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4-03 09:50:4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中西教育差異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一)顏色文化差異
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國家,我們一直傳承著祖先留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中國人點綴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的顏色主要是紅色,春聯(lián)、長輩們給的壓歲錢紅包、燈籠等都是紅色的,紅色讓春節(jié)更加的喜氣洋洋。現(xiàn)代社會人們在舉行開幕典禮、結婚典禮、大型的會議等多是以紅色為主題顏色,紅色被中國人們賦予吉祥之意?!皉ed”在西方的文化中代表的不是吉祥之意,與中國的褒義相反,紅色在西方人看來是血腥暴力的文化內涵。西方圣經中講到“紅色的惡龍”,紅色的惡龍會帶來紅色的災難,紅色在西方文化中屬于惡魔的代表顏色。
(二)禮貌文化差異
中國從傳統(tǒng)文化到現(xiàn)代文化都非常注重謙虛,無論在學習還是工作方面都需要謙虛的態(tài)度,謙虛是一個人禮貌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中國一直被別的國家尊稱為“禮儀之邦”。中國人一般很少在別人面前夸獎自己的能力、金錢、地位等,得到別人贊許與肯定的時候也都表現(xiàn)出謙虛的態(tài)度,認為是集體或者領導的功勞。當被別人夸獎是漂亮會使用“哪里,哪里”答謝對方,客人來家里做客,客人夸獎滿桌豐盛可口的飯菜時,主人常以“沒有什么菜”表示禮貌。在西方文化中,得到別人贊美并不會使人覺得受之有愧,而是常以“Thankyou”“謝謝”表示謝意。中國人有時表示的謙虛之意可能會被看作是不誠實。
(三)價值文化差異
對于時間的價值角度,中國人比較看重的是過去,這和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密切相關。通過電視、電腦能媒體看到中國熱播的古裝連續(xù)劇,這些作品都是以中國過去為歷史根基。IfWintercomes,canSpringbefarbehind?出自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更能看到對于未來的美好憧憬。
二、文化差異比較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激發(fā)漢語學習者興趣
實習所在班級的外國留學生是從不同的國家來到中國的,有的來自臨近國家日本韓國,有的來自大洋彼岸美國加拿大。課余時間陪留學生練習口語會問一些為什么學習漢語的問題,學生們給的答案多數是因為喜歡中國,無論是喜歡中國還是別的原因,留學生都希望學好漢語,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有著教師的義務,還有傳播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歷史文化的責任。通過中國的文化和外國文化的比較,找到不同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一方面可以讓留學生學習到文化知識,另一方面可以激發(fā)留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終促進對外漢語教學。
(二)理解中西文化差異,深入學習漢語
西方人關注隱私的態(tài)度要略高于中國人,我們需要理解哪些隱私方面是西方人非常具有保護意識的。對于個人隱私的界定,西方人常把年齡、是否結婚、工資、身體健康狀況等看作是隱私,而中國人則沒有那么多規(guī)定,很多老人被問及“您今年高壽了?”會很自豪地告訴對方自己的年齡。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密不可分,學好漢語這門語言就要理解中國文化,在中西文化對比中深入學習漢語。
(三)克服文化差異,提高漢語水平
到一個國家學習一門語言,要經歷初學這門語言的新鮮感,之后會遇到挫折,進行調整,可能還要經歷文化震蕩“culture-shock”,在學習期間克服文化差異是學習這門語言的關鍵。通過找到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并在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克服這么差異,漢語水平才會逐漸提高。
三、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引入文化因素
(一)啟發(fā)性教學
國內和國外的教育家對“啟發(fā)教學”都很重視,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教學理念。留學生對于學習漢語本身就有好奇的心理,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fā)學生在中國大文化背景下學習中國文化,理解漢語文化的博大精深,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與途徑。
(二)對比教學
高低情境文化的對比,中國屬于高語境文化的國家,人們在交際時使用的語言負載的信息相對不是很多,跟多的需要周圍的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進行補充,可能跟多的信息存在于交際者的內心中,西方國家屬于低語境文化,語言中負載著大量的信息。如中國人請客吃飯后問客人“吃飽了嗎?”,西方人可能會理解為吃的量是否足夠,而中國人真正表達的意思是客人吃的是否好,吃的好不好,飯菜是否符合客人的胃口。教師通過給學生分析兩種不同文化的差異,讓學習者真正認識到中國文化,提高漢語實際交際能力。
(三)循序漸進式教學
《學記》主張教學要遵循學生發(fā)展特征“學不躐等”就是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漢語知識是有邏輯的科學系統(tǒng),學習者本身也有自己的認識規(guī)律,學習的過程也是遵循“由不知到知”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講中國人講究謙虛禮讓的文化逐漸滲透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習者理解中國人“哪里,哪里”的內涵,而不會觸犯中國人的文化禁忌。
結語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教學文化;沖突;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717(2014)04-0012-05
收稿日期:2014-05-17
基金項目: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教育價值觀視角下中外合作辦學文化融合研究”(14YJAZH043)。
作者簡介:鐘玲俐(1980-),女,湖南長沙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跨文化交際和高等教育研究。
近年來,中外合作辦學不僅在規(guī)模、數量、結構、層次上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和突破,而且在培養(yǎng)國際型人才和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方面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然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依托人權普世價值觀帶來的軟實力優(yōu)勢,在與他國進行的教育合作項目中……構筑起一道無形卻堅不可破的防線[1]。與此同時,在教育價值觀方面中西差異明顯,導致合作雙方在教學文化方面存在諸多沖突,特別表現(xiàn)在傳統(tǒng)文化的固守性和西方文化的排他性沖突。本文試圖區(qū)分中外合作辦學雙方教育價值觀的差異內核,透視合作辦學中的教學文化沖突,剖析其具體應對策略,為雙方教學文化融合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以充分發(fā)揮合作辦學的最大效用,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
一、從中西教育價值觀差異審視教學文化的不同特性
教育價值觀即主體對教育價值的根本觀點及看法,是驅使人們教育導向的內部動力,它支配和調節(jié)一切教學管理行為。教育價值觀呈多元性,它既是時代要求的反映,又是對時代要求所作的應答[2]。教育價值觀的形成受現(xiàn)有社會教育發(fā)展水平的直接影響。反之,教育價值觀也會促進或阻礙教育的發(fā)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中外合作辦學中的教學文化沖突表面上看是兩國教育方式的不同,本質上則體現(xiàn)為教育價值觀的極大差異。通過梳理中西教育價值觀方面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觀點,可以看出以下中西教育價值觀差異內核下教學文化的不同特性:
1. 教育價值目標的差異
價值目標(Value target)著重強調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是主體通過價值追求、價值尺度等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態(tài)度。具體可從人才觀、道德觀、評價觀這三方面進行考量。(1)人才觀方面,我國大學教育注重學歷、看重文憑,這種單純以學歷目標為導向的學習,使得我國大學教育具有很強的功利性。西方更注重學習者個人能力的培養(yǎng)和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2)道德觀方面,我國注重道德教育的說教與社會教化。西方強調自主精神建設,教師通過巧妙的課程設計,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這些教育內容與實際問題聯(lián)系起來,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和自律能力的培養(yǎng)。(3)評價觀方面,我國對于教育的評價指標較單一、內容較片面、過程較簡化,大多將個人的主觀評議或學習成績作為評定人才的標準。西方把學生需求作為教育評價的著眼點,評價標準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評價的目的是要促進學習者全面發(fā)展。
2. 教育價值取向的差異
教育的價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指教育主體的價值判斷并在進行教育選擇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價值傾向性,是人們教育實踐的內在動力。價值取向注重如何培養(yǎng)人,具體可從教育的價值本位、辦學理念、知識觀、課程觀四方面進行比較分析。(1)教育的價值本位方面,我國在教育實踐活動中仍偏重儒學群體本位的教育價值觀,提倡凡事以學校、社會和國家利益為重,主張個人服從集體。西方明顯偏重人本位教育價值取向,把人的價值視為高于一切,教育目的之根本所在即“為人”。(2)辦學理念方面,中方注重因襲求穩(wěn)。西方傾向于靈活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創(chuàng)新開拓的進取精神。(3)知識觀方面,我國過分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西方注重創(chuàng)新教育,選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過程尊重學生的思想,努力創(chuàng)造民主的、平等交流的平臺。(4)課程觀方面,我國注重學科本位,在課程設置上強調學科的完整性,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西方注重能力本位,尊重生命,課程設置從學生的求知興趣與實際需要出發(fā)。
3. 教育價值理性的差異
教育的價值理性(Value rationality)是指教育行為在價值上是理性的,是人們通過教育想要達到的一種特定價值[3]。價值理性注重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要達到的目標,具體可從教育觀、價值觀和教育基礎觀三方面來比較。(1)教育觀方面,我國學校教育大多只注重科技知識的傳授,過于強調知識的工具性,弱化了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教育。西方注重人文導向的價值,強調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并重,重點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和人格修養(yǎng)。(2)價值觀方面,我國注重形式和分數、考試、名次等外在的衡量標準,對于社會生活與學習從來都是割裂對待的。西方教育核心價值把學習視作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把了解社會、快樂生活作為學習的目的。(3)教育基礎觀方面,我國生存性教育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師生們整日為“資格”而奔忙。西方關注對學生實施發(fā)展性教育,從個人價值出發(fā),在尊重學生共同特點的基礎上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4. 教育價值規(guī)范的差異
教育價值規(guī)范(Value standard)是在長期的生產和交往實踐中,根據人們的需要、興趣、理想、愿望和信仰等約定俗成的規(guī)定,包括為達到某種教育目標所采取的具體保障措施。我們可從教育價值規(guī)范中透視到教育行為背后的社會規(guī)范系統(tǒng),從而觸及其價值核心。(1)范式標準方面,我國是權力集中的范式標準,強調政府的作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管理嚴格。西方是權力下放的教育范式,地方和學校具有很大的自,注重各部門的分工合作。(2)管理觀方面,我國是基于政令的管理觀,立法的缺失制約著教育的管理。西方是基于法令的管理觀,國家通過立法來保證教育的實施,社會各方自由協(xié)調發(fā)展,使地方辦學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綜上,中外合作辦學雙方教育價值觀差異明顯,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不同利益主體教育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二、中外合作辦學教學文化的矛盾及沖突
教學文化既是課堂文化,又是關系文化,同時還是一種顯性與隱性相互交融的文化。和任何一種社會文化一樣,教學文化形成之后也具有文化惰性和民族中心主義傾向,習慣以一種穩(wěn)定的方式傳承運行。當新的教學文化侵入時,原有教學文化會本能地采取一種排斥的態(tài)度和行為,引發(fā)兩者之間的矛盾和沖突。教學文化沖突不是教學的偶發(fā)事件,而是教學的存在方式[4]。近二十年的中外合作辦學彰顯了不同教學文化之間的矛盾及沖突。中外合作辦學的教學是一種跨文化教學,在與教學相關的各個方面都可能出現(xiàn)文化沖突的現(xiàn)象[5]。中外文化“淵源”的相異性為雙方教學文化沖突準備了可能性,教學管理實踐過程中的實質性接觸和互動則為直接引發(fā)教學文化沖突提供了必然性。中外合作辦學教學文化沖突具體表現(xiàn)在教學物質文化、教學精神文化和教學制度文化三個層面。
1.教學物質文化沖突
教學物質文化是指學校為滿足教學需要而創(chuàng)造的所有物化文化產品的總和。作為教學文化的基石,它是形成教學精神文化和教學制度文化的前提和條件。中外合作辦學由于商業(yè)性比較強,其教育價值觀差異下的物質文化沖突涵蓋了教學環(huán)境、教學設施、教學資源等方面。合作雙方一直在教學物質文化的各個層面――資源、權力、目標、利益等方面存在爭奪,有爭奪就會有沖突。如中西方的教學環(huán)境差異明顯。在中方課堂上,班級學生數多,班額太大,課堂文化是整體劃一的,其格局即正前方是高高在上的講臺,下面是按“插秧式”分布的一排排的座位。無形中構筑了師生之間的不平等,師生間易產生心理屏障,從而抑制了學生的參與、獨立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西方的課堂學生人數少,是完全開放式的,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型學習以及師生和生生之間多向交流、積極互動、平等對話。座位排列的方式應課程需要而變化,如圓周型、方型、馬蹄型、馬鞍型、品字型等,學生不僅具備質疑反思精神,也在提出與討論問題的過程中訓練了思考能力,培養(yǎng)了個人綜合素養(yǎng)。中外合作辦學雙方固守己有的教學環(huán)境,對對方的方式持懷疑和反對態(tài)度,其深層都隱含著價值選擇的意義,反映了真實的教學空間中的權力和資本運作[6]。
2.教學精神文化沖突
教學精神文化主要是指教學活動中形成的基本信念、價值標準及精神風貌。作為教學文化的靈魂和核心,它是形成教學物質文化和教學制度文化的基礎和支柱。精神文化沖突集中體現(xiàn)在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教學理念、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教學方式、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及科研習慣等學術生活核心層面。如教學內容方面,西方堅持采用己方原汁原味的國際教材和課程。
3.教學制度文化沖突
