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综合另类男同-中文字幕一区亚洲高清-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婷婷月色巨-欧美色欧美亚洲另类少妇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商務文化論文

商務文化論文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3-03-23 15:15:4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商務文化論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商務文化論文

第1篇

摘要: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加強,國與國之間的交往與聯系日益密切,國際商務談判是商務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文化差異問題。文化差異直接影響著談判能否順利進行。從文化的定義入手,剖析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闡述文化差異對商務談判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為如何應對談判過程中出現的文化差異問題提出相應策略。

關鍵詞:文化;文化差異;國際商務談判

商務談判作為人際交往的一種形式,必然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會文化的交往與接觸,從而產生跨文化談判。在跨文化談判中,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差異必將影響到談判者的談判風格,從而影響到整個談判的進程。因此,從事跨文化的商務活動,就必須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間的聯系與差異。在作談判準備時,更要明了文化差異對談判的影響,只有積極地面對這種影響才能實現預期目標。

一、文化差異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個復雜的名詞。文化廣義指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社會的意識形態(tài)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隨著民族的產生和發(fā)展,文化具有民族性。每一種社會形態(tài)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每一種文化都隨著社會物質生產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人們每天都在通過與周圍人的交往學習文化。確切地說,文化是指一個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它包含信仰、知識、藝術、習俗、道德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二)文化差異及其產生的原因

文化差異廣泛地說,是指世界上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差別,即指人們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形成的語言、知識、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思維方式、風俗習慣等方面的不同文化上的差異(尤其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導致了人們對同一事物或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與解釋。造成文化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差異

人們會因為經濟水平的高低而關注不同問題。例如,發(fā)達國家的人們生活富裕,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人們在滿足了溫飽問題之后,更注重生活品質,對安全的欲望普遍較強。而在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或地區(qū),人們主要關心的是吃飯問題。

2.地域差異

地域差異指不同地理區(qū)域由于地理環(huán)境而造成的差異,人們因在不同地域而往往有著不同的語言、生活方式和愛好,而這些必將影響到他們的行為習慣。中國的古諺中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說法,說明地理上的差異對文化差異產生的巨大影響。

3.民族差異

由于歷史、飲食等種種原因,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差異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拿維吾爾族和漢族來說,維吾爾族男女老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而漢族人性格溫和,情感不外露。這就形成了維吾爾族人在飲食、服飾、居住、節(jié)日、禮儀等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上與漢族的顯著差異。

4.宗教差異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不同的宗教有著不同的戒條,從而影響到人們認識事物的方式、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念。

(三)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的重要性

國際商務談判是指處于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商務活動的當事人,為滿足各自需要,通過信息交流與磋商爭取達到意見一致的行為和過程。它具有跨文化性。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談判者有著不同的交際方式、價值觀和思維方式,這就意味著在國際商務談判中了解各國不同文化,熟悉商業(yè)活動的文化差異是非常重要的。

在談判實踐中,很多談判者往往沒有足夠重視文化差異對談判結果的影響問題。對于外國談判方的文化,即使有些談判者已經注意到談判對方是“不同的”,但卻認為并不重要。同樣,有些談判者去異國他鄉(xiāng)談判時,為與對方保持融洽的關系,他們會注意到雙方文化上的相似之處,而忽視其不同之處。

二、文化差異對國際商務談判的影響

文化對談判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不同的文化將人們相互疏遠并形成溝通中難以逾越的障礙。因此,談判者要尊重、接納彼此的文化,而且要透過文化的差異,了解對方行為的真正意圖,并使自己被對方所接受,最終達成一致的協議??偟膩碚f,文化差異對談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言溝通技巧的運用

文化差異對談判過程的影響,首先表現在談判的語言溝通過程中。語言是任何國家、地區(qū)、民族之間進行溝通的橋梁,在國際商務活動中語言的差異是最直觀明了的。雖然解決語言問題的方法也很簡單,如雇傭一個翻譯或者用共同的第三語言交談就行了。但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談判人員所使用的語言行為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如果不了解這些差異,那么就很容易誤解對方所傳播的信息,從而影響談判目標的實現。

(二)非語言——肢體語言的使用bsp;文化差異對談判過程的影響不僅表現在語言溝通過程中,還表現在非語言溝通過程中。文化差異會導致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談判人員在形體語言、動作語言的運用上有著巨大的差異。談判人員以非語言的、更含蓄的方式發(fā)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語言信息更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這類信號或示意總是無意識地進行的。因此,當談判人員發(fā)出不同的非語言信號時,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談判對手極易誤解這些信號,而且還意識不到所發(fā)生的錯誤。這種不知不覺中所產生的個人摩擦如果得不到糾正,就會影響商業(yè)關系的正常展開。例如與美國人交往,如果你不看著他的眼睛,或者讓人覺得眼神游移不定,那么他就會擔心你是否不夠誠實,或生意中有詐;而跟日本人交往,如果你盯著他,他可能認為你不尊重他。

(三)談判風格

談判風格是談判者在談判活動中所表現的主要氣度和作風,談判風格體現在談判者談判過程中的行為、舉止和控制談判進程的方法、手段上。談判者的談判風格帶有深深的文化烙印。文化不僅決定著談判者的倫理道德規(guī)范,而且影響著談判者的思維方式和個,從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談判者形成風格迥異的談判風格。

三、應對國際商務談判中文化差異問題的策略

(一)做好談判的計劃工作

也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及談判對手的情況,包括其他利益方的國家和文化情況,即所謂的知己知彼。為了做到知己我們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了解什么阻礙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列出談判雙方可能有的各種選擇,考慮哪些方案是自己可以接受的或是能被對方接受的等。業(yè)務談判是雙方或多方的,要想取得洽談成功,知彼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談判中,不僅要全面動態(tài)地了解對手對協議的期望,更要了解對方的民族習性、談判手段和語言文化等信息。

(二)克服溝通障礙

在談判時要明確目標,善于變通,積極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要注意雙方是否有溝通障礙,是否有下列情況發(fā)生:存在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造成的某些詞語和肢體語言上的誤解;雖然知道,卻沒有準確地理解對方所提供信息內容;雖然理解,卻不愿意接受這種理解。要注意克服溝通障礙。談判的截止日期、分心、情緒壓力、責任、文化認知背景都會讓談判者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更多依賴自己的文化慣性思維。對于這些誘因的理解能夠幫助談判者對待跨國談判的文化因素。

第2篇

關鍵詞:跨文化貿易能力跨文化能力發(fā)展曲線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教學方法本科

貿易全球化和自由化使跨國公司越來越多。新的國際貿易形式的出現,比如戰(zhàn)略聯盟和國際易貨貿易,這意味著企業(yè)對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跨文化管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是20世紀末首先在在歐美等西方國家出現的。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企業(yè)跨國經營的日益深入,跨文化領域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了,美國和歐洲一些一流的商學院非常重視培訓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中國企業(yè)國際化程度總的來說相對較低,對這個課題的研究起步也比較晚,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跨文化能力對國際貿易的重大意義。

跨文化能力的內涵

在跨文化能力內涵的研究上,跨文化意識、跨文化商務技巧和國際管理能力已成為研究的核心。

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意識是指商務人員對文化差異的理解并做出適當反應的一種商務意識。換言之,反映國際貿易者本土文化的價值觀的行為標準已不能滿足跨國公司發(fā)展的需要了。國際化的企業(yè)運作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人力資源管理和激勵機制、國際營銷、交流決策,都需要較高跨文化意識。在文化研究的范疇內,很多研究者提倡將文化差異概念化,以使學習者認識到文化多樣性對商務的影響,并為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奠定基礎。

GuyandMattock(1991)提出了地域、宗教和歷史是影響文化的三個重要因素。BonvillianandNowlin(1994)則深入的解釋了文化差異對個體行為方式的影響。他們指出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個體的交際行為、審美觀念、時間觀念和個人成就觀會有所不同。Hofstede對文化差異的實證研究則在該領域最具影響力。他認為,生活在不同文化下的個體受到態(tài)度、價值觀、文化差異的巨大影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個體從四個維度上互相區(qū)別:權力距離;不確定性規(guī)避;生活數量與生活質量和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Hoecklin(1994)提出文化意識不僅僅是在國際貿易中對文化差異的反映,良好地跨文化意識是跨文化貿易組織創(chuàng)造競爭優(yōu)勢的首要條件。

