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3-03 03:07:3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音樂欣賞課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812-2485(2012)04-021-2
音樂欣賞課不同于普通的音樂課,它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學習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yǎng)和一定的審美鑒賞能力。音樂是一門聲音的藝術,在音樂欣賞中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提高學生的領悟能力以增強教學的效果。而傳統(tǒng)教學僅僅讓學生依賴于課本上的文字、符號、樂譜等內(nèi)容的學習,只能把學生帶入枯燥無味的文字怪圈當中,使學生逐漸失去想象中音樂對他們心靈的啟迪和感情的抒發(fā)。加之現(xiàn)在的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非常廣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內(nèi)容根本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參與性不強,在課堂上要么冷眼旁觀,要么思緒游離,整個課堂變成一潭死水。原本輕松活躍的音樂欣賞變成了枯燥乏味的理論課,那么如何讓音樂欣賞課 “活”起來呢?
1 挑選適合學生年齡的音樂作品
高職院校的音樂欣賞課不同于中學或中專,筆者是在一所非藝術類高等職業(yè)學校當音樂老師,授課對象是18-19歲的高職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在逐步形成的時期,他們熱誠活潑、富有生氣,情緒昂然,加之在如今信息日新月異的世界里,這群90后每天都在接觸新新事物,腦子里總是有些奇特新穎的想法。因此筆者在選擇音樂作品的時候大膽舍棄了教材中許多過于陳舊的作品,補充了一些當代的甚至是流行的音樂作品,比如,在上《民族器樂曲》的賞析時,我沒有給學生聽課本上的《江河水》而是從網(wǎng)上下載了二胡、大提琴和樂隊合奏的周杰倫的作品《臺》的視頻,同學們聽的很認真,有的還跟著輕輕哼唱起來,聽完后我問大家有什么感覺?有的說二胡婉轉的音色把這首作品演奏得非常凄美動人,還有的說用二胡演奏的《臺》讓人有想哭的沖動??匆娡瑢W們已經(jīng)對音樂作品和樂器音色有所感悟了,我就總結道:“《臺》這首作品運用了中國的民族調(diào)式,頗具民族特色,我們一聽就知道這是中國的作品。正如有的同學說的民族樂器二胡音色婉轉柔美、西洋樂器大提琴的音色渾厚深情,兩種樂器一高一低、一唱一和,各具特色又相互配合,把原本就很凄婉的旋律演繹的更加動人,甚至讓我們有了想哭得沖動,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2 對教材中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整合和刪減
我校所用的教材主要以列舉譜例為主,配有少許的介紹和賞析,作品與作品之間缺少聯(lián)系,同學們學起來總覺得“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抓不著要領。因此,筆者整合了一些內(nèi)容,每一個章節(jié)都以一條主線貫穿,比如,《中國民歌》這一章,筆者以民歌的定義、特征、類別為線索,向同學們介紹民歌、聆聽民歌;《管弦樂曲》這一章,筆者將教材上的譜例重新進行了分類,按音樂史發(fā)展的順序每一個時期為同學們挑選一首代表作。筆者認為每一首作品都象一顆美麗的珍珠,這些散落的珍珠需要有一條繩串聯(lián)起來才能變成一件精美的藝術品,這些知識才能被同學們接受和吸收。
3 多媒體教學——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隨著現(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多媒體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在了教學中。所謂多媒體,就是利用電腦把文字、圖形、影像、動畫、聲音及視頻等媒體信息都數(shù)位化,并將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電腦具有交互展示不同媒體形態(tài)的能力。如果在音樂欣賞課中適當?shù)厥褂枚嗝襟w教學,那既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只有文字樂譜沒有聲音圖像的缺陷,又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以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例,在備課時筆者做了大量的案頭工作。從網(wǎng)上下載了《藝術人生——化蝶20年》的視頻片段作為本次課的引入部分;在幻燈片中用表格的形式向同學們簡單介紹協(xié)奏曲的曲式以及《梁?!返某适静?、展開部、再現(xiàn)部;利用音樂編輯軟件將“愛情主題”“三載同窗”“抗婚”“樓臺會”等有樂句剪輯出來;利用影像編輯軟件從著名舞蹈家黃豆豆表演的作品《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剪輯出“嬉戲共讀”的場景;從徐克導演的電影《梁山伯與祝英臺》中剪輯出“哭靈投墳”的片段,所有的音樂影像素材全部以超鏈接的方式編入幻燈片。課堂講授時我以講故事的方式將每一個小標題串聯(lián),逐一展開影音片段,內(nèi)容豐富卻不顯得凌亂,充分調(diào)動同學們的視覺、聽覺和想象。從《藝術人生》的視頻中同學們了解到了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目的;從音樂片段“愛情主題”中同學們不僅記住了旋律更明白了這段在整個協(xié)奏曲中的重要地位;從音樂片段“抗婚”中同學們分辨出了低沉的銅管和哀婉的小提琴的音色,并明白了這兩種樂器分別的指代……整整一堂課同學們的思緒隨著梁祝的故事或緊張或激動或喜悅或悲傷,絲絲入扣的音樂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將他們帶領到了想象的天堂。本堂課也產(chǎn)生了非常理想的教學效果。
4 調(diào)動藝術通感——促進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展開音樂聯(lián)想
