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經濟學的分析方法

經濟學的分析方法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7-18 16:40:4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經濟學的分析方法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經濟學的分析方法

第1篇

關鍵詞:實驗經濟學;經濟實驗;應用前景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2-0022-02

1 引言

在自然科學的研究中,實驗室中的實驗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經濟學的情況則大不相同,傳統(tǒng)的經濟學一直被認為是一門先驗性的社會科學,而不是理論與觀測相互影響的觀測科學。這是因為經濟學是一門復雜性的學科,這一復雜性既來自于復雜的外在環(huán)境,更主要來自于人的因素。人們似乎很難在實驗室中建立可重復的經濟環(huán)境,所以人們一直普遍認為實驗室中的實驗研究只能用于“硬科學”,而不能用于經濟學。直到19世紀80年代,經濟學才將試驗的方法引入經濟學研究中。目前實驗經濟學已經成為經濟學中的一個新的分支,被列入《經濟學文獻雜志》的分類體系中。

2 文獻綜述及實驗經濟學的發(fā)展

實驗經濟學是在受控制的實驗室條件下,分析行為主體的經濟行為的經濟學分支學科。經濟學家在挑選的受試對象的參與下,按照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并給以一定的物質報酬,以仿真的方法創(chuàng)造與實際經濟相似的一種實驗室環(huán)境,不斷改變實驗參數(shù),對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整理加工,用以檢驗已經有的經濟理論及其前提假設,或者發(fā)現(xiàn)新的理論及為一些決策提供理論分析。

實驗經濟學的淵源可以追溯到1738年波努利提出的“圣彼得堡悖論”,但是經濟學家開始認識到實驗可以在經濟學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則是200多年后的事了。1948年,著名經濟學家張伯倫在哈佛大學創(chuàng)造了第一個課堂市場實驗,用以驗證市場的不完全性。張伯倫的學生史密斯很受啟發(fā),開始深入研究經濟學的試驗方法。他用試驗方法檢驗價格理論,提出經濟學領域的“風洞試驗”,并具體提出了實驗設計的五項原則,首次把實驗經濟學引入到教學中,為實驗經濟學的進一步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驗經濟學的發(fā)展階段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世紀30-50年代),是實驗經濟學的早期研究。主要包括Thurstone(1931)、Mosteller和Nogee(1951)以及Allais(1953)等對個體決策的實驗研究,Nash(1950)、Dresher和Flood(1952)以及Schelling(1957)等對博弈假設的實驗研究,Chamberlin(1948)、Siegel和Fouraker(1960)等對市場組織的實驗研究。這一時期的實驗研究缺乏思想上的指導,對實驗的結果持懷疑態(tài)度。

第二個階段(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是實驗經濟學的發(fā)展成熟時期。除了上述所說的人外,Charles Plot和Michael Levine(1978)的工作揭示了議程對選擇機制結果的影響。把實驗方法擴展到公共選擇和政治經濟學領域。在Charles Plot和Vernon Smith的努力下,實驗經濟學建立了初步的理論體系,在方法論上也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第三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今),是實驗經濟學框架大體形成的時期。行為理論的成熟、合理的預期理論和計算機的應用為實驗的進行創(chuàng)造了有力條件,使實驗結果更為可靠。1998年,專門刊登實驗經濟學論文的期刊(Experimental Econmics)創(chuàng)刊,標志著實驗經濟學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2002年弗農•史密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使實驗經濟學正式邁入主流經濟學的行列。

3 經濟學的實驗方法與應用

3.1 經濟學的實驗方法

3.1.1 實驗設計

經濟學理論的實驗不可能完全復制出現(xiàn)實經濟的運行過程,因此經濟學家一般通過演化模擬分析和方針技巧來構造出與實際環(huán)境相似的實驗室環(huán)境,讓實驗者能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做出反應。在實驗設計階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包括:

(1)確定需要研究的主要問題;

(2)確定實驗條件的基本要素;

(3)選擇和確定作為處理變量的關鍵因素和重要的干擾因素;

(4)為被實驗者準備“實驗說明”;

(5)進行測試性實驗;

(6)根據(jù)測試性實驗改進或者簡化“實驗說明”以及實驗條件。

3.1.2 比較和評估分析

首先,將“效率”作為比較標準。普洛特和史密斯將效率定義為被試的報酬總和與最大可能報酬的比率,并把它作為比較分析互相競爭理論的依據(jù),探討對理論模型標準的改進。

其次,采用獨立自動變量。在實驗中要獨立的變動每個自變量,獲得每個自變量對因變量作用的準確數(shù)據(jù),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最后,評估結論建立在概率分布的基礎上?,F(xiàn)實生活中的人不可能始終處于理性狀態(tài),非理性會使人的行為無法預期,因此經濟理論的實驗數(shù)據(jù)一般呈概率分布狀態(tài),評估出的結論是用結論與其概率密度的乘積來表示。

3.1.3 運用行為和心理分析來解釋實驗結果

經濟實驗是以社會中的人作為被實驗者,而并非假設中的“理性人”,所研究是理性與非理的統(tǒng)一。因此,要借助行為與心理分析的方法,通過運用展望理論、心里間隔理論等行為心理理論,來分析實驗中出現(xiàn)的非理性現(xiàn)象。

3.2 實驗在經濟學中的應用

實驗在經濟學中主要有三種用途:理論的驗證與評價,尋求新信息和新思想以及驗證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3.2.1 理論驗證和評價

對各種經濟理論進行實驗檢驗,是實驗經濟學最為重要的作用。當對某個問題只存在一種理論時,可以通過實驗找出解釋這個理論的條件,并檢驗理論的效力,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存在偏差,并且這種偏差大到無法用隨機或簡單誤差來解釋,則這個理論就應該受到懷疑;當對某個問題存在多種理論時,通過設計一個能使不同模型得出不同預期結果的實驗,可以比較和評價各種相互競爭的理論。

3.2.2 尋求新信息與新思想

實驗經濟學已在實驗中引入原有理論忽略的因素,探索并發(fā)現(xiàn)新的理論。推進一個理論向前進步的一種重要途徑就是設計實驗,構想需要探索的實驗情景,然后觀察到底會發(fā)生什么,以此來搞清楚前進的方向。

3.2.3 驗證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

在經濟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僅僅從理論上思考是不夠的,而設計一個恰當?shù)膶嶒灴梢詾閱栴}的實際解決提供有益的參考。例如,在政策推行之前,通過實驗來檢驗政策可能帶來的效果,能夠明顯的降低政策的試錯成本,為政策的真正推行提供決策依據(jù)。

4 實驗經濟學在中國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實驗經濟學在我國起步較晚。1994年,汪丁丁教授發(fā)表的“實驗經濟學與中國經濟學建設”一文是我國最早介紹實驗經濟學基本理論的文章。蔡志明(1997)、余劍梅(1999)、高宏禎(2003)等也對實驗經濟學的發(fā)展和研究領域作了系統(tǒng)介紹,并闡述了其經濟學方法論的意義和應用,介紹了實驗經濟學中的“最后通牒博弈”、“雙向拍賣市場”等模型。

除了對實驗經濟學的總體介紹外,我國學者也逐步借鑒國外已有的實驗研究成果,進行模仿性質的實驗研究。孫志明、黃民翔和遲峰(2004)設計了電力競價實驗,考察了按系統(tǒng)邊際價格結算和按報價價格結算兩種模式對市場電價水平的影響。金雪軍、楊曉蘭(2004)構造了一個信息完全對稱的實驗室證券市場,利用來自中國的實驗數(shù)據(jù)對理性預期理論的有效性進行了檢驗。

其實,我國的每項改革方案的出臺和經濟政策的實施幾乎都需要“實驗”,比如改革開放初期的經濟特區(qū)、農村稅費改革試點等。以我國二十多年來的金融市場改革為例,金融領域的改革同其他領域的改革一樣,循序漸進,遵循著“試點――推廣”的思路進行,不斷地試錯、完善,這本身就是一種實驗的思想。中國金融改革按階段一步步向前發(fā)展,每階段的改革之前都要對前階段改革實驗的利弊進行總結,來指導下一階段改革的方向和力度。

