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法學研究生論文

法學研究生論文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3-21 17:06:2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法學研究生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法學研究生論文

第1篇

一.基本操作過程。

(1)提出要求:即教師可根據(jù)教材和《大綱》精神向學生提出本節(jié)課的目的要求。

(2)分組討論:即將學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組進行閱讀、討論、老師有重點地指導,討論后抽一組,推選一人上講臺講課。

(3)學生講述:學生在講課中,教師除對某些實驗和難點進行輔導外,最好不要講話,而是注意全班同學聽課情況、講課同學的思路和存在問題。

(4)補充答疑:教師要及時補遺答疑,強調重點和要點。

二、指導講課法

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循序漸進:

(1)開始階段:教師在開始階段不能馬上指導學生講新課,教師可上完一部分課后,再按照基本操作過程指導學生復習提問,使學生初步掌握講課的技巧。

(2)第二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講要點。即在開始階段討論基礎上,老師可在黑板上寫出若干問題,請學生討論講解。

(3)第三階段:指導學生講課。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充分預習,自己列出題綱,經(jīng)過小組討論后進一步完善。對于其中的實驗,教師可帶部分同學共同準備,由學生完整講述新課內容。

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1)可以訓練學生表達能力:通過講課,給學生提供了較多的當眾表達機會。由于是講課,學生不僅要大膽地說話,還要清楚、簡潔、有層次,讓人聽懂。這種登臺表演極易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表達能力得到極好訓練。

(2)可以提高學生記憶能力:學生在課堂上“講課”,不僅要有說的能力,更要有內涵,經(jīng)過積極預習準備和老師的指導可完全記往書本上的知識,提高記憶能力。

(3)可以發(fā)展思維能力:學生講課既要從生活實際、實驗現(xiàn)象、圖表曲線進行分析思考,還要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進行比較抽象,對物質結構、性質、用途和制取歸納對比。因為有“努力把課講好”的內動力,極易形成較強的思維積極性,在對不同內容“講解過程中,使多種思維方法得到訓練。

第2篇

論文摘要:高等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本質上就是權利和義務關系,主要是行政法律關系和民事法律關系。高校學生管理引發(fā)的法律糾紛是多方面的,對學生權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用法治的理念和精神解決實踐中存在的高校學生管理問題,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受教育權和各種合法權益,依法規(guī)范高校學生管理的內容和方法,積極推進高校學生管理的民主化、法治化.

教育部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已于2005年9月1日開始實施,新《規(guī)定》充分體現(xiàn)了學校以育人為本、育人以德育為先的原則,確立了一系列依法治校、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的新規(guī)則,這將推進高校學生管理進一步法治化和民主化?;仡櫧陙戆l(fā)生的高校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法律沖突和糾紛案件,一方面隱含著高校學生管理與法律法規(guī)之間存在著一些沖突與矛盾,另一方面它也表明高校學生法制意識、維權意識的日益高漲與成熟。如何正確解決和處理高校學生管理與法律法規(guī)沖突的問題,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加快推進高校學生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已成為高校管理者面對的現(xiàn)實新課題。

一、深刻認識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

高校與大學生的法律關系,實際上就是高校與大學生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目前,國內外學者對此還沒有達成共識,歸納起來,主要有憲法關系說、民事關系說、行政關系說、特別權力關系說及綜合說等觀點。筆者認為,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在法律意義上包含著兩重內容:

其一,具有行政法律關系的性質。高校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代表國家,或者說接受國家的委托,對學生教育的有關事項進行管理。我國《高等教育法》對學生進行學籍管理并實施獎勵或者處分的規(guī)定,以及《學位管理條例》對高校授予學位的規(guī)定等,體現(xiàn)了這種性質。學校雖然不具有行政機關的資格,但是法律賦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職權。這種法律關系強調的是管理與服從,是一種縱向關系,雙方主體地位是不平等的。

其二,學校與學生雙方還形成了一種屬于或具有服務合同性質的民事法律關系。教育格局的變化,學生自費上學、自主就業(yè),后勤服務社會化等等,體現(xiàn)了高校更多的是在為學生提供服務,這一切使得高校和學生之間的服務合同法律關系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盡管由于公辦學校的性質和我國人民群眾收人水平的限制,現(xiàn)在乃至將來一段時期,學校的收費還不能全部滿足培養(yǎng)學生的支出,“合同”雙方“對價”不完全相等,但雙方形成的民事法律關系的基本性質是存在的。在這種關系中,學校和學生的法律地位平等,雙方形成民事法律關系,屬于私法性質,主要屬于民法的調整范疇。當然,在學校特殊環(huán)境下,民事關系的雙方,實際地位并不對等。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服務合同,明顯屬于“格式合同”的性質,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學校規(guī)定的狀態(tài)。

