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7-05 16:20:5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德育實施的要求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心理教育在我國是一項嶄新的教育實踐,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是教育的自我革命。它牽涉到教育目標、內容、方式、方法等諸多方面的改革,必然對全體教師特別是學校心理輔導員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
明確這一教育實踐對教師的角色、知識、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無疑將有助于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學有效、順利地開展,使之早日走上規(guī)范化、專業(yè)化的軌道。
一、心理教育對教師角色的新要求
教師角色是指教師應有的職責、義務及相應的行為規(guī)范與能力。
在我國,傳統(tǒng)的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對教書的角色強調有余,而對其他的角色重視不足。因而,有的堪為“經師”,卻不為“人師”。隨著既要教書,又要育人觀念的深入人心,不少教師也開始重視育人,開始有意識地為學生的人生發(fā)展指引方向,扮演著學生“導師”的角色。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教師對學生“育人”的指導,往往僅集中在思想政治道德這些層面的指導,甚至停留于“假、大、空”的說教或簡單的灌輸。
在對學生的管理方面,有的教師一味依靠傳統(tǒng)的管、卡、壓的高壓政策,忽視心理的輔導、認知的引導、情緒的疏導、情感的培養(yǎng)。不僅影響教學、管理效果,而且造成教師困惑、辛苦,學生壓抑、痛苦,出現老辦法不靈、蠻辦法不行、新辦法不會的尷尬局面。
因此,要想適應現代教育的客觀要求,改變被動局面,客觀上要求教師不僅要當好學生知識上的“經師”、人生方面的“導師”,還應努力扮演好“心師”的角色。
這些角色要求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要力求做到:在學生心理發(fā)展中,能成為其靈魂的“工程師”,為其心理正常發(fā)展導航;在教書育人中,盡量避免劣性刺激,成為其心理健康的“保護神”,為其心理健康發(fā)展護航;能指導學生自我護心、育心,做其心理衛(wèi)生與心理修養(yǎng)方面的導師;在學生遇到困惑、矛盾時,能做學生決策的“顧問”,輔其解惑、參謀。
作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要求教師注意優(yōu)化自己的言行舉止,避免對學生心理的劣性刺激。學校教育者的特殊地位,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直接的影響。正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加里寧所說:“如果教師很有威信,那么這個教師的影響就會在某些學生身上留下永遠的痕跡?!碧貏e是兒童和少年學生的心理正處于發(fā)育之中,還很幼稚、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緒的調適能力等都不強。教師有意或無意的心理“虐待”有可能將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完全毀滅。所以,在教育學生過程中,需要教師以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發(fā)展需要為本,根據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發(fā)展的客觀需要,對自己的語言、行為以及個性進行揚優(yōu)抑劣,以避免對學生造成心理傷害。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給予學生適度的心理壓力,加強對學生的心理保健,盡量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發(fā)生。
現代教師還應努力成為學生心理問題的輔導者。學生在社會化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心理發(fā)展、心理適應或障礙性問題。作為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從防治心理問題、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角度,主要是指應能夠及時發(fā)現學生存在的明顯心理問題,而不能置之度外或將心理問題當做思想品德問題來處理。對學生心理問題或由心理障礙引發(fā)的行為問題,要盡量運用談心、咨詢等心理輔導的辦法去解決,而不是簡單說教、懲處。對于超出自己能力許可范圍的問題,應及時介紹給學校的專職心理輔導教師,并予以積極配合。
學校專職的心理輔導教師是專業(yè)的心理教育工作者,根據我國學校教育實際,他們必須肩負更多的任務,扮演更多的角色。除了直接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與輔導之外,還得對其他教師在心理教育與輔導方面給予幫助;同時,還應對整個學校的心理教育工作進行策劃、組織,當好學校領導在心理教育工作方面的參謀。
因此,學校心理輔導員需要扮演學生心理素質的培育者,心理障礙的發(fā)現者、診斷者和矯治者,教師心育工作的指導者,學校心育工作的策劃者等多種角色。
二、心理教育對教師知識結構與能力的新要求
根據心理教育目的及途徑的要求,全體教育工作者應該從不同的角度參與心育工作。與此對應的是,他們需要分別具備相應的知識結構和基本能力。
在知識結構方面,學科教師除了學科專業(yè)知識、一般的教育科學知識外,要想適應心理教育的要求,必須系統(tǒng)地掌握學校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參與這項工作的教師首先需要全面理解心理教育的內涵、意義、特點、原則、目的、途徑和方法等心理教育的基本理論。樹立育心意識,轉變教育觀念,認清自己的職責;同時,教師還需要掌握具體教育對象的心理特點,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矛盾,以便科學施教;另外還要掌握學生心理問題輔導的基本方法。
總之,心理教育工作需要教師能主動根據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之所需,優(yōu)化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有機地結合教書育人進行護心、育心。對此,不同的教師還要有所區(qū)別。例如,班主任對學生心理的影響比其他教師的更大,他們的育心意識與育心能力對心理教育目標的實現有直接的制約作用。
由于現代德育中已經包含有培養(yǎng)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一部分內容,在現有的小學思想品德課、初中的思想政治課中,都已包含有大量的心育要求與內容。因此,思想政治教師和班主任僅靠原有的知識結構、育人觀念、教育教學方法,已難以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特別是難以適應心理教育的要求。所以要求他們務必要在更新觀念的基礎上,通過自學、接受繼續(xù)教育等途徑,進一步系統(tǒng)學習心理教育的理論與方法。學會觀察、調查,及時發(fā)現學生較明顯的心理問題;學會運用談心、咨詢的方法解決學生常見的輕度心理問題;能組織開展心理訓練活動,開設一般心理問題的輔導講座以及心理輔導課。這樣,有助于班主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科學化的軌道,更有實效性。使學生管理以及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與學生的實際需要接軌,易于入耳人心,樂于為學生所接受。