當然,中國的經濟實驗與實驗經濟學的經濟實驗還是有一些區(qū)別。中國的經濟實驗一般是首先放在某個地區(qū)或單位來進行,即在綜合的、在真實環(huán)境中實施的嘗試,一般周期比較長,對實驗結果的解釋彈性大。而實驗經濟學的實驗則是放在實驗室的仿真的環(huán)境下,可以對影響因素進行控制。可以說實驗經濟學的經濟實驗是一種小試,而中國的經濟實驗是一種中試乃至大試。

5 實驗經濟學在中國的應用前景

5.1 實驗經濟學可以為我國的經濟改革提供有效的指導。

實驗經濟學中“風洞”方法的應用可以說是最具有應用價值的方面,即在某項經濟改革實施前可以先在實驗室里進行模擬操作。例如在決定是否放開電力市場,是否對公共部門實施私有化、民航機票價格改革等問題上進行實驗。中國目前正處在傳統(tǒng)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中,實驗經濟學的出現(xiàn)為我國經濟改革模式的制定提供了先導性平臺。目前中國的經濟試點具有地區(qū)性,容易受到當?shù)仫L俗習慣、政策、經濟基礎的影響,在向其他地區(qū)的推廣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偏差,應該尋找更好、適用性更廣、成本更低的試點方式。

與我國傳統(tǒng)的試點改革相比,實驗模擬具有成本小、準確度搞、適用面廣等優(yōu)點,可以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不同人群中重復進行,以此找到規(guī)律性的問題。通過實驗,可以找到許多規(guī)律性的內容和人們行為的共性特征,將其運用到政策的制定中去,從而避免地區(qū)改革試點中適應性不廣的問題。

5.2 實驗經濟學在我國價格機制和市場機制的建立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史密斯認為,市場經濟和價格機制是一項偉大的發(fā)明,它將無數(shù)個人利己的綜合作用反映在一個參數(shù)中。以我國股票市場為例,很多經濟學家都對股市進行了研究,但效果不大。因為股市中的每個人組合在一起并不一定是理性的,容易出現(xiàn)金融泡沫現(xiàn)象。原來傳統(tǒng)的研究并沒有對股市中的個進行深入研究,實驗經濟學能夠使我們在可控制的實驗環(huán)境下觀察個體的決策行為,對證券交易制度的有效構建具有極為重要和深遠的意義。

5.3 實驗經濟學在我國高校教育中將會起到重大作用

雖然實驗經濟學傳到中國的時間并不長,沒有多少人了解它,但已引起了中國足夠的重視。1994年,中國人民大學陳禹教授發(fā)起成立了我國第一家經濟科學實驗室。目前,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開大學、暨南大學等國內大學的經濟學院或管理學院都建立了自己的經濟學實驗室,旨在將實驗經濟學方法引入我國的經濟學研究中。相信隨著實驗經濟學知識的普及和有關政府部門的扶持,實驗經濟學將會成為我國大學里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可以改變目前國內純粹地鉆研經濟學理論的現(xiàn)狀。

6 結語

與傳統(tǒng)經濟學相比,實驗經濟學不僅拓寬了經濟學的研究領域,構建了連接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橋梁,同時也使得經濟學的研究更具有實踐性和趣味性。隨著實驗經濟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以及更多的研究者參與到實驗經濟學的研究中來,實驗經濟學的應用范圍必將越來越廣,為人們的經濟生活帶來重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弗農•史密斯,李建標等譯.實驗經濟學論文集[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2]Smith,Vernon L.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mpetitive Market Behavior[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2:111-137.

[3]Chamberlin,Edward H.An Experimental Imperfect Marke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48.

[4]楊華. 實驗經濟學的起源及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J].中國市場,2006,(32).

第2篇

Abstract: Western economic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microeconomics and macroeconomics, microeconomics is the basis of macroeconomics. However, in the specific contents arrangement, they are strict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gain, the two remaine independent, and basically do not matter in content. For example: in production theory, it only studies a single consumer's conditions of utility maximization (resource utilization), but not contacts macroeconomic issues to consider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not associates price elasticity to consider the commodity price decision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explore the issues.

關鍵詞: 消費者行為理論;效用最大化;邊際分析法;思考

Key words: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utility maximization;marginal analysis;thinking

中圖分類號:F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05-0132-02

0引言

西方經濟學中的消費者行為理論主要探討消費者如何在收入既定的情況下獲得最大效用,即最大的滿足程度。具體包括了邊際效用分析法和無差異曲線分析法。其中邊際效用分析法利用高等數(shù)學中原函數(shù)(總效用函數(shù))的一階導函數(shù)(邊際效用函數(shù))的值為零時,原函數(shù)可取到最大值的原理,論證了消費者在收入即定的前提下(假定貨幣的邊際效用不變)消費某種商品要取得總效用最大的條件是邊際效用為零。即邊際效用為零時的商品消費量能夠保證消費者實現(xiàn)效用最大化。對此結論,本文認為:對消費者行為理論的分析,除必然需要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分析外,還需要把它放在更加廣泛的環(huán)境中考察,這樣才可能得到更加客觀、更加實際的結論。

1傳統(tǒng)消費者行為理論的具體內容

1.1 傳統(tǒng)消費者行為理論邊際效用分析法的基本分析框架西方經濟學把消費者消費商品所獲得的滿足程度稱為效用。效用理論包括了基數(shù)效用論(認為效用可以度量)和序數(shù)效用論(認為效用不可度量)。其中基數(shù)效用論在效用可度量的基礎上發(fā)展了邊際效用分析方法。依據(jù)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以下(如表1)是一個消費者消費一種商品的效用表。

單純從數(shù)學角度分析:當一個連續(xù)函數(shù)的一階導函數(shù)的值為零時,該函數(shù)能夠取到最大值[實際上,MU=(TU)']。按照這一數(shù)學結論,在假設TU函數(shù)為連續(xù)函數(shù)的前提下,當MU=0時,消費者獲得的總效用TU為最大。從上表的情況來看,當消費者的消費數(shù)量為5時,消費者得到最大的總效用20。

1.2 基本作圖根據(jù)以上表格,傳統(tǒng)教課書作出了MU曲線和TU曲線,如圖1。從圖1可以看出,當消費量Q=5時,MU=0,同時,TU取得最大值14。

2對傳統(tǒng)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思考及修正

2.1 對邊際效用(消費量)和總效用曲線圖形做法的思考及修正依據(jù)上表一可知,實際上能滿足總效用TU的值為最大的消費量可以是4也可以是5,亦既在銷售量為4到5這個階段存在一個總效用保持最大值的平臺期。所以,嚴格來講,TU函數(shù)的圖象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拋物線,而是在拋物線的頂端應該有一條平行于Q軸的線段AB,如圖2。圖2才真正反映了表一中商品消費量、邊際效用和總效用之間的相互關系。

2.2 對消費者總效用最大化條件的思考及修正從表1和圖2能夠看出,消費者總效用最大(14)時的消費量可以是4也可以是5,但是從不同的角度并把宏微觀經濟學其他理論結合起來分析,總效用最大時的消費量則有不同的結論。

2.2.1 單純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考慮,最優(yōu)消費量應該為4。這是因為消費者在4這個點上已經實現(xiàn)了總效用TU的最大化,如果繼續(xù)消費第5個商品,根據(jù)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由于第5個商品的邊際效用為0,,則意味著消費者消費第5個商品所增加的效用為零,亦即第5個商品的消費沒有給消費者帶來任何效用。同時消費者在消費第5個商品時,必然投入了貨幣和時間,增加了無謂的貨幣成本和時間成本。正是從這個角度考慮,消費者的最優(yōu)消費量應該為4。

2.2.2 由于微觀經濟學的一個假設前提是供求平衡,消費者的需求量和廠商的供給量相等,從商品價格彈性理論和廠商所生產產品的可替代程度的角度來考慮,如果該廠商生產(銷售)的產品需求彈性很小甚或無彈性,并且該產品的替代品(包括完全替代品和不完全替代品)很少甚或沒有,則意味著該廠商有能力在產品質量不變的前提下向市場(消費者)索要更高的價格,廠商向市場提供更多產品則會牟取更大的超額利潤。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廠商最優(yōu)的生產(銷售)量應該為5。

2.2.3 結合供求定律并從消費者收入效應的角度來看,廠商的最優(yōu)生產(銷售)量應該為5。這是因為當廠商生產并向市場投入更多的產品時,既市場供給量加大時,依據(jù)供求定律,產品的價格會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而產品價格的下降意味著在消費者收入既定的條件約束下,消費較少的商品就能得到等量的效用,即,支出相同的貨幣會取得更大的效用(即收入效應:產品價格下降,消費者收入不變但其實際購買力增加)。