因此,無論是行政法律關系,還是類似服務合同的民事關系,作為一方的主體學生始終處于弱者的地位。因而,如何把握這兩種關系,如何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就成為學生管理法治化需要注意的問題。當然,在現(xiàn)實的學生管理過程中,有時是很難判定哪些事項屬于行政管理性質的行為,哪些屬于民事性質的行為。但是,從理論上,行政法律關系與民事法律關系二者是能夠分清,也應該分清的。這對于確認學生管理的指導原則具有實際意義。

二、正確把握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法律糾紛及其成因

高校學生管理引發(fā)的法律糾紛主要指學生管理制度、校紀校規(guī)及其執(zhí)行過程中違背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問題。高校管理中對學生的侵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侵犯學生的受教育權,二是侵犯學生的名譽權,三是侵犯學生的財產權,四是侵犯學生的公正評價權,如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和品行進行公正評價及學業(yè)證書、學位證書的權利。高校在管理工作中對學生侵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第一,教育管理者法律意識淡薄。自古以來,中國教育一直十分突出教師的主導與主體地位,“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師對學生無所不管,其尊嚴神圣不可冒犯,學生權利被漠視,甚至被抹殺。在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下,一些教育管理者的法律意識淡薄,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上存在一些誤區(qū)。如有人認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就是用法規(guī)治學校,再由學校用法規(guī)治老師和學生。也有人片面認識法律的功能,認為法律可用可不用;對自己有利就用,沒有利就不用;口頭表態(tài)用,實際操作不用。這樣,高校學生管理規(guī)章制度的制定,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都以學校和管理者為主體,以學校和管理者的意志為轉移,這就勢必造成對學生權利的侵害。

第二,教育行政規(guī)章和學校的某些學生管理規(guī)定違背法治精神已經(jīng)凸現(xiàn)出來。隨著依法治國方略的逐步推進和各項法律法規(guī)的日臻完善,我國法制建設進程邁上了新的臺階。從教育立法來看,針對教育事業(yè)我國先后出臺多項教育法律和200多件行政法規(guī)、規(guī)章,但是仍然出現(xiàn)學生管理部門在沒有法律授權的情況下搜查學生宿舍、學校禁止學生談戀愛、在巡夜中曝光學生個人隱私以及各種名義的校內罰款等種種現(xiàn)象,還包括“女博士因生育被勸退學”案件引發(fā)的法律沖突,引發(fā)人們對于高等學校管理權限的討論。從這些案件和糾紛中,學校的規(guī)定和做法與國家法律法規(guī)的沖突不斷凸現(xiàn)出來。

第三,高校內部缺乏規(guī)范管理。高校管理中的一些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缺乏符合法治精神的規(guī)范及應有的保障制約機制而出現(xiàn)脫節(jié),造成內部行為矛盾,導致受教育者合法權益受損。以1999年田某訴北京某高校一案為例,校方敗訴的根本原因在于學校對學生的違紀處分超出了教育部的規(guī)定和對原告作出的退學處理決定并沒有得到切實的執(zhí)行。

第四,高校的自主管理權與學生的受教育權之間的沖突矛盾日趨加大。高校對學生的自主管理權《教育法》第28條規(guī)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行使下列權利: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組織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招收學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等權利。學校的這些權利有助于學校實現(xiàn)對學生的教育、管理職能,維護學校的教學秩序,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但是,高校對學生的退學和開除學籍處分的決定都直接針對的是學生的受教育權利,而受教育權又是我國憲法和教育法賦予公民的一項權利。在發(fā)生多起學校敗訴的糾紛中,有的學校權利隨意擴大,采用類推、比照條例和隨意擴大自主管理權,導致了大學生的受教育權受到侵害。

第五,學校管理程序存在瑕疵。正當程序是法治理念中的重要內容。管理過程中的正當程序是相對人權利保障的基本要求,沒有正當程序,受教育者在學校中的“機會均等”就難以實現(xiàn),其合法的“請求權”、正當?shù)摹斑x擇權”、合理的“知情權”就難以得到保障和維護。從學生狀告學校侵權訴訟案來看,缺乏正當程序,存在程序瑕疵,是高校在行使管理自時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如,學校依法行使自主管理權對違規(guī)學生作出處罰時,應包括學生的解釋和申訴程序、學生管理部門的調查程序、專門委員會聽證并作出處罰建議的程序、作出行政決定的程序、具體實施處罰的程序等,缺乏其中的一項程序,就有可能造成對學生的侵權,從而成為學生狀告學校的理由。

三、加快推進高校學生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用法治的理念和精神解決實踐中存在的高校學生管理法律問題,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受教育權和各種合法權益,依法規(guī)范高校學生管理的內容和方法,積極推進高校學生管理的民主化和法治化,這不僅是貫徹依法治國、依法治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的客觀要求。法治是時代的呼喚,是社會的需要。高校作為社會的一個組織系統(tǒng),自然不能游離于法治的觸角之外,高校的學生工作理應置于法治之內。從這個意義上講,完善高校學生工作的法律秩序,進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構建,是高校學生工作走向現(xiàn)代化的一個標志。

