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化學學科論文

化學學科論文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3-23 15:12:5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化學學科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化學學科論文

第1篇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應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課內滲透社會生活中的化學,并使其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和進度來進行,只有這樣才能鞏固課內知識,同時也能及時拓展課外知識,使課內、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累贅感,反而覺得所學知識更豐富,實用性更強。例如,在“氮和磷”的教學中,以“我們每時每刻都在氮氣的包圍之中”的現(xiàn)實場景引入氮氣的物理性質,說明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進而引出氮氣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也可以講述在打雷閃電時氮分子與氧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一氧化氮分子的場景,介紹了后續(xù)幾個反應后,得出諺語——“雷雨發(fā)莊稼”的結論。在講到NO的毒性時,補充NO作為信使分子在生命過程中的重要功能,讓學生帶著驚訝的情緒對NO產生了新的認識。

通過緊密結合教材基礎知識或重點知識的應用性知識的補充、討論與交流,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化學的角度逐步認識自然與環(huán)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生活、社會中的化學問題的意識,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給學生未來發(fā)展所需要的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運用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分析和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二、進行熱點滲透教學

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各種情景素材如化學史料,日常生活中生動的自然現(xiàn)象和化學事實等,能夠強化學生對化學與生活有關、對生活有用的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如現(xiàn)行高中化學教材中“人類保護臭氧層的行動”,這既是一個自然科學問題,也是一個“人文意識”問題,圍繞“從電冰箱的普及與換代到臭氧層”開展探究,指導學生查閱文獻,訪問網站,獲得知識。在講授重金屬汞的性質時,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討論其危害,講述汞蒸汽對人體的危害可以使學生們認識到用行動防止汞污染的重要性,例如怎樣清理破碎的水銀溫度計、如何處理含汞的廢舊電池、廢日光燈管等,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使化學教學更貼近于社會實踐,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會覺得所學知識富有時代感,具有實用價值,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未來的人文關懷,將自然科學融入整個人類文化的背景中思考和分析。

三、進行生活與化學關系專題教學

高中化學專題教學能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具體教學形式可以將生活中的化學與書本中的化學的聯(lián)系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給學生,介紹化學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介紹世界高新技術發(fā)展的動態(tài)與趨勢,介紹化學在高新科技領域中的作用,介紹化學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介紹化學與社會的關系,如健康、保健、能源、資源、環(huán)境等社會問題。例如可以向學生講解當前化學合成材料的發(fā)展概況,人類已經可以制造出可以替代人體多個部位的化學材料。

四、與生活中化學知識相關的實驗探究教學

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化學實驗的基礎上,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轉入抽象的邏輯思維,從而提高理性認識?;瘜W實驗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謹慎的科學態(tài)度,以貼近生活和發(fā)生在身邊的化學現(xiàn)象為素材,組織探究實驗活動,既培養(yǎng)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又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在國民經濟及生活中的實際運用。例如選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進行“鮮果中維生素C的還原性”、“自制肥皂與肥皂的洗滌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簡易電池”、“溫度對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的影響”等實驗。選取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為實驗內容可進行“用氧化還原滴定法或電化學分析法測定污水中的化學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進行模擬保水試驗”等實驗。通過化學實驗來解釋和解決日常生活和社會實際問題,對于拓展化學實驗的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五、進行與生活有關的論文寫作教學

布置學生撰寫小論文或課題報告,探討實驗中的問題或寫出自己的體會。教師向學生介紹撰寫小論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文字能力不做高要求,只要論據能說明論題,條理清楚,說得明白就達到了要求。例如,將“糖類”設計成主題為“糖類與生活”的拓展課,課前充分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提出他們感興趣的課題,引導他們提煉成“糖在生活中的分布”、“血液中的葡萄糖”、“糖與糖尿病”、“糖與減肥”、“糖與健康”等小課題。然后把全班學生組合成幾個組進行專題研究,同學們查找資料、走訪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進行實驗,在組內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形成課題報告。

此外,遵循自愿的原則,鼓勵學生將課外新聞記者材料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組織,寫出科技小論文。在將閱讀材料整理成文章,并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問題的學風,促進學生獨立思考,提高自學能力的組織語言的能力。

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直接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應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瘜W教學內容可分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用語、化學計算以及化學實驗等,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或者說都能很好地聯(lián)系社會和生活實際。本文就當前化學教學與學生生活不能緊密聯(lián)系的現(xiàn)狀提出將生活中的化學滲透在化學教學中的相關教學方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在社會生活中,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接受這樣一種適應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式,并愿意在教學中付諸實現(xiàn),同時還要加強自身的專業(yè)化學習,注意搜集各種新知識,注重引導學生認識各科知識的普遍聯(lián)系,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真正的進入化學學科的殿堂。

參考文獻:

[1]張愛玲.化學與生活[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2,(11):58-59.

[2]李琴.將社會生活中的裕學滲透在化學教學中[D].華中師范大學,2008:3-27.

[3]張俊英.現(xiàn)代生活中的化學[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

[4]劉長笑.生活中的化學問題與綠色化學[J].中國科技信息,2008.

[5]吳君磊.讓化學課堂回歸生活世界[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5):91-92.

第2篇

1.生物化學教學沒有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近幾年來,地方本科院校一般由傳統(tǒng)的??圃盒I穸?,其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了區(qū)別于研究型本科和職業(yè)型??迫瞬?,主要是培養(yǎng)適合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應用型人才。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辦學轉型過程中,在人才培養(yǎng)與辦學理念上盲目的追逐研究性本科院校的腳步。生物化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教學內容往往定位在為學生考研和繼續(xù)深造打下基礎,似乎該課程與地方經濟發(fā)展的關聯(lián)不大。目前培養(yǎng)的學生,在生物化學知識的綜合應用方面不能適應當今社會對特色動植物資源的保護、開發(fā)、利用能力人才的需求。其實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還是較容易體現(xiàn)地方特色,學生在學習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及代謝機理時,增強學生利用地方特色動植物資源,進行生物活性成分的分析、開發(fā)、利用等方面的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yǎng)人才。