2.2.4 單純從廠商的角度來考慮,消費者最優(yōu)消費量應該為4。這是因為在保證消費者總效用為最大的基礎上,廠商生產(銷售)更多的產品意味著廠商在生產技術不變和其他要素投入不變的前提下需要增加一種要素的投入,這意味著生產成本、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固定資產(機器設備)的更大損耗。我們知道,西方經濟學假設廠商生產的根本目的是利潤最大化,而利潤最大化首先要滿足的必要條件則是成本最小化。正是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單純從廠商角度考慮,其最優(yōu)的生產(銷售)量為4,而并不是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教材中認為的5。

2.2.5 拋開以上三種考慮角度,單純站在宏觀經濟學資源配置的角度來分析,廠商的最優(yōu)生產(銷售)量應該為4。這是因為在銷售量為4時,市場已經飽和,供求平衡。如果廠商繼續(xù)生產同時消費者繼續(xù)消費,不但意味著廠商自身生產成本和固定資產損耗加大,消費者消費商品產生負效用之外,而且意味著資源配置的低效和無效。多生產一單位產品(生產量從4增加到5)而投入的生產要素可以在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控下配置到能夠更有效利用該生產要素的生產上去,最終實現(xiàn)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

綜上所述,對西方經濟學中消費者行為理論的探討不能僅僅局限在消費者自身的角度來思考,而應該同時結合宏微觀經濟學中的其他相關理論綜合進行考慮,這樣才能不斷促進宏微觀經濟理論的融合,不至于讓人們產生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完全割裂和西方經濟學中各個理論相互割裂的印象。也只有這樣,對具體經濟問題的分析,才能得到更加客觀、更加符合實際的結論。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資產評估;評估方法; 經濟學理論

一、成本法

成本法的理論基礎是勞動價值論,勞動價值理論認為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成本法的評估思路依照這種理論基礎而形成。

第一、勞動價值論是應用成本法界定資產價值構成的基礎。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構成,可見任何資產的價值都是通過分析在生產該資產過程中投入的成本決定的,即耗費的資本。第二,勞動價值論是資產的重置成本計算的理論依據(jù)。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格是由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生產的剩余價值構成。實際上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只有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因此商品的價值可以由生產成本和利潤組成,即資產的價值也可以表述為生產成本和利潤之和。第三、勞動價值論中的資本循環(huán)和周轉理論是資產實體性貶值的理論基礎。對于固定資本而言,它是以物質形態(tài)全部進入生產過程,價值是逐漸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轉移到新產品中去。固定資本在使用時存在的損耗是通過該商品銷售獲得的價值得到補償,把這部分價值補償以貨幣形式表現(xiàn)出來就是折舊費。資產的實體性貶值就是資產的有形損耗,它的測量就是基于資本循環(huán)和周轉理論。第四,勞動價值論中的勞動時間理論是資產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的理論基礎。勞動價值論將勞動時間劃分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市場上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使得生產相同功能的產品所花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生產效率大大提高,然而按照原來的生產方式生產的個別企業(yè)的個別勞動時間相對延長,生產效率相對較低,收益會下降。資產的功能性貶值和經濟性貶值恰恰是由于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提高,收益額減少造成的。

二、市場法

市場法是以均衡價值理論為理論基礎,該理論認為商品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該商品的供需情況決定,即商品的價值是由在公開市場上買賣雙方力量達成一致時的均衡價值所決定的。

首先,均衡價值理論的完全競爭市場條件滿足市場法要求的公開市場條件。市場法的應用要求有充分發(fā)育活躍的資產市場,交易越頻繁,與被評估資產相類似的交易案例越容易獲得,越容易形成某一類資產的市場行情。均衡價值理論是基于完全競爭的市場確定商品均衡價格,滿足公開市場條件。在公開市場上買賣雙方地位平等,均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雙方都有充足的時間收集信息,進行詢價,自愿交易,并且通過公開市場,避免了個別交易的偶然性,以參照資產的均衡價值為基礎確定被評估資產價值,更容易反映出資產的真實價值。

其次,理性投資者不會購買高于市場上具有相同功能的替代品的資產。在資產評估中運用均衡價值論就是承認市場交易結果的相對合理性,以與被評估資產相類似的交易案例為參照,來確定被評估資產的評估值,即一項資產的價值等于為獲得同等滿足的替代品所花費的成本。

三、收益法

收益法的理論基礎是效用價值論。該理論認為商品的價值取決于它的效用,是商品給消費者帶來的主觀效用,效用越大價值越大。

第一,效用價值論是將產品或勞務能否滿足人們的欲望的主觀判斷作為解釋該產品或勞務的價值大小的理論。應用收益法進行資產評估實際上是從產生收益能力的角度來評估一項資產,因此它只是適用于能直接產生收益,或者說有現(xiàn)金流的資產,即被評估的資產的預期收益可以預測并可以用貨幣計量。預期收益值越大,被評估的資產價值越大;預期收益值越小,被評估的資產價值越小。第二,收益法評估中的資產預期收益是客觀收益并非資產的實際收益。被評估資產是在持續(xù)使用中客觀上能夠帶來的預期收益,用貨幣計量得出的值才是收益法要求的預期收益額。然而資產的實際收益額往往由于不同經營主體對同一資產的經營能力的差異,造成實際收益額不同,不能客觀的反映該項資產的收益情況,資產價值的評估受到影響。第三,理性投資者在投資某項資產時,不僅要考慮它的預期收益,還要考慮它的風險。資產的價值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讓渡,不斷補償,投資者總是期望未來回報大于當前投資,因此要衡量預期收益、風險補償和資產現(xiàn)值的關系。收益法評估過程是要計算未來使用期限各年的預期收益的折現(xiàn)值之和,因此要考慮獲得未來預期收益而承擔的風險。

資產評估方法是實現(xiàn)評定估算資產價值的技術手段,盡管每種方法的應用思路不同,但都是基于一定的經濟學理論形成的。分析資產評估方法的經濟學理論,

對于加深資產評估理論的理解和更有效的運用資產評估方法有著理論和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子宮肌瘤;垂體后葉素

生育年齡婦女子宮肌瘤的發(fā)生率為20%~50%,隨年齡增加呈上升趨勢 。保留子宮的肌瘤剔除術越來越受到女性青睞,而術中出血是腹腔鏡下肌壁間子宮肌瘤剔除術不能廣泛開展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用不同方法減少術中出血,結果顯著。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鄭大一附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因子宮肌瘤住院治療的患者,肌瘤位于肌壁間、無手術禁忌證、具有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LM)指征、直徑3cm以上肌瘤≤2個者,共136例,按住院先后分成3組,分別采用不同的術中止血方法,其中A組采用肌瘤蒂部套扎,B組于肌瘤周圍肌層注射用等量生理鹽水稀釋的20IU縮宮素并行肌瘤蒂部套扎,C組用肌瘤周圍肌層注射用20m1生理鹽水稀釋的12IU垂體后葉素和蒂部套扎方法。3組對象年齡和肌瘤一般情況無統(tǒng)計學差異。

2.手術方法:插管全麻,采用截石位放置舉宮器,腹部4個穿刺孔,第一穿刺孔位于臍輪上方,左下腹2個、右下腹1個操作孔。穿刺成功后,B、C 2組患者在肌瘤周圍肌層細針穿刺多點注射縮宮素或垂體后葉素,壓迫創(chuàng)面l一2 min后單極電鉤切開子宮肌層。待肌瘤大部分浮出切口表面以上時,3組用O號薇蕎線套扎肌瘤蒂部,套扎線上方雙極電凝止血后切下肌瘤。肌瘤剝出后0號薇蕎線連續(xù)全層縫合創(chuàng)面,遇位置深的肌壁間肌瘤,底部先間斷8字縫合一層。肌瘤通過組織粉碎機切碎取出。對于多發(fā)性子宮肌瘤,從大到小剔除一個縫合一個。術中5 min測1次血壓、脈搏,出現(xiàn)異常立即藥物控制。術畢子宮創(chuàng)面涂抹透明質酸鈉預防黏連,腹壁切口注射0.5%布比卡因鎮(zhèn)痛。

