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4-28 15:11:0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大學生小學支教總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實習支教;高校;師范生;實踐
一、引言
當前新疆農村基礎教育最現實最緊迫的問題即“教育經費短缺、合格雙語教師嚴重不足”,集中表現為教育質量不高、師資流失嚴重等特征,雙語師資缺口尤其嚴重。高校師范生“頂崗實習支教”,既有理論支撐又具有較強操作性和穩(wěn)定性的新模式,既是深化少數民族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開創(chuàng)性工作,也是為服務新疆農村基礎教育而采取的積極探索和大膽嘗試,其目的是從根本上長期、穩(wěn)定地解決新疆基礎教育中最棘手、也是最難解決的合格“雙語師資”問題。
本文以新疆教育學院參加“實習支教”的師范生為研究對象,以赴和田地區(qū)進行“實習支教”整一年度的成功范例為主要考察基地,以實習支教生的實踐性知識生成為切入點,來探討師范實習生實踐性知識的生成機制。
二、實習支教實踐情況
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期間,筆者擔任新疆教育學院實習支教帶隊教師,分別在冬、夏兩個學期共帶領198名不同專業(yè)師范生,在和田地區(qū)洛浦縣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支教工作。在此期間,筆者多次先后走訪受援地6個鄉(xiāng)鎮(zhèn)、1縣教育行政部門,45所中心小學及分校,深入中小學和實習支教學生中間,通過實地考察親身體驗,師生座談會、問卷調查,利用SPSS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我校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期間范生實習支教工作,進行了跟蹤式考察調研。據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大學生實習支教工作進行認真的反思,總結經驗教訓,更好地促進大學生實習支教工作健康發(fā)展。
新華網有一則報道,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教育廳介紹,新疆“高校大學生實習支教計劃”自2006年開始試點,2007年9月全面推開。每年春、秋學期,都有數千名大學生前往新疆基層學校實習支教,既緩解了各地師資不足問題,又鍛煉了高校學生能力。根據近年來的實踐效果,自今年秋季開始,新疆將擴大實習支教規(guī)模,每年將有萬名以上大學生“智援”基層。從2011年起,力爭使每學期大學生實習支教人數保持在6000人,每年達到12000人。
自治區(qū)教育部門表示,新疆提出2015年基本實現“雙語”教學全面覆蓋的總體目標,大學生目前的實習支教規(guī)模遠遠不能滿足農村中小學、“雙語”幼兒園教育教學需要,鑒于這一現狀,新疆自今年起進一步擴大了實習支教的規(guī)模和范圍。
實習支教模式和途徑探索。新疆師范大學、新疆教育學院、昌吉學院等新疆多個高校積極響應上級號召, 分赴阿勒泰、和田、阿克蘇,克州等地區(qū)開展實習支教活動,自2006年9月開展實習支教工作以來,通過有效組織和積極踐行,實習效果顯著,深受當地領導、師生和家長的好評。新疆教育學院實習支教工作在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努力提高為基礎教育服務能力的同時,也拉開了實習支教工作的探索階段。實習支教工作不僅推動了基層地區(qū)少數民族學生的“雙語”教學工作,提高了當地學校的教學質量,而且為學校人才培養(yǎng)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出新的模式和途徑:
第一,黨委重視、深入調研,認真做好實習支教指導工作。學校領導及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多次深入基層調研,積極探索基礎教育與教師教育結合的有效途徑,進一步加強高等師范教育與基礎教育的交流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促進自治區(qū)教育事業(yè)科學發(fā)展。
第二,以人為本,規(guī)范管理,實習支教工作扎實推進。專門指派教師駐點指導,發(fā)現問題,積極與當地教育部門、基層學校溝通,及時解決。注重支教學生的管理工作,結合支教工作,制定了多項管理辦法,確保支教工作有章可循,進一步規(guī)范管理。
第三,拓展宣傳渠道和方式,社會效應不斷擴大。自2006年以來連續(xù)多年組織實習支教學生工作匯報會,與會學生和老師累計近萬人;進行實習支教圖片展,展出圖片近200幅;舉行“實習支教工作表彰大會”,表彰學生和老師400余人;編輯實習支教周記集,教案集;出版實習支教畫冊。為進一步擴大實習支教工作的社會影響,在自治區(qū)教育網,各高校校園網上專門開設了實習支教網頁,錄制了實習支教宣傳片。
三、取得的成績與效果反饋
1.通過如上多方面的努力,實習支教工作取得了顯而易見的成績:實習支教有效推動了師范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專業(yè)建設、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師資配置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尤其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師范生備課、說課、講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通過實習支教,提高了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能力,能學以致用,并且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長,對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2.通過鍛煉,實習支教生在多方面有了進步,對少數民族基礎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學會了自我管理,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關于大學生實習支教工作對當地教育的影響:85.9%的實習支教生認為實習支教對當地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將產生積極的影響;48.9%的實習支教生認為實習支教推動了當地“雙語”教學工作;47.5%的實習支教生認為實習支教給當地基礎教育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28.4%的人認為實習支教調動了當地師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同時,實習支教工作也為大學生了解南疆,認識南疆,進一步提高民族團結的自覺性提供了鮮活的教材,也為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就業(yè)平臺。
3.此外,取得了多方受益、合作共贏的良好效果。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實現了政府滿意、實習學校滿意、實習支教學生滿意,取得了多方受益、合作共贏的良好效果。不僅推動了師范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了教師培養(yǎng)質量,加強了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校的聯系,提高了服務農村教育、服務基礎教育的意識和水平,同時緩解了農村中小學教師數量緊缺、結構不合理的矛盾,開齊了音、體、美、英語等過去難以開設的規(guī)定課程,帶來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許多農村教師得到了參加學習培訓的機會,受到了農村中小學師生和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
此外,實習支教磨煉了學生的意志,提高了實踐教學能力,激發(fā)了服務農村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調研顯示,實習支教學生中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多了,去圖書館的多了,選修教育技能課的多了,就業(yè)簽約率高了。不少實習支教學生畢業(yè)時主動到農村任教。
四、實習支教實踐后思考
為了能在真正意義上使實習支教任務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找到一條更又利于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實習支教工作的科學道路,為整個實習支教工作盡一點微薄之力,在此提幾點建議:
1.加強對實習支教生教育教學管理和指導,建立有效的實習指導制度切實加強對實習支教生教學指導工作的研究,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逐步建立由高校、受援地中小學教研機構和受援學校共同組建的實習支教生教育教學指導機構,并建立起相應的管理制度,共同承擔對實習支教生的教育教學指導工作。
2.需要繼續(xù)加強學生教學教法的訓練,提高其把握學生和掌控課堂的能力。繼續(xù)注重學生專業(yè)素質和知識結構的培養(yǎng)和積累。加強對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和各類團結教育。
3.應認真審視實習支教學段與專業(yè)對口問題。從現實情況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實習支教生在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培養(yǎng)中存在學科、學段不對口的缺憾。勢必帶來師范生實習支教與預期的效果出現差距,這自然影響實習支教的效果。
4.加強實習支教工作的階段性跟蹤,考核評定體系,將實習支教的研究環(huán)節(jié)注入實習支教工作的始終。
五、結論
一涼山彝族自治州特殊環(huán)境對教育現狀的影響
(一)自然環(huán)境險要
正如李白《蜀道難》中所描繪的蜀中山川之“奇、艱、險”。涼山地區(qū)屬橫斷山脈西南部分支,山川交橫、交通閉塞、村落散居。雖然全州大部分地區(qū)已經實現“一村一?!保糠制h地區(qū)住在山上的彝族同胞,到村小上學就得花上一兩個小時。他們沒有校車,更沒有營養(yǎng)午餐,學校的教育設施也是極其簡單,沒有互聯網、沒有多媒體,一塊簡易木板,一間空曠的屋子就成了一方教育天地。學生和老師在這樣艱苦的教學條件下學習和生活非常困難,遇到下雨、滑坡、泥石流等突況必然影響孩子的學習進度。以至于許多家長擔心孩子安全卻又沒有經濟能力讓孩子上條件好的學校,干脆就讓孩子輟學。而從教的很多老師迫于教學條件的艱苦往往干不了幾年就離開了。據統(tǒng)計,州內彝族聚居區(qū)小學生年流失率平均達到25%,初中達11%(數據由州教委提供)。且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彝族和其他人口在百萬以上的民族相比6歲及6歲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各項指標均列倒數第二,[2]截止2004年,全州有小學在校生505691人,少數民族在校小學生有252396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22915人,少數民族在校初中生有31591人。教師隊伍中有3225名代課教師,70%以上是小學文化水平,另一些老師則是由民辦教師轉正,文化水平較低,加之工資待遇低,工作不穩(wěn)定,很難保證其教學質量。[3]
(二)貧富不均,受教不公平
“養(yǎng)牛為耕田,養(yǎng)豬為過年,養(yǎng)羊為御寒,養(yǎng)雞為換鹽巴錢。”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廣大的彝族農村地區(qū)還是較為常見。沒有固定的收入,生活仍然停留在溫飽上。而一部分人通過外出務工或自主創(chuàng)業(yè),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思想也在大城市中受到熏陶,變得開化,明白教育的重要性,重視孩子的受教育問題,將孩子送到教學條件好的學校學習。而家庭貧困的孩子卻只能依托當地有限的教育資源進行學習。貧富反差折射在教育上,呈現出教育不均衡特點,教學設施完備、師資力量較好的學校聚集在各縣城鎮(zhèn);偏遠地區(qū)的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仍有欠缺。
(三)傳統(tǒng)教育觀念根深蒂固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少有的從奴隸制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民族地區(qū)之一。歷史這雙大手像拖拽嬰兒般將涼山從奴隸制的淤泥中拖拽出來,還來不及將其凈浴就讓她穿上社會主義的大衣,難免留下某些傳統(tǒng)觀念的污跡。
