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30 11:28:3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測繪技術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1圖紙的管理
水電站測量工作[2]的主要任務是按照設計意圖將圖紙上的建筑物輪廓以規(guī)定的精度放樣到實地,因此無論是哪個施工階段的設計藍圖或者設計變更都需要測量人員的熟讀和妥善保管。各施工階段的圖紙如開挖圖、混凝土結構圖、金屬結構安裝圖等需要按部位分類存檔,每類圖紙的檔案盒內均應有按時間順序登記的卷內目錄,卷內目錄登記內容包括,圖紙流水號、圖名、圖號、收文日期等信息;在檔案盒所在的每個檔案柜醒目處,應附有該檔案柜內各類檔案盒的清單及檔案盒內的圖紙清單;每套圖紙均應有測量部位班組長、技術負責人的圖紙讀審記錄,給出圖中控制點坐標、結構尺寸是否正確的定性結論。對于同一部位同一套圖的后續(xù)多份設計變更,應在原圖的設計修改部位加以標識,并注明參照某設計修改變更通知單,對于已作廢的圖紙,應在圖名處加以“作廢”標識[3]。具備掃描條件的,應將設計修改通知單等變更掃描成電子版,建立專門的工程圖紙變更電子文件。若工程建設存在較多的設計修改通知單,可按時間順序整理后膠裝成書,根據目錄將每份設計修改通知編上序號和頁碼,封面印制上設計修改通知單以及通知單的最大和最小編號,將更加方便查閱。
測繪技術人員的培訓主要是結合儀器操作說明書[4]、測量規(guī)范、測繪作業(yè)指導書等技術文件進行內外業(yè)作業(yè)方式方法的培訓,外業(yè)作業(yè)要分不同的施工階段不同的施工部位不同的工序要求采取相應精度的測站架設方法,如地形圖的測繪、開挖與混凝土澆筑階段的施工測量放樣,均可采用自由設站方法進行測站的架設,對于精密工程測量,更宜采用強制對中[5]方式的方法架站。各階段地形圖的測繪,宜統(tǒng)一采用大地坐標系統(tǒng),施工測量放樣宜采用工區(qū)的施工坐標系或采用大地坐標設站后選用儀器內置的參考元素程序方式測量,這樣既滿足類似工序坐標系統(tǒng)的統(tǒng)一,又滿足現場施工測量計算方便、直觀、快捷的需要。內業(yè)主要是結合office、wps常用辦公軟件開展文字及常用圖表的處理技巧、南方Cass系列專業(yè)成圖軟件斷面繪制、工程量計算的方法、科達普施平差軟件邊角網、導線網等控制網的平差方法培訓。在日常內外業(yè)測量工作中,測繪技術人員應多觀察、多思考,每一個單項測量任務結束后,應總結該項測量工作中的好思路、好方法,為提煉論文、專利、工法等測繪科技成果準備基礎材料,亦為后續(xù)的類似工程和測繪同仁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測量人員技術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測繪工作的工作效率,亦會影響工程建設的質量和儀器設備使用的安全風險[6]。測量工作離不開測量儀器設備及附屬測具,保證儀器設備的完好是完成測繪任務的必要條件。測繪項目的實施應建立完整的儀器設備臺賬,并按期進行期間的自檢和按時送到具有儀器設備計量檢定資格的機構年檢,確保儀器設備使用狀態(tài)及精度。測量儀器設備的管理應建立專門的儀器設備使用規(guī)章制度及指定儀器設備保管員并明確其職責,并做好防曬、防雨、防霉、防震工作。
3測量驗收、原始記錄、計量資料的管理測量驗收資料
[7]是工程質量評定的重要依據,測量原始記錄是測繪工作中重要的現場資料,是指導現場施工的依據,工程測量計量[8]資料是工程月進度結算和工程竣工必不可少的資料。做好這幾類的工程測量資料管理尤為重要,每產生一份測量驗收、原始記錄或測量計量資料應做好電子文檔歸檔工作,不同類型資料編號可采取該類資料漢語拼音第1個字母加年份加阿拉伯數字組成的流水號,流水號后寫明該資料產生的日期、部位、類型等屬性信息,如測量驗收資料,編號為:NO.CLYS2015001-**##%%,每個班組不同的測量技術人員每完成一份該類型的測量資料時,把該資料復制到制定的文件夾。各類資料的記錄應詳細、完整、清晰、工整,三檢人員會簽及各級印章應齊全,并切實做到日清月結,資料管理員或當日值班班長負責監(jiān)督檢查歸檔及電子臺賬登記情況,紙質版的測量資料管理同工程圖紙與設計修改通知單歸檔管理方法。因測量驗收和工程計量的需要,測繪項目的責任工程師或技術負責人應對測量原始地形總圖、土石分界總圖、開挖驗收總圖、設計開挖總圖等電子圖進行展繪和更新,便于及時了解工程驗收進度或計量支付情況。工程計量資料管理中的月進度計量方式,不宜采用當月與上月斷面形成的封閉面域計量,宜采用當月地形斷面與原始開挖地形斷面形成的封閉面域計量,即申報總量減去監(jiān)理人已審核的工程量便為本期申報工程量,這樣的計量方式有利于消除不同時期工程量計算的誤差,避免了工程量的錯結的風險,也方便了與圖紙、合同或第3方測量機構核準的控制工程量的對比。測量技術人員必須對所有工程量計算結果保密,未經測繪項目的負責人同意,禁止對外復制和傳遞,工程量計算結果只對測量工作的發(fā)包人負責。
4測量控制網的維護和成果管理
為保證工程建設的質量,在測繪項目實施前,應對業(yè)主提供的工區(qū)首級控制網點根據標段的需要進行全網或局部網點復測,并將復測結果上報監(jiān)理人批復,并以監(jiān)理人批復的結果作為工程建設控制測量的依據??刂凭W其他情況的復測應按水利水電施工測量規(guī)范平面控制網的維護與管理章節(jié)要求進行復測。對于業(yè)主或監(jiān)理人下發(fā)的測量控制成果應復制向每位測量技術人員交底,并建立專門的測量控制成果檔案,施工方應根據最新的測繪成果結合施工現場的工作面、工程進度、控制點密度情況進行控制點的加密,以滿足工程建設測量工作的需要。對于金屬結構或機電設備安裝,宜建立專用的安裝測量控制網。測繪控制網成果的轉抄時,必須由第2人獨立檢核無誤后方可使用。
5結語
苗尾水電站測繪技術工作標準化管理[9]的實踐證明,測繪項目的各項基礎資料搜集的越全面,越完整,各施工測量工序做的越細致、越規(guī)范、越標準,對主體項目的單元工程外觀質量評優(yōu)和樣板工程的創(chuàng)建會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更有助于測繪項目的組織和測繪安全、質量目標的實現,有助于測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yǎng),有助于測量竣工資料的整編,有助于測繪科技成果的總結和提煉,進而保證測繪項目整個生命周期質量管理體系的健康持續(xù)有效運行。
作者:范學振 錢亮亮 李文俊 單位:葛洲壩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國測發(fā)[1988]82號測繪科學技術檔案管理規(guī)定[S].
