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7-19 17:11:5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經典的傳統(tǒng)文化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中華傳統(tǒng)經典;誦讀;價值;途徑
在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中,有許多具有重要教育意義的經典名篇,這些傳統(tǒng)經典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基,進行經典誦讀已成為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好“教材”。學習背誦傳統(tǒng)經典,讓學生在文中與先賢圣哲對話,吸取其思想精華,對學生具有重要價值。
一、中華傳統(tǒng)經典誦讀的內涵及其價值
1.中華傳統(tǒng)經典誦讀的內涵
所謂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就是指傳統(tǒng)的具有權威性的著作。它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四書五經為代表,如《論語》《孟子》《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真正的經典是在歷史的時間和空間中形成的,經歷了歷史長河的冶煉,具有不朽永恒的品質和穿越時空的永恒魅力,它是中華文明的代表和象征。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包含著我們民族文化的基因,它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它是以人道、人生、人心、人本為主要內容的人文文化??傊腥A傳統(tǒng)文化經典,是在中國歷史上被大家公認的最能體現圣賢理義之學,是具有廣泛、全面和深遠影響的文化作品。
2.中華傳統(tǒng)經典誦讀的價值
(1)誦讀經典能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提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并發(fā)揮語文教學的育人功能,這是素質教育和新課標的要求,把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看成是“樹人”的重要內容,其對學生的影響是深刻長遠的。傳統(tǒng)文化經典是語言和文字的精華,經常誦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例如,山水文化作為傳統(tǒng)經典文化的一個重要代表,古人常借助山水詩句言志抒情,憑借高山雄偉磅礴的氣勢抒發(fā)人的壯志,激發(fā)人的宏大志向,借助奔騰不息的流水引發(fā)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如,李白在《游泰山》中寫道:“平明登日觀,舉手開去觀。精神四飛揚,如出天地間?!崩畎住秾⑦M灑》中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杜甫在《旅夜書懷》中寫道:“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誦讀經典還能拓展閱讀視野,拓展思維,從中學到優(yōu)美語言,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誦讀經典能凝神聚氣
在我國的傳統(tǒng)經典文化中,其價值取向以家和國為本位。比如,儒家的思想就強調人應該有強健的身體和高尚的精神,應報效國家和社會,這也是古代先賢立身、立行、立言的行為準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其思想的精髓。再比如,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王昌齡的“黃沙北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彼麄兊膼蹏閼讯即砹酥腥A民族的精神脊梁,讓學生時時誦讀,能增強他們的民族志氣和精神氣節(jié),使他們具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度責任感。
(3)誦讀經典能弘揚傳統(tǒng)文化
讓學生誦讀中華傳統(tǒng)文化能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特別是年青一代受西方文化影響較重,更應加強誦讀經典,以增強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學好傳統(tǒng)經典,能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助推中國夢的實現。如,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痹姷膬热菔菍懙菢撬^景色,其在思想上反映的是,人只有站高才能把問題看得深遠。特別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在感染力對世界各國有重要的影響力。
二、中華傳統(tǒng)經典誦讀途徑
1.建設書香校園,搭建誦讀平臺
學校作為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成長的搖籃,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應加強傳統(tǒng)經典文化建設,利用墻報、標語、圖畫、校園網絡等形式宣傳傳統(tǒng)文化,形成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氛圍,竭力打造充滿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校園文化,讓學生時刻都能接受到傳統(tǒng)經典文化的熏陶。如,在教室的班訓中張貼像“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樣的古人名言,在黑板報上開辟“古詩苑”“經典名作欣賞”等欄目,讓學生時時都能看到和學習經典名作。
2.開發(fā)校本課程,發(fā)揮教育功能
校園作為誦讀經典的主要場所,學校應發(fā)揮經典文化的教育功能,把誦讀經典納入本校的教書育人體系,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欣賞。要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經典誦讀愛好,提高學生的誦讀興趣。如,孔子所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應培養(yǎng)學生學習經典的主動性,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教育功能。
3.用好教學資源,拓展誦讀視野
我國的傳統(tǒng)經典作為歷史長河中的瑰寶,學校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的經典誦讀成為全方位的教育活動。首先要立足語文教學、教材自身,學好、用好課本所選經典名作,引導學生去領略經典的魅力。讓學生能讀出自己的聲音,說出自己的誦讀感受。誦讀還應加強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擴大閱讀視野。如,加強與歷史學科的整合,用歷史的眼光去品讀經典。
總之,加強中華傳統(tǒng)經典誦讀,首先要了解其對學生巨大的教育價值,采取多種途徑提高誦讀質量,以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初中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7-196-01
一、初中生德育現狀及問題
1、少年道德精神之現狀
據全國性的數據統(tǒng)計,20世紀80年代、90年代,未成年人的犯罪數量占同齡人口的比例已經翻了一番。2005年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tǒng)計顯示,目前青少年犯罪的總數占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近年來,像這樣的少年犯罪現象層出不窮、令人觸目驚心。當代的一些青少年道德觀念、道德規(guī)范模糊,自私自利,不尊重父母、老師,滿口臟話,模仿電視、電影中黑社會人物的那些兇殺打斗行為,以強凌弱、以暴制暴,有的甚至還盜竊、搶劫、殺人、吸毒等等。
2、改革開放對少年思想的沖擊
