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7-17 16:30:0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創(chuàng)設情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方法,教師可以把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緊密吸引到課程的內容上,讓學生像走進一個迷宮,不斷地思考來尋找出路。這樣促使學生啟動思維,主動去思索,不僅提高了教學質量,還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問題情境作為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一定要巧妙地設置問題,這樣才能起到“請君入甕”的效果。教師要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然后讓學生走入知識陷阱中,從而引出新的內容。特別是在實驗過程中,這類方法最易產生好的效果。因為這樣能夠活躍氣氛,吸引學生思考。學生在動手過程中也能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探索。這樣就把抽象枯燥的理論變成動手動腦的實踐。比如,探究“次氯酸的漂白性”活動之前,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幾個問題,究竟是氯氣還是次氯酸有漂白性?然后學生可以分成兩個派別,各支持一方,通過思考、分析、辯論,進而通過直觀的實驗揭示最終的結果。這樣的課堂上,學習氣氛活躍,思維被教師的問題緊緊抓住,在看似游戲的環(huán)節(jié)中學到了知識,而且讓學生知道了如何通過科學的實驗來證明自己的判斷。這樣的課堂上,教師再也不用擔心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不用擔心學生的知識學不會、學不牢,所有的知識都是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驗獲得,學習得更加牢靠。
二、加強實驗教學,培養(yǎng)探究能力
1.演示實驗轉化為探究性問題或實驗在演示實驗中,利用新的教學理念、“演示實驗”的教育功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對于必須由教師親自做的演示實驗,使用探究法的敘述代替結論性的解釋;運用科學家的思維方式分析和處理資料;將易操作、易成功、沒有破壞性和危害性的實驗改為學生的探究實驗。對于驗證結論性的實驗,教學中改用提出化學實驗問題猜想與假設(或化學實驗事實)實驗驗證假說(或科學抽象)科學結論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將演示實驗轉化為學生分組探究實驗。如二氧化硫的還原性這一演示實驗,可以改為探究實驗,通過加過氧化氫溶液,檢測硫酸根離子,以證明二氧化硫具有還原性。這樣從實驗研究至獲得科學結果的過程,使學生體驗了探求知識的樂趣,親身感受了科學家研究問題的經歷。這種真切、客觀、直接理解化學及化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xiàn)了知識和技能的遷移,知識、方法的求索,學術問題的研討,創(chuàng)新思維的挖掘以及科學素養(yǎng)等的自我形成。
2.將驗證性實驗轉化為探究性實驗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學生被動吸收的過程,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不能由他人所代替的。現(xiàn)行教材更多的是將設計好的方案整理出來,讓學生照葫蘆畫瓢,這樣學生模仿一次,往往沒有過多的思考,因此印象不深刻,學生也就應付了事,更不能起到預想的效果。因此,根據(jù)學生的知識和能力以及結合學?,F(xiàn)有的條件,選擇一部分驗證供學生進行探索。比如,鋼鐵的腐蝕,探究學生的實驗方案,可以選擇不同的腐蝕方式,然后猜測哪種材料腐蝕得最為嚴重,學生提出假設,根據(jù)分組實驗來證實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將原本死板的實驗變?yōu)殚_放的探究實驗,教師也能通過讓學生根據(jù)不同的實驗撰寫不同的實驗報告,防止學生偷懶。
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提高探究能力
科學探究的思維過程概括起來就是: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猜想;設計方案─小心求證;解釋結論─質疑反思;評價交流─新的發(fā)現(xiàn)。因此,科學就是不斷地提出論證的過程,是人類科學系和邏輯性的整合。那么有效探究就建立在猜想之上,當然這并不是空想,而是根據(jù)現(xiàn)有的知識進行科學嚴謹?shù)倪壿嫴孪?。目前有很多科學猜想吸引著一代代科學家去證實。這就說明,在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中,思維都是極度活躍的。特別是這些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刨根問底。所以我們就把知識設置成問題,讓學生去解答、去思索,通過實驗來證實。比如,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問題,那么結果如何,大家需要去探究,交流設計方案,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得到最終結論,從而證實最初的設想。
學習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教師在教會學生知識的時候,也要教會學生如何證明這些定理和公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边@句古語告訴我們不能僅僅教會學生公式,而是要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教師要讓學生習慣與人交流觀點,讓知識碰撞出火花。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方法中就能不斷進步,教師也能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和教師也能變成合作者,共同探索知識,從而找到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劉東方.中學生化學探究能力的構成及其發(fā)展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12.