教學制度文化是學校在長期的教學管理實踐中摸索、選擇、積淀下來的教學管理思想和理念,是經過與學校文化滲透融合驗證后的規(guī)范精華,充分展示了學校悠久淵源的文化傳統(tǒng)[7]。作為教學文化的管理機制,它是塑造教學物質文化和教學精神文化的堅實手段和可靠保障。中外合作辦學教育價值觀差異下的制度文化沖突集中體現(xiàn)在教學管理、教育制度、評價體系等方面。如,中西雙方對學生的畢業(yè)要求存在差異。中外合作辦學“2+2”模式培養(yǎng)的學生,畢業(yè)時將獲得雙文憑,中西雙方對本科學生的畢業(yè)要求不同。西方對本科生僅要求修滿相應學分、在實習結束后提交合格的實習報告即可畢業(yè)。中方則要求本科生必須撰寫畢業(yè)論文并通過論文答辯方可畢業(yè)。因而外方的學生很難適應我國的論文撰寫時間及流程安排等。中外合作辦學教學文化沖突滲透在教學管理與實踐的各環(huán)節(jié)各層面,使合作模式下的整個教學系統(tǒng)文化沖突日益明顯。
三、融合:中外合作辦學教學文化的培育
教育國際化應是無國界的全球化,中國的教育以基礎扎實著稱,西方的教育以個性創(chuàng)新見長,“中西合璧”已成為國際教育的重要趨勢。中外合作辦學雙方應搶抓機遇、乘勢更好地實現(xiàn)培養(yǎng)目標。雙方各持己見的傳統(tǒng)教育思維方式呼喚教學文化的培育,呼喚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消除隔閡、偏見、民族優(yōu)越感和克服本位主義的思維。在教育價值觀的選擇和踐行上,須以尊重為前提,溝通為紐帶,移情為手段,融合不同的教育經驗,和諧價值追求,主動參與合作辦學教學文化的重建。在此基礎上充分借鑒和吸收對方的特色文化,積極建設不同于母體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中西合璧的第三方教學觀和教學文化。通過爭取新文化重建“話語權”,強化合作關系,促進合作雙贏。中外合作辦學教學文化培育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1. 構筑新型教學物質文化
構筑新型教學物質文化,涉及教學環(huán)境設計、教學資源的均衡合理配置。改革離不開必要的教學物質文化基礎,教學物質文化是保障新模式下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前提。中外合作辦學雙方要促使合作后的教學改革和諧、有序地開展,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加大加深彼此的合作領域,均衡配置教學資源,積極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提升網絡教學資源和硬件環(huán)境,使之得到必要的教學物質文化的支持,為教學文化體系整體的改善提供條件。(2)在班級設置、教室布置、教學設施安排等方面,應充分考慮學生層次和水平,既不能一味采取中方循規(guī)蹈矩的舊模式,也不能完全像西方國家一樣,不分班級、學生不固定教室,主要依據個人意愿和課程熱門程度安排課表。對于部分課程,可以先試行“學科專用教室制”,因課程而異進行安排,充分發(fā)揮師生的合作精神來布置教室。(3)合作雙方應該相互妥協(xié),摸索最佳相互接受、相互適應的第三方新教學物質文化,注意觀察和總結學?,F(xiàn)場出現(xiàn)的問題和獲取成功的環(huán)境條件。雙方應始終把提高教學質量放在首位,確保教學經費優(yōu)先到位,注重現(xiàn)代化條件建設,保障課程體系實施。
2.構建新型教學精神文化
構建新型教學精神文化,涉及正確教育價值觀的樹立、新教學理念的變革與實施,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的選擇和教材的使用及教師職業(yè)道德建設等。其載體和基點是課堂教學。這就要求中外合作雙方從教學文化沖突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的教學,力圖打破僵局,改變原有封閉、僵化、單一、主導、固守的教學文化舊式,構建合作、開放、多元、民主和創(chuàng)新的第三方新教學精神文化。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應對:(1)在增強教育價值觀的文化適應性方面,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相結合,創(chuàng)新價值目標;融合不同的教育經驗,和諧價值追求;人文與科學相統(tǒng)一,深化價值理性;政府與社會相促進,合理價值規(guī)范。(2)在增強教學內容的文化適應性方面,無論是在選擇引進國外原版教材方面,還是在新課程設置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分析方面,都應該將教學內容的文化適應性作為選擇評判的首要標準,以人為本設計課程體系,注重人才培養(yǎng)的整體功能;強化通識教育,拓寬課程體系基礎,實質性地引進優(yōu)質課程;內容選擇要緊密結合生活實際,注重案例教學、情境教學。(3)在增強教學過程的文化適應性方面,教學過程要注重尊重學生的思想和學生人格;努力創(chuàng)造民主、平等對話交流的平臺,正視和鼓勵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4)在增強師資的文化適應性方面,應加強雙師型高水平師資的培訓力度,著重培養(yǎng)教師的跨文化能力。要求合作辦學模式下的教師既熟悉本國教學文化,又熟悉國外教學文化。在引進外方師資方面,應盡可能對外籍教師的文化身份和背景提出要求,并定期組織雙方員工參加教學研討會,以增進相互溝通和了解,從而達到調和及化解教學文化沖突的目的。
3.創(chuàng)建新型教學制度文化
創(chuàng)建新型教學制度文化,涉及合作模式下教學管理、評價系統(tǒng)的調整、改進和完善,建立多方參與的發(fā)展性多元評價體系。大致可從以下幾方面完善:(1)以人文本,健全民主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更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制度,尤其是對外籍教師的管理。(2)創(chuàng)新教育方式和教學常規(guī),建立新型的教學規(guī)范和質量保證體系。(3)理解對話,共同建構新課程體系評價制度,強調發(fā)展,關注過程,隨時調整。(4)改革教學評價制度,構建以評價為中心的教學文化。如,可取消對合作辦學模式下學生畢業(yè)論文的要求,用實習報告代替等等。
概而論之,對于合作辦學教學文化沖突,中外雙方都需積極去調整適應。要致力于打造寬松的文化環(huán)境,容忍并能正確對待異質存在,消除雙方之間的惡性抵抗,增加員工對合作辦學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新教學文化應建立在雙方跨文化認同的基礎上,對學術人而言,應該和而不同;對管理者而言,應該兼容并蓄;對學生而言,應該博采眾長,以雙方的整體文化來化解和協(xié)調沖突[8]。
四、小結
教育價值觀差異下中外合作辦學中的教學文化沖突不容忽視。教學文化的保守性和惰性,是文化固有的自我保存的要求和屬性的表現(xiàn)。如果沒有相互的理解和寬容為支撐,合作關系就可能被沖突所完全摧毀,也就沒有了合作辦學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沒有了文化適應和融合后的新生,也就無法實現(xiàn)中外合作辦學教育的目的[9]。由此,合作雙方應該通過深層次價值共核、交叉式融合和擴展式融合等方式共同致力于構建新的教學物質文化、教學精神文化和教學制度文化,在沖突與融合中實現(xiàn)第三方教學文化的創(chuàng)新。中外合作辦學雙方教學系統(tǒng)各主體,包括雙方教學管理人員和所有師生都應該致力于共同選擇、建構共享的教學價值觀念系統(tǒng)和教學文化,使教育面向一切學生,面向學生的一切,一切面向學生。秉承“團結求索,開拓創(chuàng)新”的辦學宗旨,不斷發(fā)展和超越,才能使中華教學文化與國外教學文化由理解、磨合,最終走向融合,即兩種文化相互吸納,融為一體。
參考文獻
[1] 胡弼成,陳小偉.作為第一防線:美國教育文化軟實力建設戰(zhàn)略及其啟示[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0(5):16-21.
[2] 李純.教育價值觀的歷史演進與我國新教育價值觀的完整體系[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4.
[3] 鄧華麗.中美成人教育價值觀的差異比較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18.
[4] 王愛菊.教學文化沖突初探[J].當代教育科學,2009(15):29-32.
[5] 孟中媛.中外合作辦學中的文化沖突與超越[J].中國高教研究,2008(11):72-74.
[6] 王平.課程改革中的文化適應問題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106.
[7] 范國睿.多元與融合:多維視野中的學校發(fā)展[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17.