1百無一用是書生―――教育觀念的偏失
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讓人們不再擔心溫飽而安于平淡的生活。教育是一種潛在的長期投資,需要經歷時間尺度去考量它的成效。同鄉(xiāng)孩子中途輟學或者是結業(yè)卻失業(yè)等現象影響著彝族地區(qū)家長的教育觀念,即使將資金投入農業(yè)生產、生意經營也不愿投入教育。彝族從遠古教育到近代的家支教育過程中雖然沒有產生正規(guī)的學校和學制,但他們并沒有停止對知識的學習,他們通過年長者、有學問、有智慧的長者或畢摩學習經驗。彝族信仰宗教,畢摩在彝族宗教活動中享有崇高身份和地位,并能夠以此為一種職業(yè)養(yǎng)家糊口,所以相比送孩子上學而言,家長更愿意讓孩子從事畢摩的工作。
2“重男輕女”―――受教者性別失衡
“重男輕女”一直是中國農村傳統(tǒng)觀念中揮之不去的一個陰影。“父系氏族”是彝族歷史發(fā)展工程中重要組成部分,以父權為中心的父權社會,男人成為家庭的主宰。女性受到各方面的壓制,地位低下、卑微,成為男性的附屬品。在教育方面,女性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人們認為女性最終是要嫁人的,嫁出去的女人潑出去的水,便沒有受教育的必要,不愿在女性身上投入教育資本。以致受教育者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據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顯示,6歲及6歲以上未上學人口女性占到了66.17%,文盲和半文盲人口中女性占了2/3的比例。出現男多女少,“和尚班”現象。[4]
3“多子多?!报D――教育經濟壓力大
彝族向來有“多子多?!钡挠^念,加之出于對少數民族的照顧,相關政策規(guī)定:“少數民族村民,允許一對夫妻有計劃地生育兩個孩子;居住在邊遠、高寒地區(qū),確有實際困難的,可以照顧生育第三個孩子”過去許多農村地區(qū)人們將貧困歸功于勞動力不足,于是不斷生孩子,而孩子要成為勞動力需要一段成長時期,他們又不斷創(chuàng)造勞動力,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使得人們更加貧困,沒有額外的經濟來源可供孩子上學。[5]
(四)家教魚龍混雜,商業(yè)化大于教育性
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涼山地區(qū)各類家教機構也隨之興起,不可否認經教育部門批準成立的正規(guī)家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成績。與此同時,一些商業(yè)化家教也開始滋生起來,他們抓住家長急功急利想要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心理,大肆宣傳和鼓吹其教學成效。不僅違背教學規(guī)律,而且加重孩子的學習任務和家長的經濟負擔。家長們存在盲目從教觀念,認為別家孩子都上補習班、請家教,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也要照做。家長的初衷原本是好的,在擇教方面由于家教眾多,收費各異,便不知如何取舍,稍有不慎就落入商業(yè)化家教之手,于孩子于家庭來說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涼山教育現狀令人堪憂,要實現教育的進步和發(fā)展,首先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強政策指導,促進涼山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其次加大教育投資和社會關注力度;最后,狠抓涼山彝族地區(qū)落后的教育觀念,引導其教育觀步入正軌。對于身處涼山的大學生而言,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為家鄉(xiāng)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成立一支大學生輔學家教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意義。
二大學生輔學支教團隊在優(yōu)化整合涼山彝族地區(qū)學生課余資源中的作用
(一)大學生輔學支教團隊簡介
涼山地區(qū)大學生輔學支教團隊立足涼山貧困地區(qū)的教育現狀,響應“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號召,鼓舞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精神。團隊以西昌學院學生為中心,聯系當地各中小學、及有輔學要求的家庭,幫助學校解決學生各學年知識的查缺補漏工作,以及學生厭學、逆反等心理輔導;協(xié)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團隊以當地實際的教學條件為基礎,培訓在校大學生的教學技能、探索貧困地區(qū)教育教學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優(yōu)化涼山貧困地區(qū)學生課外教學資源。
(二)成員組成特殊,有支教優(yōu)勢
1專業(yè)的師范技能
團隊成員均由西昌學院學生組成,成績優(yōu)異且大部分為師范生,有較強的理論基礎,均從事過相關教育實踐活動。在支教地區(qū)有限的教學資源下,經過專業(yè)技能培訓和系統(tǒng)化教學的師范生更能靈活利用有限教學資源,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西昌學院重視師范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自2012年以來連續(xù)兩年在院內舉辦說課、三筆字、經典朗誦、即興演講等競賽項目,全面提升師范生技能。并對院內學生進行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專業(yè)培訓,利于師范生在支教過程中對有厭學、逆反心理學生的輔導和疏通。相關的家教實踐為團隊成員積累了教學經驗,在支教過程中可以通過家訪、拜訪學校老師、與學生談心等方式加強與家長、學校老師、學生的有效溝通,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并針對每一個特殊學生個體進行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案,進而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其學習能力。
2“雙語教學”
雙語教育是一種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用語的教育系統(tǒng)。[6]在涼山彝族地區(qū),雙語教學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兩種。第一類模式:是對邊遠山區(qū)彝族聚居的地方,多數不懂漢語的彝族小學生實行以彝文語文為主要語文教學,另再單獨開設一門漢語語文課;第二類模式:是對平壩和城鎮(zhèn)多數不懂彝語的彝族小學生實行以漢語文為主的語文教學,另開設一門彝語文課。輔學支教團隊主要致力于第二種教學模式,團隊一部分彝族成員自小接受過“雙語教學”能夠從事彝族地區(qū)基本的雙語教學輔導工作。涼山彝族地區(qū)基于其特殊地緣條件,許多中小學生一開始入學根本不會漢語,很難接受國家統(tǒng)一的漢語教材,特別是在漢語拼音及漢語字形結構方面的學習略顯吃力。純漢語教學較為抽象,不利于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實行雙語教學,采用適合彝族孩子不同學年段的彝文教材,避免出現因為跟不上學習而產生輟學現象。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彝族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而且雙語教學在推進“兩基”攻堅計劃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方面也能起到重要作用。
(三)“三位一體”,互幫互助
輔學支教團隊以學生為中心,以學校、家長、當地實際的教學條件為基礎;以優(yōu)化涼山各貧困縣區(qū)教育資源為己任的“三位一體”支教理念。輔助家長管理好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教學技能,加強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幫助學校做好學生各學年知識的查缺補漏工作。團隊支教對象主要為涼山彝族自治州11個國家級貧困縣(布拖、美姑、木里、昭覺等)的學生?!坝薪虩o類”讓教育變得平等化,使貧困地區(qū)的學生不會因為沒有錢上補習班而輸在起跑線上。涼山地區(qū)大部分父母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教育過多強調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視孩子的德育發(fā)展,教育方法上多采用強令、斥責或是過度寵溺等。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支教團隊不僅可以輔導孩子的文化知識,而且可以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對家長盲目從教觀念進行引導,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抵制純粹商業(yè)化家教的滋長。
(四)流動教學,滿足受教者需求
涼山地區(qū)造成失學率高、輟學率高的原因除了經濟貧困之外主要就是受教學生大部分居住在山區(qū)離學校遠,交通不便,學生安全無保障。針對此情況支教團隊具有較強的流動性,首先支教團隊成員由大學生組成,喜歡挑戰(zhàn)自我,有一顆年輕的心和強健的體魄能夠適應流動性教學。支教團隊隊員可根據需要前往各個村落支教,這一舉措可大大縮短學生上學時間,增加入學率;彌補彝族地區(qū)師資力量的不足;同時還可以給山區(qū)人民帶去新一代大學生的新思想新理念,拓寬學生視野,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國家對支教大學生的采取大力扶持和相關優(yōu)惠政策也為大學生流動支教提供了保證和實施的可能性。
(五)支教團隊支教過程中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技能素養(yǎng),強化大學生的心理疏導能力,滿足受教者的需求。掌握影響受教者學習的各種因素(家庭、心理、生理、社會),注重心理疏通和輔導,從根源上解除其困擾。與當地教育資源接軌,建立以學生為中心,家長、學校和支教團隊為基點的和諧有序、高效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及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辦法和措施。
(六)項目實施方案
1前期準備
調查評估,了解涼山各縣區(qū)具體的教育現狀,對各縣學生的特殊性進行分析,制定可行性計劃和方案。確定支教團隊名稱、服務宗旨及相關的管理條例。確定支教團隊的組織機構、成員的明確分工。通過學校電視臺、校園網絡等進行宣傳,招募志愿支教人員。明確近期和長期目標,并制定相應的實施方案、計劃。
2實施過程
邀請資深教授對支教團隊成員進行系統(tǒng)培訓(包括教學技能、心理輔導、教姿教態(tài)、著裝儀表及課堂教學中的應急處理)確定支教縣區(qū),教學科目,根據實際選調最優(yōu)者赴當地支教,并適時反饋支教信息。優(yōu)選一批支教成員(5~8人)為支教市場調研監(jiān)督管理,負責支教地的開拓和發(fā)掘及支教者的監(jiān)管,便于將支教人員放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對受教者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和輔導,為后期支教工作提供經驗。選?。?~3)人專門負責支教者反饋的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歸檔工作。對支教團隊在創(chuàng)業(y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適時給出解決方案。組織支教者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知識技能培訓和賽課競賽活動等。最后對優(yōu)秀的支教者給予表彰,支教工作完畢召開總結大會。
3綜合評估
結合涼山彝族地區(qū)實際的教育現狀和教育資源,大學生輔學支教一定程度上減輕涼山地區(qū)受教育壓力,切實提高學生學習和生活能力。讓受教學生和支教隊員在互助互利中升華自我,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涼山改革開放三十年教育成就[EB/OL].涼山州政府門戶網站http:///zwgk/zwdt/szdt/200811/ t20081118_439059.shtml),2008/11/18.
