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8-11 17:17:2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語文教學研究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語文教學 研究范式 困境 突破
教學研究范式作為教學研究群體在教學研究中所持有的共同信念,它規(guī)定了教學研究的基本觀點、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規(guī)定了教學研究的發(fā)展方向。語文教學研究也在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研究范式特征。對語文教學研究范式本身的研究和反思是推動語文教學發(fā)展必須要做的工作,以此來提高語文教學研究方法論認識的自覺性,推動語文教學研究的理性發(fā)展。
一、當代語文教學研究的范式形態(tài)
以崔允的教學范式分類觀點為基礎,可以將教學研究范式分為四類:目的-手段范式、過程-結果范式、社會-語言范式、教師認知范式。以上四種方式反映了不同時期的教學研究信念,這些信念在不同程度上對語文教學研究的觀點、理論和方法產(chǎn)生了影響。
目的-手段研究范式源于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經(jīng)過凱洛夫等人發(fā)展而成為當代教育領域的研究范式之一。目的-手段研究范式認為教學目的是教學研究的邏輯起點,教學手段是實現(xiàn)教學目的的方式。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最初的語文教學理論體系正是建立在普通教學論的基礎上的,所以語文教學研究的開始階段就以目的-手段為范式。這種研究范式一直作為語文教學研究的主流范式延續(xù)到當下。上述結論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得到證實: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通行的語文教學論和語文教育學專著或教材基本都是按照目的―手段的研究范式進行理論構建的;具體的語文教學研究文章也通常從語文教學目的出發(fā)進行教學手段的探討;從具體研究方法的選取看,當代的語文教育研究還是以理論演繹為主。
過程-結果教學研究范式是伴隨著科學主義思潮,受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影響,對目的-手段范式進行改造的基礎上興起的。過程-結果研究范式認為教師的行為會影響學生并進而影響學生的學業(yè)成就。這種研究范式力圖通過量化和實證的形式建立教師行為與學生學業(yè)成就之間的關系,最終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師行為規(guī)范系統(tǒng)。過程-結果研究范式在語文教學研究領域主要體現(xiàn)在一些教學實驗和語文教學心理學研究領域。從語文教學研究的整體考察,過程-結果研究范式并沒有成為語文教學研究的主流范式。這方面從語文教學研究的作品中以實驗和量化統(tǒng)計為主要研究手段的研究人員和作品數(shù)量就可以看出。本文認為,造成這方面結果有以下因素:語文教育研究領域長期在單一范式內運行,造成研究觀念的封閉性;語文教學領域對教學研究方法論認識長期處于不自覺狀態(tài);語文教育研究領域缺乏進行實證研究能力的研究者。
社會-語言研究范式源于教學活動本身的復雜性以及人類學和生態(tài)學的研究方法。社會-語言研究范式認為,教學活動是在師生互動中實現(xiàn)的,師生互動發(fā)生在一定的社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中,不能直接觀察到的學生特征應該在教學中得到重視,例如學生的思想、態(tài)度及感受等。社會-語言的教學研究范式倡導用質的方式進行教學研究,研究所憑借的材料為教學實錄、教學觀察及教學訪談等。在社會-語言研究范式下,一些在過程-結果研究范式下被忽視或者無法研究的內容得到重視。這種研究范式重在解釋師生雙方的對話過程及影響因素,重在對復雜的課堂情境關系進行揭示,在此基礎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社會-語言研究范式在語文教學領域普遍存在,具體表現(xiàn)在語文課例研究、語文教學實錄分析、語文教育敘事和語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質性研究等方面。
教師認知教學研究范式認為,過程-結果研究范式只證明了教師行為確實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影響,但沒有辦法揭示教師行為產(chǎn)生的原因及條件。教師認知范式也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一個是以教師思維為主要研究內容的階段;一個是以教師知識為主要研究內容的階段。在以教師思維為主要研究內容的階段,研究者認為教師思維決定教師的行為,在這樣的思想引領下,研究者對教師計劃、決策和反思開展了大量的研究。教師知識研究認為教師的思維確實決定了教師的行為,但同時教師的思維也必須建立在教師知識的基礎上,教師知識的特點與水平?jīng)Q定著教師思維的特點與水平,進而影響教師的行為,并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在語文教學研究領域對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教師思維研究的表現(xiàn),而近來一些研究者對教師語文教學知識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教師認知研究的開端。但是,總體來說,當前的語文教學領域以語文教師認知為研究范式開展的語文教學研究較少。
二、當代語文教學研究范式的困境
當代語文教學研究面臨的重大問題就是理論研究和具體教學實踐的脫節(jié),語文教師要不看不懂教學研究文獻,要不就是覺得學了語文教學研究的文章對實際的教學指導意義也有限。以往,語文教育研究領域將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歸結為教師不能有效地學習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與具體的教學實踐相結合。但是本文認為,語文教學研究領域更應該對自己的教學研究進行反思。
當下語文教學領域以目的-手段和社會-語言為主要的研究范式,這兩種研究范式有其優(yōu)勢,同時也存在先天的局限。目的-手段研究范式結合了關于教學目的形而上的思辨性與教學手段的實踐性,為語文教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在完整體系內理解和解決語文教學問題的角度。本文將20世紀80年代至今出版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專著的體例和內容進行了對比,可以看出,以往和當下的語文教學理論構建還沿著目的-手段的研究范式在運行。在目的-手段范式下的語文教學研究有以下局限:首先,語文教學目的研究主要來自于形而上的哲學思辨,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是理論演繹,所以研究的內容和結論往往只在單純的理論推演層面進行,這樣往往造成教學目的研究的虛無和模糊,教學手段研究很容易出現(xiàn)脫離教學實踐的現(xiàn)象;其次,當下語文教學論的研究要素源于普通教學論的研究,語文教學研究者往往用由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程序和教學評價等要素構成的理論框架對語文教學現(xiàn)象進行生搬硬套;另外,語文教學研究要素下具體內容的研究所依據(jù)的理論觀點隨意,對具體問題的研究并沒有共同的出發(fā)點,有的依據(jù)的是哲學、有的依據(jù)的是心理學,而有的則是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這說明目前作為語文教學主流研究范式的目的-手段范式已經(jīng)步入誤區(qū)。