[8] 張瑞.理解與超越:情境適應性教學評價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64.
[9] 孟中媛.中外合作辦學:文化沖突與超越[A].建設和諧文化與中國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國際論壇論文匯編[C].2007(10):384-392.
On Cultivation of Teaching Culture in Sino-Foreign Cooperativ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Values
ZHONG Ling-li LI Ming-qing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4A-
0099-01
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是英語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環(huán),但是,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目標上只強調讓學生“理解詞匯,讀懂課文的意思,能正確回答文章背后的問題”。這樣的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影響了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本文就初中英語閱讀理解中的教學導入法做了一些探究,供同行們參考。
一、設計教學導入要以趣味性為原則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科羅廖夫曾這么說過:有吸引力的、趣味性十足的東西,往往能令學生容易記住。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啟示,如果我們在設計教學導入時能以趣味性為原則,就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因為趣味性的故事,往往包含生動的情節(jié),還有豐富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情感,符合初中生形象思維占主要地位的特征,能吸引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之中。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故事,如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背景故事、與作者有關的故事、文本主人公的故事,或相應的英美文化的故事等,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培養(yǎng)獲取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外研社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Save Our World時,這一節(jié)課的內容是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教師可以介紹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趣味性事例。如介紹西方國家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新聞、故事:1996年法國政府提出了一項與城市污染作斗爭,將市民“呼吸對身體無害的空氣”的權利放在神圣地位的方案;美國對最骯臟城市有趣治理的事例;德國著名發(fā)明家成功治理廢棄物,讓垃圾變“煤餅”的技術……并要求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攝取相關信息,以提高閱讀能力。
二、設計教學導入要以文本題材為依據
每一個文本,都具備獨特的特征。這一特征在體裁方面,可以分為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在題材上,可以分為小說、散文、喜劇、詩歌等;在表現(xiàn)形式上,可以分為現(xiàn)代主義、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等。教師只有教會學生分析文本材料的類型、題材、表現(xiàn)形式,才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從宏觀角度去理解和分析文本,教師應該在上課時注重講解文本的寫作特征,以及文本的語言特色、篇章結構,就文本題材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這樣能培養(yǎng)學生在有限的閱讀時間內提煉有用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講授外研社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Module 1 Hobbies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如:1.文章的題材類型是議論文、記敘文,還是說明文?2.文章的結構是先總后分,還是總、分、總,或是先分后總?3.文章是用什么形式來表達觀點?是用故事來表達,還是理論加案例分析?然后,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問題的答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從文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三、設計教學導入要以思維方式為立足點
英語和中文最大的不同表現(xiàn)在思維方式上。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體現(xiàn)在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了中西方民族在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上的迥異。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由于文化理解方式的差異,往往難以理解文章所體現(xiàn)的現(xiàn)象,以及人物的行為和活動方式等。因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培養(yǎng)思維方式為立足點,指導學生跨越異地語言的障礙,了解中西方文化上的差異。這樣能使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了解英美民族文化,理解本文中的現(xiàn)象和人物行為。從整體上來說,中西方文化思維方式上的差異,體現(xiàn)在整體思維和個體思維、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直線型思維和曲線型思維上的差異。教師只有幫助學生理解這些思維上的差異,才能讓學生理解文章中事物所代表的含義,以及人物情感體驗等。
在講授外研社點讀書(初二、初三年級的閱讀名著)《老人與海》時,由于文中關于老人的文化涵義與我們的文化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學生不理解西方文化中“老人”的涵義,就難以理解文章的精髓。因此,教師可以聯(lián)系中西方文化差異來導入新課。如讓學生回答:在我們看來,老人在我國文化中享受的地位是怎么樣的?學生經過思考后回答:老人在我國文化中,享受一種令人尊重的地位,我們通常都以年齡大的人為榮。之后,教師借此引導,在西方文化中,“old”是不中用的意思,英美民族的人,忌諱別人說自己年齡老。這樣,在理解中西方文化對老人看法的差異之后,學生就理解了這一名著的文化背景,進而理解作者通過老人對海上風浪的抗爭,借此來表達即使人老了,不中用了,但依然與自己命運做不懈的抗爭的思想內涵。這樣,通過疏通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學生很容易就理解這部名著的真實內涵。
關鍵詞:旅游英語 翻譯 創(chuàng)造性
我國旅游業(yè)發(fā)展形勢良好,成為我國朝陽產業(yè),為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促進文化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旅游英語翻譯是旅游發(fā)展中的重要內容,對促進語言溝通和文化傳播有著直接影響。因此,加強旅游英語翻譯至關重要。本文將對旅游英語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展開論述,以促進旅游業(yè)的更好發(fā)展。
一、旅游英語翻譯中創(chuàng)造性必要分析
1.讀者需求
中西方文化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差異,既包括文化背景,同時也包括中西方思維方式差異。在進行旅游英語翻譯過程中,要以服務讀者為主要原則,目的在于進一步滿足讀者需求,幫助讀者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在旅游英語翻譯中要對文本的意義進行全面的理解和闡釋,這種翻譯是譯者在自身的理解后進行的綜合整合,使文化之間的差異有效消除,促進讀者的認知和理解。譯者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要在內化原作的基礎上幫助讀者進一步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不同差異,達到基本的需求和滿足。
2.文化差異需求
在旅游英語翻譯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應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文化差異需求。翻譯是不同語言之間溝通的橋梁,既有交流功能,同時又富有創(chuàng)造。旅游英語翻譯并非單一的語言轉換,換言之,是不同國家文化之間的轉換,即跨文化交流。而文化交流的表現(xiàn)是文化之間的轉譯,這個過程中,信息必然會存在明顯的差異,造成這種情況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譯者本身在翻譯過程中重新創(chuàng)造的文本內容。相對原文,翻譯文本屬于創(chuàng)造性文本。
旅游英語翻譯屬于跨文本意味的翻譯內容,原文本當中產生的文化意味與譯文當中的文化意味之間也存在差異。同時,讀者也可能在這個過程中,由于自身知識結構原因,在對文本進行解讀時形成主觀性意境理解。因此,譯者需要在翻譯的過程中,充分關照讀者。并在此基礎上對原文進行內化以及闡釋,以此消除讀者與譯者之間固有的文化差異性。旅游英語自身的文化屬性對旅游英語翻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旅游英語翻譯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對策