通感是指人們的感覺器官,即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之間的相互感通。在“藝術通感”中,最活躍的是視覺和聽覺,通常人們把它稱之為“視聽通感”,即人們在審美活動中借助一種美感溝通另一種美的感覺。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互通互補,音樂欣賞完全可以通過藝術的“通感”,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將音樂、美術、文學等多種藝術融會貫通。需要注意的是,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準確的調(diào)動通感,我們需要提前給學生們進行較詳細的作品介紹,給學生多聽幾遍音樂作品。
反思中,我感覺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近幾年的音樂教育受西方音樂影響較大,民族音樂未能在教材上得到基礎性和系統(tǒng)性的體現(xiàn),鄉(xiāng)土教材更是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
新《音樂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中國傳統(tǒng)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善于將本地區(qū)民族民間音樂資源運用在音樂教學中,使學生從小就受到民族音樂熏陶?!?/p>
這段話猶如一陣春風,于是我嘗試著把家鄉(xiāng)宜黃流傳的藝術形式引入音樂欣賞課,使課堂變得親切與活潑。
在宜黃縣,有一些民間藝人多年來始終鐘情于民間藝術,創(chuàng)作出許多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成為當?shù)匾还P寶貴的文化財富。高中的孩子已經(jīng)懂得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了,于是我利用課余時間,收集了宜黃當?shù)氐囊恍┟耖g藝術形式資料,并剔除糟粕,再條分縷析分成民歌、戲劇音樂、曲藝音樂、吹打樂四類,運用在音樂欣賞教學中。
記得當我第一次讓學生學唱宜黃民歌時,孩子們感覺新奇與新鮮,頓時興味盎然。宜黃傳統(tǒng)民歌絢麗多姿,分山歌、茶歌、船歌、燈歌、兒歌、生活音調(diào)等多種,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勞動人民的生產(chǎn)和生活。山歌有《卓望山上》《采花要采心》《十八妹子》《長工歌》《什么彎來彎上天》等,流傳于城郊橋頭、河東和棠陰等地。茶歌有《二月采茶》《妹妹上山采細茶》主要流行于藍水、黃陂一帶。船歌有《劃船調(diào)》《渡船調(diào)》等,主要流行于城郊潭坊一帶,燈歌《打龍燈》,兒歌《貓咪做飯灶上坐》,生活音調(diào)《哭嫁》等,流行于縣內(nèi)各地。民歌的曲調(diào)與歌詞情感基本大同小異,音調(diào)則與本地的語言有關。
在欣賞中國京劇時,我通過介紹、分析、對比、學唱等手段,把“宜黃戲”介紹給學生。
宜黃戲是江西古老劇種之一,宜黃戲班在明朝時就很出名,杰出的戲劇家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最初就是由宜黃戲班演出的,因此有“宜伶”和“宜黃子弟”之說?,F(xiàn)今流行的宜黃戲,究其根源,可以回溯到明朝的西秦腔,西秦腔幾經(jīng)宜黃藝人改革,演變成以胡琴為主要伴奏樂器的宜黃腔,原始、平直、拖腔少而短,念白則采用“宜黃官話”上韻,現(xiàn)保留的劇目有《四國齊》《龍鳳閣》《八仙飄?!返?。
學生們通過對宜黃戲知識的了解,以及對宜黃戲片段的欣賞和學唱,對家鄉(xiāng)的戲劇產(chǎn)生了深厚了興趣。特別是當孩子們知道近年來許多專家對宜黃戲歷史考查論證,認為京劇中“二黃”源于“宜黃腔”時,均感到非常自豪和驕傲。
在欣賞中國曲藝音樂時,我結合課本中的曲藝內(nèi)容,把宜黃流行的幾種曲藝形式如:道情、清音、蓮花落等融入教學,通過介紹、欣賞、對比、討論等方式,讓學生了解宜黃本地的藝術資源。
道情,俗稱話文。演唱者用手拍竹筒蒙膜的一端,有說有唱,行走于街市小巷,獻藝于茶肆酒樓,其中流傳于撫州地區(qū)的“打麻哇”是具有獨特韻味的民間歌謠。
“打麻哇”意即“胡說”,通過違反常理的“瞎說”來逗人開懷,如:“六月當中就大打霜,白霜皚皚就結冰棱羅,六月當中水拜年,板凳爬上壁,塵灰打爛鍋喲!冷水淘飯就氣呵呵,呃……”
“打麻哇”雖用夸張手法來惹人發(fā)笑,但背后隱含嘲諷世間丑惡的意思,故受老百姓歡迎。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模仿“打麻哇”的節(jié)奏,自編自創(chuàng)反映校園生活的段子在課堂展示,贏得師生們的一片喝彩。
在宜黃,有很多鄉(xiāng)民都會演奏笛子、二胡、嗩吶、鑼鼓等民間樂器。如今的現(xiàn)實生活中,吹打樂和鑼鼓班的用途也很多。宜黃的吹打樂曲有《到春來》《上小樓》《小開門》《花園會》《四合對》《哭皇天》《四季調(diào)》《劃花拳》《十番鑼鼓》等,多用于民間婚喪喜慶,或為燈彩、花船活動伴奏。
【關鍵詞】陶冶情境相融激發(fā)共鳴
音樂欣賞課是小學音樂課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它是讓學生通過聆聽、感知音樂,從而理解音樂,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表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它對于拓展學生的視野、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情操、提高音樂的審美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才能上好音樂欣賞課呢?作為新世紀的音樂老師,任重道遠。要想取得較好的欣賞教學成果,我們必須轉換教育舊觀念、舊模式,盡自己所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切條件,盡可能讓學生全方位置于課堂教學,參加到教學活動中,體驗音樂、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和表現(xiàn)音樂。
