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綜述

大學生心理健康綜述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7-25 16:50:1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綜述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大學生心理健康綜述

第1篇

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及研究現(xiàn)狀

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體育鍛煉目的、體育態(tài)度等方面。大多數(shù)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 是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提高和保持機體的機能能力。劉一民等在一項研究中發(fā)現(xiàn):大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以健身為主要目的人數(shù)比例高達89.6%。但受目前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不明確。如落云柯的一項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有“67%的大學生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但大多數(shù)參加鍛煉的目的是為應付考試和打發(fā)無聊的時間”。

對大學生體育態(tài)度與體育行為的相關性研究,劉一民等認為 “大學生體育態(tài)度和體育行為之間具有高度相關性,相關系數(shù)達0.95”。

史燕、馬云等在研究高校女生體育意識及體育行為時認為:“女大學生體育意識薄弱,這主要是與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有關,如月經期的生理變化、害羞、自信心不足、怕臟怕累、嬌氣等,都直接影響了女大學生的鍛煉意識和鍛煉行為”。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研究進展

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健康的定義是: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完好狀態(tài),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tài)。這一概念的基本內涵應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良好三個方面,心理健康已經成為健康的重要內容之一。近幾年來國內外的一些體

育心理學工作者們的研究顯示:體育鍛煉對于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體育鍛煉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影響。Riggs認為:運動可使血液循環(huán)中的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氨(單胺類物質)含量上升,而抑郁癥者血液中這兩種物質含量均較低。Eills研究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感到愉快舒服的中樞神經最佳喚醒水平,體育運動有助于達到這一水平,從而使個體感到愉快。

2.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學生智能發(fā)展。雷城如認為經常從事體育鍛煉對于大學生智力的正常發(fā)展及開發(fā)大腦潛能有積極的作用,它不僅能使鍛煉者的注意、記憶、反應、思維和想象等能力得到提高,還可以使其情緒穩(wěn)定、性格開朗、疲勞感下降等,這些非智力成分對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進作用。大學生長時間讀書寫字,低頭彎腰使流向腦部的血液受到限制,就會直接影響到大腦的營養(yǎng)供給,引起頭暈、腦脹、認知效率下降。這時候進行體育活動,就可以增加腦部的循環(huán)血量,使大腦獲取更多的能源物質和營養(yǎng)。美國生理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體育運動后,腦組織中的核糖核酸會增加10%~12%。核糖核酸能促使腦垂體分泌神經激素――多肽組成的新蛋白質分子,有人稱之為“記憶分子”。這種物質對促進人的思維和智力大有益處。

3.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體育是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最好的手段。在現(xiàn)代的生產方式中,高技術的運用和單調工業(yè)化的生產使現(xiàn)代人在相對封閉狀況下獨立操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從而造成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情交流,人際關系疏遠。體育活動則打破了這種隔離與孤獨,讓不同職業(yè)、年齡、性別的人相聚在運動場上,進行平等、友好、和諧的練習與比賽,使人們互相之間產生一種情感,并能獲得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一系列的研究說明,增加與社會的聯(lián)系會給個體帶來心理上的益處。

4.體育鍛煉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在從事體育運動過程中,常常伴有緊張、激烈的對抗性和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負荷,它要求參加者必須具有較大的意志力,來克服內心障礙和外部障礙,克服人自身心理、生理與運動項目和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克服競技體育中面臨的挫折和失敗的考驗,培養(yǎng)不斷克服困難和阻力的意志品質,并使之達到統(tǒng)一,完成預定任務。而在這一過程

中,意志的各種基本品質潛移默化地得到了發(fā)展和完善。

5.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大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研究發(fā)現(xiàn),體育鍛煉具有減輕應激反應以降低緊張情緒的作用,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大學生群體應激反應明顯低于不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大學生群體。適當參加體育活動會使消極情緒得到調整。已有大量研究可以證明,體育鍛煉和身體活動與降低焦慮及抑郁水平、提高自尊、維護良好的心境及積極情緒狀態(tài)相關;Mclnman等人對鍛煉后的被試者立即進行測量,發(fā)現(xiàn)他們的焦慮狀態(tài)、抑郁、緊張和心理紊亂等水平顯著降低;Hayden等人研究發(fā)現(xiàn),有規(guī)律的鍛煉者比不鍛煉者在較長時間內很少焦慮和抑郁。對臨床病人的研究表明,有規(guī)律的身體鍛煉可以明顯改善焦慮、抑郁和自尊水平,這說明體育鍛煉存在著長期的心理效益。Ryan調查的1750名醫(yī)生中,有60%的人認為應將體育活動作為治療焦慮癥的一種方法,80%的人則認為,身體活動是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青少年中,有不少人由于學習或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慮癥和抑郁癥,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減緩或消除這些心理疾病。

6.體育有助于大學生性別意識的發(fā)展。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大學生性別意識的發(fā)展。由于我國中小學女教師比例偏高,大學生性別錯位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雖然大部分大學生的生理發(fā)育已經基本完成,但性別意識還會進一步發(fā)展。男大學生通過參加體育鍛煉可以練就強壯結實的體魄,最明顯的外部表現(xiàn)即健壯的身軀、明晰的肌肉線條,這些可以強化男大學生的性別意識。女大學生通過參加健美操等體育項目,可以形成苗條的身體形態(tài)、不俗的優(yōu)雅氣質及活潑開朗的現(xiàn)代女性特征。

第2篇

【關鍵詞】 大學生;人格特征;心理健康

A Study of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QI Ping,GUI Lina,CAI Baohong

(Guangdong College of Pharmac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This paper, by means of documentation, summarizes the studies of th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especially, the progress of the studies on their respective relationship in recent 6 years, which may supply some reference for its further study in the future.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s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psychological health

世界衛(wèi)生組織把健康定義為“在生理,心理和社會機能正常基礎上的良好狀態(tài)”,從而為心理健康提出全面的要求,即個體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綜合狀態(tài),而且還是一種良好的狀態(tài)。人格作為一種綜合性的心理品質,不僅與個體的行為有直接關系,而且也會對個體的社會適應產生影響,并且與生理狀態(tài)也有間接聯(lián)系。因此,無論是心理健康的界定,還是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的分析,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都與個體人格特質有密切關系[1]。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其較高的心理問題發(fā)生率已逐漸引起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與重視。目前,如何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已被列為高校的一項重要任務。[2,3]為了全面了解近6年來我國學者對大學生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關系方面的研究進展,筆者主要通過中國全文期刊網(CNKI)“篇名/主題詞/摘要”模糊匹配檢索,收集了近6年內(1999-2005)的46篇相關文獻資料進行綜述,從而為今后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參考。

一、文獻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大學生人格特征研究

在這些文獻資料中,對我國大學生人格特征研究主要使用“艾森克個性問卷(EPQ)”和“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16PF)”,但也有少數(shù)使用其它量表,如:明尼蘇達多相個性測驗(MMPI),加利福尼亞個性調查表(CPI-RC)等。大多采用SPS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在所收集的文獻資料中,對我國大學生心理狀況研究主要使用“心理狀況自評量表(SCL-90)”,還有使用“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表(UPI)”和“自評抑郁量表(SDS)”等等。