[2]馬英林,羅涼昭.涼山彝區(qū)教育發(fā)展現狀調查及對策建議[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3]涼山州州委州政府.涼山州“十一五”教育發(fā)展目標及對策研究[EB/OL].涼山州人民政府門戶網(lsz. ),2006/12/06.
[4]潘正云,馬林英.涼山彝族女童教育面臨的問題和發(fā)展策略[J].貴州民族研究,2000(4).
實習支教自主學習能力實踐途徑自主學習通常是指主動、自覺、獨立的學習,它與被動、機械、接受式的學習相對,自主學習是個體終身學習和畢生發(fā)展的基礎。無論是基礎教育研究領域還是高等教育研究范疇,自主學習歷來是教育界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
一、自主學習能力是大學生發(fā)展的迫切需要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類科學知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劇增,科學技術以空前的規(guī)模迅猛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人們日益感受到在學校教育階段所獲得的知識、技能的局限與陳舊,認識到只有通過貫穿整個生命歷程的不間斷的自主學習,才能適應從事某一工作崗位或轉崗、再就業(yè)的要求,才能提高生活質量、完善自身,實現人生價值。在這種背景下,強化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素質變得尤為重要。對高校來講,如何改革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怎樣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快速發(fā)展的節(jié)奏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對于大學生來講,畢業(yè)后從事某項職業(yè)必須改變在學校教育中以教師為定向的學習方式,更多地采用自我定向的學習方式亦即自主學習來獲得、掌握工作、生活所需的知識技能,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正如我國數學家華羅庚所言:每一個人都因該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沒有自學習慣,一出校門就完了,將來就會一事無成。在人的一生中,進學??縿e人傳授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猶如媽媽扶著孩子走路,在一生中極短的時間一樣。學習也是絕大部分時間要靠自己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不斷地積累知識。
二、實習支教是培養(yǎng)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良好契機
自上世紀90年代,實習支教在忻州師范學院、西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等高校陸續(xù)開展實施,開辟了實習與支教相結合、人才培養(yǎng)和服務地方相結合、校內教育和校外相結合的師范院校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2007年,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大力推進師范生實習支教工作的意見》,要求高等師范院校因地制宜地組織高年級師范生到中小學進行不少于一學期的教學實習,為相應號召,全國幾十所高校也陸續(xù)探索以實習支教為主的實踐教學模式。新疆師范大學于2006年9月開始結合學校、學生和地方的實際,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高校中率先開展實習支教試點工作,為學生搭建提升綜合素質、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平臺。截至目前,已先后組織了十二批共計6014名學生和107名實習指導教師分別赴阿勒泰、和田、阿克蘇、喀什和吐魯番地區(qū)的22個縣市的300余所中小學進行實習支教。通過近七年的實踐,我們發(fā)現,實習支教改變了學習場所以教室課堂為主,學習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學習方式以被動學習為主的傳統(tǒng)學習模式,極大地促進大學生發(fā)揮主觀學習的能動性,發(fā)掘自身潛力,有效地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我們也切實體會到由于新疆基層受援地區(qū)特殊的教育、生活環(huán)境的特殊性,實習支教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綜合性的,尤其在自主學習語言、自主學習教學、自主學習生活、自主實踐和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能力有提高明顯,這正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發(fā)展的必備能力。
三、實習支教是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效途徑
為了保證實習支教效果,有效提高實習支教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新疆師范大學高度重視實習支教崗前培訓工作,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語言培訓、教師教育能力培訓和思想政治教育培訓等,培訓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在實習支教前樹立自主學習意識,結合典型案例引導實習生掌握一些自主學習的方法,奠定自主學習的基礎。實踐證明,經過實習支教前期的崗前引導、中間的過程實踐、后期的總結反思,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卓有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提高了自主學習語言能力。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qū)開展實習支教工作,對于母語為漢語的師范生來講,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語言障礙。因為在少數民族地區(qū),語言交流主要以少數民族語言(主要是維吾爾語)為主,實習支教學生只有適當掌握當地的少數民族語言進行“雙語”教學,才能保證實習支教的效果。因此,我校新版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在大二學期,為師范類專業(yè)學生開設“初級維語”公共課,授課時間共72課時,目的是使師范生在實習支教之前具備一定的維吾爾語基礎,能滿足最基本的教學和生活方面的語言需求。但從目前我校師范生對該課程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來看,不盡如人意。據粗略統(tǒng)計,能到達課程教學目標的學生不到15%,究其原因有維吾爾語學習難度大、學習時間較短、學習興趣不濃、缺乏動力等。但在實習支教過程中,由于存在語言障礙,實習生會面臨師生無法交流、教學無法開展、溝通無法實現的狀況,90%以上的支教學生會主動學習維吾爾語,他們或利用教材、或向當地老師甚至學生學習,從字母發(fā)音到單詞背誦,從日常用語到專業(yè)名詞,經過一學期的實習支教,大部分學生的維吾爾語都有一定程度的進步,有的同學甚至迅速成長為掌握兩種語言的“雙語”教師。
二是提高了自主學習教學的能力。新疆地處西北邊陲,是典型的多民族地區(qū),由于歷史原因,新疆經濟欠發(fā)達,農村教師的數量、教師教育的專業(yè)化、一體化水平與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少數民族教育基礎薄弱,“雙語”教學在經受歷史遺留問題困擾的同時,還面臨著新的矛盾和困難,其中最突出地表現在為中小學少數民族“雙語”師資數量缺乏、漢語水平低、漢語教學能力低的“一缺二低”現象。我校實習支教學生根據當地中小學的需要,積極承擔多個班級、多門課程的教學任務,大部分支教學生還兼任班主任工作。比如經常會出現一個同學既上中學的課程也上小學的課程、既上文科類課程也上理科類或藝術類課程的情況,大部分學生每周課時量超過15學時,很多學生還出現包班制(一位老師帶一個班的全部課程,并擔任該班的班主任)的情況。為了適應這種特殊的教學需要,很多學生對自己不熟悉的課程需要二次學習、聽課、查資料備課、寫教案,經自己內化,再進行課堂教學,經過一學期的訓練,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不同門類課程的教學方法,大多數支教學生也發(fā)現自己在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不足,激發(fā)了他們進一步充實知識、提高能力、完善素質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梢哉f,實習支教解決了師范生在市區(qū)教育實習上講臺機會少的問題,使他們有充分的機會實施自己的教學設想,摸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自我學習教育教學的能力。
三是提高了自主學習生活能力。我校實習支教學生絕大多數都在鄉(xiāng)鎮(zhèn)中學實習,這些學校的各項條件(尤其是基本生活條件)與城市相比相差很大,不具備城市中的現代化生活條件,這對于支教學生來說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如打水、做飯、取暖、住宿等諸多問題,大多數學生面對上述艱苦條件,在實習支教初期都不適應。但隨著實習支教生活的不斷深入,學生們逐漸地開始主動適應環(huán)境。許多學生開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生活經歷:第一次從井里打水、第一次生爐子、第一次買菜做飯等等。在經歷了人生的許多第一次后,他們的生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新疆深居內陸,遠離海洋,高山環(huán)列,使得濕潤的海洋氣流難以進入,形成了極端干燥的大陸性氣候。尤其南疆地區(qū),春季多大風、沙塵暴和浮塵天氣,夏季高溫干燥;秋季氣溫下降迅速,氣溫溫差大;冬季降雪少而干冷。對不適應此類氣候的實習支教學生來說容易產生感染鼻炎、支氣管炎、皮膚病等。這些都需實習支教學生予以克服。
