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商貿企業(yè)如何避稅

商貿企業(yè)如何避稅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6-02 15:11:2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商貿企業(yè)如何避稅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商貿企業(yè)如何避稅

第1篇

關鍵詞:餐飲業(yè);稅收;籌劃措施

人們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使餐飲業(yè)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現已成為最活躍的行業(yè)之一,在給人們提供生活便捷的同時,還產生了巨大的稅收。對餐飲行業(yè)本身而言,怎樣減低稅收的負擔,提高資金的運營活力,也是需要重視的問題。在大量的減少納稅的措施中,偷稅、漏稅、欠稅和逃稅都是不可取的,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只有科學合理地避稅,才是最安全最可靠的。

一、稅收籌劃的特點

稅收籌劃實際上就是合理避稅,指的是在國家法律所允許的范圍中,事先籌措投資、經營和理財的活動,取得最大化的節(jié)稅經濟利益。從中可看出,合理避稅并不是通過各種違法的手段去偷稅、漏稅,而是企業(yè)在遵守稅法和依法繳稅的基礎上,靈活運用現有稅法所規(guī)定的不同繳稅的方式,使企業(yè)能擁有更多的合法的利潤,是企業(yè)該有的經濟權利。稅收籌劃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合法性。這說明了稅收的籌劃只有在法律法規(guī)允許的范圍內才能進行。也就是在遵守國家法律的前提下,針對各種稅收高低不同的負擔繳稅方法進行抉擇,使利潤增加、稅收的負擔減小。

2.目的性。也就是繳稅人對相關的交易行為的稅收籌劃,務必實現預計的經濟目標,節(jié)約稅款。這就給決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要有強烈的稅收籌劃意識,還要機警地判斷平時的經營活動和財務的配置。

3.籌劃性。是指提前對經營活動進行規(guī)劃、設計和分配。在日常的經濟活動中,納稅義務有滯后性,也就是說在發(fā)生企業(yè)交易的行為后,才把流轉稅繳上去;所得稅在收益實現后才進行繳納等,在很大程度上就說明了在納稅之前,預先籌劃是非常必要的。

二、餐飲行業(yè)稅收的征收制度

餐飲行業(yè)的稅收主要是指與餐飲行業(yè)有關的所有的稅收的集合。其繳納的主要稅種有營業(yè)稅、企業(yè)所得稅、教育費附加和城市建設維護稅等等。

1.營業(yè)稅。餐飲行業(yè)繳稅人的稅務營業(yè)額是餐飲為所收取的所有價款和價外費用,是按5%的稅率進行征收。

2.企業(yè)所得稅。按照繳稅人的經營所得和其他方面的所得,按25%的稅率進行征收,對于年應繳稅所得額不超過6萬元(含)的小型微利企業(yè),按20%的稅率進行征收,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yè)的稅率為15%,對于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或者已設立但其所得與所設立的機構場所沒有直接關系的非居民企業(yè),按10%的稅率征收。

3.教育費附加和城市建設維護稅。主要是按照企業(yè)繳稅實際納稅的營業(yè)稅稅額和所規(guī)定的稅率進行征收稅費。

餐飲業(yè)在合理避稅時主要考慮的方面是營業(yè)稅和企業(yè)所得稅,教育費附加和城市的建設維護稅則是在營業(yè)稅的基礎上來計算,如果營業(yè)稅稅額有所減少,那么這兩種稅費也就相應地減少了。

三、餐飲行業(yè)稅收籌劃的措施

國家的稅制在不斷地完善,征稅也在逐漸走上正規(guī)化的道路,我們除了依法納稅以外,還要進行合理的避稅來減輕企業(yè)的負擔。餐飲行業(yè)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稅收的籌劃。

1.營業(yè)稅要進行合理的規(guī)避

營業(yè)稅在餐飲行業(yè)中是最主要的稅收支出,不管虧損還是盈利都需要納稅。對于營業(yè)稅的征收額是按照繳稅人所得的營業(yè)額乘以營業(yè)的稅率來計算的,在餐飲行業(yè)是固定的5%營業(yè)稅率,因此只有從營業(yè)額上入手才能合理的避稅。而又必須確認營業(yè)額,如果不進行確認則屬于是偷稅的行為,因而各企業(yè)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把營業(yè)額的確認時間盡量推遲。由于在現實中的餐飲通常是簽單消費要比現金消費多很多,通常經營者數個月或更長的時間內才能取得營業(yè)款,所以餐飲企業(yè)可以在顧客同意付款時再去領發(fā)票,把繳稅時間往后盡量拖延,來減輕企業(yè)的稅收負擔。比如,某家餐飲店9月份簽單11000元,根據相關的規(guī)定,11000是這個月實現的營業(yè)額,要記錄到賬面上,9月份所要繳納的營業(yè)稅為550元。如果入賬的時間延遲,那么本月確認的營業(yè)收入時間也會相應地退后,則就可以推遲稅款的繳納了,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企業(yè)的稅收負擔。

2.企業(yè)所得稅要進行合理規(guī)避

企業(yè)所得稅的征收范圍是企業(yè)生產經營的所得和其他方面的所得。無論是多還是少都會使稅后的凈利潤受到直接的影響,與企業(yè)有著密切的聯系,是稅收籌劃的重心。

(1)通過充分列支成本費用進行合理避稅。企業(yè)通過成本費用核算進行合理避稅主要指的是根據國家所規(guī)定的成本計算方法、程序和費用分配等的合法要求對企業(yè)內部進行的核算活動。企業(yè)所繳納的稅款則是按照實際繳稅的所得額和所規(guī)定的稅率進行計算。稅率固定時,企業(yè)繳納所得稅額的多少則由企業(yè)實際繳稅所得額的多少來決定。實際繳稅的所得額是在企業(yè)的總收入額中把和收入有關的所有費用、成本、損失和稅金都扣掉后來計算[4]。從中可看出,在收入一定時,要把可以扣掉的項目數量增多,也就是在不觸犯法律和會計、稅收的相關準則下,把企業(yè)所允許扣掉的項目充分列支,這必定會大量減少實際繳稅的所得額,最終也就會減輕企業(yè)的稅收負擔。

(2)通過籌資的方案進行合理避稅。通常情況下,餐飲行業(yè)的資金主要是自有資金和向金融機構進行貸款而取得,貸款也是合理避稅的一個有效途徑。因為企業(yè)的自有資金的所有者和占用者都是同一體,很難分攤稅收,也就不能夠很好地避稅??少J款中利息的支出是用作財務費用的,可以在稅前的利潤中扣除,以此來使實際繳稅的所得額減少,最終也會成功避稅。

3.通過稅收的優(yōu)惠策略進行合理避稅

在我國的稅制中,出現了很多減免稅收的優(yōu)惠策略,對于避稅來說不僅是條件也是一種激勵手段。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下崗失業(yè)人員再就業(yè)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等有關文件的規(guī)定,對于那些新開辦的服務型企業(yè)(不包含廣告業(yè)、按摩、網吧、桑拿等)本年所招工的下崗失業(yè)人數占總職工人數的30%以上的,可免收三年的營業(yè)稅、企業(yè)所得稅、教育費附加和城建稅。使用下崗失業(yè)人數不到總職工人數30%的,三年內可根據計算的減征比率來使企業(yè)的所得稅有所減少。其減征的比率=(企業(yè)當年招用的下崗失業(yè)人數/企業(yè)的總職工人數×100%)×2。所以,餐飲企業(yè)可以考慮招收固定比例的下崗人員,一來可以減少企業(yè)的所得稅,二來可以通過稅收的優(yōu)惠政策使企業(yè)的綜合稅收減少,這樣都可以很好地做到合理避稅。其中餐飲行業(yè)中的成本費用主要包括有租賃費、員工的工資、原材料和餐具的損壞等的支出,但最大的支出則是原材料的采購,且主要是家畜類、蔬菜、調味料、家禽類等等,除了調味料有發(fā)票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在市場上直接采購,很難得到正規(guī)的發(fā)票,不能算到成本的費用里進行扣除。因而,針對那些大型酒店,在采購原材料時盡可能在大型超市里購買,這樣不但有了可以扣除的稅務發(fā)票,還使成本加大了開支,從而可以減輕企業(yè)的稅收負擔。

(1)通過優(yōu)惠的稅率進行避稅。餐飲企業(yè)的規(guī)模不盡相同,在征收企業(yè)所得稅時其稅率也不一樣,所以餐飲企業(yè)也不能無目的地去擴大規(guī)模,還要把當地的人口數量、消費水平和地理位置等考慮進去,選擇一些合適的規(guī)模,這樣既可以享受到稅收的優(yōu)惠政策,也進行了合理的避稅。

(2)通過起征點進行避稅。我國有關稅法規(guī)定,對于那些個體經營者如果每個月的銷售收入沒有達到所規(guī)定的起征點,則營業(yè)稅和所得稅都給予免收[7]。所以,那些小型的餐飲店,盡量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把服務的收入控制到起征點以下,從而達到避稅的目的。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餐飲行業(yè)要想提高在市場中的地位,在做好經營管理、不斷創(chuàng)新新的技術時,還要對我國的稅法政策不斷熟悉,在國家法規(guī)許可的范圍內,進行嚴密的稅收籌劃,盡可能地合理避稅,最終使企業(yè)的利潤達到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薛洪鋒:稅收制度對我國餐飲業(yè)的影響研究[J].中國商貿,2011(15):125-127.

[2]王小姜:餐飲業(yè)稅收監(jiān)管制度完善的思考[J].學理論,2011(29):103-105.

[3]張林春 郭學煥:如何提高稅源管理的質量與效率[J].審計與理財,2009(1):96-98.

[4]趙書博:我國餐飲業(yè)稅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特區(qū)經濟,2009(05):165-166.

[5]孫 偉:滄州市餐飲業(yè)稅收征管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2010:130-132.

