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3-09-20 18:10:4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道德教育實踐作業(yè)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 可編程序控制器 職業(yè)教育 工作過程導向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編程控制器,是一種專為在工業(yè)環(huán)境下設計的具有數(shù)字運算功能的電子系統(tǒng),因其具有通用性強、靈活性好、操作維修簡單等優(yōu)點受到各行業(yè)控制領域的廣泛認可與推廣,PLC課程在廣大職業(yè)院校中迅速普及并發(fā)展起來,如今它不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一項實用性較強的技術。
本文針對目前職業(yè)院??删幊炭刂破鹘虒W中存在的問題,討論了PLC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并依據工作過程導向理論進行了課程開發(fā)并應用于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
1 PLC課程在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PLC課程在技術上集成了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技術、通信技術的學科知識,面廣量雜,教學內容多,涉及許多實踐性較強的項目,在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之間存在矛盾。盡管PLC教輔材料種類眾多,可選擇范圍較廣,但由于課程內容涵蓋面大、學員層次存在差異等問題也使得教材的選擇變得困難。
傳統(tǒng)的授課方法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分離,走“先理論,后實踐”,“重理論,輕實踐”、“多理論、少實踐”的模式,且理論課與實踐課授課時間間隔長,學生對學過的知識缺乏理論聯(lián)系實踐的能力,在面對實際技術任務時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有些高校受儀器設備和實訓場地等因素限制甚至未開設實踐課,僅通過多媒體教學,或簡單的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實踐練習,這種教師“講”學生“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離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知識的被灌輸者,容易造成其學習依賴性和疲勞情緒,與高職院校培養(yǎng)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目標不符,因此為適應職業(yè)發(fā)展對學生技能水平的要求,有必要對PLC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2課程開發(fā)
工作過程導向,是根據相關的知識、技術、經驗、手段和方法,伴隨解決問題的過程,并按照解決問題的具體活動展開課程,課程設計要明顯地以學生活動為中心。
要培養(yǎng)滿足企業(yè)需要的有知識、有技術、能快速進入工作崗位角色的工程技術人員,就需要結合企業(yè)用人標準對課程教學目標實現(xiàn)準確定位。通過深入企業(yè)調研得知,目前企業(yè)PLC應用崗位因其崗位技術側重不同,對人員能力要求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生產流程操作、技術資料管理及技術研發(fā)。
對于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就業(yè)崗位群,主要是各類生產性企業(yè)的機械設備及自動化生產線的生產操作、日常維護,這些崗位需要學生的 PLC 應用能力為:熟悉PLC的基本工作原理,能夠讀懂控制系統(tǒng)的PLC程序,會進行故障檢測及故障排除,能夠根據生產實際需要設計基本的PLC控制系統(tǒng),編寫常用程序,完成現(xiàn)場硬件調試。按照職業(yè)能力要求,實現(xiàn)本課程的規(guī)劃與設計以實現(xiàn)課程教學目標的準確定位。
3教學實踐
針對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提出“以學習性工作任務為載體,將理論講授和實踐訓練集成在一起”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做中學、學中做,訓練學生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收效顯著。教學過程遵循“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分為四個階段:示范―引導―任務―考核。
示范階段:教師給學生做示范,學生仿照完成。目的:以行動為導向,在示范過程中滲透基本知識,使學生能夠在模仿中學到各工作任務所必需的相應理論知識及任務操作的一般方法步驟。效果:克服呆板灌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階段:學生依據指導教師發(fā)放的任務內容,逐步完成工作任務。目的:加強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的訓練。效果:學生從模仿到探索逐漸進入角色。
任務階段:布置工作任務―答疑指導―學生制定計劃―任務設計―實踐操作―教師驗收―展示交流―總評。目的:培養(yǎng)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及團隊精神。效果:教師講授越來越少,逐漸成為咨詢指導的角色,學生動手越來越多,逐漸成為完成任務的主體。
考核階段:分為小組考核(針對小組任務訓練,占40%)和個人期末考核(結合課程教學目標定位,占60%)。目的:考核分為兩部分,并與課程教學目標相結合,既督促了日常小組訓練,又貼切了能力培養(yǎng)。效果:日常小組學習討論積極、互幫互趕,教學過程變得輕松自然、水到渠成。
通過教學實踐,驗證了該教學方法的可行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思路清晰,學生的學習目的性也更加明確,有效避免了理論教學與實訓課程相脫離帶來的問題,縮短了學習與應用的距離,使學習成為了學生的主動行為,任務設置更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一、高中化學作業(yè)改革的重要性分析
站在客觀角度來說,在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作業(yè)是其必不可少的關鍵性組成要素,是對學生日常學習活動的核心評價形式之一,化學作業(yè)改革質量會直接影響化學課程整體改革效果。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作業(yè)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和教育價值,利于學生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將其靈活應用到實踐中,提高自身綜合實踐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意識到作業(yè)改革的重要性,要將其放在核心位置。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再采用傳統(tǒng)作業(yè)設置形式,要注重其多樣性?;瘜W作業(yè)優(yōu)化改革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班級每位學生化學學科學習情況,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法,對其進行針對性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構建全新的化學知識框架體系,多角度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掌握科學的化學學習方法,提高解題效率,更好地完成化學作業(yè)。同時,化學作業(yè)優(yōu)化改革利于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素養(yǎng),提高其實踐能力,為培養(yǎng)其人文素養(yǎng)提供有利的保障?;瘜W作業(yè)優(yōu)化改革利于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發(fā)展,將學科基本理念落到實處,幫助他們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更好地學習學科知識。
二、基于有效教學指導的高中化學作業(yè)改革實踐途徑
1.化學作業(yè)要有針對性和靈活性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以課堂內外為基點,優(yōu)化改革化學作業(yè),使其更具針對性和靈活性。在設計課堂化學作業(yè)的時候,教師要將重心放在已學過的化學知識上,結合相關章節(jié)教學重難點,科學設計課堂作業(yè),便于了解學生對化學新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對其進行針對性指導,也利于學生鞏固課堂剛學過知識,完善已有的知識框架體系。同時,課堂化學作業(yè)必須和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相連,結合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其巧妙融入其中,把握好難易度,確保班級中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順利完成,有利于他們全面、深入理解剛學過的知識點。在設計課外作業(yè)的時候,教師要結合班級學生已有的化學學習水平,綜合設計課外作業(yè)題,題型、內容和數(shù)量等都要多樣化,答案要具有隱蔽性,要具有針對性與靈活性,屬于課堂作業(yè)的更高層次。這種設計可以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學以致用的能力,便于學生結合自身各方面能力、興趣愛好等自行選擇,促使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疑問,可以是關于課堂、當前所學單元,也可以是該學科其他內容。學生要先根據自身已有能力進行解答,如果無法解答,再尋求其他方法。要多鼓勵班級學生和同學、老師對話,大膽說出自己對問題的見解、看法以及心中的疑問,甚至可以向教師提出課堂中存在的問題等。高質量完成化學作業(yè)的同時,教師也能更好地了解班級每位學生,優(yōu)化調整教學內容,準確把握教學進度與難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化學作業(yè)要有趣味性和復習性
