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0-10 10:36:5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醫(yī)學教育特點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 成人醫(yī)學高等教育 藥理學教學 特點 對策
成人醫(yī)學繼續(xù)教育是醫(yī)學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知識更新和社會對于醫(yī)務工作者及其層次要求的不斷提升,成人醫(yī)學高等教育和繼續(xù)教育不斷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每年我校成人教育的規(guī)模都呈上升趨勢,涉及臨床醫(yī)學、護理學、藥學等多個專業(yè)。藥理學是醫(yī)學生學習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特點是內容繁雜,涉及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和免疫學等醫(yī)學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廣泛知識。如何針對授課對象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合理組織藥理學的教學內容,提高成人教學效果,是值得探討的課題。為此我們認真分析成教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
一、成人醫(yī)學高等教育學生的特點
1.較強的學習目的。
一般來講,成教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改善目前的職業(yè)狀況,或者為了適應社會和工作需要,總的來看,成教學生目的性較全日制學生更強。盡管他們學習的動機各異,但都是為了滿足自身社會角色發(fā)展的需要。因此成教學生學習特別注重知識的實用性,希望學用結合,學以致用。例如,在學習抗菌藥物時,成教學生對細菌產生耐藥性的原因和機制學習熱情明顯不如全日制學生,但是對如何在臨床上應付細菌耐藥性的手段和措施則特別感興趣。
2.學習的自主性和選擇性。
由于成教學生具有明確而實用的學習目標,因而他們學習藥理學,特別是與專業(yè)相關的藥理學知識點,能堅持勤奮學習,并及時有效地調整自己的學習,體現了較強的自主性,但同時也帶上明顯的選擇性。成教學生對所學知識不像在校學生,一般不會原封不動地全盤接收,經常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從其自身已有的觀點、認識和工作經驗出發(fā),對知識進行判斷和分析,最后有選擇地掌握和應用。這有利于其理解掌握某些知識點,但也會造成其知識結構的不完善。
3.基礎知識參差不齊。
與全日制本科生相比,絕大多數成教學生來自基層醫(yī)院和衛(wèi)生院,年齡和專業(yè)差異大。由于離開學校時間較長,加上部分學生的基礎理論較差,知識零碎松散,素質參差不齊,因而在教學中,教師應針對不同類型學生,因材施教,精心選擇教學內容,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從實際出發(fā),充分理解教學內容。
4.具有實踐經驗。
成教學生年齡差異一般較大,二十歲至三十多歲都有,具有一定的社會經驗和臨床經驗。因而他們往往對本專業(yè)的知識掌握較好,特別是對一些疾病的認識比較充分,理解記憶藥物的用途時,對教學要求聯系實際較多;理解力強,尤其是對本專業(yè)的新知識渴求度較高。
5.學習能力多樣性。
成人學生在心理、生理上的成熟,使其認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潛在能力較強,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概括性。但是,不同學生的文化基礎不同,學習經歷不同,職業(yè)和生活環(huán)境各異,所以其學習能力也不盡相同。許多學生由于年齡偏大,工作壓力和家庭負擔重,注意力易分散,記憶能力較弱,不易于掌握所學的知識。因此,許多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對學習缺乏自信。
二、成人醫(yī)學高等教育的藥理學教學的對策
1.精心選擇教材和教學內容。
由于成教學生學習的目的性選擇性較強,對于理論知識接受能力較弱,因此,一般的針對全日制在校生的藥理學教材,對于成人學生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相反,對于與工作相關的內容,他們容易接受。因此我們在教學意選擇了科學出版社的案例版藥理學教材。在大課講授的同時,還可穿插一些臨床用藥事例,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分析、理解各種代表藥的藥理作用、臨床運用和不良反應,從而培養(yǎng)他們獨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具體問題能力,改變了過去老師講、學生被動聽、閉卷考的傳統(tǒng)模式,實現了傳授知識與提高能力的統(tǒng)一,深受學生歡迎。
另外,由于成教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生之間的水平和學習能力差異較大,因此必須合理掌握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授課前,我們采取問卷調查、向班主任了解等形式熟悉學生的專業(yè)、原學歷、工作單位等背景資料。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按照學生的程度,適當調整授課內容,抓大放小,突出重點和難點內容,以點帶面。例如,在學習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藥物時,我們緊緊圍繞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強心苷類藥物,精講細講,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精華的內容,獲得最多的信息。
2.改變教學方式。
鑒于成人學生基礎欠牢固、知識結構體系零碎松散等特點,我們在講授新課前,適當地復習相關生理學、生物化學等知識,前后貫穿相互聯系,構建了一個以藥理學知識點為核心,普遍聯系其他相關學科的發(fā)散式開放型知識結構體系,既鞏固了所學過的基礎理論知識,又有利于對藥理學新內容的理解和吸收,溫故知新,一舉兩得。
成教學生具有一定的工作和臨床經驗,故而在教學方法上切忌采取傳統(tǒng)的“填鴨式”等教學方法。我們在精講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同時,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和自學等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
3.教學手段的改進。
由于成教學生的專業(yè)不同,基礎參差不齊,加上成人授課課時的限制,傳統(tǒng)的黑板加粉筆和模型的教學手段已不能滿足成人醫(yī)學教育需要?,F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日益廣泛,電化教學和計算機輔助教學已深入到醫(yī)學教學活動的方方面面,其具有形象、生動、直觀、信息量大的優(yōu)點,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在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方面起著催化劑作用。我們在課堂上全面采用多媒體教學,輔以錄像、照片、電影片段等方式,將部分復雜、難懂的內容,深入淺出地表達,既節(jié)約時間,又加深對問題的理解和記憶,易為學生所接受。
4.改進考試方式,突出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藥理學成績是每一個學生學習的實事求是的反映,不能只憑一次考試成績作為評定依據,應建立符合成教學生特點的成績評定體系,從而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應用能力。成教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較強,但記憶能力較弱。因此,在考試方式上,我們靈活采取了多形式、多環(huán)節(jié)的考核方法,如閉卷考試、課堂測驗、作業(yè)形式、回答提問等,使學生在多方面得到訓練和提高。在考核過程上注重平時性、結果性、綜合性等三個評價過程,通過平時的考勤、課堂練習、課堂測驗、課后作業(yè)等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并反饋教學效果,這些平時性成績占總成績30%;期末考試采用閉卷考占總成績50%。針對成人理解力強、記憶差的特點,多考一些貼近臨床、涉及多章節(jié)內容的綜合性題目,少考需死記硬背、內容較局限的題目;另外,通過記錄分組討論和案例分析環(huán)節(jié)學生的表現,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能力的評價,側重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和素質評價,這部分成績占總成績的20%。