二、研究現(xiàn)狀

(一)我國大學生人格特征研究

有研究表明,人格特征存在性別差異。女生比男生更趨于外向和富有情感變化,更具依賴性。而男生則具有更強的獨立性和果斷性。他們往往更有魅力,更有維護團結的精神[4]。

在對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大學生的比較研究中顯示,獨生子女大學生比非獨生子女大學生更合群,開朗,更加敢為,而世故性和緊張性的得分則更低[5,6]。

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不同,城市大學生偏外向,富有熱情,而農村大學生偏內向,但更容易在專業(yè)上取得成就,更容易在新環(huán)境中成長。這說明人格特征的形成與發(fā)展,在某些方面受到地域的影響[7]。

學生本人受教育程度的差異,與其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密切關系。高年級學生比低年級學生更樂群,外向,但不如低年級學生思維敏捷。高年級學生處世更為精明,冷靜和理智,只是有時有些固執(zhí)己見,低年級學生則更坦白,率真,具有更強創(chuàng)造力,只是尚顯幼稚,自我控制力有待加強[8]。

(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

一項對全國12.6萬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其中20.3%有心理問題。大學生中存在抑郁,焦慮,強迫,人際關系和適應不良,人格障礙,精神疾病等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約占16-30%。而大學生因失戀,學業(yè)壓力,人際沖突,生活受挫等而自殺的現(xiàn)象,更是讓各大高校防不勝防[9]。

不同年級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表明,大學2年級是心理問題的高發(fā)群體,5年級再次升高。對于1年級的新生來講,大學生活要比高中生活豐富精彩,新鮮輕松,主要面臨對新環(huán)境以及學習方法的適應,心理問題相對較少;2年級是大學生重新調整自我的時期,經歷1年的大學生活的磨合,需要給自己重新定位,新的人生坐標的確定會使部分學生產生巨大失落感,挫折感,產生的心理問題較多;3年級是比較穩(wěn)定的時期,是他們進入專業(yè)課學習時期。進入高年級后,因面臨就業(yè),考研壓力等,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又有所回升[8]。

一些研究表明,心理健康狀況也存在性別差異。女生在人際關系方面優(yōu)于男生;女生恐怖因子得分要高于男生;男生敵對性,強迫性和偏執(zhí)性因子得分均顯著高于女生。[10,11]

在對貧困生的調查結果顯示,與非貧困生相比較,貧困生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敵對性和精神癥狀五個因子以及總均分和陽性癥狀均偏高。而城鄉(xiāng)生源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也顯示,農村學生相對城市學生,有較多的不適應,加之自卑感和自身交往能力不足等因素,其中一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常常發(fā)生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不敢交往,不善交往或容易發(fā)生沖突,農村學生比城市學生經歷著更多的矛盾與困惑[7]。

在對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大學生的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獨生子女大學生整體的心理健康狀況要優(yōu)于非獨生子女[5,6]。

還有研究表明,民辦高等院校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與普通大學生相比較,他們可能存在更深程度的焦慮,敵對和恐怖情緒[12]。

(三)我國大學生人格特征與其心理健康狀況的關系研究

從整體看來,我國大學生中有不良人格特征和心理障礙者的比例在逐年上升[13,14]。

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人格是由多種因素組成的,這些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并不是一樣的。低興奮,低實驗,高懷疑,低有恒,高緊張,低自律,高憂慮者遇到精神刺激時,容易產生心理障礙。表明不良人格特征是導致心理障礙的內在因素[15,16]。

在對不同院校,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心理調查中發(fā)現(xiàn),SCL-90和EPQ得分的相關分析表明,學生中情緒越不穩(wěn)定和精神質越明顯者,傾向于出現(xiàn)更多的心理健康問題,性格越內向心理健康問題越突出。SCL-90對學生個性特征E分,N分的影響都較大,且EPQ的N分與SCL-90各項指標呈正相關。[17-19]

在對同一樣本的跟蹤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學四年級與大學一年級剛入學時比較,54.5%的大學生人格特征發(fā)生變化。同時人格特征的良性變化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健康者的比例從大一新生時的64.4%上升至畢業(yè)時的83.6%[20]。

三、研究不足

在這次文獻資料查閱中,幾乎所有的文章都是以本校學生為樣本所進行的大學生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這些研究所提出的建議對所在學校學生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但是,樣本的來源不同,也是造成研究結果不一致的主要原因之一?;祀s的樣本必然導致研究結果的多樣化。

這些文獻中有些常模還是建立于80年代,如今已是21世紀,不論是從社會大環(huán)境,還是從大學生自身來看,都已發(fā)生巨大變化,因此急需建立和應用新的常模,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要。比如,西方的人格結構模型以及相應的人格測量工具能否直接用于中國人。最近研究表明,中國人的人格結構無論是因素的數(shù)量還是因素的內涵都與西方的理論存在顯著差異。為此,教育部《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課題組專門編制了《中國大學生人格量表》,從而填補了這一空白。

四、結 語

總之,大學生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狀況是一個復雜而具有深刻意義的問題。對于特殊專業(yè)和特殊群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都應該給予積極關注和高度重視。而且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點對象是那些遭受了嚴重挫折和冷遇歧視的內向學生,以及情緒不穩(wěn)定的大學生。同時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特征,注意內向和情緒不穩(wěn)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他們遭受負性生活事件時要及時幫助他們,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

基金項目: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重點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王登峰.《中國大學生人格量表》的編制[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5,3(2):88-94.

[2]教育部. 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見[J].思想教育研究,2001(4):12.

[3]教育部.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增刊:125.

[4]楊雪花.大學生個性特征及其與心理健康狀況關系的研究[J].中國校醫(yī),2001,15(1):1-3.

[5]齊平,張瑛,項中,等.某藥學院本科生人格特征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2,23(4):338-339.

[6]張藝馨.大學生人格特質與心理健康調查與分析[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5,22(6): 110-113.

[7]謝桂陽,程剛.高校貧困生的個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狀況[J].心理科學,2002,25(5):632.

[8]李晶,李波,周存良,等.不同年級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J].濟寧醫(yī)學院學報,2001,24(4):32-33.

[9]教育部辦公廳.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N].中國教育報,2002,(5).

[10]呂一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5,(7):60-62.

[11]牛,陳春萍.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及對策探討[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4,17(6):137-139.

[12]鄧香蘭,肖三蓉,李文虎.民辦高等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0):18-19.

[13]程琳杰,劉廣珠.大學生個性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4):401-402.

[14]李志剛.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個性特征關系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8):69-71.

[15]邵曉順,倪曉峰,邵曉楓.警察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人格特征的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2):126-127.

[16]范妮,肖豐,楊少文,等.醫(yī)學院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學雜志,2000,8(4):380-382.

[17]王安輝,孫長生,劉芳娥,等.軍醫(yī)大學學員心理健康狀況和個性特征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1999,20(6):438.

[18]蔡太生,肖琳琳,向延娥,等.醫(yī)科大學生人格特征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3,12(1):91-92.