3.術后治療:絕大多數(shù)患者術后應用縮宮素20IU/d靜脈滴注2~3 d,預計術后出血風險較高者用米索前列醇200?g/3 h塞肛3次后轉為縮宮素靜脈滴注。術后預防性應用頭孢二代或喹諾酮類抗生素3 d。

4.觀察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取引流瓶中液體量減去沖洗液體量差值。

5.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使用SPSS l0.0統(tǒng)計軟件包,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檢驗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

二、結果

手術時間、出血量等情況:3組比較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住院時間。3組手術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C組術中出血量和術后住院時間均少于其他2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三、討論

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剝除術開始推廣應用。大量研究表明,腹腔鏡手術較之開腹手術具有顯著的優(yōu)點 。但是由于腹腔鏡下肌壁間肌瘤剝除較開腹手術操作困難,手術時間長、出血量多,因此一直存在爭議。由于靜脈應用止血藥和宮縮劑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電凝止血又可能導致子宮創(chuàng)口愈合不良,使得局部用藥成為最佳選擇??s宮素對于妊娠子宮促進宮縮效力比較強,但對非妊娠子宮則效果不佳。垂體后葉素作用于子宮肌層via受體,引起子宮平滑肌的強烈收縮,生育期、妊娠期和絕經期婦女的子宮均表達此受體,對子宮有興奮作用 。我們采用0號薇蕎可吸收縫線腔外打活結后用送結器推入腹腔,方法簡單,成本低廉,與垂體后葉素聯(lián)合應用止血效果顯著,術后殘腔出血機會少。故我們認為垂體后葉素局部注射聯(lián)合肌瘤蒂部套扎方法是LM術中最簡便有效的輔助止血方法,值得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Verkauf BS.Myomectomy for fertility enhancement and preservation.Fertil,Steril,1992,58:1

[2] 陳樂,石少權,王峰. 垂體后葉素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中的應用[ J ]. 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07, 21 (7) ; 402 - 493.

第5篇

[摘要]在體育教學中,田徑項目在兒童、少年時期就必須重視跑的技術規(guī)范化。對于田徑項目初學者所產生的一系列動作上的錯誤,我們不僅要找出每種動作出錯的原因及糾正方法外,還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去引導學生,使田徑項目初學者能做到一套正確完整的動作。從兒童、少年時期就形成正確技術的動力定型,使他們在進入成年人后能發(fā)揮更高的運動水平。

[關鍵詞]體育教學 錯誤動作 糾正方法 練習手段

田徑項目對兒童、少年時期必須重視跑的技術規(guī)范化。跑的動作比較簡單,因而往往易為人們所忽視。有的少年運動員,轉入成年人不能進一步提高成績,這與從小忽視跑的技術有密切關系。所以我們必須從小抓好田徑項目規(guī)范技術。從兒童、少年時期就形成正確技術的動力定型,使他們在進入成年人后能發(fā)揮更高的運動水平。

一、教學中常見的錯誤動作

通過十幾年對初學者在學習田徑基本技術過程中,??沙霈F(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動作,必須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在教學中常見錯誤動作一般有以下幾種:

1.“坐著跑”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上體過分前傾,髖部必然要補償性后移,造成“坐著跑”;腳著地后過分地屈膝緩沖,折疊前擺時,沒有帶同側髖前送,以致身體重心已在支撐點上方,而髖關節(jié)仍留在支撐點后上方;髖部伸肌群快速收縮力量差和髖部屈肌群肌肉韌帶的陰力大,后蹬時髖部前送不充分,膝、踝關節(jié)也不能充分伸展。

(2)糾正方法

①發(fā)展腰、腹、背肌的力量,加強軀干的控制能力,使運動員在后蹬時,軀干保持大約85°(與地面的夾角)的前傾。腰背部處于緊張狀態(tài),這樣有助于髖部前送。

練習手段:俯臥負重起體,發(fā)展背部肌肉力量;兩頭翹;肋木舉腿,發(fā)展腹肌力量。

②做好跑進中緩沖動作。當擺動腿前擺著地時,必須放松膝關節(jié)積極下壓“扒地”,在著地最大緩沖階段,要注意身體重心的平穩(wěn)移動,同時另一側的擺動腿帶動支髖部前擺,使髖部迅速移過支撐點。

練習手段:一手扶墻,一腿支撐,另一腿抬高后放松膝關節(jié)積極下壓“扒地”,落地點靠近支撐點;在走步中完成上一練習,當擺動腿落地瞬間支撐腿帶動髖部前擺,由慢到快,逐漸過渡到跑。

③增強髖關節(jié)伸肌力量及髖關節(jié)屈肌的柔韌性。

練習手段:背靠墻,腳跟距墻10厘米左右,兩膝微屈,腹背部用力將骨盆向前挺出,背部繼續(xù)盡量緊靠墻壁,保持這個姿勢5~10秒;杠鈴體后拉;發(fā)展伸髖肌肉力量;加阻力挺髖,發(fā)展伸髖肌肉力量;后仰挺髖,發(fā)展伸髖肌肉柔韌性;弓箭步壓腿,發(fā)展伸髖肌肉柔韌性。

2.動腿前擺太低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后蹬動作結束后,大小腿沒有充分折疊,致使擺動半徑增加,角速度減小,前擺速度減慢,抬腿困難;髖關節(jié)屈大腿肌群力量不足和髖關節(jié)伸肌群陰力大。

(2)糾正方法

①前擺時盡量使大小腿充分折疊。

練習手段:增強肌四頭肌的柔韌性及減小折疊對阻力的專門練習;后踢腿跑;后踢腿跑過渡到高抬腿跑、途中跑。

②增強髖關節(jié)屈肌力量及伸肌的柔韌性。

練習手段:做負重抬腿練習,增強屈髖肌肉后力量;做“一字開”練習,“跨欄坐”前壓腿練習,發(fā)展伸肌群的柔韌性;反復做50~100米的高抬腿跑和車輪練習,后程必須保持動作的正確性。

3.擺臂中的幾種錯誤動作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對正確擺臂概念不清;手臂、肩帶無力;軀干力量不足或跑時含胸,造成兩肩左右擺動;兩肩過分緊張,造成聳肩,擺臂緊張。

(2)糾正方法

糾正方法主要有:通過示范講解,觀看技術影片及圖片,建立擺臂正確概念,明確擺臂的重要性;增強手臂,肩帶的力量,做仰臥撐、引起向上、持啞鈴擺臂等練習;增強軀干力量;原地擺臂,從放松直臂開始,然后逐漸屈肘自然擺動到用中等速度跑進中改進擺臂技術。

4.起跳時蹬伸速度慢、無力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是腿部力量差。

(2)糾正方法

采用半蹲或深蹲起跳,連續(xù)蛙跳,大幅度的單腳跳、跨步跳等練習,提高爆發(fā)用的能力。

5.跳躍中出現(xiàn)上下肢配合脫節(jié)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是腰腹背部的肌肉群力量差。

(2)糾正方法

采用發(fā)展腰腹背和髖腰肌群力量的練習。

6.起跳時三關節(jié)蹬伸不充分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急于離地;蹬伸順序不清,時機掌握不好;起跳腿的力量差,特別是踝關節(jié)力量差。

(2)糾正方法

糾正方法主要有:進行各種跳躍專門練習;明確瞪伸時機與順序,強調最后用腳趾離地;發(fā)展腿部力量。

7.推鉛球時肘關節(jié)下降,形成拋球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持球臂肘部過低,推球時,上體過早抬起,頭部過早轉向投擲方向。

(2)糾正方法

糾正方法主要有:注意持球時的手臂位置,肘關節(jié)約與肩齊平或略低。推球時兩眼看后方,當腿、臂充分蹬伸后,頭部才轉向投擲方向。

8.推鉛球時只用手臂,充分利用下肢和軀干力量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投擲臂用力過早,用力順序不正確,身體各部分動作不協(xié)調。

(2)糾正方法

糾正方法主要有:右腳彎曲,或最后用力姿勢,反復做右腿蹬地轉髖動作。

9.推鉛球時含胸低頭臀部后坐

(1)產生原因

產生原因主要有:右腿蹬地轉髖不充分,髖部未能轉至正對投擲方向,最后用力時兩腳之間的距離過大。

第6篇

【關鍵詞】素質教育;新課標;地理學科;案例教學方法;

1.前言

眾所周知,著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提出的一個新課題,也是多年來都沒有度過的瓶頸問題。目前越來越多的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社會上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就業(yè)形勢,這種種問題都表明,高中的基礎教育工作面臨嚴峻的形式,亟待改革。

