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留守老人調查報告

留守老人調查報告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3-15 15:01:5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留守老人調查報告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留守老人調查報告

第1篇

2016優(yōu)秀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1)

調查時間:2016年8月

調查地點:互聯(lián)網

調查內容:關于網店小二生存狀況的調查

調查方式:網絡調查

日前,在調查了4萬個網店客服的基礎上,淘寶網了《五一網購從業(yè)者生態(tài)環(huán)境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凤@示,在以26~40歲中青年為主的網店小二中,有51.8%的人喜歡做客服;雖然時常工作超時并有可能遭遇客戶辱罵,但仍有77.3%的人愿為自己開網店而堅持。

近半數人工作超12小時

早起打開電腦先回復各種咨詢,接著給買家把貨打單、包裝,同時在線回答客戶的問題,這樣忙到晚上10時,等快遞上門收單,包裹取走后再跟廠家確認預留的貨品《報告》顯示,47.9%的網店客服工作時間都超過12個小時,24.9%的人在10~12小時之間,有56%的客服都經歷過晝夜輪班制度。

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對著電腦不停敲擊鍵盤,能再多坐一分鐘就絕不去上廁所,能不喝水就不起身倒水,餓到頭昏眼花才想起來午飯還沒吃正是在這樣不停歇的工作狀態(tài)下,有7成網店客服感覺到工作嚴重影響了生活。

大多遭遇過買家謾罵

相比其他崗位,網店小二們不僅工作時間長,而且工作強度大?!秷蟾妗凤@示,在一些規(guī)模成熟的大網店里,每個客服要同時接待15~20個買家的在線網購咨詢,一天最多要回復250個旺旺,這就需要考驗客服的應對和分辨能力。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客服都曾遭遇過買家的謾罵,但近80%的客服都選擇了隱忍。金牌小二小黎表示,其實做小二更要懂心理學:如果能講買家所在地的方言,在線聊天就不說普通話;偶遇無理取鬧的買家,就用推心置腹去化解。

2011年中國網購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8060億元,同比增長55%,由此也帶來了就業(yè)崗位的增長。作為新興的窗口服務從業(yè)者,網店小二大多數沒有嚴格的上下班時間,但又把客戶的滿意度放在首位,同時對投訴感到恐懼。當然,他們中有51.8%的人還是喜歡做這一行的,有77.3%的人表示如此辛苦為的是以后要自己創(chuàng)業(yè)開網店。

2016優(yōu)秀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2)

調查時間:2016年4月

調查地點:日照

調查內容:關于日照留守兒童的調查

調查方式:摸底造冊

日照市東港區(qū)三莊鎮(zhèn)轄 62 個行政村, 7.1 萬口人,全鎮(zhèn)現有中學 3 所 , 小學 11 所.根據愛心聯(lián)盟的初步統(tǒng)計,僅鎮(zhèn)兩所中學兩所小學,就共有留守兒童130余名。若是1、按照全國共有留守兒童5800萬的比例來計算,三莊鎮(zhèn)有留守兒童300余名,還不包括單親家庭和父母雙雙不在身邊的。

農村勞動力涌向城市的,出現了數目巨大的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和留守婦女留守兒童的問題最為突出,最急需解決,對社會穩(wěn)定的影響最大。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關心和幫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家庭、學校、社會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北京兩會期間,有46位農民工兄弟參加了問卷調查。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農民工朋友的心聲和愿望。在46位參與者中,有67%的農民工兄弟兩年及兩年以上時間才能和孩子見一次面。他們中間85%以上都是因為條件不允許所以沒能把孩子帶在身邊,而條件不允許到底指什么呢?其中選擇收入低,在城市撫養(yǎng)孩子壓力大的占到42%;選擇工作時間長的占到7%,而30%的農民工兄弟選擇了孩子上學有困難,18%選擇了住房條件不允許,還有3%選擇了其它因素。而離開孩子,他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的安全和教育,選擇這兩個選項的分別占到28%和46%。當被問到希望孩子簡單的學一些知識就外出打工還是希望他們一直上學時?參與調查的所有農民工兄弟都選擇了后者。從這些調查結果都能看得出來,這些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兄弟,對孩子的牽掛以及對子女教育的重視。

農民工兄弟希望政府能把教育辦得更好,讓更多農村孩子能夠成才。

日照愛心聯(lián)盟作為民間公益力量,一直在關心著留守兒童,尋找突破口,和三莊鎮(zhèn)學校協(xié)商溝通,為解決留守兒童問題不懈的努力。

父母外出務工,留守兒童多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隔代培養(yǎng)導致留守兒童營養(yǎng)健康狀況、心理狀況、人身安全等三大問題比較突出。

早上醒來,爸爸、媽媽就不見了。

爺爺奶奶對我很好,每天都給我做飯,洗衣服,放學時去學校接我。孩子們遺憾的是,有許多心里話和爺爺奶奶說時,他們聽不懂,只能等到見爸爸媽媽時再說。

雖然爺爺奶奶很疼愛孩子,但營養(yǎng)健康狀況不佳和性格內向是留守兒童突出表現的兩大問題。隔代培養(yǎng),提供給孩子的僅僅是吃得飽、穿得暖。而孩子們需要的是營養(yǎng)豐富的飲食和父母在平時生活中的親情關愛。

事實上,在精神層面,除性格內向外,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況尤其令人擔憂。由于缺乏父母關愛,再加上經濟條件差、生活環(huán)境不好等方面的影響,留守兒童承受著幾倍于同齡人的心理壓力。他們普遍存在孤僻、膽小等性格特點,容易出現偏執(zhí)、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并易發(fā)一些心理和情感問題。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厭學情緒。學校的老師多這樣說,學校里差生多為留守兒童,中途輟學的也以留守兒童居多。留守兒童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沒有父母的正確引導,自我約束力差的孩子很容易放棄學業(yè),走上人生歧路。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問題也普遍存在。留守兒童出現安全問題的概率是其他兒童的數倍。

留守兒童已經成為社會弱勢群體,他們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社會的安定和諧和祖國的未來發(fā)展。

愛心聯(lián)盟和三莊鎮(zhèn)的主要學校對留守兒童進行了摸底造冊,基本摸清了三莊鎮(zhèn)留守兒童的情況。學校和老師已經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倡導關愛-----走進學生家的活動早已開展。豎旗中心小學已經做了很好的工作,許多老師在放學后沒有回家,而是走進學生家里,進行了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與家長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進一步的了解學生在家里的學習狀況和生活環(huán)境。學校的老師和許多留守兒童結成了一幫一固定關愛對子,范豐路老師代管的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張寶華,趙慶祝老師代管孔東云,校政教主任平傳亮代管單親學生孟艷紅------。問題在于老師的數量遠遠不能和留守兒童的數量成為比例,僅僅依靠學校和老師,顯然是不能完成這項工作的,杯水車薪。

留守兒童的問題,已經到了迫不及緩的程度,僅僅依靠民間公益組織和學校的力量,是完成不了的。必須由政府出面,統(tǒng)籌安排,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全社會都行動起來,就能夠做好這項工作。

在和豎旗中心小學負責人交流中,有一個很好的建議,由社區(qū)提供場所,組織志愿者隊伍,每逢周末進駐到社區(qū),和留守兒童近距離密切接觸,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2016優(yōu)秀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3)

俗話說的好: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希望,是花朵。所以,城里的大人們千方百計地為希望們能茁壯成長創(chuàng)造最佳的條件:小學生負擔太重,該給他們的書包減減肥中學生的知識面不寬,要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很多孩子嬌生慣養(yǎng),生活能力差,要讓他們多接受磨難教育。

我國有80%的居民生在農村,那里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命根子,那么,那里的小學生也有很多壓沉書包的參考書嗎?他們的全面素質如何?樣樣農活都能干,他們還需要磨難教育嗎?

走向田野,看看那些花朵們在干什么,聽聽那里的同齡人說些什么,再拿我們自己與他們作個比較,或許能引起我們大家的一些思考

我的家鄉(xiāng)江蘇省灌云縣東王集鄉(xiāng)離縣城不過二十里,那里沒有城市高樓林立的壓抑,也沒有馬路上的喧囂,這或許是與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

帶著看看農村孩子受教育情況,問問他們今后的打算及他們與城市差距何在等問題,我選擇了本村十個組中的兩個組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主要是1020歲的年輕一代,主要以談話或間接詢問等方式進行了解,具體情況如下:

小學(1013歲) 初中(1416歲) 高中、職專及其他(1721歲)

47(人) 34(人) 34(人)

對于小學生,我并沒有很深入地去問,只是從表面上進行了了解,比如:上學累嗎?想不想上學作業(yè)多不多,當問到將來想不想上大學等,結果有90%以上的孩子很想留學校里,他們根本沒有城市里孩子的那么多課外習題,更不用去什么補習班,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童年,而每個孩子都能流露出對成為大學生的向往,家長們也有80%左右希望孩子們能接受高等教育,問其原因,無非是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

這些孩子年齡尚小。家長也尚未在真正意義上考慮孩子的將來,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被問及有沒有想過讓孩子早點學外語,或者學一樣樂器時,他們的回答是:到哪里學呀?他(孩子)也沒想學。

對于初中生,也只問問他們學校老師上課好不好、有沒有搞素質教育。了解他們現有知識的廣度。課余都干什么及畢業(yè)后的打算。50%的學生覺得,雖然老師上課講時能聽懂,但有時看書卻看不懂;另一半同學甚至聽課都有些吃力。對于素質教育實施情況的調查令人失望,只有十多個同學從電視上聽說過有這回事。34名學生中只有三四個對四大名著有所了解,他們家中沒有購買很多好書的經濟實力,便互相交換著看或去老師家借書看。大部分同學讀過的課外書只有小說。

對于為什么不看名著的回答,有20%的同學反映看不到,而80%的學生竟說沒意思、不喜歡。95%以上的同學平時不關心國家大事,對于世界局勢則更無從說起。那他們平時都在干什么?在被調查者當中,有90%以上的學生回家要做家務,其中有一半的同學卻并不是這樣,聽其他人講,許多人都是地地道道的網蟲,據調查,有些家長是賭王,天天都坐在牌桌上,久而久之,孩子們也學會了,真是無師自通。其中竟有一位18歲的女孩,這是一個本該不倦汲取知識的年齡,可孩子們卻走向與自己不相稱的賭桌,真是讓人痛心疾首。

初中生34人 上高校繼續(xù)就讀 14人

上大學4人 上高中10人

畢業(yè)后打工 14人

已成家 5人

因身體狀況欠佳輟學 1人

說起將來的打算,每個人開頭都是也想上高中,但是家長們考慮的更多:孩子不是讀書的料、供不起、還是早點兒有份安定的工作吧、中專也可以轉城市戶口。當然,孩子們也很體諒父母:家里田多、上高中,大學要很多錢。結果表明,經濟因素是農村孩子無法接受高等教育的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令人欣慰的是,仍有一部分學生堅定地要圓大學夢。

這不是小孩子的幻想,而是真真切切的理想,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其中有的學生家里并不富裕,一進屋我就擔心,他們能負擔得起今后的學費嗎?但是當我聽到家長的話時我才知道原來我的擔心是多余的?,F在社會上競爭厲害,多學點文化總會有好處的,我們沒有蓋樓房,留著錢給他(她)讀書呢!他們始終堅信,有了文化才會有出路。能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兒女們學成歸來是他們一生最大的幸福。

1721歲被調查者是我們的同齡人,34人中有6人上高中,33%的人讀大學,1人讀中專,還有的就是已經畢業(yè)了,在所有上高校者中,每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那就是就業(yè)壓力大,社會競爭太激烈。

被調查的學生中,大多數舍不得拿錢去買漂亮的文具,新款的書包。在他們當中只有2個人家中有電腦,只有5個人吃過肯德基

他們是我們的同齡人。

教育上,農村與城市的差別究竟有多大,怎么縮短呢?