第2篇

關鍵詞:網絡時代;電子商務;稅收政策

一、關于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觀點綜述

美國是最早發(fā)展電子商務的國家,他在稅收問題上也走在前列。美國早在1996 年下半年就頒布了有關《全球電子商務選擇稅收政策》白皮書,它支持電子和非電子交易間的“稅收中性”目標。美國前總統克林頓1997 年 7 月 1 日還了《全球電子商務綱要》,號召各國政府盡可能地鼓勵和幫助企業(yè)發(fā)展互聯網商業(yè)應用,建議將互聯網宣布為免稅區(qū),無論跨國交易或在美國境內交易,均應一律免稅。對待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問題上,歐盟則表現的相對保守,對免征關稅問題也較為慎重,傾向于制定較為嚴格的監(jiān)察和管理措施。但后期也不再對開展電子商務的公司征收新的稅種,并就跨國電子商務的有關原則與美國達成了一致。

發(fā)展中國家面對電子商務的涉稅問題,對于代表最新科技的電子商務方式,目前采取傳統的商業(yè)形式,持觀望態(tài)度,多數發(fā)展中國家沒有自己的方針政策,所以面對電子商務對稅收問題的挑戰(zhàn),不贊同發(fā)達國家的一些做法,主要是擔心無法控制正在蓬勃發(fā)展的電子商務活動而導致稅款的大量流失,或發(fā)達國家的產品和網絡服務暢通無阻的進出各國,占領發(fā)展中國家的市場,擠垮發(fā)展中國家的同類產業(yè),所以發(fā)展中國家更側重于維護地域稅收管轄權。

二、電子商務對現行稅收政策的影響

稅收政策系統內部各因素的聯系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政策的運行是否順暢,并決定政策效果的好壞。

(一)電子商務活動性質的認定沒有足夠的依據和標準。

在如今比較火爆的網絡銷售活動中,一些商務活動的商業(yè)性質認定缺乏必要的依據和標準。例如:數字產品的有償轉讓究竟是屬于信息服務提供的范疇,還是屬于商品銷售的范疇,抑或是屬于特許權利轉讓使用的范疇。比如:電子書籍的網上下載和傳統紙質書籍的網下郵寄。又比如:軟件產品的有償轉讓,可分別采用網上下載和網下郵寄CD光盤這兩種方式。正是由于這些商業(yè)活動缺乏必須的依據和標準,使相關稅收政策的適用遇到了困難。

(二)電子商務的應稅行為的判定缺乏足夠的依據和標準。

對電子商務活動傳遞的數碼信息,是否能認定為屬于應稅行為,如網上的軟件免費下載服務、郵箱免費提供的服務等。根據現行稅法的規(guī)定,貨物的贈送、抵債、以物易物等,都應被認定為“視同銷售”而被判定為應稅行為,而對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發(fā)生的類似行為,應如何認定,目前沒有明確規(guī)定。二是應稅行為種類的判定。對電子商務中的營利性活動,是按傳統標準進行判定,還是新設標準進行歸類判定。

三、我國電子商務稅收現狀分析

蓬勃發(fā)展的電子商務,給稅收領域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涉及現行稅收政策、法律、體制等。盡管我國的電子商務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但發(fā)展相當迅速,關于電子商務稅收問題上一也存在著與國外同樣的問題,積極研究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己經勢在必行。現階段對我國電子商務是否征稅,有以下三個基本觀點:

(一)免征說

我國電子商務起步較晚,規(guī)模小,稅源也少。我國要支持“電子商務”的發(fā)展,要學習美國對電子商務的稅收規(guī)定一個免征期,鼓勵和支持電子商務的快速發(fā)展。雖然互聯網使用人數較多但直接從事商務活動的比例很小,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電子商務。在目前的情況下對我國電子商務征稅的財政作用并不很大,急需扶持。

(二)應征說

我國是電子商務輸入大國,如果對網上交易不征稅,任憑境外公司通過電子商務繞過我國海關,繞過我國有關法律制度的規(guī)制,對電子商務免稅將造成我國巨大的稅收損失。我國的電子商務雖然起步較晚,但發(fā)展速度很快,貿易額逐年增加,是我國巨大的潛在的稅收來源,因此應當及時對電子商務征稅以免造成稅款流失。

(三)中立說

關于2007年我國實行的年所得12萬以上納稅人自行申報制度,對電子商務實行自行納稅申報制度,號召并鼓勵自覺申報納稅這一做法,一方面普及了全民納稅的教育,另一方面在既不違反現有的稅法規(guī)定,又可以使電子商務在寬松的稅收環(huán)境中得到大力發(fā)展的前提下避免了因網絡征稅技術手段的欠缺所造成的尷尬。

四、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征管存在的問題

電子商務的飛速發(fā)展巨大地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增長,但同時,我國的稅收征管也顯現出一些問題,比如在納稅主體確定上存在困難,互聯網是一個虛擬的空間,而不是一個物理性實體的市場,個人或者企業(yè)的身份是可以虛擬的,并且商品交易的手續(xù)也是電子化,如單證、合同和資金等都是網上電子化的東西,造成了電子商務納稅主體身份難以確定。

其次,稅收征管缺乏可靠的審計基礎。

在電子商務模式下,所有銷售憑證的各種票據以及買賣雙方的合同都以電子化的形式出現,這就使得傳統的追蹤審計失去了線索,從而稅收征管也就失去了可靠的審計。

再次,稅收征管對象難以確定。征管對象又稱征稅客體,在稅法中主要是指納稅人的應稅所得。針對有形商品的銷售、勞務的提供和無形資產的使用,現行稅法制定了不同的課稅規(guī)定并對它們做了區(qū)分。但是,由于電子商務的特點,在網絡貿易中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征稅客體的性質難以確定,二是征稅客體難于跟蹤。

五、我國電子商務稅收的應對策略

(一)短期鼓勵電子商務發(fā)展、暫時免稅

針對目前的情況,應該全面、深入的研究電子商務稅收問題。但注意力不應該只集中在如何征稅上。所以,在一定時期內,我國電子商務仍然處在起點階段,不應該對其征稅。國際上對電子商務都普遍免稅了,所以我國如果對電子商務征稅就顯得有些不妥,對我國電子商務的發(fā)展是不利的。另外此外,從技術角度來講,我國目前的的技術水平比較低,對如果對電子商務進行征稅,會增加稅收的成本相當高,并且技術上也沒有實現的可能性也很小。加之并且,我國尚未也沒有建立起綜合素質高的稅務隊伍,綜合素質包括兩方面,一是建立一支既懂電子商務技術,又二是熟悉稅收政策的具有綜合素質的稅務隊伍。更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電子商務相關的配套法律還未沒有健全。

(二)為電子商務征稅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從流轉稅、所得稅、涉外稅收以及稅收基本理論方面,電子商務現行稅制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在現行稅法中應該增加有關電子商務稅收的有關條例和法規(guī)這樣可以使電子商務發(fā)展有法可依,也能更好地解決電一子商務給稅收帶來的問題。

(三)加強國際稅收協調與合作

對于國際互聯網理論、政策、原則的國際協調我國應該積極參加。國際稅收協調要消除關稅壁壘,也要消除對跨國公司的重復課稅,更加要求各國稅務當局表現出靈活性。在稅務征管過程中,除了要加強與工商、海關、銀行、公安等部門的聯系,還要加強與國際情報交流溝通,深入了解納稅人的信息,提供更充分的依據于稅收征管、稽查中,尤其要注意有關企業(yè)在避稅地進行交易的情報資料,以防其避稅。與傳統的交易方式相比,電子商務有著完全不同的特點,它的開放性、無國界性造成了一種這樣的局面即一個國家的稅務當局難以全面掌握交易的情況,所以,世界各國的稅務機關要相互合作。

必須通過加強國際間的合作來解決電子商務涉稅問題,在跨國納稅人的情況方面,僅靠一國稅務當局是不能全面掌握的。電子商務稅收的國際合作協議的制定方面我國應該積極參與,同時,我國要加強國際協調、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互聯網貿易的稅收政策和方案。由于電子商務的蓬勃發(fā)展打破了傳統的時間概念與空間限制,所以要求國際稅收協調在多方面如國際稅收立法、原則、征管、稽查等緊密的合作,從而使稅收協作網更加廣泛。

(四)培養(yǎng)網絡稅收專業(yè)人才,開發(fā)稅收征管軟件

要培養(yǎng)一批既懂稅收專業(yè)方面的知識,又懂電子商務和計算機網絡管理方面知識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電子商務的蓬勃發(fā)展對稅務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未來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電子商務稅收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如電子商務與稅收征管、避稅與反避稅、偷逃與堵漏,說到底還是技術與人才的較量。

參考文獻:

[1]錢霞,莊楊,黃晉.推進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的財稅政策研究[J]. 軟科學. 2012(02)

[2]劉兆鑫.利益―風險:面向風險社會的公共政策分析[J]. 中國行政管理. 2012(08)

[3]薛婭.“營改增”后文化企業(yè)財稅變化影響之我見[J]. 新會計. 2012(06)

[4]馬乃云,張安安.完善財稅政策,促進中小微企業(yè)發(fā)展[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 2012(08)

[5]劉豐榕.探析我國電子商務發(fā)展中的稅收流失問題[J]. 中國商貿. 2012(17)

[6]賈雁嶺,婁愛花.促進我國中小企業(yè)發(fā)展的稅收政策[J]. 西安航空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2(04)

[7]謝旭人.促進中小企業(yè)發(fā)展的財稅政策[J]. 行政管理改革. 2012(07)

[8]王惠.淺議如何運用財稅政策支持中小微企業(yè)發(fā)展[J]. 時代金融. 2012(24)

第3篇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電子商務已成為現代企業(yè)經營的一種大趨勢。據有關資料顯示,**9年全球企業(yè)通過電子商務銷售的非金融類產品和服務總額為1450億美元,**0年達到3770億美元,**1年達到7170億美元,**2年將達到1.234萬億美元,到**3年將占到世界貿易總額的10%~25%。聯合國最近發(fā)表的一份報告說,從國際貿易的觀點看,電子商務將成為越境貿易流動的重要部分。電子商務的出現,對現有的金融、稅收、法律等許多體制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特別是面對這種無形交易方式,難以確定買賣雙方、交易地點,給稅收征管帶來了更為嚴重的困難。

1.電子商務對稅收公平原則、稅收中性原則及稅收效率原則造成了沖擊。(1)對稅收公平原則造成沖擊。隨著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建立在國際互聯網基礎上的這種與傳統的有形貿易完全不同的“虛擬”貿易形式,往往不能被現有的稅制所涵蓋,導致傳統貿易主體與電子商務主體之間稅負不公,從而對稅收公平原則造成沖擊。(2)對稅收中性原則造成沖擊。電子商務與傳統貿易的課稅方式和稅負水平不一致,因稅負不公而導致對經濟的扭曲,因而對稅收中性原則產生沖擊。(3)對稅收效率原則造成沖擊。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可以直接免去中間人如人、批發(fā)商、零售商等,而直接將產品提供給消費者。中間人的消失,將使許多無經驗的納稅人加入到電子商務中來,這將使稅務機關工作量增大。這無疑將影響到稅收的效率原則。

