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4-04 10:49:0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素質教育的實施方法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職業(yè)院校 住宿生 養(yǎng)成教育 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003-02
隨著我國推動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步伐的加快,職業(yè)教育逐漸趨向于規(guī)模化、集中化、特色化發(fā)展。伴隨著一個個職教園區(qū)的建立,由于地理位置、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住宿生人數大幅增加。隨之,職業(yè)院校住宿生的教育與管理成為關注的重點。
如何將職業(yè)院校學生培養(yǎng)成社會需要的具有良好職業(yè)素養(yǎng)的高技能人才?關鍵在于學院的教育管理,而這其中重中之重便是對學生“德”的教育?!秶鴦赵宏P于大力推進職業(y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突出以誠信、敬業(yè)為重點的職業(yè)道德教育。要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素質的技能人才,加強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是關鍵。
目前,職業(yè)院校中住宿生比例逐漸增大,大部分職業(yè)院校住宿生比例占在校生的70%至80%。這些住宿生由于年齡、生活環(huán)境、文化素質等方面的因素,表現出以下特點:一、學生基本為初、高中畢業(yè)生,年齡偏小,情緒性格波動較大,自我約束能力較差;二、多數學生為獨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識強烈,與人溝通、相處能力欠缺;三、地域不同造成衛(wèi)生習慣、生活習慣差異較大;四、依賴性較強,動手能力不強,生活中自理能力較差;五、文化素質有待提高,不重視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禮儀,自我管理能力不強。結合以上學生特點不難看出,要想培養(yǎng)出具有職業(yè)素養(yǎng)的高技能人才,住宿管理部門對學生“德”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方式多注重說教,通過抓典型、樹模范等宣傳方式進行品德教育。但卻忽視了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因此,作為職業(yè)教育人我們不得不向養(yǎng)成教育發(fā)出了急切的呼喚。
那么什么是養(yǎng)成教育?養(yǎng)成教育何以成為學生教育管理中不可缺失的環(huán)節(jié)?
養(yǎng)成教育,是一種基礎教育,它著眼于學生做人的基本素質,并以社會公德、基本道德、言行舉止、待人接物、品行能力的基本規(guī)范為主要內容。養(yǎng)成教育又是一種點滴人微的教育,它使學生在長期的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的一種教育手段。
養(yǎng)成教育不僅僅是行為道德習慣的教育,它的內涵和外延要更廣更深,是一個以人為本的人文教育系統(tǒng)工程,是大教育。它有效地實現了環(huán)境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教育目標。
職業(yè)院校目前住宿學生所占比重較大,針對住宿生便于集中教育管理的特點,特在此群體中探索研究開展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方法,通過長時間的探索研究,總結歸納如下幾方面:
一、嚴明制度,規(guī)范管理,身教重于言傳
由于住宿生存在著生活自理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好、文明禮儀缺失等特點。表現為:宿舍衛(wèi)生差,室內物品雜亂無章;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差,生活懶散,不按規(guī)定時間就寢,飲食習慣不好,某些學生有吸煙酗酒現象。“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币虼?,首要是建立健全學生行為規(guī)范、文明學生守則、住宿生規(guī)范條例、宿舍內務衛(wèi)生標準等制度。將住宿生學生日常行為做出細致具體的規(guī)范要求,使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管理教師要依據規(guī)章制度嚴格管理,制定每天三檢查,即晨檢:督促學生按時起床,按要求整理好宿舍內務衛(wèi)生,經檢查達標后離宿上課,杜絕遲到現象;午檢:住宿生中午歸宿后管理教師對晨檢情況作出點評,對做得較好的同學給予表揚,對不合格的宿舍加以整改;晚檢:通過晚檢及時掌握學生生活狀況,糾正學生打牌、喝酒、吸煙、不按時就寢、夜不歸宿等不良作風。并且,對于違紀行為嚴肅處理,通過教師嚴格管理,達到持之以恒的日常行為養(yǎng)成訓練,潛移默化地養(yǎng)成文明、衛(wèi)生和健康的生活習慣。
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是需要教育者長期地潛移默化地去影響的。明末清初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夫之有一句名言:“身教重于言傳?!币虼?,作為管理教師,在嚴格管理的同時,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來影響學生。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習慣;90天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所以,管理教師在學生養(yǎng)成教育中擔當極其重要的角色。除了要督促學生嚴格執(zhí)行規(guī)章制度之外,還要親力親為,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幫助學生形成、堅持、鞏固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逐步形成優(yōu)秀的品質,健全的人格。
二、創(chuàng)新方式,走進心靈,開展“愛的德育”教育
教育家巴特爾曾經說過:“教師的愛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靈也能蘇醒;教師的愛是融融春風,即使冰凍了的感情也會消融。”在住宿生的日常生活中,管理教師可以說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之一,他們在學生的氣質性格的發(fā)展、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教師為學生付出的愛就好像是春雨一樣,有著潤物無聲的作用,并且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學生學好知識可能只是他謀生的手段,而學會做人則是他一輩子的財富。因此,如何使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是關鍵所在。
在住宿生養(yǎng)成教育過程中,可以利用住宿生相對集中居住管理的優(yōu)勢,開拓思路,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及方法,利用廣播、講座、開展活動等方式,真正關心關愛每一名同學,將人生哲理融入其中,使之在活動中領悟,達到更加貼近生活,觸動心靈的效果。
2.1身兼多重身份,是嚴師,亦是慈母,更是朋友。
住宿學生離鄉(xiāng)背井,遠離親人,在學習生活中難免有不適應的地方。住宿管理教師身兼多重身份,在教育過程中,要愛,也要約束。愛學生不是放縱學生,當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要及時給予批評和指導,這時我們是嚴師;在學生遇到困難、生病需要人照顧時,我們要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時我們是慈母;在學生情緒低落需要排解時,我們不要一味說教否定,而是要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找到問題的根源,這時我們又是知心朋友。關心學生,更關心他們的全面發(fā)展。不僅要關心學生的成績,更要關心學生的生活。要經常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與學生近距離的交流,心靈上的溝通,學生才更能夠接受教師的管理,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習慣。
2.2寓教育于活動中,將講堂搬進宿舍。
養(yǎng)成教育開展的禁忌就是教育形式單一,內容枯燥乏味。因此,要變化教育形式,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開拓教育途徑。要樹立教育無處不在的教育理念。
養(yǎng)成教育的實施首先要通過廣播、宣傳欄等途徑,達到宣傳效果。每天管理教師通過廣播進行晨講,將行為規(guī)范的要求貫徹給同學們,使其邊聽邊做,自我檢查,自我規(guī)范,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冷暖,使同學們在遵守規(guī)范制度的同時,又能體會到老師的關懷。開辟宣傳園地,做到宣傳園地有主題,定期有更新,內容豐富。可以張貼一些與住宿生有關的生活小常識,告訴學生住宿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可以設置每人宿舍評比欄,將每天宿舍檢查狀況最佳宿舍和待整改宿舍公開。起到表揚和警示的雙重作用。同時也可將宿舍中的好人好事,違紀處理張貼公示,在住宿區(qū)域起到弘揚正氣,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也是實施養(yǎng)成教育的有效方法??梢再N近住宿生日常生活,利用拍攝短片、制作課件排演情景劇等方式,將住宿生的不文明行為、吸煙喝酒等不良嗜好、文明禮儀缺失等現象通過鏡頭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看到自己身上或自己身邊存在的不足,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教育,以健康向上的思想教育學生,以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以規(guī)范的言行舉止塑造學生,以先進模范的事跡鼓舞學生。通過養(yǎng)成教育使學生學會怎樣做人,做什么樣的人。使學生在娛樂中認識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此外,也可以開展文體比賽、文明宿舍評比等競技比賽項目,通過比賽激烈的競爭,促進學生間的良性競爭,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給學生創(chuàng)造充實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機會和氛圍。