下面我談談自己在音樂欣賞課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巧設入情法,培養(yǎng)學生聆聽的好習慣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到處充滿了音樂,學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許多音樂信息,這種無意識的聽,往往都是“聽而不聞”,這在客觀上造成了這種不良的聽覺習慣。這種不良的聽覺習慣如果不在音樂教學中積極地加以糾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聽覺分析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而且,這種聽覺的不良習慣還會延續(xù)到課堂教學上,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校的音樂教育。由此可見,加強音樂欣賞教學,培養(yǎng)學生“聽”的藝術,提高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小學欣賞教學課堂,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聆聽音樂,學生的興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只有采取串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方能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我還結合故事來欣賞音樂,結合音樂來編講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鮮明的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陶冶了情操。
二、利用動情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欲望
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得用自己的經(jīng)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小學生的知識面和聯(lián)想還不夠豐富,但在音樂欣賞中對音樂情緒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現(xiàn)欲望很強,他們常常會情不自禁地跟著音樂手舞足蹈起來。因此,音樂欣賞課堂中要給學生“動”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動”中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聯(lián)想,從而增強對音樂的表現(xiàn)力。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動態(tài)”的課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都得到動態(tài)享受,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欲望,教師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意識,提高音樂課堂的情趣。
三、創(chuàng)設情境法,使學生得到心靈的共鳴
音樂教學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激發(fā)學生興趣,創(chuàng)設愉悅的音樂情境,培養(yǎng)和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們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實踐中來。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的視覺和聽覺都被調(diào)動起來。使學生在流動的音響中得到心靈的共鳴,精神的滿足,情感的陶冶。
四、妙用情感法,讓學生的情感與音樂相融
情感,是音樂教學“情感化”“審美化”的主要標志,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給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藝術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是最為活躍的心理因素,既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又是音樂教育目標之一。音樂教育應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
在以上這既有區(qū)別又無明顯界限的四個環(huán)節(jié)中,“情”是貫徹其問的主線。抓住了 “情”,就等于掌握了音樂欣賞教學的“綱”;,也就等于掌握了順利完成音樂欣賞教學任務的勝券;抓住了“情”,也就是更有效地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鑒賞莢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品德、智力、審美能力的全面發(fā)展與提高。
總之,上活小學音樂欣賞課,使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獲取知識,使學生在音樂的王國里自由的表現(xiàn),自由的發(fā)揮,讓童心飛起來!要上好堂音樂欣賞課是不容易的,只要我們音樂教師堅持不懈地學習、實踐與探索,深入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我們的課堂一定會變得色彩斑斕、妙趣橫生。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興趣 想象力 創(chuàng)新思維
音樂欣賞課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它對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和對音樂的鑒賞力,發(fā)展想象力,豐富感情,陶冶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音樂欣賞課應有意識地進行這種陶冶。
欣賞音樂的關鍵是傾聽。怎樣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興趣并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是上好一堂音樂欣賞課的前提條件。傳統(tǒng)的欣賞課教學方式只注重教師講授,忽視了學生參與體驗的過程教學,往往出現(xiàn)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如癡如醉,學生聽得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的尷尬場面。這樣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讓學生在參與下進行傾聽,是訓練具有音樂耳朵的一條有效途徑。下面就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結的一些方法和體會。
一、激發(fā)興趣,使學生樂于聆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绾我龑W生熱愛音樂、喜歡音樂,是音樂欣賞教學的關鍵。只有讓學生對音樂感興趣,才能引起他們的聽覺注意。
