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3-01 12:09:56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心理護理干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12月手術室手術的患者8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知情并能夠自愿接受綜合性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和護理工作滿意度問卷的評估和調查,均具有基本閱讀和書寫能力。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齡11~69歲,平均41.2歲。普通外科患者21例,骨科患者20例,腫瘤科患者12例,泌尿外科患者14例,胸外科患者11例,婦科及其它科室患者10例。局部浸潤麻醉9例,硬膜外阻滯麻醉68例,全麻11例。
1.2方法
1.2.1分組
將88例術后患者依手術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單數(shù)組、44例)、干預組(雙數(shù)組、44例)。兩組性別、年齡、所屬科室、麻醉方式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手術室術前、術中、術后護理。干預組在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的同時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
1.2.3觀察指標
分別于術前和術后24h內采用綜合性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作焦慮抑郁水平調查;術后24h采用護理調查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采用Barthel指數(shù)(BI)評定日常生活能力。
1.2.4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處理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珋±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手術室手術患者術前普遍存在心理問題,兩組比較無差異(P>0.05),術后干預組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差異(P<0.05);兩組患者術后心理狀態(tài)、滿意度、日常生活能力比較,干預組優(yōu)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關鍵詞:護理差錯;護理事故;心理干預;危害性
【中圖分類號】R15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9-0348-01
由于護理工作是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在醫(yī)院又普遍存在護士人員不足,勞動強度大,面對患者對護理要求日益增高,護理事業(yè)以疾病為中心,到以病人為中心的轉型期等諸多因素,致使護理差錯(護理事故)時有發(fā)生。
護理差錯(護理事故)后的當事人對事件的認錯態(tài)度,以及接受處罰的承受能力,自我情緒調節(jié)能力,都會影響以后的工作積極性及自身健康。
做好護理事故后心理干預很有必要。
積極干預:
1) 想一想,這件事確實發(fā)生了,并給患者以及家屬造成了傷害,無論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是無法消除的傷害,患者很無辜,站在患者角度考慮只有自責,沒有抱怨。
2) 給領導帶來壓力和多余的工作,無論你怎樣做,領導都必須向患者以及家屬道歉,并想辦法找一條患者(及家屬)能夠滿意,護士能夠承受的辦法來平息此事,站在領導角度想一想,你只有感激沒有抱怨。
3)給同事和集體帶來損失,名義上和經(jīng)濟上的,站在同事的角度想一想,你只有愧疚沒有不滿。
4)檢討自己的不足:如果我當時謹慎點 細心點…是否可以避免此事。
5)消除抱怨,抱怨雖然能減輕一時的不快和不滿,卻不能讓自己 向超積極的方向發(fā)展。所以切忌抱怨。
6)認識抱怨的危害性:抱怨是消極的工作態(tài)度前奏,是破壞氣氛的毒素。
7)珍惜領導安排的新工作,爭取在新工作崗位上做出成績,以證明護理事故(護理差錯)只是意外。
消極因素的危害性:
面對 護理事故后的經(jīng)濟處罰 ,患者糾纏的恐慌,面對語言壓力的郁悶,人文關懷的缺失 ,事故原因分析的不客觀等,都會讓當事人感覺不公正。
當事人如果有被動接受的不滿,會使她對工作失去熱情和積極性,變?yōu)橄麡O怠工,
護理事故處理不當使當事人產生心理障礙,是以后工作再次出現(xiàn)差錯和事故的隱患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7.044 文?I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17-0089-03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慢性進行性肝病[1],其發(fā)病原因較復雜,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彌漫性肝損害[2],如慢性肝炎、循環(huán)性障礙、攝入大量酒精、化學中毒及長期營養(yǎng)不良等均可能導致肝硬化[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肝硬化發(fā)病率逐年呈現(xiàn)上升趨勢,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約有2000萬人有慢性乙型肝炎,而發(fā)展為肝硬化的20%~30%[4]。