2.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目前,在生物化學教學中,大部分還是先理論后實驗的教學模式,這樣突出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教學計劃為指導,以教學大綱為依據,以課堂教學為陣地,重視系統(tǒng)理論知識的傳授,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驗證性實驗較多,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實驗較少。每個實驗都是統(tǒng)一的實驗指導,統(tǒng)一的目的要求,統(tǒng)一的操作方法。這種模式使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實驗的效果不好,不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3.課堂教學形式較為單一。目前生物化學的課堂教學多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一定程度地增大教學信息量,豐富教學手段,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適合大學課程的教學。但課堂形式還是采用老師從頭講到尾,學生盲目做筆記,不利于學生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想象力的培養(yǎng)。

4.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目前生物化學課程的最終學業(yè)成績一般包括期末考試成績(70%)和平時成績(30%)。平時成績包括考勤、期中測試、平時作業(yè)等內容;期末的考核方式以閉卷考試為主,強調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掌握程度,死記硬背的東西太多,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更無法檢測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生物化學學科在不斷進步,新知識、新概念越來越多,教材越來越厚,難點越來越多,學生投入的時間和產出的成績往往不匹配。這樣就導致學生上課時不去思考,只能死記硬背,就談不上能力和思維的培養(yǎng)了。

二、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幾點設想

1.教學內容的改革。教學內容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之一,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我院目前有生物工程、植物科學技術和食品科學與工程三個專業(yè),因此在生物化學的課程內容上應有選擇性,即使各專業(yè)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化學知識,又照顧不同專業(yè)的特點。針對生物化學的一些概念和代謝過程難懂的情況,對教材內容要突出主線,濃縮理論知識,刪繁就簡,同時考慮專業(yè)及其后續(xù)課程的需求,盡量深入淺出地將復雜的生化反應講解給學生。在組織教學內容時以蛋白質、核酸、脂類、糖類等生物大分子為主線,詳細介紹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功能及代謝過程,突出靜態(tài)生物化學和動態(tài)生物化學兩部分教學內容。其他部分,比如維生素、激素等可以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在授課時,可以以一些生物化學有關的經典小故事,或與地方經濟發(fā)展密切相關的問題出發(fā),做到各章節(jié)融會貫通,突出實用性和先進性,引導學生探索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從而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2.調整實驗內容。實驗教學是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的重要部分。在實驗設置上驗證性實驗項目,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實驗課內容調整中,總體思路是注重基本技能及基本知識的實用性,重視研究性與先進性,突出學生能力培養(yǎng)。具體內容以實驗項目為載體,構建“基本型、綜合型、創(chuàng)新型”三層次實驗項目,形成由低到高、由單項到綜合、由接受知識到形成綜合能力的逐層提高的實驗課程層次化體系,著力強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結合專業(yè)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要求,分類制訂實踐教學標準,增加實踐教學比重,增設科研創(chuàng)新型實驗內容,拓寬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途徑。課外開放生物化學實驗室,在老師指導下,學生自己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開展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撰寫研究報告,滿足學生自我設計、自己動手的實驗需要。

3.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師素質的不同,要求教學形式必須多樣化。一是改進傳統(tǒng)講授法,對傳統(tǒng)講授法的態(tài)度和做法應該是揚長避短。在生物化學課堂教學中,要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為目的,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狀態(tài);二是在傳統(tǒng)講授法基礎上,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合理使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如講解物質的新陳代謝時,可從學生熟悉的糖尿病、高脂血癥、肝性腦病等臨床疾病入手,采取案例分析討論形式,消除學生學習物質代謝反應的心理恐懼感;講解遺傳信息傳遞時,可采用影音動畫形式,將抽象問題進行具體化;講解生物分子的結構與功能時,可采取列表歸納的形式,將各種生物分子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歸納總結,便于學生掌握。三是課后對講解的內容進行補充學習,主要采取問題探究的形式。在講解部分內容后,老師可布置一些問題,要求學生組成小組后查閱文獻并進行問題探究討論,可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小組成員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如學習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后,可布置問題“雞蛋煮熟吃和生吃,那個更有營養(yǎng)?”,要求學生分查閱資料后討論,將討論結果在下次課時與全班學生分享,老師進行點評。這樣既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拉近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并把兩者有機地貫穿起來,使信息交流呈縱橫交錯的立體結構。通過調整生物化學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使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主動、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4.優(yōu)化考核方式。根據地方院校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我們對生物化學課程的考核方式進行了一些優(yōu)化,主要在于考察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改革創(chuàng)新的能力,將課程考核方式由傳統(tǒng)的單一閉卷考試轉變?yōu)槲墨I閱讀、實踐操作和閉卷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的第一步是閱讀文獻,只有在閱讀文獻中才能體會到如何利用基本理論解決問題,然后再提出新的理論。在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于處于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來講,文獻閱讀的要求不同,應由淺入深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文獻能力和理解科研的設計過程。當學生剛接觸生物化學時,教師可帶領學生閱讀并講解較早的相關綜述,比較淺顯,能夠給學生由淺入深的宏觀印象;當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部分授課結束后,建議學生閱讀一些近些年的研究論文,重點分析作者采用的方法手段是如何支持他得出相應結論的;當物質代謝部分的授課結束之后,可給學生一個選題,比如葡萄糖轉運與糖尿病、脂代謝與高脂血癥等,讓學生自行查閱資料,進行自由提問討論,教師根據講解的程度和回答問題的程度進行評價。實踐操作考核目前已經在許多院校重視起來了。它主要是考核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的處理方式和效果,能反映學生實際操作、溝通協(xié)調、團隊合作能力。地方性本科院校生物化學實驗課上的技能考核,可作為重中之重。通過考核,可促進學生認真做實驗,在實驗的過程中不斷地鍛煉自身技能能力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

