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8-07 09:06:1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高中英語教學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這是長期以來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成敗。高中階段學習任務重。激發(fā)學生興趣更為重要。但是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采用單純的語言描述、整個教學枯燥無味。趣味性不強、動態(tài)感不強、并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激情、大多學生只是在機械應付、并不能集中思維與注意展開有效學習。這是英語教學效率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英語教學中、可以徹底改變傳統(tǒng)枯燥而機械的教學模式、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圖文并茂與聲音動畫等三維一體化的特點、可以將那些枯燥靜止的英語單詞轉換成圖文并茂、聲像結合的內容。不再是單一的聽覺刺激。而是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來參與教學、帶給學生的感受是新鮮的。刺激是多方位的。所向學生展現的是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優(yōu)美情境。這更加符合高中生的生理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更能引發(fā)學生的關注。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對英語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施英語情境教學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要想學好語言。就不能只是單純而機械的背誦詞匯,語法與句子。而是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之中將英語作為一種交際工具來展開積極的交流與交際。但在傳統(tǒng)教學中盡管教師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并積極運用實物、道具等。但限于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并不能為學生提供自然而真實的語言交際情景。對于基本的語法規(guī)則、語言規(guī)則學生只是機械記憶。學用脫節(jié)。這是學生語言運用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梢姙閷W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突破傳統(tǒng)教學難以突破的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為學生提供真實而自然的交際情景。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從而引導學生展開真實的交際活動。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詞匯、語法與語言規(guī)則的掌握。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高學生語言運用水平。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虛擬功能。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從互聯網上收集與選取相關的圖片、音頻與視頻片斷等。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景、將學生帶入虛擬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展開視聽說全方位的訓練、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開口說英語、用英語。從而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景中提高對詞匯、語法、句子的掌握能力。讓學生學會根據不同的交際情景來運用不同的語言交流。這樣更加利于學生語言實際運用水平的提高。
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供豐富學習素材
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材為中心。機械照搬教材、將原本生動活潑的語言課上成了詞匯,語法的機械灌輸課、學生的學習視野也只是局限在教材上。這并不利于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尤其對于語言學科來說。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時代的變遷而不斷豐富和變化的、要想讓學生真正地掌握這門語言。能夠靈活運用。就必須要將語言的學習置于寬廣的生活空間、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材為中心封閉教學觀?,F代信息技術以強大的互聯網為依托、我們正可以利用互聯網強大的信息資源庫。利用計算機超強的綜合處理功能。來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素材、從而真正將英語學習與時展、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實現以教材為中心的開放教學、這樣才能實現將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來學習。讓學生掌握語言真諦。提高學生語言水平與綜合素養(yǎng)。
四、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師生互動教學
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是教師單方的行為。是知識的單向傳遞。現代教學倡導互動教學。提出要引導教師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教學中來。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來展開主動學習與探究。實現教與學的統(tǒng)一?,F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為師生的共同參與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平臺。既可以提供豐富的語言材料。同時還可以賦予學和輔助力。讓學生使用、了解與學習語言。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教學。為此教師要實現自身角色的成功轉換。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水平與駕馭能力。在現代信息技術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教師是由主演變成配角。少了一些灌輸、多了一些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駕馭、多了一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梢哉f在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英語互動教學。并不是削弱教師的作用。相反愈發(fā)重要。是現代信息技術的駕馭者。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這個互動平臺、來在師生之間展開互動交流。讓學生將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實現以學定教。師生共同參與、教學相長。
