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25 10:49:0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醫(yī)學統計學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合理的試驗設計與統計處理的可信度存在直接聯系,研究者在編寫醫(yī)學論文時應對醫(yī)學研究設計方法進行說明。在進行試驗設計時應遵循隨機、對照、均衡和重復四大原則。在進行試驗設計的時候通常會涉及到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對象的分組及選擇合理的檢測指標三個方面的內容。醫(yī)學論文就是通過對樣本的研究來進行推斷總體,找出其共性,得出結論。因此研究者在選擇研究對象時應注意選擇樣本應具有一定數量,能反映出該事物的規(guī)律性特征,但又應注意例數不能太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其選擇的原則就是在保證試驗結果可靠性的前提下選擇最少的樣本例數。研究者在選擇樣本對象后應對其基本特征進行詳細的描述,比如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理分期、疾病診斷的標準等。此外在試驗中所用到的試劑、儀器的型號、規(guī)格等都應作出說明,以供讀者借鑒和做出判斷。選定好研究對象后就要對其進行分組。在進行分組時研究者一般遵循統計學中的“隨機分配”、“設立對照”以及“均衡”、“重復”的原則。隨機化原則是提高組間均衡性的一個重要手段,也是資料分析時進行統計推斷的前提。有對照才有比較,在進行組間比較時,應確定好處理因素與實驗效應的關系。均衡性則是要使得對結果產生影響的非處理因素盡可能保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對照的結果讓人信服。觀察實驗效應的指標主要有主觀指標與客觀指標。正所謂主觀指標就是通過問答的方式調查受試者自己判斷的主觀感受;而客觀指標則是通過儀器來檢驗和測量所得出的結果。在進行試驗設計時應選擇客觀性較強、高靈敏性和精確性的指標。
二、統計學方法的選擇
統計學方法的正確選擇是直接影響到論文結論可信度的重要依據,因此研究者在編寫論文時應注意選擇合適的統計學方法。不同的統計學方法應用的范圍不同。研究者在編寫醫(yī)學論文時常根據論文研究的目的、資料類型、試驗設計的方案、樣品大小、水平數、特定條件、數據分布特征以及綜合分析等來選擇對應的統計方法,同時還要根據專業(yè)知識與資料的實際情況,結合統計學原則,靈活地選擇。當定性資料正態(tài)分布時,研究者一般用均數和標準差來表示統計描述指標;當定性資料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時,則可選用中位數及級差來表示;當定量資料正態(tài)分布且組間方差齊時一般選用參數法,反之則選用非參數法。t檢驗一般適用于小樣本(n<50)的定量資料且方差齊的兩組數據之間的比較。其特點是在均方差不知道的情況下,可以檢驗樣本平均數的顯著性,大樣本(n≥50)采用u檢驗;多個樣本均數兩兩比較則用方差分析,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采用q檢驗;Dunnett檢驗則適用于多個實驗組與一個對照組均數的比較。定性資料中,表現為互不相容的類別或屬性,分為二分類和多類反應,如治療結果為顯著和好轉的人數等,該種資料可選用字檢驗,大樣本(n≥50)時采用u檢驗。如:患者的治療結果評定為痊愈、顯著有效、好轉、無效或死亡。該種資料可選用秩和檢驗或u檢驗。總之,不論論文中選用的是哪種統計學方法,都要計算出檢驗值,然后再根據統計量值來判定P值的大小,結論一般描述為“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
三、常見統計學方法的誤用分析及對策
1.統計方法誤用。
最常見統計方法誤用是對等級資料進行比較時應用秩和檢驗而誤用卡方檢驗。例如:在評價采取不同治療方法的兩組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療效中,治療組顯著有效、有效、無效三種分型分別為15例、10例、8例,對照組分別為14例、11例、9例。本資料例數較少,應選用等級比較的秩和檢驗,而有些作者卻認為只要是率的比較就可以采用字檢驗。研究者在選擇統計學方法時應根據相應的原則,對文章研究目的、資料類型、樣品大小、水平數、數據分布特征等進行綜合分析后,再來選擇對應的統計方法。
2.選用檢驗方法錯誤。
在有些論文中,作者常將本應用方差分析和q檢驗的誤用t檢驗。t檢驗一般適用于小樣本(n<50)定量資料且方差齊的兩組數據之間的比較,而方差分析及q檢驗主要用于對多個樣本均數進行比較,幾種不同治療或處理方法等的同時比較。例如:在討論中、西以及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腦血管病時,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病情嚴重程度等差別均無統計學意義,比較三組患者的一些指標變化。組間多重比較應用q檢驗,但文中作者采用的是t檢驗,對三組均數進行兩兩比較。這不僅造成了資料的利用率低,也增加了假陽性的概率,降低了試驗結果的可信度。
四、結論表述中的統計學應用
課程的早期內容主要是將基礎醫(yī)學各學科串聯起來形成系統框架,同時又易于被非醫(yī)科生接受,因此注重趣味性和實用性。其課程內容如下:開篇首先從大家最為關注的話題“如何運用醫(yī)學常識自覺維護健康”談起,在充分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后,接下來一幅深入淺出的“基礎醫(yī)學素描圖”被勾勒出來,包括生命的化學基礎-蛋白質與核酸、生命的基本單位-人體細胞學基礎、人體結構奧秘、人體功能正常運行與生物鐘、疾病時的形態(tài)變化、人體功能的異常運行-應激與疾病、微生物與疾病、旅行與寄生蟲病、免疫與健康、安全與合理用藥。以上內容基本上涵蓋了疾病發(fā)生的形態(tài)結構基礎、發(fā)生機制、常見的感染類疾病及防治原則,從而盡可能地將醫(yī)學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給非醫(yī)學專業(yè)的同學,同時又盡量避開過于專業(yè)性的部分。此外,考慮到基礎醫(yī)學的整體性,還增加了兩個內容相對獨立的章節(jié),即遺傳與疾病和法醫(yī)與自我保護。為促進學生對醫(yī)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又安排了醫(yī)學標本館參觀活動和臨床技能中心模擬教學活動。前者有助于感性理解人體基本結構以及多發(fā)病的形成和預防,以及對寄生蟲致病性和預防措施的理解;而后者則幫助學生了解常見的診療手段以及醫(yī)院病區(qū)的劃分規(guī)則,并重點在仿真模型上進行心肺復蘇術(CPR)培訓,從而在大學生中普及急救技能。隨著本課程被納入中山大學核心通識課程,如何更好地貫穿通識課程教育的理念,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也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