1.從語言角度分析旅游英語翻譯創(chuàng)造性
首先,旅游英語翻譯工作想要得到有效開展,需要從語言層面加以創(chuàng)造。換句話說,就是需要翻譯者關照讀者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并基于此進行翻譯。其次,譯者在對文本內容進行翻譯的時候,需要不斷地在文本當中傾注自身情感要素,譯文文本句式、結構等都應當是作者真實情感的充分表現(xiàn),更是作者邏輯思維的表現(xiàn)。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讀者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受到自身知識體系的影響,完成閱讀。譯者與讀者之間就會在情感活動方面存在不一樣的地方。譯者需要在進行文字翻譯的過程中兼顧雙方的情感,消除文化差異的鴻溝。
2.從讀者主觀意識角度分析旅游英語翻譯創(chuàng)造性
讀者對譯文形成的理解是基于個體驚經驗與社會經驗的結合。所謂個體經驗,就是指讀者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以及個人知識儲備?;谶@種個體經驗,讀者在對譯文進行閱讀的過程中,產生創(chuàng)造性理解。社會經驗這主要是指社會環(huán)境為讀者帶來的一種宏觀感受。讀者在進行譯文理解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社會當中的諸多方面因素,產生不同方面的影響。因此,譯者需要對讀者心理特征加以理解,并在讀者主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翻譯工作。
3.翻譯策略角度分析旅游英語翻譯創(chuàng)造性
受到中西方國家的價值觀念影響,旅游英語翻譯工作在文化取向以及相關層面上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造成了許多風俗禮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們無法得到充分的理解。外國人無法認知和理解我國的文化風俗習慣,就不利于我國旅游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與特色文化的傳播。這就需要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譯者的主觀能動性,運用自身的跨文化知識體系,在差異與得失之間平衡兩者的關系,以此達到旅游英語翻譯工作的最佳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fā)展,綜合實力提升?;诖耍覈穆糜问聵I(yè)蓬勃發(fā)展,旅游英語翻譯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性,造成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認知程度與水平不夠,這就需要加大我國旅游文化的宣傳力度。旅游英語翻譯工作至關重要,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理解與翻譯工作,是充分發(fā)展中國旅游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裘禾敏 晚清翻譯小說的誤讀、誤譯與創(chuàng)造性誤譯考辯[J].外國語,2010,(4),72。
論文摘要:本文闡述如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高密度地、多方位地導入跨文化教育,以培養(yǎng)中職生的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一、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的必要性
1.新大綱要求所需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的時代,隨著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日益全球化,跨文化交際日益增多,人們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識以便理解來自不同文化的知識,因此,文化積累比任何時代都豐富和深刻得多。教育部2009年1月頒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大綱》對原大綱內容做了修訂,修訂后的新大綱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yǎng)和文化素養(yǎng);引導學生了解、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可見,大綱要求我們有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因此,中職英語教學必須重視跨文化教育,通過英語語言這個載體,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英語文化,體驗中西方文化的異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
2.現(xiàn)實交際所需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由于不了解語言的文化背景或中西文化的差異,而出現(xiàn)歧義、語用失誤迭出的現(xiàn)象。大家對這兩種現(xiàn)象并不陌生:一是苦讀多年英語的學生碰見英美人士,根本沒有勇氣開口與之攀談,只有“Yes”到底或“No”到底。二是一見老外便激動地說: How old are you? /Where are you going? /How much money do you earn a month? 他們可能只是想打破見面時的尷尬,殊不知這是一些冒犯的問話,侵犯了對方的隱私,會引起對方的反感。這種社交語用失誤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習者缺少目的語文化知識、缺乏跨文化差異意識。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能力是跨文化交際實踐中所需。所以,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文化導入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以幫助學生減少語用失誤,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二、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與能力的途徑
那么,如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教育,建構中職生應知的跨文化交際的知識、技能,從而形成跨文化意識與能力,筆者就此問題,闡述了一些日常教學中的看法。
1.巧妙利用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文化傳輸的主渠道。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各種課型的文化導入:
(1)詞匯教學 (2)聽說教學
中職英語教材中每單元的Listening & Speaking 模塊,是基于語境的對話形式呈現(xiàn)。在情景對話中,英美人士的待人接物、言行舉止、風俗民情自然顯露出來。因此,在聽說教學中,一方面,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理解語言的社會語境:觀察什么場合用什么語體;了解說話人的身份;說話者之間交際的深淺與語體的關系等。而學生通過了解對話中的文化語境,可以體驗到不同的交際氛圍和文化氛圍,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識,掌握正確的交際規(guī)則。另一方面,教師要多鼓勵學生總結歸納出英美人士在口頭交際中常涉及話題的語言規(guī)律,尤其是與母語觀點相差較大的,如:說閑聊、說禁忌、論娛樂、說恭維、說謙辭、說請客、說致謝、說消費等,以便消除聽說障礙,使語言更為地道、得體。如A:“You sing very well.”B:“Thank you.”這就是英美人士的恭維觀,他們說話三句不離稱贊語,聽者無須自謙,只須道謝即可。又如見面時聊什么好呢?其實,討論天氣是與英美人交談的一個合適的話題。學生有了這樣的文化差異的認知,便不會出現(xiàn)上述的一些誤會了。
(3)閱讀教學
中職英語教材中各單元都編有Reading & Writing 以及Life & Culture 板塊,旨在提高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開拓國際視野。這些閱讀材料內容涉及到很多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充分體現(xiàn)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的這一重要理念。因此,教師應在閱讀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傳輸相關的文化知識,引導學生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加深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如閱讀中常出現(xiàn)類似Black Friday(耶穌受難日,復活節(jié)前的星期五)這樣的專有名詞或一些典故和習語,如果學生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材料的理解就會造成困難。又如:“Food and Drink”文中提到的black tea是中國人的“紅茶”, 這是由于中國人和英國人著眼點不同,同是茶,我們中國人注意的是茶水的顏色, 故稱“紅茶”,而英國人注意到茶葉本身的顏色是黑的,故稱“black tea”。了解這樣的中西文化差異,學生就不至于把“紅茶”說成red tea了。事實上,閱讀教學堅持文化信息的導入,堅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不僅能較好地消除閱讀理解上的障礙,而且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不會膚淺地停留在課文所提供的那點信息,而是向他們開啟了一扇了解異國文化的窗。
2.充分利用課外優(yōu)秀英語教材和讀物