語文教學研究領域,語文教學理論構建方面采取目的-手段的研究范式,具體的課堂實踐研究主要采用社會-語言范式。當下的語文教學研究重視對課堂實錄的研究和分析就是社會-語言研究范式在語文教學領域廣泛流行的一種表現(xiàn)。采取這種研究范式的研究者在占有課堂實錄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師生對話的內容與形式分析,歸納和提煉對語文教學有價值的信息。在社會-語言研究范式下,師生之間對話的動態(tài)過程成為研究的主要內容,研究者本身作為研究的工具使用解釋和理解的方式進行研究,歸納出的結論與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情境緊密結合。但是,社會-語言研究范式是通過質性研究的方式進行研究的,這種研究在當下的語文教學研究中表現(xiàn)出如下弊端:首先,由于研究者本身作為研究工具,研究者現(xiàn)在的知識、觀念對研究過程和結論產(chǎn)生重要影響,所以研究結論很難保證客觀;其次,研究者使用的分析框架往往還是目的-手段的研究成果,研究還在目的-手段作為上位范式的指導下運行,沒有從根本上脫離理論演繹的研究傾向;最后,這種研究范式仍然在教學行為結果表現(xiàn)層面對教學現(xiàn)象進行探討,不能對教師和學生產(chǎn)生這樣的結果的原因進行客觀揭示。
語文教學研究領域過程-結果范式并沒有成為主流,教師認知范式剛剛興起。其實在一般教學論研究領域,教師認知范式是在對過程-結果范式批判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但是在語文教學領域由于缺乏過程-結果研究傳統(tǒng),所以沒有經(jīng)歷這樣的范式轉型過程,教師認知范式移植于一般教學論或其他學科教學研究。過程-結果范式雖然可以證明語文教師的行為可以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產(chǎn)生影響,但是過程-結果的研究范式是脫離實際的教學實踐情境的,是脫離具體教學內容的,是脫離具體師生認知特點的,所以對語文教學實際的指導意義也有限。教師認知研究范式將教學看作是語文教師在自身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判斷與決策的實踐活動,語文教師的知識與認知操作決定著教師的行為,進而影響語文教學效果。教師認知范式作為一種新型的研究范式正在語文教學研究領域不斷發(fā)展。教師認知范式容易造成在教師自身特點方面開展教學研究,容易忽視教師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學環(huán)境對教學的影響,造成教學研究的片面化。
從整個語文教學研究范式形態(tài)分布看,雖然社會-語言研究范式已經(jīng)有相當?shù)陌l(fā)展,但是在當下的語文教學研究還是以目的-手段為主要的研究范式。由于,長期以來一種研究范式占主導地位,其他研究范式處于從屬和邊緣的情況,造成語文教學研究在封閉的體系內運行,限制了語文教學研究的發(fā)展。
三、當代語文教學研究范式的突破
以往一枝獨秀的目的-手段研究范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語文教學研究及語文教學實踐的需要,語文教學研究范式的轉型是語文教學發(fā)展的歷史必然需要。一般來說教學研究的轉型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替代,一種是對多元范式的融合。上述四種研究范式在語文教學研究領域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都有各自的局限,各個研究范式其實在很多領域都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排斥狀態(tài),多種研究范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圍內實現(xiàn)對話和融合,推進語文教學研究范式的轉型。
首先,應該打破目的-手段研究范式在語文教學研究傳統(tǒng)方面的壟斷地位,促成教學研究內容的開放性和學科性。在目的-手段的語文教學論理論建構規(guī)定體系內,語文教學研究的內容被限制在有限的研究要素中,真正的語文教學研究應該以具體的教學問題為研究出發(fā)點,通過具體的語文教學問題解決為研究的出發(fā)點,而不是語文教學論的理論體系建構為目的進行教學研究。這樣就可以促成語文教學研究和語文教學實踐緊密聯(lián)系,從而提升語文教學研究的實踐品格。而其他的三種研究范式在教學實踐方面具有優(yōu)勢,這可以與目的-手段研究范式形成優(yōu)勢互補,實現(xiàn)語文教學研究內容的多元化、開放性和實踐性。
其次,打破不同研究范式教學研究方法的界限,加強不同研究方法的優(yōu)勢互補。語文教學研究領域一直以理論演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為主,以量化和質性為代表的實證研究方法在語文教學研究領域的比重較少,這和以往語文教學領域的研究范式密不可分。在不同的研究范式下強調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推進研究范式的對話和融合過程中,打破研究方法的界限,實現(xiàn)研究方法的優(yōu)勢互補也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最后,推進教學研究觀念的轉變。目的-手段、社會-語言和過程-結果的研究范式都注重研究成果對語文教師教學實踐的規(guī)定和指導作用。而教師認知研究范式更傾向于對語文教師教學行為和實際教學現(xiàn)象的解釋,更為關注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對語文教學的實際意義。語文教學的實踐已經(jīng)證明,教師的語文教學行為不是規(guī)范的行為系統(tǒng),而是利用自身知識解決語文教學實際問題的高級認知過程,語文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發(fā)展是語文教師知識和認知操作的發(fā)展過程。語文教學研究的目的就是幫助語文教師提升語文教學能力,幫助語文教師解決具體的語文教學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語文教學研究更應該傾向于解釋,并在此基礎上為語文教師提出專業(yè)發(fā)展方面的建議,而不是對語文教師作規(guī)定性的要求。
總之,語文教學研究領域應該從方法論的角度對語文教學研究本體進行哲學層面的反思,語文教學研究范式是其中主要的方面。語文教學研究范式的轉型是語文教師研究發(fā)展的必然選擇,現(xiàn)有的語文教學研究范式各有其優(yōu)勢,同時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F(xiàn)有的語文教學研究范式走向對話和融合將是語文教學研究范式的發(fā)展趨勢,在不同研究范式的競爭與融合中,有可能形成新的適合語文教學發(fā)展的教學研究范式形態(tài)。
――――――――
參考文獻
[1]劉淼.當代語文教育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靳玉樂,于澤元.教學研究范式的后現(xiàn)代轉型.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3).
