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7-02 09:43:3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高中德育學堂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高中英語,高效課堂,學習興趣,導入,導入方法
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然而,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就會主動去學。研究者們發(fā)現(xiàn),興趣與注意力是密切相關的。在教學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更多地思考,更好地表現(xiàn),更仔細地聽從教師的指令,從而獲取更多的信息。因此,合理恰當?shù)慕虒W導入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加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從而提高整堂課的效率。
導入的定義
導入是教師在開始講授新課之前,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行為方式。導入的過程為新知識的呈現(xiàn)搭橋鋪路,是引發(fā)學習興趣,誘發(fā)求知欲望,啟發(fā)積極思維并為新知識的呈現(xiàn)做心理準備和知識準備的過程。
導入的方法
現(xiàn)簡單歸納三種導入的方法。
第一,利用各種資源和多媒體。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已走入了課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教學工具,向學生展示圖片,音樂,視頻,音頻等資料。例如,在新人教英語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BBC和VOA的一些簡單片段,讓學生區(qū)分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在發(fā)音方面的區(qū)別。再如,在新人教英語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s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有關2008年汶川地震的視頻資料,讓學生更形象并深刻地認識地震。
第二,談話與情景導入。
學生們喜歡表現(xiàn)自己,享受勝利,并很容易滿足。如果教師經(jīng)由自由談話,演講,表演等形式導入一堂課的話,學生們一定會樂于接受并參與其中。同時,應注意時間的限制,并提示學生其演講或表演的話題應與本堂課的內(nèi)容相關。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對教學內(nèi)容有大致的了解,這也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為高效課堂的實現(xiàn)奠定基礎。
第三,教師設疑導入。
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者,因此,教師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直接進入主題,提出幾個問題,使學生在大腦中產(chǎn)生一連串問號,萌生強烈的破疑愿望。這不但有利于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問題答案的積極性,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例如,在新人教英語必修一Unit 1 Reading Annes best friend中,教師可以設置幾個簡單的問題進行導入。
T:Do you need friends?
Ss:Yes.
T:Why?
Ss:We need friends to share our happiness and sorrow.
Friends will help me when Im in trouble.
…
T:Does a friend always have to be a person?
“溫故而知新”。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新授課相關的已學知識來進行導入。這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努力挖掘新舊知識的相關聯(lián)系,找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通過有針對性的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例如,新人教英語必修四Unit 3 A taste of English humour可以由新人教英語必修一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導入,幫助學生理解本單元話題。再如,可以通過對新人教英語必修一Unit 5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一課中所學到的偉人的品質進行總結來導入新人教英語必修四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一課。
導入的原則
導入新課一般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即:集中注意―引起興趣―激發(fā)思維―明確目的―進入學習課題。導入以引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fā)點,以啟發(fā)思維,使學生積極地學習和運用知識為最終目的。因此,導入不宜費時過多,切忌喧賓奪主。當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后,應立即開始新課學習。
1.應使用英語的聲音,圖像,圖片和人物,創(chuàng)造一種英語氛圍。
2.要選擇與授課內(nèi)容相關的資料并設計活動。
3.盡可能地少說母語。
4.導入的內(nèi)容和方式應關注大部分學生,有明確的目標,注意學生的參與度。
5.強調交際技能。
6.適當?shù)臅r間限制。
7.導入的重要目的是調動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故而,不要過多糾正學生在此過程中所犯的發(fā)音、語法等錯誤。
8.教師應充滿激情和熱情,并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及時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總結
新課導入使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教學藝術得以充分的展示和升華,更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得以發(fā)揮。良好的導入使學生更鮮明地感知和理解教學所呈現(xiàn)的語言材料,大大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導入是一種有效的方式將學生已學的和將學的知識結合起來,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片,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盡管導入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它卻是整堂課的重要部分。一堂課的成敗,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由導入所決定的。導入不僅是一堂課的開始,也是維持學生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興趣和探索的源頭。如果教師在每節(jié)課上都能做到精心導入,英語課堂教學定會聲情并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教與學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因此,英語教師掌握新課導入藝術并巧妙地加以運用,對提高英語課堂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書目
[1] 羅曉杰.中學英語新課導入六法.中學外語教與學.2002(7),17-19
一、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
高效課堂是新課改理念“學生主體”、“自主、合作、探究”的“實踐表達”。高效課堂的靈魂是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fā)展學生。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把教學看成學生通過探究性活動主動建構學習的過程;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發(fā)展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nèi)容的制定者與學生成績的評判者,而應是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
