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2-11 15:27:5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問題教學法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級護理專業(yè)的護理3班、護理4班學生176名為觀察組(實施問題教學法),2013級護理2班、5班學生175名為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教學法)。兩組學生年齡為16~25歲,平均年齡為18歲,均為一年級新生,均未學習醫(yī)學基礎課程,兩組學生年齡、醫(yī)學課程基礎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材
選用教材: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護理概論》,全國衛(wèi)生職業(yè)院校規(guī)劃教材(第3版)。
1.3方法
1.3.1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教學法,即學生課前預習上課內容,教師課堂使用課件講述。
1.3.2觀察組
每5~6人為一個小組,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前下發(fā)的預習要求進行預習,收集資料,教師課堂提出問題,隨機選擇一學生回答,學生互評,教師點撥,結合情景表演、案例分析教學,具體實施如下。
1.3.2.1提出問題
為保證在要求課時內完成教學內容,教師在課前2~3周要認真研究教材,同時查閱相關資料,根據(jù)學生基礎及特點設計問題。在設計問題時,教師將問題分為3個層次:第一層次問題:這一層次問題在書本上可直接找到答案,如何謂倫理學、護理倫理學等概念性的問題,這種問題學生易在課本中找到答案,回答時正確率高,易得到老師肯定,提高學生自信心。第二層次問題:這一層次問題學生則需做簡單的歸納總結,如舉例說明各種類型的護理診斷、護理診斷的陳述有哪三個要素,舉例說明護理診斷的三種陳述方式及其適用范圍等。這種問題學生需對課本知識做歸納、總結,而不像第一層次的問題在書本找出即可,可鍛煉學生歸納、總結能力。第三層次問題:學生需查閱相關資料,思考甚至小組討論后才能回答,如根據(jù)肺炎球菌性肺炎患者資料寫出護理診斷,需要層次理論在護理中怎樣應用,描述護士幫助護理對象滿足基本需要的方式等問題,通過這一層次問題,鍛煉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借助資料的能力,通過小組成員的補充,多啟發(fā)誘導,盡量讓學生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
1.3.2.2制作預習要求
如果學生未做好預習,問題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時間很難把握,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前適當進行引導,教師提前一周將預習要求發(fā)放給學生,預習要求包括:學習目標、上課要回答的問題、要表演的情景、選代表發(fā)言的案例分析、教師認為需拓展的知識等。
1.3.2.3收集資料
學生根據(jù)預習要求自己查閱教材、相關文獻,收集相關資料,然后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資料,進行探討。
1.3.2.4課堂學習
選擇任一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闡述,其他學生補充發(fā)言、討論。
1.3.2.5歸納總結
學生討論完畢,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情況進行補充、歸納、總結,對學生有分歧和疑難的問題,系統(tǒng)講解相關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起啟發(fā)、引導和協(xié)調的輔助作用。
1.4評價方法
期末考試時,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都采取閉卷考試,按統(tǒng)一標準進行考試,即統(tǒng)一命題,教考分離,滿分100分,試卷內容涉及面廣,難度適中。學期結束后發(fā)放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調查表內容包括是否喜歡該教學法、是否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是否有利于掌握理論知識、是否培養(yǎng)了溝通能力、是否領悟團體合作重要性、是否增加了學習負擔、是否完成案例有困難、是否提高了課程學習興趣8項內容,要求學生對8項調查內容是否選項如實進行選擇。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51份,收回有效問卷351份,有效回收率100%。1.5統(tǒng)計學方法對上述資料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比較應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討論
2.1問題教學法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
問題式教學法要求學生提前做好預習,當然常規(guī)教學法也要求學生預習,但常規(guī)教學往往是“我講你聽,我做你看”,雖在課堂中偶爾也會提問部分學生,那也是很有限的,教師無法掌握學生預習情況,而問題教學法整個教學過程都以“先問題,后內容”,通過課堂上教師隨機選擇學生回答,每次課程抽查到的學生可達到40%,甚至更多,教師可清楚掌握學生預習情況,對學生有爭議、易混淆的問題教師也很易了解,利于教師更有的放矢進行教學。
2.2問題教學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由于提問的面廣,而教師又是隨機選擇學生回答,每一學生都有可能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這就促使學生認真預習、查閱資料,主動與同組學生交流、分享信息,問卷調查中有94.8%的學生認為問題教學法可有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3問題教學法增強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在問題教學法中運用案例分析、情景表演等教學方法,學生不但要發(fā)揮自己的主體性,還要發(fā)揮小組的社會性。學生作為一個學習團體,共同承擔任務和責任,同時各自承擔一定的認知工作,彼此在知識建構上緊密相連。避免了常規(guī)教學中教師講完課不見學生,學生各自為戰(zhàn)的狀況,促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經常性的溝通,使師生、生生關系更加融洽。
2.4問題教學法與常規(guī)教學法的主要區(qū)別
問題教學法是學生課前做好預習,教師在課堂上分層次提出問題,檢驗學生預習效果,改變常規(guī)教學教師“滿堂灌”的現(xiàn)狀,充分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方法,同時運用情景、案例分析教學,此方法不僅有既定問題,而且依照學生討論沒有涉及的、討論不徹底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講解基本理論知識并強調重點、難點。改變教學方法后,觀察組考試成績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在護理概論一體化教學中應用問題教學法可提高教學效果,有助于學生全面掌握知識及培養(yǎng)自我學習能力。
2.5教學思考
