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9-19 18:27:5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精神年齡和心理年齡的區(qū)別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 嬰幼兒 自閉癥譜系障 礙早期篩查 早期診斷
分類號 G760
自閉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發(fā)育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社會互動與交流的缺損以及重復的、局限的行為或興趣。ASD最早的癥狀出現(xiàn)在生命的頭一兩年,但是診斷的平均年齡通常為3歲。美國兒科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2007)建議在18個月和24個月時對幼兒進行ASD的普遍篩查。對ASD的早期篩查與診斷有助于增加兒童從早期干預中獲益的機會。因此近年來國內外的研究者和臨床醫(yī)生試圖越來越早地識別ASD,開展了對3歲以下的嬰幼兒進行ASD的早期篩查和診斷,并取得了一定進展。
1 ASD的早期行為跡象
由于尚未發(fā)現(xiàn)ASD的生物學標志,因此其篩查和診斷主要以兒童的行為特征和發(fā)育史為基礎。了解ASD的早期危險信號,有助于ASD的早期篩查與識別。
在社會互動與交流方面,父母提到ASD兒童在生命的頭一年中,會出現(xiàn):極端的氣質和行為(包括易激惹和令人擔憂的被動);目光接觸差;對其他人的聲音(尤其是喊名字時)反應不佳;嘗試進行游戲與互動的行為差;注視物體的興趣勝過對人的興趣;不會用手表達自己的需求或出現(xiàn)較晚;反復咿呀發(fā)聲少;缺少興奮的、快樂的、互動性的情緒表達等。在重復和刻板的行為方面,這類行為最早會在什么時間出現(xiàn)尚未達成共識。嬰兒在正常發(fā)展中也會表現(xiàn)出節(jié)奏性的重復動作,如踢腳、揮手、彈跳、敲打等,在某種方式上與年齡較大的自閉癥兒童相似。這種重復行為在第一年是常見的,但在一歲后會減少。父母的回顧性報告指出,刻板行為一般出現(xiàn)在2歲,而非生命的第一年。2歲時某些兒童身上的刻板重復會達到臨床界值。在2歲和3歲時,ASD癥狀集中在社會互動和交流方面,并且經常伴隨有多方面機能的滯后,包括動作和非言語的認知發(fā)展。
綜合國內外有關ASD早期行為特點的研究成果,下面對ASD的嬰幼兒在社會交流與互動、語言與認知發(fā)展、動作發(fā)展以及其方面特點進行了概括,見表1。
2 ASD的早期診斷程序及方法
Bishop等人在2008年時提出對ASD的早期診斷應遵循群體篩查、重點篩查和最終診斷這樣的程序,建議從多維度、多領域進行ASD的早期診斷,包括醫(yī)學方面的檢查(主要是通過檢查聽力和視力來排除感覺損傷,進行基因檢測和神經學的檢測)、對父母的訪談、專業(yè)工作者對兒童的觀察、對兒童進行發(fā)展及語言測驗等。國內鄔方彥等人擬定了一套在社區(qū)兒童中進行自閉癥篩查的流程:幼兒在18個月進行預防接種或常規(guī)體檢時,在社區(qū)醫(yī)院用《幼兒自閉癥篩查表(中文版)》(the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CHAT-23)A部分問卷來做初步篩查;篩查為陽性的需轉至二級或三級醫(yī)院兒??朴肅HAT一23的B部分做進一步篩查;初篩陽性者以及任何通過篩查,但被非專科醫(yī)生、教師或家長懷疑為ASD的孩子由三級醫(yī)院專科醫(yī)生進行評估、診斷,評估異常者建立??撇∈罚袨殡S訪干預對象。Chien等人在2009年時提出對ASD兒童的兩階段篩查方案,第一階段用《父母擔憂問題核查表》(the Parental Concem Checklist,PCC)對父母擔憂的兒童發(fā)展問題進行核查,按篩查結果分為正常組、臨界組和高風險組。第二階段對于臨界組直接用《幼兒自閉癥篩查表(修訂版)》(the Modified Checklist for Autism inToddlers,M-CHAT)進行再次核查,高風險組直接用《自閉癥診斷訪談量表修訂版》(the Autism Diagnostic Interview-Revised,ADI-R)進行診斷。
2.1 初級水平的篩查及工具
群體篩查即初級水平的篩查,主要是針對一般人群中有風險的兒童進行篩查。初級水平的篩查工具適用于基層保健場所,下面是一些常用ASD的初級篩查工具。其中敏感性是指從人群中正確鑒別真陽性的比率,敏感性越高,說明工具正確鑒別ASD的性能越好。特異性是指正確鑒別真陰性的比率,衡量的是工具區(qū)分非ASD的優(yōu)劣程度。
《幼兒自閉癥篩查表》一直被廣泛使用,常作為對18個月幼兒的自閉癥核心癥狀的早期篩查工具。CHAT包括兩部分:9道父母回答的題目和5個專業(yè)人員觀察評定的題目。所有問題用“是”或“否”來回答,可以在5—10分鐘內完成。單獨采用CHAT敏感性不高,陽性發(fā)現(xiàn)率偏低,易出現(xiàn)漏診。
《幼兒自閉癥篩查表(修訂版)》在CHAT父母回答的9道題目的基礎上增加到23個題目,刪除了專業(yè)人員觀察的項目,比原先的量表更為精確,可作為有效的篩查工具。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是0.87和0.99。
《幼兒自閉癥篩查表(中文版)》是將M—CHAT的23個題目與CHAT的觀察部分結合在一起并翻譯成中文而形成的一個篩查工具。該工具適用于心理年齡為18—24個月齡的幼兒。用不同的判別標準計算出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指標有所區(qū)別。在父母問卷部分的23道題目中,如果有6道題沒通過,該工具的敏感性為0.84,特異性為0.85;23道題目中,有7個核心項目,如果其中2項不通過,則該量表的敏感性為0.93,特異性是0.77。觀察部分5道題,其中有一道題測量兒童的心理年齡,其余4個項目中任意2項不通過,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0.74和O.91。Wong等人建議用父母問卷部分進行最初篩查,篩查陽性的可由經過培訓的健康專家進行觀察評定。國內研究表明,CHAT一23可以作為早期發(fā)現(xiàn)兒童自閉癥的一種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篩查方法。
《第一階段的廣泛發(fā)育障礙篩查測試》(Stage 1 ofthe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Screening Test Ⅱ,PDDST—Ⅱ Stagel)適用于基層醫(yī)療部門的初次篩查,包括22個項目,描述的是12-24個月兒童的典型行為。選項為“是,通常是這樣”或“否,通常不是這樣”。如果有5個或5個以上回答“是”,就被認為有ASD的風險。
《自閉癥特質早期篩查表》(the Early Screening forAutistic Traits,ESAT)適用于14-15個月的幼兒。工具有兩種形式,4個項目的EAST和14個項目的EAST。4個項目的ESAT是預先篩查工具,由養(yǎng)育者對有關兒童在游戲、情緒表達和對刺激反應方面的問題做出回答,一般只需3分鐘。如果幼兒在4個項目中有1個以上不通過,就被篩查為陽性。14個項目的ESAT要求由養(yǎng)育者和心理學工作者回答有關兒童行為的問題。3個或3個以上不通過就算是陽性。ESAT的敏感性較高,特異性偏低。EAST的優(yōu)勢在于4個項目的版本非常簡潔,操作方便,因此增加了實用性,但同時也可能增加假陽性的比例。
《1歲核查表》(the First Year Inventory,YFI)是專門針對12個月嬰兒的ASD篩查量表,包含63道由父母回答的題目。該工具包括“人際一溝通”和“感覺一調節(jié)”功能兩類,容易操作,可能是很有前景的篩查工具,但題目太多,敏感性和特異性等測量指標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父母擔憂問題核查表》是由臺灣學者Lung等人編制的中文版的篩查表,包括8個用“是”或“否”來回答的問題,涉及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和人際溝通四個方面的發(fā)展,針對父母對6-18個月嬰幼兒發(fā)展過程中所擔心的問題進行核查。該工具操作簡便,容易實施,但目前有關該工具的研究還比較少。
《嬰幼兒核查表》(The Infant-Toddler Checklist.ITC)是《溝通與象征發(fā)展量表》(Communication and Symbolic Behavior Scales Developmental Profile,CSBSDP)的一個組成部分,包括24個有關人際溝通發(fā)展方面的問題,還有一個是詢問父母對孩子的發(fā)育是否擔憂的問題。該工具用于檢測6-24個月的嬰幼兒是否存在溝通方面的問題。雖然ITC并非專門針對ASD制定的篩查工具,但研究表明,ITC在篩選高風險ASD和其他發(fā)育延遲的兒童方面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均為0.89。Wetherby等人對5385名幼兒用ITC進行了篩查,結果顯示敏感性為0.93,未報告特異性指標。如果需要將ASD與其他發(fā)展障礙區(qū)分開來的話,還需要做進一步的評價。
Dababnah等以及Barton等對ASD初級篩查中常用的各種篩查工具進行了總結,見表2。
2.2 重點篩查及工具
重點篩查即二級水平的篩查,是針對發(fā)育延緩或可能有發(fā)育延緩風險的兒童進行的篩查。二級水平的篩查目的主要是區(qū)分兒童是ASD兒童還是其他發(fā)育障礙兒童。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二級水平的篩查工具。
《自閉癥行為核查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共由57條有關自閉癥患兒的感覺、行為、情緒、語言等方面異常表現(xiàn)或癥狀的項目組成。ABC的評定標準為根據每一項目在量表中的不同負荷分別計1、2、3、4分,將各項得分相加成量表總分,總分越高提示兒童自閉癥癥狀越嚴重。ABC的敏感性為0.76-0.97,特異性為0.38-0.58,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6。
《2歲自閉癥兒篩查測試》(The Screening Test forAutism in Two-Year-Olds,STAT)是專門針對ASD的篩查工具,原先主要適用于24—36個月的幼兒,后來的研究表明,STAT也適用于2歲以下的嬰幼兒,由經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員在與兒童的互動中觀察兒童在模仿、游戲和交流領域的表現(xiàn),大約需要20分鐘。測試包括12項活動,按通過或失敗來記分。該量表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指標較為理想,分別為0.95和0.73,STAT似乎是將ASD與其它發(fā)育延緩問題區(qū)分開的頗有發(fā)展前景的篩查工具。
《第二階段廣泛發(fā)育障礙篩查測試》(Stage 2 of The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Screening Test Ⅱ.PDDSTⅡ Stage 2)主要用于發(fā)育門診,包括14個項目,用于區(qū)分ASD和其它發(fā)展延遲問題,其敏感性為0.73,特異性為0.49。《第三階段的廣泛發(fā)育障礙篩查測試》(Stage 3 of The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bcreemngTest Ⅱ.PDDST-Ⅱ Stage 3),用于??崎T診,包括12個項目,可以對疑似AsD的兒童進行更為細致的篩查,其敏感性為0.58,特異性為0.60。
