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4-06 18:40:3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大學生消費觀念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中國公民,90后與80后均出生在中國改革開放后,但不同的是,80后見證了中國從貧窮逐漸走向富裕,而90后在出生時改革開放已經顯現(xiàn)出明顯成效,是中國政治、經濟、教育特別是信息飛速發(fā)展的年代。所以,90后可以說是信息時代的優(yōu)先體驗者。隨著90后逐漸進入大學,90后大學生的消費道德問題也引起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和相關學者的關注。90后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知識階層,不僅影響社會經濟生活的發(fā)展方向,其消費道德觀念、消費結構、消費行為也對社會消費道德觀具有重要的引導力。研究90后大學生的消費狀況和消費道德,一方面豐富了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90后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進行教育引導,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識社會,調節(ji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激勵大學生不斷向上,自由、全面地發(fā)展,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
一、90后大學生消費道德現(xiàn)狀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發(fā)展和社會整體消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結構也發(fā)生了很大改變。相關研究表明,相比改革開放的前二十年,近十年來我國大學生消費道德觀呈現(xiàn)變化趨勢較快的特點,90后大學生的出現(xiàn)更給高校開展消費道德教育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大學生作為社會消費的一個特殊群體,其消費行為、消費觀念、消費結構都對其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了進一步了解90后大學生消費行為和消費道德現(xiàn)狀,課題組在多所高校發(fā)放調查問卷共計400份,回收有效問卷388份。通過調查對90后大學生消費狀況、特點做了比較全面的分析。
調查發(fā)現(xiàn),90后大學生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二,相比以往的調查數據我們發(fā)現(xiàn),90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有以下四個新特點。第一,90后大學生生活費來源渠道多元化。除父母給予、勤工儉學等傳統(tǒng)方式外,由于政府和社會對貧困學生資助力度加大,有部分學生是通過獎、助學金方式獲取生活費(占16.5%)。第二,90后大學生生活費額度明顯提高。生活費選擇在600元以上的占受訪數的75.8%,生活費達到1000元以上的占7.2%,生活費低于300元的占1.8%,而對于生活費的期望值有83%的學生選擇“維持現(xiàn)有水平”。第三,消費行為多樣性。雖然大多學生把伙食費放在消費的第一位,但其他消費形式體現(xiàn)了90后大學生消費的特性。80.2%的受訪者把購買學習資料、教育培訓和文具放在消費的第二位。此外,部分學生有網購的習慣,通訊費用中手機上網費用也占有較大比例,受訪學生中94.1%的學生是用手機上網方式作為和他人聯(lián)系的常用渠道。90后大學生在“請他人吃飯或和他人聚餐每月花費”上,79.4%的學生選擇在20元以下。第四,90后大學生消費行為明顯受到寢室文化的影響,形成整體比較節(jié)約、整體消費較高兩種不同的現(xiàn)象。除極個別比較困難或者條件比較優(yōu)越的學生外,大多寢室消費無太大差別,但寢室與寢室之間整體消費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從家庭收入狀況來看,這些學生之間家庭經濟條件相差并不十分明顯。
武漢大學的一份90后大學新生調研報告也表明,90后新生不僅對生活質量和品位有更高追求,還注重社交與審美。武漢大學的調查顯示,在這些90后大學生中,每月消費主要用于購買書籍、文具等學習方面的學生占總人數的65.6%,而每月主要消費在娛樂性支出、電子產品以及化妝服飾等方面的學生比80后呈現(xiàn)明顯上升趨勢,分別為38.8%、22.8%和20.1%。其中,手機、電腦、相機等數碼產品非常普及。這說明90后大學生更注重與信息化時代的接軌和自己的外在美,但其中娛樂性支出比例較高,也隱含著部分奢侈消費的成分。
調查充分表明,90后大學生與其他同齡人相比消費更加理性、務實,家境十分貧寒的學生仍然存在,而且90后大學生對家庭的依賴性依舊很大,經濟獨立意識比較缺乏,自力更生的念頭萌生較晚。90后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具有不確定性和可誘導性,他們由于受年齡、閱歷等因素影響,正處于一個由不成熟階段向成熟階段過渡的時期。其消費習慣、消費心理尚不穩(wěn)定,消費需求有較大的彈性,消費道德觀正在形成階段,也存在不少誤區(qū)。一是消費較盲目,理財觀念淡薄。二是消費結構不合理,更看重物質消費。三是攀比心理較嚴重,有些消費不切實際。四是相比80后更加看重個性消費,不合理的戀愛消費也占有很大比例。90后大學生面臨的社會消費環(huán)境有很大變化,由于90后大學生的成長背景和個性特征與80后有很大不同,特別是網絡的普及使90后受到網絡消費行為和網絡道德環(huán)境影響較大,我們應該對90后大學生的消費價值觀持理解和寬容的態(tài)度。同時也要認識到他們引領時尚消費的前沿,但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其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因此,一部分大學生脫離了實際的消費水平,對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設產生了消極影響,危害到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轉貼于
二、當前高校消費道德教育形式、內容及存在的問題
經濟學家們把合理的消費支出概括為三層含義。第一,等于或接近于社會平均消費水平。第二,與個人收入、財力相適應。第三,在資源的社會供應量為既定的條件下不過多地占用或消耗該種資源。因此,我們一般把明顯高于大學生群體消費水平、明顯高于個人收入水平、明顯高于社會供應承受量的消費行為稱為不良消費。正如許多研究提出的那樣,大學生不良消費道德觀念的形成可以歸咎于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三方面的原因。從家庭而言,家長本身存在不正確的消費觀念,只看重孩子學業(yè)而不注重品德的養(yǎng)成,由于是獨生子女,所以比較溺愛等原因對90后大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從社會而言,社會中存在超前消費、拜金主義等許多消費觀念,大學生是許多商家營銷的主要對象,他們通過電視廣告、海報宣傳甚至贊助高?;顒拥确绞皆诖髮W生中灌輸適合自身利益的消費觀念,加上學生生活環(huán)境的攀比風氣,造成部分90后大學生不能理性消費。此外,部分90后大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學生個性較強,比較喜歡旅游、買奢侈品等消費方式。從高校而言,由于高校后勤社會化、大學擴招及90后學生性格特征和思想觀念不同于以往學生的緣故,在引導90后學生形成合理消費道德觀念方面存在很多困難和不足。
當前,絕大多數高校并沒有針對90后大學生進行專門系統(tǒng)的消費道德教育活動,在我們走訪的幾所高校中,90后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一般是在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學過程中完成,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形式:一是開設專門的消費理財選修課或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等相關課堂教學中進行消費道德觀的教育。二是通過三下鄉(xiāng)、青年志愿者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進行消費道德情感體驗。三是運用學校宣傳媒介和標語橫幅在校園營造健康消費道德觀的良好氛圍。面對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生活方式的變化,現(xiàn)在大學的消費道德教育就顯得有所欠缺。在課堂教育中所灌輸的都是一些偏重于知識教育的理論知識,沒有或很少引導和教育學生在消費觀念、消費意識、消費方式等方面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存在表現(xiàn)形式單調、內容僵化、針對性不強、教育手段落后、教育力度不夠等問題。90后大學生在一個社會不斷變革和進步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對這樣的教育方式比以往大學生具有更強的逆反心理和不滿情緒。
有趣的是,目前高校從事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軍——輔導員隊伍大多是80后大學畢業(yè)生。高校輔導員作為90后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的主要力量,他們在管理和教育90后學生時還面臨自身及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問題,80后的成長背景與90后有相當大的差異,在消費觀念上80后主張勤儉節(jié)約,而90后就較偏向于超前消費,思想和行為上與80后形成了較為鮮明的對比。
三、90后大學生消費道德教育對策和建議
90后是現(xiàn)代社會的新一代,他們的消費觀念將影響和帶動以后社會的消費發(fā)展方向。強化90后大學生的消費道德教育,引導大學生理性文明消費,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是高校道德教育面臨的新課題,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應承擔的重要責任。