[3]施良方,崔允.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一、什么是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
語文教學與學生已有經(jīng)驗對接,兼顧學生的課堂生活和日常生活,將促進遷移的發(fā)生,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能力。為使學生達到“課堂上學語文,生活中用語文”的理想狀態(tài),生活視域下的語文教學的思想應運而生。其中“生活視域”是指以聾生的現(xiàn)實需要和發(fā)展需求來探索語文教學的視角范疇。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是指回歸聾生生活實際,引導聾生在一定情境中學習和理解語文,在體驗場域里練習和運用語文,構建真正滿足聾生成長與發(fā)展需求的語文學習生活。
二、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教學設計的優(yōu)化策略
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強調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學要立足于聾生學習語言文字。設計教學要做到:(1)深析學情,科學選擇聾生的認知起點;(2)活用教材,恰當處理教學文本;(3)定準目標,激發(fā)聾生主體意識;(4)善用方法,注重發(fā)展聾生思維;(5)精理思路,彈性設計教學流程。舉例談談第2點和第3點:如《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教師設計了 “( )見到這么( )的花,黃鶯心里就感到很( ),于是就想( )?!钡恼f句練習。體現(xiàn)了挖掘普校教材的語言亮點,在體驗場域里練習語言。又如《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第四課時,教師確立了“學習課文2―4自然段,體會作者對父親的無比懷念,對和平的無比渴望;學會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為教學目標和重點,引導聾生在多種方式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悲痛心情,培養(yǎng)聾生主體意識。
(二)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中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的核心是如何充分發(fā)揮聾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使聾生真正成為習得語言文字的主體。聾校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包括:(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自學。如《y的教學》中,設計可愛的卡通人物依依,并圖文并茂地營造出“拼音王國尋寶”的學習情境,通過層層闖關將聲母y的讀寫、整體音節(jié)認讀和與聲母y相關的音節(jié)認讀等內容融入活動,使聾生的積極性得以充分發(fā)揮。(2)圖文結合,促進理解。如教學《斑羚飛渡》時,聾生在理解斑羚如何飛渡的情節(jié)時模糊不清。通過初讀感悟、勾畫關鍵動詞,再運用交互式課件,使聾生直觀感受斑羚飛渡的全過程。圖文緊密結合,幫助學生梳理情節(jié),同時培養(yǎng)復述能力,加深了情感的體會。(3)引發(fā)共情,加深感悟。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將“體會、欣賞、共情”與朗讀靈活穿插,使聾生逐步走進人物內心,產(chǎn)生共鳴,從而總結出小女孩為什么有這樣的幻想,體會小女孩所處現(xiàn)實的殘酷。教師以飽滿情感,借助讀、寫、演等多樣化的體驗,讓聾生在學習中獲得情感和思想的熏陶。(4)滲透導學,習得方法。如《中國石拱橋》教學中著重圍繞“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和兩個典型”展開討論,重視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和領會文本的示范指導,使他們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思考。(5)讀寫并舉,提高能力。如教學《少年閏土》一文,讓學生在朗讀人物描寫片斷后感悟人物形象,再進行仿寫練習,模仿作者描寫的方法仿寫自己熟悉人的外貌。教師抓住課堂中的黃金時間,給學生創(chuàng)造語文實踐機會。(6)順應認知,鍛煉思維。如教學《棉鞋里的陽光》時,從抓住關鍵詞語到表演對話,緊密聯(lián)系文本,再自然過渡到聾生的家庭生活談感受。在貼近其生活體驗與原有認知時,有效激發(fā)了聾生的表達愿望。
三、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實現(xiàn)途徑
(一)明晰教學任務。首先,依據(jù)聾生缺乏口語基礎和“依文學語”的特點,客觀認識聾校語文教學的特殊性和聾生掌握語文的可能,貼近聾生的生活實際,轉變“以書本為中心”向“以聾生的語文實踐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其次,教師要著眼于促進聾生的全面發(fā)展,尊重聾生的個性差異。積極關注學生的情感、語言積累和思維發(fā)展,注重實踐性的語言活動,打通聾生語文的學用通道。
(二)重組教學內容。目前聾校語文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尚在研制,不少聾校選用普校教材。需要以聾生的已有經(jīng)驗和認識水平為起點,圍繞語文核心知識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重組。主要原則有:一是遵循規(guī)律,保留突出教學特殊性的內容;二是緊跟時代,適當刪減聾校教材的內容;三是科學引進,適度增加普校教材的篇目;四是有效優(yōu)化,合理組織教材內容和順序。如圍繞“春天”為中心進行課文選編和材料補充,形成主題教學內容。
(三)營造語言環(huán)境。聾校應運用校園軟硬資源,積極創(chuàng)設校園生活語言的環(huán)境。一是詞語標簽,如物體、場所、物品和道具名稱等;二是校園文化長廊、宣傳欄的運用,如校園文化長廊為聾生提供表達心聲和展現(xiàn)才藝的小天地;三是營造閱讀氛圍,建設電子閱覽室;四是在教室里開辟“讀書角”和“寫話角”,“讀書角”在于激勵學生自發(fā)閱讀,“寫話角”重在展示聾生日常生活用語或優(yōu)秀習作;五是開設創(chuàng)意溝通板塊,如“問題墻”,充實聾生生活中運用語言文字的機會;六是校園常規(guī)管理突出文字化,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運用語文。
(四)加強實踐活動。第一,語文綜合實踐課的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可分為三種模式:(1)“讀―寫”模式。以語文教材為依托,聯(lián)系具體生活事件,形成以讀寫為主的訓練模式。確定訓練層次,制定訓練步驟,以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2)“演―說”模式。以課文或身邊的故事為素材,引導聾生借助手語、口語和體態(tài)語進行復述,使聾生在動態(tài)地閱讀過程中訓練閱讀理解和表達能力,同時發(fā)散思維。(3)“問題探究”模式。可以以某個知識點為核心,也可以選取學生的生活體驗為主題設計。結合互動游戲或模擬情景,整合語文技能解決問題,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綜合能力。第二,開設課余實踐活動,如借助語文趣味競賽來培養(yǎng)興趣和語用能力,加強聾生與親友的書面交流,鼓勵聾生與他人借助書信與之聯(lián)誼等等。
綜上所述,語文不等于生活,但語文教學不能脫離生活的根基。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是一種“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價值追求。聾校教師應積極探索,幫助聾生有效地形成語言能力,能在生活中運用語言自如溝通,以陽光心態(tài)擁抱生活。
(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生活視域下的聾校語文教學研究”課題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XJK013CZXX033。)
參考文獻:
[1]張寶萍.實施課堂生活化提高聾校語文教學質量研究[J].成才之路,2016,(1).