2.現行的稅收理論不適應電子商務形式所產生的問題。(1)電子商務的出現對傳統的稅務登記提出了挑戰(zhàn)。電子商務問世以來,似乎就一直在忽視或者說是蔑視這一關系的存在,任何區(qū)域性電腦網絡只要在技術上執(zhí)行互聯網協議,就可以連入互聯網;任何企業(yè)繳納一定的注冊費,就可獲得自己專用的域名,在網上自主從事商貿活動和信息交流;任何一個人只要擁有一臺電腦,一只“貓”(Modem)和一根電話線,通過互聯網人口提供的服務就可以參與網上交易。(2)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常設機構”概念無所適從。因為電子商務是完全建立在一個虛擬的市場上,企業(yè)的貿易活動不再需要原有的固定營業(yè)場所、商等有形機構,大多數產品或勞務的提供并不需要企業(yè)實際出現,而僅需一個網站和能夠從事相關交易的軟件,而且互聯網上的網址、E—mail地址、身份(ID)等,與產品或勞務的提供者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僅從這些信息上是無法判斷其機構所在地的。另外,一旦由于某設備的存在而被認定為常設機構從而需納稅,該設備馬上就會搬遷到境外,這時常設機構的固定性和永久性將失去限制意義。(3)電子商務的出現使課稅對象的性質變得難以確定。電子商務將原先以有形財產提供的商品轉變?yōu)橐詳底中问教峁T瓉碣徺I書籍、畫冊、報紙和CD的客戶現在可以通過電子商務直接在網上下載有關書籍報紙等的內容。政府對這種以數字形式提品的商務所得,視為勞務所得還是銷售商品所得,很難判定。(4)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國際稅收管轄權的選擇、界定發(fā)生困難。(5)電子商務的出現使避稅問題更加突出。電子商務形式具有隱匿性特征,消費者可以匿名,銷售商很容易隱匿其居住地,稅務當局難以獲取網上交易的準確信息,無法判斷電子貿易的情況?;ヂ摼W的跨國交易一般通過無紙化進行,傳統的賬冊憑證計稅方法因此失效,一些傳統的稅種(如印花稅)無法征收,而且沒有明確的賬務可供審計,稅務當局很難掌握跨國公司的經營狀況,無法對之進行有效監(jiān)督。另一方面,電子商務的便捷性與高流動性還為跨國公司操縱利潤、規(guī)避稅收提供了便利。跨國公司通過互聯網,只要按幾下鼠標就可輕松地將其在高稅區(qū)的利潤轉移到低稅區(qū)或避稅港。

3.當今的電于技術水平跟不上電于商務發(fā)展現狀所產生的問題。(1)無紙化貿易對傳統的稅收稽查方法提出了挑戰(zhàn);(2)電子貨幣的發(fā)行,影響了傳統的稅收扣繳辦法;(3)電子商務必要的保密措施為稅務機關的課稅增加了難度;(4)電子商務技術發(fā)展的不平衡可能造成新的稅務不平衡。

電子商務的出現,給稅收征管及稅收法制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應在借鑒外國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分階段來采取以下措施:近期對我國的電子商務暫不加征任何形式的新稅,并隨時注意電子交易市場的動態(tài),正確引導其發(fā)展;同時,加緊電子申報納稅的試點,發(fā)現問題,積累經驗,逐步推廣。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強網上貿易的稅收對策研究。要盡早立法規(guī)范電子商務交易規(guī)則,使稅收征管有法可依。不管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如何,跨國公司必將成為納稅的主體稅源,網上貿易將呈“燎原”之勢,為此,稅務部門要及早研究網上貿易和服務的出現與稅收理論發(fā)展之間的內在聯系,探討電子商務條件下的稅收政策趨向、稅收制度要素以及征收管理方面的變化規(guī)律,以適應網上貿易發(fā)展的需要。應盡快對電子商務活動制定統一的游戲規(guī)則,規(guī)范電子商務經營者、服務者、消費者與稅務部門的權利義務關系,界定我國在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對居民、常設機構、所得來源的劃分標準,明確納稅主體、征稅對象和納稅期限等稅制要素的內涵,使稅收征管有章可循。

2.加強網上控制。加快稅務系統“電子征稅”的進程,一是采用備案制度。要求所有上網的單位將與上網有關的材料報當地稅務機關,由稅務機關根據網絡經營者的資信狀況,核發(fā)數字式身份證明。二是實現稅務與銀行聯網。無論何種貿易的貨幣收支行為均是通過銀行進行的,因此稅務部門應與銀行共同合作設置“網上稅關”。三是在網上建立電子銀行。要求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yè)和個人在電子銀行里有電子戶口,在網上完成異地結算、托收、轉賬等金融業(yè)務以及繳稅業(yè)務,實現電子支付。電子征稅包括的電子申報和電子繳納對納稅人而言,方便、省時、省錢;對稅務機關來說,不僅減少了數據錄入所需的龐大的人力、物力,還大幅度降低了輸入、審核的錯誤率。另外,由于采用現代化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了申報、稅票、稅款支付等電子信息在納稅人、銀行、國庫間的傳遞,加快了票據的傳遞速度,縮短了稅款在途滯留的環(huán)節(jié)和時間,從而保證國家稅款及時足額入庫。因此,我們一定要加快“電子征稅”的進程。

3.加強對網絡服務商(ISP)的管理。上網目前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撥號上網,根據企業(yè)或個人的需要,按照網絡占用實際時間或包月等情況付給網絡服務商一定的費用,通過電話線聯入網絡服務商的服務器并進入國際互聯網。第二種是虛擬主機形式上網,企業(yè)根據占有磁盤空間的大小,每年向網絡服務商交納一定的費用,在網絡服務商的網絡上,企業(yè)可設立本公司的站點,制作主頁來消息。第三種上網方式是專線上網。企業(yè)每年分別向網絡服務商和電信局交納信息流動費和租線費。以上三種上網方式與網絡服務商是密不可分的,加強對網絡服務商的管理有利于稅務機關監(jiān)控電子商務的全過程。

4.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我國已經加入WTO,國際貿易將迅速增加,企業(yè)也將逐步走向網絡化和開放化。要防止網上貿易所造成的稅收流失,只有通過我國與世界各國稅務機關的密切合作,運用國際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加強國際情報交流,才能深入了解納稅人的信息,使稅收征管、稽查有更充分的依據。在國際情報交流中,尤其應注意有關企業(yè)在避稅地開設網址及通過該網址進行交易的情報交流,防止企業(yè)利用國際互聯網貿易進行避稅。

5.積極研究開發(fā)稅收征管軟件和網絡技術。實現網上稅收信息收集和追蹤審計是稅收征管的必要條件。目前,國際商務性機構,如IBM、MICROSOFT公司,已著手開發(fā)和試驗了具有交易和征稅雙重功能的軟件,有關國家也正研究利用電子商務支持體系扣繳稅款的辦法。

6.適應電子商務的要求及時調整稅制結構。高比例的增值稅收入在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不僅有可能使稅收收入受到強烈的非意愿性減稅沖擊,而且征收電子商務稅的成本很高。另外,生產型增值稅還妨礙了電子商務的普及發(fā)展;部分稅種,如印花稅,也因失去了征稅對象不具備了存在的意義。因此,根據電子商務對稅源結構的影響,實現增值稅的轉型,擴大增值稅稅目,簡化稅率和調整課征環(huán)節(jié),加強對所得稅的稅收征管,擴大所得稅收入比重,才能達到既保持稅收收入又促進經濟增長的稅收目標。

第4篇

聚焦稅制改革

關于稅制改革的討論已經有三年之久,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不單是中國如此。因為稅制改革引起資本市場劇烈波動的例子舉不勝舉,例如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的“黑色星期一”,就有人把一部分責任推到美國1986年的稅收改革上。

政策制定的過程是一個利益集團之間博弈的過程。政策制定者要根據國內外形勢反復權衡,順勢而為。從國內看,企業(yè)對高稅率怨言很多;從國際上看,減稅已成為各國刺激經濟的重要手段。在稅制上與國際接軌對于我國企業(yè)參與國際競爭意義重大。

1994年的稅制改革建立了分稅制,奠定了增值稅占據中國稅收將近半壁江山的地位。政府通過增值稅加強了中央政府的財權,增強了對宏觀經濟的調控能力。但是不可否認,現存的增值稅制度在當時有助于實現反通貨膨脹的首要目標,但在今天已有些不合時宜?,F行所得稅制度受到的最大的批評在于外資企業(yè)的超國民待遇造成的不公平競爭。

由于名義稅率高,征管水平不高,造成了企業(yè)逃稅傾向嚴重。

根據一些媒體報道,中國近期將在如下幾個方面推進稅制改革:1.統一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2.增值稅要由目前的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3.調整消費稅的征收稅目,對一些高消費項目和國內供應能力不足的部分產品開征消費稅;4.擇機出臺一些新的稅種;5.中國將對出口產品實行零稅率。最新消息表明年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有望統一。

稅收是每一位財務總監(jiān)都關心的話題,稅收籌劃是財務總監(jiān)的重要工作。本期推出稅制改革專題,邀請了政府研究機構、社會研究機構的學者和從事稅務咨詢的國際大型會計機構的稅務專家對中國稅制改革進行解讀,也邀請了一些財務總監(jiān)談了他們的切身感受。在許多媒體的報道中,企業(yè)的聲音往往有意無意地被忽略,這不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中國正在走向國際化,中國企業(yè)對海外投資日益增加。我們特意邀請兩位學者就國外稅制改革和避稅反避稅問題為本期撰稿,希望對財務總監(jiān)有所裨益。

隨著中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原有的稅制已經不適應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稅制改革的序幕即將拉開。就中國稅制改革的方向等問題,記者采訪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博士,作為長期研究中國稅制改革的專家,賈康博士談了對稅制改革的一些看法。

改革集中在四個方面

《21世紀》:國內即將進行的稅制改革,會對原有稅制的哪些方面進行大的改動?

賈康: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第一個是燃油稅的擇機出臺;第二個是增值稅的轉型問題,也就是從生產型的增值稅轉向消費型的增值稅;第三個是對個人所得稅的進一步的改善和規(guī)范;第四個是要把稅收的優(yōu)惠規(guī)范起來,以往地方政府對企業(yè)過多過濫的優(yōu)惠政策將會越來越少。

《21世紀》:取消外資企業(yè)所得稅的優(yōu)惠政策的呼聲很高,像外商投資企業(yè)“兩免三減半”這樣的優(yōu)惠政策是否會一下子取消,還是采取漸進的模式?能否立刻實現內外資企業(yè)所得稅的統一,還是對外資企業(yè)保留一些優(yōu)惠政策,以鼓勵其發(fā)展?

賈康:今年是中國入世后的第三年,許多情況還看不清楚,還要觀察下一步的發(fā)展。目前中國對外資的優(yōu)惠政策屬于超國民待遇,比方說有的外資企業(yè)事實上是享受15%的所得稅。本來打算入世之后將外資的稅收標準和國內拉平,但因為超國民待遇也不違反WTO的框架,我國目前還是希望能夠更多地利用外資,所以不會把外資企業(yè)的稅收優(yōu)惠立刻取消。要考慮到雖然我國對外資企業(yè)有稅收優(yōu)惠,而在其他方面對外資企業(yè)還有一定的限制(比如說一些準入限制)。我認為要逐漸實現對外資企業(yè)和對內資企業(yè)征稅的一視同仁,不要急于達到這個目標。

《21世紀》:現在中國的稅制對企業(yè)發(fā)展有哪些不利的影響因素?