[2]田秀青.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
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真正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必須依賴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只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凸顯,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他們才能學會學習,學會發(fā)展,學生才能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現(xiàn)狀,不斷努力豐富自己的數(shù)學知識,提高自己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學生的才能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建樹。因此,在初中數(shù)學教學中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并通過一切手段,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一、教學需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沒有興趣,一味地靠教師和家長逼迫學生學習,對學生而言是痛苦的,學習效果也一定很差。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要從引導學生的探究興趣入手。而教學聯(lián)系生活,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當學生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聯(lián)系緊密時,學生就能夠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學習的樂趣,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愿望就比較強烈,在此基礎上,教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學生的興趣就很高。比如,在教學平行線的性質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內容,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學習有關內容。首先,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出示兩張圖片:鐵軌和雙杠。然后提問學生“兩條鐵軌、雙桿給我們怎樣的圖形形象。”這樣,通過生活圖片可以給學生直觀的平行線形象,從而引出課題。接著教師提問學生“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給人們以平行線的形象”。這樣,大多數(shù)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都很強,在學生尋找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試著給平行線下定義。通過教學內容與生活的結合,學生可以憑著自己的努力探究問題的本源,這對學生探究興趣的培養(yǎng)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留給學生自我探究的時間,使學生進入探究過程
在傳統(tǒng)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時間是被教師占用著的,教師要不斷地講解教學內容,學生努力聽講,努力做筆記,學生是沒有自主探究的時間的。要想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就需要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在自己的探究實踐中獲得自主探究能力的發(fā)展。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相信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把一些學生可以自行解決的問題留給學生,突出他們的學習主體作用。例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的高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設置“幫小螞蟻找最近的回家路線的問題”,使學生能夠聯(lián)想到已有的知識“走垂線段這條路線最近”。然后開展以下內容:比如引導學生描述三角形的高,使學生自己動手畫出三角形的高,讓學生比較哪些畫法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使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能夠正確地使用三角板的直角邊畫出三角形的高等。通過學生自我探究可以有效地使學生掌握三角形的高這一教學難點,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探究能力、動手能力、空間思維能力都能得到有效鍛煉,這對學生學習數(shù)學是極為重要的。
三、巧設實踐問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的學習是很個性化的行為。只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得到突出,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思索,獲得發(fā)展,教學效果才能顯現(xiàn)出來。尤其是對于數(shù)學教學而言,教師要積極地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在實踐中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發(fā)展,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極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巧妙地為學生設置實踐性問題,使學生積極地行動起來,自主探究學習,不斷體驗,獲得成功。
關鍵詞:學生;探究;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2-0137-02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數(shù)學活動。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嘗試探究能力呢?下面結合教學實際粗淺的談幾點認識。
一、優(yōu)化師生關系,營造探究氛圍
