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

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8-29 16:36:1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

第1篇

摘要:高校教師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教師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大學生素質的高低。本文分析了高校教師在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素質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從教育觀念、能力素質、師德、人文素質、身心素質等方面,對高校教師潛力挖掘途徑和方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大學生;綜合素質;高校教師;潛力挖掘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7-0022-03

隨著21世紀社會對一專多能、具備較高綜合素質人才的需求,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我國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綜合素質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主要圍繞著政治素質、品德素質、業(yè)務素質、能力素質、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六個方面內容進行。[1]也就是說,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如何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傳道、授業(yè)、解惑”責任的高校教師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就當代高校教師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中的潛力挖掘進行探討。

一、高校教師在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國家的興衰依靠教育,教育的興衰依靠教師。高校教師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體力量,既是教學的組織者和知識的傳播者,同時又是學生行為的引導者,在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素質決定著教育質量和水平,決定著素質教育實施的成敗?!懊麕煶龈咄健?,以教師淵博的學識魅力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直接或間接地去影響大學生,是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在知識經濟競爭激烈的時代,高校教師不僅在培養(yǎng)高層次、高素質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本身又是高層次的文化、科技工作者,是發(fā)展先進生產力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言傳身教的作用,不僅傳授知識給學生,而且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學識學風等各個方面給學生做出榜樣,以培養(yǎng)高素質、高層次的人才,擔當起自己肩負的神圣使命。

二、高校教師在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素質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育理念方面

高校的部分教師特別是理工科教師認為,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只是對于大學生業(yè)務素質的培養(yǎng),而其它方面的素質教育與自己無關,是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學、法律、歷史、哲學等教師的事情,自己上課只需要把專業(yè)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此外,個別教師存在“應試教育”的誤區(qū),在教學過程中仍采用“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使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學習過程中不主動思考,只要記住教師講的內容,考試就能得高分。教師這種“一言堂”的教學方式極大挫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2.能力素質方面

21世紀的知識經濟時代對教師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挑戰(zhàn),教師的能力素質包括信息能力、教學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科研能力、國際交流能力等。[2]從整體水平來看,高教教師的教學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都比較強,但在信息能力、科研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方面卻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教師信息意識淡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僅采用黑板板書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未將現(xiàn)代電教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教學中,不能圖文并茂、聲畫并舉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科研能力低下,難以把科技發(fā)展的最新動態(tài)貫穿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專業(yè)外語表達能力不強,限制其國際交流能力的發(fā)展,難以培養(yǎng)國際化的人才。

3.師德方面

高校的絕大多數(shù)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淵博的學識和無私奉獻的敬業(yè)精神。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極少數(shù)高校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面臨著沖擊和考驗,他們的師德也隨之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個別教師政治觀念淡漠,社會道德滑坡,有時在課堂上公開向學生宣傳自己的一些個人主義的錯誤觀點,影響了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樹立。還有個別專業(yè)教師只重視傳授知識,而忽略了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高尚品德的培養(yǎng),沒有真正盡到一個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此外,還有極少數(shù)教師“一切向錢看”,拜金主義嚴重,缺乏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工作時不以服從需要為原則,而是遵循利益至上的原則;有時為了獲取更多的酬金,忙于從事“第二職業(yè)”和“第三職業(yè)”,對本職工作卻敷衍了事,也就無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4.人文素質方面

從整體水平上看,我國高校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專業(yè)學術水平很高。但部分教師特別是理工科教師,知識結構單一、知識面比較窄,重視科學教育、輕視人文教育,認為人文知識對理工科學習用處很少甚至沒有用處,所以自身很少甚至沒有涉獵文哲史方面的知識,就不能把人文教育貫穿于專業(yè)課課堂和實踐教學全過程中。

第2篇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實踐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04-096-02

隨著就業(yè)競爭的不斷加劇,社會實踐――實習成為大學生找到理想工作的鋪路石。為了推動大四畢業(yè)生就業(yè),筆者所在的太原科技大學交通與物流學院制定大四畢業(yè)生就業(yè)培訓實習制度,安排我院畢業(yè)生到企、事業(yè)單位實習。2011年暑假,由筆者帶隊到山東臨工實踐實習,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將自己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當中,從而融會貫通。同時,開拓視野,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達到鍛煉能力的目的,從而對本專業(yè)知識形成一個客觀、理性的認識,不與社會現(xiàn)實相脫節(jié)。另外,還可以使學生與企業(yè)相互了解,增強溝通,讓學生感受企業(yè)、認知企業(yè)。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特長、興趣愛好和目的來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企業(yè)進行實習,為畢業(yè)后社會角色的轉變打下基礎。筆者認為此次臨工之行,對學生受益匪淺。當今社會,由于人才市場的要求而更加注重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大學生必須把自己的所學應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高校大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已成為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渠道。

一、高校社會實踐在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中的作用

1.促進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廣大同學對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時代背景、實踐基礎、科學內涵、精神實質的認識更加深入,同時,增強了廣大同學的民族自豪感,堅定了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理想信念。近年來,高校在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時,注意引導學生深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去了解國情、社情、民情,去感受市場競爭,去鍛煉意志和品質。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在幫孤助殘、環(huán)境保護、文化宣傳、支教掃盲、社會調查等一系列具體活動中,得到鍛煉、受到教育、增長才干,切實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青年大學生正確分析和評價現(xiàn)實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現(xiàn)象和各種社會思潮,培養(yǎng)青年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2.推進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發(fā)展。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將系統(tǒng)教學與專題講座、傳播知識和營造氛圍、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接受與發(fā)現(xiàn)、灌輸與讀書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同時,社會實踐是對課堂教學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將理論與實踐、教育與勞動、知識與能力連成一體,使大學生在有限的四年時間里累積豐富的文化財富,全面促進大學生文化素質的提高。鄭州大學建筑工程專業(yè)的學生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在省共青團扶貧示范村魯山縣辛集鄉(xiāng)東肖樓村進行了“鄉(xiāng)村建設規(guī)劃”活動中,學生結合當?shù)氐娘L俗習慣和經濟基礎薄弱等實際,積極開動腦筋、出謀劃策,翻閱了大量的資料,請教了許多專家教授,提出了合理的規(guī)劃方案,受到了當?shù)卣腿罕姷姆Q贊。同時,這一活動也極大地開發(fā)了學生的智慧潛能,豐富了專業(yè)知識。

3.提升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大力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的機會。通過學生自己在社會實踐中的嘗試與摸索,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開發(fā)創(chuàng)造能力,并從創(chuàng)業(yè)成功者的實踐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逐步具備創(chuàng)業(yè)者所需要的觀察力、想象力和遠見卓識。大學生在深入基層、農村、貧困地區(qū)的社會實踐中,在專業(yè)老師的指導以及在實踐單位技術管理人員的幫助下,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運用所學專業(yè)理論,分析研究,提出攻克技術難關或管理難題,形成解決問題的可行性方案與方法。同時,在實踐中檢驗自己所學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發(fā)現(xiàn)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別,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和自學能力,完善其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4.實現(xiàn)大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發(fā)現(xiàn)并尊重學生現(xiàn)有個性,提供有利于學生個性提升的物質條件,促進學生個性釋放與完善,為青年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提供展現(xiàn)個性和升華個性的舞臺。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了大學生獨立處世的能力。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通過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自主地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社會的認識更加清晰。不管在實踐過程中遇到挫折還是獲得成功,對他們都是一種收獲,明確了優(yōu)勢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不足之處,面對社會更加自信。全面發(fā)展與個性發(fā)展之間存在著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因此,在現(xiàn)實中強調教育社會功能的同時,也使得教育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5.加速大學生的社會化進程。社會實踐活動多是群體性的活動,需要許多人的共同參與、合作才能完成,它強調“團隊精神”,講求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及良好的人際關系。而大學生社會化是指大學生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增強服務社會的責任感,逐步實現(xiàn)從學習角色到工作角色的轉變,實現(xiàn)大學生由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化。因此,今天的實踐活動,也許就是其明天生活的內容。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能使他們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從而重新調整、完善自己,實現(xiàn)理想與實際、理論與實踐、自身與社會的統(tǒng)一,盡快成為一個獨立的人。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信息化浪潮沖擊著瞬息萬變的社會,人的能力到底如何,取決于能力的兌現(xiàn)情況,這其實是整體素質的綜合運用問題。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現(xiàn)狀及問題