2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不斷優(yōu)化
2.1教學評估與教學內容調整
作為一門仍在探索中的新課程,我們在每學期末均進行教學評估以了解學生對本課程的掌握程度和興趣點,并據此對教學內容不斷調整。教學效果調查發(fā)現,同學們對本課程的整體滿意度為87.88%,其中對課堂教學內容、教學互動和教學效果的滿意度分別為88.93%,85.68%和83.32%,但相對而言,對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尚有待提高,其滿意度只有78.37%。同課堂教學相比,實踐教學的滿意度明顯較高,其滿意度可達97.5%,表明通過直觀學習人體結構、病原物以及實際操作有更好的效果。對學生興趣點的調查發(fā)現,同學們對直觀或與日常健康密切相關內容印象更為深刻,如微生物與疾病、旅行與寄生蟲病、人體結構奧秘、安全合理用藥、免疫與疫苗接種。而法醫(yī)與自我保護通過生動案例,將法律和醫(yī)學以及嚴密的邏輯分析融合在一起,也是大受歡迎的章節(jié)。此外,同學們關注的其他醫(yī)學問題還有衛(wèi)生醫(yī)療體系的運作、常見健康維護問題、實用的急救知識及訓練、醫(yī)學發(fā)展前沿問題,尤其是對我們的中醫(yī)有很高的關注度??紤]到學生的關注點,課程內容被不斷優(yōu)化,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fā)現通識教育的理念也可以很好地融入進來,如思辨能力、社會責任感以及宏觀視野的培養(yǎng)也愈來愈在教學中得以體現。為此新的教學內容被調整為3個模塊:
①第一部分主要介紹基本醫(yī)學知識,引導學生自覺維護健康。其內容包括醫(yī)學與健康和人類進步、人體結構奧秘、微生物與疾病、旅行與寄生蟲病、免疫與疫苗接種、慢性病與亞健康、從看懂化驗單到健康體檢、安全與合理用藥、中醫(yī)經典理論與保健、醫(yī)學發(fā)展前沿。這部分內容既保留了基礎醫(yī)學框架的系統性,也照顧了學生的興趣。新增加的醫(yī)學發(fā)展前沿可以拓展學生視野,也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有效途徑。至于中醫(yī)經典理論與保健是應學生的強烈要求而增加的內容,與其說中醫(yī)屬于醫(yī)學,其實它與中國文化、哲學和藝術是一脈相承,息息相通的。以中醫(yī)學為依托,學習中醫(yī)中最經典的學說和思想,也可以培養(yǎng)人文思想。
②第二部分著重具體醫(yī)學案例分析,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醫(yī)學思辨能力。這部分包括兩個內容:法醫(yī)與自我保護,將醫(yī)學知識和嚴謹的邏輯分析結合進行案例分析,同時也從中總結出一些自我保護知識;急診與急救,這里講述的都是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真實故事,這些故事里既融入了嚴密的醫(yī)學知識,同時直面生與死的較量也讓學生對人性和生命的意義思考更多。
③第三部分為公共健康教育,主要介紹我國醫(yī)療保健體系以及全球化與國際衛(wèi)生。分別介紹我國醫(yī)療保健體系架構并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如醫(yī)患矛盾原因何在,當前醫(yī)療體系如何應對我國人口日益老齡化的問題,從近期埃博拉病毒的流行學分析探討經濟文化因素與疾病的關系以及國際合作控制疾病流行的運作方式等。這些議題通常是開放性的,老師只是介紹背景知識后提出問題,進一步的深入分析則由學生查閱資料或調研完成。這對培養(yǎng)實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均有重要意義。事實上,美國早在2007年即開始了一場把大學生公共健康教育與藝術和科學全人教育及美國希望公民計劃相結合的運動。其內容涵蓋了流行病學的調查研究方法、公共健康政策的制定及健康機構運行以及不同經濟文化背景下的疾病發(fā)生特點和國際間聯合防控疾病的運作方式等。
2.2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拓展
除了在課堂上廣泛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基于Blackboard平臺的基礎醫(yī)學導讀學習平臺(elearning.sysu.edu.cn)對教學有很好的輔助作用。通過這一平臺實現了與學生的充分互動,可以及時收集教學反饋信息;討論版圍繞醫(yī)學相關熱點問題的討論,一些有價值的圖書資料和網站推介豐富了教學內容,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期末考試布置作業(yè)和批改作業(yè)也通過此平臺進行,確保了整個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
2.3考核方式的演變在課程早期,基于教學內容