改革開放打開了我國的大門,中國加入WTO也使得我們的經濟與世界接軌。青少年因為年紀小,自我判斷能力和自我控制力較差,他們在琳瑯滿目的世界品牌和各式各樣的外來文化、思想面前,更加容易迷失方向,忘記了自己的真正需要?,F在有很多的青少年集體患上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貧血癥,他們幾乎不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何物,或許他們能清楚的說出某某外國明星的生日、身高、體重、愛好,甚至最新的新聞動態(tài),卻不知道孔子、孟子是何許人也。
3、應試教育對少年道德教育的忽視
目前,我國的教育制度仍然偏重應試教育。只要高考制度不變,教育的現狀就很難改觀。大部分教育部門仍然以分取人,過分強調智,而忽視德,錄取學生時只看成績,幾乎不管其它方面。在學校,思想品德課普遍不受重視,大部分任課老師照本宣科,帶孩子讀讀書就算完事,學生覺得課堂枯燥乏味,寧愿在課上悄悄地做語、數家庭作業(yè),課堂根本達不到教育孩子思想的目的。
二、初中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世界享有極高的地位,這也為我們的德育管理提供豐富的素材,不論是代代傳誦的故事,發(fā)人深省的歷史,極具特色的歌曲和繪畫作品,還是優(yōu)良的精神……,都是中國幾千年來,一代又一代人的勞動成果和智慧的結晶。它是中國的孩子們最好的德育教材來源,其教育意義是無可比擬的。我們的鄰邦日本、韓國、新加坡,重視在德育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其中主要組成就是中國的儒家文化。這些國家在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其國民的創(chuàng)造力舉世公認,而社會的穩(wěn)定也足為各國楷模。究其原因,儒家文化的勵志、貴和、誠信等思想無疑發(fā)揮了巨大的推動力量。這充分證明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建設現代化國家,塑造國民自強不息精神和高尚情操方面的作用。為了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就應從初中起就在德育中滲透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這是其現實意義的體現。
三、初中德育管理中滲透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前瞻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推進,初中德育工作出現了一些新情況,德育工作者也遇到一些新問題,舊的傳授傳統(tǒng)文化的方式出現瓶頸,為此,有必要對新形勢下如何在德育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做一些前瞻性的構想。
1、面向城市發(fā)展,把握時代脈搏
從城市發(fā)展的方向來看,德育與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要具有當代的特征,體現時代的要求。我國正處于高速發(fā)展時期,教育向著現代化的方向發(fā)展。教育的現代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必然和傳統(tǒng)文化相連接,另外,中國的教育現代化并不是教育的西化,它是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基礎上,不斷積累、不斷發(fā)展的結果。因此,教育現代化與傳統(tǒng)文化是既矛盾又統(tǒng)一的。要實現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和城鄉(xiāng)一體,從物質上說,就是鼓勵大家過簡約、節(jié)儉、環(huán)保的低碳生活,實現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良性循環(huán);從精神上來講,就是要人與人之間更加的和諧和包容,讓未來的菁菁校園成為樂于助人、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中國傳統(tǒng)美德處處可見的大同世界。這一切的一切,不僅要靠我們,更主要的是靠下一代來完成。因此,學校德育中滲透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現在起就應該向現代田園城市的理念看齊。
2、家校社三維合力,推動文化滲透
從德育的主體而言,除了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力量也不可小覷。問卷調查中就可以看出,學生年齡越小,受家庭教育的影響越大;學生越大,受社會的影響越大。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德育教育光靠學校教師單方面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在今后,如何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家庭、甚至社會的力量,形成三方之力,營造一個和諧包容的家庭和社會氛圍,讓學生周圍的環(huán)境總是積極和健康的。像這樣,通過三維空間,對孩子們進行引導和熏陶,這一定會是未來德育發(fā)展的主要方向。
【關鍵詞】經典;文化;吟詠與傳承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百家講壇》的熱播,孔子學院也花開六大洲,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正逐漸被國人乃至世界所重視。《語文新課標》也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這就明確指出了讓傳統(tǒng)文化回歸課堂是當今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這也是和“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培育民族精神”的一系列布署,實現中華民族在本世紀偉大復興的目標是一致的。
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面對合國情、合民意的傳統(tǒng)文化,如何在自己的教學中有效吸收和傳承呢?筆者通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課堂誦讀經典、多讀、多品、多悟,就是讓傳統(tǒng)文化回歸的最佳嘗試。
一、多讀,在讀中感受經典的魅力
課本中的經典美文,包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特別是課本中的古詩文,情感豐厚,意蘊深遠,多方面表現著經典的形式之美、音韻之美和思想之美,學生在酣暢淋漓的“讀”中就能感悟到經典的魅力,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那震撼人心的美。
那些描繪出優(yōu)美意境且令人回味無窮的美文,方正整齊、駢散結合,在朗朗的書聲中,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著經典的形式之美;那些讀起來有極強的音樂感且富有感染力的經典,平仄相間、韻腳和諧,學生在誦讀中對經典的音韻之美會感受的更真切;那些極具魅力且蘊藏著濃厚文化積淀的精粹篇章,情感真摯、感人肺腑,學生在誦讀中會進一步感受經典那震撼人心的思想之美。杜甫“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王昌齡“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的縱橫豪放;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激昂……這些傳統(tǒng)經典,情感豐厚,意蘊深遠,可以喚醒溶解在學生血脈中的母語文化,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熾熱感情。
我在教《騰王閣序》這篇課文時就這樣指導學生閱讀:
1.課前指導預習,做好美讀準備;
2.教師領讀全文,初步感知聲調美;
3.學生自由散讀,感知文章境界美;
4.分段練習朗讀,體會文辭聲韻美。
多讀,不僅使學生對這篇課文達到了“熟讀成誦”的效果,而且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文章文質兼美的魅力。
二、多品,在品中涵養(yǎng)學生的心靈
“品”是一個讓學生潛入文本、“心靈還原”的過程,是初讀的進一步感悟和延伸,書籍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捧起一本好書,就是捧著一種偉大的思想,翻開書頁,就是翻動一片精神的海洋。教師應引導學生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斷與文本的語言和思想發(fā)生碰撞和交融,葉圣陶先生曾說:“文字語言的訓練,最要緊的是多品讀作品,多品味作品的內涵,必將能駕馭文字?!?/p>