總之,成人醫(yī)學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具有明確的崗位定向的應用型人才。教師既要不斷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廣泛閱讀相關文獻資料,了解本專業(yè)發(fā)展趨勢和前沿熱點,提高自身理論與科研水平,又要調查研究不同層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真正做到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滿足他們不同層次的學習需要,并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總結經驗。
參考文獻:
關鍵詞:教育理念;中醫(yī)藥;以人為本;中庸
"教育理念"概念和內涵的界定在學術界尚未見統(tǒng)一,但目前有關"教育理念"的研究涵蓋范圍較廣,涉及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規(guī)律等。目前較為公認的現代教育的十大理念為: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素質教育、創(chuàng)造性、主體性、個性化、開發(fā)性、多樣化、生態(tài)和諧、系統(tǒng)性。雖每一種理念都有其實質內容和要求,但無論是從教育主體、教學實踐還是教育思維來說,理念的產生都應當適應教育的需要,主要指教育對象的特征和需要。
許多東方國家的傳統(tǒng)醫(yī)學在現代醫(yī)學的沖擊中被遺忘或者取代,而中醫(yī)學卻伴隨著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直至今日仍能得以繼承和發(fā)展,屹立于世界醫(yī)學之林。當代中醫(yī)系統(tǒng)整體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醫(yī)藥文化、現代社會大衛(wèi)生觀與現代流行病學理論緊密結合,充分說明越是傳統(tǒng)、民族的,就越能代表著未來醫(yī)學發(fā)展方向,所以中醫(yī)學的教育理念應有其特點。
1 中醫(yī)教育必當以"德"為根本
中醫(yī)學是中華民族文明發(fā)展史中的一顆璀璨明珠,雖然普遍認為,作為醫(yī)學的一種,其當屬自然科學范疇,但中醫(yī)學與現代醫(yī)學不同之處在于其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哲學的深刻烙印。
中華文化綿延千年,"德"為其核心,《禮記》曰:"德者,得也。"《說文解字》解釋為"外得于人,內得于己也。從直,從心。"我們的祖先認為,四季變換、陰晴冷暖是上天之德,萬物長養(yǎng)、生生不息是大地之德,處于天地之交、蒙恩天地之德的人自當有"德"方可"得"。近代嚴復首倡"力智德"教育,受到這種觀念的影響,非常注重德育,幼兒啟蒙《弟子規(guī)》、《三字經》首先灌輸的即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即"德"的教育。投射到中醫(yī)學,對人體康疾的認識以及醫(yī)生醫(yī)德、醫(yī)患關系等的認識均深受其影響。
《黃帝內經》中追求的健康境界是"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即自然界與人體陰陽平衡,協調統(tǒng)一,此即"德";疾病則是自然環(huán)境或者自身的陰陽不能平衡;或者自然環(huán)境與自身環(huán)境不協調,使得其無法正確發(fā)揮自己的職能所導致身體異常,這種異常是人體對這種自然界或者自身失職所做出的反應。中醫(yī)的治療根本原則即是恢復原本的平衡狀態(tài),亦即使得天地人各盡其"德"。
對于從醫(yī)者的培養(yǎng)或者其自身成長而言,"德"亦是根本??鬃印洞髮W》中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孟子?盡心上》的"君子有三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以及韓愈《師說》中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等等均是先人對教育的認識和至高追求。孫思邈《大醫(yī)精誠》中:"凡大醫(y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夫大醫(yī)之體,欲得澄神內視,望之儼然,寬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纖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此即醫(yī)德之綱領,是中醫(yī)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若能知"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備急千金要方》),進而達到"自醫(yī)又復醫(yī)人,醫(yī)醫(yī)不已,達道堪傳妙道,道道皆通"(《醫(yī)道還原序》)之境界。
醫(yī)生向來是"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高風險職業(yè),除提高自身醫(yī)療水平外,在醫(yī)療活動中從醫(yī)者亦當有"觀其生候,知其不勝"的能力和技巧,"《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曰"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于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臟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yī),六不治也。"此亦是精誠大醫(yī)之德的一種體現。
2 中醫(yī)教育必當遵從"以人為本"之原則
被譽為中華元典的《易經》指出:"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當厚德載物!"、"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管子》強調"以人為本"?!饵S帝內經》中鮮明的"天人合一"思想,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治病必求其本"、"上工治未病"等預防思想。早在公元前541年,秦名醫(yī)醫(yī)和就指出:上醫(yī)醫(yī)國,其次醫(yī)疾,固醫(yī)官也。亦即醫(yī)國是醫(yī)家的職責。唐代孫思邈進一步指出:上醫(yī)醫(yī)國,中醫(yī)醫(yī)人,下醫(yī)醫(yī)病。醫(yī)學雖然是一門自然科學, 但研究的對象是人,就使醫(yī)學帶有強烈的社會性。而對醫(yī)學的社會功能,早在《內經?師傳》就有了高度的概括:"醫(yī)學可以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無病,上下和親,德澤下流,子孫無憂,傳于后世,無有終時。"將醫(yī)國與醫(yī)人相提并論?!夺t(yī)學心悟》序曰: "相之良,則安天下; 醫(yī)之良則自鄉(xiāng)而國,罔不獲濟"。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良醫(yī)良相均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濟世救人。良相治國平天下,救民于水火;良醫(yī)懸壺濟世,救死扶傷。不同的方式,同樣的目標,同樣的偉大。所以古人將相與醫(yī)相提并論,"醫(yī)良則相,庸則匠"。至少早在宋代我國高等醫(yī)學教育就以教養(yǎng)上醫(yī)為目標。"上醫(yī)"是古代醫(yī)家心理上一個很深的文化情結,為歷代醫(yī)家所楷模,反映到急需解決疾苦的人身上時,則應遵從"三因制宜"的原則。早在漢代,我國"醫(yī)圣"張仲景的著作記載中,非局限于"醫(yī)病",處處體現"以人為本"。