不同民族的文化是影響國際商務活動的重要因素,有時甚至起決定性影響。以上有關文化意識的文獻回顧旨在為國際商務人才培養(yǎng)者提供一個框架,使他們能更好幫助學生深入、客觀的了解和理解文化多樣性。應當注意的是,僅僅了解文化差異是不夠的。至少,跨文化意識必須轉化為跨文化商務技巧才能為商務活動服務。

跨文化商務技巧

對國際商務人才所應具備的商務能力的研究,美國學者Bigelow在此領域的研究具有重大貢獻。Bigelow(1994)提出跨文化商務環(huán)境下的商務能力應涵蓋十個方面:對文化和組織的理解力、適應能力、建立關系能力、系統(tǒng)和多視角的思維能力、態(tài)度、敏感性、語言能力、文化影響下的決策能力、外交能力和跨文化能力。Lane與Distefano(1992)在回顧了有關全球國際商務戰(zhàn)略管理和國際營銷領域中急需解決的人力資源能力問題后,強調了國際商務管理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包括:發(fā)展和運用國際商務技巧的能力、管理變化和過渡的能力、在多元文化下進行管理的能力、在各組織結構中設計和運作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和在組織中學習與轉移知識的能力。顯然,良好的跨文化商務技巧能使商務貿易者有效的參與國際貿易事務。

在跨文化商務交際中,語言、文化、商務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中國,此方面的研究集中揭示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和培養(yǎng)方式。馮毅(2004)闡釋了企業(yè)管理中的跨文化溝通。提出從認知層面、價值觀層面、語言層面和非語言交際層面構建我國企業(yè)跨文化溝通體系的建議。周錳珍(2004)從言語行為、非言語行為、意識形態(tài)、價值標準、禮貌策略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經濟交際在商務話語系統(tǒng)中的表現、作用和影響,并提出了深入了解對方文化和遵循經濟市場的共同規(guī)約等建議。

誠然,跨文化商務技巧的發(fā)展需要在商務環(huán)境中得到磨練,實踐經驗和大量的在職培訓起著很大的作用。但是,高等教育在培養(yǎng)商務人才時,義不容辭要以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商務技巧為核心。越來越被首肯的做法是通過跨國合作提供國際商務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參加多文化的小組活動,與來自不同文化的同學進行合作與交流。

跨文化管理能力

跨文化管理能力與跨文化商務技巧的不同之處在于后者強調綜觀全局的高級管理能力。一個跨國公司跨國投資經營時,他們往往需要融合三種文化:自己國家的文化、目標市場國家的文化、企業(yè)的文化。跨文化管理能力在國際化經營管理中非常重要(黃華,2004)。國際管理能力包括:具有國際視野的商務能力、在國際貿易管理中協調不同文化的能力和在國際貿易中有效管理人力資源的能力。合格跨國管理人才應具備:全球化的視野、對地方情況快速做出反應、協同學習、轉變和適應、跨文化交際、合作與國外經驗等素質(Adler和Bartholomew,1992)。

跨文化貿易能力的發(fā)展順序

在國際商務課程中,有效跨文化素養(yǎng)發(fā)展途徑要求其培養(yǎng)過程必須符合一定的能力發(fā)展順序。Clackworthy(Laughton和Ottewill,2000)的跨文化能力發(fā)展曲線將跨文化能力發(fā)展分為六個階段(見表1)。

發(fā)展的第一階段被Clackworthy看成為“質疑”或“無知”階段。他把受訓者稱為“本地專家”。也就是說,受訓者具有較表層的文化差異的認識,而他們行事以本國文化為標準。在“覺察”階段,學習者逐漸意識到跨文化差異的存在,同時他們也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優(yōu)勢和弱點及存在跨文化技能差距。到了“理解”階段,學習者開始深入的了解跨文化差異的內涵以及跨文化技能發(fā)展的性質和緯度。在“合成”階段,學習者開始將本土文化和異國文化進行融合,這些“二元文化專家”開始掌握了以技能為基礎的跨文化能力。接著學習者自然的過渡到了“選擇”階段,學習者又被稱為綜合者,能夠自如的融合兩種文化,并結合技能方法構建跨文化能力。到了最后的“能手”階段,學習者能夠利用跨文化能力管理國際貿易項目,達到了一個多元文化“領導者”應具有的能力水平要求。

高校國際商務課程是符合市場需要,并急需通過與國際接軌來加強建設的一門學科。對我國高校國際商務課程建設者來說,其挑戰(zhàn)在于開發(fā)將跨文化能力發(fā)展曲線和技能發(fā)展有機的融合在一起的課程內容,,以使學生的跨文化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在采取這種培訓理念時,整個程序中的技能發(fā)展培訓必須在多元文化的視角下進行。但是在課程整合與統(tǒng)一的現代國際商務教學下,方案的設計有一定的難度。在英國,大部分大學的商校開設的國際貿易專業(yè)的一些課程的教科書都已將跨文化教學內容獨立成章,其他課程則將文化教育很好的融入各個章節(jié)中。在美國,不少商學院開設了“國際貿易文化”課程,如圣路易斯大學開設了“歐洲政治和文化環(huán)境”、“拉丁美洲政治和文化環(huán)境”、“亞太政治和文化環(huán)境”和“管理文化差異”等課程,以期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商務能力。

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方法

深入到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具體教學策略,我們可以從人力資源培訓項目中汲取經驗。下文以Clackworthy的文化能力發(fā)展曲線為基礎,結合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不同培養(yǎng)任務提出具體的教學建議。

從教學的模式來說,我們可將教學分為事實教學、分析教學、實踐教學(見表2)。

事實教學

事實教學一般用于學生跨文化能力發(fā)展的初級階段,學生此時往往會對異域文化存在疑問,開始覺察到文化差異的存在,容易會以固有的本國文化來對異域文化想當然。教師在教學中要恰當的介紹不同的文化,并簡單介紹相關的文化理論(如:Hofsted的四維理論),使學生在了解大量的有關跨文化知識的同時建構初步的理論框架。具體的實施方法有講課、提供相關書籍、播放錄像、專題講座等。

分析教學

分析教學是指以對比分析為手段,深入分析理解國際商務實踐中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學生對不同的案例加以分析,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較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跨文化商務的技巧。在此階段,基于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是最有效的。教育者也可以采取課堂語言訓練、比較練習、多媒體交互學習等方法來進行教學。

實踐教學

實踐學習適用于跨文化能力發(fā)展的最后階段。教師以發(fā)展學生多元文化能力為目標。教育學生利用已有的跨文化技能構建正確的文化觀。初步參與并利用已有的跨文化能力進行商務實踐。這一階段是針對大三大四開始參加商務實踐的學生設計的。教學以參于活動的方式為主??梢圆捎玫慕虒W活動方式有:跨國小組活動、文化訓練自我診斷、角色扮演、國際工作經驗、跨國商務談判模擬等方法。這一階段的關鍵是發(fā)展學生的文化元認知能力,在每一項活動前,讓學生事先有一個明確的規(guī)劃: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事后有反思:做了什么,成功否,學到什么,如何做的更好。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加快了其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進程。跨文化素質是跨國界合作的必備素質。任何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都應服務于市場需要。忽略勞動力市場發(fā)展趨勢的培養(yǎng)模式將導致學生面對挑戰(zhàn)無所適從。以上對跨文化能力的內涵界定和發(fā)展順序的分析,以及便于操作的具體教學建議供高校國際經濟貿易課程設計者、教材編撰者、一線教育者參考。

參考文獻:

1.曾宇平.國家經濟與貿易人才獨特素質及其培養(yǎng)對策.經濟師,2003(11)

2.陳立新.跨文化管理對我國企業(yè)跨國經濟活動的影響.商業(yè)時代,2004(12)