[2]張正祿,李廣云,潘國榮,等.工程測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3]CH/B01-2016---CH/B31-2016,葛洲壩測繪地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程序文件[Z].
[4]LeicaTCR802,使用說明書[Z].
[5]范學振.一種新型測量控制點標墩[P].中國:ZL201520019908.
[7].2015-05-06.
[6]CH1016-2008測繪作業(yè)人員安全規(guī)范[S].[7]CH1003一1995測繪產品質量評定標準[S].
通過這一技術,能夠準確的定位隱蔽地點的情況,通過傳感設備的探索,將具體的信息通過數字化的形式傳遞到處理設備當中,然后進行計算機和人工綜合建模分析,對問題進行處理,最后綜合信息以及分析數據進行匯總,以供設計人員或施工人員商討出具體的處理方式,能夠對具體的處理事項進行系統(tǒng)的判讀。
2遙感技術在水利水電工程測繪中的應用
2.1測繪水利水電工程的構造穩(wěn)定性
遙感技術利用聲波、光波等原理對地址構造進行具體的探索分析,能夠判斷出地質構造中的斷層情況。水利水電工程依托于山川河流建設,需要對當地的地質進行具體的判斷與測繪,但傳統(tǒng)的測繪工具智能測繪到地質當中是否有斷層情況,卻復發(fā)準確的測繪到斷層是否是處于活動狀態(tài)或休眠狀態(tài),因此常常造成建設工程因斷層判斷不準確而停工的現象,造成大量的損失,而遙感技術能夠通過傳感設備,結合數字化監(jiān)測設備,隨時隨地的對當地的斷層情況進行監(jiān)測,將監(jiān)測的內容進行匯總和梳理,從而判斷這一斷層情況是否活躍,為最終的測繪報表提供有力的依據。同時遙感技術還能夠監(jiān)測地質當中的一些特殊情況,如是否有地下河、溶洞等特殊地理想象,而這些地理情況是否會影響到工程建設等,從側面確定地質情況,判定地質情況當中的隱秘問題,幫助水利水電工程順利的完成測繪以及施工。
2.2測繪水利水電工程的滲漏可能性
水利水電工程在建設之初就注定要與古河道、溶洞、地下河、斷層等交織在一起,而這些地質情況常常因變動而影響水利水電工程的內部結構,使其出現裂縫、滲漏的現象,而這些滲漏點主要出現在隱蔽工程中,無法直接發(fā)現,而通過遙感技術,這一困難迎刃而解.如通過遙感技術構建地質防滲漏實體趨勢分析常用的趨勢面分析方法主要有多項式趨勢面和二維傅立葉趨勢面兩種,在防滲漏構造的研究中,通常運用多項式趨勢面進行擬合分析。多項式趨勢面是由冪級數組成的,其優(yōu)點是系數計算比較容易,而且根據經驗,很多地質變量如地層層位的高度。地下水位的高度及地層厚度等,一般用較低次的多項式趨勢面就能擬合得較好。使用多項式趨勢面并不能認為滲漏過程就是某個多項式函數的變化過程,因為滲漏對象有著很復雜的變化過程,形成具有復雜形態(tài)的曲面,多項式趨勢面只是用來擬合這個復雜的曲面,并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實際的滲漏形態(tài)變化過程。
3結語
【關鍵詞】工程測繪 技術應用測繪發(fā)展發(fā)展趨勢現狀
中圖分類號:TB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社會發(fā)展需要工程建設的大力支持,做好工程測繪是對工程建設質量和效果的保障。工程建設前期的測量與測繪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的施工難度,保證工程建設順利進行。隨著當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微電子技術、激光技術、計算機技術、空間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直接推動著工程測繪技術的進步,各個學科的科學技術得到提升,這也要求傳統(tǒng)的工程測繪技術發(fā)生變化。同時,近些年來,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腳步的加快,各種高規(guī)格、嚴要求的工程建設也越來越多,面對新的任務和要求,工程測繪技術的應用要求也越來越嚴,任務也越來越重。
二.工程測繪技術的現狀。
1.新技術在工程測繪中起顯著作用。
20世紀80年代以來,出現了光電測距儀、精密測距儀、電子經緯儀、電子水準儀和數字水準儀、激光掃平儀、激光準直儀等先進的地面測量儀器。傳統(tǒng)的工程控制網布網、地形測量、道路測量和施工測量等作業(yè)方法得以改變,測繪技術開始走向現代化、自動化和數字化。
先進技術設備的出現,改變了以往的操作模式。光電測距三角高程測量代替了三、四等水準測量。三邊網,邊角網和測距導線網取代了三角網。設備和技術的更新,彌補了傳統(tǒng)測繪作業(yè)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在傳統(tǒng)測繪中,難以攀登的山峰或無法到達的測量點,在測繪中很難直接進行測量,無需棱鏡的測距儀的出現,徹底解決了這個難題。在傳統(tǒng)的測量和繪圖中,是通過人工在野外進行手動測量,通過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和計算、繪制圖表,繪圖用時較長,工序繁雜且對操作人員技術要求高,電子經緯儀等儀器的出現和GEOMAP系統(tǒng)的問世,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將野外數據采集工作也計算機數據處理工作和繪圖設備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善的多功能自動繪圖系統(tǒng)。
GPS全球衛(wèi)星定位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和RS遙感技術等其他科學被利用到測繪工程中,測繪技術和各學科相互交叉、滲透,測繪工程中產生新的綜合性信息采集、處理、監(jiān)控管理系統(tǒng)。
GPS定位是通過高空的24顆衛(wèi)星,由地面控制系統(tǒng)和用戶接收裝置組成,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距離遠等特點。在工程測繪中,GPS定位技術的應用使的測量范圍大大延伸。利用GPS技術和水準測量資料可精化大地水準面,在進行城市、礦山等控制網時不需要造標觀測,在工程測繪中及靈活又方便,同時使用成本相對較低。
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是在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發(fā)展起來的,是利用計算機存貯、處理地理信息的工具和技術。將各種資源信息和環(huán)境的參數按空間分布地理坐標,輸入規(guī)定的格式和分類編碼,進行處理、存貯、輸出,即可滿足應用需要。通過對諸多要素的分析和對數據的處理,可方便的將數據轉換成為圖形、圖像、數字等多種形式。
RS遙感技術是指從遠距離、高空等平臺上,利用可見光、微波、紅外等探測儀器,采取攝像、掃描、信息感應,通過信息傳輸和數據處理,從而識別地面物質的性質和狀態(tài)的現代化技術系統(tǒng)。通過遙感技術為城市和郊區(qū)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植被、水、土壤、巖石等提供了獲取空間信息的可能。高分辨率衛(wèi)星遙感對測繪產品形式和地圖更新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信息技術保障工程測繪技術得以實施。在信息技術中,計算機技術是核心內容,計算機技術的應用促使工程測繪技術朝向數字化和自動化、智能化方面發(fā)展。電子經緯儀、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地圖自動設計和電子制版系統(tǒng)等都是計算機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應用。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就是計算機技術在工程測繪中的典型應用,通過計算機替代傳統(tǒng)的人工分析和計算,既能保證數據結果的準確度,又能節(jié)省測繪時間,提高測繪效率。
有多平臺和多儀器支持的工程測繪系統(tǒng)是傳統(tǒng)測量結合計算機技術后的改變,是通過運用工程測繪技術,利用現代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對建筑區(qū)域的地質、建筑物以及施工采用的機械設備、建筑材料等進行勘測設計和管理而構成的系統(tǒng)。工程測繪技術可對工程具體施工中的項目設計和測繪信息進行綜合,為施工工程提供及時可用的信息。