再窮不能窮教育,學校教學設施不全,教學水平不高,可以由鄉(xiāng)、市、政府出錢改善教學設施,提高教師水平。的確,我看到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學校舍,鄉(xiāng)里還投資蓋好了教師樓,現在再有個像樣的圖書館,讓同學們都能看到想看的書,想看的好書。

再苦不能苦孩子,這里的苦是經濟上的貧窮,對于不能上學的孩子,政府應該重視;考上高校的學生,政府應該為其貸款,使他們能順利完成學業(yè),這樣等他們不久學成歸來又可以帶動村里的發(fā)展,這將是一筆不小的投資啊;這里的苦還有知識上的貧乏,學校老師是否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水平,制定一個合理的課程計劃,確定適中的授課難度,并且在課外給確實有困難的同學開開小灶。在城里各學校相繼進行素質改革時,村里的老師是否也能加點兒緊,哪怕是趕末班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多聽聽新聞,多看些好書。

再困不能困家長,家長的教育對子女的學習,以及今后人生道路方向的選擇上起了很大的作用。1020歲的學生自覺性本來就不強,若家長再不加以正確引導,任其自然,那怎能奢求其努力學習呢?我認為應該對家長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育,讓其參與到教育行列中去,并為他們進行教育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使一部分家長以教育為本的想法為其他父母所接受。若能把牌桌上不良競爭轉變?yōu)榭凑l能把子女教育得更好

第2篇

 

五大風險

 

學界與輿論界普遍關心留守兒童現象,一般認為農村留守兒童面臨下述五大問題/風險。

 

(1)營養(yǎng)與健康問題。父母外出的留守兒童,常常由祖父母作為監(jiān)護照料者,這些老人往往缺乏營養(yǎng)、健康與衛(wèi)生常識,加之劣質代乳品與劣質食品充斥農村市場,這些因素令其孫子女面臨暴露于營養(yǎng)不良及健康衛(wèi)生方面的風險之中。

 

(2)學習與認知問題。照料的老人往往沒多少文化,缺乏輔導孫子女學習的能力;年老體衰,缺乏管束孫子女的精力;隔代撫育,往往過分溺愛孩子,缺乏督促孫子女學習的動力,這些因素不利于留守兒童的學習表現。

 

(3)心理與性格問題。由于父母言傳身教較少及與父母情感交流較少,一些留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可能會兩極化:或者有孤獨傾向、過分敏感傾向與自卑傾向及社交障礙,變得過于內向與孤僻,在學校里缺乏朋友或被大孩子欺凌,或者因為缺乏管教而變得非常任性,叛逆心理特別強,甚至有暴力傾向,成為欺凌者。

 

(4)行為問題。由于缺乏父母的關愛與管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形成正確、正常的道德觀念,成為問題兒童,亂紀、行為失范,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5)安全問題。留守兒童往往由祖父母照料,老人精力不足,令他們暴露于各種人身安全風險中,每年媒體報道的留守兒童溺水、交通事故層出不窮。因為生源持續(xù)減少,農村中小學在不斷減少與合并,學校離家越來越遠,提高了交通風險。相對于非留守兒童,缺乏照看的留守兒童更容易成為刑事犯罪受害人,留守兒童被拐賣、被殺害,留守女童被的案件時有發(fā)生。

 

照料與生存資源的權衡

 

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心一般是問題導向的,多少有一些先入為主的基本假設:“留守兒童是農村中最弱勢、最易受傷害的群體”“留守兒童是問題兒童”“留守兒童是不正常的社會現象,是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等。這是一種宏觀視角。但首先要理解留守兒童的微觀發(fā)生機制,然后才能回答留守兒童在多大程度上是社會問題、哪些對策是有效率的。

 

那么,在(1)營養(yǎng)健康與(2)學習認知方面,農村留守兒童的境況是否真的要比與父母同住的農村非留守兒童差呢?留守兒童真的是農村中最弱勢、最易受傷害的群體嗎?

 

2015年,來自山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科院農業(yè)政策研究中心及斯坦福大學等研究機構的11名學者,在《Health Affairs》34卷第11期《中國留守兒童:父母外流對其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的影響》。

 

2009-2013年,研究者按照隨機抽樣原則,抽取了10省份14.1萬個農村兒童樣本。高樣本容量令該研究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與公共政策價值。研究設置了9個指標,來衡量非留守兒童群體(對照組)VS留守兒童群體(實驗組)的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狀況。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兒童為非留守兒童,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打工的為留守兒童。研究結果如下:

 

貧血率,這兩個群體的比例均為27%。在身高與體重這兩項指標上,農村非留守兒童得分均略低于留守兒童,經統(tǒng)計檢驗,對照組表現等同于或劣于實驗組。土源性蠕蟲感染率,非留守兒童(39%)要高于留守兒童(25%)。屈光不正率,非留守兒童(17%)要顯著高于留守兒童(13%)。簡單說,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與營養(yǎng)狀況不差于甚至優(yōu)于非留守兒童。

 

初中輟學率,兩個群體的比例均為19%。將數學、語文與英文成績標準化,均值為0,標準差為1。那么,農村非留守兒童這三門功課的成績(-0.015,-0.005,-0.180)均略低于留守兒童(0.018,0.040,0.030),經統(tǒng)計檢驗,對照組的學業(yè)狀況等同于實驗組。簡單說,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業(yè)表現并不比非留守兒童差。

 

研究者還發(fā)現,在3-5歲階段,農村非留守兒童的身高與體重指標及BMI均要顯著低于留守兒童,不過到8-10歲階段,這兩個群體的差異就不顯著了。

 

可見,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在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上是略優(yōu)于至少不遜于非留守兒童群體的。也就是說,留守兒童并非農村最弱勢、最易受傷害的兒童群體(注意,這絕非意味著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狀況非常令人滿意)。

 

這是非常反直覺的,但卻符合經濟學的邏輯。家長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收入而出去打工的。由此,相對于非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以享受較少關愛照料為代價,享受了更多的生存資源。上述研究表明,外出打工的家長在賦予子女關愛照料與生存資源之進行的權衡(Tradeoff),總體上有利于提升農村兒童的福祉,因而是有效率的。

 

研究者發(fā)現,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比非留守兒童的父/母更年輕,受教育程度也更高;留守兒童所在的家庭規(guī)模更大。前者意味著這些家長外出打工能取得更高的收入,后者意味著留守兒童能得到其他家庭成員的照看。

 

總體上,兒童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表現的序列為:農村非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兒童<城市兒童(含隨遷兒童)。這一個序列的含意是:縱然大家認為農村留守兒童在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上有諸多問題,農村留守兒童本身其實已經代表了一定的邊際改善,可取的解決之道絕不是父母回到農村與兒童生活在一起,這反而會惡化農村兒童的生存境況。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

 

從中也看出了注意力資源與公共政策資源分配的某種不公平與無效率。農村留守兒童得到了媒體與學界的大量關注,政府也多次出臺了多種關愛政策,但上述研究表明,享受了與父母同住之福的農村非留守兒童,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狀況并不優(yōu)于留守兒童,但顯然媒體關注就少多了,成為一個幾乎被媒體遺忘的邊緣群體。

 

這一序列揭示了問題解決的方向是繼續(xù)向前攀升而不是向后退轉。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城市化與現代化的一個副產品,是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借用一句用濫了的話來說“發(fā)展中出現的問題必須通過進一步發(fā)展來解決”。這個方向就是后面將要闡釋的賦予農民工市民權。

 

自由選擇與風險控制

 

必須說明,上述研究結論“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在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上不遜于甚至略優(yōu)于非留守兒童群體”,絕不能解釋為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對留守兒童的(1)營養(yǎng)健康與(2)學習認知沒有負面影響。不妨做一個思想實驗,在父母收入等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兒童不再留守而隨父母一起生活在X,那最可能的結果是:在更年輕、學歷更高的父母照料與管教下,這些兒童的營養(yǎng)健康與學業(yè)多少會有提升。

 

這個X如果是農村老家,那由于農村教育資源的劣勢,這些兒童學業(yè)的提升幅度可能會低一些。只是父母回到農村,要收入不下降幾乎不可能,所以是純思想實驗。但這個X如果是父母工作所在的城市,那由于城市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這些兒童學業(yè)提升幅度可能會高不少,上面的序列已經顯示了這一點。總之,父母照料與管束對兒童學業(yè)有提升作用,在大概率上是成立的。提升幅度的高低是高階問題。

 