第一,高校應該充實和完善消費道德教育課程體系。大學生德育的任務制約著德育內容的性質,90后大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德育內容的深度和寬度,當前90后大學生消費道德思想實際又決定了德育內容的針對性。一方面,針對90后大學生的特點,高??梢酝ㄟ^開展專門的消費道德教育選修課程或者有意識地在其他課程中穿插相關內容等方式,幫助學生認識消費的特性和價值,提高大學生對消費品的價值判斷能力,提高大學生對自己支付能力的理性分析水平,從而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另一方面,在內容的選擇上應該重視傳統(tǒng)美德教育和生態(tài)倫理教育,幫助學生樹立節(jié)儉、綠色消費觀。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崇儉”是消費價值觀念的核心,我們要重視從傳統(tǒng)中借鑒合理的教育資源,在傳統(tǒng)消費觀的基礎上成功構建新型的節(jié)儉消費倫理觀。同時,應通過生態(tài)倫理教育,使90后大學生認清過度消費和破壞性消費給環(huán)境帶來的巨大壓力,鼓勵90后大學生踐行綠色消費,避免對資源的過度浪費和對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
【論文摘要】大學本科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也是大學生消費觀念、消費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了解這一階段學生的消費內容、消費結構,對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徐州師范大學在校本科生為例,從大學學生消費的基本狀況入手,分析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的成因,探討了如何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杜絕不健康的消費習慣和觀念,進行合理的消費理財。
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大學生在現(xiàn)代社會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流行時尚的影響下,形成特有群體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特征。在消費率較低的中國,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將對我國宏觀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也會直接影響他們消費習慣的形成。本文以徐州師范大學在校本科生為對象,研究他們的消費內容和消費結構,把握其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以培養(yǎng)和改善他們的消費行為。
一、徐州師范大學學生消費的基本狀況
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分為基本生活所需方面、通訊費方面、購物方面、學習方面、娛樂方面及其他方面的消費等。此次調查的問卷設計及數據處理主要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相關分析、回歸分析、方差分析和群集分析等多種分析方法,主要分析軟件為SPSS;以全校學生為總體,在一到四年級中按1∶1∶1∶1的比例分層抽樣,用樣本調查結果推斷總體。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60份,各年級男女各20份。經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生每月生活費在300元以下的占13.87%,300-500元的占44.41%,500-1000元的占32.07%,1000元以上的占9.65%。每月生活費為300元以下的消費群體的比重與月生活費1000元以上消費群體的比重差不多,反映了目前社會分配逐漸趨于兩極化。
1、基本生活所需方面
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應該是重中之重。按徐州地區(qū)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10元左右用于基本消費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凈飲食費需300元左右。調查發(fā)現(xiàn),有83.7%的女生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為了節(jié)約支出不顧營養(yǎng)需要只選擇廉價的飯菜;60%的男生達到了每月凈飲食費用300元的標準。
2、通訊費方面
大學生每月的手機費一般不低于30元,因為他們大部分加入校園集團網或組建了親情號碼群,所以每月的消費會在30元以上。有很大一部分同學每月的手機費在30-50元;而談戀愛的學生一個月的電話/手機費都會高于未談戀愛的學生。除此之外,計算機網絡已覆蓋了許多大學的宿舍,在宿舍上網已成為時尚,很多同學都已經配備了電腦,上網費也成為大學生日常消費開支的一部分,有的大學生每月的上網費高達50元以上,甚至更多。通常男生的上網費用高于女生,主要是因為男生經常上網玩游戲。
3、購物方面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女大學生特別喜歡逛街,購物方面的消費占她們消費支出中的一大部分。有些女生往往會因為買一套名牌化妝品或一件名牌服裝而花了自己大部分的生活費,甚至不惜向別人借錢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同時,男生花在這方面的消費也不少,有些男生更換手機的周期很短,有時為了追求一雙名牌運動鞋或名牌服裝花費太多……一些大學生不懂得量入為出,攀比心理明顯。
4、學習方面
學習方面的消費包括文具、書籍、復印、考證等消費。調查發(fā)現(xiàn),學習方面的消費和基本生活消費這兩個方面在大學生月生活費中占了很少的比例。但是隨著年級的增加,離畢業(yè)越來越近,出于求職的需要,很多大學生都卷入了“考證熱”的浪潮中。現(xiàn)有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在考證方面費用支出為300元以下的占了一半左右,在300-600元之間的占15%,有的則超過了1500元。這使得大學生在學習上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仍然不及其他方面的消費支出。
5、娛樂方面
當代大學生越來越注重精神文化和健康方面的需要,他們的娛樂內容包括外出旅游、跳舞、健身、去練歌房(KTV)等等。近年來,大學生已成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體,他們每年都會花一些時間外出旅游,在旅游內容上更注重自然風光和文化品味。據調查,大學生中每年外出旅行消費在200元以下的占29.1%,不外出旅游的大學生占26.9%。而從不外出旅行的人主要集中在大一新生身上,這與他們進入大學時間較短有很大的關系,但隨著年級的增加,外出旅行的消費比重會增加。在外出旅行支出中,25.9%的人每年要花費200-600元,此外近45%的人每年外出旅行支出在1000元以上,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目前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更加寬裕了。同時,女生在娛樂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這與女生們的休閑娛樂時間主要用于購物上有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
6、其他方面
愛情和友情是大學生校園里兩件較為重要的事情,人情消費在大學生日常消費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F(xiàn)在同學過生日、考試得高分、當了學生干部、評上獎學金、比賽獲獎等等都要請客,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夠意思”。據統(tǒng)計,60%的大學生各種形式的聚會聚餐花費每年在500元左右,30%的大學生每年這類花費在800元左右,有的甚至更多。人情風的蔓延,給一些經濟不寬裕的家庭增添了經濟負擔,也給大學生帶來了精神壓力。
結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一方面,當代大學生用于滿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的消費比重在下降,而用于改善學習的消費比重在提高,用于滿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費不斷上升;另一方面,當前的大學生正處于即將踏入社會的關鍵時期,人情消費比重在上升。
二、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分析
據美國市場營銷學會(AMA)的定義,消費行為是“感情、認識、行為以及環(huán)境因素的動態(tài)過程,是人類履行生活中交換職能的行為基礎”。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攀比消費
追求品牌,追新求異,敏銳地把握時尚,唯恐落后于潮流,這是當代大學生消費的共同特點。有些男生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生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會縮減自己的必要開支,向別人借錢甚至欺騙家長獲取額外的生活費來滿足自己的欲望。可見部分大學生不懂得適度消費,盲目地過度消費、高消費,存在著嚴重的攀比心理。大學生受社會消費觀念、生活方式、流行時尚的影響很深。當代大學生重視商品所傳達的社會和個人信息,于是他們選擇和消費的產品或品牌成了自我表現(xiàn)、體現(xiàn)社會地位的象征。
2、情感消費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由于他們的消費行為體現(xiàn)出追求新潮、時尚的特點,相對于其他群體而言,他們的消費行為更容易受到感情的支配,更容易注重感官的滿足。當代大學生的消費也不只關注物品的價格與質量,而是更注重物品是否能趕上潮流,能否在使用和觀賞物品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和心理的滿足。
當代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what )
1.儲蓄觀念淡薄,財商需培養(yǎng)和加強。
財商一詞的提出者羅伯特曾經說過:財商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系,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討論會上,當問及對財商概念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后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范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余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余的錢花完,只有極少數同學有儲蓄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財商需要培養(yǎng)和加強。