2.現階段工程測繪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
長期以來,國家對于測繪技術的投入不是很充足,對硬件設備和軟件系統(tǒng)的購置都較少。測繪的體制一直未有改善,加上基礎信息資源不足,信心化標準進程緩慢,數據庫建設重復,數據共享的機制也不健全。在工程測繪技術中,技術儲備不足,在理論研究和技術進步中,重視力度不夠。在遙感圖像處理技術和軟件上的投入不夠,目前國內采用的遙感圖像處理軟件都是來自國外開發(fā)的,國產的遙感圖像處理軟件同國外軟件差距太大。
三.工程測繪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和方向。
目前,工程測繪技術是朝向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面發(fā)展。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各專業(yè)的深入研究和拓展,未來的工程測繪技術將呈現高水平,大規(guī)模,擁有具有高度精密的新技術和新設備,測繪成果更準確、更精密的發(fā)展趨勢。在測繪數據采集中,實現自動化和實時化,數據結果實現自動化和數字化;對測量數據的管理實現科學化、信息化、標準化;數據傳輸實現網絡化、安全化;測繪硬件實現人性化、智能化、經度化。
2011年12月27日,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兼容其他國家的衛(wèi)星定位衛(wèi)星-北斗衛(wèi)星導航系統(tǒng)正式開始試運行。依靠國外硬件設備的時代即將結束,國內的定位技術和測繪技術將真正實現國產化。有了這一個硬件支持,提高了數據交換的效率,對工程測繪使用成本也起到降低的作用。同時,由于國產衛(wèi)星的加入,在測繪終端上,設備的國產化程度將提高。屆時將涌現一批適合我國實際使用情況和使用環(huán)境的更加人性化的設備,這對提升工程測繪效率和保證測繪結果的可靠性提供了保障。
工程測繪技術成熟后,將被逐漸導入其他領域,如人體科學測量、顯微測量、顯微圖像處理等方面。測繪技術中數據處理的數學、物理模型建立、分析和辨別會成為工程測量專業(yè)教育與應用的重要內容。
在保持科學嚴謹的情況下,傳統(tǒng)的測量和繪制技術要從一維、二維、三維變成四維,不僅僅在空間上發(fā)生改變,同時對地域和測繪手段上都將發(fā)生變化?,F代工業(yè)自動化流程的加入,三維工程測繪技術將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
四.結束語
伴隨著測繪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代工程測繪也開始走向自動化、智能化,測繪設備技術含量高,測繪手段也得到了提升,測繪結果準確度也越來越高。新技術的加入,促進了測繪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同時對測繪技術信息化程度要求也較高。數據的整合、信息的共享,都將促使測繪手段和測繪技術走向先進、準確、完善。
參考文獻:
[1] 王希波數字化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淺析[期刊論文]《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6)
[2] 章正武,邵光敏. 淺談工程測繪技術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期刊論文] 《民營科技,2009,(07) 》
[3] 李木子. 淺析數字化測繪技術及其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期刊論文] 《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0年08期
[4] 賴振發(fā). 現代測繪技術的作用及發(fā)展趨勢[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9期
[5] 郝鵬,高素平,郭志芳,楊靜 試論現代測繪技術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期刊論文] 《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1年29期
【關鍵詞】GPS測繪誤差定位精度 WGS84
中圖分類號:P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隨著我國對建筑行業(yè)的工程質量和工程設施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相對的對其建筑前的設計和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以GPS技術在測繪學的領域中起到了革命性的變革。,GPS測繪技術在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的現實面前是最好的映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計算機技術作為相對社會高科技的結晶,在社會生活中各個領域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地位。
二.對GPS的認識。
GPS全球衛(wèi)星定位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和RS遙感技術等其他科學被利用到測繪工程中,測繪技術和各學科相互交叉、滲透,測繪工程中產生新的綜合性信息采集、處理、監(jiān)控管理系統(tǒng)。
GPS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高空的24顆衛(wèi)星,由地面控制系統(tǒng)和用戶接收裝置組成,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距離遠等特點。在工程測繪中,GPS定位技術的應用使的測量范圍大大延伸。利用GPS技術和水準測量資料可精化大地水準面,在進行城市、礦山等控制網時不需要造標觀測,在工程測繪中及靈活又方便,同時使用成本相對較低。再者GPS技術在測繪應用中的特點也是很明顯的,譬如定位精度高、觀測時間短、提供三維坐標、全天候作業(yè)、觀測站間無需通視、操作簡單、經濟效益好。
這樣的發(fā)展,使得GPS技術在工程測量、地形測繪、竣工測量及工程機械控制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現在形式不難發(fā)現,GPS定位系統(tǒng)在測繪中的應用朝著高精度、多功能、和集成式的方向迅速發(fā)展,當然GPS也將廣泛地應用于眾多的行業(yè),甚至進入更高端的科學領域,促進人類文明的高度發(fā)展。
三.影響GPS測繪存在誤差的主要因素。
1.信號誤差
美國政府從其國家利益出發(fā),通過降低廣播星歷精度,在GPS基準信號中加入高頻抖動信號等方法,人為降低普通用戶利用GPS進行導航定位時的精度。
2.衛(wèi)星星歷誤差
在進行GPS定位時,計算在某時刻GPS衛(wèi)星位置所需的衛(wèi)星軌道參數是通過各種類型的星歷提供的,但不論采用哪種類型的星歷,所計算出的衛(wèi)星位置都會與其真實位置有所差異,這就是所謂的星歷誤差。
3.衛(wèi)星鐘差
衛(wèi)星鐘差是GPS衛(wèi)星上所安裝的原子鐘的鐘面時與GPS標準時間之間的誤差。
4.衛(wèi)星信號發(fā)射天線相位中心偏差
衛(wèi)星信號發(fā)射天線相位中心偏差是GPS衛(wèi)星上信號發(fā)射天線的標稱相位中心與其真實相位中心之間的差異。
5.電離層延遲
由于地球周圍的電離層對電磁波的折射效應,使得GPS信號的傳播速度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稱為電離層延遲。電磁波所受電離層折射的影響與電磁波的頻率以及電磁波傳播途徑上電子總含量有關。
6.對流層延遲由于地球周圍的對流層對電磁波的折射效應,使得GPS信號的傳播速度發(fā)生變化,這種變化稱為對流層延遲。電磁波所受對流層折射的影響與電磁波傳播途徑上的溫度、濕度和氣壓有關。
7.控制網布設不合理或起算數據利用不合理引起的誤差。
8.GPS控制部分人為或計算機造成的影響。
9.由于GPS控制部分的問題或用戶在進行數據處理時引入的誤差等。
10.數據處理軟件的影響。
11.數據處理軟件的算法不完善對定位結果的影響。
四.提高GPS定位精度的有效辦法。
1.硬件的改進
2.采用合適的GPS接收機作業(yè)
當基線邊長大于10 km時,采用雙頻接收機。雙頻接收機的優(yōu)點是:
①可以基本消除電離層延遲對點位坐標的影響,點間距離可達100 km;
