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教師學生論文

教師學生論文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3-10 14:52:3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教師學生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教師學生論文

第1篇

論文摘要: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一個人個性是否完整、是否良好,對創(chuàng)新能力尤其重要。要有效地搞好班級管理,就得滲透心理教育,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chuàng)新,一個人個性是否完整、是否良好,對創(chuàng)新能力尤其重要。而班級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因此要有效地搞好班級管理,就得滲透心理教育,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

一、關注學生的傾訴

在許多班級中大都存在著這樣一種現(xiàn)象:每當在學生身上發(fā)生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后,教師都不大給學生申辯的機會,更不愿耐心傾聽學生的訴說。

處于成長期的中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雖然不是很強,但他們也有自已獨特的思維方式,他們每做一件事,都有自己的理由。因此,當學生身上發(fā)生問題后,做教師的應該尊重他們獨立的人格,要設身處地地從學生角度去思考。經(jīng)常發(fā)火、訓斥,是達不到教育學生的目的的,必須給他們訴說的權力,并從中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機,然后把準脈搏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增強識別是非的能力。

對于思想比較復雜、考慮問題有時比較偏激的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與學生進行溝通、交談,誘導他說出與老師發(fā)生沖突的原因及當時的想法、產(chǎn)生的結果,分析通知家長的必要性。通過傾聽學生的心里話,我深深感到,此年齡段的學生害怕孤獨,渴望與老師溝通,渴望老師的理解與信任,愿意與老師多交談,對所信任的教師,他們的內心世界是敞開的。

相反,如果老師以成人的思維方式去批評學生所做的一切,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學生,不給學生解釋的機會,學生因失去說話的權利只好把委屈和不滿埋在心里。老師不僅失去了一次了解學生心靈世界的機會,而且學生從此也會產(chǎn)生與老師對抗的心理。

傾聽學生的訴說,充分尊重學生傾訴的權利,是一種教育藝術。這有利于師生雙方的交流。只有面對學生平等交流,學生才會信任老師,愿意把真心話掏出來,教師教育學生也就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從而幫助學生端正思想。傾聽學生訴說,有利于建立一個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促進學生身心的良好發(fā)展。學生有了向教師傾訴內心感受的機會,就會跳出壓抑的心境,不會再施刁耍蠻了。

二、注意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對某人某事所產(chǎn)生的反感情結,作出與常理相悖的一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學生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不但教師的教育不易奏效,而且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極為不利。

學生逆反心理產(chǎn)生的主要渠道是施教者教育不當。目前素質教育雖然已進行了幾年,但學校仍片面追求升學率,以分取人,教師只看重學生的學習,而忽視學生的心理教育。而且家長也都瞧準了升學這座“獨木橋”,規(guī)定星期六、日都必須在家里學習,不能出門,功課做完了還要做家長買的其他學習資料。學習只能好,不能差。一旦這些“不能”被冒犯,必遭家長的打罵,使學生覺得自己就像是一部學習機器,因而產(chǎn)生“我偏不給你學”的心理。

逆反心理產(chǎn)生的另一原因是:教師批評學生的場所不當?,F(xiàn)在的學生有極強的自尊心,假如教師批評學生的場合不對,一旦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侵害,就會關閉心扉,拒絕接受教育,甚至激怒學生,從而與教師對著干。

學生逆反心理產(chǎn)生的第三個原因是:師生關系不協(xié)調,態(tài)度不友好,學生抵觸教師。比如教師不平等地對待學生,對待好學生和藹可親,細致入微,對待易犯錯誤的學生冷若冰霜,簡單粗暴,這種嬌慣偏愛、厚此薄彼的做法也會加劇學生產(chǎn)生對抗的情緒。

那么怎樣看待學生的“逆反心理”呢?對于正處在青春期的學生,他們心理上往往會有一種強烈的對抗性,不管你向他提什么建議,他總是喜歡跟你對著干。對他們的不良行為習慣,如果你采取遏制的方法去改變,因他本身具有對抗性,反面會更加強烈地噴發(fā)出來。比如對于那些“不安分”的學生,容易引起教師的擔憂和反感,因而對他們的限制也就較多,學生就越想突破這些防線。如上課做鬼臉,對同學蠻橫無理、頂撞教師,曠課、逃學、離家出走,甚至危害社會,觸犯法律。超級秘書網(wǎng)

第2篇

根據(jù)新時期對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要求,根據(jù)師范教育的特點,明確師范生的培養(yǎng)目標及其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確立相應的實驗教學課程和訓練內容,從而加強教師通識素養(yǎng)、生物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等技能培訓。具體思路和方案是:

1.1注重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進一步明確師范生培養(yǎng)目標,推進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追蹤專業(yè)前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不斷加強本課程群的教材和實驗室建設;不斷探索實踐性教學方法和手段,創(chuàng)新師范生職業(yè)技能實訓模式,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1.2構建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體系針對教師教育技能的具體要求和內容,構建師范生教師教育綜合技能實訓教學體系,將課程體系調整為學科專業(yè)基礎課和教師教育課程兩大方面。

1.2.1調整學科專業(yè)基礎課,完善師范生專業(yè)知識體系學科專業(yè)基礎課是師范生專業(yè)知識體系的基礎,所涉及課程科目圍繞中學生物所涉及到的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生態(tài)學等課程以及高中生物學必修模塊強調的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環(huán)境和穩(wěn)態(tài)等內容開設,根據(jù)中學生物課程的知識重點和比例,設置專業(yè)課程結構,使師范生在本科學習過程中,便能形成比較完整、系統(tǒng)的學科知識體系。

1.2.2設立教師教育課程,加強學生教學基本技能的培訓教師教育課設立公共教師教育課群和生物學科教師技能課群,前者包括心理學、教育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育心理學、班級管理學、漢語口語、教師禮儀學、學科教學論、微格教學及教學技能訓練、三筆字等常規(guī)課程,加強學生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如微格教學訓練、教師口語訓練和說課訓練、三筆字訓練、教學設計訓練;同時設立生物學科教師技能課群,中學生物學實驗設計與探究、生物學經(jīng)典事件解析、中學生物學教學案例分析、生物科學與社會生活等課程,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生物知識素養(yǎng)。

1.3注重學生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技能訓練包括現(xiàn)代教育技術、多媒體軟件制作、網(wǎng)絡課程創(chuàng)建、教學動畫創(chuàng)作和DV創(chuàng)作等實驗。讓學生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論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xiàn)教學優(yōu)化的理論與實踐。

1.4加強教育教學技能訓練實踐建立貫穿大學四年的循序漸進的系統(tǒng)性教育技能培訓體系,根據(jù)本科生四年的學習進程分別安排教育調查、教育見習、教育服務、教育實習等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強化師范技能和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師范性素養(yǎng)。