五、總結
教師要對閱讀材料進行篩選,選擇那些難度適當、題材和體裁適宜學生學習的材料,可以是一些有趣的神話故事、幽默故事、寓言、通話、科普性文章等,以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增大他們的閱讀量,激發(fā)他們對于閱讀的興趣。學生可以從閱讀中豐富自身的閱讀體驗,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當閱讀到較高階段時,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更有深度、與學科聯系更為緊密、哲理性更強、異國文化更濃厚的閱讀材料,拓寬學生的閱讀面。閱讀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行文結構進行分析。學生通過廣泛閱讀既可以擴大自己的詞匯量,又可以學習到語言是如何運用的,而且其視野得到了開闊,思路得到了開拓。同時,學生還可以在閱讀中領略到異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將學到的知識在閱讀中得以鞏固,這樣對于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就可以被反復加強了,對于知識的運用也會更加得心應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使自身的閱讀經驗得到不斷的積累,使得閱讀技巧運用得越來越熟練,使其理解能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都可以得到加強。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將課內教材文本的精讀和課外文學作品的泛讀結合起來,教師也應當盡量把課文閱讀訓練和課外閱讀指導結合起來,使學生在閱讀中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從而對閱讀產生興趣,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
二、常見閱讀方式較為常見
直接教會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在現代教育中,教師不光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該如何獲取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自我發(fā)展能力。教師要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的應用能力。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可從不同的閱讀目的出發(fā)制定不同的閱讀要求,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和策略,遵循閱讀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實施閱讀教學的做法
存在的問題當下各種傳播媒介把世界各地的信息送入人們的生活,不可避免地為外來文化的輸入提供了可能。面對各種自由化思潮和傾向,學生們難于駕馭和分辨,易受西方社會價值觀和不良文化的侵蝕。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忽略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德育成為英語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2.將素質教育有效融入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對策
2.1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格
素質教育必須依托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因而教師要有目的地利用現有的教材,充分挖掘其中蘊涵的人文教育資源。英語教師在備課時及教學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與德育因素,把品格教育融入英語知識的分析與講解中。應結合社會實際,根據課文內容適時地進行比較教學,教會學生有選擇地吸取西方文化精華,提高跨文化交際意識。
2.2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
一個高素質的人才必須具備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開展素質教育就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精神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和突破點,創(chuàng)設情感佳境,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情感因素,讓學生自己愿意學習;改善教學模式和重視情感化教育,實行開放性的多樣化教學;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運用上,充分運用網絡媒體技術營造良好語言環(huán)境;加強學生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評價的能力,從而形成自我發(fā)展的良好學習習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
2.3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學習英語最為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能夠用英語進行交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更將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放到更為重要的地位。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教師要根據英語這門學科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首先,學習英語,語言環(huán)境的鋪設必不可少,教師可以通過推薦學生閱讀英文報刊和雜志、收聽地道英語廣播、安排外教和學生交流。其次,重實踐才能出真知,教師應構建多方位的語言實踐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比如教師可以組織高中學生進行排演英語短劇、小組演講辯論賽、和以英語作為母語的外國人的交友活動等。
3.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辦學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入學門檻也越來越低。學生入學時在語文方面的聽、說、讀、寫等各項技能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其語文水平呈現出參差不齊、高低不一的現狀。與此同時,高職院校教學模式陳舊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落后,因而造成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不高,學習效率低,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差等一系列問題。