采用誦讀品味法,讓學生自由地去感受,去領悟,去品味,他們心靈中真善美的天性便不由自主地被激活。如在講《祝?!窌r,我以一個問題統(tǒng)率課堂:究竟是誰殺了祥林嫂?學生們通過一節(jié)課的誦讀、討論和品評,最終認識到,罪惡的封建制度才是殺害祥林嫂的罪魁禍首。發(fā)言過程中,學生們情不能已,為之動容。開放自然的“品讀”,讓學生不斷在經典中領悟傳統(tǒng)文化,滋潤涵養(yǎng)心靈,感悟多彩人生。
三、多悟,在悟中提升自我的人文精神
于丹教授在《如何讀經典》中說:“《論語》也罷,經典也罷,其實它們是我們心中真正的田園。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生命去還原經典,體悟經典,在膜拜中完成提升。”體悟經典名著,我們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與大師對話,與歷史同行;可以增長智慧,陶冶情操;可以為精神打底,為人生奠基,提升自我的人文精神。所以我們要強調讓學生反復朗讀、吟誦文本,通過揣摩品味、潛心涵詠來提升自我,提升自我的人文精神。
關鍵詞: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代文學;養(yǎng)成教育
作為中國人,學習傳統(tǒng)文化能夠堅定文化自信,對思想、行為、語言、思維等諸多方面造成積極影響。養(yǎng)成教育意在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教育教學當中聯(lián)系、滲透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于學生養(yǎng)成教育而言具有積極影響。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影響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我國的古文典籍眾多,文人墨客數不勝數,其中不乏影響了很多人一生的賢者、先哲、大家以及經典名著,可以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現在古文當中。由于網絡帶來的便捷性,當代學生能夠接觸到的輿論環(huán)境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很多學生缺乏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入理解,缺乏對祖國的熱愛及民族信仰。在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古代文學來對學生的家國情懷進行培養(yǎng),利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及作品,樹立起祖國的偉大形象,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對國家及民族的責任感及保護意識,使學生能夠立志于報效祖國,培養(yǎng)愛家、愛國、愛己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推崇君子,注重修身養(yǎng)性,在諸子百家當中,不同的學派的處世哲學不同,但也都體現了相通的道理。中國古文中,沒有文史哲的明確界限,很多國學典籍當中所蘊含的知識與哲理較多,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再合適不過。對于尚未形成明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社會觀的學生而言,傳統(tǒng)文化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積極健康的三觀,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拓展思路及視野,調整思想問題,發(fā)現人生真諦。而且中國古文的魅力不僅提留在其內涵上,而且還體現在遣詞造句當中,古文的韻律美、意境美以及簡潔精煉是現代文難以效仿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還能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文字理解能力進行強化,對于學生的社交能力及其他學科的學習均有著積極的影響意義。
(三)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當前的社會及教育環(huán)境當中,主張保護學生的個性,敦促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然而,愛這種個性化發(fā)展的過程當中,應當具有一種隱形的、能夠引領主流思想的意識形態(tài)。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關于美的追求、探索與描繪的內容較多,合理的利用經典有助于養(yǎng)成學生的審美習慣。比如,古代詩人李白的淡泊名利與杜甫的家仇國恨,看起來完全不同,但李白和杜甫卻是相互信任、欣賞的好朋友,中國的審美不講求表面的相同,而是追求一種和諧的和而不同,傳統(tǒng)文化能夠引導學生的審美觀,使其脫離淺顯和虛無的追求,探尋更深層次的造詣。
(四)鍛造學生的道德品質
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當中,處處都凸顯著對于道德品質的要求,并且將道德視為評價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基本元素。在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當中,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意識以及對高尚人格的塑造,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判斷善惡、真?zhèn)?、對錯,形成內化于心的、嚴格自律的道德品質,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文化魅力,具有凈化思想、指導行為的影響力。
二、加強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滲透的方法
(一)推行國學經典的閱讀
國學經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諸多古文典籍當中的代表作及精華。在進行國學經典的閱讀任務布置時,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學段,節(jié)選不同難度、字數、學派的內容進行閱讀。在初步進行國學經典內容的滲透時,應當以故事、詩歌等較為簡單且學生能夠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推薦,提供多種類型的閱讀選擇,采用閱讀打卡等方式,逐步養(yǎng)成學生對古代文學經典的閱讀興趣,探索適合自己的國學研讀方向,形成閱讀經典的習慣。在學生具有一定的國學閱讀基礎,或在面向高中及以上的學生時,教師可以適當提升國學經典的閱讀范圍,建立起課上、課下的閱讀體悟交流平臺,及時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為學生提供閱讀引導及解讀輔助,在閱讀國學經典的同時,即可進行同步的文化教育及素質培養(yǎng)。
(二)營造適宜傳統(tǒng)文化生根的學校環(huán)境
學校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影響不容小覷,當學校內部整體都具有傳統(tǒng)文化韻味的時候,學生自然會受到積極的影響。學校可以通過外觀等環(huán)境的設計及布置,采用在校內設置古文墻、先哲像等方式,讓學生時刻處在一種濃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環(huán)境當中。此外,思想環(huán)境的影響力更強,應當將傳統(tǒng)文化作為教育教學的一部分,逐漸使其成為學校內部的共識,為傳統(tǒng)文化的推開和流傳奠定基礎。
三、結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我國的思想文化根基,而國學經典及古代文學是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在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當中,應當借助傳統(tǒng)文化所具有的積極影響力及魅力,在不強制的軟環(huán)境當中,逐步對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引導,發(fā)展我國未來文化發(fā)展的中堅力量。
參考文獻
[1]胡曉英.論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德育的影響 [J].求知導刊,2017,0(22).