那么,作為教師肩負著挖掘和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的使命,更應該注重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引導祖國的下一代不僅學會"醫(yī)人",還應追求"醫(yī)國"的境界,達到"國人合一"。無論是根據中醫(yī)的系統(tǒng)整體觀,還是現代社會大衛(wèi)生觀,根據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不僅僅依靠生物醫(yī)藥,更要從根本上解決醫(yī)學的問題。隨著中醫(yī)學的教育理念普及,我國國醫(yī)將能為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做出重大貢獻,能對感染和傳染病的防治做出重大貢獻,將有希望引領世界醫(yī)學的發(fā)展。
3 中醫(yī)教育必當以"和"為最終追求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事"是先人對從醫(yī)者的基本要求,這是因為中醫(yī)學在其形成過程中融匯了儒、道、釋諸家豐富的思想營養(yǎng),交織著天、地、人之間的和諧,與當時哲學、歷法、天文、人文,以及農牧業(yè)、冶煉術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因此中醫(yī)學不僅是中華民族文化結晶,更是華夏文明的結晶。那么在中醫(yī)藥的傳承過程中,需適應中醫(yī)學本身特點,教師既要通醫(yī)更要通文,通文當是通醫(yī)之基礎,而學生的教育自當如此。
《禮記?中庸》提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也。"中庸調和、直覺體悟是中醫(yī)思維的獨特之處,亦是中醫(yī)與西醫(yī)最大的區(qū)別之處。這種思維方式在中醫(yī)學的生理、病理、治療等各個方面都有所體現:"生病起于過用"的病理觀、中醫(yī)學的陰陽五行動態(tài)平衡觀、"以平為期"的治療觀、形神合一的養(yǎng)生觀等都是中庸調和思想在醫(yī)學上的具體體現與應用。此外,"醫(yī)者意也"的思維方式也是中醫(yī)學的一個典型特點,"醫(yī)之為言,意也……神存于心手之際,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論語?學而》提出"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周易》也提出"保合太和,乃利貞",可見中庸調和是極為重要的。在中醫(yī)治療中,無論是方藥、針灸,還是導引吐納,無不"以平為期",以"和"為最終目的。因此,中醫(yī)藥學的教育當首先從思想高度,令學生接受中庸調和之思想,進而,在研習經典、臨證實踐中貫徹中庸調和之道,知行統(tǒng)一,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中醫(yī)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切實做好中醫(yī)的傳承工作。
寓言是一種獨特的文學體裁,往往通過一個短小的故事揭示一個道理,給人以智慧的啟迪。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寓言因其獨特的魅力而占有一席之地。一位教育名人曾說過:“寓言教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有兒童特點的哲學教育?!钡?,觀察我們語文課堂中的寓言教學,包括一些名師的寓言教學,感覺未能將寓言教學提升到這一高度。以下兩種現象尤為突出:
一是教師把寓言當笑話來教??赡苁强紤]學生的年齡特點,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的寓言大多內容奇特,主人公往往非?!捌孑狻保季S方式和行為結果怪誕離奇,讓人讀了忍俊不禁?;蛟S是因為有趣,我們一些教師把寓言當作笑話來教,著力引導學生發(fā)現課文中的有趣之處,并展開交流。學生也把寓言當笑話來學,一味探尋其中的讓人發(fā)笑之處,不及其他。如,教學《揠苗助長》,教師要求學生找出農夫做事可笑之處,并表演出來。于是,課堂氣氛異?;钴S??墒?,因為缺少深入的思考,學生的體驗是膚淺的,所得是非常有限的,更談不上思想的啟迪。
二是把寓言當成擴寫材料。大多數寓言篇幅短小,語言簡潔平實。一些教師不去思考寓言為何有這樣的特點,并引導學生認識感知它的魅力,反而把寓言當成擴寫材料,讓學生去找擴寫點,在課上進行補寫、續(xù)寫、擴寫練習。能在教材中找到“不足之處”,學生也比較興奮,于是,閱讀課變成了寫作課。在教師的引導、鼓勵之下,學生交流寫作內容時也很興奮,甚至激動——感到自己超越了作者,超越了教材。如教學《揠苗助長》時,有的教師就讓學生在課文中找擴寫點,并進行擴寫練習。于是,學生著力刻畫農夫守望莊稼時的焦急,揠苗時的細心、認真、辛苦,回家后的喜形于色。聽學生讀著內容具體、語言生動的作文,教師表現出的是滿意與滿足,卻不去引導學生反思:作者為何不這樣寫。
為何會出現以上現象呢?是我們教師對寓言缺乏深入的思考與理解,沒有能從文本特點出發(fā)設計教案、實施教學。教學寓言時,以下兩點是必須認識到:
一、貌似荒誕的寓言來源于現實生活
不少寓言故事中主人公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結果十分怪誕,敘述的事情十分離奇,似乎在現實生活中很難見到。其實不然,這些被諷刺的人與事正是來源于現實生活。如《刻舟求劍》中的楚人,不懂事物的發(fā)展變化,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讓人啼笑皆非。生活中墨守成規(guī),不能與時俱進的教條主義者難道少嗎?不少人甚至成為社會變革的巨大阻力。很多寓言出自古人的作品,這說明一些貌似荒誕的人和事從古到今一直存在于生活之中。這些寓言的作者們不但敏銳地察覺到了,而且“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通過短小的故事揭示出來,讓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時掩卷深思,得到警示。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幫學生建立寓言故事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讓他們知道:我們自己一不小心也可能會成為故事中的人,或做故事中的事。只有這樣,寓言教學的人文性才能真正得以體現,也才有可能成為“一種有兒童特點的哲學教育”。
二、內容的呈現形式與表達目的相適應
為什么大多數寓言篇幅短小,語言簡潔平實呢?這其實是由其表達的目的決定的。作者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道理,而不在于鋪陳故事情節(jié)。讀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把握故事內容,明白其中寓意,是作者所要達到的效果。正是這種短、平、快的特點,讓寓言廣為流傳,經久不衰。這對于我們的作文教學,也有很大的借鑒意義。一些教師一味要求學生的作文要內容具體、語言生動。結果,不少孩子的作文語言堆砌,情感虛假,不知所云。其實,小學生學作文,首先應該學習怎么根據自己的目的,把話說清楚、說明白,讓人讀得通,看得懂,然后再去追求具體、生動。學生如果確實具備了較好的語言基本功,教師就要指導他們選擇與寫作目的相匹配的表達方式。因此,我們在教學寓言時,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合適的練習,引導他們感悟或學習寓言表達上的特點,不能讓學生誤以為篇幅短小、語言平實是寓言的缺點。
基于以上思考,我以《揠苗助長》為例,設計教學過程如下:
一、檢查自學,初解課題
1.揭題,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出示自學要求:
⑴自讀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⑵自學生字新詞。
2.檢查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出示生詞:
宋國農夫 十分焦急
筋疲力盡 興致勃勃
納悶 枯死
指名讀,正音。
3.檢查課文朗讀。
請4個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出示:宋國有個 ,因為想讓 ,就把 ,結果 。
4.這個故事的內容,用四個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
。揠苗助長的——揠,意思是 。所以,揠苗助長也就是—— 。
二、入情入境,感知文本
(一)農夫的“急”
1.引導學生說出這是一個怎樣的農夫。(板書:急)從哪一小節(jié)最能看出農夫是個急性子?(出示第一小節(jié))
2.學生自由讀第一節(jié),從這一小節(jié)的哪些詞語特別能看出農夫的急?在下面畫上橫線。
3.交流:為什么畫這些詞?(抓住“天天” “巴望”“總覺得”“一點兒也沒有長”“十分焦急”,引導學生體會農夫的焦急)
4.指導表情朗讀。
5.從第二小節(jié)感受農夫的急。
6.回顧學法,引導學生用先找關鍵詞語,再讀好詞語,然后讀好句子的方法繼續(xù)學習第二節(jié)。
7.交流。抓住 “筋疲力盡”想象農夫累成什么樣兒,引導學生換用四字詞語來說一說,想一想為什么會累成這樣。
8.換位思考。如果你就是手中的一棵小禾苗,你這會兒想對農夫說什么呢?