教學環(huán)境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欲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教師開放教學環(huán)境,優(yōu)化師生關系,將課堂還給學生,將自主還給學生,激發(fā)學生自己去學習數(shù)學,去研究數(shù)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發(fā)表獨立見解,敢于與教師爭論,與同伴爭論,營造一種積極、向上、自然、和諧的探究氛圍。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欲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助推器。由于數(shù)學知識本身具有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思維特點和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構成矛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好奇、好勝的心理,根據(jù)教材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思維發(fā)展階段的特點,創(chuàng)設新奇、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的、充滿疑問的情境,點燃學生的“發(fā)現(xiàn)”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需要,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例如,在教學“毫米的認識”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猜猜新華字典的厚度。學生學過長度單位“厘米”,所以能很快地說出新華字典的厚度是4厘米多一點;再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一元硬幣,讓學生說說它的厚度是多少,然后用直尺量量它的厚度是多少。這一下學生們都呆住了——它不滿1厘米,怎么量呀!究竟是多少呢?學生馬上就會產生一種想探個究竟的強烈欲望,這就使單調、枯燥的概念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的求知欲望、探索欲望被有效地激發(fā)出來。
三、組織探究活動,選擇探究方式
新課程遵循“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走向成功的彼岸。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參加探究活動,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探究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作性,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1.自主探究,就是讓每個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根據(jù)各自的知識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引導他們用科學探究的方法,主動地從事觀察、操作、實驗等“做數(shù)學”的活動,“再創(chuàng)造”新的數(shù)學知識來。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空,引導學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去。例如,“分數(shù)意義”的教學,教師可讓學生事先準備充分的材料(實物、長方形和正方形紙、小棒等),上課后教師提出:“你能把這些物體或圖形平均分嗎?平均分之后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數(shù)?”然后讓學生動手操作,并寫出相應的分數(shù)。學生都很有興趣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活動之中,充分自由地選擇材料,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探索,這樣安排,每個學生都可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2.合作探究。教師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合作探究,以形成集體探究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集中群體智慧,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教學“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首先讓學生按小組進行動手操作,用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長方形,并根據(jù)所擺的情況,完成書上的表格。由于是按小組進行學習的,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拼成的長方形有三種情況。接著讓學生分組討論,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什么有關系?寬和什么有關系?面積和什么有關系?有了前面的直接操作,學生討論得比較認真,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發(fā)現(xiàn)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每排擺的正方形的個數(shù)有關系;拼成的長方形的寬和擺的排數(shù)有關系;拼成的長方形的面積和所擺正方形的個數(shù)有關系。最后讓學生小組討論,歸納、概括出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可以直接用長和寬相乘比較簡便,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四、及時激勵評價,體驗探究樂趣
我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一節(jié)時,寫出一個數(shù)“143”,問學生能否被3整除,一學生說能,理由是個位數(shù)是3。我又出示一個數(shù)“111”問學生,一學生認為不能被3整除,理由是個位數(shù)不是3。顯然,這是負遷移。剛學完以個位數(shù)為標準判斷能被2整除的數(shù),這里錯誤地運用了同樣的判斷方法。我讓學生將以上兩數(shù)除以3試試,他們知道都錯了。既然不能光看個位數(shù)去判斷,那么應該如何判斷呢?能被3整除的數(shù)有何特征呢?學生從知識沖突中產生了求知欲望。接著我要求并激勵學生自己探究,提供了如下的一張百以內數(shù)字排列表:
先各自思考、嘗試,后小組討論,學生很快就找到了一個線索,有了進展。上表中出現(xiàn)如下的“樓梯”:
“樓梯”的出現(xiàn)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好奇和興趣,他們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在思考在分析,很快有人有了點滴的發(fā)現(xiàn)。例如有人發(fā)現(xiàn):10以內數(shù)只有3,6,9能被3整除。有人馬上想到33,66,99也能被3整除。于是得出:每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全是3,6,9時,這個數(shù)能被3整除。有人因而想到13,16,19等個位數(shù)是3,6,9的數(shù)以及31,62,94等十位數(shù)是3,6,9的數(shù),看上表就知道:兩位數(shù)中只有某一個數(shù)位上有3,6,9的數(shù)仍不能被3整除。至此,已有了收獲,向真理逼近了一點,但又有矛盾。三位數(shù)中如果只有一個數(shù)位上是3,6,或9,情況就不一樣。113不能被3整除;123就能被3整除。什么才是普遍適用的判斷標準呢?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思考方向很多。有的說:每一張“樓梯”的各數(shù)都以“加9”遞進。