第3篇

關鍵詞 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制度建設 資源配置 心理促進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我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于20世紀80年代,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已經發(fā)展到了一定程度,在緩解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重治療輕預防、專業(yè)人員缺乏、體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歸結起來,主要是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還不夠健全。

跟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一般不開設心理學專業(y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缺少專職心理教師和心理專業(yè)學生的指導和支持,在課程設置、科研發(fā)展、資源配置和制度保證方面與本科院校存在差異,且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殊性也決定他們與本科生所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不一樣。本文在綜述以往文件基礎上提出了構建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1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設,使心理健康工作有章可循

健全的制度是保障各項工作開展的基礎。一方面,要深入貫徹各級行政部門頒發(fā)的有關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法規(guī)和文件,如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實施細則、心理咨詢師工作守則、心理危機干預工作辦法、心理測量工作手冊等。另一方面,強調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職業(yè)道德與倫理規(guī)范。隨著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逐漸深入與規(guī)范,對心理工作者職業(yè)道理和倫理規(guī)范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我國尚無明文規(guī)定針對心理從業(yè)者的倫理道德要求,完全借鑒或者照搬國外心理學會制定的倫理原則,也面臨著本土化的問題。因此,制定符合國情的心理健康服務行業(yè)倫理道德規(guī)范變得尤為迫切。

2 有效整合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資源配置,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工作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作,需要有效整合各方資源,才能保證心理健康服務的有效開展。首先,要保證基礎的硬件設施完整,確保擁有獨立的、設備齊全的個體心理咨詢室和接待室、團體輔導活動室、教師辦公室等場地,按學生人數(shù)比例每年配足一定的經費,為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提供經費支持。其次,軟件設施要跟上,重視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工作隊伍的建設。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各高校按照1:3000到1:5000的比例配足一定數(shù)量的專職心理教師,同時建立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yè)互補、相對穩(wěn)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這是實施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重要保證。高職院校一般不開設心理學專業(yè),缺乏心理學專業(yè)教師和心理學專業(yè)學生的指導和合作。因此,對高職院校專職心理教師和心理輔導員的專業(y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涉及到學校、學院、班級等各個管理層面,需要多方的配合與合作,這是保證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要形成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學院(輔導員和學生干部隊伍)、班級(心理委員)和寢室(寢室長或心理信息員)構成的四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負責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科研、心理咨詢、心理測驗、心理委員培訓等工作,輔導員和學生干部主要負責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心理委員和心理信息員則肩負著及時反映周圍同學心理健康狀況的重任。

3 充分發(fā)揮其心理促進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價值最大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就是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挖掘其潛能,增強其社會適應的能力,促進其心理健康和全面成長。只有充分發(fā)揮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的心理促進作用,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價值最大化,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上述的目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從以下三個途徑實現(xiàn)其心理促進的功能。第一、多渠道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工作。目前,浙江省教育廳明確要求各高校要以公共必修課的形式系統(tǒng)地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約32-36課時。該課程面向全校學生,要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方面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同時,充分利用每年一度的“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活動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制定心理健康小冊子或者舉辦心理知識競賽等形式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讓更多的學生受益。同時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定期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心理專題講座,如新生適應、人際關系、情商培養(yǎng)、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挫折應對等講座。此外,還可以通過心理健康網站、心理班會、黑板報、心理健康導報等方式定期開展知識宣傳。第二、進一步完善和規(guī)范心理咨詢與心理輔導工作。心理咨詢和輔導是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中基本的工作內容。根據(jù)學生在學業(yè)、人際、情感和職業(yè)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指導性或者發(fā)展性的咨詢與輔導,可以分為一對一的個體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是面談的方式,也可以是電話或者網絡的方式。針對來訪學生的特殊情況,還可以提供心理測驗和結果解釋的服務。第三、強化心理危機與預防工作。通過開展常規(guī)的新生心理普查和心理建檔工作、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定期匯報制度,對有較為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排查和篩查工作。通過完善學校、學院、班級和寢室的四級預防干預網絡,做好預防嚴重精神問題的支持保障工作,必要的時候,轉介到專業(yè)的精神病院接受臨床治療,并做好定期隨訪和跟蹤的工作。此外,對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應聯(lián)合家人一起幫助學生度過危機。

4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培訓,提高心理健康工作隊伍的專業(yè)化

心理咨詢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心理工作者具備一定的專業(yè)基礎。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隊伍構成比較復雜,有心理學背景的專職心理教師,有不同專業(yè)背景的政治輔導員,他們大多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年限很短,缺乏工作經驗。因此,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服務人員隊伍存在著素養(yǎng)參差不齊、專職不多、隊伍流動性比較大等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專業(yè)化水平,2001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明確規(guī)定從事心理咨詢服務的人員必須持證上崗,只有拿到二級或者三級心理咨詢師證書的人員才能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需要定期參加各級教育部門、行業(yè)協(xié)會舉辦的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培訓、工作坊或者研討會,或者邀請心理健康教育專家來校開展專題講座,從而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的專業(yè)水平。

5 堅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研究,促進心理健康服務縱深發(fā)展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僅要重視知識宣傳、教學、咨詢等常規(guī)工作,更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研究。以科研為指導,科學引領,是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工作的科學化和專業(yè)化,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縱深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各高校應結合本??蒲衅脚_,根據(jù)日常的教育與教學工作,總結經驗,開拓創(chuàng)新,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心理素質發(fā)展規(guī)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和方法,開展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堅持以科學研究為指導,更好地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 李明.論高校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服務體系.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9(5):97-100.

[2] 王雷.高校心理健康服務體系構建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6:256-258.

第4篇

[關鍵詞]參與心理輔導 職業(yè)優(yōu)勢

目前,我國高?;径冀⒘诵睦斫】到逃行模ㄐ睦碜稍冎行模?,但由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界定不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誤區(qū):①夸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作用;②心理健康教育片面針對心理有困難的大學生,而不是以全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目標。同時,目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人員嚴重不足,很多高校只能聘請心理學專業(yè)課教師或政工人員參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不足的現(xiàn)狀還會持續(xù)很長時間。

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嚴峻與專業(yè)心理健康教育人員不足的矛盾,我國很多高校建立了三級心理輔導體系。由于工作的職責、任務、性質、原則都與大學生有密切的聯(lián)系,輔導員在學校心理輔導三級體系中起著基礎性的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

一、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有著較強的職業(yè)優(yōu)勢

(一) 輔導員工作的親近性

首先,在大學生的眼中,輔導員不僅要成為“傳道、授業(yè)、解惑”者,而且又要成為其知心朋友。大學生剛入學的時間,來到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與周圍同學交流的比較少,在學校沒有知心朋友。同時,離家比較遠,來自家庭的支持相對性的大量減少,又與社會真正接觸的比較少,而來自宿舍同學、社團、以前同學的影響相對增加。此時,大學生最需要來自與他們平時接觸比較多的輔導員老師的幫助和支持。而目前高校輔導員大多是由留校或外校聘任的優(yōu)秀本科生或研究生畢業(yè)生擔任,這些輔導員求學期間,絕大多數(shù)擔任過學生干部,學習成績優(yōu)秀,相對地更加了解大學生的內心訴求。同時,輔導員與大學生年齡相差無幾,其比較容易走進大學生的內心世界。隨著年級的增長,輔導員應根據(jù)自己的知識和社會經驗幫助大學生解決其在學習、情感、求職就業(yè)、人生發(fā)展等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在傳道授業(yè)解惑方面、心理輔導方面發(fā)揮重要的教育職能,做好大學生的知心朋友。

其次,輔導員工作范圍涉及到大學生學習、生活、求職就業(yè)、人生發(fā)展等方方面面。包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級建設(班干部隊伍建設、學風建設、團建等)、貧困生評定與勤工助學、安全維穩(wěn)工作、社會實踐的組織、人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求職就業(yè)輔導等。因此輔導員應該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向、學習現(xiàn)狀、生活情況、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等,有針對的、有計劃的、有步驟地開展各種活動,促進大學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發(fā)展。

