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9-06 06:18:5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研究探討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安全;對策
隨著計算機信息化建設的飛速發(fā)展,計算機已普遍應用到日常工作、生活的每一個領域,比如政府機關、學校、醫(yī)院、社區(qū)及家庭等。但隨之而來的是,計算機網絡安全也受到全所未有的威脅,計算機病毒無處不在,黑客的猖獗,都防不勝防。本文將對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
1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定義
計算機網絡安全是指利用網絡管理控制和技術措施,保證在一個網絡環(huán)境里,數據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護。計算機網絡安全包括兩個方面,即物理安全和羅輯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統(tǒng)設備及相關設施受到物理保護,免于破壞、丟失等。羅輯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2計算機網絡不安全因素
對計算機信息構成不安全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人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和偶發(fā)的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指,一些不法之徒利用計算機網絡存在的漏洞,或者潛入計算機房,盜用計算機系統(tǒng)資源,非法獲取重要數據、篡改系統(tǒng)數據、破壞硬件設備、編制計算機病毒。人為因素是對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威脅最大的因素。計算機網絡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計算機網絡的脆弱性
互聯網是對全世界都開放的網絡,任何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在網上方便地傳輸和獲取各種信息,互聯網這種具有開放性、共享性、國際性的特點就對計算機網絡安全提出了挑戰(zhàn)。互聯網的不安全性主要有以下幾項:
1)網絡的開放性,網絡的技術是全開放的,使得網絡所面臨的攻擊來自多方面?;蚴莵碜晕锢韨鬏斁€路的攻擊,或是來自對網絡通信協議的攻擊,以及對計算機軟件、硬件的漏洞實施攻擊。
2)網絡的國際性,意味著對網絡的攻擊不僅是來自于本地網絡的用戶,還可以是互聯網上其他國家的黑客,所以,網絡的安全面臨著國際化的挑戰(zhàn)。
3)網絡的自由性,大多數的網絡對用戶的使用沒有技術上的約束,用戶可以自由的上網,和獲取各類信息。
2.2操作系統(tǒng)存在的安全問題
操作系統(tǒng)是作為一個支撐軟件,使得你的程序或別的運用系統(tǒng)在上面正常運行的一個環(huán)境。操作系統(tǒng)提供了很多的管理功能,主要是管理系統(tǒng)的軟件資源和硬件資源。操作系統(tǒng)軟件自身的不安全性,系統(tǒng)開發(fā)設計的不周而留下的破綻,都給網絡安全留下隱患。
1)操作系統(tǒng)結構體系的缺陷。操作系統(tǒng)本身有內存管理、CPU管理、外設的管理,每個管理都涉及到一些模塊或程序,如果在這些程序里面存在問題,比如內存管理的問題,外部網絡的一個連接過來,剛好連接一個有缺陷的模塊,可能出現的情況是,計算機系統(tǒng)會因此崩潰。所以,有些黑客往往是針對操作系統(tǒng)的不完善進行攻擊,使計算機系統(tǒng),特別是服務器系統(tǒng)立刻癱瘓。
2)操作系統(tǒng)支持在網絡上傳送文件、加載或安裝程序,包括可執(zhí)行文件,這些功能也會帶來不安全因素。網絡很重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文件傳輸功能,比如FTP,這些安裝程序經常會帶一些可執(zhí)行文件,這些可執(zhí)行文件都是人為編寫的程序,如果某個地方出現漏洞,那么系統(tǒng)可能就會造成崩潰。像這些遠程調用、文件傳輸,如果生產廠家或個人在上面安裝間諜程序,那么用戶的整個傳輸過程、使用過程都會被別人監(jiān)視到,所有的這些傳輸文件、加載的程序、安裝的程序、執(zhí)行文件,都可能給操作系統(tǒng)帶來安全的隱患。所以,建議盡量少使用一些來歷不明,或者無法證明它的安全性的軟件。
3)操作系統(tǒng)不安全的一個原因在于它可以創(chuàng)建進程,支持進程的遠程創(chuàng)建和激活,支持被創(chuàng)建的進程繼承創(chuàng)建的權利,這些機制提供了在遠端服務器上安裝“間諜”軟件的條件。若將間諜軟件以打補丁的方式“打”在一個合法用戶上,特別是“打”在一個特權用戶上,黑客或間諜軟件就可以使系統(tǒng)進程與作業(yè)的監(jiān)視程序監(jiān)測不到它的存在。
4)操作系統(tǒng)有些守護進程,它是系統(tǒng)的一些進程,總是在等待某些事件的出現。所謂守護進程,比如說用戶有沒按鍵盤或鼠標,或者別的一些處理。一些監(jiān)控病毒的監(jiān)控軟件也是守護進程,這些進程可能是好的,比如防病毒程序,一有病毒出現就會被撲捉到。但是有些進程是一些病毒,一碰到特定的情況,比如碰到7月1日,它就會把用戶的硬盤格式化,這些進程就是很危險的守護進程,平時它可能不起作用,可是在某些條件發(fā)生,比如7月1日,它才發(fā)生作用,如果操作系統(tǒng)有些守護進程被人破壞掉就會出現這種不安全的情況。
5)操作系統(tǒng)會提供一些遠程調用功能,所謂遠程調用就是一臺計算機可以調用遠程一個大型服務器里面的一些程序,可以提交程序給遠程的服務器執(zhí)行,如telnet。遠程調用要經過很多的環(huán)節(jié),中間的通訊環(huán)節(jié)可能會出現被人監(jiān)控等安全的問題。
6)操作系統(tǒng)的后門和漏洞。后門程序是指那些繞過安全控制而獲取對程序或系統(tǒng)訪問權的程序方法。在軟件開發(fā)階段,程序員利用軟件的后門程序得以便利修改程序設計中的不足。一旦后門被黑客利用,或在軟件前沒有刪除后門程序,容易被黑客當成漏洞進行攻擊,造成信息泄密和丟失。此外,操作系統(tǒng)的無口令的入口,也是信息安全的一大隱患。
7)盡管操作系統(tǒng)的漏洞可以通過版本的不斷升級來克服,但是系統(tǒng)的某一個安全漏洞就會使得系統(tǒng)的所有安全控制毫無價值。當發(fā)現問題到升級這段時間,一個小小的漏洞就足以使你的整個網絡癱瘓掉。
2.3數據庫存儲的內容存在的安全問題
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大量的信息存儲在各種各樣的數據庫里面,包括我們上網看到的所有信息,數據庫主要考慮的是信息方便存儲、利用和管理,但在安全方面考慮的比較少。例如:授權用戶超出了訪問權限進行數據的更改活動;非法用戶繞過安全內核,竊取信息。對于數據庫的安全而言,就是要保證數據的安全可靠和正確有效,即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數據的安全性是防止數據庫被破壞和非法的存取;數據庫的完整性是防止數據庫中存在不符合語義的數據。
2.4防火墻的脆弱性
防火墻指的是一個由軟件和硬件設備組合而成、在內部網和外部網之間、專用網與公共網之間的界面上構造的保護屏障.它是一種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結合,使Internet與Intranet之間建立起一個安全網關(SecurityGateway),從而保護內部網免受非法用戶的侵入。
但防火墻只能提供網絡的安全性,不能保證網絡的絕對安全,它也難以防范網絡內部的攻擊和病毒的侵犯。并不要指望防火墻靠自身就能夠給予計算機安全。防火墻保護你免受一類攻擊的威脅,但是卻不能防止從LAN內部的攻擊,若是內部的人和外部的人聯合起來,即使防火墻再強,也是沒有優(yōu)勢的。它甚至不能保護你免受所有那些它能檢測到的攻擊。隨著技術的發(fā)展,還有一些破解的方法也使得防火墻造成一定隱患。這就是防火墻的局限性。
2.5其他方面的因素
計算機系統(tǒng)硬件和通訊設施極易遭受到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如:各種自然災害(如地震、泥石流、水災、風暴、建筑物破壞等)對計算機網絡構成威脅。還有一些偶發(fā)性因素,如電源故障、設備的機能失常、軟件開發(fā)過程中留下的某些漏洞等,也對計算機網絡構成嚴重威脅。此外管理不好、規(guī)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水平較低、操作失誤、瀆職行為等都會對計算機信息安全造成威脅。
3計算機網絡安全的對策
3.1技術層面對策
對于技術方面,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主要有實時掃描技術、實時監(jiān)測技術、防火墻、完整性檢驗保護技術、病毒情況分析報告技術和系統(tǒng)安全管理技術。綜合起來,技術層面可以采取以下對策:
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包括系統(tǒng)管理員和用戶在內的人員的技術素質和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對重要部門和信息,嚴格做好開機查毒,及時備份數據,這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方法。