有的說:“樓梯”上相鄰兩數(shù)都是十位數(shù)遞增1,而個位數(shù)遞減1的。--多么有價值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結論已近在咫尺,只一步之遙了。然而就在此時偏偏沒有人歸納出正確的結論來。孩子們紛紛以期待和無助的目光看著老師。我強烈地感到需要因“憤”而“啟”了,便因勢利導地追問:十位數(shù)加1、個位數(shù)減1組成的數(shù)與原來的數(shù)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照理對于這個問題,應該能很快說出是“兩個數(shù)位上數(shù)字之和相同”。然而不少學生好似有所領悟,但仍不能表述。此時,如果由老師直接告知,學生立即就能恍然大悟。為了使學生親歷過程,我讓學生繼續(xù)探究,我還是旁敲側擊,引導學生迂回前進。我提示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3”當頭的一段短“樓梯”,問:12和21中能找出“3”來嗎?很快有人說:12里有4個“3”,15里有5個“3”――(1)又有學生說:1+2和2+1都是“3”――(2)這兩者哪一個具有普遍意義呢?我引導學生自己去篩選、去概括。叫大家看“6”、“9”當頭的兩段“樓梯”的各數(shù)種是否也有“6”和“9”,是否也有相同的結論。在“6”當頭的“樓梯”中,孩子們找不出15,33,51里面有完成的幾個6,卻證實了1+5,2+4,5+1都是6。同樣,“9”當頭的“樓梯”中,各數(shù)的兩個數(shù)位上數(shù)的和都是9。于是大家否定了(1)肯定了(2)。在這水到渠成之時,我趁熱打鐵,問:那么能被3整除的數(shù)可以怎么判斷?不少學生說:只要一個數(shù)各位上的數(shù)相加等于3,6,9,就可以判定它能被3整除。我又進一步問:如果各位上的數(shù)的和等于12,15,18呢?一學生說也行,因為1+2,1+5,1+8仍是3,6,9。我熱情洋溢地肯定了大家的發(fā)現(xiàn)。但“各位上數(shù)之和等于3,6,9,12,15,18等等的兩位數(shù)一定能被3整除”這句話太長,誰能換一句簡單明白的結語?不少學生舉手,比較一致地說出“兩個數(shù)位上數(shù)之和是‘3的倍數(shù)’時,這個兩位數(shù)就能被3整除”。我又問這個結論可以叫什么?有的說是“判斷方法”,有的說是“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
緊接著,我把學生引入“驗證”的階段:剛才是從100以內數(shù)中得出的結論,如果是1000以內、10000以內和更大的數(shù)中,能被3整除的數(shù)的特征和判斷方法是否也相同呢?學生自己寫數(shù)自己驗證,越做越有勁,一致得出同樣的結論。
在上例的教學實踐中我有了以下的體會和認識:
一、引導學生探究與科研相比,有同的一面,也有異的一面。
主要是學生探究是在教師主導作用影響下進行的,既要堅持學生的主體作用又要明智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引導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設計問題激發(fā)求知欲,提供有結構的探究材料,步步深入地引導學生逼近結論,及時發(fā)現(xiàn)火花加以鼓勵,審時度勢把握最佳時機巧妙點撥等。這樣做要求有很好的教學機智,遠比牽著學生鼻子跟著教師和教案轉要難,更非一味灌輸所能比擬的。
二、探究教學過程中組織引導學生“反思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它不僅能強化探究的過程,逐步加深印象而產生興趣,進而形成習慣,受用終身,而且能再一次體會探究的樂趣,從而增加主動學習的內驅力。
“反思小結”尤其重要的是必須回憶探究中運用的各種方法,使學生逐步地積累方法、策略。在某種意義上講,方法、策略的積累并不輕于知識的積累。一個人方法、策略掌握得多并嫻熟于心,能自如運用,就會變得聰明能干起來。
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十分有利于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
摘要:在化學教學中,應通過各種途徑,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以期達到在化學課堂中發(fā)展學生的綜合智能和全面落實素質教育這一目標。
關鍵詞:初中化學 探究能力 培養(yǎng)
化學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它涉及到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jù)、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要素。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激發(fā)化學學習的興趣,增進對科學的情感,理解科學的本質,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學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又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的挖掘密切相關。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應通過各種途徑,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以期達到在化學課堂中發(fā)展學生的綜合智能和全面落實素質教育這一目標。
一、培養(yǎng)好奇心、強化探究欲
好奇心是形成探究欲的一個基本要素。而探究欲的不斷強化又為學生產生好奇心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礎。
例如,學習通電分解水的實驗中。如下圖:理論上氧氣的體積與氫氣的體積比應該是1:2。而實際上細心的同學發(fā)現(xiàn)并不是1:2,而是略大于這個數(shù)值(尤其是在實物投影上打出來后觀察更明顯)。這一現(xiàn)象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請同學們分析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讓同學們在課后去查一下氫氣與氧氣的溶解性表,結果發(fā)現(xiàn)氫氣的溶解性遠遠小于氧氣的溶解性,答案也就自然得出了。通過查閱資料和實驗后,促進了學生積極思維、也促使了學生探究精神的養(yǎng)成和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如,我在講解金剛石可以在液氧中燃燒時,有同學提出,液氧的溫度很低,金剛石能燃燒嗎?這一問題激起了學生的濃厚興趣,課堂討論的氣氛很熱烈。使學生對物質燃燒的條件和滅火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和理解。