再者,目前我國各高校輔導員的選聘和配備的制度決定了輔導員原則上到其專業(yè)背景相近的院系任職。因此,輔導員相對熟悉本專業(yè)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常見的心理問題,并針對性選擇心理輔導的內容和方法,這極大提高了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的可行性。

最后,作為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可以將心理輔導的理念融入平時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可以利用班級、年級、學校的各種可以的力量,通過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組織班會、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并掌握大學生心理動態(tài),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與教育并重,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德育與心理輔導的相關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屬于學校德育的工作范疇,這也是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內在的聯(lián)系:心理輔導時,輔導員要把握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僅其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如果心理問題是由認識層面導致的,這就需要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取決于大學生心理發(fā)展水平、心理活動的協(xié)調性與相對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以及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發(fā)展階段特征的了解和把握。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性質

近年來,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fā)的暴力事件、自殺事件或休學、退學現(xiàn)象屢見不鮮,由此引起了高校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思考,同時也引起了黨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問題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這是因為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民族復興的生力軍,承載了家庭和社會巨大的期望,所以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容易引起極大反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但這些心理問題是由于政治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學業(yè)上的優(yōu)勢不在、學校生活不適應、愛情方面的困惑、人際關系的緊張、就業(yè)方面的困難、人生發(fā)展定位不準等等,甚至在心理上感覺到不適應,這些其實并不可怕,這只是大學生在發(fā)展過程面臨的問題,即發(fā)展性心理問題,不屬于心理不正常范疇,根據(jù)ABC理論,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改變大學生對事件的認識問題。在認識改變過程中,輔導員的作用十分明顯,即輔導員經過短期培訓是有責任、有能力參與到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中的。

二、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存在的不足

(一)心理學知識結構和心理輔導技能等方面的先天不足

心理輔導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科學,不僅需要有很強的發(fā)現(xiàn)和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意識,而且還必須掌握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的原則、技能、方法,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的工作要求,同時也是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工作存在的短版。學院選聘輔導員一般錄用相關或相近專業(yè)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因此,很多輔導員在校學習時,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也沒有接受過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培訓。另外,高校輔導員也面臨著很多心理問題和職業(yè)發(fā)展問題,這也影響了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工作的成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輔導工作的差異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時,輔導員和大學生不是處于平等的地位,輔導員是站在國家、學校、教師的角度進行工作;而心理輔導時,輔導員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對話地位,輔導員是站在大學生的角度,為大學生分析其面臨的問題。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時,輔導員和大學生的談話,有可能作為大學生入黨、獎學金評定等方面標準;而心理輔導就沒有這方面的利害關系。再者,思想政治教育時,輔導員解決的是大學生目前面臨的生活、思想多方面的問題;而心理輔導時,輔導員幫助大學生分析并解決其面臨的深層次的問題。

以上三方面問題反映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輔導在工作的原則、性質、手段、任務和方法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同。因此,這就給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工作產生了很多的障礙,輔導員不僅要提高發(fā)現(xiàn)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重新學習心理知識和掌握心理輔導技能。這就使得輔導員不僅要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和繁雜的學生事務管理,而且要抽出大量的時間,解決大學生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心理不健康的問題,與此同時解決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問題。

三、將心理輔導工作寓于輔導員的常規(guī)工作中

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既有國家政策的支持,也存在著較強的職業(yè)優(yōu)勢,但是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和劣勢。即高校輔導員年齡普遍比較年輕,存在著明顯的心理學知識結構和心理輔導技能的先天不足,社會經驗比較少,心理危機處理能力比較差,存在著對大學生心理輔導定位的偏差,所以比較可行的方案是,在對輔導員進行相關的心理輔導培訓,并在日常工作中,堅持心理輔導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運用多種形式的教育和疏導方式,不僅在學習、生活、情感、就業(yè)等方面給大學生以指導,并在相應產生的心理問題加以輔導和疏導,以此,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發(fā)展。

第5篇

摘要:本文在梳理國內外學者關于體驗式教學的文獻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教學實驗將體驗式教學融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考察其是否能提高課程教學實效。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法;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24-0169-02

一、前言

國內高校在上世紀90年代便引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2003年之后心理健康課程更是逐漸成為多數(shù)高校的必修課。然而受師資力量、教學設施等軟硬件條件制約以及不少高校教學雙方對該課程實際重視程度的影響,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方法往往比較單一,多以集中講座為主,無法實現(xiàn)針對性的因材施教,想要滿足“90后”大學生群體個性需要非常困難。作為目前高校綜合環(huán)境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載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形式改革和教學效果提升問題都是迫在眉睫的緊要課題。

體驗式教學(Experiential Teaching)是近年教育學界的熱點話題。這種方法通過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以各種有效教學方法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自我歷、親自感知、體驗所要學習的知識,使學生在親身體驗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fā)展能力、運用知識的一種多向傳遞互動教學模式[1]。體驗式教學能夠改變國內課堂占絕對比例的傳統(tǒng)講授范式。它通過案例分析、話劇表演、游戲演練、頭腦風暴等方法和手段,利用精心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和深入的情感交流,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在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的同時又能考察出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生在交流與分享中獲取新知,也能使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事半功倍。本文在梳理國內外學者關于體驗式教學的文獻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教學實驗將體驗式教學融入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考察其是否能提高課程教學實效。

二、設計與應用

以2015年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心理學教研室開設的《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課程為例,詳細介紹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具體實施方法。

1.對象選擇。為了使研究結論滿足統(tǒng)計學意義,采取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從我校開設了本課程的大一醫(yī)學類與非醫(yī)學類專業(yè)各抽取兩個班,將其中的一個醫(yī)學班、一個非醫(yī)學班作為實驗組,其余兩個班作為對照組。實驗組138人,對照組139人,每組男女人數(shù)比例大致均等。

2.課程設計。采取“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交流分享體驗―體驗內化應用”三階段模式,通過游戲、心理短劇、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溝通、行為訓練、心理測試、電影音樂等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心理知識。實驗組以班為單位開展體驗式教學,圍繞“適應與發(fā)展、自我的發(fā)展與認同、就業(yè)與學習、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兩性心理、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等7個專題進行(見表1);對照組也采用班級教學,主題、課時安排、授課教師均相同,但以傳統(tǒng)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對比教學前后的學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統(tǒng)計測評數(shù)據(jù),對教學效果進行測評。

癥狀自評量表(SCL-90)采用中國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yè)委員會組織修訂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問卷由90個項目組成,分為9個因子,分別是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每個因子評分為五級(0―4),采用因子分析法進行分析,得分越高則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則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教學實驗前后測試結果見表2。

3.效果分析。根據(jù)表2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看到。教學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說明兩組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處在相似水平,實驗樣本滿足統(tǒng)計學要求。

經過一學期的心理健康教學,無論是實驗組還是對照組,9項因子均發(fā)生了良性變化。但實驗后,兩個組的SCL-90變化差異在軀體化、敵對這兩項上達到顯著水平(P

三、結語

經過教學實踐驗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體驗式教學模式是可行的。相比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而運用三階段模式的體驗式教學設計,讓學生在蘊含豐富體驗和感悟的環(huán)境中獲得心理健康知識,也有效提升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質量,改善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教學效果較為顯著。

參考文獻:

[1]鄭金洲.體驗教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4.

[2]全德.論二戰(zhàn)前國外的教學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4,(8):119-123.