1.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良好的聆聽習慣。學生傾聽很重要。教參常提示我們要讓學生完整地聆聽全曲,給予學生充分的體驗和感受。在完整傾聽時,我總是讓學生身體放松自然,而不要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讓他們閉上眼睛,身體可以自由地隨旋律進行輕輕擺動或是不動。在相對安靜的氣氛中,學生沉浸在音樂的氛圍中進行全面的體驗。
2.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利用電腦制作音樂課件,在視覺上給學生新的感受,將視聽相結合,讓學生更直接地感受音樂作品,更好地理解作品;同時也能通過視覺與聽覺的刺激,讓學生更形象地接受音樂知識,調(diào)動其積極性。如第十四冊第二單元《非洲的靈感》,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非常陌生,教學中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非洲的鼓樂,非洲的舞蹈,從直觀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喜愛非洲、熱愛非洲音樂的情感,從而讓他們?nèi)谌胍魳罚x擇自己想聽的非洲音樂欣賞,進一步體驗非洲音樂的特點。
二、利用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善于聆聽
音樂的魅力不僅在于音樂本身韻律的和諧完美,同時還在于它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象的空間。我記得一本書里面曾經(jīng)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而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中學生正是富于想象的時段,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思維能力,這對音樂教育工作者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又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捷徑。
如欣賞交響詩《嘎達梅林》時,我首先展出一幅草原的掛圖,讓學生從圖畫中感受到遼闊草原的魅力景象。然后講述了《嘎達梅林》的故事,板書曲式結構。聆聽中學生通過想象和體驗,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想象和感受。在樂曲演奏的過程中,學生們都感受到了遼闊壯觀的草原景象,體驗到牧民們騎馬奔馳在草原上與敵人搏斗的情景以及牧民們穿著節(jié)日盛裝,在皎潔的月光下載歌載舞,贊美幸福的生活的情景。,好多學生跟著旋律唱了起來,有的還跳了起來。學生在和諧、寬松的氛圍中,與音樂融為一體,展開自由的想象與表現(xiàn),使學生敢于表達、樂于實踐,并逐漸善于聆聽。
三、開展創(chuàng)作實踐,在聆聽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音樂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突出表現(xiàn)莫過于音樂創(chuàng)作活動。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fā)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chuàng)造活動,使其欣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審美能力全面提高。為使課堂氣氛更加濃郁活躍,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欣賞《龍船調(diào)》這首湖北民歌的時候,在第一遍聆聽之后便將這首歌配以清新的、生活氣息很濃的舞蹈動作,并示意學生跟著這首歌的節(jié)奏,按歌曲的內(nèi)容大膽地參與進來。沉悶的教室頓時活躍起來,有男生扮艄公,女生扮過河,直至全班學生都融入進來。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豐富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讓人驚嘆:原來他們的想象力是這么豐富!表現(xiàn)能力是這么強!
四、注意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
初中音樂欣賞課的魅力不僅在于可以欣賞音樂,而且由于音樂與其他藝術及學科都有一定的聯(lián)系,從而使音樂欣賞課又成了可以了解許多相關知識的課,當然音樂還是主要的。在上初中音樂欣賞課時要注重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了解一些與音樂相關的知識。
五、對教材靈活選擇與運用
教師在選擇內(nèi)容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由于學生的音樂水平參差不齊,這就需要教師在選擇作品時尤其要注意作品的旋律性。有時還要選擇些課本之外的作品,也可以結合課本要求給學生欣賞流行音樂,讓學生接觸更多的作品,擴大欣賞視野;甚至還可以選用一些有特色的地方音樂進行教學。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于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聽音樂”對一般人來說是一項在日常生活中極為普遍的休閑活動。但是當提到“音樂欣賞”時,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謙“缺乏細胞”,就是自諷“鴨子聽雷”。音樂教師也經(jīng)常提出這樣的問題:“音樂欣賞怎么教?”,“為什么學生總是在欣賞音樂時表現(xiàn)出一副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經(jīng)心?”。音樂欣賞難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厭?同樣都是“聽”,“音樂欣賞”確實比“聽音樂”需要更高層次的心理活動,但是這并不表示非要音樂專家才有“欣賞音樂”的能力。只要精心的制定教學過程,通過教師簡明、生動、富有啟發(fā)性的講解提示,倡導“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fā),以聽賞為主”的教學理念,將聽者從原本對音樂無意識的“聽”進入對音樂內(nèi)涵的感覺和理解,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音樂的欣賞者。