第三,充分利用住宿生晚間業(yè)余時間,將講堂搬進宿舍,開設住宿生晚間教育講堂。以往住宿管理僅僅是簡單的學生生活管理,為了更加深入的開展養(yǎng)成教育,提升學生內涵,提高自身素質,創(chuàng)新開設住宿生晚間教育講堂。由不同專業(yè)教師、學校領導輪流講授,內容涉及勵志人生、文學修養(yǎng)、藝術品鑒、文明禮儀、處世哲學等多角度、多方面內容,利用晚間課余時間使住宿學生開闊視野、拓展學識、陶冶情操、提升內涵,是教育不僅僅停留在表面,而是進入脊髓,融入心靈。
2.3建立學生宿管干部隊伍,實現學生“三自”管理。
在養(yǎng)成教育中,除了教會學生有禮貌地交往,遵規(guī)守紀,學會包容和關愛他人的同時,還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變被動管理為自我管理。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學生宿管干部隊伍,調動學生自我參與管理的主動性,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工作,改變學生在學生管理中的從屬和被動地位,消除學生對于被管理的逆反心理,通過學生干部協助管理教師開展管理,實現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使學生在服務他人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提升了能力,學會了做人、做事,增強了主體意識和責任感。
三、全員管理,全過程監(jiān)督,全方位育人
養(yǎng)魚養(yǎng)水,養(yǎng)樹養(yǎng)根,養(yǎng)人養(yǎng)心。要想使養(yǎng)成教育深入貫徹到位,真正提升學生素質,首先要做到全員管理。管理教育學生不是某個人、某個部門的責任,上到學校各級領導,下到全體教職員工都有責任。要做到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時時育人,發(fā)揮全員育人的群體功能,形成多層次、多環(huán)節(jié)、系統(tǒng)化育人網絡。全體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用認真負責的精神,愛崗敬業(yè)的工作作風去感染和激勵學生。
第二,從學生入校直至畢業(yè),制定學生每個階段的養(yǎng)成教育實施方案,并全程監(jiān)督,對學生每個階段的養(yǎng)成教育措施、實施方法、取得的效果要有詳細記載,形成學生在校期間《養(yǎng)成教育實施手冊》,將每階段結果計入學生德育考評成績,提高學生對養(yǎng)成教育的重視程度。
第三,養(yǎng)成教育開展的優(yōu)劣,不僅涉及的學校,更要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從而達到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全方位育人。養(yǎng)成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只有社會、學校、家庭緊密配合,才能形成育人的整體合力。以學校為教育主體,家庭教育作為輔助配合,社會給予高度重視及輿論導向,齊抓共管,落實到位。
養(yǎng)成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一種綜合教育,也就是對學生將來步人社會怎樣做事和做人的教育。作為職業(yè)院校更要高度重視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只要我們找準切入點,配合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重視并長期堅持抓好養(yǎng)成教育,必然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必然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我國培養(yǎng)出更多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林格.《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上):養(yǎng)成教育的方法與內容》[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11月第1版
[2]欒永斌主編.《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指南》[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3]王景志.道德內省?需要激發(fā)?效能保持――有關德育建設與學習理論的教學隨筆[J].蘭州學刊,2007年S1期
這些理念,實際上就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觀念,是我們在當前及今后搞好教學工作重要的指導思想。
歷史學科的性質是對人類歷史進程的認識和解釋,歷史學習的性質則是學生對過往的人類社會的把握、理解和認識。所以學生心中的歷史如何生成,他們對歷史怎樣認識,就是歷史教學要解決的主要任務,歷史科的教學實驗和方法的探索,應圍繞學生對歷史的認識來進行。
在當代教育觀念的影響下,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探索,具有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特點:
一、以探究問題為目的
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有人曾說:正是問題才把只不過是小碎石的東西變成了歷史的證據。然而,以往的歷史教學往往是固定式的,對于學生來說,并沒有產生真正的探究性問題,或只有膚淺的問題,要不然就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重復)。歷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使學生發(fā)現問題,探討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所有的教學方法都應該是為了探究問題而設計的,都要給學生機會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況,使學生去深入探討。
二、以思維訓練為核心
歷史學習不應該是促成思想固化的過程。無論從哪一個角度講,歷史本身和歷史學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種僵化的模式中。人們對歷史的正確認識,需要發(fā)散式的思維、復合式的思維,需要廣闊的、全面的、客觀的、辨證的、變化的、發(fā)展的視野,尤其是對歷史上因果關系的思考,是對人的思維水平的檢驗。學生學習歷史,像學習數學一樣,也是思維的訓練和強化,是思考的過程,是獲得思維成就的經歷,是積累經驗的機會。所以,任何教學方法都要以激話、調動、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為主,促動學生歷史思維的活躍發(fā)展。
三、以學生參與為形式
使學生參與教學,而且是積極、主動地參與,是使教學得以真正展開的關鍵性問題。只有讓學生投身其中,從做中學,才會激發(fā)動機,引起興趣;才能使學生思想活躍,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才能使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體驗到挫折感與成功感;才能看出學生的鑒別力、理解力、創(chuàng)造力;才能使學生多與教師、同學交流,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因此,教學方法的設計和運用重在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
四、以史料運用為條件
人們認識歷史的前提是獲取承載歷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獲取史料的過程也是掌握歷史學習方法的過程。在對歷史信息進行處理時,如果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和儲存,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學習歷史的本來意義,甚至會加重學生的負擔,使學生對學歷史感到厭倦。所以,要改變歷史學習是對現成知識的記憶這種傳統(tǒng)的模式。教學方法的運用要使學習的過程與結果得以統(tǒng)一,而不是分離。我們提倡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認識歷史,這就要訓練學生去掌握和理解歷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過對史料的匯集、整理、辨析、推論,把史料作為證據,用以解決歷史的問題。
五、以周密設計為準備
任何教學方法的運用,都不是隨意的,甚至不是隨機的,都要有事先的準備和安排,有具體的目標,有明確的設計思想,體現出一定的教學觀念。方法的實施,是有步驟的,而且要有回旋的余地。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要教師以認真的和客觀的態(tài)度來對待。前蘇聯的一位教育家巴班斯基曾提倡最優(yōu)化教學,在教學方法的問題上,他認為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材難易程度、全班學生的程度、各種教學方法的效用和長短處、教師本人的特點和能力等,這些都需要進行認真的思考和計劃。
六、以教師引導為助動
以往的歷史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唱主角戲的,好像教室這個舞臺是為教師搭建的?,F在我們倡導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但并不是說教師只是一名“場記”了,不再起重要作用。反之,教師的作用更為重要,他要像導演一樣,要對教學進行引導、組織、控制,并隨時診斷教學,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教師與學生的最基本的關系是教學上的朋友。朋友是有共同的愛好和志向的,是互相了解對方的,是互動的,是有交情的,朋友之間的交往是不能靠主觀臆想的。所以,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應有的主導作用。
