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11-06 11:03:0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勞動教育的缺失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摘 要: 學前教育是高職院校開設的重要專業(yè)之一其為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質量、呵護兒童茁壯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從高職院校教學現狀分析,一些高職學生表現出職業(yè)責任淡薄、勞動意識缺失的特征。結合新時期高職院校辦學目標,進一步結合專業(yè),開展高職生勞動教育課程已經成了當前的重點教學任務。本文從高職院校教學特點出發(fā),結合學前教學專業(yè)教學實際情況,對基于職業(yè)素養(yǎng)的高職學生勞動教育課程進行探究。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學前教育 勞動教育課程
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yǎng)技術型應用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同時社會崗位對人才的勞動素質提出較高的要求。高等職業(yè)教育在讓學生掌握技能的同時,需要擁有更高的勞動素養(yǎng)。學前教育是高職院校開設的重要專業(yè)之一,其為提高我國學前教育質量,呵護兒童茁壯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勞動素質作為高職院校學前專業(yè)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其現狀還有待改進。
一、一些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勞動課程教學現狀
1.一些學生責任意識淡薄
由于學校、社會、家庭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使得現階段學生勞動能力下降,責任意識淡薄。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我國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在就業(yè)過程中暴露出崗位適應能力弱、崗位責任意識淡薄等問題。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的溺愛,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應的鍛煉,表現出生活自理能力弱的特點。另外,在當前高職學生生活環(huán)境中,由于高校后勤服務社會化,給大學生生活提供了大便利,但同時滋生了學生的懶惰思想,例如:食堂就餐基本實行餐廳花管理,學生吃完東西直接把餐盤往餐盤回收處一放就走人。加上受到偏頗教育觀念的影響,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了一種重視專業(yè)技能課程、輕視勞動品質培養(yǎng)的教學格局,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勞動素質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具體表現為一些學生不喜歡勞動,輕視體力勞動,把專業(yè)技能、文憑獲得作為奮斗的唯一目標和最終追求,甚至厭惡和逃避勞動,缺乏對勞動人民的情感,不懂得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等等。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都認為勞動是很辛苦的,近48%的人不喜歡勞動或拒絕勞動,部分學生不喜歡勞動甚至厭惡勞動,看不起清潔工人或勞動的學生。剛畢業(yè)的一些高職學生找工作,在選擇企業(yè)的時候不是以單位發(fā)展前途適不適合自己為標準,而是以“工作越清閑越好,工資待遇越高越好”為標準。“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不勞而獲可恥”的勞動觀念正面臨挑戰(zhàn)。
2.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成果不佳
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成果不佳的原因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呈現出重視專業(yè)技能課程、輕視勞動品質培養(yǎng)的教學格局,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高職勞動教育課程中,學生學習態(tài)度往往消極散漫,認為勞動教育課程沒有意義;甚至一些教師未對勞動教育課程加以重視,認為勞動教育課程可有可無。二是教學體系存在缺陷,教學內容單一,沒有融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教育方式過多靠學生在掃地、擦窗戶中領悟。對于這種簡單乏味的勞動教育課程,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喪失熱情,更談不上從參與中獲得勞動素養(yǎng)。據問卷調查統(tǒng)計,69.8%的學生認為目前開設的勞動課程內容形式都過于單一,不能起到勞動教育的作用;50.2%的學生對目前開設的勞動課程的教學方式感到不太滿意;58.6%的學生希望勞動課程內容向更豐富有趣的方向發(fā)展。甚至在部分高職院校中,將勞動教育課程等同為崗位實踐,安排學生進行一些基礎操作,這種單調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設置使得高職勞動教育課程枯燥無味,長期發(fā)展下去難免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三是勞動教育課程管理體系尚未健全。高職勞動教育課程分為理論和實踐教學兩個方面,其更傾向于實踐教學。然而我國高職教育發(fā)展實踐較短,相關的管理制度、實踐體系還不夠完善,校企合作項目不足,使得很多勞動實踐教學課程難以開展。
