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7-21 14:20:5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語文第一單元總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單元復習;提高實效;緊扣主題;找準復習點
人教版教材以單元專題做經(jīng)線,以單元導語、閱讀課、語文園地為緯線,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傳統(tǒng)的單元復習課常以“炒冷飯”似的將過去學過的單元課文溫習一遍,再把語文園地中各板塊按部就班地練習一番,枯燥乏味,味同嚼蠟。學生非寫即讀,非抄即背,教師在上面講得焦頭爛額,學生在下面身心疲憊卻收獲甚微。時間久了,如此索然無味的復習課使學生對語文學習也會失去興趣。因此,單元復習課要改變教師“一言堂”現(xiàn)象,杜絕學生機械的重抄、重寫、重背、重練習。復習要突出一個“精”字。著名教育專家李希貴有一個非常精彩的“三講”、“三不講”觀點,“三講”就是講重點,講難點,講疑點;“三不講”就是不講學生會的,不講學生能學會的,不講講了學生也不會的。對我很有啟發(fā),這一觀點完全可以應用到我們的復習課上來,變成“三復”、“三不復”,即復習重點、難點、疑點;不復習學生會的,不復習學生能學會的,不復習復習了也不會的。
一、捕捉文本細節(jié),凸顯重難點
單元復習受時間限制,不能面面俱到,既要減輕負擔,又要提高效率,教師要“居高臨下”,關注整個單元內容,捕捉文本細節(jié),確立復習重難點,使學生明白復習的方向和內容,這樣復習才能有的放矢。
1.透析單元導語 明確重難點。復習課不同于新授課,不必篇篇課文都重新復習一遍。單元導語是新教材的一大亮點,也是很重要的教學資源,單元導語像一條線索串起同一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應充分認識其內涵價值,從單元導語中明確復習的重難點。
如小學語文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單元主題是走進祖國的西部,交流對西部的感受。根據(jù)單元導語“閱讀本組課文,要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優(yōu)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想想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笨纱_立復習的重難點為:復習體會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和含義深刻的句子,總結體會句子的方法,培養(yǎng)理解語言的能力。
2.結合課后習題 提煉重難點。課后習題往往是文本教學的重點所在,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在新授課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緊扣課后習題展開文本教學。在單元復習課中,教師可對一單元每篇課文的課后題稍加整合梳理,提煉出復習的重難點。例如小學語文人教版四(下)第一單元圍繞“體會作者對祖國山山水水的熱愛之情。”這一主題安排了《古詩詞三首》《桂林山水》《記金華的雙龍洞》三篇精讀課文,對這三篇課后習題進行整合,復習的重難點:品讀課文的優(yōu)美詞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意。
二、激活已知經(jīng)驗,查找疑漏點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說:“影響學習的最主要原因是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我們應當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去進行教學?!苯處熗ㄟ^課堂交流與練習接受學生獲取知識的反饋信息,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的沉淀,了解學生疑惑、錯誤點設計復習內容,形成新的學習平臺,抓準基點展開梳理,從而有助于面向全體、查漏補缺,對癥下藥。
1.課堂交流中查找疑惑點。課堂交流能有效地獲取學生對舊知識的掌握情況的反饋信息,課堂交流,要建立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比如可以問學生,學完了這個單元,你做大的收獲是什么?你覺得你哪個詞還沒有理解,對哪篇課文還有疑點?老師與學生隨和的交談中獲取的信息反饋才最有價值,教師才能準確地知道學生的疑惑點。
2.課堂練習中查找缺漏點。教師經(jīng)過一個單元教學的辛勤勞動,學生掌握有多少,缺漏在哪里,平時的課堂練習是一個重要的反饋信息的渠道,我們應該學會獲取和正確利用這些反饋信息,明朗學生這階段的學習缺漏點。例如在完成小學三年級(下)第三單元的課文教學后,在學生練習課堂作業(yè)本中的一道習題,是關于反問句和陳述句兩種句式的認識。通過反饋來的情況,我看到學生能很正確地把反問句改成陳述句,而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時出現(xiàn)了不少錯誤,以及對它們的認識還無法用文字準確地表達出來。根據(jù)這一反饋情況,我便能確立其中的一個復習點:加強對陳述句改成反問句的練習,與學生共同探討它們之間的異同點,能用文字敘述下來。這樣從課堂練習中查找到學生的缺弱點,接下來的復習就更有針對性了。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痹缭趲浊昵?,孔子就提出復習的重要性,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更應該高瞻遠矚,重視復習課的教學。
【參考文獻】
[1]王麗鵑.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鄭州大學出版社,2008.