二、充分挖掘教材,精心設置課題,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在素質教育中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提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視角和體驗,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轉變被動接受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知識是自己通過實踐、分析、推理、歸納而獲得的。并不是所有的課題都能嘗試探究性學習因而選擇課題尤為重要。所選課題要體現(xiàn)一定的知識探究的過程。一般探究過程以問題為主線,逐層展開教學。一個主課題下,可分割成許多個子課題,按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程序,通過一個個問題情景的創(chuàng)設,教師精心設置知識鋪墊,在學生自主探究的氛圍中解決一個個問題。而且所選課題必須密切結合實際生活;知識范疇要源于學生原有知識,又略高于原有知識;課題中通常以實驗作為探究的主要手段。例如,《氧氣的制法探索》就是個比較好的課題。教師運用了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修正假設得到結論。在學生已知的知識基礎上,空氣中N2和O2沸點不同,能否利用沸點不同分離出氧氣?該如何分離?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再利用現(xiàn)有的錄像做實驗驗證。通過三組對比實驗為主線,進行實驗探究,分析、歸納總結氧氣的實驗室制法、使用原料、反應條件、反應裝置、收集方法及催化劑的概念和性質。而通過這一次學習,我也深信: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實驗驗證數(shù)據(jù)處理的辯證思想將一直滲透到他們的化學學習中?!犊諝獾某煞痔骄俊芬彩亲寣W生感興趣的課題,實驗探究可操作性強,通過分組討論,設計實驗,完成實驗探究,使學生原有的知識范疇得到了拓展和延伸,成功地獲取結論,大大培養(yǎng)了他們的探究熱情。酸雨是當今社會面臨的嚴峻問題,選擇該課題是因為它緊密結合社會生活,學生也極為關注。
三、以探究為核心,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教學往往是“師演生看”、“師講生聽”地滿堂灌,學生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實驗內容的設計留給學生主動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很少,即使是所謂的“探究性實驗”或“啟發(fā)性實驗”也只是照方抓藥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學生幾乎不需要進行“探索”,只要按步操作,就可以得出結論,不利于實驗功能的充分發(fā)揮。
新課程概念下的化學實驗探究教學要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質疑、提問的機會,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積極思維,解決懸念,感受到發(fā)現(xiàn)的快樂和科學的魅力。比如,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實驗探究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從而在實驗中擴大思維廣度,提高思維層次,獲得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化學的機會,實現(xiàn)從“讀化學”、“聽化學”向“做化學”、“探究化學”的方向發(fā)展。
四、設置化學問題,創(chuàng)設學習物景,培養(yǎng)探究能力。
教師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新穎有趣的問題情景,注意語言的技巧,千方百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問題中不斷思考、不斷探索,從而培養(yǎng)探究意識。例如在教學物質燃燒條件一節(jié)時,我說:在日常生活中你們見過物質在水中燃燒嗎?許多學生說未見過,同時質疑,物質怎么會在水底燃燒呢?當我說有些物質會在水中燃燒時,感到十分驚奇,這時我將一小粒白磷放入一支大試管中然后注入五十度左右的溫水,用一根細玻璃管向盛磷試管底部吹氣,奇跡出現(xiàn)了,磷在水下燃燒起來了。此時,全班沸騰起來了。學生們既驚訝又不可思議,個個以期待的目光望著我,希望立即得到答案。我說:這就是我們該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我邊說邊揚起化學課本,開始正式的講課。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設計要根據(jù)不同的課題內容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設置化學問題”就是一種方法。
五、培養(yǎng)探究性思維
一、圍繞繪畫的初步構思培養(yǎng)繪畫能力
構思是繪畫創(chuàng)作的重要前提,它主要包含了繪畫的主題、內容、方法等。但是反觀幼兒的繪畫,他們的繪畫可以說是信筆涂鴉,基本沒有經歷過構思。所以我們在觀賞幼兒的繪畫作品時會發(fā)現(xiàn)作品的內容天馬行空、包羅萬象,缺乏一個深刻的主題。因此,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繪畫練習的時候,首先可以帶領幼兒進行畫前的構思。請看下面的課堂實錄:
師:我們看到的那些動物,牛、羊、小白兔、長頸鹿、獅子、老虎、大象等,它們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呢?
生:草原上(森林里)。
師:那么我們在畫這些可愛的動物時,該給圖畫起個什么樣的名字呢?
生1:可愛小動物的大家族。
生2:快樂的大草原(大森林)。
接著教師便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和提出的主題進行繪畫,雖然他們畫出來的動物并非完美,但卻充滿了擬人的色彩,動物們和睦相處,讓人玩味,趣味十足。像這種練習方式,當持續(xù)時間一久,幼兒們便會在不知不覺中習慣畫前構思,并根據(jù)構思的主題來畫出圖畫。由此可見,對幼兒繪畫初步構思的培養(yǎng)是極為主要的。
二、圍繞繪畫的造型表達培養(yǎng)繪畫能力
對幼兒繪畫造型表達的培養(yǎng),主要是指培養(yǎng)幼兒利用哪種造型來呈現(xiàn)出自己所要涂鴉的內容,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經歷一個由不分化到分化的階段。而在初期,老師可以利用一些簡單的圖案,比如幾何圖形等引導幼兒利用直線和圖形等組成一個圖案。這樣一來,原本平淡無奇的簡單圖形經過組合便成為了妙趣橫生、讓人遐想的圖案。其中,這些圖案可以代表某件事,更可以代表某個物件。
另外,在引導幼兒利用這些幾何圖形來構架圖畫的過程當中,往往可以使用多個幾何圖形,這種方法我們還可以稱其為構圖。不同的構圖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境和畫面,但是構圖的方法并非雜亂無章,老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有序的構圖,并通過其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那么,該如何引導學生有序地構圖呢?首先,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對物體的大小、上下、鄰近等方面進行認知,然后再結合內外、前后等空間效果來強化構圖。這樣一來,幼兒的好奇心不僅被激發(fā)了出來,同時還可以強化他們的構圖能力。
三、圍繞繪畫的情節(jié)解說培養(yǎng)繪畫能力
情節(jié)解說是繪畫過程中極為主要的一點,拿捏到位的情節(jié)鋪展可以有效地強化繪畫作品之間主要形象的聯(lián)系。而在幼兒作品當中往往呈現(xiàn)不出這一點,通常都是由人和物件來構成的,整體卻缺乏著必要的聯(lián)系,因此很多幼兒在表達自己的繪畫作品時,都無法完全地詮釋出繪畫本身包含的意思。所以,每次我們在觀賞幼兒作品的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畫面零散,無法弄懂在表達什么。筆者曾看到一個小女孩畫了這樣的一幅畫:畫中一個小朋友望著大樹上掛著的風箏,風箏卻直挺挺地立在樹上。按常理,掛在樹上的風箏應該是耷拉下來的。于是便有了下面的一段師生對話:
老師:這個風箏為什么是直挺挺的立著呢?風箏掛在樹上的時候應該是耷拉著的吧?