[3]張金華,葉磊.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4]辛繼湘.試論體驗性教學模式的建構[J].高等教育研究,2005,(3):64-68.

[5]曹勝利.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呼喚模擬教學與體驗式課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8):1-4.

[6]艾軍.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學課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5):251-252.

第6篇

藝術大學生自我效能、主觀幸福感及其關系的研究李建偉劉昌龍張樂華張慶辭(304)

不同背景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差異原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志 軍超(306)

廣州地區(qū)大學畢業(yè)生自我效能感對就業(yè)意向的影響黎建斌司徒巧敏(308)

大學生厭學的有效干預模式——團體心理咨詢李楊(314)

SARS期間云南理工科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分析田軍楊玉宇(316)

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青少年網絡成癮傾向的調查申小瑩李靜(319)

中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良陳麗國楊開發(fā)(321)

廣西貧困地區(q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研究張旭葉發(fā)欽耿春華韋俊卿(323)

大學新生UPI問卷調查分析楊新華謝倩周賢君朱麗芳(326)

中學生焦慮量表的信效度分析李簫史新廣童輝杰(329)

森田療法治療強廹癥及其機理探析:案例研究李明超李淑梅徐煥章(331)

同一專業(yè)與混合專業(yè)成員宿舍人際關系差異性比較劉亞平(336)

父母心理控制心理和行為及干預措施的研究郭蘇嫣(351)

性犯罪服刑人員不同刑期及服刑時間心理特征分析廖勤張存國(359)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習適應性研究李海華王濤(361)

性犯罪服刑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的分析廖勤張存國張恒軍楊海波(363)

犯罪性評估周新靜李小平(366)

中學教師壓力管理團體心理訓練研究王寧逯海福周欽(410)

大學生網絡依賴心理分析王樹華(311)

情緒調節(jié)困難模型——廣泛性焦慮障礙(GAD)研究中的新模式羅曉云李輝(378)

近20年國內外老年心理學研究現(xiàn)狀張玲(385)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SFBT)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術簡介侯會玲(388)

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的基本理念及特色技術孫華平李芳芳(391)

家長幫助孩子克服大學階段的心理障礙初探周馳(393)

淺談病人的心理護理段雪融(397)

心理學新概念——積極錯覺呂麗霞(398)

網絡成癮癥的心理成因及矯治策略姜微微(400)

認知方式的測量及其在我國的研究進展陳彥壘胡竹菁(403)

6例者的心理分析曹文改吳江胡赤怕(405)

征文通知(407)

調理疏情助人自助——一則癔癥心理咨詢案例李自璋(408)

護患之間的心理溝通段雪蹤(4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范化發(fā)展思考王曉剛(413)

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研究會第四屆學術年會會議紀要李建明(419)

國際華人醫(yī)學家心理學家聯(lián)合會簡介(420)

臨床研究

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多因素研究戢秋明謝良平程五福(333)

產后抑郁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社會心理影響因素馬琳郭麗(338)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分析陳茂卉周建國沙榆波(341)

抑郁癥的自殺言行陳紹華李曉波李凌(346)

養(yǎng)治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狀態(tài)調查與康復對策楊耀華(347)

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志 遺忘癥內隱記憶研究劉蘊(357)

廣泛性焦慮障礙的擔憂及其測量韓雪童輝杰(375)

新四結合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例的對照研究周用桓周佳魏勇魏琛莊淑云劉姿榮董敏華(417)

群體心理研究

社會支持對企業(yè)員工工作倦怠的影響王世嫘(342)

團體心理咨詢運用子新兵心理健康維護的可行性余江李輝(349)

精神衛(wèi)生服務機構及專業(yè)人才的調查分析梁瑞優(yōu)(352)

淺論記者的職業(yè)心理動機王娜張巍肖淑一(415)

綜述與講座

中學生考試焦慮問題的綜述研究王曉燕(368)

敘事心理治療原理與技術述評張夢玲(371)

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的文化學習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黃時華張娟(373)

國內關于考試焦慮的研究綜述馬素紅胡景娣(380)

洛夏墨跡測驗研究的新取向劉國華(382)

中國大陸心理咨詢本土化發(fā)展:問題與對策岳曉東嚴飛(193)

香港與澳門中小學學校輔導發(fā)展的比較蘇肖好(200)

完美主義與基督教信仰訾非(209)

詩的心理治療作用呂偉紅(213)HttP://

情緒與癌癥關系研究的進展郭小艷(217)

心理治療師在不同流派中的角色周嵚王寧(219)

兒童防御機制研究的新觀點陳玉霞孟憲璋(222)

青少年嫉妒心理研究陳栩冷榮蘭郭斯萍(223)

國外沖動性失調研究概述李壽欣金玉華(226)

健美操教學對女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探析都玉華王加偉(228)

教師心理問題的職業(yè)原因及干預策略王國鈞(230)

神的解讀及對中醫(yī)心理學的思考孫鳳(232)

理性——情緒療法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蘇朝霞劉猛袁立壯李玉霞(237)

軍校學員自殺意念和自殺態(tài)度的調查與分析劉學敏王海民楊志宏(239)

釋夢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邵永宏盂繁娟(241)

新聞心理學在采訪中的應用韓學功陶曉靜秦龍(243)

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張明霞李穎杰(234)

論文摘要和關鍵詞書寫方法(235)

修改文章細則(236)

從近兩年132例青少年心理咨詢得到的啟示俞承謀(275)

某高中文科生考試焦慮調查——兼對幾個觀點的考察聞軍明熊劍鋒陳彥壘竇溫暖(277)

依戀認知機制初探彭賢馬素紅何婷(279)

初中生人性哲學的調查研究閆秀梅張雯顧玉春(283)

秩和比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綜合評價中的應用董曉芳張良勇(285)

中學生抑郁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史新廣馮成志(287)

家庭內人際關系所致心理障礙的案例研究趙燕(289)

《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志》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志 稿約(291)

新入監(jiān)罪犯攻擊行為與EPQ各維度的相關劉國華(294)

神經性厭食癥心理咨詢案例報告李英琴(298)

臨床心理研究

卒中后抑郁對神經功能康復的影響張繼先戢秋明程五福趙正安(245)

不同類型精神障礙住院患者應對方式的比較李薇李建明董曉雨(246)

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心理狀況調查分析蔣軍生徐鵬張新卿(249)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隨機、開放、平行對照研究趙淑敏杜波田國慶栗克清劉杰寧征遠劉建叢(250)

慢性分裂癥腦電圖、腦地形圖隨訪分析張力國馬文有彭精芬張素花許瑞芬(253)

精神分裂癥與酒中毒性精神障礙臨床特征與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較分析梁文珍吳世榮王源舒放(254)

116例神經癥臨床分析及整體調整與綜合治療李書平蘇穎李映源胡寶賢張叔敏(255)

204名軍隊基層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狀況及與人際交往品質相關分析楊瑩湯家彥陸樹林(258)

奎硫平與氯氮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療效及生活質量影響的對照研究張武文(292)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張武文徐建國吳國蘭(296)

調研查究

昆明高?;刈宕髮W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馬錦(261)

嗎氯貝胺治療社交恐懼癥臨床分析張力國馬文有張素花(264)

高中生學習適應性、人格對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李海華李春莉(265)

女性醫(yī)務人員負性情緒臨床調查與分析李俊愛李書平張淑琴馬風紅(268)

師專生情商研究——進取性與自信心統(tǒng)計分析李躍生彭海芹孟英紅(270)