2.消費差距拉大,出現(xiàn)兩極分化
3.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
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8元左右用于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凈飲食費需250元左右。
大部分女生飲食費用在3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為了節(jié)約支出不顧營養(yǎng)需要凈選擇廉價的飯菜;問題是對健康飲食知識了解不夠。
4.過分追求時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討論會中,一些同學指出,為了擁有一款手機或者換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機,有的同學情愿節(jié)衣縮食,甚至犧牲自己的其他必要開支;有些男同學為了一雙名牌運動鞋,有些女同學為了一套名牌化妝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別人借錢甚至偷錢以滿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學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虛榮心的驅使又極易形成無休止的攀比心理。
5.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3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最高的達到10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tǒng)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xiàn)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why)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xiàn)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墻的校園里,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xiàn)。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其次,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qū),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因此,我們更應該關注學校教育環(huán)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yǎng)的重要影響作用??墒聦嵤牵咝K枷胝谓逃龑W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具體體現(xiàn)為:其一,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達到有效性目的,就一刻不能缺少對學生實際行為的了解與把握。應該承認,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取得較大的進展,但是由于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科研條件、人員配置等原因,對學生的教育首先從實踐調查開始的教學科研風氣仍然未能形成。據我們了解,近年來有關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方面題材的論文被收入中國學術期刊上的少而又少,可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上還沒有對這個問題形成足夠的認識。其二,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于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yǎng)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其三,校風建設范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jié)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對于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xiàn)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征。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how)
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激烈的社會轉型過程中,雖然社會經濟與以往比較已經取得卓越的成就,但是放眼世界,我們離工業(yè)化發(fā)達國家的距離還很遙遠。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梁,引導大學生繼續(xù)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yǎng)與塑造,在當前國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正確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我們希望老師在思想理論教學中,使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我們認為今后老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我們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我們養(yǎng)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
[關鍵詞] 上海市 高職院校 大學生 體育消費 現(xiàn)狀
一、前言
縱觀我國高職院校的發(fā)展歷程,從時間緯度看歷史并不久遠,高等職業(yè)教育起自19世紀80年代初,可視為發(fā)展的初期階段,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教育法》的頒布和社會對高職人才需求的巨大空間,高職教育不可逆轉的持續(xù)蓬勃發(fā)展,無論是高職院校的數量還是在校學生的人數,皆與普通高校旗鼓相當,由此便誕生了又一個龐大的帶有明顯高職特色的大學生體育消費群體。在此形勢下,調查研究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現(xiàn)狀,探討上海市高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各種外顯及內隱的體育消費特質,勢必將對高職院校的學校體育改革,以及未來上海市體育消費市場發(fā)展趨勢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上海市高職院校在校大學生,在實際調研過程中,采用隨機非概率抽樣抽取了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以及上海思博職業(yè)技術學院4所高職院校作為樣本進行調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發(fā)表的有關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論文和出版的著作,歸納總結相關經驗。
(2)問卷調查法。本文依據研究目的設計了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調查問卷,根據不同場所,進行了抽樣調查,抽樣范圍包括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上海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以及上海思博職業(yè)技術學院4所高職院校,共隨機現(xiàn)場發(fā)放調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問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發(fā)得到隨機樣本。
(3)數理統(tǒng)計法。運用計算機軟件SPSS對數據進行錄入。
三、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現(xiàn)狀
1.高校院校學生體育消費性別特征
性別不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時也是人的基本社會特征之一。不同性別的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的行為也迥然各異,具體到體育消費領域,性別對男性與女性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顯然亦存在諸多差異。根據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大學生在付諸體育消費行為時,男生有402人,占樣本總數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樣本總數的31.9%。這些統(tǒng)計數據表明,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人數男生明顯高于女生,男生對比女生的體育消費行為更加積極活躍。
2.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觀念及體育消費動機