二、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措施和策略
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不是因循守舊就能夠成就的,要講究策略,講究方法,遵循一定的步驟和規(guī)律,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首先,高中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轉變角色和教學方式。要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組織者和引導者,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服務好;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大膽質疑的習慣。思維從疑問開始,從問題開始,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把質疑作為學生探究性學習的切入口,讓學生因疑生惑,由惑生趣,從而更加熱愛語文學習。在解疑的過程中,教師要把解疑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究,獲得解答,教師只作適當?shù)狞c撥;再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推動學生解決問題,處理學習疑難的利劍,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思維能力,才不會胸無點墨心常怯,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要打破定勢思維,引導學生逆向思維,讓學生以批判的眼光審視,從中可以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要讓學生將思維發(fā)散,啟發(fā)學生條分縷析。要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開拓思路,發(fā)展想象。另外,還要深挖難點,探究思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善于捕捉疑難點,引導學生的探究思維,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和探究疑難、突破疑難,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第四,要在教學評價中突出學生探究性學習成果的獨創(chuàng)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學生創(chuàng)新的比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品嘗到探究性學習的甜頭,從而重視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第五,解放思想,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解放思想,教師首先要放得開,比如放權,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主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自覺進行語文學習,自己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對學生學習中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只進行有限的啟發(fā)即可,用不著學生不急教師先著急,放手讓學生憑著自己的智慧解決問題。
三、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
在教學中恰當?shù)氖褂枚嗝襟w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經(jīng)過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能夠在使得學生的印象加深、課堂信息量加大以及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上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多媒體中的課件可以創(chuàng)設一些和課堂教學相關的情境,使得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于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語文課堂的參與度,但是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僅僅起到輔的作用,所以應該遵循合理性原則、適當性原則以及輔原則,這樣才可以使得課堂教學的質量得以有效提高。比如說:在學習《蘇州園林》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結合文本的內(nèi)容,在網(wǎng)上查找一些關于蘇州園林的圖片。在進行課堂學習時,可以使我們通過蘇州園林的圖片,對蘇州園林有更形象的了解,提高教學效果。
四、引導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過去的高中語文課堂往往僅僅注重學習成績,而忽略學習的過程。針對這一現(xiàn)狀,新課標將加強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重要理念之一,其中,引入合作學習模式,使得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自主學習,使其團隊合作意識、自學能力得以進一步培養(yǎng)。教師要將小組的分組工作做好,對學生間的差異性予以重視,合理組合好、中、差學生,并且在分組中還要對學生的感情、性格等因素進行考慮。教師可以指導、鼓勵學生認真的探究知識,支持他們堅持自己的觀點,在與同學辯論時,要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并且在進行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各自的學習優(yōu)缺點進行及時的觀察,使其指導的針對性更強。
五、尊重學生的質疑精神
學生要想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就應該學會思考,大膽質疑,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教師面對眾多個性迥異的學生,應尊重學生的不同看法,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從質疑中找到高效學習語文的方法。至于從何處質疑、如何質疑,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方法,教師要善于因勢利導,適時點撥,積極引導學生發(fā)言,敢于發(fā)表不同的見解,敢于提出不同的主張,從而藝術性地駕馭充滿質疑思維的課堂。例如,文言文是我國古人的一種書面語言,它短小精練,言文分離,簡練有力,寓意深刻,言簡意賅,充分體現(xiàn)了古人語言的藝術成就。但對現(xiàn)在的學生而言,學習文言文是比較困難的,但文言文的學習質疑之處無所不在。當然,質疑問難也是學生高效學習語文的好方法,它符合高中生的心理,所以只要教師加以適當引導,就能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潛能,活躍課堂氣氛,收到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我倡導學生在學習文言文時,敢于向兩個權威質疑:一是向教材權威質疑,二是向教師權威質疑。如文言文的注釋部分,就經(jīng)常遭到善于思考學生的質疑,通過不同學生的發(fā)言和爭論,最后達成一致意見,這樣的知識學生掌握得必然牢固。
六、改革探索中的反思
[關鍵詞]高中語文 情境教學 情境創(chuàng)設
新時期的高中語文教學,面對的是思想活躍、有見識、自主能力強且有獨特個性的一代新人,為此教師的教學必須誘發(fā)學生的情感,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方能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這就須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把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和事情“搬進”課堂,使學生達到“似曾相識”、又能“激發(fā)興趣”的境界。下面結合教學就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情感談一下情境教學法。
