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食品市場前景分析

食品市場前景分析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9-07 18:08:4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食品市場前景分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第1篇

關鍵詞:水產品;中國;日本;出口;預測

中圖分類號:F752.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5-0183-04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2010年,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品進口國,也是中國水產品出口第一大市場,2010年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額占中國水產品出口總額的25.23%。因此,分析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前景,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面臨的形勢分析

本節(jié)將對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面臨的機遇、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進行分析,指出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趨勢,為下文的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據。

1.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面臨的機遇。(1)中國政府鼓勵、支持對日水產品出口。目前,中國政府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水產品退稅政策,鼓勵、支持水產養(yǎng)殖、加工的發(fā)展。為提高中國水產品質量,使水產品能夠順利通過日本的進口檢驗,中國專門組織人員系統(tǒng)研究了以“肯定列表制度”為代表的貿易壁壘設置,加強對水產品質量的監(jiān)督工作。(2)“中國制造”效應凸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的商品就憑借低廉的價格優(yōu)勢走俏世界,“Made in China”在世界各地已深入人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中國制造”正逐漸成為中國商品行銷海外的通行證[1]。在日本,“中國制造”也影響深遠。中國優(yōu)質價廉的水產品經常受到日本消費者的好評。雖然2003年曾發(fā)生國中國對日本出口的鰻魚“恩諾沙星”藥檢超標事情的夸大報道,但中國水產品在日本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并未受到太大損害。(3)“破冰”為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提供了機遇。前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執(zhí)政期間,由于堅持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系比較惡化。這一時期,由于兩國在經濟上存在相互依賴性,出現(xiàn)了“政冷經熱”的獨特現(xiàn)象,中國與日本貿易數(shù)量和貿易額出現(xiàn)逐年攀升的現(xiàn)象[2]。2006年,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中國進行了“破冰之旅”,之后總理對日本進行了“融冰之旅”。從此,中日兩國首腦的互訪走上了正常軌道[3]。尤其是與前首相福田康夫簽署的《中日關于全面推進戰(zhàn)略互惠關系的聯(lián)合聲明》。該聲明中雙方確認在貿易領域廣泛開展互利合作,擴大共同利益。

2.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不利條件。(1)水產品經營主體缺乏競爭力。目前,中國水產組織主要以政府——漁民的兩極結構為主,在政府和漁民之間缺少非政府組織、非壟斷性的服務組織以及漁民自有組織[4]。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生產、加工企業(yè)多數(shù)停留在初級階段,主要以作坊式手工加工為主,機械化程度比較低。這造成水產品出口中初級加工品比重偏高,深度加工品比例較低。(2)企業(yè)認證意識淡薄,認證能力低。中國目前的5000多家水產加工企業(yè)中,出口企業(yè)為1840多家,其中只有500多家水產品出口企業(yè)獲得商檢HACCP認證,更多的企業(yè)被擋在出口企業(yè)行列外。這嚴重影響了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3)其他水產品出口國的競爭。中國出口日本的傳統(tǒng)水產品也受到了來自世界其他地區(qū)的威脅[5]。雖然其價格高昂,但卻會時常脫銷,簡直成為日本人的消費時尚。國外水產品對日本市場的出口,不利于中國對日本水產品出口整體水平的提高。(4)日本消費者要求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更加嚴格。隨著世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日本消費者對于進口農產品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同時消費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中國出口日本水產品一旦出現(xiàn)質量問題,就會給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帶來不可估計的損失。

二、日本水產品的消費趨勢分析

1.水產品將成為日本進口食物的主要來源。日本是個人多地少的國家,資源十分有限,每年需要進口相當數(shù)量的各種食物。其主要食物的進口需求比重如表1所示。

日本雖然本身是一個漁業(yè)生產大國,也是世界著名的水產品消費大國,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水產品。2009年,日本從世界進口水產品的數(shù)量達到了216.92萬噸,進口額也到達了129.44億美元。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水產品在日本主要進口食物中一直位居第一的位置,雖然近年來逐漸呈下降趨勢,但2010年在主要進口食物中的比重仍占27.38%。