二、基于職業(yè)素養(yǎng)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探究――以貴陽幼高專為例
1.強化師生對于高職勞動教育課程重要性的認識
當前高職院校勞動素質培養(yǎng)的相關內容較為匱乏,勞動素質在目前很多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中]有占有一席之地,被排斥在課程體系之外,關于大學生勞動價值觀的教育、勞動精神的教育則是散落于各門課程教學之中,泛泛而談,內容甚少?!吨袊逃母锖桶l(fā)展綱要》指出:“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的教育,是實現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勞動教育列入教學計劃,逐步做到制度化、系列化?!辟F陽幼高專按照要求,把勞動素質培養(yǎng)納入教學教育計劃,并把其作為一門必修課進行考核。規(guī)定學生在每年必須修夠一定學時的勞動課學分,勞動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成為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
貴陽幼高專開展高職勞動教育課程首先讓師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要性,做好這一點工作,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出發(fā)。教師要擬訂相應的勞動課程教學計劃,以具體教學目標的形式量化勞動教育課程教學。教務處制定相應的獎勵制度,對于完成教學任務較好的教師給予獎勵,以激勵教師切實開展好勞動教育課程相關教學工作。對于學生而言,需要培養(yǎng)其責任意識,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未來,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向學生闡明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要性。
2.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并不是任何勞動都能教育人,只有那些按照教育原則組織的、作為教育過程總的體系的一部分的勞動才有教育意義。貴陽幼高專完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從兩個方面考慮,即勞動教育課程教學體系和管理體系。對于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而言,勞動教育課程體系規(guī)劃為兩個部分――共同勞動課程教育部分和專業(yè)勞動課程教育部分。貴陽幼高專共同勞動教育部分安排學生參加學校的勤工儉學、社會活動(調查、志愿者等),通過這些公共勞動教育,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在校生平均每學期要以分散或集中方式參加勞動課程學習,有專門的課程表、有專門的機構、有指導教師、有相關配套的規(guī)章制度,并以必修課學分制進行規(guī)范。專業(yè)勞動課程教育部分充分考慮到學前專業(yè)學生的學習需求,堅持以實踐為主,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延伸到勞動實踐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專業(yè)勞動教育課程開始之初,教師規(guī)劃好專業(yè)勞動教育課程實施方案,以現場感受(組織學生定期參觀幼兒園,與幼兒親密接觸,感受其日后的工作環(huán)境)、教育模擬(教師模擬幼兒環(huán)境,學生客串幼兒角色、家長角色等,鍛煉學生的知識遷移應用能力)為主,讓學生了解幼兒園各年齡段教學班的全日教學活動內容及幼兒園的工作性質與過程。完善勞動教育課程評價制度,增加勞動教育課程所占學分比重,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完善課程管理體系將勞動課程納入高職教育實踐教學的范疇,不斷完善校企合作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勞動實踐機會。同時,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校方構建一套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明確相關人員的管理責任,督促其履行好管理義務,保障勞動教育課程的安全性。
3.加大對勞動教育課程的投入力度
高職勞動教育是提高高職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為了保障相關教學工作的穩(wěn)定開展,貴陽幼高專提高對勞動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加大對勞動教育課程的教學投入。學校相繼建立蒙臺梭利教學、兒童閱讀等多個實訓中心,建立系統(tǒng)、全面的操作平臺,模擬相關專業(yè)的崗位操作模式,組織學習在實訓平臺上進行勞動實踐。勞動教育是關系到學生就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擁有教學必需的軟硬件設施),才能保障勞動教育課程教學取得顯著教學成果。
綜上,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勞動教育課程對于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勞動教育必須結合高職教育的特殊性和學生實際情況,緊密圍繞學前教育專業(yè)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對勞動的重視程度,加強其勞動技能的培養(yǎng),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適合高職教育特點的勞動素質培養(yǎng)的新方式、新方法,才能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出真正德才兼?zhèn)涞母呒寄軕眯腿瞬拧?/p>