一、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某些電子產(chǎn)品逐漸走進校園,起到輔助課堂教學的作用。多媒體就是近年來能使課堂由單一的以聽為主的方式變?yōu)橐阅軌蛘{動學生多種感觀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能夠吸收更多的信息,使學生以最佳狀態(tài)投入學習。在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運用多媒體課件,用吻合教材文本的畫面,展示一個清華荷塘朦朧狀態(tài)下“靜美”的意境,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最大限度的使學生了解文章獨特的藝術氛圍和藝術魅力。
二、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角色”情境
我們知道文言文教學是“教師教得枯燥、學生學得辛苦”。但是教師教法得當,學生學得熱情就能把文言文教“活”。在教學《鴻門宴》這節(jié)課時,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筆者別出心裁的讓學生扮演相關角色進行對話表演,以此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事后看這樣上課效果很好。
三、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
前面我沒說過這代學生思維活躍、超前,只要引導得當能夠舉一反三。所以教師要在課前“舉一”講述與教材內(nèi)容相關的故事,借以很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反三”作用。在教學《孔雀東南飛》這首古詩詞時,為了能夠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突出將要上課的內(nèi)容、主題,筆者在課之初播放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并在“優(yōu)美凄婉”的樂曲聲中講述這首歌曲的出處和原型。然后引入《孔雀東南飛》的教學。由于有課前的故事的鋪墊,開啟了學生的思維,激發(fā)了學生“同情心”和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聽得認真學得主動,對主題的理解也很透徹。
四、課堂教學巧設問題情境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就是說在教學中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往往由疑問引起,學生智慧“火花”,往往是在“思和疑”的矛盾中迸發(fā)出來。課堂教學巧設問題教學法就是在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來展開教學活動的一種教育教學方法。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應該系統(tǒng)掌握教材內(nèi)容的體系,充分考慮到知識的連貫性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根據(jù)思維發(fā)展的特點和教材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恰當“問點”,教師要在解決“問”的有效性、目的性、啟發(fā)性、激趣性、有效性等方面做文章。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放飛思維。在教學《項脊軒志》這節(jié)課時,筆者設計就文章的深入理解給學生提出了三個問題。一是本文是如何選擇題材的?二是《項脊軒志》文中那件事最讓你感動?三是談一下在家庭生活中有對你觸動、感受最深的小事。“一石激起千層浪”。通過問題的設定使學生能夠認真對待每一個知識點,對那些平常不被自己重視的、認為很小的不以為意的,或者認為理所當然的事一旦在課堂上說出,就不再是小事了,學生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震撼。由于這節(jié)課問題設定的的較為合理,且讓學生自己談一下感受最深的“小事”,不論在課堂的設計,還是激活學生的思維方面,都得到了學生的“呼應”,這說明這節(jié)課上是成功的。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彰顯學生主體
化學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應是在教會學生掌握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而不應該純粹是機械的記憶、訓練、掌握.
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化學的實際應用或者化學的發(fā)展史及化學知識研究的途徑出發(fā),再逐漸的深入至化學原理及概念,再分類,解釋,做練習,從而使學生在接受化學新知識時學得實際些,理解得深刻些.針對不同的概念和知識,將化學的發(fā)展史、方法論和人類生活、社會實踐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激發(fā)起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類與自然、偶然與必然、機遇與創(chuàng)新、實踐與理論之間的關系,并形成深層次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能對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fā)展作出積極的響應.
教學過程中教學的方法要以啟發(fā)式教學為主,鼓勵、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講“原電池”時,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材料和試劑中選擇不同的組合,然后自己動手實驗,探討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條件,在實驗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向教師或其他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進行討論、辯論.這樣的課堂充滿師生交互和生生交互作用,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調動了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搞好實驗教改,提高學生素質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搞好化學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對每一個實驗都要重視,同時可以對書上已有實驗根據(jù)需要作些相應的改進.在實驗教學中,如果實驗不僅能夠讓學生看到,而且讓學生聽到、嗅到、摸到,那么效果就會更好.但是有些實驗不能同時達到這些目的,如,溴的萃取與分液,探究乙酸乙酯的水解等.可以將這些實驗改成并進實驗.如,乙酸乙酯的水解實驗,可以分別在酸性,堿性,中性環(huán)境下進行,學生就可直接嗅出三支試管中液體氣味的差異,看出上層的乙酸乙酯的量的多少:堿性環(huán)境下試管中不見浮起的油珠,且基本上無香味;酸性環(huán)境下試管中油珠的量及香味基本維持反應前的情況,中性環(huán)境保持不變.從這個比較實驗中,學生可以較深刻地認識到酯的一些重要的化學性質.
通過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實驗的每一步驟、每一環(huán)節(jié)上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形成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勤奮求實的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長此以往,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得到了提高,同時,還會大大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有效性.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化學是一門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連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把生活中的現(xiàn)象與教學目標充分聯(lián)系起來,使課堂中的知識充分融入到生活中的現(xiàn)象里,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目的.
