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1-29 15:35:5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經濟學的效用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經濟學課程;應用人才;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馬莉,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廣西南寧530007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11)07-0171-04
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共同宗旨和基本特征是培養(yǎng)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作為財經類高等職業(yè)院校,經濟學課程是經濟、金融、管理類學科的核心課程,是學生學習相關專業(yè)課的基礎,教師教學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但是,經濟學課程理論性強、概念抽象、經濟關系復雜,使得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理解,目前在實際的教學中效果不理想,更無法將應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貫穿與實際教學中。因此,我們要以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經濟學原理課程的特點及培養(yǎng)目標為切入點,從經濟學課程在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課程體系中的定位人手,進一步了解經濟學課程特征,確立經濟學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分析經濟學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在應用人才培養(yǎng)教育中提高經濟學課程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高等職業(yè)院校經濟學課程的主要特點
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經濟學課程是經濟管理學科所有專業(yè)的基礎課,在教學計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經濟學原理課程具有一系列特點,主要體現在實踐性、應用性、時代性等三個方面:
(一)實踐性。經濟學原理課程雖然繼承了西方經濟學原有的理論體系和分析框架,但它卻表現出一定的獨特性,這種獨特性最明顯的方面就是其實踐性――緊密聯系中國改革的經濟社會實踐。在高職高專層次,在經濟學課程建設方面突出表現為經濟學理論與中國改革實踐的有機結合。
(二)應用性。經濟學原理作為經濟管理學科所有專業(yè)的基礎課程,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聯接了公共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的學習。公共基礎課的特點是側重于一般性的理論,而專業(yè)課的最大特點則在于學生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其應用性顯而易見。作為專業(yè)基礎課的經濟學原理課程,一方面要求承載著相當部分的理論性,另一方面又要求具有較大的應用性,為下一階段應用性較強的專業(yè)課學習作好準備。
(三)時代性。近年來,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實踐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西方經濟學理論也在不斷的演化和創(chuàng)新。與之相應,中國等經濟轉型國家的經濟社會變化則更為劇烈,也向傳統(tǒng)的經濟學理論提出了諸多挑戰(zhàn)。這些都內在地要求經濟學理論的教學工作能夠體現出一種時代性。高職高專應用性的教學特點,內在規(guī)定了經濟學理論的教學必須更加緊密聯系世界經濟,特別是中國經濟的實踐,發(fā)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形成新理論,最終體現出一種鮮明的時代性。
二、高等職業(yè)院校經濟學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定位
高職院校如何定位是經濟學課程設置的關鍵,《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yè)教育是以培養(yǎng)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yǎng)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yǎng)方案。因此,筆者認為,經濟學課程最重要的功能應定位于服從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這一根本目標,并圍繞這一目標來組織教學的各項工作。從課程體系設置看,在高職高專教育的過程中,學生是否在大學打下扎實的理論功底,關鍵取決于前兩年的學習和積累。具體說來,把應用人才培養(yǎng)目標落實到位的課程體系設置應充分把基礎課程的學科導向與專業(yè)課程的就業(yè)導向結合起來,把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建立在扎實的理論基礎上,使得對現實問題的解決變得更加嚴謹和科學。從經濟學基礎課程的角度來講,經濟學在高職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經濟學是教育部審定的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這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拓展學生知識范圍,掌握一般性基礎的分析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經濟問題的興趣為目的,因此,該課程的教學目標不僅是要求學生掌握重點的經濟學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以經濟學分析方法的運用為重點,在教學中更為強調授課知識的應用性和直觀性的特點。
(二)經濟學是高職學生學習掌握經濟分析方法的主要課程。學習經濟學的另一個重要意義在于它可以為學生處理實際問題提供方法論。經濟學以實證分析方法為主,規(guī)范分析方法為輔,并在整個學科體系上采用了均衡分析方法、邊際分析方法、靜態(tài)、比較靜態(tài)和動態(tài)分析方法等多種實證分析方法。學生通過對這些分析方法的學習,可以提高其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經濟學是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學生的基礎課程。經濟學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它既來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它的理論可以分析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些實際問題,在課程的講授過程中,注重強調課程的實踐性,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高職院校是培養(yǎng)應用性和綜合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要求各專業(yè)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經濟學基礎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只有掌握了扎實的理論基礎,掌握了一定的分析工具,才能適應社會進步與經濟發(fā)展的需求,滿足社會對更高層次人才的需求與需要。
綜合上述分析,經濟學原理作為經濟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和專業(yè)基礎課,其最重要的功能毫無疑問應定位于服從培養(yǎng)應用人才的目標,以便為后期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三、高職院校經濟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學課程的知識點繁多復雜,致使學生難以掌握。西方經濟學屬于理論經濟學的范疇,揭示了現代化大生產條件下各種經濟活動的規(guī)律,是探討人類社會如何經濟地利用自然和社會資源以達到某種目的或滿足某種欲望的科學,是研究人類個體和集體在生產、消費、交換等社會活動中的理以及他們在這些活動中的相互關系。主要包括微觀部分的消費者行為、生產者行為、市場結構、一般均衡、福利經濟學、市場失靈和政府作用理論等;還包括宏觀部分的總產出的決定、經濟周期、長期經濟增長、失業(yè)、通貨膨脹、國際經濟、宏觀經濟政策等。課程內容比較多,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比較強,學生在學習中如果不注重提前預習、上課總結、課后復習查閱資料,不注重前后理論貫穿理解,那么就會拉下越來越多的內容,以至于不懂的內容增多,失去了進一步學習的信心。高職院校教學一個重要的指導思想是“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中心,突出應用性和針對性”,它以應用為目標,以“必
需、夠用”為度。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是高職教育的一大難點。
(二)經濟學課程思維和方法訓練較少,造成學生應用能力欠缺。經濟學基礎課程既是有特定研究對象的理論課程,也是一門方法論課程。著名經濟方法論專家萊昂內爾?羅賓斯把經濟學的研究內容劃分為兩個層次,即對象層次和方法論層次。在他看來,“只要達到某一目的需要借助稀缺手段,這種行為便是經濟學家關注的對象”。
由于教學時間的緊迫以及學生接受能力的差異,大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取傳統(tǒng)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方法,缺乏與學生的溝通和互動。有些知識點即便采取案例教學法,在實施該教學法時也存在方式陳舊、案例陳舊以及與中國本土經濟、當前熱點不夠貼近等問題。由于缺乏有針對性的典型案例,使得學生對生產理論、成本理論等微觀的基礎理論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經濟學真正的精髓在于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思維過程。任何現有的經濟學理論都是在特定的時空條件下成立的,教師如果只是向學生講解傳授西方經濟學各個章節(jié)的知識,不交論或模型曲來龍去脈,學生往往無法真正理解經濟理論的形成思路,以至于覺得經濟學難學又難懂。長此以往,教師對作為一種方法論的經濟學講解不足,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著重培養(yǎng)經濟思維的習慣,不是在運用中把握經濟學知識點,而是在老師描述后去強行記憶知識點,以至于造成應用能力差的后果。
(三)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不當,嚴重影響教學效果