《兒童自閉癥特質的嬰幼兒篩查表》(the Baby andInfant Screen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Trmts,BISCUIT)主要適用于17-37個月的幼兒,由父母報告,同時兒童也要在場。該量表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有62個項目,測量自閉癥、未分類的廣泛性發(fā)育障礙(PervasiveDevelopmental Disorder Not Otherwise Specified,PDD-NOS)的核心癥狀,不做診斷,約需20分鐘,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7。第二部分有65個項目,測量伴隨ASD常會出現(xiàn)的行為癥狀,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6。第三部分有17個項目,用來評估ASD兒童常見的挑戰(zhàn)(攻擊/破壞行為、刻板行為以及自我傷害行為),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O.91。BISCUIT的敏感性為0.93,特異性為0.87。研究表明,BISCUIT對于疑似有發(fā)展延遲的兒童(二級水平的篩查)更為敏感。該量表的優(yōu)勢在于專業(yè)人員可以靈活選擇量表的第二和第三部分(時間不允許就可以省略不用),還可作為一種檢測早期干預效果的工具。
《嬰兒自閉癥觀察量表》(the Autism ObservationScale for Infants,AOSI)是專門針對6—18個月嬰兒的篩查工具,包括18個項目,通過半結構化的游戲活動來觀察、評價兒童在目光接觸、視覺跟蹤、社會性微笑和社會興趣方面的行為特點。評價過程一般需要花費15—20分鐘。該量表具有很好的評分者內部一致性信度,重測信度為中到良,并有很好的預測效度,敏感性為0.84,特異性為0.98。
《溝通與象征發(fā)展量表》(Communication andSymbolic Behavior Scales Developmental Profile,CSBS DP)是一個用于評價12-24個月齡幼兒溝通與象征能力的標準化工具。該工具包括三部分:父母問卷ITC、《養(yǎng)育者問卷》(Caregiver Questionnaire,CQ)和《自閉癥危險信號量表》(The Scale of Red Flags for autism,SORF)。ITC用于初級階段的篩查,篩查為陽性的兒童,可以用SORF來進一步評估嬰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SORF要對幼兒進行面對面的直接觀察,對其與父母和醫(yī)生互動過程中的行為進行錄像,然后評分。在評價過程中,養(yǎng)育者要在場,鼓勵兒童進行自發(fā)的溝通和游戲。評價時熱身時間大約為10分鐘,評估需要30—40分鐘。SORF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O.87和0.75。CSBS DP不僅適合于ASD年幼兒童的篩查,具有良好的預測效度,而且能為干預計劃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Dababnah等人對ASD重點篩查中常用的各種篩查工具進行了總結,見表3。
2.3 最終診斷及工具
最終診斷可以參考美國精神病學會2013年出版的《精神障礙診斷和統(tǒng)計手冊》(第五版)診斷標準,借鑒有關ASD的診斷工具,由??漆t(yī)生做出評估。下面介紹的兩個工具在國外被普遍認為是ASD診斷的黃金標準。
《自閉癥診斷訪談量表》(修訂版)(the Autism Diag-nostie Interview-Revised,ADI-R)是ASD診斷中應用最廣的半結構化訪談。ADI-R提供可以量化的分數(shù),用以說明兒童在交流、社會互動和局限的重復行為方面癥狀的嚴重程度。對于3歲以下兒童,這個工具的效度尚未確立。目前幼兒版本的量表正在發(fā)展之中。由于修訂工具尚未普遍使用,因此在應用這一工具來解釋3歲以下兒童的分數(shù)時要謹慎。
《自閉癥診斷性觀察量表》(the Autism DiagnosticObservation Schedule-Generic,ADOS-G)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自閉癥診斷工具,是在半結構化的情境中觀察兒童在人際、互動、交流和游戲或重復中的表現(xiàn)的工具,適用于2歲以上的兒童。ADOS-G由4個模塊組成,每個模塊針對語言技能水平不同的兒童,由一系列標準化的任務組成,用來引發(fā)兒童在交流、社會互動、局限的重復。模塊1適合于年齡很小的兒童,沒有言語或只有單個詞匯;模塊2適合2-3歲的兒童,能說短語;模塊3和4適合年齡較大的兒童。每個模塊一般需要30分鐘。Luyster等人于2009年對ADOS進行了修訂,增加了《嬰幼兒模塊》(Autism Diag-nostic Observation Schedule-Toddler Module,ADOS-TM),將適用范圍擴展到實足年齡和非言語智齡大于12個月且實足年齡小于30個月的嬰幼兒。
3 ASD早期篩查與診斷的問題
近年來,國內外對ASD的早期篩查與診斷取得了很多進展,對2歲幼兒進行ASD的準確診斷已成為可能,一些測量工具得到了廣泛認可,并且出現(xiàn)了不少頗有前景的早期篩查工具,這有利于盡早檢測出有風險的ASD兒童,并及早加以干預,但同時ASD的早期篩查與診斷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zhàn)。
首先,目前較公認的ASD早期診斷意味著在對2歲以下幼兒進行診斷,但有關ASD的早期篩查和評估工具關注的領域、強調的重點有差異,在操作方法、使用成本、測量指標、適用年齡等方面各有千秋,既給研究者和實踐工作者帶來許多選擇的機會,同時也會造成測查結果的分歧與混亂。因此,未來的研究需要對現(xiàn)有評估工具進一步加以提煉和完善,形成能夠普遍認可、廣泛推廣的篩查與診斷工具。其次,國內康復機構對ASD評估工具的滿意度并不高,原因在于國內的ASD的篩查與診斷工具主要以引進為主,自主開發(fā)的適合本土文化和語言特點的工具較少,在ASD的早期篩查與診斷方面還需要大力研發(fā)符合國情、實施方便、成本低廉、與國際接軌的有效工具,在篩查與診斷流程方面也需要考慮到各種成本與診斷效果的問題。再者,評估工具在與特殊教育計劃、康復訓練工作的結合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對于國外較為成熟的診斷工具、具有診斷和教育指導功能的量表尚未及時引進。另外,雖然早期診斷有助于及早進行有效的干預和治療,但隨著診斷年齡的提前,錯診和漏診的可能性會增加,有些兒童在早期篩查時發(fā)展正常,但之后出現(xiàn)退化或停滯不前,容易被漏診,而有些兒童可能在診斷時表現(xiàn)出自閉癥的虛假癥狀,但之后又出現(xiàn)正常發(fā)展,這些都會給家庭帶來負面的影響。隨著早期篩查與診斷年齡的提前,診斷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值得關注。
4 ASD早期篩查與診斷的建議
4.1 加強嬰幼兒的健康監(jiān)測與ASD的早期篩查工作
國內一直沒有關于ASD的流行病學數(shù)據,一些地區(qū)的報告顯示ASD的發(fā)病率要低于國外的報道,這是國內ASD的現(xiàn)實情況還是健康監(jiān)測不足等原因所致?政府有關部門及機構不僅需要在嬰幼兒的健康監(jiān)測方面出臺相關政策,而且需要聯(lián)合科研院所通過網絡、社區(qū)宣傳手冊、各種媒體等渠道大力宣傳普及兒童心理行為發(fā)育及ASD相關知識,提高民眾對ASD的認識水平和覺察意識,健全ASD的早期篩查與干預機制,在社區(qū)和鄉(xiāng)鎮(zhèn)公共衛(wèi)生服務系統(tǒng)中盡早完善城鄉(xiāng)居民健康檔案的建立,將ASD的早期篩查納入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體系,結合嬰幼兒保健工作,探索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ASD早期篩查與診斷程序,規(guī)范ASD的早期篩查工作。
4.2 加強對康復機構和社區(qū)基層保健人員的培訓
各種康復機構的從業(yè)人員在ASD的知識與技能水平方面亟待提升,社區(qū)基層保健人員在ASD的早期檢測和篩查中應該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因此要加強對各種康復機構從業(yè)人員和社區(qū)基層保健人員的專業(yè)培訓工作,對于ASD的早期行為跡象及診斷標準、篩查程序、實施方法、工具的規(guī)范使用方面等進行專業(yè)指導與培訓,提高基層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水平。
4.3 選擇適當?shù)腁SD篩查與診斷工具
目前國內外有關ASD的早期篩查與診斷工具不斷豐富,還有一些專門針對嬰幼兒的測量工具,這些工具在敏感性和特異性上各有特點,在測量方式和操作要求上有所區(qū)別。在各種篩查工具的選擇上,既要考慮到工具的測量屬性,還要考慮到工具的實用性和使用成本,并與干預訓練有機結合起來。有些工具適用于不同階段的篩查,但不能進行診斷,不能濫用和誤用。有些工具還有待在實踐中不斷檢驗。
4.4 綜合各種信息全面評估兒童的發(fā)展水平
父母(或養(yǎng)育者)的評價、專家的觀察與診斷都會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是養(yǎng)育者對于要考察的問題沒有較精確的理解,因此可能會導致高估或低估兒童的能力。專家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少,沒有機會去評價兒童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現(xiàn),不太可能像養(yǎng)育者那樣能注意到那些不常出現(xiàn)的行為。因此,在做出診斷時,要盡可能地全面收集信息,將臨床觀察和父母(或養(yǎng)育者)的報告結合起來,將臨床醫(yī)生的診斷與心理學工作者的評價結合起來。
除了使用標準化的篩查與診斷工具外,在ASD兒童的評估中還應進行綜合的心理評估,包括:認知評價;社交、情緒和行為功能的評估;當前適應功能的評價;以及言語一語言交流的評價。此外,兒童的早期發(fā)展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因此在進行ASD的早期診斷時,除了以兒童發(fā)展的一般水平為參照外,還要充分考慮到發(fā)展的不均衡性和個體差異性。在評價疑似ASD的嬰幼兒時,不僅要考慮人際交流方面的缺損,而且還要考慮氣質的基本維度,考慮文化的差異對兒童的社會性和交流行為方面的影響。
5 結語
【關鍵詞】中小學舞蹈認識思考
舞蹈是一門結合了音樂、美術、詩歌等體裁的綜合性藝術,是人類表達情感最原始和最直接的藝術形式,它以一系列美化的肢體動作和神態(tài)來激起人們對美的感受和對美的共鳴。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小學舞蹈,它的地位、作用及社會功能越來越得到了大家的矚目。但近年來,縱觀大大小小的展演和比賽,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大舞臺綻放艷麗多彩光茫的中小學舞蹈,是否符合中小學生年齡段的特點?是否具有校園舞蹈所特有的特征?是否染上了本不該有的成人或專業(yè)舞蹈團體的色彩呢?以上的種種疑問讓我不禁感慨:“當今社會,做為中小學舞蹈的教育者,我們應該讓孩子們舞什么?怎樣舞?為誰而舞?”