那么如何上好一堂音樂欣賞課呢?以下是我在不斷的教學探索中所總結的一點經(jīng)驗,與大家共勉。
一、充滿激情,培養(yǎng)欣賞感覺
過去的那種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慢慢的淡出人們的視線。我們上音樂欣賞課是為了提高學生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要以飽滿的熱情、旺盛的精力,認真的去備課,創(chuàng)設情景,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以熱情感染學生。對于音樂教師來說,豐富的情感是藝術教學的先決條件,是音樂教師重要心理品質(zhì)之一。音樂教師要善于用情感支配自己,把情感教育寓于音樂教育之中,用真實、誠摯的情感去啟發(fā)、感染學生。人不能沒有情感,傳遞情感藝術的人,更需要一個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從而將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多種手段,激發(fā)欣賞興趣
運用多媒體課件等手段,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音樂欣賞課《在鐘表店里》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認識接觸各種鐘表,看它們的樣子,聽它們所發(fā)出的聲音,從而引起學生欣賞的興趣。接著,運用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利用鐘表走動的動畫感受鐘表店里熱鬧歡快的氣氛。音畫結合,更加深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深度。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各個樂段所表現(xiàn)的不同音樂形象,我用課件重復播放讓學生進行比較,通過學生自主討論,給了他們更多的藝術想像和生活聯(lián)想。
三、肢體語言,表現(xiàn)欣賞情緒
《樂府詩集》中《詩序》曰:“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隨著音樂手舞足蹈,似乎是人類的自然反應。音樂欣賞教學應運用人們這種天性,讓聽者“聞樂起舞”。瑞士音樂教育家達爾克羅茲認為:在音樂上,凡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節(jié)奏的長短、聲音的高低等各種變化的動感,均可以身體的動作予以表現(xiàn),特別是節(jié)奏。凡有節(jié)奏,就有律動;凡律動均有節(jié)奏。個體對音樂的身體反應是直覺的、自然的、即興的。
在課上,我認為學生可以以身體為“樂器”,隨著音樂自由的律動。學生通過走、跳、跑,自行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與他們所聽到的音樂相應的動作。例如欣賞二胡獨奏《賽馬》時,我讓學生用身體樂器來表現(xiàn)馬蹄聲,馬鞭聲、鈴鐺聲等。學生想出了彈舌、拍手、拍腿、雙腳重重跳等表現(xiàn)方法。運用肢體語言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感受音樂的能動性,勇于大膽地、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音樂。
四、發(fā)揮想象,提高欣賞欲望
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們富于想象的思維特點。在音樂欣賞教學過程中,我告訴同學們,由于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不同,所處生活環(huán)境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也會不盡相同。而一首優(yōu)秀的樂曲帶給人們的想象也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姿多彩的。
在學生欣賞《小背簍》這首歌曲時,我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敞開心扉,用自己的心,獨立地去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進而喚起無盡的遐想。音樂播完以后,同學們各抒己見,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給樂曲起名字。并同時說明自己為什么要起這個名字。例如:有個學生為樂曲取名為“媽媽的愛”,學生解釋為“當我聽到音樂時,我感到了媽媽的溫暖,我就想為它取名為‘媽媽的愛’?!边@個名字雖然和歌曲的名字完全不一樣,但我能感覺到,這位學生是用心去聽去想了,很富于想象力,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發(fā)表與別人不同的意見,這是難能可貴的。因此,在我的音樂課上,每道題都有無數(shù)個答案,都是學生想象力的火花。
五、學唱曲調(diào),體會欣賞感覺
以兒歌、民歌、名曲為主題的樂曲,最好的欣賞方式就是讓學生在樂曲當中發(fā)現(xiàn)他們所熟悉的旋律,配合音樂哼唱主題,從而引起興趣。例如:欣賞《四小天鵝》時,讓學生多次欣賞樂曲,找出相同的節(jié)奏型及旋律音調(diào),感受每次出現(xiàn)的相同及變化,然后一起哼唱主旋律。在能夠唱出主旋律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進行《四小天鵝》舞蹈的欣賞,學生都不自覺地跟著音樂唱了起來,充分體會到節(jié)奏及旋律變化所構成的不同音樂形象;感受到整齊劃一的舞蹈韻律及不同的“小天鵝”的形象。
六、打擊樂器,豐富欣賞色彩
關鍵詞:初中音樂;音樂欣賞;心理;興趣
音樂是一門神奇的藝術,它可以緩解大腦的高度緊張和疲勞,使大腦各部分的興奮和抑制有序交替出現(xiàn),使心理得到平衡?!八谷嗽谝魳窢I造的美的氛圍中產(chǎn)生幸福感、自豪感和追求美好未來的愿望,能使人性格開朗、精神飽滿、意志堅強,能培養(yǎng)人的氣質(zhì)與風度”。因此,音樂課一直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門課。音樂欣賞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審美實踐活動,它的意義在于通過聆聽音樂、理解音樂,學會欣賞音樂,實現(xiàn)對音樂美的判斷與接受,從而陶冶情操,保持鮮明個性。
初中階段的音樂欣賞其實是讓學生學會體會音樂之美,了解音樂所要傳達的意思,了解音樂的民族文化特征,能正確比較和評價音樂,并以音樂為載體,了解其傳達和表現(xiàn)的各種不同門類的藝術。音樂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愛音樂欣賞課呢?