二、分層教學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分層教學是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參與不同的教學從而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以高職院校很有必要采取分層教學模式。首先,高職學生語文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水平都相對不高;一部分學生有著牢固的基礎,自我提高和自學能力的自覺性較強;而另一部分高職學生學習興趣薄弱,語文基礎薄弱。因此,教師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要進行深入地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與高職其他學科相比,語文有著自己的特點。學生在接受語文教學時,他們在學習速度、理解能力、自身水平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造成了學生的語文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再有由于學生基礎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運用和吸納能力、學習動力、學習興趣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這些差異對于高職語文實行分層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三、分層教學模式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該達到的預期的效果和標準,是教學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也是教學質量最根本的檢驗標準和評價標準。教師應首先設定一個總的教學目標,即每個學生都必須達到的基本教學目標,在總目標之下,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設置不同的層次目標并確保這些目標是動態(tài)的。教師要對每節(jié)課、每個單元和每個學期都制定明確、詳細的教學目標,以便于及時把握每層學生的動態(tài)情況,有效實施分層教學。
(二)備課分層。
上好課并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是備好課。備課時應注意所有的學生,使大多?笛?生達到教學目標要求,應該彈性地設計目標,根據學生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方向,適當地添加相關教學內容,加強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訓練。如對于旅游管理系的學生,備課時要想到除了要求他們掌握基礎的課堂教學內容,還要能寫出一些常見的導游詞如對景區(qū)景點的介紹等,能很好地與游客溝通交流。
(三)課堂教學分層。
分層教學在課堂中的施教過程可以總結為分層提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按小組形式討論問題然后進行分別指導;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分層分別解答問題;分層布置習題,及時總結教學中的問題。在這四個階段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合理的設計可選揮,適合操作的活動,向各層學生下達適合各層情況的活動任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性。
在教學過程中,分解難點,突破重點,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學生的水平及分層的目標和內容,利用不同難度的舉例對學生進行誘導和提問,對程度好的學生多啟發(fā),對中間程度的學生多引導,對后進生多鼓勵;讓每層學生都有機會提問和回答問題。這樣一來,每層學生都覺得學有所獲,學的是同樣的知識,但學得只是對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認識不同。它既能照顧到同一個班內的不同層次的要求,而且不傷害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自尊心,體現了教育的公平性,使他們都感覺到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四)考核評價分層。
關鍵詞:英語交際教學法 跨文化 必要性 內容 方法
文化背景不同,操不同語言的人在交談時,常常會發(fā)生下列情況: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語言準確無誤,也會產生誤會。對于不同的人們,同一個詞或同一種表達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義。由于文化上的差異,談一個嚴肅的問題時,由于一句話說得不得體,可以使聽者發(fā)笑,甚至捧腹大笑,一句毫無惡意的話可以使對方不快或氣憤。在國外演講的人經常發(fā)現聽眾對他講的某個笑話毫無反應,面無表情,鴉雀無聲;然而,在國內,同一個笑話會使聽眾笑得前仰后合。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呢?因為文化是形形的,語言也是多種多樣的。由于文化和語言上的差別,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常常遇到困難。但是語言與文化又是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因此,在職高英語教學中進行跨文化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不容忽視。
一、職高英語跨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語言與文化的關系對職高英語教學有著重要的影響
文化是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文明的全部成果。語言與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交流的工具,它記錄著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歷史,反映著社會文明的進步成果;語言同時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橋梁,在溝通交流、促進文化趨同和融合的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語言是隨著民族的發(fā)展而發(fā)展的,語言是社會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會風俗又都在該民族的語言中表現出來。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
語言和文化二者之間,是魚和水的關系。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即培養(yǎng)學生造出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語言的文化差異,致使學生難以知道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從而忽視了學生的語言運用的效率。尤其對即將走向就業(yè)的職高學生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在學校里學了很多的英語,到工作場合運用不好,甚至還會鬧出笑話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英語跨文化教育可以提高職高學生自身文化素養(yǎng)
跨文化教育是外語教育的本質之一,《新課程標準》堅持了全面體現跨文化教育思想。英語教學要使學生學會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國人民友好相處,養(yǎng)成開放和合理的跨文化意識。所以要把平時的英語教學與介紹外國文化結合起來,努力讓學生放眼世界,擴大視野。要從介紹英語國家人民的日常生活開始,逐漸更多地涉及他們的文化背景、歷史傳統(tǒng)、人文地理等。讓學生學習外語的過程,也是了解和掌握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的過程。這直接影響到學生運用該門語言的能力和自身文化素養(yǎng)性的加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取有效形式,注重文化教學,做到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的有機結合。