二、主要任務了解學生語文整體成績、語文素養(yǎng),根據(jù)學生特點制定語文教學計劃。
2、 深入班級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3、結合自身,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文教育工作。
三、日常教學聽課、備課、寫詳案,并進行課后教學反思。
2、批改學生作業(yè)、讀書筆記、作文及隨堂聽寫、小測試,并及時仔細評講。
3、檢查學生課堂筆記,并抽背,針對掌握情況適當加以指導。
4、找學生了解語文學習情況,結合課外讀書活動與學生交流讀書心得,指導學生有效閱讀,并激勵其寫讀后感。
四、具體安排
第一周向原語文老師黃老師了解學生語文學習情況和語文教學實習工作。
2、結合班主任實習工作盡快認識學生。
3、聽課并仔細做好聽課記錄,創(chuàng)造性模仿學習。
第二周提前備好講授篇目教案并請黃老師指導,及時作出修繕。
2、請學校領導聽課,講授第五課《傷仲永》。
3、結合指導老師對上課效果的點評,吸取經(jīng)驗教訓。
第三、四周提前備好第二單元課文的教案,講授第二單元所有課文。
2、根據(jù)老師點評指導、學生反饋,及時總結授課效果。
3、結合班主任工作,陸續(xù)找學生聊天,了解學習情況和對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看法評價。
4、結合主題班會,學習第二單元綜合性練習。
第五周自我總結整個單元上完后的教學經(jīng)驗教訓,聽各個年級不同語文老師的課,集思廣益,化為己用。
2、準備第十五課《孫權勸學》教案。
第六周講授《孫權勸學》,語文組各聽課老師給與評價。
2、填表、總結。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存在著盲目性和隨意性的弊端,教與學雙方都缺乏明確的目標,往往表現(xiàn)為一種低層次重復的無效勞動。隨著近年語文教改的逐步深入,目標教學順應了語文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并走向科學化,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
下面就如何在單元教學中實施目標教學談幾點看法。
筆者認為進行科學化的目標教學,首先從單元教學開始。所謂單元教學,就是以一個單元作為一個基本的教學單位來作總體設計,對學生進行語文聽、說、讀、寫能以力及語文知識能力綜合訓練和進行思想情感教育的一種教學結構組織形式。單元目標教學就是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實行有目標控制的單元整體教學,它具有整體性、綜合性、控制性、序列性等特點?,F(xiàn)在使用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是以單元作為基本教學單位,為我們進行單元目標教學提供了依據(jù)和方便。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要在單元教學中實施目標教學,基本思路是:在總攬初中語文教材的前提下,充分認識單元教學目標在有目標控制的單元整體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單元教學重點目標總攬單元課文的教學,并依據(jù)單元教學目標去精心設計優(yōu)化課文教學。
要實現(xiàn)這樣的教學目標,應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吃透大綱精神,并把大綱精神與語文學科的教、學、考聯(lián)系起來考慮,明確“教點”、“學點”以及“考點”。
其次,總攬初中語文教材,把握整個初中階段、學年、學期、每個單元的單元教學要求,既要看到森林,又要看到樹木,使單元目標與整體目標相結合。
第三,把握現(xiàn)實學情,現(xiàn)實學情就是學生通過學習而具有的基礎狀況、能力狀況,因為它直接關系到單元目標教學的成敗。
第四,明確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就是單元整體教學在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思想教育三個方面在一定階段要達到的標準。它既反映了大綱要求,又展示了教材內容,是介于大綱和教材之間的有利于教、學、考的指令性指標。明確教學目標就是要求教師和學生要有強烈的目標意識。
就一個單元而言,實施目標教學可按如下步驟:
第一,顯示目標。一般來說,在進行一個單元的教學時,可用一個課時(或叫總領課)來統(tǒng)觀全局,把握單元提示及全部課文。在進行總領課教學時,就要顯示單元教學的重點目標,讓學生明確本單元學習應該達到的標準。顯示方式最好不要原裝批發(fā),而應通過課堂討論,引導學生根據(jù)單元提示、訓練重點、預習提示分析本單元教學的重點目標,并弄清單元重點目標在單元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學生對所學單元形成整體印象。
第二,落實目標。在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中具體落實單元教學目標,應通過課時目標來落實。課時目標是根據(jù)課文的訓練重點、預習提示、閱讀提示及課后的思考練習來設計。課時目標必須受到單元教學重點目標的控制,教學不得游離于這個目標。對于課文內容,導學時不能面面俱到,而要全力以赴地突出單元教學的重點目標。