2)網絡訪問控制。訪問控制是網絡安全防范和保護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務是保證網絡資源不被非法使用和訪問。它是保證網絡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訪問控制涉及的技術比較廣,包括入網訪問控制、網絡權限控制、目錄級控制以及屬性控制等多種手段。
3)數據庫的備份與恢復。數據庫的備份與恢復是數據庫管理員維護數據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操作。備份是恢復數據庫最容易和最能防止意外的保證方法?;謴褪窃谝馔獍l(fā)生后利用備份來恢復數據的操作。有三種主要備份策略:只備份數據庫、備份數據庫和事務日志、增量備份。
4)應用密碼技術。應用密碼技術是信息安全核心技術,密碼手段為信息安全提供了可靠保證?;诿艽a的數字簽名和身份認證是當前保證信息完整性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密碼技術主要包括古典密碼體制、單鑰密碼體制、公鑰密碼體制、數字簽名以及密鑰管理。
5)切斷傳播途徑。對被感染的硬盤和計算機進行徹底殺毒處理,不使用來歷不明的U盤和程序,不隨意下載網絡可疑信息。
6)提高網絡反病毒技術能力。通過安裝病毒防火墻,進行實時過濾。對網絡服務器中的文件進行頻繁掃描和監(jiān)測,在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卡,加強網絡目錄和文件訪問權限的設置。在網絡中,限制只能由服務器才允許執(zhí)行的文件。
7)研發(fā)并完善高安全的操作系統(tǒng)。研發(fā)具有高安全的操作系統(tǒng),不給病毒得以滋生的溫床才能更安全。
3.2管理層面對策
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管理,不僅要看所采用的安全技術和防范措施,而且要看它所采取的管理措施和執(zhí)行計算機安全保護法律、法規(guī)的力度。只有將兩者緊密結合,才能使計算機網絡安全確實有效。
計算機網絡的安全管理,包括對計算機用戶的安全教育、建立相應的安全管理機構、不斷完善和加強計算機的管理功能、加強計算機及網絡的立法和執(zhí)法力度等方面。加強計算機安全管理、加強用戶的法律、法規(guī)和道德觀念,提高計算機用戶的安全意識,對防止計算機犯罪、抵制黑客攻擊和防止計算機病毒干擾,是十分重要的措施。
這就要對計算機用戶不斷進行法制教育,包括計算機安全法、計算機犯罪法、保密法、數據保護法等,明確計算機用戶和系統(tǒng)管理人員應履行的權利和義務,自覺遵守合法信息系統(tǒng)原則、合法用戶原則、信息公開原則、信息利用原則和資源限制原則,自覺地和一切違法犯罪的行為作斗爭,維護計算機及網絡系統(tǒng)的安全,維護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除此之外,還應教育計算機用戶和全體工作人員,應自覺遵守為維護系統(tǒng)安全而建立的一切規(guī)章制度,包括人員管理制度、運行維護和管理制度、計算機處理的控制和管理制度、各種資料管理制度、機房保衛(wèi)管理制度、專機專用和嚴格分工等管理制度。
3.3物理安全層面對策
要保證計算機網絡系統(tǒng)的安全、可靠,必須保證系統(tǒng)實體有個安全的物理環(huán)境條件。這個安全的環(huán)境是指機房及其設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計算機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條件。計算機系統(tǒng)的安全環(huán)境條件,包括溫度、濕度、空氣潔凈度、腐蝕度、蟲害、振動和沖擊、電氣干擾等方面,都要有具體的要求和嚴格的標準。
2)機房場地環(huán)境的選擇。計算機系統(tǒng)選擇一個合適的安裝場所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到系統(tǒng)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選擇計算機房場地,要注意其外部環(huán)境安全性、地質可靠性、場地抗電磁干擾性,避開強振動源和強噪聲源,并避免設在建筑物高層和用水設備的下層或隔壁。還要注意出入口的管理。超級秘書網
3)機房的安全防護。機房的安全防護是針對環(huán)境的物理災害和防止未授權的個人或團體破壞、篡改或盜竊網絡設施、重要數據而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對策。為做到區(qū)域安全,首先,應考慮物理訪問控制來識別訪問用戶的身份,并對其合法性進行驗證;其次,對來訪者必須限定其活動范圍;第三,要在計算機系統(tǒng)中心設備外設多層安全防護圈,以防止非法暴力入侵;第四設備所在的建筑物應具有抵御各種自然災害的設施。
4結束語
計算機網絡安全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涉及技術、設備、管理和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安全解決方案的制定需要從整體上進行把握。網絡安全解決方案是綜合各種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tǒng)安全技術,將安全操作系統(tǒng)技術、防火墻技術、病毒防護技術、入侵檢測技術、安全掃描技術等綜合起來,形成一套完整的、協調一致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我們必須做到管理和技術并重,安全技術必須結合安全措施,并加強計算機立法和執(zhí)法的力度,建立備份和恢復機制,制定相應的安全標準。此外,由于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犯罪等技術是不分國界的,因此必須進行充分的國際合作,來共同對付日益猖獗的計算機犯罪和計算機病毒等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千里.網絡安全新技術[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根據以上原因,要留住企業(yè)核心員工,必須從招聘源頭、企業(yè)文化和制度幾方面來達成目標:
1、招聘留人。
加大招聘的力度。我認為留人是從招聘開始的。招聘是指招的最合適的人才,不一定是最優(yōu)秀的人才。所謂的最合適的人才是指那些既符合酒店標準和崗位要求同時個人發(fā)展目標與組織目標相一致的應聘者,這樣才能避免因為兩者目標不一致而導致的離職行為。首先,酒店管理者要在對崗位工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渠道對應聘者的性格、興趣愛好、價值觀、個人職業(yè)發(fā)展目標進行全面的了解,最后選擇符合崗位要求和酒店長遠發(fā)展目標的人才。如果只是一味的要求各個方面條件都要最好,不惜代價招來最優(yōu)秀的人才,極有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酒店不能為這些人才提供他們想要的發(fā)展條件和機會,最終導致人才流失,這樣不僅增加勞動成本,還會影響酒店的正常運行和管理。其次,招聘過程中要再次給員工進行雙向選擇的機會。招聘方要提供與空缺職位和酒店有關的各種信息,包括這份工作的性質、以后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從事這份工作將來可能的發(fā)展方向和發(fā)展機會,信息要真實、可信,并盡可能讓應聘者真正了解,使應聘者對將來的職位和環(huán)境有一個比較理性的認識,以便于重新審視這份工作,考量自己對這份工作的態(tài)度,最后決定去留。這樣就避免了日后員工流失所造成的損失。如果工作任務時有游泳,我們寧愿招來一只烏龜,決不是招來一只雄鷹來培訓。若招聘失誤讓不合適的人進入酒店,他不但無法貢獻自己,還會影響酒店原來的人,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他人的表現。因此,有效的挑選人是留人的第一環(huán)節(jié)。酒店的人力資源要形成一套科學、系統(tǒng)的方法,為留住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2、企業(yè)文化留人。
缺乏良好的企業(yè)文化,員工沒有歸宿感酒店的企業(yè)文化是一個酒店特有的傳統(tǒng)和風尚,良好的企業(yè)文化建設就是要促使員工共同遵循一樣的價值觀、信念、經營哲學和行為準則,從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協同力。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樹立“以人為本”的意識,尊重人才,培養(yǎng)人才,形成互相認同的企業(yè)文化。
論文關鍵詞:電子商務法律制度挑戰(zhàn)應對策略
隨著全球信息網絡的建立和完善,網絡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發(fā)展它不僅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fā)展,而且影響到社會公眾的生活,涉及到國家的政策、法律、信息技術發(fā)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綜合性的問題。中國作為一個國際貿易大國,應當在發(fā)展全球性電子商務方面進行積極的準備,開展有關電子商務法律制度的研究并主動采取相應的對策。