1.教師對課程的理解不到位,教學效果不佳。目前,高職高專院校經濟學教學最常采用的方式是課堂講授式,教師按部就班地講授概念與數學模型,面對艱深的概念和數學公式,學生從頭到尾記筆記,沒有認真的去思考,去體會。教師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講解,沒有將課程的講解和高職高專教育所倡導的以培養(yǎng)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結合起來。造成教師授課針對性不強,學生學習時感到很茫然,認為經濟學空洞乏味,實際教學效果不顯著的局面。
2.教師對教材的選用不恰當,教學質量不高。目前,經濟學教材上大多是以外國經濟現象為研究對象的理論,根據中國的經濟發(fā)展、改革中出現的現實問題為研究對象的理論較少,無助于了解并解決中國現實經濟發(fā)展和改革中的問題。面對教材中深奧的理論和不現實的圖像和專業(yè)術語,剛剛脫離應試教育的大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和社會觀察力,對經濟問題獨立思考不足,甚至不具備最基本的經濟思維。因此,要讓其真正理解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或實質問題,就顯得尤為困難更不要說是運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進行學習了。
四、完善應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經濟學課程教學的建議
高等職業(yè)教育是以培養(yǎng)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具備綜合職業(yè)能力和高等技術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提高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效率,關鍵要使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服從于應用高職高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和人才成長的內在規(guī)律,因此,為進一步完善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提出如下建議。
(一)在經濟學課程教學目標上,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擇優(yōu)選擇教學內容。教育部明確提出高職教育改革的方向要以就業(yè)為導向,以“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培養(yǎng)目標,即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有所淡化,實踐能力、特別是畢業(yè)后從事某一職業(yè)的能力得到加強和實現。因此,高職高專教育在教學內容上要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擇優(yōu)選擇教學內容。鑒于高職高專學生的數學理論基礎相對薄弱,與本科院校在經濟學教學的設置目標、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教學的重點上的不同,高職高專經濟學課程更應突出經濟理論的適用與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不必過于艱深,應根據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有選擇性的進行教學,具體就微觀經濟學來說,應主要介紹價格論、效用論、生產論、成本論、市場論等。就宏觀經濟學來說,著重介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讓學生能了解國家宏觀經濟決策的依據和對整體宏觀經濟環(huán)境有所認識。同時教學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要注重訓練學生的經濟學思維,逐步形成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問題的思維和習慣,在“學會”的過程中逐步實現“會學”。
(二)在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上,不斷完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綜合效果。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方法是否恰當,是能否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高職高專學生通常理論基礎知識不是太牢固,學生對理論學習的興趣不濃。因此,必須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力爭要做到課內老師授課為主與激發(fā)學生課外自主性學習相結合。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諸如案例教學法、實驗教學法、討論教學法和多媒體技術教學等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合知識和經驗。通過讓高職高專學生到實際生活、企業(yè)中調查的方法,到社會去進行現場教學,解決實踐應用問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高職生較好地理解理論和掌握技能的雙重效果。以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為例,每年學校都有一個月的綜合實習月教學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對于大一、大二著重在于打好專業(yè)基礎的學生而言,老師可以結合所學專業(yè),布置一些和經濟學課程相關的社會調查項目,讓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去實地進行調研采集數據,寫出調查報告,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實際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知識發(fā)現與數據挖掘的理論基礎
(一)知識發(fā)現的研究綜述
知識發(fā)現(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s,KDD)一詞最早出現在1989年8月美國底特律召開的第11屆國際聯合人工智能學術會議上[1]。1996年,知識發(fā)現被Fayyad U,Piatetsky,Shapiro G和Smyth P定義為:知識發(fā)現是從數據集中識別出有效的、新穎的、潛在有用的,以及最終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過程[2]。對KDD的研究主要包括從數據庫的角度進行研究以強調知識發(fā)現的效率,從機器學習的角度進行研究以強調知識發(fā)現的有效性,從統(tǒng)計分析的角度進行研究以強調知識發(fā)現的正確性,從微觀經濟學的角度進行研究以強調知識發(fā)現的最大效用。KDD過程是多個步驟交互螺旋式上升的學習和總結過程[3],基本流程包括:
(1)限定學習領域,儲備預先知識、確定學習目標;
(2)聚焦目標數據集,選擇一個數據集或在多數據集的子集上聚焦;
(3)數據預處理,數據降噪或數據清洗;
(4)數據轉換;
(5)確定數據挖掘功能法則;
(6)獲得知識信息、運用知識成果并重新選定學習目標。
在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單單依靠顯性知識已經不足以支撐整個思維求異和技術創(chuàng)新的全流程。隨著數據量的爆炸式增長,傳統(tǒng)數據庫的檢索查詢已不能滿足信息社會的深層次需求,再加上傳統(tǒng)分析手段的落后,大量數據來不及整理、分析或利用就已“時過境遷”成為無效信息,而且被長期積壓在數據庫中浪費存儲資源。為了及時消解數據產生和數據理解之間的矛盾,還必須定期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使得大量被隱藏的、有價值的信息得到有效利用。
(二)數據挖掘的理論探索
數據挖掘(Data Mining)是指使用算法來抽取信息和模式,通常是知識發(fā)現過程的一個重要步驟。數據挖掘融合了機器學習、模式識別、數據庫技術、統(tǒng)計學理論、人工智能及信息管理系統(tǒng)等多門學科的最新成果。應用數據挖掘技術從大型數據庫中發(fā)現隱藏在其中的規(guī)律和有用信息,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事實型數據和研究模式。
根據KDD的目標任務,數據挖掘任務可分為:分類或預測模型發(fā)現、數據總結與聚類發(fā)現、關聯規(guī)則發(fā)現、序列模式發(fā)現、相似模式發(fā)現、混沌模式發(fā)現、依賴關系或依賴模型發(fā)現、異常和趨勢發(fā)現等。而所要挖掘的對象則可以分為:關系數據庫、面向對象數據庫、空間數據庫、時態(tài)數據庫、文本數據源、多媒體數據庫、異質數據庫、遺產數據庫以及web等對象的挖掘。從方法論講,其挖掘方法一般分為:聚類分析、探索性分析、機器、統(tǒng)計、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遺傳算法(Genetic Algorithm)、數據庫、近似推理和不確定性推理、基于證據理論和元模式、現代數學分析、粗糙集(Rough Set)、集成方法等方法[4]。
(三)小結
綜上,知識發(fā)現用于從大量數據中抽取規(guī)律信息,發(fā)現非預期或潛在的價值量,而數據挖掘作為知識發(fā)現的重要一環(huán)是與實踐應用緊密相連的,兩者不僅僅是對數據的簡單檢索調用,而是從數據集合中自動提取出隱含在數據中的關系和模式,進而對未來可能發(fā)生的行為進行預測,為決策者提供有力支持。
二、高校成績管理與學科建設
成績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對所學知識理解掌握情況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原始記錄,對學校的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措施評價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5]。成績管理是高校教學管理中的最為基礎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
通過學生的實際量化考核分數來進行統(tǒng)計、查閱和分析的綜合性數據處理過程。該過程的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務管理的實際質量和教學工作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特別是在網絡化和信息化的新形勢下,該項工作被素質教育賦予更加深遠的現實意義。本文所指學科成績不僅限于學生的筆試成績,還包括了學生參加各種校內外實習和培訓,以及其他形式素質教育的量化數據。
(一)高校成績管理所面臨的新形勢
從宏觀上講,隨著國家高等教育普及工作的不斷推進,以及教育戰(zhàn)線“以人為本”理念的逐步深入,高校教務在成績管理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所面臨的任務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繁重。
首先,院校擴建和學生擴招為學科成績管理模塊在數據容量上增加了壓力。近幾年,隨著一些高校教學資源的整合和擴充,許多高校設立了新校區(qū)、設置了新專業(yè),反映在學生成績管理上則是成績數據的時空容量同時增長。每多出一個學生,從學籍材料到各年度學科數據再到圖形化成績資料都會相應增加,教師教務管理系統(tǒng)所要處理的信息量也會相應增加,這首先在量上增加了數據壓力。