第三,測試目標。單元教學目標既是教師實施單元目標教學的依據(jù),也是學生進行單元目標學習的原點,同時還是測量學生學習效果的依據(jù)。目標測試,主要通過單元達標測試來進行,主要看學生是否圍繞單元教學目標在認真地學習和在目標的指導下進行有效地學習??梢龑W生對所學單元的學習質量進行總結,總結要力求做到精要、有用、富有啟發(fā)性,對單元教學重點目標和課文教學具體目標進一步鞏固加深,使學生對所學單元的得失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教學實踐表明,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每個單元的目標教學,具有對教學過程進行定向控制的作用。它有利于克服長期以來語文教學只著眼于單篇,面面俱到,目標重復分散而導致的語文課堂效率低、教學效果差的弊端。
目標教學的嘗試與開展對優(yōu)化教學目標,優(yōu)化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體系,為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深化起著重要作用,是優(yōu)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意義重大。因此,中學語文教師要積極開展目標教學的研究和落實活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張?zhí)鞂?新課程與課堂教學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孫紹振.直諫中學語文教學[M].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
1.完成本期教本和讀本的教學任務;
2.加強基礎練習,落實單元訓練,努力提高學生考試成績;
3.加強備課工作,通過集體備課促進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
二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1.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再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我校語文組的民主的、開放的和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2.推廣我們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已經(jīng)獲得的經(jīng)驗,繼續(xù)發(fā)現(xiàn)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閱讀推向深入,爭取形成一套與新課標配套的新課型并加以完善。
三教學工作
(一)必修課
1.教本
(1)必修課教本的處理,依據(jù)合理有利的原則、單元組織的原則、集體備課的原則、改革創(chuàng)新的原則,按時完成。
(2)教學內容的組織: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單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單元。每個單元都安排中心發(fā)言人;每個中心發(fā)言人都承擔一堂“轉轉課”。
B.按照單元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要突出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要點,并引導學生模仿和創(chuàng)作。單元內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聯(lián)系起來,進行比較閱讀研究,從而深化對文章和單元要點的把握。每個單元的教學完成之后,組織并指導學生完成單元小結。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學,引導他們自主鉆研課文,自奮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學習特點,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理解;要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切磋,相互討論。
(3)教材的備課
我們堅持每周星期四集體備課。每個單元的中心發(fā)言人,要詳細解說本單元的重點、難點、疑點,要提出教材處理意見。要全備課組在聽取這些意見后要各抒己見,細致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2.讀本
根據(jù)教本與讀本相結合的原則,做如下安排:
(1)課本、讀本銜接。
教本(單元)————讀本(課文番號)
第一單元1—8(小說)
第二單元9—20(雜文)
第三單元21—31(說明文)
第四單元32—44(文藝論文和文化雜論)
第五單元45—55(古文1)
第六單元56—65(古文2)
名著與文化素養(yǎng):66—68;
語言運用、閱讀和寫作:69—79
(2)讀本納入備課方案。
單元備課,不僅備教本,也備讀本,對兩者教學的重點難點、方式方法,都做通盤考慮。
(3)讀本課文處理方法