(一)樹立依法治校理念,融入人文關懷精神

高校學生管理必須堅持法治理念。我國《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的出臺標志著高校的管理進人了法治化的時代。1999年教育部在正式文件中提出了要“積極推進依法治?!?,由此在中華大地掀起了一股依法治校的熱潮。然而,不少從事高校學生管理的人員往往囿于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舊的行為方式的慣性以及缺乏應有的理論指導,在學生學籍管理乃至后勤服務管理方面,仍然習慣于用政策、道德以及行政手段來治理學校,由此造成了學生與校方的對立和沖突。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必須盡快樹立依法治校的理念才能夠擺脫困境。法律有規(guī)定的必須遵守法律的規(guī)定,沒有規(guī)定的,也應該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超越法律范圍,限制學生的權利,或者處罰(分)學生,不管主觀愿望如何,都是不允許的。特別要防止權力的濫用與亂用。在這方面,我們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有的學校,對學生的處罰(分)制度公開不夠,有的甚至是暗箱操作,對什么樣的情況給予何種處理,缺乏詳細的規(guī)定,人為因素太重;處罰(分)學生時,并未履行嚴格的程序,對學生的異議權沒有給予足夠的保障;還有的個別學校設定了許多對學生罰款處罰。按照我國《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guī)定,學校這種做法是很值得非議的。所有這些,都說明高校學生管理法治化中存在的問題,說明強化法治觀念、堅持法治原則具有非?,F(xiàn)實的意義。

高校學生工作的價值導向過去主要是著眼于有效地規(guī)范和維護正常的學校教育秩序,而對于如何以人為本、維護學生的權益重視不夠。高校在推行法治的同時,不僅要關心國家、學校的利益以及教師的利益,更要關心學生的利益,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權利價值,關心學生的權利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的權利意識,激勵學生的權利追求。在學校“立法”—制定管理規(guī)章制度時,特別是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管理制度時,應該進行認真的研究,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某些問題可以實行類似聽證的做法,使制度科學化、合理化,切實增強制度的可執(zhí)行性。學校的各種規(guī)章應該公示,要使得學生了解和掌握。學生管理必須體現(xiàn)民主、平等的精神,在管理工作中公正地善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權利,堅持做到有管有放、有寬有嚴,確保學生應有的法律權利和正當?shù)睦妫瑸閷W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最佳條件。

(二)建立學生參與機制,完善利益表達制度

高校學生管理必須堅持民主思想。作為學生工作的主要對象,學生利益和學校的利益在總體上是一致的,但在具體情況下又往往存在某些矛盾。思想教育工作要實現(xiàn)指導和幫助學生成長成才的目的,就必須讓學生能夠充分表達他們的意愿,反映他們的利益,調動他們民主參與的熱情,從而增加他們對學生工作的認可度,減少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工作效果。實行擴招政策以來,高校規(guī)模迅速膨脹,為了維護正常的學校教育秩序,制定了諸多規(guī)章制度。囿于管理者習慣思維的局限性,這些規(guī)則的制定過程中往往缺乏學生的參與,導致帶有明顯的“泛道德主義”傾向。這些規(guī)章往往特別強調高校的公共利益,忽視學生個人利益,并以公共利益為借口過多地要求學生奉獻服從,以致在規(guī)章施行過程中,遭到學生的反對和抵制。規(guī)章作為一種行為規(guī)范,只有與社會相協(xié)調時才能成為一種有用的規(guī)則。要達到與社會發(fā)展的契合,規(guī)章必須是各方主體不同利益的有效充分的平衡。學生作為高校的管理相對人,其自身利益與學校利益在總體上是相一致的,但在具體領域也存在著許多差異。因此,高校中和學生切身利益相關的規(guī)章必須體現(xiàn)學生的利益,表達他們的意志,否則就很難得到他們的認可和支持,導致實行成本大大提高。為此,我們必須建立起完善的利益表達制度,讓處于弱勢地位的學生充分、有效地表達自己合理的見解和反映自身的利益,使高校不同利益之間在公平程序中得到有效博弈,從而增添規(guī)章的正當性和學生的認可度。比如高校學生會制度和學生代表制度,高校通過這兩個制度促使學生的參與,有利于體現(xiàn)學生的意志,尋找學生利益和學校利益的優(yōu)化點,減少規(guī)章實行的摩擦和阻力。同時,建立這種制度就能夠使學生與學校管理者增加溝通,減少矛盾,同時也為決策者提取信息資源提供了一條捷徑,可大大縮短信息交流的管道,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規(guī)范學生管理程序,維護學生合法權益