1.4.1延展教育實踐時間,豐富實踐教學內容一至三年級增加教育調查、教育見習、教育服務,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到中小學教育中去,進行教學觀摩,加強聽課訓練和教學技能的訓練;熟悉教育環(huán)境,觀察教師學生的活動;充當課堂教師的助手,指導學生開展課外活動,輔導個別學生或學生小組,批改學生作業(yè);同時,要求學生實踐期間對中學的情況進行調查與研究,撰寫出教學研究論文,相互交流[7]。通過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師范生充分了解學校、教師和學生、教學過程,以及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提前進入教師角色。

1.4.2加強教育實習活動,全面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大學四年學習到的教育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yè)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為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讓師范生盡早了解當今社會對教師教學技能的具體要求和內容,通過在社會實踐中接觸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師范生感性認識,培養(yǎng)和鍛煉綜合運用所學的能力。

1.5延展教育教學技能的訓練由于課時等各類因素的限制,培養(yǎng)師范生教學技能過程中存在著學生課堂講授學時少、技能訓練時間少的狀況。因此要按照“優(yōu)化課內、強化課外”的原則,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訓的時間和空間,加強實驗和訓練環(huán)節(jié)。組織指導師范生進行各項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和比賽,定期開展教師職業(yè)技能競賽,推薦師范生參加更高一級的高校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競賽。各種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和學校組織的各種大賽活動等也是有效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積極組織和支持學生課余開展各項技能培訓及比賽活動,比如“教學技能”、“說課”、“模擬上課”、“三筆一話”、“書法”、“多媒體課件制作”等大賽,同時“班級網(wǎng)頁設計”、“教師形象”、“朗誦”、“演講”、“辯論賽”等一系列的大學生校園活動比賽也是很好的培訓方式。這些培訓與比賽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也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1.6教學案例資源建設規(guī)范,建立網(wǎng)絡資源庫“教學案例資源”是指中小學教學案例、微格技能實訓等案例的資源包。資源包應包括教學單元內容及教學設計方案、教學單元的課件及學生作品等、教學單元的視頻錄像、教學反思(實訓總結)與專家點評等四個部分。特別是名師授課的課堂案例,定時組織學生進行觀摩。通過豐富的“教學案例資源”的學習,了解各種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升師范生的教育教學技能。

1.7在中學建立長期的教育實踐基地,帶動師生服務基礎教育

1.7.1注重高校教育與基礎教育的對接加強與實習中學的合作研究,注重教學與基礎教育新課改的對接,組織師生走向基礎教育一線,通過聽課、實習見習指導、開設講座、聯(lián)合開展課題研究等各項活動,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不僅可以早日進入教師角色,明白教師的責任,還可以了解現(xiàn)代中學生的特點,并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有助于在今后的學習中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同時,邀請中學優(yōu)秀一線教師來學校作報告?zhèn)魇诮虒W技能,以及在實際教學中遇到困難和突發(fā)事件時的解決方法,并親自指導學生的教學,提高教學技能。

1.7.2與實踐基地建立互惠關系積極為實踐教學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與發(fā)展提供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指導,提供師資培訓、儀器設備的使用及圖書的借閱等服務和幫助。向實踐基地師生免費開放生物標本館,對基地教師進行生物新課程及實驗培訓,共同承擔實踐教學與基礎教育方面的研究課題并共享研究成果等。經(jīng)常派學生到基地幫助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課外輔導、義教、指導中學生開展生物與社會等方面的研究性學習等。

1.8注重高校教師自身的師范性影響從更加廣義的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而言,不能將師范生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局限于幾門課程上,每一位高校教師在課堂上都是一種最真實的“示范”。教師教育課程教師、學科教法教師、專業(yè)課教師等各個課程教師的教育態(tài)度、教學能力、教學風格、知識面與基本功等教師職業(yè)技能無疑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甚至這種影響更深刻,產(chǎn)生的積極效應和潛移默化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1.9積極進行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穩(wěn)定的、有豐富教育理論和實踐經(jīng)驗的教師隊伍。對教師進行多渠道培訓,使其具有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熟悉中學生物教材,了解課程標準,掌握課程改革的趨勢。注重青年教師培養(yǎng),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適時吸納青年教師和具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和學術水平高的人才,建立合理的教學梯隊結構,確保教學團隊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注重青年教師培養(yǎng),組織有經(jīng)驗的教師對其講授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評議、指導、鑒定。通過教學團隊內的傳、幫、帶,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教學水平。

1.10加強教研室教學研究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室教學研究活動,促進教師業(yè)務能力的不斷提高。組織教研室教師進行聽課評課活動,以期探索課堂教學最優(yōu)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日常注重教法、學法的教科研學習,把搜集來的先進教改信息反饋給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使每位教師都能遵照學院的教學實施計劃,增強課堂教學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1.11建立全面合理的評價體系成立生物專業(yè)教師職業(yè)技能訓練團隊,從知識與從教技能等方面考核和評價學生的教師教育技能培訓。多方面、多角度探討和建立學生學習成績的綜合評價體系,全面衡量學生的實踐技能與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全面提升生物學科師范教育質量

第3篇

關鍵詞:高中 語文教學 生活化 探討

語文課堂,如果沒有現(xiàn)實生活的注入,沒有富有情趣的欣賞,沒有深入內質的思考,沒有自由平等的對話,沒有教師的創(chuàng)意,沒有學生的創(chuàng)造,只有違心無奈的曲從,何來活潑的形式、美好的情感和動人的效果!

“教育絕非是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將一個人人格心靈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倍Z文以它的獨特性成為人文精神重要的載體之一。語文課大量的是形象鮮活、感情強烈的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內容,必須十分注意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審美的感化、心靈的感動,需要現(xiàn)實生活的植入。

語文本身包羅萬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既有濃郁的親情,又有純美的風光??梢赃@樣說,教語文就是教生活,本著這樣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將語文教學和生活相融合。

一、在課堂教學中聯(lián)系社會生活

當代青少年學生生活在一個非常復雜而特殊的環(huán)境中,在課文學習中,恰當?shù)芈?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剖析現(xiàn)實生活中的正反典型,明辨是非曲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此乃寓思想教育于現(xiàn)實生活的恰當聯(lián)系中。教材中有些議論文的論點、有些小說的主題,由于學生的社會生活經(jīng)歷不足,受認識水平的局限,一時還難以有比較清晰、透徹的理解,這時候講思想教育自然不會有預期的效果,如果恰當?shù)芈?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則能讓學生通過思考生活現(xiàn)象,理解教材中蘊含的道理,自然地接受思想教育。一旦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來理解,這樣的道理就變得通俗、淺顯了,易于接受了。

課文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或總結,總能在其中找到聯(lián)系生活的切人點。在語文教學中如果注意把握這些切人點,在教學中將課文與現(xiàn)實社會聯(lián)系起來,就能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的意蘊,又能對活生生的社會有更理性、深刻的理解。