要學好化學必須與實際相結合,必須在進行化學知識教學的同時,進行知識應用的教學.合成氨、硝酸、硫酸的工業(yè)制法,電解、電鍍,鐵的冶煉和應用,石油的煉制、煤的干餾,合成材料等知識,與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緊密的聯(lián)系,在進行這些內(nèi)容的教學時,注重跟實際相聯(lián)系.例如,石油煉制的學習內(nèi)容較為枯燥,學起來往往難以獲得正確而清晰的概念,但和日常的生活聯(lián)系較為緊密.因此,要以生活應用為中心設計教學程序.先演示石油樣品,使學生觀察到石油的物理性質,再結合生產(chǎn)實際了解石油產(chǎn)品汽油、柴油的廣泛應用.利用“觀察與思考”欄目,通過交流、討論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石油的分餾、餾分.再從石油分餾獲得的輕質液體燃料產(chǎn)量不高的事實,提出怎樣提高輕質液體燃料的產(chǎn)量和質量的問題,轉入裂化和裂解的教學.讓學生體驗工業(yè)上對石油的加工煉制——劣化和裂解的基本原理.
總之,結合實踐活動進行化學課程教學是化學教學工作的另一種形式,是培養(yǎng)人才、促進人才成長的基本途徑之一;要結合實踐、緊扣教材,擴大學科知識面,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使學生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習中完成教學重點內(nèi)容,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有用人才.
四、使用多種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
關鍵詞: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自主學習
自從2008年秋季我省實施高中新課程改革起,作為一線教
師,我們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新課改理念下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但無須多言,一直以來我們的課堂教學現(xiàn)狀依然嚴峻,教學效率依然低下,其主要原因還在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根深
蒂固,教師講解“越俎代庖”的現(xiàn)象未得到真正改善,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未得到真正落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內(nèi)在的驅動力沒有得到全面調動。面對課改,我們渴望;但如何課改,我們?nèi)狈ψ孕?。今年年初,在我校全面啟動課改、大力倡導教學新模式的推動下,筆者積極地參與學校組織的外出參觀學習、調研,主動思索、實踐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掌握新模式,有效運用新模式,感觸頗深,下面就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嘗試與實踐,在此談幾點具體做法。
一、觀念更新思想先行,角色轉化路在腳下
好的結果源于好的想法,觀念更新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學中筆者重視改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觀念,把“舞臺”讓給學生。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過分依賴教師,依賴課本,并以考試為最終目的,從而喪失了主動學習的機會,禁錮了學生的自主發(fā)
展。要開發(fā)其潛在能力,就必須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就英語學科而言,首先要使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能使用這種語言來進行信息交流。因此,語言知識必須轉化為語言技能,這個轉化過程就是學生進行語言練習與實踐的過程。其次,要使學生明白語言作為各類信息的載體,承載著大量的社會知識、自然知識和人文知識,即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必須豐富各種知識,以滿足語言運用的需要?,F(xiàn)行教材給我們提供了大量語篇內(nèi)容,其中包含了歷史、地理、文化、風俗、風土人情及人際關系等,在教學中筆者博采眾長,形成滋養(yǎng)學生人生的教育合力。總之,要使學生明確他們面臨的是更加開放、發(fā)達的未來社會,他們必須用未來的人材標準指導自己的學習。最后,讓學生意識到只有改變被動吸收的學習狀態(tài),才能最終提高英語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還能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另外,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相信學生,敢于放手。其關鍵在于摸索出一套好的學習指導方法。把教師的“一言堂”和“滿堂灌”的主角地位讓給學生,教師從“臺前”到“幕后”,學生則由接受者變?yōu)閷嵺`參與者――活動的主體。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運用語言知識并轉化為己用,同時獲得了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實踐證明,這樣的嘗試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有益于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獲得語言技能,提高交流的能力。
二、先學后教學案引領,目標明確優(yōu)化過程
學習如作畫,精美的畫作源于事先打好的腹稿。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要讓學生明白這節(jié)課要學習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學案就是用來指導學生預習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教師來講,可以利用學案大體了解學生對知識的自學情況,在課堂上要重點講解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另外在學案的編寫和使用中,也要注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基礎水平,太過簡單或者難度太大都達不到預計的效果。針對不同層次的班級,采用“同一學案,不同梯度”的編寫原則。做到因材施教,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下面以高中英語人教版Book 8
Unit 2 Reading 學案教學設計為例,介紹筆者的具體做法:
(一)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導學
在高中英語人教版Book 8 Unit 2 Reading教學中,我們用了一幅圖片,兩位女士在家里喝咖啡,外面的院子里有一個男人在修剪花草,兩人正在進行談話。A:Mary,who is that person?B: He is my husband. A:But I heard he died last year. B:Yes,I had him cloned.導出本節(jié)課的topic:clone。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起來,馬上投入到課堂中,通過問題導入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
能力。緊接著設置情境,提出問題:(1)Has Cloning always been with us?(2)What problems may arise when humans are cloned?