參考文獻: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不少學生勞動意識淡薄,不愿吃苦,怕累怕臟,遇到勞動任務推諉阻塞,不愿意主動承擔,生怕吃苦受累,而且此種情形有愈演愈烈之勢。該如何端正初中學生的勞動觀念,并對其進行良好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呢?
一、 初中生勞動觀念淡薄的主要表現
1.遇到任務挑肥揀瘦,能躲則躲
班級內任務有大有小,有輕有重,安排值日表時不可能真正做到“人人平等”。每次分派任務,不少學生都會挑東揀西,要么就推諉,能躲就躲。那些承擔繁重、掃尾任務的學生,不但不會得到同學的欣賞,還會被認為是傻帽。
2.沒有勞動意識,對任務敷衍了事
在進行勞動值日時,常常會有學生將自己負責的清潔任務完成之后,丟下勞動工具就走了。根本不考慮清潔區(qū)是否干凈,能否達到清潔的標準和效果。甚至有學生對勞動委員的檢查不以為然,執(zhí)意不改。等到勞動任務完成,整理勞動工具的時候又敷衍了事、隨便亂放,或者干脆就扔在原地,或者一片凌亂地堆積在教室里。有些學生雖然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但因為懶于動手,就故意找理由撒謊說自己忘記了。在教師和班干部的追問下,一臉無辜,好像自己根本就沒有任務一樣。 有的學生值日不做分內的勞動,而強行攤派給其他的學生;更有甚者,竟然拿著父母的血汗錢,雇同學幫自己打掃衛(wèi)生。
二、 初中生勞動觀念淡薄原因分析
初中生勞動意識淡薄,沒有勞動習慣,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這和家庭教育有關。家庭是培養(yǎng)學生的天然學?!,F在的很多農村中學生,父母在外地打工,爺爺奶奶等來撫養(yǎng)或者監(jiān)護,隔代教育的溺愛元素造就了農村孩子的勞動意識缺乏。長輩舍不得讓孩子吃苦,哪怕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讓孩子動手去做。正是由于過分溺愛與縱容,使許多學生眼里看不到要做的“活兒”。再加上家長的片面教育,養(yǎng)成了學生對勞動的偏見,覺得誰干得多就是“傻”。
另外,學校教育也存在缺失。比如在制定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和工作計劃時,沒能將勞動教育寫入計劃中,有的是雖然將勞動計劃納入其中,但并沒有在實際操作中好好執(zhí)行。即使是在勞動禮儀周,也沒有機會對學生實施勞動意識的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在課堂教學中也沒有滲透勞動光榮的教學思想。有的學校甚至還將學校的衛(wèi)生工作外包給保潔公司,學生沒有機會在學校參加勞動,學校勞動教育就無法實施。
最關鍵的問題是,目前在教學中存在錯誤的教育方式。長期的教育工作中,不少教師在進行懲罰時,往往將勞動當做手段,給學生形成一種勞動的負面暗示:遲到罰值日;損壞公物罰掃地;打架斗毆罰掃廁所。這種懲罰性的勞動激發(fā)了學生的逆反心理,導致對勞動嚴重抵觸和厭惡。這本身就是對勞動教育的一種背離行為。
三、 教育對策:從加強勞動意識,培養(yǎng)勞動習慣
筆者認為,要改變農村學生勞動意識淡薄的現狀,就要從未來的社會適應性進行引導。要適應未來的社會職業(yè),固然需要足夠的知識和較為完善的技能,但個人的勞動意識決定著能力的發(fā)揮?,F代社會特別提倡勞動者的素質,沒有高尚的勞動品質和極強的勞動能力,員工的技術優(yōu)勢就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工作質量就得不到保證,從這個角度來講,早期勞動對未來的發(fā)展,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
中學生正處在急劇成長階段,心理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比較容易沖動多變,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未形成,而勞動教育是學生整體素質教育的一部分。教師要讓學生培養(yǎng)艱苦樸素、吃苦耐勞的勞動美德,養(yǎng)成尊重他人勞動果實、有責任心和團隊協(xié)作力的品質。另外,在勞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發(fā)展了獨立思維,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有利于其健康成長。
有家長質疑這種做法,并給校長寫信提出反對意見??墒?,該校校長稱,不因升學壓力而改變,仍將堅持傳統(tǒng)。
眾所周知,學校教育要讓學生“成人成才”,“成人”是教育的第一要義。而缺失或拒絕勞動教育,在“成人”上是要打折扣的。這樣的道理恐怕沒有家長不認可。可為什么學校堅持勞動教育傳統(tǒng),就有家長質疑呢?這應該是“功利意識”和“狹隘成才觀”使然。在有些家長心目中“成人”教育重要,但要讓學生在出力流汗中體驗,還要讓學生花費時間,那就不行了。于是,“時間不夠,耽擱學習”成了理由。果真如此嗎?勞動3天就會“耽擱”學習,又能“耽擱”多少?筆者找不出科學的依據,成都20中多年來的實踐也沒有此類案例。因此,這種擔憂真有點“杞人憂天”。
有人曾感慨,為什么我們的某些大學生“畢業(yè)就失業(yè)”“就業(yè)了,又須‘回爐’”?這種現象與學生的校園生活囿于知識一隅不無關系。有的高中,一些學生本該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公益活動,甚至是參觀考察活動,早已經“被忘記”了。更有甚者,某小區(qū)為了給高考的孩子一個安靜的環(huán)境,竟毒死了一池塘的青蛙。這廣受詬病的案例讓我們警醒,當生命不被尊重,優(yōu)秀永遠都是浮云;勞動和傳統(tǒng)不被尊重、書本以外的廣闊世界不被尊重,優(yōu)秀同樣是浮云。“高考”早已走下了神壇,“一切給高考讓路”的思維也早就受到了質疑。連學生對這種“過分關心”都不領情了。有考生說:“過分的關心增加了我們的心理壓力,全社會這么照顧,如果考不好,能對得起誰?”
