況,可采用多媒體簡明的方法,屏幕上演示如下文字:秦漢時期(史傳文學)———魏晉時期(志怪小說)———唐代(傳奇小說)———宋元時期(話本小說)———明清時期(可謂空前繁榮)———近代(把古代的和現(xiàn)代的結合,由文言文到白話文)是同學們對小說發(fā)展史有整體的把握,有利于學生古代文學小說史知識的構建.
2.2雙主體原則
傳統(tǒng)的《中國古代文學》教學中,老師是主體,學生是授課對象,很少有主動權利.這樣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致,反而面對繁雜的內容產生厭學情緒.蒙漢雙語專業(yè)《中國古代文學》課程更應提倡雙主體原則,鼓勵學生克服畏難情緒,羞愧情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互動中.課堂互動可采取討論式,表演式等多種形式.例如:在講授《蒹葭》可播放鄧麗君的在水一方,讓同學們討論伊人的性別,體貌特征,身份等.在講授《西廂記》時可選三名同學分別扮演崔鶯鶯,紅娘和張生,表演崔鶯鶯夜聽琴的片段,讓同學們加深對西廂記故事內容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聽、說的應用能力.
2.3與拓展學習相結合
中國古代文學有非常豐富的內容和文化內涵,有許多問題值得學生去繼續(xù)思考和探究,通過自主閱讀,解析,表演可以提高聽說讀寫綜合能力.老師通過情景營造氛圍,講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可設立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去思考,解析,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拓寬學生看待問題的視角,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古代文學的興致.例如:講授《紅樓夢》時可播放87年經典版的寶黛初會片段,從寶玉摔玉分析寶玉的性格極其在賈母心目的地位.情景化教學除了采用圖像,視頻,音頻也可用文字.如:講授《西游記》時可采用四大名著新解“西游記,一個人類和三個動物的故事”的文字,讓同學們去討論沙僧是動物還是人類,也可提出孫悟空和唐曾誰是西游記的主人公等有趣的問題,引發(fā)學習古文的熱情.課堂上通過情景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古文的積極性,鼓勵學生課外拓展學習古漢文,自主挖掘古文中的文化內涵,文學內涵.在情景化教學實踐中學生們獨立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在赤峰學院2011級蒙漢雙語班講授王維作品時,列了幾首詩,《山居秋暝》《鳥鳴澗》《鹿柴》等,讓學生去找三首詩的同一意象時同學們都找出了空山意象,然后提問王維為何喜歡空山意象時,同學們很快聯(lián)想到上一屆圖文并茂講授過的王維的佛教思想,這既是思維能力的鍛煉方式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的表現(xiàn).單純的情景化教學只是對知識獲得的輔助手段,而與拓展學習相結合的情景化教學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生能力,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樹立正確,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的幫助.
3結論
基礎教育改革以來,隨著教育教學的多元化、教育理念的日益更新,《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對象靈活采用教學方式,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這一系列的變化對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斷得到開發(fā)與應用?!拔逡墒健苯虒W模式,實質就是基于問題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在中學教學活動中的一種具體形式的體現(xiàn)。“五疑式”教學模式,本身以疑問為核心,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全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新型模式。突出學生對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使學生逐步形成通過對問題的探討,使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保持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方法、學會思考過程。
一、“五疑式”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所謂“五疑式”教學模式,實質就是基于問題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我國的中學學科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2001年9月開展的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更明確地提出了基于問題進行教學的理念。當前在國內外廣泛進行的基于問題式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探究學習等,都一脈相承地貫穿了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這個教學的核心。
1.杜威五部問題解決法。杜威在1910年出版的《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首次對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問題解決的五個步驟:
第一:在情境中感到要解決某種問題的暗示;
第二:明確要解決的難題是什么;
第三: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
第四:推斷所定假設的內在含義;
第五:在行動中檢驗假設,從而解決疑難問題,取得直接經驗。