這樣的設疑給學生造成了一種懸念,學生將以高度的注意力與濃厚的興趣投入到材料中,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和參與意識。
(二)以學定教,培養(yǎng)能力
Task 1. fast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Para 1____ Para 2_____ Para 3____
Para 4____ Para 5______
A.The problems of Dolly.
B.It is forbidden to clone human being.
C.Cloning is a way of making an exact copy of another animal and plant.
D.The effect of Dolly.
E.Cloning has two major uses.
第一步:泛讀,做到通讀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大意。
Task 2. Careful reading
Para 1 The definition of cloning
It happens both in ______ and in_______. They can be cloned by ________ and _______.
What is cloning?
Para 2 The major uses and procedures of cloning
1.How many major uses do cloning have?
2.When was the cloning of Dolly the sheep born?
3.Why is it easier to make commercial plant clones than animal clones?
4.Read the 9 sentences below the picture and get familiar with the procedure of cloning. T or F
(1)Four female sheep participate in the cloning of a new sheep.
(2)Electricity is needed in the procedure.
(3)Sheep B provides a somatic cell for the clone.
(4)The lamb is the exact copy of the sheep which provides egg cell.
Para 3 Read paragraph 3,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at was the first clone from ananimal?
2.At what age did this clone die?
3.Did she develop the illness of older animals?
4.Which one can live longer, clone ones or ordinary ones?
5.The problems of Dolly.
At first,the fact that Dolly developed ______ in a natural way was __________.
Later, the news _____she lived for six years, half the length of the life of the ______ one was __________.
Finally, the problem that occurred to the scientists was that a cloned animal lives
_____________the original one.
Para 4 The impact of Dolly
1.The word “controversial” in para 4 probably means ______.
plicated B.arguable C.important
Para 5 People’s reaction to cloning
1.True or false
(1)People feared that Cloned Hitlers would do harm to the world.
(2)All the research into human beings will be forbidden.
(3)Some countries will use cloning in a wise way.
2.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cloning
A.Objective(be fair)
B.Negative(be against it)
C.Positive(be in favor of it)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ad 3,4 and 5 again
1.What’s the affect of cloning?
On the one hand ,it opened everybody’s eyes to the ________of using cloning to cure____________and even produce ___________; On the other hand,Its appearance raised a storm of __________and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_______ and public__________.
2.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loning?
Advantages
(1)Cloning plants can produce _________ _________of plants.
(2)Cloning plants can be useful for research on new
species.
(3)Medical cloning could produce ______ for serious illnesses.
Disadvantages
1.Animal clones may develop the ________ of older animals.
2.Animal clones may _____younger than the donor animals.
3.Evil leaders may want to ______ themselves to attain their ambitions.
4.Religious leaders raised _______ questions about human cloning.
第二步:細讀,了解重點細節(jié),猜測詞意,分清文章中的事實和觀點等。
Task 3. disscussion
Cloning people is a good thing, or a bad thing?
第三步:欣賞,理解文章結構,理清文章的邏輯關系和作者的意圖,從而評價閱讀材料。
三、自主學習主體突出,合作探究縱深發(fā)展
正如古人所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苯探o學生學習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的重要原則。高中英語新教材內(nèi)容廣、時代性強,貼近學生生活,包括文學、體育、娛樂、科技、歷史等多方面的主題,因此要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還要會學,更要有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充分利用學案,在閱讀中提出自己的質疑點,在學生提問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自問,當學生的問題相對集中時,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個體與個體的交流、小組討論、辯論等方法,提高對問題的認識,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例如,Book 8 Unit 2 Cloning people is a good thing or a bad thing?克隆人是福音還是惡兆?讓學生進行一次辯論,正方和反方用英語針鋒相對,隨機應變,有理有據(jù),迭起,以此完成了對本文的深層次理解。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有思維不暢的時候,我們給予適當?shù)狞c撥,給學生一個跳板,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理想的彼岸,達到探究的效果。