【關鍵詞】經典誦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5-0229-02
黨的十報告指出,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也在多次會議上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部在《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大學階段以提高大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為重點,增強學生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輔導員是促進大學生成才的重要隊伍,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當前,許多大學生消極厭學,沉迷網絡,貪圖享樂,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思想觀念淡薄。然而,現行的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卻收效甚微,許多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未能從根本上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為此,探索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十分必要。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的燦爛遺產,是中國人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梢?,中華傳統(tǒng)經典思想深刻,具有豐富的人身修養(yǎng)和愛國主義思想,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社會責任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懷。將國學經典作為切入點,利用誦讀經典的方式,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將國學經典加以滲透和運用,可推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實施。本文以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經典晨讀”活動為例,探索經典誦讀對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玉林師范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師范學校,是培養(yǎng)廣大中小學教師人才隊伍的搖籃,培養(yǎng)一批對國家、民族和人民負責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對中小學教育有著重大影響,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關重要?;诖耍窳謳煼秾W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于2013年9月開展“經典晨讀”活動,旨在從傳統(tǒng)經典中汲取教育資源,提升大學生人文修養(yǎng)及責任意識,引領學生成長成才。
一、經典略論
傳統(tǒng)經典,曾是兩千多年來中國讀書人必誦之書,然而近百年來,老、中、青三代的中國人,已漸漸連古文都讀不懂,更不用說如“四書五經”一類的經典了。無論世事如何詭譎,人間如何顛沛,人性始終如一。經過歷史滌蕩流傳下來的經典,它不只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不只是古人的,更是現代的,乃至是未來的。北宋理學家程伊川曾說:“某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敝弧墩撜Z》一書,即可陪人一輩子。而要接近乃至于了解《論語》,用誦讀的方法可謂事半功倍。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梁啟超先生曾為大學生開出包括《論語》、《孟子》、《老子》、《莊子》、《易經》等必讀中國書目數十部,并認為“《論語》為二千年國人思想之總源泉”,希望大學生能“熟讀成誦”。文化教養(yǎng)是人生必須涂抹的底色,經典是滋養(yǎng)人生德性與才情的源頭活水。經典的誦讀與學習只是生命啟發(fā)的開始,而這個開始,不限于文史、政經、藝術、理工各門專業(yè)的學子。
一名大學生能把任何一本經典熟練誦讀,他必能從經典中提升其為學的能力,必能從經典中領悟其為人處世之道,必定能變化其氣質,開闊其胸襟,啟發(fā)其智慧。大學生是時代之驕子,未來之希望。大學階段,是一個個體生命最容易彷徨、失落、沮喪、孤獨的歲月,也是一個個體生命尋求方向、激發(fā)志氣、砥定人格的關鍵時機,而一個個體生命能否挺立自我、暢明篤定地航向人生旅程,端賴當下一念之自覺。通過經典的學習,每一個有理想的年輕人,都能夠從圣賢的智慧海洋中汲取活力,擁有獨立思考的膽識;每一個有志氣的年輕人,都能夠從圣賢的智慧光明中引發(fā)生機,走出堅實的每一步,不懼怕,不彷徨;每一個有才華的年輕人,都能夠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造力,肩負起對這個時代應有的責任。
二、經典誦讀活動形式甄選
基于當前大學生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發(fā),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將誦讀經典教育與現代思政教育相結合,通過輔導員親自帶領學生誦讀國學經典,使學生接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傳承古圣先賢精神,開啟內在心靈的真、善、美,培養(yǎng)愛國意識,抒發(fā)愛國情懷。同時,從傳統(tǒng)教育的理念及模式中推陳出新,探索教育的新形式、新方法,將晨讀與班級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學思并重,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則,實行“學――思――行”三步規(guī)劃:
第一步:學――誦讀經典
利用晨讀(7:00―8:00)時間,輔導員親自帶領學生誦讀《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國學經典(每學期讀一部),使大學生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典籍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精神,明白仁、義、禮、智、信等做人處世之學。
第二步:思――解釋經典
在熟悉經典的基礎上,參照古代注疏,梳理文意,每個月開展一次讀書心得交流會,組織學生討論學習;每位學生每學期寫2―3篇讀書心得;邀請專家學者舉辦專題講座,引導學生將傳統(tǒng)經典思想與大學生活相結合。