廣東汕頭大學高年級學生心理健康及壓力調適研究賴小林祝森志陳艷雅(272)

對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恢復期心理護理干預的探討張麗(97)

四論音樂心理學在精神病醫(yī)院中的地位周用桓周怡趙慧林魏琛董敏華郭秀英莊淑榮(99)

逍遙丸治療繼發(fā)性閉經30例臨床分析梁春蓮蔡松濤(102)

兒童多動綜合征的病因、診斷與治療邢乃愈龔燕高湘萍(103)

睡眠恐怖癥的心理分析劉連龍胡明利(106)

10例性心理障礙案例分析萬麗霞郭云英閆影(109)

憶諾思(萬拉法新)和阿普唑侖治療中風后抑郁的比較研究董發(fā)昌謝瑞滿陳偉丁寧邱柬鷹(110)

精神疾病中心理與人格因素的作用以及心理治療的重要性藍弘(112)

中樞性肌松劑巴氯芬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董發(fā)昌陳偉謝瑞滿(114)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張麗娟(117)

同性戀者的心理咨詢個案探討彭躍紅(120)

學生心理研究

從中醫(yī)“本于神”看臨床帶教技巧與方法李賽美(122)

拉薩市漢族中學生應激性生活事件的調查研究陳國典王亮生林詠梅(125)

民族貧困地區(qū)高中生成就動機的研究何江軍張慶林尹輝(130)

焦慮調查及其緩解與治療研究李躍生彭海芹孟英紅(132)

軍校一年級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探討唐云翔仇瑤琴劉曉虹鄧光輝(135)

非學生青少年與學生青少年網絡成癮現(xiàn)象比較研究胡潔(139)

社會家庭因素與青少年心理健康關系分析吳敏時松和李幼輝葛菊紅(141)

國際中華應用心理學雜志 軍醫(yī)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分析魯娟劉偉志扈長茂(143)

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與建議余仙平肖三蓉(145)

湛江市1500名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測查與分析左銀舫陳日英(148)

軍醫(yī)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魯娟劉偉志扈長茂(150)

中小學體育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與對策研究周引梅劉清彭回春(154)

廣州大學生人際信任與社會支持關系分析羅任周茜謝海燕(156)

第7篇

DOI: 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6.07.008

1 引言

在現(xiàn)代社會中,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如何提升現(xiàn)代人的精神生活質量并有效應對心理壓力是一個值得全社會深入思考的現(xiàn)實問題。大學生作為特殊的社會群體,是國家重要的儲備人才,是國家未來的期望。大學階段作為一個特殊的時期,是個體心理成長與發(fā)展的關鍵期,其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不僅事關其個人的發(fā)展,而且對家庭和社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近年來,受復雜的家庭、學校和社會因素的影響,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問題與精神生活質量狀況日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公安院校作為具有明確職業(yè)定位和鮮明行業(yè)色彩的特殊院校,其培養(yǎng)的人才將在未來肩負打擊犯罪和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執(zhí)法工作,其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如何,從短期來看,影響著他們在校期間的生活狀態(tài),關系著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教育效果,從長期來看則事關公安院校能否培養(yǎng)出心智健全和專業(yè)素養(yǎng)優(yōu)異的警務人員,能否有效處理心理壓力對其規(guī)范有效地開展執(zhí)法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為了了解當前我國對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研究現(xiàn)狀,以“大學生心理壓力”為關鍵詞,以中國知網(CNKI)為平臺進行精確查詢,共獲得205篇期刊研究論文。進一步分析這些論文的研究主題可以發(fā)現(xiàn)呈現(xiàn)出如下特點:一是注重分析當前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王宇,2007);二是編制適合大學生特點的心理壓力測評工具(車文博,張林,黃冬梅,張旭東,2003);三是部分論文運用實證調查的研究方法來分析當前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現(xiàn)狀(張林,車文博,黎兵,2007);四是根據(jù)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特點與表現(xiàn)形式,提出了一些原則性的應對措施與緩解策略(周曼,2010);五是分析大學生心理壓力與其他心理變量的關系,力圖分析大學生心理壓力作用的心理機制(周林,宋海娟,2013)。為了了解當前我國對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的研究現(xiàn)狀,以“大學生精神生活”為關鍵詞,以中國知網(CNKI)為平臺進行精確查詢,共獲得17篇期刊研究論文。進一步分析這些論文的研究主題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論文主要圍繞以下方面展開:一是分析當前大學生精神生活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對策(溫梅,吳子國,趙艷萍,2007;李燕華,2001);二是采用調查的方法了解當前大學生精神生活的現(xiàn)狀(葛操,2000;陳春雷,2012);三是對大學生精神生活影響、干預和管理方面的研究(李繼兵,周小寧,2008;劉春兵,2000);四是研究大學生精神生活的評價標準(吳子國,路寶劍,趙艷萍,2008)。

當前關于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研究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一是研究對象主要是地方大學的大學生,缺乏對公安院校大學生這一獨特群體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研究與分析;二是當前研究偏重于文獻綜述與理論分析,缺乏基于實證調研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相關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值得商榷;三是對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研究多是分散進行的,缺乏對這兩個重要心理變量之間作用機制的研究;四是對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干預引導策略過于籠統(tǒng)、缺乏可操作性,對有效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提升精神生活質量缺乏指導價值。因此,以公安院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考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基本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分析心理壓力對精神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在此基礎上提出系統(tǒng)化、可操作化的提升策略,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意義。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在文獻梳理和理論分析的基礎之上,明確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基本內涵,通過實證調研的方法考察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基本現(xiàn)狀,分析影響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差異性的主要因素,并深入分析心理壓力對精神生活質量的影響效果,在此基礎之上提出有針對性的減少大學生心理壓力并提升精神生活質量的應對策略。

2.2 研究工具

2.2.1 大學生心理壓力問卷

采用崔麗娜(2009)編制的大學生心理危機壓力源問卷,該問卷共包括突發(fā)性壓力(7個題目)、經濟壓力(6個題目)、就業(yè)壓力(7個題目)、學業(yè)壓力(6個題目)和人際關系壓力(10個題目)5個維度,共36個題目,問卷采用五點計分。相關編制和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心理危機壓力源問卷的內部一致性 α系數(shù)為0.93,因素分析的結果表明該問卷可以分為5個維度,且各維度與總分的相關系數(shù)介于0.80到0.94之間,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各維度的具體內涵如下,“突發(fā)性壓力”是指一些重大與突發(fā)的事件或對大學生具有比較重要意義的壓力事件,如重大自然災害、面臨退學、違紀處分、親友死亡等給大學生造成的心理壓力;“經濟壓力”是指大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導致沒有足夠的學習與生活費用造成的心理壓力;“就業(yè)壓力”是指大學生對就業(yè)前景擔心產生的心理壓力;“學業(yè)壓力”是指大學生因考試成績不理想或學習負擔沉重導致的心理壓力;“人際關系壓力”是指大學生不會處理人際關系或人際關系緊張而產生的心理壓力。

