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1-19 03:57:0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教師培訓學習材料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一、確保教師具備充分的專業(yè)知識
有效的教學需要有具備專業(yè)知識的教師。盡管教師在最初進入教師教育項目的時候應當足夠了解將教授科目的專業(yè)知識,但是教師缺乏此種能力的情況也常有發(fā)生。印度學生的學習效果一直偏低,特別是來自貧困群體的學生。印度政府在2011年引入“中央教師資格考試”(Central Teacher Eligibility Test),但僅有9%的小學預備教師能夠通過該考試。在尼日利亞北部的卡諾州,盡管英語是小學高年級的授課語言,但在對1200名基礎教育教師的閱讀理解水平以及如何改善10歲學生造句能力進行測試時,發(fā)現(xiàn)其中約78%的教師僅具備“有限”的英語知識。
現(xiàn)有的教師教育項目通常缺乏資源來大幅擴充受訓教師薄弱的專業(yè)知識。在烏干達,小學教師的教育課程中有262課時用于傳授教學方法和教育理論,僅120課時用于教授數(shù)學、語言(英語)、科學等專業(yè)知識。教師教育項目讓受訓者把多數(shù)時間用于學習特定學科的教學方法,這其實是預設他們已經掌握了堅實的專業(yè)知識,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為此,教師教育項目應當采取措施,確保所有的受訓者真正理解所教授學科的專業(yè)知識。加納在21世紀初期重塑教師教育體系,要求受訓者必須在第一年培訓結束時通過以學科專業(yè)知識為基礎的考試,才能繼續(xù)參加后續(xù)以教學技巧為重點的培訓。
二、新任教師必須關注
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
知道如何教學,對于剛剛進入課堂的教師而言格外重要。在高收入國家,對于什么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在課堂中發(fā)揮作用形成了豐富的研究結果。這些結論同樣能夠佐證本報告提出的優(yōu)秀教師應當具備的素質,如“教師應與學生建立聯(lián)系、幫助學生培養(yǎng)各自不同且更具效果的學習策略或過程來學習某一科目、主動解釋教學材料并幫助學生學習”。當教師能夠給予學生較高的期望,同時不歧視學生,讓學生彼此學習,為學生提供反饋意見時,就能較好地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
這樣的研究結論也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中低收入國家。研究人員在對54項實證研究進行系統(tǒng)分析后發(fā)現(xiàn),小組(結對)活動、學生提問、使用本地語言、靈活安排計劃和改變課程順序、使用系列學習材料等,都是有效的教學策略。在印度農村,提問、使用當?shù)匕咐忉屨n程、小組活動等教學方法與二年級和四年級學生的考試分數(shù)呈現(xiàn)正相關。
但是,初始的教師教育并非一直奏效。有分析指出教師培訓質量存在的問題包括采用過時的課程、教師教育與學校課程錯位、承擔教師培訓的培訓者自身存在專業(yè)知識與能力薄弱問題,以及教師教育機構管理能力不足等。
教師教育課程應當讓教師為如何迎接充滿挑戰(zhàn)的教育環(huán)境做好準備,如雙語/多語教學、大班額、多年級合并授課、學生學習能力不足、課堂資源有限等問題。同時,教師教育項目也需要認識到受訓者自身未能接受充分教育。采用錄像的方式可以幫助受訓者實踐可取的教學行為,與同輩相互學習并參與團隊合作,這種方法在課堂實踐機會不足的情況下能發(fā)揮輔助作用。
低年級閱讀評估(Early Grade Reading Assessments)指出,教師缺乏特定的教學技巧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低年級數(shù)學評估(Early Grade Mathematics Assessments)則指出,應當更多關注教學過程的技巧,而非要求學生深入理解數(shù)學概念。在伊拉克,約有一半的教師表示他們在入職前沒有接受過如何教授閱讀和數(shù)學的培訓。也有研究結果表明,教師通常不能發(fā)現(xiàn)學生在數(shù)學和閱讀基本技能中存在的薄弱問題,即便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也不能按照國家課程指定教材的范圍來充分解決這些問題。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師在入職前接受的教育項目對教學的質量和方式均強調不足。一項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六國的調查顯示,受訓者沒有接受如何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法培訓。正因如此,小學教師普遍存在特定科目教學方法水平不足的問題。在對博茨瓦納和南非西北省的數(shù)學課堂錄像資料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教師不具備幫助學生學習教材的能力。少數(shù)具備該能力的教師則能夠很好地規(guī)劃課堂教學,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學習任務,并且具有很強的溝通技巧,能夠以適當?shù)睦斫馑浇淌跀?shù)學概念。
如果要讓兒童在低年級掌握良好的閱讀技能,則為教師在入職前提供恰當?shù)慕處熃逃葹殛P鍵。如果兒童在入校學習的最初幾年不能學會閱讀和理解文本,就會有學習落后的風險。培訓不足的教師則會加重這一問題。在馬里,低年級閱讀評估結果和對教師的觀察發(fā)現(xiàn),很少有教師能夠教會他們的學生如何閱讀。在受訓不足的情況下,教師不能將所需教學方法應用于課堂,也不能提供充分關注來支持學生的個人閱讀。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有近一半的馬里學生在完成二年級學習后仍然不能用母語閱讀。
一系列證據(jù)表明,貧困國家需要重新審視教師入職前所接受的教育項目,以確保學生能夠具備重要的基礎能力。
三、教師應做好應對
弱勢與多元背景學生的準備
進入課堂的兒童帶來了各式各樣的個人能力與學習經歷。教師應當能夠發(fā)現(xiàn)哪些學生最需要幫助,并且對他們施以相應的幫助。在馬拉維和萊索托,很多教師執(zhí)行了非包容式的學校政策,直接導致學生輟學率居高不下。他們沒有采取一種系統(tǒng)化的方法發(fā)現(xiàn)弱勢學生,觀察其出勤率及學習進展情況,或者為其提供額外心理輔導與支持。在很多國家,教師需要獲得支持才能在課堂中推行性別平等措施。
以課堂為基礎的評估應當幫助教師發(fā)現(xiàn)弱勢學生。在利比里亞,一項與低年級閱讀評估項目聯(lián)合開展的項目設置了一個為期一周的密集課程模塊,在提供低年級閱讀授課技巧培訓的同時,也訓練教師如何采用形成性評估和診斷性評估來發(fā)現(xiàn)弱勢學生。教師采用簡單的口頭評估方式,檢查學生在閱讀課程期間的理解情況。這讓他們可以快速地評估學生的反應,并且發(fā)現(xiàn)需要進一步幫助的學生。此外,采用周期性考試來檢查學生對特定技能的掌握情況,以確定授課需求。這種全面的干預方式顯著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低收入國家的教師應當做好準備,應對資源不足以及多元化課堂可能帶來的實際挑戰(zhàn),特別是在偏遠的農村地區(qū)。在南非,農村教師教育項目(Rural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派遣接受第三年和第四年小學教師職前培訓的受訓者前往部分選定的農村學校開展“服務式學習”。
在馬拉維,人們建立起非營利性教師培訓學院,提供低收費的職前教育,特別是培養(yǎng)新教師具備在農村學校教學的能力。教育項目高度強調實踐導向,安排了為期一學年的入校實踐和社區(qū)工作,幫助教師具備在農村學校生活和教學的能力。在對該項目的評估中發(fā)現(xiàn),72%的受訓者表示,入校實踐對于他們做好迎接未來教學工作準備的影響是最大的。不僅如此,80%的非營利性教師培訓學院的受訓者認為他們獲得了有價值的經驗,能夠為弱勢群體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持與幫助,而這一數(shù)據(jù)在政府公立學院中僅為14%。