1.社會實踐內容與學生專業(yè)不對口。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國情的重要方式,但同時它也是提升在校大學生個人能力和深化對所學專業(yè)知識理解的有效途徑。在校大學生往往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參與意識,渴望在社會實踐中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理論知識,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為社會發(fā)展和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從而體現(xiàn)自身價值。但是有的社會實踐組織者在實踐內容的選擇上過于追求社會轟動效應,而忽視社會實踐內容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的對口。社會實踐所選課題與專業(yè)對口少,內容缺乏實際性,專業(yè)知識在實踐中得不到充分利用,部分學生也由于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單調、脫離實際、流于形式而不愿意參與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

2.大學生對社會實踐認識不足,自身缺乏主動實踐的意識。近年來,部分學生對社會實踐重要性認識不夠,態(tài)度不夠端正。學生把參與活動僅僅視為教學環(huán)節(jié)一部分,只是簡單地去完成任務,或為綜合測評加分。還有大學生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當作賺錢的機會,有的當作旅游觀光,也有的當作提高社交能力的手段等。這些同學打著社會實踐的旗號,對其過多地投入時間,荒廢了自身學業(yè)。由于“考上大學就有了好工作”這種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印刻在很多大學生的思想中。走過“獨木橋”進入大學校園的學子們,興奮使他們忽略了社會上殘酷的競爭。在大學學習過程中,還是一味地沿襲著等、靠的思維,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不強,最終表現(xiàn)出實踐能力的缺失。

3.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分散單一。目前的社會實踐大多為參觀考察、教學實踐、專業(yè)實習、社會調查、公益勞動和勤工助學等傳統(tǒng)形式。在這些實踐形式中,實踐活動的領域不寬、內容不豐富、時代性不足,不能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個性大學生的實踐需要。散兵式的社會實踐活動,雖然涉獵社會的多個方位、多個層次,收到一定功效,但本身就是一種低產出低效益的活動。只有重點突出,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特色明顯的社會實踐活動,才能充分發(fā)揮高校專業(yè)系統(tǒng)集中、優(yōu)勢互補、智力資源豐富的優(yōu)勢,才能使社會實踐活動發(fā)揮最大合力,更有效地體現(xiàn)社會實踐的價值,發(fā)揮其最大功能。

4.社會實踐支持系統(tǒng)不完善。我國現(xiàn)有在校大學生約2500萬,做好數(shù)量如此龐大的學生群體的實踐育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單單依靠教育部門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實踐育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需要各地區(qū)各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各高校的積極努力。由于市場發(fā)育不完善和法制不健全,許多參加社會實踐的大學生缺乏社會為其社會實踐提供崗位、信息等有效信息。部分家長出于安全考慮或其他原因,不支持子女獨立參加社會實踐。同時,大學生深入基層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所需的交通、食宿等費用遠遠超過他們在校期間的消費水平,自費參加近兩個月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大學生來說是個不小的經濟負擔。

三、加強社會實踐,提高大學生素質的對策

1.在社會實踐內容上體現(xiàn)專業(yè)性。實驗、實習、社會調查、課外興趣活動、暑期“三下鄉(xiāng)”、畢業(yè)設計等為加強教學實踐而開展的活動,它們都以社會為課堂,而且是結合專業(yè)特點直接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組織能力、寫作能力等的有效措施。因為專業(yè)化的社會實踐使學校的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我們應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引導、吸引學生積極參加課余活動,開展如科技興趣小組、電腦節(jié)、科技節(jié)等學術活動。在校一、二年級的大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文化水平,但由于他們的活動范圍比較窄,實踐能力和社會活動能力比較低,可以安排參觀訪問、調查研究等方式,即認識實習;到了三、四年級,大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我實踐能力,可以放手讓他們去做課題調研甚至進行工作實習、開展科研活動,使他們從中學到更多東西。

2.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主體性。對大學生而言,社會實踐具有個體社會化功能、成才的催化功能和理論的強化功能。因此,大學生應當把握好“為什么要實踐、怎樣實踐、實踐之后怎么辦”三個問題。在此,就要加強大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的意識,在重視理論文化知識學習的同時,應加強對自身一般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增加對社會的了解,多參加社會實踐,盡可能多實習,增加社會閱歷。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他們實際地參與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充分鍛煉、體驗生活、施展自己的才華,通過社會實踐有所提高,有所感悟,有所成長,而不是走馬觀花般地完成任務。同時,建立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加大表彰力度,支持引導學生組織自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體作用。

3.增強社會實踐的多樣性。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點,采取多層次、全方位的實踐方式,擴大學生的參與面,從而不斷探索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新思路、新方法,在社會實踐的形式與方法上敢于創(chuàng)新。首先,社會實踐活動要點、面結合,靈活多樣。不論是各實踐團隊還是個人,采取多種方式,形成全面細致的實踐成果。其次,要內容豐富,覆蓋面廣,形式多樣。倡導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勤工助學,支持學生開展科技發(fā)明活動,力爭使社會實踐活動做到重要節(jié)點有主題,重大活動有影響,常規(guī)活動有品牌。另外,要加強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支持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新性實驗和創(chuàng)業(yè)模擬活動。

4.強化實踐基地建設,拓寬發(fā)展空間。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是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大學生走向社會、認識社會、服務社會的橋梁。要充分發(fā)揮社會實踐基地的橋梁作用,探索實現(xiàn)社會實踐基地與生產實習基地、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基地、就業(yè)實踐基地一體化的道路。首先,高校應本著“雙向收益、互惠互利”的原則,主動加強與城市社區(qū)、農村鄉(xiāng)鎮(zhèn)、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企事業(yè)單位、社會服務機構等的協(xié)商協(xié)作,為學生參加實習實訓和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實現(xiàn)彼此的互惠互利,共贏發(fā)展。此時,就要求高校要大力加強校企合作、校所合作等,建立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學校與社會密切合作的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學校辦學規(guī)模相適應、數(shù)量足夠、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平臺,形成全面開花的態(tài)勢。其次,要進一步加強與用人單位聯(lián)系,積極開拓社會實踐市場,使得社會實踐基地不僅為大學生鍛煉自我提供場所,更可以借助實踐之機充分展示自我,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最終,我們要廣泛動員整個社會資源來促進高校社會實踐的發(fā)展。

四、結束語

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順應了大學生自我成才的渴望,適應了高校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的需要,其影響是長期的、深遠的,它的意義遠遠超過了活動的本身。社會實踐是學生了解理論和知識的社會意義和人生意義的重要條件,是激勵和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的動力源泉,是學生獲得完全的知識而不是抽象的、片面的知識的必要條件,是將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智慧、精神、品格的必要途徑。實踐可以很好地解決社會需求與學校教育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是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貫穿始終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不斷探索社會實踐新模式,為大學生提供更適合其能力培養(yǎng)和自主發(fā)展的全新舞臺,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其社會實踐能力。

(課題來源:山西省人民檢察院,課題編號:SX2011C06)

參考文獻:

1.許敖敖.高素質創(chuàng)造性人才培養(yǎng)機制探討[C].國際創(chuàng)造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4

2.王艷紅,王艷飛.當今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科技資訊,2007(5)

3.鄒富發(fā),楊衛(wèi)平.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淺析[J].科技資訊,2006(26)

4.馬麗,周莉.加強高校社會實踐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J].科技資訊,2005(26)

5.潘珞琳.淺談高等教育如何加強素質教育[C].學校藝術教育與素質教育論壇文集,2004

6.夏光蘭.新時期高校企業(yè)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研究.科技資訊,2008(10)