到這里,農村留守兒童的微觀發(fā)生機制就昭然若揭了。家庭是最基本的經濟與社會單位,基本功能有二:對子女的撫育,對收入與財富的適當安排。收入財富的積累對子女的撫育非常重要,有利于提升子代的生存優(yōu)勢與競爭優(yōu)勢。但這兩個目標之間存在一定張力,例如家長對子女投入精力進行家庭教育,多多少少會犧牲一些收入。全職媽媽代表著母親與家庭對孩子的犧牲:少一個人的收入,以增加對孩子的關愛照料管束,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不妨把家庭看作一個雙變量函數(撫育子女與賺取收入),家長的目標是家庭利益最大化,但這不等于家庭收入最大化。一開始,增加收入讓子女有更多更好的生存資源,對孩子成長有利,這兩個變量在某個區(qū)間是正相關的;但并非總是正相關,由于時間與精力的稀缺性,到一定階段,就要犧牲對孩子最基本的關愛照料管束才能實現收入的增長,這對孩子成長不利,這兩個變量在該區(qū)間會負相關。家長必須在撫育子女與賺取收入之間有一個權衡,以實現家庭利益最大化。

 

值得一提的是,把農村留守兒童等同問題兒童是不對的。農村留守兒童公認面臨的五大問題/風險,可以理解為在缺乏父母關愛照料管束時,農村留守兒童在這五方面面臨比一般兒童更高的風險。風險是概率性的,是可能發(fā)生,但未必發(fā)生。風險=發(fā)生概率*嚴重程度,所以風險是可以成本化的。

 

農村家庭要在管控這五大風險與賺取收入之間進行權衡。原則上,如果家長外出打工額外增加的收入高過這五大風險成本,就選擇外出打工,否則就選擇在家務農。在這個意義上,留守兒童是家長選擇的結果,并且做了收益-風險的權衡,因而是有效率的。

 

從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兩種類型也可以觀察到家長的風控措施。

 

被廣泛引用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之說,來自2010年六普樣本數據的推斷,定義是0-17周歲,父母至少有一方外出。其中,雙留守/真留守兒童(父母都外出)比例為46.74%,單留守/準留守兒童(父母只有一方外出)占比為53.26%。

 

而上述14.1萬樣本的調查顯示,真留守兒童的占比為15.7%;準留守兒童占比為29.6%;與父母住在農村的非留守兒童占比為54.7%,超過生活在農村兒童的半數,這些兒童的健康營養(yǎng)與學業(yè)狀況甚至比留守兒童還要略差一些。

 

但是,所謂留守兒童面臨的五大風險,主要是真留守兒童面臨的風險。準留守兒童的家長一個出去打工掙錢,一個留守下來照料管束子女,這種安排已經極大地降低了兒童面臨的風險。這種安排與城里人父親上班掙錢、全職媽媽照料子女的家庭分工是同構的。

 

一些學者把準留守兒童家庭類比為單親家庭是有問題的。家長A已經過世或者對子女不聞不問的單親家庭,家長B必須既要掙錢養(yǎng)家又要照顧子女,境況比留守家長還要差。離異造成的單親家庭,即使脫離這個家庭的家長A給孩子支付生活費,家長B恐怕仍不得不要掙錢養(yǎng)家;如果家長A另組家庭,那孩子享受到家長A的關愛能有多少?準留守兒童還要好一些,外出家長還是家庭成員,平時會給子女打電話,過年還會回家。總之,準留守兒童的境況整體上是要優(yōu)于單親家庭的兒童。

 

可見,一個出去打工、一個留守照料子女的準留守兒童家庭分工結構,本身就是一種風控安排。

 

政府最應做什么

 

政府出臺的針對留守兒童的任何公共政策,應該符合效率原則:施行該公共政策所動用的公共資源+該公共政策所引起的新的問題<留守兒童尤其是真留守兒童面臨的五大風險,即社會成本最小化。

 

這樣的政策應該會有很多,這里只談最關鍵的一條。政府最應做的是拆除障礙、創(chuàng)造條件讓農村兒童不再留守,與父母隨遷進城,享受與城市兒童一樣的公共服務,這就從根本上消除了親子暌違導致的五大風險。

 

首先,是廢止一切不利于城市化的權利安排與制度安排,給城市化松綁。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fā)的《深化農村改革綜合性實施方案》,提出“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探索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有效途徑”,這是朝著賦予農民完整土地權利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

 

2014與2015年中國城市化率分別為54.8%與56.1%,比中國發(fā)展水平相近的國家仍低10個百分點左右。這意味著大量的農業(yè)人口要繼續(xù)向城市轉移。一是意味著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的留守成員也要進城,讓留守兒童享受城里更多更好的教育資源,像城市兒童一樣。二是意味著舉家生活在農村的非留守兒童家庭的家長也要去城里打工生活,這會暫時性地產生新的留守兒童,但兒童的營養(yǎng)健康與學業(yè)境況會有改善,然后逐步在城里安家,讓這些兒童享受與城市兒童一樣的教育資源。

 

其次,要賦予農民工以市民權利。2014年,中國的城市化率是54.8%,但戶籍人口城市化率只有35.9%,差了約19個百分點。這個差距應該抹平。如果一個農民工在城里有穩(wěn)定的工作或收入,能在城里生存下來,就理應成為該城市的市民,而不應附加任何額外條件。這樣,農村兒童就不需要留守而能隨遷入城,享受與城市兒童一樣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

 

目前,人口從中西部向沿海轉移、從農村與中小城市向大城市轉移,是基本趨勢。但農民工愿意落戶的城市與愿意給農民工市民權的城市并不匹配。2015年4月,財政部長樓繼偉在清華講演中指出:“公共服務資源應該隨著人口的流動,特別是其中的教育,當然也包括衛(wèi)生和醫(yī)療等。財政部和教育部合作,推行終身學籍制度,正在探索義務教育資源隨著學籍流動。戶籍制度改革現在已經開始了,但是不理想,2014年7月份戶籍制度改革文件下發(fā),到現在為止有14個省市出臺了落實的.方案,而人們最愿意落戶的那些省份一個也沒有。”

 

2016年3月17日新華社受權公布的“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提出:“推進有能力在城鎮(zhèn)穩(wěn)定就業(yè)和生活的農業(yè)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zhèn)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大掛鉤機制,“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yè)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zhèn)建設用地增加規(guī)模同吸納農業(yè)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建立財政性建設資金對城市基礎設施補貼數額與城市吸納農業(yè)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

 

如果這三大掛鉤機制落到實處,那地方政府就有積極性給農民以市民權,甚至會展開搶人大戰(zhàn),這將有助于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福祉,有助于提升境況比留守兒童還要差的農村非留守兒童的福祉。農村留守兒童理應只是一個暫時性的過渡態(tài),不算最慘,還能更好;解決之道不是回到過去,而是邁向未來;不是家長退回到農村,而是兒童與家長一起進城。

 

農村留守兒童調查報告二

 

1、導語

 

伴隨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流動,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問題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話題。為促進留守兒童發(fā)展,中央和地方出臺了相關法規(guī)和政策。各地學校和社區(qū)進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多元化關愛模式。為正確認識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尋求有效的解決之道,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角度對現有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尋求解決的政策。

 

2、調查的方法

 

問卷調查法,問卷法是調查者運用統(tǒng)一設計好的問卷,向被調查者了解情況的一種資料收集方法。由于問卷法采用的調查工具,是調查者實現設計好的書面的標準化的調查問卷,因而,它有著自身吐出的特點:

 

(1)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能在廣闊的范圍內對地域上相隔千里的眾多的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評課在腳斷掉時間內搜集到大量的信息。

 

(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3)便于資料定量分析。

 

(4)能夠排除人為干擾。

 

(5)節(jié)省人力財力和時間。

 

3、結果分析

 

(1)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親情缺失,性格叛逆。留守兒童均“十分想念父母親”,但幾個月、一年甚至幾年見不到父母親是家常便飯。長期得不到父母親的撫慰與關懷,這些孩子往往焦慮緊張,暴燥叛逆,不服臨時監(jiān)護人和老師的管教。

 

二是道德滑坡,價值扭曲。由于父母外出務工,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心理上對孩子有歉疚,總是以金錢來彌補,使得一些留守兒童養(yǎng)成了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

 

三是不愛學習,不守規(guī)章。臨時監(jiān)護人往往重養(yǎng)輕教,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全部推到學校方面,教育渠道單一,缺乏家庭、社會的配合,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這些留守兒童,不愛學習、不守規(guī)章,長期尋釁滋事,同學之間打架斗毆事件時有發(fā)生?,F在學生之間打架,動不動就是鐵棍、砍刀。

 

四是管理空檔,早戀成風。留守兒童缺失親情,缺乏安全感,他們一方面尋求親情,尋求保護,另一方面管理空檔,他們行為自由,行事懵懂,早戀成風。

 

五是監(jiān)護不力,存在安全隱患。在留守兒童中,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兒童的安全監(jiān)管,加之部分監(jiān)護人和代養(yǎng)人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jiān)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脫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jiān)護人和代養(yǎng)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

 

(2)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教育作為兒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作為聯(lián)系學校和學生的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與其缺少來自家庭的正確教育和指導有極大的關系。中小學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二是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fā)展不相適應。 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發(fā)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于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 設專門的心理課程并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

 

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fā)展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4、討論

 

對策與建議

 

一是政府應積極作為,加強主導。政府的責任主要是在政策層面上采取措施。

 

(1)是要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大力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保證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強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建設和合格學校的建設。

 

(2)是要推進政策的完善配套。加強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治理,特別是要杜絕網吧和游戲廳接納未成年學生的行為。

 

(3)是要加強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發(fā)展農村寄宿制學校,讓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在學校,是解決留守兒童系列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是學校應盡職盡責,擔當使命。學校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應擔當“主角”。首先要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學校應主動承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責任。其次要注重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對老師進行相關心理指導培訓,使他們有能力對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定期聘請有關專家為學生講授青春期健康知識。通過老師與學生對話,幫助學生坦然面對成長的煩惱,對遭遇挫折或困難的孩子及時給予心理撫慰,特別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孤僻、膽怯、冷淡等心理,以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缺失。再則要努力架起暢通的家校橋梁。要組織老師多走訪留守兒童家庭,指導家長或親屬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兒童家校聯(lián)系卡,利用現達的信息通訊工具,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除此,學校還可以利用春節(jié)、假期孩子父母返鄉(xiāng)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三是家庭應善于作為,履行職責。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影響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利于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意識。家庭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思想教育不好,就是危險品,對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極大,父母有責任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心靈的溝通。關心孩子,要從“心”開始。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心”里去,去了解他們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不但要當好父母,還要當好孩子們的知心朋友。長期在外的父母應充分利用電話定期和孩子進行溝通,對其進行教育。留守兒童的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愛國愛民、尊老愛幼、勤勞節(jié)儉等優(yōu)良品德,以身示范。

 