僅靠一套中職英語教材來進行跨文化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程度的差異,向學生推薦一些優(yōu)秀教材以備選用,如《新概念英語》《環(huán)球英語教程》《走遍美國》《初級英語聽力教程》等,通過對這些原汁原味的教材的學習,學生對英美國家的文化才有更深的了解,無形中也加強和培養(yǎng)了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閱讀一些簡易的文學作品,如《書蟲》。英語專家胡文仲說:文學作品能夠提供最生動、具體、深入、全面的材料,使讀者從中得到對于西方文化有血有肉的了解。讀者的感情與書中的人物融合在一起,親身體會人物的喜、怒、哀、樂,完全進入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情境,在不自覺中汲取了文化營養(yǎng)??梢姡喿x優(yōu)秀英語教材和讀物是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3.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突破各種資源的時空限制,使得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成為可能,給英語學習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網絡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學生則可以合理選擇和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更直觀地感受并比較中西方文化異同,增強跨文化意識與能力,同時使得英語學習更有趣。如涉及到Holidays話題時,學生通過上網查詢可以快捷了解中西方不同的節(jié)日及節(jié)日來歷、主要活動等,感受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又如談到學生喜愛的Music這個話題時,學生可上網下載了解各地著名的音樂,如美國搖滾樂、鄉(xiāng)村音樂、非洲音樂、印度音樂等,使自己置身于愉悅的異國文化中。另外,優(yōu)秀的英文影片同樣為學生提供了異國風土人情、地理環(huán)境、歷史人文等豐富翔實的文化信息。
4.積極開辦第二課堂
關鍵詞:人力資本;差異;因素;模糊分析
一、國內外人力資本研究狀況
(一)國外人力資本研究狀況
柏拉圖的教育對經濟作用的理論是人力資本思想的源頭。隨后魁奈、威廉?配第、斯密、李嘉圖、薩伊等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勞動、教育的投入是財富的重要源泉。馬歇爾對人力資本的形成及投資問題進行了研究。
(二)國內人力資本研究狀況
區(qū)域人力資本則是指在一個特定的區(qū)域內,每一個人通過投資所獲得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能力、健康等因素的整合。國內學者研究: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人力資本的評估,影響人力資本差異的因素等。凡是能與人力資本搭上邊的方向如地理學、經濟學、人口學等都對其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國內也有一些突破如在人力資本的產權問題,主張的人力資本產權對人力資本者本身所有的企業(yè)控股權和剩余索取權[2]。
二、我國中東西部人力資本差異因素分析
(一)差異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構建
建立我國中東西區(qū)域人力資本差異影響因素指標體系。區(qū)域人力資本的差異主要受經濟發(fā)展的需求程度X1(GDP增長率、農產業(yè)占GDP的比重、人均地區(qū)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固定資產投資額、外商直接投資額、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鄉(xiāng)居民儲蓄存款),人力資源的基本供給能力X2(總人口數、就業(yè)人口數、城市化水平),教育科技的投入力度X3(高等教育職工人數、人均教育經費支出、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科技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企業(yè)R}D投入、企業(yè)專利申請數),醫(yī)療保健的投入力度X4(醫(yī)療衛(wèi)生經費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人均醫(yī)療保健支出、每萬人擁有的醫(yī)療保健機構的數量、每萬人擁有的醫(yī)療機構醫(yī)生數、參加工傷保險人數、參加養(yǎng)老保險人數),人口遷移費用的支出力度X5(城鎮(zhèn)居民人均交通通訊費用、農村居民人均交通通訊費用、城市每百戶擁有移動電話數、城市每百戶擁有互聯(lián)網數),社會環(huán)境影響力度影響X6(失業(yè)率、消費價格指數、對外貿易依存度)。
(二)單因素對中東西人力資本差異的影響
采用綜合模糊的方法計算各因素對我國中東西人力資本差異的影響程度。其中,用變異系數計算權重,用最大最小值法確定隸屬度矩陣。以上指標的原始數據由2013年《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上的數據整理而得。通過計算得到可以得到各個二級指標的隸屬度矩陣及相應權重,從而計算出各二級指標的綜合評價值。用模糊評價值可以看出,經濟發(fā)展的需求程度X1,人力資源的基本供給能力X2,教育科 技的投入力度X3,醫(yī)療保健的投入力度X4,人口遷移費用的支出力度X5,社會環(huán)境影響力度X6對東部人力資本水平影響最大,也就是說東部在這些方面的優(yōu)勢都比中西部強,其中西部這些因素最弱,對西部人力資本水平的影響也弱。但是第5個因素即人口遷移費用的支出力度X5對中部人力資本水平影響最小。
(三)區(qū)域人力資本差異的影響因素重要程度分析
通過變異系數,可以計算出二級指標綜合權重W,如表所示。
區(qū)域人力資本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
指標經濟發(fā)展的需求程度X1人力資源的基本供給能力X2教育科技的投入力度X3醫(yī)療保健的投入力度X4人口遷移費用的支出力度X5社會環(huán)境影響力度X6
權重0.3270.0760.2600.1550.0970.087
位次162345
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產業(yè)結構合理,即第二、三產業(yè)所占比重很大為就業(yè)提供了大量機遇,增加了人力資本的存量,人均收入也會提高,促使家庭改善對教育的投資;在外商投資多的情況下也會促使企業(yè)進行培訓,提高員工的素養(yǎng)??萍佳芯康耐度胧翘岣呷肆Y本水平最直接的因素,較高的科技投入可以直接提高人力資本的質量,鼓勵人們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及能力,也會吸引許多有抱負的人才的流入。我國人才流向的總體趨勢是由西流向東,東部對外省人才的吸引力比較大,凈流量逐年上升,中部人才流入流出基本上持平,西部地區(qū)基本上流出大于流入的量。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雖然不如其他四個指標作用明顯但是不可忽視,但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供給充足,所以形成人力資本上,勞動力供給影響程度最小。
三、我國區(qū)域人力資本差異縮小的對策分析
(一)協(xié)調區(qū)域經濟的發(fā)展
政府要對中西部實施優(yōu)惠政策以吸引外商的投資,支持發(fā)展第二三產業(yè),為農業(yè)中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yè)機會。只有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區(qū)的人均收入提高了才能加強投資,留住部分人才。以西部為例,西部地區(qū)要充分利用其所有的優(yōu)勢來發(fā)展特色經濟。勞動力的成本比較低等的優(yōu)勢,要轉變粗放的經濟的發(fā)展模式,發(fā)展兼有當地特色的經濟,充分挖掘資源優(yōu)勢以實現(xiàn)經濟的而發(fā)展,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
(二)提高投資力度優(yōu)化投資結構
要保證人力資本的投資額占GDP的比重是不斷提高的,尤其是中、西部更應該增加投資的額度。地方要把大部分的教育經費投資入義務教育,保證他們的絕大數人口都能接受基礎教育,以此來盡量縮小與東部的差距,而不是在高等教育上盲目的追隨。就東部地區(qū)來說,企業(yè)也是提高人力資本水平的重要主體,職工教育培訓是重要形式之一,公司的就是要培養(yǎng)開發(fā)高層次的技術與管理人才,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基層的新的員工。
(三)推動人力資本流動
勞動力是人力資本的載體,勞動力的流動不僅是人力資本在區(qū)域間的轉移,而且是人力資本在地區(qū)間的轉移,欠發(fā)達的中西部地區(qū)一是應該注意培養(yǎng)專業(yè)對口的人才,讓他們專有所用,技能得到發(fā)揮;二是政府應該提供一系列的優(yōu)惠政策來吸引人才的回流,制定引進人才、留住人才的措施,培養(yǎng)人比如爭取提高工資的水平基本與東部持平,同時在醫(yī)療保障,及住房補助方面實施優(yōu)惠的政策。
結語
本篇文章通過搜集《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國勞動統(tǒng)計年鑒》公布的各個指標的數據,并進行數據的整理與組合,對東中西的人力資本水平的差異及影響因素進行對比。同時采用變異系數、模糊綜合分析等工具對指標進行排序分析評價。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東中西部人力資本水平差距顯著,并且主要是經濟因素與投資因素的影響。(作者單位:遼寧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方春英.中部區(qū)域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35.
[2]方竹蘭.人力資本所有者擁有企業(yè)所有權是一個趨勢[J].經濟研究,1997(6):36.
[3]李玉江.區(qū)域人力資本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2:213.
[4]劉慧.鎮(zhèn)江市經濟增長因素分析[D].江蘇:江蘇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17.
