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3-24 15:13:4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大學生心理成長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對象存在著本質的區(qū)別。最為根本的是,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有著自我覺知的人,因而研究對象并不是被動的反映客觀世界,而是主動的建構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建構心理世界的過程中,文化環(huán)境提供了意義資源。因此,心理學的研究方式也應該與自然科學有著本質的不同,必須根據(jù)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的特征,確定適合的研究程序與研究方法?!?/p>
2.2大學生心理的校園文化特性
根據(jù)前述有關心理學的文化轉向的理論,心理具有文化的屬性,文化對于心理行為方式的影響不容忽視。而在大學校園中,以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為根本目標而形成的校園文化,其文化環(huán)境存在的獨立性、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都是其他社會亞文化所無法比擬的。因此,校園文化對于處于其中的大學生心理的影響也更為顯著。校園文化影響大學生心理成長的作用機制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深入研究校園文化影響大學生心理的作用機理,才能更好地發(fā)掘校園文化中蘊涵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1、物質環(huán)境對心理的影響
依據(jù)有關環(huán)境心理學的理論,個體總是處于一定的環(huán)境之中,“環(huán)境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系,它為我們提供直接而真實的感覺刺激,即環(huán)境信息?!?個體在通過所有感官獲取環(huán)境信息的同時,其心理也會受到環(huán)境因素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一些文學作品中就有不同環(huán)境對人心理的造成不同影響的描述,如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在“陰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的環(huán).境里,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是“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钡窃凇按汉途懊?,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鄰游泳;……”的環(huán)境人們的心理狀態(tài)是:“心曠神怡,寵辱不驚,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物,田浩.文化與心理學研究方式的變革[D].長春:吉林大學,2006,馬鐵丁.環(huán)境心理學與心理環(huán)境學【M〕.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164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大學生心理的校園文化特性質環(huán)境的光彩、顏色、聲音、溫度、形狀、構造等等,或多或少都會對處于其中個體的心理產生影響。以色彩為例,紅色使人朝氣蓬勃、充滿生機與活力,但容易使人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黃色使人感到溫暖、輕快、鎮(zhèn)定,有助于集中注意力。藍色使人感覺恬靜、柔和、涼爽,可以減慢心率,降低血壓。綠色寓意生命、希望,象征和平、自然,給人清新的感受,能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活躍思維,消除緊張情緒。白色清純、素雅,讓人感覺安全,利于靜心休養(yǎng),鎮(zhèn)定煩燥情緒。整體而言,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讓學生感到心情舒暢、愉悅,并能激發(fā)學生的美感,豐富審美表象,促其審美情趣的高尚化,提高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而相反,昏暗、臟亂的教室則會讓學生感到煩躁、甚至厭惡。
2、群體心理作用
群體是指“一群人有共同目的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所組成的人群集合體”’。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們結成的各種群體,不是靜止不變,而是處于各種因素不斷互相作用和相互適應的過程中,因此,群體不是個體的簡單集合,而是一個動力整體,是一個系統(tǒng),其中某一部分的變化也會導致其他部分的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群體的行為通過協(xié)作活動所產生的力量,會超過各個人單獨活動的力量總和。這是因為群體具備將個體力量聚合成新的力量的功能,其對個體的心理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這表現(xiàn)在社會助長作用和社會抑制作用、群體規(guī)范的影響、群體壓力與社會從眾行為等。而在大學生群體中,上述影響具體的表現(xiàn)為大學生群體能夠滿足學生個體的心理需要,產生歸屬功能,認同功能,支持功能和塑造功能。任何群體成員都有許多需要,有些需要通過學習可以得到滿足,而有些需要則必須通過群體來滿足,例如,安全需要、自尊需要、交往需要、歸屬需要、社會化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等等。一個學生當他屬于某一群體時,會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產生一種歸屬感,特別是在涉及到群體利益和榮譽的情境中給人產生更為強烈的歸屬感。大學生群體具有認同功能,其自身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對成員有吸引力,而個體也往往自愿接受這一群體的影響并與其融為一體,從而形成一個整體的心理傾向;個體的思想、觀點、情感特征、行為方式和具體業(yè)績等若符合群體的要求,便會得到群體的支持,而這種支持又會強化個體的思想、情感、行為和業(yè)績,增強自唁心,推動個體前進。大學生群體對學生個體還有塑造功能,按照規(guī)定要求評價各成員的言行和成績,規(guī)范各成員的行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個體可以通過群體實現(xiàn)個人力量所不能勝任的事情,可以相互勉勵,共同進步,相互關心照顧,解除精神上的空虛和無聊以達到健康心理。大學生個體的價值觀主要來自于他所生活的社會,特別是來自于他所屬的群體,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也受到他所屬群體的巨大影響。這說明群體價值趨向、群體心理對大學生個體的心理和行為有多么的重要。群體心理的形成后不是一成不變的,除了群體內部變化引起群體局部或整體變化外,外力作用對群體心理亦會產生影響,特別是對可塑性較強的大學生群體。而校園文化恰恰是這樣一種非常有效的外力,它能夠營造一個積極的、向上的、健康的大環(huán)境,通過影響、引導大學生群體,達到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最終目的。 3、環(huán)境因素對創(chuàng)造性行為的影響
創(chuàng)造能力是個體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方面,且是較高層次的一個方面。從創(chuàng)造性來分析,人類創(chuàng)造性的生態(tài)學理論研究者哈弗林頓通過多階段的分析,提出了兩個平行的生態(tài)系個體資源與生態(tài)資源。前者指的是個體的認知技能、人格特質等,后者指的是對創(chuàng)造性具有影響的環(huán)境性因素,如關于智力的、審美的社會標準,合作與競爭的形式,信息與訓練的獲得等。當然,在本文中我們關注的是生態(tài)資源,即環(huán)境性因素。哈弗林頓認為生態(tài)資源對創(chuàng)造性加工產生影響的機制是匹配,創(chuàng)造加工對創(chuàng)造活動的個體與環(huán)境提出很多要求,如果要求得不到滿足,創(chuàng)造性就不可能產生。生態(tài)資源主要是通過促進人格資源的表達而發(fā)生影響,如果創(chuàng)造性活動要求個體具有勇氣,而生態(tài)資源具有鼓勵勇氣的特征,人格資源的要求獲得滿足的程度就更高。哈弗林頓認為創(chuàng)造活動一般受到心理社會的利益追求的激發(fā),有必要進一步去構建這種動機關系。從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這樣說,對于創(chuàng)造性加工活動,個體資源與生態(tài)資源是兩個平行的生態(tài)系,都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生態(tài)資源即環(huán)境因素蘊含與創(chuàng)造性活動要求匹配的資源,促進個體產生動機,利用個體資源,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活動。心理健康與成長對環(huán)境提出要求,環(huán)境的好壞,將影響學生適應和改善環(huán)境的動機和方式,從而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2.2.2校園文化影響大學生心理成長的功能體現(xiàn)
1、陶冶功能
校園文化的陶冶功能,主要是通過給師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校園物質環(huán)境、制度環(huán)境與精神環(huán)境來感染情緒、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培養(yǎng)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
首先,優(yōu)美的校園物質環(huán)境,可以讓身處其中的校園主體有意無意間受到感染和影響。鳥語花香、濃蔭蔽日的校園環(huán)境,令人心曠神怡、精神振奮;整潔的教室、明亮的光線,會使人心情恬靜、舒暢;年代久遠的建筑、前輩大師的塑像,讓人心生敬畏與自豪……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非常重視校址的選擇,他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學生心理的校園文化認為:“天然環(huán)境和人格陶冶,很有密切關系。”基于這種看法,他提出了選址建校的五項目標:“一要雄壯,可以令人興奮;二要美麗,可以令人欣賞;三要闊大,可以使人胸襟開拓,度量寬宏;四要富于歷史,使人常能領略千百年以來之文明,以啟發(fā)他們光大國粹的心思;五要便于交通,使人常接觸外界之思潮,以引起他們自新不已的精神?!?/p>
其次,人性化的制度管理,可以讓被教育、被管理者感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并影響他們在將來處理事情時的態(tài)度和做法。在對校園主體特別是學生的教育管理過程中,與單純的批評教育、生硬的管理者姿態(tài)相比,激勵、引導等方式、親切的朋友的角度更容易為學生接受,不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梢栽谄叫撵o氣中實現(xiàn)教育和管理的目的,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現(xiàn)并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接受對方的教育或管理。并且這種人性化制度管理方式還會影響被管理者的處事態(tài)度,使他們在以后處理類似事情的時候,也會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和人性化的方式。
再次,校園精神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陶冶作用更為明顯。校園精神以大學精神、學風、教風、人際關系等方式表現(xiàn)出來,對學校的各個方面起指導性的作用,給置身于其中的大學生以深刻而深遠的影響。學風踏實嚴謹,就容易形成刻苦好學、鍥而不舍、孜孜不倦、兢兢業(yè)業(yè)、實事求是的品格;人際關系融洽,就能感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溫暖以及幫助他人的快樂。校園文化通過各種有形的、無形的、物質的、精神的因素的綜合作用,于潛移默化中感染了情緒,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靈。這種“潤物細無聲”的陶冶教育,是其他任何形式所無法替代的。
2、導向功能
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心理的導向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通過校園文化所建立起的自身系統(tǒng)的價值和規(guī)范標準,影響和引導大學生的行為心理,制止不良行為的發(fā)生,通過各種文化活動,逐步把學生引導到校園文化所確定的價值目標上來。從社會大環(huán)境的角度來看,盡管大學生的主要生活限于校園以內,但校園的開放性、網(wǎng)絡的盛行、學生自主性的增強等因素的存在,使社會文化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有增無減。對于來自國內社會甚至國際社會的各種新觀念、新思潮澎無不引起大學生的關注和反思,或多或少地影響到他們的價值取向。而校園文化便成為社會文化作用于大學生的緩沖帶,通過顯性或隱性的方式,校園文化幫助大學生對社會文化中的各種觀念、思潮進行正確的評價、鑒別、取舍,引導他們提高認識、提高政治思想素質,最終確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正確的價值取向。從校園建設的角度來看,每一所高校在追求發(fā)展的既定目標之外,都有各自不同的“個性”,有的嚴謹務實,有的自由活潑。不同的文化氣質和行為方式在有形無形中也會影響、引導學生個體形成相近的文化氣質。例如,“各高校圍繞北京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學生心理的校園文化特性各自的發(fā)展目標而開展的各項創(chuàng)業(yè)活動,廣大師生在實踐中所體現(xiàn)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對每一個學校成員都是一種鼓勵,一種愛校、建校的動力,對新進校的學生、老師更是一種召喚,一種要求,一種期望,使他們很快地接受高校文化的引導,認同高校文化中包含的團體意識和價值理念等。”’ 3、塑造功能