[2]陳建軍.聾校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綏化學院學報,2015,(1).
[3]屠超霞.試論語文教學生活化的實施[J].成才之路,2015,(8).
[4]王思軍.聾生語文能力的問題分析及提高途徑[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1.
[5]相薇.聾校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0.
【關鍵詞】生本理念;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一、前言
通過對新課標了解后發(fā)現(xiàn),新課標的提出,對小學語文教學產(chǎn)生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新課標的提出,不但帶給小學語文教學理念上的啟發(fā),同時也帶給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啟發(fā)。從新課標下的教學理念來看,生本理念被認為是推動小學語文教學向前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谶@一分析,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對生本理念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認真做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滿足小學語文教學需要。
二、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課堂情況和教學內容等種種矛盾的解決,最佳的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教學創(chuàng)造均來自于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和諧的課堂氣氛。要使學生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和批判精神的學習者,必須通過創(chuàng)設一種能夠對學生已有的心理能力提出挑戰(zhàn)的教學氛圍來完成。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想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充分尊重學生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想取得積極效果,就要對學生的特點引起足夠的重視,應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fā),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成為主要教學對象,使課堂教學找準著力點。從這一角度出發(fā),我們應認真貫徹生本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jù)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2、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通過對生本理念分析后可知,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做到有效貫徹生本理念,就要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鼓勵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看,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滿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需要,達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由此可見,在貫徹生本理念中,應明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3、對學生地位進行準確定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本理念的根本在于對學生的重要性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并將學生作為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從這一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教學要想在生本理念下獲得理想的教學成績,就要對學生地位進行準確定位,并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撐。
三、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空間
新的國家課程標準強調要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和感悟。體驗性學習是學生個性化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學生經(jīng)過體驗獲得的知識就是屬于自己的知識,會終身受用。然而,由于學生個體認知水平的不同,體驗和感悟也就不一樣,加上教材本身的多元性,學生的理解就顯示出多樣化的特點。
從新課標的推行來看,小學語文教學只有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特點,才能保證生本理念得到有效貫徹,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經(jīng)過對小學語文教學分析后可知,在生本理念的貫徹過程中,體驗式學習是保證課堂教學取得積極效果的關鍵。為此,我們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空間,具體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抓住小學生特點,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有效引導。從生本理念出發(f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取得課堂教學的積極效果,就要抓住小學生特點,發(fā)揮老師的指導作用,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有效指導,滿足課堂教學需要,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取得成效。
2、注重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制定多元化的自主學習方案??紤]到小學生的年齡因素和個性特點,在制定自主學習方案的過程中,應做到因人而異,使自主學習方案能夠具備多元化特征,達到促進課堂教學發(fā)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所以,制定多元化的自主學習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3、按照教學內容需要,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學生只要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自學。為了使生本理念得到有效貫徹,達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我們應按照教學內容需要,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四、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應開辟多元互動的交流環(huán)境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動接受者。“閱讀是一個讀者與文本相互作用、建構意義的動態(tài)過程?!苯嬛髁x的學習具有顯著的生成性,學習者主動參與到知識生成與價值建構之中,不再局限于既定的教材體系、標準答案之內。
從生本理念來看,建構主義學習觀所闡述的觀點與生本理念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取得課堂教學的積極效果,就要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積極開辟多元化的互動交流環(huán)境,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有力支持。目前來看,生本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想開辟多元互動的交流環(huán)境,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對生本理念進行深入分析,正確理解建構主義學習觀。所謂生本理念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做到尊重學生特點,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建構主義學習觀與其有著相似性和共同點。為此,我們應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推進建構主義學習觀。
2、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積極開辟多元互動的交流環(huán)境。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要想取得積極效果,就要努力開辟多元互動的交流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通過增加溝通的方式加強對課程內容的認識,滿足課程教學需要,使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實效性上有較大的提高。
3、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建立師生間高效的溝通橋梁。在生本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學應尊重學生特點,在老師和學生間建立高效的溝通橋梁,滿足語文課堂教學需要,使學生能夠在平等的關系中實現(xiàn)有效溝通,進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五、結論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學對話是互動的、交往的,它強調師生、生生動態(tài)信息交流,使師生的認知、思想、在互動、交往中得到螺旋式的漸進與提升;教師既要學生走進教材,與教學平等對話,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鼓勵學生敢于對教材懷疑、質問和批判。所以,我們應對生本理念有正確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貫徹生本理念,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馮凝.生本教育:打造人文教育樂園[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9(08).
[2]李巧萍.周玉娥校長的生本教育實驗管理分析[J].人民教育,2009(Z3).
[3]孫冬梅.生本教育觀與識字教學[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9(12).