因此,職高英語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意味著讓兩種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或者說是在業(yè)已形成的中國語言文化環(huán)境中的注重對英語語言文化的移入,并引導學生吸收和消化,進而在他們身上生成雙文化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身文化素養(yǎng)性。這就要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重視跨文化教育。
3.跨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職高學生實際工作的能力
現代化的進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質產品的流通,將各個民族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際成為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朔幕町愒斐傻慕浑H障礙已經成為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例如:一個企業(yè)若想讓自己的產品暢銷國際市場,不僅需要高超的經濟和技術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別國的文化,使該產品在包裝設計和實用性方面符合對象國民眾的心理需求。如,在中國,“龍(dragon)”是我們的精神圖騰,是吉祥和權力的象征,中國人也以作為龍的傳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對“龍”就沒有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將“龍”理解為一種張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如果外貿專業(yè)的學生在工作當中對此不甚了解,將印有“龍”圖案的產品推向國際市場,試想這種產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購買欲?能否給企業(yè)創(chuàng)造高效益?我們可想而知。所以,加強職高英語跨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二、職高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主要內容
《新課程標準》所涉及的文化教學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有關社會準則方面,如干擾言語交際的文化因素,包括招呼、問候、致謝、致歉、告別、打電話、請求、邀請等用語的規(guī)范作用,話題的選擇,禁忌語、委婉語,社交習俗和禮儀等等。例如:“Thank you”是英、漢兩種語言普遍使用的詞語?!癟hank you” 表示對別人的禮物、邀請、善意的提醒或對主動提供幫助等表示感謝。
在中國,家庭成員、親密朋友之間不大習慣用“謝謝”,如果用了,這種親密關系反而顯得生疏。而在英語中,不管是陌生人還是親密朋友,幾乎一切情況下都用“Thank you”。
在英語中,“Thank you ”除了表示感謝之外,還可以純粹表示禮貌,當一樣東西從一個人手里傳到另一個人手里時,那個人會習以為常地說“Thank you”;打電話時,當一方感謝另一方打來電話,即使彼此沒有特別的幫助也要講這句話。
2.非語言交際的表達方式,如手勢、體態(tài)、衣飾、對時間和空間的不同觀念等等。
如在時間、地點的表達法方面,英語是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而漢語則由大到?。恍彰谋磉_法,中英兩種文化也有差別。英語中,名在前,姓在后。剛好與中國的姓名表達法相反。
3.詞語的文化內涵,包括詞語的指代范疇、情感色彩和聯想意義,某些具有一些文化背景的成語、諺語和慣用語的運用。比如red一詞,無論在英語國家還 是在中國,紅色往往與慶?;顒踊蛳矐c日子有關,英語里也有“red-letter days”(節(jié)假日)。尤其在中國,紅色象征革命和社會主義等積極意義,但英語中的“red”還意味著危險狀態(tài)或使人生氣,如“red flag”既可表示象征革命的“紅旗”,也可以表示提示危險的“示警紅旗”,還可表示引起憤怒的事物。還有當看到商業(yè)英語中的“in the red”,別以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虧損、負債。
4.通過對課文學習,接觸和了解相關的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史地、文學及當代社會概況。例如: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在社會節(jié)日方面。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jié)日(如New Year’s Day)外,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節(jié)),Easter(復活節(jié)), April Fool’s Day(愚人節(jié)),Mother’s Day(母親節(jié)),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jié))和Christmas Day(圣誕節(jié))等。中西方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也很不相同,這在教材的課文中有充分體現。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和講英語國家的人也表現出不同的態(tài)度。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 表現得無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當面不打開。如果當面打開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 貪財”的嫌疑。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并且欣然道謝。
5.了解和體會中西方價值觀念和思維習慣上的差異,包括人生觀、宇宙觀、人際關系、道德準則以及語言的表達方式等等。英漢兩種文化對事物的價值觀念上存在差異。如:講英語的人對年齡、收入、體重、婚姻狀況等問題都要回避,對英美國家人士來說這些是屬“個人隱私”問題,而中國人對這些事情都是公開的。
三、職高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1. 交際教學法在跨文化教育中的運用
近十幾年來在我國開始流行的交際法教學也強調語言的社會交際功能和使用功能,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思想和實踐上都進行相應的轉變?!洞缶V》也指出:“外國語是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獲取世界各方面信息與進行國際交往的重要工具?!蓖庹Z教學目的最終應是培養(yǎng)語言應用能力,交際能力離不開對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的了解,學習一種語言必然要學習這種語言所代表的文化。
交際法的教學特點是:①讓學生在逼真的情景中接觸包含各種語言形式的自然對話;②模擬范例,使用自然問答方式練習語法內容;③提供情景,讓學生充分運用所學的語言形式自由表達思想。