三、總結

第3篇

新課改的最大教學理念便是倡導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教學的重點往往是放在學生分數(shù)的提高方面,部分省份學校的教師將學生的分數(shù)神化,將分數(shù)視為衡量班級好壞學生好壞的標準。某種角度上看,傳統(tǒng)的化學課堂教學扼殺了學生在課堂上的獨立思維能力,將學生視為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忽視課堂中對于學生獨立思維的鍛煉?;瘜W課程標準強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這是順應我國市場經濟競爭不斷激烈在學校教育系統(tǒng)內發(fā)生的變革,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課改后部分教師呈現(xiàn)一邊倒的趨勢,在課堂教學中大談改革,重視創(chuàng)新,這些做法有合理的地方,但不能丟棄傳統(tǒng)化學課堂教學的優(yōu)點,不能丟棄學生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高中化學教師應清楚在具備一定化學知識的前提下,才能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的可能,不可能有無知識的創(chuàng)新,因此,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在尊重知識,強調學生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為國家培養(yǎng)出更多創(chuàng)新能力突出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重點,倡導必要的自學策略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便是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第一位,保證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享有的權利。只有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得以保證,新課改倡導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才能得以實施,如果學生的地位不能保證,新課改便會成為一些口號,無法落實,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地位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輔以必要的自學策略,往往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新課標將其劃分為模塊,講授的內容存在一定差別,教師可以在教授部分模塊知識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興趣以及自身的意識傾向獨立完成部分模塊的學習,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學習的機會,化學教師應該及時針對學生學習的問題與困境對學生加以疏導和糾正,以使學生的學習按照正確的路線前行。

三、強調化學教學中實驗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化學實驗效果

在學校教育體系中,化學教學區(qū)別于其他學科的一大特點便是化學教學是建立在實驗的基礎上,在化學授課過程中,通過一定實驗的演示,讓學生掌握部分元素的特性,以達到掌握和應用的目的。高中化學新課改后,化學教學發(fā)生變革,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努力研究新課改后化學實驗的新變化,掌握最新化學實驗的內容與順序,也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大舉措。在人教版的高中化學教材中,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被嚴格區(qū)分為學生實驗部分和教師演示實驗部分,也就是將教與學對立,新課改將二者整合,淡化教與學的矛盾,使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教師的實驗過程中,掌握必要的實驗方法和過程,以便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4篇

以學生為本是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由于學生都有個性和需要等千差萬別,只有設置多元化的課程,體現(xiàn)課程的個性化,人本化,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新課改的教學課標提出,化學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知識技能,也要培養(yǎng)能力和方法,同時情感態(tài)度等教育也不能缺失.從美國、德國、英國等發(fā)達國家的中學化學課程設置看,為了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而開設不同形式的化學課程供學生選修,已成為一種趨勢.例如,美國雖然1993年頒布了《國家科學素養(yǎng)基準》,并在1996年制定了《國家科學教育標準》,但它們只是起了指導性的作用,具體采取何種形式和怎樣實施,就由各學校自己決定了.從化學課程的設置來看,在美國不僅不同的中學各有特點,而且同一中學也有開設幾種不同要求的化學課程,從而最大范圍地滿足了學生在化學知識方面的不同需要.英國很多學校的化學課程和教學形式的設置也都由學校自己制定,因此各學校的化學課程設置也各有特點.日本在教育上雖然實施全國統(tǒng)一課程標準,但設置化學課程也是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設置幾種課程,其中有必修課,也有選修課.

二、學習方式多樣化

純粹的接受式學習已經落后,多種多樣的學習方法慢慢地發(fā)揮了其優(yōu)點.看課本、看視頻、聽教師講解學習等是接受式學習的形式,這一直都是最基礎的.通過對自然、社會現(xiàn)象、文字材料、科學實驗等進行研究,獲得數(shù)據,發(fā)現(xiàn)問題,學習知識,這是另一種發(fā)現(xiàn)式學習,它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等能力,也是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一部分.美國在1993年出版的教科書《社會中的化學》,全書共有8個單元,其中就有21個“你決定”的探究性內容,等于說平均每個單元就有2.5個;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活動對每個問題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然后就是動手實踐、親身體驗和感受的體驗式學習.在實踐生活中,人們通過對事物情感以及問題的反復研究與探索,反復練習實踐與親身感受,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內部知識,從而能從中學習和體會到某些不能用語言講解而得到的知識,然后掌握某些技能,養(yǎng)成某些習慣,并形成某些情感.近年來網絡化學課程開始在一些國家盛行,利用技術上的優(yōu)勢,學生可以自選學習內容,自定學習進程,選擇自己認為合適的學習方法.這些化學課程都體現(xiàn)了多樣化的改革趨勢.

三、課堂教學開放化

輕松融洽的課堂氣氛,不僅能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鼓勵學生敢于表現(xiàn)與表達,還能給學生一個自主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能在思維和探討、合作與學習中學習知識.即可以結合學校教學資源、自然教學資源和網絡教學資源等,以實踐講解和感受等多功能形式教育學生,使教育質量最優(yōu)化.同時也能在學習過程中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思想碰撞,這都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作用.如果在課堂營造一個真實化的情境,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設計模擬,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里進行學習和探究,能有效地促進他們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在教科書《社會中的科學和技術》第三單元里,關于“食鹽的電解及有關化學產品”的學習內容,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工廠實際生產的真實情境,學生要通過探究的方式學習.學生在這真實問題解決的探究環(huán)境中更樂意去融入和研究,更容易在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里應用.

四、網絡教學普及化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社會已經開始進入網絡時代,多媒體的應用已經越來越普及.網絡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利用網絡資源,教師之間也能互相分享資料,不僅能減輕教師的某些板書工作,也能使教學更加形象化、生動化、具體化.網絡化學習也能實現(xiàn)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并進行全新的互動式教學.網絡教學的先進性體現(xiàn)在它的自由化、豐富化和共享化,網絡可以作為一種提供最新教學資源的教學方式,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能讓很多見不到名師的學生也能聽到和看到名師的講解,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每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以及共享者.