話又說回來,即便高考制度改革持續(xù)進行,高中生的課業(yè)負擔依然很重,成都20中自然也不例外。此時,讓學生暫且放下書本,走出教室,放松大腦,舒展四肢,對困于書城的學生來說是一個解脫。這有什么不好?而且,我們欠學生的活動時間又何止3天。
成都20中的現任校長說,要通過勞動體驗引導學生關注星空,也關注大地;關注學業(yè),也關注生活;關注能力,也關注責任。指導學生做好身邊事、細小事,教給學生做事的智慧、務實的態(tài)度。當年的校長說,就算是少考幾個北大清華,為了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也要把這件事做下去。這是怎樣的膽略、胸襟和氣度!由此可見,優(yōu)秀傳統(tǒng)需要傳承,更需要堅持。
令人欣慰的是,即便學校對打掃的要求越來越高,多數學生還是和學校站在同一立場。有學生說:“三天時間看上去有點長,但只要自己安排好學習進度,沒什么影響。”還有學生說:“勞動課累是累,但感覺還是收獲了不少?!边@不由得讓筆者感慨,和學生相比一些家長的眼界就有點狹隘了。這三天,在有的家長眼中是多么的漫長!好在這樣的理念得到了大多數家長的支持,據報道,某班班主任通過QQ向全班家詢意見,有34位家長回復,其中有28位家長沒有異議。
國外這樣的勞動體驗活動也很多。英國學生上初中時就開始學習職業(yè)技能,不僅學士,就連碩士、博士就業(yè)前都必須拿到相應的職業(yè)資格證書。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的Orgo之夜,有機化學專業(yè)期末考試的前一晚,游行樂隊會沖入圖書館演奏,“影響”集中精神的學生,告訴他們除了學習之外還有別的生活。這都值得我們借鑒。
其實,成都20中的校長并不糊涂,他比家長更知道學習的緊張、競爭的激烈。但是,該校對傳統(tǒng)的堅守,是指向了培養(yǎng)完整的“人”,指向了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這樣的辦學傳統(tǒng)還告訴我們,學生在前進的征途中需要短暫的停留和思考,這樣的停留是為了撿起本該屬于自己的東西,把這樣的東西放進行囊,能幫助學生走得更好、更遠。
一、“中考”有待改進,素質教育應該全面推行
素質教育應該根據國家的教育方針,“……把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彼^徳就是學生的思想品德,包括:學生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社會主義思想的逐步形成,包括學生法律觀念、道德思想、紀律意識,民族,家庭的光榮傳統(tǒng);還包括:熱愛祖國的思想和人與人的和諧關系,辨別是非的能力等內容,這些內容在小學、初中、高中的思想品德課中設置已很全面了。但是由于一些學校“應試教育”思想嚴重,把有些年級的思品課“邊緣化”了,造成德育內容、思想的缺失。所謂智就是各科知識的教育,這部分內容在小學、初中課程中很系統(tǒng)了?!爸锌肌币训玫街攸c檢測,各級部門已很重視了。所謂體就是體育,身體素質好是知識的載體,身體好才能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這一點很多學校體育教育已做得很好,但是還有一些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重視體育,表現為體育課安排較少,或者體育課被占用,或者“放羊式”教學。所謂美育,一方面是通過美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美術技巧,以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別“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能力。這美育教育更是被更多的學校、教師淡化了,甚至是摒棄了。所謂勞就是培養(yǎng)學生勞動技能,熱愛勞動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腦,動手的能力。這一內容的設置在許多學校幾乎很少,甚至為零,使學生的勞動思想、技能的不到培養(yǎng),缺乏勞動的思想、習慣、能力。
德、智、體、美、勞幾方面的素質教育,素質培養(yǎng),在現實的教育活動中,智育受到很好的重視,而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受到程度不同的歧視,致使教育方針規(guī)定的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素質得不到全面的提高,所以,“中考”指揮棒應該改進,對學生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幾個方面要進行綜合考量,評價學生成績,確定升學與否。這樣做,學校的教育、培養(yǎng)工作才能全面,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幾個方面才能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
二、初中一、二年級思想品德教育課有待重視和加強
受“中考”這個指揮棒的影響,許多學校只重視升學考試相關的學科和內容,多安排上課時間,只考試這些學科,考試后重點排名、評價,而初一、初二的政治學科,有的學校安排上課時間少,不檢測,不要求,甚至有的學校不開設課程,這樣就造成學生和教師不重視,初一、初二的政治課程的內容學生不能系統(tǒng)的學習,更不能用以指導自己的行動,學生的健康成長令人擔憂。所以,學校應該重視和加強初一、二年級思想品德教育,是這一部本內容教育不能缺位,有和其他學科一樣的地位。
三、學生學的政治理論知識不與自己行為結合,應該糾正
由于有些學校政治課教育不開設,缺位,學生學不到安排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知識,還有的學生學了一些政治知識,只學不用,理論不聯(lián)系實際。比如:課堂上講:學生要愛護公物,不說臟話,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下課后,有學生罵人,亂扔垃圾,損壞桌椅等。針對此情況,學校應該開齊課程,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思想品德教育,并教育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指導自己的行為,學校政教處和班主任對學生的行為要適時追蹤,建立檔案,表現好的給予表揚,表現差的要批評、教育,使學生學用結合,健康成長。
四、家庭、學校、社會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不統(tǒng)一,各自為陣,甚至缺位
論文摘要:獨立學院的發(fā)展現狀要求對大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有針對性的對養(yǎng)成教育方式進行探討,對于提升獨立學院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獨立學院快速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當代的大學生們表現出來的意志薄弱,誠信缺失,心理脆弱,創(chuàng)新不足,自理能力差,缺乏團隊合作,責任意識不強,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等現象,使得社會上有識之士對當代大學生的素質深感憂慮。而站在教育改革最前沿的獨立學院,因為其發(fā)展規(guī)模、生源質量和市場競爭等因素,這一現象更為明顯。因此原本在中小學教育中實施的養(yǎng)成教育成為了高校教育的一個重要抓手。