2.日本進口水產品中初級水產品將占據重要地位。水產品在日本食物構成中所占比重較高,消費者也比其他國家多許多。作為一個漁業(yè)大國,日本每年需要進口大量的水產品。圖1列出了2000—2010年日本從世界進口的主要水產品的情況。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對日本出口額較大的水產品多是集中在日本進口額相對較小的品種上。初級加工品(034、035、036)在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總額中的比重為49.5%,而同期初級加工品在日本水產品進口總額的比重高達82%。這說明中國水產品的商品結構在日本市場的適應性不強。因此,中國應積極調整水產品出口結構,滿足日本市場的需要。

三、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潛力預測

1.引力模型簡介。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是戰(zhàn)后研究國際貿易的學者們研究雙邊貿易量的重要工具。它類似于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指的是兩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單項貿易流量與它們各自的經濟總量成正比,與它們的距離成反比。Tinbergen(1962)和Poyhonen (1963)最早將引力模型應用到國際貿易領域[6]。引力模型的簡化形式為:

Eij=AXiYj /Dij (1)

式(1)中,A為常數(shù),Xi和Yj分別為兩國或地區(qū)的經濟規(guī)模,Eij為i國(或地區(qū))從j國(或地區(qū))的進口額,Dij為兩國或地區(qū)的距離或兩國或地區(qū)的港口距離。因為該模型是非線性的,所以對上式兩端取自然對數(shù),得到下面的線性形式:

LnEij=β0+β1ln(XiYi)+β2lnDij+εij (2)

式(2)中,β0、β1與β2為回歸系數(shù), εij為隨機擾動項。

為了更好地解釋貿易之間的流動情況,后續(xù)研究者把政策變量(如關稅)、規(guī)模變量(比如GDP、人口等)、貨幣及價格變量(如共同貨幣、匯率)等各種可能對貿易產生影響的變量加入模型中,提高引力模型的解釋力[7]。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貿易引力模型已經廣泛應用于貿易集團之間的貿易潛力估計與測算。除了分析易總量流動之外,引力模型還可以用于研究行業(yè)貿易之間的流動情況。

2.中國水產品引力模型的構建。本文把傳統(tǒng)的引力模型擴展到了行業(yè)貿易的層面,而行業(yè)貿易引力模型和國家總體貿易引力模型的方程是有所區(qū)別的。國家引力模型的方程中,GDP代表出口國(地區(qū))總的出口能力與潛力,而行業(yè)貿易引力模型主要是研究出口國(地區(qū))這一行業(yè)的供給能力,所以應該用行業(yè)GDP代替出口國(地區(qū))GDP,這代表行業(yè)的供給能力和出口潛力[8]。為此,我們構建了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引力模型:

LnMij=β0+β1lnproi+β2lngdpj+β3lnDij+β4APEC+εij (3)

在式(3)中,令i為中國,Mij表示某時期中國(i)對進口國或地區(qū)(j)的水產品出口額;proi表示某時期中國(i)的漁業(yè)生產總值,它反映了中國水產品的出口的供給能力,proi越大,Mij越大,因此預計β1為正;gdpj表示某時期進口國或地區(qū)(j)的國內生產總值,它反映了水產品進口國的進口需求能力,一國經濟規(guī)模越大,潛在進口能力越大,因此預計β2為正;Dij表示中國(i)到進口國或地區(qū)(j)的距離,距離越遠,文化、語言差異越大,運輸成本也高,貿易成本也越大。因為,運輸成本與距離成正比,運輸成本越大,貿易量越小,所以預計β3為負。限于數(shù)據獲取問題,本文的距離采用北京到貿易伙伴國(j)首都城市的直線距離;APEC(亞太經合組織)是中國較早加入的區(qū)域經濟合作組織,并以“加強開放的多邊貿易體制,減少區(qū)域貿易和投資壁壘”為主要宗旨和目標,它對推動亞太地區(qū)的區(qū)域貿易投資自由化,加強成員間經濟技術合作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APEC也對中國水產品出口產生了積極影響?;谏鲜鲈?,本文將APEC(下文用AD代替)作為虛擬變量,當水產品進口國或地區(qū)(j)與中國一樣都是APEC的成員時去1,否則取0。當兩國都屬于APEC成員國時,會減少不必要的貿易摩擦,水產品出口值會增加,因此預計β4為正;εij為標準隨機誤差項。