五、結語

第5篇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學習興趣,且這種注意或學習興趣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帶著問題學習”,“邊學邊思”,有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判斷、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使化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有效提問是一個很微妙的教學技巧。一個恰到好處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全神貫注進行思考、進入良好的思維情景中。反之,一個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則使學生茫然、無所適從,打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維積極性,它能夠使學生精力分散、進入無緒的遐想中。因此,教師的提問,必須是有嚴密的科學性、邏輯性,即教師要善于提問。一方面所提出的問題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有提高的,并且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另一方面問題提出后還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討論、思考、探究,給予學生充足的討論、思考、探究時間,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即使學生回答錯誤,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傊?,不要使課堂成為教師包辦,自問自答式的教學。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下在教學中是如何進行有效提問的。

在講二氧化碳的性質時,首先演示向放有一高一低兩支蠟燭的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的實驗和向一個集滿二氧化碳氣體的軟塑料瓶中加三分之一水并振蕩的實驗,學生被現(xiàn)象深深吸引,這時及時提出問題:為什么低的蠟燭先熄滅,而高蠟燭后熄滅?這說明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學生會立即圍繞問題積極的思維,通過對現(xiàn)象的分析不難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氣大的物理性質和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的結論。對學生的回答表示贊賞和肯定之后,緊接著提出:充滿二氧化碳的軟塑料甁加水振蕩后為什么變癟呢?學生的思維會更活躍,紛紛舉手強答,請一位同學回答,并要求其他同學判斷回答是否正確,全體同學的思維就會集中在此問題上,課堂氣氛非?;钴S,對問題的答案進行交流,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然后繼續(xù)提問:通過上面的討論二氧化碳有哪些物理性質?學生會輕松的總結出二氧化碳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的物理性質。這樣改變了以往教學中老師講,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自主探究的情況下獲取知識。當學生沉浸在自我獲取知識的喜悅中時,繼續(xù)提問: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嗎?為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來做一組探究實驗。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的問題情景中來,充分調動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看到四朵紫色石蕊染成的小花,第一朵噴醋酸后變紅,第二朵噴水不變色,第三朵放入二氧化碳氣體中也不變色,第四朵噴水后放入二氧化碳氣體變紅,而把變紅的小花取出加熱后又變紫。學生會對實驗產生極大的興趣,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的好奇心受到最大限度的調動,探究意識增強,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使教學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通過小組討論與交流,最終得到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而碳酸不穩(wěn)定常溫或受熱易分解的化學性質。接著提問如何檢驗二氧化碳,學生會立即在腦海中搜索已有的知識,明確利用澄清的石灰水,看澄清的石灰水是否變渾濁的方法來檢驗,從而得出二氧化碳能與石灰水發(fā)生反應的結論。就在這樣層次推進,步步深入的提問中,以問題引導學生有步驟有層次地自主學習,并進行不斷思考,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

再如講質量守恒定律時,首先通過復習提問使學生明確:物質在發(fā)生化學反應時,生成了新的物質,也就是發(fā)生了質的改變。緊接著提出問題:物質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是否改變呢?學生的思維會集中在這個問題上并大膽的提出假設,增大、減少或不變。這時告訴學生下面我們通過實驗探究來回答這個問題。那么學生就會帶著問題認真仔細地觀察和分析實驗,從而獲得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接著又提出問題,一切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為什么?學生又會對這個問題展開激烈的討論,自主探究守恒的原因,而此時會有一部分學生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這時我會問學生: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什么?在學生積極思考的同時,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利用多媒體播放水通電分解這個反應的微觀動畫,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原子重新組合的過程,從中總結出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因為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shù)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不變。然后問學生質量守恒定律有哪些應用呢?在學生對此有著極大好奇心的前提下,我通過舉例子向學生講解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使學生頓感豁然開朗。這樣的一節(jié)課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在問題的引導下不斷的思考與探索,而我們知道在學習的過程有思則明,有明則通,有通則能應萬變,我想這樣教學才應該是有效的。

第6篇

一、現(xiàn)階段高校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

目前,我國高校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據調查,為了提高學生的知識涵養(yǎng),豐富他們的歷史文化知識,大部分高校普遍把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列為選修課?,F(xiàn)階段,高校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在管理政策方面通常呈現(xiàn)多樣化的特點,在具體開設中,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教學狀況如下。

(一)可選的教材種類過多

在我國高校中,由于可選的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教材種類過多,因此,在選擇上并不統(tǒng)一。比如,有的高校所選用的選修教材以講義為主或者由自己編制的教材作為主要授課資源;有的高校選擇以文化教材為主的講義教案;有的高校選擇專業(yè)的歷史類教材。這些教材大多都是由授課教師任意挑選的,其隨意性比較強。

(二)設置的課時量無法達標

由于所選擇的教材不一樣,很多高校在把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作為選修課時,所設置的課時量達不到標準。通常情況下,按照選修課的標準,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課時應該保持在16~30課時之間,但是,很多高校沒有達到這個要求,課時量不足16課時。

(三)考試方式多樣化

因為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所覆蓋的信息量比較大,通常情況下,考試主要以考查為主。比如,論文考查方法、書面考查方法、采用統(tǒng)一以試卷為主的考查方法及觀后感考查方法等。

(四)學分是學生選課的主導思想

以學分為主要的選修點,具有如下特征:課程內容在以同等學分為基礎的前提下,考核相對較容易且所設置的課時較少;大部分學生認為按照學分的標準選課,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實現(xiàn)修滿學分的目的,所以,在選修課中都比較主動。

(五)所選課程邊緣化嚴重

學習任務有沖突時,學生會選擇請假或者退課;部分學生選修了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但并不能保證遵循課堂的規(guī)定。那么,從另一方面來說,學生存在不重視通識類課程的思想,而這種情況也是大部分高校開設通識類課程最突出的特點。從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作為大部分高校的選修課,但是,在實際的學習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每個學校在選材上比較自由,學生給予的重視度以學分為主,對于這類課程的認識過于邊緣化。如果要想更好地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就要充分借助于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這個有利的平臺,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的,從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大力改革。

二、創(chuàng)新高校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教學方法的條件

目前,社會已進入一個高速發(fā)展的科技社會,國與國之間的信息交流更為順暢。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也在我國教育領域不斷滲透,這為我國高校著手進行教學改革提供了非??煽康募夹g資源和教學條件,同時,也為創(chuàng)新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教學方法給予了極大的便利。