因肝硬化發(fā)病初期臨床癥狀并不明顯,發(fā)展到后期因嚴重損傷肝功能而出現(xiàn)腹部積水、肝性腦病、消化道出血等并發(fā)癥[5],若患者得不到及時治療則可能發(fā)展為肝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嚴重威脅[6]。因此,對患者積極采取治療措施是關鍵,但由于肝硬化治療時間較長,再加上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易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這將嚴重影響肝硬化的治療效果。對此,針對肝硬化患者的不良心理實施心理護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筆者所在醫(yī)院對肝硬化患者采取治療措施的同時,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筆者所在醫(yī)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76例,所有患者經(jīng)臨床診斷均確診為肝硬化,并將入選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各38例)。干預組中,男21例,女17例;患者年齡41~67歲,平均(56.5±2.3)歲;膽汁淤積性肝硬化9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1例,酒精性肝硬化13例,其他5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5例;患者年齡43~66歲,平均(54.2±3.5)歲;膽汁淤積性肝硬化8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14例,酒精性肝硬化12例,其他4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病情觀察、藥物指導,以及遵醫(yī)囑給予護理措施等。干預組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語言開導 語言是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所謂“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7]。因此,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應做到與患者“兩心相系”,對待患者要有熱情、耐心,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并體諒、同情和關心患者。因大多患者對肝硬化病情不了解,因而易出現(xiàn)悲觀、焦慮等不良情緒,故護理人員應向患者介紹疾病的治療方法、預后及成功案例等,并及時開導和鼓勵患者,通過語言溝通的技巧增強患者自信心,從而有利于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進而提高護理配合度和治療效果。
1.2.2 交談心思 通過交心、談心的方式,有利于隨時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消除患者不良心理。首先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與患者多接觸,問候患者時應面帶微笑、坦誠熱情,并了解患者家庭關系及其與家屬相處的融洽程度,讓患者感受到溫暖。同時,進一步了解患者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生活習慣及興趣愛好,并了解患者在經(jīng)濟或家庭方面是否存在難處,盡可能讓患者家屬滿足其心理需要,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此外,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憂慮,并根據(jù)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做好其思想工作,以此幫助患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1.2.3 情志相制 情志相制是指針對某種情志用另一種情志去調節(jié)、控制、消除,因肝硬化是不可逆的,且遷延不愈,針對此病目前國內并無特效治療方法,病情嚴重則發(fā)展為肝癌,故患者易出現(xiàn)恐懼、焦慮、抑郁、絕望等不良心理,甚至一些患者自認為已無藥可醫(yī),出現(xiàn)自暴自棄,不配合治療的現(xiàn)象[8]。對此,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正確對待病情,鼓勵患者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病情,并以親切和藹的語言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紹治療成功、預后較佳的案例,并通過行動和語言等方式消除或淡化患者不良情志,如在日常護理工作中有意識地與患者聊天,向患者說一些愉快的事情,或給患者講笑話、看電視、聽音樂等,可轉移患者注意力,并抑制其憂傷情志,有利于調動患者的積極性,通暢情志,從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愉快的心情。此外,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家屬積極地進行溝通,重視家屬的作用,叮囑家屬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可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態(tài),對術后恢復有積極的促進作用[9]。