7.李思佳.試論社會實踐與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2)

第3篇

關鍵詞:高校音樂教育;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

1高校音樂教育對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促進

(1)音樂教育有助于舒緩身心,建立良好的心理機制。音樂的發(fā)展有著古老的歷史,被稱作最早的藝術之一,對人類精神文明世界的建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著名的音樂作曲家莫扎特很早就說過:“在所有的藝術形式中,唯有音樂是最高尚、最純粹的、最觸動靈魂的?!边@句話很好的概括了音樂的獨特的藝術魅力。而近代也有研究表明,當沉浸在音樂中,完全投入到一首節(jié)奏緩慢、旋律悠揚的樂曲中,有助于舒緩身心,釋放壓力,使得心情趨向平和,因而得以放松。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黃金時期,一方面,面對著來自于學業(yè)的壓力,另一方面又面臨著就業(yè)的壓力,在心理上容易產生不安、惶恐、落差大等負面情緒,而音樂教育能夠發(fā)揮音樂本身的美,來促進學生發(fā)現(xiàn)更多的美,沉浸在音樂的氣氛中,陶冶情操。甚至可以通過音樂的美讓學生擁有更多的精神追求,健全學生性格。近代有科學研究表明,音樂能夠有效緩解人的煩躁情緒,常聽音樂的人在壽命的長度、心理的健康程度上都遠勝過不愛音樂的人,由此,音樂對于健康心理形成的作用可見一斑。

(2)音樂通過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自身素質追求。作為一種古老的音樂形式,音樂在當今的發(fā)展中擁有了越來越多元化的發(fā)展形勢、形態(tài)等,有古典音樂、流行音樂、輕音樂、搖滾樂、重金屬、朋克等等,這些音樂形式之間本身并不具有好壞高下之分,但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上,卻有著鮮明的審美取向優(yōu)劣的差別。通過高校音樂課堂,促進學生自覺在高雅的、有著較高的審美追求的音樂形式中得到熏陶,促進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拓展審美鑒賞能力,對于大學生的綜合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設問,一個喜歡鳳凰傳奇、《愛情買賣》的學生,在見識上、對事物的認知上的程度與一個深受古典交響樂影響的學生比,相差又有幾何呢?

(3)音樂教育能夠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建立起積極、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音樂同其他任何一種藝術形式一樣,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曾經說過:“我的一切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頭都是生活?!八驮浽诼牭接晏斓挠挈c敲擊地面的聲音時創(chuàng)作出膾炙人口的《雨中交響樂》,名噪一時。因此,生活中充滿了音樂的身影,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美麗。通過高校音樂課堂,培養(yǎng)學生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從而細致觀察生活,提高審美能力,在良好的生活氣氛中建立起良好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幫助大學生完善自身綜合素質。

綜合上述,音樂教育對于大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而高校音樂課堂應當如何不斷發(fā)展,順應需要,以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拓展呢?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思考:

2如何讓音樂教育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1)建立高效課堂模式,易懂的教學方式為主。在此前的高校音樂課堂中,主要以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為主,對于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世界觀、思想成熟的大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顯然是不夠的,而這也是造成高校音樂課堂效率低下、學生上課率不高的一個原因。在高效音樂課堂教學中,首先應當充分發(fā)揮音樂的多元性與開放性,用鑒賞、評說、合作、參與的形式,提高學生對于課程的參與程度,讓學生在自由的參與中真正融入到課堂中來,同時,在參與中鍛煉膽量,提高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獨立自主的思考能力等。如,我曾經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播放著名的歌劇《天鵝湖》的選段,并向學生們生動地講解了《天鵝湖》的故事,然后讓學生們討論,在這個故事里,你們更喜歡誰?如果讓你們來寫屬于自己的《天鵝湖》,你們會怎樣做?學生們分成小組討論后,給了我許多精彩的解答,還有許多學生將它和奧斯卡經典電影《黑天鵝》聯(lián)系在一起,講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現(xiàn)代《天鵝湖》故事,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然后,我讓學生們根據(jù)這個劇本排練了一出《現(xiàn)代黑天鵝》,并在學校藝術節(jié)上進行表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這一系列的舉動,學生們對于藝術作品本身的理解越發(fā)深刻,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表演能力、解構能力等等,對于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注重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有效選擇教學內容。音樂世界是廣袤的,通過對于教學素材的有效選擇,讓教學內容本身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實踐性、思考性,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動自發(fā)的去探尋音樂背后的故事和力量,從中獲得啟發(fā),得到經驗和總結,讓教學顯得更加的主體化,充分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是高校音樂教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飛躍的重要體現(xiàn)。在學校期末考試之前,學生們普遍感覺到壓力較大,心情煩躁。針對這樣的心理,我給學生們上了一節(jié)輕音樂鑒賞課,當賈鵬芳的《睡蓮》在教室里響起的一刻,有許多學生都陶醉的閉上了眼睛。在學生們鑒賞音樂的同時,我向學生們介紹了輕音樂這一音樂形式的由來、發(fā)展、特點等,同時重點介紹了當代輕音樂大師賈鵬芳的生平,創(chuàng)作《睡蓮》這首歌的音樂背景。學生們都沉浸在《睡蓮》的優(yōu)美意境里,在音樂的熏陶中,不知不覺就放松了因為準備考試而高度戒備和緊張的神經,并且,對輕音樂這一音樂形式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有許多學生在課后表示,這堂課讓她們學會了在音樂中面對壓力、解決壓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抗壓作用。

(3)利用多媒體資源,建立優(yōu)質課堂。大學生對于信息的發(fā)展、技術的飛躍有著十分靈敏的感知,因此,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豐富高校教學課堂,既是順應時展的需要,也是順應大學生身心需求的需要。并且,音樂這一形式決定了需要通過多媒體手段綜合進行呈現(xiàn),以求全方位、立體化的最大程度展現(xiàn)教學內容。在給學生們播放歌劇《胡桃夾子》選段時,我先是播放了一段《胡桃夾子》的現(xiàn)場表演視頻,然后播放了一組有關于其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flas。隨后,從網上遠程信息庫中提取了介紹原作者柴可夫斯基的生平簡介,背景簡單明了。同時我還讓學生們下課后自己觀看、聆聽《胡桃夾子》全劇,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出音樂劇的主題,感受它的獨特魅力。通過這些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的使用,學生們對于這出戲劇有了一個更加直觀、形象、立體的了解,在充分的了解與鑒賞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立化的審美認知,促進獨立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中進步,在綜合中發(fā)展,在提高中得到飛躍。

3總結

高校音樂課堂的建設,和大學生綜合素質發(fā)展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建設高校音樂課堂,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需要高校音樂課堂來實現(xiàn),用風度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靈活化開展課堂建設,一定能夠培養(yǎng)出全方面、多元化的當代大學生。

參考文獻:

[1] 于淼.淺析高校音樂課堂中的增強效果[J].才智,2010(28).

[2] 廖丹.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高校音樂課堂教學[J].藝術教育,2006(03).