(一)歷史文化研究興盛

現(xiàn)階段,歷史文化研究逐漸興盛,不論是傳統(tǒng)的歷史學研究還是現(xiàn)代邊緣化學科的歷史研究,都已經取得了非常豐富的研究成果。歷史文化包括了眾多豐富的知識,現(xiàn)代考古學、文物研究學及傳統(tǒng)服飾學都與其關系密切,在實踐工作中靈活運用歷史學科,非常有意義。而如今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網絡媒體的興起,這些有效的歷史成果可以伴隨出版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新聞媒體的迅速普及,為廣大高校師生提供拓展歷史文化知識最有力的基礎條件。

(二)現(xiàn)代科技非常發(fā)達

現(xiàn)代教育在現(xiàn)代科技的迅猛發(fā)展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萍紩r代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便捷,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利用現(xiàn)展比較完善的網絡技術和數(shù)字技術,為學生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在我國,大部分高校所使用的多媒體教室中通常都會配備電腦、電動屏幕及投影儀,學生可充分享受現(xiàn)代科技所帶來的優(yōu)越性。此外,為了讓不同2017年7月(下轉第9頁)的學校之間能夠更好地進行教學交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廣大高校教師已完全掌握了多媒體教室的使用技巧。而且,很多高校教師依據實際需要制作了非常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課件資源,這不僅為教學方式提供了更多方便,同時也更好地促進了各高校教師在教學中的廣泛交流。

(三)豐富的圖書網絡信息

很多年前,我國很多高校就普遍配備了圖書館。而現(xiàn)在,為了在更大程度上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和教師的教學科研,圖書館內不僅配備了傳統(tǒng)的紙質性書刊,還有非常豐富的檢索資源及網絡書刊,這些豐富的知識資源為廣大師生的教與學提供了便利。

(四)教育觀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力普及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更新人才培養(yǎng)觀念,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教育思想與國外先進的辦學方案有力結合,讓廣大師生在新時代的思想教育方針中,汲取更多的知識力量。大部分高校都提倡要為社會培養(yǎng)大量綜合性人才,提倡尊重學生個性和自主學習的觀念,讓學生在新時代教育思想中更好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鞏固自己,高校以期實現(xiàn)通過通才教育觀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良好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人才。上述內容結合了現(xiàn)代科技與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特點和相互聯(lián)系來闡述創(chuàng)新歷史文化通識課課堂教學方法的條件,這些條件不僅是在教育領域中社會文化經濟發(fā)展的主要影響因素,更為歷史文化通識課的改革研究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方向。尤其是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為通識類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孕育出了非常成熟的條件。

三、高校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教學策略

由上述高校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和有利教學條件可知,只有對高校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與改革,才能使這類課程達到有效開設的目的。相對于專業(yè)歷史課而言,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主要是從教學要求設置的角度來實施的。所以,作為教師,應找到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以科學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素養(yǎng),同時提高他們的民族情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一)堅持現(xiàn)實性與歷史性的完善統(tǒng)一

在教學內容方面,教師要注重加強對學生的通識教育,堅持現(xiàn)實性與歷史性的完善統(tǒng)一。學生通過學習歷史文化通識課,可以更廣泛地了解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并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科學的歷史價值觀。高校學生相對與其他類學生來說,思想更成熟、更穩(wěn)定,他們擁有較多的知識和較強的理解能力,具備對相關的歷史問題和現(xiàn)實社會問題進行正確評價與判斷的能力。所以,在歷史文化通識課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聯(lián)系相關的歷史知識,以啟發(fā)性的詢問方式讓學生從相關問題中聯(lián)合古今中外的歷史進行深入理解與思考。比如,以科舉制度為主要學習內容時,教師可以有效結合現(xiàn)代人才選拔制度和現(xiàn)代的教育制度模式進行全方位分析,這樣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便于他們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見解。

(二)堅持其他專業(yè)知識與歷史知識的相對統(tǒng)一

在實際教學中,選修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學生來自于各專業(yè)。通識類課程從設置目的上來說,與學生所學習的專業(yè)課程是互補的,那么,教師就要依據學生的學科專業(yè)分布情況對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進行選編。比如,如果選擇此類課程的文科專業(yè)學生比較多,那么在授課中可以多增加一些歷史方面的知識;如果選擇此類課程的理科專業(yè)學生比較多,那么在所選擇的學習內容上要偏重一些科技知識,這樣不僅便于打開學生專業(yè)知識和歷史知識相結合的成才之路,也可以大力提升學生對這類課程的興趣。

(三)堅持選用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輔助資料

高校學生的思想相對來說比較成熟,所以,教師在選擇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相關教材方面,要注意所選教材的多樣化和優(yōu)質性??萍嫉陌l(fā)展和網絡的普遍應用為當代歷史文化教學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資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選用傳統(tǒng)的紙質書刊資料,也可以選用多樣化的電子媒體課堂。但由于現(xiàn)代網絡技術的普及,很多學生受影視劇和網絡視頻的影響,對于一些傳統(tǒng)的歷史知識的了解非常模糊。同時,由于很多已逝去的歷史場景通過普通的文字敘述方式不能給學生更好的啟發(fā),也根本不能讓他們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比較具體的畫面,更不用說與現(xiàn)代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比較聯(lián)系。而在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教學中,高校教師就要針對學生的這種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方法選用優(yōu)質的課堂教學輔助資料。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教室中,將電子資料有效引入課堂,為學生放映一些比較有深度的紀錄片或者是專題文獻片,充分體現(xiàn)出歷史文化知識的形象生動性,最大化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由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先生拍攝的《金陵十三釵》就從側面反映了的殘暴肆虐,學生對這些遠去的歷史沒有什么具體印象,但是,通過這些影片可以讓他們了解到當時中國的真正狀況;而老舍先生的著名作品《駱駝祥子》,也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舊中國人民生活的艱辛與不易;在為學生講解中國近代史中優(yōu)秀的商人時,可以列舉“紅頂商人”胡雪巖的具體發(fā)家過程,如果學生對這位人物不太了解,教師可以為他們講解“紅頂商人”的真正意義就是亦官亦商,他的發(fā)跡與當時清政府的主要人物、左宗棠都有很大聯(lián)系。一個人物牽涉出更多的人物,不僅讓學生們對胡雪巖智慧的頭腦給予更充分的理解,同時也讓學生們對當時清政府的實際狀況和當時社會中人們的生活實況有了更深刻的認知。近些年,有關清朝的片子比較多,這些相關的影視資料可以為學生們帶來豐富的音畫效果。這些影片的觀感性和可視性都非常強,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增強教學效果,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堅持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的統(tǒng)一