②在快速靜態(tài)和動態(tài)測量中觀測時間比單頻機短。當基線邊長小于10 km時,可以采用單頻接收機。
3.作業(yè)前對GPS接收機進行鑒定
4.作業(yè)方法和手段的改進
5.選點的要求
選點的要求:
①點位應便于接收設備的架設和操作,視野開闊,被測衛(wèi)星的地平高度角應大于15 °。
②應盡量消除多路徑影響,防止GPS信號通過其他物體反射到GPS天線上,因此應避開強反射的地面,避開強反射環(huán)境,如山谷、山坡、建筑物等。
③避開強電磁波干擾,設站應遠離雷達站、電臺、微波中繼站等。
綜上所述,GPS接收機常存在鐘誤差、通道間的偏差、鎖相環(huán)延遲、碼跟蹤環(huán)偏差、天線相位中心偏差等,所以必須先了解儀器性能、工作特性及其可能達到的精度水平。它是制定GPS作業(yè)計劃的依據,也是GPS定位測量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所以對GPS測量儀器必須先進行作業(yè)前的檢驗,沒有檢驗的儀器是不能用于作業(yè)的。
五. 南方GPS的單點校正。
由于在實際測量工程中控制點個數不足,不能正常求取GPS的轉換參數,往往無法滿足工程的精度要求, 因此GPS單點定位精度的提升成為解決一直問題的重要手段。
GPS的點校正是建立在GPS接收機采集的WGS-84數據與地方控制位置之間的關系,采用一系列的數學轉換定義此關系。
將WGS84位置轉換到格網坐標的數學轉換是:
1.基準轉換:即從WGS84唯獨、精度和橢球高度坐標轉換到相對于地方測圖格網橢球的緯度、經度和橢球高度坐標;
2.地圖投影:是從地方橢球緯度和精度坐標轉換到地方測圖格網的北向和東向的坐標到WGS84高度的大地水準面模型,得到海水平面上的近似高程。
GPS在啟動基準在的時候必須獲取一個當前基準站所架設點位的WGS84經緯度坐標才能正常的發(fā)射,而轉換參數的計算也必須使用WGS84坐標,WGS84坐標的獲取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基準站直接讀取當前測出的經緯度坐標(GPS坐標每一秒刷新一次,每一次讀取的坐標都設有差異,誤差在1至2米之間);一種是事先布設好靜態(tài)控制網,從靜態(tài)處理結果中獲取。由于WGS84經緯度獲取的相對不確定性使得在求解轉換參數時必須首先確定一組公共控制點的WGS84經緯度坐標,這組坐標一旦確定以后每次啟動基準站時都要使用這一組WGS84經緯度坐標,否則使用轉換參數時的顯示坐標和實際施工做標間就會存在一個固定偏差,這個偏差是由所取的基準站WGS84經緯度坐標和用來計算轉換參數的WGS84經緯度坐標之間的差異產生的。
南方的RTK自動啟動基準站時取的坐標是基準站開機并達到狀態(tài)以后自動取得的WGS84經緯度坐標,這樣就會出現上述的固定偏差,工程之星軟件通過一個公共已知點求出的轉換參數來克服這個固定偏差,工程之星軟件中把這個過程稱為“校正”,因此南方GPS的單點校正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其精度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滿足一般測量要求。
單點校正的特點是:距離已知點越近精度越高,一般的控制范圍為3-5公里。因此在使用單點校正的時候要注意工作地點不要距離控制點過遠,對精度要求高的測量工程盡量避免使用。
六.結束語
GPS控制布網靈活,操作簡單,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測量速度和工作效益。GPS控制只要觀測數據可靠,平面起算數據和高程起算數據設置合理,能得到較好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靜態(tài)GPS作業(yè),基線較長時要適當延長觀測時間,以取得良好的觀測數據。基于GPS技術的特點,相信在我國今后的發(fā)展中,GPS技術將運用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當中,為我國在基礎建設中繪制宏偉的藍圖,是我國贏得經濟、社會、人文發(fā)展的共贏,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麥衛(wèi)東 Mai Weidong 淺談GPS測繪存在誤差及有效提高定位精度[期刊論文] 《科學之友》2010年36期
[2]李澤文 曾祥君 黃智偉 雷莉 馬洪江LI ZewenZENG XiangjunHUANG ZhiweiLEI LiMA Hongjiang基于高精度晶振的GPS秒時鐘誤差在線修正方法 [期刊論文]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 ISTIC EI PKU 2006年13期
[3]何勇 葛曉鋒 俞海紅 方慧 農用GPS測試精度分析及提高精度方法的研究 [期刊論文] 《農業(yè)工程學報》 ISTIC EI PKU 2004年2期
[4]李澤文 姚建剛 曾祥君 鄧豐楚 湘輝 LI ZewenYAO JiangangZENG XiangjunDENG F基于數字鎖相原理的GPS高精度同步時鐘產生新方法[期刊論文] 《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 ISTIC EI PKU2009年18期engCHU Xianghui
[5]劉超 高井祥 張敬霞 利用序列平均的高精度GPS基線解算模型 [期刊論文]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 ISTIC EI PKU2012年4期
關鍵詞:測繪新技術,3S
隨著現代測繪新技術的出現,無論在學科理論,或在技術體系,以及應用范圍上都取得了重大的發(fā)展,甚至可以說是重大的變革,從而也將徹底地改變傳統(tǒng)測繪的方式。當前測繪產業(yè)以“3S”技術為特征,現代測繪技術已經成為人類研究地球及自然環(huán)境,解釋一些自然現象,解決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等重大問題的重要工具。工程測量技術服務領域主要包括:農業(yè)、林業(yè)、水利、交通 、城市建設等行業(yè),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結合 、測量儀器的數字化和智能化,使得數字化測繪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3S以及數字化測繪和地面測量先進技術的發(fā)展,數據采集和處理的逐漸自動化、實時化和數字化,測量新技術的服務范圍也進一步擴寬,才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論文格式,3S。。
一、現代測繪新技術(3S)的發(fā)展概況
(一)全球定位系統(tǒng)技術(GPS)的發(fā)展
GPS是美國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研制,于九十中期年全面建成的利用導航衛(wèi)星進行測時和測距,具有在三維空間范圍內進行全方位實時導航與定位。隨著精度從最初的百米范圍內提高到1米以內,現在的GPS已經民用化。隨著GPS系統(tǒng)的不斷創(chuàng)新改進,硬、軟件的不斷完善,GPS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地擴寬,目前,各種體積小、精度高類型的GPS問世,更加方便的用于野外測量。GPS技術作為測繪發(fā)展更新的新技術,已經成為大地測量的先進技術手段,也是最具潛力的全能型技術。GPS定位技術與常規(guī)地面測量定位相比,除具有對測站選擇更靈活、更適應不利條件、全天候連續(xù)作業(yè)外。還具有比任何地面常規(guī)技術供數量更多、精度更高的數據信息。
(二)遙感技術(RS)的發(fā)展
遙感技術包括:衛(wèi)星遙感和航空遙感,其中航空遙感作為地形圖測繪的重要手段已在實際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衛(wèi)星遙感影像測圖也取得較好的效果,運用遙感資料建立數字地面模型進而應用于測繪工作已廣泛的應用。航空遙感最先在軍事上應用,1972年第一顆地球資源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以來,很多國家都相繼發(fā)射了眾多對地觀測衛(wèi)星。遙感信息獲取技術已從可見光發(fā)展到紅外、微波:從單波段發(fā)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極化;從空間維擴展到時空維;從低分辨率發(fā)展到高分辨率甚至超高分辨率。
(三)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技術的發(fā)展