在設計化學作業(yè)時,教師要貼近高中生生活實際,選擇具有針對性的內容,優(yōu)化化學作業(yè)形式,使其更加新穎,增加其趣味性,促使學生對設置的化學作業(yè)產生濃厚的興趣,認真完成課堂內外的化學作業(yè),而不是應付了事。教師可以利用化學試卷的空白處,巧妙設計一些化學謎語、環(huán)保知識等,也可以圍繞課堂所學內容,向學生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小實驗,讓他們課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操作,有利于更好地調整他們的學習心態(tài),激發(fā)其學習激情,更好地學習化學學科。在設置化學作業(yè)時,教師要多設置些“寫、做、填、比”等方面實踐性較強的多樣化化學作業(yè),促使化學作業(yè)形式更加多樣化。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注重化學作業(yè)的復習性,對于剛學過的新知識,教師要盡可能少布置些作業(yè),但要優(yōu)于前幾章布置的作業(yè),確保學生每天都能花一定的時間做化學作業(yè),積累更多的化學知識。每過一段時間教師要引導學生復習之前做錯的化學題,做到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能有效鞏固所學的舊知識,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構建全新的知識框架體系。
3.化學作業(yè)要具有個性化特點
在設置化學作業(yè)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因材施教原則,根據班級學生已有的化學水平,設置不同層次的化學試題,確保班級學生都能在完成化學作業(yè)中獲得成就感。對于班級中的優(yōu)等生,教師可以盡可能少設置些純知識型作業(yè),多設置些“應用型”“探究型”作業(yè)。對于班級中化學成績較差、學習又不認真的學生,教師可以多布置些“基礎型”和“知識型”作業(yè),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由于化學學科記憶的零散知識點較多,教師可以給這類學生布置些識記作業(yè),如背誦金屬的活動性和化學元素符號,牢固掌握化學基礎知識,確保化學教學目標順利完成。此外,在設置化學作業(yè)的時候,教師要設置約2/3難度較低的化學作業(yè),約1/3具有一定靈活性的作業(yè),再圍繞化學章節(jié)內容,設置一定的創(chuàng)新型作業(yè),這部分作業(yè)不需要所有學生都完成,確保設計的化學作業(yè)更具層次性。此外,在設置化學作業(yè)中,教師必須遵循認知規(guī)律,堅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等原則,分層次設置作業(yè),即基礎型題、鞏固題、綜合深化題,各層次化學作業(yè)數(shù)量不等,其完成形式和要求各不相同。也就是說,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有些題目學生需要寫出整個解答過程,而有的只需要寫出答案,根據自身已有的化學水平,完成對應的試題。如果是難度較大的綜合題型,學生需要寫出整個解題過程。
4.化學作業(yè)要具有開放性
論文關鍵詞:道德教育道德性非道德性
道德教育是引導人們逐步掌握社會道德規(guī)范、履行道德義務以形成高尚道德品質的教育。道德教育的道德性,理應是其本質屬性。然而,在實際的道德教育實踐中,應然與實然卻存在相悖,道德教育不具有道德性的思想和行為時有發(fā)生,甚至違背道德性和反道德的教育現(xiàn)象也會出現(xiàn),這應引起我們關注。
一、道德與道德教育的本質
道德是指“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guī)范,道德是通過社會的或一定階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⒄Z的道德是“morality”,意為“standards,win—ciples of good behaviors”,是指涉及善行的標準和原則。我們可從四個方面理解:第一,道德是一種精神,是在人們的社會生產與生活實踐中產生、形成的,又是人們的生活準則,是“主觀精神與客觀精神的統(tǒng)一”;第二,道德“是一種直接指向人的行為實踐的精神意識”第三,道德是一種特殊的價值,是主體滿足自身需要的價值追求,它關注的是人的價值、地位、生命意義、理想選擇等問題;第四,道德是一種特殊的調節(jié)規(guī)范,主要調節(jié)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之符合社會的價值需要,實現(xiàn)個人與社會的統(tǒng)一。
道德教育作為人的德性形成的必要途徑,是以社會的道德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教育人們,調整社會生活中人我、群我關系以及人與自然的物我關系的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的教育,是調整社會公共生活、職業(yè)生活、婚姻家庭生活的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的教育。道德教育的根本功能是“育德”,它通過傳遞社會道德文化,延續(xù)人類道德生活,塑造人的德性人格,創(chuàng)造新的人類道德文化和道德生活,使人類在更高的層次上獲得更充分更自由的發(fā)展。
從學理上講,道德教育必然具有道德性,這是由道德教育的本體功能即培養(yǎng)人的德性的內在規(guī)定決定的。教育與道德是一對孿生兄弟。陳桂生教授通過對教育概念的考察,指出:“教育從來同‘使人向善’相關,它是一個規(guī)范詞,而‘教’是一個中性的動詞,為描述詞?!秉S向陽博士從語言、邏輯與事實的角度對“教育”進行系統(tǒng)探討,得出“德育(道德教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
從教育的詞源本義來說,教育主要是指道德教育。《中庸》上說:“修道之謂教?!避鳑r認為:“以善先人者謂教?!北蛔u為中國第一本教育著作的《學記》上說:“教也者,長其善而救其失者也?!痹S慎在其所著的《說文解字》中對教育的解釋較為完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薄坝?,養(yǎng)子使作善也”
二、道德教育中非道德性現(xiàn)象的現(xiàn)實透視
道德教育必然具有道德性,這是道德教育的應然命題。然而,在現(xiàn)實的道德教育情形中,卻存在著與道德教育的道德性相違背的情況,這就是道德教育的非道德行為。道德教育內容政治化和無限泛化。在我國社會現(xiàn)實中,道德教育之所以擁有無比的權威和巨大的力量,并不是人們的道德良知和社會道德輿論發(fā)揮作用的結果,而是因為道德教育背后強有力的國家政治權力。社會和學校借助政治權力維護道德教育的權威性,同時又使大量的非道德性因素介入。其結果稀釋了道德教育中的倫理道德因素,最后造就了一種空有其表而無其實的虛假的道德。道德教育內容的泛化實質上是道德教育的非道德化,政治化了的道德教育實際上已經走出了道德教育的范疇,它不是教授道德,而是教授道德范疇之外的政治。
道德教育活動忽視人性的培養(yǎng)。我們的道德教育在其價值定位上更多是強調社會價值、外在價值和工具價值,而對個體價值、內在價值關注不夠,甚至忽視人性的培養(yǎng),遮蔽了道德教育自身所內蘊的人文關懷。忽視人性的道德教育實為非道德的教育。道德教育活動忽視學生個體的存在,漠視人的需要與體驗。中國的傳統(tǒng)道德文化以社會為本位、群體為本位,這勢必造成一種“無我”的文化。它使國人接受了“我們”這個復數(shù)人稱代詞,忘卻了“我”這個單數(shù)人稱代詞。梁漱溟曾說:“中國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個人永不被發(fā)現(xiàn)這一點上。一個人簡直沒有站在自己立場說話的機會,多少感情要求被壓抑,被抹殺?!蔽覀兊牡赖陆逃裏o限夸大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忽視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地位,把道德教育過程搞成命令式、強制式的單向灌輸過程,忽視受教育者需要和內心體驗,嚴重挫傷受教育者道德修養(yǎng)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種做法缺乏令學生心悅誠服的說服力,也不能使學生從優(yōu)良行為的獎勵中獲得成功的愉快和動力。道德要求很難內化成學生自身的道德需要,甚至會導致學生的逆反心理。
道德教育方式缺乏理性和人道。道德教育方法和方式的非道德性,即注重理論的灌輸和說教而忽略對學生的啟發(fā)和引導,注重社會要求而忽略學生的需要和可接受性,用固定的教條教育學生,用獎懲和權威馴服學生,用指令式、強令式糾錯的教育方式壓服學生,以學生是否服從為標準來評定學生品德的高低等等。這些方式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思想,窒息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為不道德的行為!尤其是道德教育中的體罰和心理懲罰,更是不人道、不理性。例如,云南省曲靖市令澤縣上村中學學生張立波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被罰站;又因其在罰站時與同學打鬧,被教師連摑12個耳光,當天晚上9時死亡。廣西柳州市29中附小美術教師罰全體學生喝“顏料水”。新疆烏魯木齊市一所行業(yè)所屬小學1名三年級女生,因未按時完成作業(yè)和請家長到校而被“扒褲示眾”??梢?,這些行為是何等的不理性、不道德!