小女孩:因為當時有風呀。
小女孩的這番解釋不僅讓我們豁然開朗,同時在這幅畫中我們還感受到了另一番趣味。由此可見,對于繪畫情節(jié)的拿捏程度和解說能力是繪畫過程中極為主要的一點,它不僅詮釋著繪畫作品是否成功到位,同時也是幼兒繪畫能力提高的重要證明。
四、圍繞色彩的美感體驗培養(yǎng)繪畫能力
幼兒天生對彩筆和色彩有著癡迷的喜愛,并喜歡用自己手中的彩筆勾勒出心中的圖畫。此外,幼兒還喜歡根據(jù)色彩的美感來體現(xiàn)自己天真爛漫的童心。所以在培養(yǎng)幼兒繪畫能力的時候,老師可以將這一點當作啟發(fā)的源泉,并以此來強化幼兒的色彩感。另外,老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利用不同的色彩相融合來表達出更多的美感,進而讓幼兒的繪畫作品變得更加明亮、鮮艷、充滿朝氣。比如在表達柔和的時候,可以引導幼兒使用暖色的彩筆,如淺紅色和淺黃色等。在表達冰天雪地的景觀時可以使用一些暖色調的彩筆,如淺藍色和藍色等。不過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不能因為兒童用錯了顏色而去責怪他們,而是要傾聽他們的解說,善意且溫柔地引導他們。
在一次繪畫當中,一個男孩畫了一條小河,但是奇怪的是這條小河的河水是五顏六色的,河邊有一些小朋友在用小碗取水。
老師:為什么這條小河是五顏六色的呢?小河不應該用淺藍色的彩筆來畫出來嗎?
小男孩:因為這條河里面是各種各樣的果汁啊,所以它是五顏六色的。
關鍵詞:幼兒;科普;科學;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23-0074-01
幼兒科學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興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幼兒科學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幼兒的科學潛能,全面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新科普主題,培養(yǎng)幼兒科學認知能力
隨著幼兒科學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幼兒教育已經從傳統(tǒng)的知識積累逐漸向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認知能力不斷轉變和發(fā)展。教師在科學教育中通過科普主題的創(chuàng)新,將幼兒作為主題設定的主體,結合幼兒發(fā)展的心理和特性,設定緊貼幼兒生活的主題活動。在一次“分豆豆”主題活動中,老師通過一個小故事帶入活動主題,講述做飯阿姨不小心將黃豆和大米混在了一起,請求小朋友幫助將它們區(qū)分開,幼兒助人為樂的情緒和精神被激發(fā),紛紛提出自己的辦法。這時,老師拿出一把漏勺,讓大家猜測這漏勺是如何幫助阿姨將黃豆和大米分開的。通過老師的演示及部分幼兒的實踐操作,讓幼兒分析為什么大米會從漏勺的洞里漏出去,而黃豆為什么不會。最后,舉行分豆豆比賽,將幼兒分為2~3組,看哪組分出來的黃豆最多、最干凈,使幼兒由傳統(tǒng)的知識接受變成主動思考和探索。整個活動的開展按照引出、演示、操作、分析、鞏固的流程,突出幼兒的語言表達、思維反應、動手操作及行為認知等多方面的培養(yǎng),有效地針對該階段幼兒以行動思維為主導的年齡發(fā)展特征,用直接行動思維取代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幫助他們最快、最好地獲得科學知識。
二、改善科普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究能力
改善科普環(huán)境指通過為幼兒創(chuàng)設多樣性的科普教育環(huán)境,讓他們在幼兒園的每個空間、每個角落、每塊墻壁都能發(fā)現(xiàn)無所不在的科普知識。在走廊、樓梯、過道等地,和幼兒一起利用圖片、文字、繪畫、小制作、照片等,進行科普教育主題的環(huán)境布置。如自然角中琳瑯滿目的果實和種子;動物角中栩栩如生的小動物;科學角中有趣的放大鏡、顯微鏡、磁鐵、彈簧等;植物角中各式各樣的盆栽、蔬菜等。我們曾在植物角擺放了幾個空花盆,然后和幼兒一起種上白菜、黃瓜的種子,讓幼兒親自澆水、打理,觀察種子漸漸發(fā)芽、逐漸長大的過程,體驗科學的探究樂趣。在圖書角,放置了許多科技圖書,如《科學小超人》《我們愛科學》《十萬個為什么》等,讓幼兒在生活化的科學教育中兼具知識化,使幼兒潛移默化地受到科學的熏陶,激發(fā)幼兒的科學探索興趣。
三、優(yōu)化科普資源,培養(yǎng)幼兒科學觀察能力
科普資源是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開展的基礎和保證。充足、富有探索性的材料資源,能有效促進幼兒科學素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讓幼兒通過豐富的科普資源載體進行觀察、感知、質疑、探索、操作和創(chuàng)新。例如,讓幼兒認知酸、甜、苦、辣味道的時候,將四個玻璃杯中分別裝滿檸檬汁、糖水、苦瓜汁和辣椒水,作為科學教育的資源,讓幼兒通過品嘗直接體驗。在學習不同動物的叫聲時,將各種動物的叫聲進行錄音,在課堂中播放,讓幼兒通過聽來辨別小動物。在學習動物的角時,以卡片的形式,讓幼兒觀察小鹿、羚羊、牛、山羊等不同的角,通過觀察對比,說出動物們頭上的角有哪些形狀、功能。這一訓練還延伸培養(yǎng)了幼兒對周邊事物外觀特征的觀察??破召Y源豐富多樣,只有通過做好科普資源的充分運用和開發(fā),才能為科普活動的展開提供豐富多彩的道具,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觀察能力、體驗能力及科學認知能力。
四、豐富科普形式,提高幼兒科學動手能力