——以“讀”為主,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和討論交流。要在讀本的閱讀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
——以寫促讀,布置讀書筆記的寫作練習,促進學生對讀本的閱讀理解;
——讀本的“名著導讀”部分,結合“研究性閱讀”實施;
——在練習、檢測時以讀本為材料,促進學生的讀本學習。
(二)作文教學
1.依據(jù)教材編寫體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語交際與寫作實踐”訓練。
2.寫作練習分步驟進行達標訓練,要求學生逐漸達標,形成基本的語言修辭意識。
3.提高學生考場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鐘內能根據(jù)要求寫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4.調動學生參與作文批改與點評,提高批改實效。
5.作文教學重講評,通過講評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導學生自批自改。
6.鼓勵學生寫作文后記,做自我總結。
7.本期擬做大作文8次,練筆10次。
(三)單元檢測
本期安排4個單元檢測。命題分工如下:
1.第五單元檢測題命題人:游俊松
2.第一單元和第二單元命題人:羅曉暉
3.第六單元命題人:汪曉丹
4.第三單元和第四單元命題人:鄧惠鑫
(四)課時進度
1.全期21周。按授課18周(除放假和檢測考試時間)每周5課時計,全期共90課時(預計)。單元檢測4個,安排5課時。
本班學生通過近六年的學習,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比較感興趣,基礎知識掌握比較扎實,平時能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但班級中也有個別學生由于低年級時的基礎不扎實,以致于現(xiàn)在的成績很不理想。本學期將教給學生合理的學習與復習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語文基礎,使他們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二、教學任務、目的和要求
1、進一步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2、通過學習,進一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積累習慣;
4、通過語文課外實踐活動,培養(yǎng)多方面的語文能力,拓寬知識面,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5、會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
三、教材重點難點
1、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精讀課文的學習中積累語文學習的方法。
2、針對教材中的習作訓練,開展一些語文課外實踐活動,提供寫作的素材。
3、注重課內知識向課外的延伸,力爭使課內外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
四、主要教學措施
1、加強訓練,方法多樣,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2、持之以恒,不斷地加強積累。
3、注重實踐,培養(yǎng)能力。
4、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加強朗讀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理解能力。
5、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學理解課文內容,并在自學實踐中逐步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五、教改設想和教研專題
教改設想:
在教學生習作時,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說真話、實話、心理話、表達真情實感。
教研專題:
農村小學語言積累訓練的探索。
六、教學進度
第1~3周:①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二)②第一單元(第1課至練習1)
第4~5周:第二單元(第4課至練習2)
第6~7周:第三單元(第8課至練習3)
第8~9周:第四單元(第12課至練習4)
第10~11周:①期中復習
②期中測試
③期中分析、總結
第12~13周:第五單元(第16課至練習5)
第14~15周:第六單元(第19課至練習6)
初中語文小課題開題報告
一、研究的問題
“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有效策略的研究”課題是屬于實踐性的研究課題。本課題結合了本校城鄉(xiāng)結合部寄宿學校這一特定的教育環(huán)境,以初一、初二部分班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本課題研究的立腳點在閱讀教學,著眼點在習作訓練,是為了尋找語文教學中“讀”與“寫”有效的結合點(拓展點)和有效的結合(拓展)方式與方法,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寫”的拓展、遷移與輻射,從而形成有效的讀寫結合策略而展開的研究。