三、完善道德教育道德性的策略
道德教育要滿足關愛人的道德需要。人的需要是人自身的規(guī)定性,它是人的全部活動的原動力。道德需要是人們自覺履行一定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的內在要求,是道德教育的基礎。人的行為動力是由內因和外因、內在主觀需要和外在的客觀事物所共同制約和決定的。道德教育必須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制造一定的適宜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需要,才能使學生在道德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真正的道德行為。
道德教育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自然界本無道德,因為有了人,人們?yōu)榱烁蒙?,更好地處理人際關系,而創(chuàng)造了道德。道德是為人的,道德教育是人自身發(fā)展完善需求的產物,人是道德教育現(xiàn)象發(fā)生的根據和基礎。我們在進行道德教育時,一定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新理念。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的發(fā)展為中心,這既是道德教育的出發(fā)點,也是道德教育的最終歸宿。道德教育的實質就是造就道德主體,造就具有自主道德意識、具有自主道德行為的社會成員。
道德教育要以塑造生活道德主體為宗旨。傳統(tǒng)的道德教育是以規(guī)范和約束為特征,以使兒童服從外在的規(guī)范為目的。這種模式的非道德性就在于忽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它所追求的不是使受教育者積極自覺地去理解、選擇、追求道德規(guī)范,而是消極地接受和被動地服從。結果,無論他的言談舉止多么符合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精神,也只不過是一個處在他律水平上的被動服從者。“他的循規(guī)蹈矩正是其精神萎靡和感情沉睡的表現(xiàn)。他不過是一具道德上的機器人,只有道德的外殼,卻無道德的精神?!钡赖陆逃囵B(yǎng)真正的“道德人”,就必須把學生從這種精神的奴役中解放出來,培養(yǎng)成為生活道德主體。道德教育所培養(yǎng)的不應該是循規(guī)蹈矩、無條件服從的受訓者,而是主體個性的有力促進者,是主體內在精神、內在需要的激發(fā)者。學校道德教育的功能不應該迫使兒童服從某種固定的信條,而應該把兒童從壓制、束縛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被動地、盲目地接受各種道德灌輸轉向主動地對現(xiàn)有價值體系、行為規(guī)范作獨立思考,并在反省、批評性理解的基礎上做出自己的選擇。這樣的道德教育才符合學生的內在需要,具有感動人的內在力量,才能從根本上實現(xiàn)道德教育發(fā)展人、提升人、解放人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假日修行;課程化;生活化;知行合一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35-0048-02
【作者簡介】王進法,江蘇省張家港市崇真中學(江蘇張家港,215631)教師。
長期以來,學校德育普遍存在著重認知少實踐、重校內輕校外、重主題少常態(tài)的狀況,空洞說教,與實際脫離;學生知行背離,道德教育蒼白無力。學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應回歸生活,引導學生立足實踐,在做中感悟人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只有這樣,德育的實效性才會得到提升。
崇真中學立足學生發(fā)展的需要,以“假日修行”為切入點,努力尋求學校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點和突破口,探索德育知與行的統(tǒng)一。假日修行是指利用日常的雙休日、節(jié)假日空余時間,按照擬定的德育主題,以作業(yè)的形式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在生活中持續(xù)地實踐、體驗。假日修行其形為作業(yè),質在修行。通過探索并構建生活化、體驗式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學校崇真文化引領下,把學校德育目標落到實處。
一、構建規(guī)范、系統(tǒng)的“假日修行”,推進課程化的德育
道德教育以德性培養(yǎng)為本質,其最終目標是把豐富的道德內涵內化為學生的道德品質,外化為學生的行為習慣。在實踐中我們充分認識到:依托課程對德育進行設計、組織、實施和評價,將會使學校道德教育主題更鮮明,目標更明確,組織更科學,發(fā)展更全面,結果更有效。我校將假日修行納入校本類德育課程體系,以“求真”為價值取向,以學生發(fā)展需要為本,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背景,用課程的形式整合學校原有零散的德育活動,建立了一個有序列有層次、完整化系統(tǒng)化的假日修行課程體系。
假日修行的課程目標可以概括為“一種精神、兩種意識、三種品德”:一種精神是指愛國主義背景下的崇真精神,兩種意識是指法制意識和愛心意識,三種品德是指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它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體現(xiàn)。
假日修行的課程設計以重要的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重大節(jié)假日、重要的紀念日和主題日為載體,目的明確,形式穩(wěn)定,具備連續(xù)性。課程實施從學生身心發(fā)展實際需求出發(fā),將核心價值觀和崇真精神細化為貼近學生生活的具體要求,采用學科化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突出針對性。如端午節(jié)“傳承”主題假日修行,圍繞“我們的節(jié)日?端午”,普及端午知識,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假日修行選做作業(yè)有學包粽子、收集整理端午民俗、整理并誦讀屈原的經典詩文、“新時代青年應如何傳承端午文化”命題作文等。
假日修行在課程評價上,注重過程性評價、情感和行為的評價,倡導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只要身體力行,認真去做,有所感悟,就基本達到了預設目的,給予基本學分。對于以資料卡片、小制作、圖片等形式反饋的作業(yè),可以采用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對于情感交流、體驗感悟、反思類的作業(yè),則主要由教師來評價;對于愛心公益、志愿服務形式的作業(yè),可以讓社區(qū)群眾、社區(qū)機構參與評價。
二、探索真實、可行的“假日修行”,實現(xiàn)生活化的德育
美國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學校即社會”的觀點,認為“學校應該成為一個小型社會、一個雛形的社會”。道德教育的蒼白無力往往是因為學校提供的是“假社會”的教育,學生當然不會獲得真正的道德成長。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生活教育”理論,他認為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德育同樣也要通過生活并且在真正生活中才能發(fā)揮力量。假日修行從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采取感性的、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經歷、去感悟、去構建自己的價值理想,去提升自己的生命質量。
假日修行是走向家庭、走向社會的德育。生活化的德育要注重把握生活的整體性,要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盡可能地整合,形成合力。假日修行是學校道德教育活動的延續(xù),它讓學生充分利用家庭或社區(qū)資源來實踐,讓家長、社區(qū)群眾和單位直接參與,形成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課堂、進家庭、進社會的局面,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如中秋節(jié)假日修行選做作業(yè)包含有:一是敘親情,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聊家常;二是愛心制作,利用月餅盒等禮品包裝材料,自己動手制作一張賀卡,送給自己最親的人;三是愛心公益,給家庭周圍、所在社區(qū)的孤寡老人或新市民子女送月餅、芋艿,送上美好的問候。
假日修行是走向網絡媒體時代的德育。德育回歸生活世界,要把影響人道德生成和發(fā)展的文化、環(huán)境、行動和信息等各種因素都納入德育課程,建構完整的、系統(tǒng)的課程體系。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網絡媒體已經成為中學生學習的重要平臺。網絡媒體的便捷性和資源的豐富性,為道德教育拓展了廣闊的空間。特別是一些主題教育網站或平臺,如“蘇州普法”微信公眾號,提供了豐富的文字、圖片、視頻材料,即時互動,其教育效果是灌輸式教育所無法比擬的?!胺ㄖ菩麄魅铡奔偃招扌羞x做作業(yè)之一是添加“蘇州普法”微信公眾號或下載“e同說法”手機客戶端,學習由蘇州市司法局推送的各種普法信息,分享觀點,點贊轉發(fā),傳遞正能量。
三、追求有實效的“假日修行”,獲得知行合一的德育