1.2.4 健康教育 患者治療期間,護理人員應向患者、家屬進行健康知識教育,重點介紹肝硬化病理知識、治療方案、手術方式、相關注意事項、手術安全性及術后并發(fā)癥、飲食指導等,健康教育途徑可根據(jù)患者認知能力、醫(yī)院軟硬件條件等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如舉辦講座、面對面交流等方式,在實施健康宣講時應注意方式、方法,積極鼓勵患者與病友進行溝通、交流(尤其是康復效果較好的患者),告知不良心理狀態(tài)對疾病后期康復效果的影響,以此來增強患者對臨床治療的信心。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利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患者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包括焦慮、抑郁、恐怖、敵對及人際關系等,心理狀態(tài)越佳則得分越低,心理狀態(tài)越差則得分越高。(2)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量表(BI)對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情況進行評估,總分100分。其中,重度功能障礙:≤40分;中度功能障礙:41~60分;輕度功能障礙:61~99分;生活自理:100分。(3)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共分為3個部分,即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其中,非常滿意: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及服務態(tài)度評分≥90分;基本滿意: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及服務態(tài)度評分為60~89分;不滿意: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及服務態(tài)度評分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后SCL-90評分比較
對兩組患者分別實施護理干預后,干預組SCL-90評分中焦慮、抑郁、恐懼、敵對及人際關系等各項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BI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BI評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干預組經(jīng)心理護理干預后的護理總滿意度(94.74%),明顯優(yōu)于僅給予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76.3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傳統(tǒng)的“生物醫(yī)學模式”已滿足不了社會和人們的需求[10],而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才能適應如今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在現(xiàn)代臨床護理中,心理護理干預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可適應患者的心理變化,為患者更好地服務,尤其是根據(jù)患者心理變化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尤為重要,有利于促進患者疾病康復和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心理干預;呼吸內科;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416例呼吸內科患者。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結合醫(yī)囑叮囑患者用藥,對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及時記錄。
1.2.2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心理干預。其一,護理人員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對治療方法有清晰的概念,提升患者對自身病情的認識。患者在治療和用藥期間,護理人員要提前告知患者在治療和用藥期間會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使患者做好相關的心理準備。其二,完善心理護理。呼吸內科患者要接受長期治療,患者的心理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甚至有患者認為自己恢復健康的可能性比較小,會出現(xiàn)自暴自棄的心理。患者不能積極的配合治療,也不能融入正常的生活中。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三,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行為干預。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者平時的行為密切觀察,呼吸內科患者的口腔中容易產生大量的分泌物,因此,護理人員應該指導患者合理的排痰,并且定時進行口腔清理工作。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況進行對照,分析患者的依從性。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22.0進行相關數(shù)據(jù)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2)-01-142-01