如何進行交際法教學?交際法教學注重語言功能訓練。具體語言形式的功能要隨語境而變化,使用中相關因素較多,只有逐步介紹、訓練,循環(huán)往復,學生才能體會到不同語境中語義的差異并逐步掌握,進而形成語言能力。文化因素存在于最簡單的交際活動中,文化教學也應存在于最基本的日常教學中。盡管這種學習可能是零散、不系統(tǒng)的,但只要長期讓學生沿著正確的語言學習道路前進,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就會在這樣的課堂實踐中學得、發(fā)展起來。
交際的進行還要在一定的情景中進行。克魯姆指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在課內創(chuàng)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自己學到的語言材料?!笨唆斈愤€指出交際活動存在于外語教學的每個步驟,語言應作為技能培養(yǎng)。大量的交際活動有助于語言知識向語用能力的轉化,實現從操練到真實交際的過渡,為此他提出了課堂內開展交際活動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假設交際”,指在課內圍繞教學內容展開的各種操練,包括機械操練和教師講解等;“教學交際”,指課堂內進行的再表達練習,學生掌握語言知識后,根據教師提供的語境開展模仿性對話或書面練習;“針對際”,指學生根據情景和語用考慮,做出反應;“談論性真實交際”,指學生不受限制地自由交談。通過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運用的語言具有真實性和社會性,言語符合語用及文化規(guī)范。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當盡可能多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語言交際情景,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成更適合學生自己的交流情景,讓學生在學習語言中,自然地把文化知識融入到日常的對外交際當中。
2. 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教育的多種手段
文化教育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對文化的敏感性,培養(yǎng)文化意識,使他們能主動地、自覺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環(huán)境中。
比較手法的運用?!坝斜容^才會有鑒別”,只有通過對比才能發(fā)現母語與目的語之間語言結構與文化之間不同,從而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所以要加強中西文化差異的比較,將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 、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自覺自然地滲透到英語教學中。
如:在教學生姓名的表達法時,可在黑板上做如下圖示,對中、英文的姓名進行對比:
(First name)名
姓(last name)
Xiaoming
Wang
Sue
White
通過對比,學生認識了這一文化差異現象,在交際運用中,對姓名的回答不會發(fā)生錯位。
專題介紹法。對教材中雖未出現,但在英語國家中是很重要的文化知識,考慮到其重要性,可由教師組織專題講座。對英國國家的盛大而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圣誕節(jié)”,教師可對圣誕節(jié)的由來,圣誕老人、節(jié)日前的準備、圣誕大菜、圣誕禮物等進行生動的描述,并結合當時各酒店、商場在圣誕前夕所做的各種宣傳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節(jié)日氣氛,體會異域文化風情;或在學校的英語園地,定期選登由學生收集的有關英語國家的節(jié)日、服飾、娛樂活動等。邀請中外“英語通”作中外文化差異方面的專題報告,組織英語角,英語晚會等,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語言環(huán)境,加深對文化知識的實際運用。 還可以請外籍教師到校任教, 鼓勵學生與native speaker面對面交談, 讓外籍教師把自己在中國親身體會到的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告訴學生。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 又豐富了學習形式。
課外活動。學校課外活動的形式很多,如:聽歌曲、游戲、組織看VCD等,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莫過于表演。表演可分為課文表演和童話劇表演。新課結束后,給學生派定角色,進行角色模仿表演,然后學生可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加以發(fā)揮,進行任務、年齡、口音、服飾等的改頭換面,活學活用;童話劇的表演主要選編英語國家的經典名劇,先讓學生看有關的影像資料,再讓學生模仿表演,并對學生進行專門排練,在反復排練、演出當中,讓學生切身體會外來文化表達思想感情的行為和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影像資料的運用。要想充分利用多種渠道、多種手段,吸收和體驗異國文化,我們可以收集一些英語國家的物品和圖片,讓學生了解外國藝術、歷史和風土人情。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VCD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文化感受,讓學生對英語文化的實際使用耳濡目染。向學生推薦閱讀體現外國文化的簡易讀本, 以增加對英語文化的了解。另外,還可依據學生自身條件,有選擇地進行課外閱讀,收聽、收看有關英語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提高對英語國家文化的認識。
隨著國際社會交往不斷擴大,英語作為國際交流通用的語言就有更重要的地位。既然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的社會功能之一就是傳播文化。然而文化因素又在很多方面成為跨文化交際中的主要障礙之一。如果想讓職高學生在畢業(yè)后的工作當中,迅速、順利地適應與外語打交道的社會場景,那么我們就應當在教學中自覺、系統(tǒng)、更好地完善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找出影響語言有效傳遞的文化部分,并讓它融于平時的教學中,幫助學生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同時在英語教學中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提高對中西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從而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實現跨文化交際,就是為了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流。大面積地提高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既是中國國民經濟發(fā)展的迫切需要,也是職高學生積極適應將來職業(yè)的需要,因此這必然也是職高英語教學的一項緊迫任務。
參考文獻:
[1]王才仁,胡春洞.英語教學交際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3月.
[2]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外語教育與語言研究出版社,1989年3月.
[3]陳申.語言文化教學策略研究.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
(一)學生學習知識的遷移