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疑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具體的英語閱讀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善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那么,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法呢?
一、在預習中運用問題教學法
英語閱讀課程是自習性較強的學科,預習得法,對于學生的自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問題教學法來預習學習內容, 主要有兩種方法:
1、指導性預習, 這種方法用于篇幅長,難以理解的文章。 劉乃銀主編的《英語泛讀教程》(以下簡稱《教程》)中的閱讀文章新穎而有趣,且篇幅較長,閱讀量明顯加大,課文長度從第一冊1200個詞增加到第四冊2000多個詞,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完成閱讀任務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課前,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3-5道引悟性的預習問題,用以指導學生明確開展該單元內容學習的主要思路。例如: 《教程》第四冊第一單元課文一Genius and the Craftsman,在上這課書前,教師設計以下幾個預習問題來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和結構,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好基礎:
(1) Why does the writer think it necessary to the creative function?
(2) How is a story conceived?
(3) What is the principle of a story’s life?
(4) 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the craftsman?
(5).What’s the relation between genius and craftsmanship?
(6).How to understand the saying “Practice makes perfect.” ?
2、自主性預習。自主性預習是指不設計具體的問題,由學生自己通過自主預習, 認真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新詞,對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重要語段,進行適當記錄和摘抄,通過其它書籍或網上查閱初步了解作者作品,文章的背景;以及對篇章結構,思想感情,表達方式,寫作特點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思考和領悟,用筆記本記下預習中的收獲,把對預習內容的疑惑, 自己整理成問題, 以便在課堂上提問老師和同學, 通過大家的討論,探究, 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二、在閱讀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來展開教學活動,整個課堂教學以問題激起學生閱讀的興趣,以問題開啟學生的思維,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學生閱讀文章后,總會對文章的某些方面有所感受,或者對文章的內容、作者的觀點做出自己的評判,或者對文章的一些事實和內容進行補充。針對那些內涵豐富、有真知灼見、給人以啟迪和聯(lián)想的文章展開討論,最能觸發(fā)學生的精神世界,使閱讀達到高層境界。因此,在閱讀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主要是課堂交流、討論問題。
教師首先指導學生交流預習的收獲,以此了解和檢查學生預習的效果。可以啟導提問幾個學生,讓他們主動講述怎樣進行預習,通過預習自學,獲得了哪些新的知識,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認識,新的感受和樂趣等。學生的講述交流是根據(jù)他們的學習實際情況而談的,是開放的,不預設的。學生可以談到課文的思想內容,寫作特色,語段分析,字詞辨析與運用等。教師通過學生的講述,可以大致了解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可以把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進行交流討論,在討論中學生把在預習中遇到的疑問,困難和問題提出來,互相討論,在小組討論中, 鼓勵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討論活動, 各抒己見, 學生之間互問互答,對于在本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 可以跨組討論, 也可以師生之間,合作探究。在這個課堂討論交流中, 使學生發(fā)揮了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主動地提出問題,主動地思考問題,主動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自覺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思維,還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學探索能力、發(fā)展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三、拓寬閱讀、深化問題
創(chuàng)造積極輕松、活潑高效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自由爭論,培養(yǎng)學生的挑戰(zhàn)意識、懷疑精神和發(fā)散思維,最終解決問題,把課堂教學逐步引向深入學習、思考與研究。學完一個單元,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回顧反思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對本節(jié)課或本教學內容進行概括性的簡要總結,歸納所學內容的知識要點和能力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總結、提高的能力。接著由本單元內容延伸、聯(lián)帶,設計更深層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外的廣泛閱讀。鼓勵學生多讀書,積極感悟作品,讓學生在讀書中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現(xiàn)社會、發(fā)展自我,使學生通過課外的大量閱讀,增加他們的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例如:《教程》第四冊第三單元課文 Seven Ways to Beat Shyness. 學完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為害羞者提供的克服害羞的方法, 問題如下:
(1)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2) How many kinds of shyness mentioned in the article? What are they?