第3篇

[關鍵詞] 認知語境 商務語境 文化控制

一、商務語境的原則

經濟全球化發(fā)展,商務語境體現了合作原則、禮貌原則和關聯原則:

1.商務語境的話語效應與社會效應。20世紀80年代以來,“外貿熱”,作為中國一個大眾文化的“公共領域”逐步形成。我國商務語境的構建,具有廣泛的基礎,表現了我們對國際市場極大熱情和信念,構成了我國大眾對現代經濟體系的強烈愿望。我們看到商務語境的廣泛性、世俗性、社會性;商務語境在建立商務空間和文化策略上,在全球化進程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哈貝馬斯在構建其話語倫理學時,提出“理想的話語環(huán)境”概念。商務英語是一種交際行為,表現為一種交際策略的利用。一般交際是以非瑣碎性質的演繹規(guī)則為基礎進行的,語境控制是按照商務情景進行選擇、調控,最終取得最優(yōu)交際效果的過程。商務語境的控制包括了認知控制、商務控制、文化控制,他們在商務活動中的語境生成和調適表現為公司之間、商戶之間、品牌文化之間的語境結構的有效設定與能動調適。跨文化商務關系,重在引導和促進商務通道中流動的信息產生語境傳播效應,通過話語信息的語境轉換,增加交流活動中的語境信息量,是實現商務信息協調配置和有效傳通的重要途徑。

2.堅持開放的現代商務情境建設。自上世紀80年代初至今,商務英語已經由單純的商務英語實務而逐步拓寬到更為廣闊的經濟貿易領域。這就為英語認知語境建立了全球化商務的“文化語境”(Context of Culture)與“情景語境”(Context of Situation),前者指“說話者生活于其中的社會文化”,后者指“言語行為發(fā)生的具體情景”。在這里,商務語境被視為一個商務文化結構體,而不是交際場合中種種外在要素。固守語言內部的做法越來越多地受到質疑,“內外結合”的語境構建,也就是英語的語境構建凸現的巨大作用。

3.商務文化必須具有最大的社會包容性,無論在商務語境,還是商務活動,都可以容納多元的,多種組織形式的,以及不同所有制的形態(tài)。 商務英語的產生和理解要求公司之間、商戶之間、品牌文化之間的互動,即商務認知體驗。僅僅依靠本文語境,上下文,或者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的互動是不足夠完全傳遞信息的。商務語境的核心問題是語境的文化控制。因此,研究商務活動中的語境,包括認知語境、商務語境、文化控制三個范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各種語言在文化發(fā)展中能有效擔負各種交際功能是不爭的事實,從古到今各國的友好往來就是明證,國際商務上演了跨國的、全球的、世界的文化策略,通過交流共享、相互融合,通過文化,建構公共場域、表達場域,語境創(chuàng)設,使世界重新審視中國商務的價值體系。

二、商務語境構建和取徑

布朗和列文森的理論框架下,就商務英語寫作的禮貌策略進行了研究。從詞、時態(tài)、語態(tài)和句法等語言角度,分析了四種禮貌策略在商務英語寫作中的語言手段和實現形式,分析的重點是使用最為頻繁的積極禮貌策略和消極禮貌策略。

認知語境從言語行為的分類模式出發(fā),把商務語境分類的語用功能和他的文化控制結合起來,比如,信函類分為合作類信函、和諧類信函、競爭類信函和沖突類信函,并探討積極和消極禮貌策略在四類信函中的分布狀況。四類信函的文化控制是有差異性的,積極地控制和消極控制對商務活動產生了很大的作用,近幾年,隨著商務文化廣泛引起全球的響應,廣泛的文化交流使商務語境創(chuàng)設具有了國際文化場域,實現了各國商務文化語境共建,這已經成為當代商務的主旋律。盡管人類膚色不同、語言不同、種族不同,但我們共同分享跨國的、全球的、世界的市場貿易空間。

繼語言英國人類學家B.Malinowski在1923年提出語境和語境分類后,語境的研究和構建一直是現代化、國際化進程的新載體、新途徑、新內涵。隨著國際對話的升級、國際協作的深入、大眾體系的完善,語境的研究走向體系構建的實際性階段,尤其是商務作為一種文化儀式帶來的語境對話、解釋,更是提升了英語語境作為公共領域的文化控制。

國家教育部2001年頒發(fā)的“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規(guī)定:“文化是指所學語言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等。”而教育部在2004年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中指出:“大學英語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主要內容。”所以,我們把商務語境取徑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策略行為,它以交際為目的。第二種是行為者是通過與別人共同分有對共同處境的理解的文化策略。

參考文獻:

[1]林添湖:試論商務英語學科的發(fā)展[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 (04)

[2]羅明禮:商務英語寫作語用特點探微[J].商場現代化,2007, (25)

[3]周燕:面文體中語言轉述的認知語用分析[D].中國優(yōu)秀博碩士論文數據庫 (碩士),2005, (02)

第4篇

關鍵詞:塞尚靜物畫

塞尚(1839—1906),被稱為“現代藝術之父”,他的出現使西方傳統(tǒng)寫實主義繪畫體系土崩瓦解。塞尚將畫筆當作認識自然本質、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武器,從而將西方藝術引上了一條以科學研究為主旨的現代形式主義藝術之路。對于塞尚來說,靜物畫就是他策動造型、透視革命的發(fā)源地。

塞尚的繪畫是具象的,他的繪畫題材有人像、靜物和風景,但他無意描摹對象的外在形貌,也不揭示人物的內在精神和思想感情。在他眼里,人像和靜物的意義是相同的,他只注重它們共同的作為形體的物理學價值。他要透過對象的外表,揭示出對象內在的帶有普遍性、永恒性的結構形體——亦即他所說的圓柱體、球體和錐體。雖然我們在塞尚的畫中看不到純粹的幾何形體,但正如畫家本人另外所補充的,“畫家在把自己的感覺譯成他所特有的光學語言時,就給了他所再現的自然以新的意義。他畫的是尚未畫過的東西,他創(chuàng)造著絕對的繪畫,也即是說他創(chuàng)造的是真實而不是別的,而這就已經不是庸俗的模仿了?!比袆?chuàng)造的是一種純形式的繪畫。他從各種素材中抽出合乎他要求的形式因素,經分析后再使之構成畫面,呈現在畫面上的是純粹的形與色,別無其他故事情節(jié)等文化性的內容。對于他來說,內容就是形式。正如有人所說,“塞尚將原來作為繪畫手段的造型,如今變成了繪畫的目的”。而另一種說法則將塞尚的形式主義藝術稱作“為藝術的藝術”。

塞尚的藝術既不表現神話和宗教主題,也不表現社會和政治內容,而是將探索自然的奧秘作為自己的中心主題。眾所周知,在各類題材中,塞尚的靜物畫最出色,這不僅因為擺在那里的靜物,可以任他長期地去推敲設想他所要達到的視覺效果,而且就題材本身看,靜物畫畢竟是以形式美見長的,這正是塞尚最感興趣的方面。

塞尚最鮮明的藝術特色體現在他19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的作品中,他對對象采用了變形和幾何化的方法。他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是按球體、圓錐體、圓柱體的形式塑造出來的;應該學習在這些普通的形態(tài)上作畫,而如果你們學會了掌握這些形式,那么你們就會做到一切想做的事情?!币虼?,他在創(chuàng)作中也經常使用具有這些形狀的物體,如蘋果、瓶子、盤子等。而且塞尚的靜物,畫來畫去無非就是桌子、桌布、杯子、瓶子、盤子,還有一大堆蘋果或者加上幾個橘子。塞尚通常要花許多時間安排靜物,然后用很長時間去畫。對于這些靜物的不厭其煩的描繪,大衛(wèi)·西爾維斯特曾說:“一個蘋果或者橘子可能是最適合塞尚表現的主題:首先,即使是面對自然來工作,他仍然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處理它;其次,由于蘋果或橘子不帶有強烈的情感暗示,就不會干擾畫家準確地表現自己的感覺;再次,這些物體具有比風景更加清晰和規(guī)則的形式,很像建筑的秩序,這是創(chuàng)作一種紀念碑式的藝術所必需的?!边~耶·夏皮羅也認為,塞尚對蘋果的偏愛是:“一個性格內向的美術家的花招,他在這里為他的再現藝術找到了一個客觀的領域。在這一領域里他覺得信心十足,得心應手,既不受制于其他人帶來的使人不安的沖動和煩惱,又可以獲得新的感覺?!?/p>