一、 “舞什么”――探索當前中小學舞蹈選材的方向
1、“舞”符合中小學生心理年齡層的作品。
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黑格爾認為:“兒童是最美的,兒童的美不在于身體的,而在于表情的、動作的和語言的諸方面表現(xiàn)出來的天真無邪、幼稚無欺的心靈。”當下一些學校為了追求名利和作品的難度,不惜犧牲學生去改編或者是“硬搬”一些與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心理年齡不相符合的高難度成人的舞蹈作品,雖然在舞蹈作品風格的把握上很準確,學生表演的也很出色,但是給觀眾或多或少地留下“小大人”的印象。只有創(chuàng)作出符合他們心理年齡和審美情趣的作品才會具有感染力、生命力,學生的表演和觀眾才能產生共鳴。如舞蹈《āáǎà》冠名獨特新穎,內容符有童趣。作品巧妙地將漢語拼音教學與舞蹈藝術相結合,講述一群農村男孩和一個城市女孩一起學習玩耍的故事,充分反映了孩子們快樂成長的童年幸福生活。簡單的故事,樸實的舞蹈動作,少了一些深思與專業(yè),卻讓現(xiàn)場觀眾多了一份感動。
2、“舞”與中小學生校園生活密切相關的作品
聞一多先生曾在他的《說舞》中談道:“舞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充實的表現(xiàn)”。古住今來,人們總是把舞蹈作為表達情感的最好方式。而中小學舞蹈作品的創(chuàng)作就應該“舞動校園”體現(xiàn)校園、課堂、學生的活動,真正貼近他們心靈、表達他們心聲,反映出校園所特有的氣息。舞蹈《橄欖綠的體驗》就是一部典型的反映中學生風采的作品,它以當代中學生的校園生活為源泉,結合現(xiàn)代舞與踢踏舞的舞蹈元素,表現(xiàn)了一群中學生在軍訓時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故事。充分展現(xiàn)了當代中學生活力、時尚、激情、向上的風采。使學生在輕松、快樂、自由的氛圍中舞蹈,并在舞蹈中體會學習的快樂和校園集體生活的美好。
3、“舞”有時代感的現(xiàn)實體裁作品
任何藝術作品都是服務于它所處于的那個時代,都是要反映特定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人和事,跟不上時代的藝術作品就不可能有它的立足之地,就失去它生存的價值,中小學生舞蹈也不例外。今天我們正進入一個高速信息化的時代,世界每天都在變,孩子也和我們一起感受時代的變遷,對新生事物、國家的發(fā)展以及社會的熱點問題比較關注。因此在創(chuàng)作作品時,我們完全可以利用他們這一心理特點,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感的作品如:環(huán)保、地震、留守兒童、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題材的中小學生喜聞樂見舞蹈作品。
4、“舞” 具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歷史題材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文化積淀的泱泱大國,對中國悠久而豐富的歷史文化中小學生們通過課堂學習已有所認知。因此我們的中小學校園舞蹈可以從多角度,多層面上來思考,結合歷史題材中具有重要內涵和教育意義的東西,通過藝術的形式進行演繹小故事大道理。如具有趣味的歷史小故事 《孔融讓梨》;具有歷史教育意義的題材《不能記卻的記憶》等。通過這些舞蹈學習, 讓學生去親身體驗,領悟故事所涵蓋的深刻意義,從而激發(fā)中小學生學習和了解歷史的積極性,加深了對歷史的理解,,進行愛國主義的教育。
二 、“怎樣舞”――探索怎樣打造優(yōu)秀的中小學舞蹈作品
1、科學、規(guī)范的形體訓練
形體訓練看似是學生的外部動作技巧,本質上對其內在的藝術氣質、修養(yǎng)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完成一個完整的、有質感的、突出的中小學舞蹈作品的首要步驟。苗條、挺拔、勻稱的“形體美”并不是通過一兩次的訓練就能奏效,必須通過科學系統(tǒng)、長期規(guī)范的訓練才能實現(xiàn)。中小學生的形體訓練應主要包括:基本站立姿勢、手位腳位練習,氣息的通暢以及把上把下一系列基本功的訓練??山Y合芭蕾基訓“開、繃、直、立”的訓練宗旨,從身體的各個部位(頭、肩、胸、腰、腿、腳)入手通過局部到整體的綜合訓練,使學生身體的不同部位分別具有一定的開度、軟度、延伸、收緊、放松、力量、控制等,把身體的各部位充分“解放”出來,再根據中小學生身心特點結合古典舞、身韻、民族民間舞蹈,序漸進的進行綜合性基本功訓練,為舞蹈作品的塑造開拓卓有成效的道路。
2、專業(yè)、準確的風格把握
舞蹈的風格指“舞蹈作品思想、形象、形式特點的總和,舞蹈風格蘊含著歷史、時代、民族、階級、社會的以及舞蹈家個人的經歷、個性、氣息和審美觀等因素,是長期穩(wěn)定的客觀存在。”中小學舞蹈不但要訓練學生有一個靈活自如的表演形體,還必須讓學生們準確掌握各種不同舞蹈的風格,這也是中小學舞蹈學習中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1)抓住舞蹈特有的審美特點
每種體裁的舞蹈都有著其特有的審美特點,這就要求中小學舞蹈教師深入生活,加強學習,不斷積累和了解民族民間文化,對舞蹈作品的文化背景、地域環(huán)境、民族性格特征等給學生們進行全面的傳授。以蒙古族的舞蹈為例:生活在大草原上的孩子們,以游牧狩獵為主要的生活方式,造就了蒙古族孩子坦蕩、強悍、不羈的、勇敢的性格,只有將蒙古族民族民間舞蹈所特有的自信和豪氣表現(xiàn)出來。才能真正地體現(xiàn)中小學生民族民間舞蹈作品的風格。
2)重點剖析動作體態(tài)的由來
中小學舞蹈作品是在深入體驗中小學生生活后,從中篩選出具有本質意義和主流走向的生活素材。再經過藝術提煉、加工成為擁有舞蹈性的藝術形象。舞蹈《小小小小鳥》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作品,作品中孩子們俯身扮演的小鴕鳥栩栩如生,呈現(xiàn)出特殊的藝術親和力。舞蹈動作、服裝以及燈光的配合,非常形象和準確的表現(xiàn)出鴕鳥和人類和諧共存的感人故事,作品中大多數(shù)動作都是模仿小鴕鳥的動作演化而來的。教師只有充分地剖析舞蹈中體態(tài)動作的由來,發(fā)揮中小學生善于模仿的天性,讓學生認真觀察和模仿主題動作,使整個作品的動作風格完整統(tǒng)一,才能體現(xiàn)舞蹈的規(guī)范性,風格的精準性。
3)始終融入深刻的情感表達
情感表達是中小學舞蹈表現(xiàn)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在如何引導和啟發(fā)學生的情感上下功夫。讓學生在舞臺上少幾分刻板,多幾分自然和真情,這正是對于舞蹈風格最本質的體現(xiàn)。
a“口傳身教”
如何使學生更好的理解一個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內涵,除了教師自身要有足夠的舞蹈修養(yǎng)之外,也要有相當?shù)恼Z言修養(yǎng)。教師通過“口傳”,用生動、精練、親切的語言啟發(fā)學生表現(xiàn)作品。通過“身教”,用兩種示范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讓學生一看就能明白到底怎樣跳才能表達音樂所要傳遞的情感,舞蹈語匯所要表達的含義。
b“眉目傳情”
中國的古典舞中有““行隨意動,眼隨手動”一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是表達感情最直接最真實的外部傳感器,舞蹈中優(yōu)美的舞蹈動作只有在相應的眼神中才能達到藝術的升華和超生活的境界。這也是學生舞蹈能力、舞蹈氣質、與舞蹈姿態(tài)形成的關鍵。
c“形神兼?zhèn)洹?/p>
所謂“觀其舞,看其功,查其色,鑒其貌?!敝行W舞蹈教學中在讓學生理解動作要領的同時,更要強化學生舞蹈意念的作用,講究外練韻律感,內練心靈感,引導學生仔細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音樂的情感中,做到形神兼?zhèn)洹_@也是學生藝術修養(yǎng)與審美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
4)舞蹈服飾與作品風格的完美統(tǒng)一
舞蹈服飾是舞蹈表演中最為重要的道具,形成了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服飾文化審美特征。舞蹈服飾的風格也是舞蹈風格的一個重要方面,它蘊含著這個舞蹈的氣韻和情感。正應它的對舞蹈的特殊作用,教師更應抱著嚴警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作品,考究舞蹈作品與服飾的協(xié)調性和統(tǒng)一性,關注中小學生舞蹈服飾的年齡特點,設計出童真童趣的、附合舞蹈作品風格的服飾。
3、比金牌更可貴的團隊建設
中小學舞蹈多為集體舞,要求整體效果,需要團隊成員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作,把個人利益和集體目標聯(lián)系在一起,想團隊之所想、急團隊之所急、共享團隊成功的集體歸屬感。因此,在舞蹈教學和活動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貫穿思想品格教育的內容,把團隊精神滲透、落實到每一個教育細節(jié)。從排練場地鞋子、包的擺放;排練時的服裝、發(fā)型;刮風下雨的堅持排練;演出前的相互鼓勵;演出時的搶裝換衣;帶病堅持完成演出等過程中,讓孩子們共同克服困難,在分享喜悅中提升團隊的凝聚力,為舞蹈作品的順利完成打下堅實基礎。
三、“為誰舞”――探索當前舞蹈教育的發(fā)展前景
眾觀近幾年各級各類的中小學舞蹈比賽,我們可以看到中小學生舞蹈向“高、精、尖”的培養(yǎng)目標發(fā)展。參加舞蹈比賽的中小學生一屆比一屆更加專業(yè),無論創(chuàng)作作品或學習劇目,在編創(chuàng)的手法與表演上都可與專業(yè)媲美。一些學校急功近利,不但過分地玩弄技巧還不稀花重金聘請專家進行編創(chuàng)。外請的專家能不能立刻接受中小學生的舞蹈程度和心理狀態(tài)?能不能一下子就抓住孩子的感受進行創(chuàng)作?還有待于我們思考。
舞蹈教育它是教育與藝術的結合體,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一種教育。因此,她與舞蹈專業(yè)有所區(qū)別,應秉著“面向全體,普及教育”、“以人為本,快樂成長”的教育理念。讓全體學生能夠學習跳舞,能夠參與其中,通過舞蹈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表達人的喜、怒、哀、 樂。在舞蹈天地中舞出自我,放飛快樂。