(3) Which of seven ways is the most workable to you?
(4) Do you think females are shyer than males?
(5) What physical symptoms that a shy person will show when he /she speaks in public?
然后鼓勵學生課后作進一步的相關閱讀,探尋更多的方法來克服害羞,并列出一些書目供學生參考和閱讀。這些書是:
Philip Zimbardo, Shyness: What It Is, What to Do About ItChristopher McCullough, Always at Ease: Overcoming Anxiety and Shyness in Every SituationJonathan
Cheek, Conquering Shyness: A Personalized ApproachArthur Wassmer, Making Contact: A Guide to Overcoming ShynessJonathan Berent, Beyond Shyness:
How to Conquer Social Anxieties
教師希望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克服害羞的方法幫助自己或幫助別人,最后,教師提出新的問題供學生課后討論:
關鍵詞:問題探究式;教學法;運用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嶄新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基本上是處于單向交流狀態(tài),“填鴨式”“滿堂灌”已不再適應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以“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讓課堂充滿生命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教學理念;以“轉變教與學的關系,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發(fā)展”作為改革目標;力求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從而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問題探究式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教學目標轉化為問題,在教學時,原則上按問題展開,讓學生先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互助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然后再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解決其它問題。
一、提出問題,以疑導讀
提出問題,是“問題探究式教學法”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學生自主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是學生研究、創(chuàng)新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教師在對教學內容總體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上,提出課堂所要解決的問題,創(chuàng)設學生想要學習的心理機制,激發(fā)學習動機。通過提出問題,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組織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傳授――學生接受過程為以問題為中心的搜尋、發(fā)現(xiàn)、確立、探索、解決的過程,學生也由被動的接受者、服從者、執(zhí)行者變成了主動的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
二、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問題的設計
1.問題分真問題與假問題,所設問題是否是學科知識的,那就是必須從課標要求出發(fā),圍繞教學重點提問。
2.設計的問題應符合探索性、典型性的特點。這樣的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討論的熱情,這樣的討論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樣的問題設計,就要求教師必須樹立追求思維過程的觀念。
3.設計的問題應具有層次性。學生的知識水平有差異,難度不高的問題有利于保護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挑戰(zhàn)性,從而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面向全體的教學目的。
4.創(chuàng)設的問題必須具有現(xiàn)實意義,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制造教學興奮點。心理學原理告訴我們,唯有新鮮的事才能給人刺激,令人關注和興奮。
三、自主學習,合作釋疑