同時,素質教育為學科成績管理如何更好地服務教師施教和學生學習提出了新的課題。素質教育是我國長期以來所推行的一項基本國策。學科成績是高校學生在校的唯一量化評價指標,如何通過這些數據來及時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心理需求、反映出教師隊伍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進度,已經成為教務管理系統(tǒng)化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經濟化;實用化;學校建筑;建筑設計;探討
學校是學生學習知識文化的重要場所,是學校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在現代化社會中,學校建筑的設計也需要充分體現出其文化特色與功能?,F階段,我國教育事業(yè)正在不斷的發(fā)展,人們在創(chuàng)辦學校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到其物質文化,更需要全方位的體現出其學校文化。學校建筑是學校文化中物質文化的重要體現,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對學校建筑設計進行深入探討,使學校建筑達到經濟化與實用化的目的。
一、基于經濟實用化的學校建筑環(huán)境設計
1、學校綜合樓的經濟實用性設計
在學校建筑中,綜合樓是集停車、辦公、活動等多種使用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在對其設計過程中,設計者首先需要考慮到建筑用地或占地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可以將其設計成“一”字,辦公區(qū)域設置在內走廊的兩邊,這樣做不僅可以節(jié)約占地面積,將各個建筑緊密聯系起來,還能夠留出多余的地方搞綠化帶,達到美觀的效果;在該綜合樓當中,為了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擁擠等狀況,設計者可以設置兩部樓梯以及一部電梯;門廳是學校綜合樓建筑的中心,是疏散人群的重要場所,因此在對其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其高度設置略高,并且為了避免過于嚴肅,設計者可將旁邊的樓梯設計為弧形,這樣可以使樓梯變得生動起來;在對綜合樓內部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需要了解甲方的需求,然后根據使用要求來對其進行合理的劃分。為了使整個綜合樓建筑達到美觀的效果,設計者可以采用各種新材料,通過簡單明晰的線條來構造出建筑物,在對該建筑物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需要注意的是將其與周邊建筑區(qū)別開來,盡量突顯出其穩(wěn)重、雄偉的特點,使建筑物體現出教師人員的風范。
2、教學樓的經濟實用性設計
教學樓一般是有多個單體結構的建筑物組合而成的一個整體結構,因此在對教學樓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應該根據當地的地形地勢進行合理的設計。一般來說,教學樓的層數不宜設計過高,通常為中低層建筑,每幢建筑的間距應控制在25m左右,底層高應設計略高,上層建筑層高可略小于底層。另外,設計者可以通過走廊將兩幢建筑連接起來,為了避免人流量大對教學產生影響,設計者可以根據教室將走廊設置在人流量少的一樣,并且需要與運動場保持一定的距離。為了保證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設計者在設計教學樓衛(wèi)生間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到對教學以及人流量的影響,還需要考慮到衛(wèi)生間的采光問題;最后,建筑設計師應該根據甲方的需求以及教學樓的使用功能,設計者可以在各個樓層或者各方設置不同的教師,充分發(fā)揮出其使用價值,保證其采光能力,達到實用化的目的。
在對教學樓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形態(tài)造型是教學樓的表面形象,為了更能夠吸引學生,設計者盡量將其變得活潑一些,盡量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使學生更愿意在教學樓中學習。在教學樓朝向運動場的走廊上,設計者可以從傳統(tǒng)的對稱性等各種設計手法中跳出來,通過單元化的設計手法來是整個建筑物變得活潑,富有韻律感。同時,教學樓中的細微環(huán)節(jié)仍然是不可忽視的重點,設計者可以通過劃分須臾來達到良好的光影效果,通過對比與漸變等各種設計手法來是建筑物富有個性化特征,進一步達到其經濟實用化的要求。
3、食堂宿舍樓的經濟實用性設計
食堂宿舍樓的主要功能是供師生用餐以及住宿的地方,當綜合樓與教學樓設計完成之后,剩余部分的地塊一般呈不規(guī)則形,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可以將食堂建筑與住宿樓綜合起來考慮,對該地塊使用效果將更加明顯,底層布置為廚房、大餐廳,廚房放在北邊,餐廳放在南邊,學生從宿舍下來直接進入餐廳以及學生下課后進人餐廳都較為便捷,廚房對整幢宿舍樓的影響也不大;2層,3層作輔助教室,以滿足實際使用要求;4層以宿舍為主,每個宿舍可住八人,宿舍以中午休息為主。在衛(wèi)生間的考慮上需經過甲方同意,與盥洗室結合起來統(tǒng)一處理、布置。
二、基于經濟實用化節(jié)能設計措施
1、充分的利用了該地區(qū)的地形、地貌條件和該地塊的風向特點,在面設計中,盡量做到每個房間都有良好的朝向,避免不必要的局部熱效應。
2、在作總平面設計時,利用景觀設計,盡量多設置水體、綠化,改善建筑物周圍環(huán)境。
3、建筑物設計盡量采用南北向,室內加大開窗面積。充分利用南北對流,引風人室,改善室內熱環(huán)境。
4、室內設計盡量減少夏季對空調的依賴,以減少能耗利用白天和夜晚的溫差引導自然風人室。不但節(jié)約大量能耗還有利于人體健康。
5、所有建筑空間做到自然采光與通風,大大減少能帶消耗。
6、建筑物屋頂采用擠塑笨板隔熱層保溫一減少尾面的熱傳遞。
7、外墻面盡量減少凹凸面,減少外墻面的面積.并且外墻面采用淺色外墻磚或涂料,有效反射陽光,盡最減少外墻的熱傳遞。
8、墻體采用煤研石燒結磚,有效阻隔熱傳遞。
9、外墻玻璃窗用隔熱效果好的環(huán)保玻璃和框料,盡量采用隔熱效果好的新型材料,以減少能耗
三、基于經濟實用化的建筑實際創(chuàng)新
教學建筑對相關筑造技術的要求本身并沒有過高的難度,它的難度主要在于在相對拮據的經濟條件下,如何采取適宜的技術,創(chuàng)造理想中的建筑形象,創(chuàng)新點的確立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如何既體現混凝土結構的塑性特點,同時保留建筑符號的輕盈感,使我們在對結構形體與構造節(jié)點進行設計時頗費了一番心思。我們把弧形屋而做成了反梁結構,在保證構造需要的同時,既減小了屋面板的側面高度,也獲得了柱子與尾面平接的預期效果理想與現實的創(chuàng)造性的結合。
基于環(huán)境適宜的創(chuàng)新無論采取與環(huán)境融合或是與環(huán)境對立的創(chuàng)作原點,我們都應對擬建環(huán)境進行細致的分析,這兩種對環(huán)境的不同態(tài)度都應有著適應環(huán)境的統(tǒng)內核―對學校建筑內外部環(huán)境的適應。這種創(chuàng)新的基本邏輯在于梅個擬建地的環(huán)境都是有個性的,這些個性是形成學校建筑個性的基礎與提示.我們的創(chuàng)新活動應基于“對環(huán)境的理解,是以理性的分析為基礎的創(chuàng)新。例如某新校區(qū)在設計過程中,用地面積、交通情況、周邊環(huán)境、綠化帶的設計等都需要設計者進行全面的設計,另外,運動場地的定位、采光情況等都需要設計人員采用合理的設計手法進行設計。
四、結束語
基于技術適宜的創(chuàng)新。學校建筑是一門實踐的藝術,它的實現過程總是離不開相應的技術支持,技術的適宜有時是與經濟的適宜相聯系的,只有做好詳盡而周密的建筑設計,并與建筑工程相結合,才能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顧濤.校園規(guī)劃及學校建筑設計的幾點思考[J].廣西城鎮(zhèn)建設.2006(12)
[2]黃獻明.學校建筑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J].教育科學研究.2003(05)
[3]丁沃沃.適用、堅固與美觀――談學校建筑的設計與建造[J].建筑學報.2004(08)
作者簡介
【關鍵詞】高等院校;太極拳、情景教學法、主動性學習
隨著當今社會年輕人壓力的逐步增大,亞健康在這一人群中的比例也慢慢攀升。太極拳作為我國的優(yōu)秀文化遺產,把拳術與我國易學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yī)經絡、古代吐納術、導引術等相結合了起來,以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目前,全國各地都在積極的推廣太極拳,開設太極拳課目的高校也不在少數,大學生喜歡接觸新鮮而富有動感的事物,而太極拳要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避實就虛,是一種相對柔和緩慢的路數,因此往往不受學生們的喜愛。目前高校對太極拳的教授還是采用老師親自示范,拆解動作,動作講解和學生反復練習等手段。這樣的教學模式顯得相對枯燥,也會讓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讓相對枯燥的教學變得易于被學生接受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1 情景教學法概述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前太極拳教學的最大問題就是不能有效的帶動學生們的興趣,因此,激發(fā)學生們主動學習太極拳的興趣是當前高校太極拳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的過程中,有目的地引入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 收稿日期:2013-09-10;修回日期:2013-10-20
作者簡介:楊應威(1979-),男,河南滑縣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民族傳統(tǒng)體育研究。E-mail: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因此,情景教學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太極拳興趣的一種方法,本文將重點討論情景教學法在高校太極拳教授中的應用。
2 情景教學法在高校太極拳教授中的應用
2.1 動、聽結合——在音樂中體會太極韻味
太極拳講究心靜體松、以靜制動,而大學生們正處于青春洋溢的時代,要讓心浮氣躁的大學生凝心靜氣,就可以在教授太極拳的過程中選配一些悠揚緩慢的音樂。雖然在太極拳的教授過程中配樂已經屢見不鮮,但并不是所有的悠揚緩慢的歌曲都適合太極拳的教授,音樂的選擇對于太極拳教學的情景化有著重要的作用,一首好的樂曲會讓教學事半功倍,而不恰當地樂曲則會起到負面的作用,因此,要選擇一些具有帶入性、能將學生們帶入到太極拳習練氛圍當中來的樂曲,例如《高山流水》等。恰當的樂曲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對于習練太極拳的主動積極性,能為營造一個融洽的學習氛圍,提高意境,讓學生充分的發(fā)揮主導作用,產生充分地聯想,使得教學在一個更有代入性,更有文化氛圍的環(huán)境中進行,還能在老師和學生之間搭建起一個溝通的橋梁,讓老師更好的將太極拳的美態(tài)展現在學生面前,讓教學的傳遞過程更加有效。有利于學生武術審美和習慣的發(fā)展,有利于達到更好的教學目標。
2.2 開展情景——在故事中體味太極韻味