通俗來說,消費觀念是人們對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導思想和態(tài)度以及對商品價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費者主體在進行或準備進行消費活動時對消費對象、消費行為方式、消費過程、消費趨勢的總體認識評價與價值判斷。消費觀念一經形成,會顯著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而消費動機則是消費者為了實現(xiàn)消費的目的而進行行動的原因,消費者的行為是受動機支配的,動機是消費者的內在過程,行為是這種內在過程的表現(xiàn)。因此,在對目標群體體育消費行為調研時,消費觀念和消費動機是應用最廣的兩項指數,幾乎無一例外,調研者推測某群體的體育消費行為時總是要了解其消費觀念和動機。根據數據統(tǒng)計結果,被調查的4所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消費呈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所占比例高達79.3%,僅有9.2%的學生不贊同體育消費,另有11.5%的學生表示中立態(tài)度。同時,在調查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此項問題的回答雖然較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但主要消費動機依次為強身健體、豐富業(yè)余生活和增加人際交往,三者分別占樣本總數的41.5%、15.3%和11.2%。這充分說明高職院校大多數學生在進行體育消費時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強身健體,在這一點上他們達成了共識。究其原因可能與高職院校特殊教育培養(yǎng)目標有關,1998年2月16日,國家教委印發(fā)的《面向21世紀深化職業(yè)教育改革的原則意見》指出:“職業(yè)教育要培養(yǎng)具備綜合職業(yè)能力和全面素質的直接在生產服務技術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贝朔N教育培養(yǎng)模式表明高職院校大學生需更注重體能素質的培養(yǎng),從而導致大學生在選擇體育消費項目過程中會較多的考慮其是否具備強身健體的功能。
3.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結構
體育消費結構一般分為實物型體育消費和娛樂型體育消費。據統(tǒng)計資料顯示,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實物型的體育消費主要包括體育服裝、運動鞋襪、體育音像產品,以及體育報刊等產品,實物型體育支出占據了高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絕大部分,構成了目前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的“主流”。同時在被調查的4所高職院校中,通過對男女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性別差異對男女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未呈現(xiàn)顯著性差異(P=0.369),表明在進行實物型體育消費時,男女生體育消費結構的差異程度不大。從訪談情況看,大多數高職大學生表示假如他們選擇某項自己喜歡的收費體育項目進行體育消費時,為保證更好地掌握所授體育技能,將會相應的購買所需體育設備。比如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在校大學生在報名參加跆拳道社之前,會以個別購買或團購的形式預購跆拳道服和相關的訓練器具。顯而易見,為保障參與體育活動,一些實物型的體育消費品已經自然而然的成為高職大學生體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實物型體育支出占據其體育消費主體也就不足為奇了。
經過進一步的追蹤調查與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上海市高職大學生的娛樂型體育消費能力偏低,對娛樂型體育消費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現(xiàn)場觀賞各類體育比賽的門票和業(yè)余時間參加各種體育項目培訓費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娛樂型體育消費能力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男生在娛樂型體育消費能力上大大優(yōu)于女生。這些數據說明娛樂型體育消費在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中所占比例較低,需進一步拓展他們的娛樂型體育消費水平。
4.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水平
體育消費水平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為滿足生活需要而消費各種體育物質產品和勞務產品的數量,它從量的方面反映個人體育消費在某一時間的水平。從調查結果看,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年均體育消費金額在600元~1000元之間的占總人數的19.5%,1001元~2000元之間的占消費總人數的32.3%,2001元~3000元之間的占消費總人數的11.2%,而600元以下、4001元~5000元之間,以及5000元以上的僅占消費總人數的3.7%,從數據中得知,高職大學生的年均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間,其中居于1001元~2000元之間的最多。這說明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年均體育消費水平較高,對大學生體育消費市場的商家而言,充滿了巨大的商機。
5.高職院校學生體育消費項目
根據訪問調查,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選擇體育活動的項目中,多數青睞球類和健美類項目的體育健身活動。其中男生參與的體育項目按選擇人數的多寡依次為:足球、籃球、羽毛球、網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別是:瑜珈、體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網球等。在選擇這些項目進行體育活動時,由于身在學校的學生可以免費使用學校的體育場地和器材,加之學生在上體育課的過程中也能學到較多體育技術技能,因此高職院校大學生在發(fā)生體育消費行為時,主要體現(xiàn)利用業(yè)余或假期時間在校外的諸多社會經營場所的體育消費行為,例如,在收費場所打羽毛球、籃球,以及跆拳道訓練等等,而在學校進行體育項目消費亦僅限于不滿足體育課獲得的體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開設此項體育課程,學生轉而借助學校體育設施并聘請體育人才以實施收費的形式進行體育健身。此種體育消費方式構成了校內高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部分。這有力佐證了高職院校大學生雖然體育消費項目種類繁多,但校內體育消費意識薄弱的事實。
四、結論
第一,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人數男生明顯高于女生,男生對比女生的體育消費行為更加積極活躍,這一結果與現(xiàn)場訪問調查相吻合。
第二,根據數據統(tǒng)計結果,被調查的4所高職院校大學生對體育消費呈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所占比例高達79.3%,僅有9.2%的學生不贊同體育消費,另有11.5%的學生表示中立態(tài)度。同時,在調查高職院校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此項問題的回答雖然較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但主要消費動機依次為強身健體、豐富業(yè)余生活和增加人際交往,三者分別占樣本總數的41.5%、15.3%和11.2%。
第三,體育消費結構一般分為實物型體育消費和娛樂型體育消費。據統(tǒng)計資料顯示,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實物型的體育消費主要包括體育服裝、運動鞋襪、體育音像產品,以及體育報刊等產品,實物型體育支出占據了高職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絕大部分,構成了目前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的“主流”。
第四,高職大學生的年均體育消費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間,其中居于1001元~2000元之間的最多。根據訪問調查,上海市高職院校大學生選擇體育活動的項目中,多數青睞球類和健美類項目的體育健身活動。
參考文獻:
[1]消費觀念含義[EB/OL]. baike.省略/view/1472762.htm
關鍵詞:大學生;文化消費;國內外;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9-0180-02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持續(xù)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優(yōu)化,發(fā)展資料消費比重逐年增長,文化消費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它對于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大學生活中的文化消費更是影響著大學生的自我教育與成長成才。因此,大學生文化消費問題一直是社會、教育界關注的主要話題之一,相關研究不斷增多。
一、國內對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研究
在我國的理論界,一直沒有明確地出現(xiàn)“文化消費”一詞。直至1985年,上海學者程恩富在1994年出版了《文化消費學》一書,第一次較為明確地提出了“文化消費”術語。但之后很長時間內,文化消費一直未在學術界開辟出自己獨立的研究領域,而是往往被劃分如文化經濟學、文化市場學的范疇,被學者們作為經濟學、市場學的一部分來研究探析[1]。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能力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人民的消費水平逐漸向發(fā)展型消費和享受型消費轉變。其中文化消費的增加,日益受到學者的關注,學術界有關文化消費的研究成果不斷增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有關大學生的文化消費的調查研究。許多專題論文、研究報告、專著等從不同的角度探析了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現(xiàn)狀、問題和對策等。