由此看來,塞尚靜物畫中的蘋果并不是偶然出現的,在塞尚潛心探討色彩與造型之間的關系的時候,蘋果鮮艷的紅色和圓圓的形體正符合要求。例如,塞尚的《有蘋果的靜物》就絲毫沒有把水果、盤子和桌子等的布置同我們所熟知的餐飲或室內場景中的任何方面聯系起來的意向。相反,他旨在將自身與功用完全脫離開來:水果的分布除了要形成畫面布局上的構架外并無任何其他的道理可言。餐巾上的皺褶和波浪起伏似的臺布使得餐桌不至于看上去像是人們熟悉的居家用品,同時也掩蓋其四四方方的形狀;桌面畫得既不完整也不合理,桌子的右邊就比與畫框相連起來的左邊要低得多。事實上,物體都不是從一個固定的視點來表現的,這使物體獲得了一種獨特的生命力。通過這種方式,塞尚就把靜物從它原來的環(huán)境中轉移到繪畫形式中的新環(huán)境里來了,這種方法是塞尚經常采用的。美術史家文圖里指出:“塞尚采用這種方法的目的不同于立體派畫家,這里的藝術觀察和普通觀察是相符合的;而立體派畫家則是利用塞尚的‘變形’手法來肢解自己的觀察?!雹偃械撵o物畫確鑿地向我們證明:他的“變形”觀察比普通人對現實事物的知覺要更真實、更可信和更生動。餐巾有使位置迷亂的作用:將物品可能適得其所的空間隱藏起來,同時使這些物品進入審美的空間,從而成為專門觀賞的對象。就它們本身的幾何性而言,其重構的依據是繪畫內在的杰作:例如弧形和圓圈之間的變化、黃褐色和檸檬色之間的跳動,以及黃綠色與棕色、紅褐色之間的對比等。這是展示,而不是再現:因為他與卡拉瓦喬一樣,所顯現的東西只是在畫面中才具有了生命。在作品《蘋果和橘子》中,塞尚完全拋棄了以明暗造型的傳統(tǒng)手法,只用色彩的冷暖轉折來造型。畫面找不到傳統(tǒng)繪畫的光影,也缺少空間透視。色彩單純,白色的桌布與鮮艷的水果形成強烈的對比,反襯出色彩的冷暖關系。圓形、半圓形、方形和菱形相互襯托;弧線、豎線、斜線互為交錯,畫家沒有表現物體的質感,而是刻意塑造了每個物體的結構,使物體具有堅實、永恒的性格。為了探索各種靜止物體的“基本結構”,塞尚往往畫得水果“縮了水”。他曾對拉爾蓋說過:“畫面——并不意味著盲目地去復制現實;它意味著尋求諸種關系的和諧。”和諧的結構所醞釀的正是一種抽象的美,其中已包含了立體主義的因子。

“為藝術的藝術”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為宗教的藝術”和“為政治的藝術”而言的。塞尚不僅把藝術的任務限制在主要是追求“視覺感受”的領域里(他要探求的“本質”,不是事物的社會性本質,而是通過形體、色彩表現出來的“結構”的本質),同時他還提出了把人們通常感到的真實形象重新加以安排的要求。由此,“眼見為實”的傳統(tǒng)觀念被動搖了。因此,塞尚藝術的真正意義不在風格上的變化,而在于藝術的功能和目的上的轉變。

注釋:

①(意)利奧奈洛·文圖里著.佟景韓等譯.歐洲近代繪畫大師.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1.1.第359頁.

參考文獻:

[1](英)赫伯特·里德著.朱伯雄,曹劍譯.現代藝術哲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

第5篇

    [論文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容,從事國際商務英語翻譯的人員尤其要注意跨文化交際中本國和異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注意文化信息等值,防止在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原文文化信息的丟失與扭曲,要想方設法使這些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去除。

    自從我國在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的國策以來,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往來不斷加強,對精通國際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作為溝通各國經濟交流和商務活動的語言工具—商務英語,已成為一門新型的跨學科的綜合性的專業(yè)學科。商務英語涵蓋了相關不同領域的專業(yè)英語,例如財經英語、會計英語、金融英語、法律英語、外貿英語、廣告英語等等。商務英語研究的對象可以分為兩類:一般商務用途英語(EGB尸:English for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和專門商務用途英語(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務英語的特點是它為國際商務活動這一特定的專業(yè)學科服務的專門用途英語。它既有英語語言的共同特征,即基于英語基本語法、句法結構和詞匯,又具有獨特的語言現象和表現內容,研究其語言現象,探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以掌握其翻譯時的特殊性和規(guī)律性。

    一、跨文化交際與國際商務英語的翻譯

    世界各國的商人都有其自己的本民族語言及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各國商人的相互商貿往來即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有著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商人們在交流時便需要克服彼此之間的文化障礙,以共同達到各自的目的。在各國經濟、文化、軍事等交往中,英語是首選語言。英語的詞匯量豐富,它不斷吸收各國語言詞匯,具有多樣性、易變性,因此人們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時須特別關注本國文化與異國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義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異,盡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對等。

    奈達博士在談到翻譯問題時說:“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譯工作,掌握兩種文化比掌握兩種語言甚至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運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義。”翻譯家讓.德利爾教授也說過:“代碼轉譯是確立詞的一致關系;翻譯是尋求信息的等值。”“詞義等值”、“語言等值”等是“代碼等值”的同義詞;“意義等值”、“語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譯等值”的同義詞。

    上述這些權威的觀點對目前商務英語翻譯仍具有指導意義。一個國家或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根深蒂固,不會也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種文化所取代,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應該十分重視文化因素,特別注重文化信息的傳遞,盡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的對等。具體到翻譯就必須在譯入語中找尋“對等語”。

    例如我國在評比企業(yè)的等級時不少企業(yè)為自己是“國家二級企業(yè)”而自豪,但有的廣告卻把“國家二級企業(yè)”譯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在英語中“Second-class”含有"below a standard;  inferior"(低于標準的;劣質的)這里有“差的”含義,與中文原意有很大的差異,不如譯成“Statelevel II Enterprise”更貼切些。

    語義信息等值和風格信息對等是商務英語翻譯中最起碼的對等。在這基礎上,假使原文具有某種文化信息,翻譯人員必須盡可能把原文中的這種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在譯入語中體現出來,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與譯入語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商務英語翻譯中的一種深層次的對等。在具體商務英語翻譯實踐中,語言翻譯轉換過程中這種文化信息的扭曲、丟失是經??梢钥吹降?。例如在翻譯:“我們希望產品的圖案和色彩能照顧到歐洲人的心理。”有譯者譯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這句譯文的偏差出在理解上,譯者把“心理”譯成“psychology".粗一看似乎也沒什么不對,因為在漢英詞典中也是這么對應的。但通過細細推敲原文,我們會發(fā)現此句中的“心理”更有一種人的“偏愛”和“情趣”的含義,而“psychology”這個詞則側重于指“心理學”或“人的心理過程”,兩者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再比如:“本協議及附件用中英文書就,兩種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庇凶g者譯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language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這里譯者把“兩種文字”譯成“bothlanguages”值得探討,通過仔細分析原文,這里的“兩種文字”應理解為“用兩種文字寫成的文本”,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哪種“文字”享有更高法律效力或更低法律效力。因此譯文似應改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二、文化差異和語義差異引起的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中文化信息不等值的幾種情況