第4篇

關鍵詞 《影視音樂欣賞》;教學目的;教學優(yōu)勢

藝術欣賞類課程是整個素質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審美意識的發(fā)展、鑒賞能力的提高以及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队耙曇魳沸蕾p》課程作為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一部分,已成為不少高校針對非藝術類大學生開設的一門藝術課程。如何在高校素質教育中充分發(fā)揮這門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方面的特殊功能,有必要對這門學科進行認真、深入地探索和研究。

一、什么是影視音樂

影視藝術是一門視聽藝術,人們同時運用著視覺和聽覺這兩個人體最重要的感覺器官進行電影、電視欣賞。畫面與聲音是影視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影視藝術的聲音又包括:人物語言和音樂、音響。

音樂在人類文明史上經過了數(shù)千年的發(fā)展,其藝術形式已趨完善。而音樂對于影視藝術來說,則是一門年輕的藝術。影視音樂是影視綜合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主題歌、插曲、片頭音樂和情景音樂等,與其他形式音樂相比,它一般要從視聽統(tǒng)一的角度考慮與劇情、畫面結合的關系。影視音樂是指為影視而作的音樂,影視歌曲是通過畫面的視覺形象使歌曲內容更具體明確,更具有感染力。它借助影視藝術的魅力得以傳播,并長期流傳,而主題歌直接闡述主題。如:《敢問路在何方》是電視連續(xù)劇《西游記》的主題歌。音樂昂揚向上,主要表現(xiàn)了唐僧師徒四人赴西天取經,不畏艱險,踏平坎坷,戰(zhàn)勝妖魔,最終修成正果?!稘L滾長江東逝水》是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歌。《三國演義》是一部浩瀚的歷史長劇,音樂表達的是一種厚實凝重的風格。再加上獨唱演員渾厚的嗓音,給聽眾一種蕩氣回腸、回味無窮的感覺。《好漢歌》是電視連續(xù)劇《水滸傳》的主題歌,音樂是作者創(chuàng)作曲調與民間曲調《鋦大缸》有機地融會創(chuàng)造,可謂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同時運用了一領眾和的演唱形式,生動地塑造了梁山108將的形象。

《影視音樂欣賞》是一門年輕的藝術類課程,正因為“新”,所以這門課程在全國還沒有制定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和統(tǒng)一的教材,出現(xiàn)了隨意、松散、雜亂、“各自為政”的不規(guī)范局面,這樣勢必會影響到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如何合理、科學地構建《影視音樂欣賞》課程,是我們當前急需認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課題。

二、音樂在影視中的重要作用

影視音樂是為影視作品創(chuàng)作的音樂,它是依據(jù)劇情的發(fā)展創(chuàng)作出來的,它的特殊本質體現(xiàn)在影片音樂與畫面之間的關系中,體現(xiàn)在這二者之間相互作用的規(guī)律性中。我們更可以用音樂去感受電影、電視,體驗到純音樂所不能夠達到的想象領域,了解音樂在影視中的諸多特性,充分發(fā)揮音樂作為一種時間藝術和聽覺藝術的魅力。

電影、電視在進入千家萬戶的同時也帶來了音樂,影視歌曲就是大眾比較喜聞樂見的一種以傳媒為載體的音樂藝術形式。從早些年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電影《冰山上的來客》主題曲)、《邊疆的泉水清又純》(電影《黑三角》主題曲)、《牧羊曲》(電影《少林寺》主題曲)到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霍元甲》《上海灘》等電視劇的熱播,致使萬人空巷,其主題曲也唱遍大江南北。再后來的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的插曲等,直到現(xiàn)在影視音樂幾乎已經占據(jù)了普通百姓的整個視聽領域。這些優(yōu)秀的影視歌曲早已深入人心,也使影視劇本身大放異彩,但反過來,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成就了影視音樂的傳播。近年來,有幾部電視連續(xù)劇深受觀眾喜愛,其中有一部是《激情燃燒的歲月》,我們認為此劇獲得成功的原因除了劇本好、演員優(yōu)秀以外,電視配樂真是為其添色不少。此劇曲作者關峽大膽創(chuàng)新,一改以往片頭、片尾主題歌的形式,取而代之的是以交響樂為電視配樂,以“主導動機”的專業(yè)創(chuàng)作手法,把影視音樂提升到更高的藝術層次。這非但沒有引起“曲高和寡”的現(xiàn)象,還得到觀眾的喜愛,好評如潮。恰恰是這種直指人心的音樂,讓觀眾在觀看劇情時燃燒激情,亦在欣賞音樂時得到審美享受。試想如果《紅十字方隊》沒有《相逢是首歌》、《便衣警察》沒有《少年壯志不言愁》,這些作品不會那么流光溢彩,我們也不會有那么多的感動。沒有音樂的影視是不可想象的。感謝那些優(yōu)美的旋律讓珍貴的影像在我們的記憶中永遠閃亮。

貝多芬說過:“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作為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們忙亂的生活多一份和諧,顛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煩躁的心情多一份寧靜。所以說:“哪里有人類的足跡,哪里就有音樂?!彼砸魳吩谟耙曋械倪\用,不僅能達到影片所需要營造的氛圍,還能消除人們長時間的視覺緊張所帶來的疲勞??傊怯邪倮鵁o一害。影視音樂是影視藝術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對于鑒賞影視藝術有著重要的作用。影視藝術音樂語言在敘事過程中,一般根據(jù)劇情和畫面語言長度采取分節(jié)、分段的敘事法則。影視藝術音樂語言在影視藝術敘事過程中為表達感情服務,其美感層次有立意美、渲染美、過渡美、真實美、沖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音樂是記憶之門,它凝結著影片中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豐子愷說:“作為時間藝術的音樂比作為空間藝術的繪畫更為神秘。”這種神秘使它包容了豐富的內涵,具有直指人心的力量。面對人類復雜的情感,再出色的臺詞也顯得蒼白無力,惟有沉默是明智的選擇。若輔之以婉轉低回的音樂,這個片段定會成為影片中最撩動心弦的篇章。

三、《影視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目的和方法

《影視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目的:通過對影視音樂的歷史、發(fā)展狀況及音樂的制作過程、制作技術等的介紹,讓學生了解音樂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特性、與音畫的關系以及音樂與影視不可分割的關系,從而使學生更喜歡音樂及影視藝術;學會鑒賞影視音樂,培養(yǎng)學生的美學素養(yǎng)中欣賞美、評價美的素質。因此,《影視音樂欣賞》課程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

優(yōu)秀的電影、電視主題歌和插曲,往往是畫面的補充或深化,能更深地揭示影片的主題思想,刻畫人物的內心情感,因而要結合影視的情節(jié)、人物性格來欣賞影視音樂。影視音樂大多具有地方色彩與時代特點,這也是欣賞時應當細細品味的。

在《影視音樂欣賞》的教學過程中,首先要選擇優(yōu)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影視作品,通過聽、看、唱、創(chuàng)影片中的主題歌曲等方法,讓學生了解多彩的熒屏世界以及影視音樂的多種存在方式,感受主題音樂在影視中的作用。還可以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能 力、創(chuàng)作能力及對音樂風格的把握能力。同時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和視覺影像相結合所產生的美感和魅力,進一步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影視音樂欣賞》的教學中,為了突出音樂在影片中的作用,老師在新課開始時,首先選一段學生很熟悉的、只有演員表演而無對白的電影片段,如卓別林的喜劇或動畫片《貓和老鼠》,先去掉背景音樂給學生欣賞,再欣賞帶背景音樂的影片,讓學生進行對比、探究音樂在其中的作用,使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音樂在電影中的重要作用。

四、《影視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優(yōu)勢

1、影視音樂審美的普遍性、通俗性與教育性

作為“聲畫合一”的藝術,影視藝術比起其他的藝術樣式對受眾有更加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聽覺沖擊,帶給觀眾無法拒絕的視覺奇觀和聽覺享受。一方面,通過高科技的拍攝手法,使觀眾能更加容易地從影視藝術作品的畫面和表現(xiàn)手法上獲得愉悅享受。另一方面,影視藝術在聽覺上也能給觀眾愉悅的審美享受。悠揚的音樂旋律,精彩的人物語言都能給人以娛樂享受。20世紀80年代末,從影視作品傳播媒介逐漸普及開始,反映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生活、弘揚時代精神的“主旋律”的影視作品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這些作品在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的同時,以深刻的內涵喚起觀眾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和自身處境問題進行深入地思考,并予以啟發(fā),深受觀眾的好評。它們的主題音樂或優(yōu)美抒情、婉轉纏綿、意境悠遠,或粗獷渾厚、鏗鏘有力、朗朗上口,歌詞委婉含蓄或通俗明了,被觀眾廣為傳唱。究其原因就在于這些作品與生俱來地具備了豐富深刻極具教育啟發(fā)性的內涵,其主題音樂更是劇情內容的高度概括與升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人的心靈被感動、情感被調動、情緒被感染,使影視作品更加光彩奪目、熠熠生輝。大多數(shù)的影視主題音樂都是展現(xiàn)本劇主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生動形象地塑造出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個性,同時它也能讓觀眾在欣賞歌曲的同時聯(lián)想到劇情的內容。一曲《我的祖國》把人們帶入戰(zhàn)火紛飛的上甘嶺;一曲《英雄贊歌》讓人們永遠記住英雄王成;《讓我們蕩起雙槳》使人們想起祖國的花朵;《人說山西好風光》使人們記起了咱們村里的年輕人。因此,影視藝術中的教育性完全不依靠理性的說教,而是憑借媒介的強烈感染、觀眾情感的自覺介入在強烈的心靈震撼中達到審美的理解和領悟,從而與藝術作品的深刻宗旨和高尚內涵在精神上達到統(tǒng)一。許多優(yōu)秀的影視音樂作品具有普遍性、通俗性大眾傳媒的基礎,更能引導學生在了解作品的基礎上激發(fā)興趣、開闊視野、增加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