在多語言環(huán)境中,使用母語教學一直被視作最重要的教育發(fā)展議題,但是其得到的重視程度卻遠遠不足。在對兒童的授課中使用不熟悉的語言,不僅會限制課堂溝通和互動范圍,還會降低教育質量。柬埔寨在就一項針對少數(shù)民族兒童開展的非政府性雙語教育項目進行評估時發(fā)現(xiàn),雙語學校的學生在數(shù)學中的表現(xiàn)要好于單語學校的學生。
但是,即使在那些已經嘗試引入母語教學的國家,教師也未能做好準備應對多語課堂的現(xiàn)實問題。在塞內加爾,政府試圖在學校中使用本地語言進行教學,但僅使用法語進行教師培訓,有調查發(fā)現(xiàn)僅有8%的受訓者表示有信心使用本地語言教授閱讀。在馬里,僅有2%的教師表示有信心使用本地語言進行教學。
教師教育項目應當幫助教師能夠以一種以上的語言教授低年級學生閱讀技能,還要能夠有效地使用本地語言教材。這需要幫助教師理解兒童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理解語言發(fā)展的相關因素(包括母語的重要性、兒童如何學習語言以及學會閱讀的重要性)、理解母語和第二語言如何通過適當?shù)恼Z言教學實踐實現(xiàn)相互依賴的發(fā)展。
當教師被要求推行包容教育時,他們會面臨挑戰(zhàn)。盡管對所有兒童實施主流教育的理念在世界范圍內正為人們所接受,但現(xiàn)實情況是包容性的課堂環(huán)境與教師在教育培訓中所準備的課堂環(huán)境是不同的。受訓者在理解“什么是現(xiàn)實中的包容教育”時存在差距,尤其是受訓者本身缺乏相關經驗。為此,教師培訓應當整合包容教育的內容,而不是將其視作針對少數(shù)專家教師的特殊話題。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教師培訓學院在課程的其他領域中嵌入了身心障礙問題解決技巧。例如,受訓教師在健康課程中可以學習關于耳朵與眼睛的基本健康知識,在綜合教育課程中可以學習如何發(fā)現(xiàn)存在學習障礙的學生。
四、確保教師具備相關教學經驗
在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教師教育者自身很少接受培訓。例如,在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六國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進行低年級閱讀培訓的教師教育者基本不是該領域的專家學者。培訓者自身只掌握了有限的方法與支持,自然難以幫助受訓者具備教授低年級閱讀所需的廣泛有效的技能。此外,六國中的數(shù)學課程培訓者在他們自己的教師教育項目中均沒有接受關于教授小學數(shù)學的特別培訓。在非洲英語區(qū)國家,許多小學教師預備課程由以前的中學教師擔任培訓講師,他們自身幾乎不具備在小學教學的知識與經驗。在岡比亞,77%的培訓者從未在小學擔任教學工作。
五、通過持續(xù)教育改善教師技能
所有教師都需要獲得持續(xù)支持,讓他們能夠反省教學實踐,提升工作動力,并且?guī)椭麄冞m應變化,如使用新課程。一般而言,接受一定數(shù)量在職培訓的教師在教學中的表現(xiàn)優(yōu)于不接受培訓的教師,盡管這取決于所接受培訓的目的和質量。教師通過持續(xù)培訓不斷為其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提供新的理念,如幫助薄弱學生的方法等,在改善學生學習效果方面發(fā)揮了關鍵作用。持續(xù)教育需要與最初的教師教育形成良好銜接,并且以后者作為發(fā)展基礎。
對教師在職期間的職業(yè)發(fā)展機會投入不足,可能會導致在課堂實施重要教育改革舉措時不能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很多貧困國家正在努力從過度依賴“滿堂灌”、機械學習和死記硬背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批判思考、對話反思、團隊合作等。如果缺乏持續(xù)教育與培訓,教師在推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時就會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
為在職培訓選擇恰當?shù)姆绞揭矔a生積極影響。在肯尼亞,一項面對4.7萬名小學教師開展的教師發(fā)展項目包含了為期六個月的對教學實踐和專業(yè)知識的自我學習,教師通過研讀遠程學習材料和在培訓中心與指導教師會面的方式獲得支持。在對該項目進行評估時發(fā)現(xiàn),教師越來越多地使用學生的母語、開展課堂教學規(guī)劃、與學生共同制作教學輔助工具。教師在教學中更具互動性,對學生的態(tài)度(特別是對女學生的態(tài)度)也變得更加積極。
培訓半年工作總結
2007培訓部上半年工作總結
本學期培訓部的工作圍繞教育現(xiàn)代化的主題,,以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為重點,加強對培訓觀念的理性思考,確立了“力求觀念創(chuàng)新,探索以教師為本的開放式、校本式全員教師培訓模式”的培訓策略,加大培訓調控力度,引導各校主管領導帶頭學習,體驗學習,立足自主培訓,帶領本校教師參與學習,合作學習,充分發(fā)揮了基層學校繼續(xù)教育主陣地的作用。使全中心的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有了新突破。
一、以新課程、新教材為重點的新一輪繼續(xù)教育,本學期分三個階段有序進行。第一階段:3——6月中旬,以校本培訓的方式進行新課程的通識培訓。培訓部采用學分制,抽檢教師學習筆記的方式調控各校的新課程的學習。這個階段,基層各校見縫插針,學習形式百花齊放,有專家報告,校長輔導,教師自學、匯報等。七校、一中等學校為每個老師買了一本《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要》,七校領導還用考試答卷的方式了解教師的學習情況;實驗小學的領導在學習新課程的過程中,研究確定了自己學校的培訓理念,將新課程的信息資料、教育教學案例印發(fā)給每位教師,引導老師看了學習材料后,你怎么想,該怎么做。新課程的學習,以校本的形式開展,不僅擴大了培訓面,更重要的是,培訓的內容方式接近了老師們的需要。突破了以往專家報告,少部分教師代表受訓的做法。第二階段:6月下旬——7月中旬,組織培訓者分期分批參加省、市的通識培訓和學科培訓,小學、初中校長、教學校長、教導主任共50人參加了市級培訓,另有17人參加了省教育廳組織的學科培訓,為進步一開展新課程的全員培訓準備了師資。第三階段:七月中旬以后,采用集中與分散的方式,對小學、初中起始年段的各學科教師進行再培訓,8月份進行有關新課改的考試。按照上級教育部門“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要求,我們從校長到教師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訓學習活動,為新課程的實施做好思想上、觀念上的準備。但是,也有的學校沒有充分利用《繼續(xù)教育資料》和有關新課改的材料,組織安排教師學習,新課程的學習還存在死角。
二、“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培訓全面鋪開。培訓了33名主講教師,暑期前培訓完454名學科教師?!坝⑻貭?reg;未來教育”是為支持計算機技術在課堂上有效應用而設計的一個大型的國際合作性教師培訓項目。培訓過程中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就是學員的學習是一種基于任務和項目的學習,培訓目的是讓學員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轉變教育觀念,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學生為本,以活動、參與為主,以信息化教學為重要手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與新課程的培訓目標一致的。為了使我們的培訓“原汁原味”,產生“震撼”,避免走過場,我們的做法是二級培訓,先搞主講培訓:1、請來長春市僅有的接受過兩次英特爾公司培訓的老師,給我們每所學校都培訓了2名主講教師,2、各校主講都保證一名副校長或主任或優(yōu)秀學科教師,3、為了使大家盡快進入角色,舉行了開班式,中心、進修學校、培訓部從不同角度宣講“英特爾®未來教育”,使學員少走了彎路,做好了吃苦、痛苦的思想準備。4、成立班委會實行自主管理。5、學習結束,舉行結業(yè)式。座談學習感受,研討下一步“英特爾®未來教育”校本培訓的方法。學員們在這次培訓學習中吃了不少苦頭,也嘗到了甜頭,正如學員們總結的那樣:我們的學習經歷了一個“難、苦、變、甜”的過程。另外從培訓的組織形式上,學員們在座談中也談到體現(xiàn)了參與性、合作性、研究性,資源共享。總之這次培訓讓學員明白了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體會了怎樣探究性學習,為新教材的使用奠定了一定的觀念基礎。