一、電子商務的內涵及特點
(一)電子商務的內涵
一般認為,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是指買賣雙方基于計算機網絡(主要指Intemet網絡)按照一定的標準,采用相應的電子技術所進行的各類商貿活動。其主要功能包括網上的廣告、訂貨、付款、客戶服務和市場調查分析、財務核計及生產安排等多項利用interact開發(fā)的商業(yè)活動。它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電子商務僅指通過Intemet進行的商業(yè)活動;而廣義的電子商務則將利用包括Intemet、Intranet(企業(yè)內聯網)和Extranet(企業(yè)外聯網)等各種不同形式網絡在內的一切計算機網絡進行的所有商貿活動都歸屬于電子商務。
(二)電子商務的特點
電子商務與傳統(tǒng)商業(yè)方式相比具有如下特點:
1.精簡流通環(huán)節(jié)。電子商務不需要批發(fā)商、專賣店和商場,客戶通過網絡直接從廠家定購產品。
2.節(jié)省購物時間,增加客戶選擇余地。電子商務通過網絡為各種消費者提供廣泛的選擇余地,可以使客戶足不出戶便能購到滿意的商品。
3.加速資金流通。電子商務中的資金周轉無須在客戶、批發(fā)商、商場等之間進行,而直接通過網絡在銀行內部賬戶上進行,大大加快了資金周轉速度,同時減少了商業(yè)糾紛。
4.增強客戶和廠商的交流??蛻敉ㄟ^網絡說明自己的需求,定購自己喜歡的產品,廠商則可以很快地了解用戶需求,避免生產上的浪費。
5.刺激企業(yè)間的聯合和競爭。企業(yè)之間可以通過網絡了解對手的產品性能與價格以及銷量等信息,從而促一進企業(yè)改造技術,提高產品競爭力。
二、電子商務給我國法律制度帶來的挑戰(zhàn)及應對策略
(一)電子商務對合同法提出的挑戰(zhàn)及對策電子商務的成長首當其沖會給作為商法基礎的合同法帶來嚴峻的考驗,涉及到電子合同的法律規(guī)定、電子簽名是否有效等問題。
1.交易雙方的識別與認證。這主要是針對B2B(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BusinesstoBusiness的縮寫,即商業(yè)對商業(yè),或企業(yè)間的電子商務模式)而言。電子合同與書面合同的一個很大不同是交易雙方不一定見面,而是通過互聯網來簽訂電子合同。通過互聯網訂立電子合同的最大難點就是交易雙方的身份確認問題。這個問題可以通過認證中心來解決,并且很多國家都已經實施了該項措施。由于認證中心所處的位置,要求它必須具有公正、權威、可信賴性,并且它所承擔的義務和責任必須得到法律的承認。我國應完善立法以促使電子簽名的使用及認證機構運作的標準化。
2.交易的合法與合同的生效。電子商務中許多交易是在互聯網上執(zhí)行的,并不需要現實的實物交割。這就涉及到交易是否合法以及對這樣的交易監(jiān)管的問題。另外電子合同的生效問題也與此有關,如果合同違法,那么必然不受合同法保護。同時合同的生效還涉及到如何才算生效的問題。電子商務的交易要符合法律的要求,不能是采取非法手段牟利的商務行為。所以首先應使商家做到避免違法的行為發(fā)生。另外國家也應該加大對互聯網的監(jiān)管力度,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防范于未然。在合同生效問題上,現在基本也達成了一致認可。電子承諾到達速度很快,投郵和到達幾乎同時,因此在生效時間上一般不會存在很大分歧。對于生效地點問題,因為數據電文的接受地點比較容易確定,所以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所制定的《電子商務示范法》中就是采取承諾到達地點作為生效地點。
3.電子簽名的有效性。我國雖在合同法中用“功能等同”原則對電子簽名的有效性予以承認,但是在證據法中卻沒有提及,存在著一定的法律漏洞問題。電子簽名采取什么形式才算有效的問題,我們可以借鑒美國電子簽名法中的技術中立原則,即電子商務法對傳統(tǒng)的口令法、非對稱性公開密鑰加密法、智能卡法以及生物鑒別法等,都不可厚此薄彼,產生任何歧視性要求;同時還要給未來技術的發(fā)展留下法律空間,而不能停止于現狀。
4.電子合同的確認。電子合同雖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等優(yōu)點,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網絡安全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無論多么安全的加密或其他網絡安全防范技術,理論上都有被攻破的可能。而且網絡病毒或其他人為因素,都可能導致電子合同丟失,所以盡量采取書面合同的形式來對電子合同給以確認。
(二)電子商務的跨越式發(fā)展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帶來的新挑戰(zhàn)及對策
1.網上買賣雙方地位不對等。網上購物中,消費者不得不面對經營者根據自己的利益預先設定好的格式合同。合同的條款往往是經營者利用其優(yōu)越的經濟地位制定的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消費者的霸王條款。這些條款通常包括諸如免責條款、失權條款、法院管轄條款等,其實質是將合同上的風險、費用的負擔等盡可能地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消費者選擇同意后,如果交易后產生了糾紛,商家就會以此來對抗消費者的投訴,使消費者處于很不利的地位。
法律追求的是公平和正義,我們要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但不能認為所有的網上消費糾紛都應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在解釋格式條款時,應拋棄傳統(tǒng)的絕對化的解釋,要采取更加靈活的判斷標準。同時消費者在進行網絡消費時,也應盡到一定的義務,否則就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經營者在提供格式合同時,應盡可能地將交易要素準確、適當地傳送給消費者。這種告知應充分考慮到大多數消費者的網絡知識水平.使大多數消費者無須進行專業(yè)培訓就能讀懂或理解其內容。從而避免因誤解而產生消費糾紛。
2.消費者交易安全難以得到保障。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是通過電子支付方式完成交易的,這就要求消費者必須擁有電子賬戶。網上交易的安全性是消費者普遍關心的一個熱點問題。消費者往往希望能簡單快捷地完成交易,但又擔心自己的經濟利益因操作不當或黑客入侵而遭受損失。
因此,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發(fā)現交易系統(tǒng)隱患,防范黑客的侵入;要逐步建立健全以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為目標,加密技術、認證技術為核心,安全電子交易制度為基礎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子商務安全保障體系;要建立一個專門的全國性的認證體系,權威、公正地開展電子商務認證工作,確認從事電子商務活動的企業(yè)身份的合法性、真實性和準確性。
3.網絡欺詐和虛假廣告泛濫成災,消費者購物后退賠艱難。在電子商務中,消費者對產品的了解只能通過網上的宣傳和圖片,對嚴品的實際質量情況和產品本身可能存在的隱蔽瑕疵、產品的缺陷缺乏了解,使得消費者在網上訂購后,還要等待實際交貨時才能確認是否與所訂購的商品一致,容易導致實際交貨商品的質量、價格、數量與所訂購的商品不一致。出現此類問題消費者要向經營者退貨或索賠,首先需要商務網站提供經營者的詳細信息資料,但商務網站常常以商業(yè)秘密為由拒絕提供經營者的詳細信息資料,消費者對此毫無辦法。對此,我們可以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建立事前預防和事后制裁相結合的防治體系,通過制定特殊的規(guī)則,嚴格禁止網絡消費欺詐和虛假廣告,給消費者提供一個誠信的電子交易環(huán)境。
(三)電子商務對刑法帶來的挑戰(zhàn)及對策
在電子商務活動中,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是一對矛盾。雖然我們可以通過采取降低共享程度的方法來達到控制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的目的,但這是因噎廢食,顯然是不可取的。因此,應主動構筑包括刑事法律控制在內的面向網絡環(huán)境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來控制網絡信息安全問題。
刑法作為一種規(guī)范性的手段,它的運用具有滯后性的特點,即它通常是在某一危害社會的行為已經不為其它法律所調整或不足以調整的情形下,作為一種更為強制性的調整手段出現。由于刑法采用的是刑罰手段,所以對網絡信息安全問題,尤其對計算機犯罪問題來說,刑法控制是最具強制性、最為嚴厲的手段,它在整個法律控制體系中起到一種保障和后盾的作用。當前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對刑事立法帶來一系列挑戰(zhàn)。