本文的水產品引力模型中,用行業(yè)GDP(漁業(yè)生產總值)代替了出口國(地區(qū))總的國民生產總值,加入了虛擬變量APEC(亞太經合組織),用是否是APEC成員衡量不同關稅壁壘下的貿易量,這是模型的創(chuàng)新之處。

3.實證分析(1)樣本選取與數(shù)據來源。本文采用面板數(shù)據的計量分析方法,選取上述9個國家1994—2008年的相關面板數(shù)據。一方面,選取同一時間上中國主要水產品出口國的貿易數(shù)據作為樣本觀測值,橫向上對各國進行對比分析;另一方面,選取不同時間上的數(shù)據作為樣本觀測值,分析兩個經濟增長等因素等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中國漁業(yè)生產總值來自于《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09》;距離采用北京到貿易伙伴國首都城市的直線距離,根據網站省略 的距離測算器得出;APEC成員國情況來自APEC官方網站。(2)結果分析。把中國1994—2008年對其九大水產品出口國日本、美國、韓國、中國香港、德國、西班牙、加拿大、墨西哥、英國的出口數(shù)據放在一起構成了本文的面板數(shù)據。使用Eviews6.0進行回歸分析,結果如圖2所示。

由圖2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引力模型的多數(shù)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shù)都和預期相符。R2值為0.729,調整后的R2值未0.720,表明該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優(yōu)度;F統(tǒng)計值表明該模型線性關系非常顯著;變量pro、gdp、D、APEC的P值均小于0.05。所以,從整體上說,本文的引力模型擬合效果較好。這說明引力模型對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變動問題有比較強的解釋力。中國對世界主要的水產品出口國的貿易關系,主要取決于各國的GDP、距離、是否APEC。根據圖2的回歸結果,可以得到如下引力模型:

LnMij=-25.457+2.387lnproi+0.935lngdpj-0.00035lnDij+0.696APEC (4)

從模型的回歸結果的實際意義上看,中國水產品出口與中國漁業(yè)生產總值和水產品進口國家(或地區(qū))的國民生產總值正相關,與進口國家(地區(qū))與大陸距離負相關;APEC(亞太經合組織)對其成員國的水產品貿易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這與預期的中國水產品引力模型相符合。

從上述模型看,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中國漁業(yè)生產總值每增加1%,中國水產品出口將增加2.387%;水產品進口國家(地區(qū))的收入彈性估計值為0.935,說明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進口國家(地區(qū))收入每增加1%,其對中國水產品的需求會增加0.935%;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進口國家(地區(qū))與中國的距離每增加1%,中國水產品對其出口減少0.00035%,這說明運輸距離對中國水產品貿易流動具有一定負面影響,不過影響并不明顯;APEC的回歸系數(shù)表明,在其他因素不變時,中國水產品對APEC成員國水產品出口額比非成員國出口額高100.6%[exp(0.696)-1=1.006],這說明亞太經合組織對成員國內的水產品貿易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進一步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結論:中國漁業(yè)總產值代表中國水產品供給能力,其彈性的估計值為2.387,遠大于1,表明中國水產品具有出口資源稟賦優(yōu)勢;進口國家(地區(qū))的GDP代表了其對中國水產品的進口需求,上述結果也證明進口國(地區(qū))GDP的增長將會帶動其對中國水產品的進口;距離雖然對水產品出口有負面影響,但在該模型中并不嚴重,有效降低運輸成本,可以擴大中國水產品出口;虛擬變量APEC(亞太經合組織)對中國水產品出口有積極的影響,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水產品出口的發(fā)展。

4.潛力預測。為了更清除地說明中國與九大水產品出口國實際貿易額與模型預測值之間的關系,本文采用2009年中國水產品的實際出口額T與模型中預測的中國水產品出口額T′的比值T/T′對中國水產品出口潛力進行分析。把T/T′定義為貿易潛力系數(shù),若0