知行合一是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的思想論和方法論,是人們對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的基本要求,是道德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我們認為“知”和“行”是同等重要的,在道德教育中身體力行,“知”和“行”相結合,能極大地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性。“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假日修行強調學生在親歷的實踐中,親身的體驗中,培養(yǎng)德行。如母親節(jié)“感恩”主題的德育假日修行選做作業(yè)有:一次家務勞動,洗一次衣服、拖(掃)一次地、做一個菜、洗一次碗,感受母親日常家務勞作的辛苦;一個行孝舉動,為父母洗一次腳、送一杯茶,陪父母散一次步、聊一段家常,在小事中體驗行孝的快樂。
從哲學角度理解知行合一,實質上是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相結合,追求理論和實踐相統(tǒng)一。假日修行強調實踐、體驗、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學生在“行”中體驗感悟,通過行動體驗和感悟內化,產生情感共鳴、心靈升華,在實踐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道德內涵,提升個人道德品質和道德素養(yǎng)。母親從事家務勞作是辛苦的,學生通過親身嘗試體驗,就更能理解母親年復一年持續(xù)勞作的艱辛,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接下來的行孝舉動就變?yōu)樗角傻男袆樱瑢W生能夠處處為母親著想,關愛體貼母親,逐漸地把感恩化作日常的行為習慣。所以說知行合一,能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感,內化為道德品質,外化于道德行為。
假日修行“體驗內化”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周記,包括用文字詳細地記錄整個活動過程,活動的心得體會、認識感悟等;二是分享交流,包括利用晨會、班會課讓學生互相分享活動中的體驗感受等;三是互評反思,包括組織學生的假日修行作業(yè)展覽評比,讓學生互相對照對比,查找差距,在反思中進步;四是榜樣示范,包括通過評選班級、校級道德模范活動,宣傳和表彰他們在實踐中的先進事跡,讓全體學生學有榜樣,比有目標,趕有動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yè)道德教育;思政課;德育活動課
高等職業(yè)教育在適應國內社會分工變化、細化方面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存在著注重知識技能實用性而忽視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當前職業(yè)道德困境。隨著高校畢業(yè)生人數(shù)的不斷增加,競爭日趨激烈,多數(shù)用人單位都把職業(yè)道德作為招聘的首先。目前,高職學生在職業(yè)道德方面的缺失成為了影響高職學生順利就業(yè)的瓶頸。那么怎樣提高職業(yè)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來掃除學生就業(yè)道路上的各種阻礙是各高職院校面臨的一大難題。探析缺失職業(yè)道德的主要原因,以便進一步有效解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yè)道德缺失問題將有利于提高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就業(yè)率。
一、當前職業(yè)院校職業(yè)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1.雖然職業(yè)道德教育已經納入到了職業(yè)教育的范圍,但是各學校對職業(yè)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還不夠。我國高校普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輕職業(yè)道德教育。在很多高校尤其是職業(yè)類院校沒有開展進行。所以造成學生職業(yè)道德的缺失。例如:抄襲作業(yè)、惡意拖欠學費、不守信用、制作虛假證件和個人資料、到崗率不足、不服從學校的安排隨意更換實習單位。這些現(xiàn)象的存在直接影響用人單位對高職畢業(yè)生的認可。
2.職業(yè)道德教育的觀念模糊、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內容過于概念化、理論化,缺少鮮活的案例,不能及時反映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其次職業(yè)院校和普通高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其實踐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yè)道德教育也應該與其他專業(yè)技能學習一樣被引進實踐教學領域,它的本質就是一種社會生活中的行為規(guī)范重在實踐。讓學生切身體會到各行各業(yè)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真正內化為自己的職業(yè)道德意識。
3.職業(yè)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待于改進。目前大多數(shù)還是采取直接灌輸?shù)姆椒ǎM管在教學中穿插了案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但是所占的比重是很少的。如果職業(yè)道德教育只停留在理論灌輸?shù)碾A段,那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義。
4.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師資。
我國從事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師資比較薄弱,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職業(yè)道德教育教師的培養(yǎng)和進修體系。在高職院校擔任職業(yè)道德教育的教師較少,兼職教師較多。這種狀況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職業(yè)道德教育的質量。
二、運用思想政治教學來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
1.運用思想政治理論課來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
對于高職院校職業(yè)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除了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的師資、提高職業(yè)院校對職業(yè)道德教育的重視之外還有一個有效的途徑就是運用思政課來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端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就是加強學生職業(yè)道德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職業(yè)院校的思政老師在講這門課程的時候要把握好一個度、要把“職業(yè)道德”這部分作為重點內容來講解。使學生做到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2.運用德育活動課來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
高職院校職業(yè)道德教育要結合實際,深刻了解和認識高職院校學生思想行為的新特點,不斷創(chuàng)新職業(yè)道德教育新理念。要堅持系統(tǒng)教育和專題教育相結合,理論武裝與實踐育人相結合,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要遵循學生思想道德品質養(yǎng)成的基本規(guī)律,通過引導學生深入生活,深入實踐,在實踐之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在體驗中理解和掌握思想道德認知。
班主任、輔導員和教職工都負有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指導學生的職責。那么輔導員、班主任以及廣大教職員工發(fā)揮育人職責的載體是什么?他們通過什么途徑發(fā)揮育人功能?高職德育活動課―不僅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新模式也是提高高職學生職業(yè)道德的有效途徑。這門課推倒課內與課外、理論與實踐、學校與企業(yè)、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墻”,形成了在“實踐中育人、在體驗中成長”的教育模式,為潤物無聲的日常教育提供教育內容載體和活動模式。