妊娠28周后,胎盤附著于子宮下段,甚至胎盤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其位置低于胎兒先露部,稱為前置胎盤。前置胎盤是妊娠晚期最常見而嚴重的并發(fā)癥,是產科產前、產時、產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母兒圍產期死亡率及發(fā)病率均高。期待治療是前置胎盤的首選處理方法,在較長的期待治療間,患者在不同的病程階段存在不同的心理問題,針對不同的心理問題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護理,可以提高期待治療的效果,使患者安全地渡過妊娠期。
1 臨床資料 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1月共收治妊娠合并前置胎盤患者23例,年齡21-43歲,平均30.3歲,孕周平均為34周,經(jīng)產婦15例,占65,初產婦8例,占35,均有人工流產史,2次以上人工流產史13例,其中中央性12例,部分性6例,邊緣性5例。
2 心理問題
2.1 恐懼心理 無痛性無誘因的陰道流血是前置胎盤的主要臨床癥狀,尤其易發(fā)生在深夜,患者往往極度緊張和恐懼,一方面擔心自己隨時都有大出血、有生命危險的可能,一方面又擔心胎兒的安危,情緒緊張,常常無法安靜入睡。
2.2 焦慮心理 前置胎盤期待療法的目的是在保證孕婦安全的前提下使胎兒達到或接近足月,從而減少早產,提高胎兒成活率。這種方法適用于妊娠不足36周或估計胎兒體重小于2300g,陰道流血量不多,孕婦全身情況良好,胎兒存活者。這類期待療法的患者治療時間長,除了擔心母兒的生命安全,患者還擔心高昂的醫(yī)療費用;缺少家人的陪伴等都會使患者出現(xiàn)焦慮心理。
2.3 疑慮心理 患者對治療方法不了解;治療過程中病情出現(xiàn)反復;各種治療的目的不清楚。患者會產生疑慮心理,并擔心預后。
2.4 依賴心理 由于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每天都是在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下生活,產生依賴心理,害怕出院后病情出現(xiàn)反復。
3 心理干預護理措施
3.1 恐懼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大出血及需要立即終止妊娠的患者,首先我們應該積極有效地按醫(yī)囑采取搶救措施,適度的語言安慰,給患者以安全的暗示,創(chuàng)造舒適的治療條件,使患者信任我們的治療,穩(wěn)定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同時我們可以介紹同種疾病患者的母兒健康安全案例,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護士加強巡視,適時給予心理疏導,給患者分析前置胎盤的原因,目前的狀況及可能出現(xiàn)的后果和應對措施。讓患者說出自己的想法,打消其顧慮,增加溝通,讓患者知道醫(yī)護人員隨時在監(jiān)測她們的病情,從而增加信心和安全感。
3.2 焦慮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護士應主動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前置胎盤的病因、治療過程,講話要通俗易懂,并應用簡短的句子,不要使用醫(yī)學術語。鼓勵患者及家屬向醫(yī)生詢問。同時需了解患者的家庭成員及家庭經(jīng)濟情況,鼓勵家屬陪伴患者,給予患者心理支持。盡量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
3.3 疑慮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向患者介紹同種疾病治療成功的病例,使患者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3.3.1 期待治療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經(jīng)治療出血漸止,患者病情較穩(wěn)定時,應向其詳細講解有關前置胎盤的知識,以及使用宮縮抑制劑的目的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使其能懂得各項護理措施的意義,以更好的配合我們的治療和護理。同時應強調絕對臥床休息的意義,并把呼叫器及生活用品置于患者伸手可及處,指導患者正確飲食,補充足夠營養(yǎng)的同時增加蔬菜水果粗纖維的攝入,以保持大便通暢。注意保暖和飲食衛(wèi)生,防感冒和腹瀉,避免增加腹壓。盡量左側臥位,教會自數(shù)胎動,按醫(yī)囑及時聽胎心音,勤做胎心監(jiān)測,以監(jiān)測胎兒宮內是否有缺氧情況。
3.3.2 剖宮產術前準備心理護理干預措施 如患者反復陰道大量流血,孕周已達36周者,醫(yī)生會動員其剖宮產結束妊娠,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結束妊娠的必要性,協(xié)助做好術前各項準備,講解術前術中術后注意事項,可以讓患者知道新生兒室的醫(yī)生會陪同一起去手術室,第一時間搶救新生兒,必要時送保溫箱。
產后抑郁屬于婦產科中的產褥期精神綜合征,多于產婦分娩后出現(xiàn)。由于產婦不能正確認識正常分娩這一過程,且缺乏經(jīng)驗及角色的改變,導致產婦在各種身心、社會壓力下,產生巨大心理壓力,出現(xiàn)一系列心理、生理的變化,從而發(fā)生產后抑郁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注意力不集中、悲觀厭世、愛哭、失眠等,產后抑郁癥對產婦的身心健康產生威脅,同時也可能影響新生兒的發(fā)育發(fā)展,因此如何將產后抑郁情緒減輕對產婦來說十分重要[1]。我院選取2013年1月~12月于我院進行產前檢查的220孕婦,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心理護理措施,觀察心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的影響,取得滿意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12月婦產科收治待產的初產婦220例,患者年齡為23~36歲,平均(28.3±3.6)歲,孕周36~41(38.6±1.3) w。