在素質教育觀念的指引下,中學歷史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大有可為的,我們的教師可以從三個方向上對歷史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一是移植,即將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移植到歷史課堂教學中,例如討論、辯論、論壇、模擬、角色扮演,以及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方法等。二是改造,即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造,賦予新的活力,例如對傳統(tǒng)的講述、講解、講讀、問答、演示等方法,加以創(chuàng)新,突破
關鍵詞 體驗式教育 醫(yī)學生 人文素質
課題名稱 醫(y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研究
項目編號85151047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1)10-0007-02
醫(y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從而決定了醫(yī)學本質是科學與人文的統(tǒng)一。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生活方式、文化、政治、經濟等社會因素對人們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影響越來越重要,傳統(tǒng)的生物醫(yī)學模式被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yī)學模式所替代,使人文社會科學在醫(yī)學學科領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新的醫(yī)學模式對現代醫(yī)生提出了更高的人文素質需求,也對醫(y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醫(y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是時代的需求,它關系到醫(yī)生能夠提供給患者的醫(yī)療服務質量。因而,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醫(yī)學生的人文素質,成為現代醫(yī)學教育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目前醫(y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
目前我國醫(yī)學院校人文素質教育主要通過思想品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教育、醫(yī)德素質的培養(yǎng)和品格塑造、醫(yī)德教育的專業(yè)化三個階段進行,以《基本原理》《法律基礎》《醫(yī)學倫理學》《醫(yī)學社會學》《醫(yī)學心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來實現。雖然我國高等醫(yī)學教育改革中對醫(y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調整,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從總體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首先在課程設置上。與國外醫(yī)學院校相比,國內醫(yī)學院校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學時所占比例較少,僅為8%左右,而英國、日本等國家約為10%-15%,美國、德國等國家則高達20%-25%。其次,開課形式以選修課為主。醫(yī)學生普遍只注重專業(yè)知識,加上學生在選課時隨意性和功利性較強,部分學生為學分選課,選容易過關的課程,混學分的課程,使得人文素質教育收效甚微。再次,課程自身缺乏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課程內容過于單一,與醫(yī)學學科的結合性不強,教學方法以概念課的形式,以講授為主,理論聯系實際不夠,難以有效地促進醫(yī)學生人文素質的增強。此外,從師資角度來講,缺乏精通醫(yī)學、哲學和社會學的通才教師。一方面,醫(yī)學教師注重醫(yī)學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很少關注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人文社會科學教師又缺乏醫(yī)學專業(yè)知識,很難在結合專業(yè)特色基礎上進行人文素質教育。
如上所述,尋找醫(yī)學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之間的融合點,將人文素質教育滲透到醫(yī)學專業(yè)課教學之中,做到人文課程不脫離醫(yī)學實際,將對探索醫(y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方法改革具有深遠意義。
二、醫(y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方法探索
人文素質教育的內容包括如何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學會做人、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傳統(tǒng)醫(yī)學教育中,教師重視知識的傳授,沒有人用過多的時間關注作為醫(yī)生應有的人格力量;醫(yī)學生推崇的則是技術精湛、專業(yè)知識豐富、待遇的豐厚,很少有人去關注生命、人性、精神、心理等人文素質的提高。近年來,隨著高校教學方法改革的推進,體驗教育以其有效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知識灌輸負面效應的特點而受到重視。體驗教育是一種通過受教育者主動參與、反思利用自身已有經驗進行教與學的教育活動。這種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經驗、觀念與思想方式,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而獲得知識。人文素質成長是一個由外到內,不斷體驗和反思的過程,難以通過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獲得提高。由此可見,積極開展靈活多樣的體驗教育活動,使人文素質教育從書本知識變成鮮活的體驗,不失為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的有效途徑。
拓展訓練作為一種新興的體驗教育模式在東西方教育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拓展訓練起源于二戰(zhàn)期間的英國,以改善受訓者的合作意識、進取精神與完善人格為宗旨,通過精心設計的各種體驗式活動,使受訓者在應對挑戰(zhàn)、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和感悟理想信念的重要性、集體和團隊的力量;培養(yǎng)受訓者強烈的進取心、頑強的意志、良好的溝通與合作精神;使受訓者了解和把握自身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正確對待成功和失敗,客觀認識和評價自己,挑戰(zhàn)和超越自己,有效地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同時,啟發(fā)他們的社會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道德行為。由于拓展訓練具有塑造良好人格的效果,使得其訓練目標由單純的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心理訓練、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
由此可見,拓展訓練與體驗教育在內涵上是相通的,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以拓展訓練為載體,引發(fā)學生在專業(yè)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反思,達到在專業(yè)知識教授過程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是對醫(y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yǎng)方法的創(chuàng)新。
三、醫(yī)學生人文素質教育方法的實踐
筆者在醫(yī)學心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將拓展訓練、人文素質教育與醫(yī)學心理學中“團體心理輔導”這一專業(yè)知識學習結合起來,采用實訓課形式,開展了醫(yī)學生體驗式人文素質教育方法的實踐研究。第一步,針對教材中可以開展拓展訓練活動的章節(jié)進行篩選,本學期選擇了團體心理干預這一章節(jié)內容。第二步,針對醫(yī)學生所需人文素質和學生在課間進行了交流,征集學生較為感興趣的主題。第三步,結合師生共同商定的主題,選擇適宜的拓展訓練活動,開展實訓課。第四步,準備開展實訓課所需場所、道具等。第五步,帶領學生開展實訓課,以兩學時為一個主題,其中第一學時為活動體驗,第二學時為發(fā)言談感受及教師總結,課后上交實訓報告。現以“信任”這一主題為例介紹如下:
(一) 課程目標:使同學體驗信任他人與被他人信任的兩種不同感受,從而引申到醫(yī)療過程中醫(yī)患之間的信任,增強學生的職業(yè)責任感。
(二) 課程程序:大家發(fā)言討論信任的內涵――信任之旅活動――學生分享活動體會――教師總結。
(三) 活動設計:兩人一組(如班級人數為單數,可有一組為三人),一人充當盲人角色,另一人充當拐杖角色(三人組可選一人充當盲人,兩人充當拐杖)。先讓班級同學1至2報數,然后單數同學站一行,雙數同學站一行。報單數的同學戴上眼罩充當盲人,報雙數的同學充當拐杖。因本課程開課為第四學期,同學之間相互比較熟悉,為加深活動效果,請報雙數同學的隊伍繞著報單數同學的隊伍走,指導教師下達停止指令時方可停止走動,此時站在同一行的兩人為一組,以保證充當盲人的同學不知道自己的“拐杖”是誰。接下來從教室出發(fā),由指導教師帶領下完成一段規(guī)定路程后回到教室,全程不準說話,否則視為違規(guī),在活動開始前與全班同學商定違規(guī)者的懲罰措施。回到教室后,請“盲人”摘下眼罩,和搭檔交流體會。接下來角色互換,由報單
數的同學充當拐杖,報雙數的同學充當盲人,完成規(guī)定路線,交流體會。
(四) 活動注意事項:按班級人數準備好眼罩;路線設計以室內室外結合為宜,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增加路線難度,如上下樓梯等;兩輪活動的路線最好不一致,以增強學生的感受;課程結束后要求學生上交實訓報告,內容為活動體會引發(fā)醫(yī)學過程中相關人文素質的思考,進一步激勵學生反思。