經過閱讀整理,可以發(fā)現(xiàn),大多數學者認為大學生文化消費現(xiàn)狀有著同樣的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文化消費比重不斷增加,內容不斷充實。吳松、沈紫金在《WTO與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一書中指出:“從大學生文化消費(學費除外)絕對數量來看,上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基本談不上文化消費,90年代中期為每年400元左右,到2003年每月即為138.5元,并且還有繼續(xù)上漲的趨勢”。二是大學生文化消費受經濟能力限制,存在消費水平的不平衡狀況。在劉洋、劉天奇等學者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在被調查者中,平均每月生活費用在200―300元的低消費人群,大約占被調查總數的8.5%;300―400元的同學占總數的5.7%;400―500元的占27.05%;500元以上的同學占60%。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的文化消費水平與月平均消費水平是成正比的[2]。三是大學生文化消費有“西方化”趨勢。在學者李曉娟等人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問卷調查學生“喜歡并經??吹碾娪?、電視”,結果選擇歐美電影、電視的大學生占32.4%,選擇日、韓、新加坡的學生占26.4%,選擇港臺的學生占23.2%,而選擇國產的學生僅占18.5%。在對最喜歡的音樂的問題調查中,結果相似。這些數據生動地展示了學生的消費心理[3]。四是電子信息化發(fā)展迅速,網絡文化消費上升。經濟和科技的發(fā)展使大學生擁有個人電腦的比例持續(xù)增長,同時,大學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化設施,這些為大學生上網提供便利的條件。
但是,在我國國內對于大學生文化消費的學術研究中,我們認為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通過在中國知網上,以“大學生文化消費”為“篇名、關鍵詞、摘要”作為檢索條件,檢索到的相關文章僅120余篇,可見對于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理論研究不充分、不成熟。其次,經過閱讀相關的文獻、專著,可發(fā)現(xiàn)對于所存在問題的根源的探究往往浮于表面,結論相似,不夠深入、全面。最后,提出的策略和建議效果不顯著,針對性不強。因而,綜上所述,我國國內的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理論研究仍有待深入與完善。
二、國外對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研究
西方關于消費的研究早在古典經濟學就開始并逐漸形成了眾多理論,如馬歇爾的需求理論、凡伯倫的消費理論等。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國外文化社會學研究興起,文藝消費的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文化消費的研究也隨后發(fā)展。在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國、荷蘭等國家相繼誕生了許多文化消費研究的著名學者,他們提出的理論,對文化消費進行了不同的解讀[4]。如,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諾和霍克海默在1947年提出了“文化工業(yè)”的概念,指出文化消費是一種社會控制的手段。他們認為文化消費是一個完全被動的消費過程,是資本主義通過事先決定文化消費的結果,再給予人們自由選擇文化消費內容的假象,來形成一種“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凡伯倫、齊美爾、布迪厄等學者則認為文化消費是一種標示社會區(qū)分的方式。他們認為文化消費一方面提供了生存所需,一方面是展示個人財力,界定和維系了社會關系。丹尼爾?米勒和安東尼歐?葛蘭西還提出了一種具有后現(xiàn)代主義的文化消費觀點:文化消費是一種創(chuàng)制文化的實踐。他們主張,人類的自我創(chuàng)造,以及文化的創(chuàng)制(文化作為一種人類實踐),并不限于生產的活動,同時也是文化消費的特性所在。比如,要認識我的自我,就必須透過我原先從自我外化出去的東西[4]。
關于大學生的文化消費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比利時消費組織信息和研究中心在2006年針對本國青年學生的文化消費狀況做的一個研究。研究指出,比利時青年學生在圖書、音樂、電影等傳統(tǒng)文化消費領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同時,電子信息音像制品及網絡的市場也不斷擴大。這些青年學生的文化消費受到家庭觀念及經濟條件的影響,但家長也受到青年學生的消費行為的反作用??梢哉f,青年學生的文化消費行為給比利時的文化市場繁榮、經濟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同時,青年學生的文化消費行為也存有一些弊端,如消費對象的單一等[5]。
綜上所述,可以發(fā)現(xiàn),國外的文化消費研究雖然起步早、研究多,但是顯而易見的是西方經濟學關于消費的研究雖沒有將文化消費的內容明確排除在外,但是在實際的研究中卻往往將消費的表達縮小為物質消費。同時,國外理論界的研究即使是針對文化消費,但將大學生作為主體的文化消費研究卻是不足的。
三、大學生文化消費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哲學唯物主義觀認為:物質決定意識。而意識決定了行為,在各種行為背后,支配著人們的是他們的意識,或者說是思想觀念。同理,在人們的消費行為背后,是個人的思想意識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社會發(fā)展的同時,經濟、政治和文化的變化影響著這個社會中的每個人,居民的消費結構和觀念變化巨大。大學生是消費群體中的特殊的一部分,他(她)們正處于吸收知識,接受教育,形成三觀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正處于成長期,接受能力強,卻在心理成熟度和理性判斷能力、自制能力相對較弱的階段。
而文化消費是大學生在高校生活中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文化消費的內容深刻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順利成才。因此,研究大學生的文化消費現(xiàn)狀并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及時提出對策,引導大學生的行為和思想發(fā)展,是培養(yǎng)健康的優(yōu)秀的大學生人才的重要方面。同時也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育人才,積蓄力量。
本文對大學生文化消費行為的調查研究是對大學生的一種教育研究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第一,在理論上。首先,研究“當代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這個主題,不僅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使文化消費盡量對學生和社會產生積極的引導作用。還可以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文化消費的目的和功能同樣是教育和提高人的素質,了解大學生文化消費的情況有利于開展正確的學生工作,利用文化消費中的積極內容,強化課堂教學內容,使正確的知識理論內化為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因而,大學生文化消費現(xiàn)狀的調查,為高校更好地進行教育,提高學生素質提供了良好的理論依據和建議。
基于大學生文化消費研究的成果,有利于高校更有針對性、科學性、實效性地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十的報告中指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其中,文化建設的生力軍就是大學生。大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有利于社會的建設,同時大學生的文化消費往往會帶動社會文化產業(yè)的走向和發(fā)展。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研究可以及時反映當下的大學生的文化消費心理、思想觀念等,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具有針對性,從而加強針對現(xiàn)有問題提出的改革措施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第二,在實踐上。正確地引導大學生文化消費,首先有利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良好的文化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健康的知識和信息,抵制不良的文化內容,防止不良習慣的產生。也有利于大學生增強判斷力,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文化信息和產品中,選擇和接受良好的影響。同時,良好的文化消費觀念及健康的文化內容的影響有利于大學生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有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人格完善。
加強大學生文化消費教育有利于社會思想道德建設,進而推進和諧社會的發(fā)展。消費關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建設,而文化消費不僅關乎物質,更影響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提升精神文化消費有利于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也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
四、總結
通過上文可見,大學生文化消費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相關研究并不充分,本人認為關于此方面的研究還可以從大學生不同的性別、專業(yè)、年級、家庭經濟狀況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使研究的針對性更強,提出的建議更加符合大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提高高校文化引導工作的效率。
參考文獻:
[1]趙閃.大學生文化消費調查分析――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為例[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2,(19).
[2]劉洋,劉天奇,李晨曦,劉衡宇.當代大學生文化消費現(xiàn)狀及現(xiàn)存問題分析[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9).
[3]李曉娟,董婭.轉型時期青少年對西方文化制品品種的消費傾向調查[J].青年探索,2005,(4).
[4]楊曉光.關于文化消費的理論探討[J].山東社會科學,2006,(3).
[5]丹.新疆高校大學生文化消費現(xiàn)狀及對策探析[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7.