主要研究以下問題:
1、“閱讀”與“寫作”關系的研究
讀和寫是一個互補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lián)系著。在語文教學中,讀是自外而內的吸收,寫則是自內而外的表達,讀是文章作者的寫的逆想活動過程。因此,“正確把握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是進行“讀寫結合”教學的首要條件,也是本課題要解決的重要理論問題。
2、“挖掘讀寫結合點(拓展點)”的研究(即解決學生作文“無米之炊”的問題)
讀寫對應原則要求讀寫要有相應的結合點(拓展點)。所謂讀寫結合點(拓展點)就是讀與寫在知識與能力上的契合點。不管是哪個版本的語文教材,所選的文本無論在布局謀篇、遣詞造句,還是在寫作手法運用等方面都是學生模仿習作的范例。如果我們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挖掘文本中的“寫”的因素進行多方位的遷移、拓展。這樣,文本中的好段、佳句、詞組都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因此,如何挖掘“讀寫結合點”是本課題要研究的關健問題。
3、“形成有效的讀寫結合策略”的研究(即解決學生作文“有米難炊”的問題)
關于“讀寫結合”的方法與模式研究已經(jīng)不少,但并不是每一種都適合自己的學生。因此,教師要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形成一種“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提升學生讀寫結合能力。這是本課題要研究的中心問題。
4、“提高教師使用教材能力”的研究
要在閱讀教學中寓寫于讀,就要求教師能挖掘出語文教材中的隱性功能,將教材“一課兩用”。因此,如何使課題組教師“形成獨立分析教材、處理教材、尋找教材中讀寫遷移點、拓展點,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是一個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我校是一所地處城鄉(xiāng)結合部全寄宿制的學校。本地學生大部分是城市化過程中“被居民”的農民子弟;而外地生的父母大多是無暇顧及小孩的教育而選擇將孩子送進我校,家庭文化的氛圍較差,家長缺乏對孩子智力投資的意識,沒有太多的課外讀物,沒有良好的文化信息來源,導致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知識面窄,閱讀能力差,寫作水平低。大部分的學生提起作文就頭痛,因缺素材、缺方法導致沒興趣、沒信心。教師雖煞費苦心地指導作文、批改作文,但收效甚微。因此,如何解決學生作文“無米之炊”和“有米難炊”的問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成為我們迫切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另外,如何提高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也是困擾我們的問題。
三、擬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 主要采取以下步驟與措施:
(一)準備階段:20xx年6月—20xx年9月
1、成立課題組,確定研究對象
1)課題組成員由我校三名長期在教學第一線、具有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語文教師組成。包括:
課題主持人:
課題成員:
2)研究對象包括三位老師所教班的學生及人教版七、八年級的語文教材。
2、分析我校語文教學的基本情況,收集國內外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尤其是讀寫結合的成功經(jīng)驗和先進理論,分析歸納“閱讀”與“寫作”關系,為下階段的實操打下理論基礎。
3、初步制定研究方案。
此階段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
(二)實施階段: 10月—9月
1、開題。
2、調查研究:設計相關調查表格,針對實驗對象進行調查研究并進行分析。
3、開展實驗:實驗老師根據(jù)結合調查研究得出的結果,以所教文本為憑借設計并實施各單元課文的讀寫結合訓練方案,使每一節(jié)閱讀課都成為說話、寫話、習作訓練課。在實踐中,形成一個操作性強的讀寫結合策略。這樣,在解決學生習作文“無米之炊”與“有米難炊”難題的同時,又在寫作構思中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教師使用教材的水平。
讀寫結合策略初步構建如下:解讀目標,明確單元讀寫訓練重點——精讀課文,挖掘文本讀寫結合點——指導方法,掌握讀寫結合技巧——遷移拓展,運用讀寫結合方法——小結回饋,提升讀寫結合能力。
以人教版七上第三單元為例,說說我們是怎樣實踐讀寫結合策略:
第一步,我們先明確這個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是“景物描寫”;