地理信息系統(tǒng)起源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的地理信息研究。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作為多個學科、多種技術交叉結合的產物,GIS的提出到現在不到50年的時間。特別是在與民生和經濟息息相關的行業(yè),如商業(yè)、城市規(guī)劃、物流、交通、人口普查、疾病分析等領域,GIS技術的運用更是得到空前的發(fā)展,地理信息系統(tǒng)作為對空間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進行采集、處理、管理、分析的計算機技術系統(tǒng),其發(fā)展和應用對測繪科學的發(fā)展意義重大,是測繪新技術的重大發(fā)展和跨越。當前GIS深入到了各行各業(yè)乃至千家萬戶,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論文格式,3S。。
二、測繪新技術(3S)在工程測量、林業(yè)、水利,高新農業(yè)等方面的應用
(一)在工程方面
在工程項目中,可以運用GPS準確的定位,以便準確的找到工程項目的位置,例如地形復雜或山區(qū)的土地開發(fā)整理項目的準確定位控制點,礦區(qū)的范圍的界定等。利用遙感技術(RS)在礦山測量中應用遙感資料,可獲取礦區(qū)實時、動態(tài)、綜合的信息源,對礦區(qū)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測,為礦區(qū)環(huán)境保護提供決策支持。利用GIS建立數據管理庫,對項目進庫后綜合管理,以GIS為平臺,以3S測量技術為數據獲取的途徑,可以建立集數據采集、處理、管理、分析、輸出于一體的自動化、智能化的技術系統(tǒng),作為工程測量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決策支持系統(tǒng)。
(二)在林業(yè)方面
3S技術主要在林業(yè)方面有三大應用:森林資源調查;森林資源動態(tài)監(jiān)測;森林資源災害監(jiān)測利用遙感技術(RS)對林地資源的分布、生長狀況及其變化進行調查和估測分析。利用遙感技術多層次、多時相的動態(tài)監(jiān)測功能獲得及時可靠的數據,通過GIS技術進行相關數據的實時更新,并對這些數據進行空間分析,可得到林地的動態(tài)變化情況。
(三)在水利方面
“3S”技術可以及時有效的防洪減災,可用于災前預測、災中監(jiān)測和災后評估;“3S”技術防治水土流失調查預測和水土保持規(guī)劃,可運用“3S”技術可以監(jiān)測水蝕、風蝕等多種類型的土壤侵蝕區(qū)的侵蝕面積、數量和強度發(fā)展的動態(tài)變化??梢詫λY源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和科學管理,水資源實時動態(tài)監(jiān)測在水利信息化中非常重要,因為只有掌握瞬時變化的供水和需水等有關信息,才能科學、準確地進行水資源的配置及調度;“3S”技術在水利工程的勘察設計中得到了充分運用。“3S”技術在水利工程的維護管理中也能發(fā)揮重要作用,如南水北調的選線,在DEM的基礎上,進行地質情況分析,并結合GIS中的有關地質環(huán)境數據庫實現合理的選線分析。在水利工程規(guī)劃設計中也廣泛運用“3S”技術。如在水庫的規(guī)劃設計中,利用GIS建立的庫區(qū)DEM,可以直觀、快速、準確地計算出各種庫容和淹沒面積及開挖土石方量;結合其他GIS專題數據可以進行大型水庫淹沒區(qū)實物量、灌溉區(qū)有效灌溉面積和水庫淤積量的估算。(四)在高新農業(yè)中
運用GPS技術對高新農業(yè)信息進行空間定位; RS影像技術可獲取區(qū)內農作物生長環(huán)境、生長狀況和空間變化的影像信息,便于區(qū)內狀況的分析; GIS技術可以建立農田土地管理、自然條件、作物產量的空間分布等的空間數據庫;對作物生長苗情、的發(fā)生發(fā)展趨勢進行分析模擬,為分析農田內自然條件、資源有效利用狀況、作物產量的時空差異性和實施調控提供處方信息。3S技術它能夠收集土地利用現狀、植被分布、農作物的生長情況、農作物的災情分布、土壤肥力等多種信息,將信息技術與農藝、農機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各項農業(yè)資源與生產要素的合理分配,獲取高產量和最大經濟效益,同時又能有效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農業(yè)自然資源,有利于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三、測繪新技術(3S)的集成應用
測繪新技術3S集成應用,取長補短是自然的發(fā)展趨勢,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個大腦,兩只眼睛'的框架,即和向提供或更新區(qū)域信息以及空間定位,進行空間分析,以從提供的大量數據中提取有用信息,并進行綜合集成,使之成為科學決策的依據。實際應用中,較為多見的是兩兩之間的結合,常見的兩兩結合有以下幾種方式:
RS與GIS集成:遙感數據是GIS的重要信息來源,GIS則可作為遙感圖像解譯的強有力的輔助工具。GIS作為圖像處理工具,可以進行幾何糾正和輻射糾正,圖像分類和感興趣區(qū)域的選?。贿b感數據作為GIS的重要信息來源,可以進行線和其他地物要素的提取,DEM數據的生成,以及土地利用變化和地圖更新。
GIS與GPS集成:定位、測量、監(jiān)控導航。
GPS+RS集成:幾何校正、訓練區(qū)選擇以及分類驗證,提供定位遙感信息查詢。
GPS+GIS集成:定點查詢專題信息,提供或更新空間點位。
GIS+RS集成:幾何配準、輔助分類等,提供和更新區(qū)域信息。論文格式,3S。。
四、結語
隨著數字化測繪技術的提高, GPS、RS技術在各行各業(yè)的廣泛應用, GIS技術的不斷成熟, 現代工程測量必將朝著測量數字工程化的方向發(fā)展。大力開展數字化3S測繪技術的應用與研究將是測繪行業(yè)立足者提升自身競爭實力和創(chuàng)造經濟效益的首要任務。
【關鍵字】數字城市,建設項目,管理,GIS開發(fā)管理,測繪工程管理
中圖分類號:F2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近年來,數字城市建設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在城市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數字城市建設的項目管理是進行數字城市建設的關鍵,加強數字城市建設的項目管理決定著數字城市建設的成敗。在數字城市建設項目中,GIS開發(fā)管理和測繪工程管理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如何做好這兩方面的管理工作將影響著整個數字城市建設項目的管理。因此,筆者就主要在GIS開發(fā)管理以及測繪工程管理者兩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來探討數字城市建設項目的管理工作,希望能夠具有一定的研究性。
二.數字城市建設的實施與目標
建立國家、省和城市人民政府三級基礎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機制。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在政策、標準、總體設計、航空攝影、公共平臺建設、國家基礎測繪成果使用及系統(tǒng)集成等方面予以支持;負責組織項目竣工驗收。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指導項目建設工作;負責項目進度與質量的管理和監(jiān)督;在基礎資料提供、技術設計以及項目組織協調等方面給予支持。城市人民政府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和落實項目主要經費;負責項目建設和成果的推廣應用;負責建立地理信息公共平臺的長效運行機制,對平臺的管理、維護與更新提供相應的保障。通過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形成權威、標準、統(tǒng)一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并開發(fā)五個以上示范應用系統(tǒng)。
以某市為例,經過建設,“數字太原”共完善了一個數據庫、新建了一個平臺,建成三套數據集,開發(fā)了五個示范應用系統(tǒng),具備了數據瀏覽查詢、專題數據加載、查詢統(tǒng)計與空間分析、二次開發(fā)、數據交換等功能,成為太原市統(tǒng)一的、權威的、通用的基礎地理信息平臺。