四、問題互展師生質疑,知識延伸交流提高
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完成學案,然后小組進行合作探究,共性問題,及時反饋,各小組組長把組內(nèi)合作探究仍未解決的疑難問題提交給教師,以備展示。展示的內(nèi)容必須是重點展示、共性展示和疑難展示,而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樣性:個體展示、小組互展、師生互展,并且要求在學案或筆記本上做好拓展筆記,最后學生以思維導圖或框架結構的形式,整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系統(tǒng),思維脈絡。
總之,學生自主地把握自己的學習和教師創(chuàng)新地導學引領,不僅是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更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chuàng)造,英語的課堂教學只有學生的主體作用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好地進行統(tǒng)一,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
關鍵詞:高中體育 課堂教學 提問
一、通過提問為講(學)新動作打好基礎
每次講(學)新動作前,教師應抽出一定時間,提問以前學過的且與新學動作技術有聯(lián)系的問題。這樣,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有針對性進行講解示范,既復習鞏固了已學知識,又引出了新課的動作概念,再進一步闡明,從而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掌握新的動作技術打下了基礎。因此,課前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提問,對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點、難以攻破的難點,似是而非的疑點,相互聯(lián)系的節(jié)點,精心設計幾個關鍵性的問題,并且使這些問題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層遞進,真正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通過提問了解學生掌握動作要領的程度
教師在課堂上,應不斷觀察和了解學生掌握動作技術(知識)的程度,來檢查自己教學的效果。這雖然可以從學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動作技術的質量上做出判斷,但往往還不全面,若能提出一兩個問題,找?guī)讉€理解程度不等的學生來回答,更能全面地檢測自己的教學效果。例如:前滾翻分腿起動作要領是什么,應注意哪幾點等。這樣,既可以了解學生對所學動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從我的實踐情況看,經(jīng)常進行課堂提問,學生在課堂上掌握的動作質量就高,記得也較牢。
三、通過提問復習和鞏固教學的重點
在體育課中,教師提問教學的重點難點,不僅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在學生的腦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問題,教師在編寫教案時就應很好地考慮,應突出學生掌握技術動作時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且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重點內(nèi)容上,使提出的問題真正能起到復習和鞏固重點內(nèi)容的作用。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解動作的用詞要重點難點突出,確切精煉,通俗易懂,熟練的運用動作術語和口訣,既使學生易懂易記,又有利于學生領會動作要領。例如,教師在講解排球墊球的手臂動作時,簡練地用“壓腕”、“提肩”四個字來強調手臂動作要求,既簡單形象又易記。當然簡練也要注意講解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不能顧此失彼。
例如:急行跳遠是由助跑、踏跳、騰空和落地四個部分組成的。重點技術環(huán)節(jié)是助跑與踏跳的結合,它主要取決于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結合,這是決定跳遠成績的關鍵。課中可以這樣問:提高跳遠成績的關鍵在哪里?在學習短跑時,腿的后蹬動作是推動身體前進的主要動力,是短跑訓練的重點。課中可以提問:如何加強腿的后蹬力量?應注意哪幾點?
四、通過提問吸引學生聽課的注意力
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有目的的提問。學生心理狀態(tài)大致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隨著課堂教學的推進,學生精力集中,思維活躍,對問題已產(chǎn)生興趣。這時教師應采取“拋磚引玉”的方法提問,讓學生自己回答思考的問題。如前滾翻動作,教師可以用圓和方的滾動作比喻進行啟發(fā),讓學生通過分析比較得出圓的滾動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滾動的原理,使學生從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啟發(fā),加深對前滾翻低頭、收腹、團身動作要領的理解。另一種是:課堂紀律松懈,部分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對問題不發(fā)生興趣。這時應采取“問答式”的提問,用一些難以回答或容易疏忽的問題讓學生(尤其對精力分散的學生)思考、回答,這樣可促使大家對問題發(fā)生興趣,收到吸引學生聽課注意力的效果。
五、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體育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每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chǎn)生濃郁的興趣時,他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舒暢,愉快地去進行學習,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因而,有興趣的學習,豐富多彩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而且所學習和應該掌握的知識、技術、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比如田徑課一般來說學生興趣不大,特別是中長跑課,不少學生有畏懼心理。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長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現(xiàn)象?為什么會出現(xiàn)極點?出現(xiàn)極點后如何消除它?學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這便引發(fā)了學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而且還會使學生正確理解中長跑運動過程中的生理反應現(xiàn)象,加深了學生對中長跑運動在預防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認識,對課堂教學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高效課堂;實踐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264-02