本文依據引力模型計算出來的2009年中國與九大水產品出口國的T/T′的比值如表2所示。

表2 中國與九大水產品出口國水產品出口實際值與調整模擬值的比值

根據上面的測算結果,按照貿易潛力系數(shù)T/T′的大小,可以分為下面三類:(1)貿易潛力相對飽和市場。美國、西班牙、墨西哥三國的貿易潛力系數(shù)1

四、結論

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引力模型的實證檢驗表明,中國水產品具有出口資源稟賦優(yōu)勢,漁業(yè)生產總值的增長可以帶動水產品的出口;進口國(地區(qū))的國內生產總值是影響中國水產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決定了中國對其他國家水產品貿易潛力各不相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對中國水產品出口有著顯著的影響,APEC成員之間一系列的貿易互惠政策促進了中國對這些國家的水產品出口;距離代表的運輸成本是阻礙水產品出口的因素,不過影響不大。

近年來,日本國內生產總值一直穩(wěn)居世界前列,對水產品需求很大;距離中國較近,運輸成本相對較低;屬于APEC成員國,與中國的貿易相對比較自由,水產品出口面臨的貿易壁壘相對較低。這也是日本成為中國最大的水產品出口國的主要原因。

根據中國水產品出口貿易引力模型的預測,中國水產品對日本出口的貿易潛力巨大。為了更好占據日本水產品市場,中國要結合日本的實際情況,大力發(fā)展初級加工品,繼續(xù)保持深度加工品競爭力,增加水產品附加值,提高水產品質量,樹立“綠色環(huán)?!毙蜗?,滿足日本市場的水產品需求。

參考文獻:

[1] 李芳芳,冷傳慧,王燕青.“肯定列表制度”對遼寧省水產品出口貿易的影響[J].國際貿易問題,2007,(8).

[2] 王天令.中國對日水產品出口貿易之SWOT分析[J].河北漁業(yè),2009,(3).

[3] 高蘭.2006:中日“破冰”之旅的戰(zhàn)略分析[J].國際觀察,2007,(1).

[4] 盧起風.從“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7,(3).

[5] 馬文秀.農產品出口破“壁”政府大有“作為”[J].農業(yè)經濟,2006,(11).

[6] 陳金泉.中國水產品出口日本的機遇和挑戰(zhàn)[J].福建水產,2002,(4).

[7] 谷克鑒.國際經濟學對引力模型的開發(fā)和應用[J].世界經濟,2001,(2).

第2篇

    2005年10月,原國家環(huán)保總局正式批準麗水地區(qū)為全國生態(tài)示范區(qū),遂昌縣作為其中九縣(市、區(qū))之一,緊緊圍繞“生態(tài)立縣”戰(zhàn)略目標,積極發(fā)展綠色經濟,全力打造“金山林海,仙縣遂昌”。 遂昌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個(九龍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省級森林公園3個,共有各類生態(tài)公益林面積195.1萬畝。2010年,遂昌縣啟動原生態(tài)農產品培育行動計劃,積極打造國家級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做強做大區(qū)域生態(tài)、有機品牌,走出了一條欠發(fā)達地區(qū)差異化、特色化有機農產品區(qū)域化發(fā)展之路。2010年,全縣創(chuàng)建國家級有機食品基地4個、原生態(tài)農產品生產核心基地30個,形成了農作物種植面積8000多畝、山油茶種植面積26000多畝、庫區(qū)有機魚養(yǎng)殖面積8500畝、牲畜養(yǎng)殖3200多頭、家禽養(yǎng)殖近7000多羽的規(guī)模,實現(xiàn)產值3600多萬元。目前,遂昌累計獲國家級有機食品標識9個,國家級綠色食品標識2個,省級綠色農產品2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15個,其中“龍谷麗人”茶和石練菊米獲得國家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雙認證,遂昌先后被命名為“中國菊米之鄉(xiāng)”、“中國竹炭之鄉(xiāng)”和“中國名茶之鄉(xiāng)”。