大學生都喜歡新鮮的事物,不容易接受傳統(tǒng)的老師講解動作,學生反復練習的模式。往往會有三分鐘熱度的情況存在,因此,在教學的最初階段抓住學生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為了抓住學生們的眼球,就可以適當地將教學內容故事化,把大學生們耳熟能詳的一些故事情節(jié)安插到太極拳的學習過程中來,讓學生們對太極拳產生親切感。這也是情景化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太極拳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具有很豐厚的人文情懷底蘊,每一組的動作名字都像一個成語,想象空間巨大,如“攬雀尾、野馬分鬃、玉女穿梭、白鶴亮翅、海底針、白蛇吐信、手揮琵琶”等等。如此具有吸引力的太極文化也受到了無數的文人騷客的青睞,例如中國當代著名的武俠小說大家金庸老先生就深諳傳統(tǒng)太極的文化,在自己的作品中進行過多次的描寫,如在其最著名的神雕三部曲之《神雕俠侶》中就有對‘攬雀尾’這一楊式太極拳母拳動作的描寫?!皵埲肝病币唤M動作分為掤、捋、擠、按四正法,在《神雕俠侶》一書中楊過出入古墓,小龍女傳授楊過的第一手功夫‘柔網勢’就是由太極拳的‘攬雀尾’演變而來的。書中寫道——“小龍女抖開布袋袋口,麻雀紛紛飛出,她一雙纖纖素手揮出,東邊一收,西邊一拍,將幾只振翅飛出的麻雀擋回。群雀驟得自由,那能不四散亂飛?但小龍女雙掌這邊擋,那邊拍,八十一只麻雀盡數聚在她胸前三尺之內。但見她雙臂飛舞,兩只手掌宛似化成了千手千掌,任他八十一只麻雀如何飛滾翻撲,始終飛不出她雙掌所圍成的圈子?!盵1]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在教授太極拳的時候如果能把這些大學生所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故事安去,會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設計情景時,除了要顧及到情節(jié)的精彩之外,更加要注意故事的代表性,選擇的情景既要能代表每一拳式的特征和技擊意蘊,又要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體現武德教育。這樣才算是成功的情景營造,否則,漫無邊際的聯想只會對太極拳教學帶來阻力,不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2.3 形象模擬、全面認知
太極拳的精髓在于攻防含義,太極拳教授的核心內容就是要把每一組動作的攻防含義仔細的進行講解。一個準確清楚的攻防含義的講解僅僅依靠口頭的講述往往不夠形象,因此,太極拳的授課老師如果能夠親自下場示范會收到很好的效果??梢圆扇±蠋熼g互相配合的辦法把太極拳招式變化形象化、攻防動作直觀化。一位老師扮演攻擊者、“壞人”的角色,讓另一位老師運用太極拳的招式對攻擊者進行反擊。例如‘手揮琵琶’一式的演練——攻擊者發(fā)直沖拳,另一名教師采用‘手揮琵琶’—微轉腰—撅臂—叼手將其制服。又如‘野馬分鬃’——攻擊者上前一步,插入另一名老師的中門作攻擊狀,老師運用‘野馬分鬃’采住其手并同時轉腰—旋胯將其掀翻在地。以老師現場模擬的方法引入動作學習保證了拳勢動作的準確性,使得太極拳的招式更加形象全面地展示在了學生們的面前,可以使學生們將招式在直觀的印象中得到實踐,也加深了學生對于動作的領悟,在提高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也可以幫助學生在觀看模擬表演的過程中深刻地體會武術的魅力。
2.4 實戰(zhàn)演練、主動參與
作為我國的傳統(tǒng)武術項目,僅僅教授太極拳中的攻防含義是不夠的,要想使得太極拳拳架工整,動作正確就要讓學生學習推手、練習推手,合適的太極拳的訓練方法是從套路到推手,從推手到散手,然后再從散手到實戰(zhàn)的訓練過程,推手與套路在訓練的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習練拳術的時候要輔以推手的練習,這樣既可以將走架子得來的勁別運用到對抗練習的推手之中,又能及時發(fā)現自己習練太極拳路數姿勢的錯誤所在,以便于及時修改和糾正達到動作的正確性、準確性。而且推手練習的傷害性幾乎為零,對于沒有武術基礎的普通大學生來說是安全的,很適合普通大學生的練習。把學生們以抽簽的方式隨機分為兩組,從最簡單的相互較力,到平圓單推手、立圓單推手、平圓雙推手、合步四正手、大捋推手等等,并在練習了一段時間后舉行一場推手競技比賽,以吸引學生們的目光,讓喜歡表現自我的學生們有展現自身的機會和舞臺,從而體會到太極拳的魅力所在,使得他們能夠主動參與,能從太極拳中獲得成就感和榮譽感,并進而對太極拳的學習產生主動學習的渴望。
3 結語
筆者經過文獻檢索和實踐發(fā)現,運用情景模式教學法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習的效率,在太極拳的教授過程中,不僅僅涉及到動作的練習,運動生理學的研究表明,新的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除了要高強度的有序化的負荷刺激外,還與訓練者在訓練時的主觀意識的強弱有著很重要的關系,主觀強烈的學習欲望能夠刺激中樞神經元形成新的突觸和信息的回路。奧斯陸Per Andersen實驗室Timothy和Terje的研究也表明,記憶神經中樞海馬神經元擁有明顯的可塑性,表現為聯合強化,使得運動神經回路的生成得到加快[2]。因此,通過情景模式教學法,有助于提高太極拳的教學質量。
大學生是一群充滿朝氣的年輕人,是未來的接班人,少年強則國家強,在大學生中推行太極養(yǎng)生的課目是勢在必行的,筆者希望通過對于太極拳情景模式教學法在高校教學中的探討為大學生們的健康和太極拳的發(fā)揚光大盡自己的一份微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數學; 應用題; 教學; 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改革與發(fā)展,數學課堂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也是如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傳統(tǒng)教學中的缺點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缺乏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中,這種情況就更加明顯。學生在解答應用題時,無法做到舉一反三,僅僅是生搬硬套數學知識,嚴重地阻礙學生學生成績的提升,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這些問題給數學應用題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數學教師應在提高自身教學素養(yǎng)的前提下,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1.選擇貼近生活實際的例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屬于應用型學科,數學知識可以在實際的生活中得到一定的運用。但是對于脫離實際生活的應用題,學生在解決的過程中,就會覺得非常困難,不知道如何下手,并缺乏一定的解題興趣。數學教師在應用題的教學過程中,要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的讀題、審題,教師可以在一旁通過生活中的實際事例,幫助學生理解題目所表達的意思。其次,多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并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1]在此基礎上,數學教師再引導學生獨立解答數學應用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督促學生解答出自己會的題目,并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答疑。鼓勵學生提出自己不會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
2.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
對于小學高年級應用題的解答,學生必須要具備高強的審題能力,只有對題目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才能進行相關的解答。在數學應用題的解題過程中,學生進行解題的第一個步驟,是讀題、審題,學生只有在充分理解題意的基礎上,才能快速地找到解題的關鍵。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解答應用題時,應重點關注學生是否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解題的關鍵。此外,為了更好地解答應用題,除了具備一定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之外,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很重要。學生只有準確地找到問題與條件之前的聯系,才能輕松地通過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進行解答。在不斷的解題練習中,能夠促使學生逐漸熟悉解題思路,掌握對問題的思考能力與分析能力,進而提升自身的審題能力。[2]
3.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思路和解題習慣
小學應用題解答最為科學的途徑,便是學生要在自身思維中形成一個良好的解題思路以及框架,這也是解題最為便捷的途徑。在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只有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思路和解題習慣,才能促使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快速地尋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數學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對練習題的解題思路進行概括,對于學習基礎和能力較差的同學,數學教師要鼓勵其大膽地進行嘗試。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數學教師應引導他們尋找解決問題的其他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3]此外,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思路和解題,也可以促使學生在課下進行應用題的學習,更好地歸納各種題型的特點,為將來學學習更高難度的數學知識,奠定其學習的基礎。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標準,對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改革非常重要。尤其是高年級的應用題型解答,必須要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在學生思維中構建一個良好的解題思路,從而來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教師在小學生進行應用題教學時,要傳授一些技巧,讓學生做到舉一反三,利用科學的方式進行解題,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的教學中,深入探究對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對于教學質量及下學習效率,都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魏意明.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探究[J].新課程(小學版),2014(01):81―82.