西方有句古老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當?shù)玫綄崿F(xiàn),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xiàn)?!惫芾磉^程中的正當程序是相對人權利保障的基本要求。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應堅持正當程序原則,通過正當程序控制管理過程,規(guī)范權力的運行秩序,使權力的行使遵循符合法治精神的規(guī)范步驟和方式,避免管理運行的無序性、偶然性和隨意性,保證管理行為的合法性和高效性。為此,高校管理部門必須建立科學、合理、嚴格的程序機制,以保證受教育者在學校中的機會平等得以實現(xiàn),其合法的請求權、正當?shù)倪x擇權、合理的知情權得以保障和維護。處罰(分)學生,必須嚴格按照程序進行。例如在高校對違規(guī)學生進行處罰時,就必須建立一套完整嚴格的程序,包括學生管理部門的調查程序、學生的申訴程序、專門委員會的聽證程序等等。

(四)強化司法審查原則,保障高校依法治校

依據(jù)我國《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在校大學生作為受教育者享有眾多權利。高校一方面有權依法對學生進行管理;另一方面有義務尊重和保護學生的權利,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法律救濟。超級秘書網(wǎng)

第3篇

關鍵詞:除草劑;藥害;原因,對策;補救措施

農田化學除草作為一項簡化栽培措施,在農業(yè)生產中被廣泛應用。隨著使用面積的不斷擴大,除草劑藥害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F(xiàn)就除草劑產生藥害的癥狀、原因、預防措施以及產生藥害后解除藥害的途徑展開分析,以供參考。

1除草劑藥害的癥狀與危害

藥害是指在農田化學除草過程中,由于除草劑的作用,導致作物受害。從整株來看,主要表現(xiàn)為植株矮縮、畸形、叢生;從根系上看,主要是根系生長受抑制,根尖膨大,根短而粗,無次生根或很少,無根毛;從莖上看,主要是莖縮短、變粗、彎曲、脆弱易折斷;從葉片上看,皺縮、卷曲、失綠、變黃、干枯;從芽上看,生長點壞死或畸形,導致生長停滯;從花上看,萼片、花瓣、雄蕊、雌蕊數(shù)增多或減少,形狀異常,花而不實,由此造成減產,甚至死苗絕產。其種類有以下4種:一是對當茬作物產生藥害;二是對敏感作物產生藥害;三是對下茬作物產生藥害;四是“二次藥害”。

2除草劑藥害產生的主要原因

2.1用藥不對路

除草劑具有很強的專一性和選擇性,其防除對象有一定的范圍,一旦用錯就會產主藥害。如2,4-D丁酯主要是在麥田使用防除闊葉雜草的除草劑,如果錯用于棉花、瓜菜等,就會產生藥害。如果把滅生性除草劑草甘膦或克蕪蹤錯誤地當成選擇性除草劑使用,噴到作物上,也會產生藥害。

2.2用藥時間不當

除草劑的適用期是很嚴格的,有些除草劑只能是播種前或播后苗前使用,苗后使用就會產生藥害。有的除草劑需在苗期使用,在苗較大時用就會產生藥害。如麥田除草劑用在春天防除雜草,必須在小麥苗期至拔節(jié)前使用,小麥拔節(jié)后再用就會發(fā)生藥害;玉米田使用的2,4-D丁酯,用晚了就會產生藥害。

2.3隨意加大用藥量

除草劑的使用量是有規(guī)定的,任意加大用藥量也會造成藥害。當前農民在購買和使用除草劑時,為了保證除草效果,隨意加大用藥量,這勢必造成一定的藥害。

2.4環(huán)境不適

除草劑的使用是有一定環(huán)境條件要求的。如果把除草劑用于砂性土地,則很容易產生藥害,特別是水溶性大、移動性強的除草劑。在溫度過高或低溫時作物抗逆性差,此時使用除草劑也易造成藥害。不同作物品種對除草劑敏感性也有差異,敏感性強的品種也容易產生藥害。在大豆田應用甲草胺、異丙甲草胺以及乙草胺時,噴藥后如遇低溫、多雨、寡照、土壤過濕等,會使大豆幼苗受害,嚴重時還會出現(xiàn)死苗現(xiàn)象。

2.5土壤殘留

在土壤中持效期長、殘留時間久的除草劑易對輪作中敏感的后茬作物造成傷害。如玉米田施用西馬津或阿特拉津,對后茬大豆、甜菜、小麥等作物有藥害;大豆田施用廣滅靈、普施特、氟樂靈、氟磺胺草醚,對后茬小麥、玉米有藥害;小麥田施用綠黃隆,對后茬甜菜有藥害。此種現(xiàn)象在農業(yè)生產中易于發(fā)生而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2.6藥械性能或清洗不徹底

如多噴頭噴霧器流量不一致、噴霧不均、噴幅連接帶重疊、噴嘴后滴等,造成局部噴液量過多,使作物受害。用過除草劑的噴霧器,沒經(jīng)徹底清洗,又噴殺蟲劑或其他藥劑,往往致使敏感作物發(fā)生“二次藥害”。