[4]鄭飛藝.小學語文課程組織變革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
關鍵詞: 職業(yè)學校 語文教學 提高素質
現(xiàn)代企業(yè)需要的是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黨的十也指出:“教育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币虼酥械嚷殬I(yè)教育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yǎng)數(shù)以億計的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
語文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中職生的誠信品質、敬業(yè)精神,有利于提高其閱讀和表達能力,奠定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母語基礎,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與使用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實踐證明,中職畢業(yè)生如果僅有一技之長,缺乏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就會缺少某種文化精神,在工作中往往會遭遇更多的交往障礙和心理思想瓶頸,這種障礙和瓶頸又會影響其專業(yè)技能的運用和提高,影響其終身發(fā)展。那么,職業(yè)學校如何通過語文教學提高中職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水平呢?我有幾點體會。
一、強調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目前,不少中職生語文基礎薄弱,再加上語文學習缺少立竿見影的效果和升學壓力,有厭學情緒的學生不在少數(shù)。以我校為例,大部分學生在初三下學期就到職業(yè)學校進行職業(yè)培訓,不少同學僅僅是為了混日子,對語文是“聽不懂、說不出、讀不通、寫不出”。在新生注冊的時候,有些同學連自己的家庭住址都沒寫。課堂上,他們打瞌睡,玩手機,甚至講話打鬧,隨意破壞課堂紀律。教師要幫助他們認識到語文素養(yǎng)對一個人的工作、生活和學習影響巨大,十分必要。
我校畢業(yè)生大多到廣東、福建、上海等地工作,由于遠離家鄉(xiāng),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話非常重要。但廣西是方言區(qū),最大的問題是爆破音和非爆破音無法分清,課堂上,我讓講壯語的同學念“兔子跑了”,不少同學會念成“肚子飽了”,在大家的哄堂大笑中,學生都認識到說普通話的重要性。試想,和別人溝通都有困難,個人又能有多大的發(fā)展?
再聯(lián)系到學生將來的就業(yè)填表、工作面試、自我介紹,就業(yè)后所需語文技能,告訴學生――語文學習會直接影響到自己的就業(yè)前途,會影響自己的終身發(fā)展,鼓勵學生自覺認真地學習語文,下決心學好語文。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光有學習積極性是不夠的,要想長期吸引學生學習,就必須改進教學方法,提高他們的興趣。
1.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內外活動。如開展詩詞朗誦比賽,讓學生體會詩詞的特點;開展“就業(yè)好還是升學好”的辯論賽培養(yǎng)學生的論辯能力,開展手抄報比賽,培養(yǎng)學生的書寫能力和審美能力等。
語文活動還可以走出校門,讓學生到企業(yè)參觀,說說參觀心得;與優(yōu)秀畢業(yè)生座談;采訪創(chuàng)業(yè)之星……這樣做不但鍛煉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且讓他們與企業(yè)接觸,逐步形成了職業(yè)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2.滿足學生想成功的情感需要。正視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學習目的,采用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法。對語文基礎差的學生要求低一些:如少些錯別字,把詞語用準確,對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多讀多寫,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進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樂于學習語文。
語文教師還要把握好對學生的評價。在課堂上對學生要少打擊多鼓勵,對個別“不正規(guī)”的問題,不呵斥,做到師生平等,對不能按照教師要求行事的學生,教師應以引導為主,避免師生對抗。負面評價不當,易使學生產(chǎn)生自卑情緒,甚至發(fā)展到拒絕老師,拒絕課堂。
3.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有實用性,多采用自主式、討論式、探究式的教法,為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如教寫借條時,我就舉了某人因不用大寫數(shù)字,造成經(jīng)濟損失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在社會上用白紙黑字寫出來的東西是要承擔后果的。中職生在校兩年就要走上社會,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愛情觀十分必要,在教《致橡樹》時,我讓學生充分列舉身邊的例子證明女性自立自強的必要性,并以大家熟悉“馬諾”名言:“寧愿坐在寶馬車里哭,也不愿意坐在自行車里笑”作為討論的引子。在課堂上大家討論非常激烈,有一個女生就說自己家的鄰居因為依賴男人,自己不工作沒有收入,在家里地位非常低下,一切都要看丈夫的眼色行事,長此以往覺得非常壓抑。最后大家一致認為,在愛情中無論男女都必須保持人格和經(jīng)濟的獨立,只有這樣,才是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通過對《致橡樹》的學習,學生的愛情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學習語文學會思考、學會做人、學會生活;也使學生在學習中陶冶了情操,凈化了心靈,做到了語文素養(yǎng)提高和思想層面提升的雙豐收。
三、加強校企合作,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
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教師素質的提高。一些職校教師生活面狹窄,對企業(yè)和社會了解不深,講課內容單純化,基本上還是圍繞升學考試進行教學,讓學生產(chǎn)生“學語文無用”的想法,這樣怎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的方法是加強校企合作,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學??梢宰屨Z文教師利用送學生就業(yè)、帶學生駐廠實習、參加社會實踐、與企業(yè)代表座談等方式了解企業(yè),認識企業(yè),立足企業(yè),依靠企業(yè)完成師資培訓工作,全面提高教師的素質。教師通過學習,了解世界經(jīng)濟的發(fā)展趨勢,了解企業(yè)對人才的要求,根據(jù)企業(yè)的要求、社會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四、提高學生語文素質,需要學校的重視,還需要各個部門的配合。
語文也是一種基本技能,它會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包括表達能力、與人協(xié)調的能力、繼續(xù)學習的能力等??芍^學好語文終身受用。但在很多學校語文教學的基礎地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對在專業(yè)技能比賽中獲獎的人員進行重獎,但語文競賽的獲獎者卻得不到應有的鼓勵,語文課時一減再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教師和學生對語文的熱情難免會受影響。
招生就業(yè)辦公室經(jīng)常與企業(yè)和學生接觸,企業(yè)用人的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的差距他們比任課教師清楚,招生就業(yè)辦應該及時將企業(yè)對學生的評價和市場需求信息反饋給老師,讓老師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學生科、團委、教務處等部門也可開展一些有益的知識競賽,如手抄報、朗誦、書法比賽、語文基礎知識競賽等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五、開發(fā)有針對性的校本教材。
一、尊重學生,樹立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強調,語文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長期以來的語文教學,“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得不到真正落實,很多教師在教育活動中希望學生順從、聽話,課堂教學大多是教師專場演講式的“滿堂灌”、“一言堂”,學生大多是正襟危坐、一心聽講。課堂上主動舉手發(fā)問的學生鳳毛麟角,習慣聽講,不會思考,習慣練習,不會創(chuàng)造成為普遍現(xiàn)象。