二、在各種語文活動中注重生活化

語文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形式,是聯(lián)系課堂和社會的紐帶。

我堅持組織學生輪流每節(jié)課前作5分鐘演講,并要求內容要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學生從中交流自己對社會人生的觀察、思考和困惑,如國企脫困問題、農(nóng)業(yè)改革問題、官員腐敗問題、社會中黑惡勢力問題、同學關系和男女交往問題……我在其中予以點撥和引導,從而增強學生觀察社會生活,并作理性思考的能力。

還組織每周一至兩次語文課外活動,如“讀書讀報沙龍”、“社會觀察匯報會”、“專題辯論會”等,使學生將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緊緊聯(lián)系起來。有一個學生在“讀書讀報沙龍”活動中,介紹了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一則報道:在珠江三角洲,物質的富裕造就了一批“不讀書、不務農(nóng)、不做工、不經(jīng)商”的“四不青年”。這個學生還從“不要做物質的富翁、精神的乞丐”,“小富即安的小農(nóng)意識要不得”等角度對此加以評論。由此深深感受到,不能小看我們的學生,只要加以引導,他們是善于發(fā)現(xiàn)和思考社會問題的。

三、在作文教學中應大力引導和鼓勵學生取材于生活

由于長期受僵化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影響,很多學生寫作遠離生活,虛情假意。在作文教學中,我采取耐心指導、熱情鼓勵的辦法,引導學生觀察社會,思考人生,堅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文章即生活。作家的文章所反映的生活大多與學生生活的時代相去久遠,那么,我們應鼓勵學生多讀時文,多讀同齡人的文章;語文教師更應關注學生個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生活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不要把學生當成作家,凡是來源于生活的文章,有情有理,即使語言表現(xiàn)力差一點,也應該給予相應的肯定(在過去一個時期內,我們太偏重形式,忽略了文章的“情”和“理”)。

文章即藝術。如果我們把生活當作文章的源頭,不斷的去發(fā)現(xiàn),藝術的去表現(xiàn),才能夠寫出“以情感人,以景動人”的文章,才能達到“震撼心靈,催人淚下”的藝術效果。

四、讓生活中的語文資源有效融入語文課堂教學

學生的“理解、積累”不是靠教師的講解分析得到的,學生的“運用技能”也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學生只有親身參加語文實踐活動,從生活中學習,他們的“理解”和“運用技能”才能獲得與形成,才能逐漸積累、豐富語言。從生活中學習,我們的學生才有可能成為“可發(fā)展的學習者”。那么,該怎樣用好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呢?

1.利用好生活中的網(wǎng)絡資源。

課前可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增加對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課中可插入相關資料、文章的閱讀,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課后可推薦讀物,以拓展學習內容,提高閱讀能力。信息技術既可豐富視聽感受,也可化抽象事物為具體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恰當使用這一資源,可拓展學生對生活接觸、了解的狹小空間,開闊他們的視野,讓自己的課更富有吸引力。

2.利用好生活中的電視資源。

語文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特別是口頭交流和溝通。這就有必要利用好生活中電視這個資源。電視有好多語言類的節(jié)目,其語言的風趣、幽默、睿智,其現(xiàn)場的應急變化能力,令人嘆服。諸如“實話實說”、“焦點訪談”、“新聞聯(lián)播”等欄目,就大容量、高規(guī)格地給我們的學生注入了生活,豐富了學生的頭腦。[來源:學|科|網(wǎng)]

3.利用好生活中的街頭資源。

第4篇

傳統(tǒng)教學內容往往與企事業(yè)的實際需求有所偏差,為了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能實際應用所學知識技能,我們首先對相關行業(yè)的企事業(yè)單位進行調研,并根據(jù)調研結果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相關調整,將教學內容分為基礎部分和專業(yè)部分?;A部分為必須講授的微生物基礎知識及實驗技能訓練,它們包括: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微生物的分類、形態(tài)、構造及功能;微生物的營養(yǎng)和培養(yǎng)基;微生物代謝、控制和培養(yǎng);顯微技術、微生物大小測定及計數(shù)、無菌操作技術。專業(yè)部分為微生物在特定專業(yè)領域的應用知識及實驗方法:由于我院教學對象為制藥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因此設定了微生物育種與保藏、微生物的擴大培養(yǎng)、發(fā)酵工藝優(yōu)化等專業(yè)相關知識技能的訓練。同樣的,若對于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的學生,應該講授一些與環(huán)境相關的知識,比如環(huán)境因素對微生物的影響,微生物與環(huán)境修復以及微生物與環(huán)境檢測等。對于食品工程專業(yè)的學生,則應該講授的實驗內容包括:食品中微生物的檢測、食品在自然發(fā)酵和酸敗過程中微生物的作用等內容。

二“、理論實驗一體化”整合教學內容

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微生物學實驗是該門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課的設置目的是使學生對微生物學的認識從理性上升為感性,在充分理解、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們的操作技能。微生物學教學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分段進行,即理論講授到一定的階段后進入到實驗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優(yōu)點是能突出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并對后續(xù)的實驗教學起到較好的理論指導作用。但這種這種重理論系統(tǒng)完整性,而輕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模式,已不能更好地滿足當今社會對高職院校人才的具有良好的實踐能力的要求。我們將實驗技術及相關理論知識按相關性原則進行了一體化整合,在滿足實用、可接受深度原則的前提下,對一些對學生將來相關工作技能形成相關性不大的專業(yè)理論大膽舍棄,采取邊實驗邊講授對應理論知識的教學策略,具體安排見表1。整合后的教學實踐利于同學們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結合起來,使同學們既可以理解這些知識技能具體的應用,又會對理論知識有具象化的理解。微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它的概念和規(guī)律是通過實驗來形成的,微生物學實驗是對課程理論的驗證與升華,將實驗教學與相應的理論內容結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微生物學教學效果。