第三步:行――踐行經典
積極實踐傳統(tǒng)文化精神,將文化涵養(yǎng)與為人之道融入社會實踐。組織大學生成立經典教育支教團隊、文化進社區(qū)服務團隊,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鼓勵學生進行傳統(tǒng)經典教育與現代幼兒教育的探索研究,為幼兒教育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
三、經典誦讀實現路徑探析
(一)理念宣導
組織大學生進行經典教育理論學習,為學生接受經典誦讀做好思想鋪墊。學習內容包括:《人文教育從經典導讀出發(fā)》、《: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等等。
(二)晨讀經典
每天7:00―8:00,組織學生誦讀經典1小時,誦讀書目的順序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誦讀形式:輔導員領讀―全班齊讀―學生自讀。
(三)經典讀書交流會
舉辦經典讀書交流會,分享讀書的感悟與收獲。學院目前已成功舉辦兩次讀書會:《大學》讀書交流會,《論語》讀書交流會,為學生表達自我提供了有效平臺。學生在交流會上暢所欲言,分享讀書的經歷與感悟。
(四)國學大講堂
邀請國學造詣深厚的專家學者對傳統(tǒng)經典進行現代性詮釋。學院目前已舉辦兩期國學講座。第一期:《禮記?大學》解讀;第二期:做人做事與創(chuàng)業(yè)的根基――國學文化魅力探析;第三期:學習古典詩詞,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通過國學講座,將傳統(tǒng)經典思想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就業(yè)相結合,砥礪學生從經典中汲取做人處事的智慧,讓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藝術魅力。
(五)傳統(tǒng)文化公益行
鼓勵大學生踐行傳統(tǒng)文化精神,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學院目前已先后組織10個班級,近500人次到玉林市福利院提供志愿服務,學生的集體意識和責任意識從中得到提高。
四、經典誦讀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與成效
(一)對經典文本的熟悉
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現已有500多名學生誦讀經典,其中《大學》誦讀過100遍,《論語》50遍,部分學生已將《中庸》誦讀100遍,現階段正在開展誦讀《孟子》活動。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活動,大學生們對國學經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學生們感受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且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明白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為人之道。
(二)集體意識、責任意識的增強
大學生在誦讀中親近中華經典,不僅培養(yǎng)了閱讀經典的興趣,感受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而且從經典中懂得了做人為學的道理,切實增強了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大部分學生內在心性發(fā)生了明顯變化,他們摒棄惰性,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尊師重道,課堂出勤率和曠課率逐漸降低。學生集體意識增強,學生之間建立起感恩、誠信、互助、互愛的集體精神,同時,他們也學會打開自我的內心,釋放自己的正能量,學會積極正面地面對生活。大部分學生擺脫了迷茫的狀態(tài),樹立信心,找到了人生的方向,開始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
五、經典誦讀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經驗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如何走出一條符合時代特色、學生需要的道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因此,將國學經典作為切入點,利用晨讀經典、國學講座等形式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成為一個新的課題。
基于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實施“經典晨讀”活動的實踐與經驗,本文探索出了一套具有可行性與創(chuàng)新性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總結出了新的實踐經驗:
(一)高校輔導員以國學經典為載體,搭建晨讀經典平臺,與學生溝通交流,有利于在學生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將傳統(tǒng)經典與學生活動、人才培養(yǎng)有機結合,既能豐富大學生的文化底蘊,又能使學生在活動中滋養(yǎng)心性,提升社會責任感與愛國意識。最后,輔導員不僅要鼓勵學生成長,更要教會學生為人處世,讓學生樹立主體意識,以誠待人,培養(yǎng)民族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
一、經典誦讀的必要性
語文教學是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民族精神,是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途徑。同時,小學生不斷地背誦、閱讀中華經典,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想情操和文化藝術涵養(yǎng),有利于學生良好品德和人格的發(fā)育,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開展經典誦讀的具體方法
(一)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學校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擴建圖書室、文化墻等,全面推廣、宣傳,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校園內拉橫幅,辦板報,加強師生的文化意識建設,明確誦讀經典的重要性和具體目標,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校園文化活動