研究性學習應運而生,為醫(yī)治教學痼疾“滿堂灌”、“一言堂”提供了良藥。研究性學習著眼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嘗試,著眼于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充分發(fā)揮,著眼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研究意識,學會研究方法,形成初步的研究能力,具備獨立精神以及相應的實踐習慣。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自覺主動的狀態(tài),充分體現(xiàn)了主體性教育思想,使自主學習落到了實處。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對以往“授—受”學習方式的一種挑戰(zhàn)。同時,也使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有了切實的落腳點。
要使學生這一“主體”“主動地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教師必須切實轉變觀念,樹立以生為本的意識,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學中要著力組織激勵學生進行討論研究,刺激學生的發(fā)現(xiàn)欲,從而讓他們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都應給予熱情的鼓勵,鼓勵他們敢于在別人未發(fā)現(xiàn)問題的地方大膽質疑的勇氣。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權利和學習個性,真正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二、課堂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語文研究性學習無論是作為課程實施,還是作為教學方式,都會有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課堂教學鼓勵學生主動探究、主動解決問題是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基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由此可見,學生能否進行自主探究,關鍵在于教師有沒有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的氛圍、探究的情境。引發(fā)學生好奇心,是激發(fā)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師要尋找恰當?shù)膯栴}切如口,設置特定的適于探究的情境。
在教學《孔乙己》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學習情境,以孔乙己的動作作為探究的話題,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點。重點分析“站著喝酒”、“排出九文大錢”、“將兩個長指甲敲著柜臺”、“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摸出四文大錢”、“坐著用這手慢慢地走去了”等句。通過討論探究,學生總結:“站著喝酒”,揭示了孔乙己經(jīng)濟拮據(jù)、窮困潦倒窘迫,是孔乙己形象最重要而鮮明的特征。“排出九文大錢”栩栩如生地表現(xiàn)了孔乙己窮酸而想炫耀的自賞自傲心理?!皩蓚€長指甲敲著柜臺”活畫出孔乙己迂腐不堪、賣弄“學問”的得意?!吧扉_五指將碟子罩住”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孔乙己雖善良,卻又經(jīng)濟拮據(jù)的無奈人生?!懊鏊奈拇箦X”和“坐著用這手慢慢地走去了”,表明孔乙己已經(jīng)是窮途末路,凄涼不堪,令人深深地同情。
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引導要尋找最佳切入口,為學生設置適于探究的情境氣氛,引起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學《愚公移山》,可以這樣導入:我們常常用一個成語來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并且這個成語在格式上與“精衛(wèi)填海”相似,這個成語就是——愚公移山。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寓言故事。愚公為什么要移山?愚公憑什么說可以移走大山?愚公又是怎樣移走大山的?你怎么看待愚公移山的行為?假如你是愚公,你會怎么做?
帶有趣味性的問題,既可以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又可以很快地把學生導入到探究的情境。
三、小組合作,深入研究
研究性學習的最佳方式是小組合作學習,合作意識和能力是現(xiàn)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而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工具性、開放性和廣博性特點,使語文教學更適于、也更應該開展合作學習。
1.合理編排
首先必須分好合作小組。小組的組成可根據(jù)問題的難易采取多種形式,比如,同桌之間的二人小組,適用于一些解決字詞、疏通文意之類的問題;更多的是,組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多采用根據(jù)座位就近而成的四人小組。實際上,依據(jù)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并考慮性格因素的分法更科學。將帶有不同因素的同學編在一組,交叉合作,一起思維,可以帶動所有同學積極參與探究。
2.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依靠的是團隊的集體智慧,需要具備互相尊重、團結協(xié)作、取長補短等良好品質,所以,在組織小組討論和班級交流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和合作。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既獲得了知識、訓練了思維及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與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學會欣賞別人,學會與人交往,學會分工和合作,樹立了團隊意識,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打下基礎。
四、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做好學科滲透
1.引導學生向文學名著延伸閱讀
比如,學習《出師表》,其中有“三顧茅廬”、“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又一年矣”、“五月度瀘,深入不毛”、“北定中原”等敘述,這一系列的歷史事件,其過程怎樣,表現(xiàn)了諸葛亮怎樣的人格及精神,是很好的研究性話題。為此,我讓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完成“諸葛亮在完成蜀漢統(tǒng)一大業(yè)中所參與的歷史事件”的作業(yè)。通過對此問題的探究,是學生的學習既與課文有機結合,又培養(yǎng)了他們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并進一步認識到諸葛亮對蜀漢的忠誠與“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2.與其他學科滲透,實現(xiàn)由此及彼的延伸
一、生本取向的初中語文教學思考
(一)從知識提升轉向悟性生長
生本教育將學生精神世界的拓展作為發(fā)展的重要標志,而學生精神世界拓展的核心元素是情感體悟。語文學科容括了人的思想情趣與價值觀念、文化品位與精神操守、民族傳統(tǒng)與審美內涵,其人文學科屬性使語文成為初中生思想情感體驗的主要陣地。同時,語文教材的構成以文學作品為主,文學作品的熏陶感染是學生塑造精神世界的有力武器,影響著學生的個性成長與人格發(fā)育,其教材內容中蘊含的真善美、假丑惡,不僅能提升學生對情感的理性認知,而且能拓展學生的人生視野,最終凈化學生心靈,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悟性。因此,生本取向的初中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從單純的傳授學生知識技能轉向關注學生的悟性生長,這不僅取決于生本教育的教學理念,也符合語文教學的學科特性。
(二)從控制生命轉向激揚生命