三、以學生為主體,安排獨立設計綜合應用實驗

傳統(tǒng)的微生物教學內容安排彼此孤立,缺乏連貫性,造成學生的基本知識不扎實,基本技能訓練少,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再加上設計實驗少,沒有研究實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內容中加入了兩個綜合應用實驗,要求學生分組獨立設計完成,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每組學生自行查閱文獻、進行獨立設計、自行實驗。在實驗過程中,定期組織全班性的交流匯報,以便教師可以及時監(jiān)督實驗進度,對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給出解決的建議;學生最后以論文的形式進行總結報告。學生不但通過設計完成工作任務融會貫通了相關的實驗技術和理論知識,而且會提高實際工作能力。例如: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需通過網(wǎng)絡或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學生的分析及自學能力得到提高。在實驗計劃實施過程中,不同學生可能面臨并解決不同的問題,學生獨立運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思維能力得以鍛煉。實驗中所需的材料的制作(例如無菌器材的準備、培養(yǎng)基的配置等)及實驗操作均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生動手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實驗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實驗自始至終需要團隊每名成員的參與,成員之間必須通力合作,確保實驗順利完成,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工作意識。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調動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并沒有因為需要課下花較多的精力來查找資料、設計實驗、培養(yǎng)微生物,而產(chǎn)生怨言。學生不記名問卷調查結果也對這種改革后的教學方式表示歡迎。若要“以實際應用為導向、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得以實施,需要系統(tǒng)性制訂實驗管理規(guī)范,全方位開放儀器設備與實驗室時間,為實驗教學提供制度保障。要求學生必須嚴格執(zhí)行進出實驗室登記、儀器設備使用登記、實驗記錄登記等規(guī)定,以便及時掌握實驗室開放現(xiàn)狀和儀器設備使用現(xiàn)狀。同時,應該完善成績評定制度。除傳統(tǒng)的理論試卷考試和實驗報告評定實驗成績外,將基礎部分的操作技能考核、綜合部分的實驗設計及結果匯報表現(xiàn)均納入最終的成績評定。改變了以往學生死記硬背應付理論考試、抄襲結果應付實驗考核的現(xiàn)狀,促使學生能夠認真練習,認真思考所學的知識技能。

第5篇

在教學內容上,有些教學內容比較陳舊,比如對流免疫電泳、溶血反應等實驗,而且教學內容都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綜合性實驗較少。教學方法上,老師講解實驗原理、方法,然后學生按部就班進行實驗操作,完成實驗報告,這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注重老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tài),缺乏對實驗內容積極主動的理解和消化,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在實驗考核上形式過于單一,實驗成績主要依據(jù)實驗報告,這種重視實驗結果,輕視實驗過程的考核形式制約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新型實驗教學體系構建

1.實驗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

圍繞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了新型研究生免疫學實驗教學體系。實驗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導”的教學理念,根據(jù)目前科研中常用的免疫學技術調整實驗內容,引入流式細胞檢測技術、淋巴細胞的分離和增殖實驗,免疫熒光和免疫酶技術等的實驗內容,由教師提出實驗內容及目標,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教學討論等自主性學習研究,自行制訂實驗方案,準備實驗儀器和試劑,在教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實驗操作,最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撰寫實驗記錄和實驗報告的一種教學方法。學生通過查閱相關實驗技術資料,將理論知識和實驗內容相聯(lián)系,豐富了學習的過程,教學討論以6~8人組為單位進行,各組推選一名組長,組長負責組織其他成員,對實驗中涉及到的每個問題和注意事項由學生提出并進行分析、解釋和討論,而教師在討論的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實驗操作階段,要求學生熟記實驗操作流程,嚴格按實驗室規(guī)范進行實驗操作。通過這種教學方法達到提高學生科研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為核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驗教學目標從知識傳授向獨立實驗能力培養(yǎng)進行轉變,使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地完成實驗的整個過程,為以后獨立從事科研設計和科學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

2.實驗教學考核改革。

圍繞免疫學實驗考核形式單一的問題,在實驗教學考核中引入形成性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學習單元結束時進行,目的是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彌補不足,從而取得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教師通過備課,首先確定免疫學實驗課考核體系指標,實驗課評價體系包含平時考勤、提問和討論、開題報告和實驗方案、實驗論文等組成部分,占總評成績的最高比例為30%,通過實驗主要注重考核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在課程開課初將考核方案告知學生,明確各個項目評分標準,在考核過程中及時、如實記錄以作評價依據(jù)。教師在考核結束后及時對考核結果進行科學分析,通過分析找出問題,并將分析結果及時向學生反饋,這不僅可幫助教師了解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更重要的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三、開展新型實驗教學的體會

1.通過實驗教學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注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師提出實驗內容及目標后,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各組學生在廣泛查閱資料,深入理解實驗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獨立思考完成實驗方案的設計,匯報后老師和同學對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和存在問題進行討論。通過討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血型鑒定實驗中,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標準抗A血清和標準抗B血清能夠用于血型鑒定,這些血清是什么性質的血清,如何得到標準血清,從而引出單克隆抗體的相關知識并討論。在實驗教學中通過實驗相關知識的衍生,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除此之外,對實驗整個過程,教師都全程進行指導,一些操作較難的、較關鍵的技術老師手把手帶教示范,并隨時注意精密儀器的維護。針對實驗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并啟發(fā)學生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不斷總結經(jīng)驗,對實驗現(xiàn)象如實地進行記錄并及時地對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如CCK-8法檢測淋巴細胞增殖實驗,免疫熒光技術檢測B淋巴細胞嗎mIgM,流式細胞術對細胞凋亡的測定實驗中,我們采用分組的方式及時對各組的實驗結果討論后發(fā)言的方式,闡述各組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判斷,既活躍課堂氣氛,又改變學生只重視實驗操作,不動腦筋思考問題的不良習慣,提高了同學分析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每次免疫學實驗課結束前,教師再對本次實驗內容作一個簡明扼要的小結,綜合分析和評價實驗中出現(xiàn)的各種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結果,并幫助同學一起進行分析,對于好的實驗結果予以肯定,對于錯誤的結果尋找導致實驗結果失敗的原因并提出意見和方法。以此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對學生在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提出的想法,盡可能通過簡單通俗的語言來啟發(fā)學生,既可以解決學生的疑問,又增加了實驗課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醫(yī)學免疫學實驗教學,使研究生熟悉了常用免疫學的檢測方法,掌握了基本的免疫學實驗技能,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通過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實驗方法的在科研中的應用。

研究生都要面臨課題設計和實驗,如何把所學到的免疫學實驗技術應用到自己的課題設計和實驗中,與自己的課題結合起來是學生關心的問題。因此,我們在進行實驗課教學的同時,注意聯(lián)系當前的科研工作,對免疫學技術在科研工作中的應用進行相關的介紹,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和應用。例如,流式細胞術檢測CD4+T細胞和CD8+T細胞實驗教學中,通過流式細胞術可以分析檢測:DNA倍體含量、細胞凋亡、免疫活性細胞的分型與純化,淋巴細胞亞群與疾病的關系、血液細胞的分類、分型,造血細胞分化的研究,藥物在細胞中分布等。這些介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對實驗方法的重視,還有一些學生馬上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學科的課題和該方法進行聯(lián)系,提出相關問題,老師講解和答疑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實驗教學效果。

四、結語

第6篇

1.1研究對象

在湖南商學院2012級健美操選項班中隨機挑選兩個班,實驗班1個,共32人,對照班1個,共34人。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了有關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著作、論文和文獻資料,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詳實的理論依據(jù)以及方法上的保障。問卷調查法:問卷對象為湖南商學院2012級健美操選項班的女生。在實驗前后發(fā)放癥狀自評量表(簡稱SCL-90),有效回收率98.4%。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對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了T檢驗進行差異性檢驗,所有數(shù)據(jù)均在SPSS13.0上完成。