    世界各國每年至少有數萬種商品被介紹到全球市場(其中多數被介紹到美歐市場),但這些商品有五分之四銷路不佳,究其原因,蓋因許多廣告正文錯誤疊出,有拼寫錯誤,也有句法錯誤,.還有用詞錯誤及文化錯誤,出現“胡譯”、“死譯”等,所有這些錯誤都有損企業(yè)形象和產品的銷售,“國際營銷的成功之路是建立在錯誤營銷和廣告戰(zhàn)役中失敗的廢墟之上,他們中大多數失敗是由于跨文化交流的錯誤”。這些交流的錯誤和失敗或者是由于忽視文化差異,或者是對文化差異的無知造成的,因此為避免這些差異引發(fā)的失敗,商務英語翻譯人員就要探究了解這些差異的起因,力爭在翻譯時盡可能避免。

    比如,有人把“白酒”譯成“white wine",乍一看似乎沒什么不妥,但在英語中,"wine”一般指以水果汁為原料釀造的酒,如apple wine, cherry wine,如果在“wine”之前沒有添加某種水果的名稱,則專門指葡萄酒,有人把“老白干”譯成“Old dry white wine",但是既然指液體的酒,用dry(干)顯然是矛盾的。其實在英語中,dry還可以解釋“不含糖分的”,"dry white wine”的漢譯應是“千白葡萄酒”,而“老白干”似應譯成"white spirit”或“strong liquor"。

    又比如在翻譯“亞洲四小龍”時,有人把它翻譯為“FourAsian Dragons”這樣翻譯似乎不妥.雖然在國人的心目中“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人們常以自己是“龍的傳人”而自豪,漢語成語中常有“龍飛鳳舞”“龍鳳呈祥”“龍騰虎躍”來表達正面的含義,封建社會中至高無上的皇帝被視作“真龍?zhí)熳印?但是在西方神話傳說中,“龍”卻是一種邪惡的動物,在中世紀,“龍”( dragon)被視作罪惡的象征,圣經中惡魔撒旦被認為是“下he great dragon",這樣,我們在翻譯亞洲韓國,我國臺灣,香港和新加坡這四個在上世紀七、八+年代創(chuàng)造經濟奇跡的國家和地區(qū)時,似應譯成“Four Asian Tigers”較為妥當。

    上述錯誤之所以出現蓋因對文化差異的無知或無視所導致,商務英語的翻譯人員似應從地理位置引以的文化差異,對事物認識的文化差異,顏色的文化差異等處引起重視,不同國家民族間的文化差異有時造成原文文化信息不易翻譯到譯入語中,等值的標準有時也較難完全做到,通常文化差異會引起以下幾種不對應的情形:

    1.原語中的指稱對象在譯入語文化中不存在或少見或不被重視

    幾十年來世界各國發(fā)明并推出的新藥層出不窮,如penicillin,aspirin ,amoxicillin等,由于我國藥學界也無相應的中文產品和術語,于是只能采用音譯法來分別譯成“盤尼西林(青霉素),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用的久了,人們也就習以為常了。

    又如國人這些年穿的名牌鞋子“耐克”( Nike ),Nike原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名字,西方人會從這一品牌聯想到吉祥與勝利,但中國人卻不會有這樣的聯想,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背景,如果我們把其音譯為“娜基”,在國人的心目中也不會有什么聯想,但譯成“耐克”就大不一樣了,人們穿鞋子總喜歡它能結實耐穿,取名“耐克”會使人產生一種聯想,即這種鞋子耐穿牢固,“克”有“克服困難,克敵制勝”的意思,這是翻譯人員在翻譯時根據其音節(jié)和鞋類產品應該具有的特點而獨具匠心的一種譯法,但也不得不承認翻譯中文化信息的丟失現象,因為原商標“Nike”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對中國消費者來說不會像西方人那樣想起了Nike女神,同樣漢語中的“鴛鴦”常被用來指代夫婦,但譯成“mandarin duck”則不會使洋人產生類似的聯想。

    2原語文化在語言中有明確的指代,而譯入語則須另行處理

    中國文化傳統(tǒng)講究六六大順,八一八(發(fā)一發(fā)),但在英語中666卻是魔鬼的象征,“八”也不具有發(fā)(財)的內涵,而西方人看中的卻是“7”這個數字,比如有一種碳酸飲料叫“seven-up",在譯成中文時似不應譯成“七上”,因為這會使人聯想起漢語中的成語“七上八下”,于是把它譯為“七喜”則較為合適.

第6篇

眾所周知,在市場經濟時代,任何一種文化只有當轉化為具體的商業(yè)價值時,它才能夠獲得持久的生命力和活力。所以,我們應該積極尋找商機和端午節(jié)文化的契合點,挖掘節(jié)日細微處潛在的商業(yè)價值,保證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影響力。

一、旅游無煙工業(yè)

旅游被稱為無煙工業(yè),對經濟發(fā)展的拉動作用不言而喻。端午節(jié)豐富的文化內涵正可以滿足旅游者的文化旅游需求。比如屈原的誕生地湖北省秭歸縣,每年要過三個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頭端午、五月十五大端午一直到五月二十五末端午,在這一個月內要舉辦公祭屈原,農民騷壇詩會,龍舟游江招魂等一系列活動,全面展示屈原故里端午的獨特習俗,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另外還有屈原的投江地湖南省汨羅市,每年前往汨羅市屈子祠憑吊、緬懷的人們排成了長龍,絡繹不絕。可見,端午的文化內涵刺激了旅游消費,同時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也有助于當地端午文化品牌的鑄造,二者相得益彰。

二、節(jié)日裝飾物文化產業(yè)鏈

節(jié)日裝飾物既是節(jié)日的衍生文化,又是節(jié)日文化的寄托物和載體,搞好裝飾物的銷售,可以有效刺激消費,與此同時烘托節(jié)日氣氛。

(一)香袋

又稱香囊、香包、荷包,我國民間端午節(jié)佩香袋的習俗極為古老,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香袋?!兜劬q時紀勝》中記載:“剪彩疊福,用軟帛緝縫老健人、角黍、蒜頭、五毒、老虎等式。”袋內裝有研細有芳香氣味的中草藥,有消毒衛(wèi)生和醒腦清神的功能,就像是隨身佩戴一個“空氣凈化器”,因此民間有“帶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之說。

各種香袋寄托著人們辟邪卻病的美好希望,同時還具有審美情趣,香袋形狀多樣,顏色豐富,是很受婦女兒童喜愛的裝飾品和禮品。

(二)五彩線

民間傳統(tǒng)認為,端午節(jié)戴五色線可以避開蛇蝎毒蟲的傷害,在端午節(jié)后第一場降雨時要將五彩線剪斷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戴五彩線的傳統(tǒng)可謂由來已久,東漢應劭著的《風俗通》中就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溫?!?/p>

蘇軾在《浣溪紗》詞中描述端午節(jié)的美人:“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宋代詞人楊無咎《齊天樂》在詞中則用“衫裁艾虎,更釵裊朱符,臂纏紅縷”形容端午節(jié)時女子的服飾。不同于艾草和菖蒲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五彩線的點綴美化功能遠比求吉辟邪實際功能明顯。(三)葫蘆

葫蘆外形呈“S”形,像是八卦圖中陰陽的分界線,道教文化認為葫蘆可以收盡天地間的邪氣,所以民間傳說神仙收鬼怪的法器都是葫蘆,太上老君裝仙丹的容器是葫蘆,八仙之一的鐵拐李的法器也是葫蘆,在古代葫蘆被當作鎮(zhèn)邪的寶貝,加上葫蘆腹中多子,象征多子多福,又與福祿諧音,所以民間俗信葫蘆能避邪氣又象征吉祥。端午節(jié)在門窗上掛葫蘆的習俗由來已久并沿用至今,《燕京歲時記》中說:“端陽日用彩紙剪成各樣葫蘆,倒粘于門闌上,以泄毒氣?!奔从貌始埣舫珊J形,于五月初一早上張貼房室門楣,剪口向下,意味著倒災驅邪,初五晚將它摘下丟掉,喻指一切不潔和邪氣都被帶走?,F在過節(jié)很少有人記得將葫蘆口朝下,但顏色各異帶著各種彩穗裝飾的葫蘆仍不失為一種美麗的裝飾和點綴。