1實行養(yǎng)成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我國現有教育體制的弊端及教育改革的不徹底,在小學與高中本應完成的養(yǎng)成教育與素質培養(yǎng)被無限的推遲,教育實踐處在與生活邏輯與自然邏輯的雙重背離之中,難以達到預期效果。今天的大學生之所以會出現種種素質問題,與青少年時期養(yǎng)成教育的“缺失”不無關系。同時,由于大學是學生由“校園人”向“社會人”的過渡階段,我們的大學教育成不成功,人才培養(yǎng)的素質能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都直接關系到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前途與未來,因此,我們必須正視我國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出現的問題及現代大學生實際,以養(yǎng)成教育為載體,將大學生的素質培養(yǎng)與其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體驗相結合,通過有目的的引導,使大學生們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以促進人的全面、健康、和諧發(fā)展。
2實行養(yǎng)成教育的主要方式
2.1禮儀教育中推行養(yǎng)成教育
講究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因此,在學生中普及禮儀知識,加強禮儀教育,弘揚民族文化,塑造良好個人形象是非常有益的。講究禮儀和文明行為,是一個人的教養(yǎng)水平的標志,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在進行文明行為養(yǎng)成教育的過程中,要介紹必要的禮儀知識,培養(yǎng)高雅的情趣,嚴格規(guī)范一切公共場所的禮儀與文明行為。使學生增強文明行為意識,從一點一滴做起,自覺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步養(yǎng)成講禮貌講文明的行為習慣。
2.2責任教育中推行養(yǎng)成教育
責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可以說離開責任教育,就談不上道德教育。何謂責任感?它是指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情感、意識以及與之相應的行為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tài)度。責任感是現代人的標志,也是現代大學德育教育的“核心”,從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上看,需要責任感教育;從祖國建設上看,需要責任感教育;從當前學生的教育狀況來看,更需要責任感教育。只要具備了基本的責任意識,其它規(guī)范要求的養(yǎng)成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學習生活中推行養(yǎng)成教育
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一個人的身心健康是至關重要的。大學生尚處于身體和心理走向成熟的過渡時期,我們要教育和引導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學生做到每天生活有規(guī)律,嚴格遵守學校作息制度,堅持鍛煉身體、參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引導大學生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使他們真正地“學會生活”。這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健康體魄,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而且有利于他們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這關系到他們的全面成長。
2.4社會實踐中推行養(yǎng)成教育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人們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源泉,同時也是檢驗人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的唯一標準。參加社會實踐可以幫助大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也是養(yǎng)成教育的宗旨之一。社會實踐能使大學生在實踐中磨煉自己的意志,鍛煉自身的品德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培養(yǎng)自己的生存能力和行為習慣。通過開展社會考察、咨詢服務、社團活動、勤工助學、公益勞動等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能使學生接觸社會,了解實際,解決一些思想認識問題,而且對學生的作風訓練、勞動觀點、吃苦精神、基礎文明的培育和養(yǎng)成都是大有益處的。
2.5勞動鍛煉中推行養(yǎng)成教育
目前大學生缺乏勞動觀念,沒有勞動習慣,有的學生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立和自理能力,習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甚至連簡單的疊被子,打掃衛(wèi)生都不做,一些學生不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這些問題給大學生的生活和學校的育人工作帶來了不良影響。進行勞動教育,使大學生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品質與行為習慣,是關系到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課題。因此,我們要在對大學生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珍惜和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2.6遵紀守法中推行養(yǎng)成教育
關鍵詞:中職學校 違紀 教育轉化
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歷來是“重普高、輕中職”。中職學校往往是學生的無奈之選。近幾年隨著國家對職業(yè)教育重視,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社會上對中職學校的印象正在悄悄地發(fā)生變化。但是改革不是一蹴而就,改變人們的思想也非一日之功,中職學校生源現狀在短期內仍無法改變。一定時期內中職學生存在的問題也依然會存在。
一、目前中職學生存在的問題
1.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困難