學校合理、有效地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每周一次的國旗下的講話,讓學生體驗莊嚴的氛圍,提升思想認知;校園廣播中的“美文賞析”,播放優(yōu)美文章和古詩詞,陶冶學生情操;開展“詩朗誦”校園文藝活動,對優(yōu)秀班集體進行獎勵;家庭互動,教師或學校組織家訪,為家長講解誦讀經典的重要性,讓家長參與其中,親子閱讀等。
(三)班級文化建設
1.文化角建設。發(fā)動學生自愿建設班級文化角,集體購買閱讀書籍,實行圖書借閱模式,并設立文化墻,讓學生張貼美文、美句,供學生學習、欣賞。
2.開展“我為同學推薦一本書”等活動。教師組織學生每周或每月定期舉行一次,讓學生自主推薦有關書籍,豐富學生的閱讀層面。
3.班級詩朗誦活動。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詩詞朗誦活動,并獎勵朗誦優(yōu)秀的學生。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一些經典、優(yōu)美的古詩詞供學生欣賞,同時進行相應的解析,并指導學生做好書面筆記。
4.“閱讀心得”分享。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之后,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可以是日記、隨筆等形式,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分享。
三、經典誦讀對小學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
開展誦讀經典的培養(yǎng)活動,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不僅可以推動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同時也促進了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創(chuàng)新,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也有利于教師素質的提升和專業(yè)知識的發(fā)展。因此,開展誦讀經典,對小學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意義。
1.陶冶情操,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2.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語文水平。
3.增強了學生的記憶能力。
4.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智力。
品味經典,就是在品味人生,品味文化。誦讀經典的培養(yǎng)教育猶如一條長長的紐帶,無形中拉近了祖國與我們的距離,也拉近了學校與教師、學生,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品味書香,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提升語文水平和素養(yǎng),就是誦讀經典最好的體現。誦讀經典不僅僅只是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是中華文化得以傳承的不竭之力。
關鍵詞: 國學經典 普及現狀 調查報告
一、引言
國學是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它涵蓋范圍較廣,從先秦至明清,具備完整的一套文化體系。近些年各地不斷涌現國學熱現象,大眾紛紛學習國學經典,且手段樣式繁多,從國外建立孔子學院到國內開展電視國學講壇,從國家舉辦國學活動到民間自發(fā)學習,從學校課堂教授到企業(yè)文化融入,說明人們越來越注重學習國學文化帶給自身的精神修養(yǎng)。雖然這些現象總會帶給大家熱議這種的做法,但大眾終歸還是回歸于一個初衷――如何才能普及好國學。
可以說國學經典確實產生不僅對個人修養(yǎng)而且對社會發(fā)展產生積極作用和影響,但如此良好的影響下怎樣才能更好地普及國學,就需要對普及現狀進行調查分析。因此,為更好地了解,我們選擇于2015年4月―2015年6月在江蘇省常熟市、江陰市、張家港三個縣級市開展關于國學經典普及現狀的抽樣調查。
二、調查方案介紹
1.調查目的
通過研究三地的中華經典誦讀的現狀,了解大眾對國學經典的認知現狀,閱讀國學經典的時間頻率、方式方法的情況,以及大眾對國學經典的態(tài)度,探究國學經典普及過程中需要加強完善之處,并進一步提出可行性方案,旨在為未來國學普及推廣出謀劃策,從而對中華經典進行有效的宣傳普及。
2.調查對象及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對象涵蓋江蘇三座縣級市:常熟市、江陰市、張家港市。本次調查總樣本以10~40歲人群為主,且含有少數60歲以上人群,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發(fā)放問卷600份,收回504份,有效問卷450份。
3.調查內容
此次調查研究采用問卷法的形式進行收集數據,問卷由三部分組成:國學認知、國學閱讀、國學態(tài)度,共計21題,17道客觀單選,4道客觀多選題,涵蓋大眾對國學的理解、閱讀國學的基本情況、對國學所持態(tài)度及國學目前推廣的看法。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對國學認知情況一般
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對于國學經典的認知存在一定的誤區(qū),69%的民眾認為國學經典就是儒家經典,在人們心中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已經深入人心,并且影響中國人的幾千年文化,所以一提到國學就認為是儒家文化,但事實上現代意義的國學經典已經超出儒家文化的范疇?!皣鴮W是指中華民族學術文化與時偕行的創(chuàng)造,是中華民族學術文化的總和”①。當代國學經典涵蓋面廣,它包含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
從國學經典書目的了解看出,人們對于國學經典書目了解的程度一般,不至于所有國學經典的書目一無所知,但也不至于了解超過十本以上,大多數民眾對書目的了解都停留在幾本書目,據調查民眾顯示圖書館和書店以這幾本國學經典篇目居多,其他書籍有但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民眾對于國學理解的局限性。這說明國學的普及需要加強篇目的推薦引導,而不是單單幾本圖書之內閱讀。