建立了包括單選和多選題型的試題庫,進行開卷考試,以檢驗并督促學生掌握并運用基礎醫(yī)學知識。隨著教學的深入,我們希望學生對醫(yī)學知識有更深入思考,由此確立了新的考核方式,考核分兩部分進行:一是通過課堂提問和網絡平臺討論版的發(fā)言,了解學生對具體醫(yī)學問題的掌握程度,作為平時成績(占40%),二是期末時列出幾個綜合性議題,或者針對公共衛(wèi)生健康現實問題討論或者結合各自專業(yè)談談與醫(yī)學的關系等,以綜述形式完成,以期培養(yǎng)學生對現實問題的調研、思考并提出建設性意見的綜合能力,作為期末成績(占60%)。通過2年4個學期的嘗試,從最初只是對感興趣的醫(yī)學問題的引述,到逐漸可以融入自己的觀點,尤其是探討醫(yī)學與各自專業(yè)(或理工或人文)的深系,如經濟學專業(yè)的學生探討“患者看病貴與醫(yī)生收入低矛盾的經濟學分析及化解對策”、數學與計算機專業(yè)學生“運用數學與統計知識進行公共健康影響因素分析”、國際政治專業(yè)學生探討“全球衛(wèi)生治理中的國際組織合作及其在傳染性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等。表明這種考核方式是將通識教育引向深入的好方法。
3結語
關鍵詞:統計學;辯證統一;統計規(guī)律;思想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統一
統計學為探索隨機現象統計規(guī)律性,必須正確處理必然性與偶然性之間的辨證關系。在總體中諸個體某種數量標志表現偶然,而諸標志值平均則為必然。重復測量某種同一客體出現不同的數值屬偶然,而同一客體本身真實數值則為必然。必然性通過大量偶然性的數量差異為自己開辟道路。統計研究中經過綜合平均,將大量偶然性所形成的數量差異,互相抵消,顯露出平均則為必然。必然性與偶然性的對立統一關系在統計抽樣調查問題上表現極為明顯??陀^事物極其復雜,表現千差萬別,同一總體各單位的數量差異也非常大,從個別單位,往往因偶然因素的影響而無法探索其本質和規(guī)律性。然而,通過大量觀察,排除偶然性因素影響,就可暴露出事物的真象,顯現其本質。在進行抽樣調查時,只有隨機抽取的個體足夠多,消除諸多偶然因素影響,才能通過抽樣總體的數量特征正確地推斷總體的數量特征。
2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實踐和科學都證明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矛盾著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況且同一事物或過程的矛盾有其共性。而對于每個事物或過程的矛盾也各有其個性。因此說,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就是一般與特殊或普遍與個別的關系,它們是辨證統一的關系。統計學中存在著各種矛盾,每一矛盾具有不同特點。在統計認識中,個體的差異性中蘊含著總體的同一性。統計方法就是運用科學的手段抽象掉各個個體的差異性,探求總體的同一性,并用差異性去標志同一性的內在質量。差異性是統計產生和存在的前提,沒有差異性就沒有統計;而同一性則是統計的目的,為了求得同一性才需要進行統計。因此,統計研究要運用大量觀察法與個別觀察法相結合使用的統計方法。
統計研究中運用大量觀察法,實現從個別到一般,從個性到共性的認識過程。同時,根據共性寓于個性之中的對立統一規(guī)律,統計研究在大量觀察的基礎上,運用個別觀察所搜集的資料來說明總體的基本狀況和發(fā)展趨勢,使認識更深刻、更具體。
矛盾的共性與個性的對立統一規(guī)律指導統計研究必須是將統計中的平均數與分組法結合,用組平均數補充說明總平均數,用反映現象的離散趨勢的變異指標與反映現象集中趨勢的平均數結合使用,以使研究更全面,更完善。
3整體與局部的統一
統計學的研究著眼于總體,著手于樣本,立足于個體;同時從總體出發(fā),分解剖析,認識局域(類、層、組)甚至個體,并對其進行調查研究,觀察計量,搜集資料。接著對個體的調查所獲得的資料進行計算分析,或歸納演繹,用樣本來推斷總體,達到對總體的系統性認識。即為“統而計之”和“計而統之”的總和,以實現以統定計,以計達統的目的。所以,統計學的思維是一種系統思維,要求一切認識對象不僅它本身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而且它還要作為某個更大系統的要素來認識。這種對系統客體的“主體”認識,是一種對研究對象進行整體性度量的系統思維方式。
因而,統計認識充分體現了整體和局部的有機統一,這是統計研究的一大優(yōu)點,也是統計認識比較接近客觀、真實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它認識方法往往是就某一要素而研究某一要素,就某一系統而認識某一系統,忽略或沒有充分重視各要素的整合作用和系統環(huán)境對系統的制約作用。
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統一
從統計認識過程而言,充分體現著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對立統一的關系。定量分析研究是統計研究的特色所在,但統計的定量分析不是純粹數量意義的,即不是就數量論數量,而是基于所研究事物本身的特點,并且從所研究事物的有關聯系或現實背景中,緊緊扣住認識所研究事物內在本質這一主題來展開的,他注重的是定量分析背后的具體含義和意義,這也正是統計學與數學的區(qū)別所在。那么統計研究怎樣才能通過數量來體現其具體含義與現實意義?這就必須結合定性分析,即以定性分析為起點,并以定性分析為終點。具體來說,統計研究總是按照“初步(感性)的定性認識——客觀科學的定量認識——高級(理性)的定性認識”這一過程來進行的,即從定性開始,確定認識事物有關方面的指標,經過定量過程,搜集,整理,進而對其分析研究,上升到更高的認識,深入認識事物的質,完成定性認識。統計認識活動遵循質與量對立統一規(guī)律,從初始的定性入手,依設計的科學的方案一整套統計指標體系,按要求搜集有關數據資料,經過整理和分析對比,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性。也就是說統計的定量分析是人類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個飛躍的重要途徑,是避免產生認識主觀偏差的重要手段。
因此,統計研究最終是為人類定性認識服務的,是為了定性認識才進行定量分析研究的,前面所講的統計的方法性、應用性也正體現在這里。實際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統計研究的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統一,才是需要我們關注的重點。所以,我們需要不斷地探求質與量變化的規(guī)律和界限,研究質的規(guī)定性與量的規(guī)定性的關系,將質與量同一與度中,即量的規(guī)定性定性于度中,質的規(guī)定性定量于度中,以實現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真正統一。