三、骨干教師工作。重新考核上報市級骨干教師,經市教育局審核認定,全中心現(xiàn)有小學、初中市級骨干教師33名。并分3次組織他們通過了市繼教辦的“Frontpage”考試。
召開骨干教師“帶頭輻射作用”經驗交流會。這是繼骨干教師“四個一”經驗交流會的又一次會議。會上于穎、楊曉民、周云英、楊紅英、南麗華老師,分別從教育科研、日常教學、班主任工作、新課程標準學習與思考等幾個側面介紹了在教育教學一線發(fā)揮的帶頭輻射作用,他們的發(fā)言,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體骨干教師一年多來艱辛探索取得的成果,同時對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發(fā)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導向作用。
四、計算機高級培訓。利用寒假時間繼續(xù)舉辦高級培訓班,4月份組織了“Frontpage”、“Photoshop”考試,220人參考,雙科合格率約70%以上,是長春市其他各區(qū)合格率的幾倍。目前全中心約有300名教師拿到高級計算機兩個科目的5學分,其中160人拿到10學分。
五、新教師培訓工作在上學期集中培訓的基礎上,本學期配合人勞科對初中、高中新教師進行了一輪的課堂教學、自學情況的檢查與了解,同時也看到各學校對新教師的崗位培養(yǎng)十分重視,54名新教師的整體素質好于往年。
六、普通話培訓與測試工作。對未取得教師資格證的284名教師進行了培訓與測試,其中280人取得二級乙等以上合格證書。
一、我國農村中小學教師現(xiàn)狀
農村教師是指工作地點在鄉(xiāng)鎮(zhèn)和村落,以農村人口為教育對象,為農村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的教育工作者,他們的主體是農村小學和初中階段的教師。根據(jù)2010年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統(tǒng)計:我國農村中小學在校學生人數(shù)為15,606,476人(不含高中和中專)、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總數(shù)為4,963,132人,農村中小學師生數(shù)量占全國中小學師生數(shù)量的50%以上。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我國農村居民經濟收入和文化水平均有很大的提高。但傳統(tǒng)的農業(yè)生產方式仍未改變,脫離土地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勞動力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依然從事技術水平不高、就業(yè)門檻較低的勞動密集型行業(yè),農村勞動力文化狀況成為自身參與競爭的障礙。城鄉(xiāng)之間基礎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直接導致高校農村戶籍學生的比例逐年下降,農村中小學學生獲得的公平教育的權利無法體現(xiàn)。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地區(qū)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提高農村教師教學水平,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農村教師工作環(huán)境條件一般、生活鄉(xiāng)土化,教師課程多、負擔重,工作量超常,學習時間有限,特別是在人口密度低,學區(qū)、校區(qū)跨度大的地區(qū),工學矛盾突出。由于環(huán)境的原因,農村教師擁有的教師教育資源比較貧乏,經過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后,大量寄宿制學生的存在,又使他們比其他區(qū)域的教師承擔了更多的教育和管理責任。留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和心理健康問題對農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農村的繁榮與穩(wěn)定,城市的發(fā)展,國家的現(xiàn)代化,迫切需要一支能夠符合我國實情、解決農村教育癥結、長期穩(wěn)定工作在比較艱苦環(huán)境下的教師隊伍,這不僅是教育本身的問題,更是關乎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的根本性問題。立足于現(xiàn)有的農村教師隊伍,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學習活動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是比較穩(wěn)妥可行的解決方案。為此,國家和各級政府均實施了大規(guī)模的教師培訓計劃,力求全面提高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
二、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形式與問題
筆者通過問卷的形式調查了解參加各級培訓的農村中小學校、各層次教師接受教師培訓的現(xiàn)狀,特別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的教師培訓內容、形式、時間、效果等。
由于國家的重視、投入力度的加大,農村中小學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參加過各類培訓的比例達到80%,培訓的形式多種多樣,內容也愈加豐富。
培訓形式包括:
(一)新任教師就職前培訓,即擔任教師正式上課之前的培訓教育
師傅帶引式。這種培訓主要由指定老教師對新教師進行傳、幫、帶,幫助其掌握工作技巧,將所學的知識技能用于教學實踐。內容通常為聽老教師示范課,與老教師一起研究教案和研討問題等。
集中培訓式。集中新任教師進行崗前培訓,培訓時間長短不一,主要培訓內容包括:作為教師應掌握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內容;具體教學指導,課堂教學指導,觀摩公開課。這種培訓形式有兩個優(yōu)點:培訓內容正規(guī),按國家對新教師的要求來培訓;學習時間集中,便于教師深鉆細學。
(二)以課程為基礎的在職培訓模式
1.單科課程培訓式。即某一學科的專門知識課程和教育方法課程。其目的是讓教師掌握新的教育科學理論和新的教學方法,以及學科發(fā)展的新知識。
2.專業(yè)教育課程培訓式。也稱為補習課程或補充課程培訓。它側重的是學科專業(yè)的新知識和應用方面,強調從學科專業(yè)教育的角度開設學科新知識與應用性教育課程,培訓教師的實際應用能力。
3.短期進修課程培訓式。多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和地方教育部門根據(jù)教育和教學的需要而開設,目的是解決當時教育和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這類培訓課程的時間一般很短,僅2~3天。教學形式比較靈活,有講座式,有研討式,也有問題解答式。短期進修課程培訓的層面分兩類:一類對普通教師,即對所有在職教師開設;另一類則是專對骨干教師開設的。
(三)“以學校為中心”的校本培訓模式
校本培訓是指以學校為單位,面向教師的學習方式。內容以本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以提高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為目的。教師培訓由學校自身組織、領導,依靠校內優(yōu)秀骨干教師去帶動其他教師,互教互學,共同啟發(fā)提高。但是,“以學校為中心”這一培訓形式很受學校自身條件的局限,即在一些自身規(guī)模小、師資和設備條件差的學校很難實施。同時,這一培訓形式重在校內,不太考慮社會的要求和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故難以起到全面提高的培訓效果。
(四)短期進修在職培訓模式
教師繼續(xù)教育實行的“短訓班”是根據(jù)教育發(fā)展需要而開展的短期培訓教育活動。常見的“新教材備課會”、“教學方法研討會”均是這種模式,一般采用脫產集中時間學習。它的形式包括:
1.“老教師培訓”。就是將需要進修提高的老教師集中起來,幫助他們總結教學經驗,指導他們學習教育理論,將他們的教學先進經驗進行宣傳推廣,并以此來促進老教師的提高。
2.“備課培訓”。備課培訓,主要是為新開設的學科或教材新補充的內容而開辦。主要采取集中講解和自學的方式進行培訓,目的是使這些教師盡快熟悉和掌握新教學大綱和教材。
3.“一般性培訓”。這種培訓就是集中幾天的時間,對參加者進行一般性政治思想和文化水平方面的培訓教育,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
4.“專題研究式”培訓。主要是針對教學中的某個方面的問題而開展,目的是提高教師對這個方面問題的認識和處理能力,時間大多只有2~3天。如“數(shù)學教學方法探討”、“教材新內容教學研究”等,都屬于這種專題研究式培訓活動。既有理論知識的學習、討論,也有實踐性的課堂教學觀摩、教師互相聽課等。
5.廣播電視網絡講座式培訓。主要是利用各種先進媒體遠程進行培訓指導,具有高效、經濟、實用的特點。
傳統(tǒng)的填鴨式 灌輸培訓使受訓者總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制約了學習者的自主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培訓的效果。其次,接受培訓的教師必須在規(guī)定的時間和地點接受培訓,靈活性、機動性不夠,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明顯影響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培訓時間短,強度大,工學矛盾難以解決,集中脫崗培訓困難,使培訓容易流于形式。長期高強度的工作容易使人產生職業(yè)疲倦,培訓的考核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形不成應有的激勵機制,僅僅被當作評聘職稱的跳板。培訓的專家脫離實際,不完全掌握學員需要,忽視農村教師特定的工作環(huán)境,培訓內容與教師實際工作需求脫節(jié),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實際操作中容易避重就輕。培訓機構把培訓當作任務,造成培訓的形式化。參加遠程教育方式學習的教師對培訓認識不足,對網上學習的培訓教育模式不適應,對網絡教育平臺操作不熟練,不能積極參與交流。這些均是在培訓中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
三、網絡背景下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目標定位與培訓策略
網絡技術的應用屬于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分支,不僅改變著教育方式和教學過程,也改變著教師分析和處理教育教學問題的思路。網絡培訓作為一種重要的數(shù)字化學習培訓模式,它使培訓信息的傳播方式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切實利用網絡環(huán)境,實現(xiàn)從單一培訓向訓管結合模式轉變,從單一文化知識傳授向綜合實踐培訓模式轉變,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質量、實現(xiàn)培訓目標,全面提高農村教師整體素質,是教育行政部門和培訓機構多年來不斷探索并積極尋求解決路徑的課題?;诰W絡條件的培訓,花費較低的成本來獲得較高的培訓效益,給廣大中小學教師提供了大量便捷的學習機會,解決了他們的工學矛盾,它具有社會強化功能和信息交流功能,應用于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能解決培訓過程中交流與協(xié)作困難的問題?;诰W絡的教師培訓可在最短時間內通過網絡教育提高教師素養(yǎng),進而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
(一)在線式學習模式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以國培項目培訓為代表的引領式在線學習模式,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多樣化的課程內容組織方式,嚴密的教學管理體系,過程式評價體系,便捷的交流交互,被廣泛使用。但依然存在評價方式程式化,沒有創(chuàng)新;評價時間集中,避免不了一刀切,培訓效果無評價,不進行反饋與修正,不利于教師自我完善;重視全體,忽視個體;受訓者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真實性不高等問題。
要解決這些問題,培訓者及時通過網絡平臺在培訓前對受訓教師的情況加以調查評判,根據(jù)實際選取安排內容,建立貫穿培訓始終、連續(xù)不斷的完整的評價體系。將資料的積累與收集貫穿培訓的始終,及時根據(jù)受訓人員的培訓效果進行修正,依據(jù)不同人的特點建立不同的培訓目標。培訓結束后不間斷地進行跟蹤評價,將問題及時反饋,建立個人培訓檔案,為后續(xù)培訓建立基礎數(shù)據(jù)。通過網絡平臺跨地域、時間的特點,增加培訓后的后續(xù)評價與反饋工作環(huán)節(jié),敦促教師將培訓成果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加強對小學教師培訓的后續(xù)評價的研究。在教師培訓評價中應該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需求,考慮受訓者依據(jù)自我需求接受培訓后獲得的結果。
(二)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自主式學習模式
現(xiàn)存的各類培訓對于師德素養(yǎng)、個人科研能力沒有進行關注,導向性不強。自主式學習模式要求學習者擁有高度的自主能動性,在基本祛除“教師”引導的情況下,根據(jù)自身的需求通過與設計者設計的數(shù)字化教學內容的交互來達成某種既定的目標。自主式學習將要我學變?yōu)槲乙獙W,可以滿足對象對學習的個性化要求,它的學習內容不是標準的,而是具有個體差異的,可以根據(jù)教師工作的具體實踐加以選擇性地學習。對于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處理學生的新動態(tài)有很大幫助。但是這種學習基本依賴學員的自覺,測評體系和評價方式一直沒有好的辦法解決。我們需要構建大量的學習材料,成立專家?guī)欤梃b國外先進經驗,鼓勵一線教師參加科研活動,為其提供各種便利,通過科研活動使教師獲取專業(yè)學位。
(三)教師培訓資源與教師培訓的矛盾
由于農村地區(qū)總體經濟落后,許多鄉(xiāng)村學校計算機的配置較低,沒有寬帶接入,管理維護跟不上,制約了遠程培訓工作的質量與效果。教師培訓項目中的教師研修網站的資源由于版權問題無法下載,教師在工作中的第一手資料也無法和其他人共享,大量的研究型高校沒有與之對接。中國教育網沒有接入中小學,教育資源比較匱乏的農村中小學無法使用高校大量的數(shù)據(jù)資源。國家一方面應加大對農村地區(qū)的教育資金投入,更新電教設備;立足于各大高校和科研單位對教師培訓的新命題進行研究,組織專家參與培訓,解決輔導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輔導教學的效率與質量之間的矛盾;建立基于教師教學和培訓的大規(guī)模信息資源網絡;制定更加合理的激勵機制。另一方面應加強對農村教師的計算機知識培訓,鼓勵教師多使用網絡教育平臺。
四、結語
伴隨素質教育的迅猛發(fā)展和新課程的進一步實施,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是必然趨勢。教師培訓在促進農村中小學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教師培訓要進一步完善,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诰W絡環(huán)境的教師培訓是今后發(fā)展的方向,對于資金的投入、制度的建立、人員觀念的轉變,都需要極大地重視。
[參考文獻]
[1]張麗,伍正翔.引領式在線教師培訓模式理論創(chuàng)新與實踐機制——以全國中小學教師網絡培訓平臺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0(01).
[2]劉朋.構建教師培訓評價體系的理論思考[J].師資培訓研究,2002(03).
[3]賀安溪,胡惠明.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評價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01).