2.7霧滴揮發(fā)與漂移

高揮發(fā)性除草劑,如短側鏈苯氧羧酸類、二硝基苯胺類、硫代氨基甲酸酯類、苯甲酸類等除草劑,在噴灑過程中,<100μm的藥液霧滴極易揮發(fā)與漂移,致使鄰近被污染的敏感作物及樹木受害。而且,噴霧器壓力愈大,霧滴愈細,愈容易漂移。在這幾類除草劑中,特別是短側鏈苯氧羧酸酯類的2,4-D丁酯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在地面噴灑時,其霧滴可漂移1000~2000m。禾大壯在地面噴灑時,霧滴可漂移500m以上。

2.8混用不當

不同除草劑品種間以及除草劑與殺蟲劑、殺菌劑等其他農藥混用不當,也易造成藥害。如酯類除草劑與磷酸酯類殺蟲劑混用,會嚴重傷害棉花幼苗,敵稗與2,4-D丁酯、有機磷、氨基甲酸酯及硫代氨基甲酸酯農藥混用,能使水稻受害等。此類藥害,往往是由于混用后產生的加成效應或干擾與抑制作物體內對除草劑的解毒系統(tǒng)所造成的。

2.9除草劑質量差

除草劑質量差,含有一些對作物有害的物質或雜質,也會發(fā)生藥害。

2.10除草劑降解產生有毒物質

在通氣不良的稻田土壤中,過量或多次施用殺草丹會形成脫氯殺草丹,嚴重抑制水稻生育,造成水稻矮化。

3避免產生藥害的有效措施

3.1做好噴藥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根據(jù)作物種類和防除對象,購買對路除草劑,依據(jù)標鑒上的說明,弄清藥劑名稱、劑型、有效成分含量和使用量;其次,搞好藥械檢修,做好試運轉,進行清水模擬試噴,計算好噴幅,行走速度和1噴霧器(1桶)水應噴的面積;再次,準確丈量土地面積,按實測面積計算藥量,防止藥量過大或不足。

3.2嚴格掌握用藥適期

根據(jù)除草劑的性能,播前土壤處理,播后苗前、苗期莖葉處理都必須掌握好用藥適期,如播前施藥要在播種前7d左右噴灑混土,播后苗前應在播種后3d內噴藥,莖葉處理要在苗期進行。

3.3嚴格掌握用藥量

用藥量要根據(jù)雜草密度、大小以及氣候條件等確定用藥量,特別是一些高效除草劑,必須嚴格控制用藥量,防止發(fā)生藥害。

3.4農田化除作業(yè)區(qū)要遠離敏感作物田

要根據(jù)除草劑的性能、對某種作物的敏感度確定間隔距離(至少500m以上),避免除草劑飄移到敏感作物上發(fā)生藥害。

3.5選擇適宜環(huán)境條件用藥

要根據(jù)土壤溫度、濕度、土壤質地、整地狀況等正確選擇施藥,在大風天和炎熱中午禁止用藥。砂性土壤應適當減少用量或不用。

3.6搞好藥劑稀釋

使用除草劑最好采用二次稀釋法,即先把原藥用少量水稀釋攪拌均勻,然后再按稀釋倍數(shù)加足水量,噴藥時做到均勻周到。

3.7用藥器械要徹底清洗干凈

噴過除草劑的噴霧器械要認真徹底清洗干凈,改噴殺蟲劑或殺菌劑前要用清水試噴,確定無藥害時再用。除草劑和殺蟲劑不宜混噴。

3.8注意除草劑的合理輪用

因為連年使用同一種長效除草劑有累積作用,容易造成雜草產主抗藥性或產生藥害,影響下茬作物,要合理輪用不同的除草劑。

3.9要熟悉除草劑的藥性

使用滅生性除草劑時,要在噴霧器噴頭上加戴防護罩,定向噴霧,避免將藥液噴到作物上,發(fā)生藥害。

3.10搞好藥劑試驗

在推廣使用新的除草劑之前,要搞好田間試驗,檢驗除草劑的除草效果和對農作物的安全性,防止發(fā)生藥害。

4除草劑藥害補救方法

一些農民由于缺乏除草劑使用知識和經(jīng)驗,有的甚至用1個噴霧器噴用多種除草劑,因此導致除草劑藥害農作物的嚴重后果。一旦農作物受害,應及時采取相應補救措施,減輕或避免損失。

4.1迅速用清水反復沖洗

噴除草劑過量或鄰近作物的敏感葉片遭受藥害時,要立即用干凈的噴霧器裝入清水,對準受藥害植株噴灑3~5次,可清除或減少作物上除草劑的殘留量。對于一些遇堿性物質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劑,可用0.2%的生石灰或0.2%的碳酸鈉清水稀釋液噴洗作物,效果較好。對藥害連片的田塊,除進行葉面噴水沖洗外,還應足量灌水,促使根系大量吸水,以降低作物體內藥物濃度,緩解藥害。對于施藥過量的田塊,應及早灌排洗田,將大量藥物隨水排出田外,能有效減輕藥害。