(五) 學生感受舉例:
1.學生一:當戴上罩后,我的眼前一下子變得漆黑,頓時覺得很害怕,這時我邊上的同學用手拉住我,感覺好多了,但我還是很緊張。在他的帶領下,我嘗試向前走,盡管感覺到他在不時提醒我如何走,但我還是不放心,小心翼翼的用腳試探,結果總是會磕碰到障礙物。后來感覺同學都從我們身邊走過去了,我們落后了,就索性不管了,任憑他帶領,反而沒有碰到障礙物,速度還加快了很多。
2.學生二:第一次我做盲人,深刻體會到了戴上眼罩后的那種恐懼,我的搭檔并沒有完全帶給我安全的感受,我有幾次差點跌倒。所以在第二次我做拐杖的時候,我有特別強烈的責任感,希望能夠安全帶領伙伴完成規(guī)定路線,遇到路況有變化的時候我竭盡全力去保證他的安全。
3.學生三:說實話,活動結束了,我并沒有什么特別的體會。但聽了大家的發(fā)言后,我想到了我做拐杖時,并沒有照顧好我的搭檔,以至于他幾次都碰到了障礙。而我做盲人時,我的搭檔卻十分努力地保護我,使我沒有遇到任何障礙,讓我覺得很慚愧。
總結:今天是團體心理輔導的實訓課,通過今天的活動我們體驗了團體心理輔導的操作方法。同時,通過這個活動,讓我們在活動中體驗了“信任”這兩個字的涵義。今天我們是走一段路,把自己的安全交給了我們的搭檔,雖然你不知道搭檔具體是誰,但你知道他(她)是你的同學,至少彼此是熟悉的。但當我們成為一個醫(yī)生時,病人對我們并不熟悉,卻把他(她)最重要的健康和生命的交給了我們,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不辜負病人的信任,希望大家能夠深思。在活動中,我們扮演盲人這個角色時,因為看不到,同學們談到了緊張、害怕、擔心、無助等感受,這如同病人在就診時,因為不了解自己病情,病人也會產生擔憂、害怕、無助等情緒,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能夠讓我們更加理解病人的感受,盡我們所能為病人提供細致入微的服務。
四、效果評估
課程結束后,采用自編問卷對參加體驗式教學法研究的173名臨床醫(yī)學本科生進行了無記名調查,相對于理論講授、視頻播放、案例討論,90.8%的學生更喜歡體驗課的形式;75.7%的學生認為引發(fā)了自己關于醫(yī)學生所需人文素質的思考,57.2%的同學認為這種授課形式及理念應貫穿課程始終,而不僅限于實訓課。隨機抽取了10名同學進行了訪談,較為公認的效果是這種體驗教學法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每個同學都參與其中,學習的主動性較強。同學在課程結束后,仍然會主動談論自己的體會及反思,使課堂上所學知識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真正做了學以致用。
五、注意事項
(一) 結合學科特點設計活動項目
在醫(yī)學教學過程中引入拓展訓練與專門開展的拓展訓練活動不同,在設計拓展活動項目時,應充分考慮醫(yī)學專業(yè)特點及學科特點,而不是機械地照搬拓展活動,否則將失去醫(yī)學專業(yè)教育的根本,顧此失彼?;顒釉O計之前應和學生交流,廣泛征集意見后再進行設計,以利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做到有的放矢。
(二) 注重學生的體驗分享
在實踐研究過程中發(fā)現,活動結束后,學生分享自己的感受體驗非常重要。在分享過程中,大家踴躍發(fā)言,集思廣議,即使有個別同學在活動中沒有特別感受,在相互交流中會被激發(fā)進一步的自我反思。有些時候同學的交流可以使主題更加深化,事半而功倍。
(三) 授課教師應對學生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引導
由于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表現不盡相同,授課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參與情況,尤其是一些在活動中表現較為游離、在分享中較為沉默的學生,必要時可在活動結束后進行單獨溝通。在課程結束前的感受分享環(huán)節(jié),授課教師應認真聆聽,詳細歸納,并在課程結束之前總結此次課程效果,引導學生反思,確保課程設計主旨明確。
六、總結
一、確定物理課堂素質教育的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制定每一課時的素質教育目標時要忠實于課標,嚴格按照課標的要求來確定教學目標的內容、范圍和能級要求;要知、情、意、行兼顧,全面把握與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突出隱性目標,這是制定教學目標的關鍵原則。還要根據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年齡階段特點制定目標。比如在教學“電磁感應”這一節(jié)時,可以這樣制定:
德育目標:滲透“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通過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fā)現電磁感應現象,對學生進行科學真理的探索,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才能打開真理大門的教育:
知識目標:知道電磁感應現象及其產生的條件、感應電流方向與哪些因素有關,了解電磁感應現象中能的轉換;
智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以及歸納概括物理概念與規(guī)律的能力。只有把目標確定之后,教師才可以切合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方法。
二、轉變教學指導思想,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
“十個手指有長短,每個作用不一樣”。人的個體先天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后天主觀努力的差異也是必然存在的,我們不能再強求學生都朝著某一個模式發(fā)展,不能再束縛在“應試教育”的戰(zhàn)車上。我們應該相信學生,也要使學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我們必須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使學生全面發(fā)展。不但學到知識,而且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正如李嵐清副總理所指出的那樣:“綜合國力的競爭,離不開高科技人才的培養(yǎng),更離不開生產第一線的億萬勞動者素質的提高?!保ㄕ浴痘A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和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的奠基工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意優(yōu)秀生的培養(yǎng),還要注意后進生的轉化。要大力抓兩頭,用心促中間。不要輕視、歧視任何一個學生。提倡素質教育就是使每一個學生先天獲得的遺傳物質得以充分的發(fā)展,同時使他們獲得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品質。我們必須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條件,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在智慧、潛能、心理品質等各個方面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學活動中,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你在尊重他,關心他,鼓勵他,理解他,他所做的努力是值得的。真正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讓每一個學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三、教師自身角色的“轉變”
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是教師自身的“轉變”。教師首先要轉變自身的角色,由“教”向“導”轉化,應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提供學習的必要條件和各方面的幫助,充當學生學習的顧問和輔導員,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徹底摒棄舊的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其次,教師要從過去單一的知識講授向在教育科研的基礎上實施教學活動的方向轉化。
四、教會學生學習
21世紀教育的主題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創(chuàng)造。這些都離不開方法的掌握,能否掌握一定的科學方法是人素質高低的重要表現之一。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彼宰寣W生在獲得知識的實踐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將使學生終身受益。
進行方法教育的具體操作要點是:
1、注重學法指導,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教學既然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就必須進行學法指導。除了注重常用的學法指導外,如:怎樣預習,怎樣聽講做筆記,怎樣復習、總結,怎樣收集學習資料等。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必須以學生學的方法為依據,并有意識地將好的學法滲透于教法之中,如學習物理概念時應注意哪些問題,解答物理問題時的思路和技巧有哪些,怎樣構建合理的知識網絡等等。只有加強學法指導,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才會變被動“學會”為主動地“會學”。
2、注重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物理學充滿著物理方法,而且物理學家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發(fā)展其它自然科學,在科學研究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所以,重視物理方法的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進行物理科學方法教育應包括兩個層面:一是物理理論建立(也就是科學認識)的一般過程:即提出問題,收集有關資料和事實一一分析、處理、研究資料和事實(或提出假設,驗證假設)發(fā)現規(guī)律、得出結論一一應用。在學習物理理論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沿著這樣的途徑引導學生去探索、學習。二是物理理論建立的過程中一些具體的研究方法。如:初中物理教材中普遍應用的觀察、實驗法,控制變量法,用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類比法、等效替換法,推理、概括法等等。