其他學科的教師也應將育心與教書相結合,在教書的過程中注意學生內在積極性的調動,內驅力的激發(fā),對學生感知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和注意力有意識地加以培養(yǎng)、訓練。通過對學生的心理輔導,使之有信心學、有能力學、快樂地學、輕松地學、主動地學,讓學生在健康的心態(tài)中,心理素質得到全面發(fā)展,智慧潛能得到科學開發(fā)。
學校心理輔導教師,要想扮演
好心理素質的培育者,心理問題的發(fā)現者、診斷者與矯治者,教師心育實踐的指導者,學校心育工作的策劃者等角色,需要擁有獨特的知識結構。概括地說,需要擁有扎實的心理科學功底,熟悉教育的藝術,了解心理衛(wèi)生的知識以及醫(yī)學的常識。這些是從事心理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必須掌握學校心理教育的理論,懂得心理保健的方法,通曉心理輔導的實用技術,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這些是從事心理輔導的專業(yè)技能要求。另外,教師還需要有社會學的視野、哲學的頭腦、豐富的生活閱歷、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這些是搞好心理輔導工作的特殊素質要求。
同其他教育者相比,學校心理輔導教師在心理輔導的專業(yè)化方面要求更高、能力要求更強、需要具備更全面的素質。作為一名合格的學校心理輔導教師,要求能夠上好心理教育活動課;能針對學生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開設心理輔導講座;能夠組織心理素質訓練活動;能夠指導學生進行心理保?。荒軌蜻\用觀察、調查、測量等手段進行心理測評,并能對心理問題進行診斷;能夠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能夠對學生心理發(fā)展、社會適應方面的問題進行心理輔導,對輕、中度的心理障礙進行矯治;能夠對與心理問題相關的問題行為進行矯正;對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進行轉介;能夠對其他教師或學生家長開展心理輔導時遇到的問題提供指導;能夠為學校策劃、組織心理教育工作,為領導提供有關方面的決策參考。
為了更加有效地開展心理教育工作,還需要心理輔導教師注重相關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如,敏銳的觀察能力、迅捷的反應能力、準確的分析能力、敏感的移情體驗能力、較強的言語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xié)調能力等等。這樣廣大心理輔導教師才能在心理教育和具體的心理輔導實踐中應付自如。
由于心理咨詢輔導工作的特殊性,需要這一領域的從業(yè)人員,不僅要有完善的知識結構,而且還要有很好的個性修養(yǎng),這些都是從事這一職業(yè)的特殊要求。
根據心理咨詢的特點,要想使心理咨詢順利、有效地進行,除了富有愛心、熱心、耐心、同情心、責任心、與人為善、平易近人等個性品質外,還要求心理輔導教師能夠遵循以下原則:能尊重學生,對他們真正表現出興趣;能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訴說;聽到與自己相反的觀點、意見時,不排斥、不厭惡、不憤怒;聽到學生敘述一些自己覺得不好的行為表現時不發(fā)火;對學生所說的話能抓住重點;能夠體會、理解學生的情緒、情感;當學生不按自己的忠告或建議去做時,能夠不生氣不隨意責怪;當遇到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時,仍能保持熱心與耐心,而不灰心、急躁;在無聊和煩悶時,能夠領悟到一些幽默;不好為人師或將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人;能夠接受一種不適于自己,但卻合理的方式來處理問題;在從事一件自己不感興趣的事情時,也能努力去適應,而不會出現低落情緒;能夠在化解學生心理問題的過程中不給自己帶來不愉快;在學生無端發(fā)火時,能保持坦然的心態(tài),扮演好“出氣筒”的角色,自己不生氣。既能產生同感,又能調控、轉移情感;能夠從幫助學生中真正體驗到樂趣。
關鍵詞:素質教育 符合需要1、教師必須注重師德素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的提高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必須提高師德素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要體現高尚的師德,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寬松和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教學氛圍;要愛護培養(yǎng)學生求知、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要理解、關心,幫助他們,隨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思想變化;要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利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發(fā)現并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要幫助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重視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態(tài)度、能力、知識諸方面的學習與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要了解和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及其發(fā)展的可能,盡量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故針對以上情況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加強思想素質的提高,還要加強業(yè)務水平的提高,不斷提高啟身的創(chuàng)新能力,更新教學觀念,豐富自身的知識面為目的。
2、改變教學教育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手,通過精心的設計問題,營造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首先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要大膽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在各個學科領域的知識水平,以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人的成長過程是伴隨生理發(fā)展,成長心理等諸因素的協(xié)調發(fā)展過程,其中最根本的智能發(fā)展。如果沒有個性心理的健康和諧發(fā)展為基礎。學生的知識量是不可能自然引起創(chuàng)新能力的質變,而過量的學習負擔,不僅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遏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泯滅了學生的好奇心,抹殺了學生的個性特征。因此,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適當減輕學生的課余負擔,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新的興趣,是對當今教育工作這的有一要求。
3、樹立教育教學的科學人文精神