4.2噴施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

用1500倍液云大-120用量為375~450mL/hm2,或用225mL/hm2的1000倍植物動力2003;500倍或綠風95,在上午露水干后或傍晚用噴霧器噴在作物葉片的正反面上,可收到“起死回生”的效果。針對藥害性質,應用與其性質相反的藥物中和緩解。如小麥、水稻噴施2,4-D丁酯過量時,可噴施20mg/kg的赤霉素稀釋液,用量為600~750kg/hm2,噴后7d,莖葉生長即恢復正常,比未噴施赤霉素的增產10%以上。

4.3追施速效肥料

依照作物生長季節(jié)和對肥料的需要,適當增加肥量,結合澆水追施速效化肥。除進行土壤追施速效肥外,還要葉面噴灑1%~2%的尿素或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對促進作物生長、提高作物抗藥害能力有顯著效果。

第4篇

【關鍵詞】大學生 權利 法律保護 策略

在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下,教育領域也逐漸形成了比較獨立的法律體系。但是,從總體上看,教育領域的法律體系發(fā)展仍存在一些問題,表現(xiàn)為近幾年逐漸增多的大學生狀告學生侵害其權利的糾紛問題。在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深入發(fā)展下,高校學生的法制意識和權利意識逐漸增強。因而,在新的時期,高校教育“法治化”和大學生日益增強的法律維權意識沖突問題是我國現(xiàn)階段教育發(fā)展亟待解決的問題。怎樣形成能夠保護大學生權利的法律保護體系成為眾多學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大學生全力法律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受教育權被侵害

受教育是我國先憲法認可和保護的權利,大學生的受教育權主要包括接受國家教育以及國家對教育的評價兩個方面。在當今知識經(jīng)濟時代,教育對一個人的影響愈發(fā)重要,高校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時候還需要維護大學生的基本法律權利。高校對學生行使處分權的時候不僅要關注合法性問題,而且還需要注重適應性問題,不能擅自擴大學校對學生的處分權力。但是實際情況是,一些高校對學生勒令退學的處罰上不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另外,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教育領域長期存在“師道尊嚴”的現(xiàn)象,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是單向的主導關系,教育教學管理忽視對學生個人受教育權的關注。“官本位”思想下,學生也無法在真正意義上參與到高校的民主監(jiān)督和管理中。

(二)參與高校民主管理的權利被剝奪

學生參與高校民主管理是其權利得到保障的關鍵,但是在實際上,高校管理堅持的依然是行政管理模式,雖然每個高校都設立了和學生利益相關的自治性學生會組織,但是它的職能實現(xiàn)仍然需要借助學校給予的 權利,在本質上依然是服務于高校行政權和管理權的,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民主管理參與性質。

(三)人身權沒有完全得到保障

學生在校人身權主要是指除了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之外的學生基于學生身份的和學校之間的契約關系,具體包括身份權和人格權兩種,現(xiàn)階段高校學生人身權沒有完全得到保障表現(xiàn)在:第一,健康權沒有得到保障。比如在2011年的時候,某大學生在實驗室感染傳染病的事件。第二,人格權沒有得到保障。高校對學生的管理常用觸罰性和禁止性的規(guī)定。

二、完善大學生權利法律保護的策略

(一)高校內部要樹立尊重大學生權利的法律意識

第一,高校內部要加強對學生受教育權的關注。高校教育人員需要認識到自己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僅是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而且也是教育權和受教育權的關系。大學生在高校學習生活的時候不能完全是被動地接受教育,而且在接受教育的同時還需要得到教育對其教育權的維護。高校在管理運作中需要改變原有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在實際行動上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法律權利。第二,高校內部要進一步強化法治理念。在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深入發(fā)展下,高校學生從傳統(tǒng)的“義務”主體變成“權利”主體。為此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要形成“權力本位”思想,在教育管理中以學生為本。高校需要將對學生權利的保護體現(xiàn)在日常規(guī)章制度中,注重對學生權利保護的細節(jié)處理。公示學生處分的時候需要對其隱私內容進行隱去,或者采用模糊的語言。教師和學校管理者也需要注重保護學生的隱私。

(二)高校大學生需要加強自我維權理論的學習

第一,高校大學生要培養(yǎng)自己維權意識和斗爭精神。具體要求大學生在平時要認真學習法律法規(guī),了解學生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guī)。知法守法,在學校的活動中更好約束自己的行為。第二,大學生可以學生會素質、團支部、社團等團體開展相應的法律知識競賽、辯論賽等,多觀看大學生維權案例,關注社會上發(fā)生的和大學生權利相關的事件,從多種途徑中了解到維權知識和維權辦法。

(三)完善高校學生權利保護法律制度

第一,完善高校學生權利法律救濟制度。在學校管理中,高校在行駛教育行政管理職權和學生發(fā)生爭議的時候,需要擁有相應程序法的保障,進而實現(xiàn)對學生基本權利的保護。高校要允許學生對其有重大影響的措施提訟,比如學籍開除、勒令退學、不發(fā)或者遲發(fā)畢業(yè)證等。高校在設置司法程序的同時要完善與之適應的行政救濟程序。學生對學校處分不滿的時候,可以申請行政復議。第二,完善《高等教育法》對大學生權利的保護。雖然我國形成了社會主義教育法律體系,但是受其立法性不高的影響,在對高校學生權利保護的時候存在內容不規(guī)范的問題,缺乏有效的權利救濟途徑。為此,在原有的《高等教育法》中需要適當增加學生如果得不到公正待遇或者求助時候的策略和途徑。