科普資源的豐富多樣使得科普形式逐漸趣味性、多樣性。動手做、游戲樂為主的幼兒科學教育方式體現(xiàn)了幼兒的愛游戲、愛活動的天性,完全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通過開展多樣化的科學教育形式,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動手、動腦能力,拓寬幼兒對于科學認知的廣度和深度。在“小小藝術家”活動中,讓孩子收集形狀、顏色各異的樹葉,然后觀察葉子的形狀,通過簡單的拼貼、裁剪做成一幅藝術作品。也可以通過拓印的方式,將樹葉涂上顏色,然后在白紙上根據(jù)樹葉的形狀和紋理印出不同的花紋,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還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審美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讓幼兒觀察樹葉的形狀和紋理,讓數(shù)學中枯燥的圖形認知,與科學教育緊密聯(lián)系,使圖形直觀化、形象化。再如“快樂千足蟲”活動中,讓孩子模仿蟲子在草地上爬行,有的向前蠕動,有的匍匐前行,有的縱向爬行。在這一活動中,孩子不僅形成了主動探究的能力和意識,還鍛煉了身體反應和活動能力。
因此,應該繼續(xù)重視科普教育,為幼兒創(chuàng)造多層面、全方位的科普環(huán)境,不斷創(chuàng)新科普主題、科普形式,使幼兒在體驗科學研究樂趣的同時,獲得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通過創(chuàng)新科普主題,改善科普環(huán)境,優(yōu)化科普資源,豐富科普形式,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指導幼兒主動探索客觀世界,培養(yǎng)幼兒科學認知能力,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幼兒科學觀察能力,提高幼兒科學動手能力,進而初步理解科學,意識到科學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雪靈,盧清,劉堯.淺談幼兒科學啟蒙教育生活化[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S1).
關鍵詞:中職英語;閱讀能力;培養(yǎng)
前言:中職教育注重培養(yǎng)應用型、技能型的人才,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英語閱讀能力的實用性決定了中職教育會十分重視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近些年受到高等院校擴大招生的影響,初中畢業(yè)生更加傾向于選擇讀高中考大學的路徑,中職學校的學生資源越來越差,大部分在校學生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如果中職教育方式不作出對應改變,與時俱進,中職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得不到相應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將結合這一背景,探究當前環(huán)境下最能夠有效提高中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方法。
1中職英語教學中的問題
1.1詞匯量不足,基礎薄弱
雖然學習英語首要的任務就是詞匯量的積累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但我們依然不得不承認影響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首要問題仍是詞匯量的匱乏,這種問題在中職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現(xiàn)的十分明顯。由于缺少優(yōu)秀生源,中職學校學生整體素質較低,英語基礎也較為薄弱,缺乏學習英語的動力,面對大量枯燥的英語單詞,中職學生很難養(yǎng)成堅持背誦單詞的習慣,所以他們的詞匯量不達標。然而在英語閱讀中,單詞組成了文段,單詞就是閱讀的基礎,如果不明白單詞的意思,閱讀文段就是在看天書,根本無法保證正確率。再加上中職教育中,教師往往只負責灌輸知識,忽視學生單詞的積累,學生的閱讀能力只能停滯不前。
1.2^分強調知識而忽視技巧
教材往往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中職院校中,教師也會十分重視知識的講解,對應中職英語教材中的文章,一些教師甚至會逐字逐句進行講解。這確實是教師負責任的體現(xiàn),但即使老師如此認真,學生的閱讀能力卻并沒有多大提升,是因為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僅依賴于知識點的積累,閱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忽略這些技巧只會事倍功半。教師占用課堂上大部分時間,對學生反復灌輸各類知識點,甚至會抽取時間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提問,確保學生掌握了這些知識點,老師花費了大量時間在這上面,但實際上閱讀技巧的講解卻并不會占用太多時間,然而對技巧卻往往被忽視,缺少閱讀的技巧,中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舉步維艱。
1.3教學方法枯燥無味
中職院校的課堂一般由老師主宰,而老師又只是不斷的向學生灌輸知識點以及重難點,這樣的課堂,老師從頭說到尾,學生從頭聽到尾,若是老師本人講解風格又并不十分風趣,無法吸引學生,那么課堂氣氛也會沉重無趣,學生就不會看到英語閱讀的文化內涵,不會有學習英語的興趣。這樣在英語課堂上,老師自己講自己的,學生卻不會有多少動力聽課,即使是聽課了,也不會印象深刻,不久就會遺忘。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失去這個動力,學生還有多少時間花費在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上呢?沒有付出,中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又從何開始呢?