高中語文的學習知識主要是對于作品的賞析與體會,在初中階段我們已經學習了基本的文學類型,所以在高中時期,往往不會有太多的文章要求你背誦或者默寫,只是要求你理解,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再用以前學習知識的方式來進行學習了,這樣容易造成前遷移,而且在高中語文的學習知識過程中,針對一個知識點,要歸納總結,將這個知識點的所有概念都連接起來,這才是高中語文學習知識的遷移。確切的來說,是正遷移,就是高中學習的知識對以前所學習的只是有促進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為高中語文學習知識的遷移將初中等以前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串聯,實現了知識的凝結和加強,對于我們理解相關的概念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說,學習借景抒情這樣的文章,高中語文課本往往是一章有兩三節(jié)課的篇幅都是借景抒情文,通過對這三個文章的講解和閱讀,學生理解了借景抒情文的主要特點和相關的概念,這樣在關于借景抒情文的整理中,學生就可以想到,借景抒情文運用到的主要的修辭手法、主要的語言描寫、主要的背景和環(huán)境等等,都是將以往學習過的零散的知識點匯集起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使知識融會貫通,實現學習知識的遷移。
(二)學生學習能力的遷移
高中生的學習能力的遷移主要是指通過學會分析的方法和寫作的特點來讓學生擺脫課本的束縛,讓學生跳出語文書本的條條框框,培養(yǎng)學生進行更高層次的自主學習,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學生在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不再依賴于老師的引導與講解,而是在學習了老師的基本課文講解過程之后,自己可以結合老師的經驗和自身的理解能力,獨立完成對課文的閱讀和理解,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與同學分享,大家互幫互助,共同成長,這也是新課改下高中語文教學中經常出現的現象,一節(jié)課老師只是簡單地做個開講和結語,其他的部分由學生全部自己完成,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遷移理論對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就是讓學生由單純地從課本中汲取知識遷移到學生自己將課本中的知識進行分析與研究,這就是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不再是學習的接受者,而是學習的主動者和引導者。
(三)老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遷移理論不僅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影響,而且對于老師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影響。眾所周知,高中語文教學最重要的任務不是要求學生學會教材和課本知識,而是通過對教材和課本的學習來讓學生領悟學習的技巧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就是我們高中語文課程的重點項目。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夠僅局限于課本內容的講解和闡釋,而是在課堂上恰當的遷移策略讓學生來進行自主學習,比如說在講到文言文中“之”這個字的用法時,可以鼓勵學生站起來發(fā)言,或者在講臺上組織全班學生踴躍發(fā)言,集中大家的智慧,對這個字的意義和用法進行整理。遷移策略隨著知識結構的變化而變化,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自身的敏銳性,能夠在教學中展開聯想,讓遷移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而且高中的語文老師不僅要精通語文課本,還要把課本之外的信息元素帶入到語文教學的課堂之中,因為高中語文與各門課程之間的連接非常緊密,作為老師,只要強化自身的學習能力,廣泛學習知識,這樣才能為提高遷移技巧和遷移能力做足夠的準備。
二、結語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中西文化差異;跨文化交際能力
語言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翱缥幕浑H”(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的交際。
一、語言知識與語用知識并舉,了解西方文化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一向較注重教學的內容和語言能力,即培養(yǎng)學生能造出一些意義正確、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的技能。但是學生沒掌握語用知識,不知道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在具體環(huán)境中用英語進行準確的跨文化交際[1]。“不懂得語言的運用規(guī)則,語法規(guī)則將變得毫無用處”(Hymes1972)。如“Whydon''''tyouopenthedoor?”是一句符合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但它含有強硬的命令口氣,就不適合對長輩或初交的人說這句話,可用“Whynotopenthedoor?”來表達。又如,當夸獎別人的菜做得好時不能說“Ididn’texpectyoucouldmakesuchdeliciousfood!”(沒想到你能做一手好菜!),通??烧f“Whatadeliciousfood!”在與外族人交談時,本族人對于他們在語音和語法方面的錯誤往往比較寬容,而違反說話規(guī)則會被認為是不夠禮貌的(Walfson,1989)[2]。這里的說話規(guī)則是所在語言交際活動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必須存在的一種默契,一種雙方交際時都遵循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Principles)”[3]。為使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能準確運用所學語言,必須語言知識與語用知識并舉,才能真正了解西方文化,而高職學生就是欠缺文化背景知識。如《大學英語精讀III》Unit4“LadyHermitsWhoAreDownButNotOut”的課文標題“DownButNotOut”學生很難理解。筆者先介紹美國拳擊術語“downandout”,意思是拳擊手被對方擊倒后淘汰出局。再結合課文對“女隱士”特點的分析理解,把標題譯為“潦而不倒”學生才恍然大悟。可見,不了解西方文化以及背后的文化內涵就很難理解它在特定場合中引申出的社會意義。同是這篇課文中“…ifshechoosesyourdoorwayasherplacetosleepinthenight,itisasnormallyhardtoturnherawayasitisalostdog.”這句話令人費解。狗在西方視為人類忠實的朋友,所以趕走一只喪家之犬屬不道德行為。又如:“WhyITeach”一文中,很多學生不理解“Beingateacherisbeingpresentatthecreationwhentheclaybeginstobreathe”。這里的creation和clay涉及到《圣經》典故:上帝用地上的塵土clay造人,并賦予人以生命力。作者在這句話中用clay隱喻沒有知識的人,用breathe比喻“獲得知識,開始成長”。這個典故把教師育人和上帝造人作了類比,使我們領會到教師育人與上帝造人同樣偉大[4]。學生明白這些文化及隱含意義后,終于茅塞頓開。