1.現有量刑幅度和刑罰種類的不足。應當對刑罰種類進行創(chuàng)新,即引入資格刑;也可以廣泛地適用財產刑和資格刑,即沒收與犯罪有關的一切物品、設備,剝奪犯罪人從事某種職業(yè)、某類活動的資格,作為一種附加刑,其期限的長短,可考慮比照現有資格刑中關于剝奪政治權利的規(guī)定來確定。例如禁止任何IsP(服務提供商)接納犯罪分子或者禁止犯罪分子從事與計算機系統(tǒng)有直接相關的職業(yè)等。
2.刑事管轄面臨的難題。網絡無國界,使計算機犯罪分子輕易地就可以實施跨國界的犯罪。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fā)展,跨國犯罪在所有的計算機犯罪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高,由此帶來了刑事管轄的難題。我國刑法在目前很難對境外從事針對我國的計算機網絡犯罪產生效力,因此加強國際間司法管轄權的協調就顯得十分必要。
3.單位犯罪的處理問題。雖然對待單位犯罪是可以對危害行為的直接實施者、參與者以及主管人員等個人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是此種處理方式畢竟不是久遠之計,因而完善刑事立法,從立法上明確規(guī)定單位可以構成計算機犯罪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選擇。
(四)電子商務對我國傳統(tǒng)稅收提出的新挑戰(zhàn)及對策
電子商務使企業(yè)經營活動打破地域、國界、時間、空間的限制,經營跨地區(qū)和跨國業(yè)務的公司數量劇增,原本無力開拓國際業(yè)務的中小企業(yè)也能通過網絡進入國際市場。從這個意義上講,網絡化加速了國際貿易全球化的進程。電子商務銷售額的迅速增加,也給我國的流轉稅稅源開辟了新的天地。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日益發(fā)展的電子商務也對我國傳統(tǒng)稅收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1.電子商務使納稅義務的確認模糊化。由于電子商務具有匿名性、難以追蹤性、全球性、管理非中心化的特點,且信息在互聯網上的傳遞可能經由許多國家’,在現有條件下甚至無法確認最終銷售商和顧客,因此給查明電子商務納稅人身份帶來困難。
2.電子商務使稅收管理復雜化。具體表現在:商業(yè)中介課稅點減少,增大了稅收流失的風險;無紙化電子商務對傳統(tǒng)稅收稽查方法提出了挑戰(zhàn)。
3.保護交易安全的計算機加密技術的開發(fā),加大了稅務機關獲取信息的難度。由于計算機網絡平臺上的電子商務對于交易安全有特殊的要求,所以計算機加密技術得到不斷創(chuàng)新,廣泛應用到電子商務上,納稅人就可以用超級密碼和用戶雙重保護來隱藏有關信息,這使得稅務機關搜集資料變得更加困難,稅務審計工作也變得越來越復雜。
4.法律責任難以界定。電子商務運行模式,無論從交易時間、地點、方式等各個方面都不同于傳統(tǒng)貿易的人工處理運作模式。現行稅收征管方式的不適應將導致電子商務征稅法律責任上出現空白地帶,對電子商務的征、納稅方如何承擔法律責任將無從談起。從而勢必造成法律執(zhí)行的失衡,最終影響稅收征管工作。由此可見,做好電子商務的稅收工作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的現實任務。
1.要規(guī)范和完善科學有效的稅收政策。目前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發(fā)展電子商務的同時,在有關稅收法律制定上必須把握整體協調性和前瞻性,借鑒發(fā)達國家的有益做法,確定電子商務稅收的基本政策理念。
2.要堅持稅收中立性政策。稅收應具有中立性,對任何一種商務形式都不存在優(yōu)劣之分。對類似的經濟收入在稅收上應當平等對待,而不應當考慮這項所得是通過網絡交易還是通過傳統(tǒng)交易取得的。
3.要堅持適當的稅收優(yōu)惠政策。電子商務在我國尚處于萌芽期,應當采取鼓勵的政策來扶持這一新興事物。對此類企業(yè)我國應該比照高新技術企業(yè)給以適當的稅收優(yōu)惠,以促使更多的企業(yè)上網交易,開辟新的稅源。
4.要堅持國際稅收協調與合作政策。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進一步加快了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進程,國際社會應為此進行更廣泛的稅收協調,以消除因各自稅收管轄權的行使而形成的國際貿易和資本流動的障礙。此外,加強國際稅收協調與合作,還能有效地減少避稅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我們建立相應的征管體系是必要而迫切的,但我們更應該理性地認識到,這種制度的建立絕不能因為“征稅”而“征管”。我們在建立必要的體制以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同時,一定要在原則和策略上扶持和鼓勵國內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達到稅收征管中政府和納稅方利益的最優(yōu)平衡
(五)電子商務對程序法的挑戰(zhàn)及對策
電子商務是通過因特網或專有網絡系統(tǒng)進行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限制的業(yè)務往來,并利用電子貨幣進行支付的交易方式。那么如何確立發(fā)生糾紛的管轄權;如何確立電子合同簽訂生效的時間地點;數據電文極易修改且不留痕跡,如何確認電子合同的原件;數據電文的承認、可接受性和是否可以作為證據等。我國現有法律除了新頒布的《合同法》承認電子合同合法有效外,對上述大多數法律問題未做出規(guī)定。在電子商務中,賣方可以在網上設立電子商城銷售貨物,買方可以通過手機、電視、電腦等終端上網,在設于因特網上的電子商城購物。電子商務的發(fā)展對現行程序法提出了許多挑戰(zhàn)。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fā)展,當事人所在的地點對糾紛解決來說往往變得不太重要,解決國際電子商務糾紛,應當朝著制定統(tǒng)一的國際民事訴訟程序和統(tǒng)一實體規(guī)范的方向發(fā)展,這樣才能真正解決全球電子商務所產生的糾紛。
(六)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侵犯隱私權的手段不斷創(chuàng)新,越來越隱蔽
一、讀
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過程,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要求和提出的問題,閱讀教材。通過“讀讀、劃劃、圈圈”來學習認識新知和回顧鞏固舊知識,找出教材中出現的新、舊知識點,并寫好讀書筆記。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閱讀分析能力。以便在解題時,能讀懂包含在題目中的各種信息,學會推敲題意,整理分析出能解題的“信息”逐步提高審題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安排的優(yōu)點是: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生學習的責任感。
二、議
(一)是學生根據閱讀教材內容說出圈劃內容中哪些是新知識,哪些是已知的,知識點間存在著什么聯系。這是進一步理解教材,再現知識的過程,有利于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消化吸收。
(二)是學生相互議論新、舊知識點在提出的問題中的作用。相互討論、取長補短,完善知識,有利于發(fā)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三)(是)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說出解答思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快速思考、敏捷應對能力。
通過閱讀教材、議論問題、學生就會產生疑惑,逐漸感愛到力不能及。此時,老師再傳授知識時,學生聽課目的明確,注意力集中,可主動聯想舊知識、結合知識點進行思考,使舊知識得到進一步發(fā)展和完善,有利培養(yǎng)學生歸納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三、驗
演示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通過教師的操作示范,把直觀的實驗現象展示給學生,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觀察思維能力的關鍵。而實驗技能的全面提高,最終應是通過學生實驗來完成。這就要求除完成規(guī)定的學生實驗外,還應盡力創(chuàng)造條件,增設學生實驗,或轉化部分演示實驗,讓學生有更多地機會去動手操作。要重點指導學生分析操作要點,注意事項。掌握操作步驟及觀察的方法,并簡要總結出實驗結論。
四、寫
書面寫作。一是根據讀書和聽課,簡要地整理出讀書筆記和聽課記錄,使知識進一步系統(tǒng)化和條理化,便于今后記憶和理解。二是強化習題解答,它是進一步熟練和進一步消化、再鞏固知識的過程,是對知識理解和運用的過程,是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每教完部分內容,都要設計相應的題目來強化學生的練習,提高解題能力和應用能力。
一、瑞士:國家、企業(yè)、個人共同分擔