    2發(fā)展現(xiàn)狀

    遂昌耕地面積約15萬畝,2010年,遂昌縣共獲得有機、綠色和無公害農(林)產品認證的企業(yè)及合作社共30家36個產品,其中有機食(產)品11個、綠色食品5個、無公害農產品22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基(產)地25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北界鎮(zhèn)美國紅提,種植面積1600畝,核心區(qū)面積400畝,按有機方式種植,每畝純收入達12000元;高坪鄉(xiāng)高山蔬菜,全鄉(xiāng)種植面積3433畝,畝產值在萬元以上;金竹鎮(zhèn)山油茶面積2.7萬畝,年產山油茶500t,其中有機山茶油基地2000畝,總產值達到3500萬元;建洋村有機水稻100畝,畝產值5600~8400元;湖山鄉(xiāng)原生態(tài)五谷雜糧基地1030畝,品種包括山谷、山西瓜、黃大豆、高梁、黑土豆、黑玉米、黑花生等,效益較好;石練鎮(zhèn)菊米種植面積上萬畝,產值1500萬元以上,在浙江石練菊米有限公司的傾力打造下,“石練”牌菊米作為菊米行業(yè)的龍頭,2003年就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和國家綠色食品雙認證;大柘鎮(zhèn)茶葉種植面積19000多畝,產值達8058萬元,其中精誠茶葉于2010年申報國家級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目前共有711畝茶園取得了有機茶認證。

    3有機產品市場前景分析

    3.1有機茶葉市場前景分析

    有機茶是我國第一個頒證出口的有機食品。1997年以來,我國茶葉主產區(qū)的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省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出口企業(yè)和茶農熱情高,有機茶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到2000年,全國有機茶園達7.5萬畝,產量約3000t;到2005年增加到24萬畝和10000t;到2007年,面積擴大到了85萬畝,按畝產40kg算,產量可達3400t,占我國茶葉總產量的2.9%。當今,隨著人們日益增強的健康保健意識,有機茶市場每年的增長率為10%~20%。我國有機茶主要銷往歐盟、美國、日本和一些南亞國家。歐盟有機茶最大的市場在英國,年銷量可達1000~1500t,主要通過傳統(tǒng)銷售渠道銷售。其次是德國,年銷量達600~800t,名優(yōu)有機茶占有一定市場份額。按德國茶葉協(xié)會統(tǒng)計,2007年德國有機茶消費685t,占德國茶葉年消費量的3.9%,主要通過有機商店和健康食品店銷售,也有部分有機茶通過高檔特種茶葉店銷售。其他歐洲國家有機茶年銷售量約100t,主要包括意大利、法國和瑞士。

    3.2有機林果業(yè)市場前景分析

    近十年來,世界有機水果生產發(fā)展迅速,國際貿易活躍。國內方面,相對于其他有機產品開發(fā)而言,有機水果業(yè)起步晚,發(fā)展速度比較緩慢,只有少數(shù)幾個小面積的有機水果生產基地,如安徽省岳西縣的有機獼猴桃基地,湖南沅江市赤山島的有機柑橘基地,天津薊縣個營鎮(zhèn)的有機蘋果基地等。但隨著有機食品發(fā)展速度的加快和國內市場的啟動,有機水果的生產與需求正在迅速增加,一些實力雄厚的公司開始涉足有機水果開發(fā),有機水果基地逐漸增多,面積不斷擴大,如從2002年10月開始,北京華邦公司相繼在全國建成了6個有機水果基地:河南西峽有機(野生)獼猴桃農場;河北興隆有機(野生)山楂農場;四川蓬安有機甜橙農場;北京延慶有機葡萄農場;北京平谷有機大桃農場,總面積達7萬多畝,規(guī)模堪稱全國第一。盡管有機水果的價格是常規(guī)水果的2~3倍,但銷售額卻可占超市水果銷售總額的10%~15%。在上海,青浦草莓研究所生產的有機草莓在超市供不應求,臺灣的“燕巢有機水果”也正在進駐上海超市??傊?隨著我國有機食品市場的發(fā)展,有機水果將是倍受消費者關注的有機產品,有機水果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3.3有機中藥材市場前景分析