2教學實驗的內容設計與實施過程

2.1教學實驗的內容設計

在同一教師任教、相同學時的情況下,隨機抽取兩個班級分成實驗班和對照班,分別進行授課。對照班采用“一講解、二示范、三練習、四糾正錯誤、五鞏固提高、六運用”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實驗班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學生互幫互學完成教學目標。實驗時間為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每班學時為60課時。

2.2教學實驗的實施過程

2.2.1制定學習目標與合作探討

教師將實驗班學生自由組合為多個小組,每組人數(shù)為4~6人,并在實驗過程中保持不變。制定出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fā)現(xiàn)問題時,大家一起分析探討,不能解決時再向教師求助。每個成員之間要相互幫助,檢查自己和同伴完成目標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進行改正。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學習內容,只有當所有成員都完成時,才算完成規(guī)定的學習目標。

2.2.2互動交流

在合作學習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仔細觀察、與學生交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提問、啟發(fā)、示范等多種形式指導學生糾正錯誤。在完成成段或成套健美操的學習后,配合音樂進行練習,并可在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步法、隊形、方向等變化進行創(chuàng)新編排,這樣不僅能鍛煉學習者的編排能力,而且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覺動腦,自我鍛煉的良好習慣,使學生不但“學會”,而且“會學”,“樂學”,做到“授之以漁”。

2.2.3評價與信息反饋

在完成階段教學內容后,引入競爭意識,進行小組之間的表演與競賽,建立老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標準。老師能了解到學生合作學習的教學質量及完成信息,及時對個別學生和小組的學習情況給予評價,并就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糾正,使學生順利完成階段性教學目標。學生通過表演和相互評價,提高了自身的參與度,了解各組的學習水平情況,形成了互幫互練的學習風氣,既促進了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團結協(xié)作。表演結束后,教師開展總結交流,布置溫習內容和預告下次課學習內容,回到模式的第一步,即下次循環(huán)的開始。

3研究結果與分析

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合作教學實驗前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的各種指標的測試情況,顯示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實驗條件在0.05的水平下無顯著性差異,可作為正常樣本進行實驗。表2顯示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各分量表因子分無顯著差異,說明兩班學生實驗前在心理健康水平上處于同一水平,具有一定的可比性。表3結果顯示,實驗班與對照班專項技評成績T檢驗在0.01的水平下顯著。這說明在健美操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比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項技評成績。因為在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比傳統(tǒng)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在互幫互學的氛圍中,學生充分調動主觀能動性,通過自己參與講解、示范、帶操、表演等實踐活動,激發(fā)了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綜合能力在鍛煉中得到了提高。小組間的交往活動是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讓學生增強了責任感,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教師對他們所獲得的每一點成績都及時的鼓勵,并提出希望和目標,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收獲。經(jīng)過多次的交流、反饋和改進,學生的健美操專項技術水平得到了不斷的提高。表4結果顯示,實驗班與對照班SCL-90上各因子分在實驗后進行對比,其中人際關系敏感、焦慮兩個因子的狀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班。這進一步表明,在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更有利于促進心理健康。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強調了老師的主導地位,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而合作學習模式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yōu)?ldquo;我要學”,在這樣愉快的學習氛圍下,能增進交往,降低學生的焦慮,從而迸發(fā)出極大的學習熱情,時刻處于主動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也體現(xiàn)了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研究性教學方法,讓學生輕松學習,從而改善心理健康水平。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在健美操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項技術成績。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使學生處在相互鼓勵、合作、交流、互利的氣氛中,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綜合能力,從而有利于學生專項成績的提高。在健美操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研究結果表明,實驗后實驗班SCL-90中人際關系敏感和焦慮兩個因子情況明顯改善,這一結果提示,合作學習能有效地改善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預防心理疾病,對提高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4.2建議

第7篇

論文關鍵詞: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課后我常常聽到這樣的話:“我最愛上科學課,因為我的疑問在我一步步的實驗中得到了答案”、“我喜歡上科學課,它讓我有成功的喜悅”、“我喜歡上科學課,我的課堂我作主”。一堂課能得到這樣的評價我想我的教學效果也就顯現(xiàn)出來了,因為科學教學不等同于語文、數(shù)學課那樣,把道理講清楚,把一道題解答出來就可以了,它是當學生有疑問的時候都需要動手操作來得到自己的答案。在實驗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實驗教學中值得深入研究、探討的問題。那么,在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合理的分組分工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前提

合作探究就是以小組為形式,利用教學中各個因素的關系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小組成績?yōu)樵u價的標準,共同達到教學目的的過程。其中,恰當?shù)姆纸M分工是合作探究的前提條件。

首先是學生自愿分組與教師指定相結合。學生要明確分成幾個合作探究小組,一般是分為8個探究小組,每個小組是以5~7人組成的。讓學生自愿組合,目的是便于學生選擇與自已興趣相同且喜歡的學習伙伴,為合作探究奠定感情基礎。但這樣做可能會出現(xiàn)小組優(yōu)勢懸殊過大的可能,這時教師必須在征得學生同意的情況下做適當?shù)恼{整,為一下步合作探究學習打下基礎。事實上每一個小組的構成在性別比例,興趣指向、成績水準、性格特點、交往意愿、言語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守紀狀況等方面綜合考慮的,合理分組,使之組成一個在組內異質且又相互依賴的功能團體。

其次是小組內的分工也是合作探究順利進行的條件。小組內要有明確的分工,每一個成員都擔當一定的角色,并且角色是唯一的,就象鏈條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樣每一個成員不僅明確了各自的任務,而且看到了自己的價值,避免了個別人無所事事的情況。如果成員沒有明確責任,就會出現(xiàn)成員不參與,甚至成為避風港,為了讓所有成員參加活動,必須進行有效的分工。分工有一個過程教育教學論文,剛開始可以由教師確定好角色種類,然后可以過渡到學生自己協(xié)商分工。分工時必須讓小組成員意識到每個人所承擔的責任都關系到共同體的任務完成質量的好壞。要讓每個人都能最大限時地發(fā)揮自己的長處:“能使槍的用槍,會耍刀的耍刀”,“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實踐證明:學生自己分工是合作探究學習發(fā)展的必然,分工協(xié)作又是保證任務順利完成的基礎。

例如,教《熱水變冷》一課時,這個實驗就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梢栽谛〗M內安排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小組的探究活動,安排一名測溫員,負責測量熱水在不同時間的溫度變化,安排一名畫線員,負責畫出熱水降溫的曲線圖,安排一名記錄員,負責記錄每次測試的溫度,安排一名保安員,負責小組的安全工作,安排一名發(fā)言人,負責在班上交流合作探究的成果。此外,教師還盡量引導學生嘗試擔任不同的角色,感受不同的探究快樂,得到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內容的選擇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基石