瑞士現行的養(yǎng)老保險制度建立在三個支柱上,第一個支柱是由政府對老人、遺屬和殘傷人支付的基本養(yǎng)老金;第二個支柱是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保險基金;第三個支柱是個人投資養(yǎng)老保險。這三者互相補充,共同形成了瑞士由國家、企業(yè)和個人共同分擔的獨具特色的養(yǎng)老保險制度。
瑞士國家從1948年開始掌握基本養(yǎng)老保險金,其宗旨是保障老人的最低生活需求。它來自居民上繳給國家的義務保險費。瑞士憲法規(guī)定,所有20歲以上的居民和年滿18歲的在職者都必須向國家繳納養(yǎng)老保險金。無工作的家庭婦女由其有工作的丈夫為她繳納最低的養(yǎng)老保險金。在職者應繳納占其收入10%的義務養(yǎng)老保險費,費用由雇主和職工各承擔一半,上繳的這部分錢可免稅。無職業(yè)者和無財產者每年也必須繳納390瑞郎。為支付這種義務保險費,他們可動用財產、失業(yè)金甚至社會救濟金?,F在領取政府基本養(yǎng)老金的每月最低金額為1005瑞郎,是1948年初建時最低額的25倍,一般人每月可領到2000多瑞郎。
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保險金始于1985年,國家明文規(guī)定每個企業(yè)和職工都必須按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金,費用由雇主與職工各付一半。保險費占工資比例依年齡而定,34歲以下職工的保險費率為7%,55歲以上職工的保險費率為18%,平均為14%左右。在瑞士,大的企業(yè)一般都有自己的養(yǎng)老基金組織,小企業(yè)則大多建立跨企業(yè)的聯合養(yǎng)老基金組織。此外,企業(yè)也可委托保險公司等第三者來履行這種任務。目前,瑞士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保險基金大約擁有4000億瑞郎的準備金,實力相當雄厚,已經超過了瑞士每年的國民總收入。作為第二大支柱的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基金對老人在退休后維持原來的生活水準、保證養(yǎng)老質量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瑞士,每個居民(尤其是無法參加企業(yè)職工保險基金的自由職業(yè)者)都可以參加個人養(yǎng)老保險。政府還通過對個人投資養(yǎng)老保險費用免稅的方式鼓勵個人保險。隨著出生率降低、平均壽命延長,瑞士年輕勞動力日益減少,人口老齡化嚴重,個人養(yǎng)老保險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對一般人來說,每年最多可投養(yǎng)老保險6000瑞郎,獨立經營和自由職業(yè)者最多可投3萬瑞郎,投保人交納的費用在個人的帳戶上積累生息。男性從65歲、女性從62歲起,就可領取養(yǎng)老金。退休人員單從政府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和企業(yè)職工養(yǎng)老保險這兩項,就可領到相當于其退休前最后工資60%的養(yǎng)老金。一般每月可領到2000到6000瑞郎,加上他們的個人養(yǎng)老保險,完全能夠保證老人的生活需要。另外,從1966年起,瑞士國家還對鰥、寡、孤、獨者給予養(yǎng)老金特別補貼,他們每月至少可領取1205瑞郎基本養(yǎng)老金。這樣,瑞士基本上能夠做到了老有所養(yǎng)。
但是由于老齡化加重,在職年輕人繳納的義務養(yǎng)老保險金,已不能滿足支付老年人養(yǎng)老金的需求。從90年代初開始,國家掌握的養(yǎng)老和遺屬基本養(yǎng)老金已入不敷出,而且情況越來越嚴重。以1997年為例,該年養(yǎng)老金收入為252.19億瑞郎,而支出為258.02億瑞郎。
彌補赤字的辦法是“增收”和“節(jié)支”。由于老百姓反對,節(jié)支很難做到,只能靠增收。增收的辦法有兩個,一是增加養(yǎng)老金的投資效益;二是用稅收收入來填補虧空。瑞士聯邦政府已決定:從今年起,將1%的填值收入補充到基本養(yǎng)老保險金中去。到2007年,計劃將這個比例提高到1.5%。
二、日本:后代人扶養(yǎng)前代人
日本從1942年開始推行養(yǎng)老保障制度,1961年建立了基礎養(yǎng)老金(也稱國民養(yǎng)老金)制度,規(guī)定20歲以上的國民都有義務加入基礎養(yǎng)老金,日本從此實現了“全民皆有養(yǎng)老金”。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變化,日本又在國民養(yǎng)老金的基礎上建立了以企業(yè)薪職人員為對象的厚生養(yǎng)老金和以公務員為對象的共濟養(yǎng)老金。養(yǎng)老金制度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為經濟的迅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
國民養(yǎng)老金和厚生養(yǎng)老金保險費的征收是強制性的。國民養(yǎng)老金的資金來源于個人繳納的保險費和國家財政預算,厚生養(yǎng)老金和共濟養(yǎng)老金的資金則由個人和企業(yè)對半分擔。國民養(yǎng)老金和厚生養(yǎng)老金采用“后代人扶養(yǎng)前代人”的社會保險方式,由國家統(tǒng)一管理,所以又稱為公共養(yǎng)老金。
養(yǎng)老金的支付除了基礎部分之外,還要考慮物價和工資的增長。也就是說,在養(yǎng)老金支付額中還包括隨工資上升而增加的“工資滑動”部分和隨物價上漲而上浮的“物價滑動”部分。目前,一對老年夫婦只要他們在退休前繳足了公共養(yǎng)老金保險費,就能每月領到金額為23萬日元的養(yǎng)老金,相當于在職人員平均實際月收入的80%。在有自己住宅的前提下,生活費、衣著費、醫(yī)療費、交通費以及通信費和娛樂費都能得到基本保證。
然而,進入90年代以后,尤其是泡沫經濟破裂以來,由于日本經濟長期蕭條,失業(yè)者迅速增加,在職人員收入減少,而且由于出生率下降導致的“少子化”和“高齡化”以超過預料的速度發(fā)展。繳保險費的人及其所繳的保險費額在不斷減少,而依靠養(yǎng)老金生活的人卻在迅速增加。據厚生省的估計,1999年在職人員繳納的保險費在其工資收入中所占比率需由去年的17.35%提高到19.5%,以后每5年要再提高5%,到2025年人口高齡化進入高峰時將達到34.3%。保險費在工資收入中所占比例如此之大,不僅將挫傷在職人員的勞動積極性,而且必將扼殺經濟再生的活力。因此,改革現行的以“后代人扶養(yǎng)前代人”為特征的養(yǎng)老金制度,降低保險費收費標準已成為日本在職人員的共同呼聲。
經過長期的激烈爭論,日本厚生省已經制定了《養(yǎng)老金制度改革方案》,方方面面的人士和機構也提出了各種改革設想。綜合起來,比較一致的有以下幾點:
1.增加財政對國民養(yǎng)老金的投入。先將財政承擔的國民養(yǎng)老金比例由現行的1/3提高到2/3,將來逐步實現財政全額承擔。這樣,不僅能減輕因保險費不斷增加而給在職人員帶來的經濟壓力,而且也有助于消除種種不公平感,從而避免國民養(yǎng)老金日益走向“空心化”。財政用于國民養(yǎng)老金的支出可通過提高消費稅或其他稅種填補。
2.控制養(yǎng)老金的支付額。為此,擬將養(yǎng)老金開始支付的年齡統(tǒng)一定為65歲;養(yǎng)老金支付額不再隨平均工資的增加而上浮,但隨物價上漲而增加;仍在工作的65歲到70歲老人,其收入如果超過平均工資,不僅不對其支付養(yǎng)老金,還要讓其繼續(xù)繳納保險費。
3.開拓“積累式”新型養(yǎng)老金業(yè)務,將現行“后代人扶養(yǎng)前代人”的“義務式”厚生養(yǎng)老金改為以“自我努力”和“自我負責”為前提的“積累式”。
三、新加坡:以中央公積金制度授人以漁
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是在經濟起飛階段根據自己的國情和社會經濟目標建立起來的,是一種獨特的、有效的養(yǎng)老保障制度,并得到了社會和國民的認可。
中央公積金制度于1955年7月建立,它是一項為新加坡受薪人員而設立的養(yǎng)老儲蓄基金,是一項強制性的儲蓄計劃。其主要目的是為職員提供足夠的儲蓄,以便在退休后或者喪失工作能力時有所依靠。但經過40年的時間,它已經發(fā)展成為一種全面的,可以滿足人們退休、購房、醫(yī)療保健及教育等需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在新加坡,每個就業(yè)者無論其受雇單位的性質,都在公積金擁有戶口,每月要向公積金繳納一定比例的個人工資。目前繳納的基數上限是月工資6000新元,會員年滿55歲或永遠離開新加坡時,就可提走全部公積金存款,存款享有與市場利率掛鉤的利息。
新加坡公積金實行全國統(tǒng)一管理。為此,建立了中央公積金局,統(tǒng)一管理和使用公積金儲蓄,還制定了《中央公積金法》,以保護公積金會員的合法權益,規(guī)范管理、使用公積金儲蓄的行為。雇主和雇員都必須按時繳納公積金,雇員的公積金儲蓄由雇主根據繳交率扣除,連同雇主應繳交的數額,一起存入公積金局的會員帳戶上。
關鍵詞:畫像;藝術;初探
在我國古代,較為重視喪葬禮儀,特別是兩漢時期的厚葬,形成當時社會的特色。到漢武帝時,經濟發(fā)展和封建政權日益興盛,國富民強,使富有者不僅在活著的時候追求物質享受,還競相耗資用磚石構筑地下墓室,厚葬之風愈演愈烈。