四是提高了自主學習實踐能力。我校實習支教學生在承擔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并參與基層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等各類活動。我校漢語言專業(yè)的部分支教學生負責當地學校的校園刊物的征稿、編輯、排版和印刷等工作,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美術專業(yè)的學生給學校辦黑板報,開創(chuàng)性地為當地孩子舉行兒童繪畫展,讓很多孩子萌發(fā)了想當畫家的理想;音樂專業(yè)的學生結合“六一”兒童節(jié)、國慶節(jié)等主題節(jié)日編排各類節(jié)目,讓學校的此類活動空前豐富多彩;化學專業(yè)的學生主動整理學校經久未用的實驗室,第一次讓學生親身感受化學實驗的神奇和奧妙;雙語較好的同學義務給當地老師輔導漢語,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漢語歌曲比賽、漢語演講比賽、漢字書寫大賽、漢語講故事比賽,等等,受到了當地學校的好評。我校部分有能力和教有余力的實習支教學生還兼任了受援學校德育處、教務處、團委、校長辦公室的部分管理工作。這些工作使實習支教學生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
五是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在比較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中長大,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對外界的關注甚少,對落后貧困地區(qū)缺乏深入的認識和深厚的感情,一學期的實習支教生活使大學生深入地了解了我區(qū)基層的經濟社會條件,看到了基層中小學辦學條件和生活條件的艱苦,增進了對農村貧困地區(qū)的感情。從孩子上課那期盼的眼神中,讀出了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從當地學校領導和孩子家長的關切中,感受到了基層學校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需求;從孩子為他們送行時的眼淚和哭泣聲中,體驗到自身的價值。在對比中感受著幸福,自艱辛處學會了珍惜,于反省時學會了感恩。他們在當地學校領導、老師和學生對他們生活的親切關懷中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最純樸的關愛之情;在與少數民族師生的交流過程中既感受到了少數民族同志豁達開朗的性格,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烏魯木齊“7·5”事件以后產生的心理陰影,也加深了維護民族團結意識。有的學生看到班里的孩子沒有學習文具就自費給孩子們買鉛筆和作業(yè)本等文具,有的看到學生午飯只吃馕餅就拿自己的午餐和學生分享,有的支教生看到孩子們漢語水平差就義務給他們補課。很多實習支教學生返校后,還動員自己身邊的同學給實習支教學校的孩子捐衣捐物,還有同學利用微博發(fā)動社會的力量給孩子們寄去所需的學習用品。這種通過學生自己了解、自己感受、自己體會達到的自我教育目的是在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難達到的。
四、問題和展望
新疆尤其是南疆農村地區(qū)獨特的教育、文化、生活環(huán)境對實習支教學生無疑提出了極大的挑戰(zhàn),但挑戰(zhàn)和機遇并存,以實習支教為平臺,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效果顯而易見。但目前仍然存在部分大學生消極對待實習支教工作,自主學習意識不強,自主學習動力不足,自主學習方法不到位、自主學習資源匱乏、自主學習力不從心、缺乏相應的指導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省部級教育部門、高師院校、實習支教指導教師、實習支教地區(qū)教育部門、實習學校多方積極配合,鼓勵大學生無論是在語言、教學、課外活動、生活等方面都需要實習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不斷學習、摸索相應的策略和方法,同時高校要組織專家進一步研究實習支教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規(guī)律、策略、機制,為全面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予以引導,為其后續(xù)就業(yè)、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多一公斤,多一份愛
活動背景
XX年,一群熱衷旅游,熱衷旅游事業(yè)的年輕人發(fā)起了“多背一公斤”民間旅游公益活動,呼吁出行旅游的人們多背一公斤的物品帶給貧困山區(qū)的人。自發(fā)起以來,共有數千人參與了“多背一公斤”活動,影響人數超過百萬。
公益之火,生生不息,啟夢支教團作為大學生自發(fā)組織起來的支教助學平臺,也將加入愛的浪潮,在XX年的暑假接力多背一公斤之火,踏上云南市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黎明傈僳族自治鄉(xiāng)黎明村黎明希望小學的愛心之旅,為孩子們送去需要的學習和體育用品,并在過程中進行走訪,收集學校和學生信息,及時反饋到社會,以期更多的人關注山區(qū),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到支持山區(qū)的活動中來。
在那些遠山深處,在那盛載著孩子們夢想的大山里,有著太多的心酸,太多的無奈,一支筆,一本書,一個簡單的讀書夢,在山里面有時候都是那么奢侈。雖然我們可以給的可以改變的只是微小的部分,但相信,愛是向日葵,終會向著陽光生長,盛開在大山里的陽光下,一公斤,對我們來說也許微不足道,但對山區(qū)孩子們來說,那不僅是一公斤的物品,更是一個個沉甸甸的夢,在愛心的匯聚下,孩子們也會像向日葵一樣,夢想綻放在陽光下。
活動意義
千里傳愛,為山區(qū)的孩子們送去遠方的關懷
背包助學不僅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經歷,更是一種磨練,不論是在吃苦,還是在團隊協(xié)作方面,都會受益匪淺。
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以及社會人士的社會責任感,讓更多人關注到山區(qū)
活動口號
今天您的行囊,明天,他們的希望
活動時間
XX年7月20號到8月1號(暫定)
活動地點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黎明傈僳族自治鄉(xiāng)黎明村黎光新聞希望小學
活動說明
本次多背一公斤活動,也是啟夢支教團的一次嘗試,在背包上增加一公斤的分量,為孩子們送去來自山外的關心,在背包旅行的過程中,給他人一公斤的微愛,讓愛心陪伴整個旅途,花開一路。
活動強調
背包過程,辛苦異常,需要強健的體質,身體素質必須過硬,請謹慎報名,活動過程可能會風餐露宿,長時間洗不了澡,所去的學校在山上,需要步行山路,再加上背包,艱難不言而喻,但這會是一次此生難忘的經歷,背包過程中的風景,背包的伙伴,背包過程里的人和事,都將會銘記于心。
團隊簡介
啟夢支教團是在XX年由各高校大學生自發(fā)組織的支教助學組織,從事于長短期支教和助學活動,旨在為山區(qū)的教育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啟夢,為夢執(zhí)著,與愛同行。
XX年順利完成在貴州六盤水水溝小學的暑期支教活動,由愛心人士對水溝小學的2名品學兼優(yōu)學生的一對一資助也已在寒假落實,一直資助到他們上高中。此外,在每日新報和天津貴賓食品公司的幫助下,順利將募集的XX件衣物送到了湖南湘西的鄉(xiāng)親們的手中。
XX年的長期和暑期支教活動也在啟動進行時,暖山活動也正在進行。
團隊成員
來自各高校的志愿者
實踐活動總計劃
前期工作
1. 聯系學校,和學校商量好相關事宜,包括什么時候去學校,在學校的吃住問題,學生需要的物品,走訪的形式等。
2. 擬定詳細的實踐計劃
3. 指定行為準則和安全應急方案
中期工作
1.募集學校所需的物品,尤其是在畢業(yè)季,組織“愛在畢業(yè)季”活動并聯系記者,對募集活動進行報道,聯系贊助商,對活動進行贊助,分類打包募集的物品
2.確定背包助學名單,并確定具體的背包助學方案
后期工作
關鍵詞 希望小學 閑置 改造利用 途徑
中圖分類號:G520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希望工程是中國青基會發(fā)起倡導并組織實施的一項社會公益事業(yè),其宗旨是資助貧困地區(qū)失學兒童重返校園,建設希望小學,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實施以來,至2004年15年間累計接受海內外捐款22億多元,資助250多萬名貧困學生上學讀書,援建希望小學9508所,在每100所農村小學中,就有2所是希望小學,培訓希望小學和農村小學教師2300余名。
而現狀是,在全國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希望小學淪為“擺設”,全國各地陸續(xù)出現希望小學校舍人去樓空,被廢棄或被閑置下來。據公開報道顯示,2008年湖北長陽縣76所希望小學有53所被荒廢。陜西延安市寶塔區(qū)運行的希望小學有118所,閑置38所。2011年,昆明東川區(qū)已建30所希望小學,只有5所在正常教學,25所被撤并或廢棄。據統(tǒng)計,全國農村小學(含教學點)數量由2000年的59.8萬所降至2009年的30.5萬所,2009年全國農村小學(含教學點)數量占2000年的近一半。
1 造成校舍閑置的原因分析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教育法》和《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guī)相繼頒布實施,各級政府,尤其是縣、鄉(xiāng)兩級政府對于教育的熱情和關注度空前高漲。在“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教育體制下,由于對《義務教育法》關于適齡兒童少年“方便就近”原則的片面理解和誤讀,大批村級小學一涌而起,這是導致農村地區(qū)日后出現大量閑置小學校舍的基礎性原因。