賈康:國內稅制里存在很多重復征收的現象,而生產型增值稅最具有代表性,它意味著在企業(yè)投資形成的廠房設備中的含稅部分是不允許做進項抵扣的。再有就是我們在核算企業(yè)的所得稅的時候,一般都是按平均工資來確定人員工資的發(fā)放,超過平均工資的部分,就認為應該考慮在費用之外,不允許把它作為一個利潤的剔除因素。但一些高科技企業(yè)要吸引人才,必須要用比較高的薪酬把人穩(wěn)定住。稅務人員在計算的時候,只按平均工資計算,多發(fā)的那部分工資必須算作是實現利潤來交企業(yè)所得稅。而個人對于這部分工資還要交個人所得稅,這也是重復征稅的一種情況。

增值稅如何轉型

《21世紀》:增值稅從生產型轉向消費型,是這次稅制改革的一大熱點,這種轉變會對財政收入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對企業(yè)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賈康:對財政收入的沖擊會比較大,現在我們國家增值稅占整個財政收入的比例已經相當高,占到百分之四十多。如果實現轉型,測算下來,對財政收入的沖擊至少會達到1000多億元。

對企業(yè)的影響當然是減輕了稅負,對于資本密集型企業(yè)的減負作用最突出,因為這些企業(yè)前期的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比較大,變成消費型實際上就是鼓勵他們投資。對商貿企業(yè)

來說可能沒有什么影響。

《21世紀》:如何來彌補增值稅轉型對財政收入造成的沖擊,是要擴大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嗎?

賈康:對于這一點,目前正在討論之中,還沒有聽說有什么有效的手段。在增值稅從生產型轉向消費型后再擴大征收范圍,現在看不到很大的空間。

不過,我們國家在制定增值稅的時候,范圍限制得過窄了。只對工業(yè)企業(yè)和商業(yè)企業(yè)征收,而像交通運輸,建筑安裝行業(yè)完全應該歸到增值稅的征收范圍里,但這些行業(yè)現在是征收營業(yè)稅。我國過去的增值稅不僅征收的范圍過窄,而且稅率又劃分為很多檔次:普遍征收的稅率是17%;像自來水、天然氣、石油這些屬于國家扶植的產業(yè)按13%征收;對工業(yè)小規(guī)模納稅人實行6%的稅率,商業(yè)小規(guī)模納稅人按4%征收,小規(guī)模納稅人不能進行稅前抵扣,這對小規(guī)模納稅人不公平,也不利于商品的流通;對于國家鼓勵的軟件企業(yè),也實行4%的稅率。中國把增值稅的稅率劃分成不同的檔次,造成企業(yè)不是在一個平等的環(huán)境下競爭。

擴大征收范圍將是增值稅改革的一個方向,第一步把建筑安裝,交通運輸這些行業(yè)納入征收范圍。然后逐步地將增值稅的覆蓋范圍擴大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

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可以在某些方面擴大,但是只靠這個是彌補不了轉型對財政收入造成的沖擊的。必須得采取增值稅之外的其他措施來解決,另外,增值稅轉型不能一步到位,要分步走。

《21世紀》:具體會采取什么樣改革的步驟呢?

賈康:分步走可能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選擇若干行業(yè)先轉型,甚至有人說是先選擇西部的企業(yè),但我認為這些做法在操作上不好處理。如果說選擇西部的企業(yè),那么許多東部的企業(yè)會把注冊地轉移到西部去,謀求稅負的降低。如果按行業(yè)來,高科技企業(yè)該如何確認?一個企業(yè)中既包括傳統的產業(yè)也包括高科技的成分,怎么認定它屬于哪一邊?所以比較好處理的辦法是,按企業(yè)里面的項目來做分類,針對所有的企業(yè),比如說允許它們在投資形成的設備方面做抵扣。那么在這一部分先轉型,廠房部分可以以后再說。

這些都是在探討的意見。我個人認為這種做法可操作性強一些。

《21世紀》:對于增值稅的轉型,有些說法是要向歐洲的稅制模式靠攏,歐洲的增值稅是一種什么樣的模式?

賈康:這種說法不是很準確,增值稅主要分為三種類型,生產型、消費型還有收入型。我國現在采用的生產型;中間過渡的類型是收入型;最終的,也是最合理,最公平的是消費型,我們現在改革的方向就是從生產型的增值稅逐漸過渡到消費型。

現在國際上只有極少數幾個國家采用生產型的增值稅,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消費型的。采用收入型增值稅的國家也很少,收入型只能對折舊部分做稅前抵扣。

《21世紀》:那么我國當初為什么采取生產型的增值稅呢?

賈康:我國當時制定增值稅的時候考慮兩點因素,第一點是為了控制投資規(guī)模,當時中國出現投資過熱的情況,為了控制投資規(guī)模,避免通貨膨脹,所以采用了生產型的增值稅。

再一個因素就是要保證財政收入,那時我國的國有企業(yè)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國有企業(yè)除了交稅,還要交各種費,而且大部分利潤都上交。當時剛剛改革國有企業(yè)利潤上交的模式,國有企業(yè)上交中央財政這一部分被砍掉。如果再實行完全消費型的增值稅,國家財政承受不了。并且,當時國債發(fā)行比較困難,人民對國債的認識和現在不一樣。因此在這樣一種歷史條件下,采用了過渡式、漸進式的改革,實行生產型的增值稅。中國的改革從來都是漸進式的,因為要考慮改革的成本和社會的承受能力。

流轉稅比例過高如何扭轉

《21世紀》:國外的稅制中,所得稅比例要遠大于流轉稅,而國內流轉稅的比例要大一些,這次稅改會改變這種狀況嗎?

賈康:我國所得稅的比例是低一些。國外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比如美國,它的聯邦財政收入里,只個人所得稅的收入就要占到40%。另外還有一些和個人保障相關的稅,它主要是靠所得稅來形成稅收支柱的。美國也有流轉稅,但流轉稅在聯邦這一級,不是支柱的稅種。州的一級,消費稅可能高一些。地方一級主要靠財產稅。我國目前流轉稅的比例比較大,這次稅改不可能立刻改變這種狀況。

《21世紀》:中國為什么形成流轉稅占很大比重的情況?

賈康:這與我國經濟轉軌時期的各種制約條件有關,流轉稅的征收很簡便,只要有流轉量就可以征收。所得稅必須得說清楚收入來源、數量。這些收入必須有足夠的監(jiān)控機制才說得清?,F在我們碰到的苦惱就是這個問題,除了工資以外,其他很多的收入,說不清楚。由于我國稅收征管的水平也較低,流轉稅的征收相對較為容易,所以我國更多地征收流轉稅。

第5篇

(一)電子商務對稅收原則產生的挑戰(zhàn)

1、電子商務將影響稅收效率原則的實現。稅收效率原則指稅收作為政府調節(jié)經濟的有力工具之一,應滿足三方面的要求:一是充分且有彈性;二是節(jié)約與便利,三是中性與校正性。而電子商務的迅速發(fā)展對稅收滿足這三方面的要求不下--帶來了沖擊:

電子商務對,"充分且有彈性" 要求的沖擊主要表現在對"充分性"要求的沖擊上。"充分性"是指稅收應能為政府活動提供充裕的資金,保證政府實現其職能的需要。而電子商務使目前的稅基和稅源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電子商務婪易中廠商和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直接進行交易,超越了時空具有流動性、隱蔽性的特點。這將造成某些碑基的喪朱或轉移。使稅款的流失風險加大。傳統交易方式下分攤于中介者之間的稅基在網上直接交易情況下,可能芒喪失或轉移,進而會導致稅款流失。

"節(jié)約與便利"的要求是指稅收盡可能的減少征管成本,稅收制度能方便納稅人,盡可能的減少繳納成本。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可以直接免去中間人如人、批發(fā)商零售商等而直接將產品提供給消費者?中間人的消失,將使許多無經驗的納稅人加入到電子商務中來,這將使稅務機關工作量增大。另外,電子商務的"無址化"和"無紙化"使稅務機關在確定征稅對象、納稅環(huán)節(jié)、納稅地點、納稅期限時都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問題,稅務機關必須要耗費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解決這些問題,這無疑將影響到稅收的征管成本。由于電子商務具有交易主體的可隱匿性,有些交易物的無形性,交易地點的不確定性,交易完成的快捷性等特點,仍按傳統繳稅方式繳稅,納稅人為了按時足額的繳稅,將禱投入更大的繳納成本。

電子商務對"中性與校正性"的要求的沖擊主要表現在對"中性"要求的沖擊上。稅收的中性是指對不同的產品或勞務,不同的生產要素收入,不同性質的生產者的課征,應采取不偏不倚、不抑不揚的稅收政策,使不同產品、服務、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能反映其相對成本,保持市場自發(fā)調節(jié)所能達到的資源配置效率狀態(tài)。電子商務與傳統貿易的課稅方式和稅負水平不一致,因稅負不公而導致對經濟的扭曲,因而會對稅收中性原則產生沖擊。

2、電子商務將對稅收公平原則造成沖擊。稅收公平原則是指稅制設置應使每個納稅人承受的負擔與其經濟狀況相適應、并使每個納稅人之間的稅收負擔水平保持均衡,如果每一種稅能夠以公平方式對待每一個納稅人,公正的影響納稅人稅前和稅后的盈利水平,則這一種稅可認為是公平的。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建立在國際互聯網基礎上的這種與傳統的有形貿易完全不同的虛擬。貿易形式,往往不能被現有的稅制所涵蓋,導致傳統貿易主體與電子商務主體之間稅負不公。具體表現如下:

(1) 資金流與物流不一致給增值稅帶來的問題。如在企業(yè)與企業(yè)朽電子商務活動中,如在甲企業(yè)和乙企業(yè)均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情況下,乙企業(yè)在網上訂購了甲企業(yè)的產品,貨物要通過電子商城的支付平臺劃轉給甲企業(yè),也就是貨款先劃人了電了商城的賬盧。電子商城在以一定比例扣除手續(xù)費之后,再將剩余的貨款劃人甲企業(yè)的賬戶,甲企業(y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給乙企業(yè),并將貨款移送到乙企業(yè)。按照現行增值稅的規(guī)定,在貨物買賣過程中,資金流與物流的方向必須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則購進貨物的企業(yè)不能抵扣該筆貨物的進項稅額。這樣,乙企業(yè)利用電子商務采購的原材料或商品非但沒有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企業(yè)的稅負。另一方面,如果甲企業(yè)僅以實際收到的款項作為計稅依據,無疑減少了增值稅的應稅收入。

(2) 電訊企業(yè)提供的電子服務與普通企業(yè)提供的電子商務服務目前執(zhí)行的營業(yè)稅率不同,電訊企業(yè)按3%繳納營業(yè)稅,而其他企業(yè)則要按5%繳納營業(yè)稅。

(3) 稅法對網上的訂單、合同是否與傳統的書面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還未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所以暫時對網上的訂單、合同沒有征收印花稅。

(4) 網上提供應稅勞務或轉移無形資產,認定起納稅人十分困難。在跨國交易中,當以數字化方式通過因特網提供勞務或無形資產給境內使用時,應繳納營業(yè)稅。但是,當外國勞務提供者直接面向大眾消費者時,就難以認定勞務提供者在國內是否有經營機構和人;無形資產的受讓者在網上交易(特別是數字加密技術普遍采用)的情況下很難確定。這樣,就很可能出現本應為營業(yè)稅的納稅人卻沒有納稅的情況。

(二)電子商務將對現行的稅收征管方式造成沖擊

1、使現行稅務登記方法無法適用?,F行稅務登記的基礎是工商登記,但信息網絡交易的經營范圍是無限的,不需事先經過工商部門的批準。因此,現行有形貿易的稅務登記方法不再適用電子商務,無法確定納稅人的經營情況。