漢畫像石墓是土著豪強、貴族的冥宅,在我國漢代最為流行,并且形成。漢畫像石是我國兩漢時期嵌飾于墓室、祠堂、墓闕及其他建筑物上的石質裝飾畫,也是一種特殊的石刻畫。它始于西漢末期,興盛于東漢晚期,之后隨著東漢王朝的滅亡,漢畫像石也隨之消失,被人們所淡忘。早年的畫像內容較簡單,雕刻也較粗糙,內容以寫實為主,到東漢初、中期畫像內容較豐富,題材較廣泛,到東漢晚期,畫像內容更為豐富,范圍較廣泛,雕刻技法由平面剔地陰線刻,出現了平面剔地淺浮雕,畫像石進入了鼎盛時期。畫像石同商周的青銅器,南北朝的石窟藝術,唐詩、宋詞一樣,各領數百年,成為我國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燦明珠。
呂梁漢畫像石據紀年墓記載,全部屬東漢晚期漢恒帝、漢靈帝時期的遺作,此時的漢畫像石藝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它不僅保留了初期“點綴政教”的意義,而且還有著晉西北獨特的藝術風格和魅力,形象地再現了兩千年前晉西北各種社會生活、文化藝術及民間俗習的許多生動場景和時代特征。
呂梁是山西漢畫像石唯一出土地,也是全國漢畫像石集中分布區(qū)域之一,呂梁漢畫像石主要出土地是離石馬茂莊一帶,目前,呂梁所出土的漢畫像石90%出土于馬茂莊村周邊的三川河流域一帶。呂梁漢畫像石全部出土于墓葬。畫像石墓多為磚室結構,有單室、雙室、三室,較復雜的有四室,特殊的墓葬還在墓門外左右設置小耳室。墓葬前室大于后室、左右耳室,多為券頂或穹隆頂,墓葬前后長在7m左右,前室一般寬在3m左右,后室、左右耳室—般寬2,5m左右。墓底距地表深一般在5m~9m。
畫像石主要分布在墓門處和前室四壁,少則5塊,多達28塊,墓門處由一門楣石,二門框石,二門扉石組成,前室四壁由立石、橫額石組成,有的因橫額石較長,在橫額石中間加石柱或帶石櫨斗的石柱支撐,石柱上一般墨題或石刻銘文,記載墓主人簡平和下葬的時間。
呂梁漢畫像石題材內容較豐富,場面宏大,除反映現實生活內容的題材外,一半以上是刻繪祥禽異獸之類“吉祥”內容和神話傳說,門扉畫像全部為朱雀鋪首銜環(huán),部分下部也刻繪神獸。朱雀展翅欲飛,曲頸嘶鳴,據說“朱雀飛鳴,天下太平”。朱雀是方位神,也是吉祥鳥。鋪首銜環(huán)刻在墓門上,是門戶的標志,鋪首應為饕餮的演變,刻在墓門上也是為了驅邪避不祥。門楣畫像多刻繪墓主人的車馬出行或郊外狩獵的場面。左右門框畫像上層多為跽坐在一層或二層云柱懸圃之上,戴冠(勝)著袍的東王公、西王母,手舉仙草或不死之藥。下部一般刻繪持慧、擁盾的門吏。橫額畫像石多為車馬出行圖、祭祀圖、升仙圖。畫像石一般都有邊飾。分單邊飾,邊飾占畫面的1,3,雙邊飾即上下、左右邊飾,少量畫像石上有三邊飾、四邊飾或無邊飾。邊飾圖案以蔓草狀云氣紋為主,部分邊飾有勾蓮云紋、連弧紋、竊曲龍紋等,少量邊飾中還刻繪各種祥禽瑞獸。綜合這些畫像內容,呂梁漢畫像從畫像內容大致可分為:①現實生活:莊園,郊外狩獵,宴飲,樂舞,車馬出行,侍者迎送(捧盾,執(zhí)慧,拿棒,持戟,持笏等);②祥禽瑞獸:朱雀、鋪首、虎、豹、雙頭獸、龍馬等;③神話傳說:東王公,西王母,雞首人身神人,牛首人身神人,羽人,云車飛升,青烏;④歷史故事:火牛陣,竊符救趙;⑤裝飾圖案:蔓草云紋,勾蓮云紋,柿椅紋,如意紋,連弧紋,竊曲龍紋,幾何圖形紋等。這些畫像內容,在畫像石上是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構成一幅幅橫豎不同的、有血有肉的石畫。
呂梁漢畫像石構圖內容基本相同,在已發(fā)現的畫像內容中,門楣畫像內容,全部為上下層構圖,上邊飾為裝飾圖案,多為云氣紋,下層為車馬出行圖,少量的還有狩獵圖,左右門框畫像內容,上部分別為跽坐在云柱懸圃之上的東王公、西王母,下部分別為持慧擁盾的門吏或迎送的門吏。但2004年7月,在離石三川河畔王家坡村出土的5塊漢畫像石,畫像內容,構圖布局十分特殊。匠師在內容表現上大膽采用了新的手法,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逼真,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一幅生動畫面。門楣畫像同樣上下層構圖,上層仍為如意云紋邊飾,但下層主題圖案整幅為竊曲龍紋圖??汤L的十分華美。左右門框畫像也沒有刻繪東王公。西王母,而且整幅畫面分別為持慧擁盾的門吏。門扉畫像非常簡潔明了、粗曠豪放,這組畫像石的構圖、布局形式,突破了以往門楣畫像為車馬出行圖,左右門框為東王公、西王母,門吏構圖內容的貫例,而且畫像細部墨線描繪的十分清晰,細致、均勻、流暢、規(guī)整,十分珍貴。這組畫像石除了構圖布局奇特和藝術魅力外,也為我們進一步研究漢畫像石的題材內容、構圖布局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呂梁漢畫像石石材,大部分為本地產的細密砂質頁巖,石質軟,易吸水,易風化,呈紅褐色或灰綠色,首先將選好的石材,進行削鑿磨出要刻繪的一面,由畫師以簡練概括的線條勾圖,再由石匠將其人物、動物、車騎等物像輪廓外剔地平鏟,取得整體造型,刻成淺浮雕作品,畫像中的細部不作雕刻,用纖細流暢的墨線勾繪出人物形象,衣物皺褶、動物羽翼及車馬配飾等物像細部的神態(tài),起到以筆代刀的作用,其畫像構圖有緊有松,夸張得體,刻畫凝重醒目,形象洗練質樸,而且又因雕刻極淺,經宣紙拓出后,產生類似剪影的效果。雖然細部無雕刻,但它給人視覺上的立體感和沖擊力,給人的印象和藝術效果是完整的,馬的奔騰,疾馳的車輛,聚精會神的馭者,飛動搖曳的舞者,威嚴的護衛(wèi),雄猛的虎、矯健的鹿,還有神話傳說的東王公、西王母,肩生雙翼的羽人,通過墨線的勾勒,簡潔的刀法,把傳形、傳神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一幅幅畫面充滿了動感,充滿了力量,充滿了感情的變化,使靜止的畫面反映出生動而活潑的內容,反映出東漢晚期畫像石的藝術和表現能力。
畫像石在傳神的刀筆下,生動地展現了不同地位、不同職業(yè)人的精神面貌,頭戴三梁冠的車王公。戴勝著袍高坐在懸圃之上的西王母,官吏貴族墓主人的郊外狩獵。浩浩蕩蕩的車馬出行,門吏、侍人的迎來送往,車騎導引的自信,獸頭形、雙耳、獨角、方眼、呲牙咧嘴的鋪獸,形態(tài)飄逸、高視闊步、展翅;翹尾欲飛的朱雀,通過對其造型的夸張,加上艷麗的色彩,不僅增加了祥瑞的氣氛,而且顯得雍容華貴,氣宇軒昂,迥然不凡,同時收到傳神的氣韻、生動的藝術效果。
離石石盤出土的漢畫像石,雖然在雕刻技法上較前出土的一樣,但鐫刻精美,畫像內容豐富,構圖生動,畫面上還清晰地保留有當時畫像的墨線稿和用墨斗一類工具打的墨線。珍貴的是在墨線勾勒起稿后,剔地平鏟突出要表現的物像輪廓外,在凸起部分的物像上加施彩色,而且色彩保存非常完好,所施彩色濃淡相宜,使畫面更加明快醒目,使呆板的畫面更加活潑,充滿了濃郁的浪漫,有著獨特的藝術風格。
—、理論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任意翻開巖土工程專業(yè)的學術刊物,里面提到的新理論、新方法隨處可見。就土體本構模型而言,目前研究提出的各種新模型數不勝數。稍微對原來模型或者參數修改一下提出一個新模型,這樣的情況較為普遍。更常見的方法是由試驗研究總結出一些規(guī)律,在擬合或模擬試驗規(guī)律的基礎上提出新的模型或方法,然后用此模型計算出結果與試驗結果相對比,得到預測結果與試驗結果吻合的結論,于是模型就得到了驗證。
上述研究思路在目前研究生論文中相當普遍,但并不可取。新模型建立在擬合試驗規(guī)律的基礎上,肯定與試驗結果吻合,如此來驗證模型的正確性頗有不妥?筆者認為,可以通過試驗研究發(fā)現潛在規(guī)律,并用數學方法進行模擬或擬合。驗證模型的正確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用模型驗證不同土體的試驗結果
對同一種類不同土體進行試驗,如果試驗結果可用同樣的表達式或方法模擬,則所提出的模型是正確的,只是不同土體的模型參數會有所不同。也就是說,要對多種土體進行試驗研究,土體的性質可以類似,如:試驗對象都是軟粘土,則可以選取不同地方的軟粘土進行多組試驗研究,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有說服力。有人質疑,研究生論文研究時間很短,很難對多種土體進行試驗或多組試驗,要求對不同土體進行試驗是不現實的。這里強調的是一個學術態(tài)度的問題。換句話說,提出的新模型要經得起推敲和驗證。遺憾的是,國內很少有人對別人提出的模型進行驗證,因為僅驗證別人的成果是達不到學校規(guī)定論文創(chuàng)新點要求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助長了學術不嚴謹的作風。國外同行看待一個新模型或新方法,首先想到的工作是驗證其正確性,進行同樣的試驗或同樣的計算用同樣的方法及參數進行驗證,而不是盲從。這也是為什么SC刊源非常強調投稿論文一定要詳細介紹試驗步驟或方法、試驗材料、所用參數等等,其目的就是讓讀者可以依據文中介紹的方法或參數,重復論文中的研究工作,以驗證其正確性。
(二)用模型驗證文獻中的試驗結果
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不可能進行很多的試驗研究,但文獻中的試驗數據是非常好的資源,可以充分利用。用文獻中的試驗結果驗證新模型的正確性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它一方面解決了試驗數據不足的困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模型的可信度。
(三)與已有模型結果對比
新模型的正確性和優(yōu)越性如何,還需要與舊模型的預測結果對比、驗證,才能看出新模型的先進性和優(yōu)越性,目前這方面的工作還很欠缺。
當前,很多模型通用性較差,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述問題沒有解決好。對一種土體進行試驗后就提出一個模型,這樣的研究態(tài)度十分草率,研究生論文研究中應該杜絕此類現象。
二、試驗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試驗研究是巖土工程一個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很多新的規(guī)律、現象都是通過試驗發(fā)現的,試驗研究的可靠性直接關系到后續(xù)理論研究的正確性。