[6]范周,齊驥,等.中國城市文化消費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關鍵詞: 陜西省大學生 體育信息 消費現(xiàn)狀
體育信息消費是指人們?yōu)楂@得有關體育知識、信息而購買體育期刊、書報或觀看各種體育比賽、表演、展覽等進行的消費,也稱體育精神型消費。[1]這類消費相對體育實物消費而言層次較高,在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情況下,大學生更多地追求精神享受,這類消費的前景比較樂觀,它將成為一種重要的體育消費內容和體育消費形式。本文對陜西省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和研究,了解目前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的觀念、消費動機、消費內容和消費水平,找出影響陜西省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的因素,提出促進陜西省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的合理建議,為陜西省大學生進行合理的體育信息消費及推動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的發(fā)展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文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陜西省普通高校中選取十二所高校學生、體育教師對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問題的評價為研究對象,然后在抽取的每所高校中再隨機抽取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現(xiàn)狀調查。
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共發(fā)放問卷2000份,其中男生1200份,占總人數的60%;女生800份,占總人數的40%:回收1914份,回收率95.7%:有效問卷1893份,有效率98.9%。
(2)文獻資料法。
主要收集、閱讀有關體育信息消費、體育消費和體育經濟學方面的論文和網站、專著等資料。
(3)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EXECL軟件對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處理。
二、結果與分析
1.陜西省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現(xiàn)狀
(1)陜西省大學生體育消費的觀念。
從調查情況看,大學生對體育信息消費持正面態(tài)度的占大部分,其中認為體育信息消費很正常的占66.7%。與此相反,持負面態(tài)度的所占比例較小。這說明大學生群體對體育信息消費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
(2)陜西省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的動機。
調查結果顯示,陜西省大學生進行體育信息消費的動因出現(xiàn)多元化趨勢。其中“對體育感興趣”是進行消費的首位動因,占47.4%:“學習體育知識”是進行消費的第二動因,占31.2%:“消遣解悶”、“受家庭或同學的影響”也占一定比例。多數人進行體育信息消費是對體育感興趣和學習體育知識。
(3)陜西省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的內容。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群體在選擇消費內容上趨于相似,并無明顯差異。體育期刊、報紙是消費的普遍首選對象,占82.5%;其次為網絡占75.6%;其他的如觀看比賽體育書籍、觀看體育展覽等也有一定的比例。伴隨網絡在學校的普及,它正以驚人的速度逐步占據傳統(tǒng)媒介在大學生生活中的重要位置??梢灶A見,互聯(lián)網必將成為當代體育傳媒的主要信息載體。
(4)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水平。
體育信息消費水平是指每月平均用于購買體育報紙雜志、觀看體育比賽的門票,購買體育音像制品等。據調查,大學生平均每月的體育信息消費小于5元的占29.56%,6~10元的占50.29%,11~15元的占11.68%,15元以上的占8.47%。從中可以看出,陜西省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者大多數選擇月平均10元以下的消費水平。因此,體育信息方面的高消費目前不適合陜西省大學生群體。
2.影響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的因素
(1)經濟來源少,物價過高。
陜西省經濟比較落后,大學生還拿不出更多的錢從事體育信息消費,調查中有72.18%的大學生認為經濟來源少、物價過高是影響他們體育信息消費的主要因素。大學生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大多數是靠父母提供生活費,在有限經濟能力的前提下,雖然很多大學生有體育信息消費的欲望,但因價格太高,制約消費行為。所以經濟來源少、物價過高成為影響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的主要因素。
(2)傳統(tǒng)的消費習慣對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影響。
在我國現(xiàn)有的經濟水平下,體育消費對大多數大學生來說還屬于比較高的消費。調查顯示,陜西省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類型仍然是體育實物類消費,這一方面與現(xiàn)在我國整體所處的經濟發(fā)展水平有關,另一方面與我國傳統(tǒng)的消費習慣有關,我國現(xiàn)在處于消費結構升級轉換時期,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以體育服裝鞋帽類為主,是我國傳統(tǒng)的消費習慣以實用為主的表現(xiàn)。
(3)學習任務繁重。
大學生開設的科目較多,學習任務繁重,特別是大學生把很多時間用于學習英語,部分大學生還要學習自己認為必需的知識和技能。因此,進行體育信息消費的時間相對減少。另外,由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報考研究生,學習壓力大,體育信息消費的時間也就變得更少??梢妼W業(yè)忙是影響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的重要因素。
三、結論與建議
1.結論
通過調查得出,陜西省大學生群體對體育信息消費持積極肯定的態(tài)度。對體育信息消費已有明確動機,且屬于積極健康的動機。體育信息消費觀念的轉變,使體育信息消費水平呈逐年增長趨勢。在選擇消費內容上趨于相似。體育期刊、報紙是消費者首選消費對象。消費能力較低,大多數大學生對體育信息消費的價格承受能力在10元/月以下,對體育信息的高消費的追求并不強烈。影響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的主要因素是經濟來源少、物價過高和學習任務繁重等。
2.建議
通過學校體育教學途徑,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發(fā)揮學生體育信息消費中合理、正當消費的示范效應,積極進行宣傳、啟迪、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信息消費觀念,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信息消費習慣。隨著觀念變化,體育信息消費需求不斷增長,體育信息消費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要真正實現(xiàn)陜西省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水平的提高,高校體育工作者和體育管理者需不斷了解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需求,把握體育市場的規(guī)律和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在體育信息產業(yè)的開發(fā)和市場的拓展上,必須以大學生體育信息消費者的需求為前提。要根據大學生的不同收入、不同需求和不同興趣愛好,開發(fā)出多層次、多類型的體育信息產品和消費市場。
參考文獻:
[1]于振峰,等.對我國體育消費現(xiàn)狀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9(5).
[2]韓風月,等.體育信息消費市場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2).
[3]王曉貞,等.蘇北地區(qū)城市居民現(xiàn)階段體育信息消費特征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
[關鍵詞]城市青少年;體育消費;行為特征;建議
前言