從素質教育的一個綜合性課題,實施素質教育,為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人文精神,教師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要提高公民素質,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精神的適應時展需要的新型的科學文化人,必須在教育工作中加強對學生的科學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素質教育的實施,它超越了傳統(tǒng)理性”教育模式,不僅重視記憶、理解、概括、抽象等認識因素,而且不忽視態(tài)度、意志、興趣、動機等人格因素和個性發(fā)展;不僅重視邏輯思維能力,而且不忽視審美直覺,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充分暴露科學發(fā)展,發(fā)明創(chuàng)造過程,讓學生不僅從中學到知識,從中掌握方法,而且從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體驗科學精神。故在教學過程中,要杜絕教師“中心主義”,教師是“站長”,學生是“聽長”等情況,要允許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甚至是錯誤的想法。教師再提高逆源尋根,達到目的,通過精心設計問題,一題多解、巧解,優(yōu)化解決問題等教學策略,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當今社會正處在一個改革開放的時代,開拓創(chuàng)新,樹立科學人文精神觀,培養(yǎng)出新型人才,是素質教育的一項中要的任務。
一、目前部分體育教師的現狀
1.穩(wěn)定性較差
隨著社會經濟浪潮的沖擊,經濟水平的日益提高,致使部分體育教師處于多元、錯位、不平衡狀態(tài)。這是由于一些教育部門和學校不重視學校體育,不尊重體育教師的勞動,并且對學校體育的投入也相當有限,從而使得廣大體育教師的工作環(huán)境長期得不到改善,使其感到社會地位低、待遇差,自己的辛勤勞動又得不到社會承認,于是只好另謀出路、改投它行。
2.教育觀念落后
新課改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設立,是對傳統(tǒng)教育思想束縛的突破,但我們的體育教師對開展體育的新課程實際含義理解不透,認識上的片面性和觀念上的傳統(tǒng)性束縛了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轉變。僅僅把體育教育理解為減輕學生負擔的輕松教育。認識上模糊,推廣目標不明確,措施手段不落實是我們面臨的又一個現實問題。
3.教學方法落后
由于一些教師不注重教學方法的現代化和科學化,教法和手段陳舊、內容單一,而且顯得傳統(tǒng)、死板,致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很差,對體育課不感興趣,導致教學達不到目標,方法手段達不到預先的效果。
二、“新課程”對體育教師素質提出的新要求
“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zhàn),要達到新的更高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以下素質:
1.體育教師要注意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yè)道德素質?!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高尚的師德是教師素質中最基本的內容,是教師無私奉獻、敬業(yè)愛崗、改革創(chuàng)新的源動力。體育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國家和社會的教育工作中去,并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尊重和信任學生,愛護其自尊、增強其自信,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習慣,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才能。
2.體育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和技能
(1)專業(yè)技術知識。體育教師應有較好的文化修養(yǎng),精通體育專業(yè)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達到準確掌握、熟練運用的水平,具備一套涵蓋解剖、生理、保健等系列的知識體系。既要能在操場上生動活潑地進行體育指導,又能在室內課上講解體育與健康的科學道理,從而使自己具備與當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相適應的多元化的知識結構。
(2)教育科學知識。體育教師應深入理解和掌握科學理論和教育規(guī)律,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等教育理論知識,才能做到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3)審美藝術知識。體育教學是一項充滿藝術的活動,藝術素養(yǎng)是一名體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優(yōu)質的體育教學是融藝術為一體的,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增強體質、獲得知識、發(fā)展技能、提高能力,還可以啟迪智慧、愉悅身心、陶冶個性。因此,我們體育教師應具備審美知識的能力,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各種美,并呈現給學生,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興趣,體驗歡樂。
3.體育教師要樹立教書育人的意識
體育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體育知識、技能、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還要在學生的心理健康、個性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造力的挖掘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通過體育與健康課,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個性培養(yǎng),寓德育于體育教育中。如:中長跑運動能使學生變得勇敢、堅毅;體操、武術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沉著、果斷的性格和自控能力;籃球、足球等能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組織紀律性和機智靈活的應變能力。
4.體育教師要有銳意改革的精神、敢于創(chuàng)新
創(chuàng)設優(yōu)美、愉快、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能使教學的效果顯著提高,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師生相互探討、共同探索,使教學課堂生動活潑,進而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充分體驗學習的樂趣。這就需要我們打破常規(guī),沖破傳統(tǒ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使教師從過去的“主演”變成“導演”,學生從過去的“配角”變成“主角”,將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傳播文明、開發(fā)智力,促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推動體育事業(yè)前進的巨大使命。新課改下的體育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具有健康的人格,熱愛學生、多才多藝,具備勇于開拓、敢于創(chuàng)新、知識廣博等綜合素質,不斷錘煉自己,為社會主義的體育事業(yè)作出應有的貢獻,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參考文獻:
[1]王 慧.素質教育與教師素質[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1).