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心理的塑造功能體現(xiàn)在能力塑造和人格塑造兩個方面。一方面,豐富的校園文化為大學生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下,大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積極參與各種校園文化活動,使他們各自的組織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鍛煉和提高。另一方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不僅滿足了大學生求知成才、開展社會交際、鍛煉能力、提升自我等各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過校園文化所創(chuàng)設的優(yōu)美的物質環(huán)境、和諧的制度環(huán)境以及良好的精神環(huán)境,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影響和熏陶,對他們良好素質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塑造力,使他們能在輕松偷快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中,自然地塑造健康的人格。
4、凝聚功能
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心理的凝聚功能,體現(xiàn)為校園文化能夠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向心力,一種團結一致的合力作用。校園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校園精神文化上。校園精神是校園文化的靈魂和核心,它主導著校園文化發(fā)展的方向與具體形態(tài),一所學校與另一所學校的區(qū)別主要就是校園精神的差別。居于校園精神文化最深層的是校園人共同認同的價值觀,它對大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行為方式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作為學校師生員工共創(chuàng)和認同的價值觀念,校園精神具有無形的不可低估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認識并體驗到彼此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價值觀念、道德情操和行為規(guī)范,會使生存于同一所學校的人們彼此之間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并進而升華為強烈的歸屬感、責任感,從而把大家緊密地聯(lián)結在一起”“,并生動地以“交大人”、“清華人”自居。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理想目標,就是使身居校園中的大學生們時時處處感受到師長的愛護和集體的溫暖:同學之間,大家團結友愛、互相鼓勵、互相關懷;師生之間,學生尊敬師長,老師愛護學生。而在他們將來走出校園后,又會以曾經身為這所學校的一員而感到自豪,會為維護母校的聲譽、為母校爭光而努力奮斗!這種凝聚力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強烈的吸引力,使得無論是在校生還是校友都自愿地、積極地團結起來,共同為學校的發(fā)展而奮斗
2.2.3校園文化影響大學生心理成長的特點
1、影響方式的潛隱性
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心理成長的影響機制,既包括了能動的理性因素,同時又包含著被動的感性知覺因素,并以非理性的因素為主。校園文化往往具有規(guī)范性,但具體的規(guī)范與管理方式更多的是潛在的,不具有強制性。這種潛在的教育方式將具體的教育目的隱含于教育過程中,學生對教育者的教及自己的學都沒有明確的意識,而是在無意識中接受到教育者所要傳導的意義,教師是通過無意識強化的情感共鳴影響學生的心理、觀念和行為,從而能夠繞開意識的障礙,避免了學生對說教式教育的反感和抵觸,保證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同時學生以被尊重的主體角色進行交往,體驗著參與者的價值感和自尊感,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產生深刻的激勵作用,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會使學生畢生難忘,而且往往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
2、影響范圍的全面性
不同于某種制度的制定或者某一模式的選擇,校園文化是伴隨著學校的出現(xiàn),伴隨著某一所高校的建成而逐漸萌芽、發(fā)展起來的。校園文化涵蓋了學校課堂教學內容以外方方面面,幾乎無所不存、無時不在。它不僅涵蓋了以校園建筑為主體的整個校園景觀,也涵蓋了教室、宿舍、食堂的特殊的文化氛圍;不僅涵蓋了教學系統(tǒng),也涵蓋了行政和后勤系統(tǒng);不僅涵蓋了學生的課外活動,也涵蓋了學生的日常生活;不僅涵蓋了歷史傳承的校園精神,也涵蓋了新形勢下學校制度文化的創(chuàng)新……校園文化內容的廣泛性決定了它與生活、學習于其中的大學生的密切關系,任何一個在校生幾乎無時無刻不與校園文化發(fā)生著聯(lián)系,受其影響;同時這種廣泛性也使得校園文化的影響波及學生生活、學習甚至休閑的方方面面。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心理全方位和多層次的滲透式影響,也要求教育者們對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fā)展進行更加全面、精心的控制和設計。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B844.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5-000-01
隨著國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地位也顯著提高。各高校紛紛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加大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但隨著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一系列深刻的社會變革,大學生面臨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認真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現(xiàn)狀,把握大學生心理特點,優(yōu)化大學生心理素質,使他們全面、充分、和諧、主動地發(fā)展,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課題。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水平
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fā)展過程。心理素質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從教學內容上改革,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以適應自己和社會的需要。
(二)有利于學生的人格發(fā)展
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人格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教學中有機結合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能動的引導地學生對自我行為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yōu)化、健全人格的目的[1]。
(三)有利于開發(fā)學生潛能
良好的心理素質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改革,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xiàn)角色轉換,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充分開發(fā)學生潛能。
二、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
首先,絕大多數(shù)高校都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設置為選修課,采用大班化的授課方式,開設時間短。課程內容分散,缺乏對課程的整體規(guī)劃,學校沒有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專業(yè)發(fā)展趨勢引導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形式化問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道德教育混為一談。同時,大學雖設有心理咨詢室,很多學生不能正視自己的心理問題,羞于咨詢,心理咨詢室的作用得不到發(fā)揮。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缺乏專業(yè)化。經調查證明,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多數(shù)為兼職人員,他們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不了解、心理學專業(yè)知識結構不完善、心理咨詢的方法和原則也達不到能力要求。
第四,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考核方式缺乏多元化也比較簡單,主要采用試卷答題、論文撰寫的方式來考核學生,對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成效也沒有準確的評價態(tài)度,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流于形式。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社會關注。調查顯示,當前中國家庭教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忽視問題,其次目前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建設不夠完善。同時,目前存在的不良社會風氣的也消極影響著學生的心理成長。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改革
(一)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訴求,在不同階段開展多形式的專題講座、心理衛(wèi)生宣傳教育活動等。也可以通過校園報刊、校園廣播或學生社團等來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或在學生中擇優(yōu)培訓出心理咨詢師,深入學生其中,向同學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了解學生的現(xiàn)狀,診治或防治學生心理隱患,從而形成校-院-班的心理督導模式[2]。
(二)設置系列化的教育課程
首先將課程設置為“必修課+選修課”模式,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心理變化較大,應該根據(jù)學生在不同階段所面臨的問題,比如針對新生的人際交往問題展開疏導,大二學生學習壓力問題以及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yè)壓力等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引導教育工作。在課程設置上應根據(jù)大學教育的過程,階段性的開展教育活動。在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上應注重實效性,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各學科教學目標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擴充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資源
高校要按照相關規(guī)定,建立一支專業(yè)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并聯(lián)合兼職人員、學生代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鼓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不定期進行培訓,并取得相應的從業(yè)資格證書,不斷提高工作人員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同時可以讓輔導員深入解學生的現(xiàn)狀,向學生傳授心理學知識,對癥下藥;在班級中選出優(yōu)秀學生代表,組織講座,開展辯論賽,深入探討并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
(四)改革課程評價考核體系
唐超與王椿陽的研究顯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集中在人際關系、自我情緒、挫折壓力應對、人格心理等方面。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應該多采用訪談、問卷調查、表演情景劇、心理知識競賽、團體心理輔導等方式來進行,通過不同的活動了解學生心理,多方面的對學生進行考察,有效地疏導學生心理問題。所以在教學改革中我們要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構建科學的評價體系,及時有效干預,避免惡性事件的發(fā)生。