5分析與綜合的統一
在統計研究過程中,分析和綜合是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性的一個基本方法。統計認識活動的根本目的是在各個局部進行剖析的基礎上達到對總體的認識,揭示其本質和規(guī)律性。
所謂分析方法,就是把研究對象分解為若干組成部分,并分別加以研究,從而認識事物的基礎或本質的一種思維方法。任何事物的整體都是有若干組成部分構成的,將客觀事物在一定條件下分解成各組成部分,分別研究其結構與功能、各部分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特點以及在各種外界條件作用下所表現出來的事物的屬性和特點,從而達到對事物本質及內在規(guī)律性的認識之目的??梢?,分析方法是以客觀事物的整體與部分關系為客觀基礎的。在統計研究中諸如分組分析、因素分析、因果分析、結構分析、定性和定量比較分析、比例分析等等。這些分析在人們的認識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是,要把分析所得到的認識變?yōu)閷φw的認識,揭示整體的本質和規(guī)律性,就必須進行綜合。
所謂綜合方法,就是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聯系起來加以研究,從而在整體上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一種思維辦法。與分析方法相比,綜合方法認識過程的方向完全相反。它是將事物的各個部分聯結為整體,通過全面掌握事物各部分、各方面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并加以概括和上升。從事物各部分及其屬性、關系的真實聯系和本來面目,復現事物的整體,綜合為多樣性的統一體。在統計中,諸如人口統計的將分組、結構、比例分析化為對整個人口狀況分析;商品銷售總額分析時分解為價格和銷售量變動的影響,進而從總體上分析其因素影響;社會總產值的變化,分解成各個部門行業(yè)的影響,進而綜合研究其全貌等等。
分析與綜合是對立統一,分析是綜合的基礎,綜合統領分析。沒有具體的分析,就不能具體深入地把握事物的各部分、各側面和各種屬性與諸因素,從而也就無法綜合;同時,分析也離不開綜合,它在綜合統領下,以綜合為目的,達到確切地揭示事物的總體和本質和規(guī)律性,使認識升華。因此,沒有分析的綜合,其結論就只能是空洞的、無根據的,是一個混沌的、外在的、直觀的整體?!八季S既把相互聯系的要素聯合為一個統一體,同樣也把意識的對象分解為它的要素。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1頁)?!狈治龅慕Y果,也就是綜合的出發(fā)點。統計認識的發(fā)展總是沿著“分析——綜合——新的分析——新的綜合……”軌跡不斷前進的,促使統計認識活動不斷深化,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性。
6歸納與演繹的統一
所謂歸納推理,就是從特殊到一般,給出新認識;但新認識是不確定的,可能是錯的;特殊材料的組合不同,給出的認識也不同甚至矛盾;基于不完善甚至劣質信息作出決策。所謂演繹推理就是從前提(公理)到命題,不提供超越前提的新知識;容許選擇多個前提,但前提可能是錯的;大前提里的不同小前提(公理系統里的不同子集合)會給出不同甚至矛盾的結論。以觀察為基礎對事物的不確定性進行度量主要屬于歸納推理問題;但若已知各種事件發(fā)生的結果和發(fā)生的概率,不確定性下的決策則可以轉化為演繹推理問題。
統計認識是通過個別研究認識一般的,所以統計思維必然是一種歸納(即必須通過歸納才能實現)。統計不僅要根據所構建的原始信息通過統計推理獲得一般的“知識”,而且還必須進行假設檢驗、機理檢驗等,對所獲得的知識進行論證。所以說,統計思維是歸納與演繹的統一。歸納方法論強調了方法和外來信息的重要性,而演繹方法論則強調了問題和先存知識的重要性。實際上,二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需要相互補充和協調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比如在統計思維中的回歸分析既是歸納,又是演繹。所以說,統計思維將歸納和演繹高度而有效地結合運用,收到了很好的認識效果。也只有通過歸納、演繹和實踐的相互作用才能找到可靠的科學真理。
7具體和抽象的統一
按照統計認識要運用材料來看,統計學的實際應用具有具體性,它是依據一定的數據和事實,使人們得到啟發(fā),運用已有的經驗知識,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性作出迅速的識別和直接的理解,并對對象的總體狀況作出判斷。統計認識在取得統計數據之后,首先就是根據數據的特點,運用一定的數據整理手段(如分組、直方圖、莖葉圖、頻率圖等)和統計研究人員積累的統計認識經驗,充分發(fā)揮主體的能動性,獲取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再對統計數據的背景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必要時還要進行典型剖析或抽樣驗證。所以說,在統計認識的數據收集、分析與所做結論需要具體化。同時,對統計理論方法研究時具有抽象性,在一定理論指導下進行的數理研究,是具有抽象思維的特點。屬于抽象思維的范疇,它舍棄具體向客體的規(guī)客規(guī)律性逼近。因此,統計學是具體和抽象的統一。
8經驗思維和理性思維的統一
統計認識過程不僅是通常所說的實證性研究活動,同時也是探索性研究活動。它自始至終都是理性認識和感性材料的相互結合和相互滲透。
按照統計認識屬于實證性研究來說,它具有經驗思維