“問題探究式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學定教,以生定教”“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這一階段要求學生采取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形式閱讀教材,理解、討論、探究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學生帶著問題自學教材,目標明確,要求具體,效果較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一般學生不能獨立地解決學什么和怎么學的問題,如果老師不能有計劃地提供學習內容,恰當?shù)匾龑В筒荒苄纬捎行У淖詫W。在自學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對教材做筆記,用筆對重點內容、不理解的內容進行圈、點、勾、畫、批、注,教師要巡視課堂,及時解答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點,并引導學生嘗試自主解答所設的問題,敞開思路,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師組織討論,學生橫向交流,促進共同提高。在學生通過自學對所設問題有一定的理解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發(fā)表自己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互相啟發(fā),共同提高。教師應利用好語言、設備、環(huán)境等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符合需要的問題情景。設計良好問題情景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以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采用學生上臺演示或講解,體驗角色轉化,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等。
四、充分解疑,學生置疑
讓問題貫穿課堂教學始終,使之成為課堂教學行為的基本模式,為此,除了教師預置問題以外,還應讓學生根據(jù)學習材料(即文本)與自己的學習實踐充分置疑,這樣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實現(xiàn)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當然,為了充分地解答所提出的問題,教師有必要增加一些教材上沒有的有關材料,一方面,豐富課堂信息;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從中體會所學知識,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水平。
然后,教師組織學生總結本課的重點內容,對學生理解難度較大的地方、教材的關鍵點,再進行重點講解,以確保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做到“當堂訓練、當堂過手”。
五、學生狀態(tài)
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tài),具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較高的“參與性”,絕大部分學生能全身心、全方位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較強的“自主性”,學生能自己解決能解決的問題,有獨立思考、自己動手的良好學習心理和品質;
有效的“互”,學生之間樂于交流、善于交流,能夠在學習上相互啟發(fā),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六、教師要求
課堂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做到“八要”:
1.要把每一節(jié)課當成一個工程,充分準備,精心設計,集體探討。
2.要展開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按問題展開教學。
3.要鼓勵、督促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互相探討個別疑難問題。
4.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避免將結論和盤托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
5.要建立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機制,互助合作。
6.要注重知識與技能的過手,做到“當堂訓練,當堂過手”。
7.要注重對課堂的駕馭和管理。
8.要反思當堂課教學的得與失,搞好學情反饋,并按時進行
訓練。
“問題探究式教學法”改變了教師“以講為主,以講居先”的格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和積極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和鍛煉,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和
關鍵詞 問題導引 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0007-02
一、問題的提出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是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對基礎教育體制改革提出的重大課題,要落實素質教育,就應該從課堂教學著手,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把學生當作發(fā)展的主體。福建省高考實行“3+x”考試模式,強調重視素質和能力的考查,強調以能力立意,由過去偏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轉向考查學生能力的高低,重視學科的整體性和學以致用,強調要運用知識去認識事物的發(fā)展變化,并致力于解決現(xiàn)實問題,并要求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我認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是大勢所趨,素質教育之根本,那么如何優(yōu)化課堂設計?下面主要闡述一種教學模式――“問題導引教學法”。
二、基本涵義