9.小結。大家比農夫更懂得植物生長的規(guī)律。
(二)農夫的“傻”
1.要求學生思考第三、第四小節(jié)該怎么讀,同桌討論,練習。
2.交流。
(1)理解“興致勃勃”。要是農夫想要告訴兒子:“經過一天的勞動,每一棵禾苗都長高了?!边@句話該怎樣讀?要是他想要告訴兒子:“一天的時間禾苗長高了很多?!庇衷撛鯓幼x?讀出的是不是這個意思?
(2)明白農夫的錯誤行為。過渡:不管農夫是怎樣說的,我們都感覺到,農夫雖然很累,但是,心里卻是喜悅的??墒?,他的兒子卻很——(納悶)為什么?看來,他的兒子也知道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是不可違背的。齊讀最后一節(jié)。
3.體會農夫的“傻”,思考農夫拔禾苗的目的是什么,結果是什么。(板書:枯死了)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用一個字來評價農夫。(板書:傻)
4.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有這樣的人嗎?感受這種現象的普遍性。
三、聯系實際,明白寓意
1.讓學生編故事講一講。
出示一幅果農使用膨大劑導致西瓜爆裂的漫畫。
有個 ,整天想著要讓 ,心里 。
一天,他終于想出了辦法,就 ,給 ?;氐郊依?,他 。
過了一段時間,他到田里一看,發(fā)現 。
小結強調:用了很多膨大劑。瓜農和農夫一樣,是個急性子的人,他們都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結果做了傻事,看來這種現象可真不少!
2.引導學生思考。
讀了寓言故事,還有老師與大家分享的這幅漫畫,結合我們生活中許多急于求成的事例,你有什么收獲?
3.小結,升華感悟。
看來,禾苗有禾苗的生長規(guī)律,西瓜有西瓜的生長規(guī)律,孩子有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
四、復述故事,作業(yè)鞏固
1.復述故事,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Key words】Characteristics; Teaching methods; Medical English
一、醫(yī)學英語的特點
與公共英語相比,醫(yī)學英語詞匯的特點是難拼、難讀、難記、難學。該特點使得學生對醫(yī)學英語詞匯的學習望而生畏,缺乏學習積極性和信心,甚至產生畏難情緒,喪失了興趣。“不喜歡、不重視”是大多數學生對醫(yī)學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大多數學生感到醫(yī)學英語難學,這是由于以下幾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醫(yī)學詞匯難讀難記,單詞字母多,拼寫長,使學生望而生畏;二是詞匯量大,涉及醫(yī)學的專業(yè)詞匯既多又陌生;三是學生詞匯知識基礎薄弱,對詞匯學知識接觸較少,因而不太懂得把學過的詞匯進行有意識的歸納、類比;四是醫(yī)學發(fā)展迅速,新詞不斷出現,詞匯數量還在與日俱增。筆者醫(yī)學英語教學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二、提高醫(yī)學英語教學效果的方法
1.加強醫(yī)學背景知識學習。醫(yī)學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也應當適時為學生補充背景知識,以幫助學生理解詞匯,從而提高學生對醫(yī)學英語詞匯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放醫(yī)學英語視頻,圖文并茂,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醫(yī)學術語的含義。這一點就要求醫(yī)學英語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臨床專業(yè)知識,因此,醫(yī)學英語詞匯課教師最好是由既精通醫(yī)學又精通英語的復合型人才擔當。
2.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教學。多媒體的使用可以更加簡單、直觀地講解復雜的醫(yī)學問題。充分利用圖片和視頻材料等多種素材,教學課件做到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在講授過程中提供多種感官刺激,避免出現枯燥的課堂氛圍,增加學習興趣和增強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教師結合講授的內容可以從網絡下載相關的文字、圖片、影像等,可以拓展教學內容,同時也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比如在講授“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時,授課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 “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圖解或視頻,使教學內容生動有趣,這樣學生可以充分理解該醫(yī)學術語。教師還可以推薦一些國內外優(yōu)秀的醫(yī)學英語在線網站和在線醫(yī)學期刊雜志(如:Pubmed,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JAMA等,使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詞匯學知識在實踐中鞏固加深。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中國的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某人對一件事情產生了濃烈的興趣,那么他就會主動去做。學生學得怎么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有無興趣和求知欲望,而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則要靠教師有效地激發(fā)。那么怎么才能讓學生對醫(yī)學英語詞匯產生興趣呢?在醫(yī)學英語詞匯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利用規(guī)律來學習醫(yī)學英語詞匯的能力。當遇到較長單詞可以利用構詞法的特點,去記憶專業(yè)詞匯,擴大詞匯量。例如: “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食道、胃、十二指腸鏡檢查”這一單詞雖長,但可以將其拆分為esophago-(食管)、gastro- (胃)、duodeno-(十二指腸)、-scopy(檢查) 四部分來記憶,這樣就化難為易了。理解后再記憶提高學習效果,不易忘記。此外,課堂上,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醫(yī)學英語水平制定學習目標。學習任務的難易程度可影響學習動機和效果。如果目標定得過高,學生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難情緒。另外,教師應以滿腔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利用語言節(jié)奏的輕重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豐富變化,并配合適當的體態(tài)語言等,來激活課堂的氣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穩(wěn)定和持久的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生對醫(yī)學英語詞匯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之愿意學、有興趣學。
4.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醫(yī)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如果一個一個講解單詞,學生在課堂上感到枯燥無味。課堂教學應為互動式的。課堂上不應該只是學生配合教師上課,而是要始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敢于開口,樂于實踐,從知識的傳授向對能力的培養(yǎng)過渡。因此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就某一專題自己去尋找資料、準備材料,并上臺演講。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知識的掌握也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記得更牢固,從而對學習更有興趣。