今年,某市在完善環(huán)保監(jiān)測、基準地價查詢、藥監(jiān)信息服務、人防信息、數字城管、數字公共服務等系統(tǒng)的基礎上,又積極開始建設地質災害預警、警用地理信息平臺、數字物聯網等系統(tǒng)。目前,某市在已經開發(fā)l0多個領域20多個政府部門的應用系統(tǒng)的基礎上,又有18個部門提出了應用需求計劃。預計到2013年底,太原市將實現數字成果應用全覆蓋,將全面提高宏觀決策、公共服務、應急處置能力。
三. GIS技術的開發(fā)管理及應用
地理信息是國家重要的戰(zhàn)略性信息資源,在政府管理決策、信息資源共享、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出于數據安全的需要,擺脫對國外地理信息軟件的依賴,國家大力扶持發(fā)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理信息軟件,為服務于數字城市建設,國家已從幾十家國內地理信息軟件生產企業(yè)中認定了14家企業(yè)。但國外先進的地理信息軟件也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如Esri公司最近的ArcGIS10實現了五大飛躍,即在協同GIS、三維
GIS、云GIS、一體化GIS、時空GIS五個方面實現了實質性的跨越。
從2006年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協同地方和部隊測繪部門,歷時5年完成了國家1:50 000地理信息數據庫的更新,新版數據庫成果可直接用于數字城市建設;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在1:10 000及1:5 000地理信息數據方面可為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電子政務應用服務及各行業(yè)信息系統(tǒng)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公眾版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 “天地圖”(www.ti―anditu.cn)已開通,它是中國區(qū)域內數據資源最全的地理信息服務網站,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國傳統(tǒng)地理信息服務方式,全面提升信息化條件下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能力,“天地圖”各省、市節(jié)點建設也陸續(xù)完成。隨著測繪地理信息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我們應積極引進和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
1.測繪與城市規(guī)劃、國土資源管理等的復合人才,有助于推動測繪業(yè)務的拓展,增強測繪服務的針對性;
2.地理信息技術與電子通訊、計算機網絡、電子政務等開發(fā)
技術的復合人才,適應GIS市場開發(fā)的多方面需求。
四.測繪工程管理中RS技術的管理及應用
目前,地形圖更新多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進行,該種測圖方法與以往的全野外測圖相比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因其投資大,成圖周期長,因而不能滿足城市建設迅速發(fā)展的需要。無人機不僅應用于應急救急,而且應用于監(jiān)測地理國情、實時測繪、動態(tài)監(jiān)測,無人機航攝系統(tǒng)的應用開辟了一條提高數據獲取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徑。為此,“十二五”期問,國家測繪局將大力推進無人飛機航攝系統(tǒng)推廣。
同時,高分辨率遙感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也為快速、準確、經濟地更新大比例尺地形圖帶來新契機。美國對地觀測公司(Earth Watch)于2001年成功發(fā)射了Quick Bird遙感衛(wèi)星,為多光譜成像(1個全色通道、4個多光譜通道),成像幅寬l6.5 km×16.5 km,其全色影像的空間分辨率達到0.61 m,是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商業(yè)遙感影像。與航空攝影測量相比,Quick Bird具有拍攝面積大(每景影像近300 km ),數據成本低(全色影像數據20美:TrJkm ),成圖周期短的特點。
由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承擔的“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一體化測圖系統(tǒng)PixelGrid”通過了國家測繪局組織的專家鑒定。隨著科技的進步,大大地降低了涉足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yè)的門檻,最常用的三種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如JX一4C,VirtuoZo NT,MAPMATRIX報價都在8萬元一l0萬元,一般的測繪部門應將這一專業(yè)逐步搞起來,為數字城市建設大顯身手。
五.結束語
數字城市建設項目的管理對于數字城市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加強GIS的開發(fā)管理以及測繪工程的管理對于數字城市建設項目管理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本文筆者對于GIS開發(fā)管理以及測繪工程管理進行了分析,希望對于數字城市建設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朱曉晶 徐韞璽 基于BIM的建設項目IPD管理模式研究 [會議論文] 2010 - 第五屆中國國際數字城市建設技術研討會
[2]仇保興 中國城鎮(zhèn)化發(fā)展與數字城市建設 (被引用 1 次)[期刊論文] 《城市發(fā)展研究》 PKU CSSCI -2011年8期QIU Baoxing
[3]孫艷 數字城市建設的瓶頸與創(chuàng)新發(fā)展 [期刊論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2年12期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工程測量數據處理技術;數字攝影測量;GPS定位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0.引言:科學技術的新成就,電子計算機技術等新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以及測繪技術和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工程測量技術近年來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技術的面貌日新月異。
1.全站儀測量放樣技術
全站儀替代光學經緯儀和電磁波測距儀的應用.足地面測量技術進步的重要標志之一。全站儀具有測量精度高,儀器的集成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高等優(yōu)點,為施工測量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已大量應用于各類工程的施工測量中。電子全站儀自動改正儀器軸系統(tǒng)差、自動歸化計算、角度測量自動掃描、消除度盤分劃誤差和偏心差,自動記錄存儲、實時測量三維坐標、與雙向數據通訊功能,為測圖和工程放樣向數字化發(fā)展開辟了道路。目前全能型和智能化方向發(fā)展的電腦型全站儀都帶有豐富的軟件,可以直接進行坐標放樣、導線測量、程序測量、懸高測量、道路放樣、對邊測量、面積測量、高程傳遞、參考線放樣,故能提供高速高精度的觀測成果,又能高效地完成多種測量作業(yè)。帶馬達驅動和程序控制的全站儀可以結合激光、通訊及CCD技術,能實現測量的完全自動化,被稱作自動化測量器械。為工程測量向現代化、自動化、數字化方向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
2.數據庫技術與GIS技術