小學生合作探究的培養(yǎng)是要以一定內容為載體的,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合作收集、比較、分析和處理信息來感受和體驗知識的產(chǎn)生過程,進而了解生活、學會學習,培養(yǎng)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培養(yǎng)合作能力,逐步形成合作意識。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合作探究之前,一定要精心選擇探究的內容。

首先是合作探究的內容要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好奇是兒童的天性,也是兒童的第一美德,他們對周圍的世界表現(xiàn)出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選擇貼近小學生的探究內容,使小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容易刺激小學生的探究欲望。如:“觀察魚的特征”,“對家鄉(xiāng)水資源的調查”,“如何減小摩擦力”等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學生探究起來比較容易論文開題報告。

其次是合作探究的內容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入門的向導,”興趣又是小學生學習和主動探究的動力。教師在選擇學生合作探究內容時,要盡量選擇大多數(shù)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究。如:探究怎樣才能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探究擺的快慢與什么有關”,“探究小車運動速度與載重量的關系”等,這樣的內容都能使學生懷著飽滿的熱情投身于合作探究之中。但要注意一點,選擇探究內容時,既不能要求過高,影響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也不能降低要求,使探究缺乏深度,達不到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教師的相應指導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關鍵

科學課程教學中倡導把探究當作一個過程,一項實踐來對待,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探究大自然的秘密,通過生動具體的活動去發(fā)現(xiàn),學生在切身體驗的過程中,逐漸領悟什么是科學,如何進行科學探究,如何應用科學知識,科學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小組在探究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做什么呢?不是等待,不是觀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組討論中去,了解學生合作的效果,探究的焦點,認識的進程等,并及時指導學生用正確的途徑和方法開展合作探究,一步一步把學生引向成功。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得出的結論雖然不十分科學,但畢竟是他們自己探究的結果教育教學論文,其中蘊含著學生的思考和探究,即使有一點可取之處,也是難能可貴的,教師應給予鼓勵。如果對了就能夠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探究的欲望。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才是有效的,才能在新課程的課堂上,真正發(fā)揮作用,而不是熱熱鬧鬧走過場。

四、交流成果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繼續(xù)

不同的感受、理解、認識、必然會出現(xiàn)不同的探究成果,這就需要各小組之間進行交流。為學生搭起交流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平臺,是科學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交流能使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克服自己思維的狹隘與不足,能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觀點。通過交流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思維水平,讓學生學會與人分享探究成果的快樂,能夠讓學生傾心傾聽別人的探究成果,尊重別人的探究成果。通過交流能夠刺激合作探究小組的集體競爭意識,有助于凝聚小組合作共事的能力。如教《小車的運動》一課時,也可以讓小組交流合作探究學習的成果。如:小車從斜坡上滑下來,沖出去的距離與斜坡的長度有關;小車從斜坡上滑下來,沖出去的距離與斜坡的角度有關;小車從斜坡上滑下來,沖出去的距離與斜坡的光滑程度有關……。學生通過相互交流探究成果中取長補短,分享合作的快樂,同時在交流中集體意識也得到了增強。

五、全面互動評價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激勵

對學生的評價,會對他們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評價可以是教師評價學生,也可以是小組自評等方式。適時,恰當?shù)脑u價能夠進一步刺激學生合作探究的欲望,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要采取積極性的評價手段來激勵學生成長。也就是要從學生的縱向發(fā)展,及時肯定成績,鼓勵學生不斷進步,超越自我,提升自我。為了保持小組學習的有效性,合作小組必須評價小組成員的學習活動情況。自評的目的是為了找到問題進行有效的合作。此外,要讓學生把小組合作成功的經(jīng)驗具體表述出來,在不同小組之間進行交流,為以后各小組活動提供指導。還要小組分析存在的問題以及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為下一步合作探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8篇

[關鍵詞]新聞傳播;博士生教育;目標定位;教育模式;高等教育

博士生教育是當代國際上公認的正規(guī)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博士生教育的質量和數(shù)量是衡量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fā)達程度和文化科學發(fā)展水平及其潛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它不僅關涉一個國家人才培養(yǎng)的整體質量,而且影響到一個國家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儲備與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及與之相關的學術聲譽與民族形象。

我國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生教育始于1985年。該年,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開始招收第一批新聞學博士生。直到上個世紀末,我國先后有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武漢大學等四所高校和中國社科院擁有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共設置了新聞學博士學位授予點5個、傳播學博士學位授予點3個。在這15年間,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一直在穩(wěn)步發(fā)展,培養(yǎng)了一批活躍在新聞傳播學術界的出色人才,產(chǎn)生了一批優(yōu)秀的學術成果,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新聞傳播頂尖人才的培養(yǎng)經(jīng)驗。進入新世紀后,在全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快速發(fā)展、且重點建設研究型新聞傳播學教育體系的要求在許多高校日益高漲的形勢下,經(jīng)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的兩次評審,又先后有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四川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暨南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大學、廈門大學和政治學院等十所高校獲得了新聞傳播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新增設新聞學博士學位授予點6個,傳播學博士學位授予點7個。應該說,經(jīng)過這兩次評審,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有了一次整體規(guī)模的推進,打造了一個更寬廣的高層次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平臺,形成了競爭與合作的整體態(tài)勢;對于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來說,這可謂是一次大的“躍進”。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量的增長、規(guī)模的擴大并不必然帶來新聞傳播博士生教育質的提升。尤其是在今天全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整體規(guī)模迅速擴張的背景下,更應該冷靜地對其最高階段博士生教育進行審慎規(guī)劃、科學布局和系統(tǒng)建構,將其作為一個關系新聞傳播學長遠發(fā)展的大計,進行具有戰(zhàn)略性和基于科學發(fā)展觀的探討。