生本教育將依托生命與激揚生命作為教學的基本原則,在生本教育中,教學的第一步即是鼓勵學生面對自己的生命,使學生的生命力賦予了教學的生命力,因此任何與生命相割離的教學內容都不完整。語文教學與人的生命活動緊密聯(lián)系,語文教材不僅是語文知識的文本,還是生命文化的結晶,包含了人類在歷史發(fā)展長河中不滅的生命意識與生命態(tài)度,是學生敬畏生命、感受生命、追求自身生命發(fā)展力量的重要源泉。另外,在語文教學中,類似“本文通過……表達了……歌頌了……”的設問模式處處可見,這種語文教學獨有的思考途徑,有助于引導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與深刻性,是學生進行生命體驗、構建自身生命意義與態(tài)度的前提。因此,語文教學不僅是育人的過程,也是學生生命力量完善的過程,生本取向的初中語文教育,應從控制生命轉向激揚生命,將生命體驗納入語文教學的學習共同體,不控制生命成長,不在教學中拔苗助長,而是遵循生命規(guī)律,依托學生自然的發(fā)展力量。
(三)從短期指標轉向長遠發(fā)展
生本教育的課堂是強調學生發(fā)展的課堂,課堂既可以成為發(fā)展的希望,也可能變成學生發(fā)展的瓶頸。當課堂以獲得短期效應為教學目的時,學生無法保持持續(xù)的發(fā)展活力,因為短期指標是定速的,也是勻速的,更是間歇的,而人的發(fā)展卻是生動的、活躍的、長期的。語文學科和數(shù)學學科的區(qū)別在于,數(shù)學學科是判斷式學科,語文學科則是一種體悟式學科,體悟是一個過程,而非邏輯判斷結果,學生必須通過自身“生命的融動”來完成情感與理性的遷移,且它絕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學生生命意識的發(fā)展不斷變化。因此,語文學科中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必須依靠生本教育來成全,初中語文教育應拋棄教學的短期指標,通過生本教育中的“寬期限、緊課程”,刺激學生本能力量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的知識學習過程與廣泛的生活資源相聯(lián)系,逐步地持續(xù)地拓展生命認知層次。
二、生本取向的初中語文教學實踐
(一)生本取向的初中語文教學目標
基于從知識提升轉向悟性生長的生本取向,初中語文教學應以學生情感發(fā)展為目標,其情感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初中語文的情感教學目標體系,包括學生作文學習中的情感目標、學生教材學習中的情感目標以及學生閱讀學習中的情感目標。比如在初中語文教材學習中,學生應學會尋找教材中的動情點,動情點選擇得當,可提升教材的情感感染力。在此基礎上,學生進一步針對動情點完成聯(lián)想加工目標,情感與想象相互交融可有效填補教材的未盡之意、弦外之音,從而使學生深入情感氛圍。但學生理解教材情感還不夠,還應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個人感受的目標,教師要求學生表達個人感受即是要求學生輸出語文知識信息,推動學生情感經(jīng)驗的外化。
(二)生本取向的初中語文教學素材
基于從控制生命轉向激揚生命的生本取向,初中語文教學應組織生命教育素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對生命教育素材的準備,必須體現(xiàn)“認識與理解生命”、“尊重與敬畏生命”兩個重要維度。在“認識與理解生命”維度上,教學素材選擇應傳達生命的各種特征,彰顯生命之美,比如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篇目《生命,生命》、《我的信念》等,可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寶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生命探索意識;在“尊重與敬畏生命”維度上,教學素材選擇應體現(xiàn)生命的存在價值,比如初中語文的名著導讀篇目《愛的教育》、《格列佛游記》等,可有效鼓勵學生表達自我,樹立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三)生本取向的初中語文教學評價
基于從短期指標轉向長遠發(fā)展的生本取向,初中語文教學應構建發(fā)展性教學評價體系。具體的評價項目以及內容設計如下: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語文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07-0101-01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一種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正深刻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走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誤區(qū),在新課程改革下,建立新型語文課堂,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能力,讓語文課堂真正從教師“教”為主轉變?yōu)閷W生“學”為主,實現(xiàn)新課改的改革目標。
一 小學語文的教學新觀念
1.重視學科的開放性
新課程強調學生的素質教育,而目前的小學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割裂,過分強調了語文知識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的需要,限制了學生視野與思維的發(fā)散性。因此,新課程背景下首先要改變以往教學中片面強調課程內容的傾向,把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掌握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價值結合起來。其次,要把學生的實際需要放在首位來選擇語文課程的主干內容,特別重視新時代的正確價值觀的傳輸,把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并盡量與其他學科形成互動的關系,實現(xiàn)語文的開放性教學。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目前的語文課堂教育中的教學互動很多都只是流于形式,學生并沒有真正參與其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都只是單向的,容易造成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導致課堂教學的成效低。在新課程背景下,需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倡導合作性學習。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程的模擬、表演、朗誦、討論、交流等,教師在其中起到主導作用,促進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交往,開創(chuà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并重視個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個性發(fā)展。
3.倡導課堂情境的創(chuàng)造
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感性與理性相結合,這也正是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所要求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情境的創(chuàng)造尤其重要。傳統(tǒng)教學中對基礎知識的傳授或者技能的鍛煉并沒有關注小學生的個性與天性,沒有能夠深入學生心靈深處。而情境教學恰恰是給予了學生自己體驗、感受、創(chuàng)造的機會,其效果顯然比教師生硬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要好。
二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方法
1.設計豐富的語文綜合活動
語文教學要體現(xiàn)開放性和綜合性就必須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接觸社會、接觸自然,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在現(xiàn)實中去發(fā)現(xiàn)、去體會。圍繞具體的課文或者學習內容可以設計不同的活動,比如學習《找春天》一課可以引發(fā)學生想象校園里的春天是什么樣的,組織大家去尋找季節(jié)的影子,并在課堂上表達出來自己眼中的春天,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誰的尾巴長時》可以組織學生畫一畫小動物的尾巴,互相猜一猜畫的是什么動物。再比如,學習《烏鴉喝水》這課時,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動手做一個自然科學小實驗,烏鴉究竟是怎么喝到水的呢?不僅課堂趣味橫生,讓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而且加深了語文與藝術、自然等學科的聯(lián)系,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為了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應該倡導小組式學習模式。在課前準備中就確定好何時針對什么內容發(fā)起怎樣的學習小組。先讓各個小組成員自己對課堂問題進行思考,再進行小組討論,形成集體意見后推選一名小組成員來發(fā)表意見,如果有不同意見的,鼓勵小組之間進行爭論,在這種碰撞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需要起到合適的引導作用,把握好討論的時間,并注意給每位學生平等的發(fā)言機會。討論結束后,教師還應進行點評,表揚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