[2]許冬梅.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37).
關鍵詞:角色扮演教學法 技工院校 教學方法 眼鏡銷售
角色扮演理論是以美國社會學家米德的角色理論和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發(fā)展起來的。角色扮演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通過教學互動來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教學方法,通過學生對銷售人員角色和顧客角色的扮演,使他們能夠在模擬眼鏡銷售的情境下,掌握眼鏡銷售的方法和與顧客溝通的技巧;同時也能熟悉眼鏡商品相關知識,以及顧客的消費心理特征,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加強專業(yè)技能的運用,為學生過渡到企業(yè)員工起到橋梁作用。
角色扮演教學法也是一種在工學一體化課程中的常用方法,特別是在眼視光技術等服務類專業(yè),其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以幫助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感悟職業(yè)角色內涵、體驗職業(yè)崗位的情感,從而建立一定的職業(yè)認同感。
眼鏡銷售學是技工院校眼視光技術專業(yè)的必修課程,該課程在學生日后的就業(yè)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但由于學生缺乏企業(yè)實踐經驗,因此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真正掌握眼鏡銷售的方法與技巧。如果在該課程教學中應用角色扮演教學法,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對工作過程的親身體驗,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提高實踐技能,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另外,角色扮演教學法還有助于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推動眼鏡銷售課程教學的發(fā)展。
一、角色扮演教學法在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1.教學情景的選擇
角色扮演教學過程中的情景設計應遵循真實性、可行性原則,所選擇的情景要與企業(yè)工作場景無限接近,并且讓學生通過訓練能充分理解并掌握崗位職業(yè)素養(yǎng)、工作方法與技巧。
根據眼鏡銷售的特點,我們可以設計出多種教學情景。比如,根據商品的種類可以分為老花鏡、太陽鏡、隱形眼鏡和框架眼鏡銷售等情景;根據不同的銷售對象可以分為不同性格的顧客、不同年齡階段的顧客、不同職業(yè)的顧客、不同數量的顧客等情景;可以根據眼鏡的不同品牌和不同材質進行設計情景,也可以根據銷售的不同階段設計情景等。
教師在選擇教學情景時要根據教學進程、結合學校教學資源合理地進行情景設計。例如,在設計眼鏡銷售溝通環(huán)節(jié)情景訓練時,學生應對顧客消費心理、不同年齡階段顧客特征、不同性格顧客特征、不同職業(yè)顧客特征等有較為明確的了解;在設計太陽鏡銷售情景時,學生應當對時尚品牌、色彩搭配、眼鏡美學等知識有一定的認知。同時還應有相應的場景設置,諸如眼鏡展示柜臺、各種眼鏡商品、價目表、銷售單及其他眼鏡銷售輔具等。在教學情景選擇時還應考慮結合學生特點,選擇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的情景。
2.教學項目的實施
為保證角色扮演教學的順利進行,師生需要做好如下工作:
(1)使師生活躍起來。教師或師生共同確定學習任務,對角色扮演的過程進行精心設計,包括銷售情景選擇、預告學生角色扮演的學習目標、明確解決問題的目標等。
(2)挑選參與者(即“演員”)。挑選演員并進行角色分析,教師做出必要的指導,強調重點內容、大概的時間安排,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的說明等。
(3)布置情境,確定演員的行動過程。根據項目內容布置工作場景,讓演員做好表演準備工作,強調保持氣氛輕松,確保深入問題實質。
(4)培訓項目評價人員。指導各小組評價人員,決定要注意觀察扮演者的言行舉止是否規(guī)范、技能操作是否到位、回答問題是否正確和全面等,做好分工,制定評價記錄表格。這些要求使評價人員在評估別人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水平。
(5)項目表演。進行角色表演,做好記錄,可采用錄像的方式,以供后面進行活動評價使用。
3.教學項目的評價與反思
教學評價與反思是完成角色扮演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評價可以分為自我評價、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教學評價環(huán)節(jié)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評價應注重職業(yè)素養(yǎng)與專業(yè)技能相結合;二是評價應注重口頭與書面相結合,因為角色扮演教學的目的不僅是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進行有益的思維訓練;三是注重學生的個人表現,但更應注重團隊合作;四是評價環(huán)節(jié)應讓表演者與評價者各自簡述自己的感受,教師幫助歸納,深化表演效果的正效應。為了全面、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考核,必須制定合理的評價指標,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參與角色扮演教學的積極性。在評價的同時還應進行及時反思,總結本次角色扮演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為下一次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有效的借鑒。
二、角色扮演教學法實施中的注意事項
1.角色要能“融得進、走得出”
在表演和觀察過程中,表演者要注意表演觀察需在良好的氣氛中開始,能充分把角色表演出來。評價者應仔細觀察“演員”說了什么,是否具備該角色相應的知識技能及基本經驗;要注意表演過程條理是否清晰,要結合本專業(yè)教學內容,對體態(tài)語言、神態(tài)表情和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綜合觀察。
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重要任務是引導評價者和演員進入角色。由于每個學生的資質各異,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將自己融入角色,而且這種角色扮演還必須在同學們面前展示,這對于某些學生來說可能比較容易,而對另外一些學生而言則不自覺地會產生一些抵觸。因此需要教師和同學們的不斷鼓勵,促使那些融入角色困難的學生反復練習,克服抵觸心理,從而自如地參與角色扮演。對于評價者來說,他們要從觀看角色扮演中獲得知識,并積極參與其中,提出一些看法和問題。如果他們不積極觀察就無法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所以教師應對評價者提出具體的要求,并在觀看角色扮演結束后填寫評價表,同時進行簡要的闡述。教師在設計項目內容時應避免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表演結束后,要引導學生及時退出角色,特別是在進行售后服務等可能具有沖突性表演之后,參加表演的各方不要互相指責。
2.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機結合
任何一門課程如果始終采用一種教學方法,很難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在眼鏡銷售課程中進行角色扮演教學時可以結合四階段教學法即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總結加強學生對專業(yè)技能的理解與掌握,給學生一個正確的引導;也可以結合項目教學法和小組教學法設計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由師生集體討論,共同制訂計劃,分組實施完成,相互監(jiān)督評價和反饋,加強學生團隊協作、人際溝通等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要明白,角色扮演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不是矛盾的,多種教學方法往往是共存的。
在角色扮演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集圖、文、聲、像于一體,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可以比傳統(tǒng)教學手段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角色扮演教學實踐中,可以拍攝一些企業(yè)眼鏡銷售現場的短片或工作場景圖片,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3.理論和實踐并行