對于高中地理學科而言,這是一個理論性很強,同時需要學生擁有廣闊的視野和卓越的實踐能力的專業(yè),這就需要基礎教育上的雙重側重,不能只注重理論,也不能只注重實踐。在教學過程中,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是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的重中之重。

2.教學的相關概念和當前現(xiàn)狀

2.1涉及到的相關概念

2.1.1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的一個概念,是近年來政府和教育部門提倡的,以發(fā)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思想水平、能力、身體和心理等各個方面的素質,來為培養(yǎng)多方面人才打下基礎的教學方針和教學模式[1]。

2.1.2新課標

新課標是指為了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的而采取的教學標準,是整個教學活動賴以展開的最根本的標準,也是在政府和教育部門各方面專家齊心協(xié)力地努力下制定出來的,代表了我國教育發(fā)展的總要求和總方向[2]。新課標不僅包括宏觀上的教育方針,覆蓋各個階段的教育工作的執(zhí)行,同時也包括微觀上的每一學期、每一周甚至是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2.1.3案例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的方法,是在學習西方以及總結我國長期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指在課堂上,老師布置課題,同學分工合作查找資料,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老師一定程度上的指導,而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方法[3]。這種教學方法真正地實現(xiàn)了教與學的緊密結合,老師擺脫了過去一味“灌學”的現(xiàn)象,學生也在真正意義上成為課堂的主人,提高了自身各方面的素質,為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2.2地理學科教育的現(xiàn)狀

過去在傳統(tǒng)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學校只重視基礎理論的教育,課程設置古板而缺少變化,致使學生經過專業(yè)的培養(yǎng)卻根本沒有掌握實際的能力,學生花費大量時間所學習的東西卻根本沒收到成效,最終由于缺乏必要的地理學素質而與地理無緣。

所以,針對以上問題,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嘗試探索案例教學的新模式,致力于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質,然而現(xiàn)階段,我國的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工作中,案例教學的方法并沒有實現(xiàn)全方位的利用,也根本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方面,上到領導下到老師,案例教學的方法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應用上也不成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理論脫離實際、課堂陷入混亂的弊端。

另一方面,學生長期接受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不適應素質教育政策下開展的新課標課程,案例教學方法的采用,反而使得學生不能抓住重點、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識,同時由于合作學習能力的缺失,也使得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做了很多無用功,浪費了時間和精力卻沒有獲得應有的成果。

3.建議措施

探索出一條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推進高中基礎教育發(fā)展的新途徑,建立合乎素質教育政策下新課標教學的新體系,真正將案例教學這一先進的方法應用到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中去,以促進素質教育政策的開展,是擺在政府、學校和學生面前亟需解決的難題。

3.1對于政府來說

首先,在政策上,堅持素質教育的理論不動搖,堅持理論建設和實踐建設相結合的總方針不動搖,鼓勵高中在大的方向不變的基礎上尋求個性發(fā)展,同時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使學校地理教學呈現(xiàn)與現(xiàn)階段教學不同的風貌。其次,在資金上,加大政府對學校的資金投入,為學校發(fā)展案例教學提供資金保證。

3.2對于高中自身來說

3.2.1加強實踐工作

地理學科可以根據(jù)新課標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運用案例教學法構建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做到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而能力培養(yǎng)可以貫穿于實踐教學的全過程。

3.2.2加強學校教師隊伍的再教育

教師要自覺地擺脫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學習素質教育理念下新課標的各項要求,增加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擴充學生的知識視野,同時培養(yǎng)他們合作學習的能力。在這種學與教的過程中,教師的素質水平自然也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3.3對于學生自身來說

學生必須自覺接受素質教育的理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根據(jù)高中地理新課標的課程要求,自覺地將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踐的操作結合起來,利用網絡、圖書館等現(xiàn)有的一切資源,鍛煉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但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同時具備卓越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成為新時代社會上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而努力。

4.結語

綜觀全文所述,發(fā)展素質教育是新世紀以來提出的新課題,也是基礎教育的根本任務所在,隨著新世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我國現(xiàn)階段的教育政策戰(zhàn)略性調整,對于高中地理學科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雖然目前來說,高中地理教學中案例教學方法的使用還面臨著重重困難,但是,在政府、學校以及學生的參與和努力下,這種僵局終會被打破,理論建設和實踐建設終會尋找到融合的途徑,達成新課標的教學目標,推進素質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資料】

[1]焦莉.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理論與實踐[D].2008,(06):2-4

[2]李端蓉.基于高中地理課程理念的案例教學研究[D].2006,(08):2

[3]侯建成.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誤區(qū)與價值建設取向[J].地理教學.2013,(01):40

[4]王春禹,常麗.基于新課標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教學方法探究[J].教學研討.2012,(12):243

第7篇

關鍵詞: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制度經濟學范式

從經濟學范式特征看,新制度經濟學同以新古典經濟學為代表的西方主流經濟學在其價值觀、分析框架和基本方法等“硬核”方面基本上是一致的。受主流經濟學的影響,新制度經濟學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一般均衡方法、個體理性分析方法、經典物理學與現(xiàn)代數(shù)學方法來研究經濟問題,把新古典主流經濟學的一般均衡理論放在制度變遷的演化中,通過制度的供給需求來分析制度的演化。在研究對象(制度、產權、國家和意識形態(tài))和歷史分析方法等具體分析方法方面,新制度經濟學受到了經濟學的影響,同經濟學有相通之處。這樣,就決定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之間是既相互區(qū)別、對立,又相互聯(lián)系、統(tǒng)一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在對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比較分析的基礎上,繼承與堅持經濟學的基本“硬核”,借鑒與吸收新制度經濟學的某些分析方法與研究成果,進行經濟學的科學綜合,進而構建現(xiàn)代經濟學范式——制度經濟學范式。

一、經濟學范式實質上是制度分析范式

經濟學范式主要具有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指世界觀,另一方面是指方法論。從世界觀的意義上講,經濟學范式所表明的是經濟學家們共同的基本信念和價值標準等。從方法論的意義上看,經濟學范式是指被經濟學家所共同接受、使用并作為交流思想的一套概念體系和分析方法。從經濟學的基本特征來看,它是迄今為止最為科學的經濟學范式。其內容包括四方面:一是基于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本信念與價值觀,二是以唯物辯證法為核心的科學方法與具體分析方法,三是以生產方式范疇為核心的概念體系,四是關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原理與具體結論。從其基本內容看,經濟理論本質上是制度經濟理論,馬克思采用的是制度分析方法,是較早地把制度納入經濟分析中的理論家。馬克思明確地將生產方式及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定義為社會經濟結構或經濟基礎,并將立足于經濟基礎之上的法律的、政治的及意識形態(tài)的上層建筑視為真正的社會制度。因此,制度范疇在經濟學說中包含著作為經濟制度的生產方式與生產關系和作為上層建筑的與經濟制度相適應的政治、法律等制度體系兩個層面。前者可以看作是一種僅限于經濟關系領域內的狹義的制度,后者則可以被視為一種廣義的制度。以生產方式與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的政治經濟學必然涉及并從本質上剖析作為生產方式與生產關系固定化和規(guī)范化表現(xiàn)形態(tài)的一個社會的各種經濟制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的制度體系。

在經濟學說中,制度范疇的內涵就是社會形態(tài)的“生理學結構”,它包含三個層次的內容:一是作為社會生產方式即生產的社會形式的財產制度與勞動制度,這是社會的基本經濟制度。二是作為生產關系主要內容的生產過程的管理制度與生產成果的分配制度,這是由社會基本經濟制度所決定的派生制度。三是作為上層建筑的政治、法律等制度,這是由一定的社會經濟結構所產生并決定的上層建筑。在經濟學中,“制度”分為狹義的制度和廣義的制度,狹義的制度是指經濟制度,即財產制度與勞動制度、管理制度與分配制度,這是僅限于經濟領域內的制度;廣義的制度是指包括上層建筑在內的整個社會制度,即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這是存在于經濟、政治領域的社會制度。的制度結構細致縝密,涵蓋并詳細界定了各種制度內容,科學地揭示了它們之間內在的本質聯(lián)系,以一種層層遞進的結構探討了各種因素之間的辯證關系。