所有產婦均無心理、精神疾病史,為發(fā)現(xiàn)腦部及其他軀體性疾病,能對測試內容理解,且愿意配合護理人員接受測試,產后能進行隨訪。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進行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病史詢問、常規(guī)接待、產前檢查,每30min進行 1 次胎心監(jiān)測、生命體征監(jiān)測,產后知識宣傳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選擇專業(yè)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交流從而了解其心理問題,再針對不同心理問題針對性的采取解決措施,完成心理護理,主要包括。
1.2.1知識宣教。產前首先對患者進行知識宣教,對產婦講解和宣傳分娩的相關知識,包括妊娠、胎兒宮內生長發(fā)育等等,提高產婦的正確認知,樹立正確的生育觀,以便減輕產婦心理負擔,使其盡快進入母親角色。包括介紹住院環(huán)境及相關情況給產婦,使產婦安全感增強;講解母乳喂養(yǎng)的相關知識,及時向產婦傳授育嬰知識,介紹對新生兒的護理內容,給予適當?shù)慕】抵笇?,預防產后抑郁的發(fā)生。
1.2.2心理護理干預。接著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包括①積極溝通。護理人員應當耐心的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發(fā)生抑郁的原因,用親切、溫和的態(tài)度對待患者,增強患者的信心,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癥狀。社區(qū)定期組織產婦進行育嬰交流,使患者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與其他產婦進行溝通,促進轉變?yōu)榱夹孕睦?。②針對性心理疏導。對有抑郁和焦慮狀態(tài)的產婦要重點關注,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在心理和情感上支持患者,使患者能夠自我調節(jié),保持情緒樂觀。若患者嬰兒存在疾病情緒不樂觀,護理人員應詳細地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介紹嬰兒病癥治療成功的案例,重塑患者的信心。
1.2.3產后訪視階段。產后定期隨訪患者,給予適當?shù)慕】到逃?,鼓勵患者與家屬多溝通,排解不良情緒,降低抑郁癥的發(fā)生。
1.3 療效觀察 采取EDPS對兩組產婦進行調查。表內共含10項內容,總分30分,評分超過10表示為抑郁陽性[2]。調查由專業(yè)人員負責進行,產婦自行自愿填寫調查問卷,現(xiàn)場收回??偣舶l(fā)出220分調查問卷,回收22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 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產婦EPDS評分統(tǒng)計 護理前觀察組評分8.14±4.19,對照組評分8.21±4.23,兩組數(shù)據(jù)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后EPDS評分(5.49±2.59)明顯低于對照組(7.71±3.68),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兩組產婦產后抑郁陽性率對比 護理前觀察組抑郁陽性42例,抑郁陽性率38.2%,對照組抑郁陽性39例,抑郁陽性率35.4%。護理后,觀察組抑郁陽性10例,抑郁陽性率9.1%;對照組抑郁陽性27例,抑郁陽性率24.5%,觀察組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后,抑郁陽性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結果
隨著人們不斷改變健康觀念及醫(yī)學模式,孕產婦的心理保健也越來越受到關注,而產后期通常被認為是適應母性角色的階段,是一種充滿壓力或是危機的時間[3],在這個時期,如果產婦不能適應角色的變換,則易出現(xiàn)一些焦慮、緊張的不良情緒,甚至發(fā)生產后抑郁癥狀。產后抑郁是一組抑郁癥狀群,非精神病性,一般可持續(xù)數(shù)周。通常在產婦分娩后的數(shù)日或數(shù)周發(fā)生。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幫助緩解癥狀、使產婦配合治療,并能預防產時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本研究表明,觀察組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后EPDS評分(5.49±2.59)明顯低于對照組(7.71±3.68),抑郁陽性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產后抑郁患者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能夠降低患者EPDS評分,減少產婦抑郁率,臨床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朱小琴.心理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4:111-112.
[2]楊麗芬,黃燕文,鐘巧詩,吳剛.社區(qū)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21:124-125.
[3]王靜霞.綜合護理干預對產后抑郁患者實施的效果評價[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10,03:52-54.