所謂“問題導引教學法”是將課堂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方法,即設問導疑、點撥導思、發(fā)散導創(chuàng)、鞏固訓練、學后反思。是以“問題為中心,自主探索,勇于發(fā)現(xiàn)”為線索的一種探索性和研究性的課題類型,并能做到兩個根本性的大轉變:1.由老師提問題轉化為學生大膽質疑并創(chuàng)造問題。2.由教師的教轉化為學生的學(學會質疑、學會思考、學會提問題)。從而使問題由淺入深,層層推進,引導、促進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大膽猜想,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發(fā)揮學生內在潛能,豐富情感交流,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雙邊活動自然融為一體。
三、理論依據(jù)
1.“問題解決”理論
“問題解決”的教學已成為數(shù)學教學的一種主要模式,通過“問題解決”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求知欲與學習的興趣。
2.陶行知的“創(chuàng)造教育”理論
陶行知認為:實施創(chuàng)造教育必須實行六大解放:(1)解放學生的頭腦,使學生能想。(2)解放學生的眼睛,使學生能看。(3)解放學生的雙手,使學生能干。(4)解放學生的嘴巴,使學生能說。(5)解放學生的空間,使學生能到大自然、大社會里去取得豐富的學問。(6)解放學生的時間,給學生一些空閑的時間消化所學,并且學一點自己渴望要學的學問,做一點自己想做的事。
3.布納“引導發(fā)現(xiàn)”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布納提出:在老師精心引導下,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去探索新知識,從而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奧秘。這強調了學生的主動探索,認為在事物變化中發(fā)現(xiàn)其原理原則,才是構成學習的主要條件。
四、教學程序
1.操作環(huán)節(jié)及目標和培養(yǎng)思維方式
2.實施過程
(1)設問導疑,讓學生參與問題解決,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目的性,激發(fā)思維
教師教學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于問題之中,形成強烈的問題意識,從而使自己提出問題,并帶著富有趣味和價值的疑難問題去學習,更能活躍思維,從而積極主動地完成學生活動,發(fā)揮其主體的作用。
如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中,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谷錐問題]:有一堆谷物呈圓錐形,量得底面弧長為2.8m,母線長為2.2m,問這堆谷物重為多少?(谷的比重為720kg/m)。通過谷堆問題,學生自然而然地與物理的重量問題聯(lián)系起來,知道解決谷錐問題關鍵是求錐體的體積,那么如何求谷錐的體積?學生帶著這個問題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必然會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并能主動地學習。
(2)點撥導思,探究質疑,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思”是培養(yǎng)思維能力最中心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創(chuàng)設思考題力求做到深謀遠慮,心中有數(shù),要充分估計學生可能在哪些問題摔倒,特別容易使學生產生負遷移的知識問題更不能忽視,只有把這些問題提出來,讓學生大膽地碰,才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
如講授底面積等高的兩個錐體的體積相等時,為了充分鞏固定理,教者可以設置這樣的思考題:
正方體ABCD―EFGH中,有兩個動點M、N分別在CD、EF線段上移動時,問三棱錐M―NGH的體積有何變化?(可用自制課件演示)若要解決此類問題,在有相當部分同學空間想象力比較弱的情況下,兩個動點體積變化問題就比較棘手,觀察不出來,這時教師可點撥讓學生思考:M在CD上移動時,M到面EFGH的距離有何變化?N在GH上移動時,三角形NGH的面積有何變化?這時候學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并很快能解決體積變化問題,通過導引,請學生自己改變條件使得三棱錐M―NGH的體積為常數(shù),有很多同學會產生質疑,并創(chuàng)造問題:若M在面ABCD上移動,體積有何變化?通過點撥導思,探究質疑,更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品質,同時在問題解決中又自然滲透了類比、聯(lián)想、猜想等創(chuàng)造思維方式。
(3)發(fā)散導創(chuàng),合作釋疑,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fā)散性
所謂發(fā)散思維是指沿著各種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尋求多樣性解答的思維方式,并能引導學生對命題進行變式,引伸新問題,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產生強烈的創(chuàng)新欲望。
如講授三角函數(shù)的積化和差時,有這樣的一道例題:計算:sin10sin30sin50sin70J者壹衙發(fā)散的觀點去思考這道計算題`眼察此式的特征<央惹形的面喚S=absinC聯(lián)系起來,比較得:sin30浚in10,sin50,C=70恃砂汛聳獎湮庋壞撈餑浚涸諶切BC中,a=sin10,b=sin50,C=70s惹形ABC的面積。
(4)學后反思,培養(yǎng)學生思維集中性
數(shù)學家弗賴登塔爾認為反思是數(shù)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沒有反思,學生的理解就不可能從一個水平升華到更高的水平,只有通過反思,才能讓學生領悟、理解本節(jié)課中的主要概況,解題方法、解題思路,搞清楚自己解題的失誤,謀取成功之道,從而有助于學生弄清問題實質,養(yǎng)成抓住關鍵、直接剖析問題核心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弗賴登塔爾.作為教學任務的數(shù)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3).