四是社會應奮力敢為,形成合力。加強社會教育組織或機構建設,充分發(fā)揮其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彌補作用,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互補共生。要構建監(jiān)護體系。構建一支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監(jiān)護隊伍。利用多種宣傳渠道,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引起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廣泛關注。要大力發(fā)展農村經濟,讓更多的農民就近務工。鼓勵幫助農民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使父母雙方或一方能留在家里,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這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好出路和長久之計。

 

小結

 

第3篇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朱寨村是一個經濟相對落后,交通便利(有一條連接市區(qū)與村的主干道),以外出打工,種植業(yè)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較為特殊的農村。該村有1000人左右,外出務工人員占百分之五十,留守兒童占兒童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七。農民土地較少(每人約7分地),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該地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fā)展和建設盡綿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1、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xiāng)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在于城鄉(xiāng)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隨著工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向城鎮(zhèn)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xiāng)分割的戶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為情感方面。父母與子女長時間分離,導致他們之間產生交流障礙。這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系,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fā)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jiān)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fā)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jiān)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

一是生活方面: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yǎng)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yǎng)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F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jiān)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于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jiān)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甚至有的監(jiān)護人放任自流這些孩子,最終使這些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的心理。農村孩子中留守兒童的小學階段入學率相對高一點,初中階段則呈下降趨勢。更有孩子產生只想讀完初中的想法。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yǎng)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yǎng)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該地留守兒童比例達百分之57,這是一個很大的隱患。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盡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yǎng)。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jiān)護和隔代監(jiān)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fā)展,開辦臨時監(jiān)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

及時向監(jiān)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jiān)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

3、社會方面

第4篇

關鍵詞 留守婦女;女性;農業(yè)化

AbstractMost of the rural men went to find jobs in the city, so the wives left at home to do the farming work. A new work division is going to arise. The left-at-home wives contribute to the rural modernization but also support the urbanization. The number of left-at-home wives estimated is mostly 47 milli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ife condition of them depended on media files and other professional research.

Key wordsLeft-at-home wives;Women;Agriculturalizing

一、國內相關媒體報道的綜述

(一)負擔沉重:農業(yè)生產、贍養(yǎng)老人、撫養(yǎng)子女

杜菊瑛家住定西市安定區(qū)李家堡鎮(zhèn)蘆馬岔村,丈夫長年在外搞裝潢,家中有3個孩子和兩位80多歲的老人。杜菊瑛說,她家種了7畝半馬鈴薯,她一人犁地、播種,到了收獲季節(jié),她又一人挖、撿,然后用架子車一車一車拉回,一共收獲近兩萬斤馬鈴薯。家中20多畝牧草也是她一人收割回來的。杜菊瑛深有感觸地說:“說實在的,我現在就是家里的頂梁柱,沒了我,這家就轉不動了” [2]。

(二)文化水平較低:教育力不從心,致富無門

“不知道做什么能掙錢。只有看電視劇、打牌打發(fā)時光?!?月17日,記者在青神縣羅波鄉(xiāng)龍泉村采訪時,丈夫在上海打工的歐明蓉這樣說。歐明蓉今年33歲,丈夫每年回來一次,家中只有她和她的女兒?!罢煞蚣幕氐腻X,夠女兒學費,家庭日常開支還得自己掙?!薄拔以瓉碓诿蘅棌S工作。就二三百元一個月,關鍵是三天兩頭沒活兒做?!彼o了職?!翱吹絼e人養(yǎng)豬有得賺,我去年就喂了一只母豬,哪曾想豬價一路走低,飼料還貴。”說起剛下的15只仔豬,她又是心疼又是心傷,“真是不知道如何辦”[3] 。

(三)安全無保障,心理負擔沉重

由于“留守婦女”處于弱勢地位,她們的合法權益相對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于是成為農村案的主要侵犯對象。調查顯示,農村害案件中有70%的受害者是“留守婦女”4。

(四)婚姻安全受到威脅

“過年也不愿意回家,總是推說沒有掙到錢。就是回來了,也拉著個臉,還常背著家人打電話。問他還死不承認?!闭煞蛟诶ド酱蚬さ摹傲羰貗D女”肖紅(化名)向記者述說時語氣里充滿了無奈。肖紅不停地用一條毛巾擦眼淚,“我整晚睡不著覺,不是孩子我連死的心都有了!” [5]。

(五)文化生活匱乏

農村“留守婦女”精神文化生活比較匱乏,“留守婦女”們常常因為空虛而從事賭博、迷信等活動[6] 。

二、國內相關學術研究的綜述

(一)農村留守婦女的家庭地位

婦女的家庭地位界定為,婦女在家庭中享有的威望及擁有和控制家庭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權力。

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農村主婦相比,勞動力外出務工后,婦女的權力空間擴大,增加了婦女公共事務參與的機會,為農村婦女提高自主意識、展示和鍛煉自己提供了條件,而且收入邊界清晰化使得婦女的重要性得以體現,留守婦女的價值得到了更多的體現。但是,留守妻子對于主要的收入來源的物質基礎責任田只擁有使用權但是重大事務的控制權仍然由丈夫決策[7] 。再者,由于農業(yè)收入遠遠低于外出務工的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其地位并沒有因此提高[8] 。

朱梅等認為留守婦女日益加重的勞動帶來的不是更多的現金收入而是更大的對家庭的隱形貢獻,從而與外出就業(yè)的丈夫創(chuàng)造的相對較多的顯性收益形成了巨大反差,婦女的經濟地位反而有下降的趨勢,如果政府不進行干預,從長期來看婦女的家庭地位將進一步下降[9]。

通過調查發(fā)現,大部分留守婦女自己認為丈夫對家庭的貢獻率高,還有一部分留守婦女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不能做主 [10]。留守婦女承擔起家庭生活的重擔,但是這些家庭責任并沒有賦予她們對等的權利,留守婦女家庭還是遵循著丈夫的權利大于義務,而妻子的義務大于權利的不公平的處境。

(二)農村留守婦女的生活方式

農村留守婦女的生活方式仍屬于傳統(tǒng)型。安徽婦聯(lián)通過調查發(fā)現,農村留守婦女承擔起田間勞動和家務勞動,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訪談中,大部分女性反映由于勞動負擔重,基本上沒有什么時間照顧孩子,特別是在孩子的學習和教育上,沒有精力去管,有疲于奔命的感覺,留守女性也反映出勞動之余的休閑娛樂活動內容單調無味,常感到寂寞。

安徽婦聯(lián)調查發(fā)現,外出務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村家庭的經濟狀況。但是自1996年后,外出打工的主要工資呈下降趨勢,加上現今消費品價格的普遍上漲和農產品價格的相對下滑,農民的實際收入減少,其消費水平仍然停留在以生存資料消費為主體的層次上[11] 。女性作為家庭生活的主要策劃者,其消費更是在綜合考慮的情況下進行,所以其消費水平很難提高。

農村留守婦女娛樂休閑方式單一落后,社會交往關系仍以血緣和地緣為主。

(三)農村留守婦女的心理狀況

通過在河南省341名留守女性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測量調查,利用心理學上SCL-90癥狀自評量表進行測量調查,結果表明由于受社會傳統(tǒng)觀念、教育程度、家庭經濟狀況以及自身的生理、心理特點等因素的影響,多種角色的困擾以及多種標準的評判,農村“留守女性”心理上的壓力加重,引發(fā)了各種心理問題[12] 。

(四)農村留守婦女的婚姻狀況

男工女守分工的直接后果一是夫妻的長期分居引起夫妻共享時間的減少和夫妻的異質性增強,婚姻的穩(wěn)定性受到威脅;二是農業(yè)效益比較低下造成的留守婦女在家庭中的經濟功能的下降,使得留守婦女在婚姻中處于弱勢地位。

(五)農村留守婦女與農業(yè)生產

大批男性農民外出打工,農村留守婦女日益成為農業(yè)生產和發(fā)展農村地方特色產業(yè)的主力軍,學術界出現了關于從農業(yè)經濟角度出發(fā)的農業(yè)女性化和從女性發(fā)展角度看的女性農業(yè)化的討論。

1.關于女性農業(yè)化對婦女發(fā)展的影響,學術界大致有兩種傾向性意見

(1)女性農業(yè)化對婦女地位改善有進步意義

丈夫的外出客觀上賦予了留守婦女生產自和生活自由度,并且拓寬了發(fā)展自身潛能的空間??赡軙o她們帶來生產和生活的能力提出挑戰(zhàn)但是無疑也帶來了發(fā)展的機遇。在國家倡導的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所實施的“工業(yè)反哺農業(yè)、城市支持農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政策及農業(yè)結構調整的大趨向給農村“留守婦女”的發(fā)展提供了發(fā)揮的平臺[13] 。

(2)女性的農業(yè)化對婦女地位的提高和生存狀況的改善明顯不利

男性的逐步非農化,農村婦女則正在逐步地農業(yè)化。這個過程將給農村婦女帶來嚴重負面影響:比如農村婦女的收入邊界雖然清晰了,但在家庭收入中的比重卻下降了;雖然獲得了更多農業(yè)生產的機會,但卻加重了其勞動強度和生理負擔;女性的農業(yè)化加重了她們對男性的依賴,固化了農村婦女的不利地位[14] 。

2.關于農業(yè)女性化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由于女性的受教育程度普遍比男性要低,獲得培訓的機會少等原因使得農業(yè)女性化對農業(yè)生產產生不利影響:農業(yè)女性化將導致農業(yè)勞動力的結構性文化水平下降;導致農業(yè)勞動的結構性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下降等不利影響 [15]。

三、總結

以上的研究給我很多啟示,也存在如下一些不足:

(一)研究文獻很少,描述性居多,深入分析少

與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相比,目前對于農村留守婦女的研究過于籠統(tǒng)、表面化,缺乏代表性研究成果。關于留守婦女的文獻大多沒有把留守婦女作為一個獨特的群體來研究,無助于深入了解留守婦女群體。

(二)單一研究多,綜合研究少

從研究視角來看,目前已有的文獻大多數都是從社會學、經濟學等單一的學科視角出發(fā)進行討論,缺少從綜合的角度進行的研究。

(三)主觀判斷多,實證研究少

涉及留守婦女問題研究的文獻缺少實證分析,在為數不多的調查報告中也多為生存狀況的描述,而且調查地區(qū)選取比較局限,樣本量太小,容易忽略了各地的文化、地區(qū)資源等差異,以偏概全。對于農村留守婦女沒有嚴格的分類,大多數學者都關注負擔沉重的留守婦女,把她們看成弱勢群體,可能還有部分賦閑在家屬于剩余勞動力的留守婦女,由于缺乏實證研究,這些都還是未知。