(四)盆栽

被稱作端午三友之一的菖蒲不僅可以入酒,同樣也是室內裝飾、盆栽觀賞的首選佳品。

菖蒲制作的盆景,首先有抗污染作用,古人夜讀,常在油燈下放置一盆菖蒲,可免燈煙熏眼之苦。而且,用菖蒲做盆栽既美觀又富有詩意:菖蒲“不假日色,不資寸土”,生野外則生機盎然,著廳堂則飄逸俊秀。蘇軾在他的《石菖蒲贊》的序言中說菖蒲“漬以清水,置盆中,可數十年不枯,雖不甚茂,而節(jié)葉堅瘦,根須連絡,蒼然于幾案間”并且能夠“忍寒苦,安淡泊,與清泉白石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是中國文人淡薄名利、不屈不撓、清雅超俗的人格操守的寫照,所以用菖蒲做盆栽既實用又雅致。

西方國家的圣誕樹和情人節(jié)玫瑰的銷售在獲得巨大的商業(yè)收益的同時,也促進了節(jié)日文化的推廣,甚至圣誕節(jié)和情人節(jié)登陸中國后喧賓奪主,對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形成了巨大的沖擊,這與其鋪天蓋地的商業(yè)攻勢不無關聯。借鑒這些經驗,我們相信,只要做好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和端午節(jié)裝飾物的推廣和銷售就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化產業(yè)鏈,在形成強大的節(jié)日經濟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也能以嶄新的形式重新煥發(fā)光彩。

綜上,端午節(jié)中蘊含著巨大的商機,需要我們將經營的創(chuàng)意融入到節(jié)日文化中,在國際競爭中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軟實力,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中存續(xù)民族文化的血脈,在全球化時代彰顯我們民族的文化底色。

參考文獻

[1]楊麗娟,端午節(jié)文化及其旅游價值探析[J],宜賓學院學報,2005(4)

第7篇

[關鍵詞]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網站 網站規(guī)劃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都把目光投向電子商務,而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必須依賴于電子商務網站這個平臺。所謂電子商務網站是企業(yè)開展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和信息平臺,是實施電子商務的公司或商家與服務對象的交互頁面,是電子商務系統(tǒng)運轉的承擔者和表現者。無論是什么樣的企業(yè),電子商務網站都是企業(yè)在互聯網平臺上與客戶交流的一個窗口,是買賣雙方信息交流與傳遞的渠道,是企業(yè)宣傳其形象,展示、銷售其產品,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平臺。因此,電子商務網站(以下“網站”即指電子商務網站)的規(guī)劃是否合理、功能是否齊全、首頁是否具有吸引力、內容是否豐富、結構是否清晰、目標是否正確直接關系到企業(yè)實現電子商務活動的成敗。

一、電子商務網站規(guī)劃的重要性

網站開發(fā)和其他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一樣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程。它涉及到企業(yè)諸多方面的因素,例如企業(yè)的人力、硬件軟件系統(tǒng)以及企業(yè)的組織結構和業(yè)務流程。從表面上看,網站只是由若干個網頁組成,而實際上和企業(yè)組織的各個部分緊密聯系在一起,它的建立會對企業(yè)的傳統(tǒng)業(yè)務流程和管理模式帶來巨大影響。同時網站的投資也相當大,特別對于中小企業(yè)來說,必須對網站的投資和效益進行認真分析,因為網站的開發(fā)和其他項目一樣同樣存在著較大的風險,這主要表現在未來發(fā)展的不確定性,開發(fā)結果的不確定性以及有可能造成投資的失敗等。另外網站的開發(fā)要求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開發(fā)人員之間、開發(fā)人員和企業(yè)相關人員之間的協調和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難。除此之外,還包括網站開發(fā)方法的選擇和開發(fā)工具的支持以及網站的內容、結構、功能的不同都會對網站開發(fā)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在進行網站開發(fā)前必須做出認真的規(guī)劃,才能保證網站開發(fā)高效、高質量地完成。

二、電子商務網站類型規(guī)劃

1.宣傳網站模式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開展網絡營銷的模式。企業(yè)建立這種網站的目的就是要利用網站宣傳企業(yè)的形象,展示企業(yè)的產品和服務,介紹企業(yè)的機構設置和聯系方式等。目的是為了吸引網民來了解企業(yè)及其產品和服務,從而通過網下的方式來購買企業(yè)的產品。這是企業(yè)開展電子商務的第一步。

2.門戶網站模式

所謂門戶網站是指只要企業(yè)登錄到這個網站就可以得到企業(yè)或商家提供的所有服務?,F在國內很多大型企業(yè)都建立了這樣的網站。這些企業(yè)一般在企業(yè)內部都已經建立了比較有效而完善的企業(yè)內部管理信息系統(tǒng),通過網絡實現了企業(yè)內部管理信息的共享。企業(yè)通過網站把內部管理信息系統(tǒng)和外部的客戶及供應商、銷售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以便在更大范圍內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共享。

3.交易網站模式

這種網站不僅能向網民提供企業(yè)有關信息,實現信息的互聯,還可以在網站上進行在線交易,開展B2C模式的電子商務活動。這類網站由于經營的商品或服務方式不同又可分成網上超市、網上保險和網上證券、網上游戲、網上視聽等模式。交易網站模式提供商品展示、支付結算、物流配送等功能,并提供交易安全認證和保證機制。

4.中介網站模式

這種網站一般是建立交易平臺,讓其他企業(yè)或個人到網站進行交易,收取中介或服務器租賃費等服務費用,開展B2B類型的電子商務。這類網站可以分為網上商城、網上拍賣和信息服務等模式。

5.行業(yè)網站模式

這種網站模式是由某個行業(yè)建立起來的網站,主要為該行業(yè)提供交易和服務,專業(yè)性很強,且很受行業(yè)內部企業(yè)喜歡。如食品行業(yè)、化工行業(yè)、服裝行業(yè)、旅游行業(yè)等建立的網站。

三、電子商務網站首頁規(guī)劃

網站首頁規(guī)劃是網站建設成功與否的關鍵。是否能夠吸引瀏覽者留在站點上,是不是能夠促使瀏覽者繼續(xù)點擊進入,全憑首頁規(guī)劃的效果。所以,首頁的規(guī)劃和制作必須高度重視。從根本上說,首頁就是全站內容的目錄,也是一個索引。要規(guī)劃好一個首頁,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確定好首頁的功能模塊,如網站名稱(Logo)、主菜單(Menu)、新聞(What’s new)、搜索(Search)、友情鏈接(Links)、郵件列表(Mail List)等;二是要規(guī)劃好首頁的版面,在網站功能模塊確定后,要開始設計首頁的版面,而首頁版面的設計完全依賴于設計者的創(chuàng)意和想象力;三是首頁的內容要緊扣主題,不要太過繁雜;四是要確保首頁能夠快速安全訪問,首頁訪問速度要盡可能快,且不要出現鏈接失敗的現象;五是首頁的結構要簡單清晰,便于訪問者能夠簡便而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六是首頁的色彩搭配要合理,不要使用過多的顏色??傊?,首頁的規(guī)劃應該是:主題鮮明而富有特色、內容精煉而新穎、結構簡單而清晰、訪問安全而快速、功能全面而易用、布局合理而高雅、色彩鮮明而和諧,具有親和力和吸引力,能夠留住以前的訪問者和不斷吸引新的訪問者。

四、電子商務網站內容的規(guī)劃

網站規(guī)劃首先要明確下列問題:網站的定位是什么?那些人是你的訪問者?你想讓別人得到什么?你這樣做才能讓別人心甘情愿地再次訪問,網站有哪些內容能使訪問者逗留的時間更長。所以歸根到底就是網站一定要提供網民癡迷的內容。