一、把握學生心理
初中生的心理壓力較大。進入初中階段,學生最大的目標是中考,學生面對著三座大山:家庭、學校(教師)和社會的壓力,所以學生的學業(yè)壓力非常大。
1.不平衡性。初中生的生理與心理發(fā)展是不同步的,具有較大的不平衡性。
2.動蕩性。初中生心理發(fā)展的動蕩性表現(xiàn)在知、情、意、行等各方面。在對社會、他人與自我之間的關系上,容易出現(xiàn)困惑、苦悶和焦慮,對家長、教師表現(xiàn)出較普遍的逆反心理與行為。
3.自主性。他們自信而自尊,熱衷于顯示自己的力量、才能,對人生與社會的看法上,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與主張。他們已不滿足父母、教師的講解或者書上的現(xiàn)成結論,對成年人的意見不輕信、不盲從,要求有事實的證明和邏輯的說服力。
4.進取性。初中生精力充沛、血氣方剛、反應敏捷、上進心強、不安于現(xiàn)狀,頗具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他們對未來滿懷希望,樂于開拓。
5.閉鎖性。初中生不像兒童期那樣,經(jīng)常向成年人敞開自己的心扉,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變得豐富多彩,但又常常感到孤獨,因此,又產(chǎn)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強烈愿望。他們熱衷于尋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對知心朋友,他們能坦率地說出自己的秘密。
另外,初中生對社會的許多不公平現(xiàn)象難以理解,他們的人生觀、人生目標不確定,導致其心理壓力非常大,校園暴力、自殺等事件頻頻發(fā)生。所以初中音樂欣賞課,在他們看來是“放松”心情課,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享受音樂、享受課堂,讓他們放松心情,陶冶性情。
二、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巨大動力。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焙玫膶肽芎芎玫匚龑W生的注意力。學生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注意力還不是很集中,如果能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導入拉近和學生的距離,那么這堂課就成功了三分之一了。比如:在上“音樂與影視”一課時筆者這樣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看電影嗎?最喜歡的一部電影是什么電影?你們能給我唱幾句其中的歌曲嗎?”也許只是幾句簡單的話,但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因為他們很喜歡看電影,影視歌曲更是張口就來。這樣一來學生的興趣就被激發(fā)了,自然就表現(xiàn)積極,從而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三、介紹背景,深入樂曲
曾經(jīng)有教育學家做過實驗,把同一首學生不熟悉的樂曲給兩組學生聽,一組不做任何提示,而另一組則介紹說這是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作曲,由著名樂隊演出,并且在很多地方引起了轟動。結果,不做提示的組只有30%的學生記住了樂曲,而另一組則有70%的學生記住了。其實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學生的思維方式并不成熟,容易接受暗示,運用好暗示,做適當?shù)奶崾竞徒榻B,能激發(fā)學生的欣賞興趣。所以,在介紹某一個樂曲時,不要只介紹作曲家和作品本身表達的意思,還可以介紹一些關于該音樂作品的小故事、小插曲。比如:筆者在講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窌r,就先介紹了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愛情故事,講到化蝶的片段,學生都被這么美的愛情故事感動了。這使學生產(chǎn)生了興趣,希望能聽聽如何用小提琴演奏出如此美的愛情故事。
四、提供機會,展示自我
一、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1.多聽、多欣賞各種類型、風格的音樂作品
音樂欣賞能力的形成,首先是要多聽、多欣賞音樂。聽的多了,自然慢慢地就能聽得懂,這是一個相對的過程。開始覺得好聽,就要經(jīng)常去聽。當然,開始時可能只是一種朦朧、初步的感受。如果繼續(xù)聽下去,就能逐漸感受到音樂的變化和特點,不如能夠辨別出不同特點的旋律、節(jié)奏和音色,同時對音樂所表達的感情、意境也會有所領會,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說是聽得懂音樂了。多聽音樂,還應該多聽各種各樣的音樂,不斷擴大自己的音樂欣賞面,正如科普蘭所說的那樣:全部投入音樂意味著要擴大自己的趣味,只喜歡傳統(tǒng)類型的音樂是不夠的。趣味象靈敏度一樣,在某種程度上是天生的,但這兩者都可以通過明智的練習得到發(fā)展。這就是說對各個時期各種流派的、新的和舊的、保守的和現(xiàn)代的音樂都要聽。這意味著盡可能不帶偏見地聆聽。廣泛地傾聽各種類型和不同風格的音樂。一方面可以增進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從對音樂作品的比較和鑒別中提高音樂鑒賞能力。總之,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只有通過欣賞者自己的聆聽、欣賞,才能逐步獲得音樂欣賞能力,除此之外是沒有其它捷徑的。
2.學習有關音樂知識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學習一些音樂知識,不僅是有益的,而且是必需的。特別是欣賞一些比較大型的、結構復雜的音樂作品,例如交響曲、協(xié)奏曲、歌劇等,更要盡可能多學習一些音樂知識。音樂知識的范圍很廣,學生不可能全部掌握,這就要求有選擇地學習和掌握一些音樂的基礎知識。這些知識,一方面是關于樂理的知識,例如音階和調(diào)式、主題和旋律、節(jié)奏和節(jié)拍以及樂譜的讀法等。學習這些樂理知識,并不是要求每一個學生對樂曲進行理性的純技術分析,那是音樂理論家的任務;而是要求學生學了這些理論知識,去更好地感受和欣賞音樂。另一方面是關于音樂背景的知識,這包括音樂作品產(chǎn)生的歷史時代,作品的風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經(jīng)歷、藝術道路、創(chuàng)作個性以及具體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等。學習這些知識不是為了對音樂作品進行概念上的分析,而是使學生不僅能夠了解音樂作品的外部音響形式,而且還能通過這些音樂知識去進一步了解音樂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領會音樂作品。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與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一要多聽各種類型、風格不同的音樂作品;二要學習有關部門的音樂知識;三是提高文化修養(yǎng),豐富生活閱歷。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一要靠音樂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感受與見解;二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去體驗音樂、理解音樂,這樣才能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自主、探究、交流的生動過程,實現(xiàn)學生體驗美感、豐富情感、促進想象力的全面發(fā)展過程。