(四)對于農村留守婦女的界定不夠

留守婦女所出現的問題中比如消費方式低下、社會交往范圍狹窄、心理狀況差等可能不是留守婦女所獨有,而是存在于廣大農村婦女之中的普遍問題。另外,有的學者認為留守婦女的家庭地位需要提升,可能非留守的農村婦女付出的勞動和其家庭地位更不相稱,所以需要相對于非留守婦女的視角來研究留守婦女,真正把留守婦女這個群體研究清楚。

農村留守婦女肩負著繁重的農業(yè)生產勞動、家務以及贍養(yǎng)撫養(yǎng)等家庭責任,她們似乎不再只是半邊天。家庭生活 “單親”化,使得農村出現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比如留守兒童的問題,婦女的人身安全、婚姻不穩(wěn)定等等。農民工問題因關聯(lián)著城市的穩(wěn)定而引起了廣大的關注,相對而言,農村留守婦女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卻是雙重的,她們被掩蓋在農民工的背后,支撐著城市發(fā)展也維持著農業(yè)生產,然而她們在我們的視野里卻是那么模糊。這種忽視違背了社會的公平,影響了社會的和諧,也不利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開展。

農業(yè)生產的女性化,給她們帶來的是獨立發(fā)展的機遇還是建立在傳統(tǒng)分工基礎上的再次不公平的傾斜?在政府大力倡導新農村建設、培育新農民的背景下,留守婦女會不會因為男性的缺席而獲得更多的發(fā)展的機會,成為新一代農民?政府會不會給與留守婦女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會保護呢?這些問題的答案似乎都是模糊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對這個群體沒有給與充分關注和深入分析。

探討農村留守婦女問題對于婦女的發(fā)展、新農村建設、社會的和諧以及農民工家庭和諧等等問題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新華網news.省略/politics/2005-11/10/content_3759062.htm ,2005-10-30

[2]青神“留守婦女”說無奈,四川在線,2006.06.20省略/nsichuan/msxw/20060620/200662085003.htm

[3]性騷擾七成指向農村留守婦女?新華網,2006.06.30 news.省略/legal/2006-06/30/content_4770673.htm

[4]蘇北“留守婦女”:守住家庭 丟了愛情,新華網,2006.11.24

news.省略/society/2006-11/24/content_5369285.htm

[5]鄉(xiāng)村“留守婦女”現狀調查,河南報業(yè)網,2006.06.07

省略/xwzx/rdtj/jdt/t20060607_537124.htm

[6]孫瓊如.農村留守妻子家庭地位的性別考察[J].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6(02)

[7]彭娟.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yè)對留守婦女的影響分析[J].青海師專學報,2006(3)

[8]朱梅等.農村“留守妻子”家務勞動經濟價值的社會學思考[J].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6)

[9]魏翠妮.農村留守婦女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

[10]李潔.試論農村社區(qū)中留守女性生活方式的轉變[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2)

[11]朱桂琴.農村“留守女性”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思考[J].天中學刊,2006(8)

[12,13]周全德等.論農村“留守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的角色和作用[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6(10)

[14]李新然等.試論女性農業(yè)化對農村婦女發(fā)展的影響[J].農村經濟,2000(05)

第5篇

——掙了票子莫誤孩子

近幾年來,我市與我國其他中西部地區(qū)一樣,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fā)展,外出務工的農民日漸增多,打工經濟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從我市勞動就業(yè)部門獲悉,2003年外出務工的農民已達到12萬人,按全國農民工月均最好的原創(chuàng)免費公文站收入計算(據國家統(tǒng)計局抽樣調查表明,2003年農民外出務工的月平均收入達到690元),其年總收入達到9600萬元。對**這樣一個經濟欠發(fā)達的“老、少、山、窮”地區(qū)來講,無疑成為農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財源之一。

打工浪潮,勢不可擋。外出打工掙票子,已成為一條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那么在打工族中留守的學生怎么樣?前不久,市關工委的老同志們從關心下一代出發(fā),組成調查組,用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對南坪鄉(xiāng)和團堡鎮(zhèn)2所初中、20所小學,共152個教學班9500多學生和190多名教師及部分家長,采用問卷、座談走訪的方式進行了調查?,F將調查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外出務工農民留守學生基本情況

1、外出務工農民的留守學生數占在校學生總數的50%??梢哉f,有一半的學生家長外出務工。其中家長雙雙外出的留守學生占全部留守學生數的55.5%,也就是說,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學生需要監(jiān)護人。

2、家長雙雙外出的留守學生中,由爺爺奶奶代管的占61%,由外公外婆代管的占21%,由叔伯和親友代管的占14%,還有4%的學生無監(jiān)護人。

3、家長雙雙外出留守的2688名學生的相關表現:

A、學習成績方面:好的只占23.5%,一般的占40.6%,差的達到35.9%

B、思想道德方面:好的占43%,一般的占37%,差的達到20%

C、身體素質方面:好的占53%,一般的占30%,差的達到17%

D、經常性遲到曠課和逃學、輟學的分別占16.4%和9.95%

E、隨家長外出輟學打工的初中學生166人。隨打工家長在異地上學的僅238名。前者實屬非法童工,后者所占比例太小。

二、外出務工農民留守學生存在的問題

從上數據可以看出,家長外出務工,尤其是家長雙雙外出務工給留守學生帶來許多負面影響。它影響著留守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妨礙著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長。如果長此以往,不僅影響這一代人的素質,甚至會制約他們未來謀求生計。調查者同部分小學1—4年的班主任座談得知:家長雙雙外出的留守學生由“差”變“好”的幾乎沒有,而由“好”或“一般”變“差”的則為數不少,且逐步增多。這類學生大致經歷這么一個過程:孤獨——內向——上課打瞌睡——作業(yè)馬虎——與同學打斗——不做家庭作業(yè)——不洗臉、不吃早飯上學——不換衣、不洗澡、不理發(fā)——生瘡長虱——撒謊、曠課逃學……。調查者按同類方法對初中1—2年級的部分任課教師座談得知:雖有90%以上是住讀學生,但由“好”變“壞”的比例也占了10%。他們大致經歷的過程是:上課打磕睡——抄襲課堂作業(yè)——假日回家向監(jiān)護人撒謊多要錢——上館子、打最好的原創(chuàng)免費公文站牌賭博——與社會上“浪子”糾合——偷家里或別人的東西變錢——強拿硬逼勒索弱小學生的錢物……。南坪初中牟校長說:“家長雙雙外出打工的留守學生中,雖然沒有因交不起學雜費和生活費而棄讀,但是無道德建樹,無學習興趣,無師生親情、友情的“三無學生”多達20%。

三、造成掙了票子誤了孩子的原因分析

1、留守學生家長中,在處理掙錢與育人關系上認識片面。他們認為,在家守窮,沒錢送孩子上學,對不起下一代。有錢上學就算完成了任務,至于成不成才,那是孩子自己的造化,是老師的責任。他們沒有認識到,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的監(jiān)護人。社會細胞分裂,第一責任人外出,隔代養(yǎng)育,親情疏遠,對留守子女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會帶來沉重的負擔。莊稼誤一春,育人誤一代,多掙幾年錢,害了兒女一輩子。

2、監(jiān)護人對留守學生的管教力不從心,無能為力。從調查和走訪中得知,家長雙雙外出的留守學生中,由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代管的占據82%,這些監(jiān)護人都在55—75歲左右,他們除了種地之外,還要種菜、做飯、洗衣、喂養(yǎng)牲畜。其中多數觀念陳舊,缺乏輔導學生的文化知識,可謂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有些老人對孫輩溺愛遷就,任其自流。許多老者對此叫苦不迭,他們說:“只要保證孩子不冷不餓就行了,其他的事情管不了也不會管。”最好的原創(chuàng)免費公文站

3、留守學生“鉆空子“,三面撒謊,欺騙家長、老師和監(jiān)護人,以期達到“多用錢,少上課”的目的。由于學校、家庭和監(jiān)護人之間缺乏溝通,讓留守學生趁機鉆空子。對此在初中學生中較為突出。有的以學校增收某種費用為由,向外出的父母親或向監(jiān)護人要錢;有的以祖輩送人情為由,向老師或親友借錢;有的以祖輩生病為由,哄騙老師而逃課;有的以老師有事,班上放假,哄騙監(jiān)護人,趁機到處游蕩或在家看電視,或與放牛娃一起“斗地主”等等。至于那些無人監(jiān)護而“自理”的學生就不言而喻了。

4、校方召開家長會,監(jiān)護人多數不到會。教師家訪收效甚微。

通過座談走訪得知:一些中學召開家長會,本想與監(jiān)護人相互溝通,但多數不到會,說什么,只要不欠學雜費和生活費就行了,學不學得好,家長幫不了忙,眼下活路正忙,哪有時間去開會。于是留守學生變成了“家長”,對于留守學生中的“差生”,學校領導或相關教師也進行過家訪,以期相互溝通,但事與愿違。講到學生成績下降,思想品德滑坡等問題,要么就是互相推諉,進而互相指責。往往不歡而散,結果收效甚微。

四、對策與建議

通過調查和分析,隨著打工浪潮的涌動和打工經濟的興起,給外出務工農民的留守學生帶來諸多問題,已經不是個別現象,也不是一般問題。關系到承上啟下,后繼有人的社會問題。外出打工掙錢重要,教子育人更重要。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各級黨委和政府應當引起高度重視。要采取宏觀調控措施,把教子育人納入議事日程。解決好農業(yè)、農村、農民的“三農問題”的同時,還要加上“農村教育”,把“三農”變成“四農”。既要重視打工經濟,更要重視打工族中的留守子女的教育,在鄉(xiāng)規(guī)民約中加上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內容,明確家長的監(jiān)護責任,使這些本該成龍子不變成蟲。

第二、建議外出打工的家長,留下一方在家里管教孩子,以減輕老人的沉重負擔和留守孩子的精神壓力,為孩子上學讀書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第三、盡量減少“叔叔和親友”代管。據了解,這類代管者,往往在與家長之間,與雙方孩子之間會產生許多誤會和摩擦。以免如報所載“13歲留守女學生當媽媽”的悲劇重演。