第一、以“職業(yè)道德”教育為主題來介紹一些典型示范。 在各行各業(yè),都有很多先進模范代表,他們擁有豐富的職業(yè)技術和經驗。在開展德育活動課時高職院校可以把這些先進代表請進校園,走近學生身邊,開設專題報告會,為他們講授從事各行各業(yè)時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性,講授自己的經歷和感悟,這樣的德育課可以為學生樹立一個鮮明的職業(yè)道德形象;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座談會、模范事跡宣傳欄等形式讓學生在學習書本知識的同時真正體會到職業(yè)道德在工作崗位上的重要作用,對轉變學生學習態(tài)度,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教師自身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學生,為人師表,在學生面前起到示范和引ё饔謾8呱械氖Φ露匝生的影響是長期而深刻的。如果教師自己都不熱愛自己的職業(yè),不認真?zhèn)湔n,上課遲到,那么他對學生的職業(yè)道德教育就是蒼白無力的。
第三、安排聘請實習、實踐基地的管理人員介紹該行業(yè)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道德要求和規(guī)范?;顒拥闹行娜蝿帐歉惺?、學習該單位對對其職員的職業(yè)道德要求以及員工們在精神風貌、敬業(yè)精神、誠信意識、質量意識、服務意識、工作態(tài)度、職業(yè)禮儀等方面的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
第四、由教師指導學生到實際操作的現(xiàn)場感受和體會職業(yè)道德和從業(yè)精神的內涵。實踐完成后要求學生寫出以“怎樣才是受用人單位歡迎的畢業(yè)生”為題的職業(yè)道德實踐體會,使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到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對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形象乃至生存的重要性,從實踐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從業(yè)態(tài)度和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社會,辨別是非,逐步變職業(yè)道德理論規(guī)范為自覺的實際行動。
3.運用課前5分鐘素質教育來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
把課前五分鐘貫穿到所有課程包括基礎課和專業(yè)課。在講授新知識之前利用課前五分鐘,通過一個個成功人士的案例,學生身邊的案例讓他們感受到隨著現(xiàn)代社會分工的發(fā)展和專業(yè)化程度的提高,市場競爭的激烈,整個社會對從業(yè)人員職業(yè)觀念、職業(yè)態(tài)度、職業(yè)紀律和職業(yè)作風的要求越來越高,畢業(yè)后他們都面臨著就業(yè),所以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和創(chuàng)業(yè)觀,對大學生順利走進職業(yè)生活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總之,一個成功的職業(yè),必須具備職業(yè)的技能和職業(yè)的道德,二者缺一不可。我國高職院校的職業(yè)道德教育的發(fā)展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認可和重視,更需要高職院校本身采取多渠道、多途徑,有目的、有計劃的加強引導和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高職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夏令海.談高職學生職業(yè)道德教育的現(xiàn)狀及問題【J】教育與職業(yè),2007(30).
[關鍵詞]法律與道德 有機融合 意識 示導
面對著一群思想各異,學習參差不齊的中職生。為班主任,來何面對這一個特殊的群體,怎么來培養(yǎng)學生就業(yè)前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情操?怎么來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形勢,了解掌握文明禮儀,很強的法制觀念?因此我認為我們班主任應把法律與道德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才是當今中職學校遵循的教育理念和方針。
中職教育不同意普高教育,教育對象不同,教學目的不同,所以教學手段也要發(fā)生改變,要將枯燥的傳統(tǒng)式教師灌輸說教變?yōu)槿の缎詫W生主動接受,中職德育教師就要將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有機融合,進一步探索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一、因人而異,將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有機融合
中職生是一個較為特別的群體,要根據中職生自身的基本素質狀況,有針對性地確立“立足現(xiàn)狀,承認差異“的教育原則。
1.中職學校學生道德素質相對偏低。道德素質偏低的首要因素就是中職生生源的參差不齊。與普通高中學生相比較而言,他們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在初中學習的過程中不能養(yǎng)成很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缺乏學習的耐心和刻苦鉆研的精神是他們普遍的特點。而在他們這個年齡段,由于家庭的庇護,也不了解什么樣的道德品質才能適應社會的復雜環(huán)境, 因此形成了道德素質偏低的現(xiàn)象。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只以自我為中心,更不能不求回報甘于奉獻。學習中,部分同學不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課上聊天、隨意發(fā)短信、接聽電話、課下不復習、不預習、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等現(xiàn)象層出不窮。生活中不尊重教師、不服從管教、蓄意破壞公共財物、浪費糧食、水電,缺乏節(jié)約意識也很常見。校園里,課桌文化、墻壁文化、廁所文化屢見不鮮。學生們缺乏考試誠信,認為不抄白不抄,不抄就吃虧的想法比比皆是。以上的這些列舉僅僅是學生缺乏道德意識現(xiàn)象中的冰山一角,如果不加以制止,這種現(xiàn)象會愈演愈烈。
2.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必須有機融合。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同屬于中職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疇,是人文修養(yǎng)和道德倫理的具體體現(xiàn)。所謂道德教育是指通過知識的傳授從而使人們樹立道德意識和道德倫理, 升華道德情感、強化法律觀念、規(guī)范道德行為的活動。而法律教育則通過對法律知識的普及使學生掌握法律技巧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樹立敏銳的法律洞察力和法律意識,形成法律精神,養(yǎng)成依法辦事、自覺守法的習慣。法律教育其實就是道德教育的一個分支,它寓于道德教育之中與道德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法律教育是融入了道德教育的普法教育。同時,道德教育又依賴于法律教育的完善。只有擁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才能更好地樹立法律意識觀念。道德教育與法律教育的關系是彼此包含,相互貫通的。離開了道德,法律就無從談起,離開了法律道德也無法約束。因此,兩者有機的結合才是當今中職學校應遵循的教育理念和方針。讓知法、懂法、愛法、守法成為每位中職學生具備的普遍道德素養(yǎng)和高尚的道德品質;同時,讓有修為的道德修養(yǎng)來指導法律的教育, 從而形成兩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教育雙贏局面。
二、因生施教,發(fā)揮中職生實踐鍛煉的示導作用
中職生的學習目標與普通高中有差異性,普通高中學生面臨的是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因此嚴謹?shù)慕虒W管理與教學手段有助與學生專心學習,掌握知識。但作為中職生而言,他們面臨著就業(yè),他們需要掌握一門熟練的技術,一定的與人交往的本領,所以,教條式的教育方法就不適合中職學生,要因生施教,發(fā)揮中職生實踐鍛煉的示導作用。
1.愛崗敬業(yè)教育。生產實踐中把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與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緊密結合起來,注重職業(yè)道德教育,開展愛崗敬業(yè)、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的思想教育和職業(yè)指導,樹立正確的勞動意識、就業(yè)觀念、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識和實際工作能力。可定期組織參觀企業(yè)工作流程,讓學生明白生產流程,明確自己的工作興趣所在,從而制定學習目標,產生學習動力。
2.遵紀守法教育。定期邀請法官到企業(yè)為學生作法制講座,并結合組織學生到法院旁聽、現(xiàn)場庭審,自己組織“模擬法庭”等多種途徑開展法制教育活動。在每天早上的10分鐘例會上強調學生必須遵守紀律、遵守行業(yè)行規(guī)、遵守公共秩序、注重產品質量、注重細節(jié)與安全,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通過了解、學習法律知識,拓展道德素質修養(yǎng)渠道,讓學生全方位的接受教育和感化。