有的同學認為眼鏡銷售只要掌握銷售技巧、能說會道、隨機應變就可以了。這種觀點看來好似有道理,在實際工作中似乎也行得通,不過根據筆者多年從事技工院校眼鏡銷售課程教學和對該專業(yè)畢業(yè)生的跟蹤調查發(fā)現,注重銷售理論與實踐并行的學生在企業(yè)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明顯比前者更好。實踐與理論相比,理論是基礎、根本。我們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實踐,再通過實踐引出理論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即“做中學”;也可以在理論講授之后再安排學生進行實踐,即“學中做”。事實證明,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也可以在理論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對“做什么、如何做”的思考,進一步優(yōu)化實踐行為,提高“做”的效果。認知過程由理性到感性和由感性到理性是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
4.堅持可控的原則
在實施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初始階段,學生要根據事先設計好的情景進行準備,或獨自思考,或小組集體討論,提前預習和了解情景內容。然后,再根據事先準備的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在表演過程中不慌張。角色扮演教學要遵循可控原則,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演員的挑選、角色的表演、場景的布置、時間的控制、評價與反思等都應在腳本允許的范圍內,可以有自由發(fā)揮的余地,但不能有過多的不可控因素。這也是角色扮演教學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保障。
三、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優(yōu)點與局限
1.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初步統(tǒng)計,這一點得到了90%以上的學生的肯定。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強調以教師為主體,教師講、學生聽,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客體,處于被動地位。角色扮演教學法中學生是演員,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是導演,起指導作用。學生是主角,教學進程中讓他們有機會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學生感到自己受到重視和尊重,有用武之地,這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初步統(tǒng)計,85%的學生認為角色扮演教學法有利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扮演角色的學生必須全身心地投入,積極準備,背誦和記憶劇本,訓練自己的神態(tài)、表情、動作、言行和操作技能,從而大大地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盡可能認識所學內容的本質意義,這比單純聽課有著更加明顯的學習效果。對于當評價員(觀眾)的學生而言,現場的模擬表演、觀察和思考、對表演過程的看法和評價,比老師在臺上講課有趣生動得多,也更容易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記憶和理解。角色扮演教學法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更注重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靈活運用。
3.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邏輯思維能力是人們的一項重要的基礎能力。思維是在思考問題中產生。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問題的答案更多地是由教師直接給予的,這非常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角色扮演教學法是通過學生的充分準備、積極思考和討論、現場表演和臨場應變來最終實現問題的解決,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思考。在角色扮演過程中還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筆者通過長期教學實踐發(fā)現,一般一學期課程下來,不少先前不敢發(fā)言的同學,變得自信了,語言表達也比之前流利了。
4.模擬情境的安全性和真實性
角色扮演的現場一般都在教學區(qū)域,這讓學生有較強的安全感,不必擔心在工作中所產生的壓力和恐懼。而且,現場都是自己熟悉的老師和同學,精神上比較放松,自己在表演中暴露出弱點和錯誤也不會太緊張。學生能夠大膽地進行練習,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在練習中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
角色扮演讓學生在高仿真的場景中更加有效地學習。例如,在講授銷售溝通技巧時,營造出各種不同的工作情景。在這些情境中,學生能夠更加貼近實際工作進行銷售溝通技能的訓練。模擬場景與真實情況越接近,學生在今后的崗位工作中越容易應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
5.局限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無法適用于所有的課程,角色扮演教學法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眼鏡銷售概論、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內容的教學中采用角色扮演教學法就不一定能全面反映教學內容,反而影響教學效果。由于教學資源所限,模擬情景即使高度仿真,也與真實的工作情景難以實現“零距離”。硬件設施諸如展示柜臺、眼鏡商品、接待區(qū)、驗光區(qū)、各種銷售道具都可以嚴格按照企業(yè)工作場景進行布置,但銷售對象即顧客的年齡、性格、職業(yè)等因素的多樣性使得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與真實情況難免存在一定的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角色扮演教學法的教學效果。
角色扮演教學法是一種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大大縮短教學情景與崗位工作、生活實際之間的差距,可以促使學習者更快地適應工作情景的挑戰(zhàn)。該方法現已廣泛應用于學校教育和企業(yè)員工培訓中,隨著人們持續(xù)的教學實踐和探索,它將不斷完善。
參考文獻:
[1]趙志群.職業(yè)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fā)指南[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關鍵詞:設計競賽;大學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效用
藝術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藝術設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著理論教學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本文論述了學校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舉辦的各類設計競賽活動的意義以及這些活動對于實踐教學的效用,還提出了怎樣使這種效用最大化的建議。
1.設計競賽對大學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藝術類學生進行實踐學習,在實踐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主動尋找社會上的各類設計競賽活動,并將競賽主題作為主要的設計任務,且按照設計作品及競賽要求設計藝術作品,而任務完成形式主要以競賽活動中規(guī)定的交換形式為準。部分設計競賽往往根據實際的社會需求而定,為此,在整個參賽過程中相當于實際任務的完成過程,而教師組織學生參加設計競賽的過程也相當于讓學生經歷了實際任務的設計與完成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綜合利用以前所學的藝術專業(yè)知識,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設計能力,并由創(chuàng)意、草圖以及設計定位等各方面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水平,積累更多的藝術實踐經驗。這樣在設計競賽中,學生便開拓了眼界,并實際親身體驗了具體的藝術競賽活動。且競賽中會存在具備多年豐富工作經驗的設計人員,可謂是高手云集,在此過程中學生與這些專業(yè)人士進行溝通與交流,學習更多的實踐經驗,促使學生掌握行業(yè)內最新的發(fā)動態(tài)以及發(fā)展趨勢。