(五)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首先是父母不能只是在物質上去關愛子女,更要做好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預防工作,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與子女溝通。其次學校應加強校園校風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學術活動,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有助于學生自我認識,發(fā)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最后,要建設良好的社會氛圍,杜絕不良風氣,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積極健康的成長。
四、結束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基礎性、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性的工作。全面分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存在問題,有助于全方位對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改革,有助于我們有目標的對學生開展教育工作,只有這樣,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實現(xiàn)規(guī)范化、成熟化、科學化。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亞健康
近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生心理亞健康問題日趨顯著,每年因此而退學、休學學生不斷增多,甚至出現(xiàn)了自殺、傷害他人等極端行為。與極端案例相比,一般性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心理亞健康問題更值得社會的關注。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讓學生能夠主動適應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成為適應性良好、心理健康的人。
一、心理健康標準
心理健康標準是心理健康的具體化,國外心理學家曾提出許多心理健康標準,主要有奧爾波特的“成熟者”模式、馬斯洛的“自我實現(xiàn)者”模式和羅杰斯的“功能充分發(fā)揮者”模式等。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了心理健康七項基本標準:智力正常;善于協(xié)調和控制情緒,心境良好;具有較強的意志品質;人際關系和諧;能主動地適應和改善現(xiàn)實環(huán)境;保持人格的完善和健康;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
結合我國大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可將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標準界定為:第一,心理健康應表現(xiàn)為有正確的自我意識,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夠客觀地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第二,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豁達的心胸,充分展示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第三,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善于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保持獨立,寬以待人,尊重、信任他人,有合作精神。第四,良好的社會適應力,思想、信念和行動都能與社會保持同步。第五,具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并付諸行動,有堅強的意志和獨立自主精神。
二、大學生亞健康心理狀態(tài)的一般表現(xiàn)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機體無器質性病變,但是有一些功能改變的狀態(tài)稱為“第三狀態(tài)”,我國稱之為“亞健康狀態(tài)”。亞健康在臨床上可表現(xiàn)為軀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情感亞健康、思想亞健康和行為亞健康等,對心理亞健康的界定多為描述性的,例如“一種介于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之間的中介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未達到ccmd-ⅲ等精神病學診斷標準,但同樣會給人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還可誘發(fā)軀體疾病、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機”。
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多表現(xiàn)為頻繁出現(xiàn)的情緒躁動、興致低落、注意力不易集中、過分敏感或行為能力下降等特征。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使人們在家庭生活、人際溝通等方面產生困惑、壓抑、郁悶等心理感受,從而導致家庭生活失調、工作效率低下、人際交往困難等不良現(xiàn)象。大學生心理亞健康主要有以下表現(xiàn):
1.人際交往弱勢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為在人際交往中退縮、消極、敏感,常常難于與人溝通。由于不善于與人交往,這部分學生的性格孤僻,在人際交往時擔心不被別人理解,懷疑別人對自己有意見,產生危機感。此類學生自我封閉,不愿找人傾訴,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但往往會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們在對人處事時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易接受他人意見,不理解其他同學的需要,經常責備別人,缺乏合作精神。人際關系交往弱勢心理狀態(tài)嚴重影響著個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生活健康。
2.學習焦慮心理狀態(tài)。主要表現(xiàn)為精神緊張、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感到學習困難,擔心自己成績下滑。還表現(xiàn)為放大自己的心理問題,把問題看的很嚴重。此類學生對外界的反應有極端化傾向:一種是亢奮型,另一種是壓抑型。此類學生往往過去取得過較好的學習成績,對自己的期望值很高。
3.灰色心理狀態(tài)。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苦悶、懈怠、冷漠,對事物缺乏興趣,自卑感強烈,對事物有畏難情緒等。部分學生表現(xiàn)出周期性的情緒波動,情緒高漲時充滿活力,低落時則異常消極。這與大學生涉世不深,缺乏明確的目標有很大的關系。
4.情愛挫折心理狀態(tài)。這類問題在大學生中比較普遍。主要是因愛情不順而產生過分強烈的情緒并走向消極狀態(tài),但又不能自我調節(jié)的心理反應。在不同的情況下,情愛挫折心理的心理反應也不盡相同。在情愛問題上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消極情緒,喪失自信,失去對人生價值的正確追求。
三、導致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原因
1.教育方法不適當。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和家庭往往采用功利主義的教育方法,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在教育方式上,部分家長因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常采用簡單、粗暴的手段,這種教育方式導致孩子形成抑郁焦慮、敏感多疑、偏執(zhí)敵對、自卑易怒等不健康的品質。還有一部分家長在子女進入大學后只重視對其提供經濟支持,而忽略了子女的心理成長,導致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的出現(xiàn)。
2.社會不良現(xiàn)象扭曲了大學生的價值觀。由于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和功利主義的影響,諸如未通過公平競爭而贏得勝利等一系列社會不良現(xiàn)象亦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諸多矛盾。部分意志薄弱的學生面對遇到挫折時,就會產生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甚至形成扭曲的大學生價值觀。激烈的社會競爭、緊張的生活節(jié)奏和巨大的學習壓力使人身心疲憊,也容易導致心理疾患。
3.網(wǎng)絡帶來的心理壓力。據(jù)第25次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國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率達28.96%,高于25.6%的全球平均水平,我國網(wǎng)民數(shù)達到3.84 億,其中學生占31%,是最大的網(wǎng)民群體。網(wǎng)絡生活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調查顯示,大學生上網(wǎng)的主要目的是瀏覽網(wǎng)站信息,其次是消閑娛樂、與人溝通及閱讀新聞。網(wǎng)絡上信息泛濫,心理活動規(guī)律表明,當外界輸入的信息超過人的正常負荷后,容易造成壓力和混亂,妨礙深層思考,而且上網(wǎng)減少了學生與現(xiàn)實世界的交往,造成其人際情感匱乏,進而產生各種情感沖突。而學生一旦沉迷于網(wǎng)絡,就容易喪失自制力,形成對網(wǎng)絡的依賴,從而影響大學生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
4.社會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大學新生在角色轉換與適應的過程中,導致其心理失衡的原因首先是現(xiàn)實的大學與他們理想中的大學不一致,由此產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對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教學模式不適應,產生困惑而造成心理失調。另外,很多大學生在高中時都是精英,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然而進入大學后,他們頭頂上的光環(huán)消失了,巨大的失落感和心理落差使得這些學生或自暴自棄,或自我封閉。大學生的社會角色轉換與適應障礙如果得不到及時調整,便會產生失落、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甚至會導致惡性事件的發(fā)生。
5.家庭貧困。部分學生由于家庭貧困而產生了沉重的心理負擔,社會的援助也可能會造成貧困大學生心理失衡。此外,現(xiàn)行的就業(yè)制度也加劇了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他們既不能依靠父母,也沒有金錢做后盾,因而面臨的就業(yè)壓力更大,更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等心理問題。
四、應對大學生心理亞健康問題的措施
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不僅要求大學生要掌握豐富的知識,而且更要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因此,學校要及時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盡早進行有效干預,具體可采用以下措施: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應對心理亞健康最有效的辦法是調動個體自身的積極性,提高其心理免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在于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把握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其自我調控的潛能,掌握自我心理調節(jié)的基本方法。
2.建立學生心理健康互助機制。同學和朋友是大學生首選的傾訴對象,他們也可以起到心理疏導的作用,但這種作用是自發(fā)的、隨意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應該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呐嘤?在大學生群體中建立心理健康互助機制,以此來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2-0187-02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正漸漸成為社會關注焦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從2003年至今,僅公辦院校發(fā)生的跳樓事件的學生付出死亡的代價就多達兩位數(shù)。由于民辦高校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又由于民辦高校辦學的特殊性,使得民辦高校大學生既有當代大學生的共性,又有比較鮮明的個性特征;既會碰到當代大學生普遍遭遇的各種問題,同時還承受著比公辦學生更沉重的壓力(如高額學費帶來的經濟壓力和社會偏見帶來的認同壓力等),這些都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民辦高校學生因心理問題休學、退學的不斷增多,自殺、兇殺等一些反?;驉盒允录差l頻出現(xiàn)。由此看來,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遠比公辦院校令人擔憂。