由此看來,不管是影視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還是作為欣賞者的觀眾,都不約而同地形成了一個共同的審美心理,無形之中把教育性看做影視美的重要因素。

2、為學生營造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空間,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個性

在新世紀,知識成為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成為日常工作的主要基調,把素質教育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反思與創(chuàng)造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網絡是一個優(yōu)秀的教育遞送媒介和教育信息貯存媒介,在提供創(chuàng)新環(huán)境與創(chuàng)造性學習條件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第5篇

【關鍵詞】高校素質教育 古典戲曲名著教學 綜合素質培養(yǎng) 大學生

一、總結戲曲美學特征,有效提高學生審美

不同的藝術具有不同的美學特征,我國的古典戲曲所展現(xiàn)出來的審美特征凝結了中華民族在長期的藝術探索中逐漸形成的美學思想,它深深影響著中國人的審美觀、價值觀及人生觀,并體現(xiàn)在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都能從古典戲曲名著的解讀中有所收獲,不管是文學、美術、建筑、設計、聲樂,還是物理、體育、政治、經濟,都能在我國的古典戲曲中找到投影。這是因為古典戲曲集詞、曲、造型、舞蹈、武術等多種藝術元素于一身, 在表演上兼?zhèn)涑?、念、做、打等多種表現(xiàn)方式,從而造就了其多角度的美感與多層次的藝術享受。比如對比中外戲曲經典名著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的古典戲曲作品中往往有悲喜交織的美學特征,體現(xiàn)了一種“樂而不,哀而不傷”的中和之美,與西方的一悲到底或一喜到底是截然不同的風格,進而引申到“天人合一”的文化哲學理念。這是一個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民族審美感悟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與綜合的理性思辨能力。

所以,我們要善于運用古典戲曲的美育功能,在古典戲曲的名著教學中帶領學生領略其中妝容服飾的造型美,戲曲唱腔的聲韻美、劇本臺臺詞的文學美、科范動作的程式美、人物形象的精神美、長袖善舞的韻律美,等等,這種奇妙的藝術感受是在單獨欣賞其它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時都無法感受到的 。并在對詞曲美的欣賞與感悟中,引導學生運用這種美學思想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從而在各自的領域去闡釋古典戲曲之美,將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

二、發(fā)掘戲曲文化內涵,促進健全學生人格

自誕生至今,中國古典戲曲名作迭現(xiàn),這些作品將這世間的悲歡離合、人情冷暖都呈現(xiàn)于小小的一方舞臺之上,帶給觀眾視聽享受的同時引發(fā)他們對于人生的思考。所謂“人生如戲”,你方唱罷我上臺,戲曲舞臺上演述的一幕幕離合悲歡看似只留存于有限的時空中,但卻蘊涵豐富的民生問題和世情百態(tài),可以說是教學生如何處理人際關系、樹立正確的倫理道德觀的鮮活教材。比如《西廂記》、《桃花扇》中對愛情和自由的誓死追求;《竇娥冤》、《趙氏孤兒》中與黑暗社會的不屈斗爭; 《雙烈記》、 《精忠記》中的愛國思想……從戲曲人物的命運看人間百態(tài),這不僅使當代大學生在娛樂之余獲得精神的滌蕩與洗禮,也有利于他們建立起愛祖國、愛人民、堅持自由、守護愛情的高尚情操。

中國古典戲曲重視情與理的統(tǒng)一,強調了以民為本、懲惡揚善等文化理念,其故事情節(jié)中所蘊含的哲理和情感是構建大學生道德規(guī)范、健全其人格的文化藝術典范。所以,不管是從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出發(fā),還是立足于“實施素質教育、 教會學生做人”的教育目標,高校都應該對古典戲曲名著教學引起重視,充分挖掘古典戲曲蘊涵的人文精神,充分發(fā)揮其人文教育功能,在潛移默化中開啟學生心智,提升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以及辨別善惡美丑的能力,促進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三、增強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全面發(fā)展學生能力

要想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學生能力,古典戲曲名著的教學就不可只停留在理論和鑒賞階段,還在了解了其審美特征的基礎上,為學生們營造一種寬松創(chuàng)新的實踐氛圍,讓他們在此氛圍中自由地施展才華、發(fā)展能力。通過組織學生研讀古典戲曲名著、觀摩古典戲曲影像資料等,學生們主要能夠感受到古典戲曲的服飾美、音樂美和動作美,體悟到故事中蘊含的道理,但是要將這些抽象的東西實際運用到生活中,發(fā)展成為一種能力和素質,就需要實踐活動的幫助。 教師主要可以采用朗誦、改編、原創(chuàng)、表演等方式來訓練學生的理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并鼓勵學生組建各種興趣小組,將古典戲曲中所包含的單個藝術元素拎出來進行探討學習,還可以定期舉辦各自性質的匯報演出和文藝比賽,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發(fā)展學生的多項能力。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來反映自己的生活、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有利于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播。更重要的是,在與他人探討合作的過程中,他們學會了與人溝通的技巧,培養(yǎng)了團隊精神,為以后更好地適應社會準備了條件。

四、結語

在高校中進行古典戲曲名著教學,不僅能使學生通過了解我國古典戲曲發(fā)展軌跡與戲 曲文學的代表作參悟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美學思想和哲學理論,還能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起多元化的興趣和能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所以高校要充分發(fā)揮古典戲曲的育人功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欣美、傳播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成為時代和社會需要的全面發(fā)展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新梅,從戲曲藝術進入高校談大學生的藝術素質培養(yǎng)[J].中國戲劇,2004(4)

第6篇

關鍵詞:音樂;高等院校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14-0100-01

開設音樂欣賞課是為了對大學生進行良好素質訓練,反言之,這種訓練應該是以音樂欣賞為基礎的,所以說在進行創(chuàng)作或演奏(唱)之前,有必要經過大量的音樂欣賞,以此為前提,音樂家創(chuàng)作或演奏(唱)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供聽眾欣賞,并以此作為歸宿。因此,在高等院校中,音樂欣賞無論對于創(chuàng)作者,演繹著還是聽眾,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一、音樂欣賞的定義理解及其三個層面的分析

音樂欣賞,顧名思義就是欣賞音樂。“是欣賞者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聆聽,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滿足的活動。”然而,音樂欣賞又不僅僅是作為音樂實踐活動中的接受環(huán)節(jié)存在,同時它也作為反饋信息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音樂創(chuàng)作和表演產生積極的影響。在中央音樂學院張前、王次著的《音樂美學基礎》一書中,將音樂欣賞分為以下幾種不同方式:純音樂式、綜合體驗式、側重作品式、刺激式和背景式。他們還指出這幾種欣賞方式并非獨立的,而是在欣賞過程中突出某一方式,也就是以某種方式為主,兼與其他方式結合,相互滲透,互為補充的。