五、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目標
在課堂教學中,要促進素質教育目標的落實,必須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
首先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素質教育是指提高人的自然素質和社會素質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素質、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而初中物理教材中有關方面和知識就很多,所以我們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挖掘書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教育于教學之中。
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包括:
1、歷史傳統(tǒng)教育,成就教育和國情教育。
2、要落實“三個為主”,加強學法指導。實施素質教育,要使其教與學的關系得到和諧的統(tǒng)一,把教學的重心從“教”向“學”轉移,通過精心選擇教法,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布盧姆指出:“掌握學習方法,主要依賴于人們自己去取得成功,而非通過機器和其它技術手段”。主體學習方法,就是要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置身”于學習過程之中,進入學習角色,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發(fā)展,設法取得學習的成功。教師要不斷采用多種方法,全過程服務于學生,不斷激勵學生,鼓勵學生,讓學生嘗到成功的滋味,讓他們感到在目標學習任務面前,人人都能取得成功,所以教師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兒科作為綜合醫(yī)院必不可少的一個特殊病房,其專科特點較為突出,加之現在住院患兒基本為獨生子女,家屬的期望值不斷提升,對兒科護士的職業(yè)素質教育就顯得極其緊迫。因此,確保帶教質量和培養(yǎng)兒科護士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重要,為了適應這種形式,我科自2008年以來在臨床教學中運用多種教育手段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獲得良好效果。
1 對象
時間2008.1-2010.12,有實習護生210名,年齡17-22歲;新分入科護士12名,年齡18-23歲,性別男實習生4名,其余均為女性(以下統(tǒng)稱護生)。畢業(yè)實習階段和入科帶教階段實施本教學方法。
2 方法
2.1 加強實踐性教學,促進臨床教學實踐:制定專科實習護生的學習目標,有目的帶教,正確評估她們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狀態(tài)、學習方式,運用講解、示教、提問、床旁教學等方式授課,結合臨床病例,運用整體護理程序教學,評估病人存在或潛在的護理問題,闡明護理診斷及護理問題依據,制定護理計劃,評價實施效果。激發(fā)她們對疾病護理知識的探索興趣,并將所學理論與具體操作、專科知識結合。老師的榜樣作用和高質量的經驗很重要,但要避免過度運用經驗引導,以免阻礙護士的成長和發(fā)展。
2.2 注重臨床教學方法:對于護生要注重培養(yǎng)她們的慎獨精神,一絲不茍對待兒科護理的每一項工作,養(yǎng)成誠實嚴謹的工作作風,努力學習兒科方面的新知識,培養(yǎng)她們觀察病情的能力,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訓。我們采取的是“幫對制”的培養(yǎng)方法,即每一位新護士都相應配備一名中等資歷的護士、一名高年資護士成為幫學小組,高年資護士擔任組長,對所屬護士的護理文書、操作、理論學習及考核予以把關。工作中逐級指導,使之盡快提高護理業(yè)務能力。
2.3 注重培養(yǎng)護士的心理素質:在兒科工作中,加強自身心理訓練,提高心理耐受能力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兒科護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病情變化快而急,護理難度大,只有用心,有信心才能較好完成我科的護理工作。信心是工作的動力,只有保持平穩(wěn)自信的心態(tài),才能在又哭又鬧的患兒面前做到心情平靜、操作有序,技術操作水平才能發(fā)揮穩(wěn)定、良好。
鼓勵護士學習心理衛(wèi)生知識,鍛煉自己對待困難、挫折的耐受力,提高對心理壓力的調控能力,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護士應正確對待和處理好職業(yè)環(huán)境中的一些負面影響,避免影響醫(yī)、護、患關系和群體的工作情緒。對病人的誤解,不配合,甚至不禮貌的行為必須冷靜面對,采取善意諒解的態(tài)度,換位思考,努力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力爭培養(yǎng)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
2.4 發(fā)揮護士長在臨床教學中的作用:護士長既是護理管理者,又是護理教育者,要明確護理教育是獲得長期效益的有效投資,護士長具有多種作用,監(jiān)督、指導、評價、支持和促進教育,合理安排帶教老師帶教護生,教學記錄要完整可靠,反映教學情況,對帶教中的問題處理及時、得當,關心她們的思想狀況及工作壓力,并及時考察新護士及實習同學對帶教內容的掌握情況,有無要求,打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學習氣氛,病房好的風氣對學生有積極地影響。應注重培養(yǎng)整體護士隊伍的教學意識和能力,鼓勵護士接受繼續(xù)教育學習,提供學習深造的機會,多種方式培養(yǎng)護士的職業(yè)感,改進護理管理形式,提高護士工作效益,合理排班,兼顧家庭。
2.5 教學質量控制
2.5.1 嚴格選拔教學老師:對教學老師要提出要求,老師是學生的參照物,身教重于言教。老師由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師或主管護師擔任,要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具備教學和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護理專業(yè)態(tài)度和行為,對工作和本專業(yè)有高度的責任心,熟練掌握本專科醫(yī)學護理基礎和??萍寄?,并在臨床教學中善于學習和總結,喜愛教學工作。兒科尤其要強調帶教老師應具有愛心和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在溝通交流方面要善于講解、表達清楚確切。
2.5.2 對教學老師的評價和考核:教學老師協助護士長完成病房管理工作,重點負責臨床教學,應認真履行教學老師的職責,計劃、組織、實施、檢查和反饋教學活動,向護士長反饋實習中的問題,制定試用期護士的量化考核標準。由學生、新護士及病房護士、病人對其進行評價,評價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否遵守科室勞動紀律和規(guī)章制度,是否儀表端莊、待人禮貌,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是否正規(guī),能否關心愛護護生。
2.5.3 教學質量控制的內容:科室應具有教學管理制度和組織,必須制定好每周、每月的教學計劃,每周安排完成小講課,具備大綱要求的教學設施和條件,召開護生座談會,應有完整的教學記錄:科室講課、教學查房、各類教學計劃;有對護生的實習評價及記錄,進行專項理論和技能考試,認真填寫實習反饋記錄本,記錄理論、操作考試內容及成績、考勤、綜合評價等。
2.5.4 注重能力考查:應充分尊重護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注重她們的個體化發(fā)展,培養(yǎng)主體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自我控制、自我調節(jié)和綜合能力,指導她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善于總結,養(yǎng)成對新知識、新問題的求知欲和主動思考、獨立思考的精神,利用床旁教學、晨會提問等方法考察知識掌握情況,通過查房了解她們的服務態(tài)度、工作完成是否扎實,人際交往的能力,鼓勵參加搶救觀摩、科室講座學習及操作練習等,保證能力的提高和知識的獲得。
2.6 重視職業(yè)素質教育
2.6.1 提出形體規(guī)范要求,加強訓練,養(yǎng)成習慣:要求積極參加醫(yī)院組織的大型禮儀業(yè)務學習活動,科室交班時、平時工作中應將規(guī)范化禮儀服務的姿勢、動作運用其中,將規(guī)范化基本姿態(tài)站、行、坐、交談、操作等作為對護生的職業(yè)素質要求,強調做一個好護士應儀表端莊、大方、真誠,表情親切、和悅、自然,動作輕盈、敏捷、準確,并把此作為護士的考核評分標準之一,使之養(yǎng)成處處按規(guī)范化姿態(tài)約束自己的舉止習慣。
2.6.2 加強新護士的語言溝通技巧:指導護生運用良好的語言和患兒及陪護做好交流,要掌握病人的心理,明確兒科病房病人的護理需求特點,有的放矢為病人進行入院健教、檢查指導及疾病知識宣教,均應向病員說明此項操作的目的,有無注意事項,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并且應講解清楚有效,在病人不配合時,應從有利于病人的角度去勸解、引導,要有耐心,同時自己的概念和觀點要明確,這樣才能使病人信服和改變決定,服從管理。
3 效果
學生實習末及新護士單獨上崗前進行基礎知識、專科護理和操作三項考核,考核成績在85分以上的學生占80%-90%,整體護理考核平均成績91分,基礎操作成績93分,理論成績85分。達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 體會
4.1 職業(yè)素質教育培養(yǎng)了學生和新護士的職業(yè)觀,使她們明確了做一個合格的兒科護士必須具備的品質,提高了學習興趣,發(fā)揮了她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確保了護理質量的不斷提高。培養(yǎng)了她們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2 使她們加強了工作責任心。懂得做好一個兒科護士應有強烈的責任感,耐心及愛心,應具有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豐富的專科疾病知識和熟練的技術操作能力,同時要掌握一定的人際溝通技巧。