關鍵詞:心理干預;孕產婦;護理理論
中圖分類號:G642?搖 文獻標志碼:A ?搖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8-0261-03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心理問題對患者疾病治療和預后的影響受到廣大醫(yī)學工作者的重視,因此,在現(xiàn)代護理中積極倡導“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和心理干預。心理干預已被視為臨床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得到許多醫(yī)護工作者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并在許多疾病治療中取得了積極的效果。近年來,心理干預在孕產婦護理中的應用及探索尤為廣泛。本文將就目前心理干預在孕產婦護理中的實踐應用進行有益探討。
一、孕產婦心理問題剖析
情緒因素對于孕產婦的整個孕期、分娩以及分娩后哺乳等一系列重要過程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心理干預對于上述一系列過程顯得尤為重要。了解孕產婦的常見心理問題,是對孕產婦有效實施心理干預的前提。就目前已有的研究資料顯示,造成孕產婦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對孩子性別和健康的憂慮。由于受到個人或家庭重男輕女的舊觀念的影響害怕生下女嬰,或由于多次流產等原因而擔心胎兒健康狀況(如死胎、畸形、弱智兒)等造成心理壓力和憂慮。
2.對即將分娩過程的恐懼。一方面由于多數(shù)孕婦為初產婦,對自然分娩過程沒有經(jīng)驗因而感到惶恐和焦慮;另一方面,產婦對孕產知識有限的和不正確的了解造成的緊張和恐懼,如在孕期或產前聽到一些關于分娩的負面消息或觀點(如怕大出血、怕發(fā)生難產、怕有生命危險)而造成抑郁和焦慮。
3.分娩過程中因疼痛而產生的緊張和恐懼。在分娩過程中,分娩痛是由于子宮強烈收縮、胎兒壓迫及陰道擴張而造成,因個體差異,疼痛的程度和疼痛的主觀感覺也不一樣,有的產婦陣痛感覺強,難以忍受。產生恐懼并失去對自然分娩的信心,從而使產程延長。
4.由于自身年齡或某些疾病而引起的憂慮和恐懼。如一些高齡產婦和一些具有高危妊娠的產婦心理壓力往往較大,憂慮和恐懼感較強。
5.對醫(yī)院環(huán)境的不適應而引起的孤獨和恐懼。由于有些醫(yī)院條件所限,產婦入院后的待產環(huán)境和分娩后的住院環(huán)境較差而產生不適應造成心理抑郁;有些產婦入院后在待產和分娩過程中由于和親人不能接觸而造成孤獨和恐懼感。
二、心理干預對孕產婦分娩的影響
目前已有的研究資料表明,如能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孕婦分娩產生影響:①對產程的影響。有研究資料表明對分娩過程的心理干預使分娩的三個產程均有明顯縮短。②對分娩方式的影響。目前孕婦采取剖宮產的比例越來越高,這主要是因為醫(yī)療技術的進步使剖宮產的安全性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孕婦心理對正常分娩知識的缺乏和認識不足造成對正常分娩的焦慮、恐懼和抑郁而選擇剖宮產的分娩方式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可改變一部分完全可以正常自然分娩的孕婦對分娩方式的選擇,增強孕婦對自然分娩的信心。③對產后出血的影響。研究資料表明,有效的心理干預明顯降低了產婦產后出血率。④對產后抑郁的影響。產后抑郁癥是一種非精神病性的抑郁癥狀,產婦的生理因素、孕婦在懷孕及分娩期間的焦慮、恐懼及緊張和對新生兒性別、健康狀況的期待是產婦發(fā)生產后抑郁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通過對產婦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能有效地幫助產婦緩解抑郁癥狀明顯降低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率。
三、目前存在問題