一、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個方面的能力
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對學習材料的疑問開始的。探究學習是生物教學的心臟,要讓學生在探究中培養(yǎng)能力,還要在探究中找到問題的的答案。這一過程應是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來獲取新知識的思維過程。而解決必須要提出問題,教學中如何提出問題這一生物的心臟,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問題興趣,增強學生問題化意識,提高學生的問題化能力,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問題化學習,我覺得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學,要重視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滿足人的愛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會感受到自己在世界上有價值、有用處、有能力,從而煥發(fā)出自尊、自強、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睘榱俗寣W生得到這種需要的滿足,在教與學中,我們應樹立一種師生互動、平等合作的思想,也要有學生是主角演員的思想;我們還應當努力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愉悅的教與學的問題氛圍,也就是我們要巧妙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其產生好奇心,激起學生求知欲望,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體會到生物就是生活,對生物產生親切感。
二、充分預設是上好課的重要前提。
教師備課工作要做的再細致些,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既要備教材、備學生,更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做好不同的預案和對策,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起點。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堂教學才能更豐富、更流暢,才能真正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三、教學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教師教學機智。
教學預設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充分預設就不會有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但是教師的預設再充分,課堂中還是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存在,教學中生成的問題本身也是一種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抓住這種資源,隨機應變,適時引導學生,做到掌握分寸,方法得當,適時、適情、適度,于巧中見奇,于奇中生效。而要想提高教學機智,平時就應加強學習,多閱讀教學雜志和理論書籍,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yè)務修養(yǎng)!
四、教學中要給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有時學生會還你一個奇跡的。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生物的重要方式,這樣一種學習方式本身也應該是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之一。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有意義的數(shù)學活動,聯(lián)接和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經驗,要給學生探索的機會,要敢于放手,這樣才能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主動建構新知,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的學習品質得到實實在在的發(fā)展和提高。
五、課堂教學如何才能做到師生雙向交流,提高教學效率呢?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它是一個由師與生、教與學彼此控制的系統(tǒng)。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多數(shù)教學仍然是注重言傳口授,教師滔滔講說,學生默默聆聽。這種缺乏生機,僵化死板的教學方法常使學生處于一種被壓抑的狀態(tài)。如不迅速扭轉,課堂上不能形成雙向交流的閉合回路,那就會使教師失去調控,違背教學初衷,根本談不上讓學生“養(yǎng)成讀書習慣”,提高數(shù)學能力.
課堂教學是個開放系統(tǒng)。按照系統(tǒng)論的觀點,就是說,教學中既要重視各種教學信息的溝通和交換,又要重視教與學雙方的融合與交流。要做到這兩點,就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單向靜聽的教學模式為多向的立體的現(xiàn)代課堂教學模式。不少教師在這方面已經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例如: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寧鴻彬的“五步教學法”等等。他們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大,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頻率高;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思維活躍。這些不能不說是他們注意了課堂教學方式的開放性的結果。
課堂教學絕不是平衡的?!捌胶狻钡慕虒W只是把豐富的課進行了“約化”。它把學生看成機器,始終讓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敢于改革的老師卻不是這樣。他們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愛好、習慣等各不相同的情況,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能保證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進行獨立學習的異步教學環(huán)境。授課時,他們既把全體學生納入教學范圍,又隨時從教學的對象身上獲取信息,尋找平衡中的不平衡因素,切實地幫助學生接受知識,培養(yǎng)智能。
如果說學生的“學”是內因,那么教師的“教”就是外因,外因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在改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工作。提到“怎樣學習”,目前多數(shù)是從方法到方法的單一指導,這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學法指導應該是教與學同步進行。也就是說,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給學生以學法指導。這樣針對性強,有典型意義,學生一學就會用,立竿見影。為什么教法與學法指導要同步進行呢?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教法與學法有同一性,雙方的目標指向同一認識過程,完成同一個任務。實際上,教法和學法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因此,教師要善于將教法與學法辯證地統(tǒng)一起來,并及時地迅速地獲得轉化。(1)
以下內容與本文骨干教師培訓工作總結相關,可查閱參考:· · · · · · · ·
到 欄目查看更多內容 >>
有了這樣的一次培訓使我受益非淺,使我認識到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進行總結,形成一定的理論知識,這樣對我們的教育和教學工作會產生更大的促進作用。培訓已順利結束,看一看自己記錄的聽課筆記。翻一翻自己隨手記下的的感受,再回眸靜思:“博學之,慎思之,審問之,明辨之,篤行之”朱熹教我求知治學之法?!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教我明學思之理,外在的知識要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能力,就必須用理性的思維,挑戰(zhàn)的眼光去審視、吸收、創(chuàng)新。本次培訓通過老師們的“點化”和“引領”,使本人豁然開朗,同時也為我本人準備成功“添了磚加了瓦”。
2
以鄧--教育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jù)市教師培訓方案的精神,結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三新一德”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著眼于教師綜合素質、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和建設更加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服務于課程改革的需要,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使教師成為具有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和自主發(fā)展能力,為培養(yǎng)具有終身學習和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型教師打下基礎。