2.2.2 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問卷

采用焦嵐博士(2012)編制的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問卷,該問卷共包括價值判斷(16個題目)、心理健康(11個題目)、生命質量(6個題目)、幸福體驗(4個題目)和心理成長(3個題目)5個維度,共40個題目,問卷采用5點計分。相關編制和研究結果表明,5個分維度的內部一致性 α系數(shù)介于0.83~0.90之間,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α系數(shù)為0.91,驗證性因素分析的結果表明,x2/df為2.04,IFI、GFI、NFI和RMSEA分別為0.92、0.90、0.86和0.04,表明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各維度的具體內涵如下,“價值判斷”是指大學生對自我價值方面的價值追求、價值認知和社會價值方面的社會期望與社會比較;“心理健康”是指大學生協(xié)調發(fā)展方面的認知水平、情緒反應及社會適應方面的適應能力、人際關系;“生命質量”是指大學生涉及生存質量方面的身體健康、生命活力及勞動質量方面的勞動能力、勞動效率;“幸福體驗”是指大學生主觀體驗方面的生活滿意度、正性情感及客觀體驗方面的幸福指數(shù)、幸福比較;“心理成長”是指大學生心理成熟方面的認知統(tǒng)一、人格完善及心理創(chuàng)造方面的內心生活、心理環(huán)境。

2.3 調查程序

采取整群抽樣法對某公安院校大一到大四各年級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回收問卷229名,剔除無效問卷22名,獲得有效問卷207名,問卷有效率為90.4%。所調查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基本情況詳見下文的具體研究。

2.4 統(tǒng)計方法

本研究采用社會科學統(tǒng)計軟件包(SPSS18.0)對錄入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處理,具體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F檢驗)、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

3 研究結果與分析

3.1 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基本狀況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的結果表明,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得分的均分為2.00,這說明從總體上來看,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從心理壓力各具體維度的得分,介于1.85~2.15之間,其中得分最高的維度為“就業(yè)壓力”,為2.15,得分最低的維度為“突發(fā)性壓力”,為1.93。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的結果表明,公安院校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得分的均分為3.89,這說明從總體上來看,公安院校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從精神生活質量各具體維度的得分,介于3.65~4.15之間,其中得分最高的維度為“價值判斷”,為4.15,得分最低的維度為“心理健康”,為3.65。

3.2 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相關分析

為考察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的關系,對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及其各附屬維度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表明,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及其各附屬維度均為負相關,除“突發(fā)性壓力”與“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的部分維度相關不顯著外,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這一研究結果說明,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水平越高,那么精神生活質量就會越低。

3.3 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對精神生活質量的預測作用

為了考察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對精神生活質量的預測作用,明晰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之間的作用機制,我們以心理壓力的各維度為預測變量,分別以“價值判斷”、“心理健康”、“生命質量”、“幸福體驗”、“心理成長”得分和精神生活質量總分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表明,“人際壓力”可以解釋“價值判斷”3.6%的變異;“就業(yè)壓力”可以解釋“心理健康”12.2%的變異;“學業(yè)壓力”可以解釋“生命質量”12.0%的變異;“就業(yè)壓力”和“經濟壓力”可以解釋“幸福體驗”9.6%的變異;“學業(yè)壓力”可以解釋“心理成長”5.5%的變異;“就業(yè)壓力”可以解釋“精神生活質量”9.2%的變異。由此可見,“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人際壓力”和“經濟壓力”分別能夠顯著預測精神生活質量諸維度,其中“學業(yè)壓力”和“就業(yè)壓力”發(fā)揮著更為普遍的預測效果。這一研究結果說明,改善和緩解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就業(yè)壓力、人際壓力和經濟壓力對提高他們的精神生活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結論與建議

4.1 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的現(xiàn)狀

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在心理壓力的諸維度中,得分最高的維度為就業(yè)壓力,得分最低的維度為突發(fā)性壓力。這一研究結果表明,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總體上處于一種較為積極的狀態(tài),心理壓力的總體水平較低。值得注意的是,就業(yè)壓力在心理壓力的諸維度中得分最高,出現(xiàn)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在于,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畢業(yè)時需要參加競爭性的公務員考試才能參加公安工作,這就要求公安院校大學生不僅需要學好專業(yè)知識,具備從警的業(yè)務能力,達到公安院校的畢業(yè)標準,而且還需要通過“門檻性”的公務員考試,這就給其順利就業(yè)增加了雙重的壓力。因此,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面臨最大的心理壓力為就業(yè)壓力也就不難理解了。這一研究結果對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應對策略的啟示是:一方面要看到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處于較低的水平,為通過多種形式的心理教育和引導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礎;另一方面要注重對得分較高的心理壓力維度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和引導,特別要注重采取有效措施緩解學生的就業(yè)壓力,通過課程設置與教育訓練等多種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業(yè)務素質和公務員考試能力。

4.2 公安院校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的現(xiàn)狀

公安院校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在精神生活質量的諸維度中,得分最高的維度為“價值判斷”,得分最低的維度為“心理健康”。這一研究結果表明,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精神生活質量總體上處于一種較為積極的狀態(tài),尤其是在對自我價值方面的價值追求、價值認知和社會價值方面的社會期望與社會比較方面處于較高的水平,這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出公安院校對學生思想價值觀方面教育的成果。值得注意的是,精神生活質量的諸維度中,“心理健康”維度的得分最低,這一研究結果說明,當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值得學校教育管理者和學生工作者引起足夠的重視。實際上,心理健康在整個精神生活質量中占有基礎性地位,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問題的人,會有著較高的精神生活質量。因此,提升公安院校大學生的精神生活質量,可以從精神生活質量的諸維度入手,以“心理健康”等得分較低的維度為切入點,通過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來提升公安院校大學生精神生活質量的總體水平。

4.3 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心理生活質量關系

相關分析的結果表明,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及其各附屬維度均為負相關,除突發(fā)性壓力與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的部分維度相關不顯著外,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這一研究結果說明,公安院校大學生心理壓力水平越低,那么精神生活質量就越高。因此在對公安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壓力與精神生活質量進行引導與干預時,應從關聯(lián)性與互動性的角度采取相關措施,即對二者的引導與干預并不是相互分離的,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水平同時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精神生活質量,而提高大學生的精神生活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水平。

第8篇

大學生心理問題所引發(fā)的校園問題和社會問題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問題干預已經成為高校工作的一項很重要的任務。通過實際調查,文章闡述了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的看法,并對針對高校心理咨詢目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

大學生;高校;心理健康

當前大學生群體主要是’95后,這一代大學生是自我、活躍、個性鮮明的一代,具有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力,是可以改變和推動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一代。但是,同時也是因為這一代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現(xiàn)狀導致他們存在各式各樣的心理問題。

一、心理健康調查

(一)心理健康調查結果

筆者對5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集中于人際交往、學業(yè)問題、就業(yè)壓力、情感問題和對大學環(huán)境的不適應。其中有8%的同學經常有心理問題,60%的同學偶爾有心理問題,剩下的部分同學并沒有想過此類問題。就存在心理問題的同學多久去一次心理咨詢中心,只有0.8%的同學每周去一次,8%的同學一個月去一次,9%的同學一個學期去一次,82.2%的同學從來不去。就目前大學生對生活滿意程度,只有1%的同學滿意,有58%的同學基本滿意,41%的同學不滿意。

(二)我國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

目前,我國很多大學已設立了心理咨詢室,但是卻流于形式。很多大學的心理咨詢機構除了開展一些基本的心理普測,建立學生的心理檔案外并沒有實質性地改善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我國各高校的心理咨詢室并未設有專業(yè)心理咨詢師,大多數(shù)老師不具備專業(yè)知識且缺少實戰(zhàn)經驗,因此,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詢室對改善學生心理問題并無成效。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