1、“以人為本” ――為鑄造中小學生體能發(fā)育和體格發(fā)育而舞
體能發(fā)育和體格發(fā)育是肢體發(fā)育的兩方面。體能是指身體各器官的機能,如身體的攝取、排除等。體格是指人的形態(tài)結構,如生長發(fā)育水平、形體等。中小學舞蹈的很多動作都是針對身體的柔韌度和控制度而設計的,為此,在做這些舞蹈動作的時候有助于身體各個器官的運作以及促進學生生長發(fā)育。為此,中小學舞蹈是為鑄造中小學生體能發(fā)育和體格發(fā)育而舞。
2、“以人為本”――為培養(yǎng)中小學生集體榮譽感及合作精神而舞
中小學舞蹈一般都是以群舞為主,群舞更注重的是動作的整齊性,在排練或演出的時候,整齊的隊形,統(tǒng)一的動作,常常是衡量整體美感的標準之一。通過這種整體性的訓練,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養(yǎng)成一種自覺守紀律、主動關心幫助他人、注意集體合作的良好習慣。為此,中小學舞蹈為培養(yǎng)中小學生集體榮譽感及合作精神而舞
3、“以人為本”――為提高中小學生的審美修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而舞
凡是審美教育,都必須通過鮮明生動的形象來感染人,使人產生美感,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美育所利用的形象,可以通過視覺和聽覺兩種感官來接受,而這些正符合了舞蹈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藝術的特點?;顫?,跳躍的節(jié)奏是美的,健康優(yōu)雅的體型是美的,圓潤、舒展的動作是美的,跳舞時快樂、歡欣的笑臉是美的。美麗的音樂,美麗的道具,美麗的服裝,還有舞臺上絢麗的燈光、布景,一切眼睛能看到的,耳朵能聽到的無不充滿著生機與活力,散發(fā)著美麗的誘惑。而學生在通過跳舞享受美育的時候時還可以啟發(fā)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為此中小學舞蹈為是為提高中小學生的審美修養(yǎng)和創(chuàng)造能力而舞。
當今,中小學舞蹈存在著的諸多問題和困境,這些問題目前都沒辦法逐一解決,但我們相信,在主席“中國夢”的指導下,在“以人為本”,為孩子的幸福、愉悅、美麗、成長而舞的宗旨下,我們的中小學舞蹈將如一朵璀璨的明珠綻放在中國教育發(fā)展前進的道路上!
參考文獻
[1]雷娟娟.中小學舞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教學與管理.2009(02).
[2]楊仲華,溫立偉.舞蹈藝術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關鍵詞:有效教學;學習興趣;自主學習;有效性
在地理課堂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探究地理問題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和教學過程,并且注重學法指導,促進其有效學習,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個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嘗試。
1.注重課堂教學中的情感交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目前,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地理教師過多注重了知識目標而忽視了情感目標。我們有時拘泥于課本,強調地理事實,強調記憶,缺乏地理情趣,又或者過于嚴謹,過于強調地理思維,不生動活潑。由于年齡的差異導致的“代溝”,有些教師容易產生責怪學生不配合、不適應老師的想法。其實我們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使自己的心理年齡年輕化,如何更好地適應學生,如何與學生產生“共鳴”。我們的工作對象是初中生,他們是感性的,他們喜愛的老師可以不嚴謹,但不可以不生動活潑。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策略。善于欣賞學生,善于換位思考,善于與學生溝通,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和藹可親地與學生平等地、民主地、朋友般地相處,就能得到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就能創(chuàng)設一個富有人情味的和諧課堂,這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2.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地理是一門很有趣味性的學科,我們應該充分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輔助教學手段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比如,在教學“世界的火山地震帶及其分布”一節(jié)內容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美麗地球”“地震破壞”對比強烈的圖片,視頻回顧我國汶川地震、日本3?11地震、四川雅安地震的場景,把學生帶入情景中,讓學生在深受震撼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地震的強大破壞力,激起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探索地震相關知識的極大興趣。當然,教無定法,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還應結合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比如,在課堂中采用游戲競爭、實踐模擬演示法,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主動參與,在游戲和比賽中學習,在激烈的角逐中把課堂推向,促進合作、促進競爭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注重讀圖等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地理教材中對地理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區(qū)別,它除常規(guī)的文字語言表述以外,在每個章節(jié)都安排了大量的地圖或其他的圖片,即我們常說的地圖語言。在地理課堂中尤其要注重引導學生讀圖、析圖、用圖、畫圖,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意識,盡量把地理知識融入到地圖中去理解。堂堂訓練,久而久之,學生在以后的地理學習中自然就會養(yǎng)成讀圖、用圖的好習慣。
此外,地理教師應教給學生一些繪制各種圖表的方法、適當?shù)慕y(tǒng)計分析知識以及地理問題的歸納方法等,然后指導學生通過資料的表達、地圖、各種圖表對地理信息進行全面、深入的歸類整理和分析。教師要特別注意去引導學生分析各種地理信息間的聯(lián)系、差異,力圖發(fā)現(xiàn)新的、更有價值的地理信息。
4.注重實施探索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重視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這導致學習只重視結果,而輕過程。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摧殘。而探索性地理教學就是主張讓學生通過自主地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掌握科學研究必須具備的科學方法,探究性地獲得科學概念,并逐步形成探究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
例如,在“海陸變遷”的學習中,教師可向學生展示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中發(fā)現(xiàn)海洋生物化石的圖片,由事實分析:喜馬拉雅山脈在地質年代是怎樣的地理環(huán)境?這些問題蘊涵著豐富的非智力教育因素,也就是說利用科學史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觀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具有很高的價值。此外,在地理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地理略圖,加強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地圖的運用是地理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中略圖的運用尤為重要。例如,學習世界地理“七大洲、四大洋”時,教師可讓每個學生參與“七大洲、四大洋”簡圖的繪制,在這過程當中學生會不知不覺地掌握它們的相對地理位置。地理略圖不僅能以最簡單的筆觸表現(xiàn)復雜的地理事實,也能揭示地理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顯示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系。地理略圖的運用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外閱讀;生活;名著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9646(2011)11-0037-02
誰也不能否認,各種形式的閱讀仍是人類認知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海德格爾曾說:“語言是人類心靈的家園?!蹦敲撮喿x無疑是這個“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人類在閱讀中不斷認識著自己和世界,也在閱讀中不斷地發(fā)展和擴大著這個世界,甚至從某種角度說,人類文明的推進,就是閱讀不斷推進的過程。