2.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所謂發(fā)現(xiàn)法教學,是指設置一定的適應學生學習的情境,讓學生主動地探究和發(fā)現(xiàn)事物的特性和原理的教學方法。發(fā)現(xiàn)法的最主要特征是教師不把結論與規(guī)律告訴學生,其職責只是為學生設置問題情境,指導學生作為“發(fā)現(xiàn)者”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布魯納曾舉例說明:“無論在知識的最前哨也好,在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教室也好,科學家與小學生的智力的活動都是相同。無論是一位科學家在他的書桌上或實驗室里所做的,還是一位文學家、評論家在讀一首詩時所做的,正像從事類似活動而想要獲得理解的任何其他人所做的一樣,都屬于同一類活動。其間的差別僅在程度上,而不在性質上?!?/p>
二、“五疑式”教學模式內容
1.結構示意,見圖1。
2.操作流程及文字說明。
(1)學生:
生疑:學生先行自學,讓學生自己學在教學活動的前面,教師給予必要的關注與指導。這一步驟往往可先通過預習或通讀一遍教材來進行,讓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了解難點所在,互相質疑討論,也可問老師,帶著問題聽課。
探疑: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狀態(tài),在討論中暢所欲言自己的看法,積極主動思考問題,與同學、教師相互交流中、理解與消化知識,矯正自己的錯誤觀點,把知識內化到已有的知識中去,鞏固知識。
質疑:學生有了預習基礎,不僅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而且對一些問題有了認識和看法,對另外一些問題又產生了疑惑,躍躍欲試,想發(fā)表自己的意見,于是有了質疑問難。
釋疑: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問題解決為主線,根據知識的本身內在相互聯(lián)系,比較新舊知識的相同處與不同處,找出方法與規(guī)律,扎實掌握知識結構,變“異我之物的新知識”為“我有之物的舊知識”。
用疑:就是學以致用,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所掌握的方法運用于新的學習和生活實踐活動中,養(yǎng)成學以致用的習慣,保持學習興趣,自身產生新的學習欲望。
(2)教師:
尋疑:事先(備課中)為學生作一些啟示和摸底工作,比如,指出學習內容和目標的要求,以確定主攻方向,或設計有針對性、趣味性、啟發(fā)性的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思考。
設疑:架設橋梁,揭示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喚起學生的學習愿望。引導學生在自學基礎上提出問題、難點,設疑方式有自問、學生互問、師生相問等。
激疑:在學生無疑時“激疑”,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他們有深度、多角度地思考。
解疑:①以疑問為核心進行多層次的分析、不同角度的比較,切實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核心內容、消化所需掌握的新知識與新方法。②在理解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再現(xiàn)、聯(lián)想,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進行有深度地交流。③對教學內容進行提綱挈領地概括,使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知識結構。
存疑:①承上啟下地提出新問題,為下節(jié)課作充分的心理準備。布置欲知后事,且聽下回分解的懸念設計,使課“完而未完”。②另一方面指導學生學以致用,著重思維品質的改善,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能力。
3.操作流程基本環(huán)節(jié)實施示意圖:
4.“五疑式”教學模式程序要求。為使“五疑”教學法真正收到實效,教師不應被傳統(tǒng)課堂的45分鐘時間限制約束,自動將課堂教學延伸到課堂之外,大體可分三段進行:課前誘發(fā)問題的意識,課中激發(fā)問題的思考,課后將問題深入,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問題的質量,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教育目的。
(1)情境導入,營造氛圍。運用問題激疑、復習導入、巧設問題、物理學史小故事、新奇實驗演示、音像多媒體等各種方式綜合運用,設置不同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創(chuàng)造動機,營造一個快樂、光明的教學環(huán)境,啟迪創(chuàng)新思維,使感知生疑成為思維的源泉,興趣成為探究知識的一種更大動力。教師所選擇設置的問題不能是隨意選擇設置的問題,應該是教師依據學生所學過的知識為基礎,以日常生活的實際為背景,精挑細選的具有一定容量、開放度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將問題重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起知識矛盾,激發(fā)學習動機,迫使學生思維活躍,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2)自主發(fā)展,形成互動。在激疑基礎上,進行開放變通,把握契機,建立思維訓練點。教師通過架設橋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大膽質疑。拓寬思維的廣闊性,增強思維的變通性,但有時學生會感到無疑可設,提不出問題,有時又會感到所學內容過于艱深,疑竇叢生,反而不知如何提出問題。
(3)主導調控,點撥聚合。當教師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的思維偏離教學內容、難度太大,不可能完成時要適時點撥,啟發(fā)學生轉換思維方式,避免南轅北轍,當發(fā)現(xiàn)回答者有疏漏時,應巧抓不足,激發(fā)其他同學點評、反饋,使答辯過程充滿民主、自由的氣氛。當學生回答有理有據,貌似無可辯駁質疑時,教師要依據現(xiàn)實情況,靈活轉換視角,通過不斷“設問”與“追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多邊透視,如果面臨其它學生的提問,答辯者一時回答不出、無計可施時,教師要巧用“反問”,使學生直視問題的本質與內涵,撥開烏云見明日,使答辯者在“疑無路”時,頓感“柳暗花明”的美景。