在當前專業(yè)音樂教育領域出現(xiàn)了一個奇怪的現(xiàn)象:許多專業(yè)人才講起曲式頭頭是道,聽一個作品能馬上反映出曲式結構,甚至準確無誤,而當問其對這首曲子有何感覺時,答案卻是令人吃驚的:“沒什么感覺!”之所以出現(xiàn)以上這種現(xiàn)象,多半是對音樂欣賞的認識上出了問題。針對這種現(xiàn)象,基于對張前、王次對音樂欣賞的解釋,我認為可以把音樂欣賞劃分為三個層面,即:感性欣賞、理性欣賞、感性欣賞與理性欣賞的有機結合。

所謂感性欣賞,就是對音樂進行感官上的欣賞,說白了就是感受音樂。是一種無須任何技術性的純感官的體驗。在我們周圍有許多音樂愛好者,對音樂的感覺甚至浩宇專業(yè)音樂人士,必須說明的一點是,在此音樂感覺好的評判標準并不是以技術或技能來評判,而是以是否被音樂打動為標準。

然而如果只是處于一種感性欣賞的階段,還不算真正的懂音樂,因此如果缺少了理性欣賞,音樂的諸多奧妙將永遠不會被揭開,曾經有人問科普蘭這樣一個問題,他們的對話是這樣開始的:“音樂能表達嗎?”“能?!薄氨磉_什么?”“不知道?!眱H從這簡短的幾句對話中我么很容易推出科普蘭這一結論:即,音樂具有極大的神秘性。誰要否定它,他就顯得有點愚蠢。因此我們要揭開音樂神秘的面紗,至感性欣賞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欣賞者要具備理性欣賞的能力。理性欣賞也是音樂欣賞的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在此必須說明的一點是,在感性欣賞時,也會存在理性欣賞的參與;同樣在理性欣賞時也會有感性成分在里面,只是在有某個階段突出某種欣賞方式。這種界限并不是很明顯,因此不能絕對化。

而真正能夠達到音樂欣賞完美境界的是感性欣賞與理性欣賞的有機結合。既能被音樂打動,又能對音樂進行深入理解。兩者在音樂欣賞中缺一不可,并且只有將兩者有機結合才會達到理想的音樂欣賞狀態(tài)。而這種狀態(tài)是很難達到的,因為人們在欣賞音樂時,很容易造成兩種欣賞方式的失衡。在理解了音樂欣賞的定義之后,應如何培養(yǎng)音樂欣賞的能力?也就是怎樣才能提高音樂欣賞能力者一問題又擺在我們面前。

二、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

首先,要多聽。這是提高欣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如果只對自己專業(yè)范疇的作品感興趣,或只局限于很小的圈子里,音樂欣賞能力是很難得到提高的。因此應該擴展自己的欣賞范圍。

其次,應對音樂理論知識多一些掌握。這主要是針對音樂愛好者來說,對于從未受過專業(yè)音樂教育的人來說,多了解一些音樂知識是提高音樂欣賞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對音樂進行一定的分析和了解之后,才能真正走進音樂的內部,在這個過程中,音樂欣賞能力也會隨之提高。

第三,應對相關的藝術作品也要進行了解。比如詩歌,繪畫,書法等。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作品本身就是他們在人生每一個階段的精神產物。這會幫助我們了解他們的音樂。也就是說從他們其它藝術創(chuàng)作中會折射出有助于音樂欣賞的某種因素。

三、對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的幾點建議

為了加強大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對音樂欣賞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音樂欣賞》課已列為目前高等音樂院校的教學內容,它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價值觀,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xiàn)欲,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交往意識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會控制情緒,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但目前的音樂藝術院校中很多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程度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從小接受音樂熏陶不夠,對音樂作品的鑒賞機會太少。

針對這一現(xiàn)象,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

第一,《音樂欣賞》課要把音樂基本理論知識作為主線,貫穿整個授課過程。在講授過程中,指導學生認識五線譜,熟悉各類節(jié)奏,用嘴去唱,用手去拍,在學中唱,在唱中學,更好地提高欣賞水平。在欣賞一些名曲時,要讓學生多聽,其次要去模唱一些經典優(yōu)美的旋律,主題片段,以提高學生頭腦中的音樂儲藏量。此外還應該多多關注一下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作曲家的一些相關知識,這樣更利于欣賞者去感悟和體會作品的主旨。

第二,我國的民族音樂凝聚著民族藝術的精華,要讓學生了解這些民族藝術瑰寶,通過學習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學中可以選擇古今的優(yōu)秀曲目,如《流水》、《二泉映月》、《梁?!?、《黃河大合唱》等,介紹一些音樂家的生平事跡和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在藝術氛圍中進行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會極大地收到學生歡迎。

第三,教師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時,在簡介作品后,先由教師自己演奏或演唱,或是邊介紹邊演唱,還可以請學生參與進來,讓更多學生克服害羞、膽怯,投入到音樂中來,由于現(xiàn)場的情感交流,音樂作品給學生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授中國民歌時,根據(jù)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的特點,讓同學們演唱各自民族的民歌,既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表演欲望,還從歌曲的演唱中讓同學更加熱愛家鄉(xiāng)。同時,不同風格的民歌之間也可能在交流中找到契合點相互借鑒,從而更有助于學生去欣賞和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感性欣賞到理性欣賞再到兩者的有機結合,是音樂欣賞逐步提高的過程,中間并沒有十分明確的界限,感性欣賞中孕育著理性欣賞,理性欣賞也應是建立在感性欣賞基礎之上,當兩者有機結合并共同發(fā)生作用時,音樂欣賞的能力便達到了一定的境界。音樂欣賞的高標準就是感性欣賞與理性欣賞的有機結合。如果對音樂僅僅是感性欣賞而不進行理性欣賞,就會失去對音樂精髓的把握,反之則會丟掉音樂的靈魂。用誠摯的心靈去體會和感悟音樂,用充實的大腦去辨別和了解音樂,只有做到這兩點,才能真正達到音樂欣賞的高標準。

當今社會音樂發(fā)展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人們越來越多的接觸到不同形式的音樂,對聽眾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若以一種一成不變的眼光去看待現(xiàn)代如此多元的音樂世界,其結果必然是大失所望。因此隨著音樂多元化的發(fā)展,聽眾的耳朵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積極的去聆聽并接受這個多元的音樂世界。多聽,并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音樂欣賞能力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此文為四川音樂學院院級科研項目《音樂欣賞課對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CY201230

參考文獻:

[1]戴樹根.論以人為本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 第6期.

[2]蔡仲德著.中國音樂美學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3]修海林,羅小平著.音樂美學通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4]金文達著.中國古代音樂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

第7篇

【關鍵詞】大學生 個體價值 綜合素質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0

一、個體價值相關概念研究

1.什么是個體價值

個體價值是價值關系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人是價值關系的主體,自然是價值關系的客體。但是,在社會實踐中,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具體的人在價值關系中的主、客置就不是固定不變的了。人在一定的社會生活中,都具有兩重屬性:一方面是需要的主體,也是價值關系的主體,另一方面,又是需要的客體,也是價值關系的客體。一個人對于他人和社會來說,是需要的主體,有其自身的需要,并在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中,獲得需要的滿足;同時又能以其自身的存在和活動來滿足他人和社會的需要,成為他人和社會需要的客體。就人作為價值主體來說,他的存在和發(fā)展需要從他人和社會那里得到物質和精神的滿足,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向社會的索取。在社會生活中,人的實踐體現(xiàn)出兩種價值:一是對于自身存在和發(fā)展的價值,簡稱人的個體價值,一是對于社會歷史前進和發(fā)展的價值,簡稱人的社會價值。

2.什么是大學生個體價值

大學生的個體價值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大學生個人在社會或在生產、生活中滿足個人需要所做的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其是個人自我發(fā)展及社會對于個人發(fā)展的貢獻;二是指大學生個人的社會價值,個人的社會價值是指個人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為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所做出的貢獻,即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所以,我們將大學生的個體價值分成三個方面。一是個人成長。指的是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包括個人能力的提高,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個人理想和目標的達成與實現(xiàn)。二是社會貢獻,強調超越個人目標和利益要求幫助、推又芪群體的提升,小到一個宿舍、一個班級,大到整個學校、全社會。三是外界評價,指的是身邊的老師、同學、父母對大學生本人的認可程度,以及個人所在周圍群體中的地位、影響力等等。