現(xiàn)代信息社會,更強化了閱讀的價值地位。應該說,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使閱讀融入我們的生活,使之成為我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不斷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生活中的閱讀不外乎四種情況,即詞句閱讀(如留言、警言、短訊、題目等)段落閱讀(如批示、笑話、提要、簡介、咨訊、專欄等)文章閱讀、書冊閱讀。我們閱讀教學無疑應對這四種形式的閱讀均應涉及。而書冊閱讀作為綜合性的,高級階段的閱讀形式更應引起我們閱讀教學的重視。特別是名著的閱讀,它融鑄了人類文明的精華,傳承著民族文化的精髓,名著閱讀的過程,就是人類文明傳承的重要形式,理應成為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根據2011年年初對西盟一中民46班和145班的學生進行調查顯示,,有23.1%的學生從不看課外書,即使老師組織看也只是把書放在桌上,擺在眼前裝模作樣,有69.2%的學生只在老師組織看課外書時看,不叫看時就不看,有7.7%的學生有時能自覺看課外書,但有時也不看,而且不做任何記錄,另外,沒有一個學生天天看課外書。因此,目前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實在不能不令人擔憂:
第一,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不夠多,閱讀視野不夠寬。尤其對經典名著閱讀嚴重不足,對科技讀物也非常不重視。從長遠來說,少量狹隘的閱讀會使學生走入到一個閉塞的“信息區(qū)域”中,容易形成一個偏執(zhí)的閱讀興趣,長此以往,學生會成為閱讀中的“井底之蛙”,而他們或許沉在井底尚不自知,更不知外面天空的寬廣與美好。就目前實際來說,課外閱讀量的嚴重不足也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自試行新教材以來,很多教師感觸最深的是學生知識面太窄,看的課外書少,很多問題無法交流。課堂內的一些問題因學生沒有接觸過此類知識而無法進行討論,自行解決,這樣老師不得不越俎代庖,影響教學效果,學生的很多能力無法得到鍛煉。
第二,學生的課外閱讀無計劃、沒有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我們知道,閱讀需要泛讀,也很需要有選擇性地進行精讀。大部分學生或沒有精讀的意識,或沒有精讀的意志,或不懂精讀的方法,或沒有養(yǎng)成精讀的習慣。一味地泛讀,會給學生留下多少有價值的“閱讀精華”呢?那么多可吸收可利用的寶貴的“文中財富”往往就在泛讀中“煙淡云清”,“飄然而去”了,何其可惜?。?/p>
第三,學生能堅持每天閱讀的意志比較薄弱。有一部分學生有時能夠自覺閱讀,但基本不讀的仍有不少學生。這一點,特別指的是在家中的閱讀情況。在家中,由于不像在學校有集體閱讀的氛圍,有老師的要求,這就需要學生能有較強的意志。而實際情況是,大部份學生堅持每天閱讀的意志比較薄弱。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對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作以下幾點分析:
1.課業(yè)負擔重。這一現(xiàn)象無論是邊疆的學校還是城市學校都是普遍存在的。雖說教材經多次改革,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但最終還是靠考試分數(shù)定乾坤的大趨勢,使得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不得不考慮要求學生做大量的練習?!邦}海戰(zhàn)術”充塞了學生大部分的空余時間。
2.書籍來源少。這是影響學生課外閱讀的重要原因。也是這里的學生與大城市學生的最大區(qū)別。大城市的學校圖書館、閱覽室藏書豐富,學生家中也有不少藏書,而邊疆地區(qū)卻很欠缺。邊疆地區(qū)的學校的圖書館、閱覽室的藏書數(shù)量太少。加上邊疆地區(qū)學生的家長文化程度不高,對課外閱讀不夠重視,甚至反對自己的孩子買課外書。他們認為課外書是閑書,會影響學習,學好課本知識就可以了。而更多的農村家庭經濟并不是很充裕,沒有太多的錢用來買課外書籍。家長意識也存在偏差,他們認為的課外書“應該”是作文書、教材輔導書等?!扒蓩D難為無米之炊”,書源匱乏,當然就影響大量地進行課外閱讀。
3.阻力沖擊大。如今邊疆地區(qū)家家戶戶也都有了電視,縣上、鎮(zhèn)上也擺設了不少臺球桌,開設了不少游戲室、網吧。部分學生迷戀于游戲,更多的學生把課余時間花在玩耍、看電視、或看從小攤買的廉價低質的漫畫等通俗讀物上。圖書室門口冷冷清清,幾乎無人光顧。閱讀的啟蒙教育太晚了,看書并不是為了領略文字世界的精湛,而是圖消遣,尋開心?!眹鈱W者將這一現(xiàn)象稱為“文棄”,并加以抨擊,久而久之,將會導致一代人的知識貧乏,思維貧乏,文學修養(yǎng)貧乏,這是十分可怕的。電視、游戲及通俗讀物形成了引導學生喜愛閱讀的阻力,而且這股阻力勢頭強大,不可忽視!
4.家庭氛圍淡。邊疆地區(qū)農村家庭的家長或因本身素質不高,不知道如何教育、幫助自己的孩子,或因認識有誤區(qū),認為孩子混到初三畢業(yè)就可以回家干勞動、娶妻生子了,孩子回到家中,要么讓孩子干勞動,要么讓其隨便玩耍,不重視孩子的學習。城鎮(zhèn)家庭的家長或因工作太忙,或因忙于打麻將,泡農家樂、燒烤店、等娛樂場所,再也擠不出任何一點時間來為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的學習是否進步,那是學校的事,家長只提供物質的幫助,家長們的這種錯誤心態(tài),當然就不可能重視自身的學習,不可能帶著孩子一起看書,在家庭中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孩子提供更多更好的閱讀條件了!
5.指導方法少。所有的教師都清楚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也意識到不能讓學生的讀書成為“放羊式”,任期發(fā)展,不管不問!但在如何指導上還沒有總結出科學的、系統(tǒng)的、有效的方法。特別是所有學生不能同時閱讀同一本書,感覺指導起來更有困難,有“無處下手”之惑!
在讀什么的問題上,我個人認為應該引入名著的閱讀。因為名著閱讀存在著明顯的優(yōu)勢。
第一,名著是人類文明的精華與濃縮,是一個人精神滋養(yǎng)的家園,應是一個人閱讀生活的主體。首先單就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來說,名著閱讀較之單篇文章閱讀的效果就要顯著得多,重要的多。盡管成功的單篇文章的精讀同樣有一個較完備的思維的進程,但那畢竟容量有限,承載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重任是勉為其難的。而名著閱讀以其容量大,思維進程長,又溶于生活體驗之中,更易于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其次,文學的體驗是一個開放性的過程,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學體驗的開放性,可以說給了學生充分的心理安全與心理自由的可能。其三,文學閱讀的過程往往貫穿著批判性思維的過程,而“批評性思維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動力和基礎,開發(fā)人的批判性思維就是開發(fā)人的創(chuàng)新思維?!盵1]在時代呼喚創(chuàng)新精神的今天,名著閱讀的優(yōu)勢越發(fā)顯現(xiàn)。
第二,從閱讀多樣性,理解的多樣化的角度來看,名著閱讀比較名章閱讀更易于學生接受。從平時閱讀的目的來看,有積累性閱讀、消遣性、查閱性、印證性、釋疑性、擴展性、批判性閱讀等等多種,篇章教學只能以一、二種目標為核心,而這就無形當中與學生目前與將來的閱讀目的多樣性脫節(jié),使他們感到難以學以致用,甚至難以溶入生活。相反,名著閱讀因其將消遣娛樂性、積累、釋疑、批判性等溶為一體,更接近日常生活的閱讀實踐,顯然更易于學生接受。
第三,從學生的心理年齡來說,中學時代應該是文學閱讀的黃金時間。青少年是人生中不可重復的,有獨特價值的一個年齡階段,它的獨特價值首先就在于他的情感體驗是獨到的,成年時接觸名著與青少年時期接觸,其作用,其形成的體驗價值是不可相互替代的,無數(shù)成功人士的經歷提供了這方面的佐證。同時,青少年的思維特征更是偏于文學的、感性的。他們的心靈正是情感體驗饑渴,急需滋潤蘊育的時期。北師大王富仁教授就直接提出:“中學時代是文學閱讀的時代?!比绻覀兊恼Z文教學忽視名著閱讀這一環(huán),將大大錯過學生人生這一黃金時間,如果我們的學生僅局陷于習題集、課課練,那么我們民族的未來將是可悲的!一個民族的精神世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民族的競爭力取決于這個民族的精神力量,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取決于他的閱讀力量。因此一個不善于閱讀的民族絕對不會成為一個有精神力量的民族,也絕對不會成為一個有競爭力的民族。[2]
可能有人擔心,增加名著閱讀不僅增加教師教學負擔,更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這不符合減負的要求。其實這是非常典型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的淺見。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早就指出:“實踐證明,凡是除教科書以外什么也不讀的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這樣就可能把全部負擔轉嫁到家庭作業(yè)上去,使其加重,又反過來減少或全部侵占課外閱讀時間,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盵3]我們現(xiàn)實中的學生課外閱讀僅剩下課課練的強制與讀圖上網的一點點反擊,這不正是極端功利,應試的,違背教學應有規(guī)律的嚴重后果嗎?
我要我的學生愛上閱讀。因為它是生活的基石,是所有和世界接軌的人們樂此不疲的一項活動。透過文學,孩子們會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開心門接受新觀念、踏上卓越的大道去遠行。我相信:熱愛閱讀的孩子將擁有更美好的人生。所以,讓閱讀,特別是名著閱讀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吧!