審美感知是對美學因素的直觀把握,這是審美教育的基礎,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感受到數學美的存在。
1.充分展示數學內在美
一方面教者要正確駕馭教材,充分挖掘數學學科自身的內在“美”,另一方面要通過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展示這些誘人的“美”,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感知數學自身各種形式的“美”。如教學“循環(huán)小數”時,借用多媒體不停地跳躍并延伸“1÷3”和“60.2÷33”計算結果小數中“重復出現的數字”,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感受這類數的結構美和無限美;教學生用簡便方法書寫0.33……、1.82424……,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簡潔美。
2.充分展示教師形象美
教者也是學生的審美對象之一。教師的數學審美意識、審美情感、審美涵養(yǎng)、創(chuàng)新素質,會在潛移默化中喚起學生對美的熱烈追求。試想,如果一教師數學教學語言不精煉、不嚴密,甚至詞不達意,或者板書混亂、毫無計劃、毫無條理,那么,不但不能很好地體現教學內容,而且也影響到數學教學的完美。
二、依據審美情感性,讓學生體驗數學美
審美活動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審美感知與情感體驗總是交融在一起的,感知是體驗的前提,而情感體驗是審美心理中最普遍最活躍的因素,對感知起著促進作用,所以體驗是數學美育的必要任務。
1.審美情感的準備
當人以審美的態(tài)度對待外界事物的時候,他就容易體驗到對象的美,沉浸在物我交流的愉快心情中。數學的學習過程既是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求索數學思想方法的抽象過程,也是學生感受、體驗、領悟數學美的教育過程,數學語言的誘導、情境的感染,可以使學生經常性地處于審美的準備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審美期望。這樣,審美情感的準備,就為審美活動提供了足夠的動力。
2.教師情感的感染
在讓學生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教師自身的情感對誘發(fā)和深化學生的內心體驗起著極為重要的導向和催化作用,這是由情感的感染性特點所決定的。教師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神態(tài)、表情、語言、動作等因素表達出來,形成一條和數學教學內容相吻合的情感曲線,能在不知不覺中轉移到學生身上,使他們擁有體驗數學美的良好情感狀態(tài)。
3.數學應用美的滲透
不同的人應用相同的數學概念和方法研究不同的事物,不相同的事物又都服從于同一數學規(guī)律,這充分體現出數學的應用美。在教學中.教師若能經常補充一些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實際問題,必將使學生對數學和數學美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三、依據審美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追求數學美
創(chuàng)造美是審美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小學數學美育中主要體現為學生不斷地去追求數學美,其追求數學美的形式主要表現為:
1.主動的發(fā)現
發(fā)現美,也是審美創(chuàng)造性的一種表現。數學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因素,教者在教學中,要重視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明確地讓學生處于審美主動地位,引導學生調動自身情感和表象的積累,參與審美對象的交流,讓學生發(fā)現數學教材中的美,讓學生投入自己的全部心靈,主動地感知和理解。
2.恰當的表達
審美的創(chuàng)造性,還表現在對審美感受的恰當表達上。比如,通過“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的教學,讓學生會正確流利地講述“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都是計量單位,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這樣的計數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計數單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數位?!边@種是“秩序、勻稱與明確”的形式美法則。
3.豐富的想象
數學審美離不開想象,想象在數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在講授利用圓的內接多邊形面積的極限來求圓的面積時,可結合我國魏晉時代數學家劉徽首創(chuàng)的“割圓術”:“割之彌細,所失彌少;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边@說明劉徽想到了事物的無限可分性,并認識到了在一定條件下無限可以向有限轉化,這在當時是一種多么新奇美妙的數學思想啊!
4.初步的創(chuàng)造
小學生追求數學美的最高境界應是初步的思維創(chuàng)造。如下例“簡便運算”的教學:
(1) 9999×1200 (2) (125×74+125×66)×8
=(1000-1)×1200 =125×(74+66)×8
=1200000-1200 =125×140×8
=1198800 =140000
關鍵詞:英語口譯;特點;教學方法
一、引言
伴隨著中國國際化進程的日益加快,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活動也日益頻繁。大學針對英語專業(yè)開設口譯課程的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精通漢英兩種語言,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能夠流利的進行英漢互譯的涉外人才。因此,大學英語口譯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這種人才的任務以滿足我國日益增長的各種對外交流活動的需要。目前,社會及市場對口譯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市場需求定位也越來越高??谧g人才的培養(yǎng),尤其是高規(guī)格口譯人才規(guī)范化培養(yǎng)已經迫在眉睫。而很多大學英語口譯課程仍然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上,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夠明顯。因此,筆者試圖通過分析英語口譯的特點和原則,談談自己對口譯課堂的一些教學方法的認識。
二口譯的特點
口譯是一項很特殊的語言交際活動。說其特殊是因為口頭翻譯工作有以下突出特點。
1、即席壓力性。口譯是一種不可能預測的即席雙語傳言活動??谧g人員需要在準備有限的情況下,即刻進入雙語語碼切換狀態(tài),進行現時現場的口譯操作?,F場氣氛壓力大,特別是有的口譯場面非常嚴肅莊重,如國際會議和外交談判。正式場合的嚴肅氣氛會給經驗不足的譯員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緊張的情緒會影響譯員的自信。
2、立體綜合性??谧g是一種綜合運用視、聽、說,讀、寫等知識和技能的語言操作活動。譯員必須具有觀察捕捉說話者的臉部表情、手勢體姿、情緒變化等非語言因素的能力;能夠耳聽會意各種帶地方口音以及不同語速的話語的能力;能用母語和外語進行流利而達意地表達能力;在口譯過程中能進行快速筆記、快速理解的能力。口譯屬一種立體式、交叉型的信息傳播方式。
3、內容的繁雜性。譯員的口譯范圍沒有限界,內容可以上至天文,下及地理,無所不涉,無所不包,繁雜無限??谧g的服務對象是各界人士,來自各個階層、各行各業(yè),有著不同的教育文化背景,在交際過程中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將自己所熟悉的專業(yè)知識表達出來,這是譯員無法回避的現實。譯員必須是一名通曉百事的雜家。