高校在對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教學中,要堅持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的統(tǒng)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據相關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選擇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學生,對歷史都非常感興趣或者對歷史的某方面有很多疑問,并且很多學生具備扎實的歷史學基礎。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這些學生的實際心理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辯論、自由抒發(fā)自己對某件歷史事件的真實想法,最大化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教學中,只有講授的實際內容能夠引發(fā)學生在某種思想上的共鳴,才能讓學生進行積極思考并深入探討。每個人的思想觀點和思維能力不同,所以,在不同的歷史事件中他們表達的想法也不同。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久而久之,這種觀念可以潛移默化到其他學科中,讓學生在學習其他科目時也能夠進行深入思考。這種方式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不僅方便了授課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知識掌握狀況,也對開拓新的教學方法和評估教學效果有著重要意義。

(五)靈活運用課外教育資源

課外教育資源非常豐富,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覆蓋的內容非常廣泛,而當前社會交通便利,旅游業(yè)也非常發(fā)達,很多社會公共資源在逐一對外開放。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其進行靈活運用。教師可有效結合教學的實際內容,充分利用學生的業(yè)余時間,組織他們參觀一些以歷史文化為主體的展覽。比如,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具有歷史意義的玉器、瓷器、不同時期人們的服飾及裝飾等,然后在課堂中結合每個朝代的發(fā)展狀況對這些參觀后的展品進行論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體會感受歷史文化的豐富;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人的寫作用具,如筆、墨、紙、硯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人們的文房四寶,而在紙張發(fā)明之前,人們通過在布帛或者竹片上進行書寫,可以讓學生在室外利用一些簡便的碎竹片親自練習寫字,再與我們現(xiàn)在所用的書寫工具進行比較,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寫字既有趣又有意義。相對來說,課外的教育資源更直接、更充分、更有利用價值、更能加深學生對學習的印象。讓學生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并在課內進行靈活交流,不僅便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可在實際觀察體驗中增加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

四、結語

通過本文的論述,我們了解了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對于高校學生的重要性。它不僅增加了學生的文化知識,也為他們以后進入社會工作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方法。隨著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越來越需要更多綜合能力強、自學能力強、理解能力強的多樣化人才。時代在發(fā)展,學生也要與時俱進,通過學習更廣泛的知識鞏固自己、提高自己。在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鮮明特點,保持教學活動組織的多樣性與動態(tài)性,從而真正做到切合歷史文化知識傳播的特點,達到真正服務于增強學生文化素質的教育目標。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的內容廣而豐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歷史文化通識類課程成為受到大學生廣泛喜愛的課程,從而讓學生學習到更加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并發(fā)揮出通識教育的德育和智育作用,為社會塑造出更多優(yōu)秀的合格人才。

作者:楊峻嶺 單位:銅仁學院人文學院

參考文獻:

[1]張穎華.論高校歷史文化通識課課堂教學方法[J].牡丹大學學報,2011(7):111-112.

第7篇

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

從學生的課堂發(fā)言主動性及課前閱讀時間及參考資料的數(shù)量分析來看,案例導學式教學法改變了學生在傳統(tǒng)教學法中的地位,不僅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起來,而且在典型案例及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廣泛查閱資料逐漸學會自學,即會學,并在自學的基礎上進行討論分析,逐步對基礎理論與臨床疾病的聯(lián)系產生感性認識,逐漸發(fā)展為樂學,促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fā)揮了主體作用。

注重專業(yè)應用,提高教學效果

講授法是生物化學教學的重要教學方法,適用于引導解惑,對學習基礎相對薄弱的??茖哟螌W生來說,有利于使大多數(shù)的學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案例導學式教學法充分發(fā)揮講授法的優(yōu)勢,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借鑒PBL教學模式,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具體的案例或問題,為基礎理論的學習創(chuàng)設一定學習情境,架起基礎理論和專業(yè)應用的橋梁,真正實現(xiàn)學有所得,學以致用。同時,學生課前已對教學內容有了較為充分的準備,因此,課堂教學目標更明確,內容更充實,節(jié)奏更緊湊,容不得學生思維懈怠。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結果顯示,學生對學習重點的把握、基本達到本門課程教學目標的比例實驗班均高于對照班,而將本門課的知識用于臨床感覺困難的比例有所下降,期末考試成績也優(yōu)于對照班,說明案例導學式教學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第8篇

1.1特殊的教學對象

1)目前多數(shù)學生是獨生子女,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很強,他們渴望成功卻又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心里想學習卻又不具備自我約束的能力;2)基礎課程的上課方式多為同專業(yè)、甚至是不同專業(yè)的多個班級的合班課,學生人數(shù)較多,化學基礎知識層次不齊,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很難做到照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再加上學時數(shù)的壓縮,學生的學習效果直接面臨一些困惑和難題:聽課效果不好、抄作業(yè)現(xiàn)象常有發(fā)生、考試結果不盡如人意、無法與后續(xù)專業(yè)課程銜接等等;3)非化學專業(yè)學生對化學基礎課的學習較被動,創(chuàng)新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強[3].以某高校園藝專業(yè)為例,在大一學年的第二學期,“分析化學”課程往往與英語及一些專業(yè)課程同時開課,相比而言,分析化學知識零碎,各類公式多,且抽象、難以理解,學生學習起來有枯燥無味之感,普遍反應記不住,因而缺乏興趣,積極主動性不高,甚至出現(xiàn)畏懼心理;同時“重專業(yè)知識,輕基礎知識”的現(xiàn)象也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基礎課的興趣與主動性,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他們的潛能,是擺在大學基礎課教師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1.2繁雜的課程內容