二、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謹防“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eshock)最早是由世界著名文化人類學家KalveroOberg在1960年首先提出的。初到國外的人往往由于不熟悉對方社會交往的信號或符號經常會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反應,這種現象在跨文化學中稱“文化休克”[5]。學生如果不把握中西方文化差異,用漢語的思維去理解、判斷英語的語境,極易產生“文化休克”。思維方式是溝通文化與語言的橋梁,而文化差異就是思維方式的本質差異。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具有女性陰柔偏向,西方思維方式具有男性陽剛偏向。中國人偏人文,西方人重自然;中國人重悟性,西方人偏理性;中國人好靜、內向、守舊,西方人好動、外向、開放;中國人求同、求穩(wěn),西方人求異、求變。我們在教學中有必要把日常生活交往中英漢文化的主要差異以及語言表達方式進行歸納、比較和總結,這將有助于學生逐步區(qū)別語言的文化內涵,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增強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
1.贊美之詞
中國文化對贊美之語總是比較崇尚謙虛原則,“YourEnglishisverygood”和“Ilikeyourbeautifulwatch”之類的應答都要用“Thankyou”,因為這些贊美之詞僅僅表示友好或是引起談話的手段。
2.提供幫助
中國人對于別人的幫助往往采用“接受+感謝”的方式,在西方人們崇尚自立,會以“謝絕+解釋”作回答。如回答“Wouldyoulikesomecoffee?”這樣的kindoffer,通常用“No,thankyou”或“Yes,I’dloveto,butnotnow”之類的婉轉回答。
3.文化禁忌
西方人一般都能容忍非本族語的人的語言錯誤,但對文化錯誤卻會耿耿于懷,特別是文化禁忌。筆者把英語國家人士初次交談的“禁忌”歸納成W-A-R-M四個字母,其中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替religion,M代表marriage,同樣引出“七不問”:不問年齡、體重、收入、、婚姻狀況,不問“去哪兒”和“吃了嗎”。4.交際勢能——把握交際訊號的強弱
西方人最常用最安全的話題是談論天氣,如“It’sreallyacoldtonight,isn’tit?Yes,itis.”這樣的對話很容易使雙方轉入其他話題,并且能縮短會話距離,避免交際障礙。假如你碰巧遇到一家老外吃飯,主人客氣地邀請你一起吃,“Wouldyouliketohavedinnerwithus?”如果你真的沒吃,最好不要客氣,否則挨餓的就是你自己了。
三、創(chuàng)設交際語境,培養(yǎng)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
現代英語教學非常重視語境,建構主義理論也提倡語境化教學(Situatedinstruction)。因此教師要盡力為高職學生提供真實的或模擬的交際情景,力求創(chuàng)設學生能主動參與的課堂教學氛圍,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中。如《綜合英語II》Unit7“ListeningandActivities”聽說部分,為使學生了解并熟練掌握“祝愿”和“問候”的日常交際用語,我設置如下情景作為導入:Weallknowtherewillbe“AJobHunting”inourcampustomorrow.Areyouinterestedintheinvestigationonjobhunting?Howdoyougreettheinterviewers?Andhowdoyourespondtotheirreply?學生積極動腦,很快列舉出許多學過“祝愿”和“問候”或“代問候”及其應答的表達。聽力結束教師趁熱打鐵適當補充,引導大家歸納總結。接著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中自編對話進行操練,做到學以致用,運用自如。
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不斷應用,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如利用多媒體、幻燈、音像或互聯網等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交際環(huán)境,使學生在教師、學習伙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更多的文化信息,從而提高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使課堂教學真正交際化。在《BEC》“Interview”這一項目設計課上,我先組織學生看一段有關招工的錄像,然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Whatdoyouwanttodoafteryougraduatefromtheuniversity?Whatquestionsarelikelytobeaskedinajobinterview?Whatwouldyouaskifyouweretheinterviewer?接著我用PPT設計了幾種模擬招聘的具體場景,讓學生申請做家教、商店促銷員、收銀員和導游,然后在課堂上表演。師生們從語音語調、內容設計、體態(tài)表情、語言得體和合作創(chuàng)新等方面進行互評。大家積極參與,表現了空前的興趣和競爭力,體現了良好的團隊合作意識。更可喜的是那些平時在課上不愿開口說英語的學生在大家的鼓勵和配合下,增強了信心,消除了緊張情緒,獲得了很好的鍛煉機會。運用多種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課堂變成了社會的縮影,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與他人和環(huán)境的互動中勇于開口,樂于開口,在模擬情境中建構新的語言能力,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四、滲透中西文化,培養(yǎng)跨文化非語言交際能力
交際能力包括語言交際能力和非語言交際能力(Non-verbalcommunication)。非語言交際行為是指語言行為以外的所有行為。在面對面的交際中,語言至多只占整個交際過程的35%,而其余的社交信息都是依靠非語言交際傳遞的(Birdwhistell,1970:50)。因此非語言行為就成了跨文化交際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空間觀,因而導致不同的會話距離。在英國,禮貌的聽者會認真地注視講話者并不時眨一眨眼表示對對方所談之事感興趣,美國人則希望聽者頻頻點頭或發(fā)出哦、嗯之類的聲音表示對所講內容感興趣。中國人則通常會眼看著對方保持安靜。有位頗為出色的中國學生到一家英國公司接受最后的面試。敲門進入辦公室后,學生坐下并順手把放在經理面前的一張椅子向前拉了一下。面試后,該生自我感覺良好最終卻遭拒絕,是因為英國經理事先將椅子放在他認為合適的交談距離位置,而中國學生無意間向前一拉,將距離調整到他認為舒適的位置,可能使經理感到不適,最終導致被拒絕錄取。
一種事物的特點,要跟別的事物比較才顯出來(呂叔湘1977)[6]。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進行中英非語言交際對照教學,如中國人用拱手和鞠躬表示感謝,英語文化的人用親吻和擁抱表示感謝;美國人習慣用手指胸膛表示“我”,而中國人手指鼻子表示“我”的動作,在美國人看來是滑稽可笑的;美國人用手拍成年人的頭表示同情、鼓勵對方,中國人則認為這是有意侮辱對方;中國人氣憤至極會跺腳,美國人在急不可待時才跺腳;英文化的人喜歡佩戴貓頭鷹圖像的徽章,因為在英文化中貓頭鷹是智慧的象征,而在中國人看來貓頭鷹是邪惡的化身,俗話說貓頭鷹進宅無事不來,預示著兇多吉少。中國人在給人指方向時,習慣于用食指指點。在英語文化中,這是既不雅觀、又不尊重別人的手勢;用手下意識地摸一下鼻子,在中國人看來既無什么含義,也無傷大雅。美國人卻將這一動作視為隱匿不好的想法或謊言的手勢,或者表示不同意或拒絕對方的看法。
參考文獻:
[1]蔣永遠.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7,(11).
[2]柏音.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0,(2):73-79.