二、總體目標
1、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職業(yè)道德水準,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yè)愛生的師德標兵。
2、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切入,促進全體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知識更新與拓展。
3、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提高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我發(fā)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機制,加強青年教師培訓,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為學?!扒嗄旯歉山處煛?。
三、具體目標與任務
1.全員培訓
目標:通過培訓,提高全體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yè)道德水準,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yè)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guī)的教育行為。促進全體教師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學手段的轉變。
內容:政治思想與師德教育,教改新動態(tài),新課程與教學策略。
方式:講座、研討會、考察等,并與自學相結合,側重于實踐活動(力求結合學校實際,為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服務)。
時間安排:每周一政治業(yè)務學習,3月17日、4月14日、5月12日專題培訓。
職能部門:校長室、教導處、及各教研組。
2.學歷教育
目標:鼓勵教師參加本科進修,繼續(xù)提升學歷層次。
內容:各學科專業(yè)知識、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管理學。
方式:自我進修。
3.新教師崗位培訓
對象 工作未滿三年的新教師
目標 為使剛畢業(yè)到校的教師盡快適應我校教育教學實際,幫助青年教師盡快熟悉教育教學業(yè)務,勝任崗位工作,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內容及要求 教師職業(yè)道德、教育法規(guī)、學校管理制度、班主任工作、教育常規(guī)、新課程理念和教育教學藝術等。在學校安排下,青年教師要骨干教師為師,認真向師傅請教,主動請師傅指導班主任工作,聽評課和檢查教案。
活動形式:采取報告、講座、觀摩、討論以及師徒結對等相結合的形式。
步驟及時間 上崗鍛煉,全學年。
4.新課程培訓
目標:進一步領會課程改革的指導思(自文秘范文,請保留此標記。)想、改革目標以及新課程標準所體現(xiàn)的理念,幫助教師了解各學科課程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建議,使教師能以此為依據(jù),在對教材進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制定相應的教學及評價策略。
內容:各級新課程培訓學習材料等。
活動形式:講座、研討觀摩會等,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
5.教研活動
目標:通過培訓,提高全體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和自我發(fā)展能力,進一步提高學校辦學質量。
內容:1)每學期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各科《教學大綱》、《課程標準》、《教學常規(guī)》及有關小班化教學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文章等(不少于四次)。
2)繼續(xù)加強校內、外教研活動,教研活動有計劃,每次活動有主題,活動有記錄考勤。
3)每學期組織全校性教學研討活動。各學科全體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共同探討教法與學法,不斷豐富認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4)每學年請有關的專家、教研員等來校做專題講座。
活動方式及時間安排1)每學期開學前,采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內容(1)的學習。
2)定期與不定期地開展教研活動,方式:觀摩、考察、研討會。
3)每學年進行優(yōu)秀論文、經驗總結、優(yōu)秀備課組評選。
4)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論文評比。
四、組織機構
組 長:林 新榮
副組長:葉宗寶 鄭蓓蕾
成 員:各教研組長。
承擔的任務1)全面負責學校教師繼續(xù)教育的規(guī)劃、實施、管理和總結工作。
2)負責校本培訓方案的制定、實施和考核工作。
3)整理、留存有關繼續(xù)教育的資料、考核成績,建立培訓檔案等。
五、保障措施
1、設立學校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構建學校校本培訓管理網絡。建立由校長和資深教師組成的咨詢小組,對培訓內容、課程設置、培訓過程進行指導。
2、積極參加各項教研活動,每學期請有關的教育專家、教研員來校做專題講座。以備課組為依托,開展切有實效的教研活動,推進學科教學建設和小班化建設;以各類培訓班、研修班為依托,開展青年教師培訓活動,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1.“國培”印象
初次聽說“國培”是在今年的六月份,我們學校有三名老師參加了班主任的“國培計劃”。從她們口中得知,“國培”的培訓形式是網上培訓,要達到一定的學習時間,要按期完成作業(yè),沒完成的要被通報,平時課時緊,事務多,要完成培訓得疼一身皮。聽了她們的話,我對“國培”有些望而生畏了。
可是我十一月份參加了小學英語的“國培計劃”后,隨著培訓的深入,我的擔心漸漸消除了?!皣唷钡男问胶莒`活,也很人性化,網絡什么時候都可以開通,每次學多長時間都由自己調控,輕輕點擊鼠標,就可隨意暢游,欄目編排多樣,軟件設計精妙,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可以不受限制,真是太方便了!“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攜手網絡,對話大師,我喜歡上了“國培”。
2.“國培”經歷
接到鄉(xiāng)里通知“國培”注冊的那一天正好是期中考試,既要監(jiān)考,又要閱卷,我還要負責給幼兒園大、中班語文考試命題,注冊只能放在中間的考試休息時間了。第一天就夠緊張了,怎么完成那么多的學習任務呢?在學校,我是教育主任兼五年級的語文、品德課,主管教學工作;在家里,我是母親,是妻子,承擔絕大部分的家務,閑暇時間不多,要順利完成“國培”得下一番工夫。
不過,我并不灰心。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中師畢業(yè)的我有八年的自考經歷,當初的境況不比現(xiàn)在輕松。早起晚睡,放棄娛樂和休息,見縫插針,靠著嚴格的自律和頑強的毅力,先后取得了漢語言文學自考的??坪捅究茖W歷?,F(xiàn)在,只要拿出自考的精神就一定能過關。
下定了決心,我說干就干。教學時間內一律不上網,這是學校定下的上網公約中的一條,我自然要帶頭執(zhí)行,“國培”只能放在放學以后。每天放學,只要沒有更緊迫的事,我都會留下來學習一個小時,雙休日再擠出一天時間到學校培訓,晚上就翻看從“國培”中下載的教研學習材料。遇到值班看校,就抓住機會培訓學習或參加班級論壇等。學校和家里的事,我從不分什么份內份外,盡己所能,內外兼顧,人倒是越鍛煉越精神了。
3.“國培”收獲
3.1 增長了專業(yè)知識。從英語的五門專業(yè)課程中,我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了英語教學的有效方法和測試方法?!奥犠?說唱?玩演”是我最先學習的一門課,專題講座、互動對話和教學案例聽了好幾遍,對這種調動學生興趣的活潑的教學法很感興趣。任務型教學法更貼近生活,把英語學習與生活應用結合起來,驅使學生主動地學習,效果很好。這些都是以后教學中我要去實踐推廣的。
3.2 學到了研究方法。四門公共課著重指導教師如何從事教學研究,以前這類內容很少聽過,對于一線教師真是雪中送炭。劉良華教授講的《教師怎樣做教育敘事研究》點醒了我,原來我們的教研容易掉入教育思辨的圈子,只有深入實際跳出思辨,做教育敘事研究才會有理有據(jù)。王小英教授講的《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讓我對論文、報告怎樣去寫有了明確的方向。專家的論述是一場及時雨,解決了教師長期的困惑,有助于我們的專業(yè)成長。
3.3 實現(xiàn)了交流共享?!皣唷睘槲覀兘處煹南嗷ソ涣骱唾Y源共享搭建了一個平臺,其廣度和深度是農村小學平時的教研難以達到的。在“國培”網頁中,我可以隨意瀏覽全省各地市中小學各學科的研修日志、教學設計與反思、作業(yè)、班級簡報,參與班級論壇,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教學感悟,眼界一下子變寬了,性格也一下子開朗了。對輔導老師我尤為感謝,雖未謀面,但已神交。他們不光是一個個的代號,還是一盞盞的明燈,給我們整理專業(yè)學習材料,為我們煲送“心靈雞湯”,那篇《老師,請保重自己》讓我備感溫暖。各位輔導老師,你們辛苦了,謝謝!