隨著農村城鎮(zhèn)化進城的加快,農村人口驟減,進城務工人員逐年增多,隨遷子女也相應增多,造成村小學生流失。據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分析資料估計,今后20年,全國每年約有1200多萬農村人口要轉移到城鎮(zhèn)地區(qū),義務教育階段農民工隨遷子女人數將保持增長態(tài)勢。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實行計劃生育,如今已初見成效,使得農村學生數量減少。生源減少一部分,流失一部分,這是農村小學閑置的最直接原因。據統(tǒng)計,全國農村小學在校生數由2000年的8503.7萬人降至2009年的5655.5萬人。2001年,為了優(yōu)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對農村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摒棄了“村村辦學”的方式,開始推行“撤點并?!辈呗裕瑥亩斐闪舜罅康男I衢e置。
2 閑置校舍的利用途徑探討
目前閑置校舍的處置利用主要有五種方式:一是教育系統(tǒng)內轉化,轉為幼兒園、成人學校、教工住宅等的約占13%;二是用于村級公共事業(yè),改為村級衛(wèi)生、福利、文化等其他公共事業(yè)用房的約占20%;三是出租或出手,對交通便利、有處置價值的校舍進行出租或出售的約占17%;四是少數有復墾價值的校園,拆除后歸還農民的約占5%;無視閑置或廢棄的居多,約占45%。
2.1 設立大學生支教中心
大學生支教是指大學生利用寒暑假或者畢業(yè)前的實習時間或者應屆畢業(yè)生直接參加國家支持西部教育計劃,到貧困地區(qū)支援教育的行為。隨著各類媒體不斷的報道、宣傳和倡導,生活在城市的人民群眾們更深刻地了解到山區(qū)孩子們惡劣的成長環(huán)境。由于山區(qū)交通閉塞,生活條件差,成年人進城務工,老人和兒童留守農村,缺乏現代生活中最基本的知識,以及完善的教育。當代大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們愿意為留守兒童傳遞知識,奉獻愛心。與此同時,趕赴山區(qū),幫助山區(qū)孩子,對大學生也是受益無窮的體驗。
大學生支教中心設立目的是通過各種方式輔助當地留守兒童的文化知識學習,開闊他們的視野,增長他們的見識,提高他們各方面素質,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支教中心為貧困兒童和愛心志愿者之間搭建了一個消息互通的平臺。支教中心建立貧困生檔案,方便志愿者有針對性幫扶貧困兒童,同時為支教活動提供固定的場地。
2.2 作為災后臨時避難所
由于我國特殊的地理位置,全球多種自然災害在中國都有發(fā)生。我國處在太平洋板塊和歐亞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強烈,地震災害頻繁發(fā)生。另外,季風氣候不穩(wěn)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壓勢力的大小位置的移動,導致了我國頻繁的旱澇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在農村尤其頻繁,造成的破壞性也非常嚴重。早在2007年,國家就已經提出要加強農村防災減災建設。貧困山區(qū)基礎設施和生活設施薄弱是防災能力差的主要原因。閑置的希望小學可以作為很好的臨時避難所。
因災倒塌的房屋有90%都是由于房屋年久失修,抗災能力差。希望小學建成時間較短,建筑結構以及材料都是按照最新規(guī)范使用,較山區(qū)其他房屋更為堅固。另外,操場擁有廣闊的空間,能快速有效的集中村民,便于統(tǒng)一安頓。尤其在發(fā)生地震災害時,操場是最安全合理的臨時躲避處。因此,對于已經閑置,且地理位置處在有利于躲避災難的希望小學,村政府可以考慮按照緊急避難處理辦法的規(guī)范建成臨時避難所。
2.3 改造農家樂
隨著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城市居住壓力越來越大。環(huán)境污染、交通擁堵、食品安全問題頻頻出現,使得人們越來越渴望回到靜謐舒適的環(huán)境去感悟大自然、放松身心、調整心態(tài)提高生活質量。以鄉(xiāng)村為背景的旅游便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中蓬勃發(fā)展起來。
就教學樓本身結構方面而言,教學樓建筑格局簡單,多為框架結構,空間大,修建的時間短并且使用現代建筑材料,便于進一步改造與裝修,且改造成本低。就游客體驗而言,游客出行的目的是放松身心體驗農村生活特色。改造后的閑置小學能滿足游客吃住方面的要求。既能品嘗農家野味,住得安靜舒心,又能感受當地風俗民情,一舉數得。從村民角度來考慮,農家樂的建成與運作,勢必能提供更多的就業(yè)崗位,某種程度上能解決部分村民的就業(yè)問題,同時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可以在農家樂中融入愛心助學的主題,對山區(qū)孩子上學難的問題加以宣傳,并提供助學途徑。倡導游客獻愛心,具有一定的社會效應,無形中契合了希望小學的辦學初衷。
3 總結
年7月26日----7月31日,廈門大學自動化系暑期實踐小組一行7人,前往廈門同安區(qū)蓮花鎮(zhèn)后埔村可口可樂希望小學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短短的6天里,我們在后埔村希望小學開展電腦培訓、科技講座、大學生活圖片展、手抄報比賽、趣味運動會、演講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并就"什么樣的社會實踐才是與人民相結合,人民所歡迎的,同時又是大學生所需要的"展開深入的調查訪問。本次活動受到我系同學和希望小學所在地的村、學校領導、學生、家長的熱烈歡迎和大力支持。通過此次活動,同學們:
1、在實踐中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刻體會基層黨員干部為實踐"三個代表"作出的無私奉獻和不懈努力,進一步增強了成長進步、奮發(fā)進取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2、形成了一份詳實的關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社會調查報告(見附件);
3、利用所學知識,發(fā)揮青年學生科技文化優(yōu)勢,傳播科學技術和文明新風,為農村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作出積極努力;
4、展現了新時代大學生的優(yōu)秀精神風貌和綜合素質,展示"自強不息,止于至善"的廈大精神,宣傳我系豐富多彩的學生生活和學術交流活動;
5、增強了團體協(xié)作精神和團隊意識,積累了豐富的活動策劃經驗;
6、以學致用,深入體會農村生活,與當地領導、老師、學生、家長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二、總結:
a、策劃:綜合考慮交流溝通不斷完善苦盡甘來
(一)、前期策劃:夢想----設想----開始策劃----有目的有步驟的進行
從4月份上任開始,我系級班兩委就希望把02年的暑期社會實踐辦好,努力為同學提供各種實踐機會,并積極聯系實踐單位。在聯系過程中,班兩委不斷的與輔導員、系學生會相關負責人交換意見,并最終把目標鎖定在"三下鄉(xiāng)、農村支教、社會調查"方面。
6月初,結合教育部和團中央關于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通知,考慮到我系專業(yè)特點和其他相關條件,我們把實踐單位選定在廈門市同安區(qū)蓮花鎮(zhèn)后埔村可口可樂希望小學,并且和后埔村澤慧中心負責人葉進社以及希望小學葉校長取得聯系。在與他們的聯系中,我們了解到:廈門市同安區(qū)蓮花鎮(zhèn)后埔村可口可樂希望小學,坐落在蓮花鎮(zhèn)的蓮花山腳下,校舍由可口可樂廈門有限責任公司和后埔村委共同于近兩年投資興建的一所全日制小學,目前有在校學生200名左右。學校每年暑假舉辦"澤慧中心夏令營"。澤慧中心是由蓮花鎮(zhèn)的幾名在校大學生共同創(chuàng)辦的,學員主要是屬義務服務性質,已成功舉辦兩期。主要活動是開辦各項講座。內容有關學習、大學、人文、科技等,邀請各名校大學生與學生座談,舉辦各種比賽。我們的實踐構想得到了對方的積極回應和大力支持,雙方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二)、中期策劃:確定活動細節(jié)----經費申請----不斷更改完善
在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我們按部就班開始活動策劃和經費申請??紤]到我系的專業(yè)特點(計算機相關專業(yè))、我系學生特長(對計算機有相當的了解)以及實踐單位的硬件條件(擁有17臺電腦,一個微機教室,學生對計算機有初步了解),我們初步把活動內容定在電腦培訓、科技講座、以訪談為主要方式的社會調查,活動對象為參加暑期夏令營的在校5、6年級小學生,實踐時間初定在7月初,同時面向我系00級學生開始活動的報名工作。
在準備過程中,針對希望小學的實際情況,我們對活動時間和內容進行了多次更改:為配合希望小學的暑期實踐安排和電腦室的使用,將時間從7月25日改到7月27日再到7月26日。同時,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活動內容進行了大量的充實:把原來的電腦培訓壓縮,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手抄報比賽、趣味運動會、演講比賽、大學生活圖片展等活動內容并進行了充分的準備,另外把任務分配到人,并督促參加人員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各自的多媒體課件。
(三)、實踐:隨機應變--適時總結-不斷改進
7月26日中午2:20,實踐小組一行7人如期成行,4:00到達目的地。我們的到來受到后埔村領導和澤慧中心的熱情接待。我們向村領導通報了這幾天的實踐安排,并了解了后埔村的大致情況。村副書記葉志尚表示,村兩委熱情支持此次實踐活動,并將全力配合。在與校長聯系中我們發(fā)現,由于學校電腦室維護經費的欠缺,原定三天的上機課程只能壓縮為兩天,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安排必須再次作出更改。接下來的幾天里,根據不斷變化的情況,我們不斷的進行總結和完善。
計劃實際備注
活動時間7.25――7.297.27――7.31時間調整