關鍵詞:問題 問題教學法 語文教學
一、問題教學法的內涵分析
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展開教學,將教學內容化為促進學生思考的問題,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探究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得知識形成能力。問題教學法的實施離不開問題的設計。首先,問題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起點。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不是傳授給學生現(xiàn)成的知識,而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其次,語文教學活動是圍繞問題不斷展開的,教學內容的展開是與問題解決的過程同步進行的。問題是知識的表達形式,以問題解答的形式開展知識的學習,才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和積極思考,才能通過同化和順應內化成學生自己的知識。新課程指出,語文學習不是促進學生所有問題的解決,而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并以此為出發(fā)點激發(fā)學生產生更多的疑問,擴展語文課堂,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二、初中語文學科的特點
語文是一門豐富的課程,內涵豐滿,具有極強的體驗性,在體驗性的引導性下又有著多變性,要求教師體會到學生的需求,以防學生對課業(yè)的領悟出現(xiàn)片面性。教育是個動態(tài)過程,而且語文這一學科本身也是動態(tài)的,是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語文課堂自然也應該是動態(tài)的、豐富的,應該實現(xiàn)從知識型的課程轉向問題式的課程轉換。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知識水平、領悟能力,進行教學的改編,不拘泥于形式、不滿足于教材,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激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以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不斷思考和對文本情感的不斷領悟。
三、初中語文采用問題教學法的有效策略
(一)以導學問題為指引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
語文知識的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的興趣。這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導學問題,指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導學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兩個問題,首先教師對學生的學業(yè)水平要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聯(lián)系學生們的生活實際,設置導學案。其次,導學案的設計與以往的預習不同,可以是對生活中的某個現(xiàn)象的觀察或設計,也可以是探索性的問題研究等,其內容和形式沒有局限性。例如,在《紫藤蘿瀑布》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以下幾個導學問題:第一,課文為什么稱“紫藤蘿瀑布”?請找出文中有關的句子寫下來;第二,文中描寫作者感情變化共出現(xiàn)了( )次,按順序分別是( )( )( );第三,給課文劃分段落。( )花( )花( )花,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段的意思;第四,本文不是單純寫紫藤蘿,而是通過描寫紫藤蘿發(fā)出感慨( )。
(二)以學生為主體展開問題教學
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展開教學,其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強調在師生、生生的交流和互動中解決問題,因此問題教學法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知識記憶學習方法,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建構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例如,《濟南的冬天》的中心問題是,第一,學習作者抓住特征運用貼切手法描寫自然景色的寫法;第二,體會作者通過景物描寫抒發(fā)的情感。我們以第二個問題為例,設計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首先,教師讓學生用五個詞語寫下自己感受過的冬天,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濟南的冬天是什么樣子,并把學生心中描寫濟南冬天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然后組織學生展開朗讀比賽,讀老舍筆下的《濟南的冬天》,體會作者通過對濟南景色的描寫表達的對濟南的深切思念。其次,以小組為單位,圍繞老舍塑造的“搖籃安睡圖、雪后小山圖、山村臥雪圖、玲瓏水晶圖”進行閱讀,畫出關鍵詞,描述簡單的畫面。通過欣賞老舍先生塑造的故鄉(xiāng)冬天畫面的形象,進一步理解濟南冬天的溫情和作者滲透在景物中的感情。
(三)以問題擴展學生的語文學習
語文的學習具有連續(xù)性和見效周期長的特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習得閱讀、朗讀和寫作的技能,這些技能要轉化為學生的能力需要不斷練習和鞏固。通過課外實踐,學生的理論知識得到了充實,而應用技能的掌握還需要不斷實踐。問題教學法的另一個重點正是突出知識學習的延續(xù)性,建立開放性的語文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安排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若干問題并導向課外。例如,在《爸爸的花兒落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留下三個問題,第一,爸爸和媽媽的愛有何異同,下課后同學們可以通過班級交流和網絡平臺展開關于該話題的討論,文章采用的是插敘的方法,什么是插敘,在課下找出幾篇插敘的文章進行研究,并初步探索雙線并行的寫作和構思技巧;第二,了解作家的作品和更加詳細的背景。在這些問題的指引下,學生通過找資料、調查訪問、網絡交流等途徑進一步開展語文學習,并從中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展開深層次的學習,使問題成為學生不斷學習的不竭動力。
一、情景法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入新材料,設置新情景,或給舊材料以新的角度,使學生在新情景下,展開積極思考。如:在學習“唐朝三省六部制”時,我設計了一個情景:唐太宗時,要在關中一帶修建一項大型水利工程,按照制度規(guī)定應該如何運作?由此引出“三省六部制”中書門下尚書工部的運作程序和各部的職能;然后進一步指出:一方面,三省相互牽制,提高辦事效率;另一方面,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達到加強皇權的目的。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讓學生透過現(xiàn)象把握本質。
二、聯(lián)系法
任何一個歷史事件都有它的起因和結果,教師可以在知識的互相聯(lián)系中設置疑問,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系統(tǒng)地掌握歷史基礎知識,而且有利于學生運用歷史的、發(fā)展的觀點去認識社會問題,掌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
三、比較法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一種重要方法,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在比較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事件的本質設問,通過引導、分析、歸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應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點睛法
抓住歷史事件的關鍵詞設置問題,把問題說透、說細、說深刻。如學習“”時,我提問:《》的簽訂標志著帝國主義侵華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新”新在哪里?“新”可從兩個方面理解:①政治上:從此以后,帝國主義掀起的狂潮;②經濟上:由原先的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點睛法必須建立在對教材深入理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分析和理解問題的能力。
五、現(xiàn)實法
利用鄉(xiāng)土歷史中的有關內容進行設疑。由于鄉(xiāng)土歷史具有地區(qū)性的特點,往往能給學生以親切感,因此對學生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
六、滲透法
聯(lián)系其他學科,特別是與歷史關系密切的語文、政治、地理等學科的內容來進行設疑。這樣既有利于各學科的綜合、交叉和滲透,也可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七、熱點法
問題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疑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具體的英語閱讀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善導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那么,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法呢?