論文關鍵詞:禮貌原則,文化差異
一、引言
語言與文化關系密切,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 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生活在兩種不同文化中的人, 都會感到不同文化的人說話方式會有很大差別, 其中人文歷史論文,語用方面的差別就很大。語用差別的制約因素也很多, 但何自然曾經指出:“英漢兩種語言在語用方面所受到的制約有諸多不同, 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因素的制約。”因此, 文化的差異, 可以直接體現(xiàn)在語言的運用和理解上。
作為人類文明的標志, 禮貌是人類社會活動中的一條重要準繩, “是對交際行為的規(guī)范,是一種為進行得體交際的策略”。中西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禮貌的理解有所不同, 所遵循的禮貌準則也不一樣。從語用角度講,禮貌現(xiàn)象是語言運用的普遍現(xiàn)象, 禮貌研究是語用研究的重要內容。
二、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 這里主要指跨語言、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的中英文化差異。這種差異的產生, 是由講中英兩種語言的人的民族心理、思辨和推理模式的不同而導致的。跨文化交際中出現(xiàn)的語言障礙常常會造成誤解或沖突, 主要原因是交際雙方受各自文化背景的影響而缺少一個共有的語用前提。例如, 我們漢語中的謙詞, 是一些并無實際意義的客套話。當發(fā)言結束時,人們常說:“不妥之處, 請大家指正 ”,“歡迎在座諸位批評指正 ”,“拋磚引玉 ”等等。而講英語的本族人在同樣的場合不說這樣的話, 也許他們會說一聲 “I hope you all enjoy my talk”, 但最常用的結束語還是 “Thank you”。再如人文歷史論文,在英國文化中, 男性在公眾面前贊譽女性的美貌和服飾被認為是一種禮貌, 被恭維者會欣然接受,但在中國這種恭維被認為是輕佻無理。類似以上的中西文化差異會給講中英不同語言的人傳達錯誤的信息人文歷史論文,影響到他們之間的交流。故要做到交際雙方的正確、合理的交流, 了解各自的文化背景知識是至關重要的。
三、中英禮貌原則對比
Leech根據英語文化和語言的特點列舉了六條禮貌原則:
1. 策略準則, 又稱得體準則 (Tact maxim)“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 盡量增大對他人的益處。”
2. 慷慨準則, 又稱寬宏準則 (Generosity maxim)“盡量減少對自己的益處, 盡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價。”
3. 贊揚準則 (Approbation maxim)“盡量縮小對他人的批評, 盡量增強對他人的贊揚。”
4. 謙虛準則 (Modesty maxim)“盡量縮小對自己的標榜, 盡量夸大對自己的批評。”
5. 贊同準則, 又稱一致準則 (Agreement maxim)“盡量縮小與他人的不同意見, 盡量夸大與他人的相同意見。”
6. 同情準則(Sympathy maxim)“盡量縮小對他人的厭惡, 盡量擴大對他人的同情。”
顧曰國先生根據漢語言文化中的禮貌特征, 在 Leech 的理論框架的基礎上研究漢語中的禮貌現(xiàn)象, 總結了漢語言文化有關的禮貌準則, 于1992年提出漢語禮貌五準則:
1. 貶己尊人準則: 指謂自己或與自己相關的事物時要“貶”、要“謙”, 指謂聽者或與聽者相關聯(lián)的事物時要“抬”、要“尊”。
2. 稱呼準則: 指人們出自禮貌, 在互相稱呼時仍按“上下有義、貴賤有分、長幼有等”的傳統(tǒng)來體現(xiàn)人際交往中的社會關系。稱呼語的改變意味著人際關系的改變; 而出自禮貌, 人們不同的語言行為和所處的不同環(huán)境又會影響稱呼語的改變。
3. 文雅準則: 出言高雅、文質彬彬往往被人認為是懂禮貌、有教養(yǎng), 文雅準則的重要內容仍然是“先用雅語、禁用穢語; 多用委婉語, 少用直言”。
4. 求同準則: 這與“臉”、“面子”有關, 所謂求同, 就是注意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要保持相稱, 說話雙方力求和諧一致。
5. 德、言、行準則: 指在行為動機上盡量減少他人付出的代價, 盡量增大他人的益處; 在言辭上盡量夸大別人給自己的好處, 盡量說小自己付出的代價。
四、禮貌原則所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
1. 稱呼語之不同
受社會結構、傳統(tǒng)倫理及血緣、宗教社會因素的影響, 漢語的稱呼系統(tǒng)遠比英語國家復雜得多。在中國, 小孩一般不能直呼父母和長輩的名字, 學生不能直呼老師的名字,下屬不能直呼上司的名字, 否則就會被認為沒有禮貌。中國人不僅喜歡用表示血緣關系的名字去稱呼家人和親屬, 還喜歡用這種稱謂來稱呼非家人和親屬朋友。比如, 稱與自己祖輩年齡相仿的男性為爺爺、女性為奶奶; 稱與自己父母年齡相仿的男性為叔叔或伯伯、女性為阿姨。這在英語國家是非常少見的。中國人的稱呼語體現(xiàn)出尊老的傳統(tǒng)習慣。人們一般稱呼年老的人為 “老某”, 像 “老王”、“老李”等, 表示對對方的尊敬; 稱呼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輩為 “某老”或 “某老先生”, 像稱周樹人為周老先生等。這里的 “老”, 沒有絲毫貶義, 只有尊敬或推崇。但如果將此稱呼用在英語國家則極不得體, 有冒犯之意。由此看來, 漢語稱呼語可以用 “上下長幼尊卑”來概括。在英語國家, 由于其社會格局、文化取向、人際關系與中國截然不同, 所以對稱呼語的使用和對其意義的解釋也相差甚遠, 具體表現(xiàn)在稱呼時到底是直呼其名還是使用“頭銜 + 姓”的方式。一般來說, 英國人同自己的上司說話也許需要用比較尊敬的語言, 但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稱呼, 不論對方年齡多大, 地位多高, 人們更愿意直呼其名, 這充分表示出平等的文化取向。
2. 貶己尊人與平等交往
“貶己尊人”是顧曰國效法Leech所提出的漢語言文化的一條禮貌準則。中國人喜歡貶低自己而抬高對方的身份。這從表面看和Leech的贊譽準則相似, 但在中國文化中, 這條準則對人們的影響卻更加深遠。在日常生活中, 如果受到別人的夸獎, 我們中國人總會謙虛的說“哪里, 哪里, 您過獎了”。精心為別人挑選好了禮品, 在贈送時還不忘說“沒來得急挑選,隨便買了一份。”而在西方國家, 人們追求交往中的平等, 在日常生活中喜歡將自己的情感、優(yōu)點外露, 而不喜歡過分的謙虛, 對別人的夸獎也欣然接受, 并視這種贊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西方人的眼中, 中國式的自謙將被認為是一種虛偽的表現(xiàn)。因此我們進行涉外交往時要清醒的認識到這種禮貌用語的差異,在西方人面前要大方地接受他們的贊賞, 善于充分的表現(xiàn)自己, 并學會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和優(yōu)秀的一面, 而不要隨意的貶低自己和過分自謙。
3. 熱情關心與個人隱私
漢英民族對隱私的理解存在著差異。中國人在日常交往中不太注意維護自己的隱私, 也不注意尊重他人的隱私。在中國文化中, 關心他人, 對別人熱情一直被視為是對對方重視和顯示誠心的一種表現(xiàn)。例如, 我們在宴請客人時, 要不斷給客人加菜以顯示熱情; 兩個人第一次見面就會熱情詢問對方年齡、收入、婚姻狀況; 朋友見了面更是問長問短, 把家里和工作的事情都詢問、關心一遍; 在西方, 人們的隱私意識較強。英語民族對 privacy 這個詞的含義理解較廣, 諸如家庭、財產、婚姻、朋友、經歷、收入、年齡、住址、身體狀況、獨處或單獨生活等等。當在英語民族面前談到有關隱私問題時, 會被人認為你讓他人丟面子, 你不懂禮貌。
總之, 禮貌原則是每個群體或社會所廣泛使用的文明的手段, 但必須承認, 不同文化對禮貌行為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文化賦予禮貌不同的內涵。若對這一點認識不足,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相互交往時,很容易因此而產生誤會??傊? 人們只有充分認識了禮貌原則在以上諸多方面的差異, 才能盡量減少跨文化交際中可能出現(xiàn)的語用失誤, 以達到更自然和諧的交際效果。
參考文獻:
[1]Geoffrey N. Leech.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 New York: Longman Group Ltd , 1983.