的特點。經驗思維就是運用實踐經驗、感性認識和感性材料進行的思維活動。它的功能主要是認識具體事物的外部狀況、表面聯系和現象,通過經驗思維能夠對豐富的大量材料初步加工,把握事物多種多樣的具體狀態(tài),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和規(guī)律。描述性統計就是一種比較典型的經驗思維。它依據的是客體的個體的實際狀況或者是客體過去的、現在的狀態(tài),是事實的歸納、概括、整理。從推斷性統計來看,它在描述性統計提供的經驗材料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理論、概念,依據嚴密的邏輯規(guī)則和推理過程進行假設檢驗、數理推斷、悖論分析,對描述信息、經驗認識進行理論思考,使經驗認識升華,這又是有理性思維的特點。它抽象掉具體個體數量上的差異,得出有關對象的共同本質特征的認識;抽象掉所依據的經驗材料的特殊,得出有關“類”的一般的認識。
實際上,描述性統計是推斷性統計的重要基礎,在某種程度上講,推斷是另一種描述;有時候描述性統計與推斷性統計是交織在一起的。因此,統計認識是經驗思維和理性思維的統一,兼具有兩種思維的成分,兩種思維相互交叉,相互補充,使統計認識更系統、更具體和更深刻。
總之,統計學是一門認識方法論,統計活動是一種認識活動,是要研究探索和發(fā)現認識客體本質及其規(guī)律性的方法。哲學是關于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說,它研究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最一般的規(guī)律。它和統計學是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哲學對統計學起著指導作用,為統計科學研究和統計工作提供一般指導原則和思維方法;統計學是哲學一般認識方法的具體化。所以,對統計思想進行較深入的探討和歸納,有利于推進統計理論研究,廓清人們對統計的認識,有助于更合理、廣泛的運用統計方法。
參考文獻
[1]李金昌.關于統計思想若干問題的探討[J].統計研究,2006,(3).
[2]陳福貴.統計思想雛議[J].北京統計,2004,(5).
【關鍵詞】醫(yī)藥數理統計;藥學;教學體會;試驗設計
醫(yī)藥數理統計方法是藥學專業(yè)的基礎課,是數學基礎課中應用性最強的課程,是藥理學、毒理學、藥物動力學等課程的前期基礎課程,同時也是藥學科研的必備知識之一。通過該課程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科學思維與推斷能力,使其掌握藥學統計方法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與技能,具備較高的藥學科研設計、統計思維,為閱讀專業(yè)文獻,進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統計學基礎。筆者任教的藥學專業(yè)使用的教材是《醫(yī)藥數理統計方法》[1],教學時間為36學時。要使學生以較短的學時掌握實用的統計方法,并能在以后的專業(yè)學習和研究中正確應用,筆者尤感適宜的教學方法對于講好這門專業(yè)基礎課的重要性。下面就如何學習《醫(yī)藥數理統計方法》來淺談一下我的一些體會。
1教學內容應結合專業(yè)實際
1.1概率論部分
教材中概率論偏重于理論基礎,理論性較強。但概率論部分作為數理統計入門階段,更應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便于后期的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應適當減弱概率論部分的理論性和難度,多結合專業(yè)知識和用簡潔易懂的闡釋來介紹概率論部分的內容。
1.2數理統計部分
數理統計偏重于應用,在教學內容方面要做到突出實用性。注重假設檢驗部分的講解,注意闡述數理統計方法的思想、應用的背景及應用中所需的條件,重點講解假設檢驗應該如何選取原假設和備擇假設,如何對得出的結論進行合理的解釋[2];在區(qū)間估計中置信區(qū)間的講解中結合在生產中片重差異或含量質量時正常值的范圍,以確定藥品是否合格等;在方差分析部分結合藥理學中如何進行藥效學實驗分組結果的分析與多重比較的應用等;在一元線性回歸部分結合藥品質量分析時如何建立標準工作曲線的應用等。
1.3定理公式部分
教材中定理、公式、法則比較抽象,較難理解。在定理、公式、法則的教學中更應結合專業(yè)知識,加深理解與應用。一般不要求對公式等進行推導,也不要求記憶。課后做適量的作業(yè)加深定理公式的應用與理解。但樣本的均值、方差、變異系數的公式要求掌握,這些不僅是后續(xù)課程的基礎,更在藥品質量分析中如重現性、回收率等實驗中有著廣泛應用。
2以試驗設計為導向講述統計應用
在藥學專業(yè)中,特別是制劑工藝研究中,有多種比較性試驗設計方法,每種方法有其特點和適用范圍,較常用的有兩組比較試驗設計、多組比較試驗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和均勻設計等[3]。在講完教材內容后,再以試驗設計為導向梳理闡釋t檢驗、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知識的具體應用。
兩組比較試驗設計用于不同處理間指標差異的比較,常采用t檢驗分析方法,分為配對比較和兩組比較。配對比較常用于用藥前后觀察指標的變異情況等,兩組比較一般用于兩種技術或工藝對指標差異的比較。多組比較試驗設計用于多組試驗處理結果的比較,常采用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如研究不同濃度乙醇提取某中藥有效成分的影響等。正交試驗設計與均勻試驗設計均是適合多因素多水平的試驗設計,在制藥工藝研究中應用更為廣泛,前者是基于方差分析模型,后者是基于回歸分析模型。這兩部分教學中結合自己在工作中的應用重點講述如何選因素水平,如何利用相應的表來安排試驗,對試驗結果的分析處理及相關軟件如正交設計助手的應用等。
3重視現代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中,應對部分內容嘗試引入計算機輔助教學。利用現代化學習工具學習當今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知識是時代的要求,本課程是以應用為主要目的,教學重點講解數理統計的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應用背景等,引導學生用數理統計學的知識去思維,理解數理統計,而不是大量的計算。因此,結合實際,利用計算機講述Excel在統計學中的應用、SPSS統計軟件的使用等。