二、大學生個體價值需求要求的綜合素質是什么

1.思想道德素質

思想道德素質是指大學生在一定的社會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下,通過個體自身的認識和社會實踐,在政治傾向、理想信仰、思想觀念、道德情操等方面養(yǎng)成的較穩(wěn)定的品質,是學生思想道德認識和思想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信念,樹立崇高的理想,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使他們成為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和良好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2.科學文化素質

科學文化素質主要包括全面的科學文化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高雅的人文修養(yǎng)等內容,從而使得學生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科學文化素質是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內容,貫穿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

3.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素質

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業(yè)需要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和創(chuàng)新技法的使用。創(chuàng)新素質是指開展創(chuàng)造性活動所需要的素質。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為學生各種內化素質向創(chuàng)新素質轉化架起了一座橋梁,從而使多種素質相融合,使大學生能夠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并在實踐中得以成功應用。創(chuàng)新教育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三、設計符合學生價值需求設計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體系

1.組織舉辦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

健康的校園文化活動,對提升學生的身心素質,增強合作意識、競爭意識、拼搏意識以及健全人格、完善個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積極引進高雅藝術活動進校園,舉行形式多樣的歌劇、交響樂、京劇等藝術展演活動,將大學生藝術團的專業(yè)化與學生社團的個性化相結合,提升校園文化活動的品位,提高大學生的情趣。二是組織開展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jié)、社團文化藝術節(jié)等校園文化建設系列活動,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品牌。三是積極開展主題鮮明、內容高雅、形式新穎的校園文化活動??梢酝ㄟ^各類主題演講、征文、班級風采展示大賽、宿舍文化節(jié)、比賽等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中,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美學、藝術修養(yǎng)并增強自信心和外顯能力。四是通過開展微視頻征集、辯論賽、主題班會等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之中,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組織創(chuàng)新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能力是當今經濟社會發(fā)展對大學生提出的迫切要求。一是拓展學生視野,啟迪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充分利用專家、校友等校內外豐富的學術資源,開展名師大講堂等活動,為學生提供專業(yè)準確、切合需求的指導。二是鍛煉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創(chuàng)新思維模擬大賽、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營等形式培養(yǎng)學生基礎延伸式和優(yōu)化應用式的創(chuàng)新思維。三是重視競賽,提高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積極舉辦并引導學生參加“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項目等,提升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研發(fā)經驗和科技創(chuàng)新綜合素質。四是加強榜樣引導作用。評選“科技之星”、進行校友訪談等,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積極性。

3.組織多種實踐活動提高大學生的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

一是把社會作為學生接受教育的重要課堂,利用社會實踐直觀性、現(xiàn)實性和實效性的特點,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鞏固和深化專業(yè)文化知識,提高解決社會實踐問題的能力。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寒暑期社會實踐,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運用專業(yè)文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應變能力和為社會服務的精神。二是注重學生基本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開展簡歷制作、面試技巧和求職禮儀的培訓,提高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三是加強學生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創(chuàng)業(yè)知識講座、創(chuàng)業(yè)大賽等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積累經驗。四是幫助學生開拓就業(yè)市場。除了寒暑假社會實踐之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就業(yè)實習基地,依托校友資源、網絡資源、教師資源等為學生拓寬就業(yè)道路。

4.構建資助與心理幫扶平臺,加強學生的身心素質

第8篇

關鍵詞:英語教材;綜合素質;民族元素;多媒體網絡;建議

中圖分類號:H310.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23X(2012)12-0154-03

一、高校重視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一)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要求

英語綜合素質英文為“English comprehensive quality”,高校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旨在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和實際交流應用能力,用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教學內容來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英語專業(yè)素質以及健康的身心。大學生是否具備了英語綜合素質,除了以“聽、說、讀、寫、譯”的能力作為評判標準以外,日常生活和工作交際方面英語運用自如的程度也可以作為評判標準之一,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水平進一步提高,更加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來設置課堂教學內容,課堂中互動的實踐性也相應地增加,在大學生英語綜合素質教育上取得了一定階段性的成果。英語教材的編撰上也不是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注重語法和語義上,更體現(xiàn)出整體性、實用性和內容的豐富性,如《新概念大學英語》、《新視野大學英語》等現(xiàn)在主流的教材都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二)大學階段重視英語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必要性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國經濟貿易對外合作越來越多,我國國際化形式明顯加快,比如奧運會、亞運會、世博會在我國的成功舉辦都體現(xiàn)出英語在我國體育、社會以及學術交流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今后想要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就必須掌握英語這門語言,當然,這里的掌握不是指英語單詞的拼寫、句子的寫作和翻譯,更注重的是交際,即用英語這門語言工具很好地完成意思的表達,這是一種實際運用能力,更是一種英語綜合素質,需要注意的是,在和外賓交流時,英語綜合素質還應包括對國外文化、風俗習慣、社會現(xiàn)象的了解和認識。大學生求職時經常出現(xiàn)這樣一種情況,聘用方錄用英語表達能力好而僅僅通過了英語四級的求職者,卻不傾向于錄用英語通過六級考試卻缺少表達能力的求職者,后者的英文應試水平固然比前者高,但是英語綜合素質卻不如前者。因此,高校的英語素質教育不僅是必要的,而且迫在眉睫。

(三)高校英語教材的發(fā)展歷程

我國高校英語教材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其發(fā)展歷程共分為四代,最早英語教材是在“”以前,有兩本,分別為《理科英語》和《文科英語》,那時大學英語的教學完全以教材為主,分析課文,解讀語法;第二代英語教材產生于改革開放初期,編撰內容和教學模式延續(xù)了初代英語教材的特征,沒有明顯的改進之處。1986年,我國第三代大學英語教材投入使用,是現(xiàn)代英語素質化教育的雛形,教材編撰實現(xiàn)了分級分冊,這是一大突破,全套教材分為六級,每級一冊,不僅有精讀、泛讀、語法、練習,聽力和快速閱讀也獨立編撰成冊,淡化了語法,凸顯大學英語“聽、說、速讀”的能力要求。目前我國各個高校和專職院校普遍使用的教材是第四代英語教材,其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末期,包括《新視野大學英語》、《新時代交互英語》以及新版《大學英語》等知名教材,在教學模式上借助計算機、光盤以及軟件程序融入了網絡多媒體教學,即網絡教材和光盤教材也投入使用,目的就在于推進大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二、大學英語教材編撰現(xiàn)狀以及存在問題

(一)第四代教材編撰現(xiàn)狀

第四代教材最顯著的特點是突破了原有教材模式的瓶頸,不僅僅教師人員教學的“模本”,更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學本”,這一轉變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在教材內容的設置上,也著重體現(xiàn)出綜合英語素質的培養(yǎng),設置了讀寫教材、速讀教材、泛讀教材、聽說教材、綜合教材等多個教材分支,初步實現(xiàn)了英語教學的模塊化、立體化和整體性。第四代教材的另一個推進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引入光盤教材以及網絡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在提升大學生聽、說能力上效果顯著,一般來說,當前高校一星期要為每個班級安排6個課時的英語課(每課時45分鐘),其中2課時為網絡多媒體英語教學。