當前對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務、特點和規(guī)律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研究,每年因各種原因自殺的學生數(shù)量呈上升趨勢。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大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及時發(fā)現(xiàn)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提出相應的對策,以適應新形勢新要求。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經歷了一個逐步認識、重視和發(fā)展的過程,不可否認,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晚,起點低,規(guī)模和力度小,發(fā)展速度相對緩慢,而且不平衡,由此可以看到我國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嚴重
雖然有的民辦高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領導任組長,還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細則,但在執(zhí)行時僅停留在口號上,有名無實,尤其是在人員配備、經費支持上。認為只要學生不出大事就好,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還停留在最底層。僅有心理健康咨詢室,但設備簡陋,基本上沒有心理測試的軟硬件,即是有也比較落后,得不到更新。
(二)專業(yè)隊伍力量不足、專業(yè)性不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規(guī)范管理,人員流失嚴重,心理咨詢教師嚴重不足。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中,專業(yè)人員是指精神醫(yī)學、心理學的專業(yè)人士,他們主要負責處理學生的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礙等較為嚴重的問題。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賴麗在2008年調查的13所高校中,共有61.5%的高校配備有專業(yè)人員。在重點本科中,配備有專業(yè)人員的有83.4%,而所調查的民辦高校均沒有配備專業(yè)人員。
雖然教育部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費投入、管理機制、從業(yè)人員的編制、待遇和職稱評審等都做出了明確規(guī)定,但是在民辦高校心理健康老師基本上都是行政編制,既不能納入政工系列晉升專業(yè)職稱,又不能走教師系列評審職稱。因而,民辦院校的心理教育人員不但難在現(xiàn)有崗位上尋求發(fā)展,而且待遇往往得不到落實(報酬低),造成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建設處于惡性的環(huán)境之中。在歐美國家,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要求很高,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員都是碩士生或者是博士生,對心理疾病相關因素有深入的了解,必須具備心理咨詢與治療的專業(yè)技能。另外,目前我國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人員的培訓工作不足,沒有統(tǒng)一的培訓大綱和要求,培訓時間長短
不一,缺乏實習和實戰(zhàn),結果一些只懂理論而不懂操作,或只懂操作而理論基礎不扎實的心理咨詢人員大有人在。心理教育的專業(yè)化是影響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根本原因。
(三)在教育觀念上存在誤區(qū)
我國民辦高校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實踐上存在誤區(qū),弱化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其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對心理健康教育概念、特性認識不清;二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診治、輕預防;三是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對大學生心理求助方式的調查。
(四)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欠靈活
目前民辦高校學生心理健康主要以個別輔導為主,致使心理輔導不普及。個別輔導又以提供就業(yè)信息消除對前途渺茫為主。應當說,開展豐富多彩的團體心理輔導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zhàn)場,構建團體心理健康的氛圍是大學生成長所必需的人文環(huán)境,所以采取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學生心理障礙個性、共性需要,是當前民辦大學學生心理問題復雜化多樣化的需要。
心理學課程是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不但能普及學生的心理學知識,培養(yǎng)良好心理意識,而且能使學生的正確認識挫折,及時調整心態(tài)。據(jù)陜西省2011年統(tǒng)計,該省(除師范類專業(yè))95%的民辦高校根本就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至于定期舉辦心理學專題的講座更是寥寥無幾。個別民辦高校雖然開設了心理學課程,但教學內容缺乏系統(tǒng)性,在教學方法上只是課堂灌輸,有針對性的活動開展得還不夠,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尚未得到普及,學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識較差。
二、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采取的對策
為了使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而有效地開展,學校等有關部門在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開好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同時,更應針對民辦高校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和特點,積極主動開展各種適于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活動,采取有效可行的教育方式,促進民辦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實質化建設
要積極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體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通過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舉辦專題講座、報告等方式,在大學生中廣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設立“5.5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日”,利用各種宣傳媒體在校園大力營造關心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良好氛圍。廣泛開展現(xiàn)場咨詢、心理沙龍、知識競賽、論文征集等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大學生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創(chuàng)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網(wǎng)站,充分發(fā)揮校園網(wǎng)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要培養(yǎng)一支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雙重角色”的教師隊伍。從體制上,把心理教育教師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隊伍,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培養(yǎng)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傾向問題,而且要全面掌握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及應對措施,調適、矯正、發(fā)展學生心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康人格,提高心理素質。只有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才會有針對性、實效性。因此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國家在師范院校開設一門兼顧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專業(yè),專門為高校培養(yǎng)一支素質過硬的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雙重角色”的師資隊伍。
(三)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民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正在摸索著前行,只有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概念才能更好地走出一些誤區(qū)。
1.正確區(qū)分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不同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一定的聯(lián)系,但二者又有差別,其理論基礎、任務、內容和方法不能混為一談。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養(yǎng)完善人格,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的,以心理學為主體,運用心理測評和心理輔導技術,面向所有人進行的特殊教育。德育是教育者根據(jù)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對受教育者施加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影響,以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一定社會或階級所需要的人的活動。德育的目的是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基礎源于心理學理論,而德育主要是以為指導。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心理科學的范疇,是心理學理論在實踐中的發(fā)展,其任務主要是預防和消除心理障礙,增進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屬于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領域和范疇,其任務主要是有目的地對人們施加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以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而指導人們的行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正確自我意識的養(yǎng)成、學習心理指導、健康的情感教育、人際關系的指導、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性心理教育、耐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自我教育等?!吨袊胀ǜ叩葘W校德育大綱》明確強調,德育的內容應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個方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采用個別交談和運用心理學的方法與技術,對咨詢者采取自愿的原則,并為咨詢者保密。德育工作通常以報告、講座、座談、評比、競賽、參觀、訪問等公開的集體形式為主。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既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排斥。