制度經濟學理論的突出特征和最大貢獻就是它以生產方式、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形態(tài)的內部矛盾為根據(jù)闡明制度變遷的動力。經濟學闡明了制度的“內核”與“外殼”之間的關系:在經濟制度結構中,制度的“內核”是以一定物質生產方式為基礎的財產制度與勞動制度,制度的“外殼”是體現(xiàn)一定生產關系的管理制度與分配制度;在社會制度的總體結構中,制度的“內核”是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及相應的生產關系,制度的“外殼”是政治法律制度等社會上層建筑。從二者關系來看,制度的“內核”是基礎和內容,制度的“外殼”是結果和形式,前者決定后者,后者反映與包含前者。制度的“內核”與“外殼”之間的矛盾作為制度體系的內在矛盾是制度發(fā)展變革的決定力量,當一定的制度的外殼能夠容納并適應其內核的發(fā)展時,它就能存在與發(fā)展:當一定的制度的外殼不能容納與適應其內核的發(fā)展時,它就要被炸毀并被新制度的外殼所取代。馬克思正是運用了“生產方式——生產關系——上層建筑”框架論述了人類社會制度的歷史更替,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社會制度變遷的浩大歷史畫面。馬克思還具體地分析了生產方式發(fā)展引起社會制度變遷的機理:生產方式變化(物質生產方式變化——社會生產方式變化)——生產關系變化——上層建筑變化。諾思認為,馬克思的分析力量在于強調了結構變遷和社會生產潛力與產權結構問的矛盾。這實際上是指馬克思的物質生產方式與其社會形式之間相互作用的原理。因此,可以在某種意義上將經濟學視為一種制度經濟學,或一種關于社會制度分析的理論體系。經濟學不僅科學地確定了以社會制度為內容的研究對象,而且建立了以各種社會制度為基礎的經濟學基本范疇與概念體系;不僅具體分析了各種制度因素之間的唯物主義的辯證聯(lián)系,而且科學地闡述了社會制度的矛盾運動過程及客觀規(guī)律。今天,我們要實現(xiàn)經濟學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就必須繼承經濟學的科學傳統(tǒng),在繼承經濟學經典范式的基礎上吸收當代經濟學的科學成果特別是新制度經濟學的成果,進行科學綜合,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努力構建現(xiàn)代經濟學范式——制度經濟學范式。

二、經濟學制度分析范式應當現(xiàn)代化

在現(xiàn)代社會條件下,我們不僅要繼承經濟學經典范式而且必須適應現(xiàn)代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特征,吸收現(xiàn)代經濟學發(fā)展的新成果,推動經濟學的與時俱進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構建制度經濟學范式。首先,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根本方法,以生產方式理論為基本框架的馬克思經典范式是迄今最為科學的經濟學范式。同西方經濟學相比,它無論在世界觀方面還是在方法論方面都具有無可比擬的科學性,無論是對社會經濟變革還是對經濟社會發(fā)展都具有無可比擬的解釋力與指導力。其次,我們之所以要實現(xiàn)經濟學范式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現(xiàn)代化,是因為當今經濟社會發(fā)展出現(xiàn)兩類十分明顯的“反?,F(xiàn)象”:其一是現(xiàn)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fā)展中大量“反常現(xiàn)象”,其二是現(xiàn)代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發(fā)展中的大量“反?,F(xiàn)象”。這兩類“反?,F(xiàn)象”對經濟學關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與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經典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經濟學只有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才能對新的大量“反?,F(xiàn)象”具有適應性,才能形成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產方式新特征的現(xiàn)代經濟學理論。在信息化、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的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在馬克思經典制度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指導下,科學分析當代資本主義制度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具體形式所發(fā)生的新變化,提出新觀點,建立新理論,形成具有現(xiàn)代特征的經濟學。再次,20世紀以來,西方經濟學特別是以新制度經濟學為代表的經濟學迅速發(fā)展,形成了許多有價值的分析方法與研究成果。經濟學應充分吸收這些分析方法與研究成果,實現(xiàn)制度經濟學的科學綜合,形成制度經濟學范式。最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理論界運用經濟學的科學方法與基本原理對現(xiàn)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新特征和現(xiàn)代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新模式進行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并對其進行的科學解釋,形成了引人關注的經濟理論成果,這為我們進一步進行科學探索,構建現(xiàn)代經濟學范式奠定了必要的基礎。目前,“經濟學范式經過創(chuàng)新發(fā)展已經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理論成果,構建一個具有內在邏輯一致性的理論框架,將已有的研究成果整合進來,是該范式今后發(fā)展的一個重大課題”。

從其自身發(fā)展趨勢看,也需要同西方經濟學特別是新興經濟學門類進行科學綜合。一般說來,經濟學范式的運動表現(xiàn)為兩種基本形態(tài):一是縱向批判與繼承,形成經濟學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經濟學革命;二是橫向兼收并蓄,形成經濟學史上一次又一次的大綜合(胡進,2004)。西方經濟學范式的發(fā)展是一個“建立——革命——綜合——革命——綜合”的過程。經濟學范式的發(fā)展過程,不僅是一個縱向不斷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自我揚棄過程,而且還是一個不斷吸收其他學派的成果與方法的橫向綜合過程。從歷史上看,經濟學經典范式本身就是在廣泛吸收當時經濟學成果與方法的基礎上形成的。構建現(xiàn)代制度經濟學范式,應當而且必須充分吸收和廣泛借鑒當代經濟學的積極成果與科學方法。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根本特征是堅持“理性——個人主義——均衡”的分析框架和數(shù)學形式主義的研究方法。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有四個基本特征:一是以經驗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實證分析方法。這種以經驗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實證方法把經濟學看成是以事實、感覺、經驗為依據(jù),具有客觀性和規(guī)律性的科學。二是個體主義占主導的方法論原則與基本內容。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出了“經濟人”和“看不見的手”的假設,這是西方經濟學中最基本的假設。新古典經濟學研究方法繼承了個體主義的原則,并進一步強化了“經濟人”假設,使它成為整個新古典經濟學的核心。三是堅持一般均衡分析方法。西方主流經濟學以均衡分析為基本方法,因為“經濟人理性”要求行為的一致、有序和可觀測,而只有處于均衡狀態(tài)的人的行為才是穩(wěn)定的,具有可觀測性或實證性,才能表現(xiàn)出“理性”。四是廣泛應用數(shù)學方法作為主要分析手段,這是西方主流經濟學分析方法最顯著的特征。總的來說,盡管西方主流經濟學方法論本身具有局限性并日益面臨經濟社會生活的挑戰(zhàn),但其實證分析方法、個體主義分析方法、一般均衡方法和數(shù)學方法有其一定的科學性和應用價值,因而是構建現(xiàn)代經濟學范式應科學借鑒和利用的。如果說西方主流經濟學的發(fā)展為構建現(xiàn)代經濟學范式提供了可資借鑒的分析方法,那么西方經濟學門類的發(fā)展則為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來源。20世紀以來,新制度學派、西方馬克思學派、結構主義和演化經濟學等學派廣泛發(fā)展起來,其研究成果大量涌現(xiàn)。從總體上看,西方經濟學各新流派的基本共性是在許多方面和很大程度上受到經濟學的影響,堅持“制度——歷史——社會結構”的分析框架和多元主義的研究方法,對主流經濟學的理論及現(xiàn)行的資本主義制度進行了激烈批判。西方經濟學新流派所提出的一些觀點與主張,接近于經濟學,成為構筑現(xiàn)代經濟學大廈的重要理論來源。在現(xiàn)代西方經濟學新流派中,新制度經濟學是最值得注意和借鑒的理論。新制度經濟學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運用新古典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來分析制度,或把新古典經濟學的原理拓寬到制度領域里。新制度經濟學所運用的分析方法很多是西方經濟學的主要方法。如,個人主義分析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供給——需求”一般均衡方法及經典物理學和現(xiàn)代數(shù)學的方法,特別是引入實驗室實驗和計量經濟學檢驗的方法。二是注重社會經濟發(fā)展、經濟實績與制度創(chuàng)新、制度變遷的內在聯(lián)系。三是在分析框架的確定上深受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及其理論的影響。制度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雖然在世界觀和方法論方面存在許多重要區(qū)別,但二者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共性及相通之處。第一,在分析方法上,二者都注重邏輯分析與歷史分析相結合特別是動態(tài)的歷史分析方法,因而這兩種理論都具有歷史感。“在詳細描述長期變遷的各種現(xiàn)存理論中,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說服力的。這恰恰是因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遺漏的所有因素:制度、產權、國家和意識形態(tài)”。第二,兩種理論都重視意識形態(tài)在制度穩(wěn)定與創(chuàng)新中的作用,都認為意識形態(tài)具有相對獨立性和變化滯后性。第三,在制度創(chuàng)新的動力問題上,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都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尋求制度變遷的動力和源泉。因此,當代經濟學吸收與借鑒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特別是吸收和借鑒新制度經濟學的方法與成果,進行科學綜合,構建制度經濟學范式,不僅必要,而且也可行。通過現(xiàn)代經濟學這一新的研究體系對西方經濟學各流派特別是新制度經濟學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綜合,不僅可以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而且還能在尋求融合的基礎上帶來重大的理論創(chuàng)新,進而構建現(xiàn)代經濟學的科學范式。