雖然心理干預在孕產婦護理中的應用多年來一直受到護理工作者的重視,但是由于缺乏對醫(yī)護人員正規(guī)系統(tǒng)的心理護理培訓及相關體制機制的不完善等,導致心理干預在孕產婦護理中的應用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①尚未形成孕產婦心理干預的常規(guī)機制。目前我國各醫(yī)院雖然正日益重視心理干預對患者的重要作用,但是尚未形成心理干預的常規(guī)機制和相應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心理干預在孕產婦護理中的有效實施。②根據(jù)已有的研究資料,心理干預的實踐一般發(fā)生在入院后的產前及分娩期,對孕期及分娩后的心理干預的實踐研究較少。這就造成了孕期和產后對孕產婦心理干預的空白。而孕期和產后的心理干預對于分娩過程中孕婦和胎兒的心理生理健康,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意義。③缺乏對醫(yī)護人員心理干預技能的正規(guī)化和常規(guī)化培訓。根據(jù)已有的研究資料, 目前婦產科護理人員存在心理護理知識的受教育程度較低,心理干預技能和經(jīng)驗相對缺乏的現(xiàn)象,這造成了目前多數(shù)護理人員僅局限于一般的宣教式心理護理,缺乏具體的、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對病人心理問題缺乏動態(tài)研究,心理護理流于形式。其理論體系、方法和技術、運用范疇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因此,雖然心理護理的開展大大提高了孕產婦護理質量,但要達到專業(yè)化很高的程度還需較長時間,因為護士需要掌握豐富的心理學相關知識,同時還需要組織提供一個有利于心理護理發(fā)展的良好條件,包括確立心理護理的專業(yè)地位、提供人員培訓和配置方面的支持等。
四、提高心理干預在孕產婦護理中作用的相關措施
為了充分發(fā)揮心理干預在孕產婦護理中的作用,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加強。①對孕產婦開展孕產知識教育,加強孕產婦自身心理調節(jié)能力。定期舉辦孕產知識培訓班,讓孕婦正確了解分娩的相關知識,了解正常分娩時孕婦的各種生理變化,消除由于對孕產知識缺乏而造成的恐懼心理,以利于產婦在產程中有良好的心態(tài),相對穩(wěn)定的情緒和積極的思想準備;另一方面,通過孕產知識的宣講和教育增強孕婦分娩自信心,使她們以更加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未來的分娩過程。②改善醫(yī)院環(huán)境,消除環(huán)境因素對孕產婦造成的心理緊張和恐懼。如對待產室墻壁顏色的選擇最好以淡雅溫馨的顏色代替純白色,待產室的布置更加人性化和家庭化、設施更加齊全方便,如增添溫馨的沙發(fā)、空調、冰箱、微波爐等用具及張貼溫馨可愛的嬰兒畫等,使產婦感覺到在家一樣的感覺從而消除孤獨和恐懼感。③對醫(yī)護人員進行規(guī)范化心理護理課程和實踐培訓。對孕產婦進行有效心理干預就要求護理人員具備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及醫(yī)學心理學知識、熟練的專業(yè)技能,同時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愛心、同情心,以取得產婦及家屬的充分信賴,使患者樂于接受心理護理。④建立完善的系統(tǒng)化整體心理護理醫(yī)療體系。就目前心理護理在孕產婦護理中的開展情況來看,尚缺乏系統(tǒng)性和整體性,這主要是由于缺乏一整套心理護理的醫(yī)療體系和制度,相信隨著心理護理的研究和實踐的不斷推進,在不久的將來會在我國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心理護理醫(yī)療體系和制度。
隨著心理干預在孕產婦護理中的實踐和發(fā)展以及相關機制和培訓制度的完善,心理干預必將成為孕產婦護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高艷玲.產婦分娩過程中情緒緊張分析及心理護理[J].當代護士(??瓢妫?,2010,8月下旬刊:149-151.
[2]林芝.初產婦心理護理的探討與實踐[J].醫(yī)學管理,2010,(23):163-164.
[3]高靜,萬洪梅,闕建平心理干預對初產婦產后出血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8:35-36.
[4]樂小麗.童曉香.產后抑郁癥高危產婦的人際心理護理[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3,(5):167-168.