“分析化學”學科在整個學習階段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由一系列分析方法所構成,主要包括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經典的化學分析法又可分為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儀器分析法主要有光學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色譜分析法等等,其中每一種分析方法因響應信號機制不同還可進一步細分.不同的分析方法具有不同的原理、條件、儀器、特點和適用范圍等,既相互聯(lián)系又各自成體系,涉及的知識很廣,并且還在以日新月異的速度向前發(fā)展,各種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層出不窮.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何在“分析化學”學科的教學中營造一種活躍思維、主動學習、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氛圍,真正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每一位承擔這門課程的教師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1.3機械的實驗教學

在實驗設計方面,簡單的驗證性實驗多,綜合設計的研究性實驗較少[4],實驗內容不能及時反映分析化學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相關學科間的滲透交叉,并且多數(shù)實驗都是在教師的“精心安排”下進行“照方抓藥”,學生只需按部就班地跟著教材走就能完成實驗,獨立思考的機會不多,嚴重缺乏在方案設計、樣品前處理及數(shù)據處理等方面的創(chuàng)造性鍛煉.在實驗授課方面,多數(shù)實驗課程仍采用傳統(tǒng)的“教師先講解原理———學生接受,然后動手實驗”的模式.教師“傾囊相授”,希望將所有的知識點都傳授于學生,但與教師的教學熱情相反,學生的積極性卻往往不高,無動于衷,對實驗內容的理解與設計基本依賴于教師的講解,缺乏對未知知識的探求精神以及獨立進行實踐操作的能力.在實驗操作方面,對于移液、稱量等基本操作,雖然教師已詳細講解并演示,學生操作仍不規(guī)范,如在減量法稱量時直接用手接觸稱量瓶,未用紙條和紙片;滴定時不注意觀察標準溶液滴落點周圍的顏色變化,卻不時地抬頭觀察滴定管的讀數(shù);未進行半滴操作等.還有一些儀器較為精密、貴重,數(shù)量偏少,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所有實驗細節(jié),再加上操作步驟較多,一些學生怕操作不當?shù)貌坏嚼硐氲臄?shù)據,只簡單做一些輔助的配合工作,甚至站在旁邊“冷眼觀看”,基本上是學無所獲.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目前“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相對比較機械.所以,如何建立新型的分析化學實驗課程體系,采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賦予學生更廣闊、更自主的學習空間,使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獲得雙豐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1.4單一的評價方式

多年來,“分析化學”課程的考核方式為期末閉卷考試這種單一的考核形式,課程最終成績?yōu)槠谀┛荚嚨木砻娉煽?、實驗成績和平時成績加權后的總評成績.成績高的學生可能是“臨時抱佛腳”即考前幾天突擊復習的結果.這種考核方式雖然能較好地考察學生對“分析化學”課程基礎知識的儲備情況,卻不能很好地反映出他們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必須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評價方式.

2“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2.1激發(fā)學生興趣

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不是一件“告訴”和“被告訴”的事情,而是一個主動建設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為此,可采取在傳統(tǒng)授課方式的基礎上,增加圖片、動畫效果、視頻等多樣化的多媒體內容幫助學生理解晦澀難懂的理論內容,并注重與相關學科之間的銜接與聯(lián)系,適時地把一些化學史、應用實例或社會熱點問題引入課堂,使學生認識到理論源于實踐,又能指導實踐.對于食品類專業(yè)的學生,在講解色譜分析法時,可介紹2008年我國發(fā)生的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進而向學生提出可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飼料和植物蛋白粉中的三聚氰胺,此外還可介紹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二噁英、蘇丹紅、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及奧運會期間興奮劑的檢測;針對生物學專業(yè)的學生,在介紹緒論“分析化學”課程的重要性及應用性時,如果只是泛泛地說分析化學在生物醫(yī)學領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其實并沒有深刻的體會,這時可列舉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領域做出重大貢獻而獲得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的三位分析化學家約翰•芬恩、田中耕一和庫爾特•維特里希,緊接著介紹分析化學在他們熟知的領域,如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這種講授方法不但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分析化學”課程在其所學專業(y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且還能開拓他們的視野,最大程度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新性,進而參與到分析化學的科研工作中來.另一方面,還應在現(xiàn)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并凸顯主體”為研究突破口,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tǒng)一起來,探索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改變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學生學得枯燥,教師教得艱難,大家都感到無所適從的局面,以達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快樂學習”、“學會學習”,最終達到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目標.例如,在教學實踐中可采取學生參與的方式,先由教師提出分析任務,如水環(huán)境中As含量的測定、重要藥物溶菌酶的測定[5]等,學生依據興趣自由分組,先完成綜述小論文,再由教師指導討論各種分析方法的優(yōu)缺點.這樣,學生先是對這些分析任務產生濃厚興趣,水環(huán)境中As的含量究竟是多少?國家標準允許的含量是多少?經常飲用超標水,會對當?shù)厝?、畜產生怎樣的不良后果?在此基礎上,深刻認識到準確測定的重要性.通過查閱文獻資料,了解到As的測定方法有滴定分析法、原子吸收光度法、電分析方法及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等,最后根據環(huán)境水樣中As的含量范圍及實驗室現(xiàn)有的儀器資源,確定選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在此過程中,學生可將課堂中學到的分析方法的評價指標及各種分析方法的原理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逐步形成為達到分析目的而應采取的分析化學專業(yè)思維的方式和方法.

2.2優(yōu)化教學內容

“分析化學”課程教材難度大、內容多、學時少,因此,教學改革首先要以優(yōu)化教學內容為核心,重點突出專業(yè)性和實用性:

1)對課程內容進一步優(yōu)化和精簡,壓縮同其他基礎課程中相同或相近的內容,如氫離子濃度的計算等,這些在普通化學部分章節(jié)已經提到,可略講甚至不講,讓學生自己去復習.