(二)內容實用性有待改善

當前大學英語教材的編撰中一些內容的實用度不高,即教材編撰具有一定的形式化,究其原因,全國的英語教材可由多家出版社發(fā)行,教材種類和數(shù)量上也明顯比以往英語教材要多,各個出版機構、組織以及個人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將一些高難度、比較偏的內容加進去,如課后閱讀中有一些文章過于難以理解,語法上也難以分析,只有一些專業(yè)從事英語研究的人員才能解析,不適用于高校英語教學;聽說教材的章節(jié)眾多,每章還分A和B兩小節(jié),有的章節(jié)內容上相似,顯得只是為了填充版面才將其編入教材之中。當前英語教材的商業(yè)化氣息較重,封面精美,追求以外表促進銷量,有些內容卻顯平庸,還有一些內容不適合高校英語教學。實用性雖然較第一、第二代教材已經有明顯的提升,但是還是稍顯不足,形式化也使得頁面資源的極大浪費。另外,第四代英語教材與大學專業(yè)學科的關聯(lián)度不高也是其內容實用性的弊端,大學生學習英語是學以致用的,在走向職場平臺時,一些大學生僅僅會簡單的交流,對于自己要從事專業(yè)的英語卻顯得陌生,這不利于大學生職場長期的發(fā)展,英語編撰上為了適應各個學科不同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加入一些商業(yè)、醫(yī)學、管理以及計算機等方面實用性內容,對于大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高也有諸多益處。

(三)內容上過于偏向西方化

語言是一門與文化密切相關的語言藝術,學習英語的另一個任務就是通過教材英語的敘述,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特征以及風俗習慣,擴大大學生的語言視野,我國英語教育多年來一直強調了解西方的文化思想和內涵,但是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方面,即語言的交流是雙方面的,我們在同外賓進行語言交流時,同樣需要將中國的文化以及民族風俗用英語表達給對方,一些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和職場時,常常會出現(xiàn),當外賓問及中國文化時,他們卻無法用英語表達出來。高校的英語教材極少涉及中國的文化藝術和風俗習慣,這一內容上的忽略是導致中國文化藝術少于被外賓了解的主要原因。大學生是將來我國對外交流的主力軍,有必要承擔起將中國文化用英語介紹出去,讓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因此,高校英語教學編撰中,中國元素的疏漏是一大弊端。

(四)教材編撰沒有適合各個英語基礎和層次的學生

我國高校的辦學層次、學術層次、隸屬關系以及辦學體制是有差別的,分為重點院校(主要由211與985工程院校構成)、普通院校以及高職(??疲┰盒?。這些院校接收學生的質量不一,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差別較大。接受者的興趣和能力是影響其對同一種事物接受結果好壞的主要因素。我國高校英語教材的編撰沒有實現(xiàn)針對性,同一種或是統(tǒng)一層次的教材難以適合各類高校的大學生,就現(xiàn)今廣為運用的《新概念大學英語》教材來說,其難易程度適中,但是在國家重點高校以及地方高職(??疲┰盒J谡n的效果反差較大,一本重點高校大學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以及刻苦程度都明顯高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他們普遍認為《新概念大學英語》教材易于學習,學起來顯得輕松,學習效果好,甚至滿足不了他們對英語教材的要求,重點高校的一部分大學生在閑暇時間選擇自修更難的英語教材;而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新概念大學英語》學起來顯得吃力,他們表示,由于在高中疏于英語學習,大學教科書中的好多單詞都還不認識,語法結構還不清楚,文章理解困難,“學不懂、學不會”的情況普遍,長此以往,這不僅導致了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下降,經常曠英語課,還使得教師的教學進度大打折扣??梢钥闯?,統(tǒng)一的英語教材難以實現(xiàn)廣泛性的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三、關于大學英語教材

改進和完善的相關建議針對當前大學英語教材編撰在促進和實現(xiàn)英語綜合素質教育方面存在的弊端,筆者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一)英語教材編撰要重視和引入中國文化

在大學英語教材中安排一定比例的中國文化風俗的相關內容的編排是首先要進行的,教材內容的完善,是在英語綜合素質教育中補足中國元素缺失的根本,現(xiàn)有的大學教材章節(jié)的最后,通常都會舉出幾個英語小故事或是名人名言,旨在讓學生們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按照這個方法,同樣增加一些中國古詩詞的英文翻譯賞析或是在每個章節(jié)中安排一個中國四大名著中的小故事,其新穎程度可以引起大學生極大的賞析興趣,大學生在見到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s的字樣時起碼能知道是《三國演義》,聽人介紹起Terra Cotta能知道內容與兵馬俑相關,有利于日后中國民族文化的傳播。為了使學生學習英語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材中國文化風俗內容的設置上,可以重點編入一些與西方風俗既有聯(lián)系又存在對比的內容,易于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和脈絡,完善英語素質教育的漏洞。

(二)教材編撰要分層次

針對不同類型和層次高校大學生生源質量、英語基礎以及學習能力的差別,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我國專業(yè)課教材的編撰方法,即對于高職院校,英語教材在內容編撰上需要偏重于英語基礎知識,生詞詞匯比例要適當減少;對于“211、985工程”院校以及相關院校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教材內容設置上需要講求一定的深度和寓意,在大學生翻譯語句的同時重視培養(yǎng)理解文章寓意的能力,也就是所謂的“讀懂文章”。國內主流權威的大學英語教材是由教育部、各重點高校的英語研究人員和知名教師組成的專家組共同編撰的,在內容層次和難易程度上難以把握,所以,筆者建議在教材發(fā)行之前,在各層次區(qū)域高校范圍內做試點工作,以便最終編撰出普遍適合各層次大學生的多種英語教材,提高英語教學水平。

(三)重視多媒體網絡教材的編撰

以教學光盤、軟件以及網絡資源為代表的英語多媒體教材是當代實現(xiàn)英語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大學生的聽力訓練、表達訓練以及師生互動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具有形象化、可視化、趣味性等特點,對于大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可謂“百利而無一害”,高校的英語教材編撰已經打破了傳統(tǒng)的書面英語教材的編寫和排版的格局,多媒體教材正在迅速崛起,英語多媒體教材在內容上的創(chuàng)新潛力遠遠大于書面教材,相關政府部門和教育部門在組織編撰時,在保持創(chuàng)新型的同時,需要給予一定的規(guī)范和約束,這樣才能有效保證教材內容的一致性。

(四)大學英語教材編撰要重視“養(yǎng)心”

大學生無論是在社會認知還是對事物的判斷上都初具成熟的性質,但是,大學生的可塑性也是很強的,易于受事物和現(xiàn)象的誘惑。綜合素質的教育不僅僅限于學術水平,還包括思想品德、身心健康以及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大學是人格健全的重要時期,英語教材編撰的內容設置上要強調“養(yǎng)心”,編入一些陽光學習、健康交友以及未來擇業(yè)等方面的內容,嚴禁負面和不健康的信息,幫助大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提高心理素質,培養(yǎng)健康的身心。

[參考文獻][1]于博瀛.整合框架下的大學英語教材發(fā)展路向探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0,(6):78-80.

[2]Hutchinson,T&Torres,E.1994,textbook as agent of change. ELT Journal,48(4).

[3]李良佑.中國英語教學史[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8:572.

[4]許朝陽.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中國文化的構想[J].河北學刊.2009,29(1):233-236.

[5]張家進.編寫和出版大學英語教材應把握的四個特色[J].編輯之友.2011, (5):90-91.

[6]張愛琳.跨文化交際[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

[7]黃冠.論交際教學法與口語能力[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191-193.

How the Compiling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xtbooks Becomes More

Suitable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English Quality

QI He-ping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Gansu, China)

91亚洲精品亚洲国产|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18| 亚洲中文字幕熟女丝袜久久| 精品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欧美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富婆又大又白又丰满又紧又硬 | 色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丝袜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精品| 91国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一级日韩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七区| 国产传媒高清视频在线|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a| 免费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中文字人妻熟女小妇| 玩弄人妻少妇一区二区桃花|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麻豆专区| 中文字幕av诱惑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国产午夜福利|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熟女| 老司机激情五月天在线不卡| 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播放|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综合精品| 欧美三级大黄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福利一级久久| 大尺度激情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成在线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 人妻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69精品一区二区蜜桃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视频在线| 91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九九九热视频免费观看| 一区二区福利在线视频| 色综合久久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免费成人激情视频| 国产又粗又猛又长又黄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三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