[5]杜潔挺.產后抑郁癥的誘因分析及心理護理[J].求醫(yī)問藥,2012,10(11):478-479.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23.180
纖支鏡技術是肺部疾病診斷和治療的重要手段。但因其刺激性強及患者對相關知識認知缺乏, 對接受此診療存在畏懼、焦慮心理, 部分患者甚至拒絕接受。持續(xù)的焦慮緊張, 會導致一系列生理體征的改變, 如失眠、尿頻、血壓、心率、呼吸增加等。最終影響診療正常進程, 甚至貽誤疾病的及時診斷治療。為改變現(xiàn)狀, 在纖支鏡護理中實施系統(tǒng)護理干預, 進行主動溝通, 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 效果滿意,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0月某一周預約的50例纖支鏡診治患者作為本次實驗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第1次接受此項操作, 胸部CT顯示肺部病變, 申請經(jīng)纖支鏡診斷, 無診療禁忌[1]。其中男23例, 女27例, 年齡18~83歲, 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7例, 中學32例, 大專及以上11例。
1. 2 方法 所有患者經(jīng)過預約, 了解凝血功能、傳染病血檢、血壓、心電圖、當前診斷、用藥、纖支鏡診治要求等。告知:術前準備、手術介紹及風險提示。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心理干預:①評估:進行問卷調查, 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心理需求、對疾病了解、對纖支鏡診治了解、患者文化程度等。②計劃:根據(jù)對患者評估情況制定個性化指導方案。 ③實施:根據(jù)個性化方案進行針對性護理, 首先建立良好醫(yī)患關系, 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予親切稱呼, 態(tài)度和藹, 熱情誠懇。對于懼怕疼痛不適的患者, 講解氣道結構, 檢查方法, 配合方法, 練習深呼吸放松方法, 講解配合的重要性;對于懼怕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的患者, 講解纖支鏡檢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經(jīng)過預約評估的患者, 安全性相對較高以及成熟規(guī)范的技術和完善的應急保障, 纖支鏡檢的微創(chuàng)性和不可替代性, 鼓勵患者正確面對疾病, 積極應對, 講解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對于過于焦慮恐懼者或年齡小者, 首先安慰患者, 講解纖支鏡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請有經(jīng)驗患者現(xiàn)身說法, 必要時, 家人陪檢或工作人員陪檢, 教授深呼吸及聯(lián)想式自我方松方法, 根據(jù)患者受教育程度給予多形式教育、如圖文展版、宣教資料、錄像等;④家庭支持療法:除對患者進行宣教外, 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宣教, 以便更好理解該項診療, 并履行親人職責, 給予患者鼓勵和關懷, 以良好心態(tài)配合檢查與護理, 配合督促患者按醫(yī)囑做好術前準備, 如:禁食水4 h, 高血壓患者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 前晚休息不好患者, 遵醫(yī)囑適當服用鎮(zhèn)靜劑, 遵醫(yī)囑備齊所需資料等。
1. 3 評定標準 焦慮情緒評定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 根據(jù)中國常模, 以標準分>50分為有肯定焦慮的標準。干預前和干預后分別評定1次。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焦慮緊張發(fā)生率比較 護理干預前焦慮患者20例, 占40%; 護理干預后焦慮患者11例, 占22%; 護理干預后患者焦慮發(fā)生率明顯下降(P
2. 2 護理干預前后患者SAS評分比較 護理干預前患者SAS評分(50.25±12.40)分, 護理干預后(35.26±10.56)分, 護理干預前后焦慮評分明顯下降(P
3 討論
纖支鏡技術是呼吸系統(tǒng)疾病診治的重要手段, 但刺激性強, 操作中患者有窒息感, 風險大, 要求操作者動作輕柔, 技術嫻熟, 不僅對醫(yī)務人員技術要求高, 也需要工作人員的醫(yī)學人文關懷以及患者的主動配合。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以及對該技術的認知缺乏, 會導致其一系列生理體征的異常變化, 增加診療的風險。本研究50例患者干預前焦慮緊張發(fā)生率為40%, 手術前對患者及家屬進行主動護理干預, 采用問卷評估心理, 了解需求, 針對評估, 制定個性化指導, 既重視患者個體心理, 做到人文關懷, 也加強了醫(yī)患溝通, 使醫(yī)患有共同思維和語言, 共同參與疾病應對, 符合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護理干預后焦慮發(fā)生率及評分明顯下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