4.3 護士工作中的表現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帶教階段打下的基礎。兒科工作頭緒繁雜,獨立和靈活的思維很重要,臨床教學中的職業(yè)素質教育極大地促進了護生的綜合能力。因此,做好臨床帶教工作,培養(yǎng)好我們的接班人,培養(yǎng)出合格的護理人才,是臨床帶教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5 臨床帶教中思考的問題
摘要:語文對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將影響學生一生的成長。語文是學習、工作的基礎和工具,語文教師必須確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信任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以優(yōu)化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詞:新課標 小學語文 素質教育 全面發(fā)展
素質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語文學科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質乃至各種能力上起著重要作用。素質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著眼于學生及社會長遠發(fā)展的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態(tài)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活潑、主動發(fā)展為主要特征的教育,體現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原則。素質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主張學生生動活潑地自主學習語文,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不是督促學生做大量應試篇章或練習冊,而是要積極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多寫課外筆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習慣和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從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1.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小學生素質發(fā)展
與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相比,素質教育的教學目標更重視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yǎng), 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為社會的發(fā)展而服務。因此,語文教學的目標應圍繞素質教育的總目標去設置,變單一化為多元化,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1.1重視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小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乎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是非常有必要性的。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發(fā)展智力的同時,要充分深挖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適時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用學生通過知識的學習和智能訓練,潛移默化地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傳統(tǒng)美德教育、科學思想和科學作風的教育等,促使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1.2重視小學生的美育教育,培養(yǎng)審美能力。
美育對人的修養(yǎng)與陶冶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F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不僅在思想道德上有教育意義而且在語言文字上是相當美的。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我們很好的利用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機地滲透審美教育,使學生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形成對美好純潔事物的向往,對祖國美麗山川景物的熱愛,對人物的崇高品質和堅貞精神的贊嘆,對好人不幸遭遇的悲痛,對丑惡事物的憎恨等等, 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和啟迪,提高分辨真善美和假丑惡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感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審美觀和審美理想。
1.3加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
當今社會非智力因素對一個人的成敗起著重要作用?,F在對心理因素的培養(yǎng)呼聲越來越大,教育要面向現實,面向未來,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心理因素的培養(yǎng)。注意對學生意志、情感、自信心、競爭意識、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形成完整的人格。
1.4加強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
在教學中要減少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讓他們有更多時間進行鍛煉,增強學生的體魄和體能。在教學中,讓學生在課堂中腦、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和整體活動中協調其身體器官的和諧發(fā)展,以利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2.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心理活動發(fā)展最重要的特點之一是強烈的求知欲。周圍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新奇、神秘和富有吸引力的,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實際體驗和探索去認識這個世界。
2.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課堂教育既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重要陣地,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重要陣地。小學生年齡小,自制能力較差,對世事的接觸較少,對五彩繽紛的世界有很強的注意力。教師要讓學生樂中學、學中樂。既要成教學任務,又要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一般采用課端激趣、課中持趣、課后達趣等形式調動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探索求知,獲取新知的欲望。
2.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學生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而長期養(yǎng)成的一種學習的自覺、自動的行為傾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習慣,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3.加強學法指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落實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教學方法的改革。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他們采用適合自己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毙W語文進行中,要特別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強化學法指導,力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打開語文知識寶庫的金鑰匙,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一是讓學生學會理解詞語。
二是讓學生理解句子。因為理解句子是讀懂課文的基礎。在教學時,老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提高學生自覺能力。通常采用抓關鍵詞理解句子和結合上文理解句子。
三是讓學生學會分段和歸納段意。分段和歸納段意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只要學生掌握其方法規(guī)律。就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記敘文而言,分段一般按時間順序、按空間變換、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按問題或事物的不同性質、按總分關系的結構、按空行為標志等劃分;概括段意一般按縫合法、摘引法、取主法、標題法、合并法等進行。
四是學會歸納中心思想。通常從課題人手、從理解作者議論和抒情的部分人手、從理解時代背景等方面進行歸納。五是教給學生自己評價學習效果。讓學生學會自己出一份試卷考自己,出題前教師把出題的原則和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感受答題難,出題更難。這樣不僅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通過梳理知識、分析總結,鍛煉了思維能力,真正達到了復習的目的。