2.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一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檢查、評審制度。督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認真工作,提高服務質量,真正成為學生可以依靠的知心朋友。二是建立大學生心理問題高危人群預警機制。建立異常情況報告和應急處理快速通道,充分發(fā)揮大學生骨干、學生心理社團的作用。調動大學生自我教育、同伴教育的能動性,構筑大學生心理自助體系。要將學生班長、樓長、宿舍長等大學生骨干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中,對他們進行專門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設定心理聯(lián)絡員,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報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做到及早發(fā)現(xiàn),及時預防,及早解決。比如加強對失戀學生、特困生、畢業(yè)生和生病學生等重點人群的情感關懷和心理疏導。以壓力期、敏感期和心理危機高發(fā)期為重點時段,加強大學生心理防范教育。三是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及時、有效地開展跟蹤服務,鞏固心理咨詢的效果,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四是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激勵機制。鼓勵他們從事業(yè)務研究和學習,(下轉196頁)(上接188頁)獎勵成績突出的心理教工人員,在競聘崗位、評定職稱等事項時給予優(yōu)先考慮。并且,每年安排一定時間,讓心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接待日常咨詢的人員)能夠及時宣泄心理垃圾,緩解工作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為大學生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鼓勵和支持大學生組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團,通過舉辦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活動,強化自我教育意識,使追求健康心理成為大學生的自覺行為,提高學生自我生存、自我調控、自我激勵和自我認識的能力,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影響不斷擴大和深入。
3.引導學生利用適合的心理求助方式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據(jù)不同學生使用得當?shù)姆椒ǎ拍苈涞綄嵦?,才能有效制止一些惡性事件的發(fā)生??梢栽谛律雽W時通過問卷調查,逐個訪談等形式,密切關注學生希望的求助方式,了解學生在出現(xiàn)問題時的心理,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性格和家庭背景,及時了解當前學生心理狀況,掌握他們可能想要的求助方式,讓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完全的認識,使學生能敞開心扉,主動咨詢尋求幫助,這樣以便于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
有些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叫“心理發(fā)展中心”,筆者認為這樣的做法切合實際,一方面符合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利于糾正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偏差(即認為來心理咨詢的都是有心理疾病的想法)。再次要轉變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偏差。在開展大型現(xiàn)場咨詢工作時,筆者注意到好多學生對坐在心理咨詢師面前的學生或是嗤之以鼻,或是一笑而過,或是如同躲避虎狼一樣,迅速逃開,這說明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我們應當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礎知識,如同國家搞普法教育一樣,慢慢將心理健康知識滲透到學生心中。
(四)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要特別重視面向全體學生的心理咨詢或輔導工作。通過個別咨詢、團體輔導、心理與行為訓練、書信咨詢、熱線電話咨詢、網(wǎng)絡咨詢等多種形式,向大學生提供經常、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要做好新生、應屆畢業(yè)生、家庭貧困學生、殘疾學生,特別是學習困難學生、失戀學生、違紀學生、言行異常學生的心理輔導和咨詢工作,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不斷增強他們的心理調適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改變過去那種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師和思想政治工作人員的事情的傳統(tǒng)觀點,讓其他部門的人員加入進來,多一些了解和支持,促進全員參與。同時咨詢中心和各個院系之間需要加強配合,經常溝通,確保信息得到很好的反饋和利用,及時糾正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另外,高校應充分發(fā)揮各校的有利條件,充分挖掘其環(huán)境潛力,為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造適宜的條件,形成自己的特色。校園文化和環(huán)境屬于學校潛在課程范疇,它的作用有時比正式課程對學生的影響還大,因此,必須重視校園文化和環(huán)境的建設,形成優(yōu)良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心理施加良好的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原因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1-0127-02
近期,復旦投毒案、南航刀殺案等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給大學生宿舍關系亮出了紅燈。這些事件迫使我們思考,如何針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中出現(xiàn)的不良現(xiàn)象,探討其形成因素,提出可行性對策,以緩解宿舍不良人際關系對大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
一、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
1.大學生宿舍不良人際關系的表現(xiàn)。
右面的圖表是宿舍不良關系的種種表現(xiàn)。
2.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分類。按宿舍單個同學之間的關系進行分類,可將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分為以下四種:(1)友好關系型,是指宿舍同學之間關系融洽,珍視友情,氣氛和諧,這種宿舍類型是理想的。(2)思想封閉型是指宿舍同學之間的交往僅限于學習、日常生活等表面的問題,而不去觸及理想、信仰、價值觀等深層次內容。(3)孤立與孤獨型,是指宿舍中的個別同學因為家庭背景、個人經歷、性格等原因不喜歡或害怕與其他舍友交往,表現(xiàn)出孤獨、不合群的樣子。(4)對立關系型是指同宿舍個別同學之間,特別是宿舍“核心人物”之間產生對立狀態(tài)。雖然對立關系型的宿舍數(shù)量并不多,但是一旦發(fā)生摩擦,就有可能釀成大禍,應重點關注。
二、大學生宿舍不良人際關系形成的原因
(一)個體因素
第一,生活習慣。同一屋檐下的大學生,來自四面八方,生活習慣可能然不同,容易出現(xiàn)分離的“小團體”“小圈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舍友之間的關系微妙而敏感,家境富裕的學生可能會高消費,普通家庭的學生會更樸實,有的愛干凈,有的不愛收拾,有的喜歡熱鬧,有的喜歡安靜,有的早睡早起,有的晚睡晚起。這些生活習慣上的差異,或多或少會引起學生之間的矛盾。
第二,青年人的一般特征。大學生已經形成了自我意識,在心理發(fā)展上有幾對矛盾:一是友情與孤獨,形成既渴求友情又甘愿孤獨的矛盾心理;二是閉鎖性與開放性。他們既不像小孩那樣天真直率,又不像成年人那樣深沉老練,表現(xiàn)出閉鎖性與開放性的矛盾;三是意志與行動的兩極性。在整個青年期,始終共存著,積極性和消極性,認真和馬虎,努力和懶惰,嚴謹和散漫等矛盾的兩極性。他們特有的年齡特征,再加上現(xiàn)在大學生多為“90后”獨生子女,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意識過強,難以接受不同的意見,這些特點都會引發(fā)沖突。
第三,不良性格。嫉妒、自卑、消極、炫耀,這些負面的性格特征通常帶來不良的人際關系,這些具有性格缺陷的同學,更容易與他人產生沖突。
其實,學生邁入大學的那天,生活習慣、青年人特有的特征、不良性格這些個體因素已基本形成,它們是父母教養(yǎng)方式、學校教育、社會環(huán)境這些綜合因素共同塑造出來的。
(二)綜合因素
首先,家庭環(huán)境因素。父母對子女的教養(yǎng)方式,對其子女人格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影響作用。心理學上把家庭教養(yǎng)方式分成三類,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的人格特征具有不同的影響。第一類是權威型教養(yǎng)方式,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表現(xiàn)得過于支配,在這種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極、被動、依賴、服從、懦弱,做事缺乏主動性,甚至會形成不誠實的人格特征。第二類是放縱型教養(yǎng)方式,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讓孩子隨心所欲,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多表現(xiàn)為任性、幼稚、自私、野蠻、無禮、獨立性差、唯我獨尊、蠻橫無理等。第三類是民主型教養(yǎng)方式,父母與孩子在家庭中處于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中,父母的這種教養(yǎng)方式使孩子能形成一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如活潑、快樂、直爽、自立、彬彬有禮、善于交往、富于合作等。
其次,學校教育因素。教師對學生人格的發(fā)展具有指導和定向的作用,性情冷酷、刻板、專橫的老師,學生的欺騙行為會更多;友好、民主的老師,學生行動積極主動;教師是否公正對學生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學校也是同齡群體會聚的場所,同伴群體對學生人格具有巨大的影響,班集體的特點、要求、輿論和評價對于學生人格的發(fā)展具有“棄惡揚善”的作用。
最后,社會文化因素。大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快速發(fā)展、形成的階段,他們在意他人的評價、外界的反應,而社會文化所宣揚和渲染的社會主流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影響很大。社會文化不可避免地會滲透到校園里,當社會矛盾呈現(xiàn)出新的時代特點,東西方文化繼續(xù)交融與碰撞,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不斷傳承與革新,都將對校園文化帶來沖擊,社會上的腐敗、道德淪喪、失信、唯利是圖、造假,會無孔不入地滲透進校園文化中,對大學生的人格塑造產生強烈的負面影響。
三、高校應積極構建良好宿舍關系
1.發(fā)揮專業(yè)任課教師作用,強化專業(yè)素質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專業(yè)任課教師對大學生的人格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上,應以培養(yǎng)具有高尚品格的人為目標,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框架要充分體現(xiàn)德育的分量,這種分量不僅是指課時的足夠,更應在結構和有效實施上予以考慮。在傳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應啟發(fā)引導學生了解專業(yè)的文化背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的人格素質,以專業(yè)教育為依托,強化專業(yè)素質對大學生人格的影響。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拓寬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途徑。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留給了我們豐富的文化遺產,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通過多種途徑在校園中弘揚人文精神,比如以下途徑,一是校園文化設施,如文化積淀深厚的校園環(huán)境、標志性建筑、雕塑;二是學生主題活動,如主題征文比賽、公益活動、讀書會、學生刊物、社會實踐;三是增加人文社科類課程、培訓、講座;四是增加圖書量。
3.繼續(xù)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與心理輔導的開展。根據(jù)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各大高校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的選擇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重視心理訓練,切實發(fā)揮心理咨詢室的作用,心理輔導以發(fā)展性輔導為主,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學習必要的社交知識,正確處理與他人的沖突,解除心理困惑,促進其心理成熟。同時,做好人際關系的預防工作,重視易感人群的篩查,重點關注問題宿舍,正確引導,使大學生遠離心理問題的困擾。
參考文獻:
[1]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2]王梅.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矛盾破解與和諧構建[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8(6):109-110.
[3]涂陽軍.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原因探析[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7,14(4):72.