(一)土樣問題
目前,很多試驗土樣都是請人取樣后送到試驗室的,現場取土大多由鉆機工人完成,試驗人員很少親自參與取樣,因此論文研究中對取樣擾動、不正確取樣方法帶來的影響幾乎不計。土樣的代表性如何,取土過程中如何減少擾動,運輸過程中如何避免振動,土樣取回后如何密封保存等問題一概回避,用這樣的土樣進行試驗結果可靠度難以保證。事實上,正因為土體的差異性大,研究方法不成熟,才更需要進行嚴格的試驗研究。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應該在平時的科研學習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這需要導師嚴格要求。
(二)試驗環(huán)境
國內大多數高校的土工試驗儀器與國外相比并不遜色,甚至還要先進,但與國外土工試驗室的環(huán)境差距卻很大。許多學校沒有專門的制樣室,大都在儀器旁邊放個桌子制樣,實驗室根本無法保證恒溫、恒濕。這些不良的試驗環(huán)境嚴重影響了儀器的正常工作。據了解,很多國外土工儀器中的傳感器對溫度、濕度非常敏感,較大的溫差對傳感器來講是致命的。因此,筆者建議試驗前一定要對儀器進行標定,測試傳感器的溫敏度,尤其是從國外進口的儀器,這項工作一定不能忽略。
(三)重復性研究
眾所周知:由于土體的自身特性,試驗者進行重復試驗時無法得到完全一致的試驗結果,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進行重復試驗。目前很多學生在試驗時,不進行重復性試驗,不考慮試驗的穩(wěn)定性。試驗的穩(wěn)定性和可重復性研究一方面可以檢查儀器硬件可能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試驗者發(fā)現試驗方法和步驟中存在的錯誤。因此,建議每個學生進行試驗前,先做一些對比試驗,通過設定的試驗,對比試驗結果,從而確保試驗步驟、方法的正確性。
三、數值計算中存在的問題
(一)基準測試
數值計算結果錯誤的原因很多。有軟件編寫中的錯誤或缺陷;計算方法的錯誤或缺陷;軟件使用不得當;或比較特殊的如硬件問題等等。計算者有責任檢查數值是否正確,計算結果是否合適。檢查的目的是確保計算方法正確,得到的結果可靠。檢查軟件的基準測試問題在巖土工程界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使用軟件前一般不進行相關測試,其后果是可怕的。德國巖土學會工作小組曾組織過程序基準測試試驗,他們邀請一些單位對兩個經常計算的問題進行計算試驗并比較計算結果。在模擬隧道施工的例子中,各單位得到的沉降預測值差異很大,襯砌處最大彎矩、發(fā)生位置和正應力值也差很多,即便將沒有按規(guī)定計算的結果除去,最大彎矩的數值和發(fā)生位置仍差距很大。在深基坑開挖的算例中,只有一半單位預測出墻體發(fā)生正的水平位移,即向坑內移動。奇怪的是,居然有結果預測出墻體發(fā)生背向坑內的負位移。可見,程序基準測試問題非常重要,作為巖土專業(yè)的研究生應該認識到這一問題,并引起高度重視。
過去用戶很少有機會修改程序,修改必須由程序設計人員完成。近來情況變復雜了,有些計算機程序銷售時就有“用戶自定義子程序”,允許用戶自行增加一些子程序,或在程序中使用一些新的本構模型。這樣傳統(tǒng)意義上的用戶也成了開發(fā)者,這種情況下不僅要求編寫子程序的人確保證子程序準確無誤,而且與程序其它部分的連接也要仔細檢查。有些子程序本身完美無誤,但會使原來正確的程序其它部分出錯,因而需要大量的檢測,尤其對復雜程序而言。用戶自定義子程序必須包含所有的錯誤控制程序,如果子程序與源程序的接口有限,問題會變得更復雜,原則上程序改動后一定要進行重新審定。但在實踐中,學生們根本沒有考慮程序接口問題,一般都不進行審定。
(二)模型理解
計算者對軟件中所用的本構模型理解不夠,也會造成很大的誤差,有時甚至得到錯誤的結論。上述德國巖土學會進行深基坑問題測試中,12家參與單位中有5家用了同樣的程序,但得出的結論卻各不相同,可見對規(guī)定說明的不同理解也會導致不同結論。
例如:修正劍橋模型中偏平面上的塑性勢函數形狀會影響平面應變計算中破壞時的應力羅德角即土體的強度會發(fā)生變化。很多商業(yè)軟件中用戶不能選擇塑性勢函數,如果用戶不知道其隱含的結果,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就很難保證了。勢面,即參數M;為常數。這樣假設隱含著剪切摩擦角?隨應力羅德角變化。令M;等于得到Mj和睞示的?
式(2)中分別取?'tc=20。,25。和30°計算相應的M;值,代入(1)得到?隨0的變化情況,見圖1如果偏平面中釆用圓形塑性勢函數面,則平面應變計算中羅德角、=0°時土體破壞。由圖1可見不同Mj值時?均隨0增加而增加,若???^二25°則平面應變條件下摩擦角?二346°M;越大,9V和?^的差距也越大。為考慮邊界值問題中塑性勢函數的影響,以2m寬粗糙的剛性條形基礎為例進行兩次計算。修正劍橋模型參數為:OCR=67=2848入二a16U二00322卩二a2第一次計算假設偏平面上屈服函數和塑性勢函數均為圓形,取M;二Q5187相當于二23。第二次計算取9'=23°即對應偏平面上摩爾一庫侖六邊形屈服面,但塑性勢函數仍為圓形,因此與第一次計算一樣,土體還是在、二0°時破壞。兩次計算中均用土體飽和重度18k/m計算初始應力,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5m處,K0=1.227。假設地下水位以上土體飽和且能承受孔隙吸力。對此進行固結計算,仔細選擇滲透系數和時間步長確保滿足不排水條件,荷載施加由設定豎向位移增量實現。
總體上講兩次計算輸入的參數是一樣的,只不計算中Tc均等于23°,因此,三軸壓縮計算結果應該是一樣的,但由于條形基礎屬平面應變問題,結果會有不同,計算得到的荷載-沉降曲線如圖2所示。圖中給定碼得到的極限荷載比給定?'值的結果高58%。該算例清楚地說明:如果用戶不知道塑性函數或不熟悉軟件中使用的本構模型,很容易輸入?c=23°計算,若模型釆用M;計算方法,相當于?Ps=31.2°,這樣計算出的極限荷載會有較大的誤差。
(三)問題分析
論文摘要:定量研究方法是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在教育研究中應用定量研究方法時,應明確其適用范圍;在處理、使用數據時,應實事求是,注意數據的有效性;應客觀看待其局限,注意與其他研究方法尤其是定性研究方法的整合使用。
定量研究是對事物的量的分析和研究,是通過結構觀察、調查、實驗、測驗等方法搜集數據,并結合已有的量化資料對事物進行客觀研究,以揭示事物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從理論上講起源于實證主義哲學??椎碌膶嵶C主義哲學及其方法論、紐拉特和卡爾納普等的邏輯實證主義以及美國的實用實證主義的發(fā)展,使定量研究應運而生,并在20世紀中后期發(fā)展成熟。[1]起初,定量研究作為主要研究范式之一,主要被運用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后來,隨著教育的不斷發(fā)展,西方一大批自然科學家和教育研究者如高爾頓、桑代克等,開始把定量研究應用到教育領域中。我國的定量研究興起于20世紀30年代左右,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雖有了很大進展,但仍然不夠成熟和完善。其中,教育領域中定量研究的運用更是有許多問題值得注意。下面就其中的三個問題進行簡要分析,希望對改進教育定量研究有所幫助。
一、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的適用范圍問題
關于定量研究在教育中的應用,一直以來都有兩種不同的傾向。最初,定量研究在教育中的應用遭到許多質疑和批評,后來隨著其在教育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以及一些顯著成效的取得,又出現了另一種傾向,即把教育研究完全定量化,不論什么教育問題,都要用定量方法來研究。顯然,這兩種傾向都是不利于教育研究的。我們知道,任何方法都不會是萬能的,教育定量研究也不例外,它不可能適合一切教育研究。因此,在教育研究中選擇研究方法時,一定要遵循“方法與問題相適應”的原則,根據所研究的教育問題的具體特性來慎重選擇。如果不適合用定量方法,一定不能苛求。這就要求我們要明確定量研究在教育領域中的適用范圍。下面就從兩個方面來簡要說明教育定量研究的適用范圍。
1.教育定量研究適合于對教育中的物質現象進行研究
教育定量研究是對教育現象的量的方面的研究,然而并非所有的教育現象都能量化。一般而言,教育現象中屬于物質現象的方面,如各級各類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規(guī)模和速度、教材與教學質量、畢業(yè)生就業(yè)率等,量化是比較外顯的,可以采用定量方法進行研究。而那些屬于精神現象方面的,如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的師德狀況等則很難量化或難以量化到讓人滿意的程度,采用定量方法進行研究效果可能不會很好。[2]
2.教育定量研究適合于對研究者不熟悉的或較大樣本的教育對象進行研究
定量研究注重的是研究的條件和結果,而不是研究的中間過程。它不考慮研究者對研究過程和結果的影響,而且,它往往是通過大量的抽樣統(tǒng)計來進行研究,進而從樣本推斷總體的情況,研究的結果具有普遍性,因此適合對研究者不熟悉的或較大樣本的教育對象(如某區(qū)義務教育普及狀況、某地流動人口子女就學狀況、某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狀況等)進行研究。像學生個案研究、學生檔案袋評價等則不適宜用定量研究。[3]