一、在預習中運用問題教學法
英語閱讀課程是自習性較強的學科,預習得法,對于學生的自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問題教學法來預習學習內容,主要有兩種方法:
1、指導性預習,這種方法用于篇幅長,難以理解的文章。劉乃銀主編的《英語泛讀教程》(以下簡稱《教程》)中的閱讀文章新穎而有趣,且篇幅較長,閱讀量明顯加大,課文長度從第一冊1200個詞增加到第四冊2000多個詞,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完成閱讀任務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在課前,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3-5道引悟性的預習問題,用以指導學生明確開展該單元內容學習的主要思路。例如:《教程》第四冊第一單元課文一GeniusandtheCraftsman,在上這課書前,教師設計以下幾個預習問題來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和結構,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好基礎:
(1)Why does the writer thin kitnecessarytothecreativefunction?
(2)Howisastoryconceived?
(3)Whatistheprincipleofastory'slife?
(4)Whatarethefunctionsofthecraftsman?
(5).What'stherelationbetweengeniusandcraftsmanship?
(6).Howtounderstandthesaying“Practicemakesperfect.”? 三、拓寬閱讀、深化問題
創(chuàng)造積極輕松、活潑高效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自由爭論,培養(yǎng)學生的挑戰(zhàn)意識、懷疑精神和發(fā)散思維,最終解決問題,把課堂教學逐步引向深入學習、思考與研究。學完一個單元,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回顧反思本單元的學習內容,對本節(jié)課或本教學內容進行概括性的簡要總結,歸納所學內容的知識要點和能力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歸納、總結、提高的能力。接著由本單元內容延伸、聯(lián)帶,設計更深層的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外的廣泛閱讀。鼓勵學生多讀書,積極感悟作品,讓學生在讀書中發(fā)現(xiàn)自己、發(fā)現(xiàn)社會、發(fā)展自我,使學生通過課外的大量閱讀,增加他們的知識,擴大他們的視野。例如:《教程》第四冊第三單元課文SevenWaystoBeatShyness.學完這篇文章后,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為害羞者提供的克服害羞的方法,問題如下:
(1)Whatisthemainideaofthearticle?
(2)Howmanykindsofshynessmentionedinthearticle? What are they?
(3)Whichofsevenwaysisthemostworkable to you?
(4)Doyouthinkfemalesareshyerthanmales?
(5)Whatphysicalsymptomsthatashypersonwillshowwhenhe/shespeaksinpublic?
然后鼓勵學生課后作進一步的相關閱讀,探尋更多的方法來克服害羞,并列出一些書目供學生參考和閱讀。這些書是:
PhilipZimbardo,Shyness:What It Is,Whatto Do A bout It Christopher Mc Cullough,Alwaysat Ease: Overcoming Anxiety and Shynessin Every Situation Jonathan Cheek,Conquering Shyness:A Personalized Approach Arthur Wassmer,Making Contact:A Guideto Overcoming Shyness Jona than Berent,Beyond Shyness:How to Conquer SocialAnxieties
教師希望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能找到更多更好的克服害羞的方法幫助自己或幫助別人,最后,教師提出新的問題供學生課后討論:
Ifyouareashyperson,howwillyoudo?Doyouhaveanyothersuggestiononhow to over comeshyness?