其次,有利于拓展藝術專業(yè)的實踐教學資源,目前,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為社會市場培養(yǎng)出更多的藝術實用性人才,并以此為落腳點,形成一套完整且系統(tǒng)性的教學體系。且實踐教學便是整個教W體系中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對此藝術課程設置應緊密聯合人才培養(yǎng)目標,突出目前的市場就業(yè)導向。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藝術專業(yè)教師也應善于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構建出適應市場需求的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模式。在此過程中,我們將教學資源看做是與社會實際聯系密切的內容,社會上所舉辦的各種設計競賽屬于社會公共資源,利用此教師可以擴大當前的實踐教學環(huán)境,吸引更多的資源內容,進而為學生提供開放式的教學模式,在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素質以及設計能力方面具備較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審美價值觀念,為學生此后進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最后,有利于強化藝術設計院校的實踐教學水平,進而提升院校的影響力。企業(yè)在校外建立的藝術設計實訓基地與學生在校內參加的設計競賽活動具有互補作用,為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提供了更大的教學體系。而利用設計競賽活動提供的實踐教學活動,可以有效補充藝術實踐教學,在提升學生藝術水平方面與實訓基地所起作用基本相同。同時,學生競賽中取得的成績也可以讓更多的企業(yè)接納學生,使學生可以具備更多的實踐機會。同行及社會的認可是高校某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水平的具體體現,部分藝術類畢業(yè)生在工作崗位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后會獲得相應認可,而也有部分畢業(yè)生通過設計競賽等活動獲得認可,這不但可以提升高校在社會上的知名程度,也可以獲得本領域內相關企業(yè)的認可,從而拓展了校外實踐合作的范圍,而高校與校外藝術設計企業(yè)的合作也可以幫助教師與學生獲得更多的實踐機會。
2.大學藝術設計競賽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設計競賽教學方面進行了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并獲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2.1學校缺乏獎勵性政策
雖然部分高校對于藝術設計競賽已經出臺了相應的鼓勵政策,但相對來說,高校對藝術設計專業(yè)仍然缺乏一定認識,且鼓勵政策十分有限,高校還應在結合自身發(fā)展現狀的基礎上采取增加鼓勵政策。但近幾年,我國藝術高校卻并未出臺有效的鼓勵政策,多數院校只是在競賽時給予學生一定的口頭鼓勵,而這明顯起不到預期的效果。經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部分高校也已經獲得了很多優(yōu)秀獎項,提升了高校的知名度與聲譽。但高校對此卻毫無反應,除了不具備任何物質性的獎勵外,也并未將競賽所獲獎項納入教師的職稱考核體系中,嚴重打擊了教師的積極性。
目前,各藝術高校的學院機構之間缺乏必要協調,也沒有制定出合理可行的競賽獲獎扶持政策,且在每年的獎學金、助學金以及三好學生的評選活動中,學校并未給予競賽獲獎學生任何優(yōu)待政策。使得已經付出大量時間與精力的參賽學生沒有任何優(yōu)勢,這將嚴重打擊參賽學生的積極性,而由于缺乏明確的競賽導向,也不利于學院形成良好的學術研究氛圍。
3.大學設計競賽教學方法
3.1高校給予相應的鼓勵政策
各高校應針對藝術創(chuàng)新活動、競賽活動等設置專業(yè)性的鼓勵政策,并對在藝術設計競賽種獲得三等獎以上的學生與教師給予相應的物質及精神鼓勵,進而提升教師及學生參加競賽的積極性,提升他們的設計熱情,進而提高參賽作品的質量水平,增強學校的整體影響力與聲譽。比如高校可以設置分級獎勵政策,由于藝術類競賽最高只可被設為三類競賽,因此,第三類的藝術競賽為全國性的學科競賽項目,且一等獎團隊獲得2000元,二等獎團隊獲得1500元,三等獎團隊獲得1200元;第四類的藝術競賽為省級學術團體競賽,且一等獎團隊獲得1000元,二等獎團隊獲得800元,三等獎團隊獲得500元;第五類的藝術競賽為學校舉辦的學科類競賽,且一等獎團隊獲得300元,二等獎團隊獲得200元,三等獎團隊獲得100元。
3.2組成優(yōu)秀的教師指導隊伍
高校在組織學生參加競賽之前,應指派組成一支具備專業(yè)敬業(yè)精神且具備較高專業(yè)水準的競賽指導隊伍。但當前,各高校藝術教師的整體教學質量較為低下,且極其缺乏敬業(yè)精神,不具備職業(yè)道德且專業(yè)水平較低的教師已數見不鮮。為了確保競賽中,學生可以獲得一定成果,高校應在專業(yè)教師中挑選出一支具備豐富的競賽經驗且專業(yè)水平較高的教師指導隊伍。這些教師在教學水平、實踐能力以及敬業(yè)精神方面都具備較高水準,進而確保了指導隊伍的專業(yè)性。除此之外,高校還應組織學生有序參加各種競賽活動,并針對藝術專業(yè)設置專門的競賽指導小組,統(tǒng)一指導并規(guī)劃協調學生進行藝術競賽活動,解決競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3.3指導教師應精心組織指導
競賽指導教師應明確競賽與人才培養(yǎng)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應利用項目教學組織方法,鼓勵學生參加競賽活動,另一方面還應在結合藝術設計專業(yè)特性的基礎上改,根據藝術專業(yè)特點針對性的選擇適合的競賽項目,而后進行有效指導,使得學生可以有目標、有重點的參與活動,做到有的放矢。首先,指導教師應制定具體的競賽方案,并組織學生召開動員大會,當學校展出重大賽事的公告后,指導教師應組織學生與相關成員召開會議,帶領學生會議上次競賽中獲得的成績,分析成功的經驗,并找出不足之處。而后在此次比賽的主題與參賽具體要求,并逐一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組建學生參賽隊伍。通過召開動員大會,學生可以了解具體的競賽情況,明確競賽方向,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參賽興趣。其次,指導教師應設計競賽課程的培訓內容,在圍繞競賽設計主題的基礎上,召開講座形式的培訓活動,并在以競賽要求為主旨的前提下,將高校的獲獎作品作為典型案例,并展開談論式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競賽創(chuàng)新思維,啟發(fā)并拓寬學生的參賽思路,進而指導學生明確競賽主題。再次,向上申報參賽項目,在培訓的基礎上,學校應具體參賽項目的申報表,征求具體的參賽項目。且參賽項目主要由項目名稱、設計背景、推廣價值以及設計原理等內容組成,而后指導教師便可以針對參賽團隊指出的設計主題搜集前期資料,并進行針對性指導。最后,評審參賽項目,高校應利用現場答辯的方式評審上報的參賽項目,且評審人員主要由具備豐富經驗的專家、教師等人組成。且其由作品創(chuàng)新性、可操作性、具體原理、設計水平等方面進行遴選評判,在多次審查之后確定下一步重點指導的項目作品。
3.4收集整理競賽成果內容
首先,高校在公布具w的參賽結果后,競賽小組應將獲獎的學生作品、參賽作品以及獲獎證書等進行材料存檔,并將獲得三等獎的藝術設計作品進行單獨整理,而后申報形成獎勵性材料,上交學校的相關部門,并為學生申報應獲獎勵。其次,在公布重大競賽的結果后,高校還應利用參賽作品舉辦專題展覽活動,幫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建有利的競賽環(huán)境,幫助其他專業(yè)的學生深入了解具體的參賽內容及學習性質,以便可以在設計競賽活動中實現跨專業(yè)的合作。最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次競賽獲獎,學生都應該親自到現場的頒獎典禮,這樣不但可以進一步拓寬其知識層面,還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但如果因客觀因素無法趕到頒獎典禮現場,則學校在拿回證書及獎杯后,指導小組還應在年底或特殊節(jié)日專門針對此進行一定頒獎儀式,提升競賽的影響力度,也提升其他學生參加競賽的積極性,使更多的學生都可以主動參與競賽。
結束語
目前,各高校開辦的各類設計競賽有效拉近了學生與藝術設計院校、社會企業(yè)之間的距離。通過參加各種設計競賽活動,學生開拓了設計思維,學校也拓展了設計類專業(yè)的實踐教學方法。通過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各高校在利用設計競賽資源促進藝術實踐教學改革方面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且提升了本校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不但提升了學校聲譽,也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為此后的就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高素質人才。由此看出,將設計競賽作為可利用教學資源應用至藝術設計實踐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許紅燕,裴星海,張奕.高校染織藝術設計專業(yè)實踐教學模式多元化及其效果---以浙江理工大學為例(優(yōu)先出版)[J].嘉興學院學報,2011(09).