測量工作者如何更好更好地為工程建設服務,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數據庫技術或GIS技術建立數據庫或信息系統(tǒng)。其同的是把大量的測量數據或信息進行科學的存儲.建立三維數字地形模型,提高測量數據利用率,減少重復勞動,以便于檢索、分析、分發(fā)和利用。實現管理和服務的科學化、現代化。將GIS應用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虛擬顯示施工總布置三維全景,直觀反映各組成部分空間上和時間上的相互關系并實現各種信息可視化查詢、分析、統(tǒng)計計算,實現建筑物施工全過程動態(tài)仿真演示。以信息的數字化、直觀化、可視化為出發(fā)點,直觀清晰地描述復雜工程建設的施工動態(tài)過程,為全面、準確.快速地分析掌握工程施工全過程提供有力的分析工具,實現工程信息的高效應用與科學管理。
3.GPS定位技術
隨著GPS的出現和不斷發(fā)展完善,測繪定位技術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革。長期以來用測角、測距、測水準為主體的常規(guī)地面定位技術,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確定三維坐標的、高速度、高效率、高精度、大范圍的GPS技術所代替,同時定位范圍已從陸地和近海擴展到海洋和宇宙空間;定位方法已從靜態(tài)擴展到動態(tài);定位服務領域已從導航和測繪領域擴展到國民經濟建設的廣闊領域。碎部點的測繪與放樣等領域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GPS接收機已逐漸成為一種通用的定位儀器在工程測量中得到廣泛應用。將GPS接收機與電子全站儀或測量機器人連接在一起,稱超全站儀或超測量機器人。它將GPS的實時動態(tài)定位技術與全站儀靈活的三維極坐標測量技術完美結合,可實現無控制網的各種工程測量。水電工程施工區(qū)域大,控制點傳算工作量大,精度衰減快;高山峽谷之中,山脈蜿蜒曲折,造成上點和通視困難;河流阻隔,致使交通不便,前后視須迂同前進。利用GPSRTK技術進行碎部點測繪與放樣不需要與基站保持通視,也無需進行后視作業(yè),誤差不累加,精度分布均勻,精度衰減每公里只有l(wèi)mm。10--15km的作業(yè)半徑不需要設置過渡控制點,更長距離的測繪可通過設置中繼電臺轉發(fā)電測波解決。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4.程序型計算器輔助計算技術
程序型計算器(如CASIO fx-4800P/fx-4500PA)以其功能強大、經濟實惠、方便攜帶的特性受到了各行各業(yè)工程技術人員的歡迎,尤其是測繪方面的技術人員進行工程放樣計算的有力工具。水利水電工程龐大而復雜。工程細部的放樣往往牽涉到幾十個公式的數學計算,尤其是在施工現場,嚴寒、酷暑、噪音、灰塵很難讓人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計算的速度和結果的正確性大打折扣,嚴重影響放樣的質量和效率。利用編程計算器事先編制好所需放樣部位的計算程序,在施工現場最多只需輸入測點三維坐標X,Y,Z的數據即可迅速計算出所需要的放樣數據,結果準確率大大提高。全站儀實現了測點坐標的隨測隨得,編程計算器實現了放樣數據的即輸即得,大大加快了工程放樣的速度。
5.數字化測繪技術
大比例尺地形圖和工程圖的測繪,是工程測量的重要內容和任務。常規(guī)的成圖方法是一項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的艱苦的野外工作,同時還有大量的室內數據處理和繪圖工作,成圖周期長,產品單一.難以適應飛速發(fā)展的現代化工程建設的需要。把野外數據采集的先進設備與微機及數控繪圖儀三者結合起來,形成―個從野外或室內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圖形編輯和繪圖的自動測圖系統(tǒng)。實現大比例尺基本圖、工程地形圖、帶狀地形圖、縱橫斷面圖、地籍圖、地下管線圖等各類圖件的自動繪制。系統(tǒng)可直接提供圖紙,也可提供電子數據,為專業(yè)設計自動化建立專業(yè)數據庫和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打下基礎。數字化成圖技術住現代工程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質保量提交成果。僅內業(yè)制圖部分可節(jié)約經費50%,節(jié)約時間60%。
6. AtuoCAD輔助設計技術
計算機輔助沒計(Computer Aid Design簡寫CAD)足20世紀80年代初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型應用軟件。如今在各個領域均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它大大提高了工程技術人員的工作效率。利用AutoCAD配合AutoLisp語言,可以編制一些常用的計算程序,得到定制的計算結果。在水利水電工程上有許多體形復雜的計算,尤其是各種不同體形銜接處的相交線,需要用空間解析幾何的方法解算。單靠計算器手工計算,非常繁瑣,工作量大,準確性也不好保證,用AutoCAD建立數字化模型,執(zhí)行點坐標查詢功能就可以了。也可以對所編寫的程序的計算結果進行正確性驗證。AutoCAD的特性提供了測量內業(yè)資料計算的另外一種全新直觀明了的圖形計算方法。另一方面是各種工程橫斷面、縱斷面網的繪制,以及斷面面積的計算和其它一些需要的圖紙的繪制。從而大大減輕我們內業(yè)的工作強度和工作量。.
7.數字攝影測量技術
攝影測量技術由于可以提供實時的三維空間信息,無需接觸被測物體,以及野外工作量少、效率高和成果品種多等優(yōu)點,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隨著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tǒng)的應用,攝影測量的產品將從影像圖、線劃圖向數字化系列產品――4D產品轉化。產品應用與服務領域更廣,并為建立各類專業(yè)信息系統(tǒng)和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提供可靠的數據保障。在水利水電工程。利用數字攝影測量技術可以迅速獲取制作大比例尺影像圖、地形圖、立面圖、等值線圖和斷面圖圖庫,建立DTM(數字地面模型)和DEM(數字高程模型)模型數據庫,建立并永久保存高分辨率建基面三維影像數字地面模型數據庫。檢查陡坡地段的開挖質量和工程竣工部位的形體資料,記錄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各個項目地理地貌信息,形成各種數字信息產品,并可通過網絡方便快捷、及時地提供給各個部門使用。
8.工程測量數據處理技術
隨著傳統(tǒng)測繪技術向數字化測繪技術轉化,工程測量領域技術的發(fā)展趨勢和方向是:測量數據采集和處理的自動化、實時化、數字化;測量數據管理的科學化、標準化、規(guī)格化;測量數據傳播與應用的網絡化、多樣化、社會化。GPS技術、RS技術、GIS技術、數字化測繪技術以及先進地面測量儀器等將廣泛應用于工程測量中,并發(fā)揮其主導作用。
9.結束語
科學技術的新成就,電子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激光技術、空間技術等新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以及測繪科技本身的進步,為工程測量技術進步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測量技術的面貌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施工測量的速度與準確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向平 淺議水利工程施工的幾種施工測量技術[期刊論文]-輕工設計2011(3)
2. 王立業(yè) 淺談水利水電工程中的測量技術[期刊論文]-中華民居2011(10)
3. 鄧國義 淺談水利水電工程的施工測量方法與要求[期刊論文]-科技信息2010(31)
【關鍵詞】GPS測繪技術測繪應用GPS RTK