4、個體操作性。譯員屬單一的個體工作者,其勞動具有很強的獨立操作性。口譯需要當場、即時完成,譯員通常聽到的是只講一次、不再重復的話語,他在正確理解的同時必須立即獨立地進行一次性的翻譯。通常譯員在整個口譯過程中基本上是孤立無援的。譯員必須隨時獨立處理可能碰到的任何問題。在口譯過程中,一般情況下譯員受時間的限制不可能查詢工具書或有關參考資料,不能在現場向任何專家、學者請教,也不能頻頻打斷說話者,要求對方重復自己所講的內容,解釋其中的難點。
5、跨文化交際性??谧g作為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不是從原旬到譯旬的譯碼,而是接收原句后必須經過信息概念轉化,才能以譯語表達原語的意思。口譯的模式由三大塊組成,左邊是原語輸入,右邊是譯語輸出,中間連接左右兩邊的是信息概念轉換。
三口譯的原則和教學方法
口譯教學目的為培養(yǎng)具有雙語轉換能力的合格的譯員。鮑川運(2004)認為有四個標準可用來評判譯員質量,即意思準確(Meaning)、條理清楚(clarity)、選詞恰當(Diction)和表達得體(Presentatlon)。這就要求口譯員不但要掌握相關的口譯知識和口譯技巧,還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法國著名口譯學家賽萊斯科維奇指出,口譯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口譯技能意識,應以技能訓練為主,語言訓練為輔(劉和平1994)??谧g技巧和技能包括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即席反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力理解能力和短時記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梅德明(2003)認為一個人的口譯能力不完壘等同于語言水平加翻譯技巧,而是現代社會跨語言交際活動中譯員的雙語能力、翻譯技巧和個人翻譯素質的綜合體現。因而在教學實踐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深諳跨文化交流時應遵守的國際準則和國際慣例。根據以上對口譯特點的分析和口譯原則的探討,筆者將結合自己的研究和實踐,針對口譯教學方法分述如下。
1、心理承受和即席反應能力訓練。
口譯工作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從事口譯的人員除必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外,還需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在通過各種多樣化的授課形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外,場景式的訓練則不失為讓學生體驗在壓力下訓練口譯能力的另一方“良藥”,如此刺激使其感知力敏銳、思維括躍、想象豐富,發(fā)揮出學生的智力和主觀能動性,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切『練邏輯思維和應變能力。很多學生在有足夠筆記的情況下,句子卻始終翻譯不出來,間或有明顯關鍵詞搭配錯誤的情況,甚是遺憾。去除緊張和欠缺語法知識的因素以外,這種問題很大程度上出在學員缺乏一定的應變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基于這種考慮,在教學中要經常讓學生做諸如:斷詞組句、語句轉述的訓練,以期轉換學生固有的“一個蘿卜一個坑”思想,鼓勵學生一詞多譯,一句多譯,同時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變通難句靈活搭配的習慣,不至于在關鍵時候“死機”。
2、聽力理解和短時記憶能力訓練。
由于口譯在短時間內經歷三個轉換過程:從原語的語言符號到內容的轉換一一即理解(Comprehension){從內容到記憶的轉換——即記憶(Memorizmg)I從記憶到表達的轉換一一即用譯語表達原語意思(Reformulation),因而在日常的口譯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視、聽、說、讀、寫的綜合性語言操作能力??谧g的最初過程是從聽開始,然后大腦進行解碼。因而第一階段的聽力理解過程至關重要。心理學家研究人的短期記憶只能保持20-30秒,而在口譯過程中,譯員要翻譯長達幾秒到十幾分鐘的內容,因此要注重學生的聽力訓練,苦練基本功。平時堅持收聽收看英語廣播、新聞、電影、電視等,注意收聽不同英語口音的錄音材料,同時課堂上進行短期記憶的訓練包括對原語的復述、概括大意、形象記憶、邏輯記憶、連鎖記憶、描述等;還要訓練學生會作筆記以幫助記憶??谧g筆記切忌求全,用簡單的字、詞或符號將講話的要點用極快的速度記錄下來,達到提示翻譯的目的;可以使用大量常見的省略語和簡單的速記符號。筆記技能形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模擬臨場訓練。筆記的課堂教學應避免大段的理論講解,而應強調模擬臨場,讓學生在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里多做仿真練習。在仿真練習中,教師可穿插講解并示范口譯筆記基本方法,筆記常用的符號、略語和記錄格式等。
3、表達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訓練。
語言能力是應用技能訓練開展的前提,而對于口譯來說,理解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更是語言能力的一個重要體現。這一環(huán)節(jié)開展的得當與否也直接影響到以后的技能訓練。這一環(huán)節(jié)訓練的側重點在于對于學員在文章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上。可以通過多類型(如介紹言語類、演講言語類、禮儀言語類等)材料的翻譯及閱讀理解和綜合復述(如根據原文轉述、定題
自述等)來訓練學員掌握在不同語言環(huán)境下的語言結構與詞匯的特點。此環(huán)節(jié)筆者認為適宜在口譯專業(yè)課程正式開始前的半個學期開始,在授課過程中,對必要的語言表達方式、結構、各種語言難點等進行操練都是適宜的,兼可幫助學生獲得許多主題知識。
古德諾夫在《文化人類學與語言學》中是這樣論述語言和文化的關系:“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的文化的一面,語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語言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其特征表現在:它是學習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獲得整個文化?!?許永梅2008)因此在口譯教學中應該重視學生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在日常教學中應適時地融入稱呼、介紹、寒暄、問候、訪問、宴請、送禮、告別、聚會、交友等文化因素的講解,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不僅要注意語言形式的正確性,還要重視語言運用的恰當性。以及熟悉這門語言的文化背景,理解這種語言的高雅,注重運用俚語、詼諧、夸張、婉轉等修飾方法,注重文化差異在不同語域中的表現。
在掌握一定的口譯知識和口譯技巧的基礎上,應培養(yǎng)學生掌握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的知識。學生要力求博覽群書,擁有廣博的知識,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一名“雜家”。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著重加強學生的自身素質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谧g員作為國際間文化交流的使者,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應該遵循國際間的規(guī)則,如保密、公正、按時、準確、尊重客戶、公平交易等。
關鍵詞:語法翻譯法 模式 特點 現狀 應用
1.語法翻譯法理論與教學模式
語法翻譯法最早出現于18世紀晚期的歐洲。當時人們的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學習書面的拉丁語,閱讀文學作品,并通過對拉丁語語法的邏輯分析、語法規(guī)則和詞形變化的記憶來鍛煉人的心智。該法的最早倡導者是德國學者麥丁格(Johann Valentin Meidinger)和費克(Johann Christian Fick)(鄭紅蘋,楊旭,2006)。這種教學方法提倡用母語教授外語,在教學中以翻譯和語法教學為主,以語法學習為主要方式,強調機械練習和語法的中心地位。語法翻譯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和翻譯能力,在教學中注重語法規(guī)則與詞匯的記憶,主要運用母語教學,并以母語為參照系統(tǒng)(Stern,1999),通過大量的翻譯練習和背誦語法規(guī)則來掌握外語,不重視發(fā)音和交際技能的培養(yǎng),積極運用目的語機會少。