有的家長對中職學校不了解,對于他們來說中職學校是無奈的選擇,孩子上不了高中就上中職,這樣不至于讓孩子過早地進入社會。家長沒目標,學生也沒有動力;即使有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學得一技之長,將來能找個合適的工作,但是學生自己本身厭學。學生沒有求知、上進的愿望;不想上課或上課不認真學習,滿足于一知半解;缺乏吃苦精神和學習毅力。上課遲到,考試作弊。盡管這些年學校加強了對這方面的管理,然而學生上課不聽課、擾亂教學秩序、考試作弊等現象仍是屢禁不止。
2.缺乏自信,有自卑感
受傳統(tǒng)的社會認同度影響,中職學生和普高學生比,優(yōu)越性差,不被社會認同,還因為一直以來總是落在別人的后面,受到家長的埋怨、教師的指責、同學的歧視,導致他們自暴自棄,形成了自卑的心理。這些學生長期生活在一種頹廢、抑郁的情緒中。
同時,有些家長的言行舉止和教育方法不得當,家長制觀念至上,不問事由、用粗暴而又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教育觀念和方法失當。甚至很多離異家庭、父母外出打工造成農村留守兒童等,更加導致了學生違紀行為的惡性循環(huán)。
3.心智不成熟,容易違紀
中職學生的心理發(fā)展不成熟,其行為是受其心理活動制約的。他們對學校的思想品德要求和行為規(guī)范教育等,基本上是認可的。但由于學生生理、心理的變化,某種需要或情感得不到滿足或受壓抑,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并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而犯錯誤。某些學生無法正確處理同學之間的關系,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容易和同學產生矛盾,雙方大打出手后造成不良后果。
另外,在一些學生眼里,學校各種條條框框實在太多,他們長期負重,沒有自由,郁悶壓抑。在學校里,他們組織紀律渙散,不愿接受校規(guī)校記和各項規(guī)章制度的約束,隨心所欲,經常遲到,在自習課大聲喧嘩,熄燈后在宿舍高聲談笑,有的甚至有抽煙、喝酒、打架斗毆、破壞公物等違紀行為。
二、如何開展違紀后教育
1.丟掉思想包袱,講清道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誰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時犯錯誤也是難免的。關鍵是有錯認錯、知錯必改,才能成為一名好學生。如果知錯不改、拒絕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向錯誤的方向發(fā)展下去才是危險的。老師要講清道理,使有錯誤而堅持己見的學生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能夠接受老師的批評,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
2.適當的教育方法
合適的方法,要因人、因事、因時、因地而宜。批評是老師在教育過程中常使用的方法,運用批評方法要和學生溝通情感,讓學生提升自尊、樹立信心并解決問題,就需要老師在對學生進行嚴厲的批評過后,當天或者一段時間后,等學生冷靜下來之后,再對他們進行溫和的教育。這樣做,既可以鞏固前一次教育效果,又可以發(fā)現新問題,進行補充教育。
3.家校聯(lián)手全程教育
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最重要的生活場所,也是最可靠、最溫馨的港灣。時下有一種說法:最不了解學生的人是家長,其次是他的老師。這個說法雖不是完全準確,但的確反映了一個很嚴重的事實:家庭和學校教育兩個環(huán)節(jié)是脫節(jié)的。一部分學生之所成為問題學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欺騙父母、欺騙老師的過程中形成的。如果家庭和學校能經常聯(lián)系,交流學生在家庭和學校的實際表現,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監(jiān)管的真空,也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大化的教育實效。
4.積極開展多種教育活動轉變學生觀念
作為學校應該為違紀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和活動,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和理解,以彌補違紀學生長期以來所缺失的教育,開展體系化教育。目前筆者正在實踐的對違紀學生的轉化教育收效很大。積極開展三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開展法制教育,使學生知法、懂法、用法;開展拓展訓練,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并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如何與人相處;開展勞動教育,培養(yǎng)正確的勞動觀念;開展軍事訓練,培養(yǎng)令行禁止的優(yōu)良作風。
三、小結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協(xié)調問題
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目標、任務都是一致的。但是,在當前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中,還存在著一些矛盾和不一致地方。首先,從學校教育來看,目前基本上還屬于封閉式的,為此,變學校封閉式教育為開放式教育勢在必行,而且已成為教育改革件必然趨勢。其次,對外開放又不可避免地帶來許多新的矛盾,面臨這種新形勢,新情況,給學校教育工作提出了一個新課題。再次,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望子成才心切,只注重青少年的文化學習,單純追求升學,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給學校教育帶來很大的壓力。
三者協(xié)調發(fā)展的對策
近些年來,雖然家長、教師,學校和社會各界都認識到開展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加強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合作的具體措施方面卻還存在著諸多欠缺,本文為加強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之間的合作提出了幾點對策。
1、提高合作重要性的認識
(1)學校方面,學校相關領導和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合作觀念,明確合作目標,將德育和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認識到同家長的積極配合,社會教育的大力支持有利于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應該采取正確、合理的溝通方式同家長、社會之間建立一種友好、和諧、合作的關系。
(2)家長方面,要徹底拋棄那種教育只是學校的事,與自己無關的思想,家長應認識到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離不開家庭基礎教育的奠基作用,更離不開家長的監(jiān)督和榜樣作用教育,所以家長與學校、社會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合作、平等、積極和主動的關系,不再是責任分離,依附于學校、被動的關系。