2、使稅收征管缺乏可靠的審計基礎。對傳統商務活動征稅是以審查企業(yè)的賬冊憑證為基礎,并以此作為課稅依據的。而在互聯網電子商務中的賬簿和憑證是以網上數字信息存在的,而且這種網上憑據的數字化又具有隨時被修改而不留痕跡的可能,這將使稅收征管失去了可靠的審計基礎,使稅務機關面臨著如何確保應納稅額及時、足額的人庫的新間感。

3、對現行的稅款征收方式提出了挑戰(zhàn)。由于網上交易的電子化,電子貨幣、電子發(fā)票、網上銀行開始取代傳統的貨幣銀行、信用卡,現行的稅款征收方式與網上交易明顯脫節(jié)。

4、增加了避稅的可能性。由于網絡傳輸的快捷,關聯企業(yè)的各成員在對待特定商品的生產和銷售上擁有更充裕的籌措時間。關聯企業(yè)可以快速地在各成員之間有目的的調整國際收入,分攤成本費用,輕而易舉的轉讓定價,逃避巨額稅款,以達到整個集團的利益最大化。

5、不利于稅務機關對稅務違法行為的處理。電子商務的交易手段是高科技的;結果是隱蔽的。在互聯網上交易實體是無形的。由于存在"電子貨幣",交易與匿名支付系統聯結,沒有有形的合同其過程和結果很難留下痕跡。對于稅務檢查部門而言,加密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使確定納稅人身份或交易的細節(jié)極為困難,沒有明確的納稅人或交易數字,稅務檢查部門對可能存在的稅收違法行為很難作出準確的定性處理。

(三)電子商務引發(fā)了一系列國際稅收問題

首先,電子商務不存在國界,其各種商務活動都是在加密的條件下進行的,并且電子貨幣支付,這將使避稅方式得以翻新。其次,電子商務還使傳統的國際稅收原則受到沖擊,如居民身份和常設機構的界定,所得性質的劃分,以及稅收管轄權的歸屬等都面臨著挑戰(zhàn),這將使各國稅務局間的關系更加緊張,因為各國都希望通過電子商務,擴大稅基這樣,納稅人居住國與收人來源國將會在公平分配稅基問題上出現分歧,發(fā)生爭執(zhí)。為此,OECD己于1998年11月制定了"握太華稅收框架結構"。目前就電子商務的稅收問題還在進行討論。 二、制定電子商務稅收對策的原則

一是以現行稅制為基礎的原則結合考慮電子商務的特點,對現行稅收制度作必要的修改、補充和完善。

二是不宜開征新稅的原則?,F行課稅原則應繼續(xù)適用于電子商務,不必對電子商務采取存在歧視的新

的課稅形式. 三是保持稅收中性的原則。不能使稅收政策對不同商務形式的選擇造成歧視,不能由于征稅阻礙新技術的發(fā)展,扼殺網上交易,不應區(qū)分所得是通過網絡交易還是通過一般交易取得的分別征稅。

四是稅收政策與稅收征管相結合的原則。以可能的稅收征收管理水平為前提來制定稅收政策,保證稅收政策能夠被準確的實施。 五是維護國家稅收利益的原則。應當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謀求全球一致的電子商務稅收鶴則,保護各國應有的稅收利益。 六是前瞻性原則。要結合電子商務和科技水平的發(fā)展前景來制定稅收政策,要考慮到未來信息經濟的發(fā)展可能給稅收帶來的問題,使相關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 三、有關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建議

1、完善現行稅法:補棄市關對電子商務適用的稅收條款,加大稅收傾斜力度,促進信息產業(yè)發(fā)展。日益發(fā)展的電子商務無論是從流轉稅所得稅,還是涉外稅收以及稅收基本理論方面都對鑼行稅制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為了使電子商務有法可俠,更好地解決這種新的交易方式給稅收帶來的問題,。應在現行稅法申增加有關電子商務稅收的規(guī)范性條款。在不對電子商務增加新稅種的情況下,完善現行稅法,對我國現有增值稅營業(yè)稅、消費稅、所得稅、關稅等稅種補充有關電子商務的條款,在制定稅收條款時,考慮到我國屬于發(fā)展中國家,為維護國家利益,應堅持居民管轄權與地域管轄權并重。同時,為了促進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應使"生產型"增值稅逐步向"消費型"增值稅轉型,允許購進固定資產的進項稅金參與抵扣,以降低產品成本,加速設備更新和技術進步。另一方面,在減免稅形式上也應加大間接減免力度,刺激企業(yè)將稅收優(yōu)惠所得用于科技創(chuàng)新和企業(yè)發(fā)展。

2、加快稅務系統"電子征稅"的進程。"電子征稅"一般包括電子申報和電子支付兩個環(huán)節(jié)。電子申報是指納稅人利用各自的計算機或電話機,通過國際互聯網、電話網等通訊網絡系統,直接將申報資料發(fā)送給稅務局,從而實現納稅人不必身在稅務機關即可完成申報的一種方式;電子支付是指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的稅票信息,直接從其開戶銀行或專門的"稅務賬號"劃撥稅款或幫助納稅人辦理"電子儲稅券扣繳應納稅款的過程。同傳統繳稅方式相比,電子征稅提高了申報效率,中報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納稅人而言,方便、省時、省錢;對稅務機關來說,不僅減少了數據錄人。大的人力、物力,還大幅度降低了輸入、審核的錯誤率。其次,由于采用現代化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了申報、稅票、稅款支付等電子信息在納稅人、銀行、國庫間的傳遞,加快了票據的傳遞速度,縮短了稅款在途滯留的環(huán)節(jié)和時間,從而保證國家稅款及時足額入庫。

3、加強對網絡服務商(ISP)的管理。上網目前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撥號上網。根據企業(yè)或個人的需要,按照網絡占用實際時間或包月等情況付給網絡服務商一定的費用通過電話線聯入網絡服務商的服務器,并進人國際互聯網。第二種是虛擬主機形式上網。企業(yè)根據占用磁盤空間的大小,每年向網絡服務商交納一定的費用,在網絡服務商的網絡上,企業(yè)可設立本公司的站點,制作主頁來消息。第三種上網方式是專線上崗。企業(yè)每年分別向網絡服務商和電信局交納信息流動費和租線費。以上三種上網方式與網絡服務商是密不可分的,加強對網絡服務商的管理有利于稅務機關監(jiān)控電子商務的全過程。

4、建立專門的網絡商貿稅務登記和申報制度。各級稅務機關應對從事電子商務的單位和個人做好全面的稅務登記工作,掌握他們的詳細資料,擁有相應的網絡貿易納稅人的活動情況和記錄。稅務機關應對納稅人填報的有關資料嚴格審核,并為納稅人做好保密工作,各級稅務機關應積極與銀行、網絡技術部門合作,定期與他們進行信息交流,以使稅源監(jiān)控更加有力。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yè)或個人進行申報時,稅務機關可以要求納稅人申報相應的電子商務資料,并由稅務機關指定的網絡服務商出具有效證明以保證資料的真實性。上網企業(yè)通過網絡提供的勞務、服務及產品銷售業(yè)務應單獨建賬核算,以便稅務機關核定其申報收入是否屬實。

5、稅務機關要適當的行使其核定征收權。我國稅務機關要依據《稅收征管法》的規(guī)定,當發(fā)現納稅人不能提供或不能如實提供企業(yè)納稅資料時,稅務機關要充分運用其核定征收權,對納稅人的商業(yè)行為實行"估稅"。核定征收應是稅務機關對電子商務涉稅案件查處過程中的一項重要的工作程序。

第6篇

1、征管失控,稅收流失嚴重。網上貿易發(fā)展迅速、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尤其是跨國公司)搬遷到互聯網上進行交易,必然導致傳統貿易方式的交易數量減少,而稅務機關又來不及研究相應的征稅對策,更沒有系統的法律法規(guī)來約束企業(yè)的網上貿易行為,出現了稅收征管的真空和缺位,使本應征收的稅款白白流失。另外,由于在互聯網上企業(yè)可以直接進行交易,而不必通過中介機構,又使傳統的代扣代繳稅款無法進行。據國家稅務總局的保守估計,1998年網上交易就造成我國稅收流失13億元,并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長。

2、稽查難度加大。傳統的稅收征管都離不開對帳簿資料的審查,而網上貿易是通過大量無紙化操作達成交易,帳簿、發(fā)票均可在計算機中以電子形式填制,而電子憑證易修改,且不留痕跡,稅收審計稽查失去了最直接的紙質憑據,無法追蹤。企業(yè)如不主動申報,稅務機關一般不易察覺其貿易運作情況,從而助長了偷逃騙稅活動。另外,隨著計算機加密技術的發(fā)展,納稅人可以用超級密碼和用戶名雙重保護來隱藏有關信息,使稅務機關收集資料十分困難。

3、互聯網為納稅人避稅提供了高科技手段。互聯網的全球性不僅為企業(yè)經營獲得最大限度的利潤提供了手段,同時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企業(yè)避稅的溫床,建立在互聯網之上的電子郵件、可視會議、IP電話、傳真技術為企業(yè)架起實時溝通的橋梁,通過互聯網將產品的開發(fā)、設計、生產、銷售“合理地”分布于世界各地將更容易,在避稅地建立基地公司也將輕而易舉。此外,銀行的網絡化及電子貨幣和加密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交易定價更為靈活、隱蔽,對稅收管轄權的“選擇”更加方便。由此可見,避稅和反避稅的斗爭在高科技下將日益激烈。

4、導致稅務處理的混亂。隨著網上貿易中有形產品和信息服務的區(qū)別變得日漸模糊,稅務機關對網上知識產權的銷售活動及有償咨詢束手無策。許多貿易對象均被轉化為“數字化資訊”在國際互聯網中傳送,使得稅務機關很難確定一項收入所得為銷售所得、勞務所得還是特許權使用費。由于所得的分類直接關系到稅務方面的處理,上述問題導致了稅務處理的混亂。網上交易發(fā)生在虛擬的、數字化的計算機空間而不是在某一具體地點,所以要把收入來源和具體地點相聯系幾乎是不可能的,確定納稅人也變得相當困難。

5、容易陷入國家稅收管轄權的沖突中。國家稅收管轄權的問題是國際稅收的核心,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同時行使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和居民(公民)稅收管轄權,即就本國居民(公民)的全球所得和他國居民(公民)來源于本國的收入課稅,由此引發(fā)的國際重復課稅通常以雙邊稅收協定的方式來免除。然而,Inter網貿易中,這兩種稅收管轄權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首先,Inter網貿易的發(fā)展必將弱化來源地稅收管轄權。外國企業(yè)利用國際互聯網在一國開展貿易活動時,常常只需裝有事先核準軟件的智能服務器便可買賣數字化產品,服務器的營業(yè)行為很難被分類和統計,商品被誰買賣也很難認定。加之Inter網的出現使得服務也突破了地域的限制,提供服務一方可以遠在千里之外,由此,電子商務的出現使得各國對于所得來源地的判斷發(fā)生了爭議。