論文摘要:通過自編心理健康教育路徑碳素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高職院校學生能正確認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喜歡的交流對象是朋友,最不喜歡的交流對象是輔導員、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本文分析了原因,提出了發(fā)揮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途徑。
本文是海南省高等學??蒲匈Y助項目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教育路徑的調查研究(hjsk2009-136)的階段性成果。
輔導員是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是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日常生活管理者和心理疏導者,是高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高職學生處于不成熟向成熟的轉變階段,當社會經濟結構、生活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等諸多方面發(fā)生變化時,一部分人難以適應,迷茫、困惑、無所適從,心理負荷普遍加劇。面對這些情況,能夠在第一時間給予他們幫助和引導的人應該是輔導員。作為高職院校輔導員,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異常心理并實施心理危機干預,促進高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1 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現(xiàn)狀調查
筆者在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及教育路徑的課題研究中,自編心理健康教育路徑探索問卷,隨機抽取某高職院校260名學生進行壓力自評、對心理健康意義的認識、自我重視程度、學校關注程度、心理困擾、原因分析、喜歡的交流對象、健康教育途徑、自我排解壓力形式等方面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
第一,96.1%的高職學生能正確認識心理健康在個體發(fā)展中的作用。
第二,困擾學生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依次為:學習困難(40.4%),人際關系(23.8%),家庭因素(包括家庭問題、經濟拮據(jù)二者占21.1%),戀愛問題(6.2%)和其他問題(如就業(yè)、學業(yè)前途)。
第三,學生最喜歡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是個別輔導,占26.9%,其次是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占23.1%,再次是同伴的幫助,占21.2%,結合學科教學進行課堂滲透,占12.7%,尋找親友幫助的也占11.7%。
第四,學生自我排解壓力的最主要方式是轉移注意力或順其自然,讓時間自然調整。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采用發(fā)泄、壓抑的方式,如喝酒、睡覺、大哭大鬧的方式來排解。在接受教育的主動性上,69%學生能主動接受教育,但也有31%學生被動等待別人的幫助。
第五,學生最喜歡的交流對象是朋友,占54.9%,說明朋友,特別是知心朋友是學生排解心理壓力的最主要支柱。其次是同學、專業(yè)人士和親友。最不喜歡的交流對象是班主任、輔導員、科任教師,僅占2.4%,這是值得教育界特別關注的問題。
2 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缺失原因分析
輔導員本來應該是為學生排憂解難的,然而學生有心理煩惱卻根本不想找班主任、輔導員、科任教師,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如此缺失,究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輔導員的教師和管理者形象讓學生畏懼,學生怕輔導員知道自己的問題后對自己不利;
第二,實際工作中輔導員在認識上還存在一定程度的誤區(qū),對自己的工作職責不夠明確,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結合。
第三,輔導員一般是剛從高校畢業(yè)的本科生,甚至??粕?。在實際操作中,他們往往缺乏工作經驗,習慣性的說教和批評讓學生厭煩。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工作者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包括盡可能豐富的人生閱歷、心理咨詢經驗,這種情況使剛踏上工作崗位的輔導員力不從心。
第四,輔導員負責學生數(shù)量過多,精力容易分散,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和學生進行交流,使得對高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大為減弱。
3 發(fā)揮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途徑
3.1 充分認識心理健康重要性,完善輔導員管理制度
(1)提高認識,明確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職責:心理健康的高職學生對自我、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把握有正確的心態(tài),體現(xiàn)出較高的自我調控能力,沒有人格缺陷和障礙。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心理健康教育是輔導員的工作職責之一,因為他們有很好的條件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很好的實施。第一,高職院校輔導員是高職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等接觸較多的人物。輔導員長時間和高職學生打交道,工作范圍涉及高職學生的方方面面,便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早進行研究,及時疏導解決問題,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第二,高職院校輔導員的特殊身份與角色。教育部明文規(guī)定,高校輔導員既是教師同時又是高校管理干部,既是師長又是朋友,這種多重身份與角色使之易于和高職學生進行溝通交流。高職院校中大多數(shù)輔導員與高職學生年齡相仿,其知識背景、生活閱歷等也和高職學生較接近,這種狀況可以淡化教師與學生、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代溝,便于以“朋友”的身份展開交往,使輔導員容易走進高職學生的心靈,這為輔導員參與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并進行創(chuàng)新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2)完善選聘機制,挑選優(yōu)秀人才擔任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輔導員的重要職能之一,對其勝任特征在知識、技能和個人基本素質方面都有著特殊的要求。在人才選聘這個初始環(huán)節(jié)上,高職院校應該重視輔導員心理輔導勝任特征的考察,特別是考察他們的自我、人格特質和動機等鑒別性勝任特征,因為知識技能可以通過培訓而提高。
(3)強化績效管理,增強責任心:在考核輔導員工作績效時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權重。輔導員作為學生德育工作的主要責任者,履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的職能是其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較好地履行心理輔導職能應該是對其評估的一個關鍵指標,包括心理輔導工作案例的數(shù)量和質量、時間和智力投入、代價和效益等方面細化考核。
3.2 加強培訓,提高輔導員的心理咨詢技能:學生存在心理困惑不愿向輔導員傾訴,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輔導員缺乏心理輔導的知識和技能,他們常常把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德育問題混為一談,本應進行心理輔導的案例卻采用空洞的說教或批評加以處理。
(1)培訓內容。輔導員對心理輔導的理論與方法的培訓需求最為強烈,遠遠高于思想教育理論與方法等課程的培訓需求,加大心理輔導的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非常必要。
(2)培訓方式。根據(jù)斯騰伯格的觀點,與績效行為密切關聯(lián)的勝任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知道怎樣做”的內隱知識上,而非“是什么”的外顯知識上。而“內隱知識”的獲取,是一種“自然學習”的過程,這種學習活動產生于日常的工作過程中,學習的效果取決于個體如何從經驗中漸漸形成個人風格。輔導員的心理輔導培訓一方面要讓他們有機會參與集體的心理咨詢培訓,更應該強調基于輔導員“內隱知識”獲取的學習過程,讓輔導員主動在專家指導的基礎上對經驗進行逐步提升。
3.3 輔導員如何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準確把握高職生成長需求:調查中顯示,困擾學生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學習困難,有40.4%的學生反映學習對他們的心理困擾最大,這與職業(yè)學院學生基礎差有很大的關系。其次是人際關系(23.8%)。加強學生學習、人際關系的輔導是當前迫切需要輔導的內容。同時家庭因素(包括家庭問題、經濟拮據(jù)二者占21.1%),戀愛問題(6.2%)和其他問題(如就業(yè)、學業(yè)前途)也是困擾學生的原因。輔導員必須根據(jù)影響學生發(fā)展的因素和成長需要及時開展教育。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調查顯示,學生最喜歡的交流對象是朋友,要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輔導員必須做學生的朋友。第一,新生接待。一年級輔導員要做好新生的接待工作,使學生得到心理關懷,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二,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當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困難時,輔導員應該盡自己所能,全力幫助。第三,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關注學生心理成長,增進師生問的交流和溝通。第四,以身作則。心態(tài)平和,言傳身教,營造和諧、民主、自由、寬松的氣氛。
(3)開展集體活動,增進同學感情,開展團體輔導。如針對部分學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不夠,組織學生開展拔河比賽或同舟共濟活動;根據(jù)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組織野炊、交心談心、心理沙龍活動等,給他們提供接觸的機會,促進溝通交流平臺,營造和諧人際關系;針對學生承受挫折能力較弱,可以在班上開展各種競賽活動。通過開展集體活動,讓他們體驗成功與失敗,增強團隊意識,提高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培養(yǎng)健全人格。
(4)因人而易,對癥下藥。不同個體,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的學生會有不同的煩惱,引起的因素也是各不相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個別性。我院學生×× ,她所在的宿舍曾多次發(fā)生失竊事件,每次她都深惡痛絕地咒罵偷竊者,該生家庭比較富裕且表現(xiàn)好,大家都不懷疑她,后終被發(fā)現(xiàn)。原來她行竊就是為了想滿足自己的好奇心,產生興奮感,獲得成就感。她也知道偷盜是不良行為,但就是無法控制,一種異常的心理滿足促使她一次又一次地犯錯誤。如果我們簡單的把這種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解決,那會害了這個學生。
(5)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主動排解壓力。每一個高職學生都渴望成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輔導員應該在日常工作中善于發(fā)現(xiàn)。輔導員在組建班、團委的時候,應面向學生全體,給他們素質展示的平臺??梢圆捎冒辔刹枯喠鳟?,干部角色輪換做,學生會因角色的改變和心理上的滿足,增強自信心,激發(fā)潛能。同時,輔導員注意培養(yǎng)和鍛煉他們承受挫折的能力,教會他們主動選擇適宜的場合和合理方式釋放消極情緒。
(6)輔導員要善于調整心態(tài),做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由于輔導員工作的煩瑣性,工作壓力大,心理易疲憊,而且經常接觸負面事件,再加之受家庭、子女、情感等問題的影響,同樣會出現(xiàn)情緒困擾,如:焦慮、煩悶等,有時會把氣撒在學生身上,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因此,輔導員應該掌握自我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和技巧,適時釋放心理壓力,做情緒的主人,以健康的心態(tài)去感染和影響學生,做學生心理健康的示范者。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性、長期性的工作。面對新形勢下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現(xiàn)的種種新問題,學校要改變認識,完善制度,加強培訓,輔導員應積極采取相應對策,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拓展教育途徑,幫助高職學生樹立健康心理意識,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 曾淑英, 張欽哲.高校輔導員如何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第2卷第2期