2如何提升中職英語閱讀能力
2.1注重詞匯積累
單詞是構成閱讀材料的最小語言單位,要想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首先應該考慮提升學生的詞匯量。試想如果中職院校學生詞匯量足夠,英語閱讀文段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小篇語文文段,做題也會毫無障礙。因此老師應當充分發(fā)揮監(jiān)督作用,監(jiān)察學生英語單詞的背誦情況,并定期進行單詞默寫或抽查。但在學生背誦英語單詞的同時,應當教會學生背誦英語單詞的技巧,比如一些單詞在加上相同的后綴或前綴后,單詞的意思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單詞的構成技巧,就能夠減少學生單詞的背誦難度,幫助他們克服學習英語的畏難與懶惰心理。同時也不能放棄那些不背誦英語單詞或怎么也背誦不好英語單詞的同學,對于不背誦英語單詞的同學,應當主動找他們進行交談,改變他們對英語閱讀的想法;對于背誦不好的同學,首先要鼓勵他們,不要放棄對英語閱讀的信心,還要幫助他們找到原因,制定有利于他們背誦英語單詞的方案。只要能夠營造一個積極背誦英語單詞的環(huán)境,學生們就能彼此激勵,不斷提升英語詞匯的積累量,為培養(yǎng)中職英語閱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2.2注重閱讀規(guī)律的掌握
培養(yǎng)閱讀能力除了要積累足夠的詞匯量與知識點,還要掌握閱讀的一些技巧,因為閱讀并不需要我們對閱讀文段進行全文的分析,同時閱讀文章中往往會有一些生僻詞匯或者有個別超綱的知識點,這時候閱讀技巧不僅能夠提高做題效率,也就能夠幫助學生排除更多的干擾選項,最終選擇正確的答案。首先,在面對生僻單詞時,如果這些單詞不影響做題,可以暫時忽略,但如果這個單詞干擾了問題的選項或者在原文中出現(xiàn)次數(shù)較多,有比較重要的地位,這時候就要運用猜詞方法,如果構詞法無法確定,可以先在文章中劃出這個單詞出現(xiàn)的位置,再比較這些單詞的前后句,一般就可以結合語境猜測出單詞意思,同時學生不必擔心這個單詞會考察其引申義,因為一般測試中,復雜或生僻詞匯主要考察直觀義,只有最簡單的詞匯才會考察引申義。當然,減少生僻詞匯量的最根本途徑應當是不斷積累詞匯量,所以學生應當養(yǎng)成一旦做題時遇到生僻詞匯時,先猜詞,做完題后仔細查閱詞典并背誦這些單詞,避免下一次仍然不會。其次,在英語閱讀中,一旦鎖定答案的范圍,要注意這些語句中的連接詞,因為答案往往不是直接顯示在文章中的,而是要通過一些文檔的信息提取出來的,這時候一些表示轉折的連接詞很有可能誤導學生選擇相反意思的答案。在面對提問作者意圖的問題時,作者往往是通過贊成或反對其他人物的觀點來表明自身立場,這時候要注意連接詞的意思是否表示轉折,還要讀懂連接詞前面文段的意思。最后要重視文章的首尾句段,因為英語文章的思路主要是總分總結構,句首句尾包含了大量信息,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找到答案。以上是英語閱讀的部分技巧,中職教師應當抽取一定時間教導學生閱讀的技巧,這樣可以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3注重培養(yǎng)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老師的教學負擔也能夠輕松許多。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興趣,可以結合中職院校的學習特點,通過分析中職院校的學習時間安排,可以看出相比普通高中而言,中職院校學習負擔相對較為輕松,學生課余時間較為充足,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英語活動,比如可以組織學生看一些英文電影,在對其中一些經典片段進行相關英文講解,學生有了對電影的了解,這些英語知識對他們來說就不會太難理解;還可以講解一些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或美食、節(jié)日等比較有趣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同時,在課堂上也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老師在講課時,涉及到的一些有趣內容可以多進行擴展,同時在對學生進行日常測試時可以選擇一些內容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這樣學生不僅在做題時能夠保持精力集中,在老師講解時也會更加認真聽課。
結語:中職院校學生依然占據(jù)我國在校學生的相當比例,注重對中職學校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幫助他們成為更高素質的人才,為我國建設貢獻力量,因此要重視中職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