內容是網站的核心與靈魂,是網站最關鍵的要素。在規(guī)劃網站內容時,第一是要保證網站的內容要新穎、精煉、專業(yè)、準確、真實;第二是要合理使用多媒體。雖然圖像、聲音和視頻信息能夠比普通文本提供更豐富和更直接的信息,產生更大的吸引力,但由于目前網絡速度的限制文本字符可提供較快的瀏覽速度,因此,圖像和多媒體信息的使用要適中,另外減少文件數量和大小也是必要的;第三是網站內容要及時更新。經常維護更新,給用戶提供最新的信息,是網站增加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企業(yè)在電子商務網站上展示的內容一般包括:企業(yè)的基本背景介紹、詳細的產品資料或服務介紹、技術支持資料、企業(yè)營銷網絡、財務報告、收集的客戶反饋、其他針對企業(yè)經營特點的內容等。

五、電子商務網站功能規(guī)劃

在進行網站功能規(guī)劃時,首先要知道網站的具體內容,所以網站的功能和網站所提供的內容息息相關。在進行網站功能規(guī)劃時應該考慮的因素首先是你需要在網上展示、出售哪些產品,而且這些產品必須是容易在網上交易且產品配送比較易于實現;其次是你的目標用戶是那些,而且這些用戶必須經常上網并光顧你的網站;再就是其它同類網站的功能規(guī)劃情況。電子商務網站的功能包括兩個大的方面:電子商務網站前臺功能和后臺功能。前臺功能主要是用戶所需要的,后臺功能主要是企業(yè)為了提高管理和維護網站的效率以及企業(yè)經營網站所需要的,二者缺一不可。前臺功能一般包括商品展示、搜索引擎、購物車、電子郵件、聊天室、訂單處理、支付與結算、售后服務、物流配送、網絡營銷等;后臺功能一般包括文件管理,用戶管理,商品管理,庫存管理、網絡廣告管理、銷售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網站功能的規(guī)劃取決于網站的目標和規(guī)模,所以在進行網站功能規(guī)劃時,首先要確定網站的目標和規(guī)模,在此基礎上再決定網站應該具有哪些功能,從而才能符合網站實際需求。

六、電子商務網站信息結構規(guī)劃

1.網站的目錄結構

網站的目錄結構是指建立網站時創(chuàng)建的根目錄結構。規(guī)劃網站的目錄要分析網站的欄目和內容,根據網站欄目和內容進行分類,最后確定網站目錄和規(guī)劃。

2.網站的鏈接結構

網站的鏈接結構有層次結構、序列結構、網狀結構和復合結構。層次結構也稱菜單結構,它是最簡單的Web文檔組織結構,大部分網頁都是按這種方式組織的。一般情況是一個主頁下包含著若干個欄目,每個欄目下又包含若干個小欄目。層次結構的優(yōu)點是每一層都有很好的一致性,結構性很強。但是要注意層次不可過深,不要讓瀏覽者做太多的選擇,一般層次應當保持在2層~3層;序列結構是另一種比較簡單的Web內容組織方式,在這種結構中,主頁是標題或引言,以后各頁面按順序排列,前后一般互有鏈接,這種結構適合組織那些順序性較強的內容,比如在線手冊、電子圖書、聯機文檔和網上教程等;網狀結構是將內容相關的不同頁面連到一起,瀏覽者可通過鏈接在不同的頁面之間切換。同前面兩種結構相比,網狀結構顯得更靈活、更隨意,但很容易使人“迷路”,解決的辦法是在每個頁面使用導航條;復合結構是上面幾種結構類型的組合。網站無論采用何種結構,目的都是要讓用戶迅速找到感興趣的內容。

電子商務網站規(guī)劃涉及的內容很多,如網站的技術解決方案、網頁設計、項目計劃的制定、網站的維護與推廣、網站的投資等等。其中的每一項都很重要,而網站規(guī)劃的最終結果是形成一份切實可行的,高質量的網站規(guī)劃書。從而為后續(xù)的網站設計和網站建設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所以網站規(guī)劃在電子商務網站開發(fā)中至關重要,只有網站規(guī)劃做好了,網站的開發(fā)和建設才能獲得成功,企業(yè)才能夠通過該網站順利地開展電子商務活動,從而提高企業(yè)的競爭力,為企業(yè)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第8篇

關鍵詞電子商務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

電子商務是一種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為基礎、以交易雙方為主體、以電子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現代物流系統(tǒng)為依托的全新商務模式。其作用是疏通現有商務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提高現有商務的運作效率,建立一個全新的經濟秩序,開辟一個全新的交易場所。電子商務系統(tǒng)建設是企業(yè)應用電子商務的第一步,是一個包括商務、技術、支付、物流等許多角色與要素的系統(tǒng)工程。在開始建設電子商務系統(tǒng)之前,必須充分研究涉及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所有因素,全面分析、統(tǒng)籌規(guī)劃,形成盡可能完善的電子商務系統(tǒng)設計方案。

1企業(yè)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規(guī)劃

企業(yè)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規(guī)劃是指以完成企業(yè)核心業(yè)務轉向電子商務為目標,給定未來企業(yè)的商務模式,設計支持未來這種轉變的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體系結構,說明系統(tǒng)各個組成部分的結構及內容,選擇構造這一系統(tǒng)的技術方案,給出系統(tǒng)建設的實施步驟及時間安排,說明系統(tǒng)建設的人員組織,評估系統(tǒng)建設的開銷和收益。

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規(guī)劃與傳統(tǒng)信息系統(tǒng)的規(guī)劃有所不同,傳統(tǒng)信息系統(tǒng)對企業(yè)價值鏈的貢獻主要體現在提高企業(yè)的生產、管理效率。盡管它對企業(yè)的商務活動有所改善,但是并不直接對企業(yè)的商務模式產生變革式的影響,換句話說,傳統(tǒng)信息系統(tǒng)的規(guī)劃以企業(yè)商務模式處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為前提,它是在企業(yè)既有商務模式的基礎上,集中針對企業(yè)內部信息流進行的技術改進和支持。企業(yè)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規(guī)劃不僅是對支持企業(yè)電子商務的信息系統(tǒng)進行規(guī)劃,還包括商務模型規(guī)劃和商務系統(tǒng)規(guī)劃兩個基本層次。

1.1商務模型規(guī)劃

這是一種戰(zhàn)略層的規(guī)劃,目標是明確企業(yè)將核心業(yè)務從傳統(tǒng)方式轉移到電子商務模式時需要采取的策略,確定企業(yè)的商務模型。商務模型規(guī)劃并不直接針對企業(yè)未來需要建造的電子商務系統(tǒng),其主要目標是為電子商務系統(tǒng)規(guī)劃提供依據。商務模型規(guī)劃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確定企業(yè)核心業(yè)務未來如何發(fā)展,企業(yè)采取什么樣的商務運作方式獲取市場利益,即確定企業(yè)的商務模式;其次是確定支持企業(yè)商務運作的信息系統(tǒng)的基本信息流程,即規(guī)劃企業(yè)的商務模型。

1.2商務系統(tǒng)規(guī)劃

商務系統(tǒng)的規(guī)劃是一種戰(zhàn)術層的規(guī)劃,它側重于以商務模型為基礎,規(guī)劃支持企業(yè)未來商務活動的技術手段,確定未來信息系統(tǒng)的體系結構。簡單地講就是規(guī)劃企業(yè)可以采用哪些電子手段做生意。

商務模型的規(guī)劃確定企業(yè)未來核心業(yè)務的路線,如果沒有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支持,未來的業(yè)務是不可能實現的,它是一種戰(zhàn)略層次的規(guī)劃,確定這種規(guī)劃的人員不僅僅是技術人員,更重要的是商務管理和決策層面的人員。商務系統(tǒng)的規(guī)劃則給出電子商務系統(tǒng)開發(fā)可依據的一個基本框架,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是如何實現商務活動。由于這種規(guī)劃過程側重于技術實現,所以它的主要參與人員以熟悉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各類工程技術人員為主。

2企業(yè)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建設步驟

企業(yè)電子商務系統(tǒng)建設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2.1商務分析階段

這是實現電子商務應用計劃的第一步。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是進行充分的商務分析,主要包括需求分析(包括企業(yè)自身需求、市場需求以及客戶需求等)和市場分析(包括市場環(huán)境、客戶分析、供求分析和競爭分析等)兩個方面。