4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作為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進行高等數學、數理統計、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夯實基礎,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更要通曉在藥學科研工作中數理統計應用方面的知識,結合教材便于更好地組織教學,使學生學到統計知識并能在專業(yè)領域正確應用。因此,教師須不斷研究、探討教育思想、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應用型藥學人才。
【參考文獻】
1祝國強.醫(yī)藥數理統計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論文摘要:醫(yī)院統計是醫(y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醫(yī)院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在醫(yī)院的經濟運行中發(fā)揮著信息、咨詢和監(jiān)督三大職能。當前全國衛(wèi)生系統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yī)療質量為主題”的醫(yī)院管理年活動,圍繞此項活動,醫(yī)院的統計工作應如何開展才能更好地為醫(yī)院管理服務,充分顯示統計工作的魅力,已是擺在醫(yī)院統計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
論文關鍵詞:衛(wèi)生統計;現代醫(yī)院管理
現代社會已處于信息時代,醫(yī)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科學的飛速發(fā)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廣泛認識。隨著現代醫(yī)學的發(fā)展,醫(yī)療統計管理已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作為醫(yī)院管理體系的信息交流樞紐,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視。醫(yī)院的科學決策應當建立在充掌握院內的各種信息基礎上。衛(wèi)生統計專業(yè)性強,其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各種信息的可靠性,影響醫(yī)院經營決策水平,因此,統計工作在醫(yī)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勢下,醫(yī)療競爭日趨激烈,醫(yī)院要加強管理,促進自我生存和發(fā)展,不能單純地追求經濟效益,必須充分發(fā)揮統計職能,有效開發(fā)和充分利用統計信息。只有依據科學的統計信息資料,才能提高醫(yī)院的服務質量,從而促進醫(yī)院的全面發(fā)展。
1統計數據的性質
1.1統計信息要有可信度
醫(yī)療統計指標在醫(yī)院質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統計信息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我們的產出日報、月報、季報、年報等醫(yī)療工作報表的準確性。不準確的信息將直接誤導院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的決策,對醫(yī)院的規(guī)劃建設及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目前,絕大多數醫(yī)院實現網絡化管理,聯網后的計算機不同于單機運行,錄入并儲存的原始統計數據來源于各個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資料收集過程因此就會出現由于操作人員網絡操作失誤而引起數據錯誤或丟失等情況,這就要求統計工作者明確統計工作的整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統計項目都要遵守相應的統計方法、統計標準、統計起止時間等要求,對隨機出現的問題:如臨床醫(yī)生因對某問題理解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填報情況,輸入操作員出現的手錯等,都要求統計工作者有能力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對原始數據認真核對,努力減少原始性差錯,以保證統計數據的可信度。
1.2統計數據要真實、及時、全面地反饋信息
各類統計數字均來源于醫(yī)院各科室,統計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類統計數據的第一關,并依據目前的統計工作的發(fā)展方向,建立健全醫(yī)院綜合信息臺賬,包括人事、財務、儀器設備、科研培訓和患者資料等,并定期進行綜合分析,及時反饋給院領導和上級衛(wèi)生部門,使信息科真正成為管理者的“信息庫”。
2開展和拓寬統計工作職能
2.1全面開展統計工作,加強醫(yī)院質控工作
衛(wèi)生統計的工作主要是以圍繞著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構成整體開展的,這個指標體系說明和研究醫(yī)院醫(yī)療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完整的醫(yī)療統計指標對實現醫(yī)院宏觀調控、加強科學管理、提高醫(yī)療效益有重要意義。醫(yī)療質量水平高低反映了醫(yī)院總體醫(yī)療水平,根據醫(yī)院制定總的質量管理目標,把床位周轉次數、出入院人數、診斷符合率、平均住院日、無菌切口感染率、臨床初診與臨床確診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等質量控制指標分解到科室,醫(yī)院定期通報。密切關注醫(yī)療質量指標、工作計劃指標的完成情況,動態(tài)、及時反饋執(zhí)行情況,為各科室提供相關業(yè)務信息服務,并根據年終或季末統計結果進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計劃。