4.“國培”建議
許多人入“國培”是沖著升職稱的繼續(xù)教育學分來的,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力,“國培”是煉獄還是熔爐,還要因人而異。我在培訓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提出來與大家商討。
學員考核方案中規(guī)定了每種作業(yè)的數(shù)量,對質量沒提出什么具體要求,個人基本信息內也只是顯示完成的數(shù)量,因此,一些人作業(yè)就只重數(shù)量而不管質量了。有些論壇回帖直接復制輔導老師或其他學員的意見充數(shù),也有反復回帖同樣內容的,還有應付差事的“好”、“不錯”等等簡單無聊內容的,而且大家似乎對一些專業(yè)問題不予理睬,而無關緊要、扯閑談的回帖特別多,班級論壇儼然成了聊天室。對此,我想作業(yè)評價應該質與量并重。
【關鍵詞】 生成學習資源;教師學習共同體;網絡培訓;績效分析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3)02—0065—04
一、研究背景
教師網絡培訓是信息時代不可避免的論題。隨著遠程教育環(huán)境的普及與成熟,骨干教師網絡培訓在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中凸顯其重要地位。教育部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中指出:“今后五年,對全國1000多萬教師進行每人不少于360學時的全員培訓,支持100萬名骨干教師進行國家級培訓。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遠程教育手段作用,將集中培訓與遠程培訓相結合,采取混合學習模式,開展大規(guī)模教師培訓?!贬槍歉山處熅W絡培訓的研究與實踐,對全國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具有示范引領的意義。
近年來,在骨干教師網絡培訓研究與實踐中有兩個關鍵詞引起了廣泛關注:一是“生成學習資源”,二是“教師學習共同體”。與傳統(tǒng)培訓的學習方式相比,骨干教師在網絡學習中體現(xiàn)出從“固定資源學習”走向“生成資源學習”,從“自主學習”走向“協(xié)作學習”的表征。筆者在擔任“教育部-微軟(中國)攜手助學”創(chuàng)新教師培訓項目(以下簡稱為“攜手助學項目”)的助學教師過程中,深感其課程在設計理念與培訓模式中充分融合了這兩個關鍵詞。本文以“攜手助學”項目為研究個案,在分析其課程資源設計與開發(fā)特色的基礎上,通過培訓數(shù)據(jù)等信息探究基于生成學習資源的骨干教師網絡培訓績效。
二、“攜手助學”項目課程
資源的設計與開發(fā)
“攜手助學”項目以《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為依據(jù),以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目的,發(fā)揮微軟的技術優(yōu)勢,支持開展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技術培訓(中級),全面提高學科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項目重點培育師資力量,將培訓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范圍內總計5萬名信息技術教師,并組織對全國100個縣內的10萬名中小學學科教師進行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其中包括培訓1000名助學教師[1]。
“攜手助學”項目課程資源設計與開發(fā)是以何克抗教授主編的教育技術培訓(教學人員·中級)教材為藍本,遵循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標準,把課程內容分解為9個模塊、50學時的培訓量。教學設計中采用案例式教學法,以必選案例的研修為中心,38個生動的案例覆蓋90%的知識點,貫穿培訓始終,根據(jù)知識點側重、學科與學員興趣設置多個任選案例供學員選擇,對案例設計的知識點采用知識卡片的形式進行索引。在培訓中,以小組協(xié)作的教師學習共同體為學習單元,通過“案例導讀閱讀案例思考問題閱讀案例案例思考案例討論”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學習,基于對案例的理解、討論、分享、評價等研修過程,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實現(xiàn)從學習應用融匯改變的躍遷。
課程資源開發(fā)過程中主要特色是固有學習資源與生成學習資源相伴相生。生成學習資源是伴隨學員研修固定資源的學習進程而生成,由課程開發(fā)人員、學員與助學教師三方共同建構添加“生成”。其中課程開發(fā)人員提出諸如需要習得的技能、改變的觀念、掌握的知識等培訓目標,并提供課程固有學習資源;學員在學習課程內容后,貢獻反思,這些反思是課程的生成學習資源,是課程的有機組成;助學教師對學員的反思進行糾正或擴展,所擴展的內容集成了助學教師自己以及以往學員建構的內容。例如,在案例研修活動中,課程開發(fā)人員提出“案例閱讀思考問題”后,在討論區(qū)賦予學員以發(fā)言權,學員對案例的討論、反思、小結等生成本小組主題帖資源上傳到本班的學習社區(qū),助學教師對評為優(yōu)秀的小組學習資源,以精華帖的形式展示給全體學員,供大家學習。這種生成學習資源的過程非預制,而是隨學習過程展開,結合參培學員的教學智慧實時生成、完善與延伸。一個培訓班所貢獻的優(yōu)秀資源還會通過助學教師帶入下一個培訓班中,課程隨著時間的推移,培訓資源庫中固有資源與生成資源相互融合,日趨成熟,其培訓質量也日趨穩(wěn)定。
三、“攜手助學”項目研究的關鍵概念
在“攜手助學”項目骨干教師網絡培訓中,研修過程既是每一個學員的心理認知過程,同時也是學員人際關系的交互作用過程。當一個網絡培訓平臺具備后,優(yōu)質資源供給與研修主體的參與作用就構成網絡培訓系統(tǒng)的重要因素,因此,“生成學習資源”與“教師學習共同體”是“攜手助學”項目研究的關鍵概念。
(一)生成學習資源
成人學習理論認為,成人已有經驗與新知識、新經驗的有機結合使成人的學習更加有效,也更有意 義[2]。生成學習理論觀點也表明,在學習中,如果學習材料和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相聯(lián)系,將有助于學生對所學材料的學習和理解;學習的實質就是一個主動建構和生成意義的過程,只有經過生成過程,知識才獲得了具體的意義[3]?!皵y手助學”項目在設計課程學習資源中認為:如果學員憑借原有的知識結構對來自客體的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重組,再通過“團體協(xié)商”形式轉化為群體專業(yè)知識的源泉,將是適切的學習資源。具體到“攜手助學”項目培訓來說,如果學員在學習培訓課程固有資源后,把自己的學科教學實際和經驗教訓與培訓課程固有資源相融合,進而對固有資源進行評價與補充,生成新的學習資源,這樣將增強其對培訓課程的理解力,使學習更為有效,不僅能幫助他們對課程知識與教學技能的吸收,還能促使他們在實際教學中自覺運用這些知識與技能對教學資源與教學過程進行更好的設計與決策,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這種實時、非預制的生成資源內容源自對教學生活的洞察,貼近教師的教學本真,對教學得失成敗的闡釋與分析,容易引起學伴的共鳴與認可,并能對學伴的教學產生引領、糾偏等示范作用。
(二)教師學習共同體
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模式構建與內涵特質是國內外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美國教育改革家們于上世紀90 年代開始強調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相結 合[4],其中亞歷山大(Alexander)曾借用“蜂群”的概念來思索“學習蜂群”現(xiàn)象,特別是臨時性的學習群體,他把“教師學習共同體”(teachers learning communities)喻為“學習蜂群”。 我國學者陳前繁、方東菊[5]認為教師學習共同體必須具備以下的特征:有共同體的學習目標;作為相互關系系統(tǒng)的一部分,彼此之間相互學習和交流;人員之間坦率的相互溝通,交換角色;共享資源和成果,共同解決難題。
在“攜手助學”項目網絡培訓中,教師學習共同體是一個擁有共同愿景的學習團隊,在學習活動中,通過多向的人際交流,學員不僅獲得了知識和信息,分享彼此的經驗,而且產生了心靈的碰撞、不同觀點的交鋒以及人格的感召和熏染[6]。例如,學習共同體為完成案例教學要求,團隊成員之間通過對案例的理解、討論、評價、反思、小結等形式與學伴相互交流和協(xié)作,在交流與協(xié)作中每一位教師都具有平等的話語權,對同一案例表達出來多視角見解與多樣化實踐話語,這樣就推進了不同教育風格教師的經驗交流與分享,構筑了以合作探討教學實踐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在本項目中,基于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學習不僅促進了學員體驗“仿真場景”,聯(lián)結學習情景與工作情景,還幫助學習者獲得用于實踐工作的知識、技能和能力,同時,還包括影響其教育教學實踐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7]。
基于以上兩個關鍵概念的解釋,將有助于理解“攜手助學”項目課程設計理念、資源開發(fā)特色、研修主體的參與作用等,對“攜手助學”項目進行績效分析將為中小學教師網絡培訓的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域。
四、“攜手助學”項目網絡培訓的績效分析
(一)績效分析內容與方法
1. 績效分析內容
由于研究視角不同,研究者對學習績效分析中指標的選擇、研究方法也各有差異。通過比較國內外有關教育培訓的學習績效內容分析,認為大家普遍接受與參考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8]提出的檢測培訓項目績效的四個層次,即通過四個標準來評價一個教學項目結束后是否成功:學習者的反應或者滿意程度;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學習結果向現(xiàn)實工作的遷移狀況;組織的結果,即教學干預對組織目標的整體影響。因此,本研究以柯克帕特里克提出的四個層次為依據(jù)對骨干教師網絡培訓進行績效分析。
2. 研究樣本及數(shù)據(jù)來源