關鍵詞:語文教學;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及做法
當今社會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各種競爭壓力無處不在。在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突出的社會大背景下,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類特殊群體,他們除承受普通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壓力外,自卑心理、恐怖心理、抑郁心理則更為普遍存在,由此導致的心理事件也時有發(fā)生。除了開設心理學課程、設立心理咨詢室、開展校園活動外,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語文課的特有優(yōu)勢,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為學生心理健康培育做出貢獻。課堂教學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結合實際從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內容的改革、多種教學方式的應用等多方面進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以實現(xiàn)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提升學生的心理品質。
一、語文課在心理健康培育中的作用
1、語文課是一門具有豐富情感性的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具有帶給人情感體驗與感染的獨特優(yōu)勢?!罢Z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它既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表情達意的功能,又有著極強的思想性,應該讓學生在具有情感的語文課堂中進行主動積極的思維,受到情感熏陶。語文教材中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都是文質皆美的典范,只要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滲透去影響學生,則對于學生自覺摒棄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漸形成積極的、健康的心理結構,是行之有效的。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審美陶冶功能,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等去感受作者這種對社會人生的“心理體驗”,指導學生欣賞作品,辨別真假、善惡、美丑,使學生的思想感情與作品充分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使之心靈得到凈化,達到性格塑造的目的。
2、語文課的教學過程帶有濃厚的情感性,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情感共鳴
語文教材中的群體人物畫廊為學生認識世界、了解人生、體驗情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也為學生心理品質的優(yōu)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憑借物。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中鮮明、生動、準確、有力的語言和它們承載的內容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個廣闊而深邃的人類精神世界,讓學生有機會去認識善良、勇敢,熱愛自由,追求真理,追求正義,認識到生命的神圣、個體的尊嚴、自由的無價,為個性發(fā)展儲備下必要的精神資源。在閱讀中,既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又讓學生從文學作品中領略人文文化的博大精深,獲得崇高的思想教育和積極的人生教育,充分地感受人物堅毅的形象美、崇高的品行美和莊嚴的生命美,從而健全自己的人格,讓自己成為一個理想純潔、內心充實、精神豐富的人,形成了積極健康的良好心態(tài)。
3、語文教學形式豐富,易于進行心理健康培育
在語文課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文章賞析、課文(詩歌)朗誦、小話劇、演講、辯論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親身體驗中,形成師生互動,既感染教育了自身,又使其他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從而達到滲透性心理培育目的,收到比枯燥說教更好的教育目標。
二、具體做法
1、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心理健康培育的滲透點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語文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與心理健康培育完美統(tǒng)一,有的放矢的地進行教學。例如在課文《父親》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教會學生以旁觀者角度客觀反映社會現(xiàn)實,展示親情這一美好情感的寫作技巧,也要通過作者為什么選取的父親形象均是農民引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明白,即使身份卑微的父母,心中也有著最偉大的親情之愛,而子女給予父親的愛可以使像草芥一樣的父親象山般挺立,子女給予父親的傷害,可以使象山般堅強的父親轟然倒地。引導學生明白這一道理后,教師還應進一步發(fā)出這樣的問題“你傷害過你的父母嗎?你以后怎樣對待為你而辛苦工作的父母?”幫助學生樹立即使再卑微的父母也值得我們去熱愛的情感。
2、營造良好的語文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情景感染中潛移默化接受心理影響
語文教學過程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過程,而是師生的智慧碰撞、情感交流、人格感染的過程。教師應注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活動。教師在課堂中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熱愛、尊重、理解、相信每一個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善于傾聽不同的聲音,打動學生的心弦,引起他們的共鳴,讓學生想說就說,敢于表達不同意見,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從高職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程度上看,他們在感知過程中,無意性和情緒性較為明顯,注意力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異刺激所吸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精心設置有意注意,可采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如采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化抽象為形象,既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獲取知識,又在和諧美好的氛圍中接受健康心理引導。
3、在開展專題性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專題性語文活動,如“唐詩宋詞交流會”、“古今中外名家名作欣賞”、“主題演講會”、“辯論比賽”“話劇演出”等,具有開放性、愉悅性、自主性特征,是語文教學活動的延伸,也是進行心理健康培育的有效渠道。教師要以專題性語文教學活動為契機,精心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愛國熱情、血緣親情、師生友情,從而體會多彩人生,謀劃未來世界,激發(fā)對社會、人生、生命的思考。教師還可以語文活動中涉及的“合理化”“移情”“投射”“宣泄”“靜心”“升華”等語文概念與心理學相似概念巧妙滲透,從而提高學生對心理問題的解決能力。
4、巧妙利用作文課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作文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生活原態(tài)。教師提倡作文從“真實”入手,表達真實的情感,展示真實的內心世界,讓生活成為作文永不枯竭的源泉。讓作文走向學生生活,走進學生心靈。展示他們生命的軌跡。讓學生們在寫文章的過程中進行思想的洗禮,放飛心靈的歌唱。在作文點評課上,作文不傳閱、點評詞不涉及學生姓名,在就作為本身進行技巧評點外,還對學生作文中抒發(fā)的情感進行肯定、表揚或引導,并且細心呵護學生作文的真情流露,交作文時,學生可以不署名,讓學生無負擔的寫出心里話,讓作文成為學生書法真情實感、暢談個性理想的家園,讓學生和作文一起成長。
5、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投資力度
我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周二下午為我院固定養(yǎng)成教育時間,集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心理等多方面教育。另外,我院還積極引進心理輔導方面的專業(yè)人才,并開設了心理健康輔導教研室。但心理健康教育并未普及。很少有學生主動走進心理輔導老師尋求幫助。故學校應加大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力度,營造心理健康的良好校園氛圍,采取定期召開講座的方式進行宣傳,還可以為大家播放心理健康視頻。
6、開設心理健康課程
讓心理健康教育光明正大的走進大學課堂,讓學生系統(tǒng)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消除對心理健康的誤解,敢于正視自己的內心世界,敢于剖析自己的心理問題,學習如何構筑自己的心理防御機制。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自我成長,所以只有讓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走進學生內心,才能內化為學生心理成長的雨露,成為學生自尊、自強、自愛的自我修為能力。
7、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根據(jù)對大一新生的心理調查問卷,對比較突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和輔導。對問題比較嚴重的學生要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的康復情況進行追蹤,直至學生建立了較好的心理防御機制,能進行自我內在問題的剖析和解決。
三、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 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 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努力營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是語文教育的前提,幫助學生成人、教會學生做人是教育的任務。在新的語文教育理念下,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思考,著力組織和激發(fā)學生進行研究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2、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
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歷史上,孔子倡導“仁”,孟子進而倡導“仁政”,強調“民貴君輕”;屈原堅持追求國家的興盛、人格的完美,“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應是每個人的終生追求。屈原的詞、杜甫的詩、關漢卿的雜劇等等,其中包含著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憂患意識。通過學習,使學生懂得多元并立、多樣共存,是萬事萬物的自然存在狀態(tài),也是“和”的前提。在多元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滋長的前提下,求得人類社會的協(xié)同發(fā)展和持續(xù)繁榮?!昂投煌保瑹o論是對處理人際關系或國際關系,還是對活躍思想、清明政治、繁榮學術,都具有無庸置疑的積極意義。大學語文教學在弘揚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即緣文釋道,因道釋文,可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樹立達觀、進取的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論文百事通
3、重視學生語文作業(yè)的批改和評語的作用
教師每學期應適當多留一些語文作業(yè)與練習,并認真進行批改,寫上恰當?shù)脑u語和鼓勵的話語,這也是人文精神與情懷在教學中的體現(xiàn)。它可以成為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的一個平臺,從而使學生喜歡做語文作業(yè)并對語文課產生深厚的興趣。
4、改革考試方法,使之更適合于高職辦學的特色