第四、在留守學生較多且具備相當條件的學校開辦“留守學生教學班”,針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心理和學業(yè)狀況,思想動態(tài),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教學方法。

第五、要多鼓勵外出務工的家長把學生帶在身邊就近上學。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政府和企業(yè),要建立和完善對打工農民子女的教育機制。在收費、求學、畢業(yè)、升學多個環(huán)節(jié)上與當地學生享有同等的權利。同時,地方政府應出臺有關優(yōu)惠政策,鼓勵和吸引外出務工人員把學到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及資金帶回家鄉(xiāng)辦企業(yè),達到一舉多得的功效。

第六、調查中發(fā)現,留守學生中,入學的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男性達53%,女性只占47%。如今開展的“關愛女孩行動”在留守女學生中顯得尤為重要。

第6篇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服務;多代屋項目;農村留守兒童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2-0009-02

一、問題提出

1.德國多代屋項目的實質分析。多代屋項目起源于德國,最早于2006年11月由德國家庭事務部部長尤爾蘇拉·范德勒茵提出,它是指幼兒園、青少年俱樂部、中老年人的聚會地點以新穎時尚的方式集中到一起,創(chuàng)造出一個本地區(qū)居民自由會面、隨意交談的好場所。在這里,不同年齡層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輕松地交談。多代屋的固定職員和志愿者還為青年人和老年人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從本質上來說,多代屋項目是隨著“青老比”(即青年人口與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斷縮小德國政府運用社會力量來管理與應對老齡化的一種手段。具體來說是讓更多的人走出家庭,走進社區(qū),互動起來,形成合力,給孤獨老人提供一個交流感情、消遣時間的場所,讓弱勢群體得到社會關懷,體現以人為本。其核心理念就是促進社區(qū)各代成員間的互動,幫助弱勢群體獲得生活照料和精神支持。

2.我國留守兒童管理的現狀及大學生參與其中的可能性。我們設定了一份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對比問卷在蘇北地區(qū)進行調研,在改變現狀的期盼方面,關于“媽媽”,留守兒童回答“非常需要”的占47.0%,回答“有些需要”的占43.1%,兩者相加超過90.0%。說明在現有的支持系統(tǒng)里,留守兒童希望尋求父母以外的資源來彌補內心的空虛,特別是學校生活以外時間的陪伴的照料。在我國農村,家庭住所相對固定、鄰里間熟悉度和信任度較高,鄰里間平時的互動比較多,有相互照料的習慣,自發(fā)形成了一套非正式的留守兒童照料體系,這種照料體系隨機性大,沒有責任權利的約束,一旦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根本無法應對。2012年8月20日,蕭山一對留守兒童遭砍殺,再次暴露了留守兒童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針對留守兒童的治理,近幾年采取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學校寄宿制和類家庭的寄養(yǎng)模式。學校寄宿制看似解決了留守兒童的無序散養(yǎng),但是其實并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一方面學校自身力量有限,無法引入專業(yè)的教師來管理寄宿學生,只能簡單地配備生活照料老師,孩子一旦出現人際交往障礙等心理問題,這些老師不能給予指導和幫助;另一方面,寄宿制從某種意義上成了一種“圈養(yǎng)”,寄宿環(huán)境下的兒童仍然缺少與家庭成員的有效溝通,缺少與社會的接觸與互動。但在多代屋內則不會出現這種狀況,這是一個具備豐富功能的區(qū)域,有長輩的指導,有同輩的互動,有生活的照料,有心理的撫慰等。

類家庭的寄養(yǎng)模式看似解決了家庭重建的問題,但忽視了一個難題——尋找類家庭,這涉及到兩方面,一方面是孩子本身能否符合家庭的要求,一方面原有家庭能否為孩子建立起持久的家庭關懷環(huán)境。在多代屋里,留守兒童的替代爸爸或媽媽是可以變化的,孩子享受的更多的是玩耍和游戲,其基本的撫養(yǎng)和責任主體還在自身的原生家庭,這種臨時寬松的替代更有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大學生志愿服務能彌補這一社會公共服務的不足。因社會公共服務的對象主要為社會弱勢群體,就目前我國的社會公共服務水平來說,它還無法滿足廣大居民的社會需求,而高校青年志愿服務剛好可以彌補這一塊的不足。如大學生志愿者在暑假期間形成了固定的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這一活動以前是以支教、送溫暖和扶貧為主,由于大學生具備基本的教師輔導角色,可以為家庭留守兒童、為社區(qū)的孤寡老人提供志愿服務。

二、多代屋項目模式對留守兒童治理工作的借鑒作用

多代屋項目作為一種加強社區(qū)居民溝通的新途徑,多代屋中社區(qū)里的幼兒園孩子、在校的青少年、在職或退休的中老年人以嶄新時尚的方式聚到一起。不同年齡層次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可以輕松地交談,增強彼此了解。多代屋的固定職員和志愿者們還為青年人和老年人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幫助他們解決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

1.學習功能。多代屋可以成為一個學習的場所,孩子可以在這完成作業(yè),老人和年輕人還可以指導孩子學習。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有43.14%的留守兒童在學習上有不同程度的困難,這比非留守兒童的數據多了13.14%,原因在于留守兒童在課后缺少指導者,學習更多的是單打獨斗,動力明顯不足,部分留守孩子每天的家庭作業(yè)都在不固定的地點完成,有時在同學家、有時在校外的露天場所等,學習效率得不到保障,作業(yè)完成期間也沒有相應的指導。多代屋可以發(fā)揮第二學校的職能,在設計時,可以將中老年群體和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讓成年人扮演孩子的教師,承擔起課后家長督促學生學習的責任。

2.溝通職能。多代屋可以成為一個溝通的場所。多代屋不同于學校和家庭,它是一個多元群體構成的非正式場域。調研中發(fā)現,有76.42%的留守兒童有被欺負的經歷,但只有33.33%的留守承認偶爾被欺負,這表明留守兒童撒謊現象嚴重,撒謊的心理學意義在于害怕和逃避,最主要的原因是留守兒童缺少傾訴自己不幸的途徑和對象。

多代屋項目沒有學校那樣正式的校規(guī),也不是一個固定封閉的機構,留守兒童可以放松地在多代屋內玩耍,傾訴自己的不滿,從而重新樹立信心,走出自我封閉的心理狀態(tài)。

3.治療職能。多代屋可以成為一個治療的場所。調查中當問及“你有時候會感到孤單嗎”時,留守兒童的孤獨感要大大高于非留守兒童,兒童長期生活在孤單的環(huán)境內心理就會發(fā)生變化,容易導致自閉、多疑等心理問題。調查數據還顯示,有超過70%的留守兒童表現出害怕外界、缺乏信任等心理特征,孩子們在自己的家庭中從祖輩身上得不到應有的精神支持(主要是祖輩的觀念、意識與孫輩要求差距甚遠)。認知心理學理論指出,環(huán)境能影響人的情緒,多代屋內會有不同的人群與留守兒童進行交流和互動,這種多元的環(huán)境刺激能幫助留守兒童打開封閉內心,訴說心中煩惱。

4.教育引導職能。多代屋可以成為一個引導的場所。家庭完整是兒童開展一切活動的基礎或者是原動力。發(fā)展心理學理論指出,和諧的親子關系對小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留守帶來的“父母長期在外”使得父母內心與孩子間很難產生共鳴,造成了留守兒童一種表面上的“看似獨立”,實際上與父母間的隔閡卻越來越深,甚至還會對父母產生怨恨。多代屋項目可以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參與者能用現身說法、同伴影響等方式跟留守兒童解釋父母到城市奮斗的原因,以合理地引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5.替代職能。多代屋項目可以成為另外一個家。調查顯示有94.12%的留守兒童是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老人對兒童的教育往往力不從心,只能保證吃飽穿暖,很難保證對兒童其他方面的教育比如人格、習慣等,所以說隔代教育并不能解決孩子的留守教育問題,爺爺奶奶更不能代替父母的角色。而在多代屋內,與留守兒童父母年輕相仿的年輕人可以充當孩子的爸媽,其余非留守兒童和留守兒童之間可以一起玩游戲,通過這些,有效彌補留守兒童的精神空缺。

三、大學生參與多代屋項目的路徑分析

大學生志愿服務在以上學習、溝通、治療、教育引導等方面都可以發(fā)揮作用,在多代屋項目的實踐中,大學生可以更有針對性地根據服務地人群的特點展開有目的的準備。當然政府部門要對進入多代屋的各類群體進行充分的預評,對其身體、心理狀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后再安排相應的大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如果在農村建設這樣類似的多代屋,建議建立起高校和當地政府的服務協(xié)議備忘錄,形成固定的工作制度和操作手冊。

多代屋項目是一個軟項目,它不同于基礎設施建設等硬項目,想要把它從西方搬到中國,首先要考慮文化的契合性。西方社會的主要特點是開放性和包容性,社區(qū)是生活的基本單元,很多家庭的職能都在社區(qū)完成,而我國社會最穩(wěn)定的基本單元是家庭,打破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讓更多的人承擔教育孩子的職責,這一模式能否讓外出務工家長的認可尚待觀察。

1.地址的選擇要便利,便于大學生日常生活。目前在我國已建成的多代屋都處于城市,一般以某一社區(qū)的居委會為基礎加以改造,比如2012年9月2日剛在上海楊浦區(qū)成立的“多代屋”社區(qū)生活服務中心位于控江街道。在農村,可以將村委會辦公樓中專辟一個房間,改造成為村里的多代屋。如果村委會辦公條件有限,學校內的活動室也可以作為多代屋的地點選擇(但要相對靠近校門,便于進出)。地點選擇一方面要考慮留守兒童到達的便利,還要考慮村里其他成員的方便性。

2.經費和人員保障要到位,給予大學生適當的補貼。作為政府公益項目,公益性是多代屋的最大特點,政府要設立專項資金保障多代屋的建設和日常維護,還要招聘專門人員進行管理。政府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通過政策、稅收、用地等方面的優(yōu)惠吸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多代屋項目,政府可以購買其服務。

多吸納具備一定心理學、社會工作專業(yè)知識的大學生參與管理,通過平時見習、節(jié)假日實踐和工作實習的多層次實現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常態(tài)化。

3.設計理念和運作的方式要科學。多代屋項目要按照“多代融合的大家庭”理念設計,設立大客廳,主要用于兒童活動和玩耍,也可以舉辦小型講座和各類培訓;單獨的“兒童咨詢房”,適合做一些單獨的輔導。