(四)建立高校學生維權機構,拓展學生的權益內容

第一,借鑒國外先進成功經(jīng)驗,在學校內部建立負責學生維權工作的專門機構和專職人員,并按照一定的標準對高校維權工作人員開展相應的科學考評。第二,結合社會發(fā)展形勢建立學生維權制度,拓展高校學生的權益內容。1、信息公開制度。通過信息公開充分滿足學生的知情權,對于涉及到學生權利義務的信息,高校都需要對外公開,并要設置相應的主動告知監(jiān)督部門。2、設立聽證制度。通過聽證制度,高校要積極聽取學生的辯解意見。在做出對學生處罰的時候,學生本人有權利為自己進行辯解,學校也要為學生的自我辯解提供機會。

結束語:綜上所述,高校教育現(xiàn)代化發(fā)展和法治化建設要求要進一步完善高校學生權力法律保護體系,完善高等教育法律制度。高校管理者要改變自己原有的管理理念,在學校管理中做到以生為本,人性化管理學生。在思想意識提升和制度的規(guī)范約束下,我國高校和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問題將會逐漸化解、減少,從而進一步促進高校現(xiàn)代化教育發(fā)展,促進學生更好成長。

參考文獻:

[1]葛琳.大學生勞動權的法律界定及保護――基于大學生兼職的視角[J].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14,03:54-56.

[2]黃明光,張冰霄.從國際公約與法律角度看大學生就業(yè)難與對策[J].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04:165-168.

第5篇

[關鍵詞]畢業(yè)論文 質量評價 AHP 模糊綜合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01-0244-02

大學生畢業(yè)論文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xiàn),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重要實踐環(huán)節(jié)[1]。畢業(yè)論文的質量除了檢驗學生的專業(yè)水準和各種能力外,也是衡量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質量乃至學校的總體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由于多種主客觀因素對高等院校的影響,本科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工作進行得十分困難。如何克服評價過程中的不確定和模糊性問題成為解決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難題的關鍵之所在。

1 研究背景

對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眾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許駿提出了靜態(tài)評價和動態(tài)評價方法相結合的畢業(yè)論文質量評估方法,將針對畢業(yè)論文管理工作的抽查與對論文撰寫過程的管理質量評價結合起來,實現(xiàn)了面向過程與面向結果相結合的評價[2];余嘉元等在建立包含選題意義、研究現(xiàn)狀、技術路線等10個涉及論文寫作全過程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VPRS和證據(jù)理論相結合的畢業(yè)論文綜合評價方法[3];也有學者實現(xiàn)了AHP和FCE兩種方法的結合,提供了一種具備良好操作性的評價方法[4]。除了傳統(tǒng)的學校評價、主管部門評價等方式外,第三方評價也成為解決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的重要手段[5]。

目前,各大高校主要運用直接打分法、加權求和法、經(jīng)驗評估法對本科畢業(yè)論文進行評價。但是,這些方法卻普遍存在著操作性難,主觀性太強等不可避免的缺點。模糊綜合評價法有效解決了評價過程中評價因素的復雜性、評價對象的層次性、評價標準中存在的模糊性等一系列問題,因此,該方法對于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具有較好的適用性。

2 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畢業(yè)論文質量主要反映在選題的合理性、專業(yè)理論知識的扎實程度與研究能力、成果的創(chuàng)新水平以及行文寫作的規(guī)范性等方面[5],其評價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選題質量

論文選題是畢業(yè)論文撰寫過程的第一步,它將決定論文工作是否具有必要性和現(xiàn)實意義。一般可從專業(yè)相關性、選題難度、、可行性、應用價值、選題范圍、新穎性等方面進行考察。

(2)能力水平

能力水平是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可以從文獻綜述、外文翻譯和知識水平三大方面進行考察。

(3)成果質量

成果質量指標是評價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尺度,是論文成果的一種評價。主要由三方面內容所構成:①成果水平;②寫作能力;③論文規(guī)范。

3 畢業(yè)論文質量的模糊綜合評價

3.1 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指標權重確立

結合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指標大都難以定量的特點,本研究采用AHP法求指標權重[6]:

(1)構造判斷矩陣

在層次結構中,比較其對于準則的重要程度,將比較結果按重要程度以1至9級進行量化標度,構成判斷矩陣。以一級指標為例,一級指標a=(a1, a2, a3),其判斷矩陣A={bij},i, j=1, 2, 3,bij=ai/aj。本文綜合幾位教授意見及參考相關的文獻資料對于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指標的研究分析,采用Saaty的1-9標度法給出bij,得到判斷矩陣A。