7.27上午交流會(開幕式)8:00-10:00:1、了解學校的概況、講述這五天的內容(與校長座談);2、發(fā)給學生每人兩本筆記本,一只圓珠筆和一只鉛筆;3、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5個人,選出班長、小組長,負責學習和任務;4、分配任務: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寫寫自己每天所學到的東西和感想,最后小組合作作出一份手抄報,內容包括小組成員的五天來的感想、對未來的理想等,給手抄報起個名字;5、說明演講比賽的事項(時間:七月三十一日上午;主題:成長的責任;人員:所有學員;最后將評出一二三等獎)。熟悉學校電腦室,準備相關軟件、課件10:00-11:30見面會8:00-10:00:1、發(fā)給學生每人兩本筆記本,一只圓珠筆和一只鉛筆;2、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5個人,選出小組長,負責學習和任務;3、分配任務: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寫日記,寫寫自己每天所學到的東西和感想,最后小組合作作出一份手抄報,內容包括小組成員的五天來的感想、對未來的理想等,給手抄報起個名字;4、說明演講比賽的事項(時間:七月三十一日上午;主題:成長的責任;人員:所有學員;最后將評出一二三等獎)。取消開幕式和熟悉電腦室
7.27下午3:00-4:30講座: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和基本組成4:30-5:30熟悉操作系統(tǒng)上課:計算機的發(fā)展歷程和基本組成;操作系統(tǒng)基礎知識和操作;圖片展。取消上機,把下一個項目上移
7.28上午8:00-10:00講座: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和基本操作10:00-11:00熟悉操作系統(tǒng)上機:演示多媒體課件;講述操作系統(tǒng)基本操作;熟悉操作系統(tǒng)。上機,把上機內容集中在一起完成
7.28下午3:00-4:30講座:計算機的應用4:30-5:30熟悉操作系統(tǒng)上機:播放flash;講述word的使用技巧;布置上機作業(yè)并現場輔導。上機,把上機內容集中在一起完成
7.29上午8:00-10:00講座:計算機網絡基本知識和應用10:00-11:00熟悉操作系統(tǒng)上課:計算機網絡基本只是和應用;計算機應用。取消上機,把下一個項目上移
7.29下午3:00-4:00求學漫談4:00-5:30趣味運動會趣味運動會。取消求學漫談
7.30上午8:00-10:00講座:優(yōu)秀電腦作品展示、廈門大學風光介紹、自動化系學生活動介紹等10:00-11:00熟悉操作系統(tǒng)上機:廈門大學風光介紹、自動化系學生活動介紹等;熟悉操作系統(tǒng);布置上機作業(yè)并現場指導。按原計劃7.30下午3:00-4:30復習、計算機知識串講、觀看科技片《宇宙與人》4:30-5:30熟悉操作系統(tǒng)上機:優(yōu)秀電腦作品展示;穿插計算機應用;演講比賽特別輔導。取消《宇宙與人》的放映;插入演講比賽特別輔導
7.31上午8:00-11:00演講比賽:成長的責任;評出一二三等獎、頒獎、活動總結(閉幕式)8:00-11:00演講比賽:成長的責任;評出一二三等獎、頒獎、活動總結(閉幕式)按原計劃
7.31下午3:00告別、回校3:00告別、回校按原計劃
從上表可以看出,適時調整活動安排,做到隨機應變是保證本次活動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也是對活動組織策劃者的最大考驗。
點評:
在策劃過程中,我們注意和實踐單位的聯系和溝通,同時強調小組成員之間的溝通和團結協(xié)作,把責任和任務分配到人,確定了具體的目標。實踐證明,這些措施對本次活動的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在本次活動中,我們還做到每天總結一次,小組所有成員對每天的活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總結出經驗和教訓,以便在接下來的活動中不斷改進,同時寫好實踐日記。由于考慮周密,靈活安排,所以我們這次活動得到了對方的熱烈歡迎和積極有效的支持,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b、支教:發(fā)揮優(yōu)勢形式多樣效果顯著支教是本次活動的主要安排。在策劃時,我們詳細的了解了希望小學的辦學情況和具體的硬件條件和師資配備,同時采納小學老師的部分建議,把支教具體定位為"普及電腦知識、熟練電腦技能、開拓學生眼界"。為此,將教學內容從"計算機發(fā)展和組成"、"操作系統(tǒng)"、"計算機網絡及其應用"、"計算機應用"四個部分展開,通過課堂講解和課件演示、上機操作等方式,深入淺出的向參加培訓的同學介紹了當今最先進的電腦技術及其應用,起到了開拓視野、拓展思維、增強學習動力的顯著效果。
課堂上,我們還多次插入flash演示、網頁展示、程序講解、操作比賽等豐富多彩的內容,根據學生興趣特點及時調整自己的授課方式,講解與操作相結合,個人操作和特別輔導相結合。通過集體的努力,5天的授課計劃圓滿完成,同學、老師好評如潮。
點評:
根據實踐單位的實際需要安排活動內容;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同時不斷作出相應的調整;及時與學生、老師進行交流,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上述措施有力的保證了此次支教的圓滿成功。
c、交流:大學生活圖片展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趣味運動會全新的體驗自我的跨越
對于小學的老師和同學來說,上述四項活動都是他們平時所未曾或者很少經歷過的,所以對他們來說是新鮮感十足。圖片展:大南校門、西校門、嘉庚廣場、芙蓉湖、三家村、白城……精美的圖片,精彩的演說,小家伙們聽得如癡如醉;辯論賽、籃球賽、運動會、學術交流、班級活動、迎新晚會……美麗如畫的大學校園,五彩繽紛的大學生活,小家伙們開始心馳神往!結合我們的"自家人,自家園"大學生活圖片展,小家伙們表達了他們對大學的夢想和向往,對人生理想的憧憬。哇塞,完美的效果!演講比賽:由于羞澀的緣故,學生都不敢上臺演講,所以從第一天起,隊中的所有人都在一直在做說服工作并以親身經歷作示范。最后自由報名決定參加演講的10位同學。30日下午,我們對這10位同學進行了集中的培訓,同時讓他們上臺感受一下現場氣氛。31日上午的閉幕式上,雖然個別同學比較緊張,但效果還是相當突出。從自我介紹都膽戰(zhàn)心驚到上臺演講3分鐘,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跨越。
4份手抄報是本次活動的另一項成果。值得注意的是,從設計、排版、內容選擇、美工,所有的工作全部由學生自己完成。我們只是進行部分的輔導而已。雖然筆劃還顯稚嫩,但每一份都透露出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童真。
螃蟹橫行、搬磚過河、夾球前進……新穎的玩法,獨特的思維,趣味運動會展現了運動的另一種豐姿;熱火朝天的場面,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2個小時的活動顯得太短暫了。山村孩子的活潑天性一覽無余。
點評:
活潑、激烈、積極、向上,一起交流的感覺,一起運動的和諧,讓所有的人都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也讓學生更形象的感受團隊協(xié)作(集體)的力量和重要性,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d、訪談:體會農村生活,見證"三個代表"在基層的實踐
本次活動的訪談計劃以訪談對象分三部分進行:村領導、校領導(老師)、學生家長。
與村領導座談(附:訪談紀錄):
村長葉根在告訴我們,后埔村主要的收入是果林收入,其他的生產主要是自給自足。村里至今還沒有任何企業(yè),因此村財收入比較單一,相對有限。但村里并不吝惜對教育的投入,1995年集資和可口可樂公司對村小學進行改造,并使其成為同安區(qū)第一所希望小學。這幾年,村兩委一直在關注和支持小學的發(fā)展,包括支持村澤慧中心的建立和開展活動,支持希望小學與可口可樂的共建,努力向上級爭取經費等。對于"三個代表",村長認為,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改善村民的生活條件和環(huán)境就是對"三個代表"的最大實踐,這才是基層干部最大的目標。對于大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村長認為,只要能夠給學生一種努力學習的榜樣和動力就可以了。
與校長座談(附:訪談紀錄):
葉校長告訴我們,小學是同安區(qū)第一所希望小學,學習永遠是學校的重點與窗口,小學的文體成績在同安區(qū)是有目共睹的:教學水平中上,經常參加學區(qū)里的或是更大的各種比賽,比如少先隊的,少先中隊的,和少先大隊的各種比賽,像去年的學區(qū)運動會,小學就獲得區(qū)里第一的好成績;今年,學校的畢業(yè)生葉亞萍在初考中取得了全區(qū)第一的好成績。這些都與學校老師的刻苦勞動分不開。葉校長認為,在學校這樣的氛圍和環(huán)境下,老師們盡心盡業(yè),刻苦教學,嚴格做好"師德師風"就是"三個代表"的充分落實與體現。他們一直都把"三個代表"這一重要思想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把工作常規(guī)化,這樣就不會只有在上級下來檢查時才做做形式的這種現象。對于大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校長認為,只要合理安排,活動就不會給學校老師和學生帶來壓力,對于老師,雖然說難得才有放假的時間,好好休息整頓一下,但也是很希望大學生下來給孩子們授課,只要時間安排得合理,對于老師來說,是熱烈歡迎的。而對于農村的學生來說,他們整天都是爬上爬下,精力旺盛得很,而且求學的欲望也很強,所以若是符合他們的口味,他們也是很愿意暑假來學校聽講的。
與老師座談:
葉延國老師告訴我們,他們經常要在各個學校間對調。后埔村小學還算比較好的(屬平原小學),他們最遠的要到軍營等小學(離后埔村還有幾十公里),在山上待上幾個月是家常便飯,有的甚至要待一年乃至幾年。對他們來說,看著孩子們長大是心中最大的幸福。由于他在教授數學的同時還要兼任學校的電腦教師,負責整個微機教室的維護和教學工作,所以他自然很支持我們的活動,希望能夠有機會和大學生交流交流,以便把握當今的最新技術。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是由志愿從事社會公益與社會保障事業(yè)的同學組成的團體。在湖南工學院院團委學生會和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團總支學生會的領導下,本協(xié)會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努力完成學校各部門分配的工作任務,為社會發(fā)展提供志愿服務。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自創(chuàng)辦以來一直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這一宗旨,始終奉行“志愿、奉獻、務實、持久”的原則,發(fā)揚“助人為樂、吃苦耐勞”的精神。在這一個里我們積極開展有益于同學、學校、社會的公益活動,并立足校內,放眼社會,拓展同學們的社會空間,增加同學們了解社會,接觸社會的機會,使同學們能力得到了鍛煉,修養(yǎng)得到了提升,奉獻精神得到培養(yǎng)。與此同時我們的志愿工作也為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