4.積極評價導向,促進高效學習的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高職教師作為新知識、新技術的傳播者,必須適應信息時代的發(fā)展與終身學習能力的要求,提高信息素養(yǎng)。高職院校應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加強教師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觀念的培養(yǎng);以制度的約束為保障;創(chuàng)造條件讓教師自己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緊密結合學科進行學習和實踐。
關鍵詞:高職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途徑
一、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主要內容
所謂信息素養(yǎng),是個體根據社會信息環(huán)境及其發(fā)展要求所應具備的信息品質、信息知識與信息能力。當前教育領域普遍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師信息素養(yǎng)及其培養(yǎng)也成為業(yè)內共同關注的話題。
信息素養(yǎng)絕不僅僅是以往圖書情報檢索技能加上計算機技術的操作技能,而是綜合運用以上技能所形成的信息問題解決能力。
信息素養(yǎng)包括以下兩個層面的內涵:一是在認識、形態(tài)層面,既對信息、信息社會、教育信息化的認識和態(tài)度,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必須具備的素養(yǎng)。二是信息能力,既實際操作層面的素養(yǎng),是對信息獲取、理解、分析、加工、處理、創(chuàng)造、傳遞的理解和活用能力。
信息素養(yǎng)主要變現為以下8個方面的能力:
運用信息工具能力。能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工具,特別是網絡傳播工具。
獲取信息能力。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有效地收集各種學習資料與信息,能熟練運用閱讀、訪問、討論、參觀、實驗、檢索等獲取信息的方法。
處理信息能力。能對收集的信息進行歸納、分類、存儲記憶、鑒別、遴選、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表達等。
生成信息能力。在信息搜集的基礎上,能準確地概述、綜合、改造和表述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簡介明了,通俗流暢并且富有個性特色。
創(chuàng)造信息能力。在多種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礎上,迸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產生新信息的生長點,從而創(chuàng)造新信息,道道收集信息的終極目的。
發(fā)揮信息的效益能力。善于運用接收的信息解決問題,讓信息發(fā)揮最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信息協作能力。是信息和信息工具作為跨越時空的、“零距離”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種和諧的協作關系。
信息免疫能力。浩瀚的信息資源往往良莠不齊,需要有正確的人性觀、價值觀、甄別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能自覺地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擾和侵蝕,并且完善呵護時代的信息倫理素養(yǎng)。
二、培養(yǎng)高職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方法與途徑
(一)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
計算機在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得到重視。如何使用計算機這個工具,在起初的階段最行之有效的辦法是有計劃地組織教師進行計算機基礎、辦公軟件的應用、課件開發(fā)平臺的使用、動畫制作軟件的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等一系列課程的培訓。教師的組織視培訓內容的不同既可以年級組為單位(如計算機基礎、辦公軟件的應用等課程),也可以學科組為單位(課件開發(fā)平臺的使用,如數學組培訓如何應用幾何畫板進行教學),或者以中青年教師為突破口,重點培訓,以點帶面。 培訓結果的考查形式多種多樣:既可以上機考試考查操作能力;也可以電教課的形式展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實際應用。
(二)加強教師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觀念的培養(yǎng)
要有效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首先要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意識。在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教師的素質結構中一直忽視甚至缺乏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這一項指標。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各級行政部門及教育工作者的意識尚未到位。
(三)以制度的約束為保障
要切實提高廣大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還有制度上的保障。比如,學校成績檔案系統(tǒng),某些學科教師不及時將成績輸入匯總上來,某部門網頁沒有及時更新等,應該追究其責任人的責任,從而培養(yǎng)讓俺們信息的素養(yǎng)。建立考核機制,對在培訓中取得合格證書的教師,以及在網絡應用或信息領域取得成績的教師實行獎勵等。此外,還要建立和完善積極的、有助于信息化推廣的相關評價制度。
(四)創(chuàng)造條件讓教師自己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1.網絡上閱讀。在印刷時代,閱讀、寫作和計算被公認為文化之鼎的三足,也被視為傳統(tǒng)教育的三大基石。當代信息技術正使這三大基石發(fā)生裂變。閱讀方式的變革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從文本閱讀走向超文本閱讀; 從單純閱讀文字發(fā)展到多媒體電子閱讀; 基于網絡的高效率檢索式閱讀。 也就是說,在不遠的將來,網絡閱讀將成為教師獲取知識、進行教學和科研的重要手段。重視并堅持網絡閱讀是培養(yǎng)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2.電腦寫作。在電腦上寫作,除了方便于編輯、修改和保存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實現網絡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即利用網上豐富的多媒體資源來幫助寫作。當然,用電腦寫作,不僅僅是進行順序文字的寫作,而且包括超文本結構的多媒體寫作。經常在電腦上寫作(如教案、試卷、教學總結、電子幻燈片、論文等),有利于提高應用信息技術的成就感。
3.多媒體室或電腦室上課。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在多媒體室或電腦室上課,是教師信息素養(yǎng)提高過程中的分水嶺。要充分創(chuàng)造條件,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中,不要求一節(jié)課從頭到尾都用信息技術,也不要等自己的技術水平很高后再用。
4.電腦處理日常事務。只要能用電腦處理的事情,就要盡可能讓電腦來做,如學生成績統(tǒng)計、電話號碼管理、家庭藏書管理、幫助子女學習等。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的生活、學習和工作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教育來說更是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教育必須面對信息化社會,迎接信息化挑戰(zhàn),實施教育信息化戰(zhàn)略,帶動整個教育體制和教育模式的革新。作為教育中的關鍵因素,教師在信息化社會的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必須適應信息化社會所提出的新要求,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信息素質培養(yǎng),適應信息化浪潮。
(五)緊密結合學科進行學習和實踐
信息素養(yǎng)的最高層是信息應用。就是應用信息去解決學習 生活,乃至工作中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教師的高級思維技能 問題解決能力,尤其是應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訓練學生的信息技能,從而達到預期的實驗目標。著重抓師德與現代化教育理念更新 現代化教育手段的應用,和各科教學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整合。教師現代化教育手段的匯報課和研究課。每學期教師必須上電教展示課。根據各學科自己的特點,在學科教學中開展研究性的學習。
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管理中表現為教學信息的數字化,系統(tǒng)化,管理的規(guī)范化;例如學籍管理、成績分析等等。應用到教學中,則表現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從現在開始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課堂教學仍然是學校教育的主要方式。學校教育的信息化,很大一部分表現在課堂教學的現代化上。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上的效率,落到實處是輔助教學課件的制作水平與應用效率。