一、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20來年歷史與其他學科相比時間并不長,因此,一直是處于摸索和嘗試階段;加之近些年來,隨著教育環(huán)境的急劇變化以及教育目標及體系的不斷調整,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在發(fā)展的同時,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首先,對博士生教育的目標定位不夠明確。如前所述,博士生教育是正規(guī)高校教育的最高層次。這一層次的教育是將一個學科的知識體系與學科方法進行綜合性地傳授和深入地積淀,并培養(yǎng)學生站在學科前沿和尖端,通過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開拓性的研究以產(chǎn)生具有學術性和實踐性的成果的過程。這一具有普遍性的指導原則,應用于不同學科,就需要針對本學科發(fā)展的要求和現(xiàn)狀,對自身的目標定位作出準確而清晰的界定。眾所周知,相對于其他人文社會科學,新聞傳播學科有著自身的“獨特性”;它深深植根于人類對新聞傳播業(yè)的需要和理解之中[1];它既融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和理論,又與實踐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也正因為這一“獨特性”,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在開創(chuàng)時,還曾一度被認為沒有必要,也被質疑到底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這正說明了中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面臨的定位問題。傳統(tǒng)上認為,博士學位是精英性、研究性學位,是為從事學術工作或一些領域的應用研究工作做準備的。然而多年來,有為數(shù)不少的新聞傳播學博士實際上主要從事一般的教學工作和新聞傳播實務工作,而在自己的專業(yè)方面做的研究工作并不多。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眾多業(yè)界人士紛紛攻讀博士學位,博士學位的傳統(tǒng)目的(為研究進行訓練)和實際用途日漸分離,已是不爭的事實。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究竟應該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專業(yè)化究竟如何體現(xiàn)?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社會美譽度怎樣?如何將博士生教育與新聞傳播界的整體發(fā)展相聯(lián)系?對這些問題,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理應作出系統(tǒng)的、建制化的回答。

第二,博士生教育模式尚不夠清晰和穩(wěn)定。與博士生培養(yǎng)目標定位的不確定相應的是,新聞傳播學的博士生的培養(yǎng)模式還缺乏科學和深入的界定。目前一些新聞傳播院校的博士生培養(yǎng)方案基本上沿襲其他學科的模式,缺少對新聞傳播學科特點,以及學科需要掌握的知識及方法的全面探討,因此難以制定出針對自己學科特點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如博士生的入學門檻應該如何設定,是重在考察其學識和科研能力,還是重在考察其一般專業(yè)知識和外語水準?博士生學習期間應該掌握什么樣的知識體系和方法論,應該開設哪些必需的課程?博士生的課程學習與學位論文怎樣銜接?博士生教育應該采取歐洲式的教授與學生一對一式的傳授方式,還是采取像美國博士生培養(yǎng)中的集體培養(yǎng)方式,或者采取其他科學有效的方式?博士生要不要實行淘汰制,如何淘汰?在明晰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模式時,對這些問題必須作出科學的回應。但遺憾的是,由于經(jīng)驗的不足,認識上的錯位,加之我國教育制度安排上的原因,致使一些高校的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模式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隨意性和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比如,一些很有科研素養(yǎng)和潛質的考生,僅僅因為“英語差分”便被拒之博士候選人門外。再如,有的院校對博士生教育規(guī)定課程的學習重視不夠,課程如何設置、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都無“一定之規(guī)”,結果課程學習往往未能達到幫助學生獲得從事研究工作、準備學位論文所必需的寬廣深厚的學科知識基礎的效果。還有,博士學位論文開題之前的資格考試或綜合性考試應該如何“把好關”,有的院校也無明確的要求和規(guī)則,結果造成在培養(yǎng)過程中對博士生的學習效果和質量缺乏“剛性”的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博士生只要進了“門”一般都能拿到博士學位。

第三,一定程度的浮躁之風對博士生教育造成不良影響。這一方面表現(xiàn)在近些年隨著招生規(guī)模急劇擴張,師生比例失調,師少生多,導師投入到每個學生身上的時間和精力減少,學術互動和交流受到影響,博士生教育的質量呈現(xiàn)出下滑之趨。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培養(yǎng)目標上,不是注重鼓勵博士生具有扎實深厚的理論功底、寬廣的學術視野和熟練到位的研究方法,而是以數(shù)量等硬指標為指針,使得學生在學習期間將湊足文章的發(fā)表數(shù)當作主要學習內容。再一方面還表現(xiàn)在博士學位論文的把關上不嚴,由于每年畢業(yè)生數(shù)量增加,在開題、答辯等環(huán)節(jié),對博士學位論文的要求有所下降;加之學風不正,道德失范,致使弄虛作假,剽竊等現(xiàn)象在博士學位論文中也時有發(fā)生。

第四,博士生教育缺乏學術創(chuàng)新性和創(chuàng)造性。博士生教育的價值在于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才,產(chǎn)生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智力成果。因此,檢驗博士生教育成效的主要標準,應該體現(xiàn)在博士學位論文的水平上。學位論文是博士生教育計劃的核心要素,必須是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以對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有獨特的貢獻。然而,實事求是地說,目前有些高校對此還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其具體表現(xiàn)是:一些博士論文的選題或過于陳舊,或過于空泛,或流于瑣碎,或流于炒作,而不能把握當前學術前沿,參與學術對話;一些博士論文的前期資料積累不夠扎實,因此不能針對最具價值的切入點進行廣泛而深入地探討,論述流于粗放;一些博士生對所需了解的相關領域的知識涉獵不廣,基礎不牢,因此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常常捉襟見肘,理論和方法運用不能做到嫻熟有秩;一些博士生在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的訓練不夠,造成思想的力度和對相關問題的挖掘和解決不力。這些都造成了一些論文成為資料的簡單梳理,即使有的選題具有新意,但由于研究功力不足,無法創(chuàng)造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

二、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幾點建議

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存在的上述問題,有的是由于新聞傳播學科發(fā)展歷史較短,對學科規(guī)律和博士生教育規(guī)律相結合的一些根本性問題缺乏系統(tǒng)深入地全面整合和思考所致,有的是教育制度設計上的欠缺造成的,也有的是由于社會和教育所面臨的大環(huán)境的沖擊所導致。因此,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些問題,要使得我國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得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社會輸送真正優(yōu)秀的高層次人才,新聞傳播學教育自身應積極借鑒國內外博士生教育的經(jīng)驗,針對新聞傳播學的學科特點和中國新聞傳播學教育的特殊規(guī)律,結合人才需求與社會實際,整合教育資源,走出一條真正合乎科學的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之路。

第一,科學界定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內涵。大學的“教育理念是人們對大學精神、性質、功能和使命的基本認識,是對大學與外部世界諸元素之間關系的規(guī)定;它是大學內容管理及運轉的理性認識基礎”。[2]大學的新聞傳播教育作為一項專業(yè)性的教育,理應如臺灣著名新聞傳播教育家鄭貞銘所言,“在技術學習之外,更要探討理論、從事研究,以期建立一套嚴謹?shù)睦碚擉w系,才能在高等學術殿堂中樹立起應有的地位”。[3]為此,對于新聞傳播學科高層次人才的培養(yǎng),既要注重對其學術視野寬廣度的拓展,又要使其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既要使其具有較深厚的學養(yǎng)造詣,又要讓其關注學科前沿和現(xiàn)實的新聞傳播實踐,注意研究解決理論與實踐問題,具有很強的科學研究能力。這種人才應是其他學科培養(yǎng)不出來的,在學術素養(yǎng)和科研上有自己的特色和專長。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目標與方向,理應瑣定在培養(yǎng)這樣的專業(yè)人才上,即著力為高校和科研機構造就優(yōu)秀學者。