參考文獻:
[1]岳曉東.批評思維的形成與西方現(xiàn)代教育和實踐的啟示》。
[2]朱永新.朱永新與孫云曉對話錄》。
[關鍵詞]藝術中專 民樂合奏 訓練
藝術中專器樂合奏課的設立,是為提高學生的協(xié)調合作能力及團隊精神,積累重奏合奏經驗,并為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更好把握演奏各種不同風格及用各種手法而創(chuàng)作的音樂作品,并在理解、欣賞這些音樂作品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礎。隨著演奏技術的不斷提高,大量的現(xiàn)、當代音樂作品(包括重奏、室內樂、合奏等)不斷涌現(xiàn)。這都對我們的民樂專業(yè)學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就如何提高藝術中專民樂合奏課的質量和效率,我在實踐中認為,應該在以下三個方面加強訓練。
一、增強學生用五線譜固定音高演奏的能力
藝術中專的民族器樂專業(yè)課教學,大多采用簡譜貫穿始終,而五線譜知識的獲得,則是通過基本樂理和視唱練耳課來進行。這樣就導致從主課教師到學生都對用五線譜固定音高來演奏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產生了五線譜學習和演奏實踐的嚴重脫節(jié)。在合奏訓練課上,當學生拿到一首用固定音高記寫的音樂作品時,往往不知所措,更不知從何下手(因為現(xiàn)在的許多音樂作品是用五線譜記寫,并有大量新的記譜方式)。更有甚者,連正確的音域音區(qū)都會搞錯,演奏出的音距離記譜音相距八度甚至兩個八度,指法弓法也不能正確劃分等。有人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實際上這就要首先改變觀念的問題,重視五線譜固定音高的演奏學習。只有觀念認識改變了,我們才能把專業(yè)主課與集體合奏訓練課還有樂理視唱練耳課等專業(yè)必修課相互結合起來,使這幾門課相互影響滲透,融會貫通。不能把使用五線譜固定音高演奏僅僅看成是改變用譜的問題,這樣做是為了使我們的傳統(tǒng)簡譜教學得到更好的補充、完善,使其能更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水平,全面提升其專業(yè)技能。這樣一來,我們除了用五線譜固定音高來演奏之外,還能更好借鑒吸收一些西洋樂器的知識技能。如管樂專業(yè)的學生,可用線譜演奏一下西洋管樂中黑管、雙簧管等樂譜,在熟悉線間位置的同時,增加一些如外國音樂分句、分段、呼吸連頓、吐音跳音技巧;拉弦樂器可以演奏小提琴、中提琴的一些片段,學習其指法、弓法等。既學習了線譜,又具有某些固定音高的感覺及概念,還可以學習西洋樂器的技巧方法為我所用,并能在理解這些音樂作品時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同時又可以掌握很多的新音樂記譜方法,對調性、音程、和弦、節(jié)奏等知識有了更深入更直接的體會,這里的很多方面在專業(yè)主課里是學不到的。學生在進行五線譜固音高的演奏中,對不同的調高會有一個從視覺到心理,從心理到實際音響的感知新認識。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并認識自己樂器在線譜上的具置、音域、音區(qū)與簡譜的對照比較,從而能清晰準確地表達音樂。不至于在演奏中出現(xiàn)實際音高和記譜音相差很多的笑話。
二、加強與提升學生的視奏能力
視奏能力的不足一直是我們專業(yè)院校學生的軟肋。在合奏訓練課中,筆者經常見到這樣的情形:一些聽了很多次的簡單而熟悉樂曲分譜發(fā)到學生手中后,在沒有標明各種表情記號及術語前,他們能自由隨意地奏出一些片段。但是,當我們標明了弓法和指法、換句氣口、強弱連跳等表情后,他立刻就會暈頭轉向,熟悉的片段也因此不能正確演奏。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學生平時就沒有得到很好的視奏練習,加上學生平時的演奏都是隨心所欲,只要把音符、節(jié)奏演奏出來就行了,根本沒有注意過還有這么多表情要求。當我們要求學生認真嚴格地演奏這些音樂,他們往往都不能勝任了。眼、耳、手協(xié)調能力也不夠好,也反映不過來了,這些都是缺乏有效的訓練導致而成。真是要很好地視奏這些音樂片段表現(xiàn)音樂意境,是必須要通過長期訓練,嚴格要求才能夠實現(xiàn)的。達到逐步提高學生的內心聽覺能力與各器官之間的協(xié)調協(xié)作能力。這樣的訓練應該在藝術中專就要得到應有重視與加強,從思想觀念的改變到加強實踐練習,都要提高學生的視奏練習的免疫能力。具體方法是:在合奏訓練前,有意識地讓學生齊奏線譜C大調音階(平均律、西洋大小調)、模進和和弦分解,然后找一些現(xiàn)有的簡單熟悉的片段或樂曲,(必要時老師還可以編配一些能適應學生演奏的音型織體)要求他們嚴格按照表情標記演奏。還可以集體演奏視唱教材中的譜例,(包括單聲部,二聲部等)必要時還可以把原有弓指法,連吐法等表情重新劃分標識,看看有什么變化,哪樣的最合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為主動學。齊奏完后就要安排演奏一些有主奏和伴奏分工合作、織體變化較多的樂曲了。另外,也可找出一些民族管弦樂中本聲部的技術性、抒情性等段落要求視奏。使視奏訓練一舉多用,有的放矢,既進行了視奏練習又熟悉了音樂作品,并在這時候講解并強調學生的內心聽覺和預先聽覺能力地培養(yǎng)與訓練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演奏習慣,并長期堅持,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來說將受益匪淺。
三、努力提高學生的合奏合作能力
合奏訓練是集體實踐活動,為了提高學生的協(xié)調合作能力而設,并能使學生在課中培養(yǎng)團隊意識,提高學生理解、欣賞和演奏診釋音樂作品的水平。通過合奏訓練,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檢驗專業(yè)主課的學習,對音樂作品也會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在合奏訓練時,在合奏音量方面,要讓學生注意本聲部的音量平衡,學會傾聽自己所奏音量和本聲部所奏音量及整個樂隊音量是否融和。因為一個人演奏的弱奏或強奏與本聲部及整個樂隊所奏的弱奏或強奏會有很大的區(qū)別,并讓學生學會正確處理主旋律與伴奏及低音聲部的關系。在演奏柱式和聲時,要注意旋律音與低音及內聲部的力度關系(前兩者相對內聲部較強)。在處理復調性質的段落時則要注意對比復調中的主要旋律與從屬旋律的平衡,模仿復調各聲部進入的起始部分力度一致,而與主題同時出現(xiàn)的對題則要弱等問題。在演奏法方面:則要注意弦樂弓法、指法、連斷等是否統(tǒng)一,揉弦的頻率、速度、內外弦運用等能否一致。管樂則要注意句法、呼吸及起落音、抹滑音的距離同步協(xié)調。彈拔樂則要在注意音量平衡的同時,在奏法上,如長音輪奏在頻率上力求一致。因為在演奏方法上,柳琴和中阮、大阮、三弦是用拔片,而琵琶是指甲,揚琴則是竹鍵擊弦,很不容易在力度上和點的疏密上取得同步。
一、高職教育理論分析與現(xiàn)實差異存在的癥結所在
(一)部分高職畢業(yè)生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較低
有資料顯示,適應職業(yè)發(fā)展趨勢的現(xiàn)代人才在能力上應具備五個方面:(1)合理利用和支配時間、經費、設備、人力的能力;(2)處理好人際關系,作為集體一員和諧地參與工作,能與背景不同的人共事的能力;(3)獲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4)綜合與系統(tǒng)分析的能力;(5)運用各種技術的能力。在素質上應具備三個方面:(1)閱讀、書寫、運算的技能;(2)創(chuàng)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確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個人品質、誠實、集體責任感等。而現(xiàn)在一些用人單位卻反映高職學生整體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較低,具體表現(xiàn)在:組織紀律較差,缺乏誠信,管理能力不強,缺乏實干精神,過于追求物質待遇。
(二)高職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缺乏責任感,在校期間普遍存在厭學現(xiàn)象
目前在校的高職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一方面,在“養(yǎng)尊處優(yōu)”和“有求必應”的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以自我為中心,習慣從家庭、社會中索取而不習慣付出,不能吃苦,社會適應能力差,缺乏責任感,心理脆弱,不成熟,人格不穩(wěn)定;另一方面,他們負載著上輩無限期望,在各種觀念和現(xiàn)象影響下,在教育的高投入下只為一個好工作,讀高職那是萬般無奈,在校期間普遍存在厭學現(xiàn)象。
要解決內外沖突的這種窘況,高職的出路只能在高職畢業(yè)生的“出口”二字上了。學校是人力資源中心,用什么樣的丕料生產什么樣的合格產品,是其最為本質的功能。無論當前就業(yè)的形勢如何嚴峻,任何一個用人單位都需要受過較好教育,具備一定素質、能力的人才,所以必須堅信高職的辦學宗旨,對癥下藥,練好內功。
二、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在高職教學中做好就業(yè)導向,培養(yǎng)適應社會合格人才的對策和措施
(一)認清社會現(xiàn)狀,對學生進行定位教育
1.以人為本,進行針對性教學
學生進校的第一年,只分方向不分專業(yè),進行職業(yè)基礎性教學,此階段特別要突出職業(yè)導向教育。學院采取各種措施,提供多方面的渠道,為學生廣泛收集和整理相關職業(yè)信息情報,根據學生的職業(yè)興趣,綜合學生的學力、智力、體力、性格、志向、能力、家庭社會可利用的就業(yè)資源,對學生提出教育培養(yǎng)建議:(1)選擇合適的、能勝任的職業(yè)進行對口“專業(yè)學習”;(2)繼續(xù)“升造”;(3)準備獨立創(chuàng)業(yè)等,以此進行分班,每個班人數(shù)不應太多,然后進行針對性教學。
2.因材施教,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
有一種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在教師眼中的“好學生”,走向社會后的發(fā)展情況卻不盡人意,而有些“差學生”工作后的發(fā)展后勁卻讓老師們、同學們出乎預料。其實這是對人才類型認識不足,單用應試教育的標準來衡量一個人的緣故。人才的類型很多,有智力型的,有語言型的,有操作型的等等,于是在教學過程中就得有的放矢,揚長避短,不能只圖省事,用簡單標準進行教學和考核。
3.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情感交流
由于許多情理之中的原因,高職學生大多出現(xiàn)眼高手低、行為懶散、學習不求上進,心理年齡普遍低于生理年齡的狀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得非常注意學生的學習信息反饋,不能只在講臺上唱獨角戲,要隨時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調整教學方法。還有一個最為重要的是隨時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真實狀況和想法,尊重他們的意見,理解他們的看法,用鼓勵和欣賞的語言對他們進行評價,用真誠的關心來愛護他們,必要時甚至可用“誆孩子”的教學方法。只要注重情感的投入,再“?!钡膶W生也會觸動。
(二)強化高職教育教學中的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
1.強化教學中職業(yè)知識和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
高職畢業(yè)生區(qū)別于社會就業(yè)大軍的標志性特點就在于經過專業(yè)化的職業(yè)培訓,這點也是高職教育的辦學宗旨。但如何獲取職業(yè)的適應能力、職業(yè)的發(fā)展能力卻是當前高職教育不可回避、必須加以解決的頭等問題。學生進校后,結合專業(yè)方向,在教師指導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分步驟、分階段地完成就業(yè)計劃,這樣學生從進校開始就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yè)知識的貯備、職業(yè)技能的提高、職業(yè)動態(tài)的預測。
2.加強高職學生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和教育
從當今社會來看,無論產業(yè)結構如何調整、職業(yè)如何變遷,任何一個職位都會倡導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yè)道德,也只有這樣才囊括了任何職業(yè)所要求的職業(yè)觀念、職業(yè)態(tài)度、職業(yè)技能、職業(yè)紀律、職業(yè)作風,而這些要求與我們高職學生的自身成長特點正好相沖突,且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也不是一夕之功,還必須借助職業(yè)生涯的磨煉。在高職三年學習期間,必須嚴抓兩個問題:
(1)責任心。每一學期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操行評分,在評分時把責任心作為一個重要考核指標進行細劃和測評;最好單獨作為一個考核項目,把它分解為自我責任心、對他人的責任心、對集體的責任心等,由學生自己、同學、老師分別打分,綜合評定。其目的讓學生認識到責任心的重要,有意識加以喚醒和重塑。
(2)嚴謹態(tài)度。從幼稚園開始,老師就開始教導和強化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可反而進入高職校后,不光學生自己,甚至老師對紀律性要求也越來越松懈。其實,出勤可折射出一個人處世哲學是否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所以,要從小事入手,在各項活動中、學習任務中、教學管理方面都要嚴明紀律要求,讓學生從點滴做起,逐步養(yǎng)成嚴謹?shù)牧晳T。
(三)加強高職學生基本功訓練和提高
許多用人單位反映,高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低,文字應用和語言表達能力差,缺乏溝通能力與技巧等,這的確不冤屈一些高職學生。如同樣的問題再換個角度問,立刻變得茫然;老師經常在課堂上的提問,都會演變成自提自答的設問;不足百字的答題內容不光錯字多,而且語句不通,從頭讀到尾不知其敘述的是什么等。在傳授知識和技能時,教師有時不要從頭包完,必須不同程度留有余地,引導學生來完成,以訓練學生的分析、判斷、歸納能力。作業(yè)形式應該靈活多樣,考核要求也要多方面,不一定只要求答案正確,只要學生能開動腦筋,進行了分析、判斷,進行了歸納、概括,進行了知識的遷移,進行了演繹和推理,都要加以推崇和肯定。
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把社會、行業(yè)現(xiàn)狀等情況與專業(yè)課程內容結合,方向性地布置一些專題性作業(yè)。作業(yè)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在規(guī)定時間內以競賽形式公開匯報,考核的標準也可由學生共同商榷決定。測評標準可參考下表:
在中國的藝術長河中,不管是繪畫,還是雕塑、建筑、工藝等都蘊涵著相當豐富的美術語言,它所透露出來的人類文明的力量和巧奪天工的奇美構思,無不吸引人們向往它,駐足凝視。人們或多或少都能感悟到其中的一些意義,如果人們絲毫不能感悟到其中的意義,人們就無法產生共鳴,任何一個國家的公民不管他的美術語言能力多么低下,他對本國國旗形象的敏感和激情都會大大區(qū)別于他對其他形象的感覺,就是因為國旗形象對本國的公民來說總是賦予了特別的意義。因此,美術教育的首要任務無疑是要使受教育者理解感悟到每一藝術形象所蘊涵的基本意義。一般認為,科學語言交流的是知識,美術語言交流的是感受。由于人們生理結構的一致性,決定了人類對世界的感受方式和感受結果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當然是令人向往的,但學會運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最有效的辦法,首先得看懂,并能夠感受它們??梢赃@么說,看懂了美術語言,就或多或少地能夠運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而不能看懂美術語言,想要運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勢必成為一句空話。就和我們的文學語言一樣,總是先看懂才會講,才能拿它來交流。而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我們的教學基本上忽視甚至放棄了看懂這一感受和欣賞的階段,試圖一步達到運用的水平。結果雖然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學習了不少美術類課程,畫了不少畫,但并不能真正感受美術作品。
這不僅是教學方法的問題,主要的還是對美術教育的觀念問題。學會看懂美術語言并不僅僅是為了學會表達,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學會看懂美術語言更重要,也更現(xiàn)實。所謂看懂就是能夠理解、感受到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等等美術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和意境。就如同語文教育并不以培養(yǎng)小說家為目標一樣,美術教育并不以培養(yǎng)美術家為目標,但無論如何,基礎教育一定要完成培養(yǎng)學生能夠欣賞美術的任務。不過語文教育與美術教育還有不同,語文教育同樣重視甚至更重視語文文字的運用能力,因為這是一個人在文明世界的基本生活需要。而美術教育對美術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不可能提出這么高的要求。我們現(xiàn)在的美術教育之所以難以令人滿意,關鍵就在于把看懂美術語言與運用美術語言的輕重和先后顛倒了。
因此,要提高當前的美術教育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我們就必須用美術語言進行美術教育。人們常說,美術教育是情感教育,而美術語言則是情感教育的表現(xiàn)手段,它不是擺事實講道理,更不是客觀描述,而是感受的敘說,情感的抒發(fā),主觀的表現(xiàn)。美術的核心是情,美術語言的本質是抒情,是情動于中,而形于外。美術教育的本質是傳情,檢驗傳情的目標是否實現(xiàn)的標準就是看有沒有打動學生。如果學生在美術課程中若無其事、無動于衷、鸚鵡學舌、小僧念經,那這樣的美術教育一定不藝術了。要使學生動情,關鍵在于學生自身的參與,學生對美術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對美術內容的理解,對美術表現(xiàn)對象的關心。美術教育中同樣有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問題。與學生的關系太遠,與學生的生活太隔膜,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年齡太脫節(jié),與時代的色彩太偏離,要引起學生的共鳴,要打動學生自然就比較困難。這就要求我們關心學生,研究學生,了解學生;要求我們關注社會,把握時代的脈搏,了解美術時尚。應該說,在學校課程這個層面上,美術教育的空間是十分廣闊的。
每個富有成就的美術家對于藝術形象的創(chuàng)造、對于美術語言的運用都常常達到一往情深、達到癡迷的程度。每個大畫家都有著動人的創(chuàng)作故事。這里筆者不必重復“吳帶當風、曹衣出水”的故事,藝術創(chuàng)造離不開創(chuàng)造主體,美術教育離不開主體故事。在引導學生欣賞《雅典學院》作品時,筆者也提出過希望注意對科學家發(fā)現(xiàn)科學奧秘的動人故事和心路歷程的教育,那可以激勵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科學的熱情。但感情和科學畢竟是兩回事。而感情對于藝術來說卻是一回事。藝術與感情分離開來就不再是藝術了。
課標 音樂課 創(chuàng)編教學
國家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設定的音樂課程目標是:“學生通過音樂課程學習和參與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探究、發(fā)現(xiàn)、領略音樂的藝術魅力,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持久興趣,涵養(yǎng)美感,和諧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學習并掌握必要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視野,發(fā)展音樂聽覺與欣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樂素養(yǎng)。豐富情感體驗,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促進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盵1]《課標》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為教學提供了更好的平臺和更廣闊的創(chuàng)造空間。
《課標》對于中小學生學習音樂創(chuàng)造,給出這樣的定義:“創(chuàng)造是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實踐和發(fā)掘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音樂創(chuàng)造包括兩類學習內容:一是以開發(fā)學生潛能為目的的即興音樂編創(chuàng)活動;二是運用音樂材料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嘗試與練習?!盵1]由此,我們不僅可以知道音樂創(chuàng)編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且不難做出這樣的判斷:中小學音樂教師音樂理論水平的高低、音樂專業(yè)技能及相關文化修養(yǎng)的優(yōu)劣,決定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開發(fā)和音樂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的進程,決定了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當我們看到中小學音樂教學長足進步的同時,也不難發(fā)現(xiàn)還存在一些問題。根據筆者的走訪與調查,就當前中小學音樂創(chuàng)編教學現(xiàn)象,從不足與改進對策兩方面進行闡述。
一、中小學音樂課堂創(chuàng)編活動中存在的不足
1.中小學音樂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與實踐脫節(jié)
音樂教師在職前的學習中,由于大學的傳統(tǒng)作曲理論“四大件”的教學過于強調高深的理論及嚴格的規(guī)則,沒有清晰的教學目標和較強的針對性,在教學中缺乏應有的實踐訓練,也沒有引導未來的教師如何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將這些理論滲透其中,因此很難實現(xiàn)學以致用。由于中小學音樂教學歷來存在的“重技能、輕理論”的現(xiàn)象,教師自身很難主動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yǎng)并運用到教學實踐過程中。因而在中小學的音樂課教學中,教師能較好地指導學生演唱歌曲、演奏器樂小型作品,以及合唱、舞蹈的編排;而對于創(chuàng)造一些節(jié)奏與歌曲片段、音樂故事、音樂劇、自制樂器等就會感覺無從下手或完全沒有概念。這正是由于音樂教師缺乏理論知識的應用,導致學生對音樂要素――力度、速度、音色、節(jié)奏、節(jié)拍、旋律以及調式、和聲等缺乏應有的認識。音樂理論的缺失,使音樂創(chuàng)造缺失了材料和動力,就如同建造大廈沒有鋼筋水泥,列車要開動卻沒有電力和柴油一樣。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真正實現(xiàn)音樂課程所設定的目標,關鍵在于教師理論知識的累積和運用。
2.中小學音樂教師音樂創(chuàng)編教學觀念滯后
在筆者走訪的音樂教師中,絕大部分音樂教師都認同音樂創(chuàng)編的意義與價值,但教師們又都認為創(chuàng)編課“不好上或不會上”。通過與教師們的訪談,筆者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教師一談到“創(chuàng)編”就認為是作曲,而教師們也都認為自己從來沒有“創(chuàng)作過歌曲或舞蹈,怎么能給學生上創(chuàng)編課呢?”事實是,音樂創(chuàng)編課是通過運用音樂材料,進行即興的音樂活動與創(chuàng)作嘗試,而不僅僅是“作曲或編導”!我們的音樂教師所要做的是運用音樂素材,在音樂課堂通過節(jié)奏與歌曲的片段、音樂故事、音樂劇的創(chuàng)作以及樂器制作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與創(chuàng)造能力。
3.中小學音樂課堂創(chuàng)編教學的缺陷