一、對高中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理解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之上,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學生獲得對數(shù)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币虼撕饬扛咝дn堂的標準是:不以教師是否完成教學任務為依據(jù),而應該以學生是否在知識能力、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方面是否都獲得發(fā)展。
二、高中數(shù)學課堂的現(xiàn)狀
1、“教”的方面存在的問題。
趕進度、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活動,學生缺乏對數(shù)學的體驗、感受、思考和探究。例如:選修4-2矩陣與變換,教學要求:課堂教學要注重概念生成的背景及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形結合思想、探究能力,在知識教學的同時,努力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但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一本書只用了3-4節(jié)課就教完,主要是讓學生記住些公式,通過練習記住解題套式。若用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來衡量,這樣的課堂教學是“低效的課堂”,甚至是無意義的課堂教學。
2、“學”的方面存在的問題
有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被動。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課堂上習慣于聽教師講,缺乏問題意識。有的存在厭學情緒,缺乏良好的學習情感體驗及個性品質,對數(shù)學學習缺乏興趣,缺乏對數(shù)學思想深層次的理解。
三、對高效課堂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
1、高效課堂要求學生具備相應的基礎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些學生反映課堂上教師講的都聽得懂,課后練習卻做不來,這就是沒有必備的數(shù)學基礎知識的原因。高效課堂要求學生課前復習、預習,先鞏固好有關基礎知識,為后續(xù)的學習打下基礎。
2、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的改變教學方式,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體驗性外,更要關注學生學習中的獨特性、問題性。
(1)獨特性:對某個學生是有效的方式,對他人卻未必如此,如果一節(jié)課都是教師講,致使很多學生的學習不是從自己現(xiàn)有的基礎出發(fā),結果導致有些學生“吃不飽”,有些學生“吃不了”。例:已知公比為2的等比數(shù)列{ }的各項都是正數(shù),且 ,求 的值。這道題有三種解法;第一種解法:利用基本量 和 ,第二種解法:利用推廣的通項公式 ,第三種解法:利用等比數(shù)列性質 則 和推廣的通項公式。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獨特性,盡量讓不同層次學生展示不同解法,在數(shù)學課堂活動中“動”起來。讓每個學生在數(shù)學知識得到收獲時,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也得到發(fā)展。
(2)問題性:問題是思想方法、知識積累和發(fā)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問題意識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參與到高效有意義的課堂活動。
例:構造法求遞推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先給出第一個問題:已知數(shù)列{an}滿足a1=2,an+1=an+1,(n∈N ),則此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通過分析討論知可用定義法求,接著引導學生給出第二個問題:若右邊加的不是一個具體的數(shù),而是一個含 的一次代數(shù)式,有了問題學生就開始思考討論,然后請學生自己出題。(學生可以例舉平時練習中出現(xiàn)的題目)如數(shù)列{an}中a1=2,an+1=an+n+1,則通項an=?
讓學生嘗試解題,然后教師總結這種解法稱累加法。接著鼓勵學生進一步提出含 的其它代數(shù)式又如何求?如已知數(shù)列 滿足 , ,則 =?
最后教師總結:已知an+1=an+f(n)時,可通過累加的方法求通項。
這時放手讓學生提出問題,①右邊的 系數(shù)不是1,②右邊是an?f(n)等。從而有了下面的各種解法;
待定系數(shù)法:已知an+1=pan+q(p≠1,q≠0)時,可通過構造等比數(shù)列求通項。
如已知數(shù)列 滿足 , 求 的表達式;
累乘法:已知an+1=an?f(n)時,可利用累乘法求通項。
如已知數(shù)列 滿足 ,n ,則通項an=_____。
取倒數(shù)法:遞推公式中含有分母的或相乘的。
如已知數(shù)列 中, 則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
整節(jié)課學生都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fā)產(chǎn)生問題,學生所提的問題通過思考討論是能解決的。通過課堂活動,學生從中能找準方向,這樣的課堂教學是有意義的、高效的課堂。
3、數(shù)學思想方法、情感體驗應得到充分的提升
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是數(shù)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shù)學知識發(fā)生、發(fā)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所以高效的課堂中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情感體驗應得到充分的提升。例如:函數(shù)零點的教學,主要知識點:函數(shù)的零點、方程的解、函數(shù)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的值。課堂對函數(shù)零點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在不斷滲透化歸與轉化思想、數(shù)形結合思想的同時,要對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情感體驗進行提升。
可設計如下過程:
(1)函數(shù) 的零點轉化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2)若函數(shù) 為定義域是R的奇函數(shù),且 在 上有一個零點.則 的零點個數(shù)為?(3)函數(shù)f(x)=lnx-x+2的零點個數(shù)為?