2.2深化拓展統計工作,靠攏醫(yī)院管理
時代在發(fā)展,醫(yī)院也在發(fā)展、改革,我們的統計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在以往的醫(yī)院統計工作中,統計工作主要將醫(yī)院工作完成情況搜集、整理、匯總,進而為醫(yī)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數據,處于一種被動服務、數據滯后的局面。但是現在醫(yī)院的改革發(fā)展趨勢要求統計工作從單一的日常報表等常規(guī)工作向多元化、專題化方向發(fā)展,擴大統計對象范圍,運用統計方法為醫(yī)院的醫(yī)療、管理、科研和教學提供及時、動態(tài)的反饋信息,并加強信息預測職能,提供有預見性的數據,為醫(yī)院制定各項計劃、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據。
2.3統計信息可指導醫(yī)院管理者對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
醫(yī)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醫(yī)院的服務半徑、所轄區(qū)域人群的疾病分類結構和變化趨勢。統計信息可以利用統計數字、圖表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反映醫(yī)院醫(yī)療活動和經營管理情況,同時作為醫(yī)院信息來源的主體,不僅要掌握醫(yī)院的縱向發(fā)展,還要對院外進行橫向的對比分析,據此來確定重點科室、重點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變發(fā)展的客觀趨勢,以此分配現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財力,以達到最佳的資源優(yōu)化配置,為醫(yī)院創(chuàng)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3建議
提高統計分析水平,當好領導管理和決策的“智囊團”,具體有以下幾點:醫(yī)院設立專門的信息統計機構,配備專門的統計工作人員,健全醫(yī)院信息網絡,從整個醫(yī)院管理的角度對醫(yī)院信息統計工作提供組織機構上的保障;醫(yī)院統計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和科學性,既要有一定的醫(yī)學知識,又要具備統計專業(yè)知識,時代的發(fā)展又要求統計工作者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所以統計工作人員必須不斷地吸取新的知識,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充分利用專業(yè)特長幫助醫(yī)療科室進行課題設計、數據處理,使統計職能深入人心;為醫(yī)院決策提供可行性論證,使統計廣泛應用于醫(yī)院管理決策、醫(yī)療質量監(jiān)督等各個方面;統計工作者要得到領導的重視與支持,在實際工作中應主動承擔重要任務,增強醫(yī)院統計參與管理的意識,主動跟蹤醫(yī)院管理,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綜合收集、利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切實為醫(yī)院決策提供及時、準確和完整的信息服務,真正成為醫(yī)院管理者的參謀部和“智囊團”;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統計分析及統計信息反饋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綜合性統計分析,其內容包括門診及臨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醫(yī)療質量、護理質量、經濟效益及病人滿意度等。并從縱向(與往年同期比)、橫向(與同級醫(yī)院比)以及目標完成情況等進行分析,從中找到影響醫(yī)療工作的各種正負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議,及時提供給醫(yī)院及有關部門。院領導往往據此主持召開各職能科室負責人參加的醫(yī)療質量分析會,并把統計分析報告進行宣讀,對于成績及問題進行全面討論,給予表揚和批評,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隨時發(fā)現問題及時做專題性調查,寫出不定期統計分析;改進統計方法:醫(yī)療評價更合理在診斷質量評價上,以前我們只評價門診/出院診斷符合率、入/出院診斷符合率,實際工作中我們體會到,僅這兩項指標不夠全面,又把漏診率、待診率、入院3日確診率納入考核項目,對診斷質量進行全面綜合評價。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診斷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燒燙傷、原因明確的中毒和部分創(chuàng)傷等剔除,使其不參與診斷符合率的計算。
兩點體會:第一方便了領導對統計信息的利用,為醫(yī)院管理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第二有效地發(fā)揮了統計監(jiān)督工作。
參考文獻
[1]于承浩.統計信息在現代醫(yī)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國醫(yī)院統計,2002;9(2):99-100.
[2]張翠紅.統計工作與醫(yī)院的綜合管理.地方病通報,2002;17(2):82-83.
[3]侯世方,孫長福.統計職能在醫(yī)院信息網絡建設中的拓展.中國衛(wèi)生統計,1999;16(5):275.
[4]馬天華.淺談醫(yī)院統計職能的拓展.中國衛(wèi)生統計,1999;16(4):202.
[5]趙雯.搞好醫(yī)院統計要處理好八個關系.醫(yī)院管理雜志,1999;6(3):237-238.