【協(xié)會活動】
2010至2010年度,協(xié)會在青年志愿者活動展開方面積極探索,力求有計劃有措施地開展更富有影響的活動。在承接并做好校學生會和系部團總支學生會安排的一系列的活動的同時,我們也注重志愿者服務項目的創(chuàng)新以及質量。將近一年的時間里,在協(xié)會多年發(fā)展中所擁有的相對固定的服務項目及基地的前提下,我們的服務次數多、效率高,而且在校園以及社會產生了較廣泛的影響。為協(xié)會贏得了一定的榮譽。
一、了解你我,共謀青協(xié)未來——新成員內部聯誼
協(xié)會的發(fā)展離不開團隊的合作。在08級青協(xié)新成員確定后,為了成員之間相互認識、了解,讓青協(xié)有更好以發(fā)展力量,我們在酃湖水上渡假中心開展了第一次活動,這也讓大家對青協(xié)有更深的認識?;顒忧捌谖覀兎e極準備,暫定的幾個理事對活動進行了宣傳和對要參與的人員進行了統(tǒng)一的安排。活動中我們分工合作,從開始就體現出了一種融洽的氣氛?;顒臃譃樽约簞邮譁蕚渫聿?、娛樂這兩大塊,每一項都有會員積極地參與其中,這也讓這次活動達到了預想的結果。在清洗餐具的過程中大家積極主動,這讓我們協(xié)會的宗旨得到了第一次的體現。在晚上的娛樂活動中,大家用自己精心準備的節(jié)目一一展現出來,贏得一波又一波的。
活動是成功的,相信也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會后我們交談甚歡,像早已認識的朋友。在這其中正凝聚著我們青協(xié)發(fā)展的力量。
二、敬老愛老,有你有我——敬老院之行
衡陽市珠暉區(qū)敬老院是我院掛牌的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固定服務站點。有28位孤寡老人在這個地方居住生活。我們深知敬老院的簡陋,也知道那些老人沒有享受過天倫之樂,過著孤單的晚年生活。2010年8月中旬,我們以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構建和諧湖工為活動目標,啟動了“敬老愛老,有你有我”——敬老院之行活動。
活動前期,我們積極準備:宣傳部拿出了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敬老宣傳板報,文藝部方面積極組織為老人表演的小節(jié)目,外聯部進行外聯以及拉贊助,組織部主要向學生號召積極參加此次活動以及制定服務內容。
2010年8月16日,我們青協(xié)的每一位志愿者帶著熱心、細心、愛心、耐心走進了珠暉區(qū)敬老院。我們首先給敬老院的里里外外進行了大掃除:打掃、整理房間、洗碗……我們樂此不疲。清掃活動結束后,我們把準備好的蛋糕切好送到每一位老人的手中,看著他們吃蛋糕的樣子,我們的心很甜很甜。我們和老人們聊天,之后還送上了我們精心準備的文娛節(jié)目。老人們被我們帶動,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節(jié)目中與我們同樂。其中,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失明的老爺爺像遇到知音,一個勁地拉起了二胡。他拉二胡的水平并不高,可我們卻聽的如癡如醉……那一刻,我們分不清是我們感動了老人還是老人感動了我們。
他們雖然沒有兒女,但當我們緊擁老人身邊聆聽他們的故事與他們同樂時,他們那童真般的笑容告訴我們:他們是幸福的?;顒优R近尾聲時,我們懷揣著各自心中的祝福,將愛傾注于歌聲傳達給他們。
慰問孤寡老人,給他們送去一份溫暖,展示了我們當代大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同時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呼吁更多的人關愛老人。
活動結束后,宣傳部通過宣傳板報等形式對活動進行宣傳,此次活動在學院掀起一股敬老愛老的熱潮,一時間很多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也紛紛投入到敬老愛老活動中。
三、校園是我家,清潔靠大家——校園大清掃
在2010年10月份,我們協(xié)會積極響應學院要求,組織校園大清掃活動。大清掃活動的消息一經傳開,就有志愿者爭先報名,經過協(xié)會組織部的審核,最后,我們從中挑選出了十二位同學。在整個活動中,十二名志愿者做到了嚴于律己,即使這一天天公不作美,他們也冒著大雨將所負責區(qū)域里的垃圾清理得干干凈凈,這真正詮釋了我們協(xié)會一直秉承的吃苦耐勞精神。此次活動時間雖短,但每位志愿者都秉著細心負責的態(tài)度來完成這項工作。他們參與其中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營造一個干凈清爽的環(huán)境,讓大家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共2頁,當前第1頁1
四、做有素質的大學生——文明督導
文明督導是展現一個學校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為了營造溫馨和諧的就餐環(huán)境,2010年11月,我們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參加了學院開展的食堂文明督導活動。對就餐時有不文明行為的同學進行友善的提醒,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文明行為并逐步改正。同時也是對參加活動的青年志愿者的文明教育,督促他們養(yǎng)成文明的就餐習慣,通過自身影響并帶動身邊的其他同學。
因為是在就餐時間執(zhí)勤,參與此次活動的志愿者每次都餓著肚子,穿梭于餐廳,提醒就餐同學收回餐具,有時也幫助那些不方便拿餐具的同學收拾餐具。但在工作中也難免有受委屈的時候,可這并沒有讓青協(xié)的志愿者們知難而退。一周的工作結束,由于志愿者們的良好表現,我們這一團隊不僅受到餐廳工作人員和就餐同學的一致好評,還獲得了學院優(yōu)秀組織一等獎,而其中的兩名志愿者也榮獲院文明督導優(yōu)秀個人獎。
五、防艾宣傳——遏制艾滋,你我同行
湖南省自1992年發(fā)現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來,艾滋病在我省正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擴散,防治形勢相當嚴峻。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認識到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為落實防艾的有關知識,提升同學們防治艾滋病的能力,提高同學們自我保護意識而大力宣傳,廣泛發(fā)動,呼吁學院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預防艾滋病,關懷和幫助艾滋病病人,共同筑起一道防艾的鋼鐵長城。
協(xié)會為此做了相當充分的準備:外聯部主動與衡陽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聯系,從中了解到了當下衡陽的防艾情況和并學習了相關的防艾知識。紅十字會的相關工作人員為我們協(xié)會的這一想法及我們的誠意所打動,主動提出贈與我們協(xié)會六百本防預艾滋宣傳手冊來表達他們對我們此舉的支持。組織部組織了志愿者在全院范圍內進行防艾問卷調查。宣傳部對整個活動進行了大力的宣傳,其他部門分工協(xié)作以保證此次活動的有序進行。活動當日,我們組織了防艾簽名活動,理事和會員們共同在活動現場向各位同學細心講解防艾的有關知識,發(fā)放防預艾滋小手冊。
此次活動達到了在學生團體內貫徹對艾滋病的認識和預防知識,積極呼吁各位同學樹立社會責任意識、培養(yǎng)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營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校園環(huán)境的目的,并為構建和諧校園做出了表率,為全國的防艾工程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六、暖暖三月情——三月雷鋒月主題活動
在2010年3月,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為了弘揚雷鋒精神,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教育,開展了三月雷鋒月主題活動?;顒右晕覀兦嗄曛驹刚邊f(xié)會為帶頭人,發(fā)動08級每個班開展以此為主題的思想教育班會和實踐活動?;顒又?,我們認真組織、積極參與。活動結束后,我們評出了兩個優(yōu)秀班級。此次活動在我們協(xié)會的大力號召、08級新生積極參與下取得了圓滿成功。此次活動也最終擴大了我們協(xié)會在學院的影響力。
七、情暖三月——義務支教
為了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社會公益心,鼓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提高動手能力,讓大學生了解民情、社情。培養(yǎng)大學生樂于奉獻的精神以及加強當代大學生活對學習雷鋒精神的深刻認知、體會、領悟,增強大學生的使命感。青協(xié)特此策劃了此次赴松林小學義務支教活動。
支教人員用自身的知識把各種有價值的信息傳播給孩子們。新的知識,拓寬了他們的視野,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大學生們用所學的知識服務社會,回報社會,實現了自我價值、社會價值。通過對支教生活的體驗,支教人員學會了應對各種困難,磨煉了意志,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錘煉自我,凈化心靈,升華人格。
活動開展初期,在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李文珊書記和廖闊老師的指導下,本協(xié)會成員對活動進行了大力宣傳,動員同學們積極投身于支教活動。我們通過層層選撥,從眾多的應聘人員當中選定了15位優(yōu)秀的支教老師。