第二步,我們精讀這個單元的4篇文本,各自挖掘出與單元訓練重點相關的讀寫結合點:如《春》一文中,在教春花圖與春雨圖時分別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虛實結合法、多感官描寫法;《濟南的冬天》一文中,教“薄雪覆蓋下的山”時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移步換景法;《夏感》一文中,教“夏天的色彩”一段時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繪色法;《秋天》一文中,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動靜結合法;在總結4篇文本時訓練學生寫景技巧中的情景交融法。注意,有些課文寫結合點比較多,如果我們都跟學生練習的話,就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所以我們還要精選出最適合的結合點。
第三步,授之以漁,教會學生掌握相關的寫作技巧。
第四步,通過對學生進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訓練和“舉一反三”的拓展訓練,從句子、片斷過渡到長文訓練,讓學生從讀到寫,遷移拓展。
第五步,對學生習作及時的回饋,在反復訓練中提升其讀寫結合能力。
4、實驗分析:分析實驗作文的內容,分析實驗過程所出現(xiàn)的各種現(xiàn)象和問題,及時收集過程性材料,及時總結實驗工作經(jīng)驗,及時矯正實驗行為。
本階段主要采用調查研究法、觀察研究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
(三)總結階段:20x年10月—20xx年12月
1、整理實驗過程性資料,歸納總結成功作法和經(jīng)驗,撰寫課題實驗報告。
2、收集整理實驗當中所產生的課題研究論文、教學設計、案例、課堂實錄等,形成相應的文集和光盤,在全校推廣研究成果。
本階段主要采用經(jīng)驗總結法。
四、預期成果形式
1、實驗研究報告(開題報告、中期報告、結題報告);
2、課題研究論文若干篇;
3、課題相關教學設計、案例、實錄、片斷等;
4、學生相關習作若干篇;
5、形成適合學校學情的讀寫結合的有效策略。
五、參考文獻
[1] 《丁有寬與讀寫結合法》 丁有寬 國際文化出版社 2003年8月
[2] 《中國語文讀寫結合研究》 汪潮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年
[3] 《教育科學研究》 裴娣娜 李春山 孫鵬 科學出版社 1997年9月
[4] 《朗讀手冊》吉姆.崔利斯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6年8月
[5]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
[6] 《閱讀學新論》曾祥芹語文出版社 2000年
[7] 《當代美國教育》中國文獻出版社 2000年
[8] 《語文教育研究方法學》董菊初語文出版社 1995年9月
[摘 要]“知識樹”是一個層級式知識圖,是為實現(xiàn)某一教學目標而建立的所有相關知識間的因果關系或從屬關系的知識框架。語文教學中引入“知識樹”的內容,能夠抓住主線串聯(lián)起所有文本,為語文“大單元”教學和文本探索開辟出一條有效路徑。
[關鍵詞]大單元教學 知識樹 文本 串聯(lián)
[中圖分類號] G623.2?。畚墨I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4-047
語文不僅僅是指教材,還包括生活。因而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最需要的就是把課文教“厚”,給學生“海量的閱讀”。為了更好地把課外閱讀有機地“塞”進教學體系中,筆者嘗試著“大單元”教學,并積極引入“知識樹”,抓住主線來串聯(lián)所有文本,從而有機地找到了“大單元”教學的突破口,為語文教學探索出了一點經(jīng)驗。
所謂“知識樹”,其實就是一個層級式知識圖,從某種程度上講,是為實現(xiàn)某一教學目標而建立的所有相關知識間的因果關系或從屬關系的知識框架。相對而言,“知識樹”比較形象直觀,利于學生通過文字整理信息,梳理知識結構,是一種相對高效的學習方法。這里,筆者結合實踐具體闡述一下“知識樹”對文本的具體串聯(lián)。
首先,用“知識樹”整合文本內容。
無論是“大單元”教學還是群文閱讀,課堂容量都比較大,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終課堂將是一團糟。課堂需要“抓手”,需要主線,而“知識樹”是最好的選擇,“樹”的主干是“主線”,枝葉就串聯(lián)起整個文本。內容清晰,目標明確。
比如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課文分別是《我們愛你啊,中國》《鄭成功》《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筆者以“愛國”為主線,以人物、場面、情節(jié)等為枝葉,積極引導學生用“知識樹”進行整合。至于其他卻忽略不計,或者不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這樣,一方面讓整個課堂脈絡清晰,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另一方面也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通過小組形式讓他們去探究。