問題教學法的教學過程是開放的,發(fā)展的,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與閱讀內容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對形成學生的知識建構,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問題教學法,問題成為貫穿英語閱讀教學全過程的一根主線,是教學的靈魂和精髓,而不是如平常一般教學中僅僅是教學的一根線索,一個引入點,或者僅僅是作為教學的輔的手段或形式。問題教學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說是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機的結合,打破長期以來受灌輸式教學影響而形成的惰性實踐、線性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自學獲取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課堂啟發(fā)學生、交流討論、整合知識、解決問題,使師生雙方真正成為學習與研究的主人。
參考文獻:
〔1〕蔡梓權,《新課程新成果精粹》,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陳幼美,談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教學法,《基礎教育研究》2005.10.
〔3〕劉乃銀,《英語泛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2、自主性預習。自主性預習是指不設計具體的問題,由學生自己通過自主預習,認真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詞,新詞,對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重要語段,進行適當記錄和摘抄,通過其它書籍或網上查閱初步了解作者作品,文章的背景;以及對篇章結構,思想感情,表達方式,寫作特點等多方面的內容,進行思考和領悟,用筆記本記下預習中的收獲,把對預習內容的疑惑,自己整理成問題,以便在課堂上提問老師和同學,通過大家的討論,探究,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二、在閱讀課堂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
一、任務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
新課程改革后,小學英語教學要求注重學生“全人”發(fā)展,增強學生的語言交流,注重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能快速運用語言基本上來自于生活實踐,而任務型教學法的重點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布置相關的任務。所以,在小學英語實際教學中,教師布置任務時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真實教學情境,讓更多的學生自主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例如,在英語數(shù)字0到10基礎教學中,老師將學生分成A、B兩組,采用“接龍”方式練習,老師放映一支鋼筆圖片,A組一名學生回答one,教師放映三支鋼筆圖片,B組一名學生回答three,依次類推兩組學生交叉進行,最后比較兩組學生學習情況,獎勵優(yōu)秀的學生。
1.激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表現(xiàn)欲強、記憶力優(yōu)秀的階段,他們對新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所以教師在布置不同形式任務時,學生的熱情度也會隨之變高。教師在設計任務時,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學設備給任務配以動畫、童謠等,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利用他們的年齡特征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例如,在教學生學習英文字母時,配以字母歌,讓學生在學習時朗朗上口。
2.任務設計多樣化
小學生正處于多動,對新事物好奇的年紀,因此英語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靈活設計任務的種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如果英語教師在教學生識別水果單詞引用圖片設計教學任務,在教授動物單詞時也是結合圖片,就會導致學生學習熱情降低,這時英語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設備配上動物聲音的模擬,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比如,在動物單詞教學中,教師教學生識別單詞sheep時放映山羊的圖片與叫聲,教學生識別單詞bear時放映熊的圖片與吼聲。將圖片與聲音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任務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小學英語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是占主導地位,新課程改革后,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組織能力,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而,一方面,教師不能夠充分認識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在設計教學任務時不能換位思考,利用小學生的特征設計。這樣不符合小學生發(fā)展的教學任務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與興趣,就達不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師對于新型的任務教學法認識不夠,在設計內容時不能客觀設計出符合小學生的教學任務,任務單一遠離小學生的實際生活、任務目標不明確等。這種局限意識會直接導致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任務教學法失敗,影響課堂效率。
三、解決措施
任務教學實際上就是語言教學課堂上的動態(tài)練習,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下以小組討論的形式自主、合作地完成某一整體性活動,增長學生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針對在教學中應用任務教學法出現(xiàn)的問題,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幾方面的措施。
1.教師充分認識自身作用
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仔細研讀《英語課程標準》,正確認識自身在教學中的作用,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學中的角色。任務教學法要求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自身的組織能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語言知識。而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異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與英語教學能力,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任務設計,以飽滿的熱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2.教師全面了解小學生
小學生是被教育者,同時是課堂的主體。英語教師不但要充分認識到小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還要全面了解小學生這一階段多動、好奇、表現(xiàn)欲強、期待被表揚等特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設計任務活動時不能過于主觀,要用童心去設計貼近小學生生活、心靈的任務活動,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3.靈活設計教學任務
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應用任務教學法前要充分了解這一教學法的內涵,借鑒成功案例靈活設計自己的教學任務活動。教師設計的任務活動要明確其目的,貼近小學生實際生活,多樣化其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