3.勤儉節(jié)約、吃苦耐勞教育。中職學生平時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有亂花錢的習慣,社會生產實踐是培養(yǎng)中職學生勤儉節(jié)約,吃苦耐勞,艱苦奮斗最有效的良藥之一,在企業(yè)工廠的長輩,上養(yǎng)老人、下養(yǎng)小孩,他們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是活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榜樣。
4.挫折教育。學生到企業(yè)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與挑戰(zhàn),學生沒有經歷過困苦與磨難,初到企業(yè)難免會發(fā)生些不愉快的事,經常向班主任、學校投訴,教師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讓學生了解到生活的甜酸苦辣。
5.誠信教育。在當今誠信教育缺失的社會,只憑課堂說教顯然是不夠。學生在企業(yè)實踐,企業(yè)的產品琳瑯滿目,同學們的手機、生活用品隨外可見,很具誘惑力。如何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抵制誘惑、做到慎篤,那么社會生產實踐中的誠信教育就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一)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促進子女成才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家長普遍的心理傾向,很多家長重視孩子的學業(yè)成績多于道德規(guī)范,每天關注孩子的作業(yè)勝過關注孩子的品德培養(yǎng)。人才,是先學會怎樣成人然后才能學會怎樣成才,也就是說孩子應該首先明白的如何做人;如果沒有品德,即使有很高的學問仍然會步入歧途??梢?,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才有德可以促進社會的發(fā)展,而有才無德只會對社會的發(fā)展起破壞作用。只有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才能促進孩子成才,才能使孩子的聰明才智為社會服務,創(chuàng)造價值。
(二)家庭道德教育關系
家庭幸福家庭道德教育是家庭幸福的杠桿。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許多家長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家庭能否幸福很大程度上由孩子的表現(xiàn)決定。孩子的好與壞,家庭首先嘗到甜與苦;孩子健康成長,品德高尚,受到學校及社會各方面的表揚,家長的心里會感到無限安慰,家庭將充滿歡樂;反之,孩子不講道德,在外面做了缺德的事或違法犯罪,整個家庭生活就蒙上了陰影,彌漫著痛苦。
(三)家庭道德教育是學校道德教育的補充
家庭道德教育是基礎,學校道德教育是主導,家庭和學校具有統(tǒng)一性,同質同向地向社會輸送所需要的人才。學校和家庭道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相同的,但兩者之間的作用和地位各有側重點,都是不能缺少的,并隨孩子的成長和環(huán)境等因素的變化,其地位和作用呈動態(tài)消長。學校道德教育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家庭道德教育的支持。因為孩子入學后大部分時間仍然是在家中度過,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是學校老師無法達到的。更重要的是,學校道德教育如果離開了家庭的支持和配合,也很難實現(xiàn)道德教育目標的。
二、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作為家長
首先要認識到家庭道德教育對孩子身心和諧發(fā)展的重要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要運用適當?shù)姆椒▽⒆舆M行有效地教育。在新時期,以下幾種家庭道德教育方法值得我們參考學習。
(一)實踐鍛煉法實踐鍛煉法師指
在家長的指導下,通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子女形成的優(yōu)良道德習慣的方法。實踐與鍛煉有利于形成兒童知行統(tǒng)一、言行一致的良好品德。品德行為不僅必須在實踐中體現(xiàn),而且必須在實踐中經過反復練習和鞏固,才能使品德行為成為自然的、一貫的、既定的品德習慣。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家長要給孩子講清楚意義,還要幫助他們明確為什么做,這一點對孩子形成一定的品德和自我教育能力更有意義。孩子明確了為什么也能在行動上更持久,使其品德表現(xiàn)更為鞏固,他們也會更加樂于實踐,更有參加實踐與鍛煉的積極性與自覺性。在此基礎上,提出明確且嚴格的要求并及時督促檢查,并對實踐與鍛煉的方法進行具體指導,對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解決和糾正,不管孩子出現(xiàn)好的還是壞的品德行為時,都要及時給與反饋。家長要根據子女的年齡特征和品德狀況,選擇恰當?shù)姆绞?,有意識地讓子女經常參加一些家務勞動、公益勞動、社會服務勞動和生活自理性勞動等。
(二)說理示范法說理是家長用以理服人的方法
提高子女的認識水平,通過說服教育使子女形成良好品德的一種教育方法。少年兒童由于閱歷淺、認識能力不高,不容易分清是非、善惡、美丑、榮辱等界限,即使能膚淺地辨別。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他們常常做錯了事而不自知,即使當他人提醒后,又不知為什么錯以及錯的危害有多大,仍然常常犯同樣的錯誤??梢娨箖和瘓猿终_的言行,改正錯誤,就必須遇事講清道理,家長要有針對性的、耐心細致地給孩子講清楚錯在那里,為什么錯,錯的后果是什么以及如何去糾正錯誤等,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認識能力,增強他們的道德感、理智感,使他們應該明白什么是對,什么是錯,什么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除了說理外,家長還要言傳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除了家長自己示范外,還可以發(fā)揮英雄人物如雷鋒、張海迪等榜樣的示范感召作用,利用榜樣生動感人的事跡和榜樣的人格力量打動孩子,使孩子感到可親、可敬、值得效仿,并發(fā)自內心要向他們學習。
(三)品行評價法品行評價法是家長依據一定的品德要求
(一)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有關大學生休閑道德問題的成因分析。關于大學生休閑道德問題的成因,筆者曾專門撰文分析,主要由四方面的因素造成:(1)社會因素。權威失范、社會主導價值混亂、角色失范是我國在社會轉型期所出現(xiàn)的與青少年道德教育有關的三方面失范狀態(tài),大學生休閑道德失范同樣歸咎于這三種失范狀態(tài)。(2)高校因素。在以“專業(yè)教育”為中心的工具理性的驅使下,高校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漸行漸遠,即使是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地出現(xiàn)了功利化和商品化的傾向,學校名副其實地成為以職業(yè)培訓為主的雇傭機構,成為制造社會文化工具和技術工具的“加工廠”。教育在人文關懷上的不夠,使得高校的休閑教育存在著先天不足。(3)家庭因素。因家長在對子女、對高等教育、對休閑認識的偏差,以及不當?shù)募彝バ蓍e方式,都會影響到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休閑觀和正確地開展休閑活動。(4)大學生主觀因素。社會轉型期的“震蕩”和不良思潮的沖擊,部分大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向“自我”傾斜,被金錢扭曲,出現(xiàn)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傾向。此外,休閑觀念也是導致休閑道德失范的決定性因素。[3]
2.有關高校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問題的分析。一些學者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高校的大學生休閑教育道德狀況更令人堪憂。徐智輝撰文指出:“目前,我國只有四川師范大學開設了休閑學課程。我國高職生休閑期間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多數(shù)處于自發(fā)狀態(tài),根本沒有列入日常思想道德教育的范圍,領導無休閑教育觀念,學校無休閑教育計劃,教師無休閑教育任務。許多高職教育工作者只負責高職生在校上課時間的管理和教育,對學生休閑時間放任自流。過去,學校實行六天工作制,休閑時間少,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單休日改成雙休日,高職教師和學生的休閑時間越來越多,而高職教育管理機構和教育管理者卻很少考慮休閑教育。高職生從中學到大學后,還不完全適應,對節(jié)假日不會安排自己的休閑活動,在大量休閑時間里無所事事,有的學生不分白天黑夜,沒完沒了地上網、玩游戲機,甚至出入不適合學生的休閑場所,致使學生的人身安全和思想道德受到嚴重影響。”[4]對目前高校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問題的總體狀況,徐智輝分析認為:休閑思想道德教育觀念淡薄;休閑思想道德教育組織渙散;休閑思想道德教育內容空洞、形式呆板;休閑思想道德教育投入不足。[5]