二、音樂欣賞的審美功能與綜合效應
音樂欣賞是一項音樂審美活動,它的基本意義是從中獲得音樂的審美體驗。音樂欣賞的對象多種多樣,人們欣賞音樂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但它們都是圍繞著音樂的審美體驗這一中心來進行的。如果說音樂欣賞的作用,那么,從中獲得審美體驗就是最基本的作用。
而所謂音樂欣賞的綜合效應,按我們的理解是指伴隨著審美體驗所發(fā)生的其他效應。例如:欣賞軍樂隊演奏威武雄壯的進行曲,在獲得審美體驗的同時,還會產(chǎn)生振面精神、整齊步伐的效應;欣賞女聲演唱的溫柔恬靜的搖籃曲,在獲得審美體驗的同時,還會對嬰幼兒產(chǎn)生催眠的效應;人們在勞動歌曲的演唱和欣賞中,既可獲得審美的體驗,又可產(chǎn)生統(tǒng)一勞動節(jié)奏、鼓舞勞動情緒的效應,這些都可以說是音樂欣賞所產(chǎn)生的綜合效應。
總之,音樂欣賞從其作用與效應上說,最基本的是審美體驗,與此同時發(fā)生的各種綜合效應,無不是在審美體驗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而綜合效應的發(fā)生又豐富和擴展了音樂的審美效應,使音樂欣賞在給人以審美愉悅的同時,又能多方面地發(fā)揮作用。
三、日常教學中,在音樂欣賞等方面進行的幾點嘗試
1.創(chuàng)設情境,引生“入情”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到處充滿了音樂,學生每天都要“被迫地”接受許多音樂信息,這種無意識的聽,往往都是“聽而不聞”,這在客觀上造成了一種不良的聽覺習慣。這種不良的聽覺習慣如果不在音樂教學中積極地加以糾正,那么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聽覺分析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而且,這種聽覺的不良習慣還會延續(xù)到課堂教學上,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校的音樂教育。由此可見,加強音樂欣賞教學,培養(yǎng)學生“聽”的藝術,提高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知識比較窄,不能理解一些音樂作品的意義和內(nèi)涵,如果單純地讓學生聆聽音樂,學生的興趣不高,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只有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抓住他們的興趣點,方能吸引學生專注地聆聽音樂,從而提高審美能力。每個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利用這一特點,將音樂作品的作者生平和時代背景用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結合故事來欣賞音樂,結合音樂來編講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鮮明的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陶冶了情操。如欣賞《Do Re Mi》時,在欣賞歌曲前先播放美國好萊塢音樂劇《音樂之聲》的一個片段,然后簡單地介紹一下影片的主要內(nèi)容。在欣賞歌曲的時候,學生就能更全面地了解歌曲是女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坐在草地上所唱,從而也更理解了美國鄉(xiāng)村音樂的旋律風格和演唱特點。
2.鼓勵參與,引生“動情”
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得用自己的經(jīng)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由于平時接觸知識面比較窄,認識事務很淺顯,所以聯(lián)想不夠豐富,但在音樂欣賞中對音樂情緒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現(xiàn)欲望很強。他們常常會情不自禁地跟著音樂手舞足蹈起來。因此,音樂欣賞課堂中要給學生“動”的空間、時間,讓學生在“動”中加深對歌形象的聯(lián)想,從而增強對音樂的表現(xiàn)力。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動態(tài)”的課堂,讓學生在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都得到動態(tài)享受。從而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創(chuàng)造欲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切“動”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歌的理解。這樣學生進入了參與音樂的積極狀態(tài),就能更好地體驗音樂的情緒。即使有個別學生精神不集中,教師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作出調(diào)整。這種全體參與,不要求“動”的統(tǒng)一、優(yōu)美,只需要與音樂情緒吻合,教師就應給予充分肯定。
3.課堂延伸,引生“燃情”
情感,是音樂教學“情感化”“審美化”的主要標志,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給人情感移入比其它藝術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進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是最為活躍的心理因素,既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又是音樂教育目標之一。音樂教育應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音樂教學,應建立在情感體驗的過程中,這是最能體現(xiàn)其審美教育本質(zhì)的一個特征。
[關鍵詞] 音樂欣賞 欣賞對象 教學形式
音樂欣賞教學是一種通過對具體音樂作品的聆聽,及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美的音樂教育形式。它通過教師簡明、生動、富有活力的講解提示,倡導“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fā),以聽賞為主”的教學理念,將聽者從原本對音樂無意識的“聽”進入對音樂內(nèi)涵的感覺和理解,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音樂的欣賞者,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感受、體驗、聽賞、評價音樂的能力,并發(fā)展想象力、豐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滿足,身心得到健康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
那么如何使音樂欣賞教學過程充滿活力呢?