    通過有機中藥材的栽培和有機中藥加工產品的開發(fā),可以保證中藥材原料的質量,增加生產者和加工者的質量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促進中藥產品的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生產,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國際形象,適應人們“回歸自然和綠色”的需要,從而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占有優(yōu)勢地位,抗拒貿易壁壘對我國中藥產品的阻撓。因此,有機中藥材產品的開發(fā)必將迎來廣闊的國內外市場前景。

    4發(fā)展思路

    4.1近期目標

    2013年通過有機認證的面積達到1.5萬畝,其中油茶3000畝,蔬菜3000畝,菊米2000畝,茶葉2000畝,紅提1000畝,板栗1000畝,水稻、烤薯、雜糧、竹筍、水(干)果、中藥材各500畝,初步形成一套生產管理、生產技術與操作規(guī)程,建立有機食品產業(yè)化經營模式。

    4.2中期目標

    2015年通過有機認證的面積達到3萬畝,其中油茶8000畝,蔬菜5000畝,茶葉5000畝,菊米3000畝,紅提2000畝,板栗、水稻、烤薯、雜糧、竹筍、水(干)果、中藥材各1000畝,完善有機農業(yè)開發(fā)能力建設,有機產品進入國內外市場。

    5實施措施

    5.1重點抓好生產示范基地建設

    有機生產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模式和開發(fā)概念,首先應該抓好示范基地和精品園的建設,針對每一特色品種先建立一定規(guī)模的有機生產示范基地,并以集中連片的茶園、林地、田塊為基礎,以知名品牌為依托,一方面能使有機與原產地的品牌有機整合,形成精品基地,另一方面可確保有機食品的質量,進一步提升現(xiàn)有品牌的知名度,使其上升為名牌產品。示范基地要從組織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生產技術、品牌建設、產品營銷諸方面做好示范工作,做好有機生產的成本投入和效益產出的分析,形成一系列有機食品的開發(fā)模式,制定系列的有機食品生產的技術操作規(guī)程,作為在全縣較大范圍內開發(fā)有機食品的典型。

    5.2建立有效的有機食品開發(fā)的組織形式

    有機認證要求較高,一家一戶分散操作的方式進行有機生產難度較大。建立示范基地首先要確定基地的組織方式(如公司+基地+農戶、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公司租賃等)、生產規(guī)模,制定技術方案,建立內部質量控制體系。從全國的經驗看,公司租賃經營和“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是比較成熟的,因此要扶持、鼓勵有機食品各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在缺乏龍頭企業(yè)的鄉(xiāng)鎮(zhèn)需要發(fā)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組織好當?shù)氐挠袡C生產示范,建立有機食品開發(fā)公司,推動有機食品的發(fā)展。

    5.3建立有機種植生產技術體系

    根據有機食品生產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全國尤其是浙江農業(yè)、林業(yè)、園藝和植保相關的研究所和高校及農林技術推廣機構等當?shù)氐目萍剂α?將有機食品生產示范基地與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結合起來,共同研究適合遂昌有機生產的技術體系,包括病蟲草害防治技術、土壤培肥技術和輪作套種技術。有機農業(yè)病蟲草害防治工作是有機生產的難點,但要把握一個總體原則,就是要以農藝措施防治為主要手段,避免大面積的單一種植,建立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平衡的農林生態(tài)體系,實現(xiàn)健康栽培,再輔之以恰當?shù)纳?、物理措施。從選種、選苗開始加強生產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管理,預防病蟲害發(fā)生,將其抑制在萌芽狀態(tài),以達到病蟲草對作物不構成危害和減產的后果。土壤培肥方面,要提倡和積極推廣目前比較成熟的果園與豆科作物及綠肥如苜蓿的間作、覆蓋技術,種養(yǎng)結合技術等,利用間作作物、覆蓋物、畜禽糞便培肥果園。在有機食品生產面積大的區(qū)域,要集中畜牧養(yǎng)殖業(yè),提供足夠的有機肥源,滿足有機食品基地肥料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