傳統(tǒng)考試的一個特點是多題型,如名詞解釋、填空、選擇、簡答、論述等,學生需要背很多內容,而聽說能力與實際寫作能力卻得不到突出鍛煉,所以我們取消了一些需學生死記硬背的題型,保留了選擇題、改錯題、寫作題(情景模擬),給出結合社會或校園實際生活的題干,培養(yǎng)學生實際寫作能力,并結合平時作業(yè)的完成情況。通過以上做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充分重視起每學期的語文作業(yè)訓練,起到了高職教育所要求的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作用。
四、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探究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高職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的校園生活,加強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認真思考并積極參與??梢圆捎米寣W生表演話劇的形式,如在講到老舍的《茶館》時,可把學生分為幾組,讓學生根據(jù)原著自編自導并扮演劇中的人物。表演結束之后,要求學生評論他們表演的好壞和對劇情以及課文的理解,既讓學生在創(chuàng)新中體味了獲取知識的快樂,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2、加強講練結合,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
應改變以往滿堂灌的講授方法,采取講練結合的方式,在其中穿適當?shù)呐c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的練習,做到邊講邊練、講練結合。如,在講到《世說新語》(三則)中《雪夜訪戴》中的以行為傳精神的特點時,適時地加進讓學生試分析《雪夜訪戴》中充滿詩意境界的三幅畫面的相關的練習,在美的享受和愉悅中強化新知。再如在講到季羨林的《二月蘭》時,加進《二月蘭》中作者對親人的懷念表達了怎樣的感情和人生意義這樣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動人心弦的美文,讓靈魂在真摯的感情海洋里暢游。教材中所選課文,流溢出的都是股股真情摯愛,帶給人的都是陣陣心靈的顫動,“推己及人”不僅是感情的擴展,更是道德的升華和人格的飛躍。如此無限延展,才真正體現(xiàn)出悲天憫人的博大情懷。盡量使學生對當堂的教學內容能夠掌握和吸收,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學方面的閱讀、欣賞、理解和表達能力的目的。
3、注重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語文教學可與人文素質講座相結合,如安排宋詞系列講座或外國文學系列講座等。也可與校園文化活動相結合,如開展大學生辯論比賽、普通話語言基本功大賽、語文知識競賽等,筆者經常作為此類比賽的評委,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也可與學生社團活動結合起來,如組織學生參加文學社,創(chuàng)辦文學刊物等。還可與校園文學刊物合作,鼓勵學生開辦校報、開展大學生假期實踐活動等。這些社會實踐豐富了學生的閱歷,提高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調動了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也真正實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目標。
綜上所述,大學語文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健康成長與人文素質的提高起著重要的作用。只要我們每個高職院校的教師都能增強社會責任感與對學生的一份愛心,在教學中銳意改革,不斷地努力探索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并在語文教學中始終貫徹素質教育,就一定會為我國培養(yǎng)出更多的具有人文素質的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團體箱庭療法;宿舍人際關系;心理健康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大學生在“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主要生活模式中,呆在宿舍的時間占整個課余時間的80%以上,顯然宿舍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交往、娛樂、休息的主要場所。大學生宿舍具有人員相對固定,流動性不大的特點,是大學校園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組織單位。來自五湖四海的學生在同一空間生活三到五年,在這期間如果大學生有一個良好、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那么其對大學生活的滿意度相對就較高。宿舍人際關系不僅直接關系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且間接影響大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良的宿舍人際關系不僅影響到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也給高校校園安全造成隱患。因此,如何預防和解決宿舍人際交往問題成了擺在學校領導和心理咨詢工作者面前的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關于如何幫助大學生解決宿舍人際關系問題,前人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者多使用團體咨詢的方式進行治療,重點在于對大學生認知和行為的訓練。陳琴探討了團體心理輔導方法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團體心理輔導分為6個階段,共9周,結果發(fā)現(xiàn)團體心理輔導對改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有積極作用。王慧,孟婷婷,陳仙同樣采用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分為8個單元,探討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效果評價。結果發(fā)現(xiàn)團體心理輔導對提高大學生人際關系交往能力有短期效果;團體心理輔導中的觀察學習,有助于成員形成積極的交往品質。孫璞,蘇榮海探討了拓展訓練對改善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拓展訓練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素質確實有積極而有效的影響。陳漢紅,甘貞潔,石夏莉專門探討了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宿舍人際交往的影響。結果發(fā)現(xiàn),團體心理輔導對疏導宿舍人際交往障礙,改善成員親密度,促進良好的人際交往等有短期效果。
分析前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者對如何解決宿舍人際交往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結果。但是,前人大多采用的是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這種方式需要來訪者吐露自己的心聲,在建立相互信任的咨詢關系中,可能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相較于團體心理輔導的方式,團體箱庭療法通過創(chuàng)造的意想和場景來表達自己,直觀顯示內心世界,從而可以繞開咨詢中的阻抗。
箱庭療法源自瑞士的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卡爾夫,是基于榮格心理學、世界技術、客體關系理論而發(fā)展出的沙盤療法。由日本著名心理治療家河合隼雄學習并介紹到日本。后來他發(fā)現(xiàn)沙盤療法其實很類似中國和日本古代的箱庭――即盆景,于是結合東方的意涵,而在日本實踐沙盤,稱為箱庭療法。后經由北京師范大學的張日教授介紹到中國。箱庭療法可以看作沙盤療法在東方實踐中,整合了東方文化和風格后發(fā)展出的傳承。
團體箱庭療法是在箱庭療法的基礎上,于20世紀80年代由迪?多美妮科(De Domenico)開創(chuàng)并發(fā)展起來的。張日結合臨床經驗和國內箱庭療法的發(fā)展狀況,開發(fā)了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顧名思義,是指有一定規(guī)則限制的團體箱庭治療方法。它的治療環(huán)境不需要很多的沙箱,只要一個標準規(guī)格的沙箱就可以。團體成員按照抽簽或猜拳決定的順序分輪進行箱庭的制作,所有的成員輪完一次即為一輪,整個過程中不允許成員間進行任何語言或非語言的交流和互動,這些都與傳統(tǒng)的團體箱庭療法不同。箱庭療法的規(guī)則是為了保證治療的順利進行,而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中的限定因素已經構成了一個重要的治療維度,團體成員對規(guī)則的遵守情況可以看出其人格中的某些特點,而這些特點又是分析和理解團體箱庭作品的重要方面。
團體箱庭療法可以促進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互動的改善。團體箱庭的制作和現(xiàn)實生活一樣,不會只受控于自己的思想情感,很多時候還受其他一些外在因素或他人言行的影響,因此在制作團體箱庭的過程中制作者有時就不得不改變自己制作箱庭的一些想法,特別是有時候自己刻意要去做什么,而別人又不能理解,就會引起糾紛,產生內心沖突。如果能根據(jù)外界實際狀況恰當、靈活地改變、應對,就可能減少沖突,就是說,人與人、人與物的相互作用影響人本身。
團體箱庭制作中的人際關系和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一樣的,不是自己想怎樣就能怎么樣,別人有時是不能理解的,因此,就不得不改變甚至不斷改變自己的想法和行為方式,從而達到內心的平和與人際關系的協(xié)調,團體箱庭的治愈力量也就在于此。
團體箱庭治療的一般發(fā)展規(guī)律就是隨著共同經歷的箱庭療法次數(shù)的增多,來訪者之間的默契和共感便會增強,表現(xiàn)在團體箱庭作品的主題趨于明確、統(tǒng)一,制作過程中的沖突減少,作品的風格更加協(xié)調、整合。如果成員能將團體箱庭世界中所獲得的人際互動的成功經驗遷移到現(xiàn)實生活中,就可能會促使其以團體箱庭制作為起點反思自己往日的言行,促使其社會性成熟和人際關系的改善。如一位來訪者在團體箱庭中毫無顧及地移動他人已放置的玩具,結果必然會遭到強烈的反抗和排斥,這種毫無顧及的行為可能反映了他在現(xiàn)實生活中為人處世的一些方式方法,這些方式方法有時無意中傷害了其他人,而他又沒有意識到,結果導致了許多誤會和摩擦。團體箱庭的制作和討論會使他看到自己的這一面,也就有了改變和調整的可能。
已有的相關研究表明,團體箱庭療法能有效促進兒童的心理成長。陳順森,張日,徐潔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團體箱庭療法與放松訓練一樣能夠有效地干預初中生的考試焦慮情緒,團體箱庭療法干預效果的保持性優(yōu)于放松訓練。團體箱庭療法能夠增強研究生團體的凝聚力,促進成員之間的溝通和理解。張雯,劉亞茵,張日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團體箱庭療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際交往不良大學生的交流焦慮和回避行為問題。吉力發(fā)現(xiàn),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本身的特點及治愈機制對解決大學新生人際適應具有適用性。同時,對大學新生社交回避和社交苦惱干預效果顯著,對大學新生在人際交往中的人際敏感、抑郁、焦慮、偏執(zhí)、強迫、恐怖等癥狀均有顯著改善。因而,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可應用于高校新生人際適應問題的具體情境。
由于大學生宿舍人際交往的特點和團體箱庭療法的優(yōu)勢,因此作為一名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教師,應該更好地掌握團體心理咨詢技術,盡可能地多采用團體箱庭療法幫助學生解決宿舍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使學生渡過一段健康、穩(wěn)定的大學生活,也為學校的安定、和諧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陳漢紅,甘貞潔,石夏莉.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宿舍人際交往的影響. 梧州學院學報,2007.
[2] 陳琴.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影響. 江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7.
[3] 陳順森,張日,徐潔.箱庭療法緩解初中生考試焦慮的有效性.心理科學,2006.
[4] 黃微,孫秀影.團體箱庭療法對研究生團隊關系的促進效果[J].管理觀察,2009.
[5] 吉力限制性團體箱庭療法對大學新生人際適應的干預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蘇州大學.2013.
[6] 王慧,孟婷婷,陳仙.團體心理輔導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的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
[7] 孫璞,蘇榮海.拓展訓練對大學生人際關系影響的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
[8] 閻燕燕,孟憲璋.童年創(chuàng)傷和虐待與成年精神障礙[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5.
[9] 張日.箱庭療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0] 張雯,劉亞茵,張日. 團體箱庭療法對人際交往不良大學生的治療過程與效果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