[3]張衛(wèi)紅,張凱.外語教學中語用知識的應用分[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3):329-331.
[4]尹錫榮.中西方文化差異與大學英語教學[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6):85-87.
英語與漢語之間由于各國文化背景的不同,直接導致我國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語言的理解存在諸多的障礙。因此,教育部規(guī)定將“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中學英語課程的目標,致力于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及對中英文化差異的理解能力。文化滲透的范圍包括對英語國家的歷史、民俗、生活方式、文學、價值觀念等進行滲透,教師應針對這些內容進行文化方面的教育,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語內容。
二、高中英語教學文化滲透的原則
既然我們認識到文化滲透的意義,在實際教學的文化滲透中,我們應當遵守哪些原則呢?筆者認為,文化滲透涉及雙方的價值觀、世界觀等方面,因此在授課時要遵守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要與高中學生所學內容緊密結合,并根據所涉及的日常交際的內容,進行情景訓練。第二,教師要根據現行高中英語教材,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多元逐步滲透,從而達到文化滲透的目的。第三,英語教師要對主流文化進行多介紹,對于不健康的文化要引導學生對其批判性的認識,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價值觀等。
三、充分挖掘教材,有意識地進行文化滲透
英語教材作為知識的載體,內容包羅萬象,其中必修模塊部分蘊含了豐富的英語國家的文化信息,涵蓋內容相當廣泛。實際教學中可以就地取材,通過英語詞匯和語法進行文化滲透。
(一)詞匯滲透。教師在進行新模塊地講解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引入對背景知識的介紹,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英語國家的了解。有些英文詞匯并不能按照漢語詞匯的意思去理解,要想準確地理解這些詞匯,首先要了解它們的文化。例如“dog”翻譯成漢語是“狗”的意思,在漢語中,與狗相關的詞組大多都是貶義的,但是如果將“dog”放在不同的英語詞組中又有不同的意思:clever dog(聰明的小伙子),Every dog has his day(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時候。)。如果我們對西方文化不夠理解,以漢語思維理解英語,就會鬧出很多的笑話。
(二)語法滲透。語法總結了英語詞句之間的基本規(guī)律,是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中之重。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中文與英文在表達方式上存在巨大的差異。漢語求精,而英語更注重對連接詞的運用,以實現句子邏輯上的完美。形合(hypotaxis)與意合(parataxis)就從根本上反映出中英兩種語言之間不同的語法現象,在形合與意合的表現形式中,英文與中文之間的意義中心是不一樣,英語一般都是主句在前,從句在后,而漢語則正好相反。因此,我們在理解英語長句的時候先要分析句子的結構,并找出核心的主謂賓,將復雜的長句子拆分之后再進行理解。這就直接反映出西方人注重理性與邏輯思維,而東方人更注重悟性及辯證思維。要讓學生習慣這種思維上的差異,并體會出其對語言表達方式的影響,這對英語學習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在日常教學中,要讓學生習慣這種思維上的差異,并體會出其對語言變化方式的影響。
四、結合試聽資料,強化文化滲透效果
除了利用教材之外,高中英語教師更應鼓勵學生多接觸一些發(fā)音純正的資料,最好是英美原版的資料,比如觀看英文電影、聽英文廣播、聽英文歌曲等。在實際生活中,筆者以前僅僅將英文電影作為自己消遣娛樂的東西,現在在課堂教學中就會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電影呈現給學生。這樣不但活躍課堂教學氣氛,而且訓練學生通過察言觀色,體會影片中人物語言所表達的深層含義。
五、利用好教材上的文化因素
高中英語課本涵蓋的內容豐富,其中很多篇優(yōu)秀的高中英語閱讀內容,均為英國歷史上著名大家的學術貢獻、科研貢獻或者個人成長史。這些英語教材中的內容,為開展文化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利用好教材,充分地挖掘教材。首先是注重詞匯的挖掘。高中英語學習階段的詞匯量是巨大的,學生在高中英語學習過程中,對詞匯量的記憶理解是幫助學生快速地進行英文閱讀的前提,可見學生掌握扎實的豐富的詞匯量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文化的差異,有些英語詞匯與漢語詞匯無法一一對應,學生如果要更好地掌握這些詞匯的用法,必須注重對詞匯背后的文化價值及歷史底蘊進行充分的理解,全面掌握詞匯背后的文化故事。如“dragon”這個詞匯在英語中是“恐龍、惡魔”的意思,但在漢語中是文化圖騰“龍”的意思,二者之間存在天然的差異性。
六、創(chuàng)新并豐富英語教學方式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化教學,教師應該不斷豐富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進行文化教學。在高中英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視頻、圖文等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如在講解到“Fantasy Literature”這門課程時,如果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等方式粗淺地理解課文,那么學生對于英語課文的掌握情況一定是淺層次的,既不利于學生理解英語課文,又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七、開展生動的口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