(3)社會方面,社會教育方面應采取主動、針對性的措施,以其社會教育的形象性、具體性和多樣性的獨特特點對德育教育發(fā)展,特別要以德育的顯著性成果來吸引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共同參與,避免學生出現問題時,學校和家庭教育怪罪于社會教育的惡劣影響,而社會教育質問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
2、明確責任,發(fā)揮合作力量
(1)夯實三者合作中家庭教育基礎地位
家庭教育影響孩子基本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對孩子品德人格初步形成、對生命愛心教育,勞動教育、智育開發(f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有利于孩子在以后的學校和也社會教育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情感力、意志力和自信力的養(yǎng)成。
(2)加強三者合作中學校教育主導地位
學校教育的可控性和組織性最強,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三者合一的關系中占據著主導地位,一方面,良好的學校德育教育是學生思想品格形成和發(fā)展的主要場所。另一方面,在學校正確的教學理念引導、明智的教育管理指導下,學校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向家庭及時宣傳教育方針和政策,向家長傳輸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識,介紹正確的教育技巧和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以促進家長和教師進行積極主動、有效的合作。
(3)鞏固三者合作中社會教育補充地位
隨著科學信息化的不斷發(fā)展,外界環(huán)境復雜化,多樣化,把學生單純限制在學校和家庭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這己經不適應于時代的發(fā)展需求了,需要讓學生多多參加校外的各種有益的社會社會活動,讓學生親自體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
【關鍵詞】認知失調 思想政治教育 啟示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09-0069-02
一 認知失調理論
費斯汀格在《認知失調理論》中指出:“失調理論的核心是頗為簡單的。它認為:(1)在認知元素之間可能存在著失調或‘不合適’關系;(2)失調的存在產生了減少失調和避免增加失調的壓力;(3)在這些壓力下,操作上表現包括行為改變,認知改變,以及慎重地接觸新信息和新認知?!辫b于本文的角度是研究認知失調理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以下選擇幾點和思想政治教育關系較為密切的觀點加以論述。
1.“失調”的內涵及產生原因
費斯汀格認為,元素就是認知,而“失調”和“協(xié)調”這兩個術語指的是存在于成對“元素”之間的關系,這些成對元素之間存在著三種關系:無關、失調、協(xié)調。當一個認知元素對某個其他元素全然沒有含義,它們之間就存在著無關的關系。當一個元素緊跟著另一個元素的反面,那么,這兩個元素處于失調關系中。相反,當一個元素緊跟另外一個元素的同方向,那么,這兩個元素間存在著協(xié)調關系。為什么人們的認知會產生失調?費斯汀格認為是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的:(1)發(fā)生了新情況或者知道了新信息,它們同已經有的知識、觀點或行為有關的認知產生了至少暫時的失調;(2)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不出現新的、不可預見的事情或者信息,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產生失調的現象;(3)邏輯上的不一致、文化習俗的差異等都可以產生失調現象。
2.減少失調的方法
失調的出現,產生了減少或消除失調的壓力,促成了減少失調的行動,費斯汀格認為,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以減少失調:(1)改變一個行為的認知元素。如果有關環(huán)境的某些知識的一個元素同一個行為元素之間存在著失調時,通過改變行為的認知元素,使它與環(huán)境元素相協(xié)調,能夠消除失調。(2)改變一個環(huán)境的認知元素。通過改變與該元素相應的環(huán)境,有可能改變一個環(huán)境的認知元素。(3)增加新的認知元素。
3.來自強迫服從的失調
強迫服從是指由提供獎勵或由威脅性懲罰所產生的表面上的服從,但內心觀點并未改變的情況。這樣,一方面存在著與所涉及的觀點或信念相應的認知元素,另一方面存在著與外在或陳述相應的認知元素。這兩組認知元素明顯地彼此失調。很顯然,獎勵或懲罰的程度,即提供獎勵的吸引力和希望程度,或威脅性懲罰的不愉快和不希望程度,是一旦服從表現出來后產生失調程度的重要決定因素。太大的獎勵或懲罰只會產生很少的失調。
二 認知失調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個契合”
“失調”的內涵、原因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相契合。“失調”即一個元素緊跟著另一個元素的反面,而造成失調的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發(fā)生了新情況或者知道了新信息,這些信息同已有的知識、觀點或行為有關的認知產生了至少暫時的失調。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會的要求同人們實際的思想水準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是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因。在實際生活中,人們的思想政治表現總是同一定社會的思想政治要求有距離,很難完全一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幫助人們逐步縮小這一距離,使兩者趨于協(xié)調。在某種程度上講,“失調”的內涵、原因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在個體心理上的表現,它們只是在不同學科上的表述不同,卻有著相同的實質。
社會支持與思想政治教育主體相契合。社會支持理論認為,社會群體是個體認知失調的重要來源,也是消除和減少可能存在的失調的主要來源。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是社會或社會群體。如此看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與認知失調理論中的社會支持理論相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所傳遞的思想政治觀點,正是引起人們認知失調的來源,但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也正是消除或者減少人們認知失調的主要來源。