其次,居民(公民)稅收管轄權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目前各國判斷法人居民身份一般以管理中心或控制中心為準。然而,隨著電子商務的出現,國際貿易的一體化以及各種先進技術手段的廣泛運用,一些原來讓人難以想象的情況將會成為可能,如一個企業(yè)的管理控制中心可能存在于多個國家,也可能不存在于任何國家。在這種情況下,稅務機關將難以根據屬人原則對企業(yè)征收所得稅,居民稅收管轄權也顯得形同虛設。

6、國際互聯網上的跨國交易加大了征管信息獲取的難度。國際互聯網潛力最大的領域之一就是跨國交易,而任意一個跨國交易人都會期望將其成本降低至與國內交易相當的程度,而金融服務是滿足其愿望的必要條件。為了刺激網上交易的發(fā)展,國際互聯網已經開始提供某些在避稅地區(qū)開設的聯機銀行以提供完全的“稅收保護”。而國內銀行是目前稅務當局最重要的信息來源,稅務機關可以通過查閱銀行帳目得到納稅人的有關信息,判斷其申報的情況是否屬實。即使稅務機關不對納稅人的銀行的帳目進行經常性的檢查,潛在的逃稅者也會意識到偷稅、漏稅的風險。這樣就在客觀上為稅收提供了一種監(jiān)督機制,同時對于潛在的逃稅者有一種威懾作用。然而如果信息源變?yōu)樵O在他國的聯機銀行,這種監(jiān)督制約機制就會大打折扣,逃避稅收也就很可能成為現實。

網上貿易的飛速發(fā)展對傳統稅收征管提出的挑戰(zhàn)是嚴峻的,但并不可怕,只要我們認真對待,從容應戰(zhàn),就能夠制服這匹來勢兇猛的“野馬”。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網上貿易只是呈現雛形,加緊采取措施和對策還來得及。

二、我國在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的稅收原則

1、稅收中性原則

稅收是一種分配方式,從而也是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國家征稅是將社會資源從納稅人轉向政府部門,在這個轉移過程中,除了會給納稅人造成相當于納稅稅款的負擔以外,還可能對納稅人或社會帶來超額負擔。所謂超額負擔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國家征稅一方面減少納稅人支出,同時增加政府部門支出,若因征稅而導致納稅人的經濟利益損失大于因征稅而增加的社會經濟效益,則發(fā)生在資源配置方面的超額負擔;二是由于征稅改變了商品的相對價格,對納稅人的消費和生產行為產生不良影響,則發(fā)生在經濟運行方面的超額負擔。稅收的中性就是針對稅收的超額負擔提出的。稅收理論認為,稅收的超額負擔會降低稅收的效率,而減少稅收的超額負擔從而提高稅收效率的重要途徑,在于盡可能保持稅收的中性原則。由此,我們可以判斷,稅收中性包含兩個最基本的含義:一是國家征稅使社會所付出的代價以稅款為限,盡可能不給納稅人或社會帶來其他的額外損失或負擔;二是國家征稅應避免對市場經濟正常運行的干擾,特別是不能使稅收成為超越市場機制的資源配置的決定因素。

從這個角度來講,稅收中性原則的實際意義是稅收的實施不應對網絡經濟(電子商務)的發(fā)展有延緩或阻礙作用。從促進技術進步和降低交易費用等方面來看,電子商務和傳統交易方式相比具有較大優(yōu)勢,代表著未來商貿方式,應該給予支持,至少不要對它課征什么新稅。另外,從我國電子商務發(fā)展的現實情況來看,我國的電腦擁有率和上網率按人口平均在全球是較低的,信息產業(yè)仍處于起步階段,網址資源甚少,基本上屬于幼稚產業(yè),極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在稅收政策上,在電子商務發(fā)展的初期階段應給予政策優(yōu)惠,待條件成熟后再考慮征稅,并隨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及產業(yè)利潤率的高低調節(jié)稅率,進而調節(jié)稅收收入。

就世界范圍而言,遵循稅收中性原則,已成為對電子商務征稅的基本共識。1996年11月,美國財政部發(fā)表《全球電子商務選擇性的稅收政策》報告,認為稅收中性是指導電子商務征稅的基本原則,不通過開設新的稅種或附加來征稅,而是修改現有稅種,使它適用于電子商務,確保電子商務的發(fā)展不會扭曲稅收的公平。1997年4月,歐洲委員會也公布了《面對電子商務:歐洲的首選稅收方案》的報告,接受了美國人的觀點,認為應該努力使現行的稅種特別是使增值稅適應電子商務的發(fā)展,而不是開征新的稅種。

2、財政收入原則

19世紀下半葉,德國社會政策學派的代表人物瓦格納在繼承和發(fā)展斯密關于稅收的公平與效率原則的同時,明確提出了稅收的財政收入原則。稅收財政收入原則的基本含義是:一國稅收制度的建立和變革,都必須有利于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亦即保證國家各方面支出的需要。電子商務稅收制度的建立和發(fā)展也必須遵循財政收入原則,要與國家的整體稅收制度相協調和配合,保證國家開支的需要。

就電子商務而言,財政收入原則有兩重要求:第一個要求是通過對電子商務的征稅與其他產業(yè)的征稅共同構成的稅收收入能充分滿足一定時期的公共支出的需要;第二個要求是對電子商務征稅要有彈性,要使稅收彈性大于或等于1,從而保證財政收入能與日益增加的國民收入同步增長。

3、盡量利用既有稅收規(guī)定原則

美國在其財政部文件中認為,電子商務和傳統交易方式在本質上并沒有什么不同,為了避免對經濟活動的扭曲,稅收中性應是最重要的對電子商務的征稅原則。歐盟部長理事會也基本持相同的看法。關于中性原則,美國財政部文件進一步指出,運用既有的稅收原則來形成對電子商務征稅的規(guī)則是目前所能找到的形成國際共識的最好方法。在1997年11月OECD在芬蘭召開的名為“撤除全球電子商務障礙”的圓桌會議上,與會者一致認可稅收中性原則和運用既有稅收規(guī)定原則這兩項原則。2000年6月,美國前財政部部長助理、普林斯頓大學羅森教授在北京的一次小型座談會上與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財政金融專交流時也強調指出,網絡經濟的發(fā)展并不一定要對現有的財政稅收政策做根本性改革,而是盡可能讓網絡經濟適應已有的財政稅收政策。國外的經濟學家的這些看法及國際機構的這些主張或許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電子商務稅收政策的發(fā)展趨勢,對我國制定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有著現實的指導意義,這就是電子商務課稅要盡可能運用既有的稅收規(guī)定。比如,中國香港稅務局就沒有出臺專門的電子商務稅法,只是要求納稅人在年度報稅表內特別加入電子貿易一欄,要求公司申報電子貿易資料。

4、堅持國家稅收原則

我國目前還處于發(fā)展中國家行列,經濟、技術相對落后的狀況還將持續(xù)一段時間。在電子商務領域,這就意味著我國將長期處于凈進口國的地位。所以,我國電子商務的發(fā)展不可能照搬發(fā)達國家的模式,跟在他們后面,亦步亦趨,而是應該在借鑒其他國家電子商務發(fā)展成功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的實際,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電子商務發(fā)展模式。在制定網絡商務的稅收方案時,既要有利于與國際接軌,又要考慮到維護國家和保護國家利益。比如,對于在中國從事網上銷售的外國公司,均應要求其在中國注冊,中國消費者購買其產品或服務的付款將匯入其在中國財務的賬戶,并以此為依據征收其銷售增值稅。再如,為了加強對征稅的監(jiān)督,可以考慮對每一個進行網上銷售的國內外公司的服務器進行強制性的稅務鏈接、海關鏈接和銀行鏈接,以保證對網上銷售的實時、有效監(jiān)控,確保國家稅收的征稽。

三、借鑒國際經驗,完善電子商務稅收政策

1、把握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常設機構原則的適應性

回顧常設機構概念發(fā)展的歷史,可以發(fā)現,常設機構實際上是一個開放的概念。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化,常設機構概念的內容也日漸豐富。網絡技術的進步使得電子商務活動成為現實,全球范圍內的電子商務活動方興未艾,各國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的財政利益的沖突也就產生了。因此,如何再次將常設機構原則適用于電子商務活動領域,必然成為各國納稅人、政府及有關國際組織關心的焦點之一。

傳統商務是在傳統的物理空間進行的,電子商務則不然,它創(chuàng)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環(huán)境—電子空間。物理空間是有形的,有距離、有國界的存在;電子空間是虛擬的,距離已不重要,國界已被打破。那么,在這種條件下,常設機構的概念或判斷標準在電子商務中還適用嗎?眾所周知,企業(yè)要開展電子商務,首先必須建立自己的網站,網站是由軟件和大量的信息構成的,軟件和信息是無形的,所以網站本身不能構成常設機構。但網站的物理依托是服務器,服務器是硬件,是有形的,它具備了構成常設機構的物理條件。因此,如果企業(yè)擁有一個網站/服務器,并通過該網站/服務器從事與其核心業(yè)務工作有關的活動,而非準備性、輔的活動,那么該網站/服務器就應該被看作是常設機構,對它取得的營業(yè)利潤征收所得稅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2、建立符合電子商務要求的稅收征管體系

網絡貿易的出現與發(fā)展,對征管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現有征管能力和效率,避免在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的稅源流失,就必須建立與電子商務發(fā)展相適應的稅收征管體系,就目前而言,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稅收征管信息化建設和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稅收部門要盡早實現與國際互聯網全面連接和在網上與銀行、海關、網上商業(yè)用戶的連接,對企業(yè)的生產和交易活動進行有效的監(jiān)控,實現真正的網上監(jiān)控與稽查,并加強與各國稅務當局的網上合作,防止稅收流失,打擊偷逃稅。

二是積極推行電子商務稅收登記制度。納稅人在辦理了上網交易手續(xù)之后必須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電子商務的稅收登記,取得一個專門的稅務登記號,稅務機關應對納稅人申報有關網上交易事項進行嚴格審核,逐一登記,并通過稅務登記對納稅人進行管理,這樣即使納稅人在網上交易時是匿名的,對于稅務也不構成任何威脅,政府完全可以掌握什么人通過國際互聯網交易了什么。

三是總結稅務部門已建設和運行的以增值稅發(fā)票計算機交叉稽核、防偽稅控、稅控收款機為主要內容的“金稅工程”的經驗,針對電子商務的技術特征,開發(fā)、設計、制定監(jiān)控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軟件、標準,為今后對電子商務進行征管做好技術準備。

四是從支付體系入手解決電子商務稅收的征管問題,杜絕稅源流失。雖然電子商務具有高流動性和隱匿性,但只要有交易就會有貨幣與物的交換,可以考慮把電子商務建立和使用的支付體系作為稽查、追蹤和監(jiān)控交易行為的手段。