中圖分類號: P228.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當今社會,我國的一個重要的支柱產業(yè)首推選的是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現代建筑的發(fā)展更是對基礎設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指標,各種大規(guī)模的建筑項目不斷的應運而生,譬如奧運會的主體育館,超高層的建筑大樓,隨著我國對建筑行業(yè)的工程質量和工程設施安全要求的不斷提高,相對的對其建筑前的設計和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以GPS技術在測繪學的領域中起到了革命性的變革。
二.測繪工作在我國建設中的作用。
在新時期我國發(fā)展的模式下,現代數字化技術、地理信息技術(GIS)、遙感技術(RS)、全球定位技術(GPS)等各種新技術給測繪學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對線形工程測量工程施工也相對的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類的需求內容和層次將不斷增加和提高,線形工程測量工程施工管理本身的內涵也不斷地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的實現了跨越式的發(fā)展。在我國基礎建設中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主要體現為以下五個方面:
1.城市建設方面。
測繪學在城市建設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比擬的,使之科學的規(guī)劃和整理居民地,建設城市交通路線、興建地鐵、對地下管線的鋪設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土地資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
2.交通運輸方面
當我國修建公路、鐵路、地鐵及運河等工程師,都需要按地形圖來制定方案與規(guī)劃,在勘察、設計、施工的每個階段,都離不開測量工作。
3.工程建設方面。
工程施工前的勘測、規(guī)劃、設計以及工程施工后的檢測、維護都需要測量工作,只有將測量的數據經過不斷的分析與討論,才能在工程建設中少走彎路,盡快的確定工程實施方案并運用最少的資源消耗來獲取最大的效益。
4.軍事方面。
首先有測繪工作提供地形信息,在戰(zhàn)略的部署、戰(zhàn)役的指揮中,除必須要的軍用地圖外,還需要進行目標的觀測定位,以便進行進攻。至于高尖端的武器,譬如遠程導彈、航天發(fā)射器等,都需要隨時進行目標定位、隨時觀測、校正飛行軌道,以確保其精確的按照預定的軌道飛行.總之,現代測繪技術與軍事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也是軍事上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
5.科學實驗方面。
近些年來,我國受到了自然災害的影響,像地震、雪災、澇災等,對我國的國民經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墒钱斀裆鐣覈捎昧爽F代測繪技術,在科學實驗方面,可以對地震進行預測、包括對海底資源的探測、對核電站的監(jiān)測以及對空間技術研究等等,無一不需要測繪科學提供基礎數據信息。由此看來,測繪工作的作用和意義是十分巨大的。
三. GPS技術在公路測量中的應用前景。
目前公路勘測中雖已采用電子全站儀等先進儀器設備,但常規(guī)測量方法受橫向通視和作業(yè)條件的作業(yè)強度大,且效率低,大大延長了設計周期。利用GPS測量能克服上述列舉的缺陷,并提高作業(yè)的效率,減輕勞動強度,保證了各級公路測設質量。相對于以往測量來說,GPS測量主要有以下特點:
測站之間無需通視。測站間相互通視一直是測量學的難題。GPS這一特點,使得選點更加靈活方便。
2.定位精度高。一般雙頻GPS接收機基線解精度為5mm+1ppm,而紅外儀標稱精度為5mm+5ppm,GPS測量精度與紅外儀相當,但隨著距離的增長,GPS測量優(yōu)越性愈加突出。
3.觀測時間短。在小于20km的短基線上,快速相對定位一般只需5min觀測時間即可。
4.提供三維坐標。GPS測量在精確測定觀測站平面位置的同時,可精確測定觀測站的大地高程。
5.操作簡便。GPS測量的自動化程度很高,在觀測中測量員的主要任務是安裝并開關儀器、量取儀器高和監(jiān)視儀器的工作狀態(tài),而其他觀測工作如衛(wèi)星的捕獲、跟蹤觀測等均由儀器自動完成。
當前,公路測量的技術潛力蘊于RTK(實時動態(tài)定位)技術的應用之中,RTK技術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
四.RTK技術在公路測量中的應用。
4.1. 實時動態(tài)(RTK)定位技術簡介:是以載波相位觀測值為根據的實時差分GPS(RTK)技術,它是GPS測量技術發(fā)展的一個新突破,在公路工程中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眾所周知,無論靜態(tài)定位,還是動態(tài)定位等定位模式,由于數據處理滯后,所以無法實時解算出定位結果,而且也無法對觀測數據進行檢核,這就難以保證觀測數據的質量。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需要返工來重測由于粗差造成的不合格觀測成果。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方法就是延長觀測時間來保證測量數據的可靠性,這樣一來就降低了GPS測量的工作效率。實時動態(tài)定位(RTK)系統(tǒng)由基準站和流動站組成,建立無線數據通訊是實時動態(tài)測量的保證。實時動態(tài)(RTK)定位有靜態(tài)定位和動態(tài)定位兩種測量模式,兩種定位模式相結合,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可以覆蓋公路勘測、施工放樣、監(jiān)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前端數據采集。
4.2.應用。最新的RTK技術在公路測量中具備以下幾個功能和作用。
①繪制大比例尺地形圖。高等級公路選線多是在大比例尺(1:1000或1:2000)帶狀地形圖上進行。用傳統(tǒng)方法測圖,先要建立控制點,然后進行碎部測量,繪制成大比例尺地形圖。這種方法工作量大,速度慢,花費時間長。用實時GPS動態(tài)測量可以完全克服這個缺點,只需在沿線每個碎部點上停留一兩分鐘,即可獲得每點的坐標、高程。結合輸入的點特征編碼及屬性信息,構成帶狀所有碎部點的數據,在室內即可用繪圖軟件成圖。由于只需要采集碎部點的坐標和輸入其屬性信息,而且采集速度快,因此大大降低了測圖難度,既省時又省力,非常實用。
②道路中線放樣。設計人員在大比例尺帶狀地形圖上定線后,需將公路中線在地面上標定出來。采用實時GPS測量,只需將中樁點坐標輸入到GPS電子手簿中,系統(tǒng)軟件就會自動定出放樣點的點位。由于每個點測量都是獨立完成的,不會產生累計誤差,各點放樣精度趨于一致。
③道路的橫、縱斷放樣和土石方量計算。縱斷放樣時,先把需要放樣的數據輸入到電子手簿中,生成一個施工測設放樣點文件,并儲存起來,隨時可以到現場放樣測設;橫斷放樣時,先確定出橫斷面形式(填挖半填半挖),然后把橫斷面設計數據輸入到電子手簿中,生成一個施工測設放樣點文件,儲存起來,并隨時可以到現場放樣測設。同時軟件可以自動與地面線銜接進行“戴帽”工作,并利用“斷面法”進行土方量計算。通過繪圖軟件,可繪出沿線的縱斷面和各點的橫斷面圖來。因為數據都是測繪地形圖時采集而來的,不需要到現場進行縱、橫斷面測量,大大減少了外業(yè)工作。而且必要時,可用動態(tài)GPS到現場檢測復合,這與傳統(tǒng)方法相比,既經濟又實用。
五.結束語
工程測量的真實性、完整性、科學性是通過嚴格的管理、科學的組織、規(guī)范的施工建立起來的,GPS測繪技術在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的現實面前是最好的映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計算機技術作為相對社會高科技的結晶,在社會生活中各個領域都起到了相當重要的地位。通過GPS測繪技術在線形工程測量中的應用,以及其在鐵路勘察領域所持有的優(yōu)點,促進了測繪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同時對測繪技術信息化程度要求也較高。數據的整合、信息的共享,都將促使測繪手段和測繪技術走向先進、準確、完善,使我國最終實現經濟及其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金鑫GPS在高速公路測繪與應用之我見[期刊論文]《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