在農村留守兒童較多的地區(qū)設立多代屋,其功能應突出服務留守兒童的成長,更加注重其社會化的色彩,可以根據年齡將其劃分為幾個區(qū),孩子們除了能完成離校后的家庭作業(yè),還能參與各種智力游戲、尊老獻愛心、拾金不昧等活動,這些都不同于學校內的“設計性行動”,而是參與者都是真實的存在和展現,這樣更容易激發(fā)兒童內心的自我力量,完成其相應的社會功能。在這樣的非正式場所,犯錯誤就要承擔比學校更為嚴重的后果,教育引導意義更為明顯。

可以先以村為單位試點建立多代屋,先行試點的多代屋人員規(guī)模不應太大,按照團體動力學理論,10~20人的團體規(guī)模更容易產生治療效應。凡是報名參與多代屋的村民和孩子先注冊備案,成人應該由多代屋進行前期篩選和培訓,然后和留守兒童建立起一對一的幫扶對子。此外,多代屋在起初時就應設置功能區(qū)、開放區(qū)、輔導區(qū)。功能區(qū)主要用于孩子的溝通、學習能力的提升和訓練,是多代屋的主要區(qū)域;開放區(qū)是針對全體村民開放的試驗區(qū),讓更多的人了解多代屋,輔導區(qū)是專業(yè)人員的咨詢輔導部分,用于開展個體的心理咨詢、家庭關系修復、親子溝通技巧輔導等。大學生志愿服務作為新時期社會管理的有效補充,必定在現代化進程的“中國夢”實踐中貢獻自己獨特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周福林,段成榮.留守兒童研究綜述[J].人口研究,2006,(3).

[2]柏麗麗.鹽城市X縣留守人口調查報告[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社會工作系農村留守人口課題組,2009,(12).

第7篇

通過對兩所農村中學的教育調查,迫于生存的需要,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孩子與普通孩子相比,缺少了父母關愛和管束,這些“留守學生”的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在教育上存在一些問題。

1.1 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夫妻同時外出打工的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形成隔代教育現象。而這些老人在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雙方長期外出打工,家庭沒有稱職的監(jiān)護人,一般一年回家一次,最多兩次。在家時,父母就恨不得把全身心的愛給孩子,甚至把變味的愛也撒向孩子,孩子要什么就滿足什么,對他們百依百順。爺爺奶奶、姥爺姥姥更容易溺愛孩子,他們相對落后的管教方式、觀念及某些生活習慣等,也都可能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留守學生”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家庭管護,他們年紀尚幼,思想單純,自我保護能力差,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水塘中游泳,在魚塘邊垂釣,在國道上飛車,在網吧中沉迷……很容易出現意外傷害事件,成為影響學生安全的一大隱患。每學期,各地時常發(fā)生“留守學生”受到傷害的悲劇。

1.2 影響學生的性格培養(yǎng)

青少年時期,正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父母在這一時期的態(tài)度和行為,往往會對孩子性格的塑造產生很大影響。祖輩只在生活起居上照顧孩子,對孩子的心理和性格方面根本照顧不到。長期與父母分離,缺少父母的關愛,容易使這些孩子在生理上與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情緒消極。在學習或生活上有了煩惱,大部分孩子都悶在心里,長此以往,他們變得自卑、沉默、悲觀、孤僻,或表現為任性、暴躁、冷漠、內向、極端的性格。這種性格和情緒上的缺陷,對孩子的人生道路產生不良的影響,高中學生中往往出現打架斗毆、小偷小摸等不軌行為。

1.3 影響學生的學習

由于祖輩對孫輩往往較多地采用溺愛的管教方式,但求物質、生活上的滿足,缺少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與引導,即使孩子犯了一些過失,也認為“樹大自然直”,姑息縱容,使孩子得不到正確、嚴格的家庭教育。有些外出務工者的孩子有“上不了學,今后跟爸媽一起外出打工掙錢”的想法。這種思想潛移默化,極易助長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的厭學情緒和“讀書無用”的思想。有的學生學習不夠用功,得過且過;有的學生生性驕橫,漠視校紀;有的學生玩心很重,上網吧、逛游戲廳。祖輩家長對孫輩的溺愛和護短,還造成孩子很難接受其父母、老師的嚴格要求和批評,容易形成感情隔閡和情緒對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難以進行。結果,在“留守學生”中,大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在情況嚴重的地方,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傾向比較明顯。相對來說,孩子的父母比較了解現實社會,知識層次較高,精力也比老人充沛。

2 針對農村高中學生的化學教育對策

農村中學開展探究性學習,必須貼近農村中學實際,充分利用農村中得天獨厚的教學資源,有所選擇地加以展開。筆者就如何結合農村實際和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開展探究性學習,提出自己一些做法和體會:在化學教學中通過正面引導、談心,使學生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艱難,教育學生認真學習,遵規(guī)守紀,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父母的辛勞,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好習慣;讓學生深切感受班主任、老師對他們的關愛,增強師生間的親切感和信任感;開設心理教育課,定期開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讓學生的各種煩惱有地方傾訴,為學生打開“心結”;加強磨礪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他們的社會適應性;讓每位學生得到發(fā)展,杜絕學生因厭學而流失。

2.1 加強對學生探究活動的指導

由于農村中學學生受一定環(huán)境條件的局限,完全完成探究性活動有一定難度。許多學生家中無電腦,學校亦無可供上網的電腦(或上網時間有限),周圍沒有像樣的書店可供查閱相關資料,因而學生獲取信息途徑較窄,需要教師組織、指導并提供相關知識,和學生一起擔負起探究重任。

2.2 立足現狀,貼近學生生活,以學生身邊物品開展探究性學習

可供初中階段開展探究性活動的素材或內容挺多的,教師應該依據鄉(xiāng)村高中實際情況和在鄉(xiāng)村中生活的學生實際而靈活選擇探究課題,不一定要照搬教科書中所列的探究活動。以學生身邊的物品為切入口開展探究活動,可增強學生親切感和提高探究興趣。如學習酸堿性后,讓學生采摘當地常見的花卉,探究花朵汁液在酸性和堿性溶液中的顏色變化。這一探究活動簡單易行,趣味性強,也是很貼近學生生活的探究課題。總之,學生在親手探究中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悅,同時也體驗到探究的收獲和成就感。

2.3 結合農村實際,利用農村現成的資源開展探究性學習

農村環(huán)境中可供學生探究的資源有很多。如根據學生來源于農村的實際,讓學生完成自家稻田、果園等土壤酸堿性測定的實驗,向家長提出土壤改良的建議或適宜的種植方案;再如利用農村廣泛分布池塘、小溝渠等有利條件,讓學生分組收集沼氣,并試驗沼氣的可燃性。這些都是農村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好素材。

2.4 開展社會調查和實踐活動,實施探究性學習

有一部分探究活動在農村中學環(huán)境中是難以實行的,但可以結合實際,靈活地選擇和舍棄,設計適合學生的實踐探究活動。根據當地實際,針對近幾年來稻田、小河溝、山塘、小池塘中青蛙、小魚、水蛭、龍虱、水蜘蛛等水生物數量銳減甚至滅絕的事實,開展“當地農藥、化肥使用情況”調查,了然當地農藥、化肥的使用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及對水生生物生長的影響情況。

學生選取當地無農藥、化肥污染的小溪、水庫、山塘作為對照組(此類生態(tài)環(huán)境很多),請教和訪問當地農民,在親身實踐中獲得第一手資料,然后對所得資料進行歸納,分組交流討論,分析對比,寫成調查報告和在教師指導下撰寫小論文。這種實踐和交流既使學生體驗到思考探究的心路歷程,又讓學生獲得獵取真知的心智鍛煉,并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大有幫助。開展探究性學習,尤其是實施社會調查和實踐活動,無疑占用學生許多寶貴時間,在當今以分數定輸贏的教育形勢下,倍感壓力。正如前面所論述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積極地動腦動手,體驗科學家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獲得科學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通過愉快的學習,必能促進紙筆考試成績的提高,促進全體學生學習進步,在目前新課改的形式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3 小結

通過探究性活動,學生在知識形成、聯(lián)系、應用和交流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用科學”“做科學”的探究和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化學課程正在從“為少數人的化學”向“為全體學生的化學”轉變,“培養(yǎng)科學家的化學”向“培養(yǎng)公民的化學”轉變??梢姡_展探究性化學學習,是改變目前學生大面積厭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筆者堅信,隨著社會的進步,目前影響農村中學新課標實施的種種因素在不遠的將來會一一得以消除,農村高中的學生在將來的生產生活中一定會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

[1]高倩.指導學生進行家庭化學實驗的幾點體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6):71-72.

第8篇

一、蘭陵縣農村小學齡留守兒童基本情況

蘭陵縣人口130萬,是聞名全國的“大蒜之鄉(xiāng)”“牛蒡之鄉(xiāng)”,常年有三十萬人在長三角從事蔬菜經營,僅上海一地就有14萬之眾,甚至形成了一些“蘭陵村”。在當前各種社會資源相對緊缺的情況下,關注數量龐大的留守兒童問題,應該有所側重,這樣才能使應該被關注的群體得到充分的照顧。從教育規(guī)律上講,父母一方在教育上的缺位,對兒童的成長造成的影響,較雙方同時缺位是要小得多的。所以,應該把父母只有一方外出的兒童排除在留守兒童的概念之外。父母同時外出的留守兒童,多數是交給祖輩撫養(yǎng)教育,根據全國婦聯(lián)《全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xiāng)流動兒童狀況調查報告》,留守兒童中的79.7%是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yǎng)。小學階段的兒童相對于處于中學階段的青少年,正處于世界觀形成、好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期,依賴性更強,隔代教育對他們的影響更大;相對于學前教育及年齡更小的兒童,小學階段的留守兒童數量要大得多,畢竟孩子太小而父母同時外出打工的情況不是太普遍。在蘭陵,留守現象最為突出的是南橋鎮(zhèn)、向城鎮(zhèn)、長城鎮(zhèn)。由于重男輕女的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夫妻同時外出務工傾向于將男孩帶在身邊,女孩容易成為留守的優(yōu)先對象。根據對南橋鎮(zhèn)中心小學教師的走訪調查,在其所授課的班級,留守女童的比例遠高于留守男童。