為了提高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學術素養(yǎng)與科研能力,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必須科學規(guī)劃博士生的課程學習,并加強對其在閱讀、讀書筆記、專題討論、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訓練和提高。近些年來,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博士生教育上,十分注重專業(yè)基礎課程的學習。該院的博士生課程一般分為兩類,即知識類課程與研究類課程。前者以專業(yè)知識的系統(tǒng)掌握和融會貫通為目的,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并有相關研究成果的最新信息;課上還提供詳細的閱讀書目,要求博士生寫讀書報告,培養(yǎng)其欣賞和批判專業(yè)學術著作的能力。后者的目的是通過邊學邊做(研究),以培養(yǎng)和訓練博士生從事研究和寫作的綜合能力;在課上,博士生們圍繞一個專題進行思考、討論、做研究。這樣,不僅訓練、提高博士生的研究和寫作能力,更重要的是營造了一個現(xiàn)實的專業(yè)研究者的工作環(huán)境,教會博士生如何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如何遵循學術規(guī)范,如何使用各種研究資源,如何設計研究題目,如何解讀原始資料,如何回應他人的批評和建議。這種訓練實際上是一個鑄造學術文化或學術習性的過程。

此外,為了提高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學術素養(yǎng)與科研能力,還應制定相應的培養(yǎng)模式,對思想道德教育、課程設置、綜合考試內容和方式、論文開題時間和形式、博士論文的學術規(guī)范等,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符合自身特點的方案,并嚴格實施。

第二,控制規(guī)模,嚴進嚴出,打造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品牌效應。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平臺隨著多家高校新聞傳播院系的加入而變得更加寬廣了,這同時也意味著博士生的數(shù)量和規(guī)模必將比以前有較大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注重維護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的質量,共同為提高教育成效、培養(yǎng)頂尖人才而努力。針對目前社會上對新聞傳播學博士生還缺乏廣泛的認可和美譽,新聞傳播學博士生的整體效應發(fā)揮尚未達到理想的程度,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博士生的招生、培養(yǎng)、資格考核、學位論文答辯以及學位授予上,比較注意通過制度建設,嚴把質量關。一是控制招生規(guī)模。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現(xiàn)有博士生導師15人,每年報考博士生人數(shù)達到三四百人之多,但招生人數(shù)一直控制在30人左右,平均每位博導招收2人。二是提高博士候選人門檻。這主要是借助資格考核(綜合考試)和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兩個環(huán)節(jié),實施篩選、淘汰,以保證德才兼?zhèn)涞暮细袢瞬胚M入到博士候選人行列。三是嚴格規(guī)范學位論文的答辯和學位授予。

這主要通過學位論文雙盲評審、校內外專家的集體評審以及學位公示等舉措,保證每個博士學位獲得者都是符合標準的優(yōu)秀人才。近些年來,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每年只有不到十位博士生獲得博士學位,占當年招生人數(shù)的三分之一左右。

第三,重視博士生導師及指導團隊的綜合素質要求和能力考核,確保博士生教育師資隊伍的素質及其指導教育真正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博士生導師及其指導團隊在招生、培養(yǎng)學生及博士論文答辯等方面較其他層次的教育具有更大的權限,因此要重視博士生導師人選的遴選,重視其“人格”塑造和“師德垂范”;同時要引導、促進博士生導師在博士生課程教學、科學研究、論文把關等方面加大指導力度,鼓勵導師與學生經(jīng)常交流、溝通。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對博士生導師所進行的遴選和考核,就包括著學術水平、道德素養(yǎng)、敬業(yè)態(tài)度、組織能力以及待人處事等方面的內容。與此同時,還十分注重將學生的成才與導師的責任感、信譽、綜合素養(yǎng)聯(lián)系起來,注重維護導師職責的神圣性和榮譽感。

第四,實行差異化競爭與合作,實現(xiàn)博士生教育的多元化。在博大精深且具備批判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整體素質要求下,各院校新聞傳播學博士學位授權點應彰顯自己的特色,根據(jù)自己的學科優(yōu)勢和特色側重培養(yǎng)博士生,使其成為該領域和方向的頂尖人才,從而促進人才與學科前沿接軌。這不僅要體現(xiàn)在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和創(chuàng)新性上,而且應系統(tǒng)地體現(xiàn)在博士生培養(yǎ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上。目前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相比,新聞傳播學的整體發(fā)展水平并不高,高質量學術研究成果、學養(yǎng)深厚的優(yōu)秀人才并不充裕,因此博士生教育更應成為促進新聞傳播學科發(fā)展和高層次專業(yè)化人才輩出的舞臺。

第五,確保博士生教育的經(jīng)費投入,開拓多元化經(jīng)費籌措渠道。要發(fā)展就要有投入,博士生教育要加大經(jīng)費投入,尤其是在學術研究上以及優(yōu)秀人才與成果的獎勵上,更應有足夠的經(jīng)費支撐。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實現(xiàn),高等教育的資助渠道必將越來越多樣化,對此,我們要注意積極爭取,大力開拓、吸納。近年來,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除了通過課題申報,爭取政府和學校撥款外,還十分注意與相關傳媒、產(chǎn)業(yè)合作,拓展經(jīng)費來源。目前,全院博導的科研經(jīng)費年均人平在8萬元以上。

總之,在今天新的人文社會科學革命和大眾化高等教育的時代,為了使新聞傳播學博士生教育發(fā)展成為一種培養(yǎng)有創(chuàng)造力的優(yōu)秀學者的有效途徑,應著力注重完善其基本結構,擴展其必需的學科知識,力求教學質量優(yōu)秀和研究設施、成果先進,從而便于其在規(guī)模增加的基礎上盡快建立并完善有自身特色的多樣化、高質量的學術體系。

參考文獻:

[1]單波.反思新聞教育[J].新聞與傳播研究,1998(4).

在线日韩欧美国产自拍| 国产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av国产熟妇露脸在线观看| 四季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被后入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 欧美熟妇喷浆一区二区| 久久偷拍视频免费观看| 中国美女偷拍福利视频| 色婷婷国产熟妇人妻露脸| 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不卡| 亚洲中文在线中文字幕91|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在线| 91福利视频日本免费看看| 成人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视频少妇人妻系列| 亚洲午夜av久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刮毛视频不卡| 日本午夜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国产av|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韩国日本精品视频| 欧美黑人黄色一区二区| 亚洲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午夜亚洲少妇福利诱惑| 免费午夜福利不卡片在线 视频| 色鬼综合久久鬼色88| 亚洲另类女同一二三区| 九九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av高清| 国产级别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有码| 日韩黄片大全免费在线看| 免费在线播放不卡视频| 在线欧美精品二区三区| 毛片在线观看免费日韩| 国产一级一片内射视频在线| 国产又粗又猛又长又大| 国内女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