一、合理選用欣賞教材
音樂作品必須根據(jù)兒童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認真選擇,做到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由有情節(jié)到無情節(jié),由比較熟悉到比較生疏。同時,由于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廣播電視、唱片、磁帶、CD、VCD等傳遞音樂信息設備的日新月異,音樂欣賞已不僅僅局限于音樂課堂上。實際上,小學生每天從家里和社會上所接受的音樂信息,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的,都要比音樂課堂上多得多。因此,這給我們音樂教育帶來了新的課題:拓展音樂時空,正確選擇課本外合適的教材,讓學生感知多種情緒是必要的。那么應該拓展選擇哪些音樂作品呢?
1.必須富有情趣和藝術表現(xiàn)力,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并使兒童能有生動、形象感受的作品。
2.作品應該是貼近小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大多數(shù)學生都可以學會的,切合實際的,是符合兒童音樂能力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即選擇那些感性、生動、寓意含蓄、結構完整、形式優(yōu)美風趣的音樂作品,來使學生正確體驗不同的情感。
3.為配合學生課外自主選擇音樂的需要,教師要教會學生選擇音樂。因此,每隔一段時間,我們可以來個音樂展示活動,讓學生說一說最近在課堂外聽到的歌曲,并討論哪些旋律動聽優(yōu)美,再找出一些大家一致認同的曲目來欣賞、學唱。這樣學生在課外所選擇的音樂在課堂上有了及時的反饋,教師也可以適時地作了解,以防止不良音樂作品的侵入。
二、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
1.運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和樂器演奏形式
運用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和實物演奏的形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在進行音樂欣賞課二胡獨奏《賽馬》的教學活動中,我通過讓學生認識接觸實物二胡,體會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從而引起學生欣賞的興趣。接著, 我運用課件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利用觀賞賽馬的動畫感受熱烈歡騰的賽馬情景。音畫結合,更加深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深度。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三個樂段所表現(xiàn)的不同音樂形象,我利用課件讓學生進行比較,通過學生自主討論,給了學生更多藝術想象和生活聯(lián)想的空間。最后,我讓學生進行分組創(chuàng)編,充分展示自己對樂曲的理解,使欣賞活動達到一個。
2.游戲形式
音樂游戲具有愉悅性和互動性,是學生所喜愛的教學模式。尤其適用于低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如:聽賞《跳繩》中,我讓小朋友們邊聽邊跟著音樂節(jié)奏跳繩,感受樂曲快樂、活潑的氣氛。聽賞《捉迷藏》前,先讓孩子們完整聽一遍,然后,請幾位學生上來玩一玩這個游戲,并配上背景音樂,這樣一來,學生們就能更好地體會音樂所表達的內(nèi)容。
3.故事形式
每個兒童都喜歡聽故事,利用他們這一特點,結合音樂來編講故事,能迅速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如,在欣賞《動物狂歡節(jié)》時,我編了一個動物們過新年的故事,并結合圖片和音樂邊聽邊講,迅速地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4.表演形式
表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伴奏表演、舞蹈表演、歌唱表演、各種角色扮演……教師可以根據(jù)音樂欣賞的內(nèi)容進行選擇,在組織學生進行音樂表演時,主要是要調(diào)動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chuàng)造熱情。例:在欣賞《玩具兵進行曲》時可讓學生在了解音樂故事內(nèi)容后,跟隨音樂,用神氣的神態(tài),雄赳赳、氣昂昂地行進及表演來表現(xiàn)玩具兵們可愛、頑皮的形象。而在音樂結尾部分,描繪小主人蘇醒過來的時候,教師可引導學生用凌亂的“定格”動作來表現(xiàn)玩具兵們來不及回玩具箱、東倒西歪的尷尬形象。再如:在欣賞《鐘表店里》,讓孩子們用不同樂器:三角鐵、小鈴、沙球分別敲擊節(jié)奏來表現(xiàn)大鐘、小鐘、秒表在鐘表店里開音樂會的歡樂場面。
5.小組討論形式
《瑤族舞曲》教師先組織學生學習音樂主題,再播放音樂,引導學生初步欣賞后,將學生分組,并將需要討論的問題板書。提問:全曲可分為幾段?各樂段速度、拍子、情緒、旋律、節(jié)奏、力度、主奏樂器、表現(xiàn)內(nèi)容各是什么?讓學生在《瑤族舞曲》的音樂中輕聲展開討論。討論結束后,各組代表發(fā)言,教師再對音樂問題、樂曲風格等進行解答和總結。通過小組評議課這種方式進行總結,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集體智慧。
三、改善評價機制,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