星期天,我在家做江蘇正卷時,被一道很有意思的題目給卡住了。要求使用簡便方法計算,題目是這樣的:1999+999*999。這道題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無奈之下,只好求助爸爸。爸爸看了一眼,說了一個數字999。我頓了一下,突然恍然大悟,很快做出了這道題?,F在,我把過程跟大家一一道來。
1999+999*999
=1999-999+999*999+999
=1000+999*1000
=1000*(999+1)
=1000*1000
=100000
做這道題目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審題清楚,理性思考。999這個數字在這道題里來說很特別,是否可以用它來做文章是關鍵!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同一列式里前后加減同一數字,其結果會怎么樣呢?于是乎,我在這道算式里前后加減999后,我發(fā)現思路就會很清晰,運算就會更簡單。由此我得出以下結論:同一列式里前后加減同一數字,算式結果不變。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將會碰到大量的此類題目,只要我們開動智慧的大腦,游弋在思考的海洋,巧妙分割數字,抓住關鍵點,把復雜的題目簡單化,就能得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為交流國內外蔬菜嫁接研究的前沿進展,展示蔬菜嫁接相關的新技術,此次研討會特向海內外專家學者、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研和教學人員、企業(yè)和政府的研究人員,以及相關專業(yè)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碩士生等征集研究論文,歡迎各位踴躍提交。熱忱歡迎國內外同行專家學者參加本次會議,會議將特邀與蔬菜嫁接相關的國際知名專家做主題報告。歡迎與蔬菜砧木育種和嫁接苗生產相關的企業(yè)在會議期間展示新成果。
一、論文主題
本次大會圍繞通過嫁接實現蔬菜的環(huán)境友好型生產的主題,將在嫁接種苗生產、砧木育種及生物技術、嫁接和生物脅迫、嫁接和非生物脅迫、砧穗和土壤/生物互作關系、砧木對產量和品質的影響等專題進行深入研討。
二、論文要求
1. 未曾公開發(fā)表;
2. 用MS Word 97及以上的版本輸入;
3. 用英文撰寫,摘要200~300單詞左右;
4. 標明您的摘要屬于哪一個專題(S1-S6)。
請登錄會議網站下載摘要格式http:///message.aspx?parentid=0&typeid=295&act=all
三、論文評審過程及結果
將由研討會科學委員會評審決定入選的口頭報告和墻報,相關論文經審稿遴選后在Acta Horticulaturae上發(fā)表(ISTP收錄)。
四、重要時間節(jié)點
2013年09月30日—論文摘要提交截止日期
2013年10月30日—論文摘要接受通知
2014年03月17日—論文全文提交
五、論文提交
1. 請通過電子郵件提交論文摘要,并在郵件主題欄注明“第一屆國際園藝學會蔬菜嫁接研討會投稿”字樣。
2. 請在郵件中注明作者姓名、單位和聯系方式(電話、Email、通信地址及郵編)。
3. 論文摘要請發(fā)至大會郵箱:
4. 聯系人:黃遠博士 汪清飄
5. 咨詢電話:027-87280068
更多會議詳情請登錄會議網址http://.
Proceedings of the 12th
Italian Conference Sensors
and Microsystems
2008, 563pp.
Hardcover
ISBN 9789812833587
G Di Francia等著
本書為第12屆意大利傳感器與微系統會議論文集。這次會議由意大利傳感器與微系統協會于2007年2月12-14日在Napoli城鎮(zhèn)舉行。本書收錄了本次會議上的近80篇論文,為傳感器與微系統及其相關技術領域的發(fā)展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
傳感器與微系統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學科,它涉及材料科學、化學、應用物理、電子工程、生物技術等許多領域。本書將收錄的79篇論文依據其所屬的不同領域共分為9個部分:1.生物傳感器,包含用于血糖生物傳感器的敏感元件的制備與特性等10篇文章;2.生理參數監(jiān)測,包含了對一種用于糖尿病人呼吸標志物檢測的氧化銦傳感器的研究等4篇文章;3.氣體傳感器,包含用多孔硅推動硅技術的極限:一種CMOS氣體敏感芯片、用基于碳納米管的納米復合層涂覆的薄膜體聲波諧振器制成的蒸汽傳感器、飲水機中水和酒精蒸發(fā)速率的檢測等15篇文章;4.液相傳感器,包括用于水和空氣環(huán)境化學檢測的基于二氧化錫顆粒層的光纖傳感器等4篇文章;5.化學傳感器陣列和網絡,包含了一個用于易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分析的多通道的石英晶體微天平、一種用于酒質量分析的新型便攜式微系統的發(fā)展等9篇文章;6.微制造與微系統,包括通過實驗研究濕多孔硅的拉曼散射現象、多孔硅上高流速滲透膜在氫過濾裝置中的應用等13篇文章;7.光學傳感器與微系統,包括金屬包層的漏波導化學和生化傳感應用、結構光纖布拉格柵傳感器:前景與挑戰(zhàn)等14篇文章;8.物理傳感器,包括通過多像素的光子計數快速閃爍讀出等6篇文章;9.系統和電子接口,包括能夠估計并聯電容值的非校準的高動態(tài)范圍電阻傳感器前端等4篇文章。
本書介紹了傳感器與微系統在意大利的發(fā)展狀況與趨勢,對于從事傳感器與微系統方面的研究人員及工程師們,它是一本十分有價值的參考讀物。
孫方敏,
博士生
(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