這“知識樹”對于文本內容的串聯(lián),某種程度上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筆者又在各個單元找到了“抓手”,積極引用“知識樹”進行串聯(lián),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比如在單元教學中,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就可分別以心中有祖國、人間真情、奮斗與生存、民風民俗、景物聚焦、名人風采、讀書有方等七個主線為“抓手”;而第十二冊則可以用壯麗山川、正義必勝、詩文精粹、探索與發(fā)現(xiàn)、感悟人生、詠物抒情、師恩難忘等主題勾連“知識樹”?!爸R樹”在單元教學中使用廣泛,關鍵是教師要善于歸納,積極挖掘“主干”,讓學生小組合作,去探究其余“枝葉”。這樣教學既有創(chuàng)新,學生也有興趣,而且還容易在課堂上不斷摩擦出思維的火花。
其次,用“知識樹”概括文本個性。
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個性。雖然在一個單元中,往往以單元主題為“主干”,但學生在“添枝加葉”的過程中卻容易“百花齊放”。仍以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有人盡情地歌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人在贊嘆鄭成功的豐功偉績;有人讀出了肖邦那種遺憾以及悲憤的心情;更有人讀出了詩人聞官兵收復河南河北的那種“喜欲狂”;也有人領悟了那種“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拳拳愛國之心……
從“愛國”出發(fā),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闡述觀點,他們的思維在發(fā)散,他們的觸角也在不斷伸向感官的各個角落。于是在探討課文中,就形成了各具鮮明特色的個性。這個性從某種意義上講,也屬于“知識樹”的一部分,屬于“枝葉”。這種集中與發(fā)散,共性與個性融于一身的“知識樹”,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更好地闡述了愛國的具體品質:遺憾、自豪、悲憤、抵御……“知識樹”的目的相對而言,就是一種概括,一種總結。作為教師,更需要積極參與其中,引導學生生成“知識樹”,從而讓整個課堂彰顯出一種人文氣息,讓所有的“知識樹”彰顯出文本的個性。
最后,用“知識樹”呈現(xiàn)文本形式。
閱讀指向寫作,畢竟學生習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他們的語文綜合素質。因而,“知識樹”也要積極為學生的習作服務。當然,在單元教學中還應以寫法為主。筆者在踐行“知識樹”的過程中,也積極從文本內容的整合點漸漸轉移到寫作方法的整合點上。一開始,讓學生畫兩棵“樹”,一棵以單元主題為主干的“知識樹”,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完成;另一棵以寫作方法指導為主線的“知識樹”,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經(jīng)過充分探究后完成。最后,兩棵“樹”合并為一棵“樹”,學生需要把寫作方法的“樹”作為果實掛在單元主題 “樹”上。
以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這單元的主題是“探索與發(fā)現(xiàn)”,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不容置疑,這是一棵“知識樹”。為了指向閱讀,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另繪了一棵“知識樹”,關注的是具體寫法。學生在繪制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不同的著力點。有學生在《夜晚的實驗》這一課中,著重繪制了四次不同實驗的寫法;有學生在《海洋——21世紀的希望》這一課中圍繞說明方法進行繪制;而在《學會合作》這一課中,更多的學生則是從論證方法上進行繪制。過程雖然不一,但是目標卻一樣。當學生對這些寫作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又試著合并“知識樹”,結果水到渠成。這種文本呈現(xiàn)的形式,無形之中會讓學生學到很多東西。當然,每一單元中,每一課中,也遠遠不止這兩棵“樹”,教師要善于不停地給學生“栽樹”,而學生也要不?!敖Y果”。長期下去,“樹”就會越長越茂盛。
一、能最大限度地節(jié)省教師的備課時間(一個教案由原來使用兩次變成使用八次)減輕教師的勞動強度。將語文教師從備課批作業(yè)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從事教材、教法的研究。采用單元流水式教學,第一、二周,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編寫教案,此后,便輕車熟路、游刃有余地為其他班上課,除上課、批作業(yè)之外,節(jié)省出的備課時間或用在同各年級或同科教師之間的相互聽課上,或用于業(yè)務自修(以往只是忙于備課、批作業(yè),在語文教學及教育理論的學習研究方面,太缺乏時間和精力去提高教學水平)。