3.有關開展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論分析。對開展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必要性的理論分析,學界一是從休閑的本質出發(fā),對休閑與道德及與休閑道德教育的關系進行闡述,基本結論認為對大學生這一群體進行休閑道德教育是必要的。他們認為休閑的本質是自由,其本身內蘊的道德屬性和對追求人性真善美的要求,休閑生活應是道德的生活。閑暇生活在本質上是自由的,但自由并不意味著放縱、無拘束或無視一個人在閑暇中對自己、他人和社會所負的責任。二是從大學生的身心特征出發(fā),對其思想、心理、行為等方面特征進行分析,認為當代大學生這個年齡段是人生發(fā)展進程中的“心理斷乳期”,期間他們渴望實現(xiàn)自我,但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成熟,道德能力和思想素質參差不齊,容易受西方思潮和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渴望成為有個性的社會人,但行為的自我控制較弱,遇事容易沖動;渴望社會交往,但待人接物的水平不高,容易緊跟沒有道德高度的時尚;渴望休閑的生活,但“玩”的基本技能不高,容易隨波逐流。總之,學界從大學生休閑道德現(xiàn)狀出發(fā),歸納了大學生休閑道德問題,分析了導致問題的原因,而對應的休閑道德教育卻相對滯后,不能滿足大學生休閑生活的需要,因此加強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是有必要的。
(二)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涵義
1.有關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界定。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界定,學界總體上是按照“什么是休閑或閑暇———什么是休閑道德———什么是大學生休閑———什么是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軌跡予以分析并概括。其中對于大學生休閑(或閑暇)的界定,可以概括為:除去學習包括實習、生理需要和課外作業(yè)等之外自由時間里由大學生自行開展的一切活動的總和。對休閑道德(閑暇道德)的界定可以概括為:個人在休閑過程中應當遵守的價值準則和倫理規(guī)范,是發(fā)展人的心智和興趣,豐富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面。而對高等學校休閑道德教育,學界總體上是從教育的主體、客體、介體、環(huán)體、范疇、目的等六個層面加以概括。由此,本文認為,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是指以高校師生實施為主,社會、家庭實施為輔,面向在校大學生,以休閑價值觀、休閑道德能力、休閑生活習慣為主要內容,依托校內外多種德育載體而開展的自主性德育活動,它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休閑這一特定場域的具體展開。
2.有關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特點。目前學界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特點的研究,總體上有三層表述:一是基于教育的方式;二是基于教育的要素;三是基于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與傳統(tǒng)的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比較。基于教育方式,認為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主要特點包括主導性、滲透性、差異性、實踐性、發(fā)展性。[6]基于教育要素,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具有教育時空的變化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教育對象的多層次性等特點”[7]?!霸跁r間上,是在學生完成功課的閑暇時間進行;在方式上,表現(xiàn)為在體育、音樂、舞蹈、美術、寫作、旅游、武術、集郵等閑暇活動中進行;在內容上,依然堅持的指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強化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特點的時代精神教育,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盵8]基于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與傳統(tǒng)的大學生道德教育的比較,鄧清華認為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作為一種德育新模式,與傳統(tǒng)高校道德教育有著較為明顯的區(qū)別。從時空維度看,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適用時空更廣、更為復雜、更符合作為一個系統(tǒng)工程的道德教育的實際,而傳統(tǒng)的高校道德教育主要適用于大學這一特定時期和大學校園這一特定空間;從載體或形式來看,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是一種以道德修養(yǎng)與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的道德教育活動,是一種典型的體驗型道德教育活動,而傳統(tǒng)的高校道德教育則主要是一種以課堂教學為主,以活動和自我修養(yǎng)為輔的認知型道德教育模式;從自主性、主體性程度來看,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是一種自主性道德教育,傳統(tǒng)高校道德教育的主體性尚不是很明顯。[9]
3.有關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價值。學界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價值的描述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價值———可適應時展,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人才;可以轉變教育觀念,促進高等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可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和諧發(fā)展。二是個體價值———有利于大學生良好休閑生活方式的養(yǎng)成;有利于大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和情操的陶冶;有利于大學生道德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促進專業(yè)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交往能力,促進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學生文明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學生個性的自由充分發(fā)展。
(三)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內容
目前學界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內容的研究很少,系統(tǒng)闡述的則更少,其中黎海燕認為:“作為當今學術界討論較多的一種新的學校德育模式,閑暇德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內容體系。具體而言,大學生的閑暇德育包括以下內容:閑暇學習活動,閑暇文化活動,閑暇心理教育,閑暇道德實踐,閑暇生活自律”。[10]陳紅媛認為:“高職生的閑暇德育不僅要注重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更要注重教給學生最核心的內容———闡釋休閑的自由、創(chuàng)造理念。高職院校的閑暇德育作為提高閑暇生活質量的一種教育,必然有其特定的教育內容體系。高職院校實施閑暇道德教育應從正確的閑暇道德價值觀、遵紀守法的健康文明閑暇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質量的閑暇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多種閑暇道德實踐、立志成才的閑暇生活道德自律五方面展開”。[11]
(四)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實施
有關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實施問題,學界總體論述較多,角度也較廣。
1.有關實施原則的分析。陳紅媛認為,作為一種新的道德教育模式,高職生閑暇道德教育是高職院校針對高職生閑暇生活而開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高職生閑暇道德教育要取得實效,必須遵循導向性、整合性、自主性和指導性、滲透性、前瞻性、科學性等六條原則。[12]楊雙、祝國超認為,實施休閑道德教育應遵循客觀性原則、自主性原則、具體性原則、前瞻性原則。[13]鄧清華則將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原則概括為:自主性、與課堂道德教育相結合和科學性。[14]