2)對于相似的知識點,應培養(yǎng)學生歸納、比較和觸類旁通的能力.在滴定分析法中,可精講酸堿滴定法,包括滴定分析法的共性(基本原理、滴定曲線、突躍范圍及影響因素、指示劑、終點誤差和應用等),然后通過對比和歸納手段,講解配位滴定法和氧化還原滴定法;在講授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時,可以給學生列舉蛋白質含量測定的光度方法,如考馬斯亮藍染色法、雙縮脲法(Biuret法),并將這些方法和之前學習的凱式定氮法相比較,使學生了解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通過這樣前后知識的貫通融合,達到了以點帶面、以小見大、觸類旁通的作用,不但大大節(jié)約了課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對于儀器分析內容,應把握教學重點,理清知識主線,突出方法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6].儀器分析的主要內容實際上就是響應信號與被測物性質(與結構有關)、濃度之間的關系,教師應讓學生徹底理解并掌握“利用峰位置可進行定性分析,峰高或峰面積可進行定量分析”這一基本規(guī)律.在三大類分析中(包括光譜分析、電分析和色譜分析),利用各自的峰位置可推斷被測物的結構信息,而峰面積或峰高則可以反映被測物的含量或濃度信息.這種講授方法會使學生對儀器分析知識有一整體性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再對不同方法進行比較.這樣不僅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還能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最終達到雙贏的目的.

4)將學科的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引入課堂教學.徐光憲院士指出,應把21世紀分析化學生龍活虎、立體多維的形象展示給學生,引起學生對該課程的極大興趣.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結合課程進度,適度地把學科最前沿的知識和最新的研究動態(tài)介紹給學生,注重知識面的補充和延伸.例如,在講解分光光度法時,可引進現(xiàn)今發(fā)展最為迅速的碳納米材料.碳材料的基本組成元素雖然相同,但由于這些元素的空間排布不同繼而可形成不同的形態(tài),有零維的碳點、一維的碳納米管、二維的石墨烯等,不同的碳材料在紫外-可見光區(qū)域有不同的吸收峰,根據吸收峰(尤其是最大吸收波長)的位置可進行定性分析,區(qū)分不同的碳材料,根據吸光度的大小可進行定量分析,確定碳材料的濃度或含量.同時可利用透射電鏡、原子力顯微鏡等進一步確定碳材料內部的精確結構,用共聚焦顯微成像儀可觀察其在細胞內的成像情況,為將其進一步應用在重大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提供理論依據.另外,對于現(xiàn)代分析化學中單細胞實時分析、單分子檢測等前沿技術,可以專題的形式介紹給學生.最后,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圖書館的網絡資源(如中文的CNKI和英文的WebofScience)追蹤相關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這樣不僅為課堂注入了新鮮血液,而且能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有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2.3強化實驗環(huán)節(jié)

“分析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起著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不僅能使學生驗證和鞏固理論知識,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因此,如何使學生的實驗效率最大化,用“心”體會實驗內容,一直是“分析化學”教育工作者長期以來不斷追求的目標.最近幾年,有關實驗教學的改革如火如荼,筆者所在的學校也積極響應號召,針對“分析化學”實驗教學進行改革.

1)在實驗內容的安排上,保留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實驗,通過這些實驗的練習,使學生規(guī)范地掌握基礎實驗的分析方法和操作要領.除此之外,增加一些與實際生活有緊密聯(lián)系的綜合設計性實驗,內容的選擇注重各專業(yè)的通用性,如食醋中總酸度的測定、日用衛(wèi)生紙中熒光增白劑的檢測,并讓學生自行提供樣品.這些實驗很好地鍛煉了學生在文獻檢索、實驗方案設計、樣品前處理、儀器操作及用計算機軟件處理數(shù)據等方面的能力,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感和成就感,全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

2)在實驗講授和學生的操作訓練方面,摒棄教師“一切包辦”的理念和“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對于分析天平、滴定管等常規(guī)儀器,在課前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對每一項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操作規(guī)范、操作要點和技巧、注意事項及影響實驗成敗的關鍵因素等)邊講邊示范,讓學生先在感官上對基本操作技能有初步的印象,然后再通過大量的獨立操作練習得以強化;對于一些涉及到精密貴重儀器的實驗內容,可采用“虛擬實驗”的方式,通過圖片、視頻等多媒體仿真動畫教學,將儀器工作原理和實驗過程通過三維虛擬動畫的模式直觀展現(xiàn)出來,教師要適時地對操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講解與引導,盡可能提示操作可能出錯的地方以及出錯所導致的不良結果,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減少實驗中由于操作不當?shù)仍斐傻牟槐匾膿p失和浪費.

2.4科學評價學生成績

要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多元化創(chuàng)新人才,必須要有科學的評價方式.基于此,要改變以“考試分數(shù)論英雄”的做法,強化對學習過程、學習能力的評價,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筆者在授課過程中均采用結構評分來組成課程的總成績,即總成績=平時成績(10%)+實驗成績(30%)+期末考試成績(60%)綜合考察學生學習情況,其中平時成績改變以往所用的點名或簽到次數(shù)計算的方式,而是通過對學生在課前預習、隨堂練習、課堂討論及課后復習的總體表現(xiàn)來確定;實驗成績采用綜合評定標準,包括預習報告、實驗操作、實驗報告、紀律清潔四部分,學生編造實驗數(shù)據及結果的不良風氣得以糾正.實踐證明,這種成績評定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fā)其學習熱情,真實地反映了學生對“分析化學”課程“三基”知識的掌握情況,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3結語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天堂野外| 在线播放欧美精品一区|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色婷婷激情五月天丁香|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黄片| 国产91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亚洲av秘片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特黄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不卡的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香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乱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青青操视频在线播放免费|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91| 麻豆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九九热这里只有免费精品| 男女激情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在线播放不卡视频|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欧美 | 日韩欧美黄色一级视频| 日韩精品视频一二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的另类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福利|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av| 日韩精品视频一二三区| 丰满的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人妻夜夜爽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国产欧美日韩|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欧美大胆美女a级视频|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免费看| 欧美不卡午夜中文字幕| 人妻内射在线二区一区|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欧美 | 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