【關鍵詞】 競賽式教學法;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學生主體性
在當今信息化社會中,信息素養(yǎng)已經成為與傳統(tǒng)文化 “讀,寫,算”一樣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信息技術課程也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同時面對信息技術課時少、娛樂游戲因素干擾大等問題時,怎樣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實現高效教學呢?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一直是眾多教學工作者追求的目標[1]。德國教育家第斯多德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要求學生必須學會用手、用舌、用腦去工作……[2]?!备傎愂浇虒W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一 競賽式教學法概述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采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競賽式教學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組織競賽,讓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參與其中,給予學生充分發(fā)揮潛能空間,鼓勵其個性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展,賽末對競賽過程和學生的表現予以評價和總結,使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地位得到充分發(fā)揮,從而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競賽可以是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個人之間的競賽,也可以是以協作學習為主的小組之間的競賽,形式包括競答、辯論和成果展示等。本文主要是對小組競賽式教學法的探討。筆者以“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3]為指導,結合自己采用競賽式教學法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如圖1所示的競賽式教學流程圖。
圖1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競賽式教學流程圖
二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競賽式教學法的教學案例分析
筆者分別用講授式教學法和競賽式教學法對1班、2班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經前期分析,這兩個班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無顯著性差異,1班(實驗班)采用競賽式教學法,2班(對照班)采用常規(guī)講授式教學法,1班尤其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F以“Word文本處理”課堂教學為例來分析競賽式教學法的步驟和特點。
1 信息技術課“Word文本處理”教學案例
本次課的教學內容是“Word文本處理”,通過本次教學使學生能夠學會利用Microsoft 2003 Word對進行文本處理,包括文本格式、分欄、首字下沉、頁眉頁腳、插入圖片、調整圖片、表格操作等。
(1)競賽式教學法教學步驟(1班)
闡明教學目標:教師先闡明學習目標即學會利用Microsoft 2003 Word進行文本處理。告知學生此次學習以小組競賽式的方式進行。學生知道有競賽很興奮,表現很積極。
復習相關知識: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復習文件的存儲以及寫字板基本操作常識和WPS的基本操作,為新學的Microsoft 2003 Word 做“先行組織者”。
分組:教師根據日常教學中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按照較熟悉Word、接觸過Word、基本不會Word的三種情況將學生歸類。根據任務需要,安排每5個學生為一組,把整個班級52名學生分成了10組(有兩組6人),使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各組選擇一名較熟悉Word的學生作為組長。學生積極主動地要求當小組長。
呈現材料、提出任務:教師簡單介紹Word 軟件的相關工具和菜單,提出任務――用所給素材編輯Word文檔,要求包括分欄、字體、格式、首字下沉、圖片處理、藝術字等Word操作內容,排版要盡量合理美觀。
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與操作:組長組織小組分工,共同完成任務,各個小組討論得很熱烈,學生們各自發(fā)揮自己的長處,一起配合完成任務。
小組成果展示:教師統(tǒng)一控制學生機,進行學習小組的成果展示。小組代表邊演示邊講述他們完成任務的基本操作過程。小組代表們表述很清楚,各個小組的方法也是多樣化的,對于同一個效果有許多不同的途徑可以實現,例如插入圖片,有的小組直接拖入,有的從插入菜單中插入,有的用復制粘貼。
總結與評價:根據各組闡述的任務完成情況評出優(yōu)勝小組(第二組完成的最好,Word文檔中除了頁眉格式錯誤以外全部達到了要求)。請第二小組的代表講述他們是怎樣共同完成這個任務的,第二小組講述他們是怎樣共同完成這個任務的。特別指出了頁眉頁腳是怎么樣快速添加的,也指出在哪里調整圖片的版式。然后教師總結幾個小組的共性問題,如怎樣設置文字的動態(tài)效果等,而且對每個小組作簡單點評。最后教師布置課后任務,和剛才的任務形式一樣。下次課前教師記錄學生們各自的完成情況。
(2)常規(guī)講授型式教學法教學步驟(2班)
首先教師闡明學習目標即學會利用Microsoft 2003 Word進行文本處理。然后對照課件對Microsoft 2003 Word中的文本格式、分欄、首字下沉、頁眉頁腳、插入圖片、調整圖片、表格操作等知識點逐一介紹。學生聽課像往常一樣,情緒平淡,有小部分學生在做其他的事情,例如講話、開小差、甚至睡覺。然后讓學生進行上機操作練習,而在上機操作練習時候,部分學生卻在上網、打游戲、聽歌、看視頻等,做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2教學案例分析
(1)競賽式法與普通講授式教學法成效對比分析
1班和2班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無顯著性差異,在使用通過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后,實現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效果。從課后隨機抽取若干學生的調查顯示1班的學生覺得自己這堂課很充實,覺得團體合作真的很重要,感覺自己對Microsoft 2003 Word了解的很透徹,印象很深刻。而2班的學生反映很平常,教師講的內容也能接受,印象的深度平常。這說明,1班比2班的學習滿意度要高,競賽式教學的成效顯而易見,兩種教學法的成效對比從兩個班課后作業(yè)的任務完成情況(如圖2)顯示出來。
圖2 1班、2班學生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對比圖
(2)競賽式教學法的特點
本節(jié)內容為Word文本處理,側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適于學生協作探索完成,讓學生在實踐中摸索比被動地聽老師講效果明顯要好,同時對文本的不同處理能夠呈現不同的效果,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其主體性使學生個性得到自由發(fā)展。上述案例中應用競賽式教學法體現了該法如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提高學習積極性[4],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競賽式教學法中把競爭引入課堂,利用中小學生追求成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求很好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教師簡要介紹Word工具和菜單后,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擁有足夠的自己探索的空間,促進了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fā)揮。
培養(yǎng)競爭意識,同時增強團體意識和合作精神。本案例中既包括小組之間的競爭,又包括組內成員之間的合作,競爭促進了合作,而合作同時增強了競爭力,讓學生在這種情境下進行學習為其競爭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了條件。
促進個性發(fā)展,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在案例中,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學習任務,從而促進其創(chuàng)新性和個性化的發(fā)展。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在各小組或各學生在展示自己成果時候,他們都會講授自己的方法,這樣每個學生就會知道多種方法、途徑。這給學生提供了相互學習的機會,學生可以取長補短,擴展了學習的知識面。
養(yǎng)成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理素質[5]。在競賽結束后,教師會評選出優(yōu)勝小組或優(yōu)勝個人。勝出的學生可能會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甚至驕傲自滿。而失敗時候會垂頭喪氣、非常氣餒。這時候教師要做出正確的引導,教育學生正確的面對“成”與“敗”,使學生們從小就形成正確的競爭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理素質,無疑對學生們人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大有幫助。
三 中小學信息技術競賽式教學法應用中注意的幾個問題
競賽式教學法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并不是完美無缺的,也具有自身的一些不足。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適合于所有的教學中,也不可能沒有缺點。以下就是筆者結合教學案例總結出的在應用競賽式教學法時應該注意的幾點問題:
1 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確定是否適合采用競賽式教學法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選擇是否進行競賽式教學,否則可能適得其反。如果每堂課都用競賽式教學,首先時間上就是很大的問題,競賽式教學相比其他的教學法還是對時間要求的多一些。
2 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6]
教師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備課,還需要做好必要的教學準備。教師要明白教學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使教學步驟和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規(guī)劃好各個階段的時間,做好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計劃表。當然最重要的是教師應該準備好恰當的任務或競賽題型和題目內容,確保能反應教學目標。
3 課堂上要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
與其他教學法不同,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有一個核心環(huán)節(jié)就是競賽式答題或結果展示,此環(huán)節(jié)學生往往情緒容易激動,中小學生好勝心理強,特別是在競賽時,教師應該把握好課堂氛圍。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包括協調師生關系、協調生生關系和優(yōu)化課堂環(huán)境。同時,教師應該合理安排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盡量按照事前準備的時間計劃表把握每個階段的時間。教師在總的框架內要靈活變通,讓整節(jié)課上起來結構嚴謹,教學過程流暢有序。
4 競賽結束后要給予合理的總結與評價
最后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教師點評,教師要強調優(yōu)勝小組或個人的學習方法和探索途徑值得大家學習,而不是去表揚學生。教師要對“勝”與“敗”的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使學生們正確認識成功和失敗,從小樹立良好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擁有敢于正面迎接“失敗”的心理素質。
四 結束語
筆者走訪了多位中小學信息技術老師,和他們對信息技術課堂中競賽式教學法進行了交流與探討。只要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根據需要選擇采用競賽式教學法,注意在使用中的幾點問題,就能有效發(fā)揮其優(yōu)化教學的效能。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不妨試試這種教學法,讓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活潑起來,同時在具體問題中不斷改進與創(chuàng)新,讓學生自己想學習、愛學習,力求培養(yǎng)出現代信息社會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王永鋒,王以寧,何克抗等.新版學生教育技術標準與信息技術課程改革[J].中國電化教育, 2008,(3):9.
[2] 薛以峰.淺談競賽式教學對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作用[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3,(1):131.
[3] 何克抗,李克東,謝幼如等.“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2000,(2):3―9.
[4] [6]孫召國.“競賽式”教學法的嘗試與思考[J].文教資料,
2008,(18): 103-104
[5] 華麗青.試談競賽式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EB/OL].
The Application of Competition Method in IT Teaching of Basic Education
―― Using to Teach “Edit with Microsoft Word” as an Example
WANG Xiu-rong1SUN Liang-lin2FENG Xu-peng2
(1.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enter,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Jiangxi,330031,China; 2.Education College,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Jiangxi,330031,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competition method in IT class of basic education makes it come true to use task-driven, to make students independently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o interest them and foster their creative conscious.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ntension of competition method and its process in operation, and analyzes a teaching case as well. It aims at calling for better effect of competition method in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