三、怎樣構建制度經濟學范式

從總體上說,構建制度經濟學范式就是以制度經濟學分析框架來統(tǒng)一整個制度經濟學理論,建立制度經濟學研究的嶄新形式。制度經濟學之所以能承擔這一重要任務,是由于馬克思制度經濟學本身就是一個宏大的理論體系,它不僅具有涵蓋或涉及各門社會科學研究內容的理論廣度,更重要的是它具有運用獨創(chuàng)的歷史唯物主義分析框架來解剖制度本質和制度變遷內在歷史邏輯的理論深度。制度經濟學之所以必須實現(xiàn)同新制度經濟學的科學綜合,因為制度經濟學是一個宏大的制度經濟學體系,它為我們勾畫的是一個遠距離、深層次、長鏡頭般的制度分析框架,揭示了制度的真正起源和制度變遷的真實過程。的制度分析框架可以用來解釋人類社會制度變遷的規(guī)律及其基本趨勢,這是一種長期的、歷史的、動態(tài)的制度變遷觀。但由特定的研究對象和歷史任務所決定,對短時期內的具體制度變遷過程,這種研究就無法直接回答。制度分析框架既缺乏對制度和制度變遷深入的微觀分析,又未能采用現(xiàn)代分析技術對理論進行精細化的處理和數(shù)理分析。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進行綜合,某種程度上就是吸收與借鑒西方經濟學的分析方法。

構建制度經濟學范式是一項宏大的經濟學理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工程,需要科學設計、正確推進。從總體上說,這一工程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思路:一是構建制度經濟學的科學框架。首先,要以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生產方式理論為基礎,建立的制度分析框架,即從制度的角度來整理和構建基于歷史唯物主義基礎上的制度分析框架:通過對特定的社會生產方式及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的研究,來揭示一定社會的經濟運行規(guī)律。這一研究是本質層次的,它必然涉及并要求從本質上剖析一個社會的各種經濟制度及與之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體系,最終形成一個人類社會長期的、本質的整體制度分析的框架結構,以此作為一般制度分析范式的基礎。其次,在制度分析框架的基礎上,吸收新制度經濟學一些相關的分析方法與研究成果,構建一個綜合的制度分析的科學框架。二二是運用制度經濟學的科學框架來分析現(xiàn)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社會經濟結構的本質特征與具體形式,揭示現(xiàn)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及社會經濟結構的發(fā)展過程及其客觀規(guī)律,確立關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現(xiàn)代基本原理,提出信息化、全球化時代經濟學的新觀點。三是運用制度經濟學的科學框架來分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社會經濟結構的本質特征與具體形式,揭示現(xiàn)代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及其社會經濟結構的發(fā)展過程及客觀規(guī)律,確立現(xiàn)代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原理,提出市場化、全球化條件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中國化的新觀點。

具體說,進行制度經濟學的科學綜合、構建制度經濟學范式應抓住以下三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一)在經濟學宏觀根本制度的研究基礎上展開對微觀各項具體制度的研究,實現(xiàn)研究對象的制度經濟學綜合??傮w而言,制度經濟學屬于宏觀制度經濟學?!爸贫冉洕鷮W是一個宏大的制度經濟學體系。制度經濟學試圖解釋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內在邏輯,不同社會形態(tài)之間過渡的客觀必然及其各種主客觀條件,并從現(xiàn)存社會制度內在的矛盾推演出未來理想的社會形態(tài)。它既體現(xiàn)人類尊重社會經濟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又體現(xiàn)人類理性構建能力和對美好社會制度的追求”。制度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作為社會經濟結構的一定生產方式及同它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這是社會的根本經濟制度。新制度經濟學所研究的制度,是微觀的企業(yè)制度、產權制度等具體經濟制度,這是社會根本經濟制度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制度經濟學將這兩方面內容結合起來,一是要在生產要素所有制、勞動制度、管理制度、分配制度與政治制度等根本制度分析的基礎上研究產權制度、企業(yè)制度和國家制度等各種具體制度,即在分析社會形態(tài)內在結構的基礎上分析人們的具體行為規(guī)則。二是要在分析各種法律、契約、政府和公司等正式制度的同時,研究各種意識形態(tài)、道德規(guī)范和風俗習慣等各種非正式制度。三是要在分析各種制度本身的基礎上,分析各種制度的實施機制。這樣,既可以從深層次上揭示制度的起源、本質和變遷的真實過程,又可以用更簡潔、生動的語言和技術手段來分析社會經濟制度的表現(xiàn)形式與運行方式,從而在本質經濟學與表象經濟學的統(tǒng)一上實現(xiàn)制度經濟學的科學綜合。

(二)在馬克思制度整體主義方法論的基本框架下運用個體主義分析方法,實現(xiàn)研究方法的制度經濟學的科學綜合。制度經濟學的總體分析框架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論,這是揭示制度起源、本質和真實演變過程的科學方法,顯然這是一種整體方法論?!榜R克思的總體方法可以概括為總體性、社會性、制度性、歷史性和階級性五個基本方面。經濟學中深刻地蘊涵了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總體規(guī)定性、社會規(guī)定性、制度規(guī)定性、歷史規(guī)定性和階級規(guī)定性的理解”。同時,制度經濟學還應采用個體方法論,尤其是新制度經濟學基于新古典經濟學所采用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這是因為個體分析方法在細致描述和刻畫制度形成和變遷特征方面,在運用數(shù)理模型來描述和分析具體的制度形成和制度變遷過程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個體方法論能容易地采用自然科學的研究工具和分析方法,從而使制度經濟學能使用現(xiàn)代科學的語言和描述方式,對制度和制度變遷的總體過程進行更細致、更具體的描述,有助于我們從總體上更好地把握制度及其變遷的內在邏輯。因此,我們應在馬克思制度整體主義方法論框架下運用個體主義方法論來補充與完善制度經濟學。

(三)在闡明制度變遷的根本動力的基本前提下詳細分析制度變遷的具體動力,實現(xiàn)基本理論的制度經濟學綜合。在馬克思看來,一個社會的生產力的擴張能力即物質生產方式的繁盛與生產的社會形式及其生產關系的適應能力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制度變遷的根本動力,應當而且必須將社會制度的變遷歷史唯物主義地置于“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和“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框架來分析。新制度經濟學則把制度的變遷表面地置于“成本——收益”和“供給——需求”框架來分析,認為制度變遷主體對制度變遷預期收益與預期成本的計較是制度變遷的動力。也認識到在人的動機背后決定人行為方式的客觀力量。前者可稱之為制度變遷的根本動力,后者可稱之為制度變遷的具體動力。構建制度經濟學,就是要揭示與闡明制度變遷兩種動力之間所存在的密切內在聯(lián)系:當生產的物質發(fā)展要求生產的社會形式進行相應變革時,必定同時存在制度變遷的潛在收益,制度變遷主體會通過預期收益與預期成本比較來努力實現(xiàn)該種制度變遷的潛在收益。如果僅僅停留在制度變遷根本動力的分析上,我們將難以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制度形成的具體步驟、原因及制度變遷的具體方式和過程,更不能對制度形成和制度變遷進行數(shù)理模型描述和定量分析。只有在闡明制度變遷根本動力的基本前提下詳細分析制度變遷的具體動力,并將這兩種分析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揭示制度變遷的真實過程。