調查還發(fā)現,人們對于國學經典的了解情況一般,78%的民眾對于國學經典的了解程度都是趨于了解一般和了解很少之中,且女性了解多于男性,這種情況居于中青年居多,由于工作的種種限制,很少有時間了解國學知識,但對于學生群體來說,學生更多是因為學校布置的國學課堂作業(yè)和任務居多才導致對國學的進一步了解,但實際的了解程度有待提高。具體的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但據整體了解,民眾對于國學的認知還是保持樂觀態(tài)度,尤其談及國學經典的作用時,超過90%以上的民眾對于國學作用持積極態(tài)度,認為國學可以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古人智慧,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個人行為道德修養(yǎng)。并且愿意接受像百家講壇這樣的電視節(jié)目的文化熏陶,節(jié)目以生動形象的講述讓人們愿意以這樣的形式得到文化的洗禮。另外,也很清楚明白國學普及的困境在于社會環(huán)境(學校、家庭、單位)沒有形成濃厚的氛圍帶動人們自發(fā)學習,以及有些經典篇目比較晦澀難懂,讓民眾一時無法理解。
2.對國學閱讀現狀較差
調查發(fā)現,國學學習雖然形式多種多樣,但最主要的途徑是書本,所以就國學的閱讀進行進一步研究。但研究發(fā)現民眾對于國學閱讀雖然有很大改善,但仍舊存在不足,并且很多國學知識雖然看過,但是時間久后就會遺忘,81%的民眾都讀過《論語》、四大名著、唐詩宋詞這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但很少一部分人7%是全部看過并讀完,大多數民眾還是看過一部分,并且現在已經遺忘很多。
就國學經典的閱讀頻率說,74%的民眾是偶爾會翻看國學經典書籍,但頻率不高,終歸到底還是處于時間問題,對于學生群體來說,學校布置的教學任務會使學生經常閱讀國學經典,但對于已工作的成年人來說很難挪出時間靜下心閱讀國學經典。而且調查結果顯示女性的閱讀頻率要高于男性,就學校來說女生群體閱讀量確實高于男生,就工作來說,女性的工作壓力大但與男性相比較小,平時閱讀書籍的時間也比男性多。具體的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盡管閱讀量不高,時間較少,但是民眾還是愿意閱讀國學經典,尤其在其他時間人們會通過電視、網絡、報刊等形式學習國學文化知識,在一些電視國學競賽文藝節(jié)目中娛樂的同時也接受國學經典文化的熏陶。
3.對國學推廣態(tài)度積極
事實上,人們對于國學普及還是持支持態(tài)度,但是就國學普及的方法各抒己見,但民眾還是只有一個目的――希望國學可以普及大眾,讓民眾得到文化熏陶,就民眾對國學的復興態(tài)度來說,民眾還是持積極支持態(tài)度較多,有72%的民眾支持國學復興,只有9%的民眾不支持,不支持的主要原因是認為國學與自身聯(lián)系不緊密,沒有多大用處,認為國學與當代現實社會較脫離,而且國學文化晦澀難懂也不愿意學習。具體見下圖分布:
就整體看,大多數民眾還是比較支持國學普及,59%的民眾同意將國學納入基礎必修課,67%的民眾還是期待并且有時間精力就會參加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活動。同時人們也對目前國學推廣的現狀表示一般,希望可以有很好的方式方法讓自己愿意參與到國學活動中。人們也希望開發(fā)新媒體,足不出戶通過手機就可以學習,也希望電視臺可以推出精品國學欄目,圖書市場也可以出版高質量的國學書籍,學校開辦國學課程讓孩子從小學起,等等。
4.國學的普及力度變大
從480份有效問卷中看出,在國學熱的影響下,有58%的民眾經常參與到了國學經典的學習浪潮中,33%的民眾偶爾會參與國學經典,只有9%的民眾認為國學推廣學習與我沒有太大關系,沒有參與關注,具體見下圖分布:
由此可以見得,隨著國學熱的興起,國學經典的普及力度逐步加大,下面進行詳細分析:
從此次調查的結果看:普及對象范圍擴大,上至社區(qū)老人下至幼兒;普及手段開始多樣化,從國學競賽到國學文化表演到滲入企業(yè)文化。以江蘇省三個縣級市為例,各市街道社區(qū)開展豐富多樣的國學講座,供退休職工和老年人進行社區(qū)文化活動,例如常熟市清河坊社區(qū)就開設國學誦讀班,并且邀請專業(yè)老師進行講課;張家港開展“全民讀書月”活動,共開展120項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包括邀請六小齡童進行文化講座解讀經典,建設“書香張家港”微信,定期為市民推送閱讀資訊;常熟市企業(yè)將國學精神滲入企業(yè)文化中,夢蘭企業(yè)開展“夢蘭兒童慈善基金”幫助貧寒學子;江陰市開展“一站到底”國學經典電視大賽,為中小學生搭建國學競賽學習平臺;常熟國際學校開展國學節(jié)之四年級“親子誦讀國學經典”;江陰看辦萬達童學館,幼兒們穿上漢服,讓國學輕松學習,等等。這些豐富多樣的活動為國學普及提供了支持。
四、問題弊端與方法對策
當前國學經典盛行時期,民眾都樂意學習國學經典并且支持一系列措施,但是普及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當中仍然暴露出一些問題與弊端所在。
(一)市場加強優(yōu)質圖書出版
市場缺乏較好的國學經典通讀篇目,現在市場書目魚龍混雜,更何況是國學書籍,在2013年全國就舉辦過優(yōu)秀古籍整理圖書的評選活動,當時只有91本書籍被納入優(yōu)秀圖書范圍之類,這些圖書大多出自于知名出版社,從這可以看出,當代圖書出版仍需提高質量和增加數量。且市面上缺乏較少的優(yōu)秀通俗讀本,民眾之所以不愿購買國學書籍大多數是因為圖書內容晦澀難懂。“針對不同的對象,選取注音、釋疑、導讀、賞析、縮寫、改編、漫畫、圖說等常見表達方式”②。這正是出版社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是將國學內容提煉出來,將古人所要表達的哲理展現給讀者,讓讀者清晰明白,也可以加入名家解讀的白話,便于讀者理解。
(二)改變課堂呆板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國學經典形式過于呆板,“課堂上由老師將篇目的主旨大意及文化內涵口頭教授的方式缺乏生機”③。這是如今眾多學校對于傳授國學經典的課堂現狀,通過老師講臺上的大致講解,學生在下面誦讀默寫篇目,確實很難理解這篇文章背后的引申鏈接與深層含義,無法領略國學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樣的國學課堂普及可以說效率低下,學生出學校后只是記得當初背過的之乎者而道不出其中的哲理更無法修養(yǎng)身心。這就急需學校改變課堂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國學活動,讓學生自發(fā)學習國學經典。國家也可以制定學校開展國學普及的激勵機制,讓老師換發(fā)活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國學課堂活動,讓學生輕松學習國學。
(三)讓國學活動更注重內涵
當下不少地方確實開展了豐富多樣的國學活動,但是國學活動開展效果是形式大于內容。當前不少媒體曝出某地開展國學講壇、國學文藝匯演、國學知識競賽等,雖然看似百花齊放的國學活動,但實際收效甚微。就國學競賽目的是讓民眾參與國學學習,但一部題庫的,讓參賽選手暗自背題而忽略國學本質內涵。國學講壇本是豐富民眾業(yè)余生活,但現實總是臺上激情演講臺下睡聲一片。要改變國學普及現狀,更注重內涵,讓民眾切身感受到國學魅力,舉辦方仍需在內容上下工夫,豐富形式,加強內容的引導,讓選手在背題過程中回答自身對國學的理解,在讓講座生動有趣的同時真正領會國學的魅力。
注釋:
①張立文.國學的新視野和新詮釋[N].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1).
②康華.關于國學經典普及出版的幾點思考[N].出版發(fā)行研究,2014(7).