二、教育研究中定量數據的處理問題
由于教育定量研究是對教育現象的量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難免會遇到數據處理的問題。教育研究中定量數據的處理要注意兩個問題。
1.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
教育研究中,在對搜集來的資料和數據進行量化分析時,一定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有時,有些研究可能要對許多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研究者此時一定不要因為怕麻煩而簡化數據或者故意丟掉一些數據。此外,對資料和數據統(tǒng)計分析的結果有時可能會跟自己的研究假設有出入甚至大相徑庭,這時研究者一定要尊重客觀事實,不能為了證明自己的研究假設而人為地篡改數據。比如研究某大學的就業(yè)率,數據統(tǒng)計分析的結果是50%,而研究者就可能出于某種目的而把這一數據改為80%。這種做法是對客觀事實的不尊重,也是對教育研究的不負責任。
2.要保障數據的有效性①
在教育研究中,除了要實事求是地處理搜集來的數據,還要保障數據的有效性。只有有效的數據才能保證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才能說明所研究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注意,有時有些數據雖然是客觀的,但對研究不一定是有效的。比如研究某大學的A、B兩個專業(yè)的就業(yè)率,數據統(tǒng)計結果顯示A專業(yè)就業(yè)率為60%,B專業(yè)為100%。但A專業(yè)有100名學生,而B專業(yè)只有1名學生。雖然數據統(tǒng)計結果顯示B專業(yè)的就業(yè)率遠高于A專業(yè),但我們并不能因此就說B專業(yè)比A專業(yè)好就業(yè)。很顯然,這個例子中B專業(yè)這個100%的就業(yè)率就是無效的,是不能說明所研究問題的。
三、教育研究中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的整合問題
近些年來,關于研究方法的整合問題已經有許多學者在研究。我們知道,每種研究方法都不可能單獨解決所有研究問題,因此多元方法整合進行研究就成為了研究方法的發(fā)展趨勢。在教育領域,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將定量研究與其他研究方法尤其是定性研究方法進行整合。定性研究是對事物的質的方面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采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研究方法”。[4]在教育研究中將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整合不僅是必要的,而且在整合中也要注意做到優(yōu)勢互補。
1.二者整合的必要性
在教育研究中,研究對象的復雜性以及定量研究方法本身的局限,決定了定量方法不可能單獨解決所有教育問題。定量方法只有與定性方法整合使用,才能促進教育研究進一步向前發(fā)展。
(1)教育研究對象的復雜性。教育研究對象的復雜性決定了在教育研究中不可能追求完全定量化,有些研究只有將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整合才能完成研究。教育研究所要研究的教育現象,由于時間的一維性以及教育系統(tǒng)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非線性作用,不僅不可重復、不可控制,而且都有一個個獨立的具有反思能力的人參與,完全定量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便在教育研究中我們人為控制的教育現象,也無法做到與當時情景完全相同,充其量只是幫助控制某種教育實驗中的某些無關變量。[5]另外,從辯證唯物主義方面來說,任何教育現象都是量與質的統(tǒng)一體,不存在只有量沒有質或只有質沒有量的教育現象。因此,我們要想清晰透徹地研究、理解一種教育現象,就必須同時對它的量的方面和質的方面進行研究。
(2)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本身的局限。教育研究中定量研究方法本身存在著很多局限。首先,由于適用范圍的限制,它對那些不能量化的教育現象無能為力;其次,定量研究的結果具有概括性,雖然能由樣本推測教育現象總體的特征,但只能代表總體的一個平均數值,而不能體現出每個個體的特殊性;再次,定量研究要求嚴密性,但實施起來卻很復雜、困難,如調查問卷和測量量表的編制有許多要求,樣本的抽取要求隨機,要對調查資料進行數理統(tǒng)計等;[6]最后,由于技術與測量工具的發(fā)展尚不完善,許多教育問題難以采用定量方法進行研究,或者即使采用定量方法,結論也可能出現偏差,難以有效地說明問題。[7]教育定量研究的這些局限也決定了其不可能單獨解決所有教育問題,有些教育問題的研究必須要借助其他方法尤其是定性方法的幫助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2.二者的整合要做到優(yōu)勢互補
在教育研究中,定量方法與定性方法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兩者的區(qū)別,從研究目的上說,定量研究的目的是對教育現象的量的規(guī)定性的研究,定性研究則是對教育現象的質的規(guī)定性的研究;從適用范圍上說,與上述定量方法的適用范圍不同,定性研究主要適用于對教育現象精神方面的或研究者比較熟悉的較小的樣本以及具體的個案進行研究;從研究方法上說,定量方法是一種演繹過程,注重統(tǒng)計分析和研究的結果,定性研究則基于描述性分析,注重研究的過程;從研究結論上說,定量研究的結論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和精確性,可以推論到總體,定性研究的結論在很大程度上帶有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不能推論到總體。[8]
兩者的聯系表現在:定量研究不能代替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必須以定性研究為基礎。在教育研究中,無論定量分析如何發(fā)展,其工具和技術有多么完善,所能解決的也只是教育現象中量的方面的關系,教育現象中本質方面的東西必須借助定性分析才能認識。而且,定量研究的結論如果沒有通過定性研究進行清晰透徹的解釋,就只能是一堆死的數據,是無法明確地揭示所研究的教育現象的。[9]
由上述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的關系可以看出,兩者在許多方面都是互補的。在教育研究中,將兩者整合使用,一方面可以彌補各自單獨使用時的缺陷,另一方面可以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使教育研究在量的方面科學、精確,在質的方面清晰、透徹,從而提高說服力。因此,在教育研究中,我們應避免“泛化”定量研究,而應重視兩者的整合使用,充分發(fā)揮各自的研究個性和特色,形成巨大張力,達到優(yōu)勢互補。[10]比如研究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分布狀況,就可以通過問卷等定量方法獲得各個地區(qū)就業(yè)學生的數據,然后再通過定性分析產生這種分布狀況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這樣將定量與定性結合使用,既發(fā)揮了定量分析的精確性、客觀性和簡潔性,讓學生就業(yè)分布狀況一目了然,又發(fā)揮了定性分析的全面性、深刻性和探索性,給出了清晰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兩者優(yōu)勢互補,很有說服力。
四、結語
總之,定量研究作為教育研究中的主要研究范式之一,有優(yōu)勢也有局限。我們只有把握其適用范圍,將其與定性研究結合起來,進行優(yōu)勢互補,才能提高教育研究的科學性和精確性。
注釋:
① 這部分內容參考老師課堂講授內容,如有錯誤和疏漏,那是筆者理解有誤,特此說明。
參考文獻:
[1]沃野.關于社會科學定量、定性研究的三個相關問題[J].學術研究,2005,(4):41-47.
[2][3][10]付瑛,周誼.教育研究方法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比較[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4,(2):9-11.
[4]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22-23.
[5]栗玉香,馮國有.教育科學研究不宜苛求定量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1991,(2):33-35.
[6]吳爭程.定量方法在我國社會研究中的應用現狀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6(1):12-13.
[7]常蕤.教育研究中的定量研究芻議[J].滄州師范??茖W校學報,2003,19,(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