從總體上說,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科學綜合的主要內容,既包括研究對象與分析方法的綜合,也包括理論觀點的科學綜合。通過這些綜合,一方面使制度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另一方面使制度經濟學得到豐富、完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形成制度經濟學的科學體系。制度經濟學這一科學范式體系包括兩大部分內容:一是制度經濟學的“硬核”部分,如,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及以生產方式理論為基礎的制度分析框架,唯物辯證法的科學方法論及以此為核心的矛盾分析方法、整體分析方法和歷史分析方法等制度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關于制度變革的根本動力、基本主體和主要內容等制度經濟學的基本原理等。二是制度經濟學的“保護層”部分。如,制度經濟學的綜合分析方法:在馬克思制度整體主義方法論的框架內運用個體主義分析方法;在馬克思歷史分析方法的基礎上運用“成本——收益”的均衡分析方法;在馬克思矛盾分析方法的前提下運用“談判——合作”的博弈分析方法;在馬克思邏輯分析方法的前提下運用“數(shù)理——模型”的數(shù)學分析方法。又如制度經濟學的新觀點:制度變遷的動力是根本動力與具體動力綜合作用的統(tǒng)一:制度變遷的范圍是宏觀制度變遷與微觀制度變遷的統(tǒng)一;制度變遷過程是長期制度變革與短期制度調整的統(tǒng)一;制度變遷的主體是社會集團的集體力量與個人參與的統(tǒng)一,等等。

實現(xiàn)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科學綜合是一種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思想的深化,這種綜合是經濟學價值判斷的綜合和演變過程。它既是一種方法論的創(chuàng)新,理論研究內容與分析框架的拓展,又是一種關于制度經濟學甚至整個經濟學思想認識的深化。經濟學的制度分析框架和理論結構是科學的,它需要綜合和補充的是不同制度經濟學流派尤其是新制度經濟學新的研究成果,它需要的是自身理論框架的進一步拓展和理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不同制度經濟學流派的發(fā)展為豐富和發(fā)展經濟學提供了營養(yǎng),經濟學是一種開放的科學體系,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科學綜合符合科學發(fā)展的正常模式。

四、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比較研究的基本結論

(一)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及西方經濟學有重要區(qū)別。無論從世界觀還是從方法論方面看,經濟學是迄今為止最科學的經濟學理論。因此,應堅定不移地堅持經濟學的基礎地位與指導作用。同時,應把經濟學研究納入科學范式的軌道,努力實現(xiàn)其與時俱進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構建現(xiàn)代經濟學范式。

(二)新制度經濟學盡管在其階級立場、價值觀和基本方法等基本“硬核”方面是錯誤的,但其研究對象和具體分析方法與成果等方面有許多科學因素和積極意義。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不僅具有對立性而且具有互補性、相通性。經濟學與新制度經濟學的科學綜合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第8篇

1.空間計量經濟學的研究范式與最新進展

2.論多元方法論框架下的計量經濟學觀

3.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局限

4.計量經濟學局限性研究

5.觀計量經濟學的局限性,望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的計量經濟學

6.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與思考

7.經濟統(tǒng)計學與計量經濟學等相關學科的關系及發(fā)展前景

8.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

9.關于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思考

10.計量經濟學中的潛變量模型:一個方法論角度的考察

11.論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能力培養(yǎng)

12.計量經濟學與實驗經濟學的若干新近發(fā)展及展望

13.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研究

14.計量經濟學精確性研究

15.我國計量經濟學發(fā)展的三個階段與現(xiàn)階段的三項任務

16.中長期負荷預測的計量經濟學與系統(tǒng)動力學組合模型

17.現(xiàn)代計量經濟學模型體系解析

18.空間計量經濟學的發(fā)展及其應用

19.基于WinBUGS軟件的貝葉斯計量經濟學

20.再談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論研究

21.中美計量經濟學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

22.計量經濟學教學效果影響因素研究——兼論探索性實驗教學方法的運用

23.空間計量經濟學研究的最新進展

24.國外空間計量經濟學研究回顧、進展與述評

25.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功能與局限

26.注重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計量經濟學教改方案研究

27.空間計量經濟學研究綜述

28.本科計量經濟學“問題導向型”教學模式研究——基于問卷調查的教學效果實證分析

29.健康計量經濟學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其在我國衛(wèi)生領域的應用展望

30.關于現(xiàn)代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31.廣東省城市土地集約利用水平評價——基于計量經濟學的研究

32.計量經濟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33.空間計量經濟學理論體系的解析及其展望

34.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與比較

35.計量經濟學的應用及其反思

36.我國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問題探討

37.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法及小而精案例探討

38.提高“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

39.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探討

40.中國計量經濟學發(fā)展之路

41.基于計量經濟學的陜西省建筑企業(yè)經濟分析

42.基于空間計量經濟學的碳排放與經濟增長分析

43.計量經濟學研究范式:批判與超越

44.關于計量經濟學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思考

45.論PBL教學方法在經濟學各專業(yè)課教學中的應用——以計量經濟學課程為例

46.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的總體回歸模型設定

47.文科背景下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問題與改革

48.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研究型教學模式改革

49.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50.本科計量經濟學“任務驅動型”教學改革探討——基于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  

51.本科《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教學模式研究

52.省域環(huán)境庫茲涅茨曲線的擴展及其決定因素——空間計量經濟學模型實證

53.計量經濟學探索性實驗教學研究

54.國內計量經濟學的文獻計量分析

55.打破應用計量經濟學的迷思

56.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中幾個問題的思考

57.計量經濟學課程理論和實驗教學改革實踐

58.《計量經濟學》課程中“最小二乘法”的教學方案研究

59.應用蒙特卡洛方法輔助理解計量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基于Eviews程序設計的兩個實例

60.本科計量經濟學案例庫建設研究

61.計量經濟學的經濟學特性

62.案例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中應用探討

63.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案例分析的整合

64.財經類高校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研究

65.注重應用能力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及反思

66.《計量經濟學》本科課程“三維”教學模式的構建及實施

67.對高?!队嬃拷洕鷮W》教學改革的思考

68.應用型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索——以三亞學院國貿專業(yè)為例

69.諾貝爾經濟學獎、計量經濟學與現(xiàn)代貝葉斯方法

70.我國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進與探索

71.計量經濟學高級課程的設置與內容體系研究

72.從本科畢業(yè)論文看《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改革方向

73.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探討

74.計量經濟學和統(tǒng)計學視角下的線性回歸模型——再議線性回歸模型的設定

75.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對匯率預測的綜述

76.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的思考

77.論大學本科教育中計量經濟學對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

78.關于計量經濟學案例教學的探討

79.灰色計量經濟學模型在中長期電力需求預測中的應用研究

80.基于“學、拓、化”架構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模式探索

81.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學術文獻可視化分析看計量經濟學的演進

82.《計量經濟學》研究生課程教學芻議

83.本科與研究生課程的教學銜接問題探討——以計量經濟學為例

84.現(xiàn)代計量經濟學中的非均值模型:一個方法論角度的理論綜述

85.本科階段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

86.本科學生計量經濟學教學中若干問題的探討

87.計量經濟學實證項目的設計與案例分析

88.計量經濟學課程論文的教學設計

89.網絡環(huán)境下計量經濟學課程實驗教學研究

90.合約計量經濟學研究綜述

91.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新思考

92.計量經濟學在中國服務業(yè)生產率測度中的應用

93.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下的計量經濟學教學改革

94.研究型大學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95.簡述現(xiàn)代計量經濟學及其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96.關于案例教學法在計量經濟學教學中的實踐的研究

97.結合應用軟件的《計量經濟學》教學初探

98.計量經濟學模型對數(shù)據(jù)的依賴性

欧美大胆女人的大胆人体|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丝袜不卡|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十区| 激情内射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美女国产精品久久| 伊人网免费在线观看高清版| 欧美又大又黄刺激视频| 国产一区日韩二区欧美| 久久免费精品拍拍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韩国| 在线免费观看一二区视频 | 午夜福利激情性生活免费视频| 欧洲亚洲精品自拍偷拍| 男女午夜福利院在线观看| 婷婷九月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黑人暴力猛交精品| 亚洲夫妻性生活免费视频| 91亚洲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文字| 日本免费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婷婷色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欧美欧美欧美一区| 国产激情国产精品久久源| 国产午夜精品福利免费不| 亚洲国产一级片在线观看| 久久福利视频这里有精品| 日本少妇aa特黄大片| 91麻豆精品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91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91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最新av在线观看| 99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久久| 好吊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精品国模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免费观看| 日韩免费午夜福利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日韩一区二区|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