(4)鞏固過程,拓展延伸。對學生解決問題的情況,教師要適時做出客觀性的反饋與評價,多鼓勵學生尤其是對具有創(chuàng)見性的、觀點獨特的學生個人進行適當地激勵,積極引導學生順藤摘瓜地突破問題思維難度,及時整理、歸納過程步驟,總結反思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切實的解決問題能力。也可趁熱打鐵及時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設計答案不是唯一的開放性練習,綜合訓練來優(yōu)化學習方法,使知識具體化,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并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學生在完成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發(fā)現(xiàn)許多教材上找不到現(xiàn)成答案的、越來越多的新問題。這些新問題與學生原有知識上的矛盾沖突,促使學生不斷地從課堂內走向課堂外,由書本教材走向生活實踐。同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安排若干開放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把所學內容從課內向課外延伸。通過調查訪問、查找資料、社會實踐、等多種途徑進行深入鉆研、提升解決問題能力。如撰寫論文、人物專訪、調查報告等,力求避免學生在新問題面前閉門造車、止步不前。
5.“五疑式”教學模式原則。
(1)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原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基本理念。它要求我們在“五疑式”教學模式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以突出學生的全面素質發(fā)展為目標,使學生能夠更積極、更加有效率地學習;著重培養(yǎng)學生對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意識,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與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以問題為主線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教學中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思考、學會方法、學會過程、學會學習。
(2)學生主體性原則?!拔逡墒健苯虒W模式特別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它必然要求改變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模式,把教師所謂的“傳道、授業(yè)、解惑”角色轉變?yōu)閷W習過程中的設計者、幫助者、誘導者的“主引者”,它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由一個的“默默觀眾”變成在尋疑、探疑、質疑學習活動的中心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3)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名教師都必須牢記:任何工作都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發(fā)展。在我國目前主要是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情況下,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心理特征與知識情況的多樣化。在“五疑式”教學模式實踐中,教師必須精挑細選地優(yōu)化問題,選擇最具代表性的問題,選擇最佳問題解決程序,使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保持學習興趣。
三、實踐成效與反思
1.實踐成效。
(1)教師方面,在初中教學中探索出一條“以問題為動力推動課堂進程”的培養(yǎng)學生善于質疑、樂于探疑、勤于動手、努力求知的新路子。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教得愉快、學生學得輕松、有效,構成了良好的互動知識體系,從而促進了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相互良性循環(huán)促動。
(2)學生方面,表現(xiàn)在知識掌握扎實、過程與方法優(yōu)化、促進全面發(fā)展素質、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實施的實驗班級中的學困生有進步、中等生有提高、優(yōu)秀生有發(fā)展。近十年全市中考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平均分、高分率均居福州市公立學校首位,每年平均都有三百六十名左右的學生即大約本校初三畢業(yè)生的30%學生被一類達標校錄取。
2.問題反思。
(1)問題的設計。教師需要查找大量資料加以提煉,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工作量大。
(2)教師所設計或提出的問題應該是教師依據學生所學過的知識為基礎,以日常生活的實際為背景,精挑細選具有一定容量、開放度和啟發(fā)性的問題,將問題重現(xiàn)在學生面前,引起知識矛盾,激發(fā)學習動機,迫使學生思維活躍,從而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問題的設計要給學生一定的“適時”難度,而這個“適時”難度比較難于把握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