中學英語教師不僅應該具備從事教學應具有的基本素質,如:業(yè)務素質、審美素質、身體素質等,同時還要具備人文教育所要求的人文素質。在人文教育理念指導下的中學英語教學遠非只是英語詞匯、句式、語法結構及語言規(guī)則的語言基本層面的有限內容,而是要把語言與文化、語言與實踐、語言與信息、語言與技能緊密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因此,對教師的人文素質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高尚的職業(yè)道德
愛崗敬業(yè)是教師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保證育人的基礎。強調人文教育需要教師對學生有一份愛心,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在教學中能以誨人不倦的精神、巨大的耐心、堅韌的毅力對學生循循善誘、因材施教。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一定要做到,才能以表率的作用影響學生。因此,這種職業(yè)素質標準要求教師具有健康的心態(tài)、極大的熱情、公正誠懇、與時俱進。這一點對中學英語教師來說尤為重要。因為,中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有很多不穩(wěn)定的因素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思維、興趣、態(tài)度甚至健康成長。如果教師能身體力行地體察學生的情感,具有一定的親和力,深得學生信賴,將會成為一種隱含的內動力,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由此看來,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及一定的敬業(yè)精神是教師工作的前提條件。
二、扎實的專業(yè)功底與較強的教學能力
實施人文教育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業(yè)務素質,即教師在文化基礎、專業(yè)知識、教育能力的綜合水平,它是教師出色完成教學任務的必備條件。對中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要求體現在能掌握一定量的英語詞匯,并能準確、熟練、得體地應用于語言交際;懂得語言規(guī)則,并能靈活運用于教學實踐;具有比較強的閱讀、理解、判斷、推理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總之,對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運用語言的交際能力都要強。而教學能力是指教師順利完成教學活動及任務必備的心理條件。作為英語教師,應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善于把深厚的英語功底展現于教學實踐。通過精心策劃、靈活有效的方式組織教學,使英語課堂變成學生表演,教師導演的大舞臺,做到“寓教于練、寓學于用”。教師要有意識地、不失時機地利用所教授的語言材料向學生積極滲透相關的文化內容,除了幫助他們達到學習語言的真正目的,還要向他們滲透愛國主義、團結協(xié)作、助人為樂、熱愛科學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他們保護自然、熱愛和平、積極向上的現代意識。
三、寬泛的知識和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
語言教學離不開文化,英語教學更是如此。寬廣的知識面不僅包括豐富的百科知識常識和生活常識、最新的信息,還要對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廣泛的了解。大到政治、經濟、歷史、及意識形態(tài),小到風土人情、行為舉止,語言風格、飲食起居等語言所能涉及的細節(jié)。同時,對祖國文化要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中及時提供或引導學生對課本所涉及到的文化內容有更宏觀、更全面的觸及。中學課本中有很多內容涉及文化層面,如: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文學常識、名人軼事等,都要求教師能與學生一道補充、充實相關內容,以豐富知識內容與體系。此外,教師的知識體系不能只是單一的,對語言、文化以外的相關學科也應有所了解。
教師在具有較寬知識面的同時,對文化要有較高的素養(yǎng)。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當然來自于積極主動地廣泛獲取新知識,從實踐中不斷發(fā)現、不斷總結,才能具備較高的文化敏銳性。在教學中,教師的較高文化素養(yǎng)表現在比學生有更深邃的理解、分析深度,了解的內容更廣博、更全面。要達到這一點,就要不斷積累、添充、更新知識,真正成為一泓清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知識,不被書本所限、不被課堂所限。
四、較高的教育心理素
人文教育提倡“以人為中心”,注重人才的個性化及素質的培養(yǎng)。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具備較高的教育心理素質,這對英語教師也同樣重要。這一素質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兩方面。就智力因素而言,包括敏銳的洞察力、有一定深度的思維能力、較高的對各種信息的整合能力及對信息的高度敏感性、豐富的想象力及靈活的注意力。非智力因素包括廣泛的興趣、豐富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良好的性情等方面。同時,對教師內在的品德修養(yǎng)、一定的技能素質都有不同層次的要求。
關鍵詞:課程要求;教學大綱;教學試驗;教學模式;網絡
教育部于2004年1月正式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課程要求》),其新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與原《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所制定的“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的教學目標有了本質的區(qū)別。前者強調的是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而后者強調的主要是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顯然,在新世紀國際交流日漸頻繁的今天,強調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是與時代的要求相一致的。
《課程要求》在開篇部分還指出“鑒于全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學生入學水平以及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不盡相同,各高等學校應參照《課程要求》,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系統(tǒng)的、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導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這就表明,《課程要求》是一個宏觀性指導文件。各??筛鶕陨淼膶嶋H情況確定自己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墩n程要求》還提出了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個層次,以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在“教學模式”部分還建議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來達到教學目標?!皯撜f《課程要求》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改革精神,它對于深化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聽說能力,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滿足我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要求,將起到預期的積極作用?!?蔡紀剛,2004a)
以《課程要求》為基礎,教育部又從2004年開始在1000多所全國大學中挑選了180所各層次水平的大學開展了基于網絡的教學模式改革試點工作,對《課程要求》進行微觀實踐。到目前為止,《課程要求》試行已兩年,180所院校的試點工作業(yè)已完成。各學校從本校大綱的制定、試點設計、實施、成效、問題等各方面做了可貴的探索,成績斐然。
《課程要求》頒布后,對其學術性的探討也在全國各種學術期刊上不斷涌現。綜合各種學術觀點及試點研究報告的意見與建議,我們對《課程要求》做一初步評估,以促其不斷完善。
一、《課程要求》對大學英語課程的積極促進作用
1.《課程要求》要求各校制定個性化教學大綱,這促進了各校大學英語教學的自主發(fā)展?!墩n程要求》充分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qū)、各高校學生生源不同、英語基礎存在著差異的現狀和事實,把制定教學大綱的自給予了各高校,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敖逃扛母锲湫姓募姆Q謂,使制定教學大綱的權力民主化、自主化,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在教育領域的一次展現,將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產生極大的影響?!?陸建平,2005)試點報告也表明,各校在進行試驗之前,首先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一自己的教學大綱,而這些大綱都各具特色,重點大學與一般大學、綜合類大學與專業(yè)類大學的大綱在教學目標、教學模式、課程設置等方面有了顯然的區(qū)別。