[2]高一虹.語言文化的差異與超越[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00.
[3]顧曰國.禮貌、語用與文化[J]. 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2, 4.
[4]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5]劉潤清.關于Leech 的禮貌原則[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
[6]劉翔.漢英禮貌用語的比較[J]. 成都教育學院學報, 2005, 11.
[7]鄒永麗.中英禮貌用語之比較研究[J]. 赤峰學院學報, 2006, 5.
關鍵詞:中醫(yī)國際化;傳播;發(fā)展
一、中醫(yī)在主要英語國家的跨文化傳播研究
中醫(yī)作為源文化,其科學性與包容性使得中醫(yī)跨文化傳播成為可能,西方社會的目標文化對中醫(yī)的渴望使中醫(yī)傳播成為需求,傳播媒介的拓寬可以提升中醫(yī)跨文化傳播的效率;中醫(yī)跨文化傳播需要鞏固國內的“根據地”,明確中醫(yī)跨文化傳播的目的與目標,同時要借鑒中國功夫成功傳播的經驗,借力傳播與自力傳播相結合,通過結合中醫(yī)在英國、美國、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的傳播現(xiàn)狀與特點制定可行的中醫(yī)跨文化傳播方案,以切實推進中醫(yī)在主要英語國家的傳播。
二、中醫(yī)藥文化國際傳播現(xiàn)實困境及其傳播路徑的研究
中醫(yī)藥國際傳播的困境,中醫(yī)藥文化國際傳播相關政策的落實不力;中西醫(yī)文化結合度不高;傳播平臺開發(fā)不充分;翻譯不準確;技術標準不完善;中醫(yī)藥國際教育發(fā)展不順暢等。最后通過分析,提出實現(xiàn)有效傳播的路徑的建議:探索中西醫(yī)文化的契合點;突破語言翻譯障礙,搭建中醫(yī)藥國際化語言的橋梁;完善中醫(yī)藥文化影響渠道,打造中醫(yī)藥產品品牌;創(chuàng)新中藥產品技術標準管理;建設符合中醫(yī)特征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推動“互聯(lián)網+”中醫(yī)藥文化國際傳播;建設標準化的中醫(yī)藥國際教育;構建中醫(yī)藥醫(yī)療旅游品牌服務等。借此路徑,在國際間傳播中醫(yī)藥文化,為擴大中國文化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提升綜合國力做出貢獻。
三、視域下的中醫(yī)藥文化對外傳播相關問題研究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之一,中醫(yī)藥文化蘊含了極為豐富的理論內涵和價值意義,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認知方式和價值取向,其對外傳播對我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都具有積極影響。在的指導下,中醫(yī)藥文化對外傳播應當重視歷史與現(xiàn)實的因果關系,著眼于全人類生命健康與全世界文化發(fā)展,充分發(fā)揮中醫(yī)藥文化的普世價值。只有這樣,中醫(yī)藥文化對外傳播才能具有更加寬廣的世界視野和更為開闊的人文情懷,中醫(yī)藥文化才更易被世界理解和認可。
四、從中西醫(yī)對中醫(yī)藥的認識差異談中醫(yī)藥在全球的發(fā)展
中西醫(yī)學兩個學科之間的單純結合已不能滿足中西醫(yī)結合學科的發(fā)展需求,暴露了一定量的不足,而遵循該指導原則,從與二者之間均有交差點的邊緣學科如系統(tǒng)生物學方面入手則可以拓展中西醫(yī)結合學科的發(fā)展領域,彌補不足,更全面地發(fā)揮該學科的獨特優(yōu)勢。中醫(yī)藥學以針灸為先遣獲得了全球化發(fā)展,也獲得了快速借用西醫(yī)學領域先進科技大補后天以養(yǎng)先天的絕佳機遇。然而此現(xiàn)況中所暴露的一系列取長而未能補短的事實也引發(fā)了我們全新的思考,即應當在遵循中醫(yī)藥學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施以外部推力,在需要借取外力時也當全面分析且以適用為要,切忌拔苗助長,盲目套用。中藥的現(xiàn)代化與國際化發(fā)展成為中醫(yī)藥全球化發(fā)展領域最醒目的趨勢,也必將成為繼針灸之后促使中醫(yī)藥更全面快速發(fā)展的重要推進器。中藥目前無法取得等同于西藥的藥品地位,一直以保健品的身份被使用是其面臨的最大無奈,然而這樣的現(xiàn)狀未必對中藥的現(xiàn)代化國際化發(fā)展完全不利。亞健康的普遍存在為保健品提供了巨大的發(fā)展空間,中藥可以全方位發(fā)揮這方面的優(yōu)勢,以肯定的功效贏取更雄厚的資金投入與廣泛先進的科研關注,再以此為基礎逐步向主流醫(yī)學領域邁進。
五、針灸與中醫(yī)在加拿大的立法、教育和行醫(yī)概況
建議:設立國外立法規(guī)管咨詢委員會或成立海外中醫(yī)針灸立法規(guī)管聯(lián)盟,提供海外中醫(yī)針灸發(fā)展與立法規(guī)管的建議,可頒發(fā)相應的證書。倡導中醫(yī)針灸教育的標準化,包括制定統(tǒng)一的國際化教材、教員的準入標準、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繼續(xù)教育的標準化。
六、從人口數據分析美國中醫(yī)發(fā)展之差異及相關因素
中醫(yī)在美國各州的發(fā)展是不均勻的,差異很大,有高中低之區(qū)別;多元方差分析和多重對比分析顯示中醫(yī)發(fā)展高中低不同的州在人口、種族、年齡性別、教育和經濟等方面的人口數據差異很大;相關分析證明中醫(yī)人數與這5方面數據呈正相關,說明這些因素對中醫(yī)在美國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其中不同指標相關程度不一,可以作為今后進一步分析的數據。
參考文獻:
[1]付明明. 中醫(yī)英譯史梳理與存在問題研究[D].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 2016
[2]平海兵. 佛教醫(yī)學和中醫(yī)心身醫(yī)學思想比較研究[D]. 湖北中醫(yī)藥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