③朱尉,姜開元,陳思.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文學經典傳承新思路探究[J].今傳媒:學術版,2014(10).
參考文獻:
[1]張立文.國學的新視野和新詮釋[N].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1).
[2]康華.關于國學經典普及出版的幾點思考[N].出版發(fā)行研究,2014(7).
[3]朱尉,姜開元,陳思.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文學經典傳承新思路探究[J].今傳媒:學術版,2014(10).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 教學理念 道德培養(yǎng)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13-01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著獨具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作為民族凝聚力的根基,作為人們思想進步的源泉,傳統(tǒng)文化從古至今發(fā)揮著不可磨滅的重要作用。在日新月異發(fā)展的今天,一些深受傳統(tǒng)道德影響的人們堅守信仰,可歌可泣;也有一些背棄傳統(tǒng)文化的人們毒化社會,失園艿?。紤n看統(tǒng)文化教育已經成為大中專院校關注的重要內容之一。
衡量學生是否有健全的人格,是否有高尚的道德,離不開對學生德行素養(yǎng)的考查,離不開對學生心靈家園的關懷。大中專院校開展學生傳統(tǒng)文化教育宣傳和實踐活動,有利于幫助學生重新認知和理解傳統(tǒng)文化,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針對當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情況,大中專院校對學生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再認識尤其重要,要將傳統(tǒng)文化教育滲透入學生的思想,塑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目標。
一、增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引導學生自學意識
當前,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接觸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比較少,以衡水市大中專院校為例,即便是文科類的學生,也只是個別專業(yè)會接觸到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哲學史等課程,而且學科課程設置時間短,內容含量少。對理科類的學生來說,選修課也很少會有學生學習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課程。藝術生更是很少接觸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繪畫方面的基礎知識,更多側重的是現代藝術。
很多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過《三字經》、《弟子規(guī)》、《百家姓》等教材的學習,而在大中專學習階段對《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音韻學教材,《說文解字》、《爾雅》等語言學教材一無所知。由于傳統(tǒng)文化涉及的范圍很寬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分散于各學科的傳統(tǒng)文化加以強化,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的教育,可以讓學生在專業(yè)學習的同時,學到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同時,選修課程中加重傳統(tǒng)文化課的分量,用學分考核的方式要求學生自覺進行學習是有必要的。學生在教師的強化引導或是個人興趣的支持下,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將會由被動逐漸轉化為主動。
二、轉變教師教學理念,以文化育人
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與言行。一些學校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傳統(tǒng)教育培訓,比如在參觀市里的一些私塾學校的過程中,感受不一樣的教材和教法;到同類院校參觀學習,借鑒成功教學經驗;邀請市里知名學者來校開設文化傳統(tǒng)教育系列課程,感受名家的心得等。這些學習培訓開拓了教師的視野,教師逐漸學會從多方面、多角度審視傳統(tǒng)文化,解析傳統(tǒng)教育中的問題。
在以文化育人的過程中,經典誦讀是較為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衡水市大中專院校進行經典誦讀的活動中,學生的閱讀興趣逐漸增強,文學鑒賞能力得到了提高。在誦讀的選材上,引導學生不去選擇網絡中的膚淺文學,多關注有文化深蘊的作品。在誦讀過程中,引導學生用智慧解讀經典的內涵,用情感體會經典的真諦,用聲音把握經典的色彩。在活動反思中,引導學生將對經典的理解寫成文字,在師生的交流中領悟經典。實踐證實,大中專院校開展的經典誦讀活動收到了較好的育人效果。
三、注重德育管理,以道德教人
德育教育是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精神核心,傳統(tǒng)的道德學說規(guī)范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比如仁愛的思想有“仁者愛人”,從善的思想有“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敬老的思想有“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這些傳統(tǒng)思想對大中專學生的成長及成才具有重大意義,不僅需要學生繼續(xù)傳承,也需要將其發(fā)揚光大。
事實上,由于一些家庭教育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的情況,學生的為己思想和功利意識表現過于突出。在實踐中,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思想教育是相互關聯(lián)的,學校教育的實效性正是通過學生在家庭、社會中的言行表現出來的。衡水市大中專院校注重將學校的德育管理重在落到實處,用小環(huán)境影響家庭和社會。比如開展的“社會現象之我見”活動,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的經歷寫感想,談感受。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導向下受到積極思想的感染,現代教育的人文內涵得到詮釋。
四、組織并參與社會活動,豐富學生閱歷
大中專院校在開展相關宣傳活動中,對傳統(tǒng)節(jié)日、傳統(tǒng)禮俗的認識方面給學生多做一些知識普及,同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傳統(tǒng)文化活動推動教育。在參加文化活動中,學生可以去體會、展示、豐富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在活動中提高了文化素質,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增強了集體凝聚力和文化歸屬感。
衡水市大中專院校利用多種形式開展交流活動,比如組織“我們身邊的傳統(tǒng)文化”系列活動,有剪紙手工展示、攝影比賽、家風家事演說、毛筆字書法展示、創(chuàng)辦京劇社團、去博物館參觀、成人禮儀式、感恩父母等活動,這些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凈化了學生的心靈,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喚起學生對實現青春價值的渴望。
通過加強學生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實踐與探究,教育者引導學生認真學習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道德品質,培養(yǎng)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規(guī)范。學生在感受傳統(tǒng)文化中,開闊了知識廣度,提高了人文素養(yǎng),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從大中專院校教育層面來看,把中華傳統(tǒng)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對教育體系的完善與補充,是培養(yǎng)大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呼艷芳.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J]].商業(yè)經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