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的目標是要準確、快速地閱讀和翻譯用目的語所寫的文章,教學的內容是語言知識。主要課堂活動是逐字逐句朗讀課文,分析講解文中詞義、語法形式和句子結構,并做翻譯。語法翻譯法的教學模式:閱讀-分析-翻譯-講解-背誦(羅立勝,石曉佳,2004),通常采用三段式教學:講解(翻譯)-領讀-做練習(明樹杰,2004)。課堂上先閱讀課文,然后對課文以及句型進行語法分析,圍繞句子的結構、語法現象、以及兩種語言的逐句翻譯、講解。學生熟背單詞和語法規(guī)則,以語法規(guī)則為準繩,分析課文中的語言現象,以母語為基礎理解課文內容。語法翻譯法主張在外語教學中通過理解和記憶語法知識來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磨練學生意志。通過語法分析和外語與母語互譯,來充分理解原文作品內容,實現外語學習(明樹杰,2004)。該法強調語言學習要記住語法規(guī)則和詞匯,通過在練習和翻譯中仔細研究并練習使用,使記憶牢固。
2.語法翻譯法的特點
2.1優(yōu)點
語法翻譯法需要學生分析和記憶語法規(guī)則、背誦詞匯,從而達到鍛煉學生思維和記憶能力的效果。英語在我國是一門外語而非第二語言,目的語環(huán)境的缺乏使得學生不可能大量獲得真實的語言輸入。加之學生課堂學習時間有限,也不可能有充足的時間接觸和模仿語言。中國缺乏語用和社會交際的具體語境和場合,缺少目的語語言環(huán)境的保障,無論在聽說還是閱讀量上都達不到自然習得的程度(張麗華,2003)。而語法翻譯法思維嚴謹,操作方便,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實現學生課外學習語言的要求。語法翻譯法以閱讀為主要教學目的和訓練手段,有助于學生掌握良好的外語學習習慣,形成穩(wěn)固的自學能力,還有助于拓寬知識面,提高文化修養(yǎng)。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qū)之間發(fā)展極不平衡,基礎教育投入不足,教學設備落后,師資力量薄弱,語法翻譯法能彌補這些不足,很好的適應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學情況。特別是在農村外語水平不高、師資條件差、班級偏大的情況下,由于語法翻譯法對教師英語能力要求較低,教師可以用母語講授教學內容,采用母語與外語對比的方式進行教學。語法翻譯法實施方便,一塊黑板,一盒粉筆,一本教材就可以滿足語法翻譯法的教學要求(張麗華,2003)。
目前考試仍是我國測試學習者英語水平的主要手段。四、六級考試、考研都涉及語言知識點,語法翻譯法能很好地滿足學生應試需要,短時間提高學生英語成績。
此外,語法翻譯法有助于學生掌握外語知識結構,并將外語知識結構內在化,從而提高語言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它有助于學生正確區(qū)分母語與外語各自的基本特征,從而使學生具有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由于語法翻譯法強調對語言點、詞匯和語法結構的教學,在長期的外語和母語對比過程中,語言學習趨于嚴密、精確,保證了學生對詞、句、篇、章的理解,使知識牢固地印在學生記憶中,使學生能準確地使用外語。有助于學生從語法結構上深入獲取語言信息,從而牢固地掌握外語的運用方法。
綜上所述,語法翻譯法不僅使用方便,不需要過多的語言設備,便于控制教學進程,測試方法直觀,教學成績見效快,還能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系統(tǒng)的語法知識,使學生達到較高的閱讀和翻譯水平。同時,采用母語講課既減輕教師壓力,又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
2.2缺點
語法翻譯法的缺點主要是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師以“教”為主,課堂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實踐機會少(Brown,2002),教學方式單一,教學過程機械枯燥,教學步驟固定不變,課堂氣氛沉悶,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語法翻譯法要記憶大量枯燥無序的語法規(guī)則和詞匯,并過于追求語言的準確性,讓學生感到疲憊和厭倦(Brown,2002)。同時,教師用母語進行授課,不利于營造目的語環(huán)境。
由于語法翻譯法過多注重語法規(guī)則的分析講解和翻譯練習,而不重視交際技能(特別是聽說技能)的培養(yǎng)(張麗華,2003),忽視了必要的語音和語調教學,忽視了學生口語交流的需求,從而妨礙了學生口語能力的發(fā)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語法翻譯法過于強調語言的準確性,使得學生在說話之前會猶豫不決,從而降低語言的流利性。由于語法翻譯法過于強調語法規(guī)則,忽視語言技能,忽視語言發(fā)生的語境,使得學生在真正的交際場合中無法正確使用所學詞匯和語法規(guī)則。同時,該法過分強調翻譯,單純通過翻譯手段教外語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和交際的能力。
3.語法翻譯法的現狀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大家逐漸意識到語法翻譯法的不足,并有意識地對該法進行改進。語法翻譯法已經從最初的只注重語法和翻譯的教學模式逐步過渡到以文字為依托,聽說讀寫齊頭并進的教學模式。由于語法翻譯法具有使用方便,便于控制教學進程和測試方式直觀、教學成績見效快等優(yōu)點(張麗華,2003),目前在我國的外語教學中仍普遍使用。加之我國各地教學狀況差異較大,在師資、生源、硬件設施條件較差的地方,語法翻譯法更是受歡迎。束定芳(1996)也指出,“人們重新強調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并不是要回復到傳統(tǒng)的語法教學模式中去,而是要強調培養(yǎng)學習者的語法意識,但不贊成通過機械的句型操練達到這一目的?!?/p>
但是在當前的英語教學中,回避語法教學的現象也普遍存在。無論是大學英語還是專業(yè)英語的教學大綱都強調要加強學生的交際能力,強調盡快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改變“啞巴英語”的現狀,從而導致部分教師片面追求口語的流利性,降低了語言的準確性。同時,教材對語法知識系統(tǒng)介紹少或者過于簡單,使得教師在教學中不重視語法或回避語法講解。學生對語法知識了解太少,語法知識薄弱。并且語法知識繁瑣而枯燥,學生是很難自學掌握語法系統(tǒng)的,必須依賴教師的講解和引導,讓學生形成語法結構框架。語言學家比較一致地認為,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應該包括四個方面的要素: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話語能力,策略能力(梁紅蘋,楊旭,2006)。語法能力是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言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法能力的培養(yǎng)不應該與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對立。
4.如何巧妙應用語法翻譯法
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若不重視聽說訓練,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差,語音語調不純正,外語交際能力差。語法是對語言規(guī)律的歸納和總結,學好語法能幫助學習和理解,強化記憶和系統(tǒng)化語言知識,對于任何一種語言來說都是事半功倍的。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實現聽說讀寫并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為主,輔以適當的語法教學。如采用交際教學法與語法翻譯法相結合的模式,取長補短,把兩種教學法的優(yōu)點結合起來,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景,選擇使用適當的折中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2)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對象以及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的選擇。如教授聽力時,可以在強調聽懂的基礎上,給學生以適當的語法分析、解釋,將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所聽文章內容,提高聽力教學效果。