(2)求解判斷矩陣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

計算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Wa。[Wa,λ]=eig(A)

Wa=( 0.1460,0.8540,0.4994 ),λ=3.0246。

(3)一致性檢驗

通過兩因素比較得到的兩兩比較矩陣在有些情況下可能會得到一些不一致性的結論,只有通過一致性檢驗的結果才能進一步進行分析,一般我們通過計算一致性比例(CR)進行檢驗:CR=CI/RI。當CR≤0.1 時,兩兩比較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當CR>0.1 時,兩兩比較矩陣應做適當修正。

本文中,隨機一致性比率CR=CI/RI=0.0212

(4)求指標a的權重

歸一化處理特征向量Wa,得到指標a的權重Wa=(0.0974,0.5696,0.3330)。

(5)重復步驟(1)至(4),計算各級指標的權重

設B是指標a中第i個指標對應的下一級指標b的判斷矩陣,指標b由m個指標組成。Wb(j)是矩陣B的第j個特征向量,則第j個指標的權重為:

計算判斷矩陣A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Wa。按[Wb λ]=eig(A)的方法進行計算,獲得結果:Wb=(0.2123,0.3993,0.2123,0.0644,0.8016,0.8600)λ=6.1995。歸一化處理特征向量Wb,Wb’=(0.1160,0.2182,0.1160,0.0352,0.0446,0.4700),由于選題質量a1=0.0974,則Wb(a1)=(0.0113,0.0213,0.0113,0.0034,0.0043,0.0458)。同理可得到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各個指標權重值如表1所示。

3.2 畢業(yè)論文質量的模糊綜合評價過程

(1)獲得模糊評價矩陣方法

首先,制定論文質量的評語集{優(yōu)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假設共有W名評審委員,對第Xij項指標因素合計有kijt個人在第t個評語上劃“√”,那么可以認為整個評審委員會對該評價對象企業(yè)在第Xij項指標因素的評價中劃“√”的概率(第Xij項指標因素屬于第t個評語的程度,即頻率分布)為rijt=kijt/w。根據(jù)評審委員在該項指標因素的5個評語劃“√”的頻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可以寫成一個單項指標評價的行向量,即:

Rij=(rij1,rij2,…,rij5)=(kij1/w,kij2/w,…,kij5/w)

其中rijt表示某指艘蛩夭慵噸械牡ij個因素xij在第t個評語上的頻率分布,一般將其歸一化,使之滿足。

由此可以得到某一單因素模糊綜合評價矩陣Ri=(Ri1,Ri2,…,Rit。)。

如可得到c1,c2這兩個指標模糊評價矩陣:

獲得b1b2b3b5b6指標的模糊評價矩陣:

同理,對所有外層的指標用到的模糊評價矩陣都可通過該方法獲得。

(2)數(shù)據(jù)處理

將指標因素權重向量A和與其相對應的指標模糊評價矩陣進行復合運算,其中B=AR,在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模型中,當?shù)贸鱿乱粚蛹壍木C合評價Bi后,把Bi歸一化得到Bi’,以作為上一層級指標因素的單因素評價,于是得到上一層級的模糊評價矩陣,進而可以求得此層級的綜合評價結果[7]。類似地,可逐級計算,最終得出畢業(yè)論文質量模糊綜合評價的結果。以指標b4為例,它的下一層級指標為c1,c2。

(3)計算綜合評價值

為了更好更直觀的表現(xiàn)某生的畢業(yè)論文成績,可以將評語集數(shù)量化。對于評語集引入百分制,顯然,評語集中優(yōu)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這5個等級的分數(shù)重心依次為:95、85、75、65、55,于是可用算出畢業(yè)論文質量的綜合得分。

從而,我們可以確定這篇論文的得分為79.9095。

4 結束語

針對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中存在的主觀性過大、隨意性太強的問題,本文在建立了畢業(yè)論文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應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數(shù)學方法建立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實現(xiàn)了對大學生畢業(yè)論文質量的科學評價。該方法全面考慮了影響畢業(yè)論文質量的各種因素,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能夠充分體現(xiàn)評價因素和評價過程的模糊性,又盡量減少個人主觀臆斷所帶來的弊端。

參考文獻

[1] 張曉帆.新形勢下應用型高校畢業(yè)設計改革實踐與探索[J].人民論壇, 2015,(33):151-152.

[2] 許駿.本科經(jīng)管類畢業(yè)論文質量靜態(tài)與動態(tài)評價研究[D].東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 余嘉元,汪存友.基于VPRS和證據(jù)理論的畢業(yè)論文綜合評價研究[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7,43(14):230-232.

[4] 李敦東.基于AHP-FCE的外語專業(yè)畢業(yè)論文綜合評價系統(tǒng)設計與應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9):79-82.

[5] 劉任熊,楊財根.引進第三方評價:高職畢業(yè)設計(論文)改革研究――以旅游管理專業(yè)為例[J].職教論壇,2015,(32):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