減少失調的方法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契合。在實際應用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是減少失調的方法。減少失調的方法主要有改變行為認知元素、環(huán)境的認知元素、增加新的認知元素等。而這三種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指導行為,行為反映思想,而當通過組織、引導受教育者參加各種實踐活動,通過在活動中改變人們的行為,從而改變人們的主觀世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 認知失調理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1.利用認知失調理論,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對象認知結構的不協(xié)調
認知失調理論認為,認知或認知結構是個體對環(huán)境、他人及自身行為的看法、信念、知識和態(tài)度的總和。認知失調將會造成特定的心理壓力,并使人們產生一種求得協(xié)調的動機。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使教育對象產生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而是怕他們產生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因此,就造成了老師說什么,他們聽什么、記什么,從來不問為什么。這種“師道尊嚴”,忽視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得一部分學生不能在言語與行動上產生不協(xié)調。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應該使教育對象產生認知上的不協(xié)調,只有這樣,教育對象才能產生學習與認知的積極性。首先,應充分尊重教育對象的主體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選擇、自主內化的能力,才能使教育對象自身的認知圖式產生由不協(xié)調到協(xié)調的過程。其次,發(fā)揮課外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盡量把課外活動組織成“三貼近”實際內容,來調動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各種類型的課外活動。學生只有接觸、了解社會,接受豐富的信息,產生信息與信息之間的矛盾,激發(fā)學生對社會、對道德認知的不協(xié)調,激起求知的欲望,達到認知協(xié)調。
2.利用認知失調理論,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原則
第一,激勵原則。認知失調理論認為,處于強迫服從情境中的失調,往往是因為有獎勵及懲罰措施在制約著人們,使他們?yōu)榱双@得獎勵或避免遭受懲罰而“違心”地做出外表上服從的行為,這樣就產生了認知失調。這種認知失調因獎勵和懲罰而產生,也可以通過獎勵和懲罰來消除或減少。認知失調理論研究指出,太大的獎勵或懲罰只會產生很小的失調。因此,在獎勵和懲罰過重的情況下,從改變個體內心觀點的角度來講效果并不理想。與懲罰或獎勵過重相比,當懲罰或獎勵相對較輕時,常常更容易發(fā)生緊跟著公開服從之后的內心觀點的改變。這樣,如果除了公開服從之外,我們還想使教育對象的內心觀點得到改變,那么,最佳的方式就是:提供的獎勵或懲罰剛剛足夠引發(fā)外在的服從。實施嚴明的獎懲措施,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之一,但為了收到最佳的效果,在實施獎懲時,既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要把握好一個度,使人們真正在思想上有所轉變,做到表里如一,從而達到治標又治本的理想效果。
第二,滲透原則。根據認知失調理論的研究,處于被動接觸信息的情境時,人們是否避免或規(guī)避會產生或增加失調的信息材料,要取決于他們對材料的預期或對材料的早期判斷。那么,如果能夠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情境,對某些信息的預期和早期的判斷能減少失調,材料本身實際上是增加失調的,促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產生更大的失調。這樣可能更容易使他們改變原有的觀點,接受新的觀點。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發(fā)現受教者認知不協(xié)調的地方,發(fā)現其思想狀況的薄弱點,找準癥結,精心創(chuàng)設特定的教育氛圍,對教育對象進行特別教育,使受教育者在無意識和不自覺的情況下,受到影響、熏陶、感化而接受教育。
3.利用認知失調理論,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內容
通過改變行為的認知元素,行為元素所代表的行動或情感也就改變了,失調就能夠消除了。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信息的大量涌現,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使學生的理論與實際相聯(lián)系,使自己的行為與社會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要倡導學生積極參加勞動。勞動教育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理論與實際結合、學用一致、全面發(fā)展的新人的根本途徑,如參加義務勞動、實習勞動、家務勞動等。只有使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加勞動,不斷總結在勞動過程中的體驗、感受與認知,鞏固勞動鍛煉所取得的成果,才能使學生認識勞動的價值,并在價值的實現中感受愉悅。
通過增加新的認知元素,而這些認知元素又能產生新的協(xié)調關系,就會減少失調。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應該引入新的認知元素,使教育對象的認知結構趨于和諧。面對日益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與社會關系,人們的認知結果不穩(wěn)定,極易變化,也缺失一些必要的認知元素。尤其是青少年,他們的自我意識和主體性的發(fā)展還不完善,對自我和外界對象的認識缺乏客觀性,評價水平較低,新的認知結構正在構建,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針對其某些認知元素的缺失,及時地引入新的認知元素,增加那些能減少整個失調的新信息,從而減少失調的程度或消除失調。
參考文獻
[1]〔美〕利昂?費斯汀格.認知失調理論(鄭全全譯)[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琳.費斯汀格認知失調理論――新世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J].綏化學院學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