樣本來源為“攜手助學”項目國家骨干教師培訓第二批共179名骨干教師學員(有效數(shù)據(jù)),培訓數(shù)據(jù)由培訓系統(tǒng)平臺導出,以及參培學員的問卷調查、論壇交流、個別化訪談、站內短信等信息組成。
3. 統(tǒng)計工具
本研究使用的統(tǒng)計分析工具軟件:一是 SPSS13.0 for Windows,另一個是 EXCEL2003 軟件。
(二)研究結果
1. 學員滿意度
采用培訓平臺設計的“攜手助學‘教育部-微軟創(chuàng)新教師課程’培訓調查”為內容,通過網絡對179名學員進行調查,獲得有效問卷為162份?!澳銓Ρ敬瓮ㄟ^網絡開展的培訓滿意度如何?”回答設計5個選項:A:很滿意、 B:較為滿意、 C:說不清楚、 D:不太滿意、 E:很不滿意。學員滿意度分布如表1所示:
在開放式問題“這次培訓你最喜歡的地方是什么?”經統(tǒng)計與歸納,學員最為喜歡的地方是培訓中采用的案例式教學,認為案例來源真實,貼近教學實際,通過對案例的學習與討論,開闊了教學視野,對今后教學設計與教法運用有實際幫助。
2. 學習目標實現(xiàn)度
(1)整體學習統(tǒng)計
培訓課程滿分為100分,80分為及格線,樣本統(tǒng)計顯示學員過關率為86%。通過對課程學成績、在線學習時間、在線學習次數(shù)、提交作業(yè)數(shù)、未提交作業(yè)數(shù)與發(fā)帖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學員學習情況總表描述統(tǒng)計量如表2所示:
(2)各模塊學習統(tǒng)計
課程培訓共分為9個模塊,包括:培訓準備、教學前期分析、教學模式與教學策略、資源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評價、教學設計回顧、研究性學習、總結與展望。各模塊由自選案例、任選案例、技術作品、模塊總結四類共34個作業(yè)組成,各模塊統(tǒng)計順序由系統(tǒng)生成。對學員各模塊描述統(tǒng)計量如表3所示:
從表3各模塊成績的均值分析,學員在可選案例與必選案例的成績優(yōu)于技術作品;從各模塊成績標準差顯示,學員總體上在VCT(虛擬教室漫游)、博客工具、網頁課件制作等技術類作品的離散程度較大,可能說明學員在技術能力水平上還不均衡,部分學員技術能力水平還有待提高。
3. 學習對工作的遷移
在“培訓調查”第6題“你認為本次培訓是否會對你以后的教學產生影響?”選項分別為 A: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B:會有一些影響、 C:說不清楚、 D:沒什么影響、 E:完全沒影響。回答如表4所示:
另外,學員論壇信息顯示與表4的統(tǒng)計結果相一致,絕大部分學員認為本次網絡培訓對以后自己的教學將產生較深遠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培訓案例對自己以后在教學目標制定、學情分析、內容確定、教學模式選擇等方面的規(guī)范性與系統(tǒng)性方面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二是通過網絡培訓形成的學習共同體對以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一個很好的交流促進平臺。例如有學員在“學結”的主題帖中倡議“‘攜手助學’給我們搭建了一個學習的平臺,望我們在以后的工作學習中,發(fā)揮各自的潛能,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在教育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4. 教學干預與影響
為了更好地開展培訓,“攜手助學”項目組對助學教師進行為期一周的崗前培訓,使其掌握課程知識與技能的重點與難點,熟悉作為該網絡課程助學教師的角色與任務,學會輔導學習該網絡課程的方法與技巧,掌握學員作業(yè)的評價量規(guī)等。另外項目組給參培骨干教師提供“學員學習指南”,使學員明確在學習日程、學習要求、模塊分值組成、作業(yè)上傳方法、成績查詢等方面的具體說明。
另外,培訓平臺還提供師生站內短信、培訓實時調查等手段,供項目組與助學教師提供反饋信息。比如“在你對培訓還有什么修改完善意見?”調查中,學員主要建議是:增加面授的時間與內容;技術作品提供視頻指導;疑難問題能及時得到老師指導等三個方面,這樣就為下一屆培訓中課程資源完善、助學教師的工作職責及工作效率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五、小結與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問題;解決辦法
新《義務教育法的頒布和實施》,以法律的形式規(guī)定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性,令廣大農村教師為之振奮,為農村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了希望。但回到現(xiàn)實,我作為一名有十四年教齡的村小數(shù)學教師,不得不為農村小學的現(xiàn)狀擔憂,多年來的經費投入不足,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使得農村小學的現(xiàn)狀堪憂,存在諸多問題。筆者對農村小學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一些調查研究,談談我對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一、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設備設施的缺乏,導致教師課堂教學手段十分單一。
農村小學硬件設施嚴重缺乏,在數(shù)學課堂中教師使用的教學輔助用具只有一些教學掛圖、自制的教具等,沒有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教室缺少音像設備,有限的光盤、磁帶等只能成為擺設,教師即使有好的教學思想、教學設計,也無法在課堂上有效地組織和落實,教師的教學還停留在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支筆、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上。農村小學教學硬件的缺乏,教師無法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使得農村數(shù)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手段十分單一,課堂效率比較低下。
(二)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大,教師用在備課上的時間和精力不夠。
農村小學面臨生源不足的問題,學生人數(shù)逐年減少,現(xiàn)在又是按照1:22的師生比例配置教師,所以教師人數(shù)也越來越少,但教學班額并未減少,教師每周課時有增無減,大多數(shù)村小教師每周課時達20課時以上,不僅要擔任主科,而且還要擔任其他科目教學,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工作任務的繁重導致教師備課的時間和課后總結反思的時間減少,教師備課不充分,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隨意性較大,脫離教案上課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不高。
(三)農村小學教師自學自研滯后,教學中習慣于運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水平停滯不前。
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為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來對待??墒?,農村學校由于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為有限。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
(四)農村小學教師培訓落后,教師外出學習、聽課、觀摩、交流的機會很少,造成課堂教學一成不變。
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于教師培訓工作??墒?,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xiàn)象。教師不能外出培訓,影響了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與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完善,影響了現(xiàn)代教育信息的了解和對新課程的把握,不能高標準、高起點地實施新課程的教學工作,學校不能形成實施新課程的骨干教師隊伍。校本培訓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學校學科教師數(shù)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訓的師資和條件,開展專業(yè)培訓和教學研究很難形成氛圍并保證質量,校本培訓停留在低水平的集中學習材料上,開展有效的研討式、互動式、參與式、反思式等多種校本培訓有很大難度。校本培訓缺乏實用性、針對性,不能滿足工作所需,不能解決教師教學中發(fā)生的問題。
二、農村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解決途徑
(一)把培訓教師作為第一要務,切實提高教師的課改能力。
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是教師,所以按新理念重塑教師是課改的第一要務。結合農村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的客觀原因,采用短期面授與集中培訓,通過實踐探討、專題講座、行為反思、案例分析、觀摩錄像等培訓,教給教師掌握實施新課程的有效教學方法和手段,增強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
(二)建立“校本教研”基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自學自研水平。
面對新課改理念下課堂教學所生成的困惑、疑難急需一種大眾的、開放的、自上而下的新型教研――校本教研應運而生,首先建立以片為單位的校本教研基地,定期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以解決課堂教學中的困惑,使我們的教師成為研究型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