在電子商務條件下,市場范圍擴大,創(chuàng)新速度加快,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競爭的頻率越來越高,因此必須對擬建的電子商務系統(tǒng)在未來可能面臨的競爭盡可能做出分析,最大限度地避免競爭失利。此外,還要對企業(yè)自身狀況進行分析,包括對企業(yè)組織、管理、業(yè)務流程、資源、未來發(fā)展的分析,等等。要結合電子商務的特點,從供應鏈的角度重新審視企業(yè)組織、管理與業(yè)務流程,尋找與電子商務的最佳結合部。

2.2設計階段

在完成上述商務分析的基礎上,在掌握電子商務最新技術進展的情況下,充分結合商務和技術兩方面因素,提出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總體規(guī)劃,提出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系統(tǒng)角色,提出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總體格局,亦即確定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商務模式,以及與商務模式密切相關的網上品牌、網上商品、服務支持和營銷策略四個要素。電子商務系統(tǒng)設計工作可以由此展開,也即從子系統(tǒng)、前臺、后臺、技術支持、系統(tǒng)流程、人員設置等各個方面全面構架電子商務系統(tǒng)。此階段的工作完成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到后續(xù)電子商務系統(tǒng)建設和將來電子商務系統(tǒng)運行和應用的成功與否。

2.3建設變革階段

這個階段的工作分為兩條線:一條線是按照電子商務系統(tǒng)設計,全面調整、變革傳統(tǒng)的組織、管理和業(yè)務流程,以適應電子商務運作方式的要求;另一條線是按照電子商務系統(tǒng)設計,全面進行計算機軟硬件配置、網絡平臺建設和電子商務系統(tǒng)集成,完成電子商務系統(tǒng)技術支持體系的建設,從技術上保障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正常運作。

2.4整合運行階段

上述建設變革階段完成后,就可以將經過變革的組織、管理和業(yè)務流程,與已經建好的電子商務技術平臺整合起來,進行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試運行。再經過必要的調整、改進以后,實現電子商務應用的工作就可以進入整合運行階段,開始實現電子商務應用。

3企業(yè)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設計

所謂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設計是指根據系統(tǒng)規(guī)劃的內容,界定系統(tǒng)的外部邊界,說明系統(tǒng)的組成及其功能和相互關系,描述系統(tǒng)的處理流程,給出未來系統(tǒng)的結構。它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系統(tǒng)物理配置方案設計、功能模塊設計和數據處理的總體結構設計。

3.1電子商務系統(tǒng)物理配置方案設計

(1)系統(tǒng)硬件結構設計。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計算機和網絡硬件平臺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整個系統(tǒng)的性能指標,所以在選擇的時候,要注意到整個硬件平臺不僅要可靠性高、安全性好、有一定的網絡吞吐能力,還要采用開放的體系結構,具備一定的可擴展性,能夠滿足企業(yè)未來的電子商務應用的需求。

(2)電子商務系統(tǒng)軟件結構設計。電子商務系統(tǒng)軟件結構的設計工作,實際上是對確定的硬件結構中的每臺計算機指定相應的計算機系統(tǒng)軟件,包括操作系統(tǒng)、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應用服務器系統(tǒng)、開發(fā)工具軟件等。

3.2電子商務系統(tǒng)功能模塊設計

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功能分解的過程就是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由復雜到簡單的過程。從管理職能的角度,可以把電子商務系統(tǒng)看作是由不同職能的一系列子系統(tǒng)構成的,這些子系統(tǒng)可以再分解成更小的子系統(tǒng)和模塊,整個電子商務系統(tǒng)就是由這些功能模塊構成的。每個子系統(tǒng)都有為完成有關的各種信息處理工作的專用或公共場所用的計算機程序。在每個職能子系統(tǒng)內部都包含用于事務處理、作業(yè)控制、管理控制和戰(zhàn)略計劃的具體應用。

3.3電子商務系統(tǒng)數據處理的總體結構設計

電子商務系統(tǒng)的數據處理可以分為集中式數據處理、分布式數據處理和協作式數據處理三種方式。在集中式數據處理方式中,數據全部存儲在中央系統(tǒng),由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進行管理,所有的處理都由該中央系統(tǒng)完成,終端是客戶機,只是用來輸入和輸出,本身不做任何處理。但是由于個人計算機的性能得到極大的提高,使處理能力分布到網絡上的所有計算機成為可能,這也使分布式數據處理方式得到廣泛應用。在協作式數據處理方式中,系統(tǒng)內的計算機能夠聯合處理數據,處理既可集中實施,也可分區(qū)實施。協作式計算允許各個計算機合作處理一項共同的任務,采用這種方法完成的速度要快于僅在一個客戶計算機上運行;協作式計算允許計算機在整個網絡內共享處理能力,可以使用其他計算機上的處理能力完成任務。除了具有在多個計算機系統(tǒng)上處理任務的能力外,該類型的網絡在共享資源方面類似于分布式計算。企業(yè)要根據自身的電子商務應用的需求選擇相應的數據處理方式。

4企業(yè)電子商務系統(tǒng)設計的技術框架

企業(yè)電子商務系統(tǒng)開發(fā)架構體系必須突出以下特點:有利于軟件維護及系統(tǒng)管理;滿足應用系統(tǒng)的安全性,便于業(yè)務級權限管理;提高系統(tǒng)性能,減少網絡數據流量和提高數據庫的響應速度;保護前期已有應用系統(tǒng),具有強大的擴展能力。應用系統(tǒng)層次結構如下:

(1)基礎系統(tǒng)平臺。指為應用系統(tǒng)提供底層支持的部分,包括網絡(內部網、互聯網)、硬件平臺(服務器、存儲備份設備等)、操作系統(tǒng)(Unix/Windows/Linux等)、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等應用系統(tǒng)運行的基礎。

(2)J2EE架構平臺。Java技術由于其跨平臺特性、面向對象特性、安全特性等,使之已經成為構建企業(yè)級應用的事實上的標準。J2EE(企業(yè)級Java)把數據庫訪問、企業(yè)級Java組件、命名和目錄服務、動態(tài)頁面生成、XML、消息服務、事務服務等有機地集成在一起,并且提供集群等高級特性,使之特別適合構建復雜的大型應用,并保證系統(tǒng)具有很好的可擴展性。

(3)業(yè)務平臺。企業(yè)在構建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時要涉及許多具體的業(yè)務平臺,業(yè)務架構平臺是新一代的業(yè)務系統(tǒng)基礎運行環(huán)境,可以使基礎技術平臺與業(yè)務應用系統(tǒng)之間實現有機隔離,應用系統(tǒng)的執(zhí)行只與應用架構平臺有關,而與基礎技術平臺無關,同時提供一些基礎的、公共的組件。對于企業(yè)級應用,以信息門戶和交易門戶為核心的企業(yè)門戶組件,以辦公自動化軟件OA為核心的系統(tǒng)管理組件是重點。系統(tǒng)還可以包括,以進銷存和客戶服務中心為核心的供應鏈管理組件,以賬務、報表、成本核算為核心的財務管理組件,以生產計劃、車間管理、工程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為核心的生產管理組件,以數據倉庫和決策支持為核心的商務智能與決策支持組件以及人力資源管理、科研管理、后勤管理等其他業(yè)務組件,最終形成了全面企業(yè)電子化管理方案的產品組合。

(4)門戶網站。提供各種信息服務,通過安全隔離通道(防火墻)與企業(yè)內網、專網進行數據交換,實現統(tǒng)一的數據接收、。

(5)維護管理平臺。為系統(tǒng)提供各種管理維護功能,包括用戶管理、權限管理、內容維護、數據備份、安全審計等。

(6)安全解決方案。為系統(tǒng)提供安全解決方案,包括網絡、硬件、操作系統(tǒng)、數據庫、應用系統(tǒng)、人員管理等多個層次,是一個綜合的解決方案。目前用得最廣泛的是PKI技術,包括CA認證機構、RA系統(tǒng)、密鑰備份及恢復系統(tǒng)等部分。

參考文獻

1丹尼爾·阿莫.電子商務:變革與演進[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