2.新的教學目標有利于課堂正常教學的開展,避免了應試教學。《課程要求》對大學英語以及大學英語教學的性質和目的做出了說明和解釋,提出大學英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的、以聽說領先的教學目標,糾正了大學英語教學重心向培訓學生通過四、六級考試的嚴重傾斜(陸建平,2005)。試點學校的報告在研究發(fā)現或結論部分都明確表示,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與學生(網絡學習與面授輔導)把教學與學習的精力與重點放在了正常的英語教學與學習上來,沒有一所學校進行類試考試輔導性的教學,而效果卻明顯提高。
3.基于網絡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墩n程要求》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fā)展。新的教學模式應體現英語教學的實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應能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魏丹華等(2005)在他們的試點報告結束語中也指出,基于計算機與網絡的自主學習與課堂面授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但利用了現代先進技術,而且繼承了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勢,因此,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提高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教學效果顯著。
180所大學的實驗表明,學生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習真正體現了如上要求,實現了按學生的水平與進度自主掌握自己的學習過程。加之教師的面授與輔導,教學真正從注重“教”轉移到了注重“學”上來。許多試點學校的問卷調查表明,90%以上的學生適應新型的教學模式(莊智象,2005)。
4.有利于教師的角色的轉變?!墩n程要求》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組織者、傳遞者、導航者和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者的作用。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從英語教學者轉變?yōu)橛⒄Z教育者,從講授型教師轉變?yōu)檠芯啃徒處煟瑥恼n堂控制者轉變?yōu)檎n堂組織者,從知識灌輸者轉變?yōu)閷W生建構知識的導航者,從語言知識培養(yǎng)者轉變?yōu)閷W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者。從180所大學的實驗報告中可以看出,教師在實驗中確實做到了角色的轉變,體現了學生中心的教學理念(劉紅中等,2005)。
5.增加的形成性評估的要求有利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課程要求》對教學評估做了分類,分成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把學生自我評估,學生相互間的評估,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教務部門對學生的評估等“形成性評估”與期末課程考試和水平考試等“終結性評估”結合起來?!巴ㄟ^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的記錄、網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形式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估和監(jiān)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教學評估標準的人文類化,不以考試“定終身”,對發(fā)揮教師創(chuàng)造力、實施個性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的。
二、《課程要求》對加強教師自身修養(yǎng),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的促進作用
《課程要求》從各層次提出的要求無疑也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以對學生聽力三個層次的要求為例,較高要求(中等層次的要求)為“能基本聽懂英語國家人士的談話和講座,能聽懂題材熟悉、篇幅較長的國內英語廣播或電視節(jié)目,并能掌握其中心
大意,抓住要點和相關細節(jié)。能基本聽懂外國專家用英語講授的專業(yè)課程?!币_到這一要求,平時老師在授課時,不堅持用英語訓練是根本不可能的。再如,“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比绻鳛榇髮W英語教師對計算機和網絡知識一竅不通,也實現不了英語教學的教學模式的根本改革。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智力水平、授課技巧、組織能力、課堂設計能力等,才能適應新的教學要求。
教師應當樹立全新的教育思想,學習當前先進的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教學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潛心鉆研高效率的學習策略,對優(yōu)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很大的好處。《課程要求》指出,這次教學改革成功的標志之一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當前在教育心理學領域很流行的“過程啟發(fā)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對于實現這一目標都有很大的幫助。
教師還應向專家型教師逐步過渡。專家型的教師具有豐富而高度組織化的知識,并能有效地運用,能深入、高效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教學問題,具有靈活性和獨特性的教學風格。同時,作為高等學校的教師還應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應能夠做課題、寫文章,經常與同行交流切磋。也應定期地閱讀一些關于外語教學研究的文章,把握當前最新動態(tài),并把先進、科學的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學活動中(黃偉明,2004)。
三、學校加大了教學投入,改善了教學條件和教師地位
《課程要求》的提出的基于網絡的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學校加大了對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投入,特別是硬件環(huán)境的投入,使學生有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這一點我們可以各校試點結項報告中看出,如湖南某大學“已投入8萬元作為本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配套經費,并購置配備了200臺專門用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計算機”。北京某學?!盀榱私o學生提供較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學校提供專用機房(80座)一間,并準備建立3個機房作為明年推廣使用?!钡胤綄W校如廣東一理工學院“新建了五間電腦教室(每間有50臺電腦)專供試點班的200名同學網上學習。為三名教師購置了三臺電腦,其中包括一臺筆記本電腦,一臺打印機,一臺復印機。另外,有3~5萬元流動資金,可供試點工作實施小組教師參加學術會議、進行校際交流、購買教學軟件和辦公用品”。其他各學校的教學投入情況也類似,有的學校投入之大是前所未有的。這可以說是教育部《課程要求》頒布實施各校對大學英語教學重視的具體步驟,這也客觀上從硬件條件上保證了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促進了教學的向前發(fā)展。
四、《課程要求》需要進一步修訂與完善的方面
《課程要求》在實施過程中,試點院校主要提出了如下兩個方面意見。其一是基于網絡獲得學分的比例制定偏高?!墩n程要求》提出“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英語教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與條件”。“建議學生在計算機上學習所獲學分的比例應占英語學學分的30%~50%”。此建議也許適合經濟較發(fā)達地區(qū)的高校,對于西部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來說,高校計算機還未曾普及到每個學生每天有上網的機會。即使在某全國一流重點大學,每半天有40個班級上公共英語課,學校能提供給公共英語教學使用的多媒體自主網絡教室的配置卻只夠13個班級使用,不可能全面鋪開,讓每個學生都享有同等機會,再好的課件沒有設備也無法應用,無法實現設定的教學目標。此外,計算機網絡的不穩(wěn)定、服務器功能的不完善使得使用網絡課件的教學活動受阻的事件頻頻發(fā)生。有經驗的教師也許備有應急措施,年輕的教師以及那些十分信賴、甚至依賴計算機網絡的教師就會無以應對,進而影響教學(陸建平,2005)。