當今中小學音樂教育中,主要進行的是歌曲演唱、樂器演奏、音樂作品賞析課。音樂創(chuàng)編活動不能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例如,在歌唱課時,教師不能結合教唱的歌曲進行節(jié)奏創(chuàng)編、歌詞創(chuàng)編、角色表演等一系列深化歌唱教學的創(chuàng)編活動吸引學生的興趣。在進行音樂創(chuàng)編活動時,教師常常會遇到這些問題:設計音樂創(chuàng)編活動的內容時,由于創(chuàng)編目標不明確、創(chuàng)編形式單一等,導致教與學相分離,“各念各的經”;在教學時,教師往往只重視創(chuàng)編目標與創(chuàng)編內容,卻忽視了課堂創(chuàng)編過程的引導,導致課堂秩序混亂,教學效果不理想;在教學評價時,仍堅持傳統(tǒng)的教師是“領導者”的評價方式,輕易地以“對”或“錯”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造活動,而不是以具體的欣賞觀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考。
二、提升中小學音樂創(chuàng)編教學能力的對策
1.提升音樂教師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
音樂是文化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音樂有兩種形態(tài):符號(樂譜)、音響。無論以哪種形態(tài)出現(xiàn),音樂與其他文化表現(xiàn)形式最大的區(qū)別在于,它是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不同語言、不同、不同文化人群都能夠體驗感受、欣賞并接納的文化。例如:貝多芬是德國作曲家,他的《命運》交響曲卻可以震撼全球;中國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也可以感動世界;還有韓國的《江南style》,風靡整個地球的程度令人不可思議;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小學音樂教師要提高理論及創(chuàng)編教學能力,還需要不斷提高文化修養(yǎng),以開放的視野、廣闊的胸懷,尊重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理解音樂文化的多元性,并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自己的精神更加豐富,知識更加淵博,教學更加得心應手。
現(xiàn)在,音樂教師的職業(yè)培訓豐富。依筆者之見,工作在第一線的教師缺乏的是與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的聯(lián)系。這需要政府與專家在適時更新教材的同時,為音樂教師與作曲家及編導家們打造一個網絡平臺,使傳統(tǒng)的至當代的優(yōu)秀作品都可以成為教師的課堂資源,并且讓當代一流的藝術家們隨時都可以參與并幫助中小學的音樂創(chuàng)編課堂教學。這種資源的運用所帶來的藝術教育的力量不是我們可以想象的。
2.轉變音樂教師的課堂創(chuàng)編觀念
(1)教師將理論與創(chuàng)編實踐轉化成學生創(chuàng)造的樂趣
學習和掌握作曲技術理論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前提。因為這些理論不僅凝聚了前人創(chuàng)造的智慧結晶,也為后人的再創(chuàng)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無論是現(xiàn)任的中小學音樂教師還是未來的中小學音樂教師都要不斷提高作曲技術理論水平。不但懂得復調、和聲、曲式、配器的基本知識、規(guī)則,還要了解它們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的關系。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中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自然地運用這些理論,使中小學生在音樂課的學習過程中,感受音樂創(chuàng)作的魅力,掌握音樂創(chuàng)作的基本知識,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把音樂創(chuàng)作變成他們的樂趣和自覺行動。
(2)教師在音樂創(chuàng)編教學活動中滲透音樂知識
雖然音樂不具備語義的確定性和對事物描述的具象性,但它有自身的邏輯性和起著支撐作用的結構性。正因為如此,音樂才能夠展現(xiàn)出它不同體裁、不同形式、不同風格、不同情感的豐富多樣的作品,讓我們擁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音樂財富。所以,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對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特別是技術技能方面的分析能力,是提升他們的理論和創(chuàng)編能力的有效途徑。這是因為:具備了對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中小學音樂教師就能夠在教授音樂創(chuàng)作的時候,在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者時代背景以及歌詞等所提供的文字信息之外,還能夠從音樂作品本體出發(fā)分析它的體裁、結構、織體、旋律、和聲以及節(jié)奏、速度等技術層面的信息,從中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了解作品的內在邏輯,更加準確地把握作品,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作品。
(3)音樂課創(chuàng)編教學的途徑:“聽覺――模仿――即興”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音樂課的教學中,始終貫穿以“聆聽”引導教學。在創(chuàng)編教學中,創(chuàng)設音響情境。例如在欣賞課《雷鳴電閃波爾卡》,根據作品中的音響特征,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引導學生運用口、手、腳表現(xiàn)作品中描繪的大自然的音響,使學生的內心聽覺與創(chuàng)造能力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模仿是中小學音樂課創(chuàng)編教學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習藝術技能所必須完成的過程。學生通過聆聽感知音樂;通過演唱或演奏體驗音樂;通過模仿,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進行創(chuàng)造學習。從模仿中學會創(chuàng)造,特別是小學的音樂創(chuàng)造活動常常是從模仿開始。
在音樂創(chuàng)編教學中,即興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作缺一不可。即興創(chuàng)造是指學生根據當時的感受而產生的一種音樂創(chuàng)造行為,它往往與即興表演聯(lián)系在一起;創(chuàng)作或改編樂曲則是經過構思、選擇素材、加工組合成為一首作品。小學的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應該盡可多地采用即興方式;讓學生在即興創(chuàng)作中積累音樂經驗,提高知識水平和創(chuàng)造力,逐步進入非即興性的創(chuàng)作練習(如按要求編寫、創(chuàng)作曲譜)。
3.提高音樂教師創(chuàng)編教學的能力
(1)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
從音樂的素材而言,音樂離不開音高與節(jié)奏。因此,在音樂的創(chuàng)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例如,在人音版一年級第四單元的《動物說話》歌唱課中,教師啟發(fā)學生回想生活中的動物發(fā)出聲音的時值長短,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由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組合而成的動物說話的節(jié)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根據動物說話聲音的特點,創(chuàng)造音高。學生在學唱《動物說話》后做上述的創(chuàng)編活動,覺得既有挑戰(zhàn)又有趣。其次,在教學中運用電腦教學平臺,通過CAI技術一體化的音響、圖像、文字的強化、渲染、詮釋創(chuàng)編音樂內容的情景與特色,增大課堂的信息量,滿足學生對音樂文化與音樂風格的認知,為激發(fā)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提供了事半功倍的教學平臺。
(2)循序漸進的教學設計
在教學中,首先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齡特征,設計創(chuàng)編教學。小學低段的學生活潑、愛模仿,但音樂理論基礎淺,盡可能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低學齡段的學生在創(chuàng)編中通過設置情景,以動作創(chuàng)造、聲音的想象為主。創(chuàng)編課的教學語言應該避免空洞,有明確的創(chuàng)編目標與創(chuàng)作提示。初中學生既具備了一定的音樂理論基礎,又有了對世界一定的判斷力以及自我的價值觀,可設計欣賞與創(chuàng)編結合的課型。創(chuàng)編的形式應豐富多彩。
(3)營造平等、和諧、互動的教學氛圍
曾有日本學者恩田彰(1987)提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教師具有下列特征:教師自身具有強烈的求知欲與創(chuàng)造力;教師有著與學生共同學習的態(tài)度;建設鼓勵、包容、理解、欣賞的創(chuàng)作氣氛;積極創(chuàng)建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班集體文化;營造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學習環(huán)境;重視在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上述的六點在具體的教學中體現(xiàn)為:(1)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不再是指導者的姿態(tài),而是創(chuàng)編的策劃者、參與者。(2)教室文化提倡多元與寬松。從細節(jié)入手,如教室桌椅的擺放都與傳統(tǒng)的隊列擺放有較大區(qū)別,經常改變區(qū)域擺放,以放大空間、增強交流的圓形、扇形為主。(3)通過親切、形象的教學語言,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準確地傳達教師的創(chuàng)編意圖。(4)在創(chuàng)編課堂的教學中關注個體創(chuàng)造感受,隨時加以引導與疏導。對于創(chuàng)造力旺盛、表現(xiàn)欲望強烈的學生要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需求;為膽怯、創(chuàng)造力薄弱的學生充分創(chuàng)造機會,讓其參與到課堂的創(chuàng)編活動中,并且不失時機又恰到好處地鼓勵學生“你的節(jié)奏感很強!你的聲音很好聽!你很擅長講故事”等等,鼓舞與激發(fā)相對弱勢的學生。
(4)創(chuàng)作教學中,形成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評價
在音樂創(chuàng)編的課堂中,教師應該重視創(chuàng)編的過程,不輕易地以“對”或“錯”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造活動,而是以具體的欣賞觀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思考,并且擴大評價主體,真正地形成教師與學生的“雙主體”,不再是教師一人評價,而是所有的參與者都是評價者,調動學生重視創(chuàng)造過程,增強相互交流、協(xié)作、欣賞的機會,真正地讓學生體驗“做中學,學中做”的創(chuàng)造樂趣與創(chuàng)作成就。
總而言之,筆者認為中小學音樂教學應該以“源自音樂、回歸音樂、感受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2]為宗旨,以實現(xiàn)《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為方向,不斷提高中小學音樂教師對音樂的感悟能力和認知能力,不斷提升他們的音樂理論水平、音樂創(chuàng)編能力和教學能力,使音樂課真正成為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殿堂。
――――――――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