2.有關實施策略的分析。楊雙、祝國超建議在實施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過程中“要找準三個支點”———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為基礎點,以學生閑暇形式為切入點,以公民閑暇道德教育為助推點;“要堅持三個突出”———閑暇道德教育活動要突出一個“穩(wěn)”字,閑暇道德教育載體突出一個“廣”字,閑暇道德教育方法突出一個“重”字;要做好“三個結合”———做好閑暇道德教育與社會的結合,做好閑暇道德教育與家庭的結合,做好閑暇道德教育與課堂行為相結合。[15]
3.有關實施途徑的分析。要切實保障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成效,學界著眼于高校的看法包括:一是要加強“三觀”教育和休閑觀教育;二是要營造健康的休閑道德氛圍;三是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包括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四是要為學生提供健康的休閑場所;五是要發(fā)揮同輩群體的功能;六是要建立健全大學生激勵監(jiān)督機制。著眼于實施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多主體,鄧清華認為大學生閑暇道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力量來保障其實施。作為與大學生閑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切社會組織和機構,都有義務來保障閑暇道德教育的實施。高校作為大學生閑暇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應該為大學生閑暇道德教育的實施提供保障;在家庭方面,父母的管教方式與家庭的生活經驗會影響到子女的行為、態(tài)度和價值觀;社會在保障大學生閑暇道德教育的實施過程中,主要應發(fā)揮“凈”、課題博覽“建”、“導”的作用。[16]
4.有關教育保障的分析。楊雙、祝國超認為要把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這一教育舉措落到實處,保障出成效,則應依據大學生閑暇活動的主要方式、活動時空以及活動的特點,構建起以“三化”為主要內容的閑暇道德教育有效機制,一是課程化,二是活動化,三是環(huán)境化。要保證“三化”的實現(xiàn),就必須有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和輿論保障。[17]還有其他學者提出開展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包括政府在內的有關主體要加大對這項教育的投入,努力增加教育資源總量,具體措施如培訓專門師資,實施課程開發(fā),加大后勤保障,加大研究力度等。
二、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現(xiàn)狀評析
當前我國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一方面,起步雖很晚,但已有所突破,也取得一些成果,這為深化研究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問題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研究還很不夠深入,缺少系統(tǒng)性。主要表現(xiàn)如下。
(一)專項研究成果少,研究缺乏系統(tǒng)性
專題研究大學生休閑道德(閑暇道德)教育問題的論文僅19篇,專著尚未問世。研究的問題如上所述,主要是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涵義、必要性,教育的內容、實施原則、機制和方法進行探討??傮w上,目前學界研究點零散,不成體系。此外,研究點專注度不夠,有泛化傾向,如有學者把課余德育活動等同于休閑道德教育活動,有學者把德育的滲透教育等同于這項應該有更多形式的專項教育。
(二)基礎研究底子薄,理論說服力不夠
鑒于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研究,涉及到哲學、倫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管理學等學科領域,同時國內有關休閑研究、休閑教育研究的理論基礎還不是很厚,這使得起步很晚的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的根基較薄,對問題的理論說服力顯然不夠,一些結論尚待廓清。如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界定,一些學者認為它是在課余大學生自由支配時間里開展的德育活動,而另一些學者認為它是結合課內外一切德育活動所進行的德育形式;一些學者在強調教育的“自主性”問題時,并沒有闡述高校及其教師與大學生在這一教育中是如何“和諧共處”的;一些學者承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特色應如何呈現(xiàn)并沒有做深入論述;還如有關教學的內容,其排序問題并沒有給予合理的理論解釋;有關高校的教育義務,到底如何落實,誰來具體落實,沒有合理闡述等。
(三)實證研究稀缺,操作性成果少
盡管不少學者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做了社會調查,但從目前可查的文獻資料看,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仍缺少實證研究,基本上沒有從教育實踐(實驗)出發(fā)來加以總結歸納或驗證的成果。就是在已有的成果當中,原則性描述較多,大多不具有可操作性,如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內容,幾篇論文基本上只是對其作了概括和重要性的闡述,而具體針對大學生的教育內容到底包括哪些方面,沒有充分展開;又如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途徑之休閑文化氛圍的營造,到底如何營造,應該營造什么氛圍,論文當中都沒有涉及到;再如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保障機制之激勵監(jiān)督機制的建立與實施,如何激勵與監(jiān)督,這種激勵與監(jiān)督是否與這項教育的“自主性”發(fā)生沖突等,這些問題也并沒有得到解釋。
三、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的趨勢
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項針對休閑這一特定場域的德育實踐的研究。因此,針對已有研究存在的問題以及本人的思考,筆者認為當前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要增強它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成果的可操作性,切實在理論和實踐兩個維度上加以突破。
(一)理論維度: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深化問題研究
一是要加強學理研究,應從哲學、倫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全面分析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基本問題,著重研究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的涵義、目標、內容、形式、途徑、方法和保障措施等核心問題;應加強比較研究,著重研究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與一般的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關系,研究當代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與中國古代傳統(tǒng)的休閑道德教育的關系及可發(fā)揚處,研究基于中國高校文化特征的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與國外此類教育的差別和可借鑒處;應基于人才培養(yǎng)的系統(tǒng)性和全面性,著重研究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與普通的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專業(yè)教育之間的關系,及之間如何實現(xiàn)融通。二是要加強實證研究,提高研究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是一項全新的研究領域,當前教育實踐與理論研究的相對薄弱,以及中國高校文化與西方國家高校文化的差異,使得這項研究既充滿機會也具更多挑戰(zhàn)。所以,應繼續(xù)加大對有關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問題的調查研究,對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相關信息給予充分調查研究,既調查分析現(xiàn)實問題,也調查分析預期問題;應積極開展教育實驗工作,注意在實踐中佐證假設、積累經驗和總結規(guī)律。三是加強個案研究,提高研究的針對性和應用的實效性。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離不開高校所在地的社會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和各類條件,離不開高校自身的辦學傳統(tǒng)和辦學條件,離不開大學生的興趣愛好實際、專業(yè)實際、家庭實際、性別實際等,所以,應針對這些實際開展個案研究,形成針對一所學校、一個區(qū)域、一類大學生、一類休閑活動等方面?zhèn)€性化的大學生休閑道德教育研究成果。
(二)實踐維度:把研究工作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起來