其二是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可能自發(fā)性形成?!墩n程要求》提出“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主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參與學業(yè)評估,“通過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的記錄、網上自學記錄、學習檔案記錄、訪談和座談等形式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觀察、評估和監(jiān)督,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種種此類設計都非常理想化,折射出設計者美好的人文主義思想。但是,“自主學習不是一個全有或全無的概念,它展現的是一個連續(xù)統(tǒng)一體”,在外語的學習環(huán)境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程度的把握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即使是在英語本土國家的“浸潤式”學習環(huán)境中,完全的語言學習自主也只是“一種理想化而非現實的情形”。沒有常規(guī)有序的監(jiān)督,很大一部分學生“找不到方向”、“不知自己該做什么”。因此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應體現在學校的教學大綱中,使其成為語言教學的一部分(陸建平,2005)。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育部頒布的《課程要求》從宏觀上對大學英語課程提出了指導性的方針,各學校如何在微觀實施上能夠有效地落實其要求是一個需要經過教學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從而不斷完善、取得成果的漸進過程。從目前試點的結果來看,所取得的成果是顯著的,但也存在需要改進的方面。這就需要在教育部的指導下,各學校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最終能夠形成以《課程要求》為宏觀指導的各學校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發(fā)展模式。
參考文獻:
[1]莊智象.《全國高?!靶吕砟睢贝髮W英語網絡教學試點實驗研究報告》[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2]李蔭華.一場事關重大的教學改革――寫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公布之際[J]中國大學教學,2004(3).
[3]王守仁.解讀《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J].中國大學教學,2004(2).
[4]胡壯麟,大學英語教學的個性化、協(xié)作化、模塊化和超文本化――談《教學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9).
[5]賈國棟.新模式,新要求,新發(fā)展――學習《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教學模式部分[J].外語界,2004(5).
[6]蔡紀剛a.《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銜接性和前瞻性[J].外語界,2004(5).
[7]蔡紀剛b.試論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基本原則和精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1).
[8]陸建平.《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人文優(yōu)勢[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0).
[9]魏丹華等.兩種不同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對比研究[A],載莊智象主編.全國高?!靶吕砟睢贝髮W英語網絡教學試點實驗研究報告[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10]劉紅中等.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模式的設計原則研究[A].載莊智象主編.全國高校“新理念”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試點實驗研究報告[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
[11]黃偉明.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剖析《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4(9).
[12]章恒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機遇與挑戰(zhàn)――從教育部頒發(fā)《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談起[J]高教探索,2004(1).
[13]黃建濱.大學英語教學要求與四、六級考試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04(11).
關鍵詞:素質教育;教師要求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13-060-01
實質素質教育,最終要通過教師落實到學生身上。教師的素質決定了素質教育和水平。因此,素質教育呼喚高素質教師隊伍,對新時代的教師提示了新要求。
一、要求教師有無私奉獻的思想
教師的工作從來就是艱辛而又十分重要的,教師這個就意味著“奉獻”。如果丟掉了奉獻,就不能稱其為教師。如果沒有事業(yè)心和責任感;縱然素質再好,也難發(fā)揮作用,事業(yè)心和責任感是教師的工作動力,也就是教師素質進一步提高的力量源泉。教師只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與事業(yè)心,才能有影響學生的精神力量,也才能有克服困難。攀登高峰的毅力,“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的核心,就是對學生的無私的愛。
二、要求教師有親和得體的形象素質
教師要具備寬厚尺度的思想素質,就需要嚴于律已,優(yōu)化自身形象。如衣著打扮,到為舉止得體高雅大方,感情態(tài)度良好,使之與教師本身的角色一致。優(yōu)秀的教師應以高尚的品德、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聰穎的智慧符合學生的期待。教師同時要有寬闊的胸懷、良好的品行對待學生,相信每個孩子,要獨具慧眼,發(fā)現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孩子不斷地自主去探索,才能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做好教育學生的工作。
三、要求教師具有多元化的知識素質
全面推進素質提高造就一支符合時代要求,能發(fā)揮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師隊伍,要求教師具有多元的知識素質。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結構。教育理念、文化素養(yǎng)、道德素養(yǎng)、工藝素養(yǎng)等。作為一名教師:跟其它專家一樣需要各方面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真正嘗掌生們人格上的號召。這就要求教師認真鉆研和掌握課程標準,精通所教學科的全部知識內容。從全局上把握教材,對教材所涉及的問題要通曉所教學科的發(fā)展史,了解發(fā)展現狀和發(fā)展趨勢。要站在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及時將本學科的最新信息,成果介紹給學生。以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要求教師靈活地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常識,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同時還應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實現多媒體輔助教學,這樣將會使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要求教師具備多才多藝的能力素質