體育消費目前已成為人們的時尚消費,在日常生活支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消費者是體育消費的主體,了解體育消費者的行為特點無疑是我們研究體育消費的立足點。體育消費者在購買體育商品的過程中,由于年齡的差異,會產生不同的體育消費需求和體育消費欲望,形成不同的消費層次和結構寫作論文。青少年是體育消費者中一個特殊的群體,尤其是城市青少年是體育消費中不可忽視的中堅力量。根據公安部門的統(tǒng)計標準,青少年的年齡界限定在13周歲至25周歲。它既包括一部分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也包括一部分19-25周歲的已成年人。不論是在個人消費方面、家庭消費、社會消費趨勢的影響方面青少年群體都表現(xiàn)得相當積極。同時青少年作為未來消費的主流、未來消費的意愿領導者,他們的消費行為會影響到未來人們體育消費的走向,其參與體育消費的程度會影響我國體育人口的數量。本文試圖通過對城市青少年的體育消費行為的研究,歸納出這一人群的體育消費特點,以此為有關部門指導青少年體育消費,提高其體育消費意識,形成科學合理的消費結構,促進其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沈陽市13周歲至25周歲的青少年的體育消費行為。
2.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和問卷調查等方法。筆者通過對沈陽初中、高中以及社會25周歲以下的青少年關于體育消費行為進行的隨機問卷調查,了解其體育消費的行為特征,同時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對青少年體育消費行為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問卷共發(fā)放500份,回收365份,有效率為73%。調查結果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處理。
二、結果與分析
(一)當代城市青少年體育消費方面共有的特點
1.當代城市青少年視體育消費為時尚消費,把體育消費看成是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標志青少年向來是求新,求奇,走在時代前面的先鋒,體育消費中的部分內容就是時尚的象征,首先在品牌概念盛行的今天,運動服裝以它新型的款式,流暢的線條,豐富的色彩,強烈的現(xiàn)代意識,時代感和個性感更是吸引了不少青少年的眼球;其次運動項目也成為引領當今時尚消費的流行因素,無論足球、籃球這種傳統(tǒng)項目,還是輪滑、單板、攀巖這種新興項目都深受青少年的喜愛;最后,體育明星已成為當代青少年所崇拜的偶像,尤其雅典奧運會之后,劉翔、姚明等已經成為青少年眼中的明星,從而帶動了追星一族的體育消費。
2.當代城市青少年體育消費意識較強,消費觀念超前,但尚未成熟。隨著年齡的增長,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得到進一步強化
青少年由于受年齡、社會閱歷的制約,其體育消費觀念雖已初步形成,卻還不成熟,還沒有形成“花錢買健康”的理念,只是停留在把體育當作游戲的意識層面上,覺得好玩、感興趣才去消費,屬于感性消費。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代城市青少年的體育消費觀念比較超前。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人受傳統(tǒng)自給自足經濟的影響,形成了“量入為出,略有盈余”和“先攢錢,后消費”的消費理念;而當今的青少年是在改革開放的新經濟政策下成長起來的,受西方的生活方式、觀念、思想影響較大,有著“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消費觀,這無疑是對中國千百年來消費觀念的深刻變革,這就為青少年體育消費創(chuàng)造了首要條件。在進行青少年年均體育消費金額的調查中顯示,幾乎不花錢的占11.8%,50元以下的占23.6%,51-100元的占24.5%,101-200元的占22.6%,210-500元的占12.4%,501元以上的占5.1%。
3.當代城市青少年體育消費結構與成年人的體育消費結構相比趨于均衡體育消費結構主要包括實務型消費、參與型消費和觀賞型消費??偟膩碚f,與成年人相比,當代城市青少年的體育消費結構趨于均衡,雖然實物型消費仍居主導地位,但比例逐漸下降,參與型和觀賞型消費比例呈上升趨勢,并且這一趨勢越來越明顯。體育消費結構調查結果顯示,沈陽青少年體育實物型消費占總消費的54.8%,體育勞務消費占34.9%,觀賞型消費占10.3%。青少年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使他們有著強烈的參與欲望;另外中學階段的體育教學盡管屬于一種強制性的教育行為,但它卻十分“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從而促進了他們在課外的體育觀賞型消費和參與型消費。
4.由于年齡的原因,青少年體育消費具有自愿型和非自愿型兼有的特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愿型消費占主導地位由于青少年對體育知識了解程度低,選擇范圍較窄,加
之其消費具有對父母的依賴性,他們在購買行為上一方面要求獨立,另一方面又缺乏生活經驗,缺乏一定的判斷力,其購買心理與行為常形成矛盾。因此,筆者將青少年體育消費行為大體上分為自愿型體育消費和非自愿型體育消費。在被調查的對象中,自愿型的體育消費者人數占到總人數的56%,非自愿型的占到總人數的44%;自愿型的體育消費內容以體育用品為主,尤其是運動裝備,非自愿型的體育消費以體育培訓為主,主要是家長為了孩子的素質技能培養(yǎng)或升學等因素的考慮而為孩子選擇的。
筆者認為,自愿型體育消費是指青少年由于對某一體育項目或用品發(fā)自內心的喜愛甚至狂熱而自覺地要求購買該體育商品。這種購買行為往往是由青少年的年齡特征決定的,城市青少年大多喜歡獵奇,追求新穎時尚,因此青少年對體育活動內容的品位需求遠遠高于成年人。首先,體育服裝上要求款式新,追求名牌,他們常以擁有“名牌”而自豪。其次,運動項目上他們追求前沿的、刺激性強的項目,如輪滑、攀巖等代表時代潮流的項目容易被他們所接受,同時這些項目也體現(xiàn)了他們的年齡優(yōu)勢。第三,當代城市青少年大多是在校讀書的學生,校園這個人群密集的地方容易形成相互攀比的行為,跟隨性消費,炫耀性消費也比較嚴重,由于新潮前沿的體育運動是時尚的象征,多數青少年都有一定的虛榮心,因此體育消費也成為學生之間進行攀比的途徑,從而引發(fā)了他們的體育消費。
筆者認為,非自愿型體育消費是指并非出自青少年的意愿而從事的體育消費活動。這種消費活動主要是在家長的帶領下完成的,受家長的體育觀念的影響較大。有的家長希望孩子在體育方面有所發(fā)展,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在孩子的體育教育上投資,把孩子送到專業(yè)教練那里去訓練;有的家長想讓孩子掌握一門運動技能,就會給孩子報一些專項培訓班;有的家長只想讓孩子有健康的體魄,或是培養(yǎng)孩子的審美、良好的道德情操等,就會帶著孩子去觀看競賽表演或是帶著他們去參與各種體育運動,這些活動都帶動了青少年的體育消費。雖然其中一部分青少年開始時可能是非自愿或被迫去參與或觀看比賽,但后來可能發(fā)展成為自愿行為。不同年齡段、不同經歷的青少年,在體育消費的狀況以及消費觀念、心理和消費結構是不同的。筆者將青少年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分析研究:
1.在校初、高中學生體育消費特點
首先,18周歲以下未成年的青少年一般都是在校中學生,他們當中一部分人進行體育鍛煉是迫于升學的壓力,高考時有體育特長的學生可以加分,所以可以加分的體育項目容易受到重視,家長也愿意出錢培養(yǎng)孩子。其次,體育活動時間是保證體育消費的基礎條件,由于中學生課業(yè)負擔都很繁重,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比較少,因此中學生的課業(yè)或多或少的限制了他們的體育消費。據調查,由于課業(yè)繁重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的占42.3%。再次,運動服裝和運動鞋幾乎成了中學生特別是男生的日常著裝,這一點是任何年齡的群體都不具備的。最后,由于年齡的原因,特別是初中生的依賴性很強,他們進行體育鍛煉時需要有人陪伴,據調查初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需要和同學在一起的占70.5%,排第一位,需要在老師指導下的占23.6%,排在第二位,而獨自一人的只占5.9%。
2.在校就讀的大學生體育消費特點與上述初高中學生相比,在校大學生一般都在18周歲以上,他們的體育消費目的比較明確。除了滿足健身要求,他們進行體育消費還可以滿足社交、娛樂需求。其次,大學生學習負擔較輕,主要以自學為主,因此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較多,為他們的體育消費創(chuàng)造了基礎條件。第三,大學生一般都住校,受父母約束較少,比較自立,因此以自愿型消費為主。
3.18周歲以上參加工作的城市青年體育消費特點由于受教育程度會在一定意義上限制著體育消費,因此有必要把城市青年分為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和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以區(qū)別他們在體育消費方面的差別。首先,受過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在進行體育消費的時候表現(xiàn)得更理性,更具科學性,他們在大學期間接受過系統(tǒng)的體育教育,了解運動方面的一些常識,因此他們大多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實際情況有選擇性地進行消費;而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城市青年易沖動,跟潮流,追時髦。其次,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體育消費意識較強,目的較明確,他們更清楚體育運動的益處,因此他們體育消費往往是主動消費,比如他們會有“我要去健身”這種主動思想;而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和流行元素的牽制,有一部分消費屬于被動消費,比如有些青年人看身邊的人去健身,會產生“我也去健身”這種被動思想。最后,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體育消費的文化色彩較濃,并且較善于計劃,控制性較強。這一特點,也可以延伸至在校的大學生。