3、加強稅收征管的電子化建設

對電子商務征稅離不開稅收征管的電子化建設。稅收電子化是稅收征管的基礎,是強化征管的手段。近年來,各級稅務部門適應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需要,高度重視稅收電子化建設,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是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據統計,到1998年底,全國稅務系統裝備各類計算機只有15.7萬臺,實現征管電子化的基層征收單位僅占征收單位總數的50%。1998年通過計算機處理的納稅額僅為當年全國工商稅收總額的69.4%。稅收電子化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一些領導和稅務干部對電子化工作的認識還需要提高。從總體上看進度相對滯后,地區(qū)間發(fā)展極不均衡,征管領域的應用亟待深化,專業(yè)技術力量不足、組織管理不健全的問題也比較突出。因此,要加快稅收征管科技化的進程,廣泛地在稅收征管中采用計算機技術、光電技術和先進的通訊技術,提高稅收征管的效率和質量,充分利用電子化手段拓展稅收征管的領域和觸角。

第7篇

一、電子商務與稅收

電子商務以電腦通訊網絡(Internet)提供的網絡空間(Cyberspace)作為支持,按其協議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貿易伙伴之間實現電子商業(yè)交易的目的。據信息產業(yè)部今年預測,我國2000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8億元,2002年可望達到100億元。在我國注冊的企業(yè)類域名有3.4萬人,其中消費類電子商務網站已超過1000家。這表明,電子商務在整個商務中占的比重將迅速增加,甚至在未來成為全球貿易的主要方式。

目前,世界上還沒制定出一部有關電子商務稅收完善的法規(guī)。但是電子商務發(fā)展所引發(fā)的稅款大量流失的問題引起了各國政府、各大國際經濟組織及其有關專家的高度重視。據國際電信聯盟稱,預計2000年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3000億美元。美國因此而損失的稅收收入達40億美元。就我國的稅種而言,因電子商務流失的稅種包括:增值稅、營業(yè)稅、關稅、印花稅等。

二、Internet=“避稅港”?

眾所周知,Internet網站在世界范圍內都可以通過接入服務器(如163、金稅網等)電子計算機瀏覽。因此,一間注冊某一地區(qū)的網站公司就可以成為“國際化”的公司,然而對其電子商務征稅卻受到Internet的無固定場所、無紙質憑證、電子交易技術等問題的制約。

作為稅收征管的兩大因素——納稅人住所和帳冊賃證將受到Internet的無紙化操作及無固定營業(yè)地點而被動搖。并且網上銀行提供計帳的電子貨幣(如Credit Card)服務可實現瞬時轉帳,而非計帳的電子貨幣(電子借記卡)可實現無名化交易。而在中國,電子交易則以現金交易為主。以上幾種無交易憑證的交易方式都使稅收征管帶來了難度。而且加密技術、保護個人私隱、保護知識產權等問題使稅務機關在合理范圍搜集資料的難度加大。

在國際稅收中,以公司所設機構的地點確定國家稅收管轄權。然而Internet網站可以租用任何一個國家地區(qū)的服務器,而用戶同樣可以訪問該網站。另外,網上遠程控制的技術發(fā)展,使網絡公司無需在一個國家建立固定的場所進行管理、控制,使公司機構的概念淡化。就如全球最大網絡書店——“亞瑪遜書店”,只要您擁有國際信用卡,你照樣可以在中國上網購買書籍。這種公司機構地點的不確定性使各國在協調稅收管轄權上遇到極大的困難。

綜上所述,Internet的確以其自身的特點為電子商務造就了龐大的天然“避稅港”。然而為了使電子商務與國家稅收達“雙贏”,我們應完善立法與提高稅務機關電子計算機技術,使電子商務有法可依且增加國家稅收。

三、電子商務稅收“征”與“不征”?

據國家稅務總局透露,我國在對電子商務制定稅收政策時在“征”與“不征”的問題上仍存在分岐。贊成征稅一方認為電子商務無論是商品實物交易還是數字化商品交易或是服務交易,都沒有改變交易的本質,仍然有買賣雙方或提供勞務和接受勞務雙方,有收付款行為,它的存在也是為實現利潤。因此,電子商務也應該和一般商務活動一樣納稅。反對征稅者則認為我國IT業(yè)處于萌芽期間,許多新興網絡企業(yè)尚未發(fā)展成熟,如果對其征稅,不利于發(fā)揮這些企業(yè)的潛力,也不利于開發(fā)占領這個市場。況且像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信息輸出國也實行“零”關稅政策,如果我國IT業(yè)剛起步就征稅等于是讓外國網絡企業(yè)更容易地搶占中國市場。

我們應看到電子商務在我國的發(fā)展?jié)摿?,既不能對其不征稅,也不能征重稅。建議應充分考慮到我國的國情,制定相關的法規(guī)政策。

(一)完善金融與商貿立法。制定電子貨幣立法,規(guī)范其在用于本國以及國際結算的規(guī)程,保證其在網上的金融服務的可靠性。制定網上電子商務行為規(guī)范,如反不正當貿易法、修訂進出口貿易的法規(guī)、修訂合同法增加電子合同的有關規(guī)范等。擴大海關的職權,使其對網上的BtoB (網上外貿)業(yè)務加大監(jiān)管力度。一方面協調國際金融貿易間的法律差異,一方面防止不法分子通過互聯網進行走私及販賣違禁品的行為。

(二)完善稅收法律。

1、保持稅收中性,不開征新稅。首先,我國的IT業(yè)仍處于起步階段,極需要政府的扶持;其次,它的收入的稅收政策應視同與一般商務一致平等。如果開征新稅將阻礙其發(fā)展,如BtoB Btoc(特別是國際貿易)的電子商務形式,就不應開征關稅以保持其國際郵件服務。因此電子商務征稅應保持謹慎的態(tài)度,不開征新稅或附加稅,應通過對現行稅法的修改與彌補實現對網上商務所引發(fā)的稅收問題。

2、稅負應公平,保持傳統貿易與網上貿易的相同的稅率。如前所述,電子商務與一般商務活動比較,并沒有改變交易的本質。另外,電子商務網站已經從過去的風險投資到現在向傳統行業(yè)靠攏,電子商務依靠傳統行業(yè)才是其發(fā)展的空間。因此,對電子商務的稅負應與傳統行業(yè)保持一致。

3、居民管轄權與國家(地域)管轄權并行。如前文所述,單純的使用地域管轄權在互聯網上是行不通的,這將失去大量稅收收入。然而同時使用居民管轄權將有效解決居住國與收入來源國不同而造成無法征稅情況。兩者相結合將可以完善公司網站還是個人網站提供商務服務以及國內與國外網上貿易的征稅依據。

(三)完善計算機與網絡安全法?,F在,隨著信息技術日益發(fā)達,保證網上商務的安全與保密,減少不法網站的營銷活動,減少商務網站受到“黑客”的沖擊,打擊盜版等為IT業(yè)營造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

四、具體的征管措施

(一)開發(fā)稅務軟件及建立自動稅收系統。這個系統可以用于企業(yè)自行報稅與消費者網上選購商品自行扣稅,因為電子貨幣在電子商務上的數據,連接電子銀行數據,使征管依據更加充分。在建立這個系統時,可以參照電子銀行的設立方法,用戶下載軟件,用數字證書確認身份等方法。

(二)在申請域名時同時增加稅務登記資料。由于網址的后輟有“.com”、“.net”“.org”“.cn”表示有不同含義。作為電子商務的網站是公司網站(“.com”),所以有申請這一類網站時同時進行(補充)稅務登記,使稅務機關可以追蹤其在網上的商務活動及方便網絡公司申報納稅。

(三)其他征管措施。

1、截留網上銀行與網站公司交易記錄。因為網上交易沒有紙質憑證且容易偷逃稅款,所以截留網上銀行與其交易數據,特別是電子貨幣交易數據則是最好的賃證。這一方法按資金流向記錄,在收取外國網站在我國進行交易的稅款是比較有效的。

第8篇

一、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跨國公司獲得了大發(fā)展

全球壟斷的形成,使當代資本主義進入到了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各種形式的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已經在世界的發(fā)展中占有支配地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包括投資、金融、生產、銷售、貿易、科學技術等各個領域。同時,金融資本的控制模式也由傳統的金字塔式的垂直控制格局,轉變?yōu)橐糟y行資本為核心的金融資本網狀聯合控制的格局。金融資本通過“參與制”控制了較多的經濟部門和產業(yè)部門。金融資本直接控制著母公司,通過各部門、各產業(yè)的子公司,層層參與控制更多的公司,各子公司又相互控股,從而形成了網狀的格局,形成了大的跨國公司、壟斷大財團。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的載體是巨型的跨國公司,這些跨國公司都以在全球的發(fā)展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它們不僅尋求在國內的壟斷地位,而且尋求在國際上的壟斷地位。這些巨型跨國公司壟斷了全球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并且形成以其為代表的全球性生產體系,通過投資社會化、生產一體化、管理信息化和網絡化等,控制著全球的技術、資本、生產、銷售和市場,決定著整個世界經濟的導向和秩序。

這些跨國公司一般實行全球戰(zhàn)略,進行一體化管理,具有規(guī)模龐大、實力雄厚、結構復雜,以一個行業(yè)為主、多元化經營等特征。它們在全球相關地區(qū)設立子公司與分支機構,設置制造組裝、研發(fā)設計、服務營銷等中心,形成了全球產業(yè)鏈,形成了研究、生產、銷售一體化的國際網絡。它們擁有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雄厚的資金、驚人的銷售規(guī)模和利潤。世界500強中許多規(guī)模龐大的跨國公司的經濟實力,甚至超過了一些中等國家和地區(qū),在世界相關的產業(yè)領域和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

跨國公司規(guī)模大,經營產品多種多樣,分支機構多,經營地區(qū)廣,這就要求跨國公司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組織結構,以充分利用資源,取得全球范圍內的利益最大化。這些全球跨國公司的組織結構復雜,其組織形式的演變,是一個適應生產集中和生產社會化要求,由初級向高級發(fā)展的過程。近些年,又出現了一些新型的組織結構,如控股公司結構、國際網絡結構和虛擬公司結構、無邊界企業(yè)結構等。這些跨國公司的組織形式雖然復雜,實質上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分級計劃管理,協調和落實公司的全球戰(zhàn)略安排。跨國公司雖然結構復雜,擁有眾多分布于世界的子公司、分公司,也能統一指揮、步驟協調,實現了內部一體化。一體化的管理,避免了重復生產和銷售,保障了公司的整體利益。這些跨國公司,大都在主業(yè)經營的基礎上,同時發(fā)展經營多種產品甚至實施行業(yè)的多樣化,其業(yè)務范圍被稱為從方便面到導彈,幾乎無所不包。由于實施多元化經營戰(zhàn)略,使跨國公司對市場的壟斷是全方位的、全領域的:由流通領域的壟斷,發(fā)展為生產和流通的一體化壟斷;由單一產品或部門的聯合,發(fā)展為許多產品或部門的聯合;由“橫向”的聯合和獨占,發(fā)展為“縱向”的聯合或獨占。

二、以跨國公司為依托,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對發(fā)展中國家產生了巨大影響