實施素質教育,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教師應具備各種教育能力,如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突破給學生造成的刻板印象的框架,使教育教學富有特色;最細微的內心活動表現,以便能對癥下藥,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同時還能具備組織能力,交往能力等,積極主動地揭示新知識的技能,組織教育教學活動。語言是教師教育教學的重要工具。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利其器”,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它能使書本上“死”的語言變成學生樂于接受的“活”的語言。教師只有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才能有效地完成師生的雙向交流。因此,教師頭腦中應有足夠的信息儲量,才能達到在課堂上引經據典,融會貫通,巧妙點撥,教師的語言應有個人的特色。能做到聲情并茂,繪聲繪色,風趣幽默,使學生在美的享受中不知不覺地學到了知識。
五、要求教師有開拓進取的管理素質
班級是學校的基層單位,而教師是班級的管理者.一個班的班風如何,學風如何,主要決于教師的管理水平。因此,教師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科學地安排他們的教育和培養(yǎng)內容,熟悉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選擇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教育手段。只有這樣做到知已知彼,教師的管理工作才能做到主動、順利,從而取得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軍事英語;教師;素質
一、ESP教學的源起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隨著全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國際貿易、郵電通訊、國際旅游、科技交流等在全球范圍內的交往空前頻繁,西方一些發(fā)達國家掀起了一場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和研究活動。ESP 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縮寫,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專門用途英語”或“專業(yè)英語”,如旅游英語、商務英語、醫(yī)學英語、化工英語等等。在我國,ESP目前已成為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而師資力量薄弱卻成為制約其發(fā)展的瓶頸。軍事英語是軍事院校的ESP,軍事英語教學和軍事英語師資建設起步較晚,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更多。
二、軍事英語教師的“出身”之爭
軍事英語教師究竟該由英語專業(yè)出身的英語教師來擔任,還是該由非英語專業(yè)、但“英語能力較好”的軍事專業(yè)人員來擔任,這一直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軍事專業(yè)人員更“專業(yè)”,更懂軍事理論,對很多概念、原理理解更透徹,軍事英語教師該由他們來兼任。筆者認為,英語專業(yè)出身的教師更適合軍事英語教師角色。
(一)“英語能力較好”還不夠
非英語專業(yè)的軍事專業(yè)人員擔任軍事英語教師的原因主要是他們被認為或自認為“英語能力較好”。但是,“較好”本身就是一個模糊含混的概念。怎樣才算“較好”?顯然,這是個無法界定的概念。英語作為一門學科也是專業(yè)性極強的,一部分非英語專業(yè)的人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英語語言能力。他們在語音、語言的實際運用等方面是達不到專業(yè)英語教師的要求的。
(二)教師職業(yè)的專業(yè)性決定一切
假設非英語專業(yè)的軍事專業(yè)人員英語能力“足夠好”,也不一定能扮演好語言教師的角色。因為他們缺乏語言教學的方法與技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 他們側重于教授的是專業(yè)術語和專業(yè)內容, 忽視了ESP 教學的重心――幫助學生掌握專業(yè)英語的語言特征和規(guī)律。
三、軍事英語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
軍事英語教師要適應全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應該具備較高的英語語言能力和全面的軍事學科專業(yè)知識,熟悉ESP理論和教學方法以及擁有與時俱進的知識更新意識和對未來學科發(fā)展的洞察力。
(一)軍事英語教師應具備較高的英語語言能力
ESP教師首先是英語語言教師,較高的英語語言能力是首要前提。筆者曾做過關于“你心目中的優(yōu)秀外語教師”的問卷,結果顯示,排在第一位的是“扎實的語言基本功,特別是口語流利,發(fā)音準確”??梢?,英語語言能力是被學生認可的首要能力。
然而,軍事學科專業(yè)知識確實是軍事英語教師的最大障礙。筆者認為,英語教師和軍事專業(yè)人員可以嘗試合作來進行軍事英語教學,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條件允許,英語教師和軍事專業(yè)人員可以同時出現在課堂,互相配合,來完成教學。
(二)軍事英語教師應具備全面的軍事學科專業(yè)知識
英語專業(yè)出身的教師的最初研究方向多是語言學或文學,軍事知識的匱乏是普遍現象。軍事英語教師應該進行專門的實地學習,爭取機會積極向軍事專業(yè)人員請教。軍事英語專業(yè)性強,很多東西必須親眼看到、親身體驗,才能理解。
此外,軍事英語教師還可以向學生學習。學生的英語能力一般低于教師,但有些領域的專業(yè)知識是多于教師的。師生互相學習可以促進軍事英語教師較快地提高專業(yè)知識,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軍事英語教師應熟悉ESP理論和教學方法
專門用途英語是與學習者的學業(yè)或職業(yè)需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它強調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從專業(yè)需求出發(fā),探究一種英語與專業(yè)相結合的方式,是一種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實用價值高的教學途徑。它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有一整套教學方案、課程實施的指導原則、方法。它具有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以及與實現其總體目標相適應的詞匯、語法、語篇、語域、語體等。
(四)軍事英語教師應擁有與時俱進的知識更新意識和對未來學科發(fā)展的洞察力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軍事英語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密切關注所教授的軍事學科的專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注意及時補充、更新相關英語語言知識。
可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相關知識,閱讀專業(yè)書籍,關注專業(yè)動態(tài),選擇更有效更合適的教學方法。同時也可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交流合作來獲得先進的教學經驗。
關鍵詞:高校; 會計專業(yè); 職業(yè)道德教育
DOI:10.15938/ki.iper.2015.03.027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5)03-0110-02
前國務院總理2001年4月16日視察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時,為該校題寫了“不做假賬”的校訓。這四個字看似平常,實則重若千斤。它既是對所有會計從業(yè)人員的“底線要求”,也是對來會計工作后備軍――高校會計專業(yè)大學生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的最基本內容。
一、落實“底線要求”對建設合格會計隊伍、構建會計誠信意義重大
會計是一個技術性與政策性很強的職業(yè),肩負著反映和監(jiān)督單位經濟活動的重要責任。會計人員養(yǎng)成遵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素質與習慣、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至關重要。
1.加強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是培養(yǎng)合格會計人才的迫切需要
高校會計專業(yè)的大學生是未來會計工作的后備軍,他們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如何,對未來會計工作的好壞影響極大。如果他們養(yǎng)成了誠實守信、不做假賬的良好職業(yè)道德,就會以其扎實有效的工作,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如果他們缺乏起碼的會計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必然會對今后的工作造成不良影響,甚至為謀取個人或單位利益鋌而走險、危害社會。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重智育輕德育、重技能輕品行的現象在社會上也包括高校占有一定市場。一些高校對會計專業(yè)學生的職業(yè)道德教育規(guī)劃設計不夠、組織實施不到位,在課程設置、教材建設、教師結構、實踐鍛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對會計專業(yè)學生過于傾向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yǎng),忽視了職業(yè)道德教育,造成很大偏頗。這種情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如同幼兒處于啟蒙階段一樣,會計專業(yè)大學生正處于步入會計崗位的啟蒙教育階段,打下什么底色,對他們的一生將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2.加強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是構建會計誠信和社會誠信的必然要求