3)在實際語法教學中,引進相應的語言情境,變枯燥為形象,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授時態(tài)過程中,教師可以輔以形象的圖表,或設置相應的語境,讓學生真實體驗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的異同。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發(fā)揮想象,自己創(chuàng)造相應的語境,提高語法在實際交際環(huán)境中運用的準確性。
語法翻譯法作為目前最古老的教學方法,雖然有其不足的地方,但是如果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能夠結合其他教學法,加以巧妙運用,取長補短,也能取得好成績。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沒有一種教學法是萬能的。語法翻譯法雖然有其不足的地方但也有其不可抹殺的優(yōu)點。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語法翻譯法的優(yōu)缺點,結合其他教學法,取長補短,根據實際的教學條件,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采取相應的教學法,實現教學法的最優(yōu)組合,提高英語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H. D. 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2]H. H. Stern.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3]束定芳. 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4]韓新民.外語教學法[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5.
[5]舒白梅.外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鄭紅蘋,楊旭.語法翻譯法再認識[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3):131-134.
[7]羅立勝,石曉佳.語法翻譯教學法的歷史回顧、現狀及展望[J].外語教育,2004,(1):84-86.
學校成立藝術教育領導小組,校長任組長,教導處下設專門的藝術教研組,以加強對藝術教師的管理,定期開展藝術活動,以研究和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藝術教育網絡的構建不僅為藝術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了保障,使之進一步規(guī)范化,也在全校形成全員德育,全員育人的組織保障。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充分挖掘教師的藝術教育潛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美的心靈的傳播者,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與教師有直接關系,因此,培養(yǎng)我們的教師隊伍,加強隊伍建設尤為重要。我們認真學習《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規(guī)劃》《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guī)程》,在藝術類教師的培養(yǎng)上我們堅持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選送教師外出學習,積極引進優(yōu)秀藝術類教師,為了盡快提高我校藝術教師的素質,學校決定藝術教師寒暑假可不參加任何形式的培訓,專門進行藝術培訓和進修,極大地提高了學校藝術教育的工作熱情和水平。目前學校共有藝術類專職教師3人,兼職教師10人。
三、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美
廣大教師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藝術美。我們初步把課堂教學藝術劃分為教學設計藝術化、板書設計藝術化、情境創(chuàng)設藝術化、教師語言藝術化、教師著裝及表演藝術化,學校已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我校教學特色的教師隊伍。例如:在器樂課上教學《阿佤人民唱新歌》過程中,先讓學生欣賞優(yōu)美的云南民俗風情畫卷,再欣賞著名歌唱家關牧村老師演唱的歌曲和葫蘆絲獨奏曲,最后讓學生學唱歌曲,上臺表演,從而體會阿佤人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在素描課上,教師首先將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特別是能力目標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明白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將培養(yǎng)哪些能力,然后通過示范講解讓學生理解作品,最大限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過程中,采用合作形式消除學生恐懼心理和失敗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樂學能力。完成作業(yè)后,讓畫的較好的同學上臺展示,增強了成就感和榮譽感。不僅如此,學校還要求其他教師在課堂上也要因地制宜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美。
四、貼近學生實際,開發(fā)藝術教育校本課程
為了進一步使藝術課規(guī)范化,學校制定了校本德育課程管理制度,要求每一位教師在上課時都要讓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的培養(yǎng)目標,教導處在組織開齊、開足、開好藝術課程的同時,將校本課程納入教學計劃。目前,我們開設的藝術課程有素描、國畫、毛筆書法、硬筆書法、二胡、葫蘆絲、電子琴、舞蹈等。校本課程同其他課程一樣,要求教師認真?zhèn)湔n、上課、反思,上課前必須進行點名,檢查學具,學校領導不定期推門檢查,各藝術課教師定期進行成果匯報,并將優(yōu)秀學生的作品向相關刊物積極投稿,或者張貼在校內櫥窗欄上。
學校鼓勵教師充分利用校內外多樣化的教育資源,摸索出一條屬于自己風格的教學之路,使校本課程成為我校最具有特色的、充滿活力的亮點。課程內容的設置上,要求教師首先編寫三年規(guī)劃,有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各學年教學內容要銜接,有梯度,相互組合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和系統(tǒng)。如在書法課上,其教學內容包括執(zhí)筆姿勢、基礎知識、基本筆劃、間架結構、書法欣賞等,通過各學段的學習,最終培養(yǎng)寫規(guī)范字,寫好字,以及勤奮樂學、堅韌頑強、吃苦耐勞等良好品質。
為確保藝術教育校本課程的順利實施,我們還制定了統(tǒng)一的課程實施綱要,其中包括課程名稱、授課年級、教學內容和學時、時間安排、目標和要求、教學評價與反思、對藝術教師的考核及對學生的評價等。根據此安排,七、八年級每周上兩節(jié),九年級每周上一節(jié)。在此基礎上,我們編寫了藝術教育的校本課程研究系列教材,并將我校師生的優(yōu)秀作品編輯在后,發(fā)表了藝術教育的校本課程研究系列論文,總結出“引領———實踐(參與)———交流(展示)”的藝術教育的校本課程教育活動模式。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教育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
1.學校每年舉辦藝術節(jié)一次。
2.定期開展藝術小組活動,每學期舉行現場的繪畫比賽一次,聲器樂各一次等。每月對學生特長展示一次。
3.組織學生參加國家、省、市、區(qū)各級藝術節(jié)、文藝匯演和書法繪畫競賽、青少兒書畫大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