三、建議
1.指導青少年體育消費,應著重培養(yǎng)青少年的體育消費意識,指導其形成科學合理的消費結構,促進其自身的健康發(fā)展。在青少年沉迷于網絡與游戲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的今天,筆者認為體育應該是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出來的最好途徑,科學合理的體育消費可以使青少年脫離庸俗低級趣味的生活方式,促進他們健康成長,體育消費可謂是一種積極的消費方式。
2.培養(yǎng)在校青少年科學合理的體育消費的最有效途徑就是學校體育教育,可以在體育理論課中加一些關于體育消費常識的簡介。體總網的一條報道標題為“學校體育迎來突破性發(fā)展體育消費平均397.42元”,可見學校體育在體育消費中的重要作用。
3.對于那些離開校園走上工作崗位了的城市青年,則需要在他們日常生活中加以引導,如在大眾媒體上穿插一些體育消費知識或在社區(qū)進行一些必要的宣傳等,正確引導其體育消費。
參考文獻
1載自黃志堅.誰是青年?———關于青年年齡界定的研究報告1(中國青少年研究網—專題研究報告2003),
2曹可強.論居民體育消費的特征.《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1
3張輝,羅建英.大學生體育消費心理與行為的調查分析.《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3
4劉峰.陜北城鎮(zhèn)居民家庭體育消費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遼寧體育科技》,2005.1
5周傳志,馮奇榮.論家庭體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影響.《漳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8,第3期
【關鍵詞】大學生;網絡購物;對策研究
一、大學生網絡購物面臨的困境
所謂網絡購物是指消費者通過互聯(lián)網上的檢索平臺搜索所需的商品信息,以電子訂購單的方式發(fā)出購物意向,再通過網上銀行或支付寶等支付平臺支付金錢,商家通過郵購或者快遞公司送貨上門,消費者簽收貨物,完成整個交易的過程。
(一)網絡欺詐成為常見的購物陷阱
“大部分大學生作為一個沒有收入來源的純消費群體,由于受消費資金的限制經常會在網店上購買一些價格比較便宜的商品”,消費者在網絡購物時不能通過直接觀察和觸摸檢驗商品的真實性這一弊端和大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造成了一些商家非法出售劣質商品,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現(xiàn)象。
(二)支付安全一般難有安全保障
支付安全是大學生在網絡購物過程中遇到的重要問題。貨到付款作為最安全的支付方式被大學生喜愛和認可,現(xiàn)實原因主要是貨到付款不利于商家的資本周轉同時也降低了商品交易速度,并沒被大部分購物網站所采用。由于商家的限制,網絡購物的消費者只能選擇網上銀行付款。另外一些不良的網上支付習慣也容易產生支付安全問題。
(三)物流配送問題多多
郵費過高,當前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網絡購物時快遞的收費標準偏貴;快件損毀或丟失,原因包括部分企業(yè)盲目追求短期效益,企業(yè)超負荷運轉,快遞從業(yè)人員的準入門檻低,派送快遞的人員素質整體上不高;快件延誤,部分物流企業(yè)追求規(guī)模效應和業(yè)務量的最大化,盲目的擴大企業(yè)經營規(guī)模和服務范圍,導致企業(yè)不能快速的收取快件;驗貨程序不合理,分快遞公司遵從先簽單后驗貨的不合理程序,依照正確的先驗貨后簽單的程序進行的快遞公司只占少部分。
(四)大學生隱私權在網絡購物中屢被侵犯
1.網絡購物中不良商家故意侵犯大學生隱私權
由于現(xiàn)在的網絡技術的先進性,一些有心的網上經營者往往會對消費者信息進行處理,然后將這些消費者的個人隱私予以不正當的利用,或者以一定的價格轉賣給其他網站或者企業(yè)等。由于大學生群體社會經驗不足,詐騙分子很容易把目標鎖定在這一群體,因此大學生一些隱私信息的泄露對大學生很不利。
2.多數大學生在網絡購物方面法律意識淡薄
大學生在網絡購物方面的法律意識比較淡薄。主要原因是我國網絡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還在處在逐步完善的階段,大學生也缺乏這方面知識的積累。
(五)大學生存在過度消費現(xiàn)象
大學生因一時心動購買了一些沒有多少實用價值的物品,還有一些大學生貪圖賣家包郵商品,在無意中買了很多原本沒打算買的東西,因此花了很多的錢。
(六)大學生過度迷戀網絡購物
一些大學生自控能力差,承受不住網絡商家的誘惑,成為整天沉迷于網購的上班族,甚至有人對網購成癮,他們對網購形成了心理依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
二、造成大學生網絡購物困境的原因
(一)我國的網站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國現(xiàn)有的網站管理制度并不是很健全,許多網站經營者不顧廣告的真?zhèn)我誀I利為目的向其他商家信息。很多有心的商家便利用了這一漏洞,輕而易舉的在網絡上虛假的商品廣告,吸引網絡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而大學生在消費資金上受到限制,過分關注價格,對一些虛假信息容易信以為真。
(二)物流企業(yè)分散度高、部分物流人員職業(yè)素質差
中國的物流企業(yè)起步較晚,進入門檻低,這導致了中國的物流企業(yè)分散度非常高,部分物流企業(yè)盲目追求短期效益,企業(yè)超負荷運轉”??爝f從業(yè)人員的準入門檻低,派送快遞的人員素質整體上不高。
(三)網絡隱私保護法的缺失
“我國對互聯(lián)網的法制管理還處于初級階段,關于網絡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還不健全,沒有制定專門的網絡隱私保護法”。因此,消費者在進行網絡消費時較易遭遇侵權行為。
(四)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缺乏
高校教學中無論是公共課、還是專業(yè)課的教學大綱都沒有把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教育正式納入,更沒有制訂相關的課程標準,絕大部分大學生沒有接受系統(tǒng)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guī)教育,對網絡安全缺乏全面的認識。
(五)大學生不理性的消費觀念
部分大學生自身意志力不強,看到打折的商品就抑制不住購物的沖動而買了一些無用的商品,還有一些大學生盲目消費,追求名牌,存在攀比心理,他們在行為上互相影響。
(六)某些大學生網購成癮
從網絡購物來看,網絡購物方便快捷,價格低廉使部分大學生過分迷戀網絡購物。從大學生自身來看,一方面是由于大學生意志力不強,看到打折商品便抑制不住購買的沖動,即使給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負擔也在所不惜。另一方面是因為大學生存在學習,就業(yè)等方面的壓力,部分人通過借助網絡購物來舒緩壓力。
三、應對大學生網絡購物遇到的問題的對策
(一)政府應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政府要降低物流企業(yè)的分散度,運用經濟手段提高物流行業(yè)的進入標準,降低物流企業(yè)的分散度,完善網絡信息審查機制,制定關于網絡隱私保護的專門法律,使網絡購物消費者的隱私權得到保護。
(二)物流企業(yè)提供多樣化服務,提高配送效率,優(yōu)化服務流程
“物流企業(yè)的發(fā)展影響著網絡購物的發(fā)展,物流的好壞快慢影響著大學生是否會再次選擇該家商品?!蔽锪鞲鶕陨砥髽I(yè)的特點形成自己獨特的發(fā)展優(yōu)勢,注重企業(yè)的長遠發(fā)展。
(三)高校要注重大學生的理性消費教育
高校應該倡導大學生樹立理性的消費觀,定期開展理財教育講座,使大學生學習必要的網絡消費知識,倡導文明健康消費。
(四)大學生從自身做起,樹立理性消費觀念
大學生要從自身做起養(yǎng)成良好上網習慣,包括信息傳遞習慣,登陸習慣,支付習慣,保護好個人隱私。在網絡購物時經過多次比較后嚴謹的選擇購物網站,選擇正規(guī)的網站商家,理性的看待網站的宣傳,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積極學習網絡購物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
參考文獻:
[1]宋朝陽.淺析大學生網絡購物現(xiàn)狀及前景[J].湖南財經高等學校學報,2009(119):100
[2]何昕.網絡交易中消費者隱私權法律保護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3]林敏暉.網絡購物中物流瓶頸問題的思考[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