高中階段無法直接對方程lnx-x+2=0進行求解,得到零點的個數(shù),低層次的轉化思想、情感體驗受阻,此時就要對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情感體驗進行提升,通過移項變?yōu)閘nx=x-2,從而轉化為求兩個函數(shù)f(x)=lnx 和f(x) =x-2的圖象的交點個數(shù)。有了這種提升,學生就能真正掌握函數(shù)零點本質內(nèi)涵,形成屬于自己的解題“渠道”,再遇到類似的題目就能迎刃而解。
總之,高中數(shù)學的高效課堂要以生為本,師生、生生之間保持有效互動的過程,使學生形成對知識真正的理解,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都得到進步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
在高中數(shù)學課堂中教學中,"預設"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生成"是對教學過程生動可變性的概括。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無預設的課堂,會變得紊亂;無生成的課堂會變得僵死。
1.預設:享受精彩課堂的愉悅
過去教師預設時,太多的設想如何教,而很少想到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師生常拘泥于文本強調書本知識的權威性和絕對性,教師在授課時過分強調預設性,結果學生教出來的學生缺乏主動性。因為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不是通過自己的思維去思考和分析求得的,更多的是教師直接將結果呈現(xiàn)給了學生,所以學生的思維很容易被框住。學生的問題意識比較淡薄。為了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重結果,更要注過程。預設時首先要想到的是學生,要學會站到學生中,學生是一群鮮活的生命個體,而每個人的知識經(jīng)驗、認知水平不同,加上預習的力度也不盡相同,學生有多少知識儲備,課前我們要了解,課前準備得怎么樣我們要訪問,據(jù)此預測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一些變化,并思考其對策,然后存儲在自己的彈性預設空間內(nèi)。為什么要這樣做,不僅是老生常談的學生體地位,更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學生是教學資源,是課堂生活的共同創(chuàng)造者。
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確立這一出發(fā)點,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符合學生多方面發(fā)展的教學情境。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在什么地方?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對什么更感興趣?舊知與新知的距離有多大?需要給學生一些什么暗示?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作出怎樣的回答?這些,都是預設時,教師須去全面了解的。因為只有在預設上多下工夫,理智地認識生成,才能更好地解決課堂生成的問題。
2.生成:讓學生感受"逾越"的愉悅
生成是動態(tài)可變、豐富多彩的,再好的預設與課堂實施之間必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fā)揮教學機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tài)的教學實施中,隨時把握課堂教學中閃動的亮點,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涌現(xiàn)的信息資源,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當教學活動不能按照預設展開時,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調節(jié)乃至放棄教學預設,創(chuàng)造出新的推動教學動態(tài)生成的教學流程,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
2. 1 捕捉契機,適時調整
教學活動和預設有差異,教師就應該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學更加精彩。一般可采取兩個維度的策略,通過迂回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維度從"先讓學生開口"中生成--找準起點,從"巧用學生的話"中生成--由此及彼,從"妙用學生的錯"中生成--因勢利導將錯就錯從"善用學生的問"中生成--順勢延伸,從"活用學生的題"中生成--趁熱打鐵。任務維度一旦課堂出現(xiàn)"預設意外",教師不僅要沉著冷靜,還要牢記圍繞教學任務這個內(nèi)核,調整預設,持續(xù)"生成"伺"機"而動,價值引導,隨"機"應變,順應學情,借"機"施教,放大生成,從而實現(xiàn)"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如:在學項式系數(shù)的性質時,學生首先將二項式系數(shù)和與二項式定理比對,發(fā)現(xiàn)只要將a,b都賦值為1,就能得出二項式系數(shù)的性質,接著又順利得出二項展開式中奇數(shù)項的二項式系數(shù)和等于偶數(shù)項的二項式系數(shù)和,由此歸納總結了求二項展開式系數(shù)和的一個重要方法--賦值法。這時教師引導:"是否一定是二項展開式才能求其系數(shù)和?"學生很快想出了很多類似的式子。如:"已知(,求(1)(2)求和已知求的值"等類型的題目。有一位同學出了一道題:求(2x2-1)10展開式中偶數(shù)項的系數(shù)和。很多同學略作思考,紛紛說,這道題不好用剛才的方法解決,當時筆者想:"這種情況從沒見過,是不是不可用賦值法求值的特例",但筆者隨即想到了不可解的原因是每一項都是偶次冪,所以用-1代人不會出現(xiàn)正負交替的項,這是個多么好的生成機會呀,于是開始改變教學進程,轉而引導學生提出假設,分析要使奇數(shù)項和偶數(shù)項區(qū)分開來,必須有一個數(shù)代進去之后有的偶次冪為正,有的偶次冪為負,學生思維活躍,紛紛討論,馬上得出代人虛數(shù)單位i,問題很快解決。用虛數(shù)代入,這一生成,突破了思維的局限性,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這種意外生成,我們應該充分利用這種生成性資源的價值,及時調整預設,因勢利導,創(chuàng)造出精彩的實時生成。
2.2 彈性控制,適當引導
在課堂教學上,面對學生千變?nèi)f化的"節(jié)外生枝",老師要彈性控制,適當引導。要想生成的精彩,就要積極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敢于"逾越",讓學生猜想、推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讓學生從不同的方向多角度、多方式、盡可能以不同方向擴散,并不局限于書本或教師的講解。改變現(xiàn)有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表達他們的意見,互相討論,人人參與,增加學生的動腦和動手的機會。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減少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
如:在證明不等式的教學中,不必被教材所限,也不必被一種方法遮住視角,要組織學生用查詢比較的方法,綜合的方法,分析的方法,還有放縮法,替代法等。要根據(jù)實際情況,設計多種研究方案,用各種形式和手段進行研究,因材施教,講求實效。
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親自動手,解決方案和經(jīng)驗,會在大腦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學生動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面對問題,經(jīng)過思考,能深入理解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和實踐活動中,有效的運作和回答問題,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學生自會體驗到一種"逾越"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