(一)原生家庭的因素

一個人成長的原生家庭對其自身性格的形成和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個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往往是從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談舉止開始的。很多人幼年時期的心理創(chuàng)傷,在成年后仍然很難抹去。因此,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父母關系對學生健康性格和心理的形成都起著關鍵性的作用。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學生性格形成的決定性因素。溫暖、寬容的家庭環(huán)境和良好的家庭關系,對學生健康性格的形成具有促進作用。相反,各方面要求嚴苛和父母子女關系界限明顯的家庭關系,會造成學生孤僻的性格,并對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造成阻礙作用。過分溺愛和保護孩子的家庭環(huán)境,則會影響學生獨立性的發(fā)展,形成依賴的性格。2.父母關系。學生的心理問題常常受到父母關系的影響,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目前的’95后中有超過10%的學生家庭父母離異,有2%的學生父母存在家庭暴力,3%的學生父親存在出軌現(xiàn)象,15%的學生父母有慢性爭吵,其中還有學生的父親犯罪入獄等。而這些父母之間的關系對學生的性格和心理都產生著巨大影響。有的學生因父親或者母親出軌而不相信愛情,排斥異性甚至戀上同性;有的學生因為父母離異導致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有的學生因為家庭暴力導致自己也存在著暴力傾向。從筆者的調查來看,父母關系對學生的性格形成起著關鍵性作用。

(二)人際關系和情感因素

1.人際關系。目前,多數(shù)大學生屬于異地就讀,需要入住集體宿舍,要學會適應每個舍友的生活習慣、性格脾性等。而大多’95后學生是獨生子女,因為父母的溺愛,從小養(yǎng)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難免將家庭中的自我優(yōu)越感帶到集體生活當中,引發(fā)宿舍矛盾,導致自己被孤立、被排擠,之后部分學生出現(xiàn)孤僻、自閉、社交恐懼等問題,這都導致學生的人際交往出現(xiàn)了很大問題。2.情感因素。心理調查報告的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情感問題是導致心理問題產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對大學生而言,他們存在自身生理成熟,情感上渴望與異性接觸的特征,因此,大學是男女生戀愛的高峰期,但生理和心理的不協(xié)調發(fā)展導致他們在與異性接觸的過程中缺乏正確的處理方式。同時由于大學生自我心理承受能力不足,部分學生在感情受挫后,自尊心和自信心極易受到打擊,甚至表現(xiàn)出意志消沉、自暴自棄、糾纏不休的現(xiàn)象,最終導致情緒不穩(wěn)、行為異常,往往對他人和自身造成傷害。

(三)就業(yè)壓力因素

就目前中國社會的現(xiàn)狀而言,就業(yè)形勢嚴峻。而對于大學生特別是大四學生來講,亟待解決的就是就業(yè)問題。部分學生選擇繼續(xù)深造讀書,積極投入到考研大軍當中;部分學生的父母直接解決了學生的就業(yè)問題;但是仍有部分學生存在就業(yè)難的問題,尤其是家庭條件差的學生,面對較大的就業(yè)壓力和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不知所措、無所適從,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導致心理問題產生。

三、改善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方法

(一)建立心理危機預警機制

首先,各個高校應當對每屆新生進行心理測試和排查,建立重點關注學生心理檔案,及時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并定期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記錄備案。其次,確立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心理危機應急系統(tǒng),建立由校、院、專業(yè)、班級組成的危機管理模式。一級危機管理隊伍由校領導、學生處、保衛(wèi)處、校心理咨詢中心組成,主要對心理危機事件及時做出決策;二級危機管理隊伍由各個學院的黨總支書記、團總支書記、輔導員組成,這是高校危機管理的主要機構,也是處理心理危機事件的關鍵;三級危機管理隊伍主要是由各班班干部、學生黨員、心理委員組成,是二級危機管理隊伍的組成部分,及時報告學生中間的心理問題。各級隊伍之間要保持信息暢通,當大學生發(fā)生心理危機事件時,能夠快速啟動應急系統(tǒng),及時處理好學生的心理危機事件,避免事件擴大。

(二)建立心理咨詢機構

建立心理咨詢中心,對于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其健康成長,營造輕松的校園環(huán)境具有重要意義。1.提高心理咨詢機構的專業(yè)化水平。心理咨詢是矯治大學生心理障礙的一條有效途徑。它強調的是咨詢工作的專業(yè)性,需要專業(yè)的心理咨詢醫(yī)師擔任心理咨詢員,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情感、交友、擇業(yè)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困惑。目前,各高校都設立有心理咨詢室,但是心理咨詢室的教師大多都是半路出家,甚至于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疏導全由輔導員擔任,這給學生的心理問題的解決帶來隱患,因此,當務之急是各高校應提高本校的心理咨詢機構的專業(yè)化水平,保證心理咨詢的高效開展。2.心理咨詢常態(tài)化。中國高校心理咨詢仍處于一種較為隱秘的狀態(tài),雖然目前很多學校設立有心理咨詢機構,但是大多數(shù)處于閑置狀態(tài),甚至有時候學生去了心理咨詢室也三緘其口。相反,國外高校的心理咨詢卻更加常態(tài)化。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心理咨詢專家專門在學生宿舍設點接待學生,打破心理咨詢的神秘感;哈佛大學在學生宿舍駐派心理健康教師,專門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心理問題;紐約大學也在學生宿舍派駐了心理健康顧問,這些都使得心理咨詢更加常態(tài)化。筆者認為,我國各高校也可以借鑒外國經驗,在學生宿舍駐派專門的心理咨詢師,一方面讓學生深入了解心理咨詢,排除心理障礙;另一方面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心理問題,避免延誤治療時間。

(三)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筆者認為,高校除了日常的心理咨詢外,應當經常性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作為輔助,如舉辦心理健康論壇、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心理健康講座等活動,同時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活動的宣傳力度,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得那些存在一些小的心理問題又礙于顏面的同學找到一個適合自己解決自身心理問題的方式和方法。

四、結語

對于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就業(yè)和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高校要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決。同時,為了讓大學生能夠有效地調控、管理自己的情緒和意志,高校要為大學生提供進行心理疏導的平臺,避免大學生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這樣才能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梅國英.歐美國家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對我們的啟示[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報,2005(9):18-20.

[2]施福新.大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J].常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7(4):64.

[3]曾慶娣.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2006(12):52-55.

[4]房東波.美國大學生的自殺現(xiàn)象及其防范措施[J].世界教育信息,2006(8):36.

[5]李俊生,多俊崗.大學生安全教育[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4.

欧美日韩中黄片免费看| 国产欧美日产久久婷婷|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大伊香蕉 | 91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午夜直播免费福利平台| 亚洲精品美女三级完整版视频 | 久久99这里只精品热在线|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有码| 麻豆视传媒短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亚洲伦片免费偷拍一区| 久久99精品日韩人妻|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 欧美日韩在线第一页日韩| 偷拍美女洗澡免费视频| 少妇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爱在午夜降临前在线观看| 尹人大香蕉一级片免费看|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三区|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av| 亚洲中文在线观看小视频| 色婷婷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 九九热精品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韩国| 日本久久中文字幕免费| 青草草在线视频免费视频| 草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超碰成人天堂涩涩|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亚洲专区| 日本午夜乱色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成人|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一级小黄片| 国产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免费天堂诱惑| 精品al亚洲麻豆一区|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特黄| 美女露小粉嫩91精品久久久| 正在播放国产又粗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