2010年3月14日支教活動正式拉開帷幕。這天清晨,我們協(xié)會工作人員和支教老師踏著黎明前的曙光一同前往衡陽縣松林小學,展開教學活動。在路上我們有著各種各樣的設想和不安??僧斂吹揭浑p雙渴望知識的眼睛,一張張?zhí)煺鏌o邪的笑臉時,我們將所有的擔心都拋到了九霄云外。我們的支教老師用飽滿的熱情及充分的準備將一個個課堂變得生動活躍。課間的十分鐘,支教老師和孩子們一起嬉戲打鬧,仿佛我們大家都是一群孩子……支教活動在歡聲笑語和依依不舍中定格落幕。
【總結】
計算機與信息科學系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是一個永遠積極向上的集體,是一個永具激情活力的團體。
在與眾不同的2010年及充滿挑戰(zhàn)的2010年,我協(xié)會在舉辦的大大小小活動中不斷地成長。協(xié)會的青年志愿者們通過參與公益活動、文化活動、實踐活動,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實現了自我價值。在為他人、為社會服務的同時,志愿者們也獲得了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從豐富生動的社會實踐中學會和理解了很多陌生的東西,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提高了能力。在與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擴大了自己的生活圈子,獲得了快樂與友誼。
關鍵詞 福州大學城 農村教育 和諧社會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Actualit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uzhou University
Town Repay Surrounding Rural Education
LI Desen, ZHOU Meilan, CHEN Nijishi
(Fujian China Traditional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AbstractThe youth volunteer team of fuzhou university education existence organization of rural service peripheral superficial, service content, messy time cannot guarantee, such as has not been widely attention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college education should anti-feed surrounding college youth corps committee chaired organization, expanded public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ixed service base, sharing university resources, formulate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long-effect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he surrounding rural areas, in the hope of promot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college education; Fuzhou; rural education; harmonious society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自上世紀末開始,全國各省、市的高校規(guī)模迅速擴展。原有的高校場地明顯不足,為了實現規(guī)模發(fā)展,各省市眾多高校都在城郊、城鄉(xiāng)結合部圈建新校區(qū),眾多高校面貌為之一新,其硬件與軟件得到從未有過的增強。另一方面,各大學城所在地原本就是農村,大學城的建設打破了原來當地的教育秩序。當地政府也正在根據大學城的布局和拆遷移民回流情況規(guī)劃相應的“小學城”建設,但當地教育大多存在設施簡陋、學校師資匱乏等狀況,這與大學城的教育條件形成鮮明的反差,出現社會不和諧因素。因此,當地農村期望大學城能夠利用其豐厚的教育資源“反哺”他們的中小學教育,使失地的農民子女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本文以福州大學城為例,對其反哺周邊農村教育工作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福州大學城,位于福州閩侯縣上街鎮(zhèn),占地1.8萬畝。其中分布于大學校園區(qū)的高校主要有: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醫(yī)科大學、福建中醫(yī)學院、閩江學院、江夏學院(籌)、福建工程學院等。到2010年,大學城在校生總體規(guī)模將達到7-10萬人,其中研究生規(guī)模將占10%。是一個人才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產學研一體化的新型大學園區(qū)。自2002年開始建設以來,至今已基本完成基礎建設。隨著各高校主體的相繼遷入,各校在基礎設施、軟硬件設備、文化建設等方面均已基本完成,招生規(guī)模也在逐年擴大。
1 福州大學城周邊農村教育概況
據統(tǒng)計,福州大學城總體工程規(guī)劃涉及閩侯縣上街鎮(zhèn)15個行政村。上街鎮(zhèn)位于烏龍江南岸, 是福州的“西大門”,與福州市區(qū)僅一江之隔, 境內有316國道、324國道縱貫,從鎮(zhèn)中心區(qū)域到福州較為便捷,是福州的衛(wèi)星城鎮(zhèn)之一。盡管如此,上街鎮(zhèn)地處城市周邊的城鄉(xiāng)結合部,居民主要由本地農業(yè)人口、非農業(yè)人口和外來流動人口組成,成分復雜,流動性較大,而且大學城交通條件的逐步改善,流動人口增長迅速?,F有農村人口77362人,還有相當數量的外來農民工,學生素質相對福州市區(qū)偏低。目前當地教育除了上街中心小學等幾個學習環(huán)境和教學質量較好的小學, 其余的都不同程度存著基礎設施落后、師資力量不足、教師隊伍專業(yè)化水平低等問題。位于鎮(zhèn)中心區(qū)域的閩候六中本科上線率并不理想,位于建平村的建平中學也存在著師資配備不齊全, 學生厭學、退學, 沒有良好校園文化的問題。教育環(huán)境的落后致使當地居民與福州市區(qū)的居民在文化修養(yǎng)、知識水平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隨著福州大學城建設的不斷完善,周邊地區(qū)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這就出現大學城較完善的教育設施和優(yōu)越條件與周邊農村教育的落后形成鮮明的反差,形成社會不和諧因素。我們要促進城鄉(xiāng)之間的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社會和諧,就必須縮小教育差距。因此,大學城反哺周邊農村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各校對周邊農村教育反哺的現狀分析
(1)遍地開花,組織凌亂。大學城各高校同時存在校團委、系團委、學生會各部門甚至學生班級都到周邊小學去聯系舉行青年志愿者活動。雖然,大學生非常有熱情,但是各種組織、青年服務隊太過龐雜,周邊小學無法接待甚至干擾其正常教學。
(2)活動內容單一膚淺。有些學校只從自己的教學需要出發(fā),沒有考慮當地基礎教育的實際。因此,活動大多停留在淺層次上實踐活動,或虎頭蛇尾,流于形式,甚至為了活動而活動,到周邊中小學只是照照相,收集一點資(下轉第30頁)(上接第18頁)料就走,沒有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長效機制和幫扶關系。
(3)服務時間得不到保證,甚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很多大學生的課程比較緊,能夠抽出的空余時間相對較少,往往中小學需要大學生支教時,而大學生也在上課;當大學生周末有空余時間時,中小學生在周末不能“加班”。
3 對策與建議
(1)發(fā)揮各高校的優(yōu)勢,樹立各校自己的精品,走專業(yè)化、專門化道路。加強學校與學校間的聯系,整合力量,互相補充。如:師范大學可以樹立大學生支教和師資培訓深造品牌,工科院校可以樹立激發(fā)中小學生發(fā)明創(chuàng)造激情的品牌,醫(yī)學院校可以樹立醫(yī)藥科普、普及院前急救和災害自救品牌等等。只有這樣,這項活動才能可持續(xù)發(fā)展,才能立足高校,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才能引導以生動活潑的服務形式,調動廣大高校師生反哺周邊農村教育的積極性。(2)鼓勵和支持大學師生志愿者反哺周邊農村教育。1993 年底,團中央發(fā)出了開展青年志愿者行動的號召,志愿者行動是適應社會需求而產生的一種服務社會、奉獻愛心、使人生價值升華的較好的形式,它把服務社會與教育青年有機結合起來,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
當前大學生志愿者存在組織較為松散、持久性不強、自身特點發(fā)揮不夠、時間不能保障等不足。同時,大學老師也不清楚整個活動的目的和意義,甚至不知道有反哺中小學教育的事情。由此,各高校團委應制定大學生服務周邊農村教育相關機制,擴大宣傳、組織力度,有組織有計劃地安排大學生志愿者對周邊中小學的需求提供幫助,如外語、計算機支教,組織文體活動等。并盡量安排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保證志愿服務時間。同時也制定相對應的高校教師參與活動的激勵機制,使他們的勞動得到更多的認可。
4 總結
福州閩侯上街的農民為大學城的發(fā)展奉獻出了他們寶貴的土地,沐浴著大學城陽光的我們,有責任為他們孩子的教育盡一份力。而且面對當下大學城周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更應加強反哺農村教育事業(yè),在農村自身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對他們教育和文化建設,滿足每一個中小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有助于改變農民落后的觀念,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切實促進和諧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