總之,作為新知識、新技術的學習者與傳播者,高職教師必須適應信息時代對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要求,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只有在教育觀念上緊跟時代的步伐,才能肩負起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任。
參考文獻:
[1]王吉慶.信息素養(yǎng)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論文摘要:日益加快的生活節(jié)奏,給中學生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心理壓力。學校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及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家庭中父母的過高期望及不當的教育方式、這些都使中學生背著沉重的心理負擔。從中學生自身發(fā)展看,他們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生理和心理上的迅速變化,給他們的適應帶來很大困擾,中學生越來越多的出現諸如焦慮、自卑、孤獨、固執(zhí)、偏激以及離家出走、自殺等心理或行為問題。筆者作為一名從事多年中學教育的音樂教師在本文談談如何通過舞蹈教學幫助學生發(fā)現自身的智慧潛能,排除阻礙智力開發(fā) 的心理障礙與不良習慣。使他們具有遠大理想抱負、有創(chuàng)造欲望和崇高信念等優(yōu)良的心理品質。
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是各類藝術中歷史最久遠的門類之一,是人們表達情感的最古老也是最直接的好形式,舞蹈作為教育的內容和手段不僅可以培養(yǎng)教育對象具有健美的身體姿態(tài),增強其動作的協調性、節(jié)奏感,而且可以抒發(fā)和表達感情,加強交往,美化生活,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極好地克服了中學生人際關系緊張、情緒不穩(wěn)定和學習不適應等諸多方面的問題。舞蹈教育在整個素質教育中占有這么多的優(yōu)勢,我們教育者該如何實施才能真正達到預期的目的呢?筆者就自己的心得談談體會:
一、掌握心理,明確授課目的:
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從童年向成人發(fā)展的過度期。由于他們處于由依賴轉向獨立的起點,心理準備不足,承受能力弱使他們的挫折感比成年人更強,焦慮體驗范圍更廣。中學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對挫折承受力差。初中學科增多,知識內容加深,使他們一下子適應不了。表現為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伴有失眠、神經衰弱等癥狀。
2.人際關系不協調?,F在的獨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于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系,顯得人際關系緊張。這些學生常產生焦慮不安,孤獨、寂寞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于家長、老師對學生的期望質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的缺點看多優(yōu)點看少,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于是灰心喪氣,失去自信心。
4.早戀問題的困擾。中學生自身的生理發(fā)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早戀問題”。產生這種現象,從內因來看,由于近些年來人的體重和身高提前1-2年達到平均標準,這種發(fā)育的加速也必然引起成熟的提前和性意識的產生,同時有些青少年明知早戀對人對己都不利,但由于自控能力差,常常難以控制早戀的激情,由此又產生自責的心理,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弄的整日精神萎靡、神請恍惚,嚴重影響自身發(fā)展。外因方面,主要是家庭、學校、社會的不當態(tài)度造成的。教師要認識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如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不穩(wěn)定性及可塑性等。
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如此之多,作為中學生的老師,都應在自己教學的領域實施幫助學生走出困境的方法,通過努力讓他們在我們的指引和呵護下快樂充實地走過這困難重重的“青春期”。所以我們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的,不再是簡單地完成教學大綱的內容,而是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快樂充實,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學習的熱情與主動性。
二、投其所好,安排教學內容:
作為教育者的我們,一定要認清我們的教育對象目前正處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的“叛逆”“自我”等所謂的“不良”歷程階段。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理解、認可,接受他們的這些“不良”的情緒和行為,并且要抓住這些“不良”加以利用。從而幫助他們建立寬容、積極等健康的心理品質。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舞蹈教學上,我就抓住初中生愛表現自己的這一心理特征,用他們喜歡,感興趣的舞種來吸引他們。從而贏得他們對我的信任和喜愛。所以在教學的內容方面,我放棄了傳統(tǒng)的民間舞和中國古典舞,而是選擇了目前在青少年中非常盛行的街舞作為教學內容。街舞之所以能受到青少年的喜愛,其根本的原因還是在于這種舞蹈所具有的獨特魅力。街舞的隨意性、挑戰(zhàn)性、娛樂性, 表達并滿足了年輕一代勇于挑戰(zhàn)自我、張揚個性、享受生活、崇尚自由的一種心理。所以,表達自我,創(chuàng)造人所不能,勇于接受挑戰(zhàn),這些符合青少年心理特征的街舞,很容易被青少年接受喜愛,并且他們樂意相互交流,推廣傳博。
三、鉆研教材,制定教學計劃
(一)街舞的特點和種類:
街舞是以身體各部分的繞環(huán)、屈伸、跳躍、展體等動作為手段,把姿態(tài)、造型、表現力等因素協調地融合在一起的一種增強心智,強健體魄的有氧運動。大體上來說街舞可分為;健身街舞、競技街舞、和表演街舞。
1、健身街舞
健身街舞是以街舞動作為基礎,集健身和娛樂為一體的群眾性健身活動。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健身,運動強度適中,運動持續(xù)時間較長,對身體素質和技巧的要求不高,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都可以參與其中。健身街舞的成套動作設計和編排注重簡單、活潑、流暢,講究科學性和實效性,對健身強體、防病減脂有明顯作用。
2、競技街舞
競技街舞是以競技為目的,是根據街舞特定的風格特征和特殊要求編排的一套具有較高的技術性和藝術性、以比賽的形式來體現水平高低的競技套路。
3、表演街舞
表演街舞是為了適應人們休閑娛樂的需要而進行的演出活動。它的形式多樣.沒有嚴格的規(guī)定,強度可大可小,技巧可高可低,時間可長可短,一切都不拘于形式。能夠使大家賞心悅目的、滿意且喜歡的,就是一段好的街舞表演。
由于街舞形式隨意,有些動作要求技巧性較強。如果練習不當,對于身體某些部位可能造成傷害,為了達到科學安全的效果,目前國內的普及街舞課程一般選擇健身街舞作為授課的主要內容,健身街舞避免了高難度動作,突出的是健身性與娛樂性,還有對舞蹈的欣賞性。
(二)街舞教學的注意事項:
1、充分準備:健身街舞是一項小肌肉、小關節(jié)運動為主的舞蹈,它強調全身協調尤其是頭、胸、腰、髓、膝及手臂等部位小動作的配合,既注意上肢與下肢、腹部與背部、頭部與軀干動作的協調,又注意各部分的獨立運動。其動作張弛自如、快慢有度、流暢中有停頓、身體彈動中有節(jié)奏。從而非常強調身體的爆發(fā)力和控制力,所以在街舞練習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將身體各關節(jié)活動開,以免跳動過程中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2、循序漸進:在練習當中一定要量力而行,不必一味追求動作的高難度和高技巧,應該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比如在學習過程中應先學好下肢動作,再逐漸加上上肢、頭部等動作,先慢后快不要急于求成。街舞的基本步伐:踏步、側并步、側交叉步、開合跳等動作;基本身體動作:肩、胸、腰、臂、髖、膝等部位的動作及手臂與身體的波浪練習,大致接觸地面技巧動作(地面技巧簡單動作,如頭手倒立、手倒立等)。
3、能力培養(yǎng):街舞的動作變化極為豐富,連貫動作的節(jié)奏非常的快,充分顯示了對身體全面的協調配合能力的鍛煉,極大地體現出身體動作的均衡性、協調性和靈敏性。故經常參加適量的街舞運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素質。另外,街舞是也是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的一種積極手段。他們在練習過程中可以大膽創(chuàng)新,只要符合音樂節(jié)奏,可以任意組合動作,或是即興想象發(fā)揮,長期堅持必然會對參與個體的智力發(fā)展產生正面的影響。
結語:舞蹈是肢體的語言,是有形的音樂。作為最早出現的藝術形式之一,舞蹈充分發(fā)揮了人們的想象力,鍛煉了人們的耐受力,提高了人們的審美能力,從而增強了人們的自信心與創(chuàng)造力。中學時期的教育可謂人生心智和體質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高度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舞蹈已成為學校音樂課外活動的主要形式,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文藝活動 ,不僅不妨礙學習 ,而且可以鍛煉他們的多方面才能 ,讓他們能充分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極其有益。在中學實施舞蹈教育,具有推動中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諸多潛在優(yōu)勢,教育者一定要做到使舞蹈教育既是中學生的一種娛樂活動,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種良好手段。
參考文獻
[1]余紅盈.試論街舞運動的教育價值[J].科教文匯,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