1.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利用跨國公司建立了新的不平等的國際分工體系。當今的國際分工體系是基于跨國公司全球生產網絡中的分工基礎上的,發(fā)展中國家處于不利地位。由于跨國公司國際生產網絡的構建以及產品價值鏈的越來越細化,使得傳統的垂直分工體系向新的垂直混合分工體系轉變??鐕就ㄟ^內部分工體系,將母公司和子公司按照各自競爭優(yōu)勢分置于價值鏈的不同位置上,形成了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之間的垂直或水平分工,呈現出產業(yè)間分工、產業(yè)內分工與產品內分工并存的多層次嶄新型分工格局。發(fā)達國家控制著新型、高附加值產業(yè),在產業(yè)鏈上,控制著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環(huán)節(jié);發(fā)展中國家不僅面臨著由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yè)的升級轉換任務,還面臨著產業(yè)鏈上由勞動密集型環(huán)節(jié)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環(huán)節(jié)的升級轉換任務。

2. 跨國公司利用并購行為對發(fā)展中國家進行產業(yè)控制??鐕緦|道國有選擇地進行投資或并購當地企業(yè),致使發(fā)展中國家重要工業(yè)部門被控制。一是加大控股并購力度,力求獨資經營??鐕静①彽囊粋€重要趨勢是通過收購、兼并或增資擴股等方式將一些合資企業(yè)轉變?yōu)榻^對控股甚至是獨資企業(yè),表現出強烈的“獨資傾向”。即使有些暫時以參股、相對控股完成并購,也明確提出了將來的增資計劃和實現絕對控股的要求。二是并購重點轉向重要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行業(yè)龍頭企業(yè)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較大的生產規(guī)模,其技術水平和資產質量在業(yè)內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跨國公司的重點收購對象。通過并購龍頭企業(yè),可以控制這個行業(yè)的戰(zhàn)略制高點,從而能實現對市場的操控。三是并購戰(zhàn)略呈現整體并購、全行業(yè)通吃的趨勢。以往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跨國并購往往是單向選擇的,但近幾年發(fā)展為有計劃、有步驟的戰(zhàn)略行動。如拉美地區(qū)引資最多的巴西和墨西哥,其制造業(yè)和采礦業(yè)最大的100家公司中,屬于外資企業(yè)的超過半數以上;巴西和墨西哥的化學制品企業(yè)中,外資所占比重也在50%以上;其他如橡膠、電機、汽車等行業(yè)也都不同程度地被外資企業(yè)所支配。

3.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利用跨國公司進行技術控制,使發(fā)展中國家繼續(xù)處于技術上的依附地位。發(fā)展中國家利用外資,都希望能獲得核心技術,然而跨國公司卻實行了技術控制??鐕镜耐顿Y一般推行“雁行戰(zhàn)略”,實施產業(yè)與技術的下行性梯次轉移,把一些處于生命周期中后期的產品和技術,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來裝點發(fā)展中國家工業(yè)化的門面??鐕具€從多方面對東道國進行技術控制。一是不在東道國設立研發(fā)機構或研發(fā)中心,不開展研發(fā)活動,通過產業(yè)內分工體系來實現控制。二是即使設置了研發(fā)機構,也加強控制,實行控股化和獨資化運作,防止先進技術的溢出。三是設定第三世界國家研發(fā)機構在跨國公司“研發(fā)鏈”上的位置,壟斷核心技術。通過實施研發(fā)分工戰(zhàn)略,將基礎性和原創(chuàng)性的研究放在母國,只將輔的技術研究放在東道國。這就進一步強化了發(fā)展中國家與西方國家之間在技術上和產業(yè)上的依附關系,還抑制甚至摧毀了發(fā)展中國家自主性的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fā)系統,使發(fā)展中國家僅僅成為低層次低水平的“加工工廠”。

4. 跨國公司利用其在全球布局的優(yōu)勢,進行“合理避稅”,使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徒有經濟規(guī)模,而沒有經濟利潤。在國際上有許多所謂的“避稅天堂”,如英屬維爾京群島??鐕驹谶@些國際避稅天堂設立一些名義公司或者是虛擬的分支機構,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避稅,如通過內部或中介的國際保險公司、特許和許可公司、國際信托公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和國際控股公司等多種渠道和方式。

5. 在國際貿易領域,少數發(fā)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主導了國際市場定價權。發(fā)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利用金融期貨市場掌握著國際市場定價權,主導國際市場價格,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剝奪本應屬于發(fā)展中國家的利潤。在幾乎所有大宗和重要商品的國際市場上,都存在一個定價中心,這些定價中心影響或左右著商品的國際貿易價格。以世界石油定價為例,自從原油期貨交易誕生和紐約、倫敦兩大原油期貨交易所出現以來,國際油價的控制權就轉移到了華爾街。原油投機交易的主力是以高盛、摩根士丹利、花旗和摩根大通為代表的金融大鱷,另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對沖基金。在這些金融投機機構的操縱下,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已與真實供求關系無關。例如,2008年12月18日,歐佩克宣布每天減少原油產量220萬桶,但紐約商品交易所2009年1月份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卻報以8%的暴跌。高盛等國際投資機構在國際原油市場已達到呼風喚雨的程度,經濟學的供求法則不再適用于國際原油價格的決定。

三、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如何發(fā)展壯大國有經濟

國有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國民經濟的主導和支柱,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重要動力和源泉,國家經濟安全、政治安全和社會安全的根本保障,也是鞏固和加強我國社會主義上層建筑和政權的關鍵性因素。面對強大的國際金融壟斷資本,面對實力雄厚、規(guī)模龐大、組織結構復雜靈活的跨國公司,只有堅持發(fā)展壯大國有經濟,我們才能有實力與國際金融壟斷資本、跨國公司進行市場競爭,才能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生產社會化水平,才能防止國際金融壟斷資本對我國經濟安全的不利影響。

1.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要旗幟鮮明地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導性地位。有些人認為國有企業(yè)只能存在于公共產品生產領域、非競爭性領域、非盈利性領域,應從一般性、競爭性、盈利性領域中退出,國有企業(yè)只能為其他性質的企業(yè)服務,而不應與民營企業(yè)、外資企業(yè)爭利;并且認為這種“國退民進”是國有經濟戰(zhàn)略性調整的根本。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在經濟全球化和技術快速進步的今天,有幾個產業(yè)不是競爭性的?在統一的市場體系中,除極少數壟斷產業(yè)外,幾乎每個行業(yè)都處于競爭性領域。很多競爭性領域也是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yè)和關鍵領域,如果國有企業(yè)都退出了,勢必會影響國家政治經濟安全。如商業(yè)領域是競爭性領域,但對大型商業(yè)企業(yè)的作用,人們有了新的理解。2011年日本特大地震后,福島因物流中斷使得救災物資無法到達災民手中。而在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是大榮超市等連鎖超市的物流系統將救災物資第一時間送到了災民手中。可見,將連鎖商業(yè)企業(yè)組織起來就能形成一張物資救災網絡。因此,有學者建議,應采取國營民營相結合的方法,建立一個國家參股、指導、調控、戰(zhàn)略物資儲備、市場價格平抑與社會責任擔當的、全國性的以物流配送為主營業(yè)務的企業(yè)組織。這個企業(yè)組織在平時是一個全國性的民生消費品配銷網絡系統,而在戰(zhàn)時、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時期就是統一性的后勤保障系統、救災物流系統、市場波動價格平抑系統。這個系統應是國家參股,以全國各地的連鎖超市企業(yè)的銷售網絡為基礎,農超對接、內外貿一體、采購批發(fā)配送兼營的、綜合性商貿企業(yè)。

2. 發(fā)展國有經濟要正確處理好與民營經濟和國際資本的關系。根據國際上的經驗,許多發(fā)展中國家把國內工業(yè)劃分為幾類:一類為國家壟斷經營部門,一般包括戰(zhàn)略性和敏感性的部門,如軍事工業(yè)、基礎工業(yè)等部門和領域,不允許私人資本包括外國資本插手;一類為投資少、當地資本已擁有相當的投資和技術、且產品又以國內市場為主的部門,主要由民族私人資本來經營和投資。當然,在這些部門,國家允許和鼓勵本國企業(yè)與外國企業(yè)進行技術和經營上的合作。對于那些允許外資進入的部門,許多國家根據不同時期的經濟戰(zhàn)略目標,規(guī)定外資的優(yōu)惠領域和部門,引導外資的流向。這些政策和措施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已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當前,我國在引進外資方面,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注意引進外資的質量。重點引進那些能提高我們的技術水平、資源和環(huán)境污染少的外資企業(yè);二是要對外資企業(yè)、跨國公司的壟斷傾向進行管理;三是要加強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力度。經過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實踐,證明跨國公司始終對他們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最先進技術是嚴加控制的,市場換不來這些技術,這就要求我們要加強自主創(chuàng)新力度,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有重大突破。

3. 要處理好堅持公有制主導地位與反壟斷的關系。反壟斷與把國有企業(yè)做大做強并不矛盾。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企業(yè)之間的競爭不僅是各國國內企業(yè)的競爭,也是各國企業(yè)在國際間的競爭。為了增強本國企業(yè)的競爭力,很多國家不僅放松了對國內壟斷的限制,而且由政府出面干預,促進企業(yè)間的整合,以增強本國企業(yè)的實力。日本政府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實施了一系列鼓勵企業(yè)兼并的政策,推動企業(yè)規(guī)模的擴大。美國也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放松了對企業(yè)兼并的規(guī)制。有關微軟公司的案例也說明了壟斷與國家利益的關系。微軟公司占有世界軟件市場的80%,是世界上最大的軟件公司。1998年,美國司法部對微軟發(fā)起反壟斷訴訟,認為微軟具有壟斷行為,要把微軟公司分解為兩個公司,以維護軟件市場的競爭。但是,出于對美國國家利益的考慮,司法部門最后撤銷了對微軟公司一分為二的判決。因為當時微軟公司是美國信息產業(yè)的領頭羊,而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對美國經濟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旦把微軟一分為二,使微軟公司的發(fā)展受到干擾,就會嚴重影響美國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影響美國信息產業(yè)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企業(yè)規(guī)模和實力還相對很弱小,產業(yè)集中度還不高。因此,反壟斷并不是反對規(guī)模經濟、反對大型國有企業(yè),只是限制大企業(y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阻礙技術進步,損害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我們要把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反壟斷與培育和做大做強國有企業(yè)統一起來。

亚洲欧美日本视频一区二区| 大香蕉久草网一区二区三区| 黄片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美女黄色三级深夜福利| 夜夜躁狠狠躁日日躁视频黑人| 国产又爽又猛又粗又色对黄| 久久久精品日韩欧美丰满| 女厕偷窥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黑人粗大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视频全国免费| 日韩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 色老汉在线视频免费亚欧| 麻豆视传媒短视频在线看| 国产男女激情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有色| 欧美同性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偷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成人| 欧美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性猛交内射老熟妇| 黄色片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亚洲午夜精品视频观看| 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一区| 婷婷激情四射在线观看视频 | 精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巨大乳一二三区麻豆| 国产又粗又猛又长又黄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视频| 欧美六区视频在线观看| 九九热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网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看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的视频|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又粗又长又大的视频| 91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午夜色午夜视频之日本| 国产麻豆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不卡在线播放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