二、能深入挖掘群體智慧,切實走集體備課的道路。傳統(tǒng)的模式化教學,每位教師擔任兩個班的課,一包到底,三年一貫制。教師只對自己任教的兩個班負責,備課時各人備各人的,盡管教研活動時常提集體備課的重要性,但集體備課也只往往流于形式。實行這種流水教學法之后,各人的責任就不只限于自己教的兩個班,而是對同年級所有的學生負責。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大家互相熱情地提供備課資料,對教學中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的確立和解析方法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并將在以往教學中的經(jīng)驗或教學心得也毫不保留地奉獻給同道,以資切蹉,集體備課得到實質性的落實。
三、能揚長避短,更好地發(fā)揮各自的教學水平,提高教與學的質量。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币晃徽Z文教師或擅長教散文,或詩歌,或小說,或戲劇。教研組長可根據(jù)各人所長,分配教學任務,讓各位教師分擔各自擅長的教學內容,以便更好地發(fā)揮個人的才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能將教學過程中反饋來的信息及時處理,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充實教案,完善教法,并將經(jīng)驗有效地用于以后幾個班的教學實踐。而傳統(tǒng)的教法,如果在A班的教學中得到點反饋信息或有些教學反思,最多只能用于B班,但在B班得到的信息或啟示就無用武之地了。盡管教育主管部門經(jīng)常強調寫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但教案紙上“教學反思”欄目中出現(xiàn)的只言片語的“反思”,也只是一種敷衍的文字而已。這或許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學收效不大的主要原因。
五、采用“單元流水教學法”,每隔兩周換一位語文老師,能使學生對老師的教態(tài)、語勢等有一種新鮮感,從而獲得新刺激,激發(fā)愉悅的學習情緒,產生情趣和求知欲望,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tǒng)的三年一貫制、一包到底的教法,往往使學生對老師的教學產生一種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心理,即使老師有意識地變換一下教法,學生還會認為是“換湯不換藥”的老一套,不以為新或不以為然,便不會產生新刺激,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就不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對于“經(jīng)常換一下老師,學生是否會適應教師的教學”這一問題,大可不必擔心,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聽一位陌生教師的講課,比老是聽一個教師講,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而教材內容的跳躍,也不會成為學生學習的障礙。在中學各科教學中,語文教學獨具特點,即此科不同于其他科具有章節(jié)上的邏輯連貫性。其他科如果采用這種內容上具有跳躍性的教學,學生聽起來肯定吃力,無法接受。而語文教材內容的編排,議論文、記敘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文言文等,都有相對的單元獨立性和完整性,讓學生先學哪個單元的內容,區(qū)別不大。正如我們平常吃飯,先吃饅頭后喝稀飯,與先喝稀飯后吃饅頭,效果是一樣的。
六、實行單元流水教學法,能極大地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鞍讼蛇^海,各顯神通”,使業(yè)務熟練的老手精益求精,新手則可借此機會教學相長,百煉成鋼。這種流水教學法本身存在著很大的競爭機制。各任課教師的教學實力和水平,在全年級同學面前曝光亮相,孰優(yōu)孰劣,在學生心目中如明鏡一般。從教師本身角度看,人人都想讓學生覺得自己這一課講得最好,哪位教師在教學上不使出渾身解數(shù),盡心力而為之?教學質量的提高,自不待言。
七、關于作文教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知識面的寬窄,閱讀水平的高低,分析問題的能力等,都能從作文中體現(xiàn)出來。采用流水教學法,教師根據(jù)單元文章體裁、內容、特點,確立寫作訓練的體裁和內容。教師可對以前一兩個班學生的作文進行精批細改,從中找出一至兩篇好文章加以潤色,作為范文刻印出來,講評時分發(fā)給學生,教師以審題立意、選材、謀篇等為重點,認真搞好講評。并指導學生結合范文,自批作文,以提高學生寫作和修改文章的能力。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學生手中就有各種文體的大小作文的范文十幾篇,三年之后,就有七八十篇乃至更多篇的優(yōu)秀作文在手,學生時常翻閱這些優(yōu)秀作文,對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是一個很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