二、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存在的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在所調查的小學階段不同案例中個體差異較大。有的兒童十分懂事,知道體貼家長,學習成績在班級中靠前;有的成績不突出,但也沒有什么不良行為,基本中規(guī)中矩。但總體上,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在留守兒童中出現的比例要遠高于非留守兒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多種多樣,調查中發(fā)現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隔代監(jiān)護人的年齡大,文化素質不高

作為小學生的隔代監(jiān)護者,其年齡基本都在50歲以上。如果被監(jiān)護人是小學高年級或外出打工者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較靠后,則隔代監(jiān)護人往往都要在60歲以上,70歲以上的也并不是個案。在這個以55-65歲為主體的隔代監(jiān)護者中,其上學年齡正是在時期。一方面,受時代的影響,其文化水平一般在三年級及以下,初中以上的都很少。建國前,蘭陵郯城一線是社會治安非?;靵y的地區(qū),民風彪悍,對文化學習的重視度不高。建國后到結束,蘭陵的初級教育仍相對落后,在這樣環(huán)境成長起來的隔代監(jiān)護者,其對孫輩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現在由于學前教育的普及,小學教材比幾十年前難度要大得多,頗有小學初中化的味道。隔代監(jiān)護者望書興嘆,有心無力。

(二)隔代監(jiān)護人的教育主動性不足

很多隔代監(jiān)護人不愿意照顧孩子,表示這是沒有辦法迫不得已的選擇。自己年歲已大,還要從事繁重的農業(yè)勞動,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但孫輩是家中的希望,是自己身上流淌的血脈,作為祖輩也盼望自己的后代能健康成長。為了家庭的長遠發(fā)展,他們不得不挑起了照顧孩子的重擔。走訪案例1:南橋鎮(zhèn)王某,62歲,和老伴帶著二兒子家的7歲的男孩。“俺老兩口帶這娃可受難為了。大兒媳意見很大,說俺偏心眼,她閨女沒給拉巴(撫養(yǎng)),這都不上俺的門。這個娃,也不聽話,才上一年級,就不想上學了,天天念叨著要跟他爹娘去江蘇。一催他做作業(yè),一瞪眼就跑出去了?!薄皩W習也就是讓他把作業(yè)做完,還能怎么樣?有老師教著?!痹谧咴L的幾個案例中,隔代監(jiān)護人都認為學習是學校老師的事,自己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對比臨沂城區(qū)的孩子,周末、寒暑假父母帶著去上一個一個的輔導班,留守兒童的課余時間是散漫無聊的,他們在以后的競爭中必然和前者沒有可比性。主動性不足,主要體現為多數隔代監(jiān)護人的教育態(tài)度?!皩O子是豆腐上的灰,打不得吹不得”,要是嚴厲了,孩子會告狀,兒媳會有意見。爺爺疼孫子,非常容易溺愛。據相關教師反映,有相當一部分隔代家庭教育背景下的留守兒童學習缺乏主動性、自覺性,作業(yè)完成情況糟糕,抄襲作業(yè)或經常不完成作業(yè)的司空見慣,有的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后甚至出現了厭學、棄學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隔代監(jiān)護人的教育態(tài)度有問題。走訪案例2:劉某,女,35歲,小學教師,三年級班主任?!盃敔斈棠處У暮⒆?,特別難管。我們班有個學生,打架了,讓家長來處理。爺爺來了,先說幾句好話。就把矛頭對向別家的孩子,袒護著自己的孫子,倚老賣老,胡攪蠻纏,我們也沒辦法。有的就說,小孩這么小,老師多費心,我也沒辦法呀。我一讓他寫作業(yè),他就掉眼淚,他爸爸電話里讓我使勁揍,我哪能下得了手?”

(三)思想道德教育不到位,留守兒童價值觀出現偏差

農村留守兒童的道德品質主流是好的,但也有相當數量的孩子在道德品質和行為規(guī)范方面出現了危機。比如,他們有的為人處事帶有盲目性和沖動性;有的存在小偷小摸的行為;有的還流入了社會不良群體中,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犯罪的動機多種多樣,蘭陵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留守兒童盜竊案,其盜竊的目的竟是為了讓父母回來看看她。家庭教育和家庭環(huán)境對個人的影響是至關重大的,而隔代監(jiān)護人一般采用溫飽式的教育,根本無法切實感知和了解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動態(tài),難以實施正確的引導教育。有的隔代監(jiān)護人試圖對發(fā)現的問題進行矯正,卻由于巨大代溝的存在而無法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監(jiān)護人認為已經是離經叛道了,被監(jiān)護者卻認為同學們都這樣,監(jiān)護人是老古董。有的留守兒童對祖輩的辛勤勞動和熱情關心不是心存感激,而是抱怨他們動作慢,愛嘮叨。多次溝通失敗甚至是發(fā)生沖突后,監(jiān)護人最后不得不退讓,回到了溫飽式教育的原點。“管不了,不管了,讓他爸爸回來時管他”。外出闖蕩的基本動因是改變現狀,家長們對留守的孩子多有深深的內疚,對孩子進行物質補償就成了他們心理安慰的方式。比起非留守兒童,很多農村留守兒童手中有很多錢,并能自己支配。調查中有非留守兒童這樣表述:“媽媽很少給我零花錢,有時能要到兩三元,手里有五元錢的時候很少。他們(指班上的幾個留守兒童)有時都拿著百元的大鈔來上學,手里有十元二十元錢是經常的事,我和他們都玩不到一起去。”由于農村物價較低,特別是小學周圍垃圾食品充斥。對于追求味覺的小學生來說,“有錢的感覺真好”,這就極易形成兒童的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價值觀。他們認為,讀書辛苦,還不如過幾•54•年像父母那樣出去賣菜賺錢。

三、緩解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問題的對策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社會結構大變遷的必然產物,不可能有徹底解決的方案。只能試圖尋找辦法,把問題的負面影響控制在盡量小的范圍內。尤其是要把投入重點放在有嚴重不良傾向的兒童身上,防患于未然,避免其因失敗的自我體驗而成人后走上的道路。

(一)現行常見應對措施中存在的缺陷

關于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有很多的對策思路,一般常見的有:1.發(fā)展地方經濟,減少人員流動[1]。但這樣的看法實際是不符合市場經濟基本規(guī)律的,產業(yè)要地區(qū)有分工,流動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像蘭陵這樣的蔬菜大縣,人員從事蔬菜生產存儲運輸銷售的各環(huán)節(jié),更是如此。2.政府工作人員多多參與救助。這個方案看起來可行,很多政府部門也確實采取了行動,抽調人員當“愛心媽媽”“家長”。但因一般都是兼職行為,可持續(xù)性是個很大的問題。對留守兒童的關心、幫助和愛護應當是持續(xù)性的、長期的,最忌諱的是搞形式主義和運動式的“一陣風”。走訪中,就有知情人透露了一些和媒體報道大相徑庭的情況。搞活動啟動儀式,掛個牌子,拍幾張照片,就沒有下文了。很多活動集中在節(jié)假日,采取上一堂法制課,送一些書包、文具之類的學習用品。3.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積極介入。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工作人員加強對留守兒童隔代監(jiān)護人的教育,并教給他們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觀念。鄉(xiāng)鎮(zhèn)可設置教育機構,開展社區(qū)教育。社區(qū)應為放學回家的留守兒童開辟一個固定的活動空間,對他們的業(yè)余活動進行規(guī)范和引導。社區(qū)可以通過一些社區(qū)教育活動,塑造留守兒童的優(yōu)良道德品質。這種建議很好,但在當前基層政權建設相對薄弱、事務繁雜的情況下,實際是很難做到的。4.父母作為直接監(jiān)護人要盡好責任。孩子的父母要時刻關注家里的狀況,給老人多一點關懷,給孩子多一點關愛,經常給家里打電話。父母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地將孩子帶在身邊一起生活,一方面可以照顧孩子的學習,發(fā)現問題及時更正[2]。事實上,兒童留守,是父母不得已的選擇,正常家庭沒有誰會有這樣的主觀故意。在外打拼,十分辛苦,甚至過春節(jié)都會因各種原因不能回來團圓。所以這樣的提法,也只能是一種善意提醒而已。

(二)學校在留守兒童教育中的作用

素質教育已經提了很多年,也有了很多探索,但基本還沒有找到應試之外的有效辦法。在成績的巨大壓力下,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只能跟著考試的指揮棒轉。在辦學理念、師資力量、辦學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下,教師無法對留守兒童在思想、生活、學習等方面出現的問題予以足夠的指導和幫助。為了提高升學率,追求質量,好學生、有潛力的學生得到老師的充分關注。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很多年輕有為的老師都調到城市工作,農村有些教師對于學生的生理、心理問題很少顧及,也缺乏相關的教育技巧,根本無法幫助學生走出困惑和誤區(qū)。當然,老師本身的工作任務重,壓力大,每個班的學生數量多,不可能關心到所有的學生,提出成績之外過多的要求也是不近人情。學校是留守兒童生活的主要場所,其重要性甚至要超過家庭。老師的喜愛和關注程度對其自我意識的形成和良性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兒童在進行自我認知和評價時,往往參照老師這一“絕對權威”的觀點,即使是看似“玩世不恭”的學生,實際內心也十分在意老師的評價。好學生差學生的標簽,一旦有意無意被貼上,就很難揭下來了。所以,老師即使不能對其充分關注,也盡量不要進行打擊,尤其不要傷害自尊。當然,班里有搗亂的學生,影響了班風,想學習的學生會大受影響,管理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三)在學校設立負責留守兒童教育的專職社工崗位

五月激情婷婷丁香六月网| 日本av在线不卡一区| 欧美亚洲91在线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亚州精品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福利| 久久午夜福利精品日韩|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91人妻人澡人人爽人人精品| 六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 果冻传媒精选麻豆白晶晶|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不卡视频一区在线| 亚洲精品国男人在线视频| 69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又色又粗又黄又爽| 麻豆亚州无矿码专区视频| 国产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 这里只有九九热精品视频| 亚洲天堂男人在线观看| 欧美丰满人妻少妇精品| 国产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青青久久亚洲婷婷中文网| 欧美亚洲另类久久久精品| 日本在线高清精品人妻| 亚洲中文字幕三区四区| 中文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年轻女房东2中文字幕|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区| 久久三级国外久久久三级| 亚洲男人的天堂就去爱| 欧美丰满大屁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欧美一级免费|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欧美激情在线播放|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高潮菊竹| 热情的邻居在线中文字幕| 91国自产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中文字幕亚洲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最新的黄色录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