會計人員必須以誠信為本,守住不做假賬的底線,如實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否則,必然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由于受經濟利益驅使、法律制度不健全、監(jiān)管力度不夠等因素影響,當前在我國一些企事業(yè)單位中普遍存在會計誠信缺失,核算失真,有賬無物、賬物不符,會計信息不實,賬外經營,賬外賬、甚至多套賬等現象。因此,加強高校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是我國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構建會計誠信的治本之策,也是構建和諧社會、誠信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落實“底線要求”必須對高校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內容進行合理設計
會計職業(yè)道德是會計職業(yè)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yè)特征的、調整會計職業(yè)關系的職業(yè)行為準則和規(guī)范。高校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作為會計職業(yè)道德建設的奠基工程,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中央強調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對高校來說,就是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總體規(guī)劃,落實到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一是通過課程教學和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其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yǎng)。二是引導學生學生正確理解與認識會計職業(yè)的性質、特點和作用,使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后擺正自身位置,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顧全大局,樂于奉獻。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原則性、堅韌性以及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這樣,學生在參加工作后,就能夠牢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于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做人本分、做事誠信、工作肯干、受人歡迎。
2.會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教育
把會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內化為學生的職業(yè)品質和素養(yǎng),是高校會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任務之一。無論是專業(yè)課教學,還是思想政治工作,或者社會實踐活動,都要體現并落實會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教育的內容,使學生系統(tǒng)掌握其基本要求,弄清楚做到這些規(guī)范要求對社會經濟秩序、會計信息質量有何重要影響,違反這些要求會產生什么樣的結果,要受到什么樣的懲戒和處罰。這樣,就會在他們心里打下深深的烙印,走上工作崗位后,就會心中有準繩,時刻牢記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
3.會計法律法規(guī)與形勢政策教育
新的形勢與任務,對政策性、原則性很強的會計工作來說,無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首要的是要依法辦事,按照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范要求去開展相關的業(yè)務工作。因此,要加強會計法、公司法、證券法、金融法、稅法、破產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教育教學,讓學生對這些法律法規(guī)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同時,還要強化對會計專業(yè)學生的形勢與政策教育和反腐敗斗爭教育,使他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自覺,保證將來嚴格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開展工作。
4.廉政文化與廉潔自律教育
廉政文化進校園是拓展黨風廉政建設教育陣地,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機制,其中的一個基本指向是努力在高校形成忠于事業(yè)、恪守道德、愛崗敬業(yè)、教書育人、廉潔自律、無私奉獻的校園文化氛圍。廉潔自律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執(zhí)政之要,原本是對各級領導干部素質的基本要求,由于會計職業(yè)的特殊性,決定了其廉潔自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三、落實“底線要求”要積極探索高校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實施途徑
高校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務,說到底是使會計專業(yè)學生樹立會計職業(yè)道德觀念,養(yǎng)成會計基本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提高他們運用會計職業(yè)道德標準判斷是非的能力。為完成這個任務,高校應積極探索有效的實施策略和途徑。
1.調整會計專業(yè)課程設置,突出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地位
從培養(yǎng)合格會計人才高度出發(fā),高校應對現行課程設置方案做出必要的調整,增設“會計職業(yè)道德”課程,并作為核心課程開設。只有這樣,才能引起方方面面對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的重視,使師資、教學條件和教學時間等得到保障,從而不斷提高高校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實效性。[1]
2.在各專業(yè)課教學中滲透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內容
即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將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滲透、融入各專業(yè)課教學之中,使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受到職業(yè)道德的啟迪和教育,進一步明確自己應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和責任。這必然對專業(yè)課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各專業(yè)課教師高度關注和了解與會計工作相關的重大事件和典型案例,將其充實到專業(yè)課教學之中,豐富專業(yè)課教學內容,也強化學生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
3.通過案例教學和專題講座強化學生職業(yè)道德情感體驗
一是實施案例教學,使學生增強對職業(yè)道德的感性認識。如果教師能夠將正反兩方面的典型案例引入課堂,并開展廣泛深入的討論,啟發(fā)學生比較反思,自己得出正確結論,必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邀請一些知名專家學者、行業(yè)主管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增強會計職業(yè)道德教育效果。因為這些專家學者、行業(yè)主管對業(yè)界的動態(tài)了解得比較清楚,可以現身說法,向學生介紹一些諸如行業(yè)發(fā)展現狀、存在問題及未來發(fā)展方向等信息,用業(yè)界模范事跡激勵學生,用反面事例警示學生[2],也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