3.模擬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
對虛擬的情景的創(chuàng)設,可以以課本劇的形式來進行。比如,《兩只小獅子》一課教師在課前先安排學生制作小道具的任務,用畫畫、剪紙做出森林里的小花小草小樹,設置一個森林的布景,使得學生在進行學習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容易進入課文角色。教師準備一些小動物的頭像面具,設置小組,分別是勤獅子組、懶獅子組和評委組,把面具分發(fā)給學生后讓兩組學生分別模仿勤獅子、懶獅子,注意不同獅子的語氣、神態(tài)、動作會有什么區(qū)別,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深入體會在課本描述的情景下小獅子的心理感受和情感反應。而對于評委組的學生可以自己來評價兩組誰演得更好,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吸引住這部分學生的注意力,讓全部學生都有參與感。有了對模擬情境的體驗,學生心中有了豐富的情感,課堂趣味十足,學生對于這一課也會有深刻的印象,這樣一定會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三 總結
新課程旨在構建一個開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體系。語文教師需要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地學好語文,愛上語文,使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個讓學生學習語文知識、鍛煉語文技能的過程,更能夠為社會培養(yǎng)身心和人格健康、全面發(fā)展的新一代。
關鍵詞:翻轉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所謂
翻轉課堂,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轉變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這樣一種教學模式下,要求教師利用先進的技術,指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小學語文的知識內容比較松散,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很難在教學中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诖?,教師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于教學中。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加強學習,實現(xiàn)高效課堂,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翻轉課堂教學。
1提高微課堂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并且其涵蓋的知識內容非常寬泛。知識點多的同時,還分散于不同的地方[1]。正是學科的特殊性,小學語文對教師的專業(yè)有一定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引入“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利用視頻將碎片化的知識點向學生講解,并且還可以讓學生理清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但是視頻的時間并不是非常長,且不同的視頻是針對某一問題進行講解的。基于此,教師為了能夠順利的導入翻轉課堂教學理念,必須在課前仔細研讀教材。教師通過課前仔細研讀教材,就會科學的劃分課文中比較分散的知識內容,且還可以保存語文教材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掌握分散的語文知識,形成系統(tǒng)性語文的知識框架,促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教師在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時候,應當準確認識到微課堂的重要性。為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講解知識點的時候,還需要兼顧學生的接受能力。在學生可以接受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為保證設置微課堂的質量,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準耶水平,研讀教材,掌握必要的軟件操作技巧,這樣就可以為學生呈現(xiàn)高質量的學習材料,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提倡自主學習
教師實行翻轉課堂教學的時候,首先就應當認識到“先學后教”的重要性。如果要想翻轉課堂達到教學目標,學生就必須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在翻轉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需要明確告知學生每堂課應當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需要掌握的教學內容,隨后將教學視頻呈現(xiàn)給學生。為提高翻轉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當告訴學生課外應當合理安排自己學習時間。經(jīng)過先進的技術,學生可以主動獲得知識內容,而不是教師的灌輸。與此同時,學生在課外相對自由的環(huán)境中展開學習,不會受到課堂教學的束縛,也就不會由于過度緊張而遺漏應當學習的知識內容。學生自己觀看視頻,對于其中不懂或者是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反復的、多次的觀看,或是暫停向家長尋求幫助。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并不是在旁邊簡單的觀看,而是要在一旁指導學生。在了解學生學習中產(chǎn)生疑問的前提下,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如何運用知識,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如,教師在課后分享視頻后,可以讓學生回家自主學習。在上課的時候讓學生說出自己學習中產(chǎn)生的疑問,繼而一一攻破。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MSN等多種網(wǎng)絡溝通方式,建立班級群,鼓勵學生討論。教師在整個翻轉課堂教學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提倡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翻轉課堂教學效果。
3增強教學互動
事實上,翻轉課堂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輸者,其更為重要的角色是學習的引導者[2]。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中面臨的困境,繼而就可以指引學生更好的學習。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過程,并適當給予建設性的建議,指導學生完成課后作業(yè)。與此同時,教師根據(jù)學生作業(yè)完成效果,掌握其學習進度,就會了解到學生存在的問題,隨后就可以將有共同疑問的學生集中到一起講解。如,教師可以將班內學生均為幾個小組,要求小組的學生根據(jù)教學內容展開討論。在討論的時候,如果對于某一知識點沒法達成共識,可以記錄下來,隨后教師就可以重點講解。為提高講解的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讓小組的不同學生分別講解。經(jīng)過小組學生分別講解,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事實上,在整個課堂互動的過程中,就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在傳遞的時候,學生會吸取其中的知識內容。教師在了解學生學習產(chǎn)生疑問的時候,就可以有針對性的講解,提高翻轉課堂教學效率。
4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實施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師就應當立足于學生的需要,根據(jù)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實行翻轉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學